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代理机构分公司

2023-0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招标代理机构分公司

基于公司代理视角的机构投资者治理行为研究

【摘 要】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代理问题从机构投资者的视角探究了其在公司治理中的行为。研究发现: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形下,机构投资者通过补位的行为能够降低公司债权人与管理层、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当公司股权集中且存在控股股东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采取股权制衡的行为能够缓解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代理冲突。研究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能够积极有效地发挥治理作用以解决公司的代理问题并改善公司的治理状况。

【关键词】 代理问题; 机构投资者; 公司治理

一、引言

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高级形式,与个人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不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公司所有者并不能对公司经营者的经营、管理与决策亲力亲为。一方面,作为委托者的股东不能直接有效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而作为有限理性经济人的代理者——公司管理层容易诱发潜在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股东与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委托者无法客观真实评判公司的价值从而导致其逆向选择。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引发公司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成为常态并产生代理成本,这就是Berle和Means(1932)[ 1 ]所提出的现代公司治理亟待解决的第一类代理问题。

最近的研究证实无论在发达市场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公司股权往往集中于少数人之手,控股股东谋求控制权私利的隧道行为如关联交易、资源转移与相互保险导致公司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并产生严重的代理冲突(Shleifer and Vishny,1997;La Porta et al.,1999、2002)[ 2-4 ],上述治理问题即是现代公司治理面临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国家控股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全流通时期的特殊制度背景,国有控股一股独大、全流通下大股东的减持行为诱发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产生代理冲突,从而导致公司治理状况欠佳。

我国面临新兴转型的制度背景,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充分、股权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公司治理状况欠佳,如何有效缓解公司制企业面临的上述两类代理问题成为公司治理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有效提升公司经营业绩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证券投资基金、全国社保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发展迅猛,在经历了早期探索(1991—1996年)、试点发展(1997—2004年)、快速发展(2005年至今)三阶段后,其管理的资产规模及持股比例逐年提升,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证监会原主席郭树清在2013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截至2012年底,专业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A股市值比例达到17.4%。基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以及公司制企业面临的上述代理问题,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能否缓解公司面临的代理冲突?在两权分离的情形下,机构投资者能否抑制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冲突?基于公司股权集中的制度背景,机构投资者能否缓解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本文的研究将首次从机构投资者的视角探究其能否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以缓解公司面临的上述代理问题,这将从全新的视角完善机构投资者与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中的相关内容。

二、上市公司面临的代理问题

(一)两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代理问题

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冲突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冲突,即公司面临的第一类代理问题。从公司制企业融资方式分析:向企业提供间接融资的所有者——债权人与提供直接融资的所有者——股东与公司所形成的债务契约和权益契约均是导致公司委托人与公司代理人形成代理冲突的导火索。

从企业债务融资来看,公司向金融机构借款形成间接融资,银行作为债权委托人将资金借用企业供公司管理层经营使用,银行等间接金融机构作为债权人凭借债务契约对借款人拥有了求偿的索取权。然而我国公司治理模式同德日治理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银行等间接金融机构极少参与到公司治理之中。上述弊端导致公司管理层并不遵照借款的详细用途、使用期限筹划与使用资金,而信息不对称又导致债权人无法有效甄别企业的经营行为。因此,债权人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引发双方产生严重的代理冲突并影响债权人放款的安全性与收款的可行性,并最终形成坏账。

从企业直接融资来看,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公开发行股票以募集权益资本,股东作为权益委托人将资金投入企业备公司永久性经营使用,仅享有剩余索取权。与债务契约定期偿付本息要求不同,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直接融资并不需应对还本付息的风险,即企业在无限期内享有资金的使用权(除非公司破产清算)。然而,信息不对称成为股东与管理层之间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罪魁祸首。股东作为所有者并不参与公司的经营与治理,因此极少实地了解公司的发展现状,而管理层为了自身的利益诉求会谋取经营权私利以损害股东利益,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目标的不一致与分歧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代理冲突并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发展。

债权人与管理层、股东与管理层之间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的根源在于资金所有者与资金使用者在公司委托—代理目标上的不一致性,然而上述两类代理冲突的严重性存在明显区别。首先,相对于直接融资,无论是短期间接融资还是长期间接融资均有明确的偿还期限,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管理层的代理行为,如过度投资、募投项目延迟。其次,相对于公开发行股票的直接融资方式,银行借款需要偿还本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借款约束以抑制管理层的经营权私利。最后,相对于股东仅享有剩余索取权,债权人享有索取权的权利能够约束管理层的不端行为。综上可知,与债权人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相比,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更为严重。

(二)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在新兴市场国家,股权较为集中的现象容易引发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产生代理冲突(Claessens et al.,2000;王如燕等,2015)[ 5-6 ],而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也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关键所在(杨海燕等,2012)[ 7 ]。在我国,资本市场建立的初衷是为国有企业改制而服务的,因此,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据很大比重。时至今日,股权分置改革已迈入全流通时代,但为了确保国有公司绝对控股地位,控股股东往往不会减持。另外,非国有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非常严重,公司的控股股东往往兼任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两职合一引发的内部人控制冲突往往导致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相背离。而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格局决定了控股股东在公司经营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与投票权,加之上市公司多为金字塔控制权结构,大股东往往通过定向增发、关联交易、恶意分红、资金占用等手段进行利益输送以谋取控制权私利。控股股东的上述恶意诉求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并影响了公司的经营发展与治理绩效,导致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产生非常严重的代理冲突。

基于以上对公司两类代理问题的探讨,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分析框架。

从图1可以厘清:第一,基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产生的第一类代理问题,债权所有者与公司经营者之间、股权所有者与公司经营者之间存在代理冲突;第二,基于股权集中所引发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也存在代理冲突。

而上述两类代理问题在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也成为现代公司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机构投资者治理行为研究

随着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快速发展,以证券投资基金、全国社保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QFII为代表的中长期机构正成为上市公司经营发展与公司治理的重要力量。与中小股东搭便车不同,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产生正能量的优势体现在:第一,政策法规成为机构投资者发挥坚实作用的有力保证。第二,机构投资者所具备的专业能力、资源优势决定了其有能力在公司治理中对公司两类代理问题进行监管。第三,机构投资者考核、排名、获取收益的使命决定了其有动力对上市公司的不端行为进行约束。第四,机构投资者在公司重大事项上能够有效甄别公司的决策以联合商议、表决与投票。第五,较高的持股比例决定了机构投资者不会“坐视不管”而是会进行有效的公司治理以改善公司治理状况,从而获取投资收益。

