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考语文古诗文

2022-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部编中考语文古诗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与使用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对部编版教材古诗文内容与编排特点的进行分析;对部编版和人教版古诗文进行比较,包括选文朝代的对比、选文题材的对比、选文作者的对比、选文体裁的对比;从而发现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使用现状:部分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高、部分教师对部编版教材中古诗文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开发不足;并强调了部编教材中古诗文选编的使用: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建构古诗文体系。总之,古诗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与文化内涵,对培育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关键的作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篇目明显增多,蕴含着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为教师高效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部编版 小学语文教材 古诗文 传统文化

古诗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与文化内涵,对培育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关键的作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篇目明显增多,蕴含着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为教师高效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内容与编排特点的分析

第一学段(1-2年级)的古诗浅显,内容以写景、孩童生活为主,贴近生活,容易理解,所以在学习上可以重点通过画图,想象诗中意境来让学生们理解吟诵积累。第二学段(3-4年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增强,教材选编的古诗内容更为丰富,包括节日、神话传说、风景、农家生活等,选材更广。除此之外,也选用《笠翁对韵》《论语》等各类经典及谚语、对联,并加入成语故事。第三学段(5-6年级),编者加重经典诗词的分量,在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六组编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通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更宽广的天地中吸收经典文化,领略诗词曲的魅力,为阅读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收录文言文《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把经典文化又做了一次纵深的拓展。而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书后不仅附录了十首古诗词,还选入了两篇文言文《学弈》《两小儿辩日》,与学生的生活状态较接近,让学生感受古人学习、辩论的情景。

诗歌是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部编版教材中诗歌是大类,从题材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爱国诗,如陆游的《示儿》等;咏物诗,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常用象征、比拟等手法托物言志,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边塞诗,描写边塞风光与将士生活,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等;送别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记行诗,如马致远的《秋思》等;咏怀诗,如曹植的《七步诗》等;爱情诗,如《迢迢牵牛星》、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讽喻诗,如罗隐的《蜂》、林升的《题临安邸》等;哲理诗,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等;童趣诗,如《牧童》等。

二.部编版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编的比较

依据古诗文的选文特征,本文将从古诗文选文的朝代、题材、作者等方面,对两版教材中古诗文的选文进行比较。

1.选文朝代的对比。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我国经过了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民国等历史朝代。两版教材在选取古诗文时兼顾了各个时期,但是在各个时期选取的数量上,两版教材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低年段人教版教材,选取唐代与宋代古诗文为主;魏晋南北朝与明代的古诗文各占一首;汉代与元代的古诗文都没有选入教材中。而低年段部编版教材,仍以选取唐宋古诗文为主;还选取了汉代的汉乐府民歌。可见,部编版教材将选文的朝代向前推进到汉代,扩大了古诗文选文的朝代范围。

2.选文题材的对比。相对于人教版教材,部编版教材在古诗文题材的选取上做到了丰富多样化,且部编版教材更加突出童真童趣、写景抒情类题材古诗文的选取。这些题材的古诗文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十分贴近,有利于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这与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的特点相符。

3.选文作者的对比。比较两版教材,发现它们在各个作者的选文上存在差异。例如,低年段人教版教材选取古诗文中唐代的诗人数量最多,而李白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所以教材中选取李白的作品较多;宋代杨万里的作品选入较多;明代唐寅与清代袁枚、高鼎均有作品入选;还选取了北朝民歌。而部编版低年段教材选取古诗文中,李白、白居易、李绅的作品较多;宋代杨万里等人作品入选;汉代、南北朝各入选一篇作品,其中汉代与南北朝的作品均没有明确的作者,是流传于民间的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可见,部编语文教材选取了更多优秀作者的古诗文作品。

4.选文体裁的对比。在古诗文的选文体裁上,部编版教材中增添了汉乐府《江南》、五言古诗《寻隐者不遇》等体裁的古诗文。可见,部编版教材中古诗文的体裁较人教版更丰富些。古诗文体裁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部编教材古诗文选编的使用现状

1.部分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通过对两版教材的古诗文选编的对比发现,部编版更加重视传统文化。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对部编版教材中古诗文所包含的传统文化没有全面的认知。一些教师认为部编版教材在人教版的基础上有显著的变化,其中很多教师觉得部编版教材在数量和插图上变化较大。例如,有的老师认为:“部编版更注重古诗文的积累,语文园地里的古诗文数量较多,除了古诗文,语文园地里还有谚语、歇后语、俗语、二十四节气歌等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有的老师认为:“插图太美了,如果有时间都可以讲一节课了。”还有老师认为:“部编版教材增加了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可见,部分教师对部编版教材中古诗文的认识,很多停留在数量与插图上,还有一些教师在变化中虽然发现了一些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但是他们没有发现古诗文背后的传统文化教育意义,没有全面关注到教材中古诗文选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2.部分教师对部编版教材中古诗文所包含传统文化的开发不足。部分教师对部编版教材中古诗文选文的作者、朝代、体裁、题材等的变化,以及其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认识,加上部编版教材推行的限制,致使部分教师很难体会到编者在古诗文上的编写意图,导致在古诗文教学上只重视古诗文意思的梳理,而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部分教师对部编版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较满意,但是他们对教材中古诗文所蕴含的“人文”线索以及插图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信息在教学中没有得到高效开发,以至于没有发挥出教材应有的传统文化教育价值。

四.部编教材中古诗文选编的使用

1.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是教材的利用者与开发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对比两版教材,部编版教材中古诗文的数量增多,并高度关注传统文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有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教师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才会去学习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古诗文文化素养,进而领悟到部编版教材中古诗文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从而认真地研读教材,为有效地使用部编版教材进行古诗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应广泛涉猎古诗文常识类书籍,了解古诗文常识,在无形中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敏感度”。这有利于教师发现蕴含在教材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进而深挖其中蕴藏的教育意义,提升教材古诗文选编的使用价值。

实践证明,部分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关注表面字詞的理解,而对古诗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关注较少,对传统文化教育非常随意,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所以,只有改变教师的古诗文教学观念,教师才会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努力研发教材中古诗文所蕴藏的传统文化信息,从而提升古诗文教学的价值。

2.建构古诗文课程系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开发、使用教材的课程资源时强调:“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但是在一线教学的使用中,部分一线教师存在对教材中古诗文选编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信息开发与利用不足等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教学中应以生为本,教师知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所以,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从学校层面需要建构一系列古诗文的课程系统,为教师开发教材中古诗文选编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提供教学资源上的有力支持。

五.结语

古诗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与文化内涵,对培育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关键的作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篇目明显增多,蕴含着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为教师高效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当前对古诗文的研究,特别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集中在教学方面,即使从教材方面进行的研究,也大多局限于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上,而对教材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很少深入研究。所以,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并以古诗文为载体进行传统文化研究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丽娟.对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材选编及教学研究的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2(08):26-27.

