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上古诗鉴赏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部编语文八上古诗鉴赏

部编语文八上古诗鉴赏 篇1

言简意丰先定调

——古诗鉴赏之形象与情感

【边练边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董元达

谢 逸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①破屋应数间。

注①

川:唐代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这首诗中的董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学生答案】

(1)董元达不愿读书,跃马西入金城,经过一番艰苦生活后,容貌全改。

(2)董元达曾经受皇帝召见,慷慨议论,令皇帝高兴,但问及读书,脱身而逃。

(3)董元达晚年生活潦倒,隐居大梁,只有破屋数间。(2分)

【我来点评】

【问题总结一】

【规范思路】

【我来作答】

【备考答案】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听郑羽人弹琴

李 中

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

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

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

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

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学生答案】

诗歌的第三联写出了草间的小虫已经不再喧嚣、松顶的鹤惊鸣的画面。诗人选取一高一低两个意象,描绘了琴声的效果,很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特点。(3分)

【我来点评】

【问题总结二】

【规范思路】

【我来作答】

【备考答案】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病起书怀

陆 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①,京华父老望和銮②。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

庙社:宗庙、社稷。②和銮:又叫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的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的称“銮”。

注②

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6分)

【学生生答案】

此诗抒发了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人客居江干,年老多病,想象京华父老希望早日看到皇帝的銮舆;诗人夜半挑灯细看《出师表》,盼望朝廷出兵,恢复中原。(2分)

【我来点评】

【问题总结三】

【规范思路】

【我来作答】

【备考答案】

【变式训练】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古剑篇

郭 震

君不见昆吾①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②。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注】 ①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②“零落”句:《晋书·张华传》载,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华使焕寻剑,焕掘丰城县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2)全诗句句写剑,实则以剑喻人,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2)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1)

“风乱万畴青锦褥”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4分)

(2)尾联写“愁”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1)

(2)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赏心亭①

陆 游

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注①

注②

孝宗淳熙五年(1178),陆游奉诏回临安面陈恢复大计,从四川回来舟经建康(南京),登亭有感而赋此诗。作为主战派,诗人曾向朝廷建议迁都建康,以利于防备,但不被采纳。

②瓜步:瓜步山,在南京的六合。③迁都: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

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纠偏补弱】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出了怎样的乡村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特别提醒】

(1)

明确关键词“形象”与“特点”的答题指向;

(2)

明确关键词“概括”与“分析”的答题指向;

(3)

平时多积累形象、意象的精神、情感、意蕴;

(4)

部编语文八上古诗鉴赏 篇2

一、进行鉴赏方法指导

在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能对诗歌作出一定的鉴赏, 考纲就要求学生会鉴赏诗歌的文学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有鉴于前述考量, 教师在进行课堂诗歌教学讲授过程中, 应注重对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知识点化。具体而言,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对诗歌“外在美感”品鉴能力, 如诗歌的精神意蕴、暗涵的意象以及特定的艺术情境;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升对诗歌词句的品鉴能力, 感受诗歌或隽永娟秀, 或豪情狂放, 或悲古怀思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对诗歌的格律之美的品鉴能力, 如借喻、白描等文学艺术手法的精妙运用。借助前述方法, 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性教学, 从而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欣赏格调。

以李白的诗词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 教师应从下述方面提升学生对其诗词的领悟能力, 诗词的意境、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从而使学生把握李白诗词的浪漫豪放特质, 从而深刻地体会到李白的诗词创作本意。

二、注重模块教学

从教学体例安排来看, 《唐诗宋词选读》及其配套读本的内容设置较为合理。其中任意一个教学模块均有对作者及其诗词风格的介绍, 从而使学生通过对该教学模块的知识学习, 形成对作者整体艺术风格的完整认知。以“豪放飘逸”的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作品为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对整个教学模块知识的习得, 进而实现对“豪放飘逸”的知识认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注重对学时的合理安排, 以教师精讲与学生自学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 从而达到讲练结合的教学目的, 使学生对唐代诗词作品形成较好的知识领悟, 如此也将有助于学生在课外进行诗词知识的自学, 加深学生对诗歌作品的领悟。

三、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在进行主观鉴赏题作答时, 学生应秉承下述原则:

