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心卫生院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中心卫生院(精选8篇)

乡镇中心卫生院 篇1

刘集镇中心卫生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立医院,占地面积3645平方米。现有职工77人,专业技术人员74人,高级职称1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18人,执业护士12人,检验师1人,药剂师2人,药剂士2人。我院开设门诊部和住院部,有内科、妇科、儿科、外科、骨科、五官科、颈肩腰腿疼科、中医心血管内科、、中医慢性病科、医技科(B超室、心电图室、检验室、透视室、数字化DR片室、多普勒室),主要设备有多功能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显微镜、B超、彩超、多普勒、心电监护仪、洗胃机、多功能治疗仪、中频治疗仪、电针治疗仪、TPD神灯、X线、数字化DR等仪器,开放床位数60张,配备救护车2辆,能独立开展普外科、妇产科、五官科、骨科等部分小手术。卫生院辖区内共有31个村级卫生室,我院按照上级要求对各村卫生室实行统一管理,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并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指导,全镇所辖卫生室卫生员大多数人参加系统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基层农村卫生人员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为村卫生室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辖区人民身体健康有了有力的保障。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愈来愈大,很多人的精神和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一些与之有关的疾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健康问题尤为重要,我们以“普及健康知识,惠及大众健康”为服务宗旨,倡导“专业、精准、人文”的服务理念,为提高民众健康素质,积极传播健康新观念,为全镇60岁以上老人、教师、儿童进行了体检,为全镇人民建立了健康档案,随着健康体检的稳定有序发展和运作模式的积累,辖区内人民身体健康会日以增进。

刘集镇中心卫生院在各级政府和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目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 大力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医疗服务管理、新农合管理各项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了全镇卫生事业健康科学发展。卫生院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赢得了各级政府和县卫生局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在今后的运作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始终以提升民众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为己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全力塑造先进的医疗工作单位,为人民健康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院宗旨: 医德济世科技兴院

科技强院人才强院

服务宗旨: 以人为本以民为根

以高尚的医德以精湛的技术

以低廉的费用以饱满的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医院院训:

乡镇中心卫生院 篇2

实施“人才兴院”为发展增添活力

卫生院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一个医院医疗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技术人才素质。只有拥有一批具有丰富诊疗经验的技术人才, 卫生院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院长彭焕东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 新店镇中心卫生院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每年都要拿出专款, 选派四五名专业技术骨干到上一级医院培训进修, 同时邀请上一级医疗机构的专家来院指导, 言传身教, 传授新技术、新理念。卫生院不拘一格地引进专业人才, 实行制度倾斜、待遇倾斜, 鼓励他们大胆工作, 带动本院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全面提高。此外, 卫生院通过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函授学习和自考,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学历水平。2011年, 全院有6名职工进行了专升本、中专升大专的学习和考试, 并公派10名职工至上级医院进修、实习。

目前, 新店镇中心卫生院形成了各科有骨干、基础有保证、专科有特色的良好发展新格局, 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保障。

加大硬件投入优化诊疗环境

近年来, 漯河市郾城区新店镇中心卫生院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改善就医环境, 提升服务质量, 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年门诊数量2.9万余人次, 同比增长24%

——年住院人数达到1.2万余人次, 同比增长25%

——年业务收入300余万元, 同比增长22%

——年人均住院70余元, 同比降低25%

——年人均门诊费20余元, 同比降低18%

这组数据看起来并不起眼, 但对于大多举步维艰的乡镇卫生院来说, 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化。是什么让新店镇中心卫生院在短短四年内取得如此大的发展?院长彭焕东一语中的:“改革创新是卫生院发展的法宝。”

多年来, 漯河市郾城区新店镇卫生院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勇于改革, 大胆开拓创新, 以改善就医条件、提高诊疗水平、完善服务项目、确保医疗安全为发展主线, 以群众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康复为主攻方向, 大力加强特色专科建设, 逐步打造成了功能齐全的一流乡镇卫生院。

新店镇中心卫生院新任领导班子上任后, 果断决策、积极运作, 建成了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新病房大楼。同时, 投资10万多元, 绿化、硬化600平方米院内面积。购置高中档病床55张, 100条床单、被褥, 房间内安装暖气、空调、有线电视等, 全面改善了卫生院的诊疗条件。基础设施改善后, 该院又多方筹集资金, 先后引进了全自动生化仪、心电监护仪、B超机、麻醉呼吸机、彩超、救护车等医疗设备, 全面提升了诊疗硬件水平, 为给患者提供快捷、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保障了该镇及周边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新店镇卫生院结合实际开展了以讲文明、讲卫生、美化、亮化、绿化卫生院为主要内容的“二讲三化”活动, 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 并进行检查评比, 所有工作与个人绩效工资挂钩, 做到室内外卫生干净整洁, 物品器材摆放整齐, 每日产生的医疗垃圾由郾城区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统一回收, 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强化内部管理筑牢发展基础

抓制度建设, 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该院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按各自的职责开展专业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评价。卫生院根据本院实际先后制定了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60个, 每天有一名领导专门考核纪录, 每月考评, 将结果与奖惩挂钩, 不论是院领导还是普通职工, 在制度面前都一视同仁。

在院领导坚持不懈的严抓严管下, 新店镇卫生院形成了全体医务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风气, 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处方质量均保持在较高的书写水平, 有效避免了医患纠纷, 营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新店镇卫生院建立了合理的绩效工资考核机制, 把职工承担的临时性工作也纳入到绩效考核范围, 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2011年, 卫生院职工月平均工资达到1800元, 全院职工干劲十足, 为新医改政策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落实医改政策打造“服务型医院”

新店镇中心卫生院以“创建群众满意医院”为目标, 特别是在“三好一满意”创先争优活动中, 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一切为患者着想, 倾情打造“优质、高效、便民、利民”的服务型医院, 让生命得到尊重, 让服务绽放光彩。

卫生院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种贴近群众、方便群众、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新型卫生服务形式, 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推进完善新农合制度。卫生院开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服务, 实行窗口直补, 出院即报, 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通过实行严格的三级审核报销制度, 信息公示制度, 提供实行“医患沟通制度”、“医生包片下村制度”、“出院回访制度”, 卫生院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落实新农合政策。同时, 进行报销资金运行分析, 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严格住院指征, 完善监管。

