春季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春季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通用15篇)

春季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1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全校师生以“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会做得更好”的崭新的姿态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和工作中。学校各项工作一开学就步入健康的轨道,良好的校风吹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现将我校开学初工作暨安全卫生工作情况作以汇报。

一、检查形式:召开教师、学生大会;自查与排查相结合。

二、检查情况

(一)开学情况

1、根据地、县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九年级定于2012年2月18日开学,其他年级定于2012年2月27日开学。行政人员提前到校,召开行政会,研究布置开学工作。各项工作明确分工,落实到人,责任到人。

我校全体教职工集中到校时间定在2012年2月26日,实行行政查岗制度,除一个请法定假外无其他人请假。中午10点召开全体教工大会,总结上学期工作,布置本学期工作。教学秩序稳定,全校各项规章制度运行平稳。各部门、教师积极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并将计划提前落实到位。

2、学生在2月26—27日集中报到、注册。3月1号全校按课表正式上课。本学期我们积极做好控流防辍工作,学生到校情况非常理想,学生到位巩固率达99%以上。

3、在3月1日同时,学校组织总务处、班主任发放教材、作业本,现在教材、作业本发放全部到位。

3、在3月1号下午放学时,在政教处、团委的带领下,全校师生进行一次全校卫生大扫除,清除垃圾死角,预防各类疾病滋生。

(二)学校安全工作情况

1、在2月26日召开的全体教职工大会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各项安全管理文件,并组织各班主任在开学的第一天在本班上一节安全教育课,并将开学的第一周确定为安全周宣传周,教育学生注意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

2、学校组织后勤人员在假期进行校舍安全,生活设备等安全隐患排查。学生宿舍楼和教学楼的电线在本学期开学之初进行全部更换,排除电线漏、触电危险。并将教学楼墙壁进行粉刷,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教学氛围。

3、厕所、教学楼四周死角等环境区是学校卫生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开学初,学校组织政教处、团支部协同班主任、教师、学生进行大检查,对厕所瓷砖进行除垢,消毒清理,并清除校园垃圾死角。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及时评分、与班主任积分挂钩。搞好卫生,杜绝蚊虫等孳生环境,保障师生卫生安全。

4、学校配合上级各部门清理学校周边环境。在星期一上课之前,学校协同乡综治办突击检查校园门口的小商小贩经营点,清理校园门口卫生环境及食品安全,做到门口卫生清洁,秩序井然,到目前为止目前校园周边环境冶理良好。

5、学校开学初与学校食监会、食管会通力协作,对学校食堂卫生及餐饮器具进行全面检查,还专门责任一名教师对食堂食品卫生、食品进货渠道进行天天检查,学生食品天天留样,并制定相应的检查表册,规范各类检查制度,坚决保证不符合规定的各类食品流入学校食堂。

(三)收费情况及公用经费使用情况。

1、我校认真执行中小学收费标准。在师生过道上设立固定的收费公示栏。本学期根据上级文件规定,1—2年级每生收取7元的作业本费;3—6年级收取8元的作业本子费;7—9年级收取10元的作业本子费。坚决不向学生多收一分钱。并宣传上级文件,告知教师不能为学生征订任何教辅资料。

2、为了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义务教育顺利实施,我校根据国家政策合理使用教育经费,并及时张榜公布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阳光操作。

(四)规范办学行为

1、我校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注重教育公平、公正,不办重点班,不开大班额,注重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学科,做到教学过程无重点学科,无教学副课的教学思想,学校的教材的征订由教育局统一负责,并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成立了体育、科学、音乐、美术兴趣小组;积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春季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2

北方早春乍暖还寒, 寒冷依旧, 且往往多风少雨, 空气干燥, 昼夜温差大。因此, 畜禽养殖户应特别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圈舍内的取暖设备不要过早拆除, 挡风草帘和塑料薄膜至少应保留到平均气温10℃以上, 夜间尤其要注意防止寒冷侵袭。

2 搞好圈舍消毒工作

春季气温回升后, 畜禽粪便会迅速发酵, 要及时打开门窗排除舍内污浊气体。“惊蛰”后至“春分”前, 散养户要及时清除圈舍内的积粪和垫草, 对圈舍进行一次干净彻底的消毒处理。适时修缮闲置的养殖场所, 清理顶棚, 打扫地面, 粉刷墙壁, 舍内进行空气熏蒸消毒, 消毒可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30ml、高锰酸钾15g, 密闭12h后打开门窗通风散气。

3 搞好畜禽营养补充工作

春季青绿饲料缺乏, 而此时家畜开始褪毛, 皮肤表面角化层也开始脱落, 急需补充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物质。因此, 应特别注意添加优质青贮饲料、发芽饲料以及胡萝卜、青萝卜、大白菜、南瓜等, 以补充营养、调节胃肠功能。

“清明”以后, 蒲公英、苦菜、车前草等野菜开始萌生, 可采集野菜饲喂畜禽, 这样既可节省饲料降低饲养成本, 又能补充畜禽补充营养, 同时还能预防畜禽多种疾病。用苦菜、蒲公英喂养哺乳母兔, 产奶量比较高。

“谷雨”过后, 雨水明显增多, 冬贮饲料容易发霉变质, 适口性变差, 要经常检查、翻晒。饲喂牛羊等食草动物时, 应注意切短、补充食盐。

“立夏”前后, 山上的野酸枣长出嫩绿的叶芽, 有经验的养殖户常收割野酸枣棵喂羊, 野酸枣棵不但能明显加速山羊被毛更新, 利于山羊抓绒, 同时还可以明显的增加饲养的经济收益。

4 搞好畜禽春繁工作

春季是肉鸽产蛋、孵化、育雏的好时期, 应注意观察, 补足营养, 做好初产种鸽的训练和诱导工作;春季孵化、育雏, 要处理好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的关系, 尤其是蛋用家禽, 必须控制好光照;养育春羔、春犊、春崽, 首要的问题是保暖, 其次是搞好卫生, 包括环境卫生、饲料卫生、饮水卫生, 防止发生腹泻、肠炎。春季是牛、羊、猪等动物发情的季节, 要注意观察动物的发情表现, 保证及时配种受胎, 配种前后, 给种畜补足矿物质、维生素。

5 搞好预防疾病

春季气温升高, 天气回暖, 百病复发, 畜禽最容易发生流感。因此, 要特别注意搞好预防工作。常用的疾病预防方法是进行空气消毒。空气消毒可喷雾过氧乙酸或熏蒸食醋。

5.1 预防家兔流感, 可将大蒜切片添加在饲料中, 预防家禽流感, 应提前注射禽流感疫苗。

5.2 春末夏初,

春季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3

卫生部成立食品安全工怍领导小组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为进一步加大卫生系统食品安全工作力度,卫生部27日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部部长陈竺担任。

陈竺在卫生部10月27日举行部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适应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主动承担法律规定卫生系统应当履行的食品安全职责,尽快建立相应的队伍和体系,从“大卫生”的角度,推进地方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沟通协调,加强能力建设,发挥县级疾控中心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方面的主体作用。