[3]何金发.部编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50-51.

[4]陈小敏.传统文化基础下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以部编教材的教学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9(30):94-95.

[5]毛羽艳.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

[6]马米奇.“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74-75.

[7]姚梦磊.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研究[J].教育观察,2020,9(03):61-63.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作者:林凛彬 罗聿言

第2篇:部编本初中语文古诗文注释探究及其他

摘   要 文章对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到九年级所选124篇(段或节选)古诗文注释情况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发现“三字”的注释术语比较混乱、个别词语注释不妥、宾语前置未加说明、有些标题尚须斟酌等情况。

关键词 部编本  初中语文  古诗文注释  宾语前置

由教育部组织、温儒敏任总主编、60多位专家、编辑、一线教师编写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本)于2012年3月8日启动,历时4年多,经过反复研讨、14轮严格评审、100名基层特級教师提出意见、试教等环节,于2016年9月部分地区选用,2017年9月全国通用,2019年全面覆盖。

部编本突出2011版义务教育课标要求的“两个传统”,大大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篇目,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落到实处,对背诵优秀诗文和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部编本初中语文七~九年级背诵优秀诗文要求及阅读量

说明:一~六年级共选古诗文124篇(段),占所有选篇的30%(124÷413);七~九年级共选古诗文124篇(段),占所有选篇的51.7%(124÷240)。

部编本初中语文七~九年级共选古诗文124篇(段、节选),占所有选篇的51.7%,其中诗词曲共84篇(首):诗61首、词19首、曲4首;文共40篇(节选):诸子散文、历史散文、两汉论文、唐宋古文等共36篇(节选),小说4篇(节选)。所选体裁丰富,典型性强。另外,还有名师导读推荐阅读的几部小说:《西游记》的精读和跳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等。具体篇目、分布可参见表2(见下页)。

通过仔细研读,对部编本初中语文七~九年级124篇(段或节选)古诗文注释情况进行穷尽性考察,我们发现“三字”的注释术语比较混乱、个别词语注释有待修正、宾语前置未加说明、有些标题尚须斟酌等情况。

一、“三字”注释术语混乱

部编本初中语文七~九年级古诗文的“三字”注释共67处,注释术语有8种:同;相当于;现在写作;用同;一作;后写作;又作;即。具体如下:“A,同B”54处;“A,相当于B”3处;“A,现在写作B”3处;“A,用同B”2处;“A,一作B”2处;“A,后写作B”1处;“A,又作B”1处;“A,即B”1处。“A,同B”术语54处,占81%,其他术语13处,占19%。具体情况见表3(见下页)。

“三字”(即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是古代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古诗文学习的必备知识。而要弄懂这些基本知识,参考对“三字”的注释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以上穷尽性考察,我们发现“三字”的注释术语比较多,也没有相关知识的补充,对此我们应该介绍、普及相关的基本常识和基本知识,做到慢慢积累,有机渗透。

二、个别词语注释不妥

1.“龙标”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5页注释①“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注释④“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文中对“龙标”的注释应该明确、清楚:题目中的“龙标”应为因官职称呼王昌龄而得名,即“龙标尉”,诗句中的“龙标”应为“龙标”地名称呼王昌龄而得名。

2.“迁”“左迁”

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5页注释①“左迁,降职”,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60页注释①“左迁,贬官”,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5页注释③“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

迁,甲骨文中写作“   ”。《说文·辵部》:“   ,古文迁,从手西”。《正字通》:“   ,古文迁”,义为“手持鸟窝”,隐含了“上树摘取鸟窝”的过程,体现出了“向上”的义项,包含了方向性。《说文·辵部》:“迁,登也”。后来,“向上”的方位义逐渐泛化为一般的“彼方”义,“鸟巢”义逐渐扩展至“人的家当行李”,“迁”的意义可概括为:某人带着家当行李从此方向彼方移动或行进,即“徙居”,现代汉语有“迁徙”一词。“迁”在用为官职变动时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二是降职,三是升或降。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以示区别(其实这些词基本上是偏义复词,起作用的应该是“迁”前后的那个字的意思):如“左迁”“迁削”“迁谪”指降职;“迁除”“迁进”“右迁”表升职;“迁官”“转迁”“迁调”说明变动职位。单用“迁”表官职变动时一般指升职。所以,注释中将“迁”解释为“贬谪、降职”义,“迁客”释为“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不妥。

“迁”为升职义。如《管子·禁藏》:“夏赏五德,满爵禄,迁官位,礼孝弟,复贤力,所以劝功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汉书·樊俪滕灌傅靳周列传》:“迁为车骑将军”;《后汉书·张衡传》“拜郎中令,再迁为太史令”;《三国志·邢顒传》:“太祖识其意,后遂以为太子少傅,迁太傅”;《梁书·到洽传》:“二年,迁司徒主簿”等。

“左迁”“迁削”“迁谪”为降职义。如《史记·张丞相列传》“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汉书·周昌传》:“左迁”,颜师古注:“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三国志·魏志》:“犹恨之,遂左迁毓,使将徙民为睢阳典农校尉”;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居易《琵琶行》:“元和九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王禹偁《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左迁来僻郡,对景忆瀛洲”等。《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故事,诸侯王获罪京师,罪恶轻重,纵不伏诛,必蒙迁削贬黜之罪,未有但已者也。”王昌龄《留别武陵袁丞》诗:“皇恩暂迁谪,待罪逢知己。”

唐代苏颋《晓发兴州入陈平路》:“旧史饶迁谪,恒情厌苦辛。”明代高启《沧浪亭》诗:“吴兴长史旧迁谪,买得此水自号‘沧浪客’。”

