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关于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 篇1

调查人:

调查时间: 2012-11-10至2011-12-10

调查目的:

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一名的学生,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于社会,发挥自

己的所长,不容忽视的就是必须要了解自己的专业,明白应用心理学当前的就业前景如何,然后有所应对,有所调整,并且明确自己日后的从业倾向,有选择地进行学业,积累知识经验,让自己的人生从容不迫。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网上查找资料

访问有关师长

调查情况介绍:

首先,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以此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应用心理

学这一专业的大概印象,问题不多,怕别人不肯做,就两个问题,一是“你认为

应用心理学在众多专业中如何?”,二是“你认为应用心理学该从事何种工作?”。

然后,几十份调查下来,结果惨不忍睹,也不知道是我们的提问过于模糊还

是人们真的对应用心理学没多大的了解,总之,问卷调查很失败。

对第一个问题人们大多回答说:“应用心理学?没怎么听说过么,冷门专业

吧,大概„„”“大概和哲学差不多吧?”“理科的?”,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对第二个问题则干脆地说不知道,也有稍微知道点的人说可以做心理老师什么什么的,听的我们那叫一个心灰意冷啊,就觉得前途一片渺茫啊,什么希望都么得了,么前途啊。

然后,抱着一线希望上网找了找相关资料,发现应用心理学的就业前景并不

是那么不堪。

心理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这个专业了解得不多,这在一定程度

上限制了其就业范围。不过,目前由于就读人数相对较少,其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以下就以心理学研究生为例。目前心理学研究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

面:

第一,普通高校。这是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以后的主要去向。近年来高校对于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开设心理学的公共课,心理学硕士担任起高校心理公共课的老师。这无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生的就业面。对于心理学硕士来说最好的就业方向之一是进入心理学系和教育系成为一名心理学老师。工作稳定工资也不低。高校中的心理咨询中心也为心理学硕士提供了就业机会。

第二,公务员。招心理学研究生作公务员的一般是公安系统。公安局、劳教

所、监狱、边检站等都是可能的去处。不过公务员的难考也是总所周知的。

第三,企业。心理学研究生去企业主要从事人才中介、企业咨询和人力资源

管理。心理学研究生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不同,心理学学生倡导人性化的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有所互补。但是由于人们对心理学这个专业还不是很了解,心理系的学生不如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具有竞争力。心理系的研究生还可以从事市场调研的工作,但是人数比较少。

第四,中小学。一般招的是本科生,其心理咨询部门主要是作为“花瓶”来

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所以前途不被看好,加上收入较低,一般研究生是看不上的,除非找不到工作,一般是不予考虑。

第五,心理咨询工作者。国内这个行业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单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未必能够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准,除非你非常非常有名,要想有外国同行的薪水有待去开拓。

第六,医院和诊所。学习临床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学生,可以去医院或心理诊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作,但是以中国现今对心理医生的需求,再加上去医院需要有行医执照,难度比较大。

但以上还是心理学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可想而知普通心理学毕业生就业会有多么困难了。

最后结合老师平时所讲,许多老师说到了很多其中存在的问题。

本科学历的学生目前市场的就业需求量不大,但研究生却供不应求。

看似很多领域都貌似需要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但实际上岗位并不多。比如高校,想进去很难,而且一所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往往就不多的那么点人,也不可能总招。

应用心理学不可能从事医院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只可以做咨询,但不可以开药,你要想进医院工作,只能去医学院读精神科。难度可想而知。

咨询方面,刚刚毕业的学生做咨询方向比较吃力,没名气没经验没资历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比较难。不过也许可以做从事此工作的前辈的助理,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人力资源方面也是应用心理学主要的就业方向之一,但是应用心理学的毕业生仅仅是人力资源就业来源的非主要方向之一,而非主力。所以就业岗位也不会太多。

他说,如果你想在这个行业就较好的就业方向,几乎必须读研,而且还得是好学校,一般的学校毕业后就业也停困难的,最好还要去国外进修个几年。国外发达国家,心理咨询师非常流行。比如美国人可以不长病不看医生,但是却不可以不看心理咨询师,他们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固定的心理咨询师。在国外应用心理学的就业比在国内好上不止一点半点。

总结分析:

应用心理学就目前就业来看,现成的工作还不是很好找。比如私人心理健康咨询诊所中国目前还十分少见。目前在有些地区,传统观念比较保守,不好接受这一说法。落后地区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甚至排斥它。所以,这一领域还有待深入挖掘。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工作节奏紧张、心理压力增大,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相信这个心理学方面相关的行业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

而且近年来我国主流媒体也开始宣传这一行业,比如CCTV的心理健康咨询栏目,他们的心理专家水平很高,节目很火,很受社会各界人士的追捧。现在各省、市电视台都开设了心理健康咨询栏目。相信这一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会使得心理咨询的益处深入人心,从而使人们逐渐接纳心理方面的行业,也为我们应用心理专业的毕业生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总结:

应用心理学专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关于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男护士,就业,心理压力,调查

由于男护士十分受用人单位欢迎, 我校自2006年升格以来护理专业就开始招收男生。虽然男护士就业形势一直很好, 但并不被广大考生看好, 连续4年来我校护理专业的男生比例都不足10%。针对这一情况, 学校专门组织人员对护理专业男生 (包括已走上实习和工作岗位的学生) 、护理专业女生、学生家长、男护士周围的医务工作者以及社会人群进行了调查走访。通过调查统计, 其主要原因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广大学生和家长对男性从事护士职业缺乏认同感, 报考的积极性不高。这里就男护士现状及就业趋势、产生压力的根源、类型以及应对措施和突破难题进行探讨与思考。

一、男护士就业现状及趋势

中国的护理行业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 从护理内容到护理理念, 均有着非常显著的进步, 但是在护士队伍中一直是以女性为主导, 而且一提起护士首先想到的也是女性, 这一点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同时, 传统观念的束缚也造成了护士队伍中男性短缺的现状。目前护士职业的技术含量较低, 也是影响男性对护士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原因。在很多医院, 护士就是打打针, 配配药, 照顾一下病人而已。而实际上, 护士是“半个大夫”, 护理也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在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护士对于患者病情的观察、用药效果的观察及康复护理等, 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目前护士工作相对单一, 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因此使一些人认为护士就是“伺候人”, 没有发展前途。加之, 护士收入较医生低, 考生报考男护士的积极性不高, 也就不难理解了。

