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江苏省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精选6篇)

江苏省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篇1

议与会代表并作重要讲话

2月19日至20日,江苏省2006年度全省消防工作会议在省消防总队召开。20日下午,江苏省副省长何权,公安部消防局调研员隋建立,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大强,省公安厅厅长黄明、巡视员朱承华等领导到会亲切看望与会代表,给徐州支队等4个先进支队以及“十佳基层大队”、“十佳基层中队”、“十佳警官”和“十佳士兵”等颁发了奖状和证书。最后,江苏省副省长何权作重要讲话。江苏省消防联席工作会议成员单位有关领导,江苏总队党委委员和总队机关处以上负责人,各市消防支队支队长、政委和司、政、后、防四个部门负责人,南京消防士官学校校长、政委和政治处主任,总队教导大队大队长、政委,总队医院院长、政委等领导约210人参加会议。会议结束后,江苏省副省长何权等领导还和总队部门副职以上领导、各单位军政主官、四个“十佳”代表合影。

江苏省副省长何权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2005年全省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指出全省各级公安消防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消防法》、《江苏省消防条例》,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做了大量艰苦、细致、扎实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扎实开展基层达标创优和“双十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消防队伍正规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二是出色完成十运会消防安全保卫任务,所有比赛场馆、重大活动场所和住地没有发生一起消防安全事故。三是扎实进行消防专项治理,整改了一批重大火灾隐患,查处了一批消防违法行为。四是积极充实消防力量,提高实战能力,征招了1500余名地方合同制消防人员,完成了无锡、徐州第二期消防特勤队伍建设,组建了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五是成功扑救各类重特大火灾,有效处置了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3·29”液氯泄漏事故等突发事件。2005年,全省除火灾起数略有上升外,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都比上年有所下降,实现了确保火灾形势稳定和队伍稳定的目标,为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在谈到“十一五”时期和2006年全省消防工作和消防部队建设时,何权副省长强调,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江苏省深化平安创建工作的重要一年,切实做好今年的消防工作,对于“十一五”消防工作开好头、起好步,促进今后一个时期消防工作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一是认真贯彻“安全发展”原则,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今后五年,全省人均GDP将由3000美元向5000美元攀升,在全国相对较早进入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市场化完善期、国际化提升期,这既是发展的有利机遇,同时也更早、更多地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努力营造和谐稳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认识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自觉认识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消防安全也是政绩;自觉认识加强消防安全责任重如泰山,是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坚决履行的重要职能,从而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把消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消防工作水平,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是全面推进预防关口前移,加快完善火灾防范体系。要全面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全省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贯彻落实《消防法》、《江苏省消防条例》和公安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把消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消防安全形势,及时协调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抓紧编制出台“十一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今后五年消防工作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依法治火,抓紧修改完善消防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继续将消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地区、安全生产达标等考评内容,建立科学严格的考核制度和指标体系。今年,省人大将组织开展消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做好迎接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切实履行法定职责。要进一步加快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步伐。抓紧编制和修订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装备等内容的城镇消防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落实建设资金,按照“还清旧帐、不欠新帐”的原则抓紧组织实施。城镇总体规划缺少消防规划或消防规划不合理的,上级政府不予审批。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消防工作的要求,深入实施《江苏省农村消防管理办法》,大力发展农村消防力量,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全社会火灾防范体系。进一步理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关系,明确政府部门的消防安全监管职责,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消防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协调联动,形成监管合力。深入排查整治火灾隐患。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火灾隐患整治的积极性,公开举报电话,认真受理群众的举报投诉,及时进行查处。建立健全重大火灾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凡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必须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查清原因,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支持消防部门依法开展执法监督工作,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彻底消除火灾隐患,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火灾。

江苏省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篇2

下面, 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意义

技术改造是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发挥效益的过程和途径, 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时期, 是江苏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 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六个注重”新要求, 提出全力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八项工程”, 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 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在这一新的发展时期,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技术改造具有投资省、技术新、消耗低、污染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集约利用土地等特点, 通过实施技术改造, 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 将创新成果迅速转化运用到现有产业, 必将更加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 降低污染排放, 推动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从资源消耗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省人口密度大、资源能源短缺、环境容量小,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尤为迫切, 刻不容缓。

(二)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新的历史时期, 省委、省政府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 现在的投资结构直接决定今后的产业结构, 只有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 才能最终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单个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是提升竞争力的微观过程, 累加到一个行业、一个产业上, 从宏观上看就是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地开展企业技术改造, 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和产品, 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化、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 才能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三)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表明, 凡是注重技术改造、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 注重产品质量和更新换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企业, 不仅受到的冲击比较小, 而且还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反之, 那些技术装备陈旧落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附加值低且不注重加强技术改造的企业, 一旦外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生产经营就会面临困境, 甚至关停倒闭。技术改造是将先进适用技术物化到具体产品中的根本途径, 通过技术改造, 引进先进技术装备, 采取先进适用工艺, 可以迅速转化创新成果, 有效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 改善产品质量, 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总之, 技术改造既是工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和永恒主题, 又是当前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企业技术改造的极端重要性,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创新思路办法, 健全体制机制, 把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企业技术改造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工业经济的主要任务, 是促进工业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 一般加工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 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 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变, 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域。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 结合我省工业发展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全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 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为主攻方向,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加大投入, 优化投向, 完善政策, 创新管理, 推动技术改造工作由设备更新为主向对生产全过程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整体改造转变、由单个企业的改造向整个产业链的配套改造转变、由单纯的生产制造环节改造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领域改造转变、由对分散布点企业的改造向促进工业专业化、规模化、集聚化改造转变、由对企业个体的支持向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支持转变, 由使用、掌握技术向控制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转变, 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更大贡献。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 在扩大技术改造有效投入上取得新突破。

