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疾病及护理

2022-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老年人常见疾病及护理

社区老年人常见的安全用药问题及护理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对药物的治疗目的、服药时间和方法常不能正确理解,从而影响了用药的安全和治疗。本文揭示了当前老年人用药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老年人 用药 常见问题 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对药物的治疗目的、服药时间和方法常不能正确理解,从而影响了用药的安全和治疗。随着当今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用药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用药对于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生活来说是相当一部分的支持,用药能维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用药有时候会让老年人得到心理安慰。由于老年人用药的种类多,服药依从性逐渐减弱,因此,指导老年人正确安全地用药是社区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当前社区老年人在安全用药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旨在增强社区老年人的安全用药意识,提高服药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1 老年人常见的安全用药问题

1.1 用药种类多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老人各种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体液(主要是水分)减少,血浆白蛋白降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临床表现有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肺气肿、心衰、老年痴呆症及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炎、乳腺癌等[1]多种疾病混合在一起,就需要接受多种药物的治疗,因此用药的种类就增多,有时候药物混合使用,导致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妨碍用药效果也危害老人的身体。加上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下降,多种药物合用,加重了机体的负担而出现ADE[2],如果长时间的使用导致肝功能的损害。

1.2 滥用非处方药

老年人因为缺乏医药知识,擅自服用、滥用滋补药、保健药、抗衰老药和维生素,用药的次数和剂量不当,易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时候社区服务站给老人们的用药问题,使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增加,老年人的用药后不良反应比青年人高2~7倍[3]。如长期服用大剂量维生素E(每日超过100 mg),常可出现多种非特异性不适感,服用超过6个月,易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1.3 服用过期或变质药物

因为老年人不识字,无法辨别药物是否过期,还有老年人的节约心理与经济心理,发现药物还没有发霉或外表看上去没什么破损之类的,他们不舍得扔也觉得没有必要去重新买药,就继续拿来服用,就会使老年人产生不良效果,严重时甚至导致老年人死亡。还有过期的药使毒性增加,从而增加肾功能的负担。

1.4 老年人的服药依从性差

对于在院的老年人或精神异常的老年人,无法正常服用或无法自理的,护理人员则帮助给药。有些老年人为了省钱或者为了达到很好的效果或老年人无法忍受疼痛的折磨,前者老年人减少用药量而后两者则会多加服药,这使老年人超出了常规的用药,易产生老年人的不良疗效。老年人本身经济问题,拮据的生活制约着老人用药。还有老年人本身的固执性格改变导致老年人有着心理的压力,不肯吃药;老年人记忆力差,容易忘服药或服错药;老年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还有家庭社会支持的不够等原因造成老年人的服药依从性差。

2 老年人的安全用药护理

2.1 用药前的用药原则指导

老年人用药遵循“六先六后”,先明确诊断后确定治疗:根据医生的医嘱进行用药;先取食疗后用药:熟话说“是药三分毒”,根据这点老年人用药治病前首选非药物治疗;先外用后内服;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一般属于天然药物,其副作用比西药的低,毒性也低;先内服后用注射:先内服减少心脏和心血管壁的损害;先用老药后用新药:疗效一样的药,要选择价钱便宜的,比较适合老年人的口味。老年人用药时要根据医嘱来使用最佳用药剂量,老年人用药前先要考虑该药对身体的受益处,这是受益原则。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舒服或出现症状就立即停药,即停药原则。

2.2 不要随意相信广告

指导老年人及其家人不随意相信各类药物广告,有时候老年人因为广告上的药品便宜又合算,这就使老年人容易相信,更易上当受骗。随意社区中要加强宣教,若要用药谨遵医嘱服用,更要强调它的危害性,因为老年人对于死亡会有恐惧感,这才能达到避免盲目购买非处方药品,以免老年人误服。

2.3 提高老年人的服药依从性

2.3.1 加强药物护理

对于住院的老年人,护理人员每天按时将药发给病人,在老年人进服后再离开。对于出院的病人要护士对其进行书面的形式标明用药的剂量和时间。对于那些吃药没有概念的病人,护士要与其家人共同进行劝服用药并安排好时间,而且要严格执行给药的操作流程。并且为病人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如老年人气管插管者,不能自行吞咽,只能采取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等),以期达到最好的效用。面对老人的各种用药顾忌必须进行必要的减压,从而使其配合治疗达到最好得疗效。

2.3.2 加强健康教育

社区护理人员通过多媒体,采取专题讲座、小组讨论、发宣传材料、个别指导等教育方法,反复强化老年人循序渐进的学习疾病相关的知识,提高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服药依从性。

2.3.3 指导老年人合理放置药品

社区的护理人员要指导老年人正确摆放药品,对于不同的药物需放在不同的小盒子装好,不同的药盒颜色放不同时间的药。如果是外用药,护理人员在药盒外面贴上红色标签,如是内服药,在盒子上贴上蓝色标签,便于辨认;并且利用各种方式进行用药提醒,如闹钟,便签纸等;准确记录每种药的进服时间,避免错过服药时间,降低疗效。

2.3.4 首选非药物类治疗

指导老年人能以其他方式缓解症状,如非必要否则尽量不要用药,因为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样用药会使老年人的药物毒性堆积。如失眠、便秘和轻微疼痛等,应先采用非药物性措施解决问题,如若不行再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争取将药物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

2.4 做好心理护理

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是经济关系,所以要对老年人进行放松指导。对老年人采取优惠措施,社会给予老年人用药的支持,多多对其家人进行沟通协调,以解决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便于老年人进行用药治疗。有些老年人对用药有一定的恐惧,社区老年人想办法在老年人用药前先给老年人一些同样病情且用药成功的例子,让老年人相信药物治疗有一定的用处。

参考文献

[1]张仿灵.老年用药特点[J].中国乡村医药,1997:4~8.

[2]刑广义,唐正松.社区老年人群用药现状分析[J].医药论坛,2009:19~30.

[3]周菊林.老年医学理论与实践[M].沈阳:白山出版社,2002:138~140.

作者:阮云萍 林梅

第2篇: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常见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形成了其独有的心理特点。因而,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护理教育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本文从老年人常见心理疾病问题出发,全面分析了孤独感、失落感、恐惧感、抑郁几个方面的问题,然后对于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从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就如何强化老年人常见心理疾病护理从心理综合测评、心理调适以及家庭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为今后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护理工作提供一个参考的依据,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健康;护理对策

一老年人常见心理疾病问题分析

1.1孤独感

孤独感主要是由于老年人丧偶、退休、独居、人际关系减少等等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1]。另外,生活空间的压缩以及行动上的不便也是造成孤独感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会感到烦躁与无聊,外加上子女忙于自身的家庭或者是事业给老年人带来了严重的忽视感,会更进一步加深老年人的孤独感,特别是在老年人生病无人照料时更为严重。

1.2失落感

老年人出现的失落感主要是在退休之后,社会角色的变化,进而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负面情感,表现出一种自制力减弱、表情冷淡、情绪低落以及沉默寡言等等,严重时还会出现性格急躁、心悸以及失眠等等症状[2]。

1.3恐惧感

出于没有一个收入的来源以及自理能力的下降,从而产生的一种恐惧感。主要体现在害怕自己生病时会给子女们带来诸多的不便,加重经济负担,因而不敢告诉子女们病情。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进一步增强老年人内心的恐惧感[3]。