《三国志·魏书·高柔传》:“然今博士皆经明行脩,一国清选,而使迁除限不过长,惧非所以崇显儒术,帅励怠惰也。”

“迁除”“迁进”“右迁”为升职义。《晋书·文苑传·王沉》:“高会曲宴,惟言迁除消息,官无大小,问是谁力。”封演《封氏闻见记·烧尾》:“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馔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又为百官图以献……因指其迁进迟速次序曰:‘如此而可以为公,可以为私,亦不可以不察。’”朱熹《答吕伯恭书》:“虽闻迁进之宠,曾不能一致贺,顾此亦未足以甚慰所望云尔。”王安石《李端悫可东上阁门使制》:“非为专恩,以致此位,积功久次,当得右迁。”钱时《两汉笔记》:“惠帝六年,(陈)平始为左丞相。明年帝崩,太后临朝,以阿意而右迁。”张澍《养素堂文集》:“王莽执政,右迁新陂令,后诏为司徒。”

“迁官”“转迁”“迁调”有时指“升”,有时指“降”,有时指变动。《韩非子·显学》:“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一生盛旺,快乐安然,发福迁官,主生贵子。”龚炜《巢林笔谈·用人之道》:“登进不拘一格,则怀才者兴;迁官不以年资,则宣力者奋。”以上三例“迁官”指晋升官爵。吴融《南迁途中作·登七盘岭诗之一》:“才非贾傅亦迁官,五月驱羸上七盘。”这里的“迁官”指贬官、降职。《汉书·孔光传》:“窃见国家故事,尚书以久次转迁,非有踔绝之能,不相逾越。”王粲《爵论》:“爵自一级转登十级而为列侯,譬犹秩自百石转迁而至于公也。”罗隐《寄侯博士》:“规谏扬雄赋,邅廻贾谊官;久贫还往少,孤立难转迁。”以上三例“转迁”指迁升官职。白居易《与济法师书》:“夫五阴、十二因缘,盖一法也,盖一义也……虽名数多少或殊,其於伦次转迁,合同条贯。”这里的“转迁”指变动,即升或降。《金史·古里甲石伦传》:“自太原治中及他州七品以下职、四品以下散官,并听石伦迁调。”本例的“迁调”指变动,即升或降。梅曾亮《臣事论》:“人有仕官十年而不迁调者,则乡里笑之而亲友为之减色。”现代叶圣陶 《倪焕之》三十:“如果境况能好点儿,自然向好的方面迁调,现在却弄成失业飘零,那远不如安分地守在乡间好了。”这两例的“迁调”指升职。

3.“思”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6页注释①解“秋思”的“思”为“思绪”。将“思”释为“思绪”犯了以今律古的毛病。思,旧读sì,具有“心绪,愁思”义。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思”古有“愁、悲、哀”等义。“思”“愁”对文,“思”有“愁”义。如:李群玉《长沙紫极宫雨夜愁坐》“春灯含思静相伴,雨夜滴愁更向深”;张说《南中别陈七李十》“画益愁南海,离驹思北风。”“思”“哀”对文,“思”有“哀”义。成公绥《啸赋》“情既思而能反,心虽哀而不伤。”《洛阳伽蓝记》卷一引北魏庄帝五言诗“思鸟吟清风,哀风吹白杨。”“思”“悲”对文,“思”有“悲”义,如《淮南子·缪称训》“春女思,秋士悲。”卢谌《赠刘琨》之四“仰悲先意,俯思身愆”。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愁思”为同义连举。

《全唐诗》中有的诗因为版本不同,或作“思”,或作“愁”。如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客思浩方乱,州浦寂无喧。”思-作愁。李白《天马歌》:“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思-作思。

《汉语大词典》将“思秋”释为“悲秋”。《文选》卷十九张华《励志》:“吉士思秋,寔感物化”,李善注:“思,悲也”。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悲”即“思”也。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客思,即客愁。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郭在贻注:“思,悲哀”。王云路《中古诗歌语言研究》“秋思”注释:“思,悲也”。“秋思”就是悲秋。

4.“何当”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40页第⑧个注释“何当,何时将要”。将“何当”释为“何时将要”,犯了增字为训的错误。如:罗竹风主编《汉字大词典》“何当,犹何日、何时。”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何当,犹云何日也。”张永言《简明古汉语词典》(修订版)“何当,何时。”王云路《中古汉语论稿》“何当,何时。”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何时,犹言何时。”余恕诚、陈婷婷选注《李商隐诗》“何当,何时。盼望之词。”刘学锴撰《唐诗选注评鉴》(下卷)“何当,何时。盼望之词。”

5.“何”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6页:“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何不用也”注释为:“什么(手段)不用呢?”这里将“何”翻译为“什么(手段)”,在句中作了主语,其实这里的“何”为疑问代词作状语,表示原因“为什么”。

如:《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吾何快于是?”《战国策·魏策四》:“先生坐,何至于此?”《战国策·齐策四》:“责毕收乎?来何疾也?”这些例句的“何”都是在句子中作状语成分而并非主语。

6.“三鼓”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23页:“公将鼓之……齐人三鼓。”注释“鼓之”为:“击鼓进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之,起补足音节作用。”“三鼓”中“三”应为“多次”之义。如《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公冶长》“三思而后行”;《战国策·赵策》“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三”都应该释为“多或多次”,表虚数,不应释为“三次”。

三、賓语前置未加说明

汉语是一种分析型语言,词形变化不丰富,词语的组合主要靠语序与虚词作为语法手段来表达的。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显著区别的地方之一就是组合规则的变化:即语序的变化——宾语位置的变化。但教材中对出现的这种语法知识避而不谈,相应的注释中也没有说明,补白中也没有提及。如:

1.万钟于我何加焉!文中注为:何加,有什么益处。(九下三/46)

2.弗之怠。(九下三/52)文中注为: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

3.何以战?(九下六/122)文中注为: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这三句分别应注为:一般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代词“何”作动词“加”的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之”作“怠”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代词“何”作介词“以”作宾语,前置。

四、有些标题尚须斟酌

我们仔细通读和研读教材,发现目录中的标题“二”和“两”混用、有些标题与下面内容不合,具体见表4。

“二”和“两”,前者是序数词,后者是基数词,所以在用法上是有区别的。教材中的标题二者兼用,用“二”11例,“两”2例。教材的编者可能忽略或者忘记了“二”与“两”的区别,所以标题的“二”应该统一改为“两”比较合适。

另外,有些标题和下面的内容不吻合,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标题为“古代诗歌四首”,但四首里三首是诗,一首是曲;第三、六单元标题皆为“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都是诗,没有词。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标题皆为“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全是词,没有诗。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标题为“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里有两首诗、两首曲,无词。具体体现可以参见表4。

部编本教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将“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观念有机融合在母语的学习中,采取“双线组元”结构,“三位一体”编排,将“语文核心素养”的获得通过“重视选文”“构建多层次助读系统”“综合实践”“一课一得”等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融合在整套教材中,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和培育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母语的思想感情。总之,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比原版教材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但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教材的改动,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有比较辨证的认识。以上是对教材研读的一些收获,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梦璇.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研究现状及开发路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8(21).

