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教师培训总结

2023-0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远程教育教师培训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远程教育教师培训总结

发达国家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总结与建议

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我国起步较晚,其教育培训工作尚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在工作推动与实践过程中,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做法,为我国新型农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建议。基于此,从制度保障体系、支撑服务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三方面,对世界主要农业现代化强国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事业上的举措进行系统的考察与梳理,立足于我国实际,提出深化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发达国家;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

作者简介:李月,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1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成人教育。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同年,农业部在全国100个县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2013年,农业部、教育部共同对“新型职业农民”内涵进行了界定。2014年,农业部联合财政部正式启动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截至2017年底,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统计,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已突破1 500万人[1]。直至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仍继续强调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旨在实现“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 000万人”的目标定位。不难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自实施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作为破解“三农”难题、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着力点,被寄予了时代的厚重期望。

几乎所有的国家,尤其是农业现代化强国,都高度重视对农民的塑造与培养工作。例如,美国关注新型农民的职业化成长,将其定义为“从事农业经营时间不超过10年的农业生产经营者”[2];韩国重视后继农民的职业化转型,将其界定为“在新生代青年农民基础上培育出产业经营与管理水平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实力的专业大户”[3]。我国近年来更是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将其培养成为“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尽管各国国情不同、农情不同、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界定也不同,但其内涵本质都强调了农民的发展方向。

新型职业农民的塑造与培养离不开全面且系统的农民职业教育与短期、高效的技能培训工作。中央“一号文件”曾多次表达“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承担培训任务,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实际需求的农业职业教育,推动高等院校加强涉农专业建设,依托农业中高等院校和社会主体培训培养更多农业科技和农村实用人才”的话语体系,凸显出相关教育与培训工作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的重要性,其作为新型农民职业化转型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农民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农民农业知识技能、提升农民综合素养、改变农民传统耕作方式的基础与保障,更是为发展现代农业、振兴美丽乡村、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的前提与关键。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我国起步较晚,其教育培训工作尚处于科学化、规范化的不断探索与日趋完善阶段。因此,“依托教育培训所教、依靠教育培训所学”作为当前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根本途径之一,正随着农民职业化转型的不断提速,承载着越加繁重的职责与使命。放眼世界,尤其是农业现代化强国,其面向职业农民培养而开展的系列教育培训工作发展得相对成熟并健全,由此积累了丰富的育农经验。主动汲取与借鉴他国的有用经验与做法,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共同规律,有益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顺利推进。本文着重从制度保障体系、支持服务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三方面对世界主要的农业现代化强国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事业上的典型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与梳理,并立足于我国实际,提出深化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改革的建议。

一、重视制度保障体系建设

国外农业强国始终高度重视法制、政策等制度体系在新型农民职业化转型过程中的规范与引领作用,将其作为保障育农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有力推动了发达国家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转型升级与改革创新。

(一)法制建设

国外普遍重视立法与职业农民培育的同步发展,把建立健全农民、农业教育法律法规制度作为完善与改革农民职业教育、促进农民职业化转型的关键举措。纵观国外相关育农法律,整体呈以下特点。

1.通过立法确定了农民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秩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如20世纪初美国颁布的《史密斯—休斯法案》,该法案明确规定,在公立学校必须开展农民职业教育,为在校学生或校外青年提供农业知识技能培养与提升服务[3]。英国同样将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放在至关重要的突出位置,在1982年专门颁布了旨在加强农民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工作的《农业培训局法》,农业培训作为该国各产业培训中唯一得到政府资助的产业,在英国得到了长足发展[4]。

2.从立法层面保证了农民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如澳大利亚针对农民教育培训经费问题出台了《培训保障法》《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法》等专门法案,明确国家在财政上为各农民培训机构给予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经费总额20%~30%的资助,并规定年收入在25万澳元以上的农牧企业雇(场)主,应将其工资预算总额的15%用于农民职业培训[5]。美国《新农业法案》则规定,2014—2018年美国财政将提供8 500萬美元用于新农民和农场主的培训[6]。日本政府也颁布了《农业改良助长法》,规定国内所有地方政府都要构建农民培训机构,且政府需要负责农民职业培养费用的50%,该项法律延续至今[7]。

3.通过立法规范各参培、参训主体的责任与义务,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高效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如法国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农民要想成为农业生产者、农场经营者、管理者,享受国家相关农业补贴与优惠政策等,就必须接受相关农民职业教育并取得相应的资格等级证书[8]。德国于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以及澳大利亚于1990年颁发的《国家培训与保护法》都明确规定了各职能部门对农民职业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各培训机构的行业选择与参培标准。2011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法》的出台更是要求建立一个全国独立的技能认证机构,即澳大利亚技能标准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标准,并对育农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与审核等[9]。

各國较为明晰与严格的法律法规及保障制度一方面督促、推动着相关农民教育培训组织机构要严守培育质量,提高其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最大程度地规避了国家有限资源的无效或低效供给情况的发生,降低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人力物力与经济成本等,为新型农民职业化转型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政策引领

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的成功,离不开相关教育政策的引领。教育政策作为规范与指导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行为准则,对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方式、对象等方面作出了发展思路与实施策略的优化设计,有效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优化设计。比如,美国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引领不断推动教育培训内容逐渐从重视农民农业生产技术培养到经营管理技能并重转变,教育培训方式从传统的授受教学向多元化的现代方式转变等;法国相关农民培育政策则呈现出优惠力度向农村薄弱地区倾斜,向青年农民倾斜的优化设计;日本同样在明确市场、经济等发展需求基础上出台并实施了专门针对经营大户、个体农户等参训差异化的指导文件[10],为职业农民的教育与培训营造了优质的政策环境。

2.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参训积极性。各国政府给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政策上的支持,最明显的便是为农民免除参训费用以及发放参培补助金等举措。据统计,美国财政每年投入600亿美元用于农民教育培训,农民参加培训不但免费还可以获得工资和津贴补助[10]。日本政府更是对在都道府县承认资格的农业学校、先进农户和先进农业法人等处接受培训的45岁以下的青年农民提供最长2年,每年150万日元的培训补助[11]。

3.相关配套政策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免除了农民参训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农民的参训积极性。如法国从1974年开始实施的“离农终身津贴”政策制度,即老年农民退休后可以终身领取退休养老金[12];欧洲国家对取得教育培训证书的农民实行了低息贷款、减免税收等配套政策[4]。这些都极大地激励了农村青年农业劳动力的不断补充。

世界发达国家系列农民教育培训政策以及相关强农惠农等配套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提高了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减轻了农民的参训负担、优化了农民的教育培训条件,并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铺平了道路、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农民由传统型、兼业型向创新型、职业型的快速转变。

二、重视育农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纵观各农业现代化强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长足进步与成功发展同样紧密依托着相关涉农组织的援助与技术支撑,由此形成的培育体系为加速新型农民的职业化转型提供了更大的契机与可能。

(一)组织援助

国外农民之所以获得了较为职业化、专业化的成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多农业现代化强国普遍重视各类兴农惠农组织的创建与发展,这些组织向农民提供技术咨询、金融资助、教育培训、生活指导等“全站式”服务,满足了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多样化需求。

以美国为例,其面向青年农民的未来农民组织,侧重于新生代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旨在加强青少年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培训的同时,激发其对从事农业生产生活的热爱和信心。如,面向成年农民的“4H俱乐部”(Head、Hand、Heart、Health)旨在训练、培养成年农民在思想品德、技能、心灵以及身体上成为对农村农业发展有贡献的新型职业农民;代表美国农场主、农业企业利益的非盈利组织“美国农业行业协会”,通过提供农业指导、技术培训以及领导力发展等服务,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添砖加瓦。

