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相框反思

2022-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制作相框反思

《软陶设计与制作》教学纪实与反思

教学内容:

软陶设计与制作系列课程是我校高二学年开设的美术选择性必修雕塑模块课,属于哈尔滨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哈三中)三级育人目标中的个育课程体系。课程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每节课80分钟。《抵挡千年风雨的瓦当》是软陶设计制作系列课程的第二节课。

瓦当是用于顶檐上的建筑构件,寄寓着国泰民安、风調雨顺的美好祝愿。它集绘画、浮雕、书法等工艺美术于一身,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宝。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软陶瓦当的鉴赏及制作方法,了解瓦当的文化内涵,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瓦当的起源、特点、功能及其寓意,不同朝代瓦当的造型特点。文字瓦当的鉴赏方法,软陶瓦当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立体观念、空间能力,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美术表现能力与创意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讲授法,给学生讲解瓦当的起源,功能特点及鉴赏方法。

2.演示法,给学生演示瓦当的制作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自己制作软陶瓦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瓦当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传统瓦当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瓦当的影响及现状,增强民族自信,激发学生民族意识,提高学生文化理解力。

教学重点:软陶瓦当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书法瓦当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建筑局部图片,请问哪些建筑元素是哈三中老校区建筑上的,在哪里? 哪一个是瓦当?(考察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生:窗棂、狮子底座、楼梯扶手、房顶瓦片。圆形的绿色瓦是瓦当。

二、知识点

1.瓦当的定义及特点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并思考一个问题:何为瓦当?有什么作用?

生:为建筑挡雨,防止建筑受潮腐烂,装饰建筑物。

师:同学们说得对,“瓦”是指圆弧形泥土烧制的陶片,“当”底也,瓦当即是瓦底部,起到保护建筑物木构件与美观的作用。

2.不同朝代瓦当的造型特点

师:不同朝代流行不同的瓦当图案,同学们知道人面瓦当是哪个朝代的吗?想了解不同朝代瓦当的特点吗?

生:不知道,想了解。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了解下面的知识点。瓦当兴起于商、春秋与战国,繁荣于汉 ,三国时期出现了稀有的人面瓦当,宋代出现金属瓦当。

3.瓦当的分类及特点

师:根据图案的不同可以将瓦当分为哪些类别?

生:文字的、动物的、抽象的。

师:根据图案造型不同可以将瓦当分为图案瓦当、图形瓦当、文字瓦当(书法瓦当)。秦砖汉瓦大家听说过么?知道秦砖汉瓦为什么被人熟知?

生:听过,秦代汉代烧制瓦片技术好。

师:是的,所以我们重点欣赏瓦当发展鼎盛时期的瓦当作品,了解秦汉瓦当的特点。秦代瓦当的图案、文字匀称,布局合理。例如:秦代瓦当之王直径61厘米,对称夔龙图形。汉代继承了秦朝瓦当的特点, 把祈福语言钳在瓦当上,使建筑美和艺术美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美的建筑艺术品,汉代王莽时期瓦当的纹饰更为精湛。

4.如何欣赏瓦当

师:以文字瓦当为,学习如何欣赏瓦当。只有懂得欣赏,才有可能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1)构成美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立体构成的六大美学原理,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生: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

师:书法瓦当中蕴含哪些美学原理呢?哪个是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

生:分别看图片回答问题。

师: 均衡美,中轴为中心,强调对称。 韵律美,中轴为核心,强调旋转。变化美,中轴为核心,强调发散。

(2)文字美—书法之形神兼备

师:“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力量感,以小篆瓦当为例,藏头护尾,线条圆润,力含其中。节奏感指线条长短、粗细、轻重的规律变化。软陶制作立体感(小篆之外都讲究)与书法立体感不同,强调泥条的粗细及立体感,也是我们雕塑课需要培养的立体思维。希望同学们做人也像我们的文字,中正,含蓄内敛,内外兼修。

5.瓦当的制作方法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制作瓦当了,第一步是图案的选择与设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图库中进行选择,并把喜欢的图案剪裁下来备用。

(生选择图案,剪裁。)

师:选好图案以后,我们进行颜色的设计,单色或者双色(图片为例)。软陶制作的方法有橡皮章模具法、吹塑版模具法、盘泥条法和雕刻法等。前两种偏工匠技艺,我们以创作艺术作品为目的,所以重点学习盘泥条法和雕刻法。雕刻法,利用不同造型的雕刻刀进行塑造。盘泥条法、挤泥器的使用方法及适合用的造型,例如,书法瓦当、简单的图案瓦当。

三、实践环节

师:具体步骤我们通过短视频微课进行学习,思考一个问题:文字瓦当盘泥条法,两个笔画交叉如何进行处理?