(一)两权分离与机构投资者“补位”行为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造成代理冲突的根源在于公司委托者无法有效监督公司代理者,而“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引发的公司治理弊端导致代理人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谋取经营权私利。两权分离导致信息不对称是引发代理冲突的根源:一方面,与德日治理模式不同,债权投资者并无权利与义务参与到公司经营监督的各个环节,其仅通过固定的债务契约关系享有风险极低的索取权;另一方面,以中小股东为主力军的公司股权结构决定了中小散户的终极目标是获取资本利得,因而,其并无能力、意愿致力于公司治理,相反搭便车却成为中小股东的最优选择。

近年来随着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快速发展,其能否发挥“补位”的治理行为对于缓解公司两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问题值得深思。首先,两类所有者治理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两权分离所导致的债权人与股东的“失位”,具备专业能力的机构投资者能够弥补两类所有者对公司管理层监督的空白。其次,相对于固定且监督失效的债务契约,具有考核、排名、赎回压力的机构投资者有动力弥补债权人治理失效的不足以提升公司的治理状况。最后,相对于中小股东获取资本利得的短期目标,机构投资者长期稳定的持股计划决定了其势必会深入了解公司的内部治理状况(杨海燕,2013)[ 8 ],并积极有效投身于公司治理以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综上可知,机构投资者的“补位”行为能够缓解公司两权分离所引发的代理冲突。

(二)股权集中与机构投资者“制衡”行为

种种迹象表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的现象较为普遍,即便迈入股权分置改革全流通时代,为了确保公司绝对控股的地位,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地位仍无法撼动(杨宝和袁天荣,2014)[ 9 ];进一步地,公司控股股东往往兼任公司管理层谋划公司经营管理事务,因此,在公司股权集中且外部治理环境缺乏有效监管的背景下,控股股东会通过自身的控制权谋取控制权私利,以达到转移公司利益或缓解自身财务压力的目的,进而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事实上,股权集中所引发的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冲突的根源在于中小投资者的无力监管。与中小股东搭便车不同,机构投资者在持股比例、资源优势、话语权方面具有“股权制衡”的能力。首先,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远高于散户,加之机构投资者委托代理的资金来源模式、量变与质变的共振决定了机构投资者对控股股东的有效制衡是其最优的治理抉择。其次,机构投资者依其专业能力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抑制控股股东的不端行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所形成的制衡效应能够瓦解公司控股股东与管理层合谋所引发的掏空行为。最后,相对于中小投资者缺乏话语权,机构投资者较高的持股比例赋予了其在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监事会上可采取共同商议、联合投票的权利制衡控股股东的非科学化决策,进而抑制大股东的非效率投资以抑制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叶松勤和徐经长,2013)[ 10 ]。据此,机构投资者的“制衡”行为能够缓解公司股权集中背景下的代理冲突。

基于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两类代理问题的治理行为,本文构建了如图2的解决方案。

从图2可以厘清:机构投资者通过“补位“的治理行为可以缓解债权人与经营者、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第一类代理冲突;而机构投资者通过“制衡”行为可以治理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冲突。

四、研究结论及启示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股权集中且多被政府控制的控制权结构导致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产生了非常严重的代理问题。本文基于代理理论以及上市公司面临的特殊制度背景,从机构投资者的视角探讨了其对于缓解公司两类代理冲突的作用。研究结论表明:一方面,在两权分离的情形下,机构投资者通过补位的治理行为能够降低公司债权人与管理层、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另一方面,在公司股权相对集中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采取股权制衡的行为能够缓解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代理冲突。

上述结论表明,在监管层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坚定信念下,作为我国证券市场投资与治理主体的先行者,各类型机构投资者能够凭借自身的投资与治理优势在上市公司治理行为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以逐步解决公司面临的各类治理难题。因此,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现状以及上市公司面临的治理难题,公司各利益主体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公司的治理力度。基于我国资本市场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各政府部门应逐步修订、完善、落实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制定更加科学严格的监管措施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同时,管理层应进一步放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额度以提升机构投资者在公司经营决策中的话语权。而作为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机构投资者应发挥更为有效的治理作用以缓解公司面临的代理冲突,并在公司重大事项上作出制衡决策以利于公司健康、长远发展。毫无疑问,多重效应的叠加将不断改善公司的经营治理环境并促使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理作用,最终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BERLE A,MEANS G.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M].New York:MacMillan,1932.

[2] SHLEIFER A, VISHNY R.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7,52(2):737-783.

[3] LA PORTA R,LOPEZ-DE-SILANES F,SHLEIFER A.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9,54(2):471-517.

[4] 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SHLEIFER A,et al.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2,57(3):1147-1170.

[5] CLAESSENS S, DJANKOV S, LARRY H P Lang.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East Asian corporation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0,58(1/2):81-112.

[6] 王如燕,王茜,陈琳,等.大数据时代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股权集中度和机构投资者视角[J].会计之友,2015(3):91-95.

[7] 杨海燕,孙健,韦德洪.机构投资者独立性对代理成本的影响[J].证券市场导报,2012(1):25-30.

[8] 杨海燕.机构投资者持股稳定性对代理成本的影响[J].证券市场导报,2013(9):40-46.

[9] 杨宝,袁天荣.机构投资者介入、代理问题与公司分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6):90-101.

[10] 叶松勤,徐经长.大股东控制与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基于投资效率视角的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3(5):35-42.