中英艾滋病防治及策略支持项目日前如期完成

据健康报:历时5年的中英艾滋病防治及策略支持项目日前如期完成。在2叭1年10月30日国务院防治艾滋病项目办公室于北京举行的项目总结会上,卫生部副部长尹力称,该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我国应对艾滋病的战略能力,有力促进了艾滋病相关政策和策略的制定和落实,扩大了艾滋病防治的覆盖面和效果。

新研究支持用手机不致脑癌观点,但青少年要慎用

新华社伦敦10月21日电:今年以来关于手机是否会致癌尤其是脑癌的问题,在科学界引发热烈讨论。而2011年10月21日发布的一份丹麦大范围研究报告则为手机不会导致脑癌的观点提供了新证据。

新一轮讨论由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引发。今年5月,该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长期、高强度使用手机和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可能增加患癌症几率。但该结论随即受到一些无线通信行业组织质疑。2011年7月,英国癌症研究所专门就此发布报告说,现有证据无法证明使用手机致癌。

使用手机与癌症尤其是脑癌之间有无因果关系,还需要科学界进一步研究。目前,科学界和各国管理机构都强调一点,即青少年应该慎用手机。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他们在使用手机时,脑部吸收的辐射据称比成年人要高出50%。

新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发布

据健康报:2011年10月16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正式发布最新一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与2007年版相比,此次《指南》在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特殊人群血糖控制目标等方面均作出调整,同时首次提出糖尿病治疗流程图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筛查和诊断流程。

《指南》提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3.9毫摩尔~7.2毫摩尔,非空腹血糖小于等于每升10毫摩尔。与2007年版相比,血糖控制目标的范围有所放宽(2007年版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4-4毫摩尔~6.1毫摩尔,非空腹血糖为每升4.4毫摩尔~8毫摩尔)。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从2007年版的小于6.5%,变更为小于7%;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标准变更为7.8毫摩尔~10毫摩尔。

长期在Ⅱ曾杂环境中工作更易患心脏病

最新研究指出,长期在嘈杂环境中工作的员工,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得多。

专家解释,长期在嘈杂环境中工作,持续的噪声会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外在压力,从而对人体内部造成影响,限制血液通过冠状动脉。

我国有2亿劳动者遭受职业病危害

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表示,我国有30多个行业不同程度遭受职业病危害,估计有2亿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不同程度遭受职业病危害。

春季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4

情 况 汇 报

食品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全镇人民身体健康的关键,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更是我们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我们高石碑镇为了抓好食品安全工作,近期来,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成立专班,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

为了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我镇调整了以镇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王代海同志为组长,镇委委员、副镇长张正洪同志为副组长,毛英明、孙延付、李光亮、王小龙、徐立、罗列斌、江大京、胡鹏等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检查、督办、监督管理工作,同时按照由政府负总则,工商、卫生、教育、主管、监督负责,派出所全力配合进行明确的分工、责任到人,在各单位、各村也相应地组建了领导专班,负责对本部门、本村的食品安全工作。

二、广泛宣传,大造声势,形成良好氛围

为了认真扎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我们召开了两次领导成员专班会议,对全镇的食品安全工作形势进行认真分析,明确了工作目标。召开了一次全镇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宣传部署,在全镇范围内采取多种形势进行了宣

传,共拉横幅34条,张贴大小标语1100多条,办专栏34板次,并组织卫生、工商、教育部门于3月15日利用宣传车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使广大消费者树立了安全意识,防范意识,维权意识,能够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食品。

三、认真开展了春季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为了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我镇于3月11日至12日由政府牵头,组织教育、卫生、工商、企管会等部门分两班对全镇范围内的餐饮、禽、畜、酒类、食油、公共食堂、超市、农贸市场等进行了全面整顿,共整顿农贸市场3家,大小型超市及小卖部20家,餐馆、早餐点、熟食品摊点50多家,学校食堂9个。通过整治,共下发整改通知书10份,其中学校食堂1份,农贸市场3份,餐馆、早点3份,超市3份。共销毁过期变质食品9件,调味品152包(瓶)、饮料164瓶、礼包6包、罐头48瓶、酒7件,总可比价值4700余元。

通过整治,净化了全镇的食品市场,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过期变质食品时有出现,屡禁不止;个别食堂工人没有健康证上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宣传、整治力度,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春季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5

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广大师生饮食安全,严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根据《xx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2015年春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xx食安委办电[2015]3号)文件要求,在我镇学校食堂开展了一次专项检查,现将相关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接到文件,政府高度重视,2015年3月13日及时召开了由安监办、教育办、各中学校长、各中心校长、各校点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会上传达学习了《xx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2015年春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内容,安排部署了2015年春季学校食堂的专项整治内容及时间,成立了由分管食品安全的领导任组长、安监办、教育办等部门组成的检查组,对全镇辖区内的学校食堂食进行一次规模细致的检查。

二、突出重点,全面开展检查

春季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6

作总结

为了保护广大儿童、学生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切实加强儿童及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顶新乡党委、政府在开学期间,开展了一次全乡范围内儿童食品及学校饮食卫生专项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乡政府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切实把我乡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以保障广大儿童和学生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安全。

二、加强执法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首先针对学校食堂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对顶新乡学校,食堂卫生员管理、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帐等制度一一建立,切实做好了流通源头的防范工作;其次是对3家食品经营单位、1个校园商店进行了检查,总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如饭店未建立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制度,为此我们下达了整改意见书,要求他们在九个工作日后整改到位。

三、拓宽信息渠道,构建群众监督网

为充分发挥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的作用,乡食品安全监管站建立了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了村级信息员的积极性,广辟了乡监管站和有关职能部门的信息,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春季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7

1 落实《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2010年9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 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铁道部制定了《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涉及的铁路运营食品经营活动包括国家、地方和合资铁路以及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临管线和铁路多种经营企业[1], 对铁路运营活动的范围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对铁路的食品安全特殊性质以《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做出了充分详尽的规范, 明确了局属疗养院要被铁路卫生监督部门监督管理, 食品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 不仅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制环境更加完善, 而且对铁路部门切实履行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督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铁道部的要求, 对铁路食品运营单位研究制定了食品安全长远规划和阶段目标, 健全完善食品经营单位建设标准, 将食品安全纳入资产经营责任制, 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建立质量考核办法, 形成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2]。加大食品经营设施设备投入, 建立布局合理、流程科学、环境整洁、操作规范的生产经营场所。要求铁路疗养院的食品经营者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通过落实《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使铁路疗养院的食品安全系统更加完善, 保证饮食安全, 才能使职工增进和恢复身体健康, 并使职工休养更有意义。

2 加强铁路疗养院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2.1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铁路疗养院围绕着《食品安全法》及《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首先制定了各种制度, 包括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食品留样制度、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食品库房管理制度、烹调加工管理制度、粗加工管理制度、原料采购索证制度、面食制作管理制度、餐用具洗净消毒制度、餐厅卫生管理制度、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并逐项落实, 做到责任分明, 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铁路卫生监督部门对其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并经常抽查, 指导其进行不断的改进。

