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精选8篇)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篇1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总则

1.1 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我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的技术人员正确掌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理念、原则和方法。通过导则的实施让广大城乡居民在更舒适、更优美、更健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并为我国的相关规范的制定创造条件。

1.2 本导则遵循国内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和其他法规,并参考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编制的,具有适用性和指导性。

1.3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1.3.1 坚持社会性原则。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1.3.2 坚持经济性原则。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1.3.3 坚持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3.4 坚持地域性原则。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1.3.5 坚持历史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

2.1 总体环境

2.1.1 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1.2 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2.1.3 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观;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观资源的住区,应有意识地留设景观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观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观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2.2 光环境

2.2.1 住区休闲空间应争取良好的采光环境,有助于居民的户外活动;在气候炎热地区,需考虑足够的荫庇构筑物,以方便居民交往活动。

2.2.2 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需考虑对光的不同反射程度,并用以调节室外居住空间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不同光线要求;住区小品设施设计时宜避免采用大面积的金属、玻璃等高反射性材料,减少住区光污染;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2.2.3 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应营造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灯光亮度;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的独特景观。

2.3 通风环境

2.3.1 住区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自然通风,不宜形成过于封闭的围合空间,做到疏密有致,通透开敞。

2.3.2 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效果,应尽可能扩大绿化种植面积,适当增加水面面积,有利于调节通风量的强弱。

2.3.3 户外活动场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并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疏导自然气流。

2.3.4 住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宜达到二级。

2.4 声环境

2.4.1 城市住区的白天噪声允许值宜≤45dB,夜间噪声允许值宜≤40dB。靠近噪声污染源的住区应通过设置隔音墙、人工筑坡、植物种植、水景造型、建筑屏障等进行防噪。

2.4.2 住区环境设计中宜考虑用优美轻快的背景音乐来增强居住生活的情趣。

2.5 温、湿度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2.5.1 温度环境:环境景观配置对住区温度会产生较大影响。北方地区冬季要从保暖的角度考虑硬质景观设计;南方地区夏季要从降温的角度考虑软质景观设计。

2.5.2 湿度环境:通过景观水量调节和植物呼吸作用,使住区的相对湿度保持在30%-60%。

2.6 嗅觉环境

2.6.1 住区内部应引进芬香类植物,排斥散发异味、臭味和引起过敏、感冒的植物。

2.6.2必须避免废异物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在住区内设置垃圾收集装置,推广垃圾无毒处理方式,防止垃圾及卫生设备气味的排放。

2.7 视觉环境

2.7.1 以视觉控制环境景观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设计方法,如对景、衬景、框景等设置景观视廊都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由此而提升环境的景观价值。

2.7.2 要综合研究视觉景观的多种元素组合,达到色彩适人、质感亲切、比例恰当、尺度适宜、韵律优美的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效果。

2.8 人文环境

2.8.1 应十分重视保护当地的文物古迹,并对保留建筑物妥善修缮,发挥其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

2.8.2 要重视对古树名树的保护,提倡就地保护,避免异地移植,也不提倡从居住区外大量移入名贵树种,造成树木存活率降低。

2.8.3 保持地域原有的人文环境特征,发扬优秀的民间习俗,从中提炼代表性设计元素,创造出新的景观场景,引导新的居住模式。

2.9 建筑环境

2.9.1 建筑设计应考虑建筑空间组合、建筑造型等与整体景观环境的整合,并通过建筑自身形体的高低组合变化和与住区内、外山水环境的结合,塑造具有个性特征和可识别性的住区整体景观。

2.9.2 建筑外立面处理

(1)形体。住区建筑的立面设计提倡简洁的线条和现代风格,并反映出个性特点。

(2)材质。鼓励建筑设计中选用美观经济的新材料,通过材质变化及对比来丰富外立面。建筑底层部分外墙处理宜细。外墙材料选择时需注重防水处理。

(3)色彩。居住建筑宜以淡雅、明快为主。在景观单调处,可通过建筑外墙面的色彩变化或适宜的壁画来丰富外部环境。

(4)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考虑室外设施的位置,保持住区景观的整体效果。

景观设计分类

3.1 分类原则

本导则的景观设计分类是依居住区的居住功能特点和环境景观的组成元素而划分的,不同于狭义的“园林绿化”,是以景观来塑造人的交往空间形态,突出了“场所+景观”的设计原则,具有概念明确,简练实用的特点。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对居住区环境景观的总体把握和判断。

3.2 设计元素

景观设计元素是组成居住区环境景观的素材。本导则列出的景观设计元素仅是诸多素材中的常见部分,其中一些重要的量化指标可作为设计参考依据。设计元素根据其不同特征分为:功能类元素、园艺类元素和表象类元素。(详见下表)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绿化种植景观

4.1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并应符合下表规定。(表内“设置内容”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

注:①居住区公共绿地至少有一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②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日照阴影范围之外。③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同时应满足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的要求。④参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2 公共绿地指标

公共绿地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级不少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或组团)不少于1.5m2/人。

4.3 绿地率

新区建设应≥30%;

旧区改造宜≥25%;

种植成活率≥98%。

4.4 院落组团绿地

其中:L-南北两楼正面间距(m);L2-当地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S1-北侧为多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S2-北侧为高层楼的组团绿地面积(m2)。

4.5 绿化种植相关间距控制规定

4.5.1 绿化植物栽植间距和绿化带最小宽度规定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4.5.2 绿化带最小宽度规定

4.5.3 绿化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最小间距的规定

4.5.4 绿化植物与管线的最小间距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4.6 道路交叉口植物布置规定

道路交叉口处种植树木时,必须留出非植树区,以保证行车安全视距,即在该视野范围内不应栽植高于1米的植物,而且不得妨碍交叉口路灯的照明,为交通安全创造良好条件。(见下表)

4.7 植物配置

4.7.1 植物配置的原则

(1)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

(2)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3)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

(4)要注重种植位置的选择,以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其他设施的管理维护。

4.7.2 适用居住区种植的植物分为六类: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花卉及竹类。

4.7.3 植物配置按形式分为规则式和自由式,配置组合基本有如下几种:

4.8 植物组合的空间效果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植物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以各种方式交互形成多种空间效果,植物的高度和密度影响空间的塑造。(见下表)

4.9 绿篱设置

4.9.1 绿篱有组成边界、围合空间、分隔和遮挡场地的作用,也可作为雕塑小品的背景。

4.9.2 绿篱以行列式密植植物为主,分为整形绿篱和自然绿篱。整形绿篱常用生长缓慢、分枝点低、枝叶结构紧密的低矮灌乔木,适合人工修剪整形。自然绿篱选用植物体量则相对较高大。绿篱地上生长空间要求一般高度为0.5-1.6m,宽度为0.5-1.8m。