日本农业协作合作社(简称“农协”)同样已经深入到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方方面面,其工作范围极广,服务内容十分全面,从对涉农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到教育培训的需求分析、规划制定及内容设计再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监督评估等各个方面,日本农协都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业提供着最切合农业生产生活实际的指导与支持。此外,农协成员还会在农民有需要的时候提供上门服务,做好相关经验交流与技术推广工作,助力新型农民的职业化转型。

(二)技术支撑

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养成的缘由众多,但贯穿农业现代化整个发展过程中的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遍重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知识传播与农业技术推广,其信息传播的先进化程度直接影响着该国农民教育的进度以及农民参训的积极性[13]。

美国是最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发展及农民培训的国家[14]。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便开始将电视和声像广播用于普及推广农民远程教育培训[15],后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成熟与普及,美国农场便实现了家庭计算机网络全覆盖,并借此媒介创建和开发了新型职业农民学习资源库、新农民信息网站、职业农民学习软件、远程教育培训课程等,使美国农户能从各种渠道获取有用信息,直接参与网络研修课程、在线农业研讨会,增强了农民职业化转型的机遇与可能。

法国同样对农民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与支持。除了向农民免费提供外形酷似电脑的远程信息设备(俗称“迷你电脑”),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参训平台以外[14],还创建了大量的农业网站。如在法国农业部颁发的《农业网站指导》中,共收集了包括农民教育培训在内的大约700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农业网站,为农民提供在线课程学习与农业技术指导[16]。

三、重视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农业现代化强国普遍比较重视育农体系建设工作。完善的育农实施体系、系统的育农课程体系以及健全的育农管理体系都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塑造与培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完善的教育培训实施体系

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业教育培育体系,基本形成了高等、中等、初等农业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农民教育相互渗透,正规教育与业余培训相互补充,政府机构、农业部门、涉农院校以及社会组织相互配合的分工层次鲜明、教育内容全面、培训形式多样的农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法国在19世纪中叶建立了第一所农业技术学校,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套由中、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及农民职业培训三部分组成的相对健全且完善的育农体系[17],每年持续为法国培育数十万“会耕作、有文化、懂科学、擅经营”的高素养职业农民。

日本的农民教育同样层次分明、形式多样。不仅建立了全国性的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实验网络,还由“文部科学省系统与农林水产省系统”两部分组成了双轨制育农体系,统筹着5个教育层级,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学本科教育、农业大学校教育、农业高等学校教育、就农准备校教育和农业指导士教育,分别为日本培育了农业高科技人才、教学人才、新进的就农者、应用型农业人才、转岗进入农业的人员以及农业指导士[18]。

韩国职业农民培育则主要依靠教育部门、农林部门和农协三个系统[19],已经形成了以农协中央院、农协大学和农协指导者教育院为主体,以各地教育院、新农民技术大学和农业经营技术支援团为辅的育农体系[20],且开展了三个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即4H教育、农渔民后继者教育和专业农民教育[21],旨在改善韩国农业老龄化现状,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文化技能水平、较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较好职业素养的专职农民。

(二)系统的教育培训课程体系

发达国家相对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使得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较为卓越的成效,其课程设置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注重与农业市场相结合,与农民职业化转型需求相结合。农民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就业、为了更专业地进行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因此,很多国家教育培训课程的设置都紧密贴合市场、农民的实际需求。比如,澳大利亚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最显著的特色就是相关教育培训组织机构与政府职能部门、咨询部门和农业产业部门紧密配合、协调工作[22]。这种配合、协调不仅使得教育培训机构能够充分明确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方针、目标以及行为方向,根据农业生产以及市场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内容以及专业设置等,还能紧贴农业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培养出社会与市场需要的各类农业人才。

2.注重农民实操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农业需要有专业知识、有创新思维、会组织计划且工作高效的新型农民。为此,大多发达国家在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课程设置中尤其注重农民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比如,法国在农民教育的培训课程设置上除了基本的水产养殖、种植管理、农械使用等专业课程以外,农业实践与农业见习也是其课程设置中的关键一环。另外,还充分组织参训农民进行实际农业生产劳动,根据自身规划与兴趣需求到不同类型的农场或生产车间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实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从而为职业农民更好地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或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也为培养更多实用型、专业型、技能型的农业人才创建了平台。美国在课程设置上则格外强调对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因为对大多美国农户来说,农场是一个享受生活、保持健康以及精神养成的好地方。劳动者应该热爱土地、关爱社区、保护动物、注重环保,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努力改变农民的传统形象,使其成为乐于分享有用信息、尊重合作伙伴、满足客户需求、做自己擅长的事、过自己喜欢的生活的新型职业农民。随着现代农业的专业化、机械化、智能化,劳动者应该逐步提升其将信息转换成知识、再将知识演变为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健全的农民教育管理体系

国外健全的农民教育管理体系使得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得以高效协调地开展,更保证了农业劳动人才的培育质量。

1.强调实行职业资格准入与证书制度。大多数农业现代化国家对职业农民都实行了严格的农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农业经营者与管理者需要经过系统的农业职业培训,再经过统一的专业考核且合格后,方能获得相应等级的资格证书,并凭借不同等级资格证书从事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工作。农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提高了劳动者从农务农的门槛,也因此进一步推进了发达国家农业人才的专业化、职业化以及技能化。如德国的“绿色证书”制度,农民需要先经过三年的正规农业职业教育,再经过三年学徒农业技能培训,最终資格考试通过并发放绿色证书后,方能上岗[23]。英国也设置了多达11种农业职业培训类证书和4种技术教育类证书,明确规定职业农民只有持相关证书才能从事相关农业生产活动。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与学历教育体系互联,职业农民资格证书与学历互认,进一步提升了农民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与含金量[23]。韩国的农民培训体系中虽然没有专门的职业资格认定,但其实行的“农民接班人申请选拔制度”,表明了对农民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认同[24]。

2.形成了多元一体的管理格局。注重调动多方涉农组织的力量、强化涉农机构的支撑作用,逐步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体,农业部门、农业大学、农协以及社会涉农组织与机构多方参与的多元一体管理格局是国外发达国家更好统筹、治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重要举措。如韩国专门负责农业后继者教育培训的管理机构中不仅有教育部门的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还包括农业部门的国立农业专门学校、农协组织的大学和研修院等。日本的农民培训由国家统筹规划,政府农业部门与相关部门分工指导和协作,以教育系统为农民培训的主体,农业改良普及事业系统予以配合[18]。德国的农民培育在整体上则表现出政府与非政府部门、国家与企业、农协与个人共同承担的特点[17]。各国集聚多方力量创建以“为农民服务”为宗旨,且有助于维护农民基本权益、获取优质农业资源、提升农业知识技能以及促进农民职业化转型的管理格局,共同保障了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地开展。

四、深化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改革的建议

国外发达国家较为丰富且先进的育农举措,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参考模式,我国在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基础上有必要学习且借鉴他国的有用经验,从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服务支撑体系、教育培训体系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且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

(一)建立健全育农制度保障体系,提高新型农民职业化转型的积极性

与发达国家健全且完善的政策法律保障体系相比,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目前仍处于“无法可依”“无策可循”的状态。从法律、政策等层面重视架构农民培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发达国家在助力新型农民职业化转型过程中的得力措施,由此保证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优质资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提供了持续推动力。我国可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举措,逐步建立健全我国农民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

1.加快立法步伐,确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法制保障。加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法制建设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我国可充分借鉴美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立法标准,坚持“依法治农”“依法促农”“依法护农”的基本原则[25],加快我国育农立法的步伐。育农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应该明晰以下几个方向:(1)通过立法明确农民的社会地位,明确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战略地位,确切指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规定在我国中等教育中渗透农业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做好育农工作,彻底改变农民“用而不育”的尴尬状况。(2)通过立法明确育农资金的投入、分配与使用细则,鼓励社会资金流入,以确保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3)通过立法强化各参培机构、育农组织以及参训农民的相关职责与义务,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考核测评等程序,以确保各级政府、涉农部门以及基层干部等依法育农,职业农民依法参训。

