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江苏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试卷(语文及答案)(推荐4篇)

江苏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试卷(语文及答案) 篇1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差事/差可告慰

疏浚/怙恶不悛

薄命/薄暮冥冥

B.濒临/捷报频传

着迷/着手准备

诘责/佶屈聱牙

C.筵席/垂涎三尺

辟邪/鞭辟入里

炮烙/络绎不绝

D.刹那/名山古刹

惊诧/叱咤风云

绚烂/徇私枉法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我国干旱天气发生频率居高不下,水资源危机正步步逼近,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已迫在眉睫。

B.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C.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要尽力降低日常生活所耗用的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

D.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四十二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3.根据下面三位出版界专家的评论,分别概括出造成小说创作“长盛短衰”现象的三个原因。(每条不超过12个字)(5分)

目前,小说创作出现了长篇兴盛、短篇衰落的“长盛短衰”现象。对此,出版界专家有如下评论:

①很多作家一开始就是写长篇,但是众多中外优秀作家都是从短篇写起的。其实短篇更难写,水平不高,短篇是遮掩不住的。

②写一个短篇才多少稿费,可费的工夫并不比长篇少。稿酬是作家身价的体现,长篇动辄几百万,短篇就区区几百几千元。

③文学发展到今天,前辈作家已写了太多好的短篇,相比之下,创作长篇更容易生存。

4.仿照下面两处画线的句子,各写一个句子。(4分)

青春是一个美梦,却终有梦醒的一天;

青春是一朵盛开的鲜花,却终有凋落的一天。

青春是握在手里的细沙,不知不觉已然漏去;

青春是幸福留下的阵阵香气,想要珍惜它已离去。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 8题。

徐光启传

【清】查继佐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南直上海人也。光启幼矫鸷,饶英分。其为文层折于理、于情,进凡思五六指,乃属笔。故读之者不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

甲辰,成进士,选庶常。分礼闱,与同官魏南乐不协,移病归,田于津门。时方东顾,四处进兵。光启疏上:“此法大谬!”策杨经略镐必败,且曰:“杜将军当之,不复返矣!”及全覆,叹曰:“吾姑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

天启改元,辽警。起光启知兵。一再投书辽抚熊廷弼,曰:“今日之计,独有厚储守器,精讲守法,而善用火炮为最良。”且曰:“足下欲空沈阳之城,并兵合势,亦无不可。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盖自廷弼受命而东,其指在守,与光启颇合。只以庙无成画,议论纷沓,群以党事相左,挠廷弼者众。未几,沈、辽相继失守。光启请急用前法,坚壁广宁。十一月,遵化不守,都城惊甚。光启应召平台,曰:“臣故言之而不意其或验也。”急请晋升垛守,毖火器,走敕招徕。及事定,请终练兵、除兵器之说,不果用。

辛未八月,大凌河兵覆。光启疏万全之策,云:“用战以为守,先步而缓骑,宜聚不宜散,宜精不宜多。”陈车营之制甚悉。不果。时廷臣酷水火,光启中立,不逢党,故此置若忘之。独天子知其学主自尽,将之以诚,不任气,特手敕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八月,病,乞休,不许。病剧,诫家人“速上《农政全书》,以毕吾志”。卒,年七十有二,赠少保,谥文定。

光启宽仁果毅,淡泊逢好,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尝曰:“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大指率以退为进,曰:“此先子‘勇退’遗教。”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

(节选自《罪惟录》,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同官魏南乐不协

协:和洽

B.起光启知兵

知:主持,掌管

C.请终练兵、除兵器之说

除:修治

D.因权之诸大政,无不以此

权:掌权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光启“以退为进”策略的一组是(3分)

①策杨经略镐必败

②厚储守器,精讲守法

③空沈阳之城,并兵合势

④请急用前法,坚壁广宁

⑤晋升垛守,毖火器

⑥陈车营之制甚悉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末,东疆危急。徐光启上书朝廷坚决反对“四处进兵”的做法,后又多次写信给辽东巡抚熊廷弼力陈自己的御侮之策。

B.徐光启曾先后预言杜将军全军覆没、遵化失守,事态发展的结果无不显示了他对战争形势敏锐的洞察力和深远的战略眼光。

C.徐光启一生秉承先父“勇退”的遗训,多次提出注重防守的策略,可惜因为各种原因,他所提出的防守策略始终都没能实施。

D.朝廷党派纷争势同水火,徐光启保持中立而不逢迎任何一方,只尽己所能钻研学问,并诚心做事,他的这种态度和做法赢得了皇上的器重。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读之者不凡思五六指,猝未易识。(3分)

(2)第断不宜以不练之卒,浪营城外,致丧锐气,寒城守。(4分)

(3)富国必以本业,强国必以正兵。(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六朝文物草连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首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3分)

(2)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

(3)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射者中,弈者胜,▲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氓》)

(4)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6)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林则徐)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哑了的三角琴

巴 金

父亲的书房里有一件奇怪的东西。那是一只俄国的木制三角琴,已经很旧了,上面的三根弦断了两根。它高高地挂在墙角,灰尘盖住它的身体。可是它从来不曾发过一声悲叹或呻吟。我叫它做“哑了的三角琴”。

有一天午后,好奇的我偷偷溜进父亲的书房,爬上椅子。当我的手指刚挨到三角琴,耳边一响,三角琴躺在地上,成了几块烂木板。

父亲回来后小心地把它们用报纸包起来,然后慎重地放到橱里。我很后悔,父亲慢慢地抬起头:“孩子,我并不怪你,我不过在思索、在回忆一件事情。”

“说起来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亲这样地开始了他的故事,他的声音非常温和。“是我同你母亲结婚后的第二年,我在圣彼得堡大使馆里做参赞。这一年夏天,你母亲一定要我陪她到西伯利亚去采集囚人歌谣。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监狱里向来绝对禁止囚人唱歌,犯了这个禁例,就要受重罚。我们来到西伯利亚一所监狱,把来意告诉狱中当局,一个禁卒插嘴说:‘我知道拉狄焦夫会唱歌’,典狱便叫他把拉狄焦夫领来。“拉狄焦夫来了,年纪很轻,还不到三十岁,样子一点也不凶恶,如果不是穿着囚衣,戴着脚镣,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杀人犯。他站在我们的面前,胆怯地望着我们。当我们说想听他唱歌时,这个囚人暗黑的眼睛里忽然露出了一线亮光,似乎有一种快乐的欲望鼓舞着他。他望了望典狱,又望着你母亲,略带兴奋地说:‘如果你们可以给我一只三角琴,那么„„’典狱叫人找一只三角琴。“这时候秋天的阳光从玻璃窗射进屋子里,正落在他的身上。他闭着眼睛,弹起琴弦,开始唱起来。他似乎受到了鼓舞,好像进到了梦里一样,完全忘掉了自己地尽情唱着。唱完歌,他吻着琴,像母亲吻孩子一样。