4.9.3 绿篱树的行距和株距

4.10 宅旁绿化

4.10.1 宅旁绿地贴近居民,特别具有通达性和实用观赏性。宅旁绿地的种植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如在华北地区,建筑物南面不宜种植过密,以致影响通风和采光)。在近窗不宜种高大灌木;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的效果。

4.10.2 宅旁绿地应设计方便居民行走及滞留的适量硬质铺地,并配植耐践踏的草坪。荫影区宜种植耐荫植物。

4.11 隔离绿化

4.11.1 居住区道路两侧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行道树应尽量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阳降温作用。

4.11.2 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应设置隔离绿地,多用乔木和灌木构成浓密的绿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区的安静,居住区内的垃圾站、锅炉房、变电站、变电箱等欠美观地区可用灌木或乔木加以隐蔽。

4.12 架空空间绿化

4.12.1 住宅底层架空广泛适用于南方亚热带气候区的住宅,利于居住院落的通风和小气候的调节,方便居住者遮阳避雨,并起到绿化景观的相互渗透作用。

4.12.2 架空层内宜种植耐荫性的花草灌木,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4.12.3 架空层作为居住者在户外活动的半公共空间,可配置适量的活动和休闲设施。

4.13平台绿化

4.13.1平台绿化一般要结合地形特点及使用要求设计,平台下部分空间可作为停车库,辅助设备用房、商场或活动健身场地等;平台上部空间作为安全美观的行人活动场所。要把握“人流居中,绿地靠窗”的原则,即将人流限制在平台中部,以防止对平台首层居民的干扰,绿地靠窗设置,并种植一定数量的灌木和乔木,减少户外人员对室内居民的视线干扰。

4.13.2平台绿地应根据平台结构的承载力及小气候条件进行种植设计,要解决好排水和草木浇灌问题,也要解决下部采光问题,可结合采光口或采光罩进行统一规划。

4.13.3平台上种植土厚度必须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一般参考控制厚度见下表,对于较高大的树木,可在平台上设置树池栽植。

4.14 屋顶绿化

4.14.1 建筑屋顶自然环境与地面有所不同,日照、温度、风力和空气成份等随建筑物高度而变化。

(1)屋顶接受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对植物生长有利。

(2)温差变化大,夏季白天温度比地面高3-5℃,夜间又比地面低2-3℃;冬季屋面温度比地面高,有利植物生长。

(3)屋顶风力比地面大1-2级,对植物发育不利。

(4)相对湿度比地面低10-20%,植物蒸腾作用强,更需保水。

4.14.2 屋顶绿地分为坡屋面和平屋面绿化两种,应根据上述生态条件种植耐旱、耐移栽、生命力强、抗风力强、外形较低矮的植物。坡屋面多选择贴伏状藤本或攀缘植物。平屋顶以种植观赏性较强的花木为主,并适当配置水池、花架等小品,形成周边式和庭园式绿化。

4.14.3 屋顶绿化数量和建筑小品放置位置,需经过荷载计算确定。考虑绿化的平屋顶荷载为500-1000kg/m2,为了减轻屋顶的荷载,栽培介质常用轻质材料按需要比例混合而成(如营养土、土屑、蛭石等)。

4.14.4 屋顶绿化可用人工浇灌,也可采用小型喷灌系统和低压滴灌系统。屋顶多采用屋面找坡,设排水沟和排水管的方式解决排水问题,避免积水造成植物根系腐烂。

4.15 停车场绿化

车场的绿化景观可分为:周界绿化、车位间绿化和地面绿化及铺装。(见下表)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4.16 古树名木保护

4.16.1 古树,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等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凡是树龄在300年以上,或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其余为二级。

古树名木是人类的财富,也是国家的活文物,一级古树名木要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二级古树名木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保护措施。

4.16.2 古树名木的保护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划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成行地带外绿树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5m宽和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树胸径20倍以内。

(2)保护范围内不得损坏表土层和改变地表高程,除保护及加固设施外,不得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及架(埋)设各种过境管线,不得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

(3)保护维护附近,不得设置造成古树名木的有害水、气的设施。

(4)采取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其正常生长。

国家严禁砍伐、移植古树名木,或转让买卖古树名木。

在绿化设计中要尽量发挥古树名木的文化历史价值的作用,丰富环境的文化内涵。

道路景观

5.1 景观功能

5.1.1 道路作为车辆和人员的汇流途径,具有明确的导向性,道路两侧的环境景观应符合导向要求,并达到步移景移的视觉效果。道路边的绿化种植及路面质地色彩的选择应具有韵律感和观赏性。

5.1.2 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道路可形成重要的视线走廊,因此,要注意道路的对景和远景设计,以强化视线集中的观景。

5.1.3 休闲性人行道、园道两侧的绿化种植,要尽可能形成绿荫带,并串连花台、亭廊、水景、游乐场等,形成休闲空间的有序展开,增强环境景观的层次。

5.1.4 居住区内的消防车道占人行道、院落车行道合并使用时,可设计成隐蔽式车道,即在4米幅宽的消防车道内种植不妨碍消防车通行的草坪花卉,铺设人行步道,平日作为绿地使用,应急时供消防车使用,有效地弱化了单纯消防车道的生硬感,提高了环境和景观效果。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5.2 居住区道路宽度

5.3 道路及绿地最大坡度

5.4 路面分类及适用场地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5.5 路缘石及边沟

5.5.1 路缘石设置功能:确保行人安全,进行交通引导。保持水土,保护种植,区分路面铺装。

5.5.2 路缘石可采用预制混凝土、砖、石料和合成树脂材料,高度为100-150mm为宜。

5.5.3 区分路面的路缘,要求铺设高度整齐统一,局部可采用与路面材料相搭配的花砖或石料;绿地与混凝土路面、花砖路面、石路面交界处可不设路缘;与沥青路面交界处应设路缘。

5.5.4 边沟是用于道路或地面排水的,车行道排水多用带铁篦子的L形边沟和U形边沟;广场地面多用蝶形状和缝形边沟;铺地砖的地面多用加装饰的边沟,要注重色彩的搭配;平面型边沟水篦格栅宽度要参考排水量和排水坡度确定,一般采用250-300mm;缝型边沟一般缝隙不小于20mm。

5.6 道路车档、缆柱

5.6.1 车档和缆柱是限制车辆通行和停放的路障设施,其造型设置地点应与道路的景观相协调。车档和缆柱分为固定和可移动式的,固定车档可加锁由私人管理。

5.6.2 车档材料一般采用钢管和不锈钢制作,高度为70cm左右;通常设计间距为60cm;但有轮椅和其他残疾人用车地区,一般按90-120cm的间距设置,并在车档前后设置约150cm左右的平路,以便轮椅的通行。

