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于爱情

2023-0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诗经关于爱情

浅谈《诗经》的爱情内涵

摘要 《诗经》产生于少禁忌的周代,铸就了《诗经》中崇尚专一、自由及必要约束的爱情观。本文通过对《诗经》中爱情诗篇的详细解读,重温了远古时期人类真挚、纯真的爱情生活,并以此呼吁现代人类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关键词:《诗经》 爱情 婚姻 自由 忠贞

《诗经》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集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五百年间305篇诗歌,《诗经》中的大多作品反映了先秦时代各方面的社会生活,被称为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文化积淀深厚,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伟大成就。翻开《诗经》,恋人之歌集中于《国风》,作品多以描写当时青年男女或于水滨、或于城东门外、或于社庙举行的规模盛大的聚会为主,这一独特景象形成了周代时期男女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除了男女热恋的欢乐,作品还描绘有失恋的痛苦、婚后的和谐以及弃妇的泣诉,体现出当时人们所崇尚的婚恋观,可谓《诗经》的精华所在。本文通过对《诗经》中的爱情诗加以分析,并以此探讨《诗经》中所体现出的婚恋观。

一 《诗经》中的爱情诗

1 反映男女快乐幸福的恋爱生活

《诗经》产生于两千年前“初民社会”时期,这个时期还保留着自由的民风、上古的淳朴,其道德规范远不如中国封建社会那么苛刻和繁杂,加上周代当时的统计阶级为了增强国力,增殖人口数量,便鼓励男女自由恋爱结婚,并组织大规模的春游祭祀活动,让青年男女进行参与,这些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理直气壮地寻觅爱人、表达爱意。据《周礼·媒氏》载:“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南·关雎》的开篇之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一首男女之间言情之作,诗人由雎鸠的相和鸣,联想与善良美丽的姑娘结对,心想:这么好的姑娘与我好般配呀!于是便“寤寐求之”。男子朝思暮想、大胆追求之后却“求之不得”,男子便翻来覆去睡不着“辗转反侧”,怎么办呢?用琴瑟之声表达自己的心迹,最后终于打动了姑娘的芳心。这首《关雎》写出了男子成功追求心仪女子后两人相乐的情景。但在《蒹葭》中,主人公的爱情就不那么幸运了,虽然也进行了追求,但结果却是满怀的惆怅,可望而不可及。诗人以“白露为霜”、“白露未 ”、“白露未已”道出主人公追求的精神之执著及追求的时间之长;且追求过程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可见追求之困难。然而,露为霜,蒹葭长,美人却隔秋水,这也充分显示了当时男女之间其爱之真、心之诚。包括《王风·采葛》中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种男女思慕爱情的坦率大胆的表达,以致几千年过去了,仍旧能引起世人的共鸣。

2 爱情的坚贞与相思的痛苦

不同的时代,人们对感情的表达方式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其爱情坚定不移的本质始终不会改变。《诗经》时代,属于农业时代,往往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普通老百姓饱受徭役、离乱之苦,多少男子背景离乡,独留女子品尝相思之痛。《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品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写出了女主人公对在外出征丈夫的无尽思念,并通过“伐其条枚”、“伐其条肄”来暗示时间之久的跨度,“不我遐弃”写出了她想象着见到了自己丈夫,对丈夫不抛弃她感到的安慰,同时通过“父母孔迩”来表达委婉挽留丈夫之情,可谓是酸甜苦辣尽在诗句之中。《召南·殷其雷》中通过反复吟唱“振振君子,归哉归哉”,真切刻画了女子不尽的相思之痛。还有一首《王风·君子于役》,诗中通过对“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及“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的情景描写,用“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于役,不日不月”、“苟无饥渴”以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来表达女主人公对在外远征亲人的关心、忧虑以及深深的思念之情。每天日落黄昏之时鸡栖歙翼、牛羊归舍,少妇不禁想到在外出征的丈夫,此时会不会忍饥挨饿呢?这样的日子太难熬了。小诗中的缠绵之情让人不觉有共鸣之感。

思念之中,更多的是爱情的坚贞,如《卫风·伯兮》,诗中通过描述心上人远征后,女主人“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来表示思念之痛,通过“伯兮 兮,邦之桀兮”表示心上人的英俊魁梧,进而表达自己的思念之坚。《郑风·出其东门》也是一首描述爱情忠贞不渝的诗篇:“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即便东门女子多如云,但“我”心目中只有那一人。这首小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写男子贞情于女子的诗了。诗中“缟衣茹 ”即是穿着朴素的妻子才是他“聊可与娱”的人,通过这两句表明了男主人公对女子忠贞的爱情——“家中那位衣着朴素的妻子才是我幸福、快乐生活所依靠的人”,突出了诗人想要表达的在爱情婚姻中,不仅只有女人归从、忠贞于男人,男人同样也要忠贞、从属于女人的思想观念,同时也向男人提出了操守和品德的问题。正是这种爱的惟一性,才显得世间爱情的伟大和美丽,也正因如此,“爱情”才成为古往今来人类要永恒歌颂的主题。

3 弃妇的哀怨之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篇占据了整个《诗经》的三分之一,这其中有相恋时的甜蜜及分别时的思念,也不乏一些弃妇的哀怨。在男权社会中,惨遭遗弃的女性比比皆是,《诗经》也为我们描述了那些已经逝去的、久远的悲痛历史。婚后没有男子的“辗转反侧”,丈夫远行或远征带给她们的是无尽的幽思。最为不幸的是,婚后丈夫有了新欢而对旧爱的离弃,体现了《诗经》时期一夫多妻制对女性的不公。

其中《邶风·日月》就是一首弃妇的哀怨诗,诗的第一节将我们带入这样的境界:在太阳或月亮光辉的照耀下,一位妇人向日月发出申诉:日月如常地照耀着大地,但为何我的丈夫“逝不古处”、“逝不相好”、“德音无良”、“畜我不卒”,写出了天行尚有常而人情却无常的残酷,在不满愤懑之间同时也表现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虽然清醒认识到丈夫“德音无良”,但仍期望与丈夫能够破镜重圆,但梦幻多次被打碎,产生了最终的悲剧效果“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渴望能够摆脱被遗弃的痛苦。这种见弃与有望之间的矛盾,真切流露出弃妇的真实感情。

另外,《卫风·氓》也是一首充满哀怨的弃妇诗,女主人公自述从恋爱、结婚到婚变遭虐待及被遗弃的过程,痛苦的内心感受及生活经历,让诗中女主人通过观照自己和社会,来过滤自己的人生,旨在对人生和社会有更多的发现,显示了当时女性面对婚姻破裂时的自主意识,并以此告诫天下女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对女性的这一特殊关怀,更显出了诗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三其德”丈夫的愤怒之情。从诗中我们也看到了男权社会里“男尊女卑”导致的女性在婚姻制度上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保障,她们随时都可能被自己的丈夫抛弃。面对这样的悲剧,诗中女子并没有就此忍气吞声地承认这种命运,而是敢于发出内心的控诉,表达自己的不满,控诉对丈夫的不满和社会的不平等。