[2] 黄秀珍.部编教材文言文编写及教学意义—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6(05).

[3] 焦一和.浅析《史记》中“迁”的方向性[J].殷都学刊,2018(01).

[4] 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总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5] 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总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6] 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总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7] 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总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8] 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总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9]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总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10] 刘晓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部编版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看核心价值观培养体系[J].内蒙古教育,2018(06).

[11] 柳士镇.“下浮”与“左迁”[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04).

[12]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13] 沈兰.关注“部编本”教材 从不同维度教文言诗文[J].新课程研究,2017(12).

[14] 童志斌,戴泳洪.七年级语文古诗词选文的价值取向研究——以2016年“部编本”和2001年人教版教材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8(06).

[15] 王本华.从八大关键词看“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J].课程教学研究,2017(05).

[16] 王家伦,陈宇.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四大系统的显著进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8).

[17]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18] 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1(02).

[19] 谢先成.“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育人功能与使用建议—访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杨再隋教授[J].教师教育论坛,2017(10).

[20] 许松柏.“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国家意志解读—以“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下册为例[J].现代语文,2017(12).

[21] 杨域.全国初中国学诗词用字研究—以部编本新教材81篇古诗词为例[J].汉字文化,2018(01).

[22] 杨玉春,楚爱华.指向核心素养:“部编本”语文教材新特点及智趣教学对策——以七年级《语文》上下册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01).

[23] 张春秀.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三字”注释情况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0).

[24] 赵承跃.文言文群文阅读资源的开发[J].语文教学通讯,2018(29).

[25] 郑伟.部编本语文教材古诗词注释商榷[J].语文教学之友,2018(02).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张春秀(1974-),女,河南唐河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刘雍(1981-),女,辽宁沈阳人,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作者:张春秀 刘雍

第3篇:“部编本”语文教材增加古诗文选编对师范生古代文学教学的影响

摘 要: “部编本”语文教材大幅度增加了古诗文选篇,对古诗文的教学要求愈趋细化与深化,这提高了对中学语文教师古诗文教学能力的要求,与之相应,高校师范生古代文学教学亦当作出了反思与改进。

关键词: “部编本” 师范生教育 古代文学教学

对于中小学教学改革来说,“部编本”是近年来讨论热烈的一个话题。教育部发布通知,全国所有中小学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课程都将统一使用由教育部统一审定的“部编本”教材。在以上三科之中,尤以语文课本变化巨大,引起关注最多,其最显著的变化之一便是古诗文内容比例的提升。古诗文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比剧增,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均形成新的压力和挑战。对中小学教师预备役的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来说,这种压力与挑战随之产生。敏感者不难发现,近年来师范生教师资格的认定,随着中小学教改而同步改革,在师范生获取教师资格证所须通过的一系列笔试与试讲中,对古诗文能力愈趋重视。风起青苹之末,为了应对目前中小学教学改革大势,培养符合新教改理念的师范生,大学师范专业在相关学科教学中变革教学思路与教学理念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目的编选理念、特色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的学科教学进行反思。

一、“部编本”初中教材的古詩文编选情况及教学理念

“部编本”指“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包括小学和初中两阶段,于2016年秋季开始作为教育部指定教材在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这套教材编写历时四年,对十多年来的课程改革及课标实施的得失进行细致的总结调查,经过反复研讨、审查和试教环节,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部编本”在选文上,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相较以往的教材,最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在古诗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以下三方面改革:

首先,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古诗文选目较原有各种版本教材皆有大幅增加。具体来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教学,小学六年12册古诗文选目共计128篇,占所有选篇的30%以上,比原人教版增加59篇,增幅达87%;初中三年6册古诗文选目共计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较以往人教版剧增一倍,增幅达51%。换言之,以初中而言,教材一半以上为古诗文教学,学生每学期必须掌握的古诗文篇数在20篇以上。此外,在初中语文教材穿插于各单元的板块中,每个学期皆安排两个课外古诗文诵读环节。在每课古诗文练习部分,往往有拓展阅读的篇目,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课后,就要求学生阅读被并称“吴均三书”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体会写景文章的特点。倘若将练习部分的拓展阅读要求考虑在内,古诗文教学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

其次,“部编本”语文教材古诗文涵盖时代面更广、体裁更多样、题材更丰富。仅以初中而言,所选取的古诗文从《诗经》开始,直至近代作者所作诗词,涵盖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东汉、三国、东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以来各个历史时代,历史跨度广阔。在选文体裁上,包括古风、乐府、律诗、绝句、词、曲、民歌、两汉论文、辞赋、传记、书简、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明清小品等,选编体裁多样。从题材看,仅以韵文类的诗词曲而言,写景抒情、托物言志、说事明理、即事感怀、讽刺时政、咏古叹世等无一不具。“部编本”古诗文选目涵盖时代之广、体裁之多样,体现了其“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的编写理念,体现出了对系统性、成序列的传统文学知识体系的重视。