(生看视频学习。)

师:通过视频,我们了解了制作步骤,接下来我们先来擀泥饼。(介绍金属擀棒的使用方法略,如何把泥球擀成泥饼略。学生根据指导进行操作。)

师:泥饼做好后透图案,将图案纸贴到泥饼上,用牙签或锥子沿着轮廓(外轮廓)打孔,再将点连线(注意:小、浅的洞)或直接把背景纸与泥一起切掉。根据不同图案颜色,选择适合的雕刻刀“减法”背景,“加法”“减法”结合塑造主题物,最后打磨抛光(橡胶头雕刻刀)进行立体塑造,修改细节。(教师示范。生按步骤进行操作,随时提出问题,教师随时解答。)

师:教师一对一指导,发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问题,例如:透稿的洞太深太大,泥饼薄厚不均,泥条粗细不均、没有“藏头露尾”等。

四、课堂总结

师:课堂接近尾声,很多同学都已经做完了,下面进行作品展示环节。例如:作品颜色搭配合理,泥条粗细均匀,泥条不够立体等,希望大家能及时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五、知识拓展

瓦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反思:

开课依据。在2017年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雕塑模块学习内容由雕塑概述,中外传统雕塑和现代雕塑组成。通过对人美版、鲁美版等《雕塑》教材的学习研究,我认为,存在一些问题:欣赏多,操作少,技法难度大,操作过程繁琐,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无法创作出完整的高质量的雕塑作品。

开课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设软陶课程,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个人兴趣爱好;二是完善哈三中美术模块课程体系的需求;三是软陶材料的优点:色彩豐富,可塑性强,雕塑方法简单,定型方法安全便捷、流行,易于被学生接受。

课程的发展蜕变。在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开发设计了《软陶设计与制作》。从2014年开始,软陶课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14至2015实验阶段,学生无主题,自由创作,2016至2017提高阶段,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主题,以浮雕创作为主,作品质量大幅度提升。2017年至2019年深化阶段,融入哈三中古建筑元素。2020年至2021年理论提升、题材拓展阶段。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中华巴洛克建筑、中国传统青铜器、玉器等也成为学生创作的题材来源。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的融合问题,申报了省科研重点课题“基于哈三中古建筑文化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和预设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融合的探究与实验》。学习课程论、教学论等相关的理论书籍,深入学习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知识,希望通过科研工作,不断提升软陶课的教学品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为家庭培养优雅生活个体。我认为素质不是技法和知识的罗列,而是高级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道德品质。

目前学生作品多以临摹仿制为主,只在颜色构成方面有所创新,造型创新方面还有所欠缺,未来我会继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养料,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创作出更具独创性、更具有文化底蕴的软陶作品。

                                                    编辑/陆鹤鸣

作者:张旺

第2篇:《软陶设计与制作》教学纪实与反思

教学内容:

软陶设计与制作系列课程是我校高二学年开设的美术选择性必修雕塑模块课,属于哈尔滨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哈三中)三级育人目标中的个育课程体系。课程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每节课80分钟。《抵挡千年风雨的瓦当》是软陶设计制作系列课程的第二节课。

瓦当是用于顶檐上的建筑构件,寄寓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祝愿。它集绘画、浮雕、书法等工艺美术于一身,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宝。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软陶瓦当的鉴赏及制作方法,了解瓦当的文化内涵,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瓦当的起源、特点、功能及其寓意,不同朝代瓦当的造型特点。文字瓦当的鉴赏方法,软陶瓦当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立体观念、空间能力,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美术表现能力与创意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讲授法,给学生讲解瓦当的起源,功能特点及鉴赏方法。

2.演示法,给学生演示瓦当的制作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自己制作软陶瓦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瓦当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传统瓦当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瓦当的影响及现状,增强民族自信,激发学生民族意识,提高学生文化理解力。

教学重点:软陶瓦当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书法瓦当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建筑局部图片,请问哪些建筑元素是哈三中老校区建筑上的,在哪里? 哪一个是瓦当?(考察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生:窗棂、狮子底座、楼梯扶手、房顶瓦片。圆形的绿色瓦是瓦当。

二、知识点

1.瓦当的定义及特点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并思考一个问题:何为瓦当?有什么作用?