4 追求自由爱情的抗婚诗

《诗经》前期,人们的爱情观念尚处于萌生状态,自由恋爱属于很平常的事情,但随着社会上新道德规范的形成以及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逐渐留下了礼俗的烙印。《周礼·媒氏》中就规定了人们结婚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而,忠贞的爱情往往会成为反抗强迫婚姻的巨大力量,如《墉风·柏舟》中通过“之死矢靡它”、“之死矢靡慝”表明自己对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又通过“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的重复使用,表明要断然拒绝母命,至死不愿改变她的初衷。这首抗婚诗可谓《诗经》中的经典诗篇之一,凸显了人们对自由、不受压迫的爱情的向往。同时,《柏舟》一诗开创了女性争取婚姻自主的先河,为后代女性争取婚姻自由树立了光辉的楷模。

二 《诗经》爱情诗中崇尚的婚恋观

《诗经》产生于少禁忌的周代,铸就了《诗经》中崇尚专一、自由及必要约束的爱情观。结合以上分析,本文将《诗经》中体现的爱情婚恋观总结如下:

1 爱情的忠贞

婚姻是爱情的结晶,《诗经》中男女之间的恋爱惟一的归宿也体现于此,因此,对爱情婚姻的专一和执著是《诗经》时代青年男女最为重要的观念。相恋的两个人分开了,就会日夜想念着要在一起;在一起了,就祈求永不分离。这样的爱情观很少有贞洁观念和礼教的束缚,更少掺杂世俗和功利的成分。如《王风·大车》中,女子对男子坚贞不渝的爱情誓言“毂则异室,死则同穴”,活着如果不能同住一室,纵然死了也愿意同埋一穴,可见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可以说,《诗经》爱情诗向我们展示的大多为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没有世俗的偏见,只有忠贞的爱情,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

2 爱情的率真、平等、主动性

《诗经》中的爱情不但是自由的,大多也都较为平等,因为周代的女子当时充当重要的劳动力,因此女人的地位很重要,女子大胆真切表达爱意的诗篇不在少数,如《郑风·东门之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诗中女主人公率真大胆地向恋人表露心迹,埋怨情人不来与自己相聚:“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虽然诗篇很小,但仍使人荡气回肠,如醇酿般让人余味无穷。再譬如《郑风·褰裳》里讲述了主人公发娇怒的情景:“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你若想我,就赶快渡溱河来找我;你要是不想念我,别以为就没有别人想我了。)这样的大胆率真的女子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就勇敢追求,就算是失恋也定然不会寻死觅活,虽然只是寥寥数笔,但却在戏谑之中将一位活泼、爽朗、大胆、充满无限深情的女子活脱脱呈现到读者眼前。在《召南·江有汜》中,女主角也有大胆之言:“不我以,其后也悔。”今生不让我与你相伴,日后你一定后悔!这么自信、直接和坦率,着实让人佩服。《王风·采葛》中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种男女思慕爱情的坦率大胆的表达,以致几千年过去了,仍旧能引起世人的共鸣,体现《诗经》时代人们向往的平等、率真、主动的爱情观。

3 爱情的相互性

《诗经》时代人们都是主动表现自己的爱意,并等待对方接受,再约为婚约。这一过程,必须是两者相互爱慕,如在《卫风·木瓜》中,首先描写了男女约会中互赠定情物,并邀歌对唱,相互表白心迹。再如《邶风·静女》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更是将青年男女约会时逗趣的情景描写得活灵活现。

在《诗经》的爱情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爱情真挚、忠贞的价值取向标准,同时还向我们展示了无功利的爱情、和谐的爱情等。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人类婚恋观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更多人将爱情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对爱情的价值衡量标准无不掺杂着名利、金钱、荣禄等成分,这无疑使当今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爱情大打折扣。《诗经》作为流传两千多年的巨著,其爱情诗篇发人深省,带给当代人一种深深的震撼,使当今人类回复到人类的本初时代,学会爱,领悟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爱情观,从心灵深处构建和谐、健康的生活理念,从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振甫:《诗经译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 张克平等:《诗经注译》,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 马积高、黄钧:《中国古代文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4] 罗宗强:《中国古代文学创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 赵敏俐:《中国诗歌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

[6] 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

[7] 张连举:《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论〈诗经〉中的抗婚诗和悼亡诗》,《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作者简介:王中田,男,1965—,山东博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等,工作单位:滨州学院。

作者:王中田

第2篇:诗经,爱情篇

爱情诗这类作品在《诗经》中共有七十首左右,除《小雅》部分几首之外,绝大多数都集中于《国风》部分,占全部风诗的三分之一以上。太多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婚恋诗的内容:男女的相恋相思,如《静女》、《鄘风·柏舟》、《蒹葭》;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反映男女之间互相悦慕、爱恋、思念的爱情诗,《诗经》中的爱情诗真实地再现了周代男女之间相恋相爱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而多彩。其中有的写男女之间互相的悦慕,如《郑风·出其东门》、《叔于田》等;有的描写了男女欢会的场景,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等;有的写男女之间真切深挚的相思,如《王风·采葛》、《郑风·子衿》等;有的写求而不得的惆怅,如《秦风·蒹葭》等,有的写婚姻爱情自由的追求,如《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等。《诗经》婚恋诗的第二方面内容是描写男女结合的婚嫁诗,其中有的描写了结婚的仪式和场景,表达对新婚的祝贺和礼赞,如《卫风·硕人》、《召南·桃夭》等;有的表达了婚嫁中的欢乐、幸福、离别等各种情感,如《唐风·绸缪》、《邶风·燕燕》等。《诗经》婚姻爱情诗的第三方面内容是描写婚姻不幸的弃妇诗,其中最典型的是《卫风·氓》。 婚姻爱情诗是《诗经》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之一,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上,它真实地传达了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再现了周代社会婚姻爱情生活的情况。婚姻爱情诗还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少男少女形象,少女的天真烂漫、窈窕妩媚、庄重矜持,少男的孔武有力、倜傥潇洒甚至嬉皮笑脸,都栩栩如生。《诗经》婚姻爱情诗的景物描写也颇具特色,其中多有兴寄,如《蒹葭》用凄清的秋景衬托求而不得的惆怅感伤,《桃夭》用绚烂的桃花暗示婚礼的热烈气氛和新嫁娘如花的美丽。这些具有象征意味的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含有婉转不尽的情蕴,对后世影响极大。婚姻爱情诗多是民歌,其语言风格也非常生动活泼,如《郑风·溱洧》写男女间的调笑,《搴裳》写女子对男子的戏謔,都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民歌风味。