2.强化政策引领作用,确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制度保障。重视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政策扶持是保证育农组织机构科学育农、提升参训农民积极性的关键。育农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完善顶层设计,将教育优惠政策向农民倾斜。加快解决农民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问题,逐渐实行农民教育培训的无偿机制,鼓励他们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就近在中等职业院校或育农机构接受更优质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13]。(2)加大农民参训津贴与补助的额度。我国可参考美国“形式多样且灵活的激励制度”,结合农民在参训过程中的整体表现,联系农业生产、经营及管理中的工作实际,进行不同程度的表彰与资金补助,以提高农民的参训报酬,激发参训学员的积极性与热情。(3)加强育农配套政策的设计与出台。明确影响农民参与到教育培训中来的关键因素,包括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家庭情况、文化水平等,针对性地加强强农、慧农、富农等配套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提高职业农民的参训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的服务支撑体系,确保育农工作的秩序开展

国际经验表明,健全的农民支持服务体系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开展成功的重要基础,是维护自耕农户权益、提高务农人员素质、推进农场主产业化、专业化以及职业化发展的载体,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事业优质资源的获取发挥着重要作用。

1.强化组织帮扶,增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覆盖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民生系统工程,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同样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支持、领导与配合。为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我国应该虚心汲取国外农业现代化强国的经验,重视各类兴农、惠农组织与农民协会的创建与发展,强化组织机构的帮扶作用。除了要坚持政府主导,农业部门、农林院校、农技推广站等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与格局以外,还要鼓励成立一批具有较强的农民组织能力、较好的农民服务意识以及较丰富的农民教育培训经验的兴农惠农组织,如农民教育培训合作社、涉农教育协会、农民互助小组等,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拓宽农民的参训平台、增大农民的受训范围,充分利用“团队力量”,促进新型农民职业化的转型步伐。

2.借力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速度与质量。随着农业4.0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程面临着重大机遇与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要想提质增速,就应该注重实现自身与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合,不断优化农民教育培训方式、丰富农民教育培训内容、搭建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平台、拓展农民教育培训渠道、夯实农民教育培训基础等。此外,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还可以助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更好地定位农户与市场需求、降低成本、实现教育培训资源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為农民带来一个与“现代信息文明”完全相符并能助力其实现职业化转型的教育培训环境。

(三)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养优质的农业现代化人才

农业需要有专业知识,有组织、有计划且高效的专职农民。专职农民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农场运营成本、提高农业耕作效率、增加劳动利润。教育培训是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者由传统向创新、低效向高能、在职向专职转变的最佳途径。

1.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实施体系,夯实育农基础与责任。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对新型农民的职业化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1)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专职队伍建设是基本前提。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统筹管理队伍,以涉农院校教师、科研技术人员、涉农专家学者为主的教育培训队伍,以基层教育、农业、财政等部门干部为主的监督考核队伍等,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开展夯实了基础。(2)构建服务于新型农民职业化转型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明确初、中等教育要承担起新生代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高等教育要肩负起农业科研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要担负起成年农民职业化转型的教育培训工作,农村家庭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也应该积极参与进来,共同构建贯穿农民一生的、助力其不断实现职业化转型的教育培训体系。(3)通过开展农民培育讲座、送教下乡、成立帮扶小组等多种教育培训形式,使务农人员也有足够的机会与时间接受教育培训。

2.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契合育农的实际与期望。(1)明确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课程应该切实联系我国农业市场、经济发展实际,高度符合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将教育培训内容与当地农业生产、经营以及服务管理紧密结合,实施具有本土特色的农业职业教育培训。(2)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设置应该以满足参训学员发展需求为导向,为他们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健康生活提供操作指南,为他们创建美丽宜居乡村、获得幸福提供实用建议,使教育培训结果最大程度地符合参训农民的需求与期望。(3)注重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养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将正确的务农态度、情感、价值观等贯穿到整个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现代化新型人才。

3.完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管理体系,提升育农效率与质量。以发达国家育农经验为鉴,强化农民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建设,是保障我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事业高效高质开展的前提。(1)严格农业人才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与传统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我国站位更高、立意更深远的战略部署,要想真正实现我国农民的职业化转型,培养优质现代化劳动力,需要创建相应的农业人才职业资格准入与证书制度才能扭转传统农民发展的尴尬局面,提高农民的待遇与社会地位。通过深入挖掘农村地区留守农民的发展潜力、吸引各类“有志于农村农业发展”的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获得更好成效。因此,相关涉农部门可以根据我国农民发展实际,适切参考发达国家农民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建立健全我国农业人才资格准入与证书制度,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承担把关之责。(2)加快实现政府、育农职能部门以及农民群体共同努力、携手共进的治理格局。一方面,政府要顺应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跨国交流与合作,注重优秀农业人才的引进与输出以及先进农业技术、农民教育培训经验的借鉴与参考等,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统筹与协调作用。另一方面,要平衡好我国各区域间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差异,通过加强区域间合作、重点关注帮扶先天资源匮乏及后天发展不足的边远贫困地区等措施,不断缩小区域间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差距。各育农职能部门更要积极协调配合,认真贯彻落实好各级政府关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部署安排,充分发挥各组织部门的职能作用,对接好农民群众的素养提升与技能培训工作,调动农民的参训自觉性,共同完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吴佩.培育中国农业的新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就综述[N].农民日报,2017-10-12(3).

[2]李国祥,杨正周.美国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政策及启示[J]. 农业经济问题,2013(5):93-97,112.

[3]王丽丽,赵帮宏,吕雅辉,等.国内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典型做法与启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4):278-280.

[4]许喜文,贾兵强,向安强,等.国外农民培养的历史经验与特点[J].广东农业科学,2009(6):239-244.

[5]朱鹤卿,曹晔.澳大利亚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及其借鉴[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5):37-40.

[6]张亮,周瑾,赵帮宏.国外职业农民培育比较分析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5(9):214-217,221.

[7]覃扬庆.国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经验与合理借鉴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8):225.

[8]李宏伟,屈锡华,杨淑婷.西方发达国家职业农民认定管理的经验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6(3):39-43,124.

[9]周瑾,李逸波,张亮,等.澳大利亚职业农民培育的探索与研究[J].世界农业,2015(4):184-190,204.

[10]周洁红,魏珂.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演变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9(8):138-144.

[11]李瑶,万蕾.职业农民培育:日本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农民科技培训,2019(3):42-44.

[12]张富良.法国兴农政策及其启示[N].学习时报,2004-03-25(2).

[13]李凌,王弢.乡村职业教育: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233,135.

[14]王美静,原娟娟,孟庆喜,等.国外农民远程培训项目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5):106-110.

[15]毛汉硕.国外农民远程教育培训经验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5(7):189-192.

[16]崔国胜,孔媛.法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J].世界农业,2004(2):40-41.

[17]赵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J]. 继续教育研究,2016(8):30-35.

[18]洪仁彪,张忠明.农民职业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3,34(5):88-92,112.

[19]王娇娜,曹晔.韩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3(25):88-92.

[20]姜华珏.日韩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J].世界农业,2016(8):224-226.

[21]王麗丽,赵邦宏.韩国职业农民培育的做法与成效[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7):219-222.

[22]邓志军,黄日强.澳大利亚的农业职业教育[J].世界农业,2004(12):45-47.

[23]胡景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湖南:湖南农业大学,2016:27.

[24]郭智奇,齊国,杨慧,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7-13.

[25]杜楠,吕翔,朱晓禧,等.美国农业现代化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59.