大力拓宽融资渠道, 深入开展银企洽谈活动, 加大直接融资力度, 多方协调项目建设资金, 保障技术改造有效投入。继续实施“百项千亿”技改工程, 确保五年内开工重大技改项目500项, 竣工投产500项。通过大规模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工业投资完成9万亿元, 年均增长16%;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超过8万亿元, 年均增长18%。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提高技改投入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主导产业的投资比重,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总量“翻两番”, 年均增长30%以上;技改投资中设备投资的比重超过70%。

(二) 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创新和人才集聚上的载体作用, 推动企业转入内生发展、创新驱动的轨道。“十二五”末, 全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突破1200家。在产业发展高端领域, 组织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联合攻关, 并通过技术改造运用, 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大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信息人才交流, 积极探索成果转让、联合开发、共建技术中心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用联合方式。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高成长型企业培育和创新成果转化“三大工程”,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三) 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围绕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 强化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技术引进结合, 组织关键技术攻坚, 实施一批重大成果产业化项目, 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壮大和发展水平提升;针对产业链中的重点环节、核心器件和关键材料,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引导企业向技术、产品和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促进主导产业由大变强;以品种开发、质量提升、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为重点, 大力推动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结合, 推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升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 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通过技术改造推进“两化融合”, 促进企业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 打造一批“智慧企业”。

(四) 在推进企业节能减排上取得新突破。

将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相结合, 根据我省发展实际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 提高淘汰标准, 主动和提前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的落后产能和低端产品制造能力。在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电力等主要耗能行业, 大力组织实施锅炉 (窑炉) 、电机系统、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改造, 以改造提升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推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和产业生态链接技术推广应用。确保到“十二五”末, 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18%, 建成一批节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清洁生产先进企业。

(五) 在优化产业布局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技术改造与产业转移、企业入园进区、产业链延伸紧密结合, 提升产业集中度, 优化产业布局。把技术改造与兼并重组结合起来, 支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 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广空间、更高层次上整合集聚, 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增强我省工业经济的综合实力和产业控制力。到“十二五”末, 全省超百亿的工业企业超过120家。实施小微企业进规模培育计划,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群, 建设一批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

三、扎实推动全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领导, 把其纳入政府工作重要日程, 进一步理清思路, 明确目标任务, 加强督查考核, 保证技术改造工作顺利推进。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改造联席会议制度, 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 把相关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工程或计划衔接好、利用好, 充分发挥其综合作用;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 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形成工作合力。广大企业作为技术改造的主体, 要积极开拓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的项目源, 形成前期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达效一批的良性循环。要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在投资规划、信息统计、专家咨询等方面的作用, 整合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工作。

(二) 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 财政预算内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 用于支持企业在新兴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高端制造、公共平台建设、节能降耗等领域具有示范意义和带动作用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并逐步建立起随财力增长不断增加的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落实好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税抵扣、引进技术设备免征进口关税、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免税等优惠政策, 并针对新时期技术改造的新特点, 研究制订新的支持政策, 提高配套政策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通过政策引导激发企业技术改造的内生动力。

(三) 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

要本着提高效率、有利管理、方便企业的思路, 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管理, 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优质服务。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 加强调研和信息发布, 对工业行业逐一进行深入分析, 明确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技术, 强化对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指导。按照“动态管理、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原则, 对重点技改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和严格考核, 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四) 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

江苏省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篇3

一、要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

破解“三农”问题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关键是要落实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从吉林实际出发,协调推进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走具有吉林特色的“三化”统筹之路。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以做大做强县城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化;以产业化经营为主要模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要以重统筹、强基础、抓改革、惠民生为主要工作抓手,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工作落实。

二、要突出抓好“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

做好2010年全省“三农”工作,既要统筹兼顾,更要突出重点,要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域财力增强、农村和谐稳定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抓好粮食生产,千方百计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确保农民收入较大幅度增加,确保农村好形势巩固住发展好。

三、要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在国家投入方面,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定提高,确保“三个优先”,即财政收入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补贴方面,强调增加资金、完善办法,明确“三个扩大”,即扩大良种补贴品种,扩大农机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政策受益范围。在金融支持方面,强调增加农村信贷投放、改进金融服务,出台“三个措施”,即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要求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强调抓住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突出“三个重点”,即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把良种培育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把主产区作为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重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强调加快解决农村发展最急需、农民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凸显“三个亮点”,即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在推动城镇化方面,强调推进制度创新、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实现“三个突破”,即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受当地居民同等权益,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实行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土地和财税等政策。另外,还提出了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开拓农村市场、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四、要扎扎实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从当前工作抓起。一要认真抓好粮食收储工作。要正确判断粮食市场走势,适时提供粮食市场价格信息,引导农民把手中的余粮卖上好价钱。同时,各类粮食收储企业和农民群众要做好安全储粮工作,坚决消灭安全隐患,防止火灾发生,防止霉变。有关县(市)一定要解决好“地趴粮”问题,减少损失浪费。二要抓好备耕工作。今年是春节前立春,春脖子短,节后各类农活催手,备耕任务相当繁重。从现在起,各地各部门要立足高标准高质量搞备耕,立足抢前抓早搞备耕,立足抗灾减灾搞备耕,早动手,早准备,早筹集各类物资。尤其要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生产资金准备,为搞好春耕生产,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奠定基础。三要认真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四要组织好冬春农业生产。五要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各级干部要深入到受灾地区、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中去,加大救灾救济工作力度,帮助他们解决好吃、穿、住以及过冬保暖等实际问题,努力丰富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要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确保他们及时足额拿到工资。六要认真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江苏省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篇4