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深入和完善, 不仅使农民受益水平得到提高, 也促进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院长彭焕东说:“新农合活了卫生院, 乐了老百姓。过去医院条件差、病号少, 好医生留不住, 形成了恶性循环。实施合作医疗以来, 我们切实在加强管理上下工夫, 努力改善医疗条件,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和大医院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 聘请专家定期坐诊, 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 我们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逐年提高, 参合率已达到96%以上”。

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方法初探 篇3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加强,医疗与护理整体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但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在日益提高,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增强,进入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对安全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了重要的部分[2],笔者现就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如下综述。

1 目前护理管理现状

1.1 乡镇护理人员工作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性增加,乡镇大部分常住人口为老人和小孩,因此,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对象以老人、小孩居多。而且乡镇卫生院没有设置详细的专科,护士工作较繁杂,角色换位快,由于人力不足,工作时间长,如果有人有休假,上班人员常常要连续工作。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开展,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量也随之增加,如遇疾病高发季节,劳动量大的现现更突出。因此,由于护理人员少,每天应付日常护理工作已感应接不暇,至于深层次的计划护理,如人文关怀护理、心理护理、整体护理等的运用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护理人员的责、权、利无法落实。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护士待遇差,护士的劳动报酬与劳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很难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护士的继续教育问题也是护理管理的难题,由于护理人员少,工作压力与工作量大,护士每天上班,忙于日常护理,下了班忙做家务,管孩子、身心憔悴,以至于对新技术、新知识、新进展了解少,从而知识老化、技术停滞。而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年轻的,学历稍高的护士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

1.2 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 管理问题: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护士长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素质缺乏,护理管理工作没有得到院领导的足够重视,由于人力资源数量严重不足,岗位分配不合理,护士长没有足够的管理时间,大多数从事着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同其他护士一样倒班,并且还要承担一些琐碎的后勤事务及协调各方面关系,因此,护士长的主要主要精力没有放在管理上。日常护理工作及琐碎的后勤事务占据了工作时间,现加之缺少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无法学习和掌握新的管理理念,对新医学模式下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审标准理解不深,导使护理管理制度无法落实,严重影响了护理管理质量。

1.2.2 技術及人员素质问题:由于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培训及继续教育,使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导致护理人员知识缺乏,专业性不强的特点,对患者病情变化不能主动发现,对患者安全构成的威胁,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护理安全。乡镇卫生院由于就诊人员多为老年人与小孩,而且疾病繁杂,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应变能力均要求较高,因此,易对护士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面目前护理人员的现状是大多数护士仅能停留在一般性的打针、发药等普通护理工作上,缺乏观察病情变化及与患者的有效性沟通、指导。

1.2.3 住院患者管理差:由于护士少,护理管理不到位,使用住院患者管理差,一些护理措施和监测无法做到;部分病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又无家属照顾的,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患者擅自离院理象较普遍,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基本操作不严谨。

2 改进措施

2.1 领导重视及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护理管理是乡镇卫生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尊重护理人员,以点带面,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在工作中对护理人员的优点和长处,加以放大,在卫生院宣传栏中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加以宣传,以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改变患者重医轻护的传统观念[3]。让患者对护士及护理工作有全面的了解,让患者更加尊重护士的工作。

2.2 加强护士长管理:护士长的知识与业务水平直接关系着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质量,因此,护士长要加强新业务、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并借鉴其它乡镇卫生院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进行目标管理[4],首先要制定护理管理目标,根据目标设定详细、严格的护理质控考核标准,采取考核、奖惩相结合的办法,并与护士的薪酬挂钩,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真正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实施初期,护士长必须深入下去,使各种管理措施贯穿、落实到每个护理人员工作中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护理质量管理有章可循。

2.3 落实基础护理:优化工作流程,从细节出发,打造整齐、干净、舒适的就诊环境。

2.4 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关心、尊重和激励护理人员,护士长定期倾听护士心声,减轻护士压力,使护理人员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护理管理的要求,乡镇卫生院也应根据自身条件,提高护理管理。护理管理的要求不仅是提高护理质量,更要保障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护理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护理指挥系统的作用,以质量与安全管理为核心,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护理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贾云,傅乐华.应用目标管理理论培训护士长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3:46-47.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J].2004,39(3):191-192.

[3] 吴亚君.服务型领导管理特征与人性化护理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7(3):26-27.

[4] 优琴.章亚娟.黄琼荚.等.“举证责任倒置”对护理工作的潜在

乡镇爱国卫生督查中心工作总结 篇4

今年是我县国家卫生县城满三年一复审年,县爱卫办在继续巩固提高创卫成果的基础上,转变创卫理念,紧紧围绕“创卫”工作,结合我县开展的“三项治理”双月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三项治理”双月行动和国家卫生县城复审验收有关工作。现将2013年上半年爱国卫生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上半年爱国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开展“三项治理”行动为契机,着力解决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三项整治”双月行动会议精神,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营造干净卫生环境,先后制定出台了壶政办发2013]26号文件《建设美丽壶关、推进“三项治理”任务分解的通知》和壶政办发2013]28号文件《XX县“环境卫生整治”双月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多次组织召开领导组会议、现场推进会议,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印发环境卫生整治倡议书1万余份,并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在《壶关工作》上刊登,营造了良好氛围。同时,以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公路沿线村庄为重点,集中两周时间进行集中整治,全县共出动人员8.2万余人次,投入资金418余万元,动用各种车辆1774余辆,清理各类垃圾8.2万余吨、卫生死角2.8千余处,拆除残墙断壁380余处,新增垃圾箱21个,果皮箱110个,新购垃圾清运车辆72辆。为使环境卫生整治取得实效,由爱卫办牵头,环卫队、监察队、电视台、新闻中心等部门参与,对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突击检查,通过编发简报和下发督办卡等形式反馈给相关乡镇和部门,限期解决。行动开展以来,共编发简报30期,下发督办卡130余份。通过各部门、各单位的通力合作,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型的成效。