[责任编辑 王文静]

The Experience of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Developed Countries

LI Yue

Key words: developed countries;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 education training

作者:李月

第2篇:国家培训后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总结及反思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连续两年给予我参加学前教育国培学习的机会,这充分体现了领导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对我的厚爱。外出学习期间,学校的同事和老师默默地为我分担了原本属于我的工作和教学任务,正是有了大家的支持,我才得以学有所获。我的学前教育脱产培训时间累计6个月,国培继续教育累计达960课时(其中学前教育理论、教学方法640课时,幼儿园实践活动320课时),获得了两本国家级培训结业证书;通过考试我还获得了国家高级育婴师证,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

2012年底,我带着学校的嘱托和期待,来到有着一百零五年校史的师范类知名学府福建师范大学,参加国家教育厅首次举办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2013年底,我怀着空杯心态,来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再次参加学前教育国培。江西大虽地处革命老区,但有着显赫的前身,我国学前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先生就在这里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师。如果说,去年的福建培训就像把我这个饥肠辘辘的“门外汉”,引进了摆满色香味俱全的学前教育菜系的豪华大厅,让我大开眼界、目不暇接,但每道菜只能浅尝辄止;今年的江西培训则像奉我为座上宾,让我系上餐巾,慢条斯理地品尝着学前教育菜系的每一道菜那萦绕在舌尖上的真滋味。

有着多次承办国培任务经验的江西科技大学把培训安排得有条不紊。特意聘请了富有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和幼儿园园长给我们讲课;联系了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和学前教育富有成效的国家重点学校给我们参观和实践。听课期间,教授们的观点总能点拨开我们原来禁锢不化的思维,碰出智慧的火花。下面我把两个感受深刻的观点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授观点一:学前教育专业如果把培养学生的艺术技能放在首位,是绝对错误的培养目标

现代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协会理事胡青和黄烈教授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的非常重要,只有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学前教育人才。”

(一)正确的培养目标

尽管目前有些不懂幼儿教育真谛的幼儿园园长在面试时还注重应聘者的唱歌、跳舞、弹琴、绘画等艺术技能,但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领导,绝不能和无知者一样,把艺术技能放在培养的首位。社会不缺会唱歌、跳舞、画画的幼师,缺的是学前教育理论扎实、职业道德认同感(专业承诺感)强、真正了解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能实施有效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有一定文化学科素质,心理、身体健康的幼儿教师。实践證明,如果一个幼儿教师的艺术技能太专业化,往往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有限的用武之地也让这类老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淡化了艺术技能的重要性,可以给大部分因没有艺术特长而很自卑的学生重树自信心,让其轻松选择奋斗目标,增强学习主动性。教授们认为如果要提高学前专业入门门槛,富有爱心、喜欢孩子、多血质型、身高155cm左右、容貌端正者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特色人才

作为中职学校要明白,中专学历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无法考取幼师资格证的;为提高就业率,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向上,要考虑构建学生差异性(特长)发展特色课程,确定以下几个特色方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学前儿童体育游戏教育、学前儿童保育、婴幼儿营养与保健、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护理。学前专业学生在经过两年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推荐和考核的方式,在第五个学期集中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有目的地突出特长。注意在特色方向中,每个方向学生数目控制在3~5人,因为通过培养特色人才可以为中职学前专业树立良好的社会效应,打响专业品牌。

教授观点二:从智商来说,中职生普遍不低于重点高中生;他们在“盼望被认可、成长、成才、挣钱养家”等方面的情商比高中生还高。只要我们老师把学生内心的渴望变为学习的内在动力,相信他们,经过三年的培养,一样可以成才

特级教师曹树华先生认为,不少中职老师把教不好学生归罪于学生的底子和本质差,很少从自身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上找问题,造就了不少本来充满期待成才的学生在学校“混”了两三年后,带着对学校、对老师的失望和不信任懵懵懂懂地走进企业、走向社会。作为老师,回想这些可怜的孩子,有没有愧对良心的不安?

面对现实中接连不断出现的幼儿园事件,面对社会对幼儿教师水平的质疑,学前专业老师不妨经常自我反思这几个问题: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我打算教会学生什么?我应该怎么教?

(一)幼儿园需要什么

很多人片面地认为幼师只要会唱会跳会弹就吃香,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清醒地认识到,艺术技能好的幼师只会给本身带来更多,只有专业知识扎实的幼师才能给幼儿园和孩子带来更多,所以实习期满后最终被录用的往往是后者。从后续个人发展来看,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观察能力、学习反思能力、自觉追求专业发展的幼师都能成长为复合型学前教育事业人才。这就提醒我们,基于专业的视角和归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要从“建立行业意识、明确成长目标、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这三方面合力培养学生。

(二)教什么

据调查,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生中真正喜欢幼师这一职业的不足30%,很多学生对专业缺乏了解,因此新生入学伊始,就业指导工作就应开始启动,首先解决思想上的问题:通过《马背上的摇篮》《幼儿园的一天》电影视频、优秀校友讲座,参观幼儿园等形式接受“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职业理想熏陶与教育,初步了解幼儿园岗位环境、幼儿日常表现和就业形势;通过写观后感、日记和总结明确行业方向和自己的努力方向。在第一学年,就业指导要融于各学科教学中,突出以诚实守信教育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增进学生的行业责任感;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从最基本的文明素养抓起,对学生的坐、立、行等仪表行为做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这样不仅使学生端正就业态度,还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社会竞争力。

职业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这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各学科老师要有整合的意识和行动,以形成专业教学的合力。拥有合力的老师会把这种合力演变成自己独特的魅力,魅力又会促进教学更加有效,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学前教育专业各科老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就业工作的指导者。老师应经常深入幼儿教育第一线,了解本学科知识在幼儿园各领域的运用情况,并以此制订教学计划,在传授本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传授与本学科相关的幼儿园教学法,如钢琴——教儿歌弹唱;视唱——教幼儿歌曲;美术——教幼儿简笔画、蜡笔画、教具制作和环境设计;体育——教幼儿体育游戏;英语——教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幼儿活动设计——模拟幼儿园课堂;卫生学——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纠正心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各学科教学内容和幼儿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又学会了幼儿教育方法,为今后求职就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在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方面,在校期间学校要主动掌握本土专业活动动态,了解各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早教机构免费接待日、教师比武、骨干教师观摩课的安排时间,积极主动地带领学生参加学习和观摩;在“六一”儿童节前主动联系幼儿园和早教机构,组织学生协助他们编排幼儿表演节目和游戏活动;对学前专业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特长意味着在就业上更具竞争力,所以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展示才艺、发现自我、找回自信,活动内容包括讲故事比赛、主题墙布置比赛、手工比赛、幼儿歌曲弹唱比赛、幼儿舞蹈创编比赛、幼儿体育游戏设计比赛、学生五项全能比赛等。

第二学年开始,学校要每学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见习起码两周;第五学期末期和第六学期期间,一定要由专门老师带队到幼儿园或教育基地实习。实践证明,让学生了解自身缺陷,检验学习成果的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下园进行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真正了解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积累幼儿教学组织技巧和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对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观察模仿,培养良好的教姿、体态和表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操练,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能力,让幼儿教学技能实践能力达到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遗憾的是,目前有很多中职学校不太重视多方面、多时段对学生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只考虑第六学期的实习,但实践证明这个决策时间点对学前专业学生来说,已经太晚了!很多畢业生能力与幼儿园的要求相脱节,毕业生的“成熟期”大大延长。

(三)怎么教

虽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俗话让很多老师听起来很不舒服,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也因授课进度而听到不利的评价,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能力也产生过怀疑。但在培训后期,在国家级培训大师石科明教授悉心传授下,有幸让自己从“雾里看花”领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也明白老师在不容乐观的中职课堂教学质量现状中,的确需承担着绝大部分的责任。

新课堂教学过程:

石科明教授说:“让不懂教育的人大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评价一个老师、一节课堂是大笑话。”所以作为老师,首先,要弄懂“教育”的含义;然后,弄懂“教学”的含义,在深刻理解“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过程后,形成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延伸未来”;接下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认可、参与、成就),熟悉尽可能多的教学方法(现在比较倡导的有案例、模拟、小组讨论、竞赛与评比、分层递进、行为导向等教学法),掌握语言、非语言和教具的使用技巧;最后就是拿着准备充足的备课设计,怀着相信自己的自信心,通过清晰的逻辑支持授课论点,运用三种以上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参与学习,并把教学气氛推向高潮,以小结和回顾方式结束授课过程,达到课程专家眼中的“好课”标准(高效、智慧、默契、直观、难忘、满足、快乐、成长)。

石科明教授认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是老师掌控课堂能力的直接体现。因此他教我们掌握一些利用视频、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控制课堂气氛的例子,如:板书5551=24(要求学生思考,怎样通过对5551这四个数字运用颠倒顺序和“加减乘除”等方法让这个等式成立);板书5+5+5+5=555(要求学生思考,怎样通过在5+5+5+5 这部分“添加一笔”的方式让这个等式成立)。他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各科任老师提出,要主动掌握多种在幼儿园里用于赞美和表扬幼儿的肢体和语言方式,并在教学中毫不吝啬地运用起来。因为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认可、享受成功”的需要,还教会学生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必备的技巧。

国培三个月来,除了胡青、黄烈、石科明教授和曹树华先生的观点让我对“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合力培养方式”以及“学前教育专业新课堂教学”有了更多思考,陈水平教授让我深刻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的五大要素;袁玖根教授提高了我制作课件的水平;毛淑娟教授通过指导论文写作坚定了我在学前教育领域的钻研决心;幼儿园特级教师李静通过让我亲手制作手工作品,让我挖掘出自身潜伏已久的美术特长……

国培让我收获了专业自信,现在的我对学前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有着自我的清晰观点。纵观我校学前教育现状,不难看出存在以下8个比较致命的“硬伤”: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专业理论课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专业课程设置顺序和层次不够合理、艺术类课程设置不够科学,专业各科任老师欠缺整合意识、缺少对教育实践与教育技能实训的全程贯穿安排、缺少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认同感(专业承诺感)的有效教育、缺少对教师及学生的灵活考核评价标准。学校学前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学而不用则废”这句话时刻警醒我要学以致用,随时做好回报学校的准备,希望学校领导给予我展示的平台和奉献的机会。回校后我要深入学部听课、调研、沟通和反思,运用学到的专业理念和知识协助学前教育专业各项细致工作的完善,为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 谢尾合

作者:黄广盛

第3篇:认真总结经验 牢记使命担当 做好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工作

编者按:教材是开展教育培训的重要基础。近期,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座谈会举办,提出要科学制定规划,深化建设内容,创新呈现形式,建立分层分类的建设机制,努力实现教材建设的新发展。本期专题聚焦各地在教材建设中成效显著、代表性强的典型做法,供读者交流参考。

农业农村部历来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及教材建设工作。韩长赋部长指出,“农民教育培训介于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之间,农广校是涉农职业教育的重要学校,要加强联合办学,提高办学层次,发挥培训优势,提升农民学历层次;要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教材开发、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不断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张桃林副部长多次对教材建设工作作出指示,强调“教材是开展教育培训和关系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不断加强和改进教材开发与使用管理,很有必要。”“教材不在多、在于精,不能上下一般粗、重复建设。要借鉴国外经验,打造农民教育培训品牌教材、经典教材。”“要加强全媒体教学资源整合共享,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有力支撑服务。”在7月30日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研究智库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张桃林副部长指出,“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还有诸多问题、薄弱环节、短板,比如说,高素质农民培养还在探索阶段,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和政策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培训对象遴选的针对性还有待提高,教育培训多层次、多样性、精准性、高效性还有待增强,教学、培训模式、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农工农学结合、教材建设等还要不断优化,农民成长渠道还需要进一步畅通,特别是促进农民全面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研究智库集中精力进行攻克,着力解决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问题、高素质农民培养问题、农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有效衔接问题。”科技教育司廖西元司长强调,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要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造就现代农民这个中心,抓住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培养以农业为职业的高素质农民。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李伟国司长希望,农广校要在培养农业产业发展人才的基础上,加大农村社会事业人才培养力度。这些都为加强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在启动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行动”和“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的机遇下,在部司领导高度重视教材建設的要求下,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何去何从?借此机会,我先谈谈对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不忘初心,教材建设走过不平凡的四十年

广校教材建设始于筹备建校之时,1980年8月,国家农委、农业部、农垦局、中国农学会《请联合举办农业广播学校的函》,就对教材编写、下发和补助作出说明。同年12月,国家农委、农业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成立中央农业广播学校领导组织的联合通知》,明确教材由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统一组织编写和印发。1982年11月,农牧渔业部《关于加强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工作的通知》,明确农业广播学校下设办公室、教务处、教材印发处,进一步确立了文字教材出版、印刷和征订发行等职能。1985年5月中央校在郑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材工作会,1986年5月印发《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教材管理暂行办法》,1987年2月更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中央电视台二套播出《农业教育与科技》节目。随后四十载,教材建设伴随着广校体系的发展壮大,随着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层次的丰富拓展,随着媒体技术的融合使用,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背景的发展之路,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中央校建校的头10年,教材建设繁荣发展的时期。1984年农牧渔业部经商教育部同意,确认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中专学历;1985年中央组织部转发了《农牧渔业部关于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做好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大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任务要依靠农业广播学校承担。至此,确立了农广校办学职能任务,也明确了教材建设主要服务于面向农村基层的中专学历教育。主要特征:一是以国家教委、农业部《关于改革农广校管理体制及有关问题的意见》为标志,确立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管理体制,也形成了中央校负责编制和发行适应面广、通用性强的有关声像和文字教材,省级校编制自办专业的文字和声像教材的“统分结合”教材建设机制。二是随着《农业科技基础知识》广播讲座的开播(1980年),农业教育声像出版社的成立(1984年),《农业科技与教育》(1987年)电视节目的开通,逐步形成了文字、广播、电视相互配套衔接的教材体系,当时的声像教材主要是广播讲座和电视节目的录音录像带。三是教材出版发行业务量很大,仅1986年就印发教材10种,238万册,涌现诸如学员退掉新买的确凉衬衣去交教材费,农民追捧教材的感人故事。

第二个阶段是农广校发展的中间20余年,教材建设稳步推进的时期。在办好中专学历教育的同时,农广校响应国家科教兴农战略的有关要求,拓展办学层次,大规模开展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特别是2002年12月加挂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副牌后,办学重心不断下沉,承担了一系列国家层面和地方各级各类培训工程项目的主体培训任务,形成了服务中专学习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的教材建设的格局。主要特征:一是教材建设呈现系列化趋势,从1990年组织编写绿色证书培训教材开始,先后开发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系列教材、劳动力转移培训引导性教材和阳光工程培训系列教材、百万中专生计划系列教材、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教材。二是中专学历教育教材开始与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特色日益突出。三是声像教材在表现形式上由以录音录像带为主,转向以VCD、DVD光碟为主;在内容上由围绕中专学历教育教学要求转向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技能,受到农民朋友的广泛欢迎。

第三个阶段性是农广校发展的最近10年,教材建设转型升级的时期。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4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正式启动实施农民教育培训专项工程,广校体系充分发挥专门机构的基础支撑作用,把教材建设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全局,推进教材建设齐抓共管,促进统筹发展,推动部办公厅2015年印发《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材建设的通知》,明确了统分结合、统筹规划的教材建设思路,由中央校(中心)承担全国通用教材规划和开发、教材遴选、教材信息发布等具体工作。主要特征:一是教材建设思路更加清晰,进一步完善建、管、用、评的教材建设指导思想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教材规划、信息发布、选用、评价和绩效评等制度。二是按照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衔接的要求,打通中职教育和职业培训教材体系,配套职业培训“综合课程+专题课程+专修课程”的课程体系,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能力拓展课”课程体系开发系列通用教材。三是教材建设突出精品化,先后制定《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通用精品教材建设方案》《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工作方案》,推动建设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系列精品教材。四是教材形式更加多元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广泛运用, 注重发挥全媒体优势,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教材载体形式,组织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并通过互联网、卫星网、APP、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发布。