广东省副省长 佟星(2008年3月4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暨省政府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省2007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部署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刚才,我代表省政府与各地级市和省直有关单位签订了2008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建辉同志传达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对我省去年安全生产工作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对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进行了动员,并提出了今年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讲得很好。希望各地、各部门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近年来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锐意进取,真抓实干,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全省安全生产形势呈现持续稳定好转的良好局面。一是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稳定趋好,安全生产主要指标连续五年呈现全面下降的态势。五年来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两项安全生产主要指标持续下降,2007年全省发生各类事故53841起,比2002年下降43%;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为8950人,自2001年来首次降到9000人以内,比2002年减少4388人,下降32.9%;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继2004年之后连续三年出现两位百分数的降幅;部分重点行业领域事故得到遏制,道路交通、工矿企业、火灾、水上交通事故均有所下降。二是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2003年,我省在全国首创并开展安全生产控制体系管理工作,强化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责任,得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方面,我省实行政府和部门“条块结合”,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乡镇基层和各有关部门。在责任考核方面,按分别对地方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安全生产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并纳入干部考核内容。督促引导企业切实执行安全生产三项经济政策,加大投入,改善安全条件,加强和改进安全基础管理,在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确保了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任务圆满完成。三是重点行业和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扎实开展。我省紧紧抓住整治责任落实、整治方案落实、部门联动机制建立以及整治跟踪督办等四个环节,有效推动隐患排查和各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2006年,通过铁腕整治,我省实现了煤炭和烟花爆竹生产两大高危行业整体退出,为全省安全生产稳定好转奠定了坚实基础。2007年全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地毯式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涉及企业30多万户,查出隐患24万余条,仅全省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部门就查处各类事故隐患20万余条,按期整改率为92.2%。全省重大隐患监察率为98.2%,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为96.6%。通过整改,全省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四是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高。我省不断理顺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组织保障,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实现了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121个县(市、区)安全监管机构的独立设臵,新组建完成了省、市、县三级执法队伍,全省初步建立了三级行政机构、四级监管网络体系,走在了全国各省区市前列。2006年省安委会成立了省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组,增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决策能力,建立健全了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同时,积极推进省、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与指挥机构建设,从人员编制、机构设臵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予以保障,对各类事故灾难实施及时、科学、有序施救,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好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五是重点领域监管与综合监管试点工作成效显著。2004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我省佛山市开展了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监管试点,试点经验得到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评价和肯定。随后,2005年我省在深圳开展了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试点,2006年在7个市开展了安全生产“双基” 工作试点,2007年我省分别开展了珠海高栏港经济区危险化学品区域安全综合监管试点和韶关安全生产管理与监督综合试点工作。这些试点工作,抓住了关键和要害,夯实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做到“五个必须”:一是必须狠抓安全发展不动摇,着力于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始终坚持用“安全发展”的理念指导、谋划和推动安全工作,把做好安全生产放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臵来抓,并把安全生产作为检验科学发展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着力于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注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特别是把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三是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着力于可持续发展。注重抓基础、打基础,坚持依法治安,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法规和政策措施,着力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四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着力于协调发展。既要推动安全生产自身发展,又要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既注重统筹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又注重统筹政府监管主体和企业责任主体以及生产经营管理者与职工群众的关系,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既突出抓好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安全监管,又兼顾东西两翼和山区欠发达地区的安全发展。五是必须坚持加强自身建设,着力于提高安全监管能力。高度重视队伍建设,着力建立和完善安监机构,充实执法力量,加大经费投入,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监管能力,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这五条既是近年来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下去,并不断加以完善。