(二)以“改厕”和病媒生物防制为重点,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城中村旱厕改造和病媒生物防制是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一票否决”的项目。为使“改厕”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及时召开了改厕和病媒生物防制培训工作会议,同时聘请省、市专家多次进行现场指导。目前,龙泉镇城中村旱厕2350户旱厕改造已接近尾声,新增建城南广场、万紫千红山、农业局对面、操场东北角、实验中学东北角、自来水公司北侧100米路东,共6座公厕已基本完工,县直单位和居民区旱厕改造正在进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面,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消杀公司,并对专业人员多次进行培训。同时,县爱卫办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县超市、副食店、餐饮业、宾馆、机关、学校食堂、粮店、公共场所(澡堂、旅店、图书馆、车站)等重点场所进行了除“四害”工作和“四害”密度监测,下一步将组织专业队伍在全县开展第二次“除四害”工作。(三)以迎接国家卫生县城复审验收为目标,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验收,制定了2013年国家卫生县城复审验收工作方案,成立了XX县国家卫生县城复审验收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县城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组、行业卫生和市场秩序组、城建环境保护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社区卫生组等八个组,对国家卫生县城复审验收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由专人负责。同时,县爱卫办组织工商局、质检局、食药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城建监察大队等相关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对全县“五小行业”及学校、工地、机关食堂等进行了综合排查,共排查了250余家临街门店、10个建筑工地食堂和5所中小学校食堂。通过发放环境卫生整治倡议书、电视报道等宣传形式,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县进行了清除卫生死角,消灭蚊蝇孳生地,清理办证小广告、小招贴,大力整治脏、乱、差等现象,形成了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良好氛围。在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时,为使县城临街门店、单位及居民区的环境卫生真正做到干净整洁、窗明几净,县爱卫办制定了县城内周末清扫日制度,并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检查。通过近一段时间的环境卫生整治,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

(四)强化督查,注重实效。为了更好地使综合环境卫生工作取得实效,由县爱卫办牵头,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参加,成立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督查组,对城乡环境卫生、行业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拉网式大检查。通过发放整改通知书、督办卡、再回访的形式,采取新闻媒体曝光、公开处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等措施,整治卫生死角,使检查出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在加大对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同时,为迎接五一小长假的到来,给广大游客提供优美整洁的环境,县爱卫办还对全县旅游景区进行了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景区,下发了整改通知,并督促整改到位。通过近几个月的努力,全县广大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明显增强,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收到得了明显效果,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我县的爱国卫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家卫生县城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个别部门单位和一些行政村对“创卫”工作认识不足,工作开展缓慢,缺乏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二是城乡环境仍有卫生死角,特别是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不彻底;三是一些单位或村庄卫生管理不到位,乱摆摊点、店外经营、乱倒垃圾等现象依然存在;四是环境卫生经费不足。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环境治理不是短期行为,必须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才能使城乡环境面貌实现根本改变。一要继续巩固提高创卫成果,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爱卫会对我县国家卫生县城的复审工作打好基础。二要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提高全县城乡环境卫生质量。三要积极组织开展秋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四要实行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工作。五要加大集贸市场建设、县城公厕和龙泉镇旱厕改造力度。六要督促加快县城公厕、垃圾填埋场和粪便处理厂建设进度,力争尽早完工,使我县国家卫生县城复审验收工作顺利通过。

乡镇中心卫生院 篇5

年终总结

我院2012年的预防保健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我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开拓创新,团结一致,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根据防保工作的年初计划,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及指示。

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为了提高我院卫生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2012年5月20日,我院在德新镇举办了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全院职工及德新镇党委领导和职工参加了演练。

这次演练是我镇党委政府及卫生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各部门协作配合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高效处置能力,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危害,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免疫规划方面

对我辖区的12个月龄内和适龄流动儿童进行免疫规划(补)种,每年冷链运转清除辖区内免疫接种空白点,在每次冷链运转过程中明确职责。加强各村卫生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促进提高各村卫生人员免疫规划水平,着重强调带冰运转保证接种质量,并按时完成免疫资料的收集、上报,整理,归档和上墙,在完成计划免疫任务的同时,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和各项文件精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每次接种工作得以顺利实施,2012年4月25日免规宣传日,对各小学及私立幼儿园进行了宣传并发宣传单,提高了村名对预防疾病的相对意识。

对12月龄“十三苗”接种情况(单位:人次)

(1)卡介苗,应种人次,实种人次,接种率%。

(2)脊灰苗,应种人次,实种人次,接种率%。

(3)百白破,应种人次,实种人次,接种率%。

(4)麻风苗,应种人次,实种人次,接种率%。

(5)乙肝苗,应种人次,实种人次,接种率%。

(6)乙肝及时接种率,应种人次,实种人次,乙肝及时接种率%.(7)乙脑苗,应种人次,实种人次,接种率%。

(8)流脑苗,应种人次,实种人次,接种率%。(3-6)岁A+C流脑,应种人次,实种人次,接种率%,18月龄百白破加强,应种人次,实种数人次,接种率%,4岁组糖丸加强,应种人次,实种数人次,接种率%,麻腮风苗,应种人次,实种数人次,接种率%,(10)入学入托,糖丸应种人次,实种数人次,接种率%,百白破应种人次,实种数人次,接种率%,麻苗应种人次,实种数人次,接种率%,白破二联,应种人次,实种数人次,接种率%。

(11)乙脑疫苗强化免疫应种人次,实种数人次,接种率%,(12)加强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的监测如:麻苗、百白破、白喉、破伤风、AFP、流脑、乙脑。

(13)开展麻苗强化活动,从2012年10月5日第一轮,应种人次,实种数人次,接种率%,第二轮,应种人次,实种数人次,接种率%,三、妇幼保健医生不定期入村宣传孕妇保健知识,加强我镇各村卫(接)生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各村孕妇的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及住院分娩率,加强孕妇系统管理,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保证全年全镇无孕产妇死亡,同时确保婴儿出生数的准确无误,及时上报性。

1、全镇2012年共出生人,其中住院分娩人,住院分娩率%。

2、婴儿死亡 人,其中窒息死亡有 人,其他死亡有人。

3、出生率%。

四、疫情方面

在有关部门的批示下,建立了以镇为中心,各村卫生室为点的疫情网络,做到了有疫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预防的筹备工作,并建立了肠道门诊,发热门诊,按时完成结核病的转诊。腹泻病人的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百白破、白喉、流脑、乙脑、艾滋病、鼠疫,甲型H1N1流感监测。防保组辖区内的煤厂,砖厂、流动人群中血片采集,疟疾监测。一年来,加强疫情监测,无任何传染