作者:彭丁 郑蓉

第2篇:论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控股股东的投票代理权之争

摘 要:机构投资者拥有雄厚资金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其持股数量越大,选择长期投资策略也更加有利可图,促使其更有动力通过征集代理投票权、行使投票权等方式参与公司治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掏空”行为。然而,为了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施加影响,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公司控股股东与机构投资者的征集代理投票权之争。征集代理投票权制度在我国公司法律制度中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且由于我国对征集代理投票权的规定的内容不完备且存在矛盾,本文有必要对此进行一些理论结合实例的讨论,旨在促进机构投资者更好地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征集代理投票权;控股股东;公司治理

一、征集代理投票权

自2001年以来,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迅速,目前在资本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机构投资者”只是在条文中以“合格境外/境内机构投资者”的名称出现,而其概念在法律上并未得到明确界定。通过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在笔者看来,机构投资者应为:以盈利为目,由专业投资人员管理,以其所能利用的自有资金或通过证券等金融工具所筹集的资金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各类证券投资,有更强规避风险能力的非个人化的金融机构。如此,可以看出机构投资者的组织性和金融特性。

征集代理投票权又被称为“委托书收购”、“代理权竞争”,是随着现代经济高速发展在代理投票权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产物,是指其他股东或机构为了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施加影响主动向广大小股东征集代理投票权,在特定原因的影响下,公众公司的股东不出席股东大会并且没有主动将自己的投票权委托给他人行使,由他人将记载有必要记载事项的空白授权委托书交付给该股东并劝说其将自己的投票权委托给自己或指定的第三人行使的行为。纵观公司发展实例,从委托投票权到征集代理投票权,已经反映了这种方式成为了公司控制权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征集代理投票权往往发生在小股东之间以征集代理投票权方式壮大自己的力量,使之能够在股东大会上对抗大股东来保护自身利益或者是其他人利用征集的投票权对公司股东大会进行事实上的控制,最终得以形成有利于自己的决议。

二、征集代理投票权的域内外实践

(一)美国机构投资者的实践

在美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相对国内更为成熟,法律相关配套机制也更为完善,使之以参与征集代理投票权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反对股东在争夺代理投票权中获胜的可能性。比如当出现反对股东反对董事会提议的情况,二者之间将发生争夺代理投票权。如果该公司是股东人数高度分散的公众公司,反对股东也没有足够的实力,现实中其基本无法取胜。

据美国有关数据,从 1984—1990年间,美国共发生 192起争夺代理投票权案件,而机构投资者获得胜利的案件占 74%。通过研究这部分实例可发现,机构投资者争夺代理投票权的目的并非单是改组董事会,也会混杂改变公司经营方针、谋求公司合并、实现公司重组等,可见,代理投票权征集过程中就可能发生机构投资者所希望的改变而不在于代理投票权征集的结果如何。①例如,美国洛克希德公司 1990 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上,一位个人股东企图通过征集代理投票权获取公司的控制权,但却失败了。但最终在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和对该个人股东的支持下,公司经营者经过审慎考虑决定吸收4名外部董事,并且其管理人员在公司重大事务中不断与公司主要股东进行个别会晤。②

(二)我国的征集代理投票权

从该制度在我国公司法律制度中的发展来看,征集代理投票权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尽管我国《公司法》第107条为征集代理投票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但目前对该制度尚未建立专门的法律说明,其内容散见于法律效力层级较低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中③。此外,该制度在代理投票权的征集者、信息披露和备案等内容中的规定存在矛盾。

三、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控股股东的征集代理投票权之争

目前我国对于投资者保护的法律还不完善,现实中,控股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通过不正当的关联交易、资金担保及占用资金等手段掏空上市公司从而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成了公司治理的焦点。中小股东往往持有股份较少、监督成本过高,在没有足够的动机与能力去监督上市公司运营战略以及利润分配的情况下,其为保护自身利益,通常是采取“搭便车”的行为。

持股比例较高是机构投资者积极选择参与公司治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方式包括:在例行会议上积极运用投票权、从事代理投票权竞争等。事实上,机构投资者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这一层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降低了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还提高了公司绩效。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公司大股东征集其他股东的投票权的利益倾向相比机构投资者征集代理投票权的利益倾向存在较大不同,前者在很多情况下更多的是为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后者往往是为了增强公司的股权制衡,作为公司的外部投资者,更有利于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如此,二者将不可避免地产生争夺,都想要在股东大会的某些重要表决事项中能够发挥决定性影响。

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通过实行委托代理投票权,机构投资者能够征集更多来自中小股东的投票权,在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重大表决事项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影响力,更能抑制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

在2003年招商银行的案例中,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通过基金联合行动、征集投票代理权、积极行使投票权等多种方式参与公司治理反对可转债方案。

2003年8月26日,招商银行对外发出公告:称公司将要发行期限为5年、面值100元、总额不超过100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第1年利率为1.0%、逐年递增 0.375%、最后1年2.5%的“转债方案”。④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表示极其愤慨,在随后的交流会上发表了“征讨檄文”,参会人员最终在激烈的争吵中结束了交流会。可能是基金经理们的表态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后在众多流通股东的强烈抗议下,招商银行不得不做出一定让步。可转债发行的数量由原来的 100亿减少到65亿,并对其中的一些条款进行了修改,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很多修改的重点都是为了保护原流通股东的利益,这也体现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价值所在。⑤

在这场斗争中,收获可谓不小。招行可转债事件已经不单单是一家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行为,关于流通股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的大讨论已由此引发。当初,如果没有基金联盟挺身而出,以小股东的实力,或许不会有后面的结局。在事态的发展进程中,基金经理将自己定位为流通股股东代言人,通过基金联合行动、征集代理投票权、积极行使投票权等一系列手段,使得机构投资者的声音第一次在资本市场上引起强烈的震撼,主动担负起了唤醒上市公司、管理层做到实质上的重视流通股股东利益的责任。斗争的意外收获还有,基金经理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升,在再融资计划推出之前,公司大人物都会与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进行交流。

四、结语

股权结构是对公司控制权在不同股东之间的分配,进而影响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并关系到公司价值,无疑,这已成为实务操作中股权制衡机制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般而言,股权制衡程度越高,股东之间越能相互牵制,致使控股股东侵害的能力越弱。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普通股东,其作为上市公司的外部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存在间接投资关系,能够成为公司外部大股东。另一方面,外部股东相对于控股股东的势力越强,其监督动机和能力也越强。机构投资者致力于对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能够施加决定性影响,同公司控股股东争夺征集代理投票权这一方式可以明显提高其作为外部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更有利于中小股东利益的保障,在与公司控股股东能够相互牵制的情况下,也能更好地发挥股权制衡的作用。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注释:

① Deangel,1998

② W.Skowronski and J.Pound,Building Relationships with Major Shareholders:A Case Study of Lockheed,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Vol.6,1993.

③ 《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七十八条规定:“董事会、独立董事和符合相关规定条件的股东可以征集股東投票权”。《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第二十条规定:“股东可以亲自出席股东大会并行使表决权,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出席和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表决权”。

④ 招商银行100亿转债风波基金联盟对抗中金方案,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9月14日

⑤ 贝政新、冯恂:《机构投资者发展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59-60 页。

参考文献:

[1] 王秀华:《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基于股权制衡视角》,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

[2] 耿志民,《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根源及其治理》,管理现代化,2007

[3] W.Skowronski and J.Pound,Building Relationships with Major Shareholders:A Case Study of Lockheed,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Vol.6,1993.