生:为建筑挡雨,防止建筑受潮腐烂,装饰建筑物。

师:同学们说得对,“瓦”是指圆弧形泥土烧制的陶片,“当”底也,瓦当即是瓦底部,起到保护建筑物木构件与美观的作用。

2.不同朝代瓦当的造型特点

师:不同朝代流行不同的瓦当图案,同学们知道人面瓦当是哪个朝代的吗?想了解不同朝代瓦当的特点吗?

生:不知道,想了解。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了解下面的知识点。瓦当兴起于商、春秋与战国,繁荣于汉 ,三国时期出现了稀有的人面瓦当,宋代出现金属瓦当。

3.瓦当的分类及特点

师:根据图案的不同可以将瓦当分为哪些类别?

生:文字的、动物的、抽象的。

师:根据图案造型不同可以将瓦当分为图案瓦当、图形瓦当、文字瓦当(书法瓦当)。秦砖汉瓦大家聽说过么?知道秦砖汉瓦为什么被人熟知?

生:听过,秦代汉代烧制瓦片技术好。

师:是的,所以我们重点欣赏瓦当发展鼎盛时期的瓦当作品,了解秦汉瓦当的特点。秦代瓦当的图案、文字匀称,布局合理。例如:秦代瓦当之王直径61厘米,对称夔龙图形。汉代继承了秦朝瓦当的特点, 把祈福语言钳在瓦当上,使建筑美和艺术美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美的建筑艺术品,汉代王莽时期瓦当的纹饰更为精湛。

4.如何欣赏瓦当

师:以文字瓦当为,学习如何欣赏瓦当。只有懂得欣赏,才有可能创作出更好的艺术作品。

(1)构成美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立体构成的六大美学原理,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生: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

师:书法瓦当中蕴含哪些美学原理呢?哪个是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

生:分别看图片回答问题。

师: 均衡美,中轴为中心,强调对称。 韵律美,中轴为核心,强调旋转。变化美,中轴为核心,强调发散。

(2)文字美—书法之形神兼备

师:“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力量感,以小篆瓦当为例,藏头护尾,线条圆润,力含其中。节奏感指线条长短、粗细、轻重的规律变化。软陶制作立体感(小篆之外都讲究)与书法立体感不同,强调泥条的粗细及立体感,也是我们雕塑课需要培养的立体思维。希望同学们做人也像我们的文字,中正,含蓄内敛,内外兼修。

5.瓦当的制作方法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制作瓦当了,第一步是图案的选择与设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图库中进行选择,并把喜欢的图案剪裁下来备用。

(生选择图案,剪裁。)

师:选好图案以后,我们进行颜色的设计,单色或者双色(图片为例)。软陶制作的方法有橡皮章模具法、吹塑版模具法、盘泥条法和雕刻法等。前两种偏工匠技艺,我们以创作艺术作品为目的,所以重点学习盘泥条法和雕刻法。雕刻法,利用不同造型的雕刻刀进行塑造。盘泥条法、挤泥器的使用方法及适合用的造型,例如,书法瓦当、简单的图案瓦当。

三、实践环节

师:具体步骤我们通过短视频微课进行学习,思考一个问题:文字瓦当盘泥条法,两个笔画交叉如何进行处理?