5.6.3 缆柱分为有链条式和无链条式两种。缆柱可用铸铁、不锈钢、混凝土、石材等材料制作,缆柱高度一般为40-50cm左右,可作为街道坐凳使用;缆柱间距宜为120cm左右。带链条的缆柱间距也可由链条长度决定,一般不超过2m。缆柱链条可采用铁链、塑料链和粗麻绳制作。

场所景观

6.1 健身运动场

6.1.1 居住小区的运动场所分为专用运动场和一般的健身运动场,小区的专用运动场多指网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和室内外游泳场,这些运动场应按其技术要求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健身运动场应分散在住区方便居民就近使用又不扰民的区域。不允许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穿越运动场地。

6.1.2 健身运动场包括运动区和休息区。运动区应保证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地面宜选用平整防滑适于运动的铺装材料,同时满足易清洗、耐磨、耐腐蚀的要求。室外健身器材要考虑老年人的使用特点,要采取防跌倒措施。休息区布置在运动区周围,供健身运动的居民休息和存放物品。休息区宜种植遮阳乔木,并设置适量的座椅。有条件的小区可设置直饮水装置(饮泉)。

6.2 休闲广场

6.2.1 休闲广场应设于住区的人流集散地(如中心区、主入口处),面积应根据住区规模和规划设计要求确定,形式宜结合地方特色和建筑风格考虑。广场上应保证大部分面积有日照和遮风条件。

6.2.2 广场周边宜种植适量庭荫树和休息座椅,为居民提供休息、活动、交往的设施,在不干扰邻近居民休息的前提下保证适度的灯光照度。

6.2.3 广场铺装以硬质材料为主,形式及色彩搭配应具有一定的图案感,不宜采用无防滑措施的光面石材、地砖、玻璃等。广场出入口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广场地面材料选择可参见5.4路面分类及适用场地)

6.3 游乐场

6.3.1 儿童游乐场应该在景观绿地中划出固定的区域,一般均为开敞式。游乐场地必须阳光充足,空气清洁,能避开强风的袭扰。应与住区的主要交通道路相隔一定距离,减少汽 13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车噪声的影响并保障儿童的安全。游乐场的选址还应充分考虑儿童活动产生的嘈杂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离开居民窗户10m远为宜。

6.3.2 儿童游乐场周围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保持较好的可通视性,便于成人对儿童进行目光监护。

6.3.3 儿童游乐场设施的选择应能吸引和调动儿童参与游戏的热情,兼顾实用性与美观。色彩可鲜艳但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游戏器械选择和设计应尺度适宜,避免儿童被器械划伤或从高处跌落,可设置保护栏、柔软地垫、警示牌等。

6.3.4 居住区中心较具规模的游乐场附近应为儿童提供饮用水和游戏水,便于儿童饮用、冲洗和进行筑沙游戏等。

6.3.5 儿童游乐设施设计要点 硬质景观

7.1 雕塑小品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7.1.1 硬质景观是相对种植绿化这类软质景观而确定的名称,泛指用质地较硬的材料组成的景观。硬质景观主要包括雕塑小品、围墙/栅栏、挡墙、坡道、台阶及一些便民设施等。

7.1.2 雕塑小品与周围环境共同塑造出一个完整的视觉形象,同时赋予景观空间环境以生气和主题,通常以其小巧的格局、精美的造型来点缀空间,使空间诱人而富于意境,从而提高整体环境景观的艺术境界。

7.1.3 雕塑按使用功能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功能性与装饰性雕塑等。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具象和抽象,动态和静态雕塑等。

7.1.4 雕塑在布局上一定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恰如其分地确定雕塑的材质、色彩、体量、尺度、题材、位置等,展示其整体美、协调美。

应配合住区内建筑、道路、绿化及其它公共服务设施而设置,起到点缀、装饰和丰富景观的作用。特殊场合的中心广场或主要公共建筑区域,可考虑主题性或纪念性雕塑。

7.1.5 雕塑应具有时代感,要以美化环境保护生态为主题,体现住区人文精神。以贴近人为原则,切忌尺度超长过大。更不宜采用金属光泽的材料制作。

7.2 便民设施

7.2.1 居住区便民设施包括有音响设施、自行车架、饮水器、垃圾容器、座椅(具),以及书报亭、公用电话、邮政信报箱等。

便民设施应容易辨认,其选址应注意减少混乱且方便易达。

在居住区内,宜将多种便民设施组合为一个较大单体,以节省户外空间和增强场所的视景特征。

7.2.2 音响设施

在居住区户外空间中,宜在距住宅单元较远地带设置小型音响设施,并适时地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以增强居住空间的轻松气氛。

音响设计外形可结合景物元素设计。音箱高度应在0.4-0.8m之间为宜,保证声源能均匀扩放,无明显强弱变化。音响放置位置一般应相对隐蔽。

7.2.3 自行车架

自行车在露天场所停放,应划分出专用场地并安装车架。自行车架分为槽式单元支架、管状支架和装饰性单元支架,占地紧张的时候可采用双层自行车架,自行车架尺寸按下列尺寸制作。

7.2.4 饮水器(饮泉)

饮水器是居住区街道及公共场所为满足人的生理卫生要求经常设置的供水设施,同时也是街道上的重要装点之一。

饮水器分为悬挂式饮水设备、独立式饮水设备和雕塑式水龙头等。

饮水器的高度宜在800mm左右,供儿童使用的饮水器高度宜在650mm左右,并应安装在高度100-200mm左右的踏台上。

饮水器的结构和高度还应考虑轮椅使用者的方便。

7.2.5 垃圾容器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1)垃圾容器一般设在道路两侧和居住单元出入口附近的位置,其外观色彩及标志应符合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

(2)垃圾容器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普通垃圾箱的规格为高60-80cm,宽50-60cm。放置在公共广场的要求较大,高宜在90cm左右,直径不宜超过75cm。

(3)垃圾容器应选择美观与功能兼备、并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产品,要求坚固耐用,不易倾倒。一般可采用不锈钢、木材、石材、混凝土、GRC、陶瓷材料制作。

7.2.6 座椅(具)

(1)座椅(具)是住区内提供人们休闲的不可缺少的设施,同时也可作为重要的装点景观进行设计。应结合环境规划来考虑座椅的造型和色彩,力争简洁适用。室外座椅(具)的选址应注重居民的休息和观景。

(2)室外座椅(具)的设计应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普通座面高38-40cm,座面宽40-45cm,标准长度:单人椅60cm左右,双人椅120cm左右,3人椅180cm左右,靠背座椅的靠背倾角为100-110°为宜。

