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医院感染监测

2022-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卫生院医院感染监测

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调查分析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医院感染不仅关系到患者安全,也关系到医务人员的健康。我区卫生行政部门在2012年7月26日~8月14日对所在辖区内的18个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半年目标考核,在考核中,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一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考核,现将考核结果,主要存在问题分析如下。

方 法

在區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抽调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按照《医院感染管理部分》评价标准项目及指标,实行现场查看,询问等方式,逐一进行对照考核。

结 果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核中发现,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知识方面,对新的法律、法规、规范、行业标准,技术指南等了解不够,知识老化陈旧,消毒,灭菌概念不清。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多兼职,无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不明确,未结合医院实际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相关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有的制度未做到及时更新。

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抽查临床科室的样品与器械科核对购入产品的相关证件及招标记录,发现大部分医院没能做到统一采购,有的证件不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有过期现象。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区不明确,物品摆放混乱,未做到无菌物品,一次性医疗用品,清洁用品分开存放。手卫生设施不到位,无流动水洗手设施,水龙头数量不够,无干手设施,无快速手消毒液;医务人员在职业防护中,无隔离衣,无护目镜,无冲眼设备;存放皮肤消毒液的容器没能做到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剂;无菌敷料缸未注明开启时间,不能保证24小时内使用;注射时一人一针一管一带的执行率不到位;隔离技术操作不规范;地面的清洁未做到湿式清扫;空气消毒时,紫外线灯安装不规范,未做到及时清洁,辐射强度的测试未检测,照射时间记录不详实等。

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能做到由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统一回收处理,但因各个乡镇卫生院地域分布广,不能做到两天1次地回收。医院内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不健全;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存放医疗废物的容器、包装袋不符合要求,大部分为民用筒和民用包装袋,无利器盒,医疗废暂物存处多为临时设置,医疗废物的警示标示不规范,转运登记及交接内容、项目记录不完整。

手术室产房等重点部门的管理:布局不合理,三区划分不明确,无隔离手术间和隔离产房;无菌物品管理不规范,物品摆放混乱,大部分医院将手术用品放置在手术间内;无统一管理的供应室,灭菌器械多为手术室人员兼管,灭菌器及操作流程不符合要求;有的灭菌物品用消毒薰箱进行灭菌,有的部分器械用消毒液浸泡等。

讨 论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涉及诊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患者入院到患者出院这段时期内,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消毒与隔离、手卫生措施的落实、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诊疗环境的洁净度、患者及进入医疗机构其他人员的管理等,任一环节发生漏洞,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乡镇卫生院属于一级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溥弱环节,需引起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新医改方案中,国家致力于发展农村三级卫生体系,农村乡镇卫生院是最重要的一级,特别是新农合政策实施以来,一级医院的患者数及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仍存在着人才的问题、贫困人口问题、经费投入不足等社会问题。表现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最突出的是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如清洗设备、消毒设备、监测设备、卫生冼手设备等;18个乡镇卫生院的床位20~50张,大部分是由护理人员兼管医院感染工作,由于人员紧缺,护理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员多流动,在医院感染学习方面没能做到及时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导致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等没能及时更新,同时医护人员对最基本的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该遵守的操作规程、常规等医院感染措施落实不到位。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①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③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2]。目前乡镇卫生院无上级行政部门统一验收的合格的消毒供应室,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

因此,农村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主要是在于观念的转变,领导重视,组织保证,培训学习,基础设施投入,基本措施到位,基本流程规范,同时加强检查和督导,是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六亿,刘玉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2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

作者:舒筠等

第2篇: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感染防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现行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现状看,仍存在较多不合理之,信息预测方面不具备前瞻性特征,更无从谈及做好感染信息预警监测工作。本文将从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现状角度,对预警监测系统应用的必要性研究,并提出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具体设计思路。

【关键词】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设计

前言:作为医院感控制的重要手段,预警监测系统集大量数据于一体,包括抗菌药物应用、细菌耐药性监测、感染病例监测以及高危因素等信息。尽管近年来医院对该系统建设给予足够重视,但投入使用中有较多不足之处,要求做好设计与改进工作。因此,本文对医院感染管理中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现状分析