总之,近几年来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显著,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安全生产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安全发展既是科学发展的题中要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强化安全监管,确保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亲自抓安全,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到广东不久,就强调指出“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对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寄予厚望。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也十分关注安全生产工作,坚决理解、支持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一切断然措施,铁腕整治安全,为经济社会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这些都为我省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尽管近年来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显著,我们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近年来,我省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一直位居全国首位,尤其是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的10%。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火灾事故频发,2007年火灾事故总量有所反复,重大火灾有所增多。二是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依然薄弱。部分地区、部门和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乡镇基层安全监管力量不足,法制建设滞后,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执法,造成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难以落到实处。三是安全生产投入总体不足。虽然近年来安全生产投入在不断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据初步统计仅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投入历史欠账就达130多亿元,一些地方政府大多还未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因此,短期内安全投入不足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四是大量中小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突出。我省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不少企业主仍然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安全制度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责任不落实,事故隐患多,导致工矿商贸企业成为事故集中高发的主体。五是较大以上事故仍时有发生。去年发生死亡10人以上重大事故3起,与上年持平。今年开年以来,较大重大事故连续发生,开局形势严峻。2月27日,深圳市南山区一企业废品仓库发生火灾造成15人死亡,是我省今年以来发生的第二起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2月14日,佛山市三水区粤通仓储运输有限公司发生烟花仓库爆炸事故,持续数小时,爆炸面积约170亩,损失严重,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在国内外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同时,还连续发生了汕头“1〃24”火灾(造成7人死亡)、梅州“2〃1” 交通事故(造成7人死亡)、惠州“2〃4”火灾(造成7人死亡)、惠州“2〃13”火灾(造成5人死亡)、东莞“2〃11”道路交通事故(造成6人死亡)等一系列较大事故,以及清远“2〃26”液化石油气槽罐车侧翻等未遂事故。说明我省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还存在疏漏。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成为影响我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我们必须对此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当前,广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委要求全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全省安全生产监管系统要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深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认清大背景、大格局、大形势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把握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期待,进一步在推动广东科学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在新的一年我省将按照稳中求进、好字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及抓落实、优发展、重民生、促和谐的工作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落实“好”,就必须更加注重民生与促进社会和谐,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局面,没有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要落实“快”,就必须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目前一些行业和领域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安全生产的隐患还较多,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机率仍然较高,这意味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更艰巨的任务。二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省的基本省情,查找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我省是全国经济大省,也是安全事故大省,特别是当前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和产业适度重型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推动安全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认真查找安监部门自身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影响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找我省安全意识、安全法制、安全文化、安全投入、安全监管理水平等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找与国内一些先进省区市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存在的差距,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三要注重科学谋划,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创新发展。解放思想是方法手段,重在联系实际,重在推动科学发展。解放思想落实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就是要着眼于突破惯性思维,克服因循守旧、无所作为思想,树立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观念,善于用新视野、新角度、新思维审视安全生产工作,用新办法、新途径、新举措破解安全发展难题,努力在实践安全发展上闯出新路。我们要通过开展好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为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促进安全生产工作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三、明确任务,创新思路,扎实推动我省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推进全省安全生产由持续稳定好转向2010年明显好转的关键一年。3月份,全国“两会”召开。8月份,我国将举办奥运会。做好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意义特殊,责任重大。国务院安委会把今年确定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以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引,以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为动力,围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的总体要求,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控制事故总量,遏制重特大事故始终是安全生产的中心工作。五年来的实践证明,实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考核制度,对安全工作绩效进行量化考核,有利于强化各级政府和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做到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年初,国务院安委会下达了2008年全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以2007年事故死亡人数统计数为基础数,压缩了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指标,要求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4%。同时,下达我省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考核指标为8870人,降幅为0.9%。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逐年降低事故既是国务院的工作部署,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家要进一步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从各地和各行业近年的工作实际看,事故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仍然是有的,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这次会议之后,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尽快把目标指标分解落实到县(区)、乡镇政府和重点企业与重点单位。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控制指标完成情况的指导和监督,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行政问责和奖惩制度,确保政府监管责任的落实。同时要加强对大型企业和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的安全监管,确保企业把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二)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切实提高安全保障水平。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不断减少事故总量。只有治理一项隐患,才有可能避免一起事故、增加一分安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隐患治理年”的部署,认真抓好隐患治理,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年的重点任务,精心组织,全面排查,深入整改,务求实效。一是突出重点,深入排查。结合检查发现的问题,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隐患”这四个重点,结合全省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对事故隐患逐一排查建档。二是强化督导,加强检查。各级政府及各级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要督促各类相关企业认真搞好自查自纠,结合实际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具体措施,发动全体从业人员,全面整治隐患。三是严格要求,抓好整改。对重大隐患切实按照“指定部门、挂牌督办、落实责任、限期整改、确保安全”的原则,一抓到底。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重大隐患,要实行24小时严密监控。要健全重大隐患防控机制,及时堵塞漏洞。四是做到“五个结合”。要把排查整治与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以排查治理推动专项整治的深化;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安全基础管理;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相结合,做到有备无患;与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相结合,使得先进安全工艺与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与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核换发相结合,做到关闭淘汰落后企业,消除隐患。五是全面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继续深化交通运输、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渔业船舶、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加大执法监察和事故调查处理力度,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执行力与公信力。坚持安全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执法监察队伍是先锋队,执法监察工作是窗口,一定要用铁的手腕,把执法监察工作作为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好。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要求,“执法要做到‘六亲’不认”,坚持依法治安,严于执法,敢于碰硬。认真执行各项执法监察制度,用程序、制度、机制、纪律来规范执法办案活动,实现工作程序化、办案流程化、职责明确化、管理规范化,使执法监察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已于去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全省各级安全监管执法队伍要认真开展学习贯彻落实活动,充分运用这一有力法律武器,依法治安、重典治乱。按照《条例》规定,加大事故追究处理力度,对发生的职工伤亡事故,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规规定,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从经济上、法律上严惩事故责任人。2007年以来,已有24名事故责任人被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55名事故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这是铁腕治安、依法治安的良好开端。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事故调查处理力度,规范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行为,抓紧组织制订相关配套办法,同时着手建立政府机构和司法部门的协调机制,增强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权威性,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执行力与公信力。