最后,尤为重要的是,从“部编本”古诗文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体现出对真正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视。仔细研究“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建议与习题设置,不难发现,其教学要点、重点非常清晰细致地落实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要求。从前各版本的语文教材,在单元设置上大多体现人文关怀,在课程中重视字词句的分析与积累和主题的探究,但对阅读和写作的探究较笼统。例如,在课后练习中,布置古文诵读,常见的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自小学至中学,概无例外,至于是“什么样的感情”及“怎样表达出感情”,则很少要求教师带学生进一步辨析。再如,要求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往往含糊地让学生掌握“融情于景”“侧面烘托”“托物言志”,至于如何“融情于景”,融何种情感于何种景,此诗和彼诗的“融情于景”有何不同,在诗歌“融情于景”的链条上,此诗有什么独特之处,处于什么位置?则基本不甚了了。“部编本”在这一点上进行了重要的改进,在古诗文课程内容上,教学目标清晰,要点明确,体现出对细致的文本阅读能力的要求。纵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与教学建议,除了常规的文言字词巨型积累练习外,提高了对炼字、情感辨析、细节辨析、具体信息概括及理解的要求,可是看到编写组无处不在的要求文本细读、力求举一反三地习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初衷。例如,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的积累拓展部分,教材要求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指出从哪些地方可知诗歌描写的是“早春”景色,又列举四诗,要求学生辨析其具体描写春天哪一阶段,这提高了对诗歌细节内容的理解要求,其背后则透露出通过细节促使学生通过意象精确把握诗意的设计。又如,同是这一课,要求学生总结诗歌对仗、押韵的特点,体现出促发学生对律诗诗体特点自觉的用心。总之,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编选与教学,皆显示出对以文本细读为目标的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视,这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该是不小的挑战。

二、大学师范生古诗文教学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以培养中学语文教师为基本任务和目标。因此,课程设置必须兼顾学科教学与教学理论及方法两个方面。目前中小学教改的大势,在这两个方面皆对大学的师范生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仅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教学的新情况看,为应对挑战,师范生既需要完善与更新学科知识体系,更需要掌握和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一般而言,目前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的课程设置,与其古诗文教学能力息息相关的,既包括学科类课程,如“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或称“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及一系列分时段的精读类专业课程(诸如“先秦文学研究”“唐诗精读”“宋词鉴赏”“《论语》精读”之类,均为某段或某种文学史的精读课,各学校具体课程设置有所差异),又包括教学法课程,如“中学语文教学法”。其中,尤以学科类课程对师范生古诗文教学能力影响深远。这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与人文关怀,使他们系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自先秦至清代的发生发展历史,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直接及借助工具书阅读古代文献,掌握古代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并且习得阅读、分析古代文献的能力。按照教学大纲的设想,经过大学四年学科课程训练的中文师范生,应该完全能够接受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考验,具有相应的教学能力。但事实上,目前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的古代语言、文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师范生的古诗文阅读与教学能力。

首先,目前大多数师范院校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文学史,而非文学作品,这与基础教育阶段古诗文作品教学形成了错位。对于整理的文学史源流的把握,当然是学生形成系统文学知识体系的必要条件。但是,文学史的理性认识实际是建立在对每一时段大量原典作品的扎实阅读与精细分析基础上的。离开了具体的作品分析,文学史就是空洞的。但因为在讲授和考核中,史易于文,相对来说更有规律,容易把握,所以长期以来形成了重“史”轻“文”的局面。师范生在中国文学史这一学科基础课中所受的专业的作品分析训练不足,导致其掌握的古代文学作品量与作品细读能力双重低下。例如,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部分,选入的《诗经》中的《式微》《子衿》,曹植《梁甫行》、刘桢《赠从弟》、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礼记》二则等,均是大学古代文学课程未选或略讲的内容,如何结合相关的文学史背景、作家情况进行作品的深层解读,并有效完成教学,对于师范生而言,是有难度的。

其次,在目前古代文学的教学中,精读、细读、研讨式阅读的教学是相对缺失的。从课程设置看,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均设置了精读类学科课程,例如上述“唐诗精读”之类。这类课程原本着眼于解决文学史课程重“史”轻“文”、文学作品阅读数量和深度不够的问题,致力于提高学生细读和研究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有一些成为文学史的“长编”和“细化”,往往从科研的角度出发,将这类课程上成某具体文学问题的学术研究,而不是重要阶段重要文本的精读与研讨。在以培养研究者为目标的教学中,这自然无可厚非。但若以师范生的培养而言,则不能不说是偏颇的且与课程设置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虽然接受了这类课程的训练,但一些师范生依旧难以具备文本细读的能力。例如,在2018年12月的师范生资格认定试讲中,对《蜀相》一诗要求解析颔聯“自”和“空”两字的表达效果,分析其中的情感,并要求举一反三地理解其他古诗词中“空”“自”二字的表达效果。这道题非常典型地体现出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对师范生精读和研讨式阅读能力的要求。然而,在大学文学史课程中,却很少这样细化到一联、一句、一词乃至一字,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课程设置。

综上所述,对应“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改提出的要求,反思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可知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三、师范生古代文学教学的应对与改进策略

为了培养能够胜任“部编本”语文教学任务的中学语文教师,高校师范生古代文学教学可考虑以下改进方法:

课程设置与内容改进。首先,在贯穿大学阶段的学科基础课中国文学史中,应将课程的重点从中国文学史转移到古代文学作品。在设置的教学大纲中,应该将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和考查的重点,而不是将中国文学史作为重点。上课以作品为中心,同时,在课程考查中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作品数量。例如,在众多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与教材选择中,四川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四卷,便以“文”带“史”,非常切合以作品理解文学史的思路,不妨借鉴。其次,应该更多地设置精读作品类的课程,并明确精读类专题课程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阅读经典作品之后,掌握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知人论世等的具体的方法,培养独立解读文本、深入研究文本的能力。如分阶段的文学史精读之外,不妨设置专书精读或专门作家作品精读的专业选修课,例如“《世说新语》精读”“《文心雕龙》精读”“杜诗精读”“苏词精读”,这样的课程显然地以对原典的文本研读为中心,课程组织围绕原典设置,师范生在其中所得的,绝非一书一人、一文一诗的详细知识,同时也会在研读和教师授学的过程中,习得精细解读文本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在具体的作品教学中,应将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一方面,广泛介绍各体、各类、各个时代、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广学生之见识。另一方面,则应该极尽细致地给学生展示文本的细节,多维度地带领学生分析具体作品。对于前者,不妨在课后多布置学生进行兴之所至的泛览,让学生得窥文学作品世界的全貌,而非教材上的重点。例如,在唐代文学中讲授李杜诗歌的部分,在作品选之外,不妨布置学生翻看一些专门的选本,让他们多多接触重要作家的其他面貌,形成全面完整的印象。对于后者,则不妨多改进具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细读,如对具体作品进行小组研讨、问题引导式教学,通过反复研讨、不断提问,训练学生注意文本的细节。例如,唐诗《次北固山下》,除了广为人知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版本外,不妨再提供题为《江南意》的版本:“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开放课堂让学生讨论两诗从诗题到首联、尾联所表达的诗意的区别,让学生各抒己见,比较其表达效果,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古诗的切题、本诗中警句、诗眼的表达胜在何处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激烈的探讨和连续的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并有望将之付诸以后的教学实践。

最后,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对高校师范生古代文学教学实施改进,最坚实的依托是学科教师的学术视野和教学热情。只有处于主体地位的高校学科教师秉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才能让课堂内外一直保有真正有益于教学对象的活力与深度。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周勋初.西学东渐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艰难处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94.