2.2 严把食品采购、加工和入口关

铁路疗养院分批不间断地接待疗养员, 要对食品的源头把好进货关, 实行定点采购, 按照原料采购索证制度定期落实查验, 对问题食品原料追根溯源, 健全食品安全信息管理。不采购和使用腐败变质、过期有毒及有害、来历不明的食品原料, 杜绝一切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检验、检疫合格的不安全原料。配备专职及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按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明确每一个从业人员岗位, 落实每一个环节的责任, 认真强化食品卫生的责任意识, 强化自身的安全管理, 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训练, 做好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所有从业人员保证身体健康, 持证上岗。保证食品及原料储藏设施、设备的定期维修与维护, 保证其正常运行。

2.3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铁路疗养院不仅接收计划内职工健康休养人员, 还承接铁路系统内外各种事业、企业、商业活动, 针对这一特点, 铁路疗养院既要搞好内部服务又要搞好市场经济, 这就更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在当前食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的违法违规案例中, 主观因素的案例占绝大多数, 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不可小视, 食品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对食品卫生知识的认识水平不同, 有专家认为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认知水平是影响其从事的食品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3]。所以要求疗养院配备食品安全专职及兼职管理人员, 铁路卫生监督部门对其定期组织卫生法律法规培训教育及考试, 并由专 (兼) 职人员定期开展本疗养院的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及考试, 铁路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 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并加以指导, 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 立即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 在2 h内向铁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报告并按照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配合事故调查处理, 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

通过加强铁路疗养院的食品安全工作, 既完善了《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落实, 凸显了铁道部党组对每一位职工的关心和关爱, 又保障了铁路职工自身的利益, 使铁路职工的身体机能得到更好的恢复, 更好地发挥出他们工作的能动性, 投入到更加强大的铁路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S].2010.

[2]彭开宙.依法履行职责完善管理制度努力开创铁路运营食品安全和职工健康休养工作的新局面[R].2010.

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工作进展 篇8

一、食品安全标准工作

一是重点做好食品安全标准清理整合工作。2013年全面清理现行近5000项食品标准,2014年在标准清理结果基础上,全面启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重点解决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存在的交叉、重复、矛盾的问题。为做好标准整合工作,我委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李斌主任为组长的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部门协调会商,解决标准整合中的重大政策性问题;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方案(2014年~2015年)》,明确了标准整合原则、方法和具体安排,落实标准整合项目工作任务;成立由37名相关学科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技术组,做好技术把关,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承担标准整合的日常技术工作。二是加快重点和缺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目前已制定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429项。三是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管理和企业标准备案管理,组织编写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程序手册》,拓宽公众参与和标准征求意见的渠道、方式,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组织管理,做好审评委员会换届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标准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规范》,及时了解标准实施情况,组织起草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技术指南》,加强对标准跟踪评价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

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

着力加强风险评估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优先评估、应急评估、食物消费量调查,打牢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基础,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支撑。已经完成30多项优先评估和应急评估项目,2013以来相继在部分省份启动了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工作,系统研究中国人膳食暴露和消费结构。及时修订、完善新食品原料等安全性审查制度,加强源头把关,印发了《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安全性审查的程序。制定食品安全相关产品评审专家管理办法,加强评审专家库及专家管理。2013年共审查通过了新食品原料18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37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8种。完成了食品包装材料清理工作,公布第三批258种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名单。

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国家年度风险监测计划。在2142个县区设置食品污染物监测点,2013年共监测42万件食品样品、涵盖307项各类监测指标,获得监测数据493万个。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不断向好,其中,乳制品、面粉等食品中真菌毒素和微生物等污染情况趋于好转,兽药滥用以及非法添加情况有所遏制;同时监测也发现了因环境污染、生产环节控制不严、以及违法使用非食用或禁用物质等导致的食品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防治,在全国设置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1600余家。全年共接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1001起,救治患病人数14413人。监测显示,化学性因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有下降趋势,致病性微生物仍然是主要病因,宾馆饭店、食堂等集体供餐场所是主要暴发场所。此外,误食有毒动植物和毒蘑菇中毒是主要致死原因。

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强化能力建设。加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分中心建设,在全国32个省级疾控中心加挂“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省级)中心”牌子,作为国家风险监测的省级核心技术机构,同时确定6家有条件的机构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启动地市级疾控机构风险监测设备配置项目,改善监测条件,加强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不断提升监测水平和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国务院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食品安全标准方面。一是落实食品安全标准整合方案,通过2014~2015两年的努力,使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原则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基本一致,主要食品安全指标设置和控制要求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并适应中国膳食结构和食品产业国情。二是制定公布新的食用植物油、蜂蜜、粮食、包装饮用水、调味品等一批重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一步满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产业发展需要。三是开展对《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重点标准的跟踪评价,掌握标准执行情况,分析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收集监管部门、行业、消费者等各方意见和建议,为标准修订提供依据。四是改进标准宣贯和服务工作。近期正在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宣传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共同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宣传教育,推动标准贯彻实施。同时,为方便各方查询和使用标准,开发了食品添加剂标准查询软件,将于近期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我委网站开通启用。

(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面。一是强化评估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加强风险评估制度的顶层设计,完善配套工作规范。二是夯实评估科学基础,有计划推进食物消费量调查和总膳食研究、毒理学计划工作,加强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和评估方法学研究。三是加强能力建设,继续细化年度风险评估计划的同时,着手制定我国2016~2020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规划。逐步建立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为龙头,部门、相关科研院所和地方具备能力的技术机构为支撑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四是强化风险交流和科普性宣传,发挥风险评估结论在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中的引导作用。五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工作。

(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面。一是组织实施年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加强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全面监测。二是完善风险监测工作机制。修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强化监测结果统一汇总分析,加强部门会商,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三是制定《食源性疾病管理办法》,完善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网络,及时通报重大食源性疾病信息,配合监管部门加强食源性疾病的源头控制。

春季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9

关于做好2008年春季开学前学校卫生安全

专项执法检查督查工作的通知

川卫办发电„2008‟4号

各市(州)卫生局、教育局,科学城卫生局,省卫生执法监督总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内各普通高等学校:

去年,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的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四川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及《四川卫生厅、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学校卫生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学校食品、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监督指导,有效地控制了食物中毒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保护了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护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全省学校卫生安全工作取得了实效。

2008年春季开学在即,为切实做好春季开学前学校卫生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督促学校食品生产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指导学校加强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确保专项执法检查工作质量,决定联合开展2008年春季开学前学校卫生安全专项执法检查督查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开学前学校 1

卫生安全监管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人员、责任“三落实”,把农村学校、受灾地区学校的食品、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重点,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春季开学前学校卫生安全专项执法检查方案,认真组织对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实施联合执法检查,积极预防和有效遏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各市(州)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联系协作,组织对县(区)级开展春季开学前学校卫生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工作进行督查,确保春季开学前学校卫生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取得实效,切实做好学校卫生安全监管工作。