“‘尼特加,把三角琴给我拿过来!’典狱毫不动心地对禁卒说。“禁卒走到拉狄焦夫面前,这个囚人的面容突然改变了:两只眼睛里充满着血和火,脸完全成了青色。他坚定地立着,紧紧抱着三角琴,怒吼道:‘谁来,我就要杀谁!’你母亲和我,都吓坏了。

“典狱冷酷地说:‘给他夺下来。’他这时候明白抵抗也没有用了,便慢慢地让三角琴落在地上,忽然倒在椅子上低声哭起来。‘我们不能够再帮忙你什么吗?’你母亲悲声地问。

“‘谢谢你们。我只想请你们到布——村的教堂里点一支蜡烛放在圣母像前,并且做一次弥撒祝安娜。’说到安娜这个名字,他几乎又要哭出来,但他马上忍住了。

“门开了,两个兵把他押了出去;脚镣声愈去愈远。一切回到平静了。

“‘这个拉狄焦夫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凄然地问。

“‘有一天教堂中正在举行婚礼,新郎是一个有钱的中年商人,新娘是本村中出名漂亮的小家女子。拉狄焦夫忽然闯进来,用斧头把新娘、新郎都砍倒了。新娘后来死了,新郎成了残废。拉狄焦夫并不逃走,他被判了终身惩役罪,也不要求减刑。从此他的口就永远闭上了。’禁卒一面说,一面望着桌上的三角琴,最后加了一句:‘三角琴也弄坏了。’你母亲就花了一点钱向禁卒买来了三角琴。她把它带回圣彼得堡。

“说来惭愧,我们所答应他的事并不曾做到。第二年你母亲生了你,过了两年她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现在你母亲睡在圣彼得堡郊外的公墓里,三角琴又被你打碎了,而圣母像前那支蜡烛还没有人去点过,为安娜做的弥撒也没有人去做。„„孩子,你懂得了罢。”

父亲的声音里含有眼泪,同时又含有无限的善意。我觉得我要哭了。

(节选自巴金《复仇集》,有删改)

11.小说开头画线部分对“哑了的三角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12.小说关于拉狄焦夫的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5分)

13.拉狄焦夫身上体现了哪几组矛盾冲突?请分点概括并作简要说明。(6分)

14.小说题为“哑了的三角琴”。请结合全文,探究其蕴含了哪几层深意。(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 17题。

说林冲

金圣叹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如果林冲生活在现在,他也许会成为一个非常幸福和成功的中产阶级的一员。林冲的可爱,就在于“可靠”。他是一个可靠的丈夫,一个可靠的朋友,一个可靠的下属和同僚。他不会轻易动情,但一旦选择了某位女子他会为其一生负责;他一旦成为你的朋友,你可对他托付一切;对上司对同僚,他会永远抱一种有距离的尊重,他会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而不轻易涉及人事上的是是非非。

林冲是个优秀的军事教官,不但业务水平出众,而且没有野心,不与官场的大多数人同流合污。尽管他精细过人,但还是着了高太尉的道。高太尉、陆虞侯正是利用林冲忠于职守、同情弱者、热爱本职的“软肋”,才能诱骗他进了白虎堂。火并王伦,林冲为了梁山的大业,甘愿被吴用利用;晁盖死后,梁山群龙无首,又是林冲出面力主宋江代理老大的位置,避免了梁山的分裂。两次梁山发展最关键的时刻,都是林冲立了大功,而且不为私利,功成身退,低调行事。当王伦要他杀一个无辜的路人来做“投名状”时,走投无路的林冲一定心怀异常的悲痛,一个遵纪守法的朝廷军官,不得已上了梁山,还要滥杀无辜才能被土匪接纳,——必须在精神上自虐与自污方可为匪!对一个爱惜羽毛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后来他遇见了杨志,两人不分胜负,“投名状”到底没有拿来。——这是施耐庵对这位真男子的爱护。林冲,即使落了草,至死他的品行是高洁的。

林冲这样的真汉子,如果生逢其时,完全可以建功于边廷,立千秋万世不朽之名;或者即使不能被重用,在一个正常的现代社会里,也能凭自己的本事、自己的品行赢得尊重,过着平常而幸福的生活。可惜他生活在一个是非颠倒的社会,一个淘汰良民的社会,一个扼杀精英的社会,一个必须牺牲人性才能生存显达的社会。尤其像林冲,做一爱岗敬业的职业军官不可得,做一爱家护妻的好丈夫而不可得。他要么像陆虞侯、富安那样,牺牲自己的良心,自己污辱自己的品行,巴结权贵以求显达;要么就只能去当杀人放火的草寇。没有中间的道路可让他们选择。这是林冲的悲哀,也是大宋的悲哀。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冲的可靠,主要表现为对家人负责,对朋友忠诚,对上司和同僚敬而有度,对工作兢兢业业。

B.林冲不肯与官场同流合污,又精细过人,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遭高太尉等人诱骗,误入白虎堂。

C.火并王伦、力推宋江等情节说明林冲为梁山大业着想,不存一己私心,更没有争权夺利的野心。

D.王伦要林冲杀无辜路人来做“投名状”,对林冲的打击巨大,因为这样做违背了他做人的原则。

16.本文认为施耐庵对林冲持什么态度?本文作者对林冲持什么态度?引用金圣叹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

17.文章结尾说“这是林冲的悲哀,也是大宋的悲哀”,这句话如何理解?(6分)

七、作文(70分)

18.“挤”是一种状态,无数人挤在纷扰的城市,挤在狭窄的路上,挤在人口日渐膨胀的世界;“挤”也是一种行为,摩肩接踵是一种“挤”,竞争进取也是一种“挤”。有人说,中国的90后无法回避一个“挤”。“挤”既让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励人争先恐后,不断奋斗。

请以“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试卷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 ~ 21题。(10分)