第3篇:浅析 《诗经》与爱情

浅析

《诗经》与爱情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诗经》中的爱情诗灿若繁星,令人赏心悦目。在《诗经.国风》中的160篇诗作中,有50多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诗经》产生的年代已是我国原始性的地方文化自由发展的时代,因而此期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艺术风格,表现男女青年纯真爱情的诗篇大都写的十分淳朴、热烈、率真而健康。

《诗经》中的爱情诗主要集中在《国风》中,以《郑凤》《卫风》里的情诗最为出名。有对爱情执着、魂牵梦萦;《周南·关雎》,《秦风·蒹葭》;有写男女两情相悦、互赠情物;《卫风·木瓜》;也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凤·将仲子》,也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凤·大车》···《诗经》里德爱情诗以深入的观察。细腻的感受,再现了周朝时爱情生活中的世情形态—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其中的爱情诗简单而执着,是一曲曲清新和美的歌。本文将节选《诗经》中笔者喜爱的爱情诗歌给予浅析。 《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该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涣涣”二字十分传神,令我们想起冰化雪消,想起桃花春汛,想起春风骀荡。春天,真的已经降临到郑国大地!在这幅春意盎然的风景画中,人出现了:“士与女,方秉蕑兮”。人们经过一个冬天严寒的困扰,冰雪的封锁,从蛰伏般的生活状态中苏醒过来,到野外,到水滨,去欢迎春天的光临。而人手一束的嫩绿兰草,便是这次春游的收获,是春的象征。“招魂续魄,拂除不详”,似乎有点神秘,其实其精神内核应是对肃杀的冬气的告别,对新春万事吉祥如意的祈盼。任何虚幻的宗教意识,都生自现实生活的真切愿望。在这里,从自然到人、风景到风俗的转换,是通过“溱与洧”和“士与女”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式的转换实现的。结构相同的东西可以使人产生由此及彼的对照、联想,因而这里的转换令人觉得顺理成章,毫不突然。(《论语说文》—萧华荣)。诗中不着一个“春”字,却处处透露和洋溢春的气息。春天是恋爱和欢乐的季节,国风的爱情诗多半关乎春天,本篇尤胜。 它的艺术表现亦有特色。我们读这篇诗,仿佛是在看电影, 开篇是一个全视角的总场景:哗哗流淌的河水边,是无数手拿兰花欢笑的青年男女。紧接着,镜头一转,用了定点视角,将光圈固定在一对青年男女的身上,展现了他们交往的细节过程。接下去又是一个全视角的放大镜头,是无数的“士与女”互赠芍药,定情嬉笑。这样鲜明的画面感,也是诗经作品特有的。后代的诗歌,尤其是近体格律诗定型并成为诗坛主流以来,诗歌里便少了这样鲜活的场景感,也少了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活的场景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国风作品的根本特征。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幽会定情的诗,把男子等待时的焦虑急躁,女子的几分调皮几分逗趣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静女其姝”,初看不过是写一个少女的美丽,然而细细想来,“静”和“姝”两个字富有暗示性,它告诉我们:美丽的少女在这个美丽的季节一定会有美丽的故事。第一章用赋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一对年轻的恋人,相约于城角。姑娘先到,故意躲藏起来捉弄他。小伙子因为迟到已经心急如焚,明明看到姑娘的身影在城头一晃,转眼之间竟然不见,不禁坐立不安,抓耳挠腮。这一段情节写得精彩极了,整个场面没有安排一点声音,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让人隐隐地听到两颗炽热的心在狂跳,火热的爱情在燃烧,真是无声胜有声。第二章写男青年在等待中想起姑娘那么漂亮,送给自己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己陶醉。第三章写男青年又想起姑娘送给他的“荑”,既好看又奇异,自己特别喜爱,因为其中蕴含姑娘相赠的情意。这荑草是美丽的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作者没有明写小伙子对姑娘的热恋,却通过对礼物的喜爱间接的表达了小伙子的感情。“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对礼物的喜欢是因为它是恋人赠与,拿到礼物就大喜过望,对人的爱慕就不言自明了。

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有的只是那种纯而又纯的两情相约,没有一点私欲,和现代人赠送爱人黄金首饰等相比,他们的爱情故事里的“荑”那么美,似乎闪耀着七彩的光芒。可以说,《邶风.静女》正是以它没有曲折而又感人的故事,塑造了那个热烈而淳朴的男青年形象,也向我们展示出了那个美丽纯洁的静女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生活与美学》)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出的《邶风.静女》,向我们展现它独特的美。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一首祝贺女子新婚的诗,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桃夭》篇的写法也很讲究。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实际上作者是很为用心的。

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这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用花来比作美人。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桃花来比作美人的更是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三:“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唐崔护《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等。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我们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诗人在歌咏桃花之后,更以当时的口语,道出贺辞。第一章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就是说这位姑娘要出嫁,和和美美成个家。第

二、三章因为押韵关系,改为“家室”和“家人”,其实含义很少区别。古礼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男女结合才组成家庭。女子出嫁,是组成家庭的开始。朱熹《诗集传》释云:“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实际上是说新婚夫妇的小家为室,而与父母等共处为家。今以现代语释为家庭,更易为一般读者所了解。 本篇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炼。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这个“宜”字,掷地有声,简直没有一个字可以代替。

《周南·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诗经·周南·卷耳》讲述一个在采卷耳的女子思念远方出征丈夫的故事,它以水墨式的画面描写了一对夫妻“中国式的思念”。一个思妇勾勒出千百年来中国真情洋溢的经典思念,为后来文人描写情感奠定了阴性的基础。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

一、二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带有变化的复沓是《诗经》中最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是一种合唱或重唱,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地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使用的是单行章断的表现手法。这类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遗存,可以想像这是幕后回荡的男声合唱。其作用是渲染烘托诗篇的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卷耳》的语言是优美自然的。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周易·归妹三·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女承筐,无实”正与《卷耳》首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对应。把民谣用作套语,像一个套子一样放在诗章句首,为诗奠定韵脚、句式的基础和情感思绪的习惯性暗示,这是《诗经》的起兴手法的一例。全诗的最后是以一种已类化的自问自答体收场的:“云何?吁矣!”它既是对前两章“不永怀”、“不永伤”的承接,也是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的总结,点名“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怀人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这一主题跨越了具体的人和事,它本身成了历代诗人吟咏的好题目。《卷耳》为我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如后来的张仲素《春归思》、杜甫《月夜》、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好问《客意》等抒写离愁别绪、怀人思乡的诗歌名篇时,都可以回首寻味《卷耳》的意境。 《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果我们把这里所说的“人”理解为审美的人,把这里所说的“月”理解为人的审美对象的月,那么是谁第一个用含情脉脉的审美的眼光观照月亮?是谁第一个在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发现了温情的诗意?是谁最先把它从“远在天边”拉到“近在眼前”,贴近人们的心灵?就作为审美意识的载体和结晶的文学作品来说,应是这首《月出》的作者。

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调。中国古代咏月的诗篇真是积案盈箱,汗牛充栋,比如《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闺中望月》,等等等等,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