1.4抑郁

老年人抑郁的直接后果就是心理失调,产生轻生的念头。抑郁的前期表现症状一般是高度警觉、情绪低落、有疑病症状[4]。因此,当家里老人出现这种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防止老年人自杀行为的出现。

二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2.1生理因素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了感官的老化、疾病的影响以及死亡的威胁三个方面[5][6]。其中,感官的老化主要以耳聋眼花、味觉、嗅觉退化为显著的特征。这种正常性的衰老变化会严重影响到老人的心理,增加生活的痛苦,时长感到生活索然无味;疾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当老年人出现疾病时,医疗费用的支出会干扰老年人的心理,导致实际生活水平的下降,从而产生一种患得患失的负面情绪;在死亡威胁上,虽然现代医疗条件使得人类寿命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死亡终究是难以避免的。从而在老年人生命逐渐走向尽头时,死亡恐惧症还是会成为了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

2.2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了社会角色的转变、丧偶以及独守空巢三个方面。社会角色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从创造社会价值的角色转变成为享受社会福利的角色,从而与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相脱离,转变成为了一种慢生活节奏、空间活动狭小的生活模式[7]。这种方式的转变使得老年人不能够很好的适应,造成精神上的极度空虚;丧偶以及独守空巢可以加重老年人的孤独感,进而影响到情绪以及行为表现各个方面。

三老年人常见心理疾病护理对策

3.1心理综合测评

强化老年人常见心理疾病护理对策首先需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综合测评工作。护理人员需要认真、仔细观察老年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家庭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等等[8]。在全面了解老年人内在心理的基础之上,进行全方位的心理评估测试,以便后期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工作。

3.2心理调适

心理调适工作需要注意语言上的表达以及非语言方面的有效沟通,指导老年人学会减轻心理方面的压力以及增强心理健康方面的疏导。心理调适的主要目的包括改变老年人对当前生活压力的态度、摒弃苛刻要求自己的自我偏见、学会宣泄内心的负面情况,学会向他人倾诉以及最大程度上减轻老年人的恐惧感等等。

3.3家庭和社会参与

家庭和社会参与首先要求子女需要时常回家看看老年人,满足精神赡养的内心需求。注重耐心倾听老年人在家庭、亲情方面的真实想法,提升生活满意度。另外,社区工作者也可以鼓励老年人多出来做一些户外运动,增加锻炼的机会,保障老年人持续的乐观心态以及身體方面的抵抗能力。

四结语

临床实践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程度以及生理机能存在明显的关系。通过适当的心理健康护理对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具有非常大的促进意义。另外,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形成了其独有的心理特点。因而,本文从老年人常见心理疾病问题出发,全面分析了孤独感、失落感、恐惧感、抑郁几个方面的问题,然后对于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从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就如何强化老年人常见心理疾病护理从心理综合测评、心理调适以及家庭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为今后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护理工作提供一个参考的依据,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颜廷键.社会转型期老年人自杀现象研究[J].人口研究,2003,27(05):73-78.

[2]牛玉珠,张淑华.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自我调适[J].卫生职业教育,2012,10 (13):158-159.

[3]邓聪颖,杨柳.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0,29(12):56-58.

[4]孙明艳,刘纯艳.社区老年人运动机能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7,13(25):230-231.

[5]谢蓓芳,方永年,林永清.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08):79-81

[6]张园.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自测健康和体质状况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11,11(10):111-112.

[7]钟永红.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干预[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10(04):92-94.

[8]金丽英,张海侠,黄立华.老年人心理护理对策研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0(22):222-224.

作者:陈华 王丽娥

第3篇: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安全问题及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安全问题的作用。方法:调查37例临床确诊为老年精神病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发生安全问题的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发生躯体被损伤、发生自伤自杀行为、大小便情况、生活自理情况、发生躯体疾病情况、发生坠床等意外情况,均优于护理干预之前(P<0.05);上述患者经护理干预,生活自理、掌握预防跌倒常识、及时反应身体不适、及时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心理疏解能力、自诉大小便情况,均优于护理干预之前(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发生安全方面问题,效果确切,具临床可行性。

【关键词】老年精神疾病;安全问题;护理干预

老年性精神方面的疾病是指,超过60岁的人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其中包括患精神疾病迁延至老年期的患者。由于患者出现精神功能方面的障碍,或因种种原因入院治疗,而这些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若出现安全方面问题,会给医院带来经济和社会声誉方面的损失[1]。一直以来我院对该类患者安全问题较为重视,现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对该类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取得的成绩,做以下总结性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37例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对比上述患者未采取护理干预前的安全状况。患者中28例男,9例女;年龄范围60~78岁,均龄为66.1±8.7)岁;病程均超过3年,其中精神分裂和躁郁症各14例,老年性痴呆3例以及其他精神障碍6例。

1.2方法

首先,按照常见安全方面问题分门别类制定预防措施。其次,根据患者个体化精神疾病状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向患者讲解住院期间需注意的安全常识。再有就是在住院全过程实施安全目标监护,以避免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安全方面问题。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上述患者经护理干预,发生躯体被损伤、发生自伤自杀行为、大小便情况、生活自理情况、发生躯体疾病情况、发生坠床等意外情况,均优于护理干预之前(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发生安全问题情况对比 [n(%)]

注:与护理干预前对比,*P<0.05。

2.2上述患者经护理干预,自我管理方面:掌握预防跌倒常识、及时反应身体不适、及时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心理疏解能力、自诉大小便情况,均优于护理干预之前(P<0.05)。详见表2.

表2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方面的对比 [n(%)]

注:与护理干预前对比,#P<0.05。

3 讨论

由于精神方面功能障碍主要是慢性疾病,且具有高复发率的情况。如何做好精神方面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工作,帮助其恢复社会功能,是当前精神护理方面的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之一[2]。尤其是其中老年性精神疾病患者,对其护理时做好患者精神状况的评估,以便护理过程中能够对症护理。在实施对患者个体精神心理护理同时,还应加强安全方面的风险预估,提前做好常见安全问题的预防工作。同时还分门别类制定预防风险事故的护理计划,并将该护理计划投射进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当中。

本组37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较之护理干预前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通过合理人员将专业护理技能运用到护理患者的工作中,患者中发生安全方面问题的情况明显降低,而生活自理能力却明显增强。患者专业的指导及对自身照顾管理患者的重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经护理患者配合治疗护理依从性得到提高,发生躯体被损伤和发生自伤自杀行为明显减少,大小便情况和生活自理情况得到改善、并且减少了躯体疾病的发生,还避免出现坠床等意外情况。患者在住院期间对于身体出现的不适等情况,能够主动表述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焦虑。

护理时,护理人员专业护理支持,对患者饮食和睡眠状况综合评估,护理时还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到患者是否有攻击性和是否有过自伤和自杀行为,同时还了解了患者躯体被损伤情况,并对患者入院前饮食和大小便情况做了详细了解,以便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来积极预防安全性问题。由于老年患者本来行走不便,加上患有精神方面功能障碍,需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容易引起患者出现低血压,所以说首先应注意住院环境的安全防护,避免病房光线不充足,对可能造成风险事故的地方未设置危险提示等[3]。同时护理人员还加强了安全巡查,以避免患者在病区内出现安全事故。护理人员还在患者用药后细心观察其不良反应,并引导患者讲出药物不良反应,通过护理人员耐心观察,还了解到患者情绪及形成原因,护理时通过指导其掌握自我管理方法,并通过健康宣教方式向其讲解康复知识,在和谐护患关系同时,也深化了护理工作内涵。

综上,本组患者经护理干预,起到了积极预防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出现安全方面问题的作用,且护理效果确切,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姜海涛,冀秀英. 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J].2012,2(20):125-128.