第一, 作答时应先仔细阅读题目, 一些鉴赏题带有一定的提示性:像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第二, 作答时应注意作者。通常在主观鉴赏题的题目设置时, 均会选取带有作者典型创作风格的诗歌作品, 例如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 柳永、秦观的婉约词,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 王维的“诗中有画”等等。注意到这一点, 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最后, 作答时要注意对注释的应用。尽管注释内容相对简短, 然而注释内容实质上对答题者进行了一定的作答提示, 如注释介绍作品创作背景, 则提示作答者诗歌的思想内涵;注释对诗句内容进行介绍, 则向作答者提示诗歌的艺术情境或典故出处;注释介绍诗歌作者, 则向作答者提示作品的创作风格。因此, 唯有注重对注释的应用, 方能提升学生的诗歌品鉴能力。

四、强化书面表达

通过系统化的诗歌品鉴训练, 学生能够实现对诗歌内容的独特体悟。然而, 在要求学生将此种体悟进行语言描述时, 学生的表述难以将其想法真实再现, 由此导致其笔下的鉴赏文字体系混乱、言不达意。结合以往的阅卷情况来看, 教师通常对内容严密、行文流畅的试卷更为欣赏。鉴于此种情形, 只有注重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使其笔下的鉴赏文字能够做到内容严密、行文流畅。此外, 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意在笔先”的作答习惯, 如此便可避免作答时卷面不够整洁, 造成卷面无谓失分。

五、结语

我们的国家是诗歌的国度, 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 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思想感情最充沛, 艺术想象最丰富、艺术语言最凝练的文学样式。千百年来, 诗歌教学一直受到国人的高度重视, 《尚书》中说:“诗言志, 歌永言, 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 无相夺论, 神人以和。”强调了诗歌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从培养学生语感入手, 既强调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又注重加强学生的言语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实验) 在“课程目标”的“感受·鉴赏”部分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 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 努力提高对古诗词语言的感受力。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古诗词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陶冶他们美好的情操, 让他们担负起继承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化丰厚遗产的重任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终极目的, 是每个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希望通过本文对于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研究, 能够使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方面获得一定的参考。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其文质兼美, 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年代久远, 学生在古诗词的鉴赏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 需要教师不断加以指导。为此, 本文从进行鉴赏方法指导、注重模块教学、灵活运用答题技巧、强化书面表达四个方面就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展开论述, 以供师生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模块教学,答题技巧

参考文献

[1]王禄凤, 翟启明.“言”“意”转换:传统诗歌教学方法的解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6) .

[2]李素华.“意象”与“意境”辨析[J].中学语文园地 (高中版) , 2007 (Z2) .

[3]钱梦龙, 陈钟梁, 钱涛, 黄玉峰, 郑桂华.语文教学呼唤“诗教”回归——“诗歌与诗歌教学”网谈录[J].语文学习, 2002 (3) .

浅析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 篇3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精神境界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学生去学习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诗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讲究方法,深入研讨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故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几种方法: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所以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打开了方便之门。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的过程中阅读和理解课文,从中获得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熟练技巧。练习运用了“运动心理学”的原理,使学生在口、耳、手、脑的有规律运动中强化训练效果。练习法是以学生的独立活动为主,但并不排除必要的学生之间的研究讨论,也不能脱离教师的引导。

2.品析名句

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师可示范以其法赏诗: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一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两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凉,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是用“风住尘香”四个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有余痕,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发为不堪了。

此种开笔,最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神似,不仅扩大了词的容量,而且情由千回万转后,蓦地喷薄而出,具有震撼人心之力。当然,这不仅仅是一般的伤春,而是寓寄着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首句陡起,次句平接,由景而入:“日晚倦梳头。”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心灰意懒,所以虽然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来反映主人公的情意阑珊。

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它优秀诗词了。

3.抓住诗中意象鉴赏诗歌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体会意境。

意象大致分类及含义:景观类:如月(明月,残月、新月)多表达离愁别苦,渲染悲寂氛围。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如斜阳,多表现昏黄暮色中愁思万千,如:王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又如,温庭筠《望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植物类:杨柳,芳草多含离别之情。

行为类:凭栏,多为思恋他人、发泻心中忧闷之意。温庭筠《望江南》中“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在了解意象及其大体含义后,学生形成一些认识,便能归纳出一些特征,把握意境,更加顺畅赏析诗词。

4.分析作者的手法

诗词,有一定之法。对于采用手法分析法赏诗时,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有的放矢进行鉴赏。

