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肇庆中考复习资料(精选8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伫立(zhù)扒窃(bā)什物(shí)戛然而止(jiá)....
B.嗤笑(chī)菜畦(qí)提防(dī)毛骨悚然(sǒng)....
C.阴霾(mái)荫庇(pì)恣睢(suí)根深蒂固(dì)....
D.亵渎(xié)禁锢(gù)汲取(jǐ)随机应变(yìng)....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3分
A敌人被打跑了,但战士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一定会重整旗鼓的。....
B.房租、邮费、电话费等,每个月都要近千元,若再开展活动,开支是左右为难了。....
C.我相信他说的话是真实的,为什么要怀疑别人、杞人忧天呢? ....
D.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二、语言运用6分
4、用手机短信交流信息,既便捷又时尚。短信的编写,要求语言简练、精美。如下面这条教师节短信:“你是一把伞,为我遮风蔽雨;您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永远敬爱的老师!”不仅符合短信编写的要求,而且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心意。请你仿用这条短信的修辞手法(比喻),给你敬爱的老师拟写一条教师节短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5、为了丰富校园生活,校学生会准备在近期举办一次“小风筝竞飞”活动。请你展开联想和想像,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富有创意的标语。(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名句默写。8分
1)、山河破碎风飘絮。(文天祥《 过零丁洋》)
2)、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志气还很旺盛的的诗句是:“。
6)、李清照《武陵春》中“。”这两句化抽象为具体,写尽忧愁之沉重。
三、诗词赏析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7、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3分)
8、“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11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10、邹忌见徐公后,“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答:。
11、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言默戒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2、解释词、句。(2分)
(1)或旦而不鸣或:(2)皆足取祸也取: ..
(3)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2分
翻译:
13、断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2分
六、现代文阅读
(一)兰花的智慧(8分)
①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句,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②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③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④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于是它们跟真茵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茵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
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⑤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花粉块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地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⑥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有的兰花还会发出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信使”;有的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⑦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块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⑧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的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1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①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
②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
15.根据第2段文字,简要写出兰花种子能够广泛传播的两个原因。(3分)
16.“兰花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第4段至第7段文意,分点简答。(3分)
(二)别踩疼了雪(12分)
⑴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一场雪的降临。
⑵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也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⑶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⑷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⑸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⑹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⑺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⑻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⑼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⑽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就是她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⑾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荫,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也没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了;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⑿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⒀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⒁雪花在天空舞蹈!
⒂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⒃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⒄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⒅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17、阅读全文,说说女儿为什么要到北方去看雪?(3分)
18、选文第⒃段划线句子“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19、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3分)
20、选文第⑽段是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自己生活体验回答。(40字左右)(3分)
七、名著(4分)
他想不到做官,发财,置买产业;他的能力只能拉车,他的最可靠的希望就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他一天到晚思索这件事,计算他的钱;设若一旦忘了这件事,他便忘了自己,而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畜生,他拉着总不起劲,好像背着块石头那么不自然„„买上车再说,买上车再说!有了车就足以抵得一切!
21、这段文字出自作家()的长篇小说《》。作品主人公是(),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最大的梦想是
()。
1、B
2、D
3、C
9、C4、示例:①您如春风拂过,催百花竞发;您如艳阳普照,使万木葱茏。辛勤的园丁,衷心祝福您!②岁月在您脸上镌记得下苍老的年轮,您的身旁却崛起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感谢恩师!