(生看视频学习。)

师:通过视频,我们了解了制作步骤,接下来我们先来擀泥饼。(介绍金属擀棒的使用方法略,如何把泥球擀成泥饼略。学生根据指导进行操作。)

师:泥饼做好后透图案,将图案纸贴到泥饼上,用牙签或锥子沿着轮廓(外轮廓)打孔,再将点连线(注意:小、浅的洞)或直接把背景纸与泥一起切掉。根据不同图案颜色,选择适合的雕刻刀“减法”背景,“加法”“减法”结合塑造主题物,最后打磨抛光(橡胶头雕刻刀)进行立体塑造,修改细节。(教师示范。生按步骤进行操作,随时提出问题,教师随时解答。)

师:教师一对一指导,发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问题,例如:透稿的洞太深太大,泥饼薄厚不均,泥条粗细不均、没有“藏头露尾”等。

四、课堂总结

师:课堂接近尾声,很多同学都已经做完了,下面进行作品展示环节。例如:作品颜色搭配合理,泥条粗细均匀,泥条不够立体等,希望大家能及时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五、知识拓展

瓦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反思:

开课依据。在2017年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雕塑模块学习内容由雕塑概述,中外传统雕塑和现代雕塑组成。通过对人美版、鲁美版等《雕塑》教材的学习研究,我认为,存在一些问题:欣赏多,操作少,技法难度大,操作过程繁琐,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无法创作出完整的高质量的雕塑作品。

開课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设软陶课程,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个人兴趣爱好;二是完善哈三中美术模块课程体系的需求;三是软陶材料的优点:色彩丰富,可塑性强,雕塑方法简单,定型方法安全便捷、流行,易于被学生接受。

课程的发展蜕变。在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开发设计了《软陶设计与制作》。从2014年开始,软陶课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14至2015实验阶段,学生无主题,自由创作,2016至2017提高阶段,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主题,以浮雕创作为主,作品质量大幅度提升。2017年至2019年深化阶段,融入哈三中古建筑元素。2020年至2021年理论提升、题材拓展阶段。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中华巴洛克建筑、中国传统青铜器、玉器等也成为学生创作的题材来源。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的融合问题,申报了省科研重点课题“基于哈三中古建筑文化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和预设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融合的探究与实验》。学习课程论、教学论等相关的理论书籍,深入学习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知识,希望通过科研工作,不断提升软陶课的教学品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为家庭培养优雅生活个体。我认为素质不是技法和知识的罗列,而是高级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道德品质。

目前学生作品多以临摹仿制为主,只在颜色构成方面有所创新,造型创新方面还有所欠缺,未来我会继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养料,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创作出更具独创性、更具有文化底蕴的软陶作品。

                                                               ■ 编辑/陆鹤鸣

作者:张旺

第3篇:多角度反思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

摘要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需要不断地在教学中反思与提高。为此,笔者从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技术与艺术、网站与网页、实用性与艺术性、系统性与适应性、过程性与结果性、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六个方面来审视此门课程教学中需要注意与关注培养学生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各方面能力的问题。教师需不断地从多个方面来反思教学,才能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的教学发展之路。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网页

1 技术与艺术的争论

“网页设计与制作”从课程的名字看,我们要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进行反思,它到底是艺术问题还是技术问题?

互联网已经与当今的我们息息相关,网页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一直伴随着技术和艺术的争论。为此,我们有必要在开课前就让我们的学生明确: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到底是技术重要还是艺术重要?还是两者都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提醒学生反思以下几个问题:(1)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为谁做的?(2) 谁会来看你的网站?(3) 网页设计仅仅是能看就行吗?(4) 如何考虑受众更多地和更有效率地接受网页上的信息?(5) 网页设计与网页制作有区别吗?(6) 技术和艺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网站?

作为课程的教学者和学习者,需要大家都可以作为一个技术和艺术的全能者,虽然我们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有所侧重,但只有很好地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多些反思技术与艺术的问题,才能避免我们偏离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初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反思这个部分的技术在他的网站作品中是否用到?千万别因为让学生为了炫耀技术而采用多种风格的动画,添加少美感或与主题完全不相关的东西。别因为大量的技术使用加重了浏览器的负担,浏览器受带宽的限制,要学会为浏览器减负。

2 网站与网页的分合

教师在讲课中也许会混用网站和网页,但是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对这两者有所共识:网页是一种可以在互联网上传输,能被浏览器认识和翻译成页面并显示出来的文件,网页是网站的基本构成元素。网站也叫做站点,是提供各种服务和信息的基地。