[3]邓志清.基于“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8(10).

[4]陈彝秋.分享与引导——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问题设置的理论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8(33).

[5]王允亮.发现古诗文之美——高校古诗文教学方法略论[J].美与时代,2018(8).

基金项目:本文为常熟理工学院承担的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双能融合’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曹逸梅

第4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必背古诗文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富贵不能淫

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4

第5篇: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填空

(一)《竹里馆》(王维)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

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

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

(三)逢入京使(岑参)

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四)晚春(韩愈)

1.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

2.通过拟人的修辞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

3.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

4.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

5.(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

(五)《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

1.《木兰诗》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两句:。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11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

12、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

13、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

14、《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共10字):。

15、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16、《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17、《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

18.《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

19.《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20.《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

(六)《陋室铭》刘禹锡

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4、《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

6、《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

(七)《爱莲说》周敦颐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2、全文的中心句是:。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6、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方面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8、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10、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

11、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八)《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3.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

(九)《望岳》(杜甫)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十)《登飞来峰》(王安石)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2.《登飞来峰》: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

(十一)《游山西村》(陆游)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

,。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

4、《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十二)《己亥杂诗》(龚自珍)

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2.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3、《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抒情议论相结合,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

4、《己亥杂诗》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己亥杂诗》中“,”一诗句,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它不是表现了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吗?

(十三)《泊秦淮》(杜牧)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3、《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

(十四)《贾生》李商隐

1、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

2、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十五)《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

2.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

3.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十六)《约客》(赵师秀)

1.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

2.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

2017年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教师用

(一)《竹里馆》(王维)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逢入京使(岑参)

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四)晚春(韩愈)

3.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通过拟人的修辞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诗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五)《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

1.《木兰诗》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两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0、《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1、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2、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3、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14、《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共10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5、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7、《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8.《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9.《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0.《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六)《陋室铭》刘禹锡

1、《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七)《爱莲说》周敦颐

2、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方面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语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八)《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九)《望岳》(杜甫)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十)《登飞来峰》(王安石)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登飞来峰》: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十一)《游山西村》(陆游)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十二)《己亥杂诗》(龚自珍)

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抒情议论相结合,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4、《己亥杂诗》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其实,《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诗句,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它不是表现了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吗?

(十三)《泊秦淮》(杜牧)

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十四)《贾生》李商隐

3、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4、笔锋一转,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十五)《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1、《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3.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十六)《约客》(赵师秀)

1.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第6篇:部编版语文八上古诗文默写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

一、 直接默写

1.东皋薄暮望, 。树树皆秋色, 。 ,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

2.晴川历历汉阳树, 。 ?烟波江上使人愁。 3.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

4. ,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 。 ,万里送行舟。

5. ,谁家新燕啄春泥。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 6. ,路远莫致之。 ,将以遗所思。 7.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8. ,松枝一何劲! ?松柏有本性。 9. ,寄身于草野。 ,行止依林阻。

10.问君何能尔, 。 ,悠然见南山。 ,飞鸟相与还。 11. ,恨别鸟惊心。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 12.黑云压城城欲摧, 。角声满天秋色里, 。报君黄金台上意, 。

13.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

14. ,星河欲转千帆舞。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风休住, 。

15. ,似曾相识燕归来。 。

16. 轻舟短棹西湖好, 。 ,隐隐笙歌处处随。 17. , ,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8.兴尽晚回舟, 。争渡,争渡, 。

19、居天下之广居, , 。得志, ;不得志, 。 20、 , , 。此之谓大丈夫。

2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 , ,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9、人恒过, ;困于心, ,而后作; ,发于声,而后喻。人则 ,出则 ,国恒亡。然后知 。

30、虽我之死,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 ,何苦而不平?

二、理解默写 (一)古诗

1、《野望》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 , 。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 。引用典故,追古怀伤,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

2、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 , 。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 , 。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3、《使至塞上》采用比喻的手法,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 , 。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 , 。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 。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 。

5、《钱塘湖春行》抓住早春特点,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 , 。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 , 。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 , 。

6、《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 , ; , 。

7、《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 , 。

8、陶渊明《饮酒》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 , 。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9、《春望》中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 。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 , 。

10、《雁门太守行》诗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 , 。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的诗句是 , 。用典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 。

11、《赤壁》运用议论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 , 。

12、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 ,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抒发惜春伤时之情并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

(二)古文 《三峡》(郦道元)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的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 , 。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 。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水势盛大的句子是: , 。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 , , , 。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 。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 。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色彩配合之美) , 。 , 。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 , , 。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 。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 , , 。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 ? ? ! 《与朱元思书》(吴均)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 。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 , 。

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 , , , 。

4、文中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 , ; , 。

第7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8.古诗二首

8.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绝句,他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全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等12个生字,会写“楼、依”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想象画面,背诵古诗。 突破措施:随文识字,多种方式识字。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导入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楼、依、尽”等6个生字,会写“楼、依”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 3.诵读汇报

(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富有感情的朗读)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白为入声,故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一为入声,故仄)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展示本古诗书写生字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四、讲解文章大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瀑、布”等6个生字,会写“照、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引出作者――李白

2.介绍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诵读汇报

(1)(出示《望庐山瀑布》课件)集体齐读《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学习一类生字。(出示4个生字:炉、烟、流、银)