(3)座椅(具)材料多为木材、石材、混凝土、陶瓷、金属、塑料等,应优先采用触感好的木材,木材应作防腐处理,座椅转角处应作磨边倒角处理。

7.3 信息标志

7.3.1 居住区信息标志可分为4类:名称标志、环境标志、指示标志、警示标志。

信息标志的位置应醒目,且不对行人交通及景观环境造成妨害。

标志的色彩、造型设计应充分考虑其所在地区建筑、景观环境以及自身功能的需要。

标志的用材应经久耐用,不易破损,方便维修。

各种标志应确定统一的格调和背景色调以突出物业管理形象。

7.3.2 居住区主要标志项目表

7.4 栏杆/扶手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7.4.1 栏杆具有拦阻功能,也是分隔空间的一个重要构件。设计时应结合不同的使用场所,首先要充分考虑栏杆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其次要考虑栏杆的造型美,突出其功能性和装饰性。常用材料有铸铁、铝合金、不锈钢、木材、竹子、混凝土等。

7.4.2 栏杆大致分为以下3种:

(1)矮栏杆,高度为30-40cm,不妨碍视线,多用于绿地边缘。也用于场地空间领域的划分。

(2)高栏杆,高度在90cm左右,有较强的分隔与拦阻作用。

(3)防护栏杆,高度在100-120cm以上,超过人的重心,以起防护围挡作用。一般设置在高台的边缘,可使人产生安全感。

7.4.3 扶手,设置在坡道、台阶两侧,高度为90cm左右,室外踏步级数超过了3级时必须设置扶手,以方便老人和残障人使用。供轮椅使用的坡道应设高度0.65m与0.85m两道扶手。

7.5 围栏/栅栏

7.5.1 围栏、栅栏具有限入、防护、分界等多种功能,立面构造多为栅状和网状、透空和半透空等几种形式。围栏一般采用铁制、钢制、木制、铝合金制、竹制等。栅栏竖杆的间距不应大于110mm。

7.5.2 围栏、栅栏设计高度

7.6 挡土墙

7.6.1 挡土墙的形式根据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经过结构设计确定。从结构形式分主要有重力式、半重力式、悬臂式和扶臂式挡土墙,从形态上分有直墙式和坡面式。

7.6.2 档土墙的外观质感由用材确定,直接影响到挡墙的景观效果。毛石和条石砌筑的挡土墙要注重砌缝的交错排列方式和宽度;预制混凝土预制块挡土墙应设计出图案效果;嵌草皮的坡面上需铺上一定厚度的种植土,并加入改善土壤保温性的材料,利于草根系的生长。

7.6.3 常见挡土墙技术要求及适用场地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7.6.4 挡土墙必须设置排水孔,一般为3m2设一个直径75mm的排水孔,墙内宜敷设渗水管,防止墙体内存水。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必须设伸缩缝,配筋墙体每30m设一道无筋墙体每10m设一道。

7.7 坡道

7.7.1 坡道是交通和绿化系统中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直接影响到使用和感观效果。居住区道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园路不应大于4%;自行车专用道路最大纵坡控制在5%以内;轮椅坡道一般为6%;最大不超过8.5%,并采用防滑路面;人行道纵坡不宜大于2.5%。

7.7.2 坡度的视觉感受与适用场所

7.7.3 园路、人行道坡道宽一般为1.2m,但考虑到轮椅的通行,可设定为1.5m以上,有轮椅交错的地方其宽度应达到1.8m。

7.8 台阶

7.8.1 台阶在园林设计中起到不同高程之间的连接作用和引导视线的作用,可丰富空间的层次感,尤其是高差较大的台阶会形成不同的近景和远景的效果。

7.8.2 台阶的踏步高度(h)和宽度(b)是决定台阶舒适性的主要参数,两者的关系如下:2h+b=60-6cm为宜,一般室外踏步高度设计为12cm-16cm,踏步宽度30cm-35cm,低于10cm的高差,不宜设置台阶,可以考虑做成坡道。

7.8.3 台阶长度超过3米或需改变攀登方向的地方,应在中间设置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大于1.2m,台阶坡度一般控制在1/4-1/7范围内,踏面应做防滑处理,并保持1%的排水坡度。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7.8.4 为了方便晚间人们行走,台阶附近应设照明装置,人员集中的场所可在台阶踏步上暗装地灯。

7.8.5 过水台阶和跌流台阶的阶高可依据水流效果确定,同时也要考虑儿童进入时的防滑处理。

7.9 种植容器

7.9.1 花盆

(1)花盆是景观设计中传统种植器的一种形式。花盆具有可移动性和可组合性,能巧妙地点缀环境,烘托气氛。花盆的尺寸应适合所栽种植物的生长特性,有利于根茎的发育,一般可按以下标准选择:花草类盆深20cm以上,灌木类盆深40cm以上,中木类盆深45cm以上。

(2)花盆用材,应具备有一定的吸水保温能力,不易引起盆内过热和干燥。花盆可独立摆放,也可成套摆放,采用模数化设计能够使单体组合成整体,形成大花坛。

(3)花盆用栽培土,应具有保湿性、渗水性和蓄肥性,其上部可铺撒树皮屑作覆盖层,起到保湿装饰作用。

7.9.2 树池/树池箅

(1)树池是树木移植时根球(根钵)的所需空间,一般由树高、树径、根系的大小所决定。

树池深度至少深于树根球以下250mm。

树池箅是树木根部的保护装置,它既可保护树木根部免受践踏,又便于雨水的渗透和步行人的安全。

(2)树池箅应选择能渗水的石材、卵石、砾石等天然材料,也可选择具有图案拼装的人工预制材料,如铸铁、混凝土、塑料等,这些护树面层宜做成格栅装,并能承受一般的车辆荷载。

7.9.3 树池及树池箅选用表

7.10 入口造型

7.10.1 居住区入口的空间形态应具有一定的开敞性,入口标志性造型(如门廊、门架、门柱、门洞等)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及建筑风格相协调,避免盲目追求豪华和气派。应根据住区规模和周围环境特点确定入口标志造型的体量尺度,达到新颖简单、轻巧美观的要求。同时要考虑与保安值班等用房的形体关系,构成有机的景观组合。

7.10.2 住宅单元入口是住宅区内体现院落特色的重要部位,入口造型设计(如门头、门廊、连接单元之间的连廊)除了功能要求外,还要突出装饰性和可识别性。要考虑安防、照明设备的位置和与无障碍坡道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色彩和材质上的统一。所用建筑材料应具有易清洗不易碰损等特点。

水景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水景景观以水为主。水景设计应结合场地气候、地形及水源条件。南方干热地区应尽可能为居住区居民提供亲水环境,北方地区在设计不结冰期的水景时,还必须考虑结冰期的枯水景观。

8.1 自然水景

8.1.1 自然水景与海、河、江、湖、溪相关联。这类水景设计必须服从原有自然生态景观,自然水景线与局部环境水体的空间关系,正确利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充分发挥自然条件,形成的纵向景观、横向景观和鸟瞰景观。应能融和居住区内部和外部的景观元素,创造出新的亲水居住型态。

