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管理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管理(通用9篇)

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管理 篇1

全市学校公共卫生培训班讲稿

郴州市教育局

朱贻祥

2015-3-25

一、加强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人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学校食堂的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健康与学校的稳定发展,责任重于泰山。

(二)加强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学校食堂是食品安全的高风险场所

学校食堂是学校教学、科研、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师生提供饮食的重要任务。学校食堂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其加工服务方式决定了学校食堂是食品安全的高风险场所,其加工制作的餐饮食品是高风险产品,因为它涉及到食品采购、验收、储存、加工、配餐等环节。

2、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仍然薄弱

许多学校食堂的设施设备仍很陈旧,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一些学校和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意识和 1 食品安全意识仍很淡薄,原有的食品安全理念和食品安全措施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要。还有个别学校食堂把盈利作为经营的目的,忽视了食品安全的管理。

二、目前我市中小学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制度不落实。普遍性问题是:

(一)安全常规管理制度在餐饮服务和食品流通环节没有得到较好的遵守。主要表现在:无证经营现象仍未杜绝;索证索票、食物留样、食品添加剂“五专”(专店采购、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工具、专用台账)管理、餐厨废弃物管理等食品安全溯源和安全事故风险防范的要求领悟不透、执行不严;餐饮服务安全操作规范、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和健康体检制度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个别学校未明确校长为学校卫生与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无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员。

(二)农村学校(包括一些城区的边缘乡镇学校)饮用水安全仍然存在安全隐患。2014年全市学校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检查,随机抽取的农村中小学大多数还是依靠自备井水,清洗消毒不到位,水质检测不到位。

(三)有些饮用水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基 2 本制度在基层监管机构和学校执行层面流于形式,长期得不到落实。

(四)近几年学校公共卫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1.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2.饮用水引发的疫情;

三、确保学校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制度落地。

目前现状:各项制度健全,但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未落实到各个岗位上。

(一)职责到位

2002年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下发了《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实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

1、落实食品安全职责。学校校长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具体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后勤负责人负责检查食堂食品安全落实情况,食堂管理员负责食堂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厨师长协助食堂管理员落实食堂各环节食品安全工作,校医(保健教师)负责食品安全的技术指导;年级组长和学生会干部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意见反馈和协助处理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工作的落实。

2、专设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员。食品卫生管理员承担本单位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卫生管理的职能,主要职责包括: ①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法律和卫生知识培训。②制定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定期对制作执行情况严格进行检查,督促相关人员及时整改到位。

③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状况并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④对食品卫生检验工作进行管理。

⑤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疾病和病症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⑥建立食品卫生管理档案。

⑦接受和配合有关监管部门对本单位食品卫生进行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⑧积极采用“五常法”或“六T法”等先进管理方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六T法是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

⑨与保证食品安全卫生有关的其他管理工作。3.制订和落实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理预案。预案要明确分工职责、工作程序和要求,保证在处理紧急食品卫生安全事件时及时有序。相关人员定期培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上报主管单位。

(二)监管到位

重点督查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1.完善、规范食品安全台帐制度。台帐内容应包括申请餐饮服务许可时准备的基础资料(原始上报资料和平面图)、餐饮服务许可证复印件、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各项相关 制度、单位卫生安全日常检查记录、个人健康证明及卫生知识培训证明、食品原料和有关用品索证资料、食品药监部门监督检查记录的复印件等。

2.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①食堂从业人员须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新员工必须经体检、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②建立食堂从业人员学习制度。每学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二次(16小时)以上,将学习考核结果计入其个人档案,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准上岗。

③建立食堂从业人员每日“晨检”制度,食品安全监督员每日对上岗人员的个人卫生与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询问,做到及时消除可能污染食品的安全隐患,有晨检记录。

④食品从业人员凡患病、有疾病先兆必须向食堂管理员报告,不得隐瞒。

⑤一旦发现有碍食品卫生要求(腹泻、咳嗽、发热、呕吐、手外伤等)的食堂从业人员,应及时调离。患病调离人员康复后,持有效证明方可重新上岗。

⑥食堂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专间工作(包括售饭窗口)人员应戴口罩,不穿拖鞋上岗。

⑦食堂从业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剪指甲,5 勤理发、洗澡,勤换衣帽、被褥,勤洗工作服。不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以及佩戴饰物。个人餐具、水杯集中存放,私人物品不准带入食品工作区。

⑧食堂从业人员上岗时,必须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从事面点、拌菜、配菜等加工人员应用手刷刷手,做到指甲内无污垢,洗后用清水冲洗消毒方可上岗操作。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入厕后应洗手、消毒。

⑨严禁在食品加工和售饭场所内吸烟,不准穿工作服上厕所。学校食品采购安全管理制度

①严格食品采购,对食品的采购要定点,对选购的食品要严把验收关,并定专人专管。

②采购人员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并应当索取、留存有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

③采购人员应具备食品安全知识,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应查看食品包装标识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采购食品时应对食品进行感观检查,不得采购无标识食品,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有异味的食品。

④采购食品应遵循用多少定多少的原则,以销定购,不积压,保证食品新鲜和卫生质量,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⑤采购食品的运输工具应专用,并注意防尘、防蝇、防晒,清洁卫生,防止污染。

⑥食堂应建立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台帐。

索证包括:食品生产者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者的《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工商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等。

索票(购物凭证)包括:供货方名称、产品名称、产品数量、送货或购买日期等内容。

4.食品库房卫生管理制度

①明确专人做食品库房管理员,人员要保持稳定。②食品库房和非食品库房应分开设置,配置良好的通风、防潮、防鼠等设施,配备必要的食品冷藏冷冻设施。食品库房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等。

③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安全管理。肉蛋类、水产品、豆制品等需冷藏冷冻的及时进行冷藏冷冻贮存。熟制品、半成品与食品原料应分开存放,并明显标识,防止交叉污染。

④食品及原材料物品要有标签,标签中应注明品名、数量、进货日期、保质期。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定期检查,及时清理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及原材料。

⑤食品库房管理员要做好食品及原材料物品的验收以 7 及入库、出库纪录。随时掌握进出库情况。做到先进先出,尽量减少库内存放时间,储存期限不得超过保存期限。

⑥食品库房管理员要随时监控冷藏、冷冻设备设施的运转情况。冷藏温度保持在低6℃,冷冻温度保持在低于-18℃,温度计应放置在库外,以便在不开库门的情况下经常监测库内温度。

⑦食品库房管理员要做好食品库房的安全保障工作,库房随时关门上锁,严格进出库房人员管理。

5.食品原材料初加工卫生制度

(1)操作人员严格按照食品原料初加工流程进行操作。

(2)初加工间肉、菜、水产品各类专用清洗池要专池专用、并有明显标志。各种加工用具、容器和各种机械用后必须清洗干净,定位存放。

(3)各类原材料粗加工要求:

①蔬菜类:将老黄叶、烂叶、老根皮、杂质及腐烂变质的不可食用部分摘除,先洗后切,清洗干净后待加工。

②禽肉类:将验收合格后的禽肉在专用清洗池内刮洗,去除附毛淤血,用清水清洗干净后沥水。

③鱼类:将验收合格后的鱼类去鳃刮鳞,除去内脏及黑膜,在专用清洗池内逐条清洗去除腔内淤血等污物。

④冷冻制品类:需提前解冻。解冻前对原材料进行检查,对颜色、气味等质地异常的原材料不得解冻使用,解冻时采用正确的解冻方法。不得重复冷冻。

⑤泡发原材料类:将原材料放入清水(或温水)中浸泡,泡发过程中至少要更换两次清水。去除泥沙等杂物,洗净后放在无油渍的容器内保存。

(4)切配成型的半成品原材料要在有标识的专用容器定点存放,不直接放在地上。

(5)初加工的废弃物要及时清运走,做到地面、地沟无油泥、无积水、无异味。

6.食品烹调加工制度

①烹调人员按照食品烹调加工流程操作。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态,不得带病操作。

②烹调人员按照要求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洗手消毒。制作过程中离开工作场地要脱工作衣帽,再次操作要再次洗手消毒。