[4] 李海英:《机构投资者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效应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5] 范海峰:《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6] 李维安:《公司治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石兴林

第3篇: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咨询初探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咨询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提升。工程造价咨询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建设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辅助力量。本文主要讲述了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咨询的相关内容,以此来供相关人士的交流参考。

关键词: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咨询;发展方式

在现代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招标代理机构的发展离不开工程造价咨询。由于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起步较晚,其内部还存在着许多漏洞,这对招标代理机构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招标代理机构有必要对工程造价咨询业务进行深刻的研究,从而促进正常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服务产业,招标业务是现代社会中采购与消费的主要方式,对提升社会公开信息、公平竞争,促进依法确定合同对象起到促进的作用。

一、对工程造价咨询的简单介绍与分析

工程造价咨询主要是指为各项企业提供建设的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等各项咨询服务的服务产业,也是招标代理机构的中的一项较为重要的服务。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工程造价咨询说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甚至可能在建筑工程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工程造价咨询的发展。招标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可以为招标代理机构的采购以及招标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或者讯息,保障企业采购以及招标工作的准确性、正确性,促进了招标代理机构的发展。招标代理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各项企业与单位完成且招标以及采购的工作,需要其内部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对于决策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报表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具有较强的发展空间。但是,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着各种各样的漏洞和风险。由于现在全球化的加强,国际市场的联系也在不断的加深,在国际众多企业的压迫下我国各项企业的生存处于一个较为困难的阶段,知识的管理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推动力量[1]。而在我国现有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忽略知识管理的现象并且对其应用过于生疏无法真正的发挥其作用。而对于招标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可以帮助招标代理机构提供一定的知识管理,并且其可以为招标代理机构提供一些较为科学严谨的建议以及方案,这有利于提升招标代理机构发展的竞争力,也让招标代理机构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寻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工程造价咨询的发展对于企业的管理与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项推动力量。在企业与各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今天工程造价咨询发挥了其极为重要的作用。工程造价咨询还有利于增强企业与单位的管理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与单位的平稳健康运行,为企业与单位的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促进的力量。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要求,它的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极为深刻的促进作用产生了深刻的意义以及深远的影响。

二、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咨询发展的措施

(一)明确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

工程造价咨询作为招标代理机构各项服务中的较为重要的一项服务,其发展必须要符合法律的要求。因此,招标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法律培训,让工作人员可以明确各项法律法规对招标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的要求,让招标代理机构可以依法的进行咨询。招标代理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于法律的宣传,让依法招标依法采购的观念深入人心,帮助客户在依靠法律的基础上完成各项招标与采购的工作,避免各项违法犯罪现象的产生。招标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的发展需要专业的法律人才来保驾护航,对此,招标代理机构需要招聘专门的法律人才来对其提出的各项建议与方案来进行一定的管理与研究,保障其提出的各项建议与方案的合法性,让照片儿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咨询的发展符合法律的要求。招标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是一个服务性的机构,因此,招标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的发展与各项法律法规连接在一起可以极大地增强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咨询的可靠性,增强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咨询的竞争力,对招标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二)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

招标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强新知识。而且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为各项企业与单位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咨询服务,因此,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必须拥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以此来保障其咨询的内容与社会发展相契合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并且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必须接受新的先进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思维并且需要合理的利用各项经营管理理念,将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与先进的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保障了其经营管理理念可以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效应来促进招标代理机构工程造价咨询的发展[3]。招標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也离不开创新性的思维,且各项方案、措施以及目标等的咨询内容都需要一定的创新以此来保证咨询的先进性,让客户的发展更具现实意义。因此,招标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一定的培训,促进其内部工作人员的思维的开阔,保障了其内部工作人员的创新性。招标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企业还需要加强新的经营管理理念的宣传保障企业内的各项员工都能接收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促进了新的管理理念的运用与落实。

(三)构建交流平台

由于招标代理机构在我国的发展的时间较短,并没有充足的检验时间,因此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外界的联系也较少。但是,招标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需要与其他相关企业进行一定的交流,还要与自己的客户有一个较为密切的联系更好地满足自己客户的需求。这时就需要构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加强招标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与其他相关企业以及自己客户的交流,为招标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方向[4]。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招标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业务能力提升了其竞争力。交流平台的构建还为招标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保障了其咨询的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三、结语:

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招标代理机构发展需要转变其经营管理理念,并且要合理运用先进的高科技技术来提升企业发展的效率以及准确性。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招标代理机构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要想存活下去就必须进行一定的转变来壮大自身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晨. 党建先行,政治与经济两轮并进——上海东方投资监理有限公司党建工作报道[J]. 中国工程咨询, 2017(5).

[2]史隽莹. 关于招标代理行业改革和发展有关问题的研究[J]. 建材与装饰, 2018, 557(48):146-147.

[3]刘仁和.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与招标代理机构的转型升级[J]. 招标采购管理, 2018, 73(09):30-33.

[4]王勇. 总承包集团控股模式下造价咨询公司的转型升级——扬州华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发展思考[J]. 中国房地产业, 2017(14).

作者简介:赵娜(1987.6-),女,汉族,辽宁葫芦岛人,本科学历,现就职于辽宁新迪咨询顾问有限公司,中级工程师。

作者:赵娜

第4篇:【保险】对《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发文标题: 对《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发文文号:

发文部门: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文时间: 2011-4-7 编辑时间: 2011-4-8 实施时间: 2011-4-7 失效时间:

法规类型: 保险其他法规

所属行业: 金融证券、保险业

所属区域: 中国

发文内容:

为加强对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的监管,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我会起草了《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任何建议或意见,请通过以下方式反馈:

(一)电子邮箱:law@circ.gov.cn

(二)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5号 中国保监会法规部法规处 邮编:100140

(三)传真:010-66011873

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11年4月27日。

二〇一一年四月七日

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监管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的监管,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保险公司,是指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批准,依法设立的经营保险业务的公司。

本规定所称金融机构,是指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依法设立的银行、证券公司等非保险类金融机构。

本规定所称代理保险业务,是指金融机构接受保险公司委托,在保险公司授权的范围内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及提供相关服务,并依法向保险公司收取佣金的经营活动。

第三条 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委托代理双方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遵循自愿、诚实信用和公平竞争的原则。