医院感染监测水平是决定感染控制的关键性因素,从当前感染监测现状看,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表现为:①感染爆发难以预测。实际识别感染病例中,多依托于现场判定、手工操作,而实时预警、自动分析与监测都未实现,仅在患者出院一段时间,才发现有感染问题存在,这样将无法为临床感染控制提供帮助。需注意的是,感染暴发的控制,要求以预警机制作为保障,使感染暴发苗头被控制,才可及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②数据采集问题。一般信息采集的信息多来源于各科室医护人员,人员将信息汇报给院感科,在此基础上由专职人员重新做好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许多医技信息、检验信息难以及时被院感科人员获取,其导致无法及时反馈指导,最终造成管理决策不具备较高的准确度与效率。③数据分析与统计问题。由于感染管理涉及的内容较为繁杂,如多重耐药菌监测、抗菌药物的应用,单纯利用人工分析方式,不仅受人员知识层次、知识结构等影响,且因信息数据过于复杂,难以保证分析效果,且处理中易疏漏,这样最终分析的结果难以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1]。

二、医院感染管理中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信息预警监测系统设计中,主要考虑将抗菌药物监控、多重耐药菌监测、医院感染预警以及其他模块等融入系统中,确保整个预警监测系统的应用有前瞻性。具体设计如下几方面。

(一)感染预警模块

感染预警模块设计中,要求与其他AIS、EMR、RIS、LIS与HIS等做到数据信息交接,这样整个系统既可做到筛选感染病例,也能满足其他统计、查询、干预与监测功能要求。同时,对于其他留置导管、发热、抗菌药物、感染暴发等,都可实现自动预警。需注意的是模块设计中,要求对感染预警指标进行明确,可结合相关的感染信息,如抗菌药物应用、微生物学细菌培养结果、常规化验结果等,在此基础上完成预警指标构建过程。系统会根据预警指标,自动确认感染病例,并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筛选,由专职人员对病例分析。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

该模块设计中,要求对接微生物室系统,对具体的监测范围进行确定,由系统完成采集细菌药敏实验相关信息,检测其中病例并预警。当人员从系统中获取定植病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后,便可从干预专家库内寻找耐药菌防控SOP方案,并提供给主管医生。另外,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设计中,要求做到将数据作为导航,通过检索对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查询,可将任一时段内的耐药菌药敏变化信息导出,为用药选择与耐药菌防控提供指导[2]。

(三)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

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在作用上主要表现为可使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被监控。模块设计中,可根据预防、治疗与用药的相关标准,对抗菌药物的不同应用目的进行统计,做到分级管理,一旦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模块可进行预警。此外,对于其他如Ⅰ类手术切口,在抗菌药物使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药物种类等方面,都可被纳入自动预警的范畴中。

(四)其他模块

系统设计中,其他如切口感染监测、手卫生管理模块等也需进行合理设计。如在切口感染监测方面,设计中主要考虑系统可实时监控切口感染情况,并对其中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在手术风险等级确定的基础上,对可使感染率、感染例次进行统计。另外,对于手卫生管理模块,且在院内感染控制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系统构建中,要求对手卫生数据做到实时记录,并根据记录信息完成分析、统计与报表过程。这样在数字化管理手卫生依从性下,能够使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得以提高[3]。

结论:预警监测系统的构建是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实际进行系统设计中,应正确认识当前医院感染控制的现状,从感染预警模块、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以及其他模块进行设计,在保证所有模块设计合理的基础上,使预警监测系统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通过预测与预警,使医院感染率得以降低,推动医院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运萍,潘丽杰,万志红,周文莉,马世民,董颖,王俐. 医院感染预警监测与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3,17:1551-1554.

[2]钟山. 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07:15-18.

[3]孔繁琳. 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 中国伤残医学,2014,07:278-279.