随着社会的需求, 男护士的比例会逐年增加, 男护士也将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男性做护士与女性相比也存在自身优势, 首先, 男护士的体力强壮、精力旺盛, 家庭负担少, 可工作的范围广;其次, 男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大, 尤其是接诊外伤患者或护理危重患者, 应变能力强;再有, 男性宽容、大度、有幽默感, 面对性格孤僻或偏执的患者, 容易与其沟通思想, 方便医患交流, 所以一些大医院的急诊科、精神科、ICU病房和男性科等科室急需男护士。另外, 性别的关系使得一些涉及男性隐私的患者更加乐意接受男护士。

二、男护士就业心理压力产生的根源

“做护士难, 做男护士更难”, 体现了男护士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不能被人们理解和认可的现状。男护士们普遍存在观念上的问题, 认为护理就是“服侍”病人, 就是机械地执行医嘱, 就是“打针输液”。首先, 护士形象的困扰:护士的“白衣天使”、“提灯女神”的形象在护士和公众的观念中根深蒂固。另外, 有被“同化”危险:处于青春期的男护生

云南晏廷亮何文渊王所荣崔德花吴予

在入学时, 会发现护理专业学生以女性占绝对优势, 尤其护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师多为女性, 男护生自从进入学校后, 会迅速发现自己的特殊性而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实习和工作后, 始终生活在女性为主导的环境中, 绝大多数男护士选择表面屈从于女性, 内心还是男性的独立、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观念。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男护士, 内心很忐忑, 随着时间的推移男护士原有的脾气和性格有被女性“同化”的危险。

三、男护士就业心理压力的类型

尽管男护士就业前景看好, 在工作中存在许多优势, 但由于世俗偏见的长期积累, 使得他们在就业前后存在来自家庭、工作与社会的种种压力。

1. 社会的压力。

社会把护理工作看成女性的职业, 严重影响了男护士的知觉和感受, 他们经常感到孤独和自我怀疑。难免使之在人际交往中感到难堪, 有不自在、低人一等的感受。社会和政府很少有对男护士就业的积极鼓励和导向的政策, 凡此种种均增加了他们对适应“男护士”角色的压力。

2. 家庭的压力。

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是主导性的, 很多家长尤其父亲反对儿子选择从事护理工作。而国内一针对男护士进行的“你是否会嫁给男护士”的网络调查, 明确表示“会”的只有5%。因此, 男护士的婚姻满意度问题是值得研究的, 这也是男性不愿做护士的原因之一。

3. 工作的压力。

部分医院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片面地认为男护士仅有体力和精力的优势, 使男护士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中, 使他们在无法正视其压力时, 更容易厌倦自己的职业。

四、应对措施

1. 加强学校教育和岗前培训。

对护理专业男生要进行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的讲授和心理行为训练, 提高他们心理健康保健的认知水平和基本能力。

2. 建立男护士心理档案。

护理管理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 对每一位男护士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能力、兴趣爱好等有所了解, 才能知人善用, 心理档案可以作为使用、培养、选拔男护士的基础资料库。

3. 建立心理健康维护措施。

管理者要给男护士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 培养慎密、热情、精细、顽强、幽默的工作团队, 通过具体心理减压措施, 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4. 建立心理督导机构。

组织心理咨询小组或借助心理咨询机构对男护士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 对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有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5. 转变观念, 给男护士更多的关怀。

护理, 在大众看来, 就是“服侍”, 就是执行医嘱, 就是“打针吊瓶”。在人们的观念中, “服侍”是“下人”才做的活。而男性的社会角色和这些都是相冲突的。所以造成男护士有着过多的忧虑。转变社会观念, 给予男护士更多的精神支持, 才会从根本上解决男护士心理问题。

五、突破难题

1. 突破自身的就业心理压力。

别人可以对男护士说三道四, 但男护士自己不能因此而瞧不起自己!反而, 既然做了男护, 就要干得漂亮, 干得利索, 要对得起护士这个职业, 更要对得起护士前面那个“男”字!职业心态是影响男护士人才身心健康的决定因素。针对男护士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专业咨询, 研究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

2. 转变观念, 正确看待男护士的出现。

首先教育者要转别观念, 要教育身边的人认可和接纳男护;其次, 就业工作者要加大男护的就业宣传力度, 正确指导就业;再者, 加大各种宣传报道, 增加社会对男护的认可, 这是一种职业趋势, 换位思考一下就不难理解。

通过对男护士就业心理压力的调查与研究, 全面掌握他们的压力来源和类型, 有利于学校针对护理专业男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正确的就业指导, 有利于稳定护理专业男生的就业心态,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保证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让他们在就业前就做好各种心理准备, 以正常的心态面对就业。社会各界要加大对男护士的正面宣传报道, 减轻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 让他们快乐工作, 阳光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年) [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2]骆焕丽.临床护理工作中男护士的现状分析.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3]吴之明, 杜彩素, 杜娟, 等.对我国男护士现状的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4]曹岚, 蒋冬梅, 等.我国男护士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5]陈潇俊, 崔益军, 等.男护士有本难念的经.医院·人力, 2006.

[6]杨磊, 姜超美, 等.9所医院男护士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 2007.