病暴发和流行。

1、2012年1月至12月份,“四热”血片采血共张,其中“四热”血片张,流动人口张,本地外出打工至今来有5人。

2、全年共发现传染病例,其中肺TB例,痢疾例,甲肝 例,水痘例,腮腺炎例,乙肝例,丙肝例,隐形梅毒例。开展均等化服务工作体验人。

综上,我防保组人员本着为了下一代,我为人人的精神,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的优良作风和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高尚品德,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肯定,同时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各村各校(站)领导的鼎力相助,在入学入托查证补种中更得到了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在今后的防保工作中力争以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下一步防保工作须知到更好,并在“冷链运转”上下功夫,将我院预防保健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德新镇中心卫生院

乡镇卫生院总结 篇6

总结性的文字工作,是干部经常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会写总结性材料,也是干部必备的基本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卫生院总结1 这一年里,我院在上级主管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全院干部职工在逆境中开拓进取,认真落实“三合理”,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暨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活动,积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和党风廉政工作。经过全院干部职工一年的共同努力,群众满意度大增,医院取得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两个效益较为显著,完满完成了上级主管局及当地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工作回顾如下: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从提高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入手,坚持讲学习、讲正气、讲团结、强化学习制度,坚持一个信念、做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加强政策、法规、经济管理和专业技术的学习,提高认识、分析总结和依法办事的实际工作能力。

2.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坚持讲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领导班子成员均有各自的分工管理及联系点,坚持深入科组、诊所,倾听群众的意见,帮助科室职工解决工作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地促进了我院的平安医院建设和医疗业务的健康发展。

3.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民主集中制意识。凡医院的重要事项都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而且做出的决定都以对医院发展有利与否,职工是否拥护,是否符合政策为衡量的标准,确保决策少出偏差。做到小事要沟通、大事或重大的决策集中讨论决定,工作方面以诚恳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原则。对处理问题,既讲究方法,注意分寸,又形成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支持、增进团结的良好氛围。

4.加强生活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诚信存在于职工的心目中,更体现于领导的行动上,在保持清正廉洁上带好头,加强班子的作风建设,时刻把医院集体和职工的利益放首位,在医院事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又让全体职工得到实惠。

今年,我院根据上级主管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部署,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治理商业贿赂和政风行风建设的规章制度,把我院的政风行风建设与党的创先活动联系起来,把医院管理年工作与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联系起来,把医院建设与建设和谐社会联系起来,认真探索农村卫生院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的规章制度。通过狠抓行风建设和政治思想教育,基本杜绝了医务人员在院外非法行医的违法行为,杜绝了收受回扣和向病人索取“红包”等现象,维护了集体和病人的利益,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明确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重要性,大大地改变了服务态度,以良好的服务质量赢得了病人及其家属的信赖,促进了我院医疗业务的健康发展,重树了我院在病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今年我院在上级主管局和当地党委政府及古斗村委会等的大力支持下,耗资90多万元建成了坐落在古斗村的三层共300多平米的古斗诊所并即将开业,是新会区卫生系统今年建设成的第一间也是唯一的一间的乡镇卫生院诊所,是我院基础建设的下个亮点,为解决古斗村民和来古兜温泉谷及银湖湾旅游度假患者就诊提供了方便,较好地解决了古斗附近的群众看病难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为解决我院用救护车给属下分院、诊所送药影响我院应急突发事件能力问题,在今年初,我院自筹资金16万元购置了一辆双排座人货两用车,用与给属下分院、诊所输送药品材料,较好地解决了正常医疗业务与应急突发卫生事件用车的矛盾,促进了我院正常的医疗业务开展和提高了我院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并自筹资金十多万元,先后购置了心电监护仪二台、牙科椅一张、12千瓦应急发电机组一台、全自动冲片机一部、三导联心电图机一台、新式病床十张等到一批设备;同时得到了深圳(远东)家具有限公司捐赠了一台除颤仪和一张牙科椅、黄梁曼丽女士捐赠了二台心电监护仪、新会富祥公司捐赠一台移动台式黑白B超机。大大改善了我院医疗设备残缺的落后局面,提高了我院的应急能力和诊断水平,保障了我院医疗业务的稳步发展。我院办公室的搬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接受了社会各界对我院办公室搬迁而捐赠的二十六万多元的家具及办公设备,提升了我院的办公条件和改善了我院办公的工作环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时赔付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作,也有创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证。为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时赔付工作,方便病人,增强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信心,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我院非常重视,一旦发现新问题就积极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尽快解决,努力完善我院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时赔付配套工作,大大地方便了病人,改善了医患关系,促进了我院医疗业务的稳步发展。二○xx年1—12月我院共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即时赔付947人次,赔付额达1169880元,从而简化、方便了合作医疗住院病人办理补偿赔付手续,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参合信心,为提高参合率提供了保障。

公共突发事件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件。应急速度就是生命,关爱群众生命,减轻群众疾苦是每一个卫生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院根据上级的相关指示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崖门卫生院预防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制定了崖门卫生院应急预案,积极参与演练,今年7月21日与江门昆益树脂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增强了我院医务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应急水平。并分别于今年的7月26日、11月30日与嘉联(中国)皮革有限公司和江门市丰宜针织厂有限公司举办了“十百千万急救知识培训班”,提高了基层厂企人员的应急救助与自救能力。

20xx年,我院对医院的管理工作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化危机为机遇,努力拓展业务渠道,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1——12月份,门诊总人次达XX29人次,同比增加了13908人次,增幅 %,出院人数达2135人次,同比增加了304人,增幅 %;住院总床日数达13572床日,同比增加了1869床日,增幅 %。医疗业务收入同比增幅 %,药品占业务收入的 %,是全区乡镇卫生院药品占业务收入中一个较好的卫生院,实现了连续6年正增长的良好势头,基本实现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今年食品从业人员体检达1457人次,抽检食具1320份,厂企招工体检及厂企员工健康体检共达990人次,计免接种总人数达xx535多人次,接种狂犬疫苗人数近1612人次,甲型H1N1流感疫苗2068人。腹泻送检及结核病归口管理任务能保有质保量依时完成,为保障崖门地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抓好医疗业务开展的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我院领导班子积极与院工会、院共青团支部等沟通联系,经常与职工拉家常、谈工作,征求职工意见,对有病的职工,领导班子成员能及时前往探望和慰问,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家庭在外地的本科、大专生,每逢重大节日,都举办座谈会或聚餐;并积极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进行科组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与当地政府各部门、厂企及各兄弟医院等举办篮球,丰富了职工干部和卫生系统的文体生活。对刚结婚的单身职工,尽最大能力地安排较好的宿舍让他们入住,使他们有一处自我的小天地。由于我院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注重关心职工,使新职工能安下心来工作,大大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医院的工作对象就是病人,安全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病人及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集体的财产安全,对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及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是医疗工作的极重要环节,因此,我院对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把安全生产问题摆在议事日程上,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措施,做到:每岗班前班后检查,科组每月检查,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各科组进行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每季安全生产组还进行灭火演练。有效保证我院年内无火灾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我们深深地知道:与过去比,是有较大的进步,但与较好的兄弟医疗单位比和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和卫生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如部分员工和科组欠和谐,极个别员工欠缺大局意识,个别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理念仍待提高,有一部份员工(特别是刚考取执业证的新员工)不安心在本院工作等。我们有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和改进,以上工作是我院在上级主管局和崖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争取早日建成和谐而极具特色的乡镇卫生院,为更好地留住人才,为更好地为崖门人民群众服务,为建设和谐崖门作出更大的贡献。