是的,《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它“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全诗三章中,如果说各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为何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难道不是也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

与迷茫的意境和惆怅的情调相适应,《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形容心情的“悄”、“慅”、“惨”,在古音韵中或属宵部韵或属幽部韵,而宵、幽韵可通,则此诗可谓一韵到底,犹如通篇的月色一样和谐。其中“窈纠”、“懮受”、“夭绍”俱为叠韵词,尤显缠绵婉约。其实,这些词意的细微差异现在已很难说清。后人连篇累牍的解释,坦率地说,未尝没有望文生义、强作解人之嫌,当然这也是不得已的事。如今我们应当而且只能根据全诗的意境和情调去心领神会。不过这也恰巧可以发挥我们的想像,填补时间的变迁所造成的意义空白。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焦竑《焦氏笔乘》说:“《月出》见月怀人,能道意中事。太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子美《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也。”姚舜牧《重订诗经疑问》也说:“宋玉《神女赋》云:‘其始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正用此诗也。”他们举出的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而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我们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柏拉图说,“爱神是我们的领袖和舵手”。爱情诗人类美好向往与憧憬,可以说爱情诗人类远远相传的纽带。《诗经》里的爱情诗突出表现了人们追求爱情的勇敢和执着,写出了间清纯、浪漫的爱情。在摇晃千年的爱情画廊里,我随之喜,随之悲,随之醉、随之舞。让笨拙的文字见证古典爱情的伟大,描绘那闪闪发光的古朴情感。

第4篇:《诗经》———水边的爱情

《诗经》开篇第一首为《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撇开这首诗放在开篇第一位表现了古代统治者已经懂得家庭和谐、婚姻和睦是社会安定的第一要义不提,这里君子求淑女便是以水边为兴,接下来采荇菜以接近淑女的活动更是发生在水边,至于“求之不得”而后“辗转反侧”则是后来的事了。

其实,《诗经》里描绘的爱情,有许多都生发生在水边,最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蒹葭》便是典型的水边情诗。看,秋日清晨,淡淡的雾飘于江面上,近则不见,远则迷离,似有若无,多象心目中那“伊人”:她略带羞涩的情意,她娇柔的一颦一笑,一次眼波流转,一次回眸轻笑,一次微启朱唇„„如雾似烟,若即若离。在一起时没有概念,可一分离却又开始思念,多象江中的雾,远看浓烈,到近处却寻不着,抓不到„„眼前的芦苇渐枯,青褐色的长叶上面凝结着清晨清亮欲滴的露珠,露珠儿都快要冻成霜了,伊人呀,你在何处?在茫茫水中,淡淡雾里,我该往上游寻你的芳踪,还是该往下游找你的倩影?秋气袭人,而我却在思念中找不到方向„„作诗的人选择清晨这一特定环境,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他已思念了一夜,清晨一睁眼便寻找伊人,可见伊人在他心目中是何等重要,重要到是他一天中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他一天中最主要的“工作”。因为有水的阻隔,这段爱情的追逐,显得扑朔迷离而柔肠百结,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曾被琼瑶改编成歌,由台湾“甜歌王后”邓丽君演唱,那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在水一方》,在歌曲里,琼瑶把原诗中“雾冷凝霜,芦苇枯败”的秋季改成了“绿草青青,白雾茫茫”的春天,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而又浪漫迷茫。

有意思的是,以上这两首诗的爱情特色,共同体现在《陈风·泽陂》里: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莲。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这里写思慕之人在长满蒲草与荷花的水边,与心宜的人相遇,并深深爱上他,这很象《兼葭》里的场景。他身材高大且举止庄重,如此看来,此人应为一男子。诗中描绘的该是女子思念他的情景,如同《关睢》里的君子一样,这女子也无因法传情而“辗转伏枕”,夜不成寐。为情所困,自古以来男女同理。

为什么《诗经》中的爱情诗多与水有关?社会学家何新做过解释,上古时代,人类过的是群居生活,为了争夺和占有性伴侣,男人或明目张胆地争斗,或秘密地暗杀,造成部族人口减少,影响部族的壮大。为了减少杀戳给部族带来的灾难,部族首领下令,人们在狩猎和劳动生产期间,男女不得混居,不得相见。这有点象在重大比赛前运动员的集训,只是在远古时期没有围墙也没有铁丝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男女分开居住在河流的两岸。因此形成两岸男女如同“牛郎织女”般,只能遥望思念。水,自然成了思念的载体。

另外,古代还有习俗,人们于三月在河边举行祭祀活动,这时部族中所有人聚集在一起,男女青年趁此机会寻觅情侣,谈情说爱。《郑风·溱洧》写的便是这样一个场景: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诗中用第三者的口气,描述了一对在路上相遇的男女,女孩子邀男孩到溱水洧水边游玩,让我们仿佛看到水边庆典热闹非凡的情景。两人的对话生动活泼,最后以“赠之以芍药”来表情达意,互诉爱慕的衷肠。

在《诗经》中,描绘与水有关的情感还很多。《卫风"氓》里那个期待“氓”来娶的女子就把他送到河边,立下誓言,相约佳期,“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不幸的是后来“氓”变心,致使这个可怜的多情女子终成弃妇。《周南"汉广》写的却是神女不可求及江水不可渡的无可奈何的失意心情,“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卫风"竹竿》写的却是远嫁他乡的卫女对家乡的思念,而她的回忆,常与水边有关:“竹竿,以钓于淇。„„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昔日与同伴们在淇水边垂钓、在水边嬉戏游玩的乐趣,是她回忆的重要内容。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一个族群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就是在大河边上发展起来的。《诗经》里的爱情发生在水边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淇水汤汤——我读《诗经·氓》

她在水中央 年少时读《卫风·氓》,总觉得在这个女子叙事时候突然冒出的一句“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有点莫名其妙。当“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成为爱情的戒律,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成为愤怒的指斥,淇水则宛然从身边流淌过去,无知无觉。直到多年以后,再次捧起诗经重读旧卷,那荡漾的水波霎时冲破心灵阀门。

诗经里的爱情多半发生在水边,甚至可以说水边的爱情几乎成了诗经爱情的一种模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泛彼柏舟,在彼河中”;“有狐绥绥,在彼淇梁”;“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唱不完的爱情就紧贴着流不尽的河水蜿蜒生长。四季奔腾的水流,成了爱情的见证爱情的象征。

淇水是《氓》中唯一出场三次的景物。它与诗经重章复沓中的重复不同,没有整齐的句式、一致的结构,而仅靠时间逻辑分布,分别出现在女子热恋、被弃、反思三个环节中。女子热恋,依依不舍穿过淇水送情人;女子被弃,伤心不止越过淇水回娘家;女子躬身自省,斩钉截铁地走向淇水岸边。淇水,见证她的痴情也见证她的悲哀,更以自己无声的浸润让她在撕裂的痛楚中走向决绝。淇水,就是爱情本身。她在水中央,在爱河中迷惘。