(1)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常常用一些修辞之法来将诗人的情感形象的外化出来。因此,抓住某些诗歌中运用一些手法将会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其诗歌表露的情感。

(2)化虚为实体会法。有时作者要表达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如李清照的《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两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用夸张性的比喻。以实写虚是古人常用一种方法,更能形象表现主观的情感。

5.再現诗歌的意境

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不难看出,把诗歌凝练的语言转化成具体的文字,联想创造出生动的画面,这正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遨游其中,鉴赏品位,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一定会呈现出一派新的景象。

部编语文八上古诗鉴赏 篇4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wēi)迤(yí)腾细浪,乌蒙磅(páng)礴(bó)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主题内容】: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表达了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名句赏析】:

1.“五岭逶(wēi)迤(yí)腾细浪,乌蒙磅(páng)礴(bó)走泥丸。”写山,“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极大和极小对比显出了红军长征之难;也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诗人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 到了进一步的突现。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主题内容】:这首诗写国都沦陷的悲痛之情,也包含了在战争中思乡思亲的情感。【名句赏析】: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国家残破,河山尚存,只是江山换了主人。暮春时节,长安城中草木丛生,可人烟稀少,一片荒凉。景中含情,写出了作者对国都沦陷的悲痛之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花鸟来表达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因感叹时事,悦目的花朵也流下了眼泪;因深恨离别,鸟儿的心也惊动,从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主题内容】:杜牧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社会危机四伏,感到唐王朝前景可悲。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忧时伤世的思想。

【名句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了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僵卧:挺直躺着。戍轮台:守卫边疆。夜阑:夜深。

【主题内容】:“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不自哀”是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一个“思”字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名句赏析】:后两句集中在“梦”上。“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风吹雨”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又喻指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境地。“铁马冰河”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主题内容】:诗的开头两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其中“一经”指儒学经典,“起一经”指诗人因科举而入仕途。“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在国家危机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四年。颔联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颈联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叹零丁”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名句赏析】: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飘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浮萍,写出了宋朝国势危亡,也写出了作者自己一生的漂泊不定,坎坷沉浮。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之任:去上任。宦游:出外做官。

【主题内容】:王勃的这首送别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名句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是远隔万水千山的朋友只要拥有深情厚谊,就好像近在咫尺。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吟鞭:诗人的马鞭。

【主题内容】:诗人龚自珍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专制,渴望社会改革,但一直不被重视,后被迫辞官,离开北京,这首诗就抒发了他在旅途中的感想。诗中的情感有三层:辞官离京的忧伤,回归故里的喜悦,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名句赏析】:

1.“浩荡离愁白日斜”中“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比喻“愁”,表明诗人虽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落花自喻抒发报国之志,表明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充分表达诗人的报国之志和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造化:指天地、自然界。钟:聚集。

【主题内容】:全诗紧扣一个“望”字,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开首两句写远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

五、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名句赏析】:

1.三、四句用词极为精练传神,一个“钟”字和一个“割”字,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2.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才能:刚刚能够。

【主题内容】: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以“春”为着眼点,以“行”为线索,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名句赏析】: 1.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描写了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非到向阳的树上唱歌,不知道是谁家的新燕已经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

2.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渐欲”二字,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没马蹄”三字则写出了初春的草浅。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主题内容】:这是一首登高览胜之作,表达了积极进取之情。

【名句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在写景中议论,“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引申为眼前的挫折、困难、障碍等。“不畏”二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歌大意】:敌军像黑云一般压向城垣,城垣就要被毁坏,可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战甲的鳞片上,闪烁着金光。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的泥土在紫色的晚霞映衬下凝成了胭脂的色彩。救援的军队半卷红旗,向易水畔进发,夜袭敌阵,夜里浓重的寒霜,连战鼓也擂不响。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我们愿提起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

【主题内容】:这首七言古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其最大特色在于,用浓墨重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场景,画面色彩斑斓,显得奇异诡谲。

【名句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句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别云间(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注释】:羁旅:长久漂泊外地。南冠:古代南方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主题内容】:这首诗是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就义当年写的。前二句点题,说明三年抗敌,今朝被捕,并将告别故乡;

三、四句言志,表达了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和英雄失路的悲哀;