③烹调操作中尝试菜肴口味需使用小勺取汤放在小碗中尝试,尝试后的菜汁不得倒回锅内。加工过程中掉落在地的原材料不得捡拾后再次使用。

④烹调过程中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调味品,添加剂等原材料。未经过初加工的食品不得进入厨房。

⑤烹调食品必须烧熟煮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得低于70℃。

⑥不得制售冷荤凉菜、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⑦烹饪后到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热藏)或低于10℃(冷藏)的条件下存放。

⑧烹调间保持清洁无杂物,设有通风换气设施,不得在露天场地加工成品。

⑨用于烹调加工原料、半成品及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清洗,保持清洁。

7.学校食堂环境卫生制度

①食堂建立环境卫生责任区,明确专人分片负责。②食品处理区的地面与排水、墙壁与门窗、屋顶与天花板、通风排烟设施、采光照明设施、废弃物暂存设施等符合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③食堂周边25米范围内不得设垃圾站(场)、污水池、粪池、旱厕等污染源。不得在食堂圈养畜、禽类动物。

④食堂环境应干燥、通风,主食加工间、烹调加工间墙面应瓷砖到顶,墙面、顶棚无霉斑、脱落现象,台面、地面随时保持清洁干爽,灶台、排烟灶无油垢,排水沟保持通畅,10 定期冲刷、消毒。

⑤做好防尘(设风幕、塑料门帘、纱门)、防蝇、防蟑螂、防鼠工作,蝇拍应定位存放。污水沟出口处老鼠的金属网并完好无损。

⑥及时收集清理餐厨垃圾,厨房产生的废料或餐具中残留的食品等各种垃圾都应存放在坚固、带盖、不透水材料制成的垃圾桶内,并及时清运。保持初加工区域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卫生。

⑦专人管理废弃油脂,严禁作为食品原料重新使用或随意丢弃、排放。及时收集并销售给指定的废弃油脂加工单位和从事废弃物收购的单位,不得销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

8.食堂设备设施清洗消毒制度

①食堂要专设消毒间,指定专人负责消毒工作。②消毒人员要参加业务培训,掌握常用消毒知识和技能,明确消洗“五步骤”(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

③餐饮用具清洗干净后首选热力消毒(煮沸消毒需100 ℃10分钟以上,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保持10分钟以上)。化学消毒池水位线高度应标记清晰(标记水量),消毒药剂配比浓度要达到有效氯250 mg/L以上,餐饮具需全部浸泡在液体中5分钟以上,经试纸检验合格;化学消毒后的餐饮具要用净水冲去残留表面的消毒剂;消毒用洗涤池、消毒池、清水池应标识清楚,各池达到严格专用,用后保持 洁净,无残渣。消毒后的用具应达到光、洁、涩、干。

④消毒后的餐饮用具应存放于保洁柜内,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要分开存放,存放柜上要有明显标记。在其它地方存放需有防蝇,防尘设施。

⑤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餐饮具。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用具。

⑥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必须有固定的存放场所并有明显标记。

⑦食堂分餐间使用紫外线消毒,消毒灯具的设置和使用要保持在有效状态下,使用要有记录。

⑧学校的分餐教室要定期进行药物制剂消毒,选择消毒方法,选购合格药物制剂、消毒液配比浓度、消毒时间需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进行。

⑨要做好各消毒场地的消毒记录。9.食品留样制度

①食堂管理员要指定专人负责食品留样工作。②留样食品必须在专用冰箱内冷藏保存。

③留样食品应留有标识。标识内容是:品名、生产时间、留样时间及制作人员姓名。同时做好台账。

④每日每餐所供应的主食和菜肴每个品种各取100--200克放在留样餐盒内;每种留样食品均应独立存放,在冷藏条 12 件下保存48小时。

⑤留样冰箱不得存放任何其它食品或物品,防止交叉污染。

⑥留样冰箱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10.分餐间卫生管理制度

①分餐间包括学生普通餐、营养餐装盒后销售的分装操作间以及食品卖售场所。校内餐盒分装地点卫生要求视同分餐间执行。

②分餐间内应安装消毒设施,分餐容器和工具专间专用。在分餐前进行空气消毒,并有消毒记录。(包括消毒灯开始使用日期、每日使用时间、累计使用时间及人员签字)。

③分餐人员进入分餐间前,在更衣室要用肥皂洗两次手后再次更衣,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鞋套再进入分餐间进行分餐。

④分餐中断时,要更衣离开。再进入分餐间要重新洗手更衣。

⑤分餐人员发现感官性状异常的待供食品,应立即暂停供应。操作时应避免食品受到污染。分餐后要有记录。

⑥分餐人员不得在分餐间内进行与分餐无关的活动。非食品操作人员不得参与分餐。

11.就餐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①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卫生等级标志摆放符合要求。②餐厅达到窗明几净、地面清洁。③就餐时不得清扫地面。

④供学生自取的调味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卫生要求。⑤应有供学生洗手设施。

⑥餐厅内处理食物残渣的垃圾桶应加盖,并做到及时清运。

12.学校外购订餐(含营养餐)卫生管理制度 ①学校应明确专人负责外购学生餐(营养餐)。②外购学生餐(营养餐)必须选择符合要求的送餐单位,定期审查送餐单位的资质证明是否在有效期内,并且索要文本存档备案。

③学校订购学生营养餐,必须是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指定的学生营养餐定点单位,须查验证书。定期向送餐公司索要相应的带量食谱存档。

④不得订购冷荤凉菜、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⑤指定专人负责每日接餐工作。接餐人员应查验送餐人员卫生情况及健康证件、送餐车辆、用具的卫生及保温设施情况,核对供餐数量,做好登记。不得接收冷荤凉菜、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和保存时间超过3小时的食品。(学生餐从制作出锅到学生食用其间隔不得超过3小时)

⑥外购订餐食品必须留样。每个品种各取100克放在留样餐盒内;每种留样食品均应独立存放;留样食品存放专用冰箱内冷藏保存48小时。

⑦师生用餐场所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消毒。用餐后及时清理餐盒及其他杂物。

⑧课间餐、运动会的订餐要求同以上学校外购订餐卫生管理要求;预包装食品应有工商管理部门的QS认证。

⑨由送餐企业运送到学校后再进行分装的学生普通餐、营养餐,校内分装地点的卫生要求见“学校分餐间卫生管理制度”。

13.学校小卖部卫生制度

①学校内小卖部必须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后方可营业。否则视为违法行为。

②小卖部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培训证方可上岗。③小卖部商品必须从正规渠道进货,严禁从非正规厂商购进“三无”产品(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

④小卖部商品要分类摆放,隔墙,离地,有防蝇,防鼠,防蟑螂,防尘设施。退货区标志明确。

⑤定型包装食品不得拆装散售,不得销售过期和变质食品。

⑥小卖部不得超范围经营,未经审批不得现场加工制 15 作。所销售食品应有QS认证。

14.学校饮用水卫生组织管理制度

①建立饮用水安全责任制。学校校长是饮用水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长具体负责学校饮用水安全工作;后勤负责人负责与校外供水单位的工作协调;校医(卫生教师)负责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的技术(日常巡查)指导;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生活饮用水具体工作。

②学校应明确专人负责生活饮用水具体工作,包括保管饮水设施设备相关合格资质证明,定期对饮用水设备进行检测、消毒和必要的保养,并进行登记留档。

③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员应定期体检,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患病期间不得从事学校生活饮用水日常工作。