①指名认读、组词。

②仔细观察4个生字,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同桌说说,再提问。) ③比一比:每组推选一个同学出来写一个字。点评时指出注意事项。 ④比赛谁写得好: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上练习写这4个生字,同桌互评。 ⑤我们把生字都送回课文中,齐读一遍。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三、再读古诗,品味诗意。

1.指导学生读诗,要求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律美。 (1)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老师范读。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全班一齐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四、讲解文章大意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最后一句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生动形象的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六、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 (2)朗读并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第8篇: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全册字词及古诗文默写

第一单元

一、请根据加横线的字注音(未加横线的全部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及根据意思写词语。

 

1.春

嗡(wēng)

朗润(lǎng

rùn)

酝酿(yùn

niàng)

卖弄(mài

nòng)

喉咙(hóu

lóng)

应和(yìng

hè)嘹亮(liáoliàng)

烘托(hōng

tuō)风筝(fēng

zheng)

抖擞(dǒu

sǒu)

健壮(jiàn

zhuàng)宛转(wǎn

zhuǎn)黄晕(huáng

yùn)

蓑笠(

suō

)

繁花嫩叶(fán huā nèn yè)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1.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2.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2.济南的冬天

镶(xiāng)

ān

shì(安适)

着落(

zhuó

fū(肌肤)宽敞(kuān

chǎng)

zhù

xù(贮蓄)

澄清(chéng

qīng)空灵(líng)dì

tǎn(地毯)

髻(

)

响晴(xiǎng

qíng)

绿萍(lǜ

píng)水藻(shuǐ

zǎo)

1.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二、默写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4.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5.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6.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3.雨的四季

一、请根据加横线的字注音(未加横线的全部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及根据意思写词语。

 

huā

bāo(

花苞

jiāo

mèi(

娇媚

)léng

jìng(

棱镜)

粗犷(

guǎng

jié

máo(睫毛)衣

裳(

shang)

铃铛(líng

dang)端庄(duān

zhuāng)

jìng

mì(静谧)

yán(

屋檐

lěng(凄冷)化妆(zhuāng)

莅临(lì

lín)

造访(

fǎng

lìn

sè(

吝啬

)xīlì(淅沥)gān

sè(干涩)

草垛(duò)

绿茵茵(lǜ

yīn

yīn)

duō

duō

rén

咄咄逼人)

1.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造zào访:拜访。多用于书面。

2.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3.彩棱镜:以透明材料制成的多面体,能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

4.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多用于书面。莅,到。

5.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二、默写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第二单元

一、请根据加横线的字注音(未加横线的全部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及根据意思写词语。

 

5.秋天的怀念

tān

huàn

(瘫痪)

暴怒(bào

)

沉寂(chén

)

捶打(chuí)

qiáo

cuì(憔悴)

央求(yāng)

诀别(jué)

dàn

yǎ(淡雅)

高洁(gāo)

làn

màn

(烂漫

)

chū

wàng

wài(喜出望外)fān

lái

qù(翻来覆去)

1.翻来覆去:来回翻身。也形容一次又一次。

2.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6.散步

信服

(xìn)

嫩芽(nèn)

分歧(qí)

取决(

jué)

一霎(shà)

粼粼

(lín

lín)两全其美(

liǎng

quán)

suǒ(各得其所)

1.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二、默写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7.散文诗二首

一、请根据加横线的字注音(未加横线的全部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及根据意思写词语。

 

匿(nì

)蒂(dì

梗(gěng)nì

xiào(匿笑)mù

yù(沐浴)dǎo

gào(祷告)

mèi

(姊妹)亭亭(tíng

tíng)烦闷(

mèn

)徘徊(pái

huái)zhē

(遮蔽)fù

gài(覆盖)心绪

(xīn)流转(liú

zhuǎn)

荫蔽(

yīn

bì)

1.匿笑:偷偷的笑。

2.荫蔽

:(树叶)遮蔽;隐蔽。

3.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也比喻犹豫不决。

(另,荫庇

yìn

:大树枝叶遮住炙人的阳光,宜于人们休息,(旧时)比喻尊长照顾晚辈或祖宗保佑子孙。)

二、默写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第三单元

一、请根据加横线的字注音(未加横线的全部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及根据意思写词语。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窜(cuàn)

觅(mì)拗(ǎo

确凿(

záo)

轻捷(qīng

jié)yún

xiāo(云霄)

倘若(tǎng

ruò)啄食(zhuó)hé

ǎi(和蔼)

恭敬(gōng

jìng)

质朴(pǔ)博学(bó)

渊博(yuān

bó)tì

tǎng(倜傥)

淋漓(lín

lí)盔甲(kuī

jiǎ)rén

hǎn

zhì(人迹罕至)rén

shēng

dǐng

fèi(人声鼎沸)

1.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2.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沸:水开

二、默写

1.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6.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0.再塑生命的人

一、请根据加横线的字注音(未加横线的全部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及根据意思写词语。

 

搓捻(cuō

niǎn)

绽开(zhàn)

争执(zhēng

zhí)cán

kuì(惭愧)jī

dàng(激荡)

奥秘(ào)

拼凑(pīn

còu)

企盼(qǐ

pàn)pí

juàn

kān(疲倦不堪)hùn

wéi

tán(恍然大悟)huā

tuán

jǐn

cù(花团锦簇)

1.油然而生:很自然的产生。

2.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共同之处。

3.疲倦不堪:疲惫,形容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

4.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

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5.不求甚解: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现多含贬义,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6.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7.恍然大悟:恍然:忽然醒悟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或顿时醒悟过来。

8.花团锦簇: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9.美不胜收:胜:尽,完。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二、默写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

失之毫厘,谬miù以千里。

6.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第四单元

一、请根据加横线的字注音(未加横线的全部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及根据意思写词语。

 

12.《纪念白求恩》

冀(jì)派遣(pài

qiǎn)殉职(xùn)

狭隘(xiá

ài)

极端(

duān)

狭隘(xiá

ài)

热忱(

chén)

纯粹(chún

cuì)鄙薄(bǐ

bó)niān

qīng

zhòng(拈轻怕重)漠不关心(mò)jiàn

qiān(见异思迁)

1.鄙薄:轻视。

殉职xùn

zhí: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2.热忱:热情。忱,情意。

3.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4.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

5.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态度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6.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7.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8.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情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13.植树的牧羊人