5、例一:让理想与风筝齐飞,让希望与春天同在!(对偶)
例二:风筝飞满天,快乐无止境!(夸张)
例三:放飞风筝,放飞理想,放飞美丽的心情!(排比)
6、略
7、(3分)梅子、芭蕉、柳花(答对1个给1分)
8、(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文言文阅读:
10、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11、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12、(1)有的(2)招致
13、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评分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
14.①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②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15.种子轻巧,能随风飘荡到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可以防止水分渗透的细胞,因此可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16.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避开其他植物的生长环境,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引诱昆虫来无偿为自己传播花粉;能自我开花结果繁殖后代。
17、在女儿的心中,雪花是妈妈变成的,她想通过看雪找到与妈妈的联系,以此怀念妈妈。
18、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或“困难”“磨难”等,紧扣“黑夜”理解,),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紧扣“雪白”),就能乐观地面对,就能战胜不幸(紧扣“亚”理解,19、象征母亲美好的形象,象征女儿纯洁的心灵。
20、示例:两位母亲的信,让我认识到母爱的伟大。想到妈妈平时对我的付出,我要说:妈妈,我爱你!
第一部分字音、字形
【考点锁定】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复习指导》的说明, 中考语文基础部分的考试要求如下。
1.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 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2.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 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3.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 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 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
【典型考题】
例1 (2011年玉溪卷) 下列各项, 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蛰伏 (zhí) 屏气 (bǐnɡ) 不屈不挠 (náo)
B.配角 (jiǎo) 撷取 (xié) 三年五载 (zǎi)
C.跻身 (jī) 喝彩 (hē) 挑灯夜战 (tiǎo)
D.虬枝 (qiú) 恬淡 (tián) 乳臭未干 (xiù)
例2 (2011年曲靖卷) 下列词语中, 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绰号 贻误 销声匿迹 死心踏地
B.秀颀 逾越 怨天尤人 肆无忌惮
C.融洽 恬静 拈轻怕重 苦心孤诣
D.萦回 干涸 按部就班 唯命是从
例3 (2011年大理卷) 给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当shǔ () 光轻抚着大地时, 校区便鲜活起来了, 花儿更加妩媚 () , 树叶儿更加青葱 () , 操场上人头cuán () 动, 教室里书声琅琅……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A.曙mèi cōnɡ攒 B.署mèi chōnɡ窜
C.曙méi cōnɡ窜 D.署méi chōnɡ攒
【简要分析】
中考中关于字音、字形的题目大都是两种形式, 一种是单独罗列词语配对选项, 一种是在一个语段中选取几个词语标注拼音或给拼音注汉字来配对选项, 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例1答案:D。A.蛰读zhé;B.角读jué;C.喝读hè。例2答案:A。“死心踏地”中“踏”应写为“塌”。例3答案:A。这里都是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易混淆的字音、字形来考查。如果用语段来设题就会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 把字音、字形、病句、标点等其他内容合在一起来考查。
【应对策略】
1. 给汉字注音这项内容, 意在强化《汉语拼音规则》的教学, 复习时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来复习拼音规则, 在选择一定题目来训练, 特别要注意方言音的纠正。可以收集一些易混淆的词语来强化识记, 但不要太多。
2.字形考查的重点是容易写错的形声字、同音字和形似字, 平时要养成辨析的习惯, 根据语境和形旁来准确辨析。复习时教师要选择典型的题目来讲解和训练。
第二部分词语
【考点锁定】
1. 考查学生掌握词语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
2.结合语境考查学生对词语、成语含义的理解。
3.考查学生对同义词、近义词的运用和词语感情色彩的辨析。
【典型考题】
例1 (2011年曲靖卷) 下列句子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 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B.李玉刚精湛的技艺、精彩的演出令现场观众拍手称快。
C.李娜获法网女单冠军载誉归来, 各路者纷至沓来, 争相采访。
D.他性格孤傲, 常常妄自菲薄, 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例2 (2011年曲靖卷) 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 _______自己, 从而才能_______自己, _______自己, 直到最后_______自己, _______自己。