(四)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力争打开工作新局面。我省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任重道远。今年要把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结合实际加大推进力度,争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在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中取得突破,争当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排头兵。特别是要抓好“三大工作重点”和“四项基本建设”,即应急救援队伍、资金、装备三大重点和应急指挥体系、救援基地、应急保障能力、重大危险源在线监管等四大建设。一要下大力气推进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工作。省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要抓紧组建,尽快运作起来,各市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建设也要加快进度。各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各级编办、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安全监管部门要主动工作。目前我省安全生产基层应急指挥机构组建工作进展比较缓慢,落后于全国水平。截至2007年底,我省21个地级以上市只有韶关市建立了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今年要确保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全部组建到位,有条件的县(区)也要设立相应机构,并做到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装备五落实。二要加强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推动企业完善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方式,按照“先政府后企业、先市县后乡镇、先高危行业后一般行业、先国有企业后民营企业、先大型企业后小型企业”的步骤扎实推进,分行业、按地区、有重点地指导各有关单位开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同时有计划地组织演练,检验预案实效,提高协同配合水平。三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抓紧制定方案,以现有应急救援资源为依托,特别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通过整合资源,分层次建立起省、市、重点县(区)三级区域性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和骨干专业救援队伍,覆盖我省主要危险行业和区域。四要加大安全生产应急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应急投入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安全生产应急装备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和综合应急演练等。各地要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经费,引进先进的救援装备,及时更新老旧设备。同时引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投入,通过示范推动作用和利益展示,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吸引更多各类资金投入到安全生产应急建设领域,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应急工作上新水平。五要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要加快进度,各地要建立起与省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和市相关部门系统相衔接的信息平台。同时,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也应建设和完善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信息平台,并与省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平台互连互动,加快形成统一指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应对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五)突出抓自身建设,树立安全监管新形象。抓安全生产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坚强的组织保障。目前,我省安全监管队伍组建时间不长,虽然总体素质较好,但要适应艰巨繁重的安全监管工作,必须在提高能力和素质上下一番苦功。一要加强思想建设。要在全省安全生产领域倡导讲学习的风气,特别要结合当前的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树立大局观念,主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正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不断增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引导干部忠于职守,履行职责,坚持原则,干净干事,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引导安全生产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新时期涌现出的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典型,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三要加强教育培训。要加大岗位和专业培训力度,重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执法监察队伍,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要求,规范管理,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安监队伍。四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加大装备建设的经费投入,改善各级安全监管队伍的装备水平,配齐执法用车、电脑、执法取证工具等装备,不断提高安全监管效率和质量。继续推广韶关“安全生产综合建设”试点经验,重点抓好全省乡镇全面建设安监站工作,进一步把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向村(居)延伸拓展。同志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狠抓各项安全生产防范措施的落实,不断探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监管的新办法、新举措,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继续稳定好转,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苏省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篇5

今年以来,我省森林火灾损失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在国家林业局开展的“南方省区百日无森林火灾伤亡事故活动”中取得了伤亡为零的优异成绩,这是很不容易的。借此机会,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各级干部、各个方面、广大林区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当前,我省林区气温急剧回升,风干物燥,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潜伏着发生森林火灾的危险性。为切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和全国森林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抓紧做好当前森林防火工作,XX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强调以下几点:

一、充分认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森林防火事关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森林防火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抓好,为加强生态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目前,我省正值森林防火紧要时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进一步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各个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主要领导要亲临现场组织指挥。各级一定要按照温家宝副总理关于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五条标准”要求。这里,再次重申:对较大的森林火灾,各级地方政府和护林防火指挥部主要领导要亲赴火场一线,靠前指挥,科学决策,落实扑火责任制,严防伤亡事故发生。对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落实不到位,引发火灾事故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对因工作中玩忽职守、措施不力导致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三、严格火源管理,坚决管住野外用火。当前,各级要增派巡山护林力量,加大林区野外用火管理力度,增大巡查、巡护密度。要加强对林区群众的教育和管理,杜绝私烧乱点现象,加大巡护设卡检查力度,严防火种入山。对各类野外用火,一定要责任落实到人,监督到位,必须采取防范措施,严防失火。对高火险区,要清山、清沟,及时清除闲散人员,努力排除各类火险隐患。对关键地区、时段、火源,要采取坚决措施,有针对性地死看死守。各级护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和林业主管部门要深入基层,大力开展检查督促,狠抓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森林公安机关要快侦快破森林火灾案件,严惩肇事者,对违规用火者,也要严肃处理。

四、充分做好扑火准备和组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各级要根据森林防火形势,修订和落实扑火预案,在组织领导、扑火队伍、通信联络、扑火工具、运输工具、油料、后勤供给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特别要做好各类扑火物资的储备,以满足扑救森林火灾的需要。要加强现有防火设施设备管理,确保完好无损。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负责,积极配合,主动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武警森林部队要全力投入,地方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要加强防扑火培训和演练,开展安全防扑火知识教育,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解放军驻川部队要继续做好支援扑救森林火灾的准备;气象部门要积极做好火险形势分析和火灾气象预测预报工作,要进一步做好发布“高火险气象警报”工作和继续做好人工降雨、增雨的准备工作。

五、加大火情监测力度,科学指挥,确保林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的安全。当前,我省森林防火正处于最紧要的时期,各级务必保持高度戒备,对火灾多发区等重点区域、关键部位、关键节期等,要加大巡查密度,实行重点防范,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监测,做到有火及早发现,及早扑灭,确保万无一失。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

我省林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特别是川西北、川西南林区山高坡陡,发生森林火灾扑救困难,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威胁很大,必须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扑火前线指挥员要科学组织,密切注意火场天气变化和不利地形地势,对火势发展作出正确的预测和判断,对火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有充分的应急准备,杜绝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六、进一步加强值班调度工作,确保政令和信息畅通。各级防火办要坚持24小时值班和实行领导带班制度。一旦发生火情,要按照《森林火灾报告制度》的要求及时上报,不允许瞒报火情。如有瞒报、迟报火情者,对贻误战机导致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和领导的责任。在扑火期间,要千方百计地保持火场通信联络,及时传递上级指示、火情动态、扑火队伍行动、扑救进展、气候等信息。

江苏省副省长消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篇6

副省长、省应急委副主任 刘昆(2011年2月22日,根据记录整理)

同志们:

2010年是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巩固提高,当好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排头兵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也是我省顺利完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的决胜之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总结交流应急管理工作经验,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刚才,省政府应急办主任纪家琪通报了2010年全省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综合考核情况;广州、清远、潮州市和省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气象局的负责同志分别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介绍了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各地、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下面,受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应急委主任黄华华委托,我讲三点意见。