④学校应保证饮用水设备周边30米内环境符合卫生要求,并设置明确标示,告知师生安全应用。

⑤学校应建立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如发现饮用水设备污染、不明原因水质恶化及水源性疾病发生,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按规定上报相关部门。

15.学校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1)集中式供水

①学校采用城市自来水厂供水,应经常了解校内水管 16 出水情况,发现水质浑浊、变色、变味等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②学校采用自建集中式供水或二次供水设施供水,必须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水源、供水设施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供水单位是学校本身的,必须定期委托经计量认证合格的检验机构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建立水质卫生检验档案,留存检验报告。

供水单位是学校以外的村镇、厂矿的,学校应经常了解水质卫生检验情况,由供水单位处留存检验报告复印件备查。

③采用自建集中式供水或二次供水设施的学校,学校及供水单位每年一次对蓄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其工作应由有操作资质的单位进行,清洗、消毒后水质再次检验合格方可重新供水。

④采用自建集中式供水或二次供水设施的学校,水源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其他有关规定的要求,有条件的单位供水设施应装设消毒器,消毒设施应保持正常运转。学校将分散式供水(井水、窖(缸)水、江、河、湖、塘水等)作为饮用水时,要依照本制度进行管理:

(2)井水的卫生管理制度

①水井的卫生要求:水井应有井台、井盖与公用取水桶。水井周围30米范围内不得有渗水厕所粪坑、垃圾堆、渗水井等污染源。校内食堂的专用水井应有专人管理,加盖上锁。

②井水的消毒: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并做好消毒记录。

③存、取水用具、设备必须定期清洗消毒,保持干净。④消毒过的井水必须经过加热煮沸后,方可饮用。(2)窖(缸)水、江、河、湖、塘水的卫生管理制度。学校用作饮用水时最好先取水存放在窖(缸)中,然后按照窖(缸)水的卫生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①当水源浑浊度较高时,先用混凝沉淀(如明矾)、过滤处理后再进行消毒。

②窖(缸)水的消毒: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并做好消毒记录。

③存、取水用具和设备必须定期清洗消毒,保持干净,做好清洗、消毒记录。

④消毒过的窖(缸)水必须经过加热煮沸后,方可饮用。⑤窖(缸)应加盖加锁,或放置在专用房屋,加锁管理,专人

16.学校饮水卫生安全制度(1).加热煮沸开水卫生制度

①学校烧开水应有专人负责。

②锅炉、热水器、炉灶要远离学生,锅炉房要上锁,热水器、保温桶要加盖加锁,保证饮用水安全,防止烧、烫伤;

③水烧开后,放置到适合饮用的温度后,再提供给学生饮用。

④存放开水的器具和设备(暖瓶、水壶、保温桶等)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学生的行为能力和安全问题,小学低年级不建议使用暖瓶。

(2).饮水设备(桶装水、饮水机等)卫生制度 ①学校饮水设备必须专用、专人管理,加盖加锁。②采用桶装水供水的学校,应向桶装水生产厂家索要桶装水批次检测的合格证明、生产厂家资质证明。提供的桶装水标签应完好无破损,标签内容应有企业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学校应定期对桶装水饮水器的管道进行清洗消毒,并保存清洗消毒记录。

③采用分质供水或饮水机的学校,饮水设备需建立专用房间,环境清洁,周边30米范围内应无污染源。饮水设备应留存有效的省级以上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分质水和饮水机的水处理设备应保证正常运转,净化后使用的净水储存时间应在24小时内,水质应定期进行检测,检验报告应留 19 存备查。

(三)追责到位

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管理 篇2

1 材料与方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11月20-30日组织专业人员赴桂林市所辖的全州、兴安、灵川、恭城县,柳州市及所辖的柳城、柳江县,南宁市所辖武鸣、马山、扶绥县,每个县按4∶4∶2的比例分别随机抽取4所高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共对10个县(市)100所农村学校饮用水进行卫生学检测。2006年,根据不同地理区域及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区范围内对33个县(市、区)91所农村寄宿学校自备水源水质进行卫生检测。检测指标有色度、浑浊度、pH、总硬度、铁、锰、砷、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耗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并按照全国爱卫会和卫生部颁布的《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对水质进行评价。

利用Excel 2003录入数据,使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2005年学校饮用水水质检验结果

见表1,2。检测结果表明,1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饮用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占85%(85/100)。100所学校共有师生116 961人,其中,饮用市政供水的学校5所(占5.00%),师生人数7 539人(占6.45%);饮用乡镇供水的学校17所(占17.00%),师生人数19 454人(占16.63%);饮用自备水源供水的学校78所(占78%),师生人数89 968人(占76.92%)。其中有消毒设施自备供水学校19所(占19.00%),师生人数30 211人(占25.83%);饮用无消毒设施自备供水学校59所(占59.00%),师生人数59 757人(占51.09%)。34. 62%(27/78)自备水源供水的寄宿制学校饮用水源周围30 m内存在厕所、污水沟、垃圾堆等污染物;50.00%(39/78)的学校自备水源无井盖、井栏等卫生防护设施。 38.00%(38/100)的寄宿制学校公厕没有建立三级化粪池,粪便处理难以达到无害化效果。

水质检验显示,饮用水合格率均为27.0%;乡镇供水和无消毒设施自备水源供水学校饮用水水质污染十分严重,超标率分别高达82.35%和83.05%。尤其是人畜粪便污染指示指标如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在无消毒设施自备水源供水学校的饮用水中超标率分别达到76.27%和71.19%,表明以自备水源作为主要供水方式的农村各级寄宿学校饮用水普遍受到微生物污染且相当严重。

2.2 2006年农村寄宿制学校自备水源水质卫生检测结果

2.2.1 水质总合格率

总合格率为29.89%(52/174),丰、枯水期水质合格率分别仅为23.08%(21/91)和37.35%(31/83)。见表3。

2.2.2 水质各检测指标合格率

总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合格率最低,分别为39.08%(68/174)和73.56%(128/174);其次依次为亚硝酸盐、pH、氨氮,分别为91.57%(52/166),94.83%(165/174),95.91%(164/174);其他指标合格率则均达100.00%。

2.2.3 不同供水规模学校自备水源水质合格率

从表3可以看出,供水规模越大,水质合格率越高,尤其以供水人数在2 000人以上的水质合格率最高,达到63.64%。这与学校规模越大,其自备水源设施和防护以及卫生管理措施较好有关。

注:1与2比较,χ2=3.567,P=0.059;1与3比较,χ2=0.09,P=0.946;2与3比较,χ2=7.22,P=0.007。

2.3 水质污染与肠道传染病疫情情况分析

2005年通过对10县(市)100所农村寄宿学校2000年1月-2005年11月发生的肠道传染病疫情进行调查,发现其中25所学校共发生肠道传染病爆发疫情29起,发病师生2 494人。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有82.76%(24/29)为水型传播引起;其中伤寒副伤寒疫情17起(占58.62%),发病人数1 335人(占53.53%),流行病学调查证实76.47%(13/17)由于饮水受到污染引起;细菌性痢疾疫情6起(占20.69%),发病人数829人(占33.24%),全部由于饮水受到污染引起;感染性腹泻疫情5起(占17.24%),发病人数325人(占13.03%),80.00%(4/5)由于饮水受到污染引起;甲型肝炎疫情1起(占3.45%),发病人数5人,亦为水污染引起。进一步分析发现,5 a来合格率最低的无消毒设施自备水源供水学校师生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达31.23‰;其次为乡镇水厂供水学校发病率为15.47‰;有消毒设施自备水源供水学校发病率为10.82‰,其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注:()内数字为合格率/%。细菌总数:1与2,χ2=0.963(校正),P=0.434;1与3,χ2=0.120,P=0.729;2与3,χ2=2.27(校正),P=0.132。总大肠菌群:1与2,χ2=9.368(校正),P=0.002;1与3,χ2=0.281(校正),P=0.748;2与3,χ2=12.687,P=0.000。粪大肠菌群:1与2,χ2=0.101,P=2.697;1与3,χ2=0.934,P=0.334;2与3,χ2=9.526,P=0.002。