A.认识成长锤炼升华完成
B.锤炼认识成长升华完成
C.认识锤炼成长完成升华
D.锤炼成长认识完成升华
例3 (2011年德宏卷)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关联词, 恰当的一项是 () 。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 不接受平淡, _______收藏精彩, 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是一个连载, _______成功_______失败, 她_______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
A.还要么要么更B.只无论还是更
C.只无论还是都D.还要么要么都
【简要分析】
近几年我省中考语文试题中关于词语的题目大都是关于成语的使用与在语境中选用词语的题目。例1答案C。A项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 不能用来形容天气变化;B项中“拍手称快”的意思是拍着手喊痛快, 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不是称赞的意思, 这里是感情色彩不对;D项中“妄自菲薄”的意思是随便看轻自己, 与“孤傲”、“自负”相矛盾。例2答案C。根据语意的递进关系可判断。例3答案:C, 这样语句才连贯。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省中考词语题都集中在成语的使用与词语的选用上, 这些成语都是常见的成语, 并且是课本中学到的, 在生活中、新闻媒体上使用频率高的。词语的选用与关联词的运用也是比较常见的题, 难度不大。
【应对策略】
1. 对于成语知识我们要注重平时积累, 在练习中经常写写、读读, 记住成语的意思与使用例句, 模仿例句用成语写话, 在作文中尽量使用学过的成语。
2. 在平时阅读报刊、观看新闻时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提高语感。
3. 在对词语的复习中教师应选择一些典型题目来讲解, 选用一定数量的题目来训练, 再收集一些常见的、易混淆的成语来辨析, 做到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 正确运用成语。
4.特别是要注意同义词与近义词的比较, 辨别它们的差异, 准确理解它们的使用语境。关联词的运用, 要知道语句强调的内容, 准确运用关联词语。
第三部分句子
【考点锁定】
1.能辨别和修改病句。
2.能根据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对句子进行排序与组合, 使句子前后衔接自然。
3.能根据要求仿写句子。能识别与仿写简单的修辞句。
【典型考题】
例1 (2011年大理卷)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李平同学不仅学习好, 乐于帮助其他同学, 因此我们要向他学习。
B.党的好干部杨善洲是近年来我省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C.日本能否在短时间内消除核泄漏带来的严重污染, 依赖于科学技术及政府的重视。
D.通过新交通法的颁布实施, 使酒后驾车的人越来越少了。
例2 (2011年德宏卷)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 此时, 夜幕已经完全降临, 黑沉沉的夜空, 星光稀缀。
(2) 时而有游船从身边掠过。
(3) 湖面上, 灯影、船影交辉, 桨声、水声和弦, 如同无数条金蛇狂舞, 闪烁着粼粼波光, 就像一个天然的舞台。
(4) 也有的只是一对情侣依偎在船舱之中或是船头轻轻细语。
(5) 船上, 有的琴音笙歌不绝于耳。
A、 (1) (3) (5) (2) (4) B、 (1) (3) (2) (5) (4)
C、 (1) (2) (3) (5) (4) D、 (1) (5) (4) (3) (2)
例3 (2011年曲靖卷) 仿照例句, 请再写出两个字数相同, 句式一致, 内容相关的句子。
例句: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
仿写:青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青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简要分析】
中考中句子部分的题目, 一般是病句辨别、语句排序与仿写等几种形式。例1答案:B。A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不仅”和“因此”不能搭配;C句前后不一致, “能否”与后一分句不能形成对应关系;D句成分残缺, 误用介词造成句子主语残缺。例2答案是B。按空间顺序排列:夜幕降临后的星空—湖面美景—游船—船上美景。例3答题示例:青春是美妙的乐章, 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
【应对策略】
1.病句辨别首先要熟悉病句的类型, 凭借语感和语法知识辨别病句, 复习时教师可以收集整理出病句的类型特点, 先讲解, 再用一定量的题目去反复训练。
2.一般句子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等。复习时教师可以归纳出一定的类型来分析讲解, 让学生掌握其特点与方法。
3.仿写、续写、补写题, 所写的句子与例句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句式统一、修辞相同、字数相等。复习时应主要强调对例句的句式特点的把握, 教师先出示例句,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首先分析例句的句式结构与修辞, 再联想内容, 确定一个内容来先试着仿写, 再对照例句修正完善。
第四部分标点
【考点锁定】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写作中说:“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常用标点的用法, 中考中这种题型都是要求辨别易混淆的标点, 用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典型考题】
例1 (2011年大理卷) 下列句子中不该用问号的一项是 ()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难道你认为一场考试的失误就意味着输掉了整个人生吗?