[2]崔进巧.老年痴呆症126例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88-89.

[3]孙美芝,唐霖,王红霞.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43-45.

作者:徐建丽

第4篇:老年病人常见疾病内科护理重点及心得体会

[摘要] 本文重点介绍老年人常见的内科疾病,并且针对老年病人的疾病特点,归纳总结了相应疾病的护理要点,为医护工作人员及家庭护理人员提供参考,从而促进病人康复,减少护理缺陷和失误的发生;

[关键词] 老年病人;高血压;糖尿病;内科护理 1 老年病人常见疾病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器官功能逐步出现障碍,身体抵抗力逐步衰弱,活动能力降低,以及协同功能丧失,因此其疾病也有相应特点,主要表现为病程长、恢复慢、有时突然恶化等特点,对护理工作要求相对较高,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相关护理知识牢固掌握熟练应用,以下重点讲述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及老年心理疾病及其护理重点。 1.1 高血压

[1]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60 岁,临床统计上以收缩压升高为多数,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如果舒张压≥90mmHg,则称为混合性高血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会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心力衰竭、肥胖等并发症。 1.2 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主要是两类: 60 岁以后发病和 60 岁以前就有糖尿病但一直延续至 60 岁后,以非胰岛素依赖性为多数。老年糖尿病人者同样伴随多种并发疾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患病率还会提高。 1.3 心理问题

病人生病入院,本身都有一定的心理波动,因人而异,但老年病人由于自身身体和生理条件,在心理问题上有自己的特点,最突出为:猜疑焦虑、寂寞、消极悲观、恐惧等。

2 老年护理的常见护理重点 2.1 老年高血压护理[2]要点

2.11 适度运动,劳逸结合。 鉴于病人年纪和身体状况,建议慢跑、散步、练习太极拳等轻度运动,不建议剧烈运动。高血压如果太严重则卧床休息为主。

2.12 改变饮食习惯和结构。 病人原先的饮食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容易肥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在普及饮食健康知识的同时,逐步培养患者应食用含盐少、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高纤维类食物,对动物内脏和鱼子等饮食进行限制。 建议病人戒烟、戒酒。加强微量元素的摄入,尤其是含钾、硒等食物摄入对高血压有益。

2.13 遵医嘱,药物治疗及时。 很多老年病人对待药物治疗没有形成习惯,对药物不良反应不甚清楚。 在护理中要求病人遵医嘱,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降血压药量。 注意降压过程不适宜过快和过低,如果服药后有头昏、四肢乏力等症状应平卧,并尽量采取头低脚高位来增加脑部供血量。 老年病人在服药后不宜久站,上下床等动作不宜过快、过猛,外出活动也要有人陪护,防止晕倒产生外伤。

2.14对待老年病人的焦虑症状,要求护理人员平时给患者讲解高血压知识,让病人了解到高血压病只要遵守医嘱, 控制饮食,完全可以控制,不会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并建议病人进行放松身心的训练,比如手脚按摩、太极拳等,的确可以舒缓心情。

2.2 老年糖尿病护理[3]要点

2.21 心理护理。 护士应多与病人沟通交流,向患者普及老年糖尿病医学知识时,态度和蔼,言语关切,要求做到比亲人还亲切。 以一流的护理知识加强患者战胜病痛的信心。 要经常和病人交流子孙的情况, 让患者了解到自己积极治疗才会让子孙放心工作,让她相信自己的病情依然可以控制,不要给亲人增添麻烦。 逐步稳定患者情绪,利于老年糖尿病的治疗。 2.22基础护理。 老年患者身体差,抵抗力不够,因此除常规护理之外,更要

注意卫生状况,要保持身体情节和口腔卫生,预防感染。 要对卧床患者每晚用温水擦身,经常翻身防止压疮。

2.23饮食。 老年糖尿病者每天摄取热量要限定在生活必须的最低值。 对糖、脂肪、蛋白质的摄入必须适当分配, 蛋白质摄入要充足对脂肪摄入不必太过谨慎,以植物油为主即可。 要适当加大微量元素、维生素的摄入。

2.24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注射胰岛素的时间要准确,餐前 15~30 min。 注射胰岛素之后,要巡视病房,观察患者反应 ,尤其是首次注射胰岛素患者,有可能出现低血糖、过敏等反应,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对于出院的患者要再做一次注射胰岛素科普培训,让患者加深记忆。

2.25 低血糖反应护理。 要给患者家属普及低血糖反应护理知识,比如外出时带水,携带小糖果等,以备不时之需。 戒烟戒酒,控制饮食是关键。 按时就餐、轻度运动、控制血糖,最好有便携血糖仪,定期检测血糖。 2.3 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从前文病例看出,老年病人在临床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有特点,故也要针对性的做出护理动作。 重要心理问题及护理要点如下。

2.31 猜疑焦虑。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条件退化,对周围事物的反应容易敏感,产生情绪化。比如子女、医护人员谈话,当其听不清时就会自己去联想是不是病情加重了,产生一些不相关的联想。 护理中要照顾到老年人的这种情况,不要在老年病人面前嘀咕,要让其听清楚。 尽量少用或不用医疗术语。

2.32 消极悲观。 现代家庭老人子女难以时时刻刻陪在身边,对老年人心理疏导做的不够,再加上老年人由于对自己病情的不熟悉,对医疗知识的不了解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 这种情绪在医学上对病情恢复极为不利。 护理中要特别注意给老年病人讲清楚病情,告知只要遵医嘱就可以治愈。 要经常给病人阳光般的微笑,将信心传递。

2.33感情寂寞。 这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这个需要在护理工作中,多和老年病人交流沟通,多聊聊孩子,生活,多聊些高兴的事情,有一些简单的活动叫上老年病人,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年人把护士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就是因为感情沟通到位。 2.4 老年护理工作的心得体会:

从前文中,我们已经看到,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在老年病人的护理上,我们应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体系中,护理工作绝对不是简单的打针吃药,而是一套工作体系[4]。这个体系中,对患者心理的积极引导,友善交流,有效沟通,对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都有积极的作用。这个引导、交流、沟通等工作对护理而言,就是心理护理。 尤其是对于内科老年病人,慢性疾病居多,心理护理尤其重要。同时在老年病人护理中,非语言的心理护理也是要逐步加强的,就像前文提到手脚按摩,对病人热情、亲切、阳光自信的面部情绪传递都是有重要效果的。总之在老年病人护理中,适当加大心理护理是必要且必须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 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5-88. [2] 刘海燕.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0,8(15):590. [3]陈宁,李锦铃. 老年糖尿病人的护理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4,06:356-357. [4] 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S1):199.