被爱击伤

初相遇,那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风正绵,雨正细,花正开。一抬头,与那灼烈的目光,正相对。于是有了芳心暗许的思念,于是有了流光溢彩的缠绵,每次相逢都恨短,每次等待都过于漫长。她如此不舍春色明媚,不顾少女矜持,送他一直送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淇水水势如何?不知道。淇水水凉如何?也不知道。只知道不忍爱人就此别去,只知道想要与他长相厮守。爱情让她忘记了一切忘记了自己,只盼着迎娶的车马早日来到,只盼着带上嫁妆与爱人白头到老。婚后的日子,充满劳累与疲惫。里里外外,日日夜夜,她独自操劳。为了爱,她可以什么都不计较。

多年以后,他们家终于渐渐起色,她也慢慢苍老。少女的红晕从她脸上褪去,奔波的劳碌化作细纹爬满额角。家庭历经风雨,他的身边过尽花草。那个憨厚的男人开始对她不耐烦,开始嫌弃她的双手过于粗糙。无法相信,挥向她面庞的手掌,曾经那么温柔地将她拥抱。无法相信,曾经信誓旦旦的嘴唇里,冒出让她滚蛋的符号。

无端端地认定,她走的时候,一定是在晚上,而且没有风雨也没有月亮,只是一味的漆黑。枯坐车上,没有哭泣,满心都是过去一幕接一幕的回忆,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表情,全在这漆黑夜色中浮现、重叠、摇晃。满心都是委屈都是不平都是悲伤,无法遏制,记忆潮水般涌动。就在这个时候,一丝寒意从脚底开始弥漫,刺骨的冰冷沿着脊椎迅速上升,空气仿佛凝固,头脑里纷纷呈现的图景霎时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片空白——淇水到了!原来淇水是这样冷这样深这样声势浩大,打湿了车帷打湿了鞋袜裙裳,如何当初不思量?原来爱情是这样无常,说好了一辈子,却无法坚持;原来爱情这样不可靠,说好了一起慢慢变老,却把誓言轻易抛掉;原来爱情这样冷酷,说好了一生相互取暖,却让她独自紧握双臂抱成一团!从此不再相信誓言,背负起责备与嘲笑,与爱情一刀两断,一个人默默行走在路上,不愿再被水击伤。

作为我国最早也是最优秀的弃妇诗,《氓》已经流传了2600多年。当那伤心女子决绝而去之后,2600年来有多少女子在水中央,被爱情伤害得体无完肤?直到今日,我们仍然为2600年前那女子的果断离去深感庆幸与钦佩;2600年来又有多少女子当断未断,愁苦一生?

平心而论,氓也绝非大奸大恶之徒。他不过是一个贩夫走卒,为生计奔波的普通平民。在他的世界里,利字当头,结识少女无非趁着买卖的便当,虽然女孩对他提出明媒正娶的要求让他暴怒,但是经过反复思量还是走完所有的程序。婚后让他把握所有主动权的,是绵延数千年的男权文明。男人们单方制定的社会体系和价值观念才是扼杀女子水灵灵生气的罪魁祸首。

女人总是渴望爱情,情感的贫困几乎是女人的天敌。但这一性别特征在男性绝对权威的世界里,却反过来成为对女人的威胁,成了她们最为致命的痛处。男权传统把忍耐与牺牲看作女人理所当然的天性,女人也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一规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爱的十字架。在所有关于女性反传统反礼教的故事里,无一例外地把她们的突围区域禁锢在爱情上;在所有与爱情有关的故事里,又无一例外地由女子担当了牺牲的角色。历史的帷幕总是遮蔽不住男人阴谋,就连民间传说也无法超越男人单方面膨胀的欲望。农夫们总是渴望仙女们不计回报地给予恩惠,布衣书生总是想象大家闺秀乃至皇宫公主的垂青。他们在需要女性肉体的时候,歌颂爱情;他们在需要处女的时候,则标榜贞洁;他们在需要金钱的时候,诅咒嫌贫爱富;他们在需要服侍的时候,赞美宜室宜家;他们在需要更换口味的时候,怒斥妒妇恶毒。而女子,只是充当他们欲望的投影出现,能满足他们的,就吹捧;不能满足他们的,就践踏,在物化女性的过程中,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她们也一样是人。

好的爱情让人生宽广意境深远,坏的爱情只会窒息生命。爱的另一方总是试图占有、剥夺女性个体生命中的一切,包括肉体、情感、财富、劳作、思想以及社会对她的承认。在这种剥夺式爱情中,女性成了另一性别的附庸。所谓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螃蟹横着走”,她的价值只因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一旦对方去世,女人要么殉葬以示贞烈,要么守寡至死以示贞洁,否则就是不守妇道,活该承受他人责备。偏偏那些制定规则的男人们自己不这样做。一旦妻子去世,便兴致盎然地再去谋划一个如花似玉,甚至等不及妻子去世,就要来个妻妾成群满堂红。

单方面不平等规则让女人对爱情的渴望成了她的灭顶之灾。女人爱上男人,只会削减她的价值,甚至让她陷入绝境。王宝钏寒窑十八年,换来薛平贵的调戏苛责。就算最后凤冠霞帔,又能证明什么?她用背叛家族荣华富贵来证明爱情,抛妻弃子的男人如何又用荣华富贵来安抚她呢?杜十娘层层考验,处处设防,机关算尽终究难逃李甲卖妻的罗网。就算她富可敌国,让李甲追悔莫及,那李甲追悔的也只是百宝箱里的猫眼玛瑙而不是她视为生命的爱情。长江上,杜十娘对李甲义愤填膺的指责,与其说悲愤,不如说可怜——阅人数载,磨砺数年,好不容易瞅中一个看起来可靠的男人,却把她如同一条破裤子般卖掉。无论坚强有力的女人,一旦进入爱情,就只能处于被动状态,任人宰割,只能期待而无法有所作为。一个男人,当他爱这个女人的时候,他自然会对她好,会承诺给她幸福,会告诉她,将奋不顾身地和她长相厮守。一旦他厌倦,或者不再喜欢,便会弃若敝履。——他也许会舍不得,但是他总有一天会舍得。

在过去的时代里,男人无限扩大的占有欲是被允许甚至是被鼓励的,女人时刻面临着覆灭的危险。如今的世界仍是一个男性形象,男人的评价,决定着女人的价值取向与标准。换言之,不管是怎样出色的女人,她的分量仍要男人的爱情来成全。所以,隆胸广告减肥药,都会用兑现爱情来实施诱惑。然而对女人来说,现实中的爱情非但不能成为生命引线或翅膀,反而加重了生命的无根状态与破碎状态。为爱而生却成了女人悲剧的宿命。