C.生活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 不是吗?
D.我们要思考怎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例2 (2010年曲靖卷) 下列句子中,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谓“以人为本,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 而不是修正民心。
B.别人没想到的事, 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 你做到了。
C.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 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简要分析】
中考试题里, 标点符号题目一般是对句子中标点的辨别或者给一个语段加标点。无论哪种形式都是对常用标点的用法的考查, 只要理解标点的用法就不难解答这种题目。
例1答案:D。句中虽有疑问词“怎样”, 但无疑问语气, 因此不用问号。例2答案B。A句引用的话是作为句子的一部分, 逗号应在引号外;C句中虽然有疑问代词, 但整句话是陈述句, 句末应用句号;D句中表推测的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应对策略】
中考标点题的复习, 笔者认为要注重对标点的辨别, 不必对所有标点都进行一次系统的讲解与背诵。因为学生平时经常使用标点, 并且一直在用着标点, 他们对标点的使用并不是从零开始, 只是在使用上有少数弄错的或者混淆的, 所以要加强辨别, 强化运用。
第五部分名著知识
【考点锁定】
1.《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名著阅读应该掌握其故事梗概、作家作品。
2.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作家作品, 选入课本的名篇佳作的主题、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的性格、名言等。
3.课文中出现的文学常识。
【典型考题】
例1 (2011年昆明卷) 选出下面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 当时统称为“诗”, 又称为“诗三百”, 后被儒家尊为经典。
B.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分别出自《曹刿论战》和《木兰诗》。
C.郭沫若, 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 著有诗集《女神》, 话剧《屈原》等。他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借助联想和想象, 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 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D.莎士比亚,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威尼斯商人》是他著名的悲剧代表作之一。
例2 (2011年玉溪卷)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 “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叙事兼议论, “铭”一般是用韵的, “序”是临别赠言。
B.“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铁扇公主使诈假借芭蕉扇”、“杨志中计误入白虎堂”、“火云洞智取红孩儿”, 都是明代作家吴承恩长篇小说《西游记》里脍炙人口的故事。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题西林壁》、《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 号东坡居士, 后人称之为“苏东坡”。
D.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 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去战胜它, 而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与悲观。
例3 (2011年德宏卷) 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朝花夕拾》—鲁迅—长妈妈
B.《童年》—高尔基—阿廖沙
C.《水浒》—施耐庵—孙悟空
D.《名人传》—罗曼·罗兰—贝多芬
【简要分析】
中考名著知识题一般都是选择题, 有判断说法正误的, 有判断搭配正误的, 有选项题等集中形式。例1答案是D。例2答案是B。“杨志中计误入白虎堂”是《水浒传》中的故事。例3答案是C。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其实这几个题都是常见的名著内容, 把一些简单的人物、事件、题目、类型混淆一下让考生来辨别, 只要细心是容易辨别的。
【应对策略】
关于名著知识的复习, 我们应该把力量放在对常见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上来。首先把课本上出现的对名著、重要作家的注释部分仔细阅读整理, 可以把他们分为中国现代、古代与外国的几个内容来分类识记。再回顾一下课本上出现的名著与重要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情节, 留意社会生活中与名著相关的事件。
一、备考复习课型教学任务和目标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课,是以巩固初中阶段所学语文知识,并重新组合知识系统,有序地进行语文知识及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运用、迁移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型。要完成复习任务,就要根据该地区《高中招生考试大纲》的要求,分阶段、按要求、程序组织教学,可按文章题裁、重组知识网络,以迁移为目的进行程序式复习,可按知识点组织专题训练,以掌握方法、强化训练、重于运用为目的进行复习。一般学校进行两三次循环复习、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备考复习课的教学环节及对策
备考复习时,强调以人为本,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应该把这种教育理念渗透于复习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教学环节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课的内容主要有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而无论是哪一内容的复习课,都有四个基本复习环节:考点——示例——训练——迁移。
第一步是呈现复习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相关的考试要点。第二步是出示典型题例,通过讲解、分析、学生讨论,找出该题型的解决方法,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第三步是提供有代表性的各类练习题,让学生训练,通过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及对规律掌握的情况,或者用测验的形式检查学生与教学目标的差距。第四步是根据反馈的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作迁移性的训练,以提高应试的能力。
(二)教学对策
1.指导学生组建复习各内容的网络结构。复习时,要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按一定的框架结构和规律加以排列,形成体系。如下例: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2)描写方法: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3)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这样组建知识网络,构建知识树,不但便于分类记忆和提取,而且有利于掌握各种文体特点,指导文章阅读的复习。
2.给予学生具体的复习方法。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授他们以“渔”去获得“鱼”,是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的最好途径,主要复习方法有几种:
(1)注重积累和整理。如把所学的文言词按一词多义、通假字、成语等归类整理,会加深对文言词语的理解,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强化记忆。没有知识的储存,就没有信息的提取,知识也就不成为自己的知识。强化“记”是为了有效的“议”,复习时要按具体内容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如背诵《出师表》第六段,就可用“语脉背诵法”,让学生按照作者的思路及句首提示语来背诵。