关于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 篇3

摘要:本文主要从焦虑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依赖心理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心理 心理问题 焦虑心理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上升,社会岗位需求量与实际毕业生人数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毕业生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一些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认真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制定有效解决措施,对于大学生实现就业意义重大。本文就当前大学毕业生存在的主要就业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

1 当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直以来,就业就是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选择之一。推动大学生顺利就业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大学生因无法承担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压力,产生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这不仅影响了其顺利就业,还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总体来看,当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1 焦虑心理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大学生就业中焦虑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就是急躁。在职业未最终确定以前,毕业生普遍都有急躁情绪。有的学生因自己的毕业院校知名度不高、学历水平层次较低而导致其就业信心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尤其是就业受挫后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严重者甚至一蹶不振,放弃就业;有的因学业成绩不突出或综合能力一般而感到焦虑,无法承担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压力;有的因用人单位门槛较高而出现恐惧心理,担心无法顺利就业;有的抱有过于乐观的就业期望,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他们一味追求高工资、高福利、高待遇,不愿意到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更不愿意下基层,回农村。然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往往事与愿违,不能实现他们上大学最初的愿望。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在求职过程中常常表现出情绪紧张、意志消沉、忧心忡忡、烦躁不安、对前途没有信心的心理状态。

1.2 自卑心理

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是指自我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主要表现为,不能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过失,不能认真地思考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也不能客观地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致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失去自信心,对那些稍加努力完全能够完成的任务也轻易放弃。一些毕业生存在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害怕就业竞争和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正确认识自己,没有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此外,还有的大学毕业生因不善言辞,就业信心不足,在实际应聘过程中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或因过于谦虚,将自己的能力说得平平,无法取得面试官的信任,最终丧失原本属于自己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害怕失败,导致其在择业中丧失就业良机。

1.3 自负心理

从心理学上说,自负就是与自卑相对的、心理不健康的一种重要表现。自负心理就是盲目自大,过高地不切实际地评估自己的能力,以致失去自知之明。主要表现是,自我感觉良好,自视清高,自我评价较高,存在个人主观化、理想化倾向,在求职择业时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在进行就业选择时,一些大学生往往更倾向于到大城市工作,同时过分重视物质利益,这种就业观念对其就业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另外,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对自身能力认识不清,对工资待遇期望过高,所提要求不切合实际,往往失去了很多良好的就业机会。

1.4 依赖心理

依赖的表现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别人为自己作决定。时时处处被动、依赖、消极、等待,难于以一个独立的人立足于社会。需要独立时,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时间一长或稍遇挫折,易出现焦虑症、恐怖症等情绪障碍或身心疾患。随着大学毕业生中独生子女比例的逐年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独生子女大多家庭环境优越,与同伴交流娱乐时间较少,这就容易导致其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依赖性较强。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不知如何适应就业环境,赢得就业机会。同时,在就业时,他们往往抱着消极等待心理,将就业寄希望于家庭或社会关系,缺乏就业积极性与主动性。一旦就业遭遇瓶颈,他们就会丧失信心,甚至愤世嫉俗,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2 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2.1 大学生应实事求是,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择业观

近年来,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要想赢得就业就会,实现顺利高效就业,就必须积极提升其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不断增加其就业优势,提高其就业能力。在大学学习阶段,学生要把握好学习机会,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进一步强化其学习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各方面都不太成熟,必须实事求是,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有机统一。

此外,各高校应加强就业教育与宣传力度,使学生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就业知识与政策,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感受就业形势,培养他们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教育他们到艰苦的地方去,立足基层,踏踏实实工作,克勤克俭生活。

2.2 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心理指导工作,建立健全心理健康长效工作机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高校必须逐步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心理指导工作,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调适能力,有效消除由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心理障碍或心理危机。此外,学校还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长效工作机制,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以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是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平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辩论、讲座等。

二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队伍,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三是建立健全心理救助及时与保障机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追踪调查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2.3 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指导工作,引导树立科学的就业发展理念

大学毕业生涉世未深,心智不成熟,缺乏就业经验。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指导工作,引导其逐步树立科学的就业发展理念,正确认识自我,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发展目标。此外,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指导服务,积极打造就业信息平台,使学生将眼光放长远,逐步树立动态的终身择业观。

3 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就业难度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今后的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琼.心理健康: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容忽视的问题[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2]杨明慧,江华林.大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

[3]刘桂华.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与教育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3).

[4]黄群瑛.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1(12).

基金项目:本文来源于2010年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XS1002)的研究成果。

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 篇4

咨询服务――主要是心理咨询和教育咨询。这两个领域需求大量的专业咨询人员,而目前人员缺口很大,所以就业前景很好。

人力资源――主要从事人才测评、员工职业心理问题辅导、()员工素质培训等。

房地产开发――主要是从事房地产项目设计和规划中的目标客户的消费心理分析,以及对销售人员进行心理方面的培训。

广告――主要从事客户心理分析工作、广告公司要发展,就必须有客户,并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让客户满意呢?就要经常了解客户的心理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与客户的关系。

互联网/电子商务――主要从事网络编辑、分析广告客户对网站的需求心理以及分析网民在网站点击的习惯,浏览网页的心理。

快速消费品消费――主要从事消费者购买心理分析,对比和分析本企业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不同消费群体的选择心理,为在不同区域建立销售渠道和网络进行地区性文化差异性的心理分析等。

综述:

经过对两大网站的统计数字和招聘职位需求分析,找到了一批适合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职位,供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参考。

心理咨询方向――心理咨询、心理测评、青少年团体训练游戏治疗。

心理教育方向――大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教师

智力开发与培训方向――幼婴儿智力开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幼儿园英语潜能开发。

人力资源方向――人才测评、心理辅导、人力培训专员、人力资源专员、招聘专员等。

职业咨询与就业指导――职业指导、职业问题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

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研究 篇5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一种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不仅这些最近就业难已成为众所周知社会问题,毕业前的焦躁、不安、忧虑困扰者众多学生,对他们进行毕业前的心理调适,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各高校也把学生就业视为关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被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但是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一下的是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45万,而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已达600多万。这些数字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使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压力。还有金融危机日益严重、全球经济持续下滑的大环境下,我们更是饱受煎熬。面对如此的情况,我认为了解影响就业的心理因素,积极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及时调整不良的就业心态,帮助大学生在就业市场实现顺利就业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心理表现

1.功利心理

择业功利心理,是指从择业的趋利避害出发,片面扩大自我利益的追求而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评价。2007年,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对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 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个人功利取向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从调查答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们求职择业时的功利心理。

2.求“稳”心理

择业求“稳”心理,是指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追求工作职位的安稳、清闲、福利待遇好等等,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因而,毕业生对全额财政保障的事业单位趋之若鹜,公务员考试热度始终不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愈演愈烈,即使选择企业也首先以企业的归属和大小而论,似乎不太在意对企业的发展前景的分析,甚至全然不顾“人职匹配”的客观合理性。求“稳”心理主要由于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造成的,受家庭传统文化影响,干部、知识分子家庭尤甚。