女人曾经想用爱来抵抗死亡,才有了为着爱情的奋不顾身;女人曾经想用缠绵来抵御孤独,才有了为着恋人的缱倦依恋;女人曾经想着在爱过之后化灰化烟,永不履人生这虚无寂寞之地,才有了同生共死的义无反顾。然而收获的却是男人永无止境的贪婪与索取。于是才有了世故的恶俗女人,把眼睛变成精密的尺子与天平,一厘一毫地衡量你的长短与斤两。

2600年前,那条经过卫国的淇水,于漆黑的寒夜里默默流淌。谁也不知道,曾经有个女子在水中央,从心底把爱生生掐断,泼出去的,是淇水汤汤。

第5篇:诗经中的爱情

《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邶风·静女》更是把当时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相互逗趣的情景写得活龙活现。一个故意逗惹,一个语带双关的凑趣,其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跃然纸上。

《卫风·木瓜》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色彩,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

《周南·关雎》就是一首炽热感人的情歌。一位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醒时梦中不能忘怀,而又无法追求到。面对悠悠的河水,目迎水流中浮动的荇菜,姑娘美丽的身影时时闪现在眼前,这更增添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现了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协谐欢乐的婚后生活。

《召南·摽有梅》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

《郑风·褰裳》则是一首以性占有为唯一目的的情诗,女主人带着满足自己性欲的公开企图,简单而直接地要求心爱的男子和自己幽会。

《周南·汝坟》第一章代借枝来表示自己的性饥渴,公开表达“我要找寻配偶”的意图,表现的是《诗经》独有的高度人文关怀,率直大胆的内涵实则是对自己生命要求的尊重,是在追求自己生命性灵的完整。

《郑风·野有蔓草》叙写一对男女不期而遇的欢乐:原本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只因气质和形象的吸引,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促成他们结合的因素单纯而直接,激励他们生命叠合的仅仅是对“有美”之“美”的情感直觉,一许“清扬婉兮”的惊心动魄的感觉,将对异性的渴望确证为生命对人性真谛的追求,在瓦解和荡散了一切世俗杂念的同时,也使此处的“邂逅”两性血肉关系化生为性灵的合一。

《卫风 淇奥》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邶风 静女》描写男女幽会: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主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虽然都是通过男子表现对于爱情的甜蜜与酸涩,但是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女子对于爱情同样是有着美好期盼的。

自由恋爱渐渐受到家庭等各方面的束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许多人不能与心上人结为爱侣,其中失落与心酸,谁能道尽说完!

《郑风 将仲子》里的这位女主人公害怕的也正是这些礼教。“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对于仲子的爱和父母、诸兄及国人之言成为少女心中纠缠不清的矛盾,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办呢?几多愁苦,几多矛盾,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说清呢?

《鄘风 柏舟》,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个女子如此顽强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呼母喊天的激烈情感,表现出她在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强烈愿望。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女性追求恋爱自由、自由婚姻的迫切愿望。

又很多诗细腻地描写出思念情人的忧郁苦闷心理。如《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诗中女子怀念远方的爱人,在采卷耳时心里想的都是他,以致采了许久那个箩筐都没填满。

又如《郑风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里面就含有对情人的埋怨与不满。还有《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情人不理会她,使她寝食难安。

《郑风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写的则是见到情人时的欣喜心情,可见思念之深之切!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中写的是单相思,对于所爱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几多愁苦,几多思念!

思念妻子或丈夫的诗也是情深意切,于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那种深厚缠绵的感情。

《邶风 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卫风 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诗经》中也有不少是祝贺新婚女子的,如《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轻快活泼,诗人热情地赞美新娘,并祝她婚后生活幸福。

《秦风·蒹葭》可以理解为一首动人的情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抒情诗。诗分三章,每章首两句借景起兴,三四句点明主题: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描述准寻的境况:一是道阻且长,二是幻象迷离,二者都以“伊人”不可得为旨归。全诗洋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失望、惆怅的心情。

意境朦胧、含蕴不尽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伊人”不坐实,且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想。我们把它当作爱情诗的话,“伊人”就是心仪之人。

本诗所采用的重章叠句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有层层递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白露之“为霜”、“未晞”、“未已”,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追寻时间的延伸;“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体现了空间的移动,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虽然只用了几个字来表现,但其间的微妙变化和幽深意蕴却十分耐人寻味。

《蒹葭》表现了对爱情执着的追求以及追寻不得的惆怅和苦恼。同样表现为情而苦的有《郑风·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诗分为两章,一章四句,上下两章间,只是调换了两个字,将它译成今语就是:

那漂亮的小伙子啊,他不再将我搭理;都是为了你啊,我一日三餐,食不甘味。

那漂亮的小伙子啊,他不再和我吃在一起;都是为了你啊,我朝朝暮暮,全不能安息!

——全诗是失恋少女的内心独白。

《诗经》里当然还有许多欢快明朗的古恋歌。如:《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大意是:

美丽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

美丽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我爱你红草颜色鲜,我爱你红草颜色好。

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我们看这首小诗,把民间男女依约相会时的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一番情景,描摹得如何逼真和生动!诗中写一对恋人相会,先是这位调皮的姑娘故意惹逗,躲藏起来不露面,害得小伙子心急如焚,抓耳挠腮;再又郑重其事地赠给对方小草,试探其对自己的情意。而这个小伙也识趣、凑趣,说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洵美且异,美人之贻”,用双关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深情,显示了自己一片爱人及物诚挚、痴迷之心。

诗很短,仅有三章十二句,但它却生动地写出一对情人幽会时的有趣场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在一定程度上还刻画出人物性格,即生动表现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惠美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男子的形象。

总之,这首恋歌,不仅思想内容是健康的,艺术上也是成功的,其语言的简练,构思的灵巧,人物心理和形象刻画的生动,以及生活气息的浓烈,都不能不使我们两千年以后的读者感到惊异。

表现爱情的欢乐的还有《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每当我们呤诵着这首古老的民间情歌,上古时代中原大地上,三月上巳(三月三)人们欢歌笑语涌向郊外游春的空前盛况,就会有声有色地再现在我们的面前。

郑国(今河南郑州一带)的风俗,三月上巳这一天,人们要到溱水和洧水之边“招魂续魄,祛除不祥”,祈求幸福和安宁。三月上旬,正是春光明媚的季节。人们度过了寒冷的冬天之后,谁不愿意轻装外出到郊外领略明媚的春光,愉悦自己的身心呢?因此,三月上巳也就约定俗成演变为民间的游春的节日。这一天也是情人相会的好时光。

《溱洧》所歌唱的,就是春秋时代郑国三月上巳的盛况。这一天男男女女在溱洧岸边自由欢快地交游,他们互诉心曲,互相馈赠,寻找友谊和爱情。译为现代文:

溱河和洧河,水势盛啊。小伙子和姑娘,手拿着兰草啊。姑娘说:“去游览么?”小伙子说:“已经看完了呀。”“再去游览么?洧河那边,真是广阔而又快乐。”小伙子和姑娘,他们互相说笑,互相赠给以芍药。

溱河和洧河,是那样的清澈哟。小伙子和姑娘,是那样的闹嚷嚷哟。姑娘说:“去游览么?”小伙子说;“已经看完了呀”。“再去游览么?洧河的那边,真是广阔又快乐。”小伙子和姑娘,他们互相说笑,互相赠给以芍药。

这首诗是从客观来抒写的,首先写溱洧春水之盛,点出了时间地点。然后写士与女秉蕳而游,点出了士与女的踏青,不单纯是浏览风光。一方面是执蕳而祛除邪恶,另一方面也暗示出要趁此机会追求爱情欢乐。再写士与女互相劝诱的对话,是那么朴实、真挚、和谐、活泼,富有生活情趣。最后又写士与女无拘无束地互相调笑,谈情说爱,不仅作了感情的交流,而且“赠之以芍药”。这确是一幅出色的士女踏青图,生动活泼,跃然纸上。

《郑风·赛裳》则表现情人之间欢乐的嘲戏。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今意:

如果你思念我,就该趟过河来。如果你不思念我,难道没有别人?你这个傻小子可真傻呀!