注:1与2比较,χ2=351.24,P=0.000;1与3比较,χ2=20.48,P=0.000;2与3比较,χ2=136.89,P=0.000。

3 讨论

2005-2006年对19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展的饮水水质、卫生学和饮水污染与介水传染病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农村寄宿学校饮水卫生安全形势严峻,对师生健康构成严重的现时和潜在危害。具体表现在:一是以自备水源供水为主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水源卫生防护差,在调查的自备水源供水学校中,有34.62%的寄宿制学校饮用水源周围30 m内存在厕所、污水沟、垃圾堆等污染物;50.00%的自备水源(井水)供水学校水源水无井盖、井栏等卫生防护设施;有38.00%的寄宿学校公厕没有建立三级化粪池,粪便处理难以达到无害化效果,是造成饮水污染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二是饮水卫生消毒设施匮乏,许多农村寄宿学校自备水源供水缺乏必要的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因此在水处理过程中无法消除人畜粪便对水源水的污染,导致水质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超标严重。三是受到污染的饮水已对师生健康造成危害,肠道传染病疫情频频发生。同时还发现无消毒设施自备水源供水学校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显著高于有消毒设施自备水源供水学校(P<0.005),由此表明,水质微生物污染与肠道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有明显相关关系。这也与多次报道广西发生在学校的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肠道传染病疫情以水型为主一致[1,2,3,4,5],由此进一步表明以自备水源为主要供水类型的广西农村寄宿制学校,其饮水卫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策略和措施来防范饮水污染,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爆发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在农村地区实施改水等策略措施是我国肠道传染病控制的治本之策[5]。根据国家《关于做好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5]1592号)精神,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将学校饮水工程建设问题纳入当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一五”规划》进行统筹安排和实施。在年度计划和具体的工程实施过程中,要优先解决近年来发生过肠道传染病疫情,并仍然存在饮水卫生安全隐患的学校,以及由卫生部门检测发现饮水水质严重超标的学校饮水安全问题,尽快让高危学校的师生喝上卫生安全水,以便有效控制介水疾病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生和流行。

摘要:目的了解广西农村寄宿制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现状,探讨饮用水生物污染与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关系。方法于2005年对广西3市10县10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饮水卫生和介水疾病进行调查,并利用2006年广西农村饮水卫生监测网络农村学校自备水源供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西农村学校饮水水质合格率仅为27.0%,尤其是微生物污染严重;流行病学分析表明饮用水微生物污染与肠道传染病疫情发生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广西农村寄宿制学校饮水微生物污染严重,是介水传染病爆发疫情在学校高发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饮水,卫生保健质量,安全,农村卫生,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唐振柱,林玫,曾峻,等.广西壮族自治区14起学校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680-681.

[2]曾峻,李翠云,梁绍伶,等.一起山区中学细菌性痢疾的调查处理和思考.实用预防医学,2004,11(5):963-964.

[3]董柏青,龚健,林玫,等.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2005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暴发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8):734-735.

[4]马宗孝,唐昌新,赵玉林,等.1996-2002年全州县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广西预防医学,2003,9(3):154-156.

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监测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82-02

为了有效保证农村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笔者在2012年开展某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饮用水卫生调查,对33个监测点分别在枯水期(3-4月份)以及丰水期(7-8月份)取样饮用水进行调查分析,并对饮用水的卫生安全问题进行测定,分析调查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人员与采集 选取某地疾病控制中心的取样采集以及检测人员,对其进行统一培训后,按照相关生活饮用水标准取样采集样本,并将样本妥善保存并将其送交到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检测,监测点33个,枯水期、丰水期采集出厂水、末梢水各1份,样品共计132份。

1.2 检测项目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3项: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

毒理学指标7项:砷、氟化物、铅、汞、镉、铬、硝酸盐。

微生物学指标3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与消毒有关的指标1项:根据饮用水消毒剂所用情况确定相应的指标,如游离余氯、二氧化氯。

1.3 检测方法 严格按照相关饮用水评定方法以及标准,检测水样的各项指标。

1.4 标准判定 水样采集、保存、运输和检验按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规定执行;水质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执行。

根据生活饮用水相关指标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检测结果中其中一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为不合格水样;若指标均合格,则判定为合格水样。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并采用t进行检验技术资料,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 果

2.1 监测点基本情况 共设立监测点33个。水源类型为地下水的有21个,占63.64%(浅井13个,泉水7个,深井1个);水源类型为地表水的有12个,占36.36%(江河水5个,溪水4个,水库水3个)。

在水处理方式上,完全处理监测点6个(市政供水1个、乡镇乡镇场镇供水站5个),沉淀过滤处理4个(农村自建水厂),仅消毒处理1个(学校自备供水),未处理22个(农村自建水厂)。消毒方式上,消毒处理的7个监测点中,二氧化氯消毒4个(市政供水1个、乡镇供水站3个),漂白粉消毒3个。

2.2 总体检测结果 通过对某地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枯水期和丰水期两个不同时期的进行检查可见,所选取的132分水样中,其中全部合格的水样66份,总合格率为50.0%,其中细菌学指标不合格率为43.2%(57/132),合格率为56.8%(75/132);毒理学指标合格率为100%;感官及一般化学指标不合格率为15.9%(21/132),合格率为84.1%(111/132)。

2.3 单指标检测结果 在检测的132份水样中,细菌总数合格率56.8%(75/132),总大肠菌群合格率59.1%(78/132),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为24.1%(13/54),浑浊度合格率86.4%(114/132),肉眼可见物合格率89.4(118/132),铁、锰合格率97.0%(128/132),其余检测指标合格率均为100%。

2.4 枯水期、丰水期检测结果 在检测水样中,枯水期、丰水期各66份,对各项指标检测可见,枯水期细菌指标的不合格率为28.8%(19/66),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不合格率0%,均显著低于丰水期的57.6%(38/66)、31.8%(21/6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时期的毒理学指标检测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通过水质监测分析,可见农村饮用水水质较差,农村饮用水的水处理方式、工程类型、消毒方式等情况均存在不合理。其中饮用水处理方面,一些未经任何消毒、沉淀过滤处理的水直接投入使用,会对居民的生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选取我县于2012年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情况,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本次饮用水的综合率为50.0%,表明在农村饮用水中其中一半的饮用水存在不合格情况,其中细菌学指标的合格率为56.8%,是三项指标中合格率最低的[2]。在丰水期细菌学指标、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均低于枯水期,表明枯水期饮用水安全性较高,从研究中可以看出农村当前主要饮用水情况。

另外在输水的过程中,铁质的输水管道会因长期使用而出现老化受到腐蚀,而导致饮用水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这也是饮用水受到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3]。细菌学超标的原因是因为农村饮用水在饮用时,未做好完善的消毒处理措施,同時受到了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农业用水污染。

综上所述,在当前农村饮用水中,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卫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农村群众进行必要的卫生意识教育,切实做好各项措施改善当前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情况,提高群众的水卫生安全认知,引导群众多参与到饮水工程管理以及建设中,保证农村饮用水的安全,保证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鲁顺莲.高原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2(4):552-553.

[2] 翟晓明.2010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2,456(7):122-123.

