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情感的旅行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长期以来, 语文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一种不良倾向, 那就是教师分析得过细, 面面俱到, 挤掉了阅读主体———学生的思考、交流、体验的时间, 造成了我们的阅读教学出现“分析得多, 揣摩得少;讲得多, 感受得少的现象”, 学生无法主动与作品、文本对话;学生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因此, 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获得体验, 让阅读成为情感的旅行。

1 挖掘内涵, 体验情感

学生的情感是最容易被调动起来的。伴随着情感的体验他们的认知活动就会更加积极主动、更加的丰富深刻, 更能体现他们的阅读个性。课文中的言语无论是否具有形象性, 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 学生在阅读中就要在理解课文言语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蕴涵的丰富的情感, 这就是披文以入情。在体会情感的过程中, 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理解也就相当深入了。教育家叶圣陶说:“鉴赏文学作品的目的, 岂但给你一点赏文的兴趣这将扩大你的眼光, 充实你的经验, 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发展。”在阅读教学中, 重视突出情感体验点, 能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对写景一类的课文, 我们就要将学生引入到作品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中, 让学生欣赏课文中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色, 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 不妨通过以下环节完成: (1) 理思路, 领略结构美 (两次游, 各有侧重。树和鸟构成了“鸟的天堂这一完整和谐的画面, 给人以美的享受) ; (2) 品语句, 赏析画面美; (3) 多朗读, 体会文本意境美; (4) 归纳主体, 理解情感美。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体会,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创设情境, 激活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犹如一池清水, 只要轻轻的拨动就会荡起一层涟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 通过灵活多样的手段地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先欣赏屏幕上气势雄伟的辽阔大海, 水平如镜、和风拂柳的美丽西湖, 峰峦雄伟的泰山, 感受自然美。然后教师激情告白:“同学们, 桂林山水不但山美、水美, 而且奇山围绕碧水, 碧水倒映奇山, 山水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把桂林山水这幅画点缀得更美。”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 用耳朵去聆听, 用心灵去体验, 激活了情感。又如在教学《草原》时,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文中优美的草原风光图:蔚蓝的天空, 茫茫的绿色草原, 洁白的羊群, 柔和的色彩, 栩栩如生的场面, 充满着诗情画意, 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如果再配上课文的朗读录音, 让学生一边看一边听, 仿佛身临其境, 学生入景、人情。情景交融之中, 学生驰骋想象, 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了, 情感的波澜也被掀起了, 由此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大自然风光的无限之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

3 品读课文, 体验情感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也是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有效途径。同时, 朗读也是学生感受与理解教材, 获得良好的语感并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 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 而是透过语言文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注意与表情达意有直接关系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和节奏等, 要帮助学生根据课文所蕴含的情感, 定好朗读基调, 或激昂悲壮, 或凄凉深沉, 或清新明快。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 可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真正走进课文, 走进作者的内心, 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 才能体味到文章的丰富情感。例如:在教学《军神》一课时, 指导学生把握好文章由“深沉”到“高亢”的感情基调的变化, 朗读的基调也随之不断的变化, 特别是当我们读到了“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 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一段时, 掀起了全文思想感情的高潮, 朗读的音调必须铿锵有力, 饱含深情, 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节节相应, 处处同步, 从而唤起学生把握住课文的情感蕴涵。

4 换位思考, 体会手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情感体验需要在换位思考时才能体会不同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 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流于肤浅时, 就需要教师耐心的点拨;当学生徘徊在语言文字中时, 教师要智慧地引领。换位思考是体验文本最有效对话的手段, 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进人文本所描述的境界中。例如:在教学《唯一的听众》一课时, 我们不妨先让学生默读课文, 找出其中描写“我”心理、行动变化的句子, 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体会“我”的心理。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再次浏览课文, 联系上下文, 思考“我”的心理与行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然后进行换位思考, 如果文章中的“我”就是那位“教授”, 会做出相同的举动吗?遇到这样的问题, 学生的意见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分歧, 有的会认为“我”会做出截然不同的行为, 有的认为做出同样的鼓励。通过大家的交流, 从而进一步地理解教授的鼓励是为了对“我”激励, 从而感受到教授对年轻人的爱护, 是为了培养年轻人的品质, 原来教授谎称自己是聋子, 其良苦用心是一种深厚的情感。这样, 对“我”的感激之情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学生也就全面领会了文章的思想与写作手法了。

总之, 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 使教学成为学生高兴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 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需要。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 依据教材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感, 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对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摘要: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 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 这些感情体验需要我们教师指导学生去体验, 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他们就不可能对文章留下深刻的印象, 更不可能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

参考文献

[1] 张风友.如何营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J].中小学教育, 2010 (10) .

[2] 孙永.万法归宗实事求实——谈小学语文阅读[J].中小学教育, 2011 (10) .

[3] 朱瑞华.非智力因素培养手段—教学中的情感运用[J].新课程, 2012 (9) .

上一篇:学生创新思维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下一篇:浅谈市场营销渠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