学生可以深入区分开两者的异同之后,需要养成先建立站点,之后再在此基础上创建网站所需的相关文档的习惯。

3 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思辨

网站的定位,对于网站的设计与制作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权衡网站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也许我们要考量的有很多。网站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固然重要,但不要忘记提升它的艺术高度。如何避免用教条的、形式化的方式设计网页,作品给人一种像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感觉。教师在教授学生模板使用的同时,也要提醒我们的学生,别因为使用了免费模板而自鸣得意,那些真正好的网页设计绝不是在免费模板的制作上而停步不前,一定是那些懂得如何发挥自身的创意思考,来积极创作属于自己风格,又能很好地宣傳自己的网站的人才是真正的设计者。

4 系统性与适应性的融合

高职教学强调项目化教学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如何让学生在把握基于工作流程的任务化项目式教学中,可以更加全面地适应当今不断变化的技术?从知识的整体性来看,也就是如何保证在工作过程中,他们学习到的知识内容的完整性、适应性和迁移性?

针对对高职学生技术技能型目标的定位,我们更多地需要不断为项目中加入挑战与扩展训练的模块来提高学生知识的完善性,弥补我们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那些知识的缺陷,可能带给学生在今后工作发展中的盲目和无助感,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网站的信息结构方面,国外有信息结构专家,网站由信息结构设计师与网站创意设计师共同探讨、协作完成。国内网站策划由专业的市场行销、策划人员来做。面对刚刚学习此门课程的学生,这种网站的总体设计是需要他们学完本门课程之后才能具备,但怎么能在此时就让他们具备此方面的总体设计能力,需要学生搜集和分析与自己设计的网站相同类型的网站的相关导航和网站的栏目来获得,也在此基础上来揭开网站的总体设计环节,当然,也需要培养学生不断地适应修改完善现有的网站,不断明细网站的定位。

5 过程性与结果性的统一

每一个网站的开发必然经过一定的工作过程,才能完成整个站点的发布,从网站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模板设计、首页设计、子页面设计、测试发布到设计总结,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以一个完整的项目为依托,而又同时指导学生完成自我开发的个性化的网站任务,是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需要走从欣赏、模仿到创作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案例教学,将一个个美观大方的网页呈献给学生,带领他们分析网页中的相关内容而开始每次课程的学生,让学生不断地发现其中的奥妙。引导学生学会模仿网页的整体布局,网页的LOGO设计,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不断提炼,最终确定适合自己设计的网站的相关内容设计。

6 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协调

很多人对网页设计师这个职业的质疑:他们仅仅是比平面设计师多懂点代码,比程序员多懂点设计,有时候他们还会搞点动画?仅仅如此吗?在国内的网页设计师,更多兼任着设计与制作两个方面的任务,尤其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中通过项目、案例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适应大中型与小型企业的需求。也不得不要求我们在全能中培养专才,在专才中注入全能的思想。从开始的网站策划阶段,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能力,整理归纳能力。在网页设计布局阶段,不断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发展与感悟能力。在网站的发布测试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审视自己最初的规划目标是否真的实现了?达到最终的分析总结反思能力。

7 结论

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只有教师从多角度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才能更有利于对于学生问题思考能力、职业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孙东梅. Dreamweaver完全实用手册[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4.

[2]李磊.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初探[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11.6.

[3]于晓霞,沈志刚.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J].福建电脑,2011(6).

作者:国晓芬

第4篇:制作相框反思

本节课的思路来自于孩子们的合影,马上要升入小学了,孩子们在课间转换时间要求我和他们合影,如果把照片洗出来,放在哪里呢?照片要配上美丽的相框就好了!孩子们同意用自己的巧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相框,所以产生了本次的手工活动。