3.从众心理

择业从众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时因为“跟着感觉走”而盲目从众。形成择业“从众”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择业主动性,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策的充分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随大流而造成的。

4.依赖心理

择业依赖心理,是指在择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形成择业依赖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个人独立决策能力不强,缺乏进取精神而造成的。往往表现为不主动出击,消极逃避就业市场,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依赖家人通融社会关系,试图通过关系就业;依赖老师、学校送工作上门,总念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天上也会掉馅饼,试图坐等就业;即便有就业岗位选择的机会,也要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决策帮助、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以致贻误择业时机。

5.自傲心理

自傲是过高估计自身实力而产生的一种优越感。这种心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反映比较突出。他们在求职时,好高鹜远,自命不凡,挑三捡四,怕吃苦,讲实惠,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不

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自傲心理使大学生严重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自己的求职目标和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当面对现实时,往往情绪一落千丈,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

6.自卑心理

与自傲相反,自卑心理表现为对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评价过低J。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在求职中,不敢充分展示自我,缺乏大胆尝试、积极参与竞争的勇气,从而错失就业良机。过度的自卑,还会产生精神不振、心理扭曲、沮丧、孤寂、脆弱等心理现象,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自卑型人格的形成。

(二)根据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特点我们总结了一下面临的心理压力

 1.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目前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环境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各年级程度不同,对压力的反应也不同。

2.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

大多数学生对就业的期望相当高。大多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3.就业观念不合理

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职业意义认识不当。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目光短浅,看不到发展。一些大学生只关注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功利化,带有色眼镜。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3)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力求安稳。忽视发展空间。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4.就业人格缺陷

(1)对职业意义认识不当。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具体来说,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地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全面的评价。两个突出表现就是盲目从众与依赖。

(2)对就业挫折承受力差这种承受能力与心理素质有关,也与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积累有关,如果从大一就开始对就业有个全面的认识,有所准备的话,就不会害怕突然的竞争环境。另外也需要在毕业前进行实践锻炼。不少学生在求职时只心想成功,一旦遭受挫折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蹶不振,陷入苦闷、焦虑、失望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

(3)自卑与自大一些毕业生在求职中常会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偏低,他们总是以为自己的水平

比别人差,单位要求很高自己肯定达不到,自己能力不行等等。自卑的反面是自大,而且两者有时会相互转化。一些专业较好、就业资本较雄厚的大学生容易从自信变为自负。

(4)偏执与人际交往障碍有些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有的在求职过程中过于怯懦、紧张,不敢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自己,甚至连面试也不敢去,还有的在求职中不会察言观色,不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不懂人际交往的礼貌礼仪。

面对以上大学生心理压力我们应该加以分析和理解为什么大学生会出现这种现象。

(三)大学生不良就业心理归因分析

大学生群体正在步入成年期,正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和“心理延续尝负期”,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多重价值观和人格的再构成是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形成的内因,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是大学生诱发就业心理问题的外因。

1.自身因素。(1)心理矛盾突出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断乳期”,心理发展还不平衡、不稳定,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有明显的不同步性。他们满怀激情,追求理想,但知识、经验方面的积累还不够,不善于客观地认识和面对现实,容易使理想与现实相脱节;他们强烈希望摆脱家庭与学校的束缚,融人社会,但自身尚未完全成熟,在许多方面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帮助;另外,由于他们身心发育未完全成熟,情绪易波动,自控能力较差,在求职时,面对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交织,容易产生心理症结,造成心理障碍(2)求职心理准备不足求职择业必须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毕业生在择业中出现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往往是因为仓促上阵、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造成的。主要表现有:自我认识不清,评价过高,自傲自大;有时评价过低,自卑自贱。在面对择业现实时,不能把握自我,顺利时,忘乎所以;遇到挫折时,烦躁苦闷,自暴自弃,不能冷静、理智地对待现实;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有些毕业生缺乏对国情、经济发展状况的深刻了解,特别是对当前就业所面临的形势认识不足,就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一些毕业生缺乏长远发展眼光,过分地看重眼前的工作环境、工资收入、社会地位等,不想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干出一番事业来,想走捷径,坐享其成,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常会怨天尤人,缺乏积极竞争精神和勇气。

2.社会因素。(1)传统就业观念,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少大学生不顾自身条件,热衷于考

研、考公务员,一心想“端铁饭碗,吃皇粮”。(2)就业市场缺陷。全国的就业市场五花八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入市成本较高;人事管理制度仍带有较强的计划体制色彩,毕业生异地就业派遣、落户口、接档案,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等方面还存在着种种壁垒。另外,大学生招聘或使用过程中,凭关系、走后门,搞暗箱操作等不公平竞争也时有发生。(3)用人单位制度性歧视。不少单位过分强调工作经验,不接收女大学生,甚至还有身高和体貌等方面的限制;有些单位劳资政策不透明,钻国家政策空子,工资薪酬、福利待遇、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随意性很大。也有单位重招聘、轻培养,对招用的大学生,缺乏人文关怀,这也是大学生频繁跳槽的原因。

3.学校因素。(1)高校专业设置结构性问题突出。大学生就业既有总量性矛盾也有结构性矛盾,如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结构性矛盾是主要矛盾。高校扩招,基本上只是招生总量的扩大。出于自身师资力量的考虑,高校专业设置未能同步满足就业市场需求。(2)高校的实习实训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大学生普遍感到实习难,找到学以致用的实习单位更难,尽管政府已对大学生实习、学工交替予以政策支持。但要做到全社会都主动吸纳大学生实习见习,关心其成长成才,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3)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必须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而在毕业生创业教育,求职能力培养,就业心理咨询等方面滞后。另外,高校注重“初次就业率”,强调“先就业后择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助长了毕业生仓促就业,随意毁约,频繁跳槽等随意矛盾不良心理的滋生。

4.家庭因素。父母期望值过高而毕业生急切地要感恩父母,这些家庭因素也是大学生产生上述心

理问题的诱因。

(四)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毕业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要有思想基础。从进校起就要开始

