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改造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基于“三重生态”下的乡村景观改造研究 ——以郑沟村景观改造为例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推进,原始乡村景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居民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需求。千篇一律的乡村景观改造设计并不能合理的解决乡村景观存在的问题,迫切的需要寻求全新的、系统的解决方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景观是新时代乡村景观建设的目的要求,必须满足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体系、生产劳动经济以及生活居住空间三者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景观的现实需要。本文从伽塔利生态智慧的“三重生态”理论出发,结合更多的生态美学的思想,探索寻找适应乡村景观改造的体系内容。重新定义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乡村潜在的问题寻求现实的解决之道。探索乡村景观的价值与内涵,从“三重生态”的角度切入乡村景观改造设计,针对乡村环境现状普遍问题,提出可供解决的设计策略与实际性的设计方法。以“三重生态”理论为基础作为切入点,分别从精神生态向度、社会生态向度、自然生态向度对乡村景观风貌的社会生活场景、经济生产、生态环境进行重新审视,为乡村景观建设寻求适宜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策略。用现实的解决之道,实现乡村的发展振兴。并以河南省鹤壁市郑沟村作为设计实践对象,以迦塔利“三重生态”理论和乡村景观改造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郑沟村村内发展结构、自然、人居、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探索在郑沟村景观设计中村民与地域环境之间的联系、人类个人与群体性社会的联系、人与自我精神价值的联系。全面优化郑沟村的景观环境,提升郑沟村景观生活服务品质,突出地域特征,充分发挥郑沟村特色资源等。越过传统乡村景观改造设计的表象误区,避免“千面一村”的设计现象。文章结合“三重生态”下对乡村景观建设的指导,提出解决现状问题的基本策略。试图打造出因地制宜,集自然、经济、人文为一体的生态性农村景观。同时也为其他乡村的景观改造提供一个生态可持续的景观设计策略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景观;三重生态学;生态智慧;郑沟村

学科专业:设计学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1.1 时代背景

1.1.2 社会背景

1.1.3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生态美学相关理论研究

1.3.2 国内外乡村景观相关理论研究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创新

1.5 研究框架

2 “三重生态”相关理论

2.1 生态美学

2.1.1 生态美学的历史渊源

2.1.2 生态美学涵义阐释

2.1.3 生态美学的建构

2.2 迦塔利生态智慧

2.2.1 生态美学的理论危机

2.2.2 迦塔利生态智慧的理论内涵

2.2.3 走向主体性生产的生态美学

2.3 三重生态学

2.3.1 三重生态的自然生态向度

2.3.2 三重生态的社会生态向度

2.3.3 三重生态的精神生态向度

2.4 总结

3 乡村景观相关理论

3.1 乡村景观的组成要素

3.1.1 聚落景观

3.1.2 生产景观

3.1.3 自然景观

3.2 乡村景观特征分析

3.2.1 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融

3.2.2 统一与多样的空间形态

3.2.3 地域特色的形态设计

3.3 乡村景观的现状与问题

3.3.1 区域规划和景观布局的缺陷

3.3.2 景观形态和功能机制的滞后

3.3.3 乡土精神和文化精神的淡化

3.4 小结

4 “三重生态”下乡村景观改造设计策略

4.1 景观改造原则

4.1.1 延续景观结构和规律

4.1.2 重构与优化乡村空间

4.1.3 挖掘乡村文化价值

4.2 景观改造设计理念

4.2.1 重新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

4.2.2 营造求同存异的生活空间

4.2.3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3 景观改造设计策略

4.3.1 尊重自然生态之美

4.3.2 实现社会和谐统一

4.3.3 强调新兴的主体性

4.4 小结

5 “三重生态”下郑沟村景观改造设计

5.1 郑沟村基础概况

5.1.1 主要概况

5.1.2 资源分析

5.2 郑沟村现存问题

5.2.1 村落空心化严重

5.2.2 产业结构单一

5.2.3 基础设施缺乏

5.2.4 生态环境破坏

5.2.5 风俗文化淡漠

5.3 郑沟村景观改造设计原则

5.3.1 村民参与式建设原则

5.3.2 保护与传承乡土景观原则

5.3.3 现有资源合理化利用原则

5.3.4 自然环境可持续的原则

5.4 郑沟村景观改造设计策略

5.4.1 改善基础设施

5.4.2 调整产业结构

5.4.3 保鲜居民生活

5.4.4 延续村落文脉

5.4.5 生态维育策略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学生作文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企业预算编制预算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