三、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春季开学前1周内做好学校食堂和供水设施设备、人员供餐的清洁卫生及其它准备工作,并积极配合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联合专项执法检查活动。

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深入到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指导学校对供水设施和水质进行清洗和消毒,并做好学校传染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各地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要积极协助卫生执法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学校不断完善食品、饮水卫生设施条件,为学校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好传染病防控措施。

五、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同时加强对学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学校要通报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六、省卫生厅、省教育厅将组成联合督查组对部分市(州)实施开学前学校卫生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工作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予以通报。

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教育厅

春季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篇10

春季天气变暖,是细菌滋生的活跃期,也是经过冬季储藏的蔬菜易产生有毒物质的季节,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细菌性中毒或感染疾病。为加强食品安全,请各食堂管理员和炊事员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把采购和加工制作关。

一、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春季要慎防六种食物中毒:发霉甘蔗、四季豆(芸豆)、发芽土豆、鲜黄花菜、鲜木耳、野蘑菇。其中四季豆(芸豆)、发芽土豆中毒在本地较为多见,春季应尽量避免食用,尽量选用当季新鲜食材。

二、如何安全的制作食品?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食品安全制作五大“黄金守则”:、保持清洁。勤洗手-取食品前洗手、准备和加工食品期间经常洗手、便后洗手;清洗和消毒用于准备食品的所有场所、设备和餐饮具;避免虫、鼠及其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生熟分开。生的肉、禽、蛋和海产品要与其它食物分开;生和熟食品的餐饮具、工具、用具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3、彻底煮熟。食物要烧熟、煮透,中心温度得到85度以上,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

4、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熟食要保存在冰箱里,也不能够长时间存放;熟食和凉菜做好后在室温下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冷冻食品不要在室温下化冻;;煮熟后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热到70℃以上再食用。、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食品用水要安全;选择卫生安全的餐饮具;选择卫生安全的纸巾;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三、其他注意事项:

1、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饮料常含有防腐剂、色素等,不利于少儿健康;

3、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四、食物中毒的症状及处理:

食物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甚至可致休克。

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食物中毒发生后,千万不要恐慌,剧烈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自乱阵脚,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饮水: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对毒素进行稀释。

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处理:将引起中毒的饮食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商林乡食安办

春季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11

《草案》明确2012年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即加强各项监管措施,努力保持上海市食品安全总体有序可控局面;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平均合格率达94%以上(达到全国较高水平),年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发生率控制在每10万人口6例以下,建设全国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上海市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统筹协调,

落实各级政府监管职责

政府部门监管是否有效,对违法犯罪的杜绝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草案》指出,要构建完善食品安全立体监管网络,健全区县和乡镇街道食安办工作机制和制度,实现综合协调机构的实体运作。同时,加强绩效考核和问责,力求用3~5年的时间,解决一些影响上海市食品安全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督促企业9项主体责任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强有力的监管,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良心、诚信和自律。《草案》中明确,要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自身管理、员工培训、企业自检、源头管理和溯源、食品添加剂管理、供应商实地查验、变质和过期食品销毁、标签标识相关规定及临近保质期食品消费提示等9项主体责任制度。同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修订完善地方法规,

加强科技监管

法律的完善是监管的有力保障,科技是监管的有效手段,有效防止不法商贩钻空子。《草案》指出,要修订完善《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规章;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体系和制(修)订制度;建立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数据库,方便政府部门、企业和市民查询利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快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建设,推进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加强食品检测机构的建设,重点攻关餐厨废弃油脂等监测技术及快速检测技术。

及时公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

政府部门每月都在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但很少有人知道评估结果。《草案》指出,要建立完善风险监测评估制度和机制,尤其要加强风险交流,及时发布预警、警示等,扩大公众食品安全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

加强社会发动,营造食品安全

群防群治的社会氛围

全社会的监督对企业的自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目前市民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举报难,没有积极性。《草案》强调,要全面建立运行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中心(电话:12331),方便群众投诉举报;积极推行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有奖举报;积极组织各类志愿者参与食品安全宣传和社会监督工作;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示范街镇创建活动。

春季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12

1 加强职业卫生安全工作的人文关怀,健全行业法律法规建设

1.1 行业道德的回归

2010年11月厦门召开的“中华预防医学会煤炭系统分会第3届学术交流会”上,针对当前我们国家职业卫生安全工作面临的状况,与会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比如加强立法、完善机构、加大投入等等。但这些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真正解决职业卫生与安全工作薄弱的办法尚没有一个具体的步骤,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它需要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回归,当整个社会对人的生命价值真正重视、尊重的时代到来,那时我们职业卫生安全工作才会迎来崭新的局面。

当今社会对GDP的极端崇拜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创建“和谐社会”正是一种理性的人文回归表现。当今我们对科学、对生产力的盲目推崇,对生命价值公平的漠视表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职业卫生方面就表现在对这一工作的不重视与敷衍,这其实是对工人生命价值不尊重的表现。职业卫生防治工作的不力是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缺失的行业特殊表现之一,这一领域的人文道德缺失也是整个社会人文不足的一个方面。没有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回归与提升很难说在职业卫生与安全领域能特殊的有一个理想状态的人文回归。只有整个社会实现了科学与人文的动态平衡,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实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才能保证在职业卫生与安全领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回归,才能使得职业卫生与安全工作真正得到社会、政府、企业的重视。

200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马来西亚召开的区域职业卫生与安全会议已将传统“职业卫生( ocupational health)”概念扩大到“工人的健康(workers’ health)”的概念,认为“工人的健康”的概念在于认识到劳动者健康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全球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生产力的重要要素[1],这本质地反映了一种“人本主义”的回归。

在厦门学术交流会上,有学者还在报告中提到了关于“health and safety”和“safety and health”辩证关系问题[2]。国外职业卫生与安全工作完善的国家在提到这两个专有名词时,顺序与中国不同,国外是“health and safety”,而我们是“safety and health”。国外把“卫生”放在第1位,体现的是一种可持续性的投入与预防机制,是对社会公平的重视;而我们国家把“安全”放在第1位,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效率的“即时”性追求,是不可持续的“短视”行为。这个问题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对“公平”与“效率”错位追求关系在职业卫生与安全领域的行业表现。当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时,带来了生产力大跃进式的发展;当社会发展到出现严重社会分配不公时,才发现这一方针已经不再合时宜,于是这一提法逐渐演化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效率与公平并重和统一”已被广泛认可[3]。这就需要我们在追求产量“效率”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对人生命“公平性”的重视。

1.2 法制环境的建设

职业卫生与安全工作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非排他性”和“非拥挤性”特征的社会公共品,政府负有提供社会公共品的责任,这根本地反映了一种社会道德问题。在2009年12月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立法研讨会上,专家指出造成当前职业安全卫生这种严峻形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统一的以“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为立法宗旨的《职业安全卫生法》[4]。法律不健全的同时,也存在执法不严,执法不力的情况。