回顾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走过的四十载,农广校体系上下,风雨兼程,携手前行,在探索前行中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总结积累的经验值得发扬。一是坚持体系联动,突出基础地位。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实现教育培训目标的基础和支撑,必须坚持中央和省市齐抓共管,教材建设才能真正为人才培养服务、为农民学习服务,取得积极成效。二是强化机制建设,突出“建、管、用、评”。教材建设内涵丰富、环环相扣,只有以建设为基础,搭建统分结合的开发体系;以管理为途径,完善教材运行机制;以使用为目的,扩大优秀教材使用面;以评价为手段,提升教材质量和数量,才能全面做好教材建设工作。三是遵循教育培训规律,突出农民学习特点。农民教育培训教材与涉农院校教材相比,其使用者、学习需求、目标任务都更为复杂,实践证明,教材内容和表达方式必须遵循农民学习规律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律,才能确保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丰富教材表现形式,突出信息化优势。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必须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才能满足农民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实用化需求。

二、牢记使命,教材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农广校体系聚焦主责主业,紧紧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和农民教育培训重点任务,把教材建设作为办好让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培养高素质农民,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支撑,强化部署、狠抓落实,在提升质量、推介使用、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每年的教育培训项目都对教材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并连续四年委托中央校(中心)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推荐教材评价遴选工作,力推好教材进课堂、进教室。各地也都把教材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如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明确广校承担教材建设和服务工作;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给予省校30万元资金支持,用于开发精品课程和文字教材;原安徽省农委分管领导牵头,组织专家统编农民培训教材;河北、安徽、陕西、青海等省把农业农村部规划教材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可以说,随着科教部门重视力度加大,全体系认识程度提高,教材建设运转得更加协调。

二是教材开发成果突出。近年来,农广校体系上下共同努力,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需求,开发了一批精品教材。中央校组织编写农民教育培训规划教材52种,并带领体系开展开发配套多媒体课件百余种;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开发了一批区域性教材和地方特色教材近500种,其中很多教材填补了多项教材空白,这些教材与中央校通用教材相辅相成、互补有无,有力地支撑了各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为廣大农民学习知识、增强本领提供了有益帮助。

三是教材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广校(中心)在部科教司的统一安排下,启动了农业农村部农民教育培训规划教材建设,该套教材在选题内容编排、版式设计、印刷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质量较高,获得各地普遍好评。各地开发的教材质量也呈现稳步提升趋势,在今年的全国农民教育培训推荐教材评价遴选中,80种推荐教材中,广校体系组编教材占56.25%,省市校申报教材81种,其中35种纳入推荐教材目录。

四是通用教材使用保持平稳。中央校不断加强指导力度,完善管理办法,督促和鼓励各地做好通用教材征订发行工作。很多省校积极响应,强化配合,加强审核把关和宣传推广,督促基层校优先选用中央校通用性教材。目前,通用教材使用总体水平向好,据统计,《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自出版以来,发行量超过56万册,《农民素养与现代生活》发行量接近20万册。

五是教材管理逐渐规范。部分省级校立足教材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教材管理制度,重庆建立教材内部管理制度和体系教材管理办法;河南省校印发《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并建立了省市县一体化的教材管理网络;湖北省印发《关于加强我省农广校体系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的通知》;河北、江苏、贵州等省份建立了教材评审机制,定期开展优秀教材或精品课程评选,在抓管理促发行上取得积极进展。

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农业农村部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更离不开农广校体系各位同志的辛勤工作和努力付出。

在肯定各级农广校教材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从教材建设规划与开发上看,重开发、轻规划,统筹规划的开发机制尚未形成,教材开发体系各层级间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存在品种重复、同质化教材多的现象;二是从内容编写与农民需求上看,理论多、实操少,内容更新慢,跟不上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要,过多强调内容的学科性和系统性,理论性过强,指导生产实践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不足;三是从教材形式与教学匹配性上看,品类多、融合少,开发与文字教材相配套的新媒体教材不多,高质量声像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课件、网络学习资源等多媒体教材数量不够,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资源库尚未形成;四是从教材使用与服务上看,重使用、轻反馈,跟踪问效做得不够,教材修订不及时,教材使用不规范,教材进课堂随意性大,非优秀教材也能进课堂,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些问题务必高度重视,加大研究解决力度。

三、担当作为,推进教材建设再上新台阶

农民教育培训教材是传播党的“三农”政策的重要窗口,是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业态转化的重要平台。办好让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培养高素质农民,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是重要基础和保障。做好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工作,关键是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主动担当作为,敢于攻坚克难,加强统筹规划,切实解决教材开发上下一般粗、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材使用劣币驱逐良币等突出问题,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推进教材建设再上新台阶。

加强教材建设,既要符合国情农情民情,也要树立开放理念,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做法。年初,按照张桃林副部长指示,我们对发达国家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开发建设进行了梳理,虽然国情和资源禀赋不同,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和模式也不同,但他们都非常重视教材开发建设,一些做法具有积极借鉴意义。一是建立了需求导向、规范有序、务实高效的教材开发建设工作机制,教育培训机构立足培养目标和农民需求,开发实用、管用、够用的教材;二是注重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内容建设,通过科学调研和严密论证,摸清岗位要求和农民需求,以务实管用、通俗易懂为遵循,紧扣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组织行业领域专家编写教材,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经营和乡村生活各方面;三是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开发建设重视信息化手段运用,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灵活、便利、伴随式在线课件;四是重视并遵循教材开发的基本规律和步骤,并将确定培训目标计划和分析可用资源作为教材开发的重要任务。

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论述,积极借鉴先进经验,推进新时代农民教育培训教材建设创新发展,必须加强统筹规划,坚持分级分类开发,着力健全通用教材、区域教材、特色教材开发建设体系,充分发挥中央校龙头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打造精品教材,为办好让农民满意的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支撑,要注重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健全教材建设机制上下功夫,完善“建管用评”制度,形成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工作机制;二是在突出教材建设重点上下功夫,内容上向农业农村全产业领域转变,呈现形式上向全媒体教材转变;三是在优化教材建设布局上下功夫,推进“纸质教材+音视频资源+在线课件”的一体化教材建设;四是在提高教材建设质量上下功夫,组建优秀策划团队、编写团队、出版团队、发行团队,提升教材建设质量;五是在使用方便实用教材上下功夫,倡导使用活页式、手册式、折页式、扫码式及各类多媒体教材,满足农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教材建设工作具有系统性、基础性和复杂性,我们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格局,也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进取心,发扬钉钉子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准确把握农民教育培训的规律与遵循,在真抓实干中摸索教材建设工作机制落地落实的有效措施,真正编写出好的教材、使用上好的教材。让我们坚守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切实推进教材建设再上新台阶,努力开创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新局面!★

作者:胡永万

第4篇:远程教育教师培训总结

小雅镇二河完小

2013-2014学第一学期远程教育教师培训

工作总结

在2013年,上课期间积极组织教师们参加远程培训工作。学校第一责任人刘刚校长亲自参与,娄照组织落实,我校9名老师分语文、数学、英语、社会与品德等学科参加培训。现将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准备工作落实到位。

为了认真搞好这次培训工作,根据上级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安排,我校由刘校长牵头召开了培训专题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培训小组,提高了组织者的思想认识。娄照对参培对象、培训时间等细节做了周密的布置和安排,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完成。每科一个班,每个班级确定一名班主任和一名辅导老师,班主任负责学员考勤、作业、研讨工作。辅导教师负责培训和信息反馈。他们积极组织召开会议,还亲自参与学习培训,为学校的培训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远程培训领导小组。