本布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身世),先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是感激,_____________。(叙“三顾茅庐”一事),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述跟先帝共患难与共的历史)
记忆法还有分类对比法,特征口诀法,图表归纳法,形象联有效想法等。
(3)从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抓住关键,准确理解文章和试题的重点,这是阅读能力强的标志,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提取信息的方法。
(4)学会快速成文。第一,让学生进行定时定量的写作训练。第二,让他们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结构(如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并给各种类型的文章以模式定位(如横向展开型、逐层深入型、对比映照型等),以便能在短时间内组织文章的框架。第三,懂得快速以材料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审题立意,掌握成文章发及写作规律。
3.强化训练,让学生形成技能。“练”,是复习课的主要环节,是查漏补缺、巩固理解、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的途径。
首先,要确定好练习题,一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性要强。二是练习题必须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三是题型灵活多样,既要有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作文题,又要注意选用有辨析性、逆向性、发散性、归纳性、迁移性的多角度思维训练题。
其次,是确立强化训练的度,坚持多练与精练结合,反复练习,深刻巩固,突出重难点,在练中逐步提高速度和强度,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
1.教育方面
孔子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建立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模式仍生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关于教育方面的成语也一直在我们的语言中津津乐道。如:
【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释义>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2.为政方面
孔子根据政治的需要,提倡道德政治,即“为政以德”的主张。他认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事是极其重要的。如:
【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祸起萧墙】
[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释义>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分崩离析】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释义>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待价而沽】
[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释义>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待用。
【欲速不达】
[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释义>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一言兴邦】
[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
<释义>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3.修养方面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核心。以“仁”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是孔子一贯倡导的行为准则,是儒家学说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的主体,是人们遵循的普遍运用的行为准则。成语有:
【见贤思齐】
[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
【择善而从】
[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
<释义>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
【三省吾身】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释义>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当仁不让】
[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释义>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杀身成仁】
[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释义>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文质彬彬】
[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4.处事方面
孔子理想的人生是将道德修养与“济世”结合起来。孔子的人生观为他的后代的儒学所继承,以此逐渐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事原则和“内圣外王”的理想的人格模式。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要遵循道德原则,还体现在处事要符合道德标准。如:
【成人之美】
[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释义>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
【既往不咎】
[出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释义>对以往的错误、罪行不再责备、处分。
【过犹不及】
[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释义>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三思而行】
[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释义>反复考虑后再做。
【无所用心】
[出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释义>没有开动脑筋。比喻对什么事都不关心。
【察言观色】
[出处]“察言而观色。”(《颜渊》)
<释义>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5.感悟方面
孔子认为天与人的生命及其意义是密切相关的,人应当像天那样对待生命,对待一切事物做到“天人合一”,提倡进行“仁、义、礼、智、信”诸道德境界的修炼和陶冶。《论语》的一些阐述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及追求的境界,表现为:
【后生可畏】
[出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子罕》)
<释义>青年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富贵浮云】
[出处]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释义>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乐以忘忧】
[出处]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释义>快乐得忘了忧愁。
【不亦乐乎】
[出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
<释义>不也是很快乐吗?原指心里很高兴。现形容状态、动作等达到极端、非常的程度。
【望而生畏】
[出处]“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尧曰》)
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青苔),表达了(人物)……的青苔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青苔(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来点小技巧——初中语文答题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
