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以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为例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指出“保障食品安全是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 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要提升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归根结底还取决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自2001年以来我国已有100余所高校相继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该专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然而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和消费者对食品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食品企业对高质量毕业生的渴求和食品专业毕业生求职难的矛盾日益显现。本文通过分析生命科学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 提出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生命科学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情况

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体现。为此, 生命科学学院高度重视, 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党政齐抓共管,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教育改革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与创新, 学院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笔者以学生毕业当年7月为初次就业统计截止时间, 对2016、2017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情况进行统计。

生命科学学院2016届食品质量与安全毕业生58人, 初次就业率 (包括升学9%) 为98%, 就业对口率为80%, 进入国企、机关单位和大中型食品企业占实际就业人数的61%。

2017届食品质量与安全毕业生95人, 初次就业率 (包括升学19%) 为96%, 就业对口率为72%, 进入国企机关和大中型食品企业占就业人数的50%。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跟踪调查反馈, 用人单位对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 主要变现为: (1) 良好的综合素质。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工作中肯吃苦甘奉献。 (2) 扎实的专业基础。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具有扎实的食品专业基础理论, 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基本理论, 食品原料的资源特征, 食品储藏加工、检验分析方面的原理等。 (3) 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性检验、分析和品质控制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实验和科研开发能力。

二、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

立足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 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建议, 为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生命科学学院在深化素质教育、夯实专业基础、推进实践教学和强化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一) 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素质教育

生命科学学院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学院坚信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学生立足社会的根本, 是打开理想职业之门的基础。学院以“三品”教育为抓手, 培养学生“做人讲品德、生活讲品位、做事讲品质”。深入推进“愿景计划、感恩计划、笃行计划”三大计划:“愿景计划”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职业规划测评并制定职业规划书, 引导学生正确的定位自我、认知自我、了解自我, 主动对未来就业择业进行理性思考, 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感恩计划”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 积极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与人为善、健康乐观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笃行计划”旨在鼓励学生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积极组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艺术、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活动, 实现由“要我们实践”到“我们要实践”的转变, 不断培养、提高学生以社会化能力为核心的组织、协调、沟通、分析判断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实现毕业就业后“入岗竞争力强, 到岗适应力强和在岗发展力强”的目标。

(二) 深化课程改革, 夯实专业基础

生命科学学院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和企业反馈的岗位需求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需要适时更新课程内容。学院以食品行业企业标准和规范为依据, 紧贴行业和食品领域的最新发展变化, 围绕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对接职业岗位任职要求, 结合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建立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于一体的专业课程教育体系, 不断强化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将食品原料学、食品免疫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食品工厂机械与设计、食品安全学、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质量与控制、食品毒理学10门课程确立为专业核心课程, 累计296学时, 18.5个学分。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改革, 不断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以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 践行知行合一, 重视实践教学

为适应食品行业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生命科学学院不断探索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形成“金工实训、生产实习、创新创业、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的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生命科学学院目前拥有校内外实习见习基地20余所, 其中既有伊利、蒙牛、洽洽、安科生物等上市企业, 也有如三只松鼠等食品行业的独角兽企业。学院组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2周的金工实训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机械加工流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生产实习让学生认识专业设备、了解企业概况;组织学生为期四个学期累计16周的专业见习来培养学生从事食品质量安全领域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学院重视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竞赛能力的培养, 打造“以赛代训”的培养机制, 通过动植物标本大赛、食品创意大赛、创青春等系列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生命科学学院重视产学研结合, 在长期的合作中发展了一批优质的毕业实习基地, 通过实习大部分学生以优异的表现赢得企业认可最终留任实习企业就职。学院2016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中通过在实习单位表现优异而留任的毕业生11人, 占食品行业就业人数的33%;2017届毕业生中留任食品行业独角兽企业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就业的毕业生就高达21人。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 也进一步验证了以毕业实习带动就业模式的可行性。

(四) 重视职业规划, 强化就业指导

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技巧是毕业生找到满意工作的重要前提。生命科学学院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

除学校统一安排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外, 每年新生入学教育, 学院会邀请食品行业权威专家学者为食品专业学生做讲座, 介绍专业发展历程和前景, 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和就业信心;邀请知名校友回母校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成立“温馨星期五”谈心室随时解决学生就业遇到的心理困惑;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面试技能大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就业能力。此外, 学院还鼓励专业教师赴食品企业挂职锻炼, 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辅导员 (班主任) 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业知识, 多途径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

实践证明, 结合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 通过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深化课程改革夯实专业基础;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动手操作;强化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等方式, 可以有效地提升地方应用性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竞争力。

摘要:本文通过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情况, 提出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毕业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姚静, 陈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与分析[J].安徽农学报, 2016, 22 (6) :177-179.

[2] 王海英, 张丽, 方莹, 雷佳文.民族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 2017 (43) :239.

[3] 王知松, 胡颖, 蒋志钢, 李岩.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生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 2017, 23 (9) :165-167.

[4] 孙杰.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10, 23 (6) :52-54.

[5] 孙淑兰, 徐忠东.提高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探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9 (6) :108-109+113.

上一篇:苏南地区中小型服装企业品牌差异化策略研究下一篇:陶瓷元素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