培养自己的就业观念,经过了一年级的适应期,了解自我之后,就要在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在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到四年级就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1.客观的认清自己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日益显现,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无所适从。孙子兵法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仅仅是古代的战术,更是现代大学生求职择业之道。第一,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毕业生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特征和地域范围。第二,深刻反思自己所接受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基础教育的目标往往锁定在升学率。为了高升学率,一些学校甚至削弱关系学生身心健康的素质拓展课程,普遍忽视学生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高等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而对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培养,就业心理的辅导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我国家庭不当教育是引发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普遍的独生子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基本对象,然而,我国家庭传统教育思想是对孩子统包统管、封闭保护,宠爱有加,对困难、挫折教育引导不够。使很多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依赖感,失去独立性。择业时往往依赖于学校和家庭,着眼于轻松高薪的工作环境和虚荣心的满足,一旦不能如愿便怨天尤人,畏惧不前。因此,客观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接受教育的局限性,是进行就业心理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之一。

2.脚踏实地,不做飞人

在选择就业,面对用人单位时,一定要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能成功,自己潜能有多大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要找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很多同学在面对用人单位时,对工作地点,工资薪酬都有过高的期盼。当然,对工作环境和薪金待遇有一个自我期待值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能妄自尊大,“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非京、沪、广、浙不去”、“就业不如创业”。

到哪就业,干什么工作都应辨证地、发展地、全面地看待,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例如,一味想去外资大企业发展的同学,应当看到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提供创造能力平台与个人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易于产生成就感等都大于外企;非东部沿海城市不去的同学也应该认识到,南方经济发达的城市必然存在激烈的竞争,在选择去那里就业的时候,先确定自己是否准备好去适应紧张的生活的节奏,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看到偏远地区有最适合发展的机遇,最艰苦的地方,最能磨练人的意志,祖国需要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成长最快的地方;有明确的目标,自主创业自然值得鼓励,但是创业要建立在对市场行情,对经济规律都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启动资金,不能盲目创业,只为自己当老板。虽然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任何一个将军都是从士兵做起的。不能好高骛远,只想捡轻松的做,要认识到,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必须经过基层的锻炼才能历练成一块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定要踏踏实实地从最基础的做起。

3.学会独立,看清自己

十八岁标志着人生进入了成人阶段。而在现实生活中,“独立”在青年人身上只有小事自己做主,大事还得家长拿主意。考大学、报志愿、再到选择职业、找工作,这一步步都靠着家长做主,尤其是部分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毕业生,在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时,依赖思想完全占上风,认为单凭关系就可以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从而忽略个人努力,完全寄希望于家人。甚至有些同学,自己找到了工作,却认为家长联系的那份工作更好,从而放弃自己努力找到的工作,跟用人单位毁约。

在面对就业、择业时,首先要肯定自我价值,对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研究信息的分类及适用性进行深刻的研讨,把握自身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变化及企业产品的情况,知己知彼后,在充分调研分析后再选择地域、行业、企业来就业。

4.谦虚是做人之本

作为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不要过多地在意眼前的得失,过分重视用人单位所给的薪酬,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每一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许,目前的待遇不十分理想,岗位不十分称心,但要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上级的信任,得到上司的重用。

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要学会用一个谦逊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只有从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充分的准备是就业、从业的先决条件;出色能力是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谦逊的态度是就业、从业的制胜法宝。

只有从自身做起,平时注重自己适应性的培养;不断增强自己与目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善于挖掘自己从事岗位工作的潜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真正把就业就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另外,还要教给学生正确面对就业,要他们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主动捕捉机遇,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调整就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必要的时候要开拓进取,勇于创业。

就业的问题并不是大三大四学生的问题,而是应该从大一新生就应该抓起来,只有从新入学的时候就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就业心态,才可以让他们更有目的性,更有计划性的充实的过好大学生活,因此,必须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通过师长的指导作用和不懈努力才能把握好学生的就业心理,为学生更好地谋福利。

最后想说大学生完成学业,从学生身份过度为社会生活中的职业人身份,是其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过程,它不仅表现为一个人的身份转变,其内心世界也会随之发生着种种反应、变化。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需要了解影响就业的心理因素,自觉加强就业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我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为顺利就业作好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生就业[J].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2]周炳全,谢彩英.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辅导[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关于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 篇6

---关于大学生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

班级:文学与传媒学院0109405班姓名:张宏彬学号:010940

542调查目的:了解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调查方式:走访、探讨、记录。

调查人群:身边的大学毕业生、暑假做兼职的在校大学生。

调查时间:2010年7月15日---2010年7月25日

分析结果与调查总结如下:

众所周知,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前景是相当严峻的。“求职之路难”是每个求职者内心最真实的感叹,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这一代大学生走出来的时候,也会不由发出同样的感慨。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前景,不少毕业生都感到无奈,背负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和沉重的心理包袱去求职,当他们八方求索四处碰壁的时候,也只能在求职道路上慢慢的摸索和徘徊。

暑假回到家里,有很多的朋友有的已经毕业出来了,都在忙着找工作,自己心想,以后自己也要出社会也要毕业找工作。想到这里,自己也感到一丝迷茫。对于当今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的分析以及结合我家里江西省寻乌县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我也作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和分析。

一、未来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趋势

1.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多,刚性增长。多年来,各地的不少高校都实行扩招措施,这使得在一个时期以来,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猛增,并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将给他们未来就业带来更大的困难。

2.就业理念亟待转变,未来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人才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未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实际上并不是减少,而是更加需要,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多渠道、分层次、全方位的就业。我们现在还只是大学在校生,求职、就业对我们来说,迟早将会面临。在3年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未来的路在哪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时,今后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要有一颗平常心。

3.人才类型短缺。复合型人才是最受企业单位所欢迎的一种社会人才,占到社会总需求的一半多,这是市场上真正短缺的人才;其次为创新型;再而分别为技术型、应用型、智能型等。提高技能是一方面,加强人才素养也是重要的一环。在我县,现如今各单位都在招不同才能的人才,他们所要求的是要全面型、综合型的人才。

二、大学生就业前景不乐观的原因

1.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很多大学生在就读大学以前,感到自己能进入大学已经完成了自己学业生涯的全部,致使他们在一进入大学便放松了对自己的严谨性,对自己的要求也逐年下降。加之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虽说有很多展示你自己才华的机会,但如果你过于热衷表现而忘了读大学的本性的话,大学生活对你来说,只是一味的追求这个,追求那个,却始终忘记的自己的学业的培养。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们都以为自己有了学历,有了文凭,能找到一份很体面的工作,往往对自己的期望值过于高。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又还没有那个能力。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期望值过高是导致现阶段大学生难就业的一个很重要的主观原因。