乡镇卫生院总结2 xx年在卫生局和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xx年下达的目标任务,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全院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创人民满意卫生院是我院发展目标,为改善服务态度,落实承诺服务,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我院广泛征求患者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制作宣传标语,落实“五个一”工程,发放医师名片,打回访电话,发征求意见卡和社会问卷调查,为使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严格按查处制度处理,使我院行风有了很大改善,整体形象明显提升。

2、开展卫生大扫除,积极参入六城联创和创省级卫生乡镇活动。结合我院实际迅速宣起讲文明、讲卫生、美化、亮化、绿化卫生院高潮,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要求科室人员上班前先打扫室内外卫生,划分责任区,每周二、五进行卫生大扫除,并进行检查评比,做到室内外卫生干净整洁,物品器材摆放整齐,每日产生的医疗垃圾及时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为配合创建省级卫生乡镇活动,我们对病房楼墙面进行刮白更换破旧房门,制作防蝇门帘及窗网,对卫生院花坛内的花、草、树进行修剪,浇水施肥,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就医环境。

通过前几年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学习,和医疗设备添置更新、使我院技术力量得到加强,在此基础上我们狠抓医疗质量管理,严格医疗文件书写,门诊日志要求项目齐全,处方书写规范,用药合理安全,病历书写及时规范,护理记录详实,实行科审批制,院长深入临床查房,积极参加危急症病人抢救,医疗质量考核小组严格按考核方案每半月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全年没有发生医务差错与纠纷。

2、鼓励员工进修学习,参加业务培训。今年派出两人到上级进行培训,一名员工脱产学习,十余人参加晋级及资格考试,五人考取晋升职称,使我院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又上新台阶。

3、经过全院干部职工地共同努力,我院业务有了明显提高,门诊量较去年有所提高,恢复到xx年门诊水平,达到21873人次,住院819人,内科手术287例,住院分娩326例,较去年增加20例,治愈率80,好转率达15,死亡率为以下,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0,手术前后符合率达 92,无菌手术感染率为零,总收入达到228万元。内科入院率较去年增加21,手术台数较去年增加10,住院分娩较去年增加8,业务总收入169多万元较去年增加35。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惠民政策实施两年来,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但在xx年农合筹资工作中由于自筹部分份额增加一倍,也面临许多难点,为打消农民参合顾虑,做好解释筹资工作,我们印制3千多份《xx年告广大参合农民政策说明书》发放到乡、村干部和农民手中,出动宣传车5台到各村广泛宣传新农合政策,组织定点乡村医生积极配合村干部做好筹资工作,联系外出务工人员参合,我院抽调人员下村督导,主动当好政府参谋,使今年参合率达。筹资结束后立即进行参合信息的录入与整合,及时建立了xx年参合信息档案。

2、积极做好参合农民就医补偿工作。对来我院就医出院参合农民,当日兑现补偿,对定点乡医上报的门诊小额补助我院及时先行垫付。今年共补偿各类 6704人次,补偿金额达多元,确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今年补偿住院489人次补偿金额39万元,定额补偿114人,金额5万多元,门诊小额补偿 6101人次,金额326万余元。

3、为广大参合农民提供一个监督平台,在门诊大厅走廊醒目位置悬挂农合就诊程序、补偿范围、补偿标准及补偿所需提供材料,每日对当日发生农合补偿信息进行人村公式,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1、xx年我院被定为防保站建设和“七有两化一温暖”工程验收年,我们指定一名院领导亲自抓,精心组织,加大投入,更换了手术室陈旧空调,添置婴儿辐射抢救台,对病房楼外观进行整修,顺利通过了上级这两项考核检查验收。

2、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工作要求高、时间短、难度大。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及时制定选址方案,加快工程进度,我乡5个项目村在第一次验收通过3个,还有2将在12月中旬建成。

3、在应对今手足口病工作中,我们认真组织,广泛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成立发热、专科门诊、设隔离病房两间,发动乡村医生,层层筛查,及时转诊,同时做好疫情调查上报、监测工作。在应对问题奶粉事件中,我院抽调七名人员参加筛查工作,两名同志同时运转,早上班、晚下班,中午不休息,对我乡近千名食用三鹿奶粉婴儿进行了筛查。

1、坚持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乡村医生例会,并以会代培的方式加强卫生法规、规章制度、计免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全年共召开乡村医会议19次,积极组织村医参加卫生局举办的继续教育卫生法规、专业知识培训和学习教育,完成全乡44所村卫生室考核办证工作,按照上级要求,每月一次入村督导检查,严格管理,从而使我乡的村医管理工作和防保网建设进一步加强。

2、计免工作常抓不懈,认真做好儿童卡、××*、册管理工作,对每日新生儿童查行及时上卡,按程序接种,及时做好新生儿乙肝疫首针接种。截止12月上报新生儿童360人,建卡办证360人,接种“五苗”5672人,并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对象进行了转出办证,流入补种工作,今年未发生接种失误和事故。

3、抓好传染病管理和监测,做好新生儿童破伤风、麻疹、a下p等传染病的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任务,开展死因调查,严格规范院内门诊日志管理,及时填报疫情报告卡,做好网络直报。全年共上报传染病事件16例,无迟报、漏报现象。