二、全员参与,培训过程井然有序。

在学校召开了培训会以后,为了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培训老师培训前先看了培训录象,然后在指导教师培训,在他培训老师的带领下,班主任、辅导教师都积极的参与了此项活动每天培训教师到校后,首先本人签到,我校还为每一位教师准备了培训专用笔记,体会专用纸,研讨记录专用本。 而且每人都边听课边记录,边演示边实践,课后教师积极讨论,加深了认识和交流。

第三,学习认真,培训效果明显高效。

“远程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我们领略了网络教学的先进优势。同时让我们在课前有了一个有利的教学参考与学习平台,也为我们设计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可以和同行之间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与交流,也为我们每个人展示个性风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广大教师能够捕获到更丰富,更前沿的教学信息。

培训期间,教师们学习热情高涨,按要求听课、研讨、作业。通过不断的听课、研讨和做作业,使教师们对教材、教法理解的更深、更透了。让人更欣喜的

是今天,有多数教师摆正了听课与研讨的关系。特别是教研组各成员在学习中的沟通更加积极主动,他们更专注听课,听课中认真记录、反思,与以往的教学经验相对比,研讨中积极参与,勇于与专家对话。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由于学校强化管理,使这次远程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总之,意识思想上重视,制度上保证,行动上落实,加上教师的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培训工作取得了预期的目的,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理念、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为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大家纷纷感觉到此次培训真的是及时、有意义、对教学的益处很大。

小雅镇二河完小

2014年1月11日

小雅镇二河完小

2013-2014学第一学期远程教育教师培训

小雅镇二河完小

2014年1月11日

第5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_继续教育培训总结

透过继续教育培训,使我能够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潜力,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一起来看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范文五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1

当今时代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逐渐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迎接时代的挑战。为适应新世纪教育形势的发展,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搞好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年来透过继续教育培训,我的个人素质又有了新的提高。现将我的继续教育状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目标的完成状况:本人在这学期里,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学习,透过自学、培训及自练等方式,自己在各方面都有一些进步,完成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具体体此刻:1、提高了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树立了爱岗敬业的思想,教育观得到转变,更新了教育思想。2、进一步掌握了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了教学技能。3、改善了教育教学方法,并用心投身教学实践,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为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打下必须的基础。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1、加强专业潜力的培养,促进知识结构发展,具备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手段。我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开展同伴互助活动,多听课,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先进之处,运用于教学。2、用心参加各种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每周坚持政治学习,认真笔记。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及各项教育法规。3、坚持不懈地参加各级开展的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技能培训等,在教研活动中,认真做好准备,用心参加并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并认真作好记载和活动小结,及时反思。4、实践就是教师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改善教育教学行为的实际尝试。是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检验。课堂教学是教师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的主阵地。本人大胆尝试公开教学。每学期都参加校园组织的评教评学活动,带着问题听课,找出得与失,找出理论依据,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评课,透过评课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三、今后的措施:1、继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牢固专业思想,并加强师德的修养学习。2、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课程标准,用心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用心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3、用心参加教学技能的培训,自练、自学,敢于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为搞好来年的教学工作而努力。总之,透过继续教育培训,我收获了很多,我所教的学生也受益匪浅,我深深感受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重要好处。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2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经过今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潜力等方面受益颇多。我深切地认识到了时代在更新,随着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教育教学工作更重。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务必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确立现代教育观。

本学年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料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具体收获如下:

1、透过师德培训,使我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容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务必注重细节,充满师爱,从细微处入手,充分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后,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教育行业的信心和决心。

2、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发展,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标精神,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本学年,我认真的备课、编写教案,设计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的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把学生放在首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听取了我县及专家的新课改培训,树立了课改意识,贯彻到了教学实践中。我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改变是关键,首先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即改变以前“教师讲授学生理解"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4、学习了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使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今后我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个人工作总结,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5、在教学中学习、反思。我认真教学,每月坚持写教学随笔和教学案例,在反思中学习,反思中进步。只有透过不断的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潜力有所提高。

6、多读书,读好书。认真阅读校园订阅的教育教学刊物,认真写读书笔记。除此之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领悟书中的精髓,吸取书中的养分,充实自己。

继续教育为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离不开继续教育。在今后的继续教育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3

透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让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产生了许多的感慨,透过学习,本人了解到自己过去的许多不足,同时也提高了认识,获验。现主要从教学方式方面总结如下:

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构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四变”,

一是,教师主角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为此刻的组织者、帮忙者、引导者、促进者。由施与者转转成引路者,从讲坛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应对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在这天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因而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首当其冲者具有非凡的好处。从前倡导的换位思考、思维平等、理解学生等观念,在这天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行为。

二是,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贴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带给平台,探索长假、短假、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带给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学生的作业从昨日的复习知识、巩固加深这一学习的延伸阶段转成产生疑问、探求解答这一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活动。

三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潜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好处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简单愉快、用心向上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毛茸茸的小动物”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虚拟动物”的情景,用所学过的语言相互交流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然后向同学们说一说小动的相同和不同。学生学得生趣盎然、主动用心,创造力得到了培养。

还课堂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殿堂,这是此刻教师们追求的一个境界,即使一个细节也不放过。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悟、表达:能够用词语描述;能够用动作表演;能够用实物演示等等。这种教学设计,拓展了孩子的思维,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四是,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搭建快捷、高效、大容量的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进行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学习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课题,因此能够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型。常识课堂的开心词典等都是生动有效的形式。

信息技术正被广泛,深入地应用到每一个方面,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使学习资料更丰富,工作更高效,生活更有乐趣。信息技术的发展,既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教育创造了无限的机遇。为了迎接时代的挑战,教育工作者务必自觉地运用当代信息技术革新教育思想。

透过校本培训学习,使教师更新教育观验、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好地实现校园的办学理验和办学特色,进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本期的计算机培训和考试,我的计算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我相信自己继续努力,今后我必须会用信息技术处理教学工作。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4

振兴民族的期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期望在教师,作为一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潜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适应新世纪教育形势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为努力搞好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将过去一学年的继续教育工作进行小结:

一、学习目标的完成状况:

本人在过去一年里,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学习,透过自学、培训及自练等方式,自己在各方面都有一些进步,完成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具体体此刻:1.提高了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树立了爱岗敬业的思想,教育观得到转变,更新了教育思想。2.进一步掌握了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了教学技能。3.改善了教育教学方法,并用心投身教学实践,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为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打下必须的基础。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方针政策,了解时事及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法律法规,透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牢固树立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严谨治学,依法执教,在教育教学中树立为学生和家长服务的观念,增强了工作的职责心。

2、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策略》等,从中吸取了不少经验,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获取现代教育的信息,使自己更加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得心应手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坚持不懈地参加各级开展的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技能培训等,在教研活动中,认真做好准备,用心参加并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并认真作好记载和活动小结,及时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潜力,在教材的培训中,态度端正,用心主动学习,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

4、用心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潜力,不仅仅认真学习理论,还要更加重视的是深入好教师的课堂,认真听课,学习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处理及应用生成的潜力,与老师探讨教学方法,认真总结提炼,构成新的教学模式,到达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5、及时反思和总结教学上得失,撰写师德论文及政治学习心得体会,在教学中,认真吸取教学得失,分析原因,撰写的经验论文,体现了新的教学意识。

三、存在的不足: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虽然努力的学习,但自己的教学工作潜力和某些素质较高的教师相比,还差距很大,如教学理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采用还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自身的业务知识和教学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今后的措施:

1、继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牢固专业思想,并加强师德的修养学习。

2、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课程标准,用心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用心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

3、用心参加教学技能的培训,自练、自学,敢于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为搞好来年的教学工作而努力。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个人总结5

透过继续教育培训,使我能够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潜力,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具备承担观摩课的潜力,具备教师业务和科研的潜力。

在教学技能方面,除了每周的研讨外,还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了听、评课,学科教学理论,科研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另外,还个性注重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进行校际观摩等活动促成长。师徒结对既训练了自己,收获良多!

