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征及预防对策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江苏省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业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出行方式变得多种多样, 交通环境日益复杂, 交通事故形势令人堪忧。本文旨在通过对江苏省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数在时间 ( 月、周、24 小时) 和空间 ( 区域、各等级公路) 分布上特征规律的研究, 以江苏省泰兴、宜兴、涟水三地为例, 探寻影响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因素, 进而提出加强事故高发时间段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改善事故高发区域的交通环境等的具体措施。

一、江苏省农村道路及交通事故现状

(一) 农村道路现状

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建设高度重视, 大力投入资金以推动农村道路的快速发展, 现今已基本实现“村村通”, 某些乡村公路甚至延伸到村庄、田头。江苏省农村公路总里程数早已突破5 万公里, 100% 的乡镇、93% 的行政村实现了灰黑化等级公路的连通, 通达率居全国第一, 推动了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1]。江苏省农村道路的总量大, 路网密度也较大, 与江苏省农村经济较为发达, 人口密集, 乡镇密布的发展格局相适应。与此同时, 江苏省农村道路的建设仍存在以下问题:

1. 农村道路整体水平状况

经过近几年的农村公路建设, 不管是技术等级方面还是路面结构方面, 全省农村公路的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 农村道路的行政等级结构不合理且农村道路的技术等级和路面结构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仍居高不下。

2. 地区性差异明显

江苏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相应地各地区农村道路的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性。有关统计数据表明, 全省农村道路发展水平苏南地区高于苏中地区高于苏北地区, 农村公路等级化比例也是苏南地区最高, 苏中地区次之, 苏北地区最低。

( 二) 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现状

随着江苏的经济水平日益提高, 交通运输有机地联系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繁忙的交通运输导致道路事故交通事故率提高。农村公路总里程数逐年增加, 农村居民机动车保有量也快速增长。然而, 在农村道路交通快速发展的背后, 是令人堪忧的农村交通安全形势。由于农村道路的特点, 并受交通参与者违法行为交通影响, 农村交通事故呈逐年增长之势, 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二、江苏省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空间规律分析

图1 是对张渚、泰兴、涟水三地各月交通事故起数的调研数据汇总图, 有力体现了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区域性差异。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 一) 以江苏省三大区域为划分的农村道路事故特征

交通事故多发生在苏北地区, 苏中次之, 苏南地区相对较少。且苏南地区事故死亡率最低, 苏北地区相对较高。尽管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人口和交通量密集, 但是管理的重视程度高和投资力度大, 交通参与者对安全问题关注程度高, 自觉性高, 因此事故死亡率较低; 而苏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道路设施不健全, 道路安全系数低, 事故死亡率相对较高[2]。

( 二) 以城市化进程为划分的农村道路事故特征

一个地区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点多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位。归因于以下几点: 1、城乡结合部位多为过境交通, 货车、机动车组成复杂, 行驶特性参差不齐, 不利于保障行车安全; 2、城乡结合部位阻碍了农村与城市之间连续交通流, 从连续稳定的车流变更到乡村参差不齐的道路, 连续的交通流受到阻断, 城乡结合部的道路管理分工不明确, 导致管理松散、不重视; 3、流动人口多, 自身道路安全意识、交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4、部分交叉路口未施划斑马线等交通标线, 未设置警示标志标牌[3]。

( 三) 以道路行政等级为划分的农村道路事故特征

1. 农村道路的行政等级情况总的来讲对于事故发生率影响不大根据公路的行政等级划分进行对比研究, 数据调研情况如图2 所示。

从图2 可以看出, 发生事故的农村道路的行政等级情况相对均衡, 农村道路的行政等级情况对于事故发生率影响不大。相对而言, 省道事故率最高, 占约33% 左右。在设计农村道路的省道时, 须要特别考虑邻近乡村道路的安全保障设施路面状况的好坏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另现有的乡村道路路面较窄, 两车会车过程中由于驾驶员判断不足极易发交通事故。