——这首诗也运用叠章形式,绘声描状,表情达意,我们不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而且如见其人,如睹其心。

《召南·摽有梅》则表现对爱情的呼唤。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译文:

飘落的梅树,它的果实只剩七分啊。 追求我的小伙子,趁着吉日良辰啊。 飘落的梅树,它的果实只有三分啊。 追求我的小伙子,趁着今天啊。 飘落的梅树,用筐去拾取它。 追求我的小伙子,趁早去约定他。

——此诗抒写已逾婚期的女子急于求嫁的愿望,很率真,也很感人。“老女不嫁,踏地呼天”。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同情。古代礼制,《礼记·内则》载:“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既有明确规定,逾时不婚的女子也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内心充满着痛苦。此诗第一章用飘落的梅树起兴。梅子成熟则下落,留在树上的只剩七分,由盛而衰,好景不常。这正和逾时不嫁的女子的处境相似。然后直抒胸臆,向求婚的男士发出了内心的呼声。时不我待,机不应失。要求他趁着吉日良辰,完成终身大事。

二、三章,不仅回环吟咏,重吟叠唱,而且从“其实七兮”、“其实三兮”到“顷筐既之”。从“迨其吉兮” 、“迨其今兮”到“迨其谓之”逐步深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郑风·将仲子》表现执着的爱情、心底的抗争。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译文:

请仲子啊

不要跳进我住的里,不要折断我的杞。 怎敢爱惜它,害怕我的父母。

仲子很可怀念呀,父母的话,也可怕呀。 请仲子啊,

不要跳进我的墙,不要折断我的桑。 怎敢爱惜它。害怕我的诸兄。

仲子很可怀念啊,诸兄的话,也可怕呀。 请仲子啊,

不要跳进我的园,不要折断我的檀。

怎敢爱惜它。害怕人们多言。

仲子很可怀念呀。人们的多言,也可怕呀。

—— 这首诗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的内心矛盾、冲突。“仲子可怀也”,表达了她对仲子的爱恋,但是这种感情只能埋藏在心里,不敢流露。她盼望仲子的到来,但又害怕仲子的到来,越过里门,跳越墙垣,闯进宅园,碰坏了家园里种植的杞、桑、檀,惊动了父母、兄弟和左邻右舍,招来了可畏之言。通过这样的内心的矛盾、冲突,表达了少女的苦闷和哀愁,是深刻的,能震撼读者的心弦,使之共鸣,以至同情这个少女的处境。

《郑风·出其东门》、《王风·大车》、《卫风·木瓜》以及《邶风·击鼓》中的几句诗,则表现对爱情忠贞和严肃态度。

先看《邶风·击鼓》中的几句: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死生与共相约,与你相约成说。握着你的手,与你同生到死。 依次看《出门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天下的美女虽如云,都不可以让我动心,那素衣绿巾的女子才是我心仪的人。

《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豰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生不能同室,死当同穴。你若不相信,白日为证!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如《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读后给人一种民生纯朴的感觉,《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美之为美,美人之贻。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中写的是单相思,对于所爱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几多愁苦,几多思念!

思念妻子或丈夫的诗也是情深意切,于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那种深厚缠绵的感情。

《邶风 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卫风 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爱慕与不尽幽怀。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诗经·卫风·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愿天下不再有战争,不再有硝烟弥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卫风·子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诗经·卫风·风雨》)

。(周南.汉广)中写道:“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可不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连用四个比喻慨叹自己所思慕的女子可望不可求,男子神魂颠倒的情思就如浩渺、茫茫的江汉之水,诗歌在比喻和暗示中展现了这个痴心男子因思念之深而产生的焦灼急虑、无可奈何的心境,有说不尽的爱慕、烦恼和惆怅。又写道:“翘翘错薪,言刘其楚。之子于归,言株其马。”这个男子追求游女的心怀是非常纯朴和诚挚的,当他在杂木丛生的林间割取荆条和篓草时浮想联翩:如果那个女子要出嫁,他会为她喂饱马儿,并无忌妒、恨怒等狭隘的自私之心。

《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祀。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姑娘要求情人不要再来她家相会,她怕的是“父母之言、”、“诸兄之言”和“人之多言”,在旧礼教的压抑下,姑娘忍痛拒绝情人前来幽会,欲拒而又心不忍,心里实在是爱他的,真实细腻地表达了内心复杂的矛盾和痛苦。

为了争取婚姻自由,真情相爱的青年也会大胆起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冲破世俗的偏见,追求自己理想的伴侣。《娜风.柏幼中的女子不象‘郑风.将仲子》中的姑娘那样退让、隐忍,当自己的恋爱受到家长的阻挠时,她明确地表示:‘跪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远在两千多年前,一个女子能如此坦率热烈地表露自己内心诚挚的感情,不仅反映了古代妇女对理想爱情和幸福家庭的渴望,而且也是向旧的婚姻制度的挑战。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遇见爱)

二: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难爱)

三: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爱萌芽)

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相思)

五:青青子衿,幽幽我心。纵我不在,子宁不嗣音?(怨)

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相爱)

七: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许诺)

八: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爱的人太远)

九: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出嫁)

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誓)

十一: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待嫁)

十二:女也不爽,土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多情)

第6篇:爱情中的诗经

爱情诗经

失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拍拖:近谁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单相思: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斗嘴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讨好女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女友生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大学情侣: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大一女生: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知。 大二女生: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大三女生: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网上情人:千呼万唤使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第一封情书: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前任女友:昔人已乘宝马去,此地惟留痴情郎.