关于法规执行不力的深层次原因,有研究认为,所有的劳动法律中的规定都意味着劳动用工成本,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更是如此,但是雇主的逻辑则是尽量减少成本[5]。因此,职业安全卫生法律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机制,建立强制性的工伤保险是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另外,建立一个有效的职业安全卫生执法机构也很必要。

具体到我们国家,有学者认为,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在中国得不到很好执行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方面:劳动力市场的供过于求导致雇主在劳资关系的力量对比中处于显著的优势地位;政府管理能力下降;缺乏工人参与;职业安全卫生执法部门的设置复杂,影响了执法效率。监察员人数不足,其监察权力有待加强;对职业安全的投入不足等[5]。

为扭转这种局面,一些法律界专家学者纷纷把脉献策,有学者指出,“安全生产” 与“职业安全卫生”是不同领域中两个相互关联而理念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以生产为本”,后者是“以人为本”,体现了人们对于职业伤害问题认识的两个阶段、两种理念。理念的不同导致立法时的立法宗旨、适用范围、法条内容、实施机制等一系列的不同。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安全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尽管这些法律法规对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卫生事业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但从法规体系的归属来说,这几个法律似都不能纳入劳动法体系,不能取代《职业安全卫生法》[4]。同时,也有学者提出,现行法律纠结于“安全生产”和“劳动者生命健康”之间,应重新梳理、审视、改进[4]。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发生跨时代的变化,从职业本身或环境或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立法没有跟进,立法本身的漏洞更明显。因此,亟待建立健全我国职业安全卫生法制体系。

2 重视职业卫生与安全专业人材培养

快速发展的经济,已经使中国成为21世纪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但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和谐不足的矛盾,在煤炭行业领域的突出表现是,在产量上升的同时,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也随之攀升,2003年达到了美国的100倍、俄罗斯的10倍和印度的12倍[6]。职业危害和职业病对矿工的生命和健康威胁同样不可小视,煤工尘肺、职业肿瘤、煤炭创伤、消化道疾病、腰背痛和骨关节疾病,每年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损失触目惊心。我国现有尘肺病人数为76万人,是全世界尘肺病人总数的3倍多。当前培养职业卫生与安全方面的专业人才已经是燃眉之急。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能让别国再说“不要中国带血的煤”。

所以无论是从政治角度,还是出于专业建设考虑,培养职业卫生与安全的复合型人才已在国际上形成共识。2006年第95届会议国际劳工大会报告四(2B)《促进职业安全与卫生框架》“关于促进职业安全与卫生框架的拟议建议书”中已经明确提出“将职业安全与卫生概念纳入教育和职业培训计划”[7]。

在职业卫生与安全专业内涵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袁聚祥教授提出过较详细的培养方案,他认为职业卫生与安全本科教材培养课程应当包含12个方面[6]:①矿山职业卫生与安全概论;②粉尘危害的监测与防治;③尘肺流行病、矿山安全的政策法规;④噪声、振动、高温、高湿、放射性物质危害的监测与防治;⑤瓦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TNT、铅等毒物危害的监测与防治;⑥矿山职业伤害的流行病学;⑦矿山职业卫生与职业安全管理;⑧矿山安全的政策、法律与法规;⑨矿山灾害创伤医学;⑩利用现代医学模拟人,学习提高现代救护技术(VIP操作与COFT技术及院内救护技术);(11)更新灾害创伤救护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救护水平;(12)生产工艺与技术方面的课程体系。

职业卫生安全人材培养规划是一项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这是行业人材培养的“长视”发展方略,势必将会对我们国家的职业卫生防治人材队伍建设、行业科研进步、职业卫生与安全工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 提高职业卫生与安全工作信息管理水平

当今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和社会各个领域。在职业卫生安全领域,国外早已走在了中国前面,WHO、国际劳工组织(ILO) 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OSHA、CDC、NIOSH、加拿大职业安全卫生中心、英国卫生安全执行局等职业卫生专业机构都提供了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8]。目前,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还基本处在网站建设和信息发布阶段,信息资源数量有限、质量参差不齐。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尚处于摸索阶段。目前直报数据尚未发挥动态监测、预警的作用。

《我国职业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探讨 》报告中指出,目前职业卫生信息化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当前职业卫生信息内容处于分割状态,并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二是职业卫生信息框架和标准亟待建立;三是信息网站缺少用户参与,职业卫生相关网站对于用户需求分析不足,用户定位没有区分度,可扩展性不高,参与互动性差,单个网站内信息资源整合不足[8]。

职业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存在许多应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制定战略规划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职业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及标准、逐步加大职业卫生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安全与隐私的保护等问题[8]。为此,在加强职业卫生与安全信息化建设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国家级职业卫生信息中心,实现数据动态的扩容和资源分配,并形成服务于当地职业卫生工作的各地分中心;二是将职业卫生信息建设纳入企业信息化建设;三是通过政府、专业机构等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方式,使劳动者更方便快捷的获得职业健康信息[8]。

可喜的是,国内已经有研究人员开始尝试运用计算机系统开发职业卫生基础档案信息平台,实现职业卫生用人企业基础档案的信息化、动态化、统一化管理,为职业卫生监管动态管理提供依据[9]。这些有益的尝试和信息管理规划蓝图必将提高我国职业卫生与安全管理水平。

4 提高职业卫生与安全工作的国际化水平

职业安全和卫生为全世界关注。讲到全球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问题,国际劳工组织估算的数字异常严峻:全世界每年因工伤和职业病死亡的人数约200万人。此外每年还有2亿7千万人受到工伤事故危害, 有1亿6千万人患职业病, 由此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10]。为此,一些国际组织及国家在职业卫生与安全工作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标准,并有许多好的实践经验。

4.1 国际实践

4.1.1 国家安全卫生文化的普及推广

2003 年,第91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一项“职业安全卫生全球战略”,其核心内容一是促进建立和保持预防性国家安全卫生文化,二是在国家一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中引入管理体系的理念和方法。这种“国家安全卫生文化”理念包含若干要素,而预防原则是其中的关键[11]。促进建立和保持预防性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承认,并成为许多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战略和规划的显著特征。在澳大利亚的安全发展战略中,工作场所各方承诺将职业安全卫生作为其经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安全文化视为组织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作为战略成功的一个指标[11]。

4.1.2 国际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化的实施

自1996 年9 月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召开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化国际研讨会以来,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化方面的发展都十分迅速。据不完全统计, 世界上已有20 余个国家有相应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 最典型的当属澳大利亚, 其国家内部有较为完整的标准系列、正规的培训机构及完善的国家认证制度[12]。