李子曰:平原君所失士,非独毛遂其人而已,其于毛公、薛公,又失甚焉。吾观二人说信陵君归救魏,独引绳以大谊,盖非当时说士所有也,可不谓贤乎?夫贤者必不肯托豪贵与食客门下为伍而平原君顾以其博徒卖浆而贱之甚矣其不能相士也然古今若信陵君何人哉余每读信陵君传,未尝不三复流涕也。

(选自清·李桢《读〈信陵君传〉》)

19.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六处)。(6分)

夫贤 者 必 不 肯 托 豪 贵 与 食 客 门 下 为 伍 而平原 君 顾 以 其 博 徒 卖 浆 而 贱 之 甚 矣其不 能 相 士 也 然 古 今若 信 陵 君 何 人 哉 余 每 读 信 陵 君 传

20.信陵君、平原君与

、▲

合称“战国四公子”。(2分)

21.这段文字是论述信陵君的,作者为何写平原君?(2分)

二、名著名篇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与林黛玉共同葬花,宝玉要求“水葬”,黛玉却认为水葬把花糟蹋了,要求“土葬”,感觉花随土化了,更干净。

B.在巴金的《家》中,觉慧把屠格涅夫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体现了他的叛逆性格。

C.《边城》写的三次端午节,都与翠翠的爱情紧密相关。第一次写她巧遇傩送,暗生恋情,第二次写她和傩送一起看赛船,第三次写傩送邀请她看赛船。

D.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精心安排了欧也妮生日的场景,通过各色人等的丑恶表演,有力揭露了金钱社会的罪恶,也暗示了欧也妮的悲剧命运。

E.《哈姆雷特》写国王偷听哈姆雷特母子对话后,感觉自己弑兄篡位的罪行已经败露,认为哈姆雷特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产生了置其死地的念头。

23.《呐喊》中有许多故事都取材于“故乡”——鲁镇。请列举四部直接写到“鲁镇”地名的作品名。(5分)

24.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演义》时认为,“子午谷奇谋”“亦韩信暗度陈仓之计,惜孔明之不用”。请你简述“子午谷奇谋”的主要内容和“孔明之不用”的原因。(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5、26题。

青花瓷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殇期。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其青料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器型以小件为主,有碗、罐等。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流畅有力。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文化价值,为陶瓷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它白底蓝花,静静伫立,像美丽的仙子,让人感觉到一种生命的激情和律动;它用色单一却不单调,于一白一蓝间,幻化出无穷的神奇,诠释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结。与我国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一样,由于历代能工巧匠将传统文化融入青花瓷的造型与绘画中,青花瓷蕴含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人文精神美,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世界各地都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着为数众多的我国古代青花瓷。

25.请概述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青花瓷的主要特点。(每条不超过12个字)(7分)

26.结合材料,说说当今研究青花瓷的价值所在。(8分)

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B(A项,薄命/薄暮冥冥;C项,炮烙/络绎不绝;D项,刹那/名山古刹,读音相同)

2.(3分)D(A项,搭配不当,“如何加强干旱地区的用水问题和全国性的节水行动”。B项,成分残缺,可删除“使得”和“引发了”。C项,结构混乱。)

3.(5分)①急于求成,遮掩实力不足(2分);②一味追求经济效益(1分);③难以超越短篇创作高峰(2分)。

4.(4分)

(第一句)示例一:青春是一只纸鸢,却终有飘零的一天。

示例二:青春是一场舞剧,却终有落幕的一天。

(第二句)示例一:青春是灿然于天的一颗流星,虽然美丽却瞬间逝去。

示例二:青春是滚在叶上的晨露,艳阳高照时已悄然褪去。

评分建议:每句2分,其中内容合理,1分,手法得当、句式相近,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D(权:权衡。)

6.B(①是预料经略杨镐必败;③是辽东巡抚熊廷弼的御侮之策;⑥是作者对光启所上万全之策的评价。)

7.C(“始终都没能实施”,这一说法有悖事实。遵化失守后,正是因为实施了徐光启“晋升垛守,毖火器,走敕招徕”的防守策略,战事才得以平息。)

8.(1)所以读他文章的人,(如果)不深入思考到五六层的意思,仓猝间(是)不容易理解(他的文章)的。

评分建议:①文意通顺。(1分)②指:通“旨”,意思。(1分)③猝:仓猝,突然。(1分)

(2)但决不能把没有训练的士兵,轻率地布防在城外,导致丧失军队的锐气,使城池防守单薄。

评分建议:①文意通顺。(1分)②第:但是。(1分)②浪:轻率,鲁莽。(1分)③寒:使„„单薄。(1分)

(3)使国家富裕,一定要依靠农业;使国家强大,一定要依靠训练有素的军队。

评分建议:①文意通顺。(1分)②富:使„„富裕;强:使„„强大。(1分)③本业:农业。(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是南直隶上海人。徐光启小时候矫健勇猛,很有超群的天分。他写文章在情理上层层转折,深入思考总是要想到五六层意思,才开始动笔。所以读他文章的人,(如果)不深入思考到五六层的意思,仓猝间(是)不容易理解(他的文章)的。

甲辰年,徐光启考中进士,被选任庶吉士。在礼部担任考试官,和同官魏南乐(关系)不和洽,他上书朝廷请病假回家,在天津种地。当时正是东疆形势危急的时候,明军分四路进兵。徐光启上书说:“这种做法非常错误。”预料经略杨镐一定会失败,并且说:“杜将军抵抗清军,不会再返回了。”等到全军覆没,徐光启叹息说:“我姑且说这件事,却没想到他们有的就应验了”。

改元天启那年,辽东边防告警。朝廷起用徐光启主管军务。徐光启多次写信给辽东巡抚熊廷弼,说:“现在的计策,只有大量地贮藏防守的器械,精心地演习防守的方法,并且善于用火炮为最好了。”并且说:“您想使沈阳成为空城,形成合兵进攻之势,也不是不可以的。但决不能把没有训练的士兵,轻率地布防在城外,致使(军队)丧失了锐气,使城池防守单薄。”从熊廷弼接受命令到辽东,他的规划也是防守,与徐光启的想法非常吻合。只是因为朝廷没有确定的计策,议论纷纷,大臣中因为党派的意见相违背,阻止熊廷弼这样做的人很多。不久,沈阳、辽阳相继失守。徐光启请求赶快使用以前的方法,加固广宁的营寨。十一月,遵化失守,京城非常恐慌。徐光启应召到平台见皇上,说“我原来说的这件事,想不到它有的应验了。”急忙请求加高土堆的防御工事,妥善准备火器,派人拿着诏令四处奔走,招集散兵和逃亡的百姓。等到战事平息,徐光启请求朝廷把自己训练士兵、修整兵器的方略贯彻到底,但他的请求没能实施。