五、六两句表示在就义之前的思乡之情;末尾两句预示前景,抗清的烽火一定会绵延下去,死后在天之灵,一定会看到祖国人民奋勇抗清的旗帜。

部编语文八上古诗鉴赏 篇5

一、教学语言富有诗意

有人说,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精炼而富有诗性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学生灵活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述被引发。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开课,我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优美的音乐、画面等,把春天的种种意象变成一首“立体交响乐曲”,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

三、读写结合,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

部编语文八上古诗鉴赏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13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4.学生个人读悟。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评价。

4.背诵: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

yàn

空蒙kōng

méng

淡妆浓抹dàn

zhuāng

nóng

相宜xiāng

3.读通课文: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天晴和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第三课时

一、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等。

二、诗词讲解

1.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2.解读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3.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4.主旨概括:《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随堂练习

《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________和长江的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川的_____之情。

四、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李白

相对出

日边来

长江的壮阔气势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刘禹锡

五、课堂小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浅析 篇7

一、知人论世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 古诗词鉴赏必须做到知人论世, 由于文学作品是原作者思想感情与当时经历的外观体现, 个人经历与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很大的关联。而诗人的性格、人生经历在诗歌中都留下了很多印记, 从而变成情感模式。例如, 陶渊明早年做过几次小地方官, 41岁担任彭泽县令, 任职80多天弃官归隐, 最后老死,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至今为人夸赞。其《归园田居》展现了他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愿望, 同时映射出劳有所获的美好愿望。全诗在幽美、平淡、虚景与实景的映衬下交相辉映、完美柔和, 普通的田园景物在他的笔下异常生动、淳朴, 充分体现了诗人弃官归隐、回归自然的喜悦。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先看作者, 再分析时代背景, 这样才能掌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理解作品内容, 进而更加准确地掌握各种景物特征。

二、明确意象

意象有植物、自然、动物与行为之分, 意象是理解作者思想的关键。例如, “杨柳”有离愁别绪之情;“月”表示思亲, 从而引发乡愁、离愁;“鸿雁”、“双鲤”指书信;梅花指代不屈不挠、高洁;竹象征着气节、向上、不俗与正直等。

在诗词鉴赏中要透过外表, 领会外表隐藏的感情与意趣, 注重客观与主观的结合。只有找准作品意象, 领会作品隐含的意趣, 才能真正领会诗词情调与价值。例如, 近年中考经常出现的古诗词鉴赏题———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为了领会诗中“折柳”的含义, 必须理解“柳”的本质含义。从学生学过的“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杨柳岸晓风残月”、“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这些诗句来看, 古诗词中的“柳”都有着特殊含义。随风摆动、柔顺婀娜的“柳”与“留”谐音, 古人有折柳的习俗, 这就很容易联想到“柳—留—惜别”, 即离别的人看见杨柳就想到依依惜别的场景, 从而涌现出离愁。

三、观图, 领会美

在苏轼的《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有:“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诗歌属于典型的感性形象, 只有抓住特点, 才能达到诗情画意统一的要求, 而观图就是一种好方法。在初中诗词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插图, 通过领会图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所处环境, 帮助学生领会诗词隐含的意境, 初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使至塞上》一诗中“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时, 教师可以配上精美的图片, 帮助学生从色彩、线条、构图上理解这千古名句。在图片中, “大漠”与“孤烟”属于线面结合, 诗中谈到的落日悬在天空, “落日”与“长河”是两个单独的画面, 和上句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不对称。而大漠孤烟、水中落日则给人很好的自然景象。在这种情况下,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就给人一种内容与形式都对称的感觉, 形成自然统一的局面, 同时衬托了作者凄美哀婉的情思。

对于教材中的观赏性图片, 除了要引导学生作全面、细致的观察, 教师还应该结合诗歌图片与内容, 在诗画描绘中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四、读诗, 渲染美

虽然古诗词的篇幅短小、字数不多, 但是却是华夏文化的代表, 很多时候给人以心灵震撼。由于很多古诗词都有音节、韵律, 故朗读时很顺口, 方便记忆。反复朗读古诗词, 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准字音, 并领会古人应用语言文字的睿智与聪慧, 同时加以想象, 从而领会文字的内涵, 进而在体会与感知中掌握诗意。