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篇4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县学校集中式供水、自备水、二次供水。

第三条三台县教体局是学校生活饮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县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其他有关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学校生活饮用水管理工作。

第四条学校生活饮用水必须与学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第五条在城市集中供水管网覆盖区域的学校必须全部使用城镇集中式供水,农村及城镇集中式供水无法覆盖区域可以使用农村集中式供水或学校自备水源供水。

第六条学校自备供水卫生要求(含农村集中式供水)

(一)水源选择的卫生要求

1、水源选择:

水质良好、水量充沛、取水点及附近地区卫生状况良好,便于防护。

水源选择应优先选择地下水,其次是江河水、湖水、塘水。地下水的选择应尽可能远离污染源,地面水的取水点应尽可能设在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上游。

2、水源水质的卫生要求:

采用地表水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应符合GB3838要求

采用地下水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应符合GB/T14848要求水源水质经卫生部门监测评价合格。

(二)水源的卫生防护要求:

1、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卫生防护:

(1)水井周围30m范围内不得设置厕所、渗水坑、粪坑或化粪池,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和铺设污水管道,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不得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并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

(2)取水设施的卫生要求:尽可能修建取水层在第一不透水层以下的深井,并修建符合要求的井壁、井台、井栏、井盖、排水沟和泵房等设施。

井壁:上部使用钢管、水泥、混凝土及其它符合卫生要求的不透水材料封闭严密,下部(含水层部分)为滤水管。

井台:井口周围用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建半径为1.5-2m、高出地面20cm以上的井台,井台表面从中央向四周倾斜,井台周围设排水沟。

井栏:井口的井壁高出井台20-30cm。

井盖:用不透水材料设易于开启和上锁的井盖。

井房和泵房:修建专人管理,可上锁的井房和泵房。

(3)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过滤蓄水池等制水、供水设施周围不小于10米的范围内不得修建禽畜饲养场、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2、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卫生防护:

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严禁捕捞、停靠船舶、游泳等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

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得从事网箱养殖,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得堆放废渣,不得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堆栈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不得施用持久或剧毒的农药等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水源为水库和湖泊水时,应根据情况,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划为卫生防护地带,并按上述要求执行。

(三)制水、供水卫生要求

1、应当根据水源水质状况设置必要的净化设施、设备。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应进行沉淀(或澄清)、过滤处理,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应进行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等常规净化处理。如经常规净化处理后某些指标仍达不到要求还需进行特殊的净化处理。

2、必须采取消毒措施,并保证落实。

无论水源水是地下水还是地面水,也无论水源水质的好坏,都必须设置消毒设施、配置消毒药品对水质进行消毒。

第七条学校二次供水卫生要求

(一)二次供水设施周围10m以内不得有渗水坑、厕所、垃圾堆等污染源。水箱周围2m内不得有有污水管线及污染物。

(二)二次供水设施应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1、水箱或蓄水池应专用,无渗漏,设置在建筑物内的水箱其顶部与屋顶的距离应大于80cm,水箱应有相应的透气管和罩,入孔位置和大小要满足水箱内部清洗消毒工作的需要,入孔或水箱入口应有盖(或门),并高出水箱面5cm以上,并有上锁装置,水箱内外应设有爬梯。水箱必须安装在有排水条件的底盘上,泄水管应设在水箱的底部,溢水管与泄水管均不得与下水管道直接连通,水箱的材质和内壁涂料应无毒无害,不影响水的感观性状。水箱的容积设计不得超过学校48小时的用水量。

2、二次供水设施不得与市政供水管道直接连通,不得与非饮用水管道连接,不得与大便口(槽)、小便斗直接连接。

3、二次供水设施须有安装消毒设施的位置,有条件的单位应安装二次供水消毒装置。

(三)每半年至少对二次供水清洗消毒一次,并进行清洗消毒效果检测。

第八条水质检验和监测要求

学校提供的生活饮用水必须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

(一)学校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式供水时,必须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对水质进行全面分析,出具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的水质本底检测报告与消毒效果检测报告。

(二)采用自备水及二次供水的学校应尽可能开展日常水质微生物项目自检,使用氯化消毒而无条件开展水质微生物项目自检的学校,必须配置余氯快速检测设备,开展消毒效果监测。

(三)采用自备水及二次供水的学校在水质无明显变化、无新增污染源等正常情况下,由卫生部门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15)和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项目和频次,但每学期不得少于一次。

第九条学校新建、改建、扩建集中式供水及二次供水工程时,必须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供水。

第十条学校应指定专人负责饮用水管理,自备供水或二次供水的水箱、水池必须加盖上锁,防止投毒等意外事件发生。

第十一条学校应对取水、输水、净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加强质量管理,建立放水、清洗、消毒和检修制度及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学校应选择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水质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净水剂、消毒剂和输配水管等涉水产品,并向厂家或商家索取产品卫生许可批准文件的复印件。

第十三条学校应建立生活饮用水档案管理制度。收集保存生活饮用水法律法规和标准,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和管线图,水质监测检验报告,管水人员健康体检及培训记录,卫生监督文书,消毒记录和余氯监测记录。

第十四条学校应建立水质污染应急处理预案和报告制度。针对取水、输水、净水、蓄水和配水等可能发生污染的环节,制订和落实防范措施。如遇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卫生、教育行政部门。

第十五条饮水从业人员每年必须经健康体检、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证明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第十六条教育、卫生应加强信息沟通与协调,定期与不定期开展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检查。

第十七条教育、卫生对违反饮用水卫生安全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予以通报。

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管理 篇5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卫生局、质监局:

近年来,我省各地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大投入,学校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较好地保障了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但目前我省学校饮用水安全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隐患,仍有部分学校没有完全解决学生饮用水问题,饮水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为进一步做好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确保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学校饮水卫生安全保障机制

各地要严格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单位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3‟76号)要求,高度重视学校饮水卫生安全工作,充分认识加强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加大对学校饮用水建设的投入力度,保证广大师生饮用水安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分工、齐抓共管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尤其是对农村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投入,将解决学校自备水源设施设备改造、安装消毒设施、学校购买热水锅炉(开水炉)的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凡能纳入城镇自来水管网的学校必须限期改用自来水。只能使用自备水源供水的学校,必须安装持续消毒设备或装置,确保师生用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做好学校饮用水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水质送检制度、饮用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饮用水污染事件责任追究制度、饮水安全制度和饮水安全责任制等。要有分管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管理生活饮用水质量和卫生工作,制订饮用水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档案,确保师生生活用水安全。把学校饮水卫生安全纳入学校食品安全责任考核内容,对因失职、渎职导致重大饮水安全事故以及瞒报事故信息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卫生部门要加强学校饮水卫生的监督。卫生监督机构要在开展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同时,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供水设施卫生状况及饮用水水质情况为重点的监督检查,指导学校做好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防范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学校要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并联合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复查,督促其整改措施的落实。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相关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监管,全面落实生产许可、监督检查等日常监管要求,督促生产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规范企业生产加工行为,从严查处无证非法生产桶装水,以及使用无证水罐、回料水罐或者循环使用PET水罐生产桶装饮用水的违法行为,切实提高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二、加强学校饮水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一)桶装饮用水的管理

进入校园的桶装饮用水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已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的生产经营企业提供的产品。②产品质量、标识等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桶装饮用水标识上标注QS标志。③经卫生监督部门量化分级管理评审达 B 级以上(含 B 级)企业的产品。④必须具备出厂检验合格证的产品。

各地应对进入学校的桶装饮用水实行统一招标采购。各校应落实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安排封闭式场所单独存放,并对索证情况和检验报告情况进行专门记录。

学校必须定期对桶装饮用水饮水机进行清洗、消毒。饮水机的清洗消毒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在清洗消毒后抽检饮水机龙头水,同时按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做好相关记录。在学校春秋季开学前必须对饮水机进行统一清洗消毒,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凡发现桶装水标签不全、颜色异常、气味不正、口感不纯或已启封的,不得继续使用,应立即封存, 并及时报告教育局和有关部门。

(二)学校自备水的管理

自备水水源应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足、远离污染源、便于防护的水源,水质要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并经卫生监督部门水源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