8.1.2 自然水景的构成元素

8.1.3 驳岸

(1)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是否能与环境相协调,不但取决于驳岸与水面间的高差关系,还取决于驳岸的类型及用材的选择。驳岸类型列表如下:

(2)对居住区中的沿水驳岸(池岸),无论规模大小,无论是规则几何式驳岸(池岸)还是不规则驳岸(池岸),驳岸的高度,水的深浅设计都应满足人的亲水性要求,驳岸(池岸)尽可能贴近水面,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最佳。亲水环境中的其他设施(如水上平台、汀步、栈桥、栏索等),也应以人与水体的尺度关系为基准进行设计。

8.1.4 景观桥

(1)桥在自然水景和人工水景中都起到不可缺少的景观作用,其功能作用主要有:形成交通跨越点;横向分割河流和水面空间;形成地区标志物和视线集合点;眺望河流和水面的良好观景场所,其独特的造型具有自身的艺术价值。

(2)景观桥分为钢制桥、混凝土桥、拱桥、原木桥、锯材木桥、仿木桥、吊桥等。居住区一般采用木桥、仿木桥和石拱桥为主,体量不宜过大,应追求自然简洁,精工细做。

8.1.5 木栈道

(1)邻水木栈道为人们提供了行走、休息、观景和交流的多功能场所。由于木板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粗朴的质感,因此行走其上比一般石铺砖砌的栈道更为舒适。多用于要求较高的居住环境中。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2)木栈道由表面平铺的面板(或密集排列的木条)和木方架空层两部分组成。木面板常用桉木、柚木、冷杉木、松木等木材,其厚度要根据下部木架空层的支撑点间距而定,一般为3-5cm厚,板宽一般为10-20cm之间,板与板之间宜留出3-5mm宽的缝隙。不应采用企口拼接方式。面板不应直接铺在地面上,下部要有至少2cm的架空层,以避免雨水的浸泡,保持木材底部的干燥通风。设在水面上的架空层其木方的断面选用要经计算确定。

(3)木栈道所用木料必须进行严格的防腐和干燥处理。为了保持木质的本色和增强耐久性,用材在使用前应浸泡在透明的防腐液中6-15天,然后进行烘干或自然干燥,使含水量不大于8%,以确保在长期使用中不产生变形。个别地区由于条件所限,也可采用涂刷桐油和防腐剂的方式进行防腐处理。

(4)连接和固定木板和木方的金属配件(如镙栓、支架等)应采用不锈钢或镀锌材料制作。

8.2 庭院水景

8.2.1 庭院水景通常为人工化水景为多。根据庭院空间的不同,采取多种手法进行引水造景(如叠水、溪流、瀑布、涉水池等),在场地中有自然水体的景观要保留利用,进行综合设计,使自然水景与人工水景融为一体。

8.2.2 庭院水景设计要借助水的动态效果营造充满活力的居住氛围。水景效果特点如下表:

8.2.3 瀑布跌水

(1)瀑布按其跌落形式分为滑落式、阶梯式、幕布式、丝带式等多种,并模仿自然景观,采用天然石材或仿石材设置瀑布的背景和引导水的流向(如景石、分流石、承瀑石等),考虑到观赏效果,不宜采用平整饰面的白色花岗石作为落水墙体。为了确保瀑布沿墙体、山体平稳滑落,应对落水口处山石作卷边处理,或对墙面作坡面处理。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2)瀑布因其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视觉、听觉效果,因此,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成为设计的关键参数,居住区内的人工瀑布落差宜在1m以下。

(3)跌水是呈阶梯式的多级跌落瀑布,其梯级宽高比宜3∶2-1∶1之间,梯面宽度宜在0.3-1.0m之间。

8.2.4 溪流

(1)溪流的形态应根据环境条件、水量、流速、水深、水面宽和所用材料进行合理的设计。溪流分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两种。可涉入式溪流的水深应小于0.3m,以防止儿童溺水,同时水底应做防滑处理。可供儿童嬉水的溪流,应安装水循环和过滤装置。不可涉入式溪流宜种养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生动植物,增强观赏性和趣味性。

(2)溪流配以山石可充分展现其自然风格,石景在溪流中所起到的景观效果列表如下:

(3)溪流的坡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及排水要求而定。普通溪流的坡度宜为0.5%,急流处为3%左右,缓流处不超过1%。溪流宽度宜在1-2m,水深一般为0.3-1m左右,超过0.4m时,应在溪流边采取防护措施(如石栏、木栏、矮墙等)。为了使居住区内环境景观在视觉上更为开阔,可适当增大宽度或使溪流蜿蜒曲折。溪流水岸宜采用散石和块石,并与水生或湿地植物的配置相结合,减少人工造景的痕迹。

8.2.5 生态水池/涉水池

(1)生态水池是适于水下动植物生长,又能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供人观赏的水景。在居住区里的生态水池多饲养观赏鱼虫和习水性植物(如鱼草、芦苇、荷花、莲花等),营造动物和植物互生互养的生态环境。

(2)水池的深度应根据饲养鱼的种类、数量和水草在水下生存的深度而确定。一般在0.3-1.5m,为了防止陆上动物的侵扰,池边平面与水面需保证有0∶15m的高差。水池壁与池底需平整以免伤鱼。池壁与池底以深色为佳。不足0.3m的浅水池,池底可做艺术处理,显示水的清澈透明。池底与池畔宜设隔水层,池底隔水层上覆盖0.3-0.5m厚土,种植水草。

(3)涉水池

涉水池可分水面下涉水和水面上涉水两种。水面下涉水主要用于儿童嬉水,其深度不得超过0.3m,池底必须进行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藻类植物。水面上涉水主要用于跨越水面,应设置安全可靠的踏步平台和踏步石(汀步),面积不小于0.4×0.4m,并满足连续跨越的要求。上述两种涉水方式应设水质过滤装置,保持水的清洁,以防儿童误饮池水。

8.3 泳池水景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8.3.1 泳池水景以静为主,营造一个让居住者在心理和体能上的放松环境,同时突出人的参与性特征(如游泳池、水上乐园、海滨浴场等)。居住区内设置的露天泳池不仅是锻炼身体和游乐的场所,也是邻里之间的重要交往场所。泳池的造型和水面也极具观赏价值。

8.3.2 游泳池

(1)居住区泳池设计必须符合游泳池设计的相关规定。泳池平面不宜做成正规比赛用池,池边尽可能采用优美的曲线,以加强水的动感。泳池根据功能需要尽可能分为儿童泳池和成人泳池,儿童泳池深度为0.6-0.9m为宜,成人泳池为1.2-2m。儿童池与成人池可统一考虑设计,一般将儿童池放在较高位置,水经阶梯式或斜坡式跌水流入成人泳池,既保证了安全又可丰富泳池的造型。