虽然相框在我们生活中很普遍,但幼儿对其的构造了解不够,并不知道相框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所以在活动时,要做大量的铺垫,比如,1.收集了一些很有艺术特色和各种形态的手工相框,让幼儿对相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过程;2.让幼儿知道,一些废旧材料也可以制作漂亮的相框;3.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积极观察,认真思考,感受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且逐一分析每个相框制作的方法,结构变化。4.引导幼儿大胆地说一说你看到的相框是用了什么废旧材料?怎样搭配在一起才这么有艺术的感觉?所有的方式方法主要目的在于,在制作相框的选材、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幼儿纷纷开动脑筋做出了好多新颖的、精美的、有创意的作品来,而且,幼儿还利用了一些其它材料来装饰:木棍、冰棍棒、彩色绒线、蝴蝶结、卡通等这些小装饰品。同学们折的幸运星也派上了用场。还有用牙签一根根粘起来装饰在四周,甚至,有些同学还将彩带撕成一条条的来装饰相框。有的孩子制作的相框边框个性十足,有的精致无比……同学们制作的小相框变得五彩缤纷,花样翻新。

在评价阶段,我安排了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给小组同学打分,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创新思维及造型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欣赏、宽容的态度多角度的评价别人的作品。这样,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既是对学生成果的肯定,也是给本节课画上完美的句号。

通过教授本课,我觉得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就看老师怎样去引导和开发。在孩子的眼中没有成人世俗的标准,那怕一片树叶,一粒石子都能给他们带来快乐,让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我想结果并不重要学生是否会拿自己制作的别致的小相框来放在书桌上或挂墙壁上,只要能让他们享受到创作的快乐就足够了。

但是这点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引导不够,幼儿看到的美是笼统的,不具体的,自己心里没有太深的感知。其次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幼儿对美的把握不具体,导致有幼儿把所有的材料全部用上,使得相框缺乏美感,杂乱无章。

但总的说来,本堂课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动手积极性,使得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分享彼此创作的快乐。

但总的说来,本堂课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动手积极性,使得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分享彼此创作的快乐。

创作阶段,是决定本课成败的关键所在,学生是否有作品出来,是否能展现本课的成效,就要看学生的作品了。因为有了之前各种相框的欣赏,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做出了好多新颖的、精美的、有创意的作品来,而且,学生还利用了一些其它材料来装饰:彩色绒线、蝴蝶结、卡通等这些小装饰品。同学们折的幸运星也派上了用场。还有用牙签一根根粘起来装饰在四周,甚至,有些同学还将彩带撕成一条条的来装饰相框。有的孩子制作的相框边框个性十足,有的精致无比……同学们制作的小相框变得五彩缤纷,花样翻新。

在评价阶段,我安排了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给小组同学打分,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创新思维及造型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鼓励学生用欣赏、宽容的态度多角度的评价别人的作品。这样,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既是对学生成果的肯定,也是给本节课画上完美的句号。

通过教授本课,我觉得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就看老师怎样去引导和开发。在孩子的眼中没有成人世俗的标准,那怕一片树叶,一粒石子都能给他们带来快乐,让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我想结果并不重要学生是否会拿自己制作的别致的小相框来放在书桌上或挂墙壁上,只要能让他们享受到创作的快乐就足够了。

第5篇:《相框制作》教学反思

美术研究课《漂亮的小相框》教学反思

宋文滨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里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通过了解相框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和制作小相框,并用来美化、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实现“学以致用”,完成“设计·应用”领域所设课程的基本要求。在小相框的选材、设计、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主要培养五年级的学生动手的能力与创造思维,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美。 相框的设计一课是通过师生共同的观察 分析和讲解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回忆,探索、了解相框的各种设计方法。

设计本节课时,我适时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如先择自己喜欢的照片的小相框,然后分成小组,选择自已合得来的学习伙伴,这样都有利于激发孩子创造激情。

在制作讲解之前我先自己制作了几个相框,让学生去观察,首先,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带来的实物相框,再在小组内交流设计相框的方法 步骤。让学生从相框的外形特征、边框特点、装饰方法三方面来介绍自己喜爱的相框的特点,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相框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总结知识和主动表达的能力。其次,让学生欣赏各种相框的不同图片,通过图片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不同相框的特点和装饰方法。通过学生对相框的不断观察,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谈自己对相框的喜爱之情。从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美观、更加精致的相框来。通过直观的相框片欣赏观察,让学生欣赏了解皱纹纸搓条制作的相框。运用讨论、观察、回忆、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皱纹纸搓条制作相框方法。然后小组讨论看看是怎么做制作出来的,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