4.1.3 ILO的国际重点计划——安全工作(Safework)

国际社会对职业卫生与安全问题重要性的关心和认识并不充分,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因知识不足,信息不畅,或因为没有充足的能力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政策和计划,所以行动上受到制约。因此,加强国际社会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重视,促进在该领域的国际和地区间技术合作与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为此,ILO为迎接这种严峻挑战而采取了一项国际重点计划——安全工作(safework):通过工作中的安全与卫生来实现对人的保障和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这项工作重点包括:促进国际劳工标准得到广泛批准和有效实施,建立和加强信息传播网络,积极参与“化学品分级和加贴标签全球统一制度”(GHS)的协调工作,重视加强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在职业安全卫生服务方面的作用,促进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SOHMS)导则等[13]。

4.1.4 健全职业卫生安全法规制度

以印度为例,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煤炭百万吨死亡率远低于中国,这与印度重视职业卫生安全法律建设有重要关系。2003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职业安全卫生国际研讨会上,印度学者介绍了印度煤矿业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框架。印度对职业卫生问题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预防和赔偿两个方面。一是从预防方面看,工人监察员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二是从赔偿方面看,任何患有法律所规定的职业病的工人都可以获得赔偿[4]。印度的经验对于中国煤矿工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2 我国实践

我国已初步建立健全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SO9000 和ISO14000在我国的成功实施, 为企业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供了经验性的保障条件; 我国已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化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CSSTLP) 已推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CSSTLP1001)标准, 并应许多企业的要求进行了试点实施。

我们国家在严格执行国际职业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制定国内标准和研究制定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制度的同时,也在逐步推进与国际职业卫生与安全组织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积极参与该组织的活动,特别是在职业安全卫生领域,双方一贯保持着积极的、良好的合作。近年来,这种合作正朝纵深方向发展,并取得了可喜成绩。比如,在丹麦国际发展援助署的资助下,从1997年开始,ILO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在安全监察员培训、化学品安全、建筑安全、安全文化、重大工业事故预防、尘肺病预防与控制和乡镇煤矿安全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合作[13]。

春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方案 篇13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食品安全认识

目前气温迅速回升,导致各种细菌繁殖较快,食物极易变

质、腐败,引发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可能性较高,特别易发食源性疾病。各区市县局和分局要高度重视,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站在讲大局、保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吸取以往各地食物中毒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针对春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特点,结合当前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亮剑行动”,强化组织领导,科学研判形势,周密部署,狠抓落实,严防餐饮服务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共筑餐饮食品安全防线。

二、突出重点,加强监管力度

要针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难点、热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春季消费特点,突出监管重点,全面落实各项监管措施。要结合抽检和日常监督发现的问题,深入排查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将食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要以餐饮服务集中区、旅游景区、地方特色小吃聚集区、城乡结合部等为重点区域;以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大中型餐馆、农村集体聚餐、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农家乐”、小餐饮等为重点单位;以凉菜、裱花蛋糕、生食海产品、饮料现榨、水果拼盘等为重点品种;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晨检制度的落实情况、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再加热、食品留样等重点环节的综合治理,特别针对各类专间和单独操作场所是否达到操作规范要求、食品的加工贮存是否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是否有未经许可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治。

三、加强宣传,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要强化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健全和落实内部管理制度,增强诚信自律、守法经营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报等新闻媒体,加大政策解读、监管动态等宣传力度,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餐饮食品安全知识,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健康消费,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积极防控,强化应急管理

春季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14

专项检查情况的通报

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

为进一步规范全县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严防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开展2014年春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食药监办监二„2014‟27号)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监管局、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学校春季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皖教秘„2014‟42号)等有关文件要求,我局于3月份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全县学校食堂基本情况

(一)学校食堂情况。全县开设食堂的学校和托幼机构共有79所,其中中小学食堂38所,助教中心食堂1所,村小3所,托幼机构食堂37所;对外承包的食堂16所,在校就餐人数11049人。

(二)检查基本情况。此次共出动执法车辆36台次,执法检查人员45人次,共检查各级各类学校食堂38所,助教中心食堂1所,村小3所,托幼机构食堂37所,覆盖率达100%,其中持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学校、托幼机构食堂60所,持证率76%;食堂从业人员数141人,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人数118人,持证率84%。通过检查当场给予警告 行政处罚的39家,责令改正58家,立案查处2家。(具体检查情况见专项监督检查统计表)

(三)量化等级动态评定情况。此次检查我局对60家持证单位进行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等级动态评定,评定结果为A级单位的12所,B级单位48所。

二、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基本状况

从检查的情况看,通过深入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我县学校食堂整体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所有学校均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食堂环境定期清洗和保洁,食堂从业人员均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多数学校食堂索证索票制度落实到位,未在仓库查见超过保质期或储存不当的食品,未查见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劣质食用油、不符合要求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筷子的情况;大部分学校食堂餐饮具消毒保洁、食品留样管理逐步规范,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存在布局流程不合理,功能分区不清,没有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顺序合理分区;食品处理区面积过小,没有设置备餐专间,没有设置通过式预进间和传递窗口,备餐专间内没有空调设施。3所村小硬件设施严重欠缺,没有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设施设备。个别学校食堂由于受工程进度的影响,未能按期完成,导致学校在简易场所开设食堂。

(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学校对食堂食品安全 2 管理督查力度不足,食堂管理人员形同虚设,未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从业人员缺乏食品安全意识;部分学校食堂采购进货验收制度不落实,未进行索证索票及台账登记,有的食堂即使作了验收登记,记录过于简单且项目不全,流于形式;部分学校食堂留样制度执行不到位,留样记录未及时填写,有的食堂虽执行留样,但存在留样数量和留样时间不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食品加工操作环节不规范。部分食堂从业人员未按照规范操作,采购的食品直接堆放在地面上;擅自变更加工操作场所,设有的功能场所未使用,直接在柴火间内进行食品加工烹饪,烹饪好的饭菜未及时存放到备餐间;餐饮具未坚持每天消毒,消毒柜不使用、消毒时间过短等不规范操作均存在;

(四)安全隐患仍存在。个别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常年使用未经检测的自备井水或山泉水,对饮用水安全防范意识差,生活饮用水的水井也未加盖上锁;个别学校对学生供应的桶装饮用水未向厂方索取同批次的检验报告书。一些学校食堂临时关闭或者食堂不能满足学生就餐的需要,学生流向学校周边的个体餐饮经营户和托餐家庭就餐,这些就餐点普遍存在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漠、必备的设施设备配备缺乏、环境卫生条件差等问题,给学生饮食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下一步具体措施

针对我县学校食堂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局建议县教体局会同我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学校 3 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一)加强对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对存在问题的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督促限时整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进行查处。对于存在问题较多、食品安全隐患较大的学校、托幼机构,我局将对学校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开展“回头看”工作,以督促问题整改到位。同时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帮助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提高安全意识,转变观念,规范经营。

(二)加大对食堂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议教体局督促学校要把食堂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抓紧抓好。用好政府安排的专项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在新建、改扩建食堂前将食堂设计图纸送我局进行前期审核,我局将组织人力对新建学校食堂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

(三)加大对食堂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健康证持有情况、环境卫生、餐饮具消毒、原辅料进货验收和食品留样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在以后的执法检查中,对违法单位一律进行行政处罚,特别是一些经多次督促尚未整改的单位,我局将加大处罚力度,并向有关单位通报,必要时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曝光。