4、配合各职能部门做好相关工作。配合卫生监督所对全乡食品市场的检查和监测,从业人员体检办证工作,共体验65人、办证40家,并做好各村卫生诊所的消毒监测工作。3月初开展乙脑疫苗接种,共种1685人;8月开展肠道驱虫6000人;9月接种甲肝疫苗825人;11月开展流脑a c疫苗接种共种510人。由于组织得力,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安全接种,未发生任何差错事故。狠抓结核病筛查工作,采取下乡查、村医报等措施,及时发现护送转诊,督导化疗方式,超额完成了结核病转诊任务。

5、妇幼工作在县妇保院指导下,借“降消”项目实施有力推动,加强孕产妇××*保健,切实做好产前健康检查,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治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今年共建孕产妇保健卡369人份,住院分娩326人次,住院分娩率达90,书写规范化产科历书326人次,对全乡范围内进行一次妇女病普查,对520名妇女病进行了防治。积极完成各种妇幼保健报表,做到及时准确“降消”项目补偿工作及时兑现,无克扣虚报现象,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妇幼保健任务。

乡镇中心卫生院 篇7

如何明确乡镇卫生院“法人主体地位”?联系本次研究中的发现, 提出以下建议:

一、采取“两步走”的方式调整现行的补偿政策

(一) 现行补偿政策是必需调整的

财社【2009】66号文件对乡镇卫生院经常性补偿的核定办法是这样规定的:“对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差额部分由政府在预算中足额安排”。简而言之, 是以“核定收支”作为核定补偿的依据。三年多的实践, 凸显了这项政策存在以下缺陷:

1. 挫伤了乡镇卫生院提供医疗服务的积极性

这项政策的基本特点是“多做少补”。某县有两所卫生院, 覆盖人口和机构规模都大致相同A6, 但由于内部管理的差异, 这两所卫生院在新医改前服务能力悬殊很大:2009年门诊人次相差3.15倍, 住院人次相差2.23倍, 业务收入相差4.12倍, 职工人均工资也相差2.08倍, “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在当时得到了较好的体现。2010年县财政按照卫生院前三年收入的平均数核定医疗收入, 绩效差的卫生院核定的收入指标为15.85万, 绩效高的卫生院核定的收入指标为90.49万, 相差5.7倍, 但核定两所卫生院职工的人均工资却由原来相差2.23倍变为按标准水平全部拉平。这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补偿制度, 使卫生院普遍失去了提供医疗服务的积极性。

2. 用医疗收入和公共卫生经费冲抵人员经费

安徽省印发的皖政办[2011]61号明确规定要足额保障“编制内竞聘上岗人员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社会保障缴费、住房公积金”, 强调必需足额核定人员经费。2012安徽省农村卫生协会对21县2011年乡镇卫生院补助水平进行测算, 结果显示有12个县市的所谓“足额核定人员经费”是采取扣减公共卫生专项经费和医疗收入的方式兑现的。其中有个县A8从卫生院上缴的医疗收入中扣减60%, 共1098万, 从公共卫生经费中扣减54%, 共848万, 两项合计共扣减1946万, 用扣减的经费冲抵原本应由县级财政安排的人员经费。如果剔除扣减部分, 这个县非但绩效工资分文未补, 连基本工资也只补助70%!本次调查的13个县有12个县的人员补助没有足额 (表7) 。有一个县人员经费补助额为零。

3. 政策本身的自相矛盾

医改初期财政部门领导曾提出很令人陶醉的“财政兜底”, 但话音刚落, 财政部的一位副部长在几个月后召开的中国卫生论坛上提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后的经常性收支差额采取机构内部消化、医保基金补偿、财政补助等多渠道的补偿办法”, 用“三家共担”推翻了“兜底”之说。又过了几个月, 财政部在2010年年底印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制度》对乡镇卫生院明确了“超支不补”。从“财政兜底”, 到“三家共担”, 再到后来的“超支不补”, 前后不到一年时间, 文件中所谓的“足额安排”像变戏法一样有了完全不同的含义。其实无论是“财政兜底”, 还是后来的“三家共担”, 还是最后断然提出的“超支不补”, 都是很不严谨的提法。其间还有一个“超收返还”政策, 规定超过核定的收入指标全额返还。“超收返还”政策又引出了三个漏洞:其一、这其实是一个刺激创收的政策, 这一规定无异于把“核定收支”所标榜的公益性面纱戳了一个大窟窿;其二、紧随“超收返还”之后的, 是鞭打快牛。某县2011年超收, 2011年的收入指标就在原先核定的基数上调增200万, 补助也就随之做相应削减, 卫生院对此叫苦不迭;其三、“超收返还”和“超支不补”的规定折射了超收和超支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这种常态彻底动摇了“核定收支”的严肃性。后来提出“收支结余”的分配政策, 更是与“核定收支”的补偿政策自相矛盾:既然政策只规定把收支差额补齐, 结余又从何而来?

最近印发的国办发【2013】14号文件的表述是“将基层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 把“经常性收支差额”作为核定补助的依据, 显然是要继续实行“核定收支”。安徽省虽然在皖政办【2011】61号文件中终止了“核定收支”的办法, 但上面的文件作了这样的规定, 省里有关部门又以此为依据对县市财政“口解”, 县级财政部门则以此为据将医疗收入和公共卫生经费纳入预算统一核算, 于是用医疗收入与公共卫生经费冲抵人员经费也就顺理成章。因此要纠正基层政府的李代桃僵, 必需从国家部委的层面在政策上正本清源。建议分以下两步对现行的补偿政策进行调整。

(二) 第一步调整:以“定项定额补偿”政策取代“核定收支, 差额补齐”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发【2009】6号) 第十条中规定“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 使其正常运行。”这条规定清晰地界定了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偿口径, 也是定项定额补偿的依据。

这份医改的纲领性文件对乡镇卫生院的经常性补偿明确为三项:

1. 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2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中发【2002】13号) 中明确提出“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由政府安排应是“政府举办”的具体实现形式。

2. 人员经费。

在实行药品加成制度时期, 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经费只补助一部分, 其余部分来自药品差价收入。2009年全国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508亿, 支出350亿, 差价收入158亿, 药品加成率为45%。药品差价收入占当年的人员工资福利总额370亿的43%[7]。需要提出的是, 财务报表中的45%药品差价率是在乡镇卫生院当时为了避免被物价部门处罚, 不得不将相当一部分药品收入在财务报表中转为“医疗收入”后测算出的差价率。如果按照实际药品加成收入测算, 乡镇卫生院药品差价率要远远高于这个比例。安徽省2009年组织对三县六所乡镇卫生院2008年差价收入调查的结果显示, 药品实际加成率高达91%。江西省某县A3的财务资料显示:该县乡镇卫生院2007年——2009年三年平均药品加成率为106.6%。药品加成收入事实上已经是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的主要支柱。实行药品零差率制度后政府把人员经费补齐, 是不可缺少的政策保障。