第5篇:老年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根据老年人特点,评估生命体征。

2.营养状况。

3.二便情况。

4.活动能力。

5. 自理能力下降程度。

6.休息与睡眠状况。

7.心理需求。

8 加强药物反应的观察 。 9. 评估跌倒的危险因素 10. 评估压疮的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l.掌握老年疾病特点(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起病隐潜、病程迁延、恢复缓慢;易出现合并症)严密观察病情的细微变化。

2.加强防护,增加巡视次数,查找不利于老年人行动的因素,防跌倒、防坠床,保证病人安全。

3.根据生理、病理特点及对营养量的需求,合理选择与搭配老年病人的饮食。

(1)一般每日总热量宜限制在6.3—8.4KJ(1500—2000cal)、情况特殊可适当增减,避免热量过剩。

(2)一般每曰需要蛋白为l—1.5g/kg体重,优质蛋白应占总量的30%以上,但肾功能差的老人不宜过多。

(3)限制脂肪、碳水化合物。选用一些含不饱合脂肪酸的植物油,一般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人量控制在150一250g。

(4)给予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E,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抗衰老。

(5)适量的无机盐,如每日食盐量不超过8g,患高血压者应控制在5g以内。

(6)补充足够的水分,但对患有心血管及肾脏疾病的老人,应谨防水分过多。

4.进餐时根据老年病人的身体状况及饮食习惯,给予指导和帮助。

(1)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井协助其做好餐前准备。

(2)按照病人的口味、习惯,调配饭菜的色香味,以促进食欲。

(3)食物加工要细软,便于老人咀嚼及易于消化,并给予适量的纤维素。

(4)进食时嘱老人细嚼慢咽,每餐不宜过饱。喂饭时,宜慢,以免呛喳。

5.加强皮肤护理。水温以35—40℃为以宜.选用弱碱性浴皂。冬季洗浴后可用油脂护服,防止干燥和痛痒。衣裤宜宽松、柔软、透气吸湿性强。对卧床老人应重点预防褥疮。

6. 做好二便护理

(1)增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2)每天起床前和入睡前指导或协助病人用双手顺结肠方向按摩腹部。

(3)及时为老人提供方便排尿的场所和便器。

(4)积极对因治疗,改善病人排尿器官功能。

(5)对顽固性尿失禁病人,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7.为病人做好晚间护理,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8.注意观察药效、副作用,保障给药安全。保证给药途径,合理地应用和保护静脉。

9.根据评佔的心理状态及需要,针对个人特点进行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1.老年病人认识到衰老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过程,向他们介绍有关健身知识及长寿老人的生活经验,调节情绪,增加健康生活的乐趣。

2.做好卫生保健宣传,使病人主动改变不良卫生习惯。

3.进行饮食指导,使其了解食物的营价值状况,选择有利于健康的食品。

4.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等进行耐心讲解,告之合理用药的重要性,避免误服、错服。

5.对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其关心老人、尊重老人、理解老人,使老人感到宽慰,促进疾病恢复。

老年内科病人护理常规 老年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1. 执行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按医嘱给予特别护理及

一、

二、三级护理

3. 病室应保持清洁、整洁、安静、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室温在18-22℃为宜,相对湿度为50-60%。

4. 按医嘱给与饮食,宜少量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戒烟酒。

5. 保证老年病人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入睡前避免声、光、寒冷刺激,睡前不饮咖啡及浓茶。

6. 做好心理护理,维护老年病人的自尊

7. 鼓励能自理的病人多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协助不能自理的病人经常变换体位,活动四肢,预防肌肉萎缩,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

8. 老年人因齿龈萎缩,牙齿脱落或安置假牙等,影响口腔卫生,每日需2次清洗口腔,预防感染。

9. 老年人皮肤干燥,角化过度,不宜勤洗澡,由于皮肤变薄、弹性缺失、感觉迟钝、血流缓慢应防止压疮、跌倒和烫伤的发生。

10. 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对进行输液病人必须根据病情控制滴速。

老年痴呆病人护理常规 1. 执行老年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设专人护理,避免意外伤害、迷路及走失。

3. 饮食应加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卵凝脂及维生素的摄入。中、重度痴呆患者进食时,喂食速度要慢,每次的量要少,让病人充分咀嚼,防止窒息发生。

4.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加强体育锻炼。对语言障碍者进行语言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5. 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多饮水、预防呼吸、泌尿系统感染。

6. 向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介绍疾病有关知识,通过心理护理,社会干预,最大限度的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老年心肌梗塞病人护理常规

1. 执行老年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无并发症者绝对卧床休息1天。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减轻焦虑,第2-3天可在床上作四肢活动,第四天可协助病人离床站立,逐渐在室内缓步走,合并有严重并发症者,卧床休息应延长。

3. 给予持续吸氧,氧流量为2-4l/min,以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4. 安置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持续心电,血压监护,并密切观察变化,每日行全导心电图1-2次。必要时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

5. 如心前区疼痛不能缓解者可遵医嘱给予度冷丁或安定肌肉注射。 6. 给予低盐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切记饱餐。 7. 行溶栓治疗的病人注意观察又无出血倾向。

8. 保持病人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灌肠。

9.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又无并发症的出现,如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如出现并发症则按并发症护理常规处理。

老年心瓣膜病病人护理常规

1. 执行老年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及心血管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根据病情适当休息和活动。 3.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4. 预防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5. 对症护理。针对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6. 保持大便通畅。

7. 预防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帕金森氏病病人护理常规

1. 执行老年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及神经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轻者可下床活动,严重震颤和肌强直者应卧床休息. 3. 给予高热量半流质、多食水果、蔬菜、鼓励病人独立进食。有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 4. 观察有无胃-食管返流症状,及时吸出口腔内的返流物,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大量流涎者,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炎症。 5. 长期卧床者,防止压疮发生。

6. 注意观察抗胆碱药,抗组胺药金刚烷胺、左旋多巴等药物副作用。

7. 鼓励患者自我护理,做自己力所能及事情,加强主动运动,每天活动各关节2-3次。必要时,提供日常护理需要。

老年痛风病人护理常规

1. 执行老年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当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关节制动,尽量保护受累部位免受损伤。 3. 饮食护理

(1)

避免进食含嘌呤高的食品,如动物内脏、海产品、肉类、豆类、菠菜等。 (2)

饮食清淡,戒烟酒。

(3)

指导病人进食碱性食物如牛奶、鸡蛋、柑橘、各类蔬菜。

(4)

补充大量水分,每日液体摄入总量需达2500-3000ml,使尿量每日达到2000ml以上。 4. 病情观察

(1)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间隔时间。 (2)

受累关节又无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3)

又无痛风结石的体征。 (4)

监测血、尿酸水平变化。

(5)

又无过度疲劳、寒冷、紧张、饮酒、饱餐等诱发因素。 5. 注意患者的皮肤护理,保持患部的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6. 用药护理:指导病人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7. 健康教育

(1)

指导病人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紧张、生活有规律,以消除各种心理压力。 (2)

教导病人严格控制饮食。

(3)

鼓励病人定时且适度运动,每日早晚各30分钟,每周3-5次。运动种类以散步、健身运动等有氧运动为宜,避免剧烈运动。

老年耳聋病人护理常规

1. 避免和减少环境的噪音刺激。

2. 保持睡眠、生活规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慢跑、舞剑、打太极拳。 3. 饮食清淡,避免浓茶、咖啡、戒烟酒。