第四条 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委托代理双方应当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保险产品的销售、退保、理赔等服务工作。

委托代理双方不得将业务活动中知悉的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向任何第三方泄露、出售或者非法提供,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 中国保监会根据《保险法》和国务院授权,对保险公司和接受其委托的金融机构开展的保险业务进行监督管理。

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在中国保监会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管职责。

第二章 代理资格

第六条 金融机构申请保险兼业代理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其主营业务的金融监管部门认可,可以代理保险业务;

(二)具有在营业场所代理保险业务的便利条件;

(三)代理保险从业人员应当具备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中国保监会颁发的资格证书;

(四)具有健全的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制度;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为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的,应当具有保险兼业代理资格。

全国性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的,应当向中国保监会申请保险兼业代理资格。全国性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区域性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的,应当向当地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申请保险兼业代理资格。

各类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申请保险兼业代理资格时,其法人机构应当具有保险兼业代理资格。

第八条 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申请保险兼业代理资格,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两份:

(一)保险兼业代理资格申请书;

(二)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制度,应当至少包括保险单证及宣传资料管理、代收保险费及佣金结算、教育培训、合规管控、反洗钱、投诉及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决定不予核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作出核准决定的,应当向申请人颁发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

第十条 金融机构持有的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不设定有效期限。

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的使用和管理,应当按照《保险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三章 经营规则

第一节 保险公司

第十一条 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当委托取得保险兼业代理资格的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

第十二条 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应当依据《保险法》和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制定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代理机构的选择标准、代理机构和代理业务管理、佣金标准及支付方式、信息系统建设等内容。

第十三条 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应当依法与金融机构签订书面委托代理合同。

委托代理合同除了约定代理险种、代收保险费结算方式、佣金标准及支付方式、保险单证及宣传资料管理、教育培训、投诉及应急处理等事项外,还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本规定,详细约定代理保险业务合规要求、反洗钱措施以及委托代理双方在代理保险业务合规管控上各自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应当向金融机构提供由保险公司或者经其授权的分支机构统一印制的保险产品宣传资料,并确保所提供的宣传资料合法、真实、完整。

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唆使、诱导金融机构及其代理保险从业人员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应当基于委托代理关系,对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的合规性进行管理,预防和纠正金融机构及其代理保险从业人员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等违法行为。

第十七条 金融机构根据保险公司的授权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行为,由保险公司承担责任。

金融机构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保险公司名义订立保险合同,使投保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保险公司可以依法追究越权的金融机构的责任。

第十八条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对委托金融机构销售的保险产品进行投保人回访,详细做好回访记录,妥善保管回访资料。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对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从业人员开展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法规、保险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等内容的教育培训,建立完整的培训档案,并对培训内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应当如实记载业务收支情况,不得以扣除佣金后的保险费入账。

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不得给予金融机构及其代理保险从业人员委托代理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第二十二条 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妥善保存真实、有效、完整的投保人身份资料和投保交易记录,认真履行投保人身份识别等国家有关反洗钱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

第二十三条 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应当健全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电子化信息管理系统,对通过金融机构销售的每张保险单的保险单号、投保人名称、保险标的、保险金额、保险费、佣金计算标准及金额、代理机构名称等要素实时记录。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应当与金融机构在委托代理合同中明确双方在处理代理保险业务投诉中的责任,建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畅通投保人、被保险人投诉渠道,健全风险处置应急预案,确保能够有效处理各种投诉纠纷事件。

第二节 金融机构

第二十五条 金融机构为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业务,应当将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原件放置于营业场所的明显位置。

第二十六条 金融机构为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业务,不得在营业场所外另设代理保险业务网点。

第二十七条 金融机构为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业务,应当加强对所属分支机构代理保险业务的经营合规性和风险管控状况的考核与监督。

第二十八条 金融机构及其代理保险从业人员不得印制保险单证、保险产品宣传资料或者变更保险产品宣传资料的内容。

第二十九条 金融机构为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业务,其代理保险从业人员应当指导投保人如实、正确地填写投保单,遵守中国保监会关于投保提示、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禁止代替投保人在投保单上签名等方面的规定。

金融机构不得对保险公司隐瞒投保人的真实身份资料影响保险公司依法履行对投保人的回访义务或者对投保人身份识别等国家有关反洗钱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条 金融机构为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业务,应当由具备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条件的代理保险从业人员在金融机构营业场所的固定区域内进行保险产品销售,并对所销售的保险产品设置明显的提示标识。

第三十一条 金融机构及其代理保险从业人员在办理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对投保人隐瞒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储蓄存款、基金等理财产品混同并向投保人销售;

(二)对投保人隐瞒保险产品的特点和风险;

(三)未按照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向投保人如实提示保险合同中的犹豫期、免除保险公司责任条款、费用扣除、退保、保险单现金价值等重要事项;

(四)夸大或者变相夸大保险产品的收益;

(五)明知保险公司故意夸大保险产品的收益,仍配合保险公司诱导投保人购买保险产品。

除前款所列情形外,金融机构及其代理保险从业人员在办理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有《保险法》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三十二条金融机构为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业务,应当建立专门账簿,真实、准确、完整地记载代理险种、保险单号、投保人名称、保险标的、保险金额、保险费、佣金计算标准及金额等要素内容。

第三十三条 金融机构及其代理保险从业人员不得向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索要和收受委托代理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第三十四条 金融机构通过电话呼叫中心、自办互联网站为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业务的,应当以法人的名义成立或者指定专门管理部门,对该类代理保险业务进行集中运营和管理,并遵守法律法规和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五条 金融机构为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业务,应当妥善保管代理保险业务账簿及相关原始凭证和资料,保管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三十六条 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有关代理保险业务的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依法将保险公司对代理业务的合规管控情况作为现场检查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八条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在依法查处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涉嫌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并案查处。

第三十九条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与其他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对金融机构的代理保险业务,可以依法采取单独、联合或者委托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等方式开展现场检查,被检查的金融机构应予以配合。

第四十条 保险公司、金融机构在保险业务合作过程中发现重大经营风险或者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向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其他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报告。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发现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存在重大经营风险或者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通报其他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共同化解风险。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及时将处罚决定通报其他相关的金融监管部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五条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止接受新的代理保险业务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任职资格或者从业资格。

第四十二条 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至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改正,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止接受新的代理保险业务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任职资格或者从业资格。

第四十四条 金融机构违反本规定,未取得保险兼业代理资格从事代理保险业务活动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取缔其代理保险业务,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金融机构为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业务,违反本规定,聘任不具有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条件的从业人员代理保险业务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金融机构为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业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条、第三十三条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金融机构为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业务,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一条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

第四十八条 金融机构为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业务,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二条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

第四十九条金融机构为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业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 金融机构为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业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改正,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

(一)编制或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

(二)拒绝、妨碍依法监督检查。

第五十一条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在依法查处保险公司委托金融机构代理保险业务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行贿、受贿等违纪、犯罪线索的,应当根据案件的性质,依法及时向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移送。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中国保监会支持金融机构成立专业保险代理公司,为投保人提供更好的保险服务。

第五十三条 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可结合当地实际,依法制定本规定的相应监管办法,并报中国保监会备案。

第五十四条 本规定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5篇:何为招标代理机构?《招标投标法》中对委托代理机构招标是如何规

定的?