(2)池岸必须作圆角处理,铺设软质渗水地面或防滑地砖。泳池周围多种灌木和乔木,并提供休息和遮阳设施,有条件的小区可设计更衣室和供野餐的设备及区域。

8.3.3 人工海滩浅水池

人工海滩浅水池主要让人领略日光浴的锻炼。池底基层上多铺白色细砂,坡度由浅至深,一般为0.2-0.6m之间,驳岸需做成缓坡,以木桩固定细砂,水池附近应设计冲砂池,以便于更衣。

8.4 装饰水景

8.4.1 装饰水景不附带其他功能,起到赏心悦目,烘托环境的作用,这种水景往往构成环境景观的中心。装饰水景是通过人工对水流的控制(如排列、疏密、粗细、高低、大小、时间差等)达到艺术效果,并借助音乐和灯光的变化产生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展示水体的活力和动态美,满足人的亲水要求。

8.4.2 喷泉

(1)喷泉是完全靠设备制造出的水量,对水的射流控制是关键环节,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组合,会出现多姿多彩的变化形态。

(2)喷泉景观的分类和适用场所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8.4.3 倒影池

(1)光和水的互相作用是水景景观的精华所在,倒影池就是利用光影在水面形成的倒影,扩大视觉空间,丰富景物的空间层次,增加景观的美感。倒影池极具装饰性,可做的十分精致,无论水池大小都能产生特殊的借景效果,花草、树木、小品、岩石前都可设置倒影池。

(2)倒影池的设计首先要保证池水一直处于平静状态,尽可能避免风的干扰。其次是池底要采用黑色和深绿色材料铺装(如黑色塑料、沥青胶泥、黑色面砖等),以增强水的镜面效果。

8.5 景观用水

8.5.1 给水排水

(1)景观给水一般用水点较分散,高程变化较大,通常采用树枝式管网和环状式管网布置。管网干管尽可能靠近供水点和水量调节设施,干管应避开道路(包括人行路)铺设,一般不超出绿化用地范围。

(2)要充分利用地形,采取拦、阻、蓄、分、导等方式进行有效地排水,并考虑土壤对水分的吸收,注重保水保湿,利于植物的生长。与天然河渠相通的排水口,必须高于最高水位控制线,防止出现倒灌现象。

(3)给排水管宜用UPVC管,有条件的则采用铜管和不锈钢管给水管,优先选用离心式水泵,采用潜水泵的必须严防绝缘破坏导致水体带电。

8.5.2 浇灌水方式

(1)对面积较小的绿化种植区和行道树使用人工洒水灌溉。

(2)对面积较大的绿化种植区通常使用移动式喷灌系统和固定喷灌系统。

(3)对人工地基的栽植地面(如屋顶、平台)宜使用高效节能的滴灌系统。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8.5.3 水位控制。景观水位控制直接关系到造景效果,尤其对于喷射式水景更为敏感。在进行设计时,应考虑设置可靠的自动补水装置和溢流管路。较好的作法是采用独立的水位平衡水池和液压式水位控制阀,用联通管与水景水池连接。溢流管路应设置在水位平衡井中,保证景观水位的升降和射流的变化。

8.5.4 水体净化

(1)居住区水景的水质要求主要是确保景观性(如水的透明度、色度和浊度)和功能性(如养鱼、戏水等)。水景水处理的方法通常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3种。

(2)水处理分类和工艺原理 庇护性景观

9.1 概念

(1)庇护性景观构筑物是住区中重要的交往空间,是居民户外活动的集散点,既有开放性,又有遮蔽性。主要包括亭、廊、棚架、膜结构等。

(2)庇护性景观构筑物应邻近居民主要步行活动路线布置,易于通达。并作为一个景观点在视觉效果上加以认真推敲,确定其体量大小。

9.2 亭

9.2.1 亭是供人休息、遮荫、避雨的建筑,个别属于纪念性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亭的形式、尺寸、色彩、题材等应与所在居住区景观相适应、协调。亭的高度宜在2.4-3m,宽度宜在2.4-3.6m,立柱间距宜在3m左右。木制凉亭应选用经过防腐处理的耐久性强的木材。

9.2.2 亭的形式和特点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9.3 廊

9.3.1 廊以有顶盖为主,可分为单层廊、双层廊和多层廊。

廊具有引导人流,引导视线,连接景观节点和供人休息的功能,其造型和长度也形成了自身有韵律感的连续景观效果。廊与景墙、花墙相结合增加了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

9.3.2 廊的宽度和高度设定应按人的尺度比例关系加以控制,避免过宽过高,一般高度宜在2.2-2.5m之间,宽度宜在1.8-2.5m之间。居住区内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连廊尺度控制必须与主体建筑相适应。

9.3.3 柱廊是以柱构成的廊式空间,是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限定性的空间,能增加环境景观的层次感。柱廊一般无顶盖或在柱头上加设装饰构架,靠柱子的排列产生效果,柱间距较大,纵列间距4-6m为宜,横列间距6-8m为宜,柱廊多用于广场、居住区主入口处。

9.4 棚架

9.4.1 棚架有分隔空间、连接景点、引导视线的作用,由于棚架顶部由植物覆盖而产生庇护作用,同时减少太阳对人的热幅射。有遮雨功能的棚架,可局部采用玻璃和透光塑料覆盖。适用于棚架的植物多为藤本植物。

9.4.2 棚架形式可分为门式、悬臂式和组合式。棚架高宜2.2-2.5m,宽宜2.5-4m,长度宜5-10m,立柱间距2.4-2.7m。

棚架下应设置供休息用的椅凳。

9.5 膜结构

9.5.1 张拉膜结构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能塑造出轻巧多变、优雅飘逸的建筑形态。作为标志建筑,应用于居住区的入口与广场上;作为遮阳庇护建筑,应用于露天平台、水池区域;作为建筑小品,应用于绿地中心、河湖附近及休闲场所。联体膜结构可模拟风帆海浪形成起伏的建筑轮廓线。

9.5.2 居住区内的膜结构设计应适应周围环境空间的要求,不宜做的过于夸张,位置选择需避开消防通道。膜结构的悬索拉线埋点要隐蔽并远离人流活动区。

9.5.3 必须重视膜结构的前景和背景设计。膜结构一般为银白反光色,醒目鲜明,因此要以蓝天、较高的绿树,或颜色偏冷偏暖的建筑物为背景,形成较强烈的对比。前景要留出较开阔的场地,并设计水面,突出其倒影效果。如结合泛光照明可营造出富于想象力的夜景。

模拟化景观

10.1 概念

模拟化景观是现代造园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替代材料模仿真实材料,以人工造景模仿自然景观,以凝固模仿流动,是对自然景观的提炼和补充,运用得当会超越自然景观的局限,达到特有的景观效果。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10.2 模拟景观分类及设计要点 高视点景观