美中不足的是有的同学做得太慢了,没有完成作品。再有就是看看后面的垃圾哟,每次做手工孩子们都太兴奋了,也全然不顾卫生了,一节手工课下来地上桌上那是绝对壮观,看来以后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爱护教室卫生的习惯势在必行,同时在小组合作分工上应该更明确,更具体。

美术课对与学生来说应该是轻松活跃和快乐的乐园,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快乐课堂教学的方法,我归纳了几点,其一是游戏教学法,其二是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法,其三是因材施教教学法,其四是结合生活实践教学法等等,总之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为重点,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在课堂点评方面确实需要加强。

总之通过教授本课,我觉得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就看老师怎样去引导和开发。

第6篇:手工相框创意 卡纸手工制作相框DIY

上个月小格子生日,收到了不少礼物。一些玩具的包装盒质地挺硬的,正好可以改装成相框。

材料准备:

硬纸板(取自玩具包装盒)、双面胶、美工刀、水彩笔(或颜料)、彩色卡纸、热熔胶、枸杞子、黄豆等

制作过程:

1. 用美工刀裁取一块长方形硬纸板(20厘米×16厘米),画出相框内框(11厘米×8厘米),用美工刀切掉。注意,切掉的部分要比照片小,这样照片就不会从相框里掉出来啦。将纸板表面的光面纸撕去,露出毛毛的内层,效果很不错哦!

2. 用美工刀裁取一块长方形硬纸板(17厘米×13厘米)当相框背板,用双面胶将相框背板和相框粘在一起,注意,粘左右两边和底边就行,顶部不用粘,因为要放照片的。

3. 在相框上画上些树枝。

4. 让孩子在彩色卡纸上画些树叶,剪下后,用双面胶把它们粘到“树枝”上,再把枸杞子和黄豆做成小花造型,用热熔胶粘到“树枝”上。

5. 用美工刀裁取一块长方形硬纸板(13厘米×5厘米),距一端3厘米处轻轻用美工刀划一下,再对折,做成相框背面的支撑架,用双面胶粘到相框背板上即可。

TIPS:

★ 使用美工刀和热熔胶都有一定危险,请爸爸妈妈代劳。

第7篇:陶艺《相框的制作》教案

《泥塑——相框的制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泥相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陶艺的基本技法——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等,提高他们的制作能力。

(2)通过观察相框的外形、图案装饰,激发起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陶艺作品的设计和装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学过的陶艺技法制作泥相框。 难点:设计新颖,外形独特,装饰美观。

三、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有关相框的图片资料)、泥相框范作、泥塑用具等。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自从我校开展陶艺教学后,我看到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每当你们在制作陶艺作品时,老师也被这种氛围所感染,时不时地拍些照片,你们想不想看看自己制作陶艺时的精彩片段呢?(学生齐声回答:“想看”)

放课件——《正在陶艺制作中》

我想如果把这些精彩的照片配上相框效果会更好,于是老师做了两个泥塑相框,你们看看和我们这些照片匹配不?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泥塑——相框的制作。

(二)讲授新课:

1、在制作相框之前,让我们了解一下,相框的基本结构。(课件)

分为外框、底板、装饰、支架四部分。那么我们在挑选相框时,哪几部分是最吸引我们的目光呢?(外框、装饰)也就是相框的主体部分。

2、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各种各样的相框,注意观察它们的外形和图案装饰。(课件)

3、刚才我们欣赏了一些各种材质的相框,你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做一个。别着急,让我们学习一下泥相框的制作方法。(课件) (1)首先把一块练好的泥分成两份,制成两张泥板。 (2)把这两张泥板摞在一起,切割成外形、大小相同的两块泥板。把其中的一块挖空并制成外框。

(3)设计添加图案装饰并制作支架。

(4)把各部分的衔接面打毛刺,摸泥浆,并进行组合。 (5)最后,运用学过的陶艺技法,进行装饰整理。 这样,一个泥相框就制作好了。(出示泥相框的范例)

4、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各种陶泥相框(课件) 归纳陶艺的几种基本技法:手捏成型法、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