辛未年八月,明军兵败大凌河。徐光启上书万全的计策,说:“用兵作战采取防守的策略,应先用步兵后用骑兵,军队应当聚集而不应该分散,应当精良而不应该庞杂。”徐光启陈述排兵布阵的方略非常详尽。但这些方略都没能实施。当时朝廷大臣间斗争非常残酷,势同水火,徐光启保持中立,不逢迎党派的任何一方,因此各党派都把他放在一边,像忘记了他似的。只有皇上了解他做学问尽己所能,用诚心做事,而不任性,特地手草诏书让他以原来的官职兼任东阁大学士,参与朝廷军机要务。

八月,徐光启得病,请求退休,皇上没有同意,却特意派使者前来慰问他。病情加重,他叮嘱家人:“赶快献上《农政全书》,来完成我的心愿。”徐光启病逝,享年七十二岁,朝廷赠封少保,赐谥文定。

徐光启性格宽厚仁慈,做事果断,不喜欢逢迎讨好,一生致力于有用的学问,完全拒绝各种不良的嗜好。他曾经说过:“使国家富裕,一定要依靠农业;使国家强大,一定要依靠训练有素的军队。”主要意思都是以退为进,他说:“这是先父‘勇退’(勇于退让)的遗训。”因此他在权衡各种重大政事时,没有不根据这个的。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借代(1分)。寄寓了六朝兴废、自然永恒的感慨(2分)。

(2)颔联写生机永恒的自然景色和生老更迭的尘世生活情景。(2分)

颈联写阴晴变幻,朦胧明丽的自然美景。(2分)

(3)对隐逸古人的缅怀仰慕之情(1分),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1分),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箫鼓追随春社近

(2)觥筹交错

(3)匪我愆期

将子无怒

(4)一尊还酹江月

(5)官盛则近谀

(6)海纳百川

无欲则刚

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即不得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6分)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三角琴的破旧和沉默(2分),设置悬念,为下文写“我”取琴和父亲讲述琴的故事作铺垫(2分),同时营造了哀伤、凄清的氛围,奠定小说的感情基调(2分)。

12.(5分)小说用倒叙的手法写拉狄焦夫(1分),先写他是一个杀人犯却不凶恶,而且爱好音乐,再写他忘情歌唱、坚定护琴、放弃抵抗与哭诉,最后交代他杀人获刑背后一个凄美残酷的爱情故事(2分),这样写使小说情节曲折,有波澜,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2分)。

13.(6分)

①爱和恨的矛盾冲突。拉狄焦夫爱安娜,却因安娜没有嫁给他,爱深成仇,把她砍死在婚礼上。

②争与忍的矛盾冲突(反抗与顺从的矛盾冲突)。拉狄焦夫砍死安娜,却不上诉要求减刑;他为了三角琴怒吼要杀人,却又放弃了抵抗。

③灵与肉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拉狄焦夫热爱音乐,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然而他又是一个囚犯,丧失了自由。

④情与理的矛盾冲突。拉狄焦夫为人和善,本质善良,但做事容易失去理智,行为冲动、鲁莽。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14.(6分)

①“哑了的三角琴” 暗指拉狄焦夫永远闭口、不能自由歌唱的苦痛与绝望;

②“哑了的三角琴” 象征拉狄焦夫因失去美好爱情,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破灭;

③“哑了的三角琴” 表达了父亲对母亲无尽的哀思和因没有践行对拉狄焦夫的诺言而深怀歉意。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15.(3分)B(林冲遭陷害并非因为他“精细过人”“聪明反被聪明误”,文中无此意。)

16.(6分)

①本文作者认为施耐庵爱护林冲的高洁品行,不让他的精神受虐受污。(2分)

②本文作者赞叹林冲的为人行事,感慨林冲的不幸命运。(2分)

③金圣叹的话既充分肯定了林冲的品行,也表达了对其成就事业但也会遭遇磨难的忧虑,总领全文,是本文作者观点的依据。(2分)

17.(6分)

林冲的悲哀:林冲品行高洁,才能出众,却进退两难,无路可择;(3分)

大宋的悲哀:大宋社会是个非正常社会,逼迫正常人泯灭人性。(3分)

七、作文(70分)

18.参照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2009 ~ 2010年南通市第三次调研试卷

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10分)

19.(6分)夫贤者必不肯托豪贵/与食客门下为伍/而平原君顾以其博徒卖浆而贱之/甚矣/其不能相士也/然古今若信陵君何人哉/余每读信陵君传(每处1分,共6分)

20.(2分)①孟尝君

②春申君

21.(2分)以平原君的“失士”来反衬信陵君能“相士”。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说:平原君失去的士,不只是毛遂一人,他在毛公、薛公两人的任用上又失得更厉害了。我看他们二人劝说信陵君回去救魏,只以大义为准则引导说服他,这不是当时说士能做到的,能不说他们贤能吗?贤能的人一定不愿意托身于豪贵,和食客门人混在一起,而平原君只因为他们赌徒、卖酒的身份而看不起他们。他太不善于观察判断士人啊!然而古今像信陵君的人又有几个呢?我每次读到信陵君传,没有不多次流泪的。

二、(15分)22.(5分)C E(C项,第二次傩送因事外出,没有来。E项,是在看了哈姆雷特精心设计的“戏中戏”——《捕鼠机》后。)

评分建议: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5分。23.(5分)《社戏》 《孔乙己》 《**》 《明天》

评分建议:答对一个得1分,答对四个得5分。

24.(5分)

主要内容:诸葛亮首次北伐,大将军魏延提出由他率领五千精兵由子午谷快速到达长安城下,由诸葛亮率领大军由斜谷赶到长安支援,一举平定咸阳以西地区。(3分)

原因:一是诸葛亮认为这不是万全之计,难以成功;二是诸葛亮认为魏延“有反骨”,难以重用。(2分)

三、(15分)

25.(7分)

①唐代:胎质粗松,器型较小。(2分)

②元代:构图丰满,题材丰富。(2分)

③明代:制作精美。(1分)

④清代:严谨精致和随意洒脱共存。(2分)

26.(8分)

①研究青花瓷,可以使中国传统工艺得到继承和创新;

②研究青花瓷,可以探究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结;

③研究青花瓷,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独有的人文精神;

④研究青花瓷,可以探求中外文化的交流史。

江苏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试卷(语文及答案) 篇2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塞车 / 活塞互见 / 图穷匕见解元 / 浑身解数 ......