4. 给病人佩带适当的的助听器,以改善听力,帮助其进行语言交流。 5. 加强两耳卫生,切记挖耳朵,防止耳朵进水。

6. 老年人必须慎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7. 加强社会家庭支持系统,消除病人的精神心理障碍,尊重病人。

更年期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

1. 合理安排饮食,多食高蛋白食物,如鱼、瘦肉、豆制品;多食含钙较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小鱼、虾,以防骨质疏松;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防便秘;要适当控制进食量,少食过甜和含脂肪高的食品,以防肥胖。

2.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居室安静、清洁、空气通风,温度适宜,以促进睡眠。 3.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注意活动的量与活动强度,避免骨折的发生。

4. 保持病人稳定、乐观的情绪,鼓励家属理解关心病人,帮助病人平稳度过更年期。 5. 出现潮热症状的病人,尽量采用多件式穿着方式,以便潮热时脱掉。学会控制对潮热的反应,如淋浴、用冷毛巾或冰块、幻想冷却的方法。

老年睡眠障碍病人的护理常规

1. 执行老年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指导病人控制体重,肥胖者减轻体重,时体重下降5%-10%。戒烟酒,睡前勿饱餐。 3. 睡眠时,取右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

4. 遵医嘱经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APA)治疗。

老年便秘护理常规

1. 找出便秘的原因,尤其是因疾病引起的便秘应对症治疗。

2. 多食含纤维速多的食物,如粗粮、芹菜、水果、适当增加饮水量;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

3. 生活有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 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其适当活动,卧床的老年人,可给予被动活动。 5. 每天用双手顺结肠蠕动的方向按摩腹部(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按摩)2-3次,每次10-20回。

6. 解除老年人的思想顾虑,减轻其心理负担,已取得老年人与医护人员的配合。 7. 必要时使用小剂量缓泻剂、开塞露通便及灌肠。

老年人用药护理常规

1. 评估老年人服药能力,采取适当的给药途径、辅助手段和观察方法。

2. 了解老年人的用药史,尤其时曾引起过敏和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及病人对药物了解的情况。

3. 规范适当的用药时间即付药间隔。给药的方式尽量简单,配合病人的能力及生活习惯。 4. 向病人讲解药物的种类、名称、服药时间、药物作用、不良反应、服药方式,使其可以正确复述。必要时,采用书面的形式。

5. 每日的口服药按次数分别包好,写清服药的时间,以免造成误服。 6. 加强药疗的健康指导,是老年病人可以正确服用药物。

老年神经系统的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神经系统的症状、对刺激的反应、说话、肢体活动的能力,控制大小便的能力 2.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血氧、体温、脉搏。 3.皮肤完整性 4.吞咽功能评估

5.出入量;摄入的食物和液体以及排出量 6.有无呕吐。头痛等并发症的先兆 7.用药情况及用药后反应 护理措施 1.入院须知

2 根据病情和医嘱行等级护理 3 卧床休息,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4.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吸痰。 5.正确及时用药 6.指导功能锻炼

7.预防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翻身、拍背两小时一次,保持皮肤清洁,会阴护理,口腔护理。

8.防坠床、防褥疮、防误吸、窒息、防便秘。 健康教育

安全警告:为辽防护您在恢复的关键时期发生意外: 1.您床旁的围栏应伸起

2.您将被叮嘱卧床休息,如您的吞咽功能存在障碍,您将不能进食。 (1)下床活动循序渐进,坐起->床沿活动双脚->扶下床活动. (2)进食时病情许可可半卧位,卧向健侧,不疲劳为度,鼓励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适当活动,防便秘。

(3)对进食困难,吞咽困难,呛咳等病人嘱禁食,防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4)对偏瘫病人进食时食物放置健侧舌后部,易于吞咽,每次量少,动作要慢,不能催促病员。

(5)禁食病人置鼻饲,鼻饲呈半卧位,确保胃管在胃内,鼻饲前温开水冲洗胃管,插入胃管长度适宜,防胃管打结或返折,鼻饲液应营养丰富并充分搅拌成勻浆,以防堵管,鼻饲用具沸水消毒,清洁卫生,防污染。

(6)便后温水清洗肛周,擦干,小便后温水清洗,手纸柔软,质地要好。 (7)大小便失禁者保持皮肤及床单清洁干燥。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T、P、R、BP、神志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是否有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竭等,以及本系统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哮喘、胸痛等

2.恢复期可下床适当活动,危重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纤维素易消化饮食,高热和危重患者,可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4.病室空气要流通,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但避免对流,空气消毒每日一次,每日一次监测空气污染情况和消毒效果。

5.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氧气吸入,护士必须掌握给氧的方法(如持续或间歇给氧和给氧的流量,给氧的器材的选择。

6.结合临床,了解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呼衰患者如出现兴奋、烦躁、谵妄时应慎用镇静药,禁用吗啡、地西泮、巴比妥类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

8.留取痰液、脓液、血液标本时按常规操作,取样要新鲜,送检要及时,标本容器要清洁干燥。

9.做好卫生宣教工作,积极宣传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指导患者进行体育锻炼,阐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劝告患者注意保暖和预防感冒。 10.备好一切抢救物品和药物。

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神志 2.生命体征

3.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 4.呕吐物、大便。 5.各种引流管和引流液

6.皮肤、甲床、颜色、肢体温度。 7.周围静脉充盈 护理措施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危重患者或行特殊治疗与检查的病人应卧床休息。

3.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饮食,治疗饮食,通知营养科,指导病人少食多餐,饮食易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4.禁食患者应给予口腔护理,大便失禁病人应保持肛周皮肤干燥,清洁,以防湿疹及褥疮,黑便及呕血是必须正确评估出血量并记录,保持床铺及病人身体的清洁。

5.各种抢救物品,危重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等测其生命体征并记录,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6.遇有HBsAg阳性者做好床边隔离,其用物、引流液及排泄物按传染病消毒处理。 7.转外科急诊手术做好本中转工作 健康教育

1.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和诱因,预防、治疗、保健知识。

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的规律,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或过冷过热,产气多的食物。

3.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保证身心休息。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特殊检查前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取得配合。

老年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

2.定时测量体重、身高和出入量 3.药物的作用和毒副反应。

护理措施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根据不同疾病,安排休息和活动

3.熟悉饮食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疾病给与不同饮食。饮水量也根据疾病而定。 4.给予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精神负担,安定情绪,愉快接受治疗。 5.发现病情变化及药物的毒副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做好相应护理 6.注意口腔、皮肤和会阴护理,以防感染。 7.准备无误的做好各种内分泌功能试验及标本采集。

健康教育 加强卫生宣教,使病人懂得疾病相关知识,主动配合检查、治疗,并定期复诊 1.按疾病给予饮食指导,如热量、水份、钠、钾摄入量的范围,和选择方法。 2.指导适当的活动和休息。

3.进行用药指导,说明药物作用的原理和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4.慢性疾病患者指导自我管理,及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的应对措施。 5.给予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树立对待疾病的正确心态。