2.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谁都知道,要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必须让自己首先适合社会。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在我县的不同行业的招人启示上都有写着有经验者优先考虑等等字样。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于是,就产生上述所说的“脱轨”现象,有能力,没经验,人家不认可,这是很正常的,试问又会有谁会但这个风险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前就要自身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样,当你择业的时候才能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而不是一纸文凭和一张简历就能决定你的去留。

3.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不够完善。其实大学对于大学生们的就业指导工作做的并非很全面,仍有值得改进和补充的地方。譬如基本的就业理念指导、学生面对失败和挫折教育、基本的技能培训、如何从容应付就业面试、填写就业信息等等等等,都做的还不够。之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生在走出大学后会感觉无比的盲目和不知所措,就是因为他们在校期间没有经过深刻的就业指导。导致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失败后感到一蹶不振、心灰意冷的状况,心理素质不够硬。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首先要说到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学生选择专业仅仅凭自己的一贯兴趣和主管爱好,根本没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向;其次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第三要说到区域问题。这也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很直观的问题,一直以来,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全国招生,以前哪来哪去一直是大学生分配的一个主要流向,到今天,“就业全国化”实实在在成为一种趋势。但大家都奔向东部地区,区域性就业压力明显增大;最后也可以加上性别问题。总体上而言,男生比女生要吃香,比较容易就业,但只要有能力有才干,这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因素。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举措

1.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毕业后,何去何从,将成为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就业是我们毕业后首选的,如何在社会上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将是我们能否成功就业的一个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又要准确的定

位三点,首先,我们应该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国家扩招正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新一代青年的文化水平。中国的发展,民族的复兴,需要更多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来完成,我们要为成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而自豪和骄傲。其次,大学生毕业后寻找就业的渠道有很多,不一定要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才算就业,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业方式可以多种,就业渠道也可以多样,除了进,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以外,还可以进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人企业,也可以自主创业,合作兴业,甚至也还可以继续深造、志愿服务等等等等。其三,大学毕业生应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越是不发达的地方越需要。在那些欠发达地区,主要是观念落后、文化落后、知识落后,急需新鲜血液来补充。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命题,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只要大学毕业生能够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解决就业问题也只是指日可待。

2.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现在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大学毕业生要实现尽快就业,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就必须要提升整体素质。其中主要的是:一是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那些既懂技术、又懂经济与管理,既善科研、又善开发与经营,既会写文章、又会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深受各行各业的欢迎;三是有艰苦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四是有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总之,人才的竞争是无止境的,未来需要的是适应性、创新意识、综合能力、接受挑战性工作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素质都较强的人才。而对只“专”不活的人、缺乏个性特点的人、缺乏责任感的人和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人相处、人际关系紧张的人则不受欢迎。大学毕业生一定要学会在各方面发展自己,加强自己,做一个全面发展,优秀而又兼修的人才,才能为社会所公认。

3.要有良好的政策导向和行动指南。国家应适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依靠良好的政策导向,引导学校、大学生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其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价值。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就业、创业;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偏远、不发达的地区去,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看好东南部地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去,在实践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关于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 篇7

一、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2 年到2013 年接受的128 例护理专业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实习生开展调查, 发放调查问卷128 例, 收回问卷128 例。

2. 方法

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求职心理、求职途径以及求职准备, 在统一地点发放调查问卷, 以不记名的方式收回, 分析调查问卷, 总结学生就业心理。

二、结果

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如下: 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占大多数, 占到89. 8%, 选择深造的占7. 0%, 其他占3. 2% , 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对就业形势保持乐观心态; 115 例直接就业的学生中, 国有综合医院的就业占87. 0%, 选择社区医院就业占4. 3%, 选择私立医院就业占到6. 1% , 其他就业方向占2.3% ; 就业首要考虑因素方面, 以发展事业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的占58. 6% , 以提高自身素质为首要考虑因素占33. 6%, 其他占7. 8% ; 薪酬方面, 初始就业将薪酬定在1500 ~ 2000 的占33. 6% , 2000 ~ 2500 的占50. 8% , 2500 以上的占15. 6% 。

三、讨论

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是毕业生以及护理院校在毕业季首要考虑的因素, 毕业生能够实现良好就业可以综合反映出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调查的几个主要方面是就业方向、就业单位、就业首要考虑因素、初步就业待遇。从这几个方面对护理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做一个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毕业生选择毕业之后直接就业, 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基于此, 从护理院校角度来看, 应该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就业渠道, 实现学生快速就业。可以鼓励学生走向社区, 多途径实现就业。目前, 多数学生愿意选择公立医院或者综合大型医院就业, 不愿意向私立医院和社区医院就业, 这会使就业面变窄。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应该先实现就业, 然后再择业, 放宽眼界, 努力使自己的就业面更加宽广。

为实现护理专业毕业生尽快就业, 学生在校期间,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提高学生实际经验, 提高就业率。学校对学生的临床实习应该高度重视, 巩固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应该改变以往的实习模式, 努力做到理论、实验、病房教学、临床实习等为一体,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提高。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实行 “一对一” 的实习模式, 由专业护理人员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 确保能够取得良好的实现效果。护理专业人员应该让实习生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将在护理院校中学到的临床护理知识更好运用到护理实践中, 提高自身综合护理技能。为了实现学生顺利就业, 学校应该与一些医院签订用人合同, 使学生毕业之后就业有充分保障。学校在培养学生, 应该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对教学计划作出调整, 确保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护理院校应当建立起稳定的实习基地, 使护理专业学生有充分的实习机会, 使自身专业素养能够获得有效提高。

护理专科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应当把提高自身技能放在首位, 对薪酬待遇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本次调查中, 毕业生对薪酬待遇的要求总体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没有过高的要求, 比较切合实际。作为刚毕业的护理专科毕业生, 就业后也会有一个较长的实习期, 在实习期中工资待遇较低, 学生对这种现实状况应该有清楚的了解, 摆正心态。有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初对薪酬要求较高, 而实际情况与此有较大差距, 从而在心理上出现落差, 因此, 实习生应该利用实习期努力提高专业技能,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使护理水平获得有效提高。