B.度量 / 忖度潜伏 / 两情缱绻游说 / 说一不二 ......

C.下载 / 装载抹布 / 拐弯抹角山脉 / 含情脉脉 ......

D.绽放 / 积淀屯子 / 囤积居奇船舷 / 故弄玄虚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九部门强调,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严禁在农产品种植、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B.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清华人应将目光从论文、课题、经费这些指标,转向全面理顺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解决存在于我国高校中的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影响高校建设,切实重视人才培养。

C.如何让富人不再只想着投资移民,让穷人尽快摆脱贫困,让全国的百姓真正走向“共同富裕”,这显然需要国家从宏观政策方面做出调整。

D.随着药家鑫一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审,更多人表现出了对案件发展走向的疑虑和担忧,但其辩护律师说,药家鑫的成长道路没有污点,且有自首情节,希望法庭从宽量刑。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放线菌”。(不超过40个字)(4分)

放线菌的细胞一般呈分枝丝状,因此,过去曾认为它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微生物‛。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广泛应用和一系列其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放线菌无非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细胞的细菌。放线菌一般分布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丰富和呈微碱性的土壤环境中。泥土所特有的‚泥腥味‛,主要就是由放线菌产生的。放线菌主要以孢子繁殖。据研究,在每克土壤中,放线菌的孢子数一般在一千万左右。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根据1978年的统计,在当时已发现的5128种抗生素中,有3165种为各种放线菌所产生。另外,它们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只有极少数的放线菌才对人类构成危害。

放线菌是。

4.为纪念泰坦尼克号邮轮沉没一百周年,学生会文艺部组织了关于重拍《泰坦尼克号》得失的讨论。重拍《泰坦尼克号》的编剧人是谁?这部电影的呈现形式人们习惯上称为什么?与旧《泰坦尼克号》对照,故事情节有雷同之处。你认为有重拍的必要吗?请写出两点理由。(理由不超过25个字)⑴人名:呈现形式:

⑵观点:

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帆山子传

(清)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彼姝,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

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绝倒..

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狭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②夫,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

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

(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嗢噱(wà jué):笑谈,笑话。②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持论快彻彻:透彻 .

B.叙先贤遗迹遗迹:留下的踪迹 ..

C.圣人诏我矣诏:教诲 .

D.自称无方之民无方:不行礼义 ..

6.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帆山子性格“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

②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③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

④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

⑤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

⑥椭狭零星,手自摹拭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帆山子看来,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合人的性情的。

B.帆山子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他却风趣幽默地解释说自己合乎圣人之道。

C.文章结尾说帆山子有仁爱之心,故而在他死后,他的好朋友江吟香每逢寒食节就会在寺庙中设灵位祭祀他。

D.帆山子是一位隐士,为人豪放不羁而又自尊自爱,谈吐、举止都显示出他是—个“真气盎然”的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读经书悉遗晓,卒不为先儒所囿。(3分)

⑵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3分)

⑶凡可喜可愕,可嗢噱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⑴找出诗中点明伤心原因的词语。由伤心可以联想到杜甫《登高》中直抒悲凉之意的哪个句子?(2分)

⑵一、二两句诗中“猿啼”、“水自流”表达了同病相怜的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⑶最后一句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⑵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____________,金块珠砾,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⑶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⑷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____________________,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⑸上善若水,________________,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

⑹勿以恶小而为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怀念一种声音

聂鑫荣

①画家的梦似乎与一种声音有关。这种声音叫做雨声。雨声从他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粗粗细细,高高低低,疏疏密密。在他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气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

②一下雨,他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谙事的他叫到身边,告诉他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他听不懂,但他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

③然后,他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的重复后,他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为采光而

设的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射到木晒楼上的雨点,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重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充满一种力度。雨点越下越大,越下越密。他听见潺潺湲湲的流水声了,那声音来自高高低低的屋檐边的木笕中,木笕节节相连,一直把水导到天井边;溜筒(打通的大楠竹)竖着与木笕相接,水便畅快地流入地下的阴沟。老屋的地下水道纵横交错,水声急促犹如金鼓轰鸣。

④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他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他爹的挚友。雨是请柬么?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他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

⑤雨声中,他长大了,考上美术学院了;雨声中,他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他生命最奇诡的底色。

⑥突然有一天,他怅然携家人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那个地方建起了一条商业街,广告牌和霓虹灯,点缀着白天和黑夜。只有季节不会变,下雨的日子依旧存在。但他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

⑦从画室走到露台的檐下;从露台的檐下走到画室,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给朋友打个电话吧,该说些什么?什么也不想说。

⑧他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木屋架,盖上小青瓦,嵌上玻璃瓦。他希望找回那种声音。他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粱壶。

⑨下雨的时候,他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坐下来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他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害怕有人窥探自家的隐私;外墙挂满了空调的外机,像一个个难看的肿瘤„„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雨声!

⑩他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了。他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宽长的画案上:砚池里墨汁盈盈;调好色的瓷碟一字排开;宣纸早早铺好了,四角用瓷镇纸压着。他拎起一支大斗笔,刷刷地画起来。他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8年第10期,有删改)

11.第③段花大量笔墨描写雨声,从结构上看有什么作用?(4分)

12.同是下雨天,过去与现在形成了鲜明对比,请作简要说明并分析其作用。(5分)

13.文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5分)

江苏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试卷(语文及答案) 篇3

历史

一、选择题:

1B 2C 3C 4D 5A 6C 7C 8D 9B10A11D12D13B14A15B16C17B18A19D20B

二、非选择题: 21.(14分)

(1)态度:鼓励商业发展。(2分)

表现:都市商业繁荣(出现“柜坊”和“飞钱”);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海外贸易发达;经营范围广;出现扬州、成都等大城市。(任三点3分)

(2)现象:餐饮业兴盛。(2分)说明:城市服务业发展,城市商业功能增强。(2分)

(3)影响:冲击了当时的官僚制度和思想观念。(2分)

思想:维护社会等级秩序;选贤任能;重视个人道德修养。(3分)

22.(13分)

(1)观点:新中国在外交上联合发展中国家,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2分)依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会议和日内瓦会议。(2分)