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
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
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
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
+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语文答题公式及常见修辞方法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2﹑公式:①比喻:……采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论证方法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①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②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③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④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公式: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比
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八、仿写句子。公式:
1、数清例句的字数。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九、对对联。公式: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十、读图题。公式: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十一、探究题。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十二、概括题。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三、名著阅读。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四、写信。公式: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十五、编短信。公式:①用“沪”一类的字简写地名。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十六、诗文佳句赏欣。公式: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
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七、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公式: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十八、文言句子划分停顿。公式:
1、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
2、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
3、“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
4、主语和谓语之间划。
5、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十九、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
二十、前后照应。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二十一、巧设悬念。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二、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二十三、记叙线索。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
1、以“物”为线索;
2、以“事”;
3、以“人”;
4、以“时间”;
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二十四、称谓变化。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1. 锐不可当:不可抵挡。
2.获益匪浅:得到很多。匪,不。
3.沸沸扬扬:活动纷繁,非常热闹的样子。
第四册
1.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2.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
3.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指草木。
4.臭名昭著:形容坏名声尽人皆知。昭,显著。
★ 中考作家作品全面大总结
★ 人教版五年级复习资料语文
★ 人教版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关雎
★ 中考语文默写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 人教版中考数学复习资料提纲
★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复习资料
一、三项原则
中考语文复习要遵循的三项原则是:1.吃透考纲——准确把握命题方向;2.立足课本——熟练掌握知识内核;3.触类旁通——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延伸运用。
二、四轮系列复习
四轮复习是对初中语文六册课本及所有中学语文知识内容的有序复习。
第一轮整册复习:以考纲中确定的基本篇目为复习重点, 复习按“重点知识梳理与
强调——学生练习巩固——教师例题分析与重点讲解”三个步骤进行。通过这一轮复习, 指导学生总体把握初中阶段语文的基本知识与复习要点。
第二轮专题分类复习:针对考试试题内容, 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指导训练与创新运用六大块, 进行体裁知识、语段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整体复习训练。
第三轮综合训练: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 重点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模拟考试, 通过这一轮的复习, 使学生积累考试经验, 并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四轮即中考冲刺阶段的自由复习阶段,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缺补漏, 教师侧重点拨指导, 并进行知识归类、考试方法与技巧的辅导。
三、四块专题复习
四块专题复习是对中考语文四大块考试内容的针对性复习, 即积累与运用 (基础知识) 、现代文阅读、文言文知识、指导训练复习四部分, 这一专题的复习是与四轮系列复习同步进行的, 在具体操作中可分解到四轮复习的每一个过程。这一专题复习的基本要点和注意事项具体分析如下。
1. 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 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篇篇背诵, 还要字字落实, 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 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 满“盘”皆输。
2. 文言文部分。
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 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 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 粗知全文大意, 把握文章的倾向性。
(2)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并逐字对应翻译, 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 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
(3) 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 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特殊现象。
(5) 若直译不能, 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 不拘泥于原文结构, 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