护理专科毕业生应该树立多元化的就业意识, 可以选择向基层就业。当今, 高校毕业生总量不断增加, 公立医院以及大型综合医院正式编制有限, 不能完全满足当今就业需要, 这就需要学生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念, 实现多途径就业。护理院校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当今就业现状, 使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心态, 寻求合适的岗位。目前, 基层医疗单位往往对医疗卫生人才有大量需求, 学生就业可以选择向基层倾斜。我国目前医疗体制改革正在开展, 国家对基层医疗设施和条件进行不断改善, 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护理专科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应该具有灵活性, 部分学生就业观念具有较大局限性, 只限制在某一方面, 眼界没有放开, 导致很多就业机会丧失。因此, 具有灵活的就业观念, 对提高就业率有重要帮助。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对护理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开展指导。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护理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提出就业指导意见。结果:毕业生直接就业占多数, 有89.8%, 多数学生愿意在国有医院就业, 占78.1%, 就业首要考虑因素为事业发展前景, 占58.6%, 初步就业薪酬选择在20002500元占多数, 占50.8%。结论:建立起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使学生树立正确就就业观念, 帮助学生多途径就业。

关键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林为平, 黄赤兵, 姜小鹰, 廖美玲.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心态调查分析与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4, 15 (01) :19-22.

关于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的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心理辅导;思考与建议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了大众教育,全国的大学生近几年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造成当前我国大学生竞争非常激烈,就业整体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以成为全社会普遍管账户的热点问题。面对这种形势,如何才能使大学生充分的、安心的、满意的就业,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毕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的心理问题的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大学生大学时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辅导工作可以为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一定的帮助,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1 毕业生思想及心理现状

1.1 90后大学生群体的存在的问题

当代毕业大学生均为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生活一帆风顺,缺乏受挫经历,缺少社会历练,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由于长期处在以成绩论成败的应试教育中,对社会建设缺乏责任感,同时,由于没有系统的接受过职业生涯教育,对职业也缺乏正确的认识。面临就业问题总是将薪资待遇作为择业的最重要标准,对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及人生发展的规划关注很少。这样的择业观造成当今社会很多基础的、较为辛苦的工作岗位缺乏人才,一些高工资、待遇好的岗位人满为患。

1.2 当今大学生拥有一定的区域择业心理

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发达城市成为众多大学生的择业首选,而西藏、新疆、西南、西北等不发达地区的缺乏人才。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愿离开家乡,不愿离开父母,这就大大降低了择业面,形成一种畸形的区域择业心理。

1.3 热衷于“铁饭碗”工作

众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只愿意选择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铁饭碗”工作,认为这样可以逃避社会的压力和挑战。他们宁可待业,也不愿去做其他工作,这种贪图享受怕吃苦的心理在毕业生中较普遍。

1.4 在大学生中存在一些盲目自信或过度自卑的学生

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中学习成绩好,实践技能强,在面试时对自己评估过高甚至夸大自我能力,最终在面试过程中受挫,影响积极的就业心理;另有一些学生由于性格过于内向,不善言辞,在面试过程中过于紧张以至于词不达意甚至语无伦次造成求职失败[1]。

2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帮助

调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重要方式在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发生根本性改变,才能改变当前的就业形势,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2.1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修养中关于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学习

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修养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授课时,要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并掌握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培养学生自觉自愿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的精神。

2.2 加强学生对优秀中华传统理念的学习,增加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思想政治教育中“礼、义、仁、智、信”等优秀价值观念,是学生形成诚信意识的重要基础。由于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少诚信观念,在求职过程中夸大自身能力甚至伪造优秀证书,导致用人单位与就业者两者之间诚信缺失,不利于就业活动的展开。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优秀理念的学习,能够增强大学生对历史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掌握,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真正将“中国梦”当做“我的梦”来实现。

2.3 创新高校教育模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当前高校教育中,必须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他们创新创业意识,推动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困难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增加优秀毕业生榜样的宣传工作,无论是就业或者创业成功的案例都可以,通过举办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对即将就业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同感,消除错误的就业心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应通过宣讲会、讲座、就业指导课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积极扶持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进行创业活动,以此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

3 关于就业心理辅导的思考与建议

大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应该努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的挫折。择业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因此,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加强对自身的基本认识。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想要成功就应该具备极大的热情,专心致志的态度,坚韧不拔的精神;然后选择若干个目标为参照,是正确对待自己求职择业的重要前提,比如,追求理想,道德品质,气质性格,能力特长,兴趣爱好。还有就是学会自我调适,积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毕业生通过自我调节摆脱消极因素的影响,方法有自我转化法、自我宣泄法、自我慰藉法、自我理性法、自我升华法。除此之外,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也要避免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只有适合自己的职业才能让自己更大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一些学生的择业心理比较片面,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就业中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合时代特点改变大学生就业的方式与手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促使大学生以健康的心态积极参与就业竞争,最终实现顺利就业,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鹏飞.对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13-15.

[2]胡小军.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与实现路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02:39-43.

作者单位

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46

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状况调查 篇9

刑事司法0843 严黄佳

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一份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生就业机会只有男

生的87.7%。女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在当今

社会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借此机会,这个周末对一位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做

了一次关于就业心理状况的调查。

案主:陈晓怡

年龄:23

性别:女

就读学校:上海师范大学

访谈时间:10分钟

访谈地点:互联网

访谈目的: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给予一定的建议

以下为访谈内容

我:针对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为了更多了解关于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想对你做个访谈调查,希望你得到你的配合,首先我想问一下,你对于将来就业的看法如何,可以谈谈你的个人见解。

陈:首先,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是60 70年代的大学生了,现在的大学生随处可见,大学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了,而且作为一个女

孩子,我觉得在就业上我没有男孩子有优势,也比较害怕走上社会,面对很多的压力会支持

不住。

我:那么,我想问一下,你觉得会有哪些方面的压力给你带来很大程度的就业困扰呢?