(2)分歧:社会制度、意识形态。(2分)

因素:苏联威胁;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中国国际地位提高。(3分,从中、美两个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2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2分)

23.(13分)

(1)变化:工厂制的确立;(2分)

影响:产生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议会改革。(2分)

(2)状况:环境恶劣;工作时间长;住房拥挤、简陋。(3分)

原因:工业革命、资本家的剥削。(2分)

(3)方法:民间团体致力于建立廉价住房;建筑商发起“模范住宅”运动。(2分)

做法:政府立法规范房地产建设;扩大地方权力支持地方房地产建设。(2分)

24.(10分)

(1)目的:建立现代经济基础;摆脱民族危机;伺机对外侵略;稳定社会秩序(任三点3分)。特点:政府扶持(1分)。

(2)观点:为增强民族力量,有选择地学习西方。(2分)

内容: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4分)

25.(10分)

(1)核心:仁。(1分)

影响: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2分)

(2)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对文化的垄断;修诗、书,订礼、乐,赞易作春秋。(4分)

(3)原因: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思想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2分)

江苏南通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试卷(语文及答案) 篇4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 A.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 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 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 【答案】B 【解析】材料中解释了姓氏的来源以及作用,显然说明西周时期姓氏是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B正确;姓氏是确定宗法制基础,不是分封制,A错误;等级制度和晋升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和D。

点睛: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怎样?

(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

(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3)当今,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4)但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2.法国《人权宣言》称:“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下列与此类似的先秦思想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尚贤” C.“不尚贤,使民不争” D.“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答案】A 【解析】“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就是不把自己的厉害关系强加于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符合这一思想,A正确;B是墨家大爱思想;C是老子思想;D是法家思想。点睛:本题解答关键是“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3.唐朝李嘉祐诗曰:“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宋朝苏轼又说:“(居民)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南宋年间鄂州的南草市,“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由此可见草市

A.唐宋时期开始出现 B.打破贸易时空限制 C.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受到政府严格管理 【答案】C 【解析】草市属于民间集市,往往出现于交通发达的地区,草市出现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C正确;草市出现于南北朝时期,A错误;.打破贸易时空限制是北宋时期,B错误;草市并不受到政府严格限制,D错误。

点睛: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各地又有俗称,两广、福建等地称墟,川黔等地称场,江西等地称扵,北方称集。起源很早,东晋时建康(南京)城外就有草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其命名用意,或说因市场房舍用草盖成,或说因初系买卖草料市集。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唐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

4.“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下列体现这一特征的文学作品是

A.《离骚》 B.《子虚赋》 C.《窦娥冤》 D.《水浒传》 【答案】C 【解析】元朝是蒙古族建立,“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符合元朝的社会特征,《窦娥冤》是元朝的作品,C正确;A是战国时期;B是西汉时期;D是明末时期。点睛: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5.清乾隆年间的《苏州碑刻》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这说明当时会馆的主要功能包括 ① 商人停宿场所 ② 商品储运场所 ③ 商人贸易场所 ④ 政治诉求场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会馆是明清时期统一地域商人群体居住地方,主要是从事住宿、储藏货物以及贸易场所,但并不是政治诉求场所,排除④,选择C符合题意。

6.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主要是看重他 A.领导抗击西方列强侵略 B.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最早进行“师夷”实践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答案】D 【解析】洪仁玕著有《资政新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符合社会发展和近代化,D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抗击西方列强侵略,A错误;民主共和思想属于辛亥革命主张,B错误;C是魏源思想主张。

7.漫画为1900年俄国人创作,画面中的人物为中国人,或是义和团或是清政府,壶中为众多荷枪实弹的洋兵和轰鸣的大炮。该漫画

A.讽刺清政府不自量力 B.谴责英法火烧圆明园 C.反对俄国参与八国联军 D.客观反映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A 【解析】1900年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壶中为众多荷枪实弹的洋兵和轰鸣的大炮”说明清政府对于洋人的枪炮技术认识不足,A正确;B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漫画是讽刺清朝,不是反对俄国,C错误;D是1894-1895年。

8.“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B 【解析】“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井冈山的斗争》属于该时期著作,B正确;A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C属于解放战争时期;D是抗日战争时期。

9.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上海久益烟公司立即生产出“三省”烟,烟盒上绘有东北三省地图,并印有曾子的名句“吾日三省而思”,告诫国人勿忘国耻,一时畅销全国。由此可知

A.日本全面侵华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B.国民政府唤醒国民的爱国意识 C.民族资本家讲究商业营销策略 D.中华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答案】C 【解析】“三省”烟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资本家利用民族危机机会宣扬销售烟草,说明民族资本家讲究商业营销策略,C正确;日本全面侵华是七七事变时期,A错误;材料中是民族资本家,不代表政府,B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0.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上海鳞爪》一书中记载:“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同一时期,河南督军冯玉祥却下令:“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上述现象说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特点是

A.全盘西化 B.男女平等 C.西风东渐 D.新旧杂陈 【答案】D 【解析】“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属于改良的服装,“着绸服则加税”属于倡导传统服饰,体现出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特点是新旧杂陈,D正确;A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B中男女平等说法错误。

11.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答案】D 【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面临着苏联的威胁,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中国和美国关系进行改善,D正确;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恶化时期,A错误;中国当时已经突破意识形态外交,B错误;中国并不能拯救美国的衰落,C错误。点睛:中美关系发展

12.199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33 4万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4%。这主要得益于

A.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 B.当时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落实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答案】D 【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市场经济开始进入中国,材料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得益于该体制建立,D正确;A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B是2001年;C是1978年之后。

13.“这场运动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它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该运动最有可能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倡导人文化主义思想,B正确;A是古代希腊人文主义起源;C是宣扬宗教仪式改革,D属于倡导理性,批判封建等级制度。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总统制,杰弗逊称美国总统制是君主制的“新版”,乔治·梅逊也说总统将会“一步登上美国王位”。这是因为美国总统权力很大。下列对美国总统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家元首,由选民直接选出 B.任期四年,掌握行政大权 C.掌握军权,是军事最高统帅 D.国会批准,可签国际条约 【答案】A 【解析】美国国家元首由选民间接选出,A错误,符合题意;B、C和D均是关于美国总统的正确表述,排除。