加强水源的防护,划定生活水源保护区,设置固定告示牌,水井、蓄水池必须密封加盖,井口建有井台,水泵房门加锁,落实相应的水源保护措施,严防污染事件发生。

学校安装的水质净化消毒处理装置必须有卫生部门的《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学校设立自备水管理员,专门负责清洗、消毒等管理工作。对采用人工投加消毒剂消毒饮用水的学校,要摸索规律,正确掌握消毒剂的用量,科学管理。

学校应落实专人对取水、输水、净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及环节的安全质量管理,建立放水、清洗、消毒、定期检测和检修制度, 规范操作规程,落实防范措施,保证供水水质安全卫生。特别是要注意寒、暑假期和其他节日长假后及遇暴雨、洪水后,自备水水源的消毒和自来水管网的清洗工作。

遇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学校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和教育行政部门。

(三)其他饮用水的管理

采用市政直供管网水的学校,必须制订水厂停水或检修停水的应急预案。采用分质供水的学校,水质净化消毒处理装置必须有卫生部门的《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并定期进行清洗。学校要加强对低位蓄水池和高位水箱等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管理,做好管道维护,保证饮水安全。使用锅炉烧水的学校,安装的锅炉必须经质监部门审批。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饮用水卫生安全教育

要广泛开展饮食卫生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校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校内醒目位置设置饮用水安全知识专栏、板报,教育学生不饮用生水和不合格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水卫生习惯。一旦发生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或不明原因水质突然恶化及水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当地政府。

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卫生厅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管理 篇6

为了提高我校防控学校防控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学校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和消除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制定学校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学校饮用水卫生事件的防控知识,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具体措施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防控知识,提高师生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饮用水,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成立学校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处置工作。

3、报告制度。校区水源一旦受到污染,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向教育局和卫生局及时报告。

4、现场保护和水源处理。保护污染水源现场,待卫生局相关机构及时采取水样。将污染水源彻底放尽,停止饮用。

三、突发事件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应经常对生活饮用水卫生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4、加强饮用水卫生健康教育,普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大力宣传、普及防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饮用水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管理 篇7

学校的饮用水卫生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谐。为了解仙居县农村中小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 保障师生身体健康, 及时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学校改水和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仙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农村中小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仙居县内所有农村中小学校选取85所 (中学15所, 小学70所) 。85所中小学校均使用自备水源, 生活饮用水源有山坑水9所, 浅层地下水73所, 深层地下水3所, 均建成了简易自来水。

1.2 方法

按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1]确定统一的调查方法, 对全县农村中小学校供水状况、水源情况、水质状况等进行调查。

水质检验由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的仙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中心负责完成。水样经过采集、保存、运送后均按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2]进行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总硬度、铁、锰、氯化物、氟化物、铜、锌、硫酸盐、硝酸盐、挥发性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溶解性总固体、氰化物、铅、砷、汞、铬、镉、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25项指标的检测。按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进行评价, 有1项指标不合格, 即判定该份水质不合格。

2 结果

2.1 卫生管理情况

农村中小学校均建在村庄周围的人群生活圈范围内。15所中学和33所小学有明确的饮用水卫生兼管人员, 但均未接受过卫生部门的预防性健康体检;85所学校对水源水均未进行沉淀、过滤和消毒等任何处理。

2.2 水质检测

2.2.1 水质检测合格率

在对85所学校水质检测中, 25项指标均合格的12所, 合格率为14.12%。其中中学的水质合格率为26.67% (4/15) , 小学的水质合格率为11.43% (8/7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446, P=0.118) 。

2.2.2 水质检测不合格项目

85所学校水质检测不合格的项目有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铁、锰、锌、pH值和浑浊度7项指标, 不合格率分别为67.06%, 36.47%, 10.59%, 9.41%, 1.18%, 30.59%和34.12%。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 仙居县农村中小学校饮用水水质普遍较差, 各学校的自备水源均没有沉淀、过滤和消毒设施,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从水质检测结果看, 不合格指标以细菌学指标为主。表明农村中小学校饮用水水源受到人类活动 (人畜粪便、垃圾、污水等) 的污染, 极易造成肠道传染病流行。各学校要切实做好饮用水的消毒工作, 确保师生的饮水安全。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改水投入力度。各学校的自备水源应加强卫生管理, 建造沉淀、过滤和消毒设施, 提供卫生合格的饮用水, 确保学生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严把进水关, 平时应向学生提供开水, 防止肠道传染病在学校的流行, 保障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6.

学校卫生室管理 篇8

关键词:健康;学校卫生;卫生室

在健康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的时候,学校的卫生教育也成为教育的重点,学校的卫生室关系着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和学校的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也是每一位工作者的追求。学生身体健康是成长的大事,学校卫生室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而且是校园安全的一个方面。学校卫生室不仅仅担负着治疗学生基本疾病的责任,而且在疾病的防治、卫生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以卫生室为阵地,对学生的健康发展给予了重要的帮助。

第一章 卫生室的管理制度

1.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季节和学生生理特点,开展防治疾病的宣传。

2.及时发现和报告学生中的传染病情,指导有关教师控制疾病传染和扩散,对疫情点进行及时消毒。

3.及时处理食物中毒和意外伤害事故,需要送医院救治的给予护送。

4.做好食堂食品卫生的监管工作,每天至少抽查一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严格执行灭鼠药安全放置制度,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

6.加强师生饮用水供应卫生的监督、管理,督促有关人员及时清洗饮水设备,防止污染。

7.学校举办大型活动和学生春(秋)游活动,根据应急预案,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工作。

8.医务室建有不适应某种场合或活动的特异体质学生档案,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的汇总工作。

9.协助接种单位做好各类疫苗接种的宣传发动工作,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有无接种禁忌,及时反馈给接种单位;督促遗漏接补学生,通知家长进行补种疫苗。加强药品管理,严禁使用过期、霉、潮、变质、变色、沉淀浑浊的药品。

10.卫生室购买药品必须在卫生局指定的医药公司购买,不得直接跟厂方或药商购买,买药时要逐个进行检查,严禁有伪劣药品及不合格药品进入卫生室。

第二章 卫生室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1.每期拟定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计划,期末进行总结,并定期向学校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情况。

2.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经常对师生员工进行卫生保健宣传教育,定期编辑卫生宣传板报,建立健全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制度,培养学生“五要”“六不”的个人卫生习惯。认真做好各项预防、接种和消毒工作。

3.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工作。

4.负责全校师生的健康保健工作。新生入学要进行健康检查并制作学生健康卡片。每学年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做到一人一卡,并按项目准确清楚地填写个人健康卡片,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完善保存资料。经常掌握学生疾病情况,分析患病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年终写出综合汇报材料。

5.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工作,主动配合班主任指导学生做好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开展近视眼的防治工作。

6.做好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师生健康。

7.加强课间巡视,处理好师生各种偶发伤痛事件,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8.做好学校大型活动的保健工作。

9.协同班主任开设学校健康教育课,搜集整理开展健康教育课的资料和档案。

10.承办校领导及教导处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

11.制订工作计划,定期检查各班级健康教育以及卫生情况,并列入评比文明班级教育之一。

12.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

第三章 卫生室的要求

学生身体健康是成长的大事,学校领导以卫生室为阵地,对学生的健康发展给予了重要的帮助。卫生部门要加大卫生室的创建验收力度,制订严格的卫生室验收规范,并进行逐一检查,对软硬件、人员等方面要求达到标准。学校要保证人力投入,健全管理机构,保证硬件投入,优化基础设施,要定期检查学校为卫生室定期添加的药品与器材,确保日常治疗与应急的需要,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划分好班级卫生包管区,实行卫生包管责任制。认真搞好室内外卫生,加强检查督促。强化全体教师参与卫生管理的意识,贯彻每位教师“健康第一”的思想,让教师真正从学生的健康出发。医务人员每周一次下食堂和小卖部进行卫生检查和食堂卫生知识宣传,督促采购员不买无卫生许可证、无检疫证的肉类及食品。不使用、销售腐化变质食品。小卖部不许出售“三无”食品及过期食品,监督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食堂操作间,买回的蔬菜必须进行四步处理(选、洗、泡、切)再煮,杜绝各种传染病及投毒案、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篇9