2.省道与城镇街道交通事故率成反比趋势

从图3 涟水、张渚镇、泰兴县每月不同级别道路占事故总比可以看出, 随着省道事故率增加, 城镇街道事故率相对减少。政府在城乡规划中重视国、省道交通带动作用, 存在部分国、省道从乡镇中间穿过的现象, 导致省道、城镇街道事故率提高。以宜兴张渚镇为例, S342 线是连接宜兴市和广德县较为方便的线路, 所以交通流量大, 过境车辆多, 过境车辆多选择S342 线, 就会增加省道交通流量, 增加交通事故量, 从而减少经过城镇街道的交通流量, 从而降低城镇街道事故率, 相反, 亦是如此。车流量从城镇经过, 机动车、非机动车车流量都比较大, 因此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再者城镇街道通常既是交通中心要道又是商业娱乐生活中心, 行人穿越需求较大, 行人无视信号灯随意穿越行车道又进一步加剧城镇街道交通安全隐患。

三、江苏省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时间规律分析

(一) 月

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 月- 5 月为春季, 6 月- 8 月为夏季, 9 月- 11 月为秋季, 12 月- 来年2 月为冬季[4], 因此按照此规律将所获得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如图4所示, 从中, 可以看出, 秋天事故数量稍多, 其他季节相对均衡, 这可能与农村的主要活动有关, 秋天是庄稼收成的季节, 与城市道路相比, 受季节性运输影响, 农村道路上货车数量增多, 从而运输旺季事故增多, 机动车的出行次数相对增多,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同城市道路状况相比, 农村道路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冬季路面积雪结冰, 雨季排水设施不当导致路面积水多, 难以保证农村道路的良好道路状况, 加大交通事故的多发性[5]。

( 二) 日和时

从图5 可以看出, 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明显显现出三个高峰时段, 即8 时- 9 时、13 时- 14 时、19 时-20 时, 事故发生率最低在深夜23 时- 凌晨4 时。19 时- 20时此时处于出行的“高峰消散期”驾驶员在拥堵等待期间, 情绪急躁, 拥堵高峰结束后, 车速由慢到快, 驾驶人员情绪变化大, 容易忽略安全问题, 情绪化驾驶; 对于非机动车驾驶人员来说, 高峰消散期大多数处于匆忙赶路状态, 疏于安全防范, 容易发生交通事故[6]。8 时- 9 时是出行的高峰时段, 道路交通流量大、速度快, 加之农村道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13 时- 14 时驾驶人员身感疲惫阶段, 当驾驶人员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视力下降, 从而诱发交通事故。深夜23 时至4 时内所发生的交通事故次数虽然不多, 但死伤情况严峻, 其主要原因在于: 1、夜间闯信号、酒后开车和无证驾车等违法现象增多, 自行车、摩托车以及行人随意穿行, 无视交通规则; 2、夜深时车少人稀, 车辆行动自由度更大, 车速快, 发生事故时车辆撞击大; 3、驾驶人员身体疲乏, 反应迟钝、视线不清; 4、夜间发生事故时, 对事故、伤者的救治难度增大, 在农村道路上, 由于距城市较远, 把伤者送至城区医院需要时间, 往往不能及时施救, 导致伤者伤势加重, 因此, 夜晚发生的交通事故后果一般很严重[7]。

四、江苏省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对策

经过分析事故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 为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量, 缓和事故高发的严峻形势, 提出提高事故高发时间段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和改善事故高发路段的具体对策。

(一) 增强事故高发时间段的交通管理工作

1.全年管理重点

经过分析可知每年的年初年末为事故高发期, 在此时间段内, 要增强运输量大的公路警力, 调配好人员安排, 做好安全隐患盘查和道路监督工作。在冬夏恶劣天气高发阶段, 要增强高速公路及各等级公路的测速、监管和紧急救援系统, 及时更新天气预报并做好路面及设施抢修准备工作。在与农村的主要活动有关的秋季, 农村道路上货车数量大大增多, 运输旺季更要加强车辆的安全检测和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着重加大对农村公路沿线住户的安全教育, 对于预防交通事故具有深远的影响。

2. 每月和每周管理重点

鼓励媒体及通讯部门等多方参与交通安全宣传, 通过声讯等多媒体方式, 进行路况实时播送和传达交通安全标语。特别在每月末的出行倦怠期、周末出行增多时段, 需要增强安全意识的教育。为了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知识培训活动, 见缝插针搞教育, 而不是枯燥单纯的交通法律法规的灌输。同时, 在节假日, 对于各城镇县乡居民, 要用行政、经济手段进行调控, 避免过多的机动车驶往中心区域, 增加警力, 调整修改相应交通组织方案, 针对节假日大流量情况设置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等。