招标代理机构是指受招标人委托,代为从事招标组织活动的中介机构。我国是从80年代初开始进行招标投标活动的,最初主要是利用世界贷款进行的项目招标。由于一些项目单位对招标投标知之甚少,缺乏专门人才和技能,一批专门从事招标业务的机构产生了。1984年成立的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招标公司(后改为中技国际招标公司)是我国第一家招标代理机构。随着招标投标事业的不断发展,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招标等行业都成立了专职的招标机构,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全国共有专门从事招标代理业务的机构数百家。这些招标代理机构拥有专门的人才和丰富的经验,对于那些实效接触招标、招标项目不多或自身力量的项目单位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为充分发挥代理机构在招标投标中的作用,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招标投标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须要强调的是,“自行选择”是指招标人在代理机构的选择问题上有绝对的自主权,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影响、干预。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方式为招标人指定招标代理机构的,招标人有权拒绝。为此,本款最后一句特别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为招标人指定招标代理机构。”

第6篇:招标代理机构委托代理协议

委托代理协议

甲方(招标人): 乙方(招标代理机构):

甲乙双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自愿就 项目委托招标事宜,达成本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一、委托范围及要求

经主管部门批准,采取

方式组织政府招标,编号: 。乙方应本着招标程序规范、招标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招标效率更高、招标质量优良和服务良好的要求实施招标。

主管部门批复招标计划后,乙方会同甲方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招标文件编制,招标项目比较复杂的不应超过十个工作日。无特殊情况,招标文件公告应在主管部门批复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发布。

乙方根据甲方的招标项目需求审查投标人资格;甲方可以在招标需求中对投标人提出资格、资质等要求,但甲乙双方均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对投标人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待遇。

甲乙双方应高度重视质疑处理工作,答复用语规范明确,在规定时间内答复,不得推脱应付,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其他有关投标人。质疑材料应及时整理入档、妥善保存。

二、协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权利与义务

1、甲方应经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派专门部门负责招标项目,并指定 代表甲方处理招标过程的相关事宜。

2、甲方向乙方说明招标的详尽工程清单、服务标准、预算额及其他有关事项,以及乙方办理委托招标事项所需要的全部文件及技术资料。

3、乙方编制的招标文件需经甲方书面确认后方可对外发布。

4、甲方确定组成评审委员会的招标方代表,并出具单位法人代表的授权委托书。

5、合同由甲方与中标(成交)投标人签订;也可以由甲方委托乙方代表甲方与投标人签订合同(授权委托书作为合同附件),所签订的合同不得对招标文件和中标(成交)投标人投标文件进行实质性修改。

6、甲方负责对投标人履约的验收,大型或复杂的招标项目,可与乙方共同邀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参加验收工作,验收发生的费用由甲方承担。

7、甲方对政府招标项目中涉及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责任。

8、在协议履行期间,如发生危及社会安全稳定的重大事件或遭遇不可抗力,甲方有权单方终止协议。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依照财政部门批准的招标方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组

织实施甲方委托的招标事项。

2、乙方应成立项目小组,并指定 负责处理整个项目的相关事宜。

3、乙方负责接受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落实开标和评标地点,组织开标、评审和定标工作。公布中标(成交)结果,并向中标(成交)单位发出中标(成交)通知书。

4、在履行招标合同过程中,甲方若与投标人产生纠纷,乙方应尽全力积极予以配合。

5、乙方对政府招标活动中所涉及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将可能影响招标工作公正性的信息透露给利害关系人。

6、乙方应按照相关规定妥善保存、管理招标活动的有关文件,保存期限为从招标结束之日起十五年。

7、乙方对甲方负有沟通与通知义务。在招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乙方应及时与甲方沟通协调解决。

8、招标过程发生的公用费用,如招标文件编制费用、专家咨询费、开标会议费、专家评审费等,由乙方承担。

三、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应全面履行各自义务,依法按规实施招标。如发生违规违约行为,应及时告知同级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并有权终止本协议的执行。

四、争议的解决

本协议对双方均具有法律效力。如执行中发生争议,双方可协商解决,也可以报同级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协调处理,也可依法向人

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协议有效期

本协议有效期自签订之日起至招标项目结束日止。

六、中标(成交)投标人的确定 □授权评审委员会直接确定

□由评审委员会推荐中标(成交)候选投标人顺序,甲方确定。

七、代理服务费

□招标人支付 □中标(成交)人支付

八、其他

本协议一式肆份,甲方、乙方各执贰份。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字: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7篇: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服务承诺

代理服务承诺

1、公司服务宗旨:“严谨、专业、守法、高效、服务”。

2、在委托人授权的范围内进行招标代理活动。

3、严守“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招标原则,公平对待各投标人或供应商,及时披露招投标信息。

4、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省、市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招投标的各项程序进行招投标活动。

5、热情对待各投标人,尽情解答各投标人就招标事宜提出的有关疑问,并将有关澄清或修改的内容书面通知各投标人或网上公布。

6、充分发挥作为招标人和投标人之间的桥梁作用,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使各方达到预期的目的和利益。

7、为政府采购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采购人提供有关招标投标活动的咨询及相关服务,使采购人对招投标活动有更好的了解,并通过招投标活动既获得高质量的货物或服务,又达到节省资金目的。

8、衷心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对我司招投标过程的监督,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形象承诺