长:XXX 副组长:XXXXXX 组 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双江口中学饮用水卫生管理组织机构

长:XXX 副组长:XXXXXX 组 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宁乡县双江口中学食品安全事故

应急处置预案

为规范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及时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理食品安全事故,把损失减少到最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小组

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 组 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应急处置程序

(一)及时报告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有关人员立即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

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联系电话:___________)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系电话:___________)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二)立即抢救

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120)抢救。

(三)保护现场

发生食物中毒后,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提供留样食物。

(四)配合调查

负责人及有关工作人员,要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如实反映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将病人所吃的食物,进餐总人数,同时进餐而未发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的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三、事故责任追究

对事故延报、慌报、瞒报、漏报或处置不当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要组织力量做好中毒人员的安抚工作,确保不让事态扩大,任何个人不得自行散布事故情况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宁乡县双江口中学饮用水污染事故

应急处置预案

一、领导小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 组 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处理原则

统一:统一指挥,统一使用人力、物力,在统一任务和目标的前提

下,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密切合作。

快速:决策快、反应快、行动快、能提前一分钟不拖延半分钟。科学:实事求事,按规律办事,尊重事实,一切结论以调查和实验室数据为准,一切应急措施要以保证师生的健康,抢救师生的生命为目的。

三、处理措施

1、报告:

时间:2小时内

部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内容:时间、地点、单位、污染范围、受影响的人群、患病人数、临床症状、可疑污染物、事故原因的判断、危急程度及采取的主要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求、报告人姓名、单位或地址、联系电话。

2、立即停止供水,采取临时供水措施。为保证师生生活用水可调运其它单位或其它地区的优质水源或桶装水。

3、救治病人

对于患病人群,安排专人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人数多少,打120急救电话,将病人送至双江口中心卫生院或县城人民医院、中医院进行抢救。

4、保护易感者

对师生群体中,平时免疫力较差、身体素质较差的人群进行必要的分享,让他们避免与病人接触,并进行必要的物理或药物治疗。

5、保护现场

对发病现场,要进行严密保护,一是防止污染物扩散,二是便于调查,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数据。

6、协助调查

积极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和医疗机构进行调查,争取快速找到原因,避免不实传言以及针对性及时救治病人。

7、停止排放废水

8、冲洗、消毒污染的管网

9、落实上级要求和措施,把事态控制到最小,危害控制到最小。

四、饮用水污染事故的解除

1、饮用水污染原因查清,经过水质检测部门两次以上的检测符合标准。

2、无新发病例出现。

双江口中学饮用水卫生管理措施

为切实保证我校师生饮用水卫生安全,就我校饮用水卫生管理特制定如下管理措施:

1、假期(包括寒、暑假)督促守校人员要注意巡查校园水井周边情况及校园水管网,看水源和管网是否受到污染和破坏,并注意目测鼻闻水质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报告,查找原因。

2、开学初必须对水井周边环境进行清整,排除一切可能污染水源情

况,并对水井和教学楼、综合楼上水池、安排健康人员进行清洗,对井水用漂精片进行消毒杀菌。

3、平时要安排专人至少每周一次对我校水管网系统及水源进行巡查,遇到下大暴雨,要特别注意关注水井周边污浊的地表水是否影响到水源。

4、期中对水井和水池要再次清洗,并再次消毒杀菌。

5、学校要通过集会或分班由班主任组织对师生进行饮用水卫生教育,让师生注意个人饮用水卫生,关注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

6、争取领导和社会支持,积极改善我校饮用水硬件设施,争取安装直饮水的净水设备,让师生喝上干净水。

7、要至少每期一次对我校水源进行水质检测,关注水源水质变化。

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

食品安全制作的10条黄金规则:

1、选择经过安全处理的食品;

2、彻底加热食品;

3、食品即做即食;

4、妥善贮存熟食品;

5、彻底再加热熟食品;

6、反复洗手;

7、避免生食与熟食接触;

8、必须保持厨房所有表面的清洁;

9、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10、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水。

(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3、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5、控制加工量。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二)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

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3、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烹调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4、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为规范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专间操作人员还应戴口罩。

二、从业人员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应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1、处理食物前;

2、上厕所后;

3、处理生食物后;

4、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5、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6、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7、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

8、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 的活动(如处理货物、执行清洁任务、接触钱币等)后。

四、非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时应洗手:

1、开始工作前;

2、上厕所后;

3、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

4、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

5、处理动物或废物后;

6、从事任何(其他)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五、专间操作人员进入专间时应再次更换专间内专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双手严格进行清洗消毒,操作中应适时地消毒双手。不得穿戴专间工作衣帽从事与专间内操作无关的工作。

六、个人衣物及私人物品不得带入食品处理区。

七、不得在食品处理区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它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八、进入食品处理区的非加工操作人员,应符合现场操作人员卫生要求。

食品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检查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餐饮服务活动,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接受社会监督,承担主体责任。

二、建立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餐饮服务全过程实施内部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

三、食品安全管理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索证索票、餐饮具清洗消毒、综合检查、设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四、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取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五、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天在操作加工时段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

六、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要服从食品安全管理员检查指导,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从业人员违反制度要求操作的行为。

七、食品安全管理员每周1-2次对各环节进行全面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限期改进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八、检查中发现的同一类问题经两次指出仍未改进的,按本单位有关规定处理。

九、各种检查结果记录归档备查。

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及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行为,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

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指定经培训合格的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专(兼)职人员应当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基本知识以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

二、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并应当索取、留存有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货方名称、产品名称、产品数量、送货或购买日期等内容。长期定点采购的,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

三、从生产加工单位或生产基地直接采购时,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加盖有供货方公章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四、从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批量或长期采购时,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五、从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少量或临时采购时,应当确认其是否有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六、从农贸市场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户出具的加盖公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从个体工商户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供应者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或复印件、购物凭证和每笔供应清单。

七、从食品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和农贸市场采购畜禽肉类的,应当查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从屠宰企

业直接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

八、采购乳制品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

九、批量采购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应当索取口岸进口食品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与所购食品、食品添加剂相同批次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十、采购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集中消毒企业盖章(或签字)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盖章的批次出厂检验报告(或复印件)

十一、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入库前,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查验所购产品外包装、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规定,与购物凭证是否相符,并建立采购记录。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十二、按产品类别或供应商、进货时间顺序整理、妥善保管索取的相关证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和进货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其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品贮存(库房)安全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贮存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贮存场所、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设置纱窗、防鼠网、挡鼠板等有效防鼠、防虫、防蝇、防蟑螂设施,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二、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分开设置。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性质食品和物品的应区分存放区域,不同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

三、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四、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设可正确指示温度的温度计,定期除霜(不得超过1cm)、清洁和保养,保证设施正常运转,符合相应的温度范围要求。

五、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

六、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七、除冷库外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设施。

粗加工切配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粗加工、切配工作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

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三、植物性食品原料要按“一择、二洗、三切”的顺序操作,彻底浸泡清洗干净,做到无泥沙、杂草、烂叶。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位置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加工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要有明显标志并分开使用。

五、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

六、切配好的食品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七、加工结束及时拖清地面,水池、操作台、工用具、容器及所用机械设备清洗干净,定位存放,做到刀不锈、板不霉、整齐有序,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八、在专用洗拖布池或洗拖布桶内涮洗拖布。不得在加工清洗食品原料的水池内清洗拖布。