11.1 概念

随着居住区密度的增加,住宅楼的层数也愈建愈多,居住者在很大程度上都处在由高点向下观景的位置,即形成高视点景观。这种设计不但要考虑地面景观序列沿水平方向展开,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垂直方面的景观序列和特有的视觉效果。

11.2 设计要点

11.2.1 高视点景观平面设计强调悦目和形式美,大致可分为两种布局。

(1)图案布局。具有明显的轴线、对称关系和几何形状,通过基地上的道路、花卉、绿化种植物及硬铺装等组合而成,突出韵律及节奏感。

(2)自由布局。无明显的轴线和几何图案,通过基地上的园路、绿化种植、水面等组成(如高尔夫球练习场),突出场地的自然化。

11.2.2 在点线面的布置上,高视点设计尽少地采用点和线,更多地强调面,即色块和色调的对比。色块,由草坪色、水面色、铺地色、植物覆盖色等组成,相互之间需搭配合理,并以大色块为主,色块轮廓尽可能清晰。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11.2.3 植物搭配要突出疏密之间的对比。种植物应形成簇团状,不宜散点布置。草坪和辅地作为树木的背景要求显露出一定比例的面积,不宜采用灌木和乔木进行大面积覆盖。树木在光照下形成的荫影轮廓应能较完整地投在草坪上。

11.2.4 水面在高视点设计中占重要地位,只有在高点上才能看到水体的全貌或水池的优美造型。因而要对水池和泳池的底部色彩和图案进行精心地艺术处理(如贴反光片或勾画出海洋动物形象),充分发挥水的光感和动感,给人以意境之美。

11.2.5 视线之内的屋顶、平台(如亭、廊等)必须进行色彩处理遮盖(如盖有色瓦或绿化),改善其视觉效果。基地内的活动场所(如儿童游乐场、运动场等)的地面铺装要求做色彩处理。照明景观

12.1 概念

12.1.1 居住区室外景观照明的目的主要有4个方面:(1)增强对物体的辨别性;(2)提高夜间出行的安全度;(3)保证居民晚间活动的正常开展;(4)营造环境氛围。

12.1.2 照明作为景观素材进行设计,既要符合夜间使用功能,又要考虑白天的造景效果,必须设计或选择造型优美别致的灯具,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2.2 照明分类及适用场所 景观绿化种植物分类选用表

13.1 常见绿化树种分类表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篇2

1 小区规划的设计总原则

1.1 充分考虑各种文化、地域及时代背景、发展进程及历史性、目标性的影响

生活条件的改善促使人们对加大对居民建设的关注度, 政府也大力支持与鼓励居住区景观设计优秀作品的创造。小区环境与绿化、设计与布置, 配置与设施随着要求而变得越来完美越高效, 建设的艺术美感和对绿化的健康及文化内涵等在居住区的体现理念大幅度的提升, 特色和多样性在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中突出显著, 尤为重要的建筑与环境的融入度, 通过整体协调统一的规划而显得格外经济、优美、舒适、丰富。2001年拟订《中国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导则》, 使其成为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之后的有关居住区建设的相关条例[2]。依据《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标准, 应尊重历史, 自然环境特征应该在设计中体现, 因地制宜的创造场景, 保护地域性景观和利用历史性景观, 同时也要综合调节个性空间环境彰显出时代特点。

1.2 方案的适用性、社会性及经济性分析

(1) 适用性, 寻找科学有效的引导与评价, 适用性分析, 应该根据我国21世纪住宅设计规范, 基于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进行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2) 社会性, 应在方案考虑人体工程学的运用, 体现尺度感, 协调建设和管理的关系, 创建亲切宜人的休闲健身活动与人际交往和谐的景观小区, 体现、促进小区文化性, 典型性、科学性与示范性, 引导并提倡公共参与, 共建小区中文艺与交流活动的向上发展空间。 (3) 经济性, 运用新技术进行施工与规划, 用新方法去设计、思考与表达, 考虑地方经济现状并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注重结合地方特定实情, 来解决建设与用地的关系, 节能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3 评估规划设计的可观赏性、生态性积极性

(1) 应在充分考虑人的生活需要基础上, 尽可能去改善不良的生态状况、保留原有的良好生态环境, 确保并促进整个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及表达能和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长期并持续发燕尾服的良性循环。 (2) 设计中对美的需求无时无刻不在。应从小区自身特点出发, 满足多数小区使用者的视觉审美要求, 避免俗套、设计与规划的盲从或是太过于个性化。

1.4 重视物业管理在居住区景观营造中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在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等前提下, 针对各地实情制订地方性景观设计导则及相关条例。

2 居住区规划的具体方案设计构思

2.1 总体构思思路

(1) 重视景观规划的整体布局。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 对居住区一体化考虑至关重要, 必须从整体结构出发, 使环境达到最优化, 注重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疏密、大小、有无的结合性, 采用例软硬景观相结合且比重合理合宜的用地配置方式、风格与文化内涵统一, 并通过水电管网设施、垃圾房、景观小品、儿童娱乐设施、车库、观赏性亭、廊、台、榭等辅助设施来达到居住区整体及和谐性意境及风格的塑造。 (2) 居住区的用地构成分析。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等要求, 从场地的地形地貌等基础条件出以、实地考察土质水文和气候条件, 引进植被时, 综合思考植物生长情况、分析考虑可行性的场地景观规划设计及相应措施规划实施的操作性, 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也要发挥土地在景观规划中的经济效益。 (3) 与居住区外部环境的关系应通过借景、障景、对景等方式系统进行调协。 (4) 在居住区景观建筑规划时应运用排列式、向心式等方式合理安排建筑的空间组合, 并考虑服务半径对景观绿地的影响, 使可欣赏景观区加大, 景观的均享性体现在:让多数小区使用者不仅在室外, 而且在室内也可以尽享美景, 再就是注重建筑的文化内涵, 主体建筑景观立意明确。

2.2 分析协调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实际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筑造型多样化如何协调, 与景观设计如何高效结合。

(1) 在我国南方的小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城市景观小区可采用底层架空式建筑, 可利用架空底层种植而阴性植物, 并可配置适量活动设施作为居民在户外气候条件恶劣时的半公共活动空间;一楼的空间构筑的下部可作为停车库、楼两侧的空隙处可给成辅助设施用房、楼顶可设置成平台式花园, 解决好给排水和采光问题, 下部结构进行种植设计, 使用场所考虑承载力, 要行人安全、美观的, 结合采光罩进行视点观赏设计;其次, 个性的设计, 如景观可识别性的强化, 阶式、下沉、临水、覆土、、山地建筑、建筑等。再则, 根据周边环境、地理气候与条件、及小区使用区的综合喜好等布置建筑第五立面形式, 丰富城市的天际轮廓线。