老年糖尿病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高血糖症状:多饮、多食、多尿。

2.低血糖反应:心慌、出冷汗、脉速、饥饿、乏力。

3.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极度口渴、多饮、多尿、虚弱、纳差、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烦躁、嗜睡、呼吸深快、烂苹果味、甚至昏迷。 4.监测降糖药物的副作用。

5.监测血糖水平:随机、两点、四点、七点血糖等。 6.监测实验室结果:血电解质、尿酮、血酮、血气分析等。 7.血压、心率、尿量、皮肤颜色和温湿度。 8.基础体重值,每周测体重。

9.个人卫生情况:皮肤、口腔、会阴部。

护理措施

1.遵医嘱按时提供糖尿病饮食,经常检查病人饮食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和纠正。 2.根据病情指导病人进行活动。

3.熟悉降糖药的分类及作用,按时执行口服降糖药的给药。准时执行其他给药。 4.按时注射胰岛素。应用胰岛素必须做到计量准确,进餐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有计划更换注射部位。

5.做好血糖的测试和记录,血糖偏高着嘱多饮水。 6.准确做好相关功能试验及血、尿标本送留。

7.一旦出血低血糖反应,立即测血糖,迅速给病人服甜食或糖水,必要时静脉推注50%葡萄糖,掌握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的区别及抢救要点。

8.对有微血管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的病人,应设法促进周围循环,抬高患者,避免袜紧鞋硬,避免碰伤,做好糖尿病足的护理。

9.进行心理护理,多于病人沟通,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太在乎和太不在乎两种偏激态度,对并发末梢神经病变,疼痛剧烈者,做好心理疏导和看护,严防病人有过激行为。

健康教育

1.解释糖尿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危险性。 2.讲解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3.向病人讲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性,进行饮食指导。

4.讲解运动的重要性,如何选择和进行运动,运动时注意事项。 5.讲解口服降糖药的服药时间和注意事项。

6.示范正确抽吸和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指导注射部位的选择与更换。 7.指导病人皮肤、口腔、足部保健。 8.讲解吸烟的危害性,指导戒烟。

9.指导病人和家属识别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处理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方法, 10. 讲解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要点. 11. 指导自我监测血糖和自我管理. 12 指导糖尿病合并妊娠的保健. 13, 出院指导:服药指导正确注射胰岛素定期复查等.嘱随身携带糖尿病治疗情况卡及3-6块糖块.

老年肾脏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水肿. 2.高血压

3.肾区疼痛及肾绞痛. 4.尿路刺激征:尿急、尿频、尿痛。 5.排尿异常:尿失禁、尿储留。

(1)尿量异常:若每日尿量超过2500ml为多尿,每日尿量少于400ml或100ml为少尿或无尿。

(2)蛋白尿 (3)血尿。(4)管型尿。(5)白细胞尿、脓尿和菌尿。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急性肾炎、急性肾衰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步增加活动;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疾病期需要卧床休息,恢复期则可适当活动,但应合理安排生活,以免病情反复。

二:饮食:急性肾炎低盐、高维生素饮食,限制水的摄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低盐、低脂、优质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有水肿者限制水的摄入;肾功能不全者优质低蛋白、高钙、高铁、高维生素、低磷饮食,限制植物蛋白摄入量,尿少者限水、钠、钾盐摄入量。 三:对症护理: 1.水肿护理

(1)准确记录出入液量,限制水和盐的摄入量。

(2)卧床休息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如血压低,要预防血容量不足,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和摔倒;如血压高,要预防肾脏缺血、左心功能不全和脑水肿发生。 (3)做好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

(4)用利尿药时,注意观察尿量的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和水、电解质情况。 2.尿异常的护理

(1)向患者交待留取尿标本的正确方法,容器要清洁,送检要及时。

(2)如有血尿时应分清是初始血尿、全程血尿还是终末血尿,以协助诊断,同时观察血尿的量和颜色。

(3)大量血尿时,应卧床休息,并注意观察血压和血红蛋白的变化,遇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4)适当多饮水,以冲洗尿路,防止血块堵塞和感染。

健康教育

1.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2.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勤换内衣,剪短指(趾)甲,保持个人卫生,长期卧床者,应注意预防褥疮发生。

老年心血管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病人情绪,心理状态。

2.注意病人面色、神志、呼吸、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脉搏。 3.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有无毒副作用。 4.观察病人进食、睡眠、排泄情况。

5.注意病人口腔,皮肤的清洁,全身营养状况,有无口腔粘膜及皮肤破损。 6.注意病人出入量的平衡,观察体重,尿量。

护理措施

1.根据病人及护理等级,病人卧床休息或下床活动。 2.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消除不良情绪。

3.给予低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不宜吃的过饱过快。

4.遵医嘱测量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及尿量、体重并记录,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5.巡视病房,了解并满足病人生活所需。

6.注意病人口腔、皮肤清洁,保持床铺整洁,预防褥疮。

7.使用洋地黄及降压药的病人,注意观察其有无恶心、呕吐、头昏等不良反应。 8.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不良刺激,,保证病人充分休息。

病人教育

1.告诉病人等级护理的意义、要求以及遵医嘱的重要性。 2.向病人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常规治疗方法。

3.指导病人了解药物的作用,服用方法、注意事项及药物的副反应。 4.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的饮食原则。

5.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第6篇: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技巧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对于医学工作者来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技术理论至关重要,针对不同老年病患者的特点和护理的要求,做出不同的处理方式,从而充分的保证每位老年病患者健康,尽到医护者的天职。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医护 引言

心血管病又被称为循环系统疾病,属于系列性的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是一种封闭完整的循环管道系统,它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组织相连,使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一般依据发病的特征,将心血管疾病分为急性、慢性两种,这两种都和血管的动脉硬化有很大联系。对于心血管疾病都有着基本相似的发病原因、病发过程和治疗的方法。 1.对心血管病症状的分析 1.1心悸

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慌,它是人们在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以及其客观体现的综合性症状。一般是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的人体对心脏的不适感。 1.2呼吸困难

心血管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呼吸上的困难,一般表现为呼吸的频率加快,呼吸的动作幅度变大。肯能引起呼吸困难的病因众多,在对病症分析时要注意引发呼吸困难的真正原因,做到对症下药。 1.3紫绀 紫绀叫做发绀,它是因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加且超过50g/L时,而出现的体表粘膜呈紫绀现紫兰色的现象。按照紫绀的位置可分为中心型紫绀和周边型紫绀两种。 1.4眩晕

眩晕症是最为易见的临床症状,患者自身会感觉周围景物旋转、晃动,并会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平衡失调等一些症状。

2在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护理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2.1做好常规护理

护理工作伴随在病患者整个医疗过程中,从患者进入医院就开始护理工作,一直到患者出院那天才基本结束。在老年患者刚住进医院的时候,我们护理工者要用态度热情、举止端庄,让病患者有产生亲近感以及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给病人及家属留下一美好的第一印象。同时我们要根据老年患者的病情安排合适的病房,对于病房要做好清洁工作,保证病患者能够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从病者的感官上进行一个良好的刺激,使老年病患者能够在心理上得到很好的放松,从而能够帮助他们安心地进行治疗。安排好病人的病房以后,在患者治疗期间要经常问询病人的情况了解病情,同时还要再精神上对病人进行帮助,尽可能的满足病人要求,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亲近感,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病人病情的好转,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而且在医院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上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2.2强化对病人心理上的护理工作