烹调加工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烹调加工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用水水质应符合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二、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油炸食品要防止外焦里生,油炸食品时避免温度过高、时间过长;随时清除煎炸油中漂浮的食物碎屑和底部残渣,煎炸食用油不得连续反复煎炸使用。

三、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应严格按照标识上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禁止超范围、超剂量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完后,由专人专柜保存。

四、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在清洁操作区凉透后及时冷藏,并标注加工时间等。

五、隔餐隔夜熟制品、外购熟食品必须在食用前充分加热煮透。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经加工后再次销售。

六、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各种工具、容器标识明显,分开使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洁。加工后的直接入口食品要盛放在消毒后的容器或餐具内,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和容器。

七、灶台、抹布要随时清洗,保持干净。不用抹布擦拭已消毒的碗碟,滴在碟边的汤汁用消毒布擦净。按规定处理废弃油脂,及时清理抽油烟机罩。

八、工作结束后,调料品加盖,工具、用具洗刷干净,定位存放;灶上、灶下地面清洗冲刷干净,不留残渣、油污,不留卫生死角,及时清除垃圾。

食品留样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留样工作,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学校食堂、集体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重大活动餐饮服务和超过100人的一次性聚餐,应对食品进行留样,以便于必要时检验。

二、留样的采集和保管必须有专人负责,配备经消毒的专用取样工用具和样品存放的专用冷藏箱。食品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的物品。

三、留样的食品样品应采集在操作过程中或加工终止时的样品,不得特殊制作。

四、原则上留样食品应包括所有加工制作的食品成品,其它情况可根据需要由监管部门或餐饮服务提供者自行决定留样品种。

五、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防止样品之间污染;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应满足检验需要,不少于100g。

六、留样食品取样不得被污染,贴好食品标签,待留样食品冷却后,放入专用冷藏箱内,并做好留样记录,包括留样日期、时间、品名、餐次、留样人。七、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提供留样样品,配合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不得影响或干扰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工作,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设置专用的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区域(或专间)及设备,清洗消毒设备设施的大小和数量应能满足需要。

二、餐饮具清洗消毒水池应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

三、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餐饮具使用前应洗净并消毒,不得使用未经清洗、消毒的餐饮具。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四、餐饮具做到当餐回收,当餐清洗消毒,不得隔顿、隔夜。

五、餐饮具应首选热力方法进行消毒,严格按照“除残渣、洗涤溶液洗、清水冲、热力消、保洁”的顺序操作。使用化学药物消毒的严格按照除残渣、洗涤溶液洗、清水冲、药物泡、清水冲、保洁的顺序操作,并注意要彻底清洗干净,防止药物残留。

六、消毒后的餐饮具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无泡沫、无不溶性附着物,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七、消毒后的餐饮具及时放入保洁柜密闭保存备用。盛放消毒餐饮具的保洁柜要有明显标记,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要分开存放,保洁柜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八、采购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饮具,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营业执照、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监督合格证复印件、产品消毒合格证明;清洗消毒餐饮具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

九、洗刷消毒结束,及时清理地面、水池卫生,及时处理泔水桶,做到地面无积水,池内无残渣、泔水桶内外清洁。

十、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专人做好餐饮具清洗消毒及检查记录。

食品用设备设施清洁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用设备、设施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食品处理区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设备、设施,防止在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二、配备与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设施。主要设施应易于维修和清洁。

三、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加工与用餐场所(所有出入口),设置纱门、纱窗、门帘或空气幕,如木门下端设金属防鼠板,排水沟、排气、排油烟出入口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防鼠金属隔栅或网罩;距地面2m高度可设置灭蝇设施。

四、配置方便使用的从业人员洗手设施,附近设有相应清洗、消毒用品、干手设施和洗手消毒方法标示。宜采用非手动式开关或可自动关闭的开关。

五、食品处理区应采用机械排风、空调等设施,保持良好通风,及

时排除潮湿和污浊空气。

六、用于加工、贮存食品的工用具、容器或包装材料和设备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无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食品接触面原则上不得使用木质材料(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除外),必须使用木质材料的工具,应保证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

七、各功能区和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操作台、刀具、砧板等工用具,应分开定位存放使用,并有明显标识。

八、贮存、运输食品,应具有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要求的设备、设施,配备专用车辆和密闭容器,远程运输食品须使用符合要求的专用封闭式冷藏(保温)车。每次使用前应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九、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必要时消毒,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十、用于食品加工操作的设备、设施不得用作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用途。

餐厅餐饮安全管理制度

为规范餐厅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保持餐厅环境整洁。纱窗、纱门、纱罩、门帘、风幕、灭蝇灯等设施运转正常,鼠、蝇、蟑螂、蚊子密度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要求。保

证供用餐者使用的洗手设施运转正常。

二、必须使用消毒后的餐饮具,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摆台上桌。做好台面调料、牙签、台布、餐巾、餐具等清洁卫生工作,及时更换破损的调料盒、台面、餐巾、餐饮具等。

三、供顾客自取的调料,应当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并做到及时更换,防止过期、霉变。

四、摆如后或有顾客就餐时不得清扫地面,餐具摆台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应收回保洁。

五、端菜时手指不得接触食品,分菜工具不接触客人餐具。

六、取冰块时应用工具,不用时应悬挂或放置于消毒水内。制冰机用水应经过净化处理。

七、客人用的小毛巾,必须及时回收清洗消毒,最好使用一次性消毒毛巾。

八、刀、叉、茶杯、酒杯等不得用台布或抹布擦拭。

九、食品上桌距开餐时间不超过2小时。

十、当发现或被顾客告知所提供的食品确有感官性状异常或可疑变质时,就立即撤换该食品,并同时告知有关备餐人员,备餐人员要立即检查被撤换的食品和同类食品,做出相应处理,确保供餐安全。

十一、备餐柜内不得放置与开餐无关的物品及个人用品。工作结束后及时做好台面、地面等的清扫整理工作。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专店购买

采购食品添加剂,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实行专店购买,应当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添加剂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对采购的食品添加剂应当索取并留存供应商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检验合格报告(或复印件)以及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应者名称、供应日期和产品名称、数量、金额等内容。采购进口食品添加剂的,应当索取口岸进口食品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与所购食品添加剂相同批次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二、专帐记录

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采购记录台账。食品添加剂入库应当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单位、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建立食品添加剂专用使用台帐。食品添加剂出库使用应当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数量、用途、称量方式、时间等,使用人应当签字确认。食品添加剂的购进、使用、库存,应当账实相符。

三、专区存放

设立专区(或专柜)贮存食品添加剂,并设置相应标识。

四、专器称量

配备天平或勺杯等称量器具,严格按照包装标识标明的用途用量或国家规定的用途用量称量后使用,杜绝滥用和超量使用。

五、专人负责

由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添加剂采购。采购人员应当掌握餐饮服

务食品安全法律和相关食品添加剂安全相关知识以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餐饮服务单位主要负责人与负责食品添加剂采购和餐饮加工配料的人员分别签订责任书。

食品安全管理员、厨师长应定期检查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台账记录、贮存及使用等情况。

食品添加剂专用采购台账、使用台账以及索取的相关证照、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等要妥善保管,不得涂改、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食堂从业人员“五病”调离制度

为规范食品添加剂和调味料公示管理工作,保障公众餐饮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律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必须按规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二、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检查合格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患者必须立即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治愈后方可恢复从事原工作;

四、调离人员健康情况必须全程监护,了解病情状况;

五、员工如患有或发现患这类疾病的必须及时向主管人报告,单位负责人同时要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通报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基本情况;

六、建立健全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健康档案, 调离人员要有《职业禁忌人员调离通知书》和《调离回执》存档;

上一篇:我第一次说谎初中作文下一篇: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