3. 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

国家安排的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分为两块, 拨给村卫生室的是作为劳务经费, 占40%;拨给乡镇卫生院的是作为业务经费, 占60%。业务经费是与公共卫生服务诸多项目绑定的。四川省什邡市是全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示范县, 这个县2012年公共卫生服务实际支出为1271万, 而该县公共卫生服务按标准核定的费用只有1073万, 实际发生的服务成本超出核定的经费200万。可见如果真的要把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做到位, 这笔“办事钱”是决不能挪做“吃饭钱”的。

“定项定额补偿”就是按照中央文件确定的补偿口径, 对乡镇卫生院这三项支出足额保障。乡镇卫生院的其他支出, 由乡镇卫生院从医疗收入中解决。乡镇卫生院的支出项目与资金来源由此形成了明晰的对应关系 (见表13) :

(三) 第二步调整:将“定项定额补偿”调整为“按绩补偿”

“定项定额”补偿政策虽然明晰了补偿口径, 体现了独立核算, 但它最大的软肋是按编制内人员的人头费核定补偿, 很容易形成“大锅饭”的局面, 且编制管理的缺陷也决定了补偿方案的缺陷。因此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时候应该适时地把补偿标准与编制管理脱钩, 将“定项定额补偿”调整为“按绩补偿”。按照购买服务的原则, 取消人头费补助, 设立“基本医疗服务补助9”。

值得注意的是国办发【2013】14号《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在重提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的同时也提出了“鼓励各地探索按服务数量或服务人口定额补偿的方式落实补助资金”这虽然只是一笔带过的提法, 但它至少反映了一种政策取向, 或者说是为“按绩补偿”在政策上开了一个口子, 留下了一席之地。

第二步调整实现后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偿方式为两类:其一是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经费, 体现政府举办, 以此保障公益;其二是公共卫生经费和基本医疗经费, 用于购买服务, 以此保障效率。这种产权公有、“以事定费[10]”的运行机制有助于“建立宏观调控有力, 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新机制[11]”。

二、落实乡镇卫生院的用人自主权

“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10]”制度原本是希望搞活乡镇卫生院的人事管理。但实际运行的情况是编办强调编制管理的规则:编制必需核定到人头;人社部门强调工资管理的规则:工资必需根据编办提供的入编名册核定;财政部门强调预算管理的规则:人员经费必需依据人社部门提供的工资总额核定。环环相扣的衔接形成了“编制—工资—补助”的固有链条。每个部门的规则都言之有据, 不容置疑。这些部门的意见组成了传统编制管理凛然不可侵犯的权威。在如此权威面前, “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的新规便成为一纸空文, 根源便是现行的编制管理制度。政府众多权力部门按照各自既定的政策, 对卫生院的人员管理实行刚性控制, 但人员管理最核心的问题却被丢到一边。这个核心问题便是:如何建立与任务相适应的卫生队伍, 如何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而置身于这一问题漩涡中的乡镇卫生院却完全失去了应对这一问题的基本权力。实践清楚地证明:“落实用人自主权[10]”, 把政府调控与乡镇卫生院用人自主权有机对接到一起, 应该是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 理顺政府与乡镇卫生院的权力边界, 简化管理流程。

权力边界是:政府控制人员总量和资质, 卫生院在核定的总量和资质框架内自主聘用。

管理流程是:第一步由乡镇卫生院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 按照岗位必需具备的资质, 从具备竞聘条件的人员中选择聘用对象, 并与聘用对象草签聘用合同报县卫生局审核;第二步由县卫生局审核以下三点:是否在编制总量控制内;是否具备竞聘资质;聘用合同是否规范。经审核合格后正式办理聘用, 报县编制管理机构备案。

(二) 调整编制的核定方式

提高乡镇卫生院“实际服务量”在核定编制中的权重。把年度的“实际服务量”作为调整编制的重要依据。服务人口、地理交通状况等因素[11]”只能作为次要依据。

(三) 扭转长期“空编”现象

核定的编制数, 是保障服务量的底线。“空编”现象的必然后果是编外聘用, 自费用人。针对空编的原因,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纠正不适当抬高门槛的现象

对偏远地区不宜规定临床一定要本科学历、护理一定要大专学历。临床可降至大专, 护理可降至中专。通过国家执业资格考试的卫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聘用, 不需要再接受人事部门组织的考试。

2. 变统招统聘为乡镇卫生院自主聘用

在政府有关部门监控下, 由卫生院自主聘用。这样既能保证聘用人员的质量, 又能形成卫生院和应聘人员的直通车, 保持彼此的亲和力, 减少人员流失。

3. 按定编数核定人员经费

人员经费按定编数核定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超编不补;其二是空编不扣。现在是只讲前者, 拒谈后者。人员经费按定编数核定可以避免一些地方为减少补助故意空编。

(五) 严格控制编外聘用

核定的编制数与实际服务量很难完全对应, 医改初期一律禁止自聘是行不通的, 这条禁令早已在实践中被突破。但与此同时, 卫生院人员聘用失控在一些地区也渐露端倪。因为自聘人员不涉及编制和补助, 编办、社保、财政等部门对此都不再过问。此时如果卫生主管部门不建立严格的控制措施, 而是放任自流, 则卫生院人员很容易再次失控。

(六) 积极探索将刚性的编制管理转化为弹性的人事管理

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应逐渐由刚性管理变为弹性管理。“编制”的刚性是源于以下两点:其一是与财政预算联系在一起, 增加一个编制就意味着多支一份皇粮;其二是与身份管理联系在一起, 增加一个编制就意味着多一个具有“事业单位身份”的人员, 而“事业单位身份”又属于“全国流通粮票”, 我国拥有这样身份的已经多达3000余万, 不能不严格控制。但随着乡镇卫生院改革的深化, “按服务业绩”补偿可以切断编制与补偿的联系;“定编定岗不定人”制度可以切断编制与身份的联系。对乡镇卫生院编制刚性管理的两个重要支点逐渐消失后, 编制管理便可以回归到它的应有含义:把卫生院的人员控制在与卫生服务需求相对应的幅度内。实际服务需求是决定人员数量的唯一依据。服务需求是流动的, 变化的, 服务需求的弹性决定了编制管理的弹性, 决定了编制管理必需与服务需求相匹配, 随行就市, 水涨船高。而对服务需求最敏感的是卫生主管部门和乡镇卫生院自身。当乡镇卫生院真正取得了“法人主体地位”后, 成本效益原则必然成为乡镇卫生院自我控制的内在约束。所以适时地将乡镇卫生院刚性的编制管理转化为弹性的人事管理, 其管理权由县政府的编制管理机关转交给县卫生主管机关, 同时赋予乡镇卫生院在人事管理中更多的话语权, 应成为乡镇卫生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趋势。