1、仪表整洁,文明办公,持证上岗。

2、热情诚恳,礼貌待人,使用文明用语。

3、交易场所整齐、明亮,环境清洁、卫生。

二、业务承诺

1、认真负责,严格按招投标工作流程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实行首问负责制。对前来公司办事的服务对象,首问责任人(被询问或接待的第一位工作人员)不管是否与已有关,都要热情接待,提供服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属本职范围内的,严格按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等制度予以办理;不属于本职范围内的,应负责及时介绍给有关职能部门和人员。

3、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

(1)公司工作人员对前来办事的服务对象,应一次性告知所办事项的办理依据、规定的操作程序、应具备的全部条件及注意事项;

(2)对符合办理条件但手续不齐全的服务对象,应一次性告知补齐所缺的相关资料后再办理。

(3)对不符合办理条件的服务对象,做到态度平和、耐心解答,一次性告知其不能办理的原因及相应的依据。

4、实行限时办结制度。

(1)服务对象前来公司办事时,对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承办人要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及时办理,因故不能及时办结的,承办人要向服务对象说明原因; (2)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招投标公司规章制度已明确规定(或承诺)办理时限的,必须在规定(或承诺)时限内办结,能提前办结的,尽量提前;

(3)对上级组织批转交办的工作事项,要按规定的时限办结,并保证办理的质量;

5、发布招标信息、中标公告严格按规定期限、范围进行。

6、认真做好开标前准备工作,杜绝出现人为失误造成失密、差错。

******有限公司

第8篇:招标代理机构承诺书

附件3:

招标代理机构承诺书

我单位 郑重承诺:

1、向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提供的登记备案有关证件及资料详实,不弄虚作假;

2、在招标代理过程中,秉承诚实、信用、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工作,向招投标监管部门出具的各类书面文件均真实、有效;

3、我单位发出的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及招标文件等内容均遵循现行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类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对符合条件的潜在投标人都是公平、公正的,不存在有倾向性的条件或歧视性条款;

4、将严格按照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类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进行操作,遵守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有关规定,并接受管理和考核;

5、如我单位违反以上承诺条款,经查实后,愿意接受相关处罚,并承担因自身不良行为所产生的一切后果。

招标代理机构公章: 法人代表签名:

年 月 日

第9篇:招标代理机构资质认定实施办法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实施意见

2008-1-11 来源: 点击率:587 为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管理,依据《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建设部令第154号,以下简称《认定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申请材料内容

(一)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初始申请,需提供下列材料:

1、《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及电子文档;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副本复印件;

3、企业章程复印件;

4、验资报告(含所有附件)复印件;

5、主要办公设备清单、办公场所证明材料(自有的提供产权证复印件;租用的提供出租方产权证以及租用合同或协议的复印件);

6、技术经济负责人的身份证、任职文件、个人简历、高级职称证书、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资格证书、从事工程管理经历证明、社会保险缴费凭证、人事档案管理代理证明的复印件;

7、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的身份证、注册执业资格证书(含变更记录及续期记录)、社会保险缴费凭证、人事档案管理代理证明及从事工程管理经历证明的复印件;

8、具有工程建设类中级以上职称专职人员的身份证、职称证书、社会保险缴费凭证、人事档案管理代理证明及从事工程招标代理经历证明的复印件;

9、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内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10、评标专家库成员名单。

(二)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升级申请,需提供本实施意见第

(一)条所列材料外,还需提供下列材料:

1、原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证书正本、副本(含变更记录)复印件;

2、工程招标代理有效业绩证明,包括:工程招标代理委托合同、中标通知书和招标人评价意见(中标通知书或评价意见应有主管部门备案章的复印件);

3、企业上一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报表说明)的复印件。

(三)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延续申请,需提供下列材料:

1、《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及电子文档;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副本复印件;

3、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证书正本、副本(含变更记录)复印件;

4、技术经济负责人的身份证、任职文件、个人简历、高级职称证书、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资格证书、从事工程管理经历证明、社会保险缴费凭证、人事档案管理代理证明的复印件;

5、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资格人员的身份证、注册执业资格证书(含变更记录及续期记录)、社会保险缴费凭证、人事档案管理代理证明及从事工程管理经历证明的复印件;

6、具有工程建设类中级以上职称专职人员的身份证、职称证书、社会保险缴费凭证、人事档案管理代理证明及从事工程招标代理经历证明的复印件;

7、工程招标代理有效业绩证明,包括:工程招标代理委托合同、中标通知书和招标人评价意见(中标通知书或评价意见应有主管部门备案章)的复印件;

8、建设主管部门提供的确认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在资格有效期内市场诚信行为信息档案情况。

(四)甲级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申请变更资质证书中企业名称的,由建设部负责办理。机构应向工商注册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1、《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证书变更审核表》;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原有资格证书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4、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关于变更事项的决议或文件。

上述规定以外的资格证书变更手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具体办理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依法确定。其中甲级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其资格证书编号发生变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需报建设部核准后,方可办理。

(五)工程招标代理机构改制、重组、分立、合并需重新核定资格的,除提供

(一)、(二)所列材料外,还需提交下列材料:

1、工程招标代理机构改制、重组、分立、合并情况报告;

2、上级部门的批复(准)文件复印件;或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关于改制、重组、分立、合并或股权变更等事项的决议复印件。

(六)甲级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申请工商注册地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变更的,应向拟迁入工商注册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除提供

(一)所列材料外,还应提交下列材料:

1、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原工商注册所在地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同意资格变更的书面意见;

2、资格变更前原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注销证明及资格变更后新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副本复印件。

其中涉及到资质证书中企业名称变更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将受理的申请材料报建设部办理。

乙级、暂定级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申请工商注册地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变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参照上述程序依法制定。

(七)材料要求

1、申报材料应包括《申请表》及相应的附件材料;《申请表》一式二份,附件材料一套(其中业绩证明材料应独立成册),并注明总册数和每册编号;

2、附件资料应按上述“申请材料内容”的顺序排列,编制标明页码的总目录。复印资料关键内容必须清晰、可辨,申请材料必须数据齐全、填表规范、盖章或印鉴齐全、字迹清晰;

3、附件资料装订规格为A4(210×297mm)型纸,建议采用软封面封底,并逐页编写页码;

4、专职人员资料的排列顺序,除按照 “申请材料内容”的顺序排列外,《申请表》中人员表格中名单的排列也应与上述顺序相同;

5、工程招标代理业绩证明材料应当依照《申请表》中填报的项目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提供,同一项业绩的工程招标代理委托代理合同、中标通知书和业主招标人评价意见应当装订在一起,三项材料缺一不可;