3. 每日管理重点

由于上下班高峰消散期事故发生频率较高, 在加大各城乡结合部高峰时段交管警力、采取特定时段的交通组织和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以外, 加强高峰期交通管理和疏导工作。晚间是事故发生较为严重时段, 确保各路段照明基础设施齐全, 同时加大对行人晚间行路的管理, 如用夜光警告标志提醒车流量大路段的行人、禁止横穿马路等。为了缓解警力不足, 可以招募协管员, 来维护农村交通秩序和调解轻微交通事故。通过加强基层管理队伍建设, 力求使交通管理工作遍布农村每个角落, 全社会共同关注乡村道路交通安全。

( 二) 改善事故高发区域的交通环境、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1. 区域改善

对于苏北地区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高居不下现象, 建议: (1) 提高农村道路的执法管理水平。公安、交通、农机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村道路的无牌无证、农用车、拖拉机载人、人货混装、违法占道路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 从严查处各类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 大力整治农村道路的行车秩序。同时, 应加强静态交通秩序管理, 建立健全统一占用、挖掘道路审批制度, 清理非交通占道[8]; (2) 增加智能交通安全管理设施。运用智能交通和信息化技术, 提高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监管水平和科技预警能力, 完善交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和信息共享联动工作机制。 (3) 完善农村偏远地区的紧急救援措施。交通事故发生后, 由于距城市较远, 把死伤者送至城区医院需要时间, 可能会因不能及时施救, 导致伤者伤势加重。因此, 一是开展对驾驶人员事故急救知识的推广和学习, 帮助他们掌握事故现场急救方法, 提高公众参与自救与整体救援的能力, 有利于减少事故死亡率, 有助于开展积极、有效的自救与互救。二是交通疏导工作必须及时、到位, 必须快速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加快建立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构建较为完善、统一的应急救援体系, 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进一步完善“120”与“110”、“119”的联动机制建设。苏中苏北地区, 在机动车保有量基数较小、发展速度却异常迅猛的现阶段, 要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管理力度, 并借鉴其他安全状况较好城市的规划管理方式, 提早预防安全状况发生[9]。

2. 公路条件的改善

改善公路条件和交通安全基础措施, 有利于农村道路建设, 也会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一是改善公路线形要素、路面状况、车道宽度等。改善公路线形要素包括改善平曲线半径、平面线形要素的连接与组合、纵坡坡长、纵向竖曲线半径、平面与竖向视距、横断面超高加宽等, 提高农村道路的安全性[10]; 路面的设计施工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 采用合理的最小平曲线半径、曲线转角、纵坡坡度及路基高度和边坡。二是各级政府和公路部门要加大人力物力等多方面投入, 增强对正在施工修理、养护路段的工作管理。三是因地制宜地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护栏、警示牌等, 例如在村道与主干道、村道之间交接路口要设置缓冲带和明显的减速标志, 有利于营造较为人性化的农村道路环境, 更利于安全驾驶。

五、结语

通过对泰兴、宜兴、涟水三地农村道路的交通事故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提出适合江苏省农村道路特点的交通安全防范对策, 通过改善事故高发区域的交通环境、加强技术管理和加强事故高发时间段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尽可能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尽可能减少和规避因交通事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为营造安全、便捷、通达、舒畅的交通环境, 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摘要:通过调研获得泰兴、宜兴、涟水三地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数据, 以泰兴经济开发区、宜兴张渚镇、涟水县为个案, 详细地分析了三地交通事故和伤亡人数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 提出提高事故高发时间段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和改善事故高发路段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时空分布,预防对策

参考文献

[1] 中国江苏网.全省农村客运班车实现村村通[EB/OL].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03/06/020446776.shtml, 2014-03-06.

[2] 裴玉龙, 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0:68-69.

[3] 陈宽民, 王玉萍.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分布特点及预防对策[J].交通运输学报, 2003, 3 (1) :85.

[4] 孙传姣, 高建刚.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特征研究[J].公路, 2010, 1:94.

[5] 裴玉龙, 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0:59.

[6] 陈宽民, 王玉萍.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分布特点及预防对策[J].交通运输学报, 2003, 3 (1) :85.

[7] 裴玉龙, 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0:64.

[8] 张新锐, 李巧.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治理对策[J].交通企业管理, 2007, 11:26-27.

[9] 白舒安, 陈学武.道路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性及预防对策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 2009, 6 (4) :80.

[10] 广晓平, 马昌喜.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分析与交通安全对策研究[J].公路, 2007, 4 (4) :130.

上一篇:农村文化室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探讨中国文化在美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