(四)全面推行学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和食堂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我局以开展学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为切入点,对持证单位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等级情况进行授牌公示,促进学校按照食品安全监督量 4 化分级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以开展学校食品安全“示范食堂”创建工作为载体,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逐步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附件:1.专项监督检查统计表

春季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15

1 英国动物源食品安全监管基本情况

1.1 兽医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情况

1.1.1 兽医组织和机构

英国对动物疫病防控和食品安全非常重视, 将口蹄疫、疯牛病等动物疫病和恐怖袭击、网络入侵同等对待。

(1) 在国家层面。由农业部和卫生部分别负责动物疫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 均隶属于中央政府。其中:农业部下设“动物健康和兽医实验室联合署 (AHVLA) ”, 负责全国动物卫生和福利法律、政策的拟定, 为决策层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全国动物卫生、动物福利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负责外来病防控;负责全国蛋奶及制品的安全;负责全国口岸进出口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负责全国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调查, 是国家唯一兽医实验室, 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和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等相关组织的指定参考实验室。AHVLA总部在伦敦, 在全国设有15个分区办公室, 附带实验室, 负责协调公共关系, 参与紧急疫病防制, 提出政策实施建议;负责区域内政策执行与监督检查, 但无处罚权。由此, AHVLA在全国形成了自己完善的实验室网络和实地工作网络。

卫生部所属“国家食品标准总署”负责全国食品安全过程监管。国家食品标准总署下设“肉品卫生署”, 负责全国肉品卫生监管和屠宰场官方控制。

(2) 在地方层面。各郡政府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规划、计划的执行机构。各郡政府均下设动物健康和福利局, 负责动物卫生和动物福利等相关执法检查, 负责向地方法院移交相关案件, 负责对养殖户培训和答复咨询。

同时, 英国也重视发挥第三方力量。包括兽医协会、动物健康基金会、慈善机构、动物保护协会, 以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私人兽医等。

1.1.2 兽医组成

英国的兽医由兽医协会统一管理, 需通过国家兽医资格考试。英国兽医由6部分组成, 分别是公务员、动物健康官员、官方兽医 (农业部、卫生部兽医官员) 、动物福利官员、环境健康官员、私人兽医 (包括被非政府雇用或自主从业即执业兽医) 。其中公务员、动物健康官员、官方兽医由中央政府雇用, 动物福利官员和环境健康官员由地方政府雇用。官方兽医可以和执业兽医签订协议, 协助官方兽医开展工作, 劳务费用由政府负担。

1.2 法律法规建设情况

英国现行法律法规体系共分三个层次。

1.2.1 欧盟法律、条款

英国是欧盟成员国, 因此, 需遵守欧盟相关法律法规条款。

1.2.2 英国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英国目前有150多件成文法律法规涉及动物健康和福利。例如, 《动物法案》、《动物疾病控制法案》、《动物福利法案》、《追溯法案》、《动物福利记录》、《动物聚集法规》、《动物副产品法规》、《饲料卫生条款》等, 都是在遵循欧盟法律相关条款原则下, 根据本国情况制定的。除此之外, 英国法院的判例也可以做为法律适用。由此, 形成英国很完善的动物卫生法律体系。

1.2.3 地方法律法规

各郡政府会根据欧盟和国家法律法规, 按照本辖区实际情况, 制定少量相应的地方法规。

1.3 动物疫病防控情况

英国疫病防控水平较高。OIE规定必须报告的疫病很少发生, 现在国内规定的必报动物疫病35种, 没有要求免疫计划和强制免疫, 但所有必报动物疫病都制定有预案, 对各级各类人员承担的责任有明确规定。同时, 同一种疫病预案都是2套内容, 一套针对动物、一套针对人。各级机构每年对预案进行审视和修改。

1.4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情况

1.4.1 动物及动物检疫

(1) 境内检疫。英国境内动物、动物产品流通不需要产地检疫, 可在国内任意流通。境内屠宰检疫由肉品卫生署负责, 职责包括对英国所有屠宰场和肉类加工厂的注册发证和检疫实施;对屠宰场的监督检查, 并有权吊销许可证。所有检疫人员由肉品卫生局派出或委托私人兽医;检疫人员要对肉品卫生署负责, 不能与屠宰场发生任何经济联系, 报酬由肉品卫生署发放。肉品卫生署在每个屠宰场和肉类加工厂至少派驻1名官方兽医实施监督。

(2) 进出境检疫。由AHVLA负责。进口检疫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欧盟成员国之间。不进行边境检疫, 只要持有成员国之间统一的防伪检疫证明, 在口岸只需查证验物就允许放行。另一种是与欧盟之外其他国家之间的进出口检疫。对出口国要求很严, 必须是“欧盟允许进口的第三国名单”上列出的国家, 启运前需网上申请, 到口岸进行查证验物、口岸检疫。对于名单之外国家的任何产品都不能进入。

出口检疫主要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官方兽医只有经过实地检查后才能签署证书。

(3) 动物副产品控制。目前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欧盟国家, 对动物副产品监管都非常严, 有专门法规。英国还制定了《动物副产品法规》、《动物蛋白控制法规》、《动物蛋白加工法规》等。并把动物副产品分成3个风险级。除了在农场检查外, 还对超市过期食品、屠宰场下脚料、鸡架焚烧等进行专门检查。

1.4.2 风险评估

英国非常重视风险评估, 各行业都在使用, 不同级别风险评估由不同级别机构实施。风险评估准则在行业上是自愿, 而非强制性。英国对动物疫病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管理相对人疫病防控状况的评估。根据疫病防控、动物移动及守法、诚信等因子进行风险分级, 一般分为高、中、低三级。依据不同级别, 采取不同监管措施。对风险高的监管频率高、监管内容多, 监管措施严厉;对风险低的监管频率低、监管内容少、监管措施平缓。例如养殖场, 风险高的每年检查1次, 风险低的每2年检查1次。如有举报等特殊情况, 随时检查。各郡一般是将全日制市场、季节性市场、屠宰场等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法律赋予官方兽医以及地方政府相关人员权利, 可以随时进入养殖、屠宰、加工、经营等场所进行监督检查。

二是对疫病流行的风险评估。如对外来病的评估, 针对国外动物疫情动态、信息 (包括相关网站资料、报刊杂志信息) 、国内相关疫病监测和流行病调查等情况从技术领域判断外来病会不会对国内种群造成影响, 以及影响大小, 从而判断潜在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并制定相应应急预案, 提供给决策层。比如对巴拉圭、南非口蹄疫的评估报告。

1.4.3 实行过程监管制度

英国的动物卫生监督过程监管是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是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实行分段管理, AHVLA负责从农场到屠宰场的监管, 肉品卫生署负责动物屠宰后到餐桌的监管。