病人在住院以后,进入了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使得本来的由于疾病带的恐惧和忧虑感加大,这时病人容易产生情绪失控的现象,从而出现各种心理变化,例如:易于冲动、精神抑郁以及焦虑等状况。因此,在老年病患者住院这段时间,我们要时刻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及时解决患者的各种需要,观察他们的心理状态,并对一些心理状态较差的病患要做好及时的沟通工作,保证患者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治疗。同时我们还要时刻关注病患者的病情,并及时向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介绍,传达医生的诊断情况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和治疗安排等信息,以排除老年患者在情绪上的影响。帮助病人了解病情,提高患者认知疾病的能力,解除病患者对疾病产生的恐惧心理,从而消除老年患者由于疾病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为患者树立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抵制病魔。对于患者来说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病情的控制和治疗会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2.3重视病人的生活护理工作

对于病人的健康来说,一个良好的生活状况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周到的生活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生活护理工作是否到位将直接关系到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病情的发展方向。在患者的饮食选择上,要针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特点做到“四低”, 即低盐、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同时老年心血管患者要多食水果蔬菜和一些粗纤维的食物。在病患者的饮食习惯上,要告诫老年患者不可以多食,要做到少食多餐。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老年患者多会出现牙齿稀疏、脱落以及咀嚼困难等情况,由于年龄的增大人体的消化功能也随之退化、减弱,所以在食物的选择要选择那些易于消化和咀嚼的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同时要控制患者的饮食结构,以防出现便秘的情况,尤其针对那些心肌梗死的病患者,要特别告之排便时不可以过度用力而引起病情恶化。

针对那些已经发生便秘的心肌梗死的患者,可以适当的选用缓泻剂,帮助其排便。如果这一方法不能解决其排便困难时,我们就要选择肥皂水灌肠或者使用开塞露对其进行强制性排便。对于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来年病患者,其各种生活行为都要求护士来帮助其解决。同时还要对那些抽烟喝酒的病患者进行劝说,告之他们抽烟喝酒对于其病情的不良影响,对心血管病情的控制上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尽量减少可能导致疾病病发的各种原因。在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时,还要经常的查看病人皮肤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预防,对那些特殊的病患者还要注意其禁食要求。 2.4根据不同病情进行针对性护理

心血管疾病的病情较为特特殊,病情稳定性较差,该疾病很容易因为一些不良影响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在护理时要时刻观察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和询问。并严格根据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等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并且要及时的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一旦患者出现各种不适状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我们还要了解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掌握所使用药物的作用机理和该药物的注意事项等。心血管药物的使用剂量要根据病人的年龄和病情状况等来选择,因此,在药物剂量上要做到精准把握,从而从各个方面促进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走向健康。 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时,护理人员要从病人的健康角度出发,视病人为自己的家人一样,以最优质的护理服务为病人提供一个最佳的治疗环境,同时我们要把关注老人健康作为我们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人类的健康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蒲菊芬.病区护理安全管理.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32): [2]缪微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9): 830-832. [3]浅谈护理安全管理的几点体会.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 5(26):.

第7篇:老年人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42-01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在医院就诊人群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静脉输液作为临床一项基本护理技术,以显效快捷的特点成了老年患者经常选择的临床治疗途径。临床护理老年输液患者,不仅要顺利完成基本的静脉穿刺,还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给予个性化的人文关怀,采取系统化的静脉保护措施,提高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2012年3月-4月行静脉输液并出现外渗的老年人300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岁,其中男170例,女130例。

2原因分析:

2.1患者自身因素

2.1.1由于老年病人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管腔变窄,血流淤滞,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内压增高,液体容易渗出血管外;尤其是静脉弹性降低的老年患者。

2.1.2老年患者由于恐慌、紧张以及疼痛刺激下做出的发射如抖动、回缩从而导致注射针头从血管内移位,造成液体外渗。

2.1.3老年男性患者因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容易出现尿频,液体量增多,尿量增加而导致患者入厕次数增多,很容易导致针头移位或者液体渗漏。

2.2静脉输液操作者的原因

2.2.1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致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当,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

2.2.2护理人员没有定时巡视,没有及时发现可能引起针头移动的因素。

2.3药物因素

2.3.1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输液速度过快,输入的药物引起血浆pH值及渗透压改变, 使其通透性增高,而发生输液外渗。

2.3.2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可引起血管壁损伤,导致输液外渗。

3护理对策

3.1合理选择静脉,认真评估血管条件,正确选择穿刺静脉,老年人由于输液速度慢,输液时间长,帕金森患者还会有不自主手的颤动,因此在静脉输液选择血管时,应选择比较舒适、有利于活动的部位,如手背、足背、小臂背面。

3.2穿刺方法

3.2.1对于充盈不良的血管,用手掌和大鱼际轻搓血管,促进静脉充盈,待不清楚的血管充盈后再扎止血带行静脉穿刺。

3.2.2穿刺时采用患者自然放松法,护士用左手握住患者并拢的五指,使其成半悬空状,而不使用传统的攥拳法,因为患者的血管在攥拳状态时容易凹陷于骨缝里,而加大了穿刺的难度,并且患者在松拳时会由于血管轻微的回弹,针头斜面有可能一部分或者小部分脱出血管,出现液体外渗导致穿刺失败。

3.3.3体质较好的老人,血管比较粗直,可以采用快速进皮,而对于穿刺难度大,表浅细小的静脉,可采取缓慢进针法。

3.3穿刺后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嘱患者放松情绪,松开止血带和调节器的开关,左手将准备好的输液贴先固定针柄,再用带有无菌棉的输液贴覆盖于针眼的上面,第三根将细段输液管盘曲固定。必要时用纸盒固定注射部位。

3.4加强巡视

3.4.1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输液速度尽量避免输液过快而导致液体外渗。协助有排便要求的老人如厕,并妥善保护好穿刺的部位,防止液体渗漏。

3.4.2老年患者因痛觉功能的减退,往往液体渗出后还没有感觉,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外渗的危险因素,确保输液通畅。

3.5健康宣教:老年输液患者大都有老年慢性疾病,在输液过程中我们用通俗化的语言给予适当的健康指导,低盐低脂饮食,按时按量服药,保持情绪稳定,规律睡眠时间,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患者进行合适的有氧体育锻炼等。

4体会

临床上给高龄患者输液要认真评估患者的身体和血管情况,根据病情制定详尽的输液计划,规范基本操作规程,输液过程中加强观察,注重各细节的处理,不断探索护理新技巧,并将舒适护理和心理护理交融、穿插、渗透在各个护理环节中,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使患者心情愉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第8篇: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1.意识障碍

持续多功能心电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呕吐抽搐及肢体运动情况,观察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绝对卧床,保持病室环境舒适、安静。

2. 脑灌注异常

持续氧气吸入2-4L/小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遵医嘱及时准确使用脱水利尿药物,及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病情稳定后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 清理呼吸道无效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患者持续吸氧,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痰液黏稠者,可以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帮助稀释痰液,不能自行咳痰者,及时给予吸痰,保证有效通气,气道功能严重受损及短时间内不能清醒的患者,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遵医嘱保证病人充足的液体入量,以利痰液的稀释。