一、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给力,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积极贡献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应急委的部署,我省深入探索应急管理工作规律,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顺利完成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打造了应急管理“广东模式”,丰富了应急管 理“广东经验”,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断提升,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常态化、基层化、社会化、科学化、有序化和法制化,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及兄弟省(区、市)的高度评价。

(一)在应急管理法制建设上开拓创新,全省应急管理法制化水平实现大提升。2010年是我省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年,《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省应急管理法制工作上新水平。《条例》中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的充分肯定。省政府全力开展贯彻实施《条例》十大工程,通过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举办专题研讨会、研讨班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增强了公众依法防范与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如深圳市在全省率先举办学习《条例》专题讲座,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地方性法规起草工作;珠海、汕头、佛山、河源、汕尾、惠州、中山、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揭阳等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条例》宣传活动,大部分地级以上市以及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环境保护厅、农业厅,广东电网公司等单位对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人员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东莞市以任务分解的形式对市有关单位、乡镇(街道)等贯彻实施《条例》近20项工作的职责进行明确。省安全监管局制订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应急管 理规章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

(二)在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上攻坚克难,全省应急指挥水平实现大飞跃。一是狠抓省应急平台建设。在各地、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省政府应急办举全办之力,采用“倒计时”方法,加班加点,全力确保省应急平台、省应急指挥中心11月10日正式启用,实现了省领导同志提出的“省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备用指挥中心”的目标,受到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亚残运会组委会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国务院办公厅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全国一流、亚洲先进”的广东省应急平台、广东省应急指挥中心再一次为全国应急管理工作发挥表率作用。二是狠抓全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库建设。我省先后出台《广东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库建设方案》、《广东省应急平台体系数据库规范(试行)》,加大应急平台体系所需数据收集、整理、挖掘力度,顺利完成省应急平台数据库第一阶段建设任务。三是狠抓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各地、各有关单位特别是试点单位积极开展应急平台建设,全省已有深圳、河源、揭阳等19个地级以上市,省安全监管局,省地震局、气象局等18个省应急委成员单位应急平台实现与省应急平台互联互通。随着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进度加快,我省应急指挥水平明显提升。

(三)在值守应急上开拓创新,全省突发事件信息报送 工作实现大突破。一是信息报送更加及时准确。各地、各有关单位信息员、值班员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系统各项值班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及时跟踪续报事态发展和领导批示落实情况,为全省科学预防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茂名市共聘请2600多名基层信息员队伍,对镇级信息员全部进行业务培训,信息报送更加及时高效;省民政厅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灾害信息员资格认证制度,建立起1.8万多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灾情信息报送效率进一步提高。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我省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8次受到国务院办公厅月度全国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情况通报表扬,居全国省(区、市)第一位,包括2010年在内我省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连续4年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二是信息报送质量进一步提高。各地、各有关单位更加注重把握敏感性、突出性问题,更加注重捕捉预警性、苗头性、深层次信息,更加注重挖掘信息的潜在价值,为国家、省、市领导同志科学决策提供了准确依据,充分发挥了“耳目”和“参谋”作用。如省公安厅实行情报信息每日研判制度,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点地区、行业、人员和重点问题进行综合研判,有效实现了由被动反应向及时预警转变;省地震局不断健全地震灾情速报人员网络,全面提高地震速报能力。三是信息报送机制不断健全。省及广州市等大部分地级以上市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突发事件隐患评 估与防范对策会商会,总结辖区内本季度突发事件基本情况,评估下一季度突发事件隐患,提出防范措施,明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重点,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针对性和效用性进一步提高。如湛江市制订了信息报送工作考评实施办法,对信息接报、研判、编报等工作进行考评。

(四)在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上锐意进取,全省应急管理科技化水平实现大提高。一是发挥应急管理专家作用,打造应急管理科学决策平台。各地、各有关单位不断健全“行政专家”和“业内专家”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积极组织专家参加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宣教培训、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应急管理课题研究等工作。如省卫生厅组织专家撰写《紧急应变——甲型H1N1流感防控实践与探索》,研发突发事件信息紧急报送和新闻报道检索系统等,全面提升卫生系统科学应急能力。特别要强调的是,第一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顺利完成3年聘期内各项工作任务,为全省应急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届应急管理专家在继承、提升中产生,近期省政府将举行隆重的成立大会,黄华华省长届时作重要讲话。二是建设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打造应急管理科技攻关平台。省政府应急办联合省科技厅组建了10个省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省应急管理专家承担应急管理科技攻关项目,我省应急管理相关理论和技术攻关能力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兴建应急产业园,打造省应急产业发展平台。我 省以东莞市为试点,全力推进应急产业园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调研组多次到我省调研应急产业发展情况,充分肯定我省在加快应急产业发展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四是成立省应急管理学会,打造凝聚应急管理专家智慧的开放式平台。全国第一个应急管理学会——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挂牌成立,为应急管理专家、社会各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尤其是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搭建了创新平台,在全国反响强烈。广州、珠海等市也积极推动成立应急管理学会。