15.《共产党宣言》指出:“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迅速发展的革命因素是指 A.农民阶级力量壮大 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殖民贸易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导致封建势力逐渐走向崩溃,B正确;此时主要是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农民和无产阶级不是主要力量,A和C错误;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6.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人创作的一幅漫画,对漫画所涉及的历史事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 B.结果以苏联妥协而告终 C.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 D.是“冷战”时期的局部热战 【答案】D 【解析】材料漫画论述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属于美苏对抗冷战形式,并没有诉诸武力,D错误,符合题意;A、B和C均是关于漫画正确表述,排除。点睛:冷战背景下国际关系

17.1958年,苏共中央计划三到五年内,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但在赫鲁晓夫的要求下,不到一年就完成了。结果,大多数集体农庄由于要花费大笔钱财购买机械设备,不得不取消或推迟许多计划内的项目;由于缺乏技术人员,许多拖拉机处于闲置状态,这项改革最终不了了之。由此可见,“拖拉机改革”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A.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旧模式 B.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C.操之过急,缺乏科学规划 D.未能调动农民积极性 【答案】C........................18.经济历史学家伯顿·福尔索姆认为,罗斯福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浪费性支出”提供有力依据的是

A.兴办公共工程 B.开展蓝鹰运动 C.实行通货紧缩 D.政府整顿银行 【答案】A 【解析】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实行国家出资兴办公共工程,这一措施被认为是“浪费性支出”,A正确;B主要是为企业生产提供信誉保障;C属于货币问题;D属于金融问题,不符合材料主旨。

19.仔细观察下图, 对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析有误的是

A.作为创始国之一理应有大国担当 B.欧洲走向联合的道路具有曲折性 C.英国将难以再依托欧盟发展自己 D.不利于欧洲一体化目标真正实现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寓意是英国脱离欧盟,英国加入欧共体时间是1973年,不是创始国之一,A错误,符合题意;B、C和D均是关于英国脱离欧洲的正确表述,排除。

20.1953年,一出戏剧在巴黎上演后引起全城轰动,以至于当时熟人打招呼都说:“你在,干嘛?”“我在等待戈多。”有人认为该剧的寓意是揭示人类在一个荒诞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与该剧创作风格类似的作品是

A.B.C.D.【答案】B 【解析】等待多戈属于现代主义荒诞剧,《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二者风格一致,B正确;A是浪漫主义;C是现实主义;D是无产阶级文学。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共4题,考生只能选做两题,多答无效。21.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

材料二 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以上材料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2)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

(3)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

【答案】(1)影响: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减轻皇帝负担;职责无所不统,影响皇权专制。中央官制: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2)三省宰相共同议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实施);宰相拥有较大决定权;皇帝批准决策:决策需要统治集团的支持与参与。(3)原因:元朝丞相跋扈的教训;出生社会底层的自卑;胡惟庸之狱。(4)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回答。(2)依据所学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机构以及决策方式回答即可。

(3)依据材料三“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的信息归纳回答。

22.近代中西启蒙运动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们彼此亲如手足”。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材料二 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在民族救亡图存的现实压力下展开的。当时所有中国知识精英几乎有一个共识:“救亡的唯一途径就是启蒙”,而这个启蒙又是(西方)外来的,不是源自本身,这就导致了没有任何实现可能的极端偏执的“西化论”。……把矛头指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也正因为如此,类似于“孝道”“礼教”“男权”“纲常”“名教”等儒家所崇尚的核心价值,就成为五四时启蒙思想家们激烈批判的主要目标。材料三 尽管“启蒙”的批判对象是“具有主宰性地位的传统思想体系”,但“启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一方面,自古以来,儒学思想始终洋溢着对人的高度关注,而由此展开对人的道德情怀、伦理关切和人文精神的阐发和诉求,这些是儒学现代性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儒学的“和谐”“中庸”“仁爱”的价值主题和由此彰显的人文情怀,再次受到关注。

——以上材料摘自李宁宁《启蒙语境中儒学的命运与现代性》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对中国儒学所持的态度,并指出伏尔泰心目中理想的政治模式(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启蒙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的主要目的、主要影响、不足之处分别是什么?(3)据材料三概括儒学的现代价值。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东西方对儒学持不同态度的主要因素。【答案】(1)态度:推崇儒学。模式:开明君主制。(2)事件:新文化运动。目的:救亡图存。

主要影响:动摇儒学正统地位。

不足: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3)现代价值:重视伦理道德,彰显人文情怀。(4)因素:时代的需要;国情的差异。

【解析】(1)依据材料“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的信息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把矛头指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可知是新文化运动;第二小问从民族救亡图存信息归纳回答;第三小问从动摇儒学正统地位回答;第四小问从对待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角度思考回答。

(3)依据材料三“儒学思想始终洋溢着对人的高度关注,而由此展开对人的道德情怀、伦理关切和人文精神的阐发和诉求”归纳回答。(4)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时代和国情回答即可。点睛:依据材料概括型

(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23.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形成了“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斯大林语)。显然,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误入了歧途,充其量也只能称其为“半球化”。

——摘自李扬《“一带一路”将成全球化新引擎》

材料二 实际上,反全球化是另一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产物。相对而言,它是弱势与受害群体对全球化黑暗面的微弱抗争,是对全球化的所谓不可规避性的挑战。

2000年9月下旬,捷克首都布拉格,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在这里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分子跟踪而来。……示威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工具,因为它们竭尽所能控制第三世界,使这些国家更加贫穷。……他们认为地球环境将因全球化而不堪重负,地球环境将因为全球化而受到最后的致命一击。

材料三 目前,反移民浪潮也成为反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约有三分之一的移民从发展中国家前往发达国家。……非法移民会抢走工作,消耗税收,增加犯罪,改变民族认同。有分析人士指出,英国之所以选择脱欧,就与这种担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伊朗作为伊斯兰世界的代表,出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原因,也是反全球化的主要支持者。1996年10月,伊朗按照对伊斯兰女孩的期望生产出萨拉娃娃,欲取代在伊朗流行的美国产的芭比娃娃。……伊斯兰圣战组织的兴起和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袭击此起彼伏,也是反全球化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极端体现。

——以上材料摘编自庞中英《“反全球化”:另一种全球化》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充其量只能被称为“半球化”的?并指出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及这一局面结束的标志。

(2)“反全球化是另一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产物”,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半球化: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根本原因:两极格局的存在。

结束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2)反全球化浪潮客观上有助于解决全球化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全球化良性发展,所以它是另一种全球化。