三、让能做事的人获得体面的收入

“低水平的大锅饭”是当前乡镇卫生院分配制度的主要弊端。用“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13]”封顶, 完全没有顾及乡镇卫生院的岗位资质、执业风险、劳动强度等因素。另一份文件又规定除工资和绩效工资外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分配, 完全没有考虑夜班、值班、节假日加班等是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必需流程,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 理所当然应该给予报酬。强行封顶形成了低水平分配, 而相关部门作出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只允许占30%的死规定, 又形成了大锅饭格局。虽然以后政策上突破了30%, 但总额过低, 差距也很难拉开。后来出台的“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可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11]”新规, 似乎是对分配总额实行了弹性控制, 但如果继续坚持“按经常性收支差额[11]”核定补助, 那就不可能有收支结余。除非另寻旁门左道, 否则“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就只能是画饼充饥, 由此也就定格了低水平的大锅饭。

乡镇卫生院分配政策调整必需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以服务业绩核定机构的分配总额, 取消对分配总额的刚性控制;其二是在建立有效监管的前提下赋予乡镇卫生院分配自主权。总之, 用体面的收入留住能做事的人, 应是调整乡镇卫生院分配制度的基本思路。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 合理核定工资总额

根据卫生院的岗位资质、执业风险、劳动强度等因素, 应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不再用“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为标准。

(二) 赋予乡镇卫生院分配自主权。

政府只需要控制三点:其一是核定年度分配总额, 即核定工资总额和奖金福利总额, 控制上限;其二是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保障底线;其三是禁止将员工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 亮出红线。在此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赋予乡镇卫生院分配自主权。不再由政府把工资核到人头, 拨到人头, 淡化皇粮意识。提倡由乡镇卫生院以能定岗, 以岗定酬, 优绩优酬。

(三) 借助收支结余奖励技术骨干

完全依靠绩效工资奖励优秀员工是不可靠的。因为绩效工资本质上还是工资, 是员工在完成既定工作任务后应得的薪酬。员工对自己绩效工资的标准是清楚的。如果为了奖励技术骨干, 人为的扣减已经履行了工作职责的员工工资, 是很难被员工接受的。奖励技术骨干最可靠的资金来源是收支结余。应该按照“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12]的政策, 把奖励基金重点用于对技术骨干的奖励, 确保被社会广泛认同的技术骨干能够得到相应的薪酬。需要注意的是把奖励基金与福利基金在分配方式上严格区别, 福利体现普惠, 奖金保障效率。

(四) 规范“挂钩”方式

允许服务绩效与个人收入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是绩效管理的必要手段, 但必需意识到医疗服务是以爱心为基石的特殊服务, 不宜简单的用提成的方式“计量分配”。应该通过“以能定岗, 以岗定酬”的方式, 用“岗位”这个平台, 通过“优绩优岗, 优岗优酬”的转换机制, 将员工的业绩与报酬间接地联系在一起。一些地区推行“首席医师”和“优秀员工”制度, 应该是推行岗位薪酬制度的有益尝试。如果说目前完全用“岗位管理”取代“提成制度”还不现实, 至少应该把国办发【2013】14号文件提出的两个“严禁”, 即“严禁将负责人的收入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收入挂钩”“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作为监管的红线。

(五) 在保障阳光收入的基础上, 清扫灰色收入

收取药品商回扣, 将处方介绍到药品零售店获取分成, 通过转病人获得对方的返还, 类此灰色收入在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体面的阳光收入不足, 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在保障阳光收入的基础上,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清扫灰色收入, 是卫生院分配政策调整的重要延伸。

(六) 积极推行周转房制度

乡镇卫生院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设置决定了很多员工几乎是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推行周转房制度, 不仅是一项福利分配制度, 更是保证乡镇卫生院工作正常运行的内在需要。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应安排专项基金, 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的周转房建设。

参考文献

[7]安徽省合作医疗办公室资料

[9]徐杰《“内部购买”是补偿制度的发展方向——三论乡镇卫生院补偿制度》载《卫生经济研究》2011年7期

[10]中发[2011]5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11]中发[1997]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12]国办发[2013]14号《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

蕉岭多方筹资改造老区乡镇卫生院 篇8

新铺镇是革命老区,地处梅州市蕉岭县南部,距县城十九公里,全镇总面积184.9平方公里,辖区内有2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该镇卫生院担负着全镇42581人和3000多流动人口的预防保健和医疗救治的使命,其业务范围辐射到平远、梅县等乡镇。

新铺镇中心原卫生院业务用房2210平方米,因其地势比较低洼,每年汛期均受洪水淹浸,每逢墟日交通受阻,严重影响医疗急救工作。同时又因其潮湿、黑暗,加上设备十分简陋,医护人员缺乏,导致住院业务无法开展。卫生院就医环境差,直接影响到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因此当地群众多选择到邻镇比较好的卫生院就医。

老区人民“看病难”、“就医难”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牵动了各级党政部门的心。为使老区新铺镇人民群众享有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县委、县政府对该项工程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便民廉医工程”,2008年8月经蕉岭县人民政府批准,该镇在石窟河东农民街原新铺交管站重新修建一所中心卫生院。新卫生院位于省道公路旁、圩镇附近,交通便利,占地面积45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80平方米。项目启动后,该县各级政府以及卫生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得到中央专项资金50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该镇新建的卫生院于今年5月19日落成剪彩并投入使用。

新铺镇新卫生院的建成,彻底改善了当地的医疗环境,使卫生院的业务量不断提升,现在年住院人数约600人,门诊人数约3万人次,业务收入150多万元,比搬迁前业务收入增长36%。

上一篇:《石壕吏》原文及翻译下一篇:智能新能源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