例如, 《桃花源记》中“夹岸数百步”中的“夹”念“jia”一声, “屋舍”中的“舍”读四声。只有在朗读中学会停顿, 才能领略诗词内容, 从而熟读成诵。特别是古今异义词, 如妻子、交通、鲜美、绝境等, 都需要学生认真朗读与思考。在朗读中, 学生能够深入解析文本。古人言:“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熟读文字后, 学生自然而然地开始字斟句酌, 在品味音韵美的同时, 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五、品情, 感受美

古诗词具有很好的表达技巧, 其意境千姿百态, 精巧的语言凝聚着作者的思维, 散发着超强的魅力。鉴于此, 在领会诗词的同时, 学生还需细细品味, 感受隐含的情感基调, 这样才能深入文章大意, 感受更加深层的意境美。

例如, 在《归园田居》中的“夕露沾我衣”、“种豆南山下”都没有丝毫掩饰, 醇美的意境与平淡的口语整合在一起, 平淡中满含柔美、情趣与醇美, 只要细细品读, 就能感受作者的写作特色与田园劳作的美好。

又如, 《桃花源记》中的语言锤炼、手法应用、内容剪切、结构安排都有其精妙之处, 作者为广大读者塑造了一个令人无限向往的世外仙居。在教学中, 教师可先带领学生领略世外桃源仙境之美好, 然后引导学生再细细品味, 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生活理想。

六、结语

解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篇8

一、目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教学目的功利化

现阶段,我国部分高中教育追求的最主要的目标并不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顺利地通过高考;使得现在的高中教学完全围绕着高考制度和高考内容来进行,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也逐渐呈现趋向于为高考服务的趋势。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在古诗词的鉴赏中体会到作者的内在情感,只是注重诗词的背诵和鉴赏的技巧。对于学生而言,进行古诗词的鉴赏完全就是按照一套既定的模式在进行,没有充分调动自身的感受去领悟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刻内涵。这些都与新课标中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相背离。

2.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应该进行自主的学习。学生的被动地位的“稳固”使得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鉴赏讲解时,就会出现这样学生总是在接受教师所讲解的一切知识的普遍现象。但是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应该有一个开放式的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的互动环境,教师的讲解只能代表教师一人对诗词的看法和理解,学生应该突出自身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古诗词鉴赏的学习和分析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体现自身的鉴赏能力。

3.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总体上都还比较单一,整个教学过程和环节都还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在高中语文的古诗词鉴赏教学中,主要就是机械地围绕古诗词的意思表达和意境分析等内容进行展开,使得古诗词鉴赏课程变得枯燥乏味,缺失了诗词原本所具有的韵味和趣味。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原本就缺乏古代文化知识的学生在进行古诗词鉴赏学习时感到乏味,对于学习丧失兴趣,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极容易仅仅是机械地对诗词进行记忆和背诵,完全忽略了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二、改进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策略

1.明晰课堂教学思路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明晰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诗经》名篇《氓》中写到:“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教师可以通过对字面意思的解释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深层次的意义,感受到《氓》中所描述的少女对爱人的一种深深的依恋,与文中后来少女变为妇人时的怨恨形成强烈对比。

古诗词鉴赏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古诗词鉴赏教学要着重要求学生通过掌握和理解诗词中呈现的意境,对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内蕴等各方面进行分析。

2.注重引导课外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教师无论对诗词进行多好的解释都不能让学生真正地有所领悟,只有让学生自己多阅读才能使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高中语文课本中所收录的那几首诗词,这样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在高中阶段要想学习好语文的古诗词鉴赏,就必须要注重加大自身的课外阅读量,在阅读量增加的基础上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和解析。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知识面的广泛能够使得自身对于古诗词的鉴赏水平有个质的飞跃,也能让学生逐渐掌握到诗人在诗词中表达出来的情感,最终使得学生对于古诗词的阅读上有极大的兴趣,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

3.积极组织教学活动

我国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使得学生在进行古诗词学习中逐渐丧失兴趣进而产生不良的抵触情绪。针对这类情况,教师可以适当地在教学课堂中增加一些小型的教学活动,围绕古诗词鉴赏的学习进行,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找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古诗词鉴赏进行学习,逐渐消除对古诗词鉴赏学习的不良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潼南中学)

部编语文八上古诗鉴赏 篇9

一、直接性默写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5.(),山入潼关不解平。

6.(),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7.(),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应傍战场开。

10.(),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夜征人尽望乡。

1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理解性默写

1.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在生活中,我们要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写现在之衰,来抒发时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孤零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寄托自己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