作者:段宇宏

第3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监测评价

(广西省河池市妇幼保健院 547000)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的现状,是提高临床医师的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减少漏报率。方法采取回顾性两查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所有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的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9703人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7%、漏报率为10 %。结论:我院医院感染监控及管理工作,目的明确,措施得力,工作落实到位,效果明显。

【关键词】医院感染;数据分析;效果评价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建立有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 医院感染委员会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以及例会, 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审定和考评。对于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根据科室具体情况, 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1] 。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全体医务人员的重视。医院感染病例漏报是影响到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工作,严重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的评价和医疗安全工作,因而必须加以高度重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把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作为开展监测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采取回顾性调查与定期和不定期查房和查病历的前瞻性方法进行监测,经过2年的时间的查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收集方法

1.1 资料收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所有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科室有外科、妇产科、儿科。

1.2 判断标准: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了已明确诊断的医院感染,其出院期间病历到达病案室后,科室未填报医院感染报告卡被视为医院感染病例漏报。

1.3 诊断依据:根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诊断依据。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漏报率

表1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漏报率

表1:

从上表看出,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基本持平,在低于国家颁布标准之下。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呈下降趋势。

2.2 几个科室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医院感染在各科室均有发生,均为散发,无爆发流行情况,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内科系统感染较高的科室有儿科,外科系统感染较高的科室为妇产科。

2.3 由于医院加强对手术病人的各个环节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两年内均无手术切口感染。但须高度紧惕,常抓不懈。

3 讨论

3.1 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认识,有一些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缺乏认识,对内源性感染属于医院感染的认识不够,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临床诊断与病原学诊断的含义理解不到位,对医院感染诊断中涉及的某些感染认为是必然的并发症,部分医师将工作重点集中在对病人的诊断与治疗上,不重视填报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卡,个别医师怕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尽量在病历中不提及医院感染或回避对医院感染过程的详细记录。还存在有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多了影响科室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就我院的实际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采取一些措施。

3.1.1 争取院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医院领导重视是我们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关键,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对在工作中所存在的困难及时向领导反映,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分别由院长、主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由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后勤科、各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等多职人组成。

3.1.2 抓好医院感染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医院内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举办医院感染知识学术讲座,抓好上岗前的培训等,通过多种形式给医务人员讲解相关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使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对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能力。

3.1.3 加大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力度,医院感染及发病率反映了该院医院感染现况,医院感染病例发生时,由主管医师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后送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感科检查病例报告情况和漏报情况。为了降低漏报使医院感染发病率具有真实性,专职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统一进行登记,月底进行统计汇总,计算感染率、漏报率,并对漏报病例月底报质控科进行考核。

3.1.4 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管理力度。在监测中对新发现的漏报后及时加以解决,实行岗位责任制对漏报指标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工作方法,医院的感染发病率监测工作基本上形成了制度化、常规化,为医院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任麗娟, 宋暖, 秦平, 等 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分析[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 11) : 1261 - 1263.

作者:莫春璘

第4篇:医院感染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案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根据《医院感

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医

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有关具体要求,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根据我院实际制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提高监控效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二、 监测范围 全院重点部门及各科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等的监测。

三、 监测要求 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按时规范采样,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并指导科室完成监测工作。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进行监测。如监测结果不合格,检验科要向院感科及所在科室报告,院感科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复检至合格为止。

四、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

1、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频次 新领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强度监测(3月、9月)。

2、灭菌剂、消毒剂及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染菌量的监测频次 使用中灭菌剂及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细菌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及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

3、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及透析液内毒素的检测频次 1

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每月一次,透析液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一次。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4、消毒内镜、灭菌内镜监测频次

消毒内镜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灭菌内镜每月进行细菌监测。

5、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监测频次 (1)洁净手术室及洁净部门: 每月监测一次,不同级别手术间每月至少监测一间,每年每个房间至少监测一次。 (2)非洁净手术室(眼科、美容科)、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重症加强治疗室、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腔镜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 每季度监测一次,加床超过20℅以上应当月进行监测。 每季度监测的外科系列(

3、

6、

9、12月)内科系列(

2、

5、

8、11月)门诊、医技、社区、后勤(

1、

4、

7、10月)。 (3)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传染科: 每半年监测一次,加床超过30℅以上应当月进行监测。 每半年监测的外科系列(