(五)在应急队伍建设上推陈出新,全省应急救援力量实现大发展。一是推进空中救援队伍、水下救援队伍建设。我省除继续加强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消防、海上搜救等14类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外,全力推进建设“实战型”的空中救援队伍、“实用型”的水下救援队伍,各项相关工作有序开展。卫生部目前已选定省疾控中心组建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队伍,选定省第二人民医院组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卫生应急队伍。国家应急救援队伍作为我省应急救援力量的有效补充,进一步提升了全省应急救援水平。二是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出台了《广东省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组建方案》,从2010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在不改变现行管理体制的前提下,依托公安消防部队组建覆盖省、市、县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如佛山市禅城区举全区之力建设包括1支大队、25支中队的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江门市在乡镇(街道)一级通过镇级财政全额负担、受 益企业分担费用等方式组建专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基层干部、民兵和治安联防队员等组建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阳江市出台了《阳江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应急救援大队建设标准》等。三是推进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了《广东省应急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广东省应急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全力打造一支“着装统一、训练有素、服务专业、经验丰富、反应迅速、覆盖全省”具有“广东特色”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各地、各有关单位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六)在应急管理宣教培训体系建设上独辟蹊径,全省应急管理知识实现大普及。一是在全国率先开展“百人百场”应急知识宣讲活动。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教育厅举办了以“应急管理在心中,和谐幸福在广东”为主题的广东省“百人百场”应急知识宣讲活动。据调查表统计,直接受众超过200多万人,公众对活动效果的满意度达92%。各地级以上市高度重视宣讲活动,积极做好宣讲活动现场布置、信息发布、宣传报道等工作,深圳、佛山、河源、梅州、东莞、江门、阳江、茂名、清远、揭阳等市被评为先进宣讲点。二是在全国率先传唱应急管理之歌。我省继2007年在全国公开征集广东省应急管理标志、宣传口号后,去年在全国率先公开征集《广东省应急管理之歌》。委托省音乐家协会对入围歌曲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永不放弃——广东省应急管理之歌》,经省应急委主任、副主任审定,省府办公厅发文要求 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传唱,全面提升公众的应急意识。如珠海市组织“四进”文艺宣传队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在全省率先唱响应急管理之歌;梅州市在中小学生、青年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中广泛传唱应急管理之歌,营造了浓厚的应急文化氛围。三是在全国率先依托应急办网站开展应急管理网络培训。充分发挥省政府应急办网站作用,借助网络优势,广泛开展应急管理网络培训。省政府应急办网站防灾减灾模拟体验馆荣获省首届网络文化精品技术创新奖;梅州市、县两级政府应急办均建立了应急管理网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和公众进行网上培训。四是在全国率先开展应急管理境外培训。省府办公厅(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委组织部在加拿大UBC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一期应急管理领导干部培训班,开创了全国应急管理国外培训先河。目前,我省已形成了多层次、高密度、封闭式的“走出去、引进来”应急管理培训模式。

(七)在应急管理交流合作上敢为人先,国际、省际、省内应急管理实现大联动。一是加强省内应急管理合作。珠江三角洲地区,粤东、粤西、粤北等4个片区应急管理联动机制不断完善,省内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成效显著。二是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内地省(区)应急管理合作。在我省倡议和推动下,泛珠三角区域内地9省(区)合作各方在应急管理培训、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应急预案和演练、学习交流等方面共同实施了一批应急管理合作项目。韶关、肇庆、清远、云浮等市与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的相邻地级以上市建立了应急管理联动机制。根据各方要求,我省在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举办了一期为期5天的泛珠三角区域内地省(区)应急管理工作研讨班,提升了区域应急联动能力。三是加强粤港澳台应急管理合作。我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保安司和台湾消防设备师(士)协会在广州市共同主办了首届粤港澳台应急管理论坛,为国内各省(区、市)开展应急管理区域交流合作树立了典范。粤港澳三地举行的海上搜救联合演练,有效提升跨区域协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粤港澳三地社会各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四是加强应急管理国际合作。经国务院办公厅推荐,商务部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办事处选定我省参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早期恢复和风险管理”项目;中德灾害风险管理项目专家组选定我省参与中德灾害风险管理项目的重要子项目——地方政府风险治理与预案优化试点,其中,深圳、河源市作为我省重点试点市,取得经验后在全省推广。特别是省政协副主席徐尚武带领省应急管理考察团赴南非、肯尼亚和新加坡考察、学习交流应急管理工作经验,进一步密切了应急管理国际合作关系。一年来,以色列、德国、日本等国家应急管理考察团相继到我省交流学习应急管理工作经验。

二、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有力,为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成功举办保驾护航

2010年,我省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显著提升,妥善应对了强台风“凡亚比”、特大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成功处置了揭阳普宁市“2〃26”烟花爆炸事故、北江部分河段铊超标事件等事故灾难,有效防控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化解了东道物流公司事件、深圳富士康公司员工跳楼事件等社会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突发事件的发生,减轻了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广州、佛山、东莞、汕尾等承担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举办任务的市及省政府应急办等省有关单位全力做好涉亚应急管理工作,为成功举办两大国际性的体育文化盛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预防为主,科学防范涉亚突发事件发生。一是百分之百开展涉亚风险隐患排查。相关市及有关单位结合本地区、本系统工作实际,认真开展能源、交通、水资源、公共卫生等12个方面风险隐患的排查,实现了风险隐患可防可控。二是百分之百建立涉亚应急预案体系。省政府应急办积极督促指导有关市、有关单位建立健全涉亚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做到“一风险一预案”、“一场馆一预案”、“一区域一预案”。如广东检验检疫局专门制订进口食品、马匹检疫应急处置预案和操作手册,确保了涉亚口岸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三是百分之百开展涉亚应急预案演练。相关市、相关单位积极开展涉亚应急预案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力量的协调联动能力和实战水平,确保了涉亚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参与亚运保障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涉亚应急管理体制。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总指挥部和广州市应急委依托现行应急体系,整合服务场馆团队、专业部门和市(区)政府应急办力量,形成“统一指挥、专业处置、协调联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二是保障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备用指挥中心运转有序。省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备用中心,从11月10日正式启用后,组织专业力量,24小时保障正常运转,实现广州亚运会各比赛场馆实时监控录像、广州市亚组委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与省应急平台、国务院应急平台无障碍互联互通。三是加强亚运期间值守工作。各地、各有关单位加强值班人员配备,实行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处理。如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与广州海关联合启用“海关亚运安保值班室”,实行双人联合值班制度,加强各口岸值班备勤和值班检查。四是依托专家为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安全举办提供决策建议。省政府应急办组织省应急管理专家分别为亚运气象保障、红火蚁疫情防治、传染病风险评估、安检安保有关工作规范制订等出谋献策,为比赛场馆安保工作出招指路。广州市积极邀请专家学者为427期涉亚应急管理 培训班授课,累计培训约22万人次。