陈:第一点,我浏览很多的招聘网站,很多都明确写明了“限招男性”或者“男性优先”的规定,这对于我们女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其次,毕业生的增多,给就业的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最后我觉得大学的名牌效应也是一方面,现在的企业单位,面试中,学历的高低,毕业的学校都十分关注,在同样的条件下,可能别人的学校比你的好,你就失去了这次机会。

我想,基本就是这些吧。

我:恩,与别的即将就业的女同学相比,你是怎么衡量自己的呢?

陈:和那些成绩优秀,勇于展示自己,独立自主的女生来比,我对自己是一点信心也没有。

读大学,对我来说就是为了完成爸妈的愿望,也没想过要闯一番事业,在学校都比较一般,自己也比较的内向,不喜欢多与人交流,从小在家都是当宝贝宠着的,现在,要我面临就业的问题,一时之间,一点思绪也没有。

我:听你说的,我也大致了解了你的心理状况。我总结了下,觉得你可能存在的心理,第一

点是你有自卑感,为人比较的内向,所以你的主动性不够,有一定的依赖心理。

陈:的确是有这样的感觉,每次和家长同学谈到就业的问题时,会有些刻意的回避,期待家

长,老师来解决就业的难题。

我:在这里,我想给你一些我的建议,希望对你的未来就业之路有一定的帮助,首先,我想告诉你的事,要对自己有信心,有了信心,做起事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不要那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其次,你要学会独立自主的积极态度,不要一味的依赖家长和老师,他们是你成长路上的灯火,不能陪你一直走下去,路,还是要自己去走的。最后,我希望你不要因为自己是女生就感到就业难,只要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都超人一等,即使是女性,一样能找到比男性好得多的工作。

陈:恩,谢谢你的建议,我会好好自我检讨一下的,就业的难题我也会再仔细的思考思考。

我:很高兴今天和你的访谈,希望你的就业道路一片光明。

总结:

通过这次的访谈,了解到了现在大学女生对于就业情况的看法和现在的心理状况,在访谈过程中,与案主的交流见,发现了一些其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分析和思考,给予了她一定的鼓励和建议,希望她可以好好的重新审视一下就业和自己的心理问题。这次的访谈到此就结束了。

个案工作学习小结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模版] 篇10

10级 体育系 三班 付云霞

前言:

大学生就业即是个人问题,又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薪金期望,学生的区域性差异,就业难得原因,求职途径和个人素养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解决就业问题提出来一定的个人看法。

从刚入学时的青涩到之后的迷茫,再到感受到人在社会中的的压力。就业总是现在谈论最多的话题。然而关于就业却又显得迷离朦胧。在课余时间做了份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小调查,旨在对就业心理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新闻上一直在报道大学生就业压力之大,专家也表示“将有六成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大学生生面对就业又是怎样认识的呢?从此次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窥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类、经济类、理工类和医学类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间,管理类的学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间,同时也是艺术类的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对较大、经济类、管理类次之。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我们要从多方面考虑。艺术类考生较其它专业更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神的愉悦。故对薪金的要求屈于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之下。更是因为艺术专业的特精殊性,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发掘,或

许一件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就会为之带来可观的收入。但是艺术类专业在学业上的花费较之其它专业更多,并掌握更加明显的技能,所以一部分学生对薪金的要求高的比重也较大。对于理工类,文法类和医学类薪酬的取向集中在1500—2499。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这是当代大学生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心理价位。低于此的话既不符合其多年的知识积累,也不符合多年得学习费用。高于此的话又不适应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现实和用人单位的低成本诉求。

二、城乡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看法、薪酬期望、就业单位以及就业态度方面都有所不同

(1)来自城市的大学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明显高于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薪酬期望大都集中在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来自城市的学生高于来自农村学生,在薪金期望2500—3499阶段来自城市的学生也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而在薪金期望3500以上,来自城市的学生却远高于农村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和来自城市的学生由于受教育经历的不同、生活状况的不同和所处背景的不同,农村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城市学生更为严重。由于经济环境的差异,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担负着更大的压力。高昂的学费使农村家庭忍受重负,所以学业有成的农村学生更期望尽快找到稳定的工作,以缓解父母的压力和自身的生活困苦状态。而来自城市的学生不一样,更注重兴趣和自身的价值发挥,所以其初次就业有更多的灵活性。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就业区域上更愿意选择在发达的大城市工

作,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却又更多的灵活性。这也是农村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于城市大学生的表现。城市大学生对生活环境和发展前景要求更高,农村学生却更注重工作的稳定性。

调查显示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都青睐国企和政府部门。来自农村的大学更愿意接受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较之倾向合资企业和自主创业。但是国营企业和政府部门却是共同的期望。

从数据统计来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最青睐与信息产业,依次是金融保险业、教育业、制造业、政府部门、科研部、房地产和服务行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最青睐信息产业,依次是教育业、科研部、政府部门、房地产、制造业、服务行业和金融保险业。

三、实践经验

缺乏实际经验和技能是大学生就业难得重要原因。由于学校培养机制的有待改善和

教育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学都是严进宽出,毕业生质量得不到保障。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拥有实际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人数过多,而中国的经济模式却是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大学生学无所用。造成产业结构意义上的大学生过剩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四、求职途径

在求职途径上,现场招聘会成为主流,上网和亲友介绍也占有一定份额。但只有少数人原则报刊和上门推荐。这种求职模式的僵化,对大学生向企业展示自我产生了一定阻碍,不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

五、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具备了道德品质修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相对与前三种能力,竞争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大家认为较弱。这个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缺乏实践是当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障碍。

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解决就业问题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更过的就业岗位是关键。从调查结果上看,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无论是区域还是就业单位性质都有趋同的现象。囿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挥其才能的就业岗位。应该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高的经济产业。逐步改变中国的发展模式,以人才和创造力带动经济的发展,而不是依靠廉价的制造业。

二、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

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不同,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从自身上应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并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在求职过程中就会拥有更高的自主权。而对于自身就业兴趣和就业单位选择则间自主性会大大增强。应有多源话得就业方向和人生诉求,否则便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和憧憬。

二、大学生和用人但未见应有更流畅和广泛的沟通

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间的沟通很不流畅。大学应该

上一篇:与文明为友作文下一篇:物业公司服务满意度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