3、9月)内科系列(

5、8 月)门诊、医技、社区、后勤(

4、10月)。

五、监测标准

1、紫外线灯管强度 22

新领紫外线灯管强度≥90μw/cm,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70μw/cm。

2、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监测 使用中的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的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3、透析液细菌培养及透析液内毒素检测的结果判定

透析液细菌培养:细菌数<200 cfu/ml,透析液内毒素检测:内毒素<2FU/ml。 2

4、消毒内镜、灭菌内镜细菌监测结果判定 消毒后内镜合格标准: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内镜合格标准:检测无菌。

5、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学标准: 标 准 环境空气(cfu/医务人员手范 围 物体表面类别 2皿.暴露时(cfu/cm) 2(cfu/cm) 间) 卫生手 外科手 洁净参照GB50333 ≤5 洁净手术室及洁净部门 场所 非洁净手术室(眼科、美容科)、产房、≤4重点导管室、新生儿室、重症加强治疗室、(cfu/15min≤5 部门 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 9cm平皿) 腔镜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 ≤10 ≤5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4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其他(cfu/5min. 输血科、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10 部门 9cm平皿) 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传染科 3

第5篇:开展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和医院感染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力度,依法纠正、查处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法做好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监督工作,切实履行传染病防治监督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

究制,促进传染病防治及医院感染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监督检测依据

采样检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卫生标准gb1598

2、1995)

三、监督监测对象

(一)区级发证和管辖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监督监测内容和范围

(一)医疗机构

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医疗废物处置、艾滋病防治、消毒剂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微生物培养)。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传染病疫情监测、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疫情调查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情况。

五、工作要求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级发证和管辖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监督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各部门加强配合,各负其责,突出重点,严格按本实施方案的要求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一)区卫生监督所职责

负责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制定样品抽样的范围、数量、顺序、检验项目等工作,印制和填写相关表格和单据。

(二)区疾控中心职责

负责完成现场采样监测培养并按时出具结果报告。

(三)监测样品抽检范围和数量

1、治疗室、手术室、产室、婴儿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内窥镜室等科室为监测的重点部位,采样内容为空气、工作台面、无菌物品、消毒液、医护人员手表面。

2、二级规模以上医院根据科室设置采样20—30份,乡卫生院、门诊部以及同等规模的医疗机构采样5---10份,其它诊所采样2---5份。

六、时间安排

6月~9月。

第6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1.临床各科医师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管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科室主任及监控医生)报告,明确诊断后,准确、完整、清晰的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在登记本上做好登记。

2.临床医护人员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感染暴发流行时,立即向科主任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积极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感染暴发流行时,医务科、感染管理科、护理部等人员深入临床调查分析,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组长应在院感办、医务科、护理部等指导下,组织经管医生、护士等查找感染原因,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或杜绝感染的蔓延,同时报告分管院长,通报有关职能科室,根据情况报告疾控中心。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的控制。

6.临床医生必须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和“医院感染个案登记表”。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报告科室:

报告人:

科院内感染病例个案登记表

科室:住院号:姓名:性别:1.男2.女年龄:入院时间:年月日入院诊断:出院时间:年月日最后诊断:住院天数:天预后: 1.好转2.治愈 3.死亡

医院感染与死亡关系: 1.直接2.间接 3.无关T:℃

WBC:109 /LHb:g/L

院内感染发生日期:年月日感染诊断:感染部位:1. 呼吸系统⑴上呼吸道感染⑵下呼吸道感染⑶胸膜腔感染

2.心血管系统⑴心内膜炎⑵心肌炎或心包炎3. 血液系统⑴血管相关性感染 ⑵败血症 ⑶输血相关感染

4.腹部和消化系统⑴感染性腹泻 ⑵胃肠道感染⑶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⑷病毒性肝炎⑸腹(盆)腔内组织感染⑹腹水感染5. 中枢神经系统⑴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⑵颅内脓肿 ⑶ 椎管内感染6. 泌尿系统感染