图案装饰法:刻画法、粘贴法、镂空法(并板书)

(三)作业训练: 下面时间就让我们独立设计制作一个泥相框。(音乐)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并总结:

根据相框的外形、图案装饰等方面进行评价。 总结陶艺的基本技法。

(五)课后拓展:

1、把自己的生活照贴在泥相框里。

2、框凉干后,可以将其涂上颜色。

(六)板书设计:

泥塑——相框的制作

陶艺技法:

手捏成型法

泥条盘筑法

泥板成型法

第8篇:手工制作DIY相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实现废旧物品的最大价值。

3、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纸袋、卡纸、双面胶、剪刀、胶带等。 教学内容及步骤:

准备好所用材料,如图制作: 第

一、二步:

第三、四步: 第三四步:

五、六步:

第七、八步:

第九十步: 第

九、十步:

第十一步:

第9篇:美术教案——相框的制作

相框的制作

教学课题: 相框的制作 课

型: 实践课 课

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用艺术手法美化生活,体验艺术创作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2.过程与方法: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学习像框的设计和制作。

3.知识与技能:利用各种材料的特点制作像框。 教学重点、难点:1.像框的设计和制作。

2.结合材料特点制作一个美观、独特的像框。

教学方法与手段:赏析法、比较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 分享幸福

1、演唱歌曲

教师活动: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你们听! 学生活动:齐唱歌曲《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歌》。

设计意图: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回顾童年的幸福时光。

2、记录幸福

教师活动: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哪些方式留住这幸福的瞬间呢?这些方法中照相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方式,照片中记录了许多我们难忘的时刻!

学生活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问题:如摄像、日记、照相……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3、难忘时刻 教师活动:(展示一组照片)这是记录着老师最幸福的时刻的相册……请学生也来分享他们的幸福时刻。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并说说自己觉得最幸福的时刻。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幸福时刻,欣赏记录这一时刻的照片,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装饰相片

1、比较效果

教师活动:我们给照片加上了漂亮的相框后,给你带来怎样不同的感觉?出示像框实物和照片,比较照片加像框前后不同的视觉效果。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比较、感受一个美丽的相框会让摄影作品增色不少。

设计意图:直观感受生活中的美。

2、欣赏相框

教师活动:媒体展示几种相框,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不同的像框所带给人的不同感觉。

学生活动:学生说说喜欢这些相框吗?为什么喜欢它?(从色彩、造型等方面加以分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

三、设计像框

1、内框设计

教师活动:要制作相框,首先我们要根据照片来设计相框的外形。实物展示一个漂亮的相框,并将照片放入相框内,观察效果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像框设计的注意点。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让学生掌握设计像框的时候要根据照片的大小、内容来设计内框的大小,否则制作的像框也许很漂亮,但可能会出现与照片不合的遗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演示

教师活动:媒体演示像框的设计方法。 学生活动:指名学生演示设计像框。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启发设计构思。

3、装饰相框

教师活动:(展示实物)如:线状材料可以用来围出花边(毛线、吸管、纸条、树枝等)点状材料可以用来装饰(贝壳、钮扣、树叶等) 学生活动:学生拓宽思维,了解可以运用多种材料来设计装饰像框。 设计意图: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四 、创作活动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讨论

学生活动:

1、请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特点,说说自己设计像框的构思。

2、进行制作: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为自己的照片设计一个像框,形式可以选择合作或独立制作。

设计意图:根据各种材料的特性,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装饰相框。

五、展示作品

1、记录作品

教师活动:制作完成的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作品和同学合影。 学生活动:打印照片,让学生珍藏这难忘的时刻。 设计意图:用照片来留住这幸福时刻与课题相呼应。

2、展评作品

教师活动:(媒体展示照片)教师适当点评。 学生活动: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请学生进行互评。

六、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瞧!同学们的笑容多灿烂!让我们珍藏这些照片,若干年后当我们看到这些照片时,一定能回忆起这个幸福、快乐的时刻! 学生活动:同学们互相赠送作品。 设计意图:享受成功的喜悦。

七、课堂作业

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为自己的照片设计一个像框,形式可以选择合作或独立制作。

上一篇:电梯间广告发布合同下一篇:区经信局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