——反应迅速,有效处置北江部分河段铊超标事件。亚运前夕,广州市主要水源地北江部分河段出现铊超标事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府分管领导带领省政府应急办、省环境保护厅、水利厅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紧急处置。相关市、相关单位全力以赴,通力合作,处置工作及时、科学、成功,确保了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顺利举行。一是首次实行现场指挥官制度。为建立科学高效的事件处置机制,根据《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有关规定,省政府在成立处置领导小组的同时,在清远市成立前方指挥部,按照现场指挥官制度要求,总指挥(副总指挥)全权负责现场处置工作,提高了事件的处置效率。二是同步组建事故处置专家组。为建立“行政决策”与“专家决策”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机制,在成立处置领导小组、前方指挥部的同时,省政府应急办连夜从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库抽调环保、水利、水质等方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专家组赶赴清远市,在前方指挥部领导下开展工作。三是加强统筹协调。在事故处置期间,省、有关市政府应急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补不足”的作用,第一时间报告事件最新进展情况,第一时间督办有关单位落实领导同志的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协调省内外相关专家、抽调设备设施支援现场处置工作,有力、有序、有效保障了沿江群众用水安全。

同志们,近年来,我省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 可喜成绩。由于突发事件“日新月异”、成因复杂,我省应急管理工作仍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任重道远,2011年底实现国家、省、市、县(市、区)及有关单位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尚须加大工作力度;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任务依然艰巨,亟需组建“实战型”的空中救援队伍,“实用型”的水下救援队伍,“复合型”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应急资源未能充分整合,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各地、各有关单位务必保持清醒头脑,面对成绩不骄傲,面对问题不回避,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把我省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开拓创新用力,推动我省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1年,我省应急管理工作务必要按照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要求,继续开拓创新,加快全省应急平台建设,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以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估考核为抓手,以加强应急保障能力为重点,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在提升科学预防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广东模式”,确保实现黄华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的目标,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 水平,继续当好全国应急管理工作排头兵。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省府办公厅(省政府应急办)要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根据省委十届八次会议通过的广东省国民经济社会“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抓紧编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并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各地也要结合本地实际编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统筹指导今后五年的应急管理工作。

二是要进一步加快地方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各地、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按照省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的通知》(粤府办﹝2010﹞50号)要求,采取措施深入贯彻实施《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尽快出台各项配套制度,不断深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有法必依。

三是要进一步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试点单位作用,以点带面,加快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进度,2011年6月底前,实现国家、省、市及有关单位应急平台无障碍互联互通;2011年底前,力争实现国家、省、市、县(市、区)及有关单位互联互通。

四是要进一步提高值守和信息报送水平。加强值守检查,确保值守到位、通信畅通;拓宽信息报送渠道,加强研判,定期通报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情况,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 送时效和质量;完善突发事件隐患评估与防范对策会商机制,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针对性和效用性。

五是要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保障体系。抓紧出台配套文件,健全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监管制度,加强各地及相关单位应急设备和装备配置;认真探索建立包括募集应急管理基金等在内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试点,建设应急物资区域性物流中心。

六是要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区域合作水平。借助推进与联合国、德国等合作项目,加强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深化与泛珠三角区域内地其他8省(区)和重庆市,港澳地区的应急管理合作,推进与其他兄弟省(区、市)之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每年一次的粤港澳台应急管理论坛,积极推进与台湾地区的应急交流与合作,通过省应急管理学会,完善粤台应急管理合作机制。

七是要进一步深化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依托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通过邀请先进国家知名应急管理专家学者前来授课等形式,组织应急管理干部培训;通过分期分批选派应急管理领导干部到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学习培训的方式,拓宽国际视野;借助省政府应急办网站,继续推广应急管理网络培训;推进应急救援综合培训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及志愿者队伍的综合能力。

八是要进一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尽快出台《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每年对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抓紧出台加快全省应急管理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着力推进应急管理示范区建设,每个地级以上市在2011年上半年至少建设一个应急管理示范区;迅速出台全省应急避护场所建设规划、加快全省应急避护场所建设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全省应急避护场所建设。

九是要进一步推动应急管理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推动建立应急产业体系,加快应急管理产业发展;出台加快全省应急管理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应急管理产业指导目录,积极培育应急管理产业龙头企业;依托行业协会、专业认证机构等力量,推进建设应急产品认证中心,研究制订应急产品技术标准。

十是要进一步弘扬应急文化。举办“永不放弃——广东省应急管理之歌”歌咏大赛,营造应急文化氛围;推动拍摄反映我省应对突发事件的专题影片,传播应急文化;鼓励各地、各有关单位,各级各类学校自愿选送项目,通过举办“应急管理之夜”专题晚会,共同传承应急文化。

同志们,建设幸福广东,应急保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省应急管理部门的同志应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奋发有为,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搞笑春节聚会通知下一篇:《爱的教育》名著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