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 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 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 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3. 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把握“考点”, 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因此, 在最后复习中, 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 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 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 答案只在原文中”。
4. 作文部分。
在最后阶段要多读书看报, 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 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 为指导积累素材, 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 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看读报。在指导中, 要善于从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大题化小, 以小见大, 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 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 丰厚的文学积淀, 做到文质兼美, 富有生活气息。
其次, 在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历年的答卷中都存在着一些考生不认真看原文, 不能认真审题的毛病。平时做阅读练习, 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抓准题眼、抓住关键词句, 再作答。另外, 书写也应重视, 若平时书写潦草, 则会在积累中出现错别字, 在指导中丢掉书写分。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若平时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 考试时也就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丢分。
四、三“补”措施
中考考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运用与表达能力, 同时也要考学生的心理状态、生活阅历与认识、答题技巧及其思维能力, 三“补”就是针对这些非智力方面的考查而用的。三补之一补是补“血”——充实生活素材: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生活就是语文的血液。语文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 其实就是考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所以在复习中指导学生勤于进行语文素材的积累、课外知识的补充、现实生活中热点、焦点事件的思考、学生个人思
想火花的记录, 可以拓展学生的思想空间, 为知识的运用与指导做准备。二补是补“锌” (新) ——提供中考信息:即教师注意搜集并呈现给学生新的出题方向、题型设计、学习资料、方法技巧等可用考试信息, 让学生把握考试动态和方向。三补是补“钙”——提高应考能力:包括应考心理准备、临场发挥能力的培养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养成等, 三“补”可以通过个别辅导、谈心、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
熟记考试大纲规定的古代诗歌及文言课文的名句。按大纲中要求的考点进行复习。
二、语言运用
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怎样辨识汉字读音的正误,怎样辨识错别字,怎样辨析和修改病句,怎样仿写,怎样整合信息,怎样读懂图表,怎样完成综合题的表达,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怎样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等。
三、古诗文阅读
广东中考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领悟浅易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广东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内容就是考纲规定的24篇文言文中的内容,题型以翻译题和理解题的形式出现。
广东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作为附加题部分以考查文段阅读或短文为主,目的在于考查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能力。考查的内容有断句、词语理解、句子翻译、人物性格分析、主旨的理解等。这部分难度较大,目的是给语文基础较好的考生发挥的空间。
四、现代文阅读
了解阅读的能级和层次。根据阅读水平的不同,阅读可分为三个等级和层次。各类体裁作品的阅读首先都是以理解为目的,在理解阅读的基础之上发展为鉴赏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这就是阅读能力层级。我们在复习时,要从这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步骤。虽然学生每天都在阅读,但未必都清楚有关阅读的程序,所以在复习时,让学生了解一点有关阅读的程序性知识还是有必要的。我将阅读的步骤概括为:整体感知→梳理文脉→把握主题→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文章类型不同又有所不同。
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
(1)记叙文的阅读主要包括记叙的要素,划分层次,概括内容,辨别表达方式,分析人物描写表达的作用。
(2)说明文语段要把握被说明的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总结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议论文的阅读要阅读全文,明确中心论点。把握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中心论点一般可在题目、开关、结尾、中间归纳出来;再分析文章所使用的论据,找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接着把握论证方法。
(4)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广东省中考文本类阅读是每年必考的。广东省中考语文近年来考查的主要是散文和小说,甚少涉及到诗歌,戏剧更是未曾一见。散文小说都要求学生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正确理解作品中的感人情境和人物形象。
五、名著阅读
广东中考考纲对名著阅读的要求是: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要求简述关键事件;欣赏名著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阐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我们在复习时认真地识记一些诸如作品名称、作者、代表作、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创作特色等内容,还要对作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得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
六、写作
写作训练,落实基本,鼓励创新。
我们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重视不同文体的基本构架、谋篇布局的训练等。
在抓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写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新颖的作品。
【语文肇庆中考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肇庆一带实习报告07-04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1-20
肇庆市的旅游景点简介07-10
肇庆市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办法09-10
中考语文病句复习06-02
中考语文如何复习06-15
中考版语文复习07-02
中考语文综合复习09-12
中考语文语病复习专题05-30
中考语文复习方法技巧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