反全球化浪潮是在全球化过程产生的,是全球化所产生的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

经济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发达国家内部经济利益的冲突。第三世界的移民涌入发达国家影响就业、消耗税收、增加犯罪,改变民族认同等。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文明和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冲突。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社会主义阵营以及美国主要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两极格局角度回答;第三小问从苏联解体和世贸组织建立回答。

(2)本题属于小论文撰写,依据材料中信息从反全球化浪潮客观上有助于解决全球化中出现的问题、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发达国家内部经济利益的冲突以及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文明和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冲突等角度思考回答。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古希腊有些城邦,贵族委托一个德高望重的公民负责改革法律,以消除最明显的不公正现象。雅典的梭伦就是其中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出身贵族,所以他有资格当选首席执政,但他不是那些作威作福的贵族显族。他的家境中平,早年曾兼营贸易,与商旅为伍,并且周游海外,成为饱学之士,被时人誉为“七贤”之一。他同情平民,又曾在雅典与邻邦麦加拉的战斗中勇立战功,率众攻克应属雅典的萨拉米岛,因此他在群众中很有威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梭伦:“我给予民众足够的好处,而毫不剥削也不增加他们的权利。对于那些具有实力,并且利用自己的财富施展实力的人,我也注意不使他们受到丝毫损失。”“对于民众如果不过分放纵,也不粗暴地对待他们,他们对首领也会极其顺从。”

——摘编自[法]阿尔德伯特《欧洲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从梭伦的出身和经历分析,雅典贵族为什么委托梭伦“负责改革法律”?(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是如何给下层平民“足够的好处”但又“不过分放纵”的?(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答案】(1)出身贵族,与商旅为伍,饱有学识,同情平民,勇立战功。(2)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成立陪审法庭:恢复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财产等级制规定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公职;第四等级不能参加四百人会议。(3)阶级性原则,一分为二原则。

【解析】(1)依据材料一“梭伦出身贵族、家境中平、与商旅为伍,并且周游海外,成为饱学之士、同情平民,又曾在雅典与邻邦麦加拉的战斗中勇立战功”的信息归纳回答。

(2)依据所学从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成立陪审法庭、恢复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以及 财产等级制规定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公职等角度思考回答。

(3)依据所学从阶级性原则,一分为二原则思考回答。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孙中山在创立民国后,政体的理想经历了从“民主”政体到“党国”政体的思想变化,以实现其“民国再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政治,“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项主义的意思,是要把全国的主权,都放在本族人民手内;一国的政令,都是由人民所出;所得的国家利益,由人民共享。这三项意思,便可用民有、民治、民享六个字包括起来”。因此,三民主义集中体现了孙中山的民主宪政思想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殷啸虎《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探析》

材料二 孙中山所心仪的政体制度显然已不再是当初创立民国时所效仿的英、美式宪政民主,取而代之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一党制”。本着“此后欲以党治国,应效仿俄人”之思想,孙中山为自己的“师俄”确立了重点。孙中山在选择了“师俄”和“党治”路径后,迅速兴起的国民革命也为迷失中的秩序重建提供了一个可能而又现实的解决之道。

——摘编自申晓云《从“宪政”到“党治”:孙中山“再造民国”思想转换透视》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核心内容在三民主义中是如何体现的?并指出其民主宪政思想的基础。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从“宪政”到“党治”思想转变的原因,并指出孙中山为建立党治国家进行了哪些政治实践?(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政体思想变化及其对政治道路的选择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1)体现:民族主义体现夺取主权归人民所有,民权主义体现建立人民政权,民生主义体现人民共享国家利益。基础:主权在民。

(2)原因:效仿俄国以党治国,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失败,军阀混战割据。实践:改组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3)启示:根据国情,坚持民主,与时俱进。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学习俄国败以及领导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失败,军阀混战割据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改组国民党以及组建黄埔军校回答。(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根据国情,坚持民主,与时俱进回答。2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

——摘编自《世界遗产公约》

材料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就提出应将文化多样性视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而且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遗产面临哪些威胁?并概括指出应如何保护世界遗产?(2)据材料二指出,文化遗产具有怎样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应坚持怎样的原则?(3)综合上述材料,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概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答案】(1)威胁: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建设。保护:有关国家采取行动,国际社会集体性援助。

(2)价值: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

(3)认识: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建设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归纳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真实性和完整性回答。

(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和文化可持续发展角度思考回答。27.【探索历史的奥秘】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星堆文物所反映的古蜀人的精神世界,正是这样一种原始宗教居于统治地位的特定历史阶段。当时出现了以树崇拜为代表的自然崇拜、以鸟崇拜为代表的图腾崇拜、以“纵目神”崇拜为代表的祖先崇拜,和以人像群体为代表的“灵人”巫祭崇拜,组成了三星堆文明原始宗教的基本框架。这种原始宗教结构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鲜明的特殊性,它不仅大大丰富了原始人类精神发展历史研究的实物证据,而且也成为我们揭示三星堆古国精神世界的枢纽。

——摘编自赵殿增《三星堆文明原始宗教的构架特征》

材料二 古蜀文明逐步走向兴旺发达,出现了灿烂的三星堆青铜文化,城市生活方式也基本确立,并初步形成了以广汉三星堆古城为中心,以成都、四川雅安、陕西汉中盆地等为战略支撑点的政治上分级、在功能上分区的广阔的空间构架。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神权政治臻于极盛,经济空前繁荣,青铜文化步入高峰,表明古蜀文明日益走向成熟。——摘编自段渝《古蜀文明的演进特点及其在先秦史上的地位》 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三星堆文物反映了以灵神崇拜为精神基础的原始宗教包括哪几种形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蜀文明政治上呈现怎样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灿烂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丰富的内涵反映了古蜀文明在政治、社会、城市和思想等方面怎样的面貌? 【答案】(1)形态: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巫祭崇拜。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2)政治等级化,社会生活多样化,城市功能分区化,思想宗教化。(3)证实了古蜀文明,丰富了古蜀历史,反映了古蜀社会。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以树崇拜为代表的自然崇拜、以鸟崇拜为代表的图腾崇拜、以“纵目神”崇拜为代表的祖先崇拜,和以人像群体为代表的“灵人”巫祭崇拜”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神权与王权结合角度回答。(2)依据材料二“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神权政治臻于极盛,经济空前繁荣,青铜文化步入高峰”归纳回答即可。

上一篇:银行员工尽职心得下一篇: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