(1) AHVLA主要依靠日常监管、动物耳标、动物护照、移动记录、数据库等来实现过程监管。英国从发生疯牛病后, 开始实行牛的护照制度, 建立了“牛的跟踪网络系统 (CTS) ”、“动物移动执照系统 (AMLS) ”、“动物移动强制执行系统 (AMES) ”。记录了每头牛从出生建立户口, 到死亡 (或被屠宰) 整个一生的移动轨迹。牛没有护照不能交易, 不能进入食品链。马也需有护照和颈部内置芯片;羊只需带双耳标, 其中一个耳标需有芯片;生猪的相关管理即将开始。这样做, 一是可以知道每头动物目前所在地, 二是知道所有动物出生后移动轨迹。

日常监督检查时, 如牛, 需检查耳标佩戴情况、护照填写情况、网络移动记录, 这三者相关信息要统一, 以及这头牛享受到的福利待遇等。

(2) 肉品卫生署是通过不同形式检疫标志完成对动物产品的监管。肉品卫生署负责全国屠宰场、加工厂的检疫工作, 人员统一管理, 自成体系。屠宰场在动物胴体上加盖带有屠宰场备案号的检疫印章, 加工厂分割产品的内外包装上加施附有加工厂备案号的专用标志, 这样的产品才能上市。

(3) AHVLA和肉品卫生署的沟通机制。两个机构在屠宰厂工作会出现交叉, 包括动物产品和副产品的管理、动物卫生和环境卫生。因此, 两个部门之间建有沟通机制, 经常沟通。

1.4.4 实行扑杀补偿制度与集中无害化处理制度

英国法律规定, 对因病被政府扑杀的动物实行补偿制度, 政府在扑杀前进行价格评估, 签订补偿协议, 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补偿, 养殖者没有损失。因此, 英国政府依法扑杀动物很容易做到。

在英国, 对染疫、病死或者死因不明动物和动物产品实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制度。处理的方法是由专门机构统一运到焚烧场集中焚烧处理, 养殖场每年交纳一定费用。出于环保和疫病防控要求, 英国禁止对染疫、病死或者死因不明动物和动物产品任意掩埋处理。

1.4.5 对违法行为实行重罚制度

英国对动物卫生和福利的违法行为处罚由地方政府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起诉, 法院判决。法院可以对违法行为人依违反行为严重程度处以罚款 (最高5万英镑) 、入狱 (最高6个月监狱徒刑) , 以及禁止从事相应行为。处罚很重, 违法成本非常高, 管理相对人不敢轻易违法。

1.5 实行动物健康与福利制度

因为动物健康与福利涉及动物健康、养殖业发展、公众安全和对外贸易, 所以英国非常重视此项工作, 将动物健康和福利作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主要内容。动物福利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直接关注和尊重动物的生存、健康和精神状态, 间接关注人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健康。

在英国, 动物福利开始于1968年, 参与这项工作的有农业部、各级政府和动物慈善机构、资金会等。在欧盟各成员国中, 英国动物福利工作是走在前列的, 在欧盟已有的动物福利法律法规和标准基础上, 英国又制定了许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包括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 标准涉及到动物生活、运输、屠宰各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 动物福利问题常常成为农场主和政府部门之间矛盾的焦点。每年都会有人因虐待动物等动物福利问题被起诉, 视其程度, 轻者被处以罚款并立即整改, 或在一段时间内禁止饲养动物, 重的会坐牢、剥夺饲养动物的权利。

2 体会

2.1 层次清晰、运行有序的管理体制

虽然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安全监管分属农业部、卫生部管理, 但是在农业部, 都是由AHVLA进行工作, 政出一门, 不会出现政策法规相左的问题。从机构设置、人员管理、资金保障等各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2 覆盖全面、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体系

英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涉及养殖、饲料、疫病防控、食品安全、动物副产品、运输、屠宰、加工、经营等各个环节, 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健全。有人员从业要求, 有技术要求。

2.3 有序、有效、有力的动物卫生监管体系

2.3.1 树立“群防群控的反向监管理念”市场成熟化程度高, 使得英国很早就树立了“反向监管理念”, 并得到公众认可和遵从。

即在食品链上, 由下一环节自觉监督上一环的行为是否规范, 同时辅以重罚、严惩的处罚手段;势必迫使上一环节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自觉接受下一环节的监督、按照下一环节的标准生产。

2.3.2 以知法守法为基础的责任主体

在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的氛围下, 政府、兽医机构、企业、个人分清责任和义务, 各负其责。

2.3.3 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监管机制

建立贯串全社会各行业的风险评估机制, 使得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同时也避免了庞大的机构和队伍。

2.3.4 以“两标一照”为基础的移动控制

充分利用网络的广泛性、即时性、便捷性, 及时记录动物移动轨迹, 使得动物、动物产品时时处于兽医机构可控范围, 最终实现动物疫病和食品安全的可追溯管理。

同时倡导以动物福利为基础的健康养殖、推行以资格准入为基础的从业许可, 以及建立以高额代价为基础的犯罪成本, 从而构成了从农场到叉子的全封闭的监管体系, 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 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

3 启示和建议

在了解和学习英国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先进管理经验和良好运行机制的基础上, 对照我国实际, 提出如下建议。

3.1 进一步加强有关法律知识的宣传, 提高管理相对人的自觉守法意识

英国非常重视有关法律知识的宣传, 政府通过印发宣传材料, 互联网公布, 以及咨询等形式进行宣传, 特别是对管理相对人的宣传, 通过宣传极大提高了管理相对人的自觉守法意识, 违法行为很少发生。我国目前管理相对人法制观念薄弱、守法意识较差, 动物防疫违法行为经常发生, 建议进一步加强有关法律知识的宣传。

3.2 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新修订《动物防疫法》颁布和实施以来, 农业部发布了多个相应的配套规章和规程, 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动物卫生监督法律体系, 为我国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这些法律、规章在起草过程中肯定了我国多年来动物防疫工作的经验, 参照了OIE法典、吸收了国外的成功做法, 可以说我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规章的规定是科学的, 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也是和国际惯例接轨的, 应当认真贯彻执行。

但是, 随着一些新情况的出现, 我国的相关法律、规章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及时修订。例如, 动物跨省移动的法律制度、政府购买执业兽医劳务的法律制度, 以及对动物防疫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的法律制度等。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3.3 建立从业许可制度, 进一步完善全程监管机制

英国对于从农场到叉子的全程监管机制的基础就是对从业人员的准入和备案, 包括养殖、饲料、兽医、兽药、运输、屠宰、加工、经济人、副产品加工等各个环节。由此也真正实现了动物疫病和食品安全的可追溯管理。而我国, 目前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发放范围只有4类, 对人员从业除执业兽医外几乎没有建立条件准入机制, 使得疫病隐患、食品安全隐患得不到根本性消除。因此, 建议将生产、经营、运输、屠宰、加工等全链条的从业准入纳入工作日程, 从而真正实现全程监管。

英国的这些观念和做法对我国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建议学习和借鉴。在此基础上, 转变工作观念, 改进工作方法。

3.4 建立反向监管模式

上一篇:国务院对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意见下一篇:六十岁生日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