4. 低效型呼吸形态

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节律、频率及血氧饱和度,遵医嘱正确使用呼吸机,使用呼吸机时,注意观察呼吸机的运作情况及呼吸机的参数,及时消除报警因素,管路连接紧密,防止漏气,观察患者对呼吸机的耐受情况,及时协助医生调节参数值,积液瓶及管路中的积水及时倾倒,每周更换管路两次,注意无菌操作,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密切观察水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有无气体及液体溢出,并作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5. 体温异常

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高热时遵医嘱予以一般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以降温毯物理降温,或酒精擦拭。行物理降温后半小时再测量体温一次并记录。体温不升时,注意保暖,禁用热水袋。遵医嘱及时准确使用抗菌药物,及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

6. 排便形态的改变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大小便的量、性质、颜色等并报告医生。必要时保留标本送常规检查或培养。轻度腹泻时应注意保护肛周皮肤,便后用软纸揩拭以减少机械刺激,用温水清洗,涂油膏于肛门周围,以保护局部皮肤。腹泻严重时,应暂禁食,给予止泻药;便秘时,嘱病人切忌用力排便,给予粗纤维、易消化饮食,必要时遵医嘱口服缓泻剂或使用开塞露通便。小便失禁,给予保留导尿,加强尿管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采用间断放尿,鼓励病人多饮水,定期更换尿管及尿袋。 体温的异常

7. 头痛

密切观察患者头痛的性质、程度及生命体征,定时准确使用脱水剂,持续氧气吸入,病情稳定后抬高床头15-30度,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如出现剧烈头痛及时通知医生,防止再出血的发生。限制患者家属探视时间,给患者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8. 焦虑

工作人员表现出自信,镇静和善解人意。建立优良的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建立良好 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重视患者的主诉,鼓励其表达自身感受,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重视对患者精神情绪变化的监控,及时干预,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及掌握自我护理方法,增强自信,指导家属对患者的照顾,使患者感受到来至家庭的照顾和关心。

9.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协助病人翻身拍背,给予晨晚间护理,早期行语言及肢体功能锻炼。

10. 知识缺乏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疾病的病程及预后,评估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向家属讲解有关知识,如头部损伤类型,CT的结果和护理计划。向家属提供最新的病情变化,鼓励家属给病人沟通交流,多带些喜爱的音乐磁带,促使患者苏醒。

11. 语言沟通障碍

根据不同的失语类型,分别采用语言交流、自制图片、提供手写板、 自编手语暗号等方式与病人交流,在与病人交流时,护士应始终保持微笑,态度诚恳,理解病人,尊重病人。

12. 躯体移动障碍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功能锻炼每日3~4次,幅度次数逐渐增加。随着身体的康复,要鼓励病人自行功能锻炼并及时离床活动,应严防跌倒踩空。同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加快康复。(1)上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2)下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 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个趾的活动

13. 潜在并发症:

(1)营养失调

改善营养状况,维持机体需要量,禁食期间,向病人讲解禁食重要性,以取得病人配合。可以进食的病人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的少渣饮食。

(2)电解质紊乱

监测皮肤的一般情况并记录。补足充足的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采集血标本,测定电解质,血气分析监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情况,及时纠正酸中毒,使酸碱保持平衡。如发现有异常,遵医嘱准确使用药物等。

(3)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做好记录,每1-2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局部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局部长期受压。提供一些有效的减压装置,如气垫,防止皮肤受损。定时协助患者作被动性肢体运动,并保持功能位,鼓励病人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水分,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遵医嘱使用高渗溶液时,如甘露醇要注意观察尿量和颜色,同时要加强巡视,避免药物漏出血管外引起组织坏死.静脉泵入氯化钾时,应从中心静脉泵入,以防药物外渗造成皮肤组织坏死或溃烂。

(4)感染

定时给病人翻身,拍背,及时吸痰,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气道湿化。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更换切口敷料,吸痰管每次更换,吸痰后听诊肺部。每日会阴护理两次,定时更换引流袋。监测体温的变化,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长期卧床病人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行口腔护理一日两次,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并发症,每日行晨晚间护理,会阴擦洗,留置尿管应定时夹闭尿管,定时放尿,以尽早拔管。妥善固定头部引流管,防止管道扭曲,折叠或滑脱,注意引流袋的高度,低位引流,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

(5)再出血

保持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限制陪伴探视,维持血压平稳。避免用力咳嗽、解便、喷嚏、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如病人在情绪稳定下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发作、昏迷甚至去皮质强直及脑膜刺激征明显增加,多为再出血。

(6)下肢深静脉血栓

根据病情适度活动下肢,配合肢体气压治疗促进静脉回流。观察双下肢有无肿胀,定时测量腿围并记录,观察双下肢皮肤色泽及皮温,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患肢制动抬高,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7)上消化道出血

观察胃液及大便的颜色,如胃液呈咖啡色或红色,提示胃出血,给予禁食,必要时行胃肠减压或遵医嘱药物止血。

(8)体液不足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体重的变化,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9)受伤的危险

躁动不安的患者,给予约束带适当约束肢体及躯体的活动,避免发生意外拔管及抓伤、撞伤,同时给予床档保护,防止发生坠床,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镇静。患者下床锻炼时,注意做好保护措施,防止跌倒。

常见护理诊断名称:

脑组织灌注异常、意识障碍、清理呼吸道无效、有窒息的个危险、低效型呼吸形态、体温异常(体温过高、体温过低)、排便形态的改变(便秘、腹泻)、疼痛、感知改变(视、听、运动、味、触、嗅觉)、定向力障碍、引流异常、有呼吸机依赖的可能、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睡眠障碍、舒适的改变、活动无耐力、生活自理能力缺陷、躯体移动障碍、有废用综合征的可能、肢体失用性萎缩/畸形、有植物生存的可能、沟通交流障碍、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

潜在并发症:呼吸障碍、消化道出血、癫痫、角膜溃疡、颅内血肿、脑出血、休克、电解质紊乱、下肢静脉血栓、体液不足/过多、继发性受伤

第9篇: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一、发热反应

1、 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如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

2、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3、 护理:

(1) 预防: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②严格无菌操作

(2) 处理:①反应轻者,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②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③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二、急性肺水肿

1、 原因:

(1) 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2) 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 临床表现: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

3、 护理:

(1) 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儿童及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2) 处理:①出现上述表现,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同时安慰患者以减轻其紧张心理 。②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③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⑤静脉放血200~300ml可有效减少回心血量,但应慎用,贫血者禁忌。

三、静脉炎

1、 原因:

(1) 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2) 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2、 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热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

3、 护理

(1) 预防: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放慢点滴速度,并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同时,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2) 处理:①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溶液行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②超短波理疗。③中药治疗。④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四、空气栓塞

1、 原因:

(1) 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 (2) 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

(3) 拔出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

(4) 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

2、 临床表现: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发绀,并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里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这是由于大量空气进入右心室 后阻塞在肺动脉入口,使右心室 内的血液不能进入肺动脉进行气体交换,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

3、 护理

(1) 预防: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②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添加药液或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针。③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

(2) 处理:①如出现上述表现,立即将患者置于右侧头低足高们,使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空气被打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逐渐被吸收。②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③有条件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④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上一篇: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下一篇:事故事件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