(2)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建筑的立面设计, 鼓励选择并运用美观、经济的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工艺, 提倡现代风格的张扬与简洁的线条个性化视觉冲击, 当然材质色彩淡雅、明快并注重防水处理。建筑外立面设计布置时预留室外风机、建材设施管线等, 需严格控制和引导居民入住后对建筑外立面进行的“二次施工”, 尊重小区景观并改进居住区布置设计, 高水平的小区景观建筑立面设计要给予鼓励, 应按有关的控制要求满足该地区控制性设计指示, 把握周边城市整体性的建筑形态、公共空间高度、密度和体量等详细规划。

(3) 居住区建筑与景观的结合从景观空间角度看, 既要有层次感又要大气、空奥。鼓励有地方特色的绿地的空间形式, 又得要求挑战场地条件, 创建异性、独特有内涵的三维空间;景观设计既有因地制宜、满足功能需求的开放空间, 又要有相对私密的封闭、内敛与雅致的封闭景观, 一个小区中共创独有意境的设计风格, 吸引居民的参与性活动, 增强居住区生活氛围, 在反映居住区认同的文化形式前提下营建“家园”的归属感。营造居住区居民户内与户外活动的物质景观空间, 提供的延伸和补充随意休闲场所。

(4) 根据居住区的不同类型进行景观布局。对景观空间密度从高到低的布置应符合高层住区、多层及低层住区的不同要求。在住区较高的区域提倡的布局形式有集中安排景观且以立体化景观为主, 图案化的设计提高近观的审美感, 又要追求俯瞰时的小区的整体景观艺术效果。且因地制宜在小区规划中至关重要, 增强绿视率惯用层次丰富的地形来塑造。加之相对高层区域的相对集中景观布局方案采用, 和低层居住区较分散的景观布局, 让每一户居民都有近距离接近景观的可能, 常运用古代园林的形式来满足这一需求, 但地形塑造的规模不宜过大, 不能影响低层住户的视野及基本私密要求。

(5) 与居住区建筑相适应的景观选择。主要有位置选择、景观风格与建筑风格的呼应、围墙、围栏、挡土墙设置及技术材料的配合、形式变化符合使用者的尺度和安全要求, 色彩考虑居住区建筑的基调, 尽量选择与自然协调的色彩。通过庇护性景观构筑物加强小区情调建设。如履顶平台中的音乐台、室外小剧院及廊、棚、亭、坡道及台阶、交通控制和防护设施、各式景观桥、雕塑、喷泉、标志物及便民设施, 如:音响、自行车架、座具、垃圾容器和饮水机、指示、定位、名称、警示等信息栏及照片设施等建筑小品来实现。

道路两侧可种植白玉兰、百日红、合欢等植被, 遮阳避雨、为行人和车辆停放提供方便, 吸收及减低交通造成的尘土, 隔离噪音, 且最大范围的降低有害气体对小区环境的干扰及对人们身体的伤害, 有利于保持沿街建筑人室内安静和室内灰尘侵入带来的卫生困扰, 垃圾站周围就栽植树木, 减少尘土和不洁空气对环境的污染。

居住区有很多植物是不宜选用的, 因为他有毒、尖刺、异味或是很容易造成敏感肤质的人群过敏。如有飞毛的植物、黄杜鹃、天南星科植物等, 带刺的植物就必须考虑远离易接近处或儿童游戏区。

摘要:本文就景观规划的特点、空间构成、空间形态、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建筑元素等进行分析。尝试寻找适合小区景观设计良性循环发展的规律和经验, 以便创造更美更人性化的小区舒适景观环境。

关键词: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元素

参考文献

[1]王丹.城市居住小区的规划和室外空间环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1 (6) .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篇3

摘要: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人们对生活的环境也越来越关心,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日趋明显。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把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特点充分的反映出来,而且还可以让人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满足居住区的基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创造风景优美的生活环境,让人们在其中快乐生活是每个设计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工作经验主要针对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居住地;景观设计;要点

一、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但诸多设计师并没有考虑到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的设计。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而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的研究只有四十几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自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的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便一一效仿,出现了欧陆、草坪等风格。

二、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于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来说最重要的是以居住区的具体地形条件来选择种植的植物,所以有以下几个设计基本原则:

1、健康性。对于居住环境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而要保证环境的健康性也就是要保证居住环境景观能够使得居住区的空气更清新,所种植的植被应当有吸尘和净化空气的作用,而且所种植植被应当符合景观设计的要求,这样就能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从而保证居住者的健康性。

2、多样性。由于居住区是一个多人居住的共同生活范围,所以园林景观应当符合大部分人的喜好,因此园林所种植的植被应当多种多样,这样就能使得居住者能够更好的享受自己的居住环境。但是多样性也应当符合当地的地理条件,根据居住的地理条件来种植多种植被,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3、原生态。居住环境的原生态化是居住区园林景观的最自然的状态,而这种自然的状态也是居住者所需求的,景观设计的原生态性并不仅仅是植被的原生态化,也包括对山、水的自然的还原,让居住在城市的人感受到真正的自然环境。

4、舒适性。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选择条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所以对于设计者来说,应当保证设计的景观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视觉以及感官上的舒适,因此这也是对于植被以及设计多样性的要求。

5、合理性。居住环境设计的合理性主要是包括地形选择的合理性以及植被选择的合理性。地形设计的合理就可以最大程度的种植植被,并通过地形设计的不同种植不同的植被,这样就能使的植被选择能够更合理更节约成本。而植被选择的合理性则是对于施工原料的节省,可以通过对比来选择最佳的种植植被,从而使得在最适宜的价格选择最适宜的植被种植在最适宜的地理位置,从而保证最佳的园林景观设计。

三、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

1、成本和效益

园林景观设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给房地产进行竞争加分,所以为了在众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房地产商就开始大量投资到景观设计上,期望通过不同的园林景观来吸引消费者上门消费。这样也就使得大量的开发商在园林景观的原材料上进行猛投资,成本大大的增加之后,就会让开发商加大成品房的价格,这就形成一种逐步增加的趋势。所以就设计上来说因当减少成本增加效益,就应当合理的运用当地的植被,这样就更符合当地的特色,符合居住者的欣赏水平,保证了园林景观的可持续的发展。

2、符合实用性

任何商品都应有其实用性,所以不实用的设计则是纸上谈兵毫无价值,因此,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也应当有其实用价值。如何使得景观有使用价值就是要选用可以降噪、吸尘的植被,而且還可以将景观与人们饭后娱乐项目相结合,这样就能让园林景观为人们服务,且能达到要求的百分之三十的绿化率。

四、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缺乏创新

随着我国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已经在几年前就受到了重视,因此设计者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也有了一定的见解。但目前的景观设计基本都按照以前的设计模式来,因此大部分住宅区的绿化都是以单一植被来装饰,而且大部分