7. 手术部位⑴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⑵ 深部手术切口感染⑶ 器官(或腔隙)感染8. 皮肤和软组织⑴ 皮肤感染 ⑵ 软组织感染 ⑶褥疮感染 ⑷ 烧伤感染 ⑸ 乳腺脓肿或乳腺炎

9. 骨、关节 ⑴关节和关节囊感染⑵骨髓炎10.生殖道⑴外阴切口感染⑵阴道穹隆部感染⑶急性盆腔炎⑷子宫内膜炎11. 口腔感染12.其它部位感染:如风诊、水痘、带状疱疹等

感染因素:1. 糖尿病2. 癌症3. 手术4. 放疗5. 化疗6.抗生素7.免疫抑制剂8.引流管9. 侵入性操作 : ⑴ 插尿管⑵ 动静脉插管 ⑶内窥镜 ⑷ 气管插管 ⑸气管切开10.其它:⑴ 高龄⑵低蛋白血症(3) 营养不良⑷昏迷⑸ WBC<1.5×109/L(6)手术情况:手术:1.是 2.否气管内麻醉:1.是2.否切口分类:清洁清洁污染污染 手术名称 :手术日期:年月日 使用抗菌素:(剂量、时间)

院内感染的病原学检查:1. 做2. 未 做标本:1.尿液2.痰液3.大便4.血液5.脑脊液6.腹腔积液7.

胸腔积液8.伤口分泌物9.咽拭子10 .其它

细菌种类:1.2.3.4药敏试验:敏感:

耐药:填报人:填报日期:年月日

填表说明:医院感染病例由报告人于24小时内报告感染管理科,报告人必须是经治医生。发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立即通知感染管理科(电话:8356377)。手术切口感染时填写“手术情况”。

第7篇:医院感染监测改进措施

根据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诊断、登记、报告制度,及时分析、反馈感染病例,并将监测信息每半年在医院通报,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根据上半年对医院感染监测情况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1.加强手卫生的培训,使用医务人员熟练掌握手卫生的六步洗手方法,使用手消毒剂,正确认识手卫生的依从性。

2.加强物体表面、空气、无菌物品的监测,重点科室必要时随时监测。

3.为了提高空气消毒的效果对紫外线灯管监测不合格3支及强度70uw立即更换。

4.根据《抗菌素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素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及《卫生部办公厅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素开展了耐药菌监测,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5. 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交接制度,并做好个人防护,保证专职人员的安全。

6.加强传染病知识培训,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的各条规定,做到及时诊断报告各类各种传染病,控制遏制传染病暴发蔓延。

2012年7月13日

第8篇:2018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中医院2018年医院感染监测计划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医疗安全,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消毒灭菌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院拟采取以下监测管理计划:

1、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病率低于8%)、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各临床科室对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时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确认。

3、医院感染管理科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编辑医院感染监控工作通讯,通报监测情况,反馈监测信息。每季度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上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汇报和反馈监测情况。

4、每年开展一次在院病人现患率的调查,调查人数达当日在床病人的96%以上,医院感染现患率≤8%;对出院病历开展医院感染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不少于每年监测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20%。

5、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开展耐药菌的监测。

6、开展目标性监测,对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血液透析相关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制定监控指标,每月统计完善资料。

7、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严格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按要求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效果合格率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8、每月对血液透析室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严重感染时,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查结果超出规定指标时,必须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复查直至合格。

9、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母婴室、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清洁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重点环节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增加监测范围,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监测方法及卫生标准符合国家规定。

10、污水污物排放处理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并定期进行污水相关指标监测。

每年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科室,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9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1、院感办应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并且保证感染病例病原微生物生物检测率>50%。科室监控医生认真如实记录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登记表以及相关消毒情况。

3、诊断明确的感染病例,应于24小时内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告院感办,同时在出院病历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

4、感控科应每月月进行归类整理,并将结果反馈相关部门。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6、临床医护人员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向院感办报告,积极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途径,控制蔓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定为医院感染暴发时,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进行上报。

上一篇:保卫部部门职责下一篇:乡镇机构改革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