社会生活中的著名法则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陆陆续续地接触过一些社会法则,如马太效应、木桶原理等。以下这些著名的社会法则也是广为人知的,熟知它们,有助于我们与社会之间实现更加良性的互动。

①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适从,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该信仰哪一个;还有人在环境、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为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②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定律反映出人们这样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没有多大的成就感。

总结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

③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

④零和游戏原理

当你看到两位对弈者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这正是“零和游戏”的基本内容: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20世纪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

⑤华盛顿合作规律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

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要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的动物,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业都在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

⑥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几乎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⑦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段“蘑菇”的经历,但这不一定是坏事,尤其是当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候,当上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对一个组织而言,一般对新进的人员都是一视同仁,从起薪到工作都不会有大的差别。无论你是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蘑菇”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

⑧奥卡姆剃刀定律

如果你认为只有焦头烂额、忙忙碌碌地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你错了。事情总是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复杂会造成浪费,而效能则来自于单纯。在你做过的事情中可能绝大部分是毫无意义的,真正有效的活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它们通常隐含于繁杂的事物中。

14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奥卡姆的威廉对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常说的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剃刀定律在企业管理中可进一步深化为简单与复杂定律: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这个定律要求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

⑨二八法则

你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来自于你20%的付出;而80%的付出,只换来20%的成果。

⑩钱的问题

当某人告诉你“不是钱,而是原则问题”时,十有八九就是钱的问题。照一般的说法,金钱是价值的尺度,交换的媒介,财富的贮藏。但是这种说法忽略了它的另一面,它令人陶醉、令人疯狂、令人激动的一面,也撇开了爱钱的心理不谈。马克思说,金钱是“人情的离心力”,就是针对这一方面而言。

的确,致富的定义就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然而这个看起来漫无目标的驱动力却是人类最强大的力量,人类为金钱而互相伤害,远超过其他原因。

<<上一帖 下一帖>>

来自: http://hi.baidu.com/zhanghailong365/blog/item/fc914d11a55c31dbf6039e63.html

第7篇:《诗经》有关爱情的名篇

柏舟·鄘风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注释

姑娘婚姻不得自由,向母亲倾诉她坚贞的爱情。一说姑娘爱恋一个男子,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

髧:(音旦)头发下垂状

两髦:(音毛)男子未成年时剪发齐眉

仪:配偶

之:到

矢:誓

靡它:无他心

只:语助词

特:配偶

慝:(音特)邪恶,恶念,引申为变心 译文

轻轻摇荡柏木舟,在那河中慢慢游。头发飘垂那少年,是我相中好侣伴。 发誓至死不另求!我的母亲我的天,为何对我不相信! 轻轻摇荡柏木舟,在那河边慢慢游。头发飘垂那少年,是我相中好侣伴。 发誓至死不变心!我的母亲我的天,为何对我不相信!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编辑本段诗词注释

①葛: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②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青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③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④艾:植物名,菊科植物,可制艾绒灸病。

题解:情人相思之词。一说朋友相念。 编辑本段诗词译文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

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

好像三个秋季长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

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击鼓

击鼓其镗⑴,踊跃用兵⑵。土国城漕⑶,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⑷,平陈与宋⑸。不我以归⑹,忧心有忡⑺。

爰居爰处⑻?爰丧其马?于以求之⑼?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⑽,与子成说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⑿,不我活兮⒀。于嗟洵兮⒁,不我信兮⒂。[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⑴镗(tāng):鼓声。其镗,即“镗镗”。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⑶土国:或役土功于国。漕:地名。

⑷孙子仲:卫国大夫。

⑸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⑹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

⑺有忡:忡忡。

⑻爰(yuán):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⑼于以:于何。

⑽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⑾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⑿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⒀活:借为“佸”,相会。

⒁洵:远。

⒂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译文】

敲鼓声音响镗镗,鼓舞士兵上战场。人留国内筑漕城,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要去调停陈和宋。长期不许我回家,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系马不牢走失马。叫我何处去寻找?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再难与你来会面。叹息相隔太遥远,不能实现那誓约。

【名称】《国风·秦风·蒹葭》

【年代】先秦

【作者】无名氏

【体裁】诗歌

【出处】《诗经》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 茂盛的样子 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升,高。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

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名称】《国风·卫风·木瓜》

【年代】先秦

【作者】无名氏

【体裁】诗歌

【出处】《诗经》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木瓜

投我以木瓜⑴,报之以琼琚⑵。匪报也⑶,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⑷,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⑸,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⑴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⑵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⑶匪:非。

⑷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⑸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1]

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摽有梅

摽有梅⑴,其实七兮⑵!求我庶士⑶,迨其吉兮⑷!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⑸!

摽有梅,顷筐塈之⑹!求我庶士,迨其谓之⑺![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⑴摽(biào鳔):一说坠落,一说掷、抛。有:语助词。

⑵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

⑶庶:众多。士:未婚男子。

⑷迨(dài代):及,趁。吉:好日子。

⑸今:现在。

⑹倾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塈(jì既):一说取,一说给。

⑺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

【译文】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莫再迟疑

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⑤,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①喈(jiē 皆)喈:鸡鸣声。

②云:语助词。胡:何。夷:平,指心中平静。

③胶胶:或作“嘐嘐”,鸡鸣声。

④瘳(chōu 抽):病愈,此指愁思萦怀的心病消除。

⑤晦:昏暗。

【译文】

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

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

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1]

褰裳

子惠思我①,褰裳涉溱②。子不我思③,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④!

子惠思我,褰裳涉⑤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①惠:见爱。

②褰(qiān 千):提起下衣。溱(zhēn 臻):郑国水名,发源于今河南密县东北。

③不我思:不思念我。

④狂童:谑称,犹言“傻小子”。狂:痴。也且(jū 居):作语助。

⑤洧(wěi 伟):郑国水名,发源于今河南登封县东阳城山,即今河南省双泪河。溱、洧二水回合于密县。

【译文】

承你见爱想念我,就提衣襟度溱来。你若不想我,岂无他人爱?傻小子呀真傻态!

承你见爱想念我,就提衣襟度洧来。你若不想我,岂无他男爱?痴小子呀真痴呆![

【名称】《国风·郑风·将仲子》

【年代】先秦

【作者】无名氏

【体裁】诗歌

【出处】《诗经》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将仲子

将仲子兮①,无逾我里②,无折我树杞③。岂敢爱之④?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①将(qiāng枪):愿,请。一说发语词。仲子:男子的字。一说,兄弟排行第二称“仲”,“仲子”犹言老二,指那个男子。

②逾:翻越。里:闾,即里门。上古二十五家所居为里。

③杞(qǐ起):木名,即杞柳。又名榉。落叶乔木,树如柳叶,木质坚实。树:种植。一说树桑、树檀,即桑树、檀树,倒文以协韵。

④爱:吝惜。这里指舍不得。

【译文】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翻越我家门户,别折了我种的杞树。哪是舍不得杞树呵,我是害怕父母。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翻越我家围墙,别折了我种的绿桑。哪是舍不得桑树呵,我是害怕兄长。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别越过我家菜园,别折了我种的青檀。哪是舍不得檀树呵,我是害怕邻人的毁谗。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邻人的毁谗,也让我害怕。[1]

上一篇:安全培训计划及计划表下一篇:普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