6、甲级招标代理资格申请,应登陆建设部网站(http://),通过建设工程资质审核专栏,填报申请数据,进行网上申报。

二、受理审查程序

(八)受理审查

1、资格受理部门应在规定时限内对招标代理机构提出的资格申请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2、资格初审部门应当对申报的附件材料原件进行核验,确认各项材料与原件相符,并在申报材料上加盖“原件与复印件一致”印章;

3、资格许可机关可组织专家委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在规定时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4、资格许可机关对企业申报材料提出质疑的,招标代理机构应予配合,做出相关解释或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5、资格许可机关对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的申请材料、审查记录和审查意见、公示、质询和处理等书面材料和电子文档等应归档并保存五年;

6、甲级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审查公告在建设部网站发布;乙级和暂定级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公告发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九)资格延续

1、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应于资格证书有效期届满60日前,向原资格许可机关提出资格延续申请。逾期不申请资格延续的,其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证书有效期届满后自动失效。如需从事工程招标代理业务,应按首次申请办理;

2、甲级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延续申请,应当通过工商注册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上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审批;

3、招标代理机构在资格有效期内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信用档案中无《认定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不良行为记录,且业绩、专职人员条件满足资格条件要求的,经原资格许可机关同意,可延续相应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不满足资格条件要求的,资格许可机关不予资格延续。

(十)资格变更、改制、重组、分立与合并

1、工程招标代理机构改制、重组后不再符合资格条件的,应当按其实际达到的资格条件及《认定办法》申请重新核定;资格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按照变更规定办理;

2、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分立或者合并的,按照《认定办法》第二十一条执行。

三、资格证书

(十一)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证书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统一编

码,由审批部门负责颁发,并加盖审批部门公章。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统一制定资格证书编号规则,各级别资格证书全国通用。

(十二)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证书包括正本一本和副本四本,企业因经营需要申请增加资格证书副本数量的,应持增加申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资格证书副本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最多增加四本。

(十三)工程招标代理机构遗失资格证书的,可以申请补办,并需提供下列资料:

1、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申请补办报告;

2、《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证书增补审核表》;

3、在全国性建筑行业报纸或省级综合类报纸上刊登的遗失声明。

四、监督管理

(十四)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应当按照《认定办法》的规定,向资格许可机关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信用档案信息。信用档案信息应当包括

机构基本信息、完成的招标代理业绩情况、招标代理合同的履约、以及招标代理过程中有无不良行为等情况。

(十五)省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通过核查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条件、专职人员实际履职或执业情况、市场经营行为、招标代理服务质量等信用档案信息状况,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化等手段,加强对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动态管理。

(十六)上级建设主管部门必要时可以对下级资格初审或审查部门的审批材料、审批程序,以及招标代理机构的申请材料等进行检查或抽查。

(十七)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建立并完善代理机构信用档案信息的记录、汇总、发布等工作,建立跨地区的联动监管机制。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出现《认定办法》第二十五条所列违法违规行为的,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在依法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后,将处罚情况记入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信用档案,并将处罚情况通报相应资格许可机关,资格许可机关应对其资格条件情况进行严格核查。一旦发生不满足资格条件的情况,按照《认定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执行。

五、有关说明

(十八)申请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的企业,不得与行政机关以及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与行政机关、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以及招投标人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1、由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或者存在其他利益关系的事业单位出资;

2、与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或者存在其他利益关系的事业单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3、法人代表或技术经济负责人由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及其所属部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或者存在其他利益关系的事业单位任命。

(十九)注册资本金以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载明的实收资本和验资报告中载明的实际出资的注册资本金为考核指标。

(二十)超过60岁的人员,不得视为代理机构的专职人员;部分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已办理退休的专职人员,无社保证明的,需提供与企业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主要页(包括合同双方名称、聘用起止时间、签字盖章、生效日期);未到法定退休年龄已办理内退手续的专职人员,需提供原单位内退证明及与企业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主要页(包括合同

双方名称、聘用起止时间、签字盖章、生效日期)。

(二十一)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资格包括: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及其它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具有注册执业资格的人员。申请甲级招标代理资格的机构,其注册人员的级别要求为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或者其他注册人员,乙级、暂定级资格企业注册执业人员级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一人同时具有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或者其它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两个及两个以上执业资格,证书不能重复计算,只能计算为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资格人员中的1人。

(二十二)社会保险证明指社会统筹保险基金管理部门颁发的代理机构社会养老保险手册及对帐单;或该机构资格有效期内的含有个人社会保障代码、缴费基数、缴费额度、缴费期限等信息的参加社会保险缴费人员名单和缴费凭证。

(二十三)人事档案代理管理证明是指国家许可的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机构出具的资格有效期内的代理机构人事档案存档人员名单和委托代理管理协议(合同)。

(二十四)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人事管理制度、代理工作规则、合同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办法等。

(二十五)工程总投资是指工程项目立项批准文件上的工程总投资额,含征地费、拆迁补偿费、大市政配套费、建安工程费等。

(二十六)招标代理业绩证明材料中的工程招标代理合同应当至少载明下列内容:

1、招标人和工程招标代理机构的名称与地址;

2、工程概况与总投资额;

3、代理事项、代理权限和代理期间;

4、代理酬金及支付方式;

5、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6、招标代理机构项目负责人情况;

7、违约、索赔和争议条款。

(二十七)工程招标代理业绩要求的“近3年”的计算方法:企业申报业绩的中标通知书出具日期至该代理机构资格申报之日,期间跨度时间应在3年以内。

六、分支机构备案管理

(二十八)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自领取分支机构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持下列材料到分支机构工商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1、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

2、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证书复印件;

3、拟在分支机构执业的本机构不少于2名工程建设类注册执业人员的注册证书、职称证书和劳动合同复印件(其中注册造价师不少于1人);

分支机构工作的本机构聘用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职人员不少于5人的身

份证、职称证书、社会保险缴费凭证、人事档案管理代理证明和从事工程招标代理经历证明的复印件;

4、分支机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

5、分支机构固定办公场所的租赁合同和产权证明(自有的只须提供产权证明);

6、机构注册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一年内无不良行为的诚信记录证明。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受备案之日起20日内,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二十九)分支机构应当由设立该分支机构的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负责承接工程招标代理业务,签订工程招标代理合同、出具中标通知书。

分支机构不得以自己名义承接工程招标代理业务、订立工程招标代理合同。

附件1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申请

上一篇:销售部门三年工作计划下一篇: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