9.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之情的诗句是:

10.刘禹锡的《秋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美秋景胜过春光的诗句是:。

1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的名句是:。

12.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

”书写了诗人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

13.《潼关》中谭嗣同以大气浩然之笔抒发冲决一切人生羁绊的豪迈情怀的诗句是:

三、运用性默写

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2.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渺,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漂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的美景。

3.羁旅之人每当孤独愁苦之时,往往会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中的“

”来抒发自己的愁思。

4.九年级(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四、归类性默写

1.写出古今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

2.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连续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

3.请写出连续两句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4.请写出古代诗词中与花有关的诗句。

部编语文八上古诗鉴赏 篇10

孙权劝学作者:

蒙曰:“,!”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3.,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

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5,;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陋室铭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草色入帘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南阳诸葛庐。孔子云: ?

爱莲说

1.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

2.噫!菊之爱。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登幽州台歌 卖油翁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康肃笑而遣之。

竹里馆

(唐)

独坐幽篁里。,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

(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逢入京使

(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凭君传语报平安。

晚春

(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杨花榆荚无才思,(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望岳

(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登飞来峰

(唐)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泊秦淮

(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贾生

(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

己亥杂诗(其五)(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约客

赵师秀()。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 篇11

【关键词】 语文教学;古诗词;鉴赏;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考查重点。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掌握恰当的古诗词鉴赏方法,可以找到鉴赏古诗词,理解其深层含义的突破口。什么是“诗”,孔老夫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毛诗序》上写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之蹈之也。”可见诗是社会的“镜子”,生活的反映;是时代的感应,历史的记录。是人类情感传达的永恒之途。

一、鉴赏古诗词,要掌握诗词的类别及其特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诗歌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如果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今)体诗(格律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等等。

鉴于历年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和我们在教学中的实际需要,在此只根据内容的分类来谈一谈不同诗词类别的特点以及鉴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山水田园(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予人以美的享受。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在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最终把握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第二、咏物诗。指通过对物的描写,抓住物的某一特点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诗句。其特点在于“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感情表达比较含蓄的咏物诗,更需要我们在阅读鉴赏时用心体味。

第三、边塞诗。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它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如盛唐时边塞诗的特点为豪放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岑参、高适);而宋代的边塞诗则更多地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因而鉴赏边塞诗时,应把握住时代特征,然后推敲作品所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第四、咏怀诗,咏怀诗往往是作者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故其特点为即事抒怀。鉴赏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如三国魏曹植的《杂诗》(四首):

二、鉴赏古诗词,要抓住其要点,进行准确评价

1.语言特点

(1)遣词造句。即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句子。如唐代诗人张旭的《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第一句中的一个“弄”字十分精彩,赋予万物以和谐、活泼的生机、情态和意境,对全诗描绘美丽的景色,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起了极大的作用。

(2)理解语句含义。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南唐李煜《相见欢》)句在描写大自然的凋弊之外所蕴含的亡国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

(3)品味诗词的语言特色。诗词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为:①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即为“清新明快”。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②直接叙述,用白描手法,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不为简陋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作者的真功夫,即为“平淡简洁”。如宋代李纲诗《病牛》:“耕犁千亩实干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此诗语言通俗平淡,而意境深远,诗人以牛自喻,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魏庆之《诗人玉屑·命意》说“诗以意义为主,文词次之;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正可用于此诗。③意在言外。不少诗词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即为“含蓄”。历朝的咏史诗、怀古诗,更多地体现出这一特点。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2.形象特点

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塑造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作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情感的实物载体。因而要结合诗词的意境来加以分析,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种:人物形象,包括客观人物形象和主观人物形象。客观人物形象指作者描写的人物,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人物形象指作品塑造的抒怀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也包括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动作形象可称之为事象,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

3.写作技巧和风格

诗词的写作技巧和风格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诗词的鉴赏中,一般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古诗词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是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等,还要注意古典诗词常常运用到赋、比、兴、象征等手法。

第二分析诗词的表达方式。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其中描写、抒情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第三分析诗词的结构和其它写作技巧。诗词的结构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重章叠句,卒章显志,层层深入,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其它写作技巧如衬托、对比、渲染、欲扬先抑等。

上一篇:我们是不平凡90后作文800字下一篇:昌吉市回民小学美术教学效果展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