一、请根据加横线的字注音(未加横线的全部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及根据意思写词语。

 

拣(jiǎn)戳(chuō)帐篷(zhàng

péng)坍塌(tān

tā)流淌(liú

tǎng)

1.沉默寡言:深沉而少言语。

3.刨根问底:盘问事情的根源底细。

4.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二、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请根据加横线的字注音(未加横线的全部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及根据意思写词语。

 

灼(zhuó)kù

rè(酷热)厌倦(juàn)附和(fù

hè)tū

wù(突兀)怦怦(pēng

pēng)

晕眩(

xuàn)呻吟(shēn

yín)

恍惚(huǎng

hū)

暮色(mù)

凌乱(líng

luàn)

1.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2.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3.惊慌失措:惊恐慌乱,不知怎么办才好。失措,失去常态。

二、默写。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第五单元

一、请根据加横线的字注音(未加横线的全部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及根据意思写词语。

 

16.猫

逗(dòu)缕(lǚ)xiāo

hào(消耗)lǎn

duò(懒惰)sǒng

yǒng(怂恿)ān

xiáng(安详)qǐ

gài(乞丐)怅然(chàng)叮嘱(dīng

zhǔ)

惩戒(chéng)yuān

wàng(冤枉)虐待(nüè

dài)畏罪潜逃(qián

táo)

1.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2.畏罪潜逃:犯了罪害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走。

3.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17.动物笑谈

敛(liǎn)哺乳

(bǔ

rǔ)羞怯(xiū

qiè)pú

fú(匍匐)yīng

wǔ(鹦鹉)wēn

xùn(温驯)jìn

gù(禁锢)

滑翔(xiáng)

余晖(

huī)fǔ

chōng(俯冲)

1.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2.蹒跚:腿脚不灵活,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3.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诞,荒唐、离奇。不经,不正常。

4.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

5.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二、默写

1.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2.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4.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5.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6.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第六单元

19.皇帝的新装

一、请根据加横线的字注音(未加横线的全部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及根据意思写词语。

 

聘(pìn)xuàn

yào(炫耀)

称职(chèn)yú

chǔn(愚蠢)妥当(tuǒ

dàng)呈报(chéng)钦差(qīn

chāi)滑稽(huá

jī)bì

xià(陛下)

爵士(jué

shì)tóu

xián(头衔)

勋章(xūn

zhāng)袍子(páo)

1.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震惊。

2.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和:声音相应。

20.《天上的街市》piāo

miǎo(缥缈)

定然(dìng)

陈列(chén)

闲游(xián

yóu)

二、默写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

有益于人民的人。

3.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1.女娲造人

一、请根据加横线的字注音(未加横线的全部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及根据意思写词语。

 

揉(róu)

荒凉(huāng

liáng)

mò(寂寞)

莽莽(

mǎng

mǎng)

蓬勃(péng

)澄澈(chéng

chè)

掺和(chān)ní

tán(泥潭)mián

yán(绵延)

灵机一动(líng)

1.绵延:延续不断。

2.神通广大:本指法术广大无边。现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3.灵机一动:急忙中转了一下念头(多指临时想出了一个办法)。

4.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5.莽莽榛榛: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用来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6.力不暇供: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

22.寓言四则

雕像(diāo

xiàng)bì

hù(庇护)凯歌(kǎi

gē)qǐ

rén

yōu

tiān(杞人忧天)

1.凯歌:得胜时所唱的歌。(另,凯旋kǎi

xuán:战胜归来。)

2.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二、默写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2.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3.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4.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第9篇:(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池上

《池上》教学设计

杨文明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

抓住“偷采”“ 不解”感悟诗中意境。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描述课文内容的挂图(或课件)。

学生:收集诗人白居易的有关资料和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彩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弹珠子、拍球、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挖蚯蚓„„)

2你们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那时候小孩生活的。

(背诵《所见》(牧童)、《村居》(草长莺飞)、《宿新市徐公店》(篱落),品味诗中的童趣。)

3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古时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

板书课文题目:《池上》 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荷花池上)

二、初读全诗,了解大意

1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白居易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生写了2 800多首诗。

(2)白居易与顾况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听说他名叫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当读到白居易诗中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写成诗后,都要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

2教师:《池上》这首诗也非常容易读,愿意自己把它读通吗?

3请学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4教师: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告诉同桌,请他教你读。

5教师:你认为哪些字难读,能提醒一下同桌吗?(“撑”、“艇”、“萍”都是后鼻韵。)

6抽读生字卡片,读得好的同学教全班读。

7指名读全诗、互相评价。

8齐读全诗。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

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

1教师范读,请小朋友用“/”标出诗的停顿。

2与老师标出的停顿对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请能正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5全班齐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诗意,品味情趣

1放大电子课本插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允许学生多元解说,只要说得有理就行,说得不对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2自读古诗,试着理解诗意。如有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讨论解决。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借助图画、实物帮助理解;也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一、二句“撑”可先扩词再对照挂图理解:撑——撑伞、撑开、撑船、撑杆跳远„„对照挂图不难理解是“撑船,划船”的意思。“艇”可查字典理解:轻小的船;联系“撑”的意思也可理解。

3过渡:小孩撑小艇干什么?讨论:从“偷采白莲”你想到了什么?

(1)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

(2)小孩担心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

(3)看出小孩很顽皮„„ (偷采和偷盗不一样)

4有感情地朗读第

一、二句,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之情,读出小孩的顽皮。第

三、四句“解”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踪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就是“行动留下的痕迹”。“浮萍”可借助图片和资料来理解。“一道开”用想象画画的办法理解。

5讨论:从“不解藏踪迹”你想到了什么?

(1)池里这么多白莲,采一些没关系,用不着躲躲藏藏。

(2)采白莲是因为爱白莲,用不着藏踪迹。

(3)小孩采到白莲,高兴得忘了藏足迹,天真无邪,很可爱„„

6有感情地朗读第

三、四句,读出小孩的天真无邪。

五、指导有感情朗诵全诗

1读出节奏、抑扬顿挫。

2读出情感。

六、背诵古诗,拓展交流

1 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描写荷花的古诗。

南北朝民歌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江南可采连,莲叶何田田。 2 学唱《池上》

上一篇:操作规程安全技术下一篇:新词热词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