继续教育培训方法多样,效果良好.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1.听:采用讲座、报告会集中进行培训。

2.看:透过观摩示范课、优质课(包括录像)对我进行培训。

3.赛:每学年校园定期举办教学比赛、论文评比、成果展示等活动,在活动中体现价值,不断激励我.

4.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围绕校园的主导课题参加或学习一个课题研究任务,让我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较好地体现了研究的过程也是自身提高的过程。继续教育平台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

5.经验交流:透过开展教师间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对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效果有着用心的促进作用。

①校园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要求人人参加,逐级评选,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②每周一次群众备课活动,在研究中取长补短,互通信息,促进共同提高;

③参加上级教研部门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交流会,或到兄弟校园参观学习。

总之,在继续教育培训中,使我受益匪浅,透过以老带新、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开展、组织自学等多种形式,提高了我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潜力。

第6篇:教师远程培训总结 - 奥鹏教育

教师远程培训总结

这次中小学远程培训活动,为我们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在培训期间,我积极学习,认真聆听专家讲座,学习教学相关策略,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这次培训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我以往教学中的困惑。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专家讲座,让我有一种与名师对话的感觉,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真的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到教育的改革和研究中去,这样才会始终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此外,教师应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这样才会在教学中获得进步,逐步转向研究型教师,也才会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

教育信念,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方向。有理想,才会有行动,当今社会多元价值并存,容易让人迷茫,失去方向。在这次远程培训学习中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正确的认知,不管教师的社会地位、降级地位如何,应该以教师这一职业为荣,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职业幸福感。“追求自己的教育之梦,是每一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和培养,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好教师是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好老师能飞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优秀教师应加强个人品味的修炼,用热情去点燃学生,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生命去关照学生。我从课程中、从教师们的教学魅力中感悟到了:教师的品味在于内外兼修、在于人格与专业的共同提升,修炼、激情与创新是成为优秀教师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教育是终生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丰厚的学识。优秀教师应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挤时间去学习充电,“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深深感悟到:读书学习,永无止境,方能使自己知识渊博、观察敏锐、充满自信,永葆教育智慧之活水永不干涸。

教育是终生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有丰厚的学识。优秀教师应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挤时间去学习充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深深感悟到:读书学习,永无止境,方能使自己知识渊博、观察敏锐、充满自信,永葆教育智慧之活水永不干涸。

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这次教师培训,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拓展了我的教育视野,提升了我的教研能力,让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了真真切切的转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并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这次教师培训,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拓展了我的教育视野,提升了我的教研能力,让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了真真切切的转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并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7篇:教师远程培训总结

有幸参加了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这次活动为我们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虽然研修培训学习很辛苦,但是它也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收获与乐趣。我很喜欢这样的培训方式。因为研修网络学习很神奇,魅力无穷,可以说是,秀才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一有闲暇,我就会打开电脑,挂上QQ,上网点击登录,进入学习平台,聆听专家们一个个精彩的视频讲座,聆听他们的谆谆教诲,真的感到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体会:

一 、远程培训计划符合以我国“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二、远程培训计划是以“掌握学习理论”等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特点的先进现代教学模式。我们作为教师,学生的引路人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特别是让我有种全新的认识与了解,从一些新的角度对培训进行重新解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三、远程培训计划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不但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动技术、心理健康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外,还特别注重他们的学习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创新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善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素质的发展。

四、远程培训弘扬了我国传统教学思想中“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精华。在因材施教方面,它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特长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项目,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发展,而非注重学生学习结果,认为每个学生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以最有效的学习获得应有的发展,就都是好学生。

五、远程培训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我国当前倡导创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中小学远程培训不但重视启发式教学,而且运加以发展,在启发的方式更加注重以教师的帮助和学生的相互启示,与传统的以老师问学生答为主的启发式教学相比,更加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主动性。

虽然研修培训的学习是辛苦的,但是回味其中的过程是快乐的;虽然研修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带给我们的启发是巨大的。这次的研修培训学习对我来说收获很大,自己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提高!

第8篇:教师远程培训总结

凤鸣中心小学校 李春英

有幸参加了2011——2012 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在此次培训中,我比较全面学习了上级规定的必修课目,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认真完成各项作业。通过网络培训,我总的感到,个人的自身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努力把学习培训内容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下是我学习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

我们的课堂常常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老师在上面讲的很卖力,可学生却似乎充耳不闻,最后教学效果不好。老师总会埋怨:学生们太不来气了!问题都不回答!怎么教得好啊!其实关键不在于学生,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太过于陈旧了,或者没有把新观念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去。

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

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

学习培训虽然结束了,但自身的学习远没有结束,自己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努力把这次培训成果延伸下去。一是要对所学内容进行认识的归纳整理,进行再消化理解。二是进一步掌握所学的技能,努力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去。三是结合教学实践,积极研究探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通过学习,让我茅塞顿开。我深深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与时代同行。我们的课堂变革与学校变革,都与社会变革血脉相连。通过学习,我的思维方法与思想方法都得到了转换。希望今后的我能够立足课堂,跨越时空,让我的课堂更能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

第9篇: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我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已经结束,回顾学习经历,感慨颇多、受益匪浅。对一位工作二十多年的教师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全面、系统、以理论教育为底子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 回顾往事,和着艰辛、拌着拼搏,但也倍感喜悦和欣慰。一路走下来,从开始的只觉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操作熟练;从初上网时的被动性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搜索资源、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我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工作中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相互关系,提高我们教书育人的水平,为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标准做好铺路石,尽一点自己微薄之力。现将个人参加继续教育做如下总结:

一、增厚了专业知识储备和提高学科教学水平.。

教师由最初的学生到登上三次讲台,实现人生第一次华丽转身。教师在经过若干年教学以后,再次回身比较系统的理论学习,深化了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提高了学科教学水平,实现人生的第二次华丽转身。这次远程培训让我加强了对数学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掌握了学科的一些新的发展动态,了解到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提高了自我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能力,增强了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学科教学实践能力,受益匪浅。

二、增强职业理想和职业使命感.。

在这次师德教育培训中,我更加深切领悟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天外有天,在我们同行中有我学习的模范,教育的事业还有很大的舞台。这次培训也让我真正认识到教育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大,从而增强职业理想。这次

培训也让我明白教育是需要无穷智慧和辛勤耕耘的事业,通过培训,看到他们的教学设计,我从这些优秀的骨干教师身上不光学到了教学、教研的本领,而且学到了如何做人为师,甘心奉献的蜡烛情怀。写在纸上的是思想的足迹,化作动力的是思想的延伸,我们更愿开启重新跋涉的新起点,继续奉献在教育的三尺讲台。

三、要转换角色,改变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课程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在新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同时要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学中,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组交流、全班交流等。

(2)教学中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如何做人和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是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指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是一种激励,当学生退却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是:观察、感知、参与、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控教学方向,照顾差异,发现"火花"。师与生之间的交流,有认知的交流,有情感的交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四、教学中要明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为起点,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自主生成的过程。学生能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收集、选择、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学习的过程是自主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教师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传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不可一味地讲解,一味地记忆。只有这样课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五、注重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评价好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而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六、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理解了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日常的教学出发,选择一定的主题单元进行设计,并关注技术的支持作用;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能够结合主题单元,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解评价的基本含义,能够运用多元化的方法,为主题单元学习中的评价要素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案;理解实施单元教学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授递策略、组织策略与管理策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初步理解运用信息技术支持研究的一般过程;能够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其他学员分享自己的培训作品,对自己经历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使我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帮助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

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我的体会是,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基础,教学设计能力是教育技术能力的关键,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科学整合是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教育技术能力的终端是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这份设计中蕴藏着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科学选择与取舍,体现着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 总之,通过这培训,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这必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上一篇:保密工作管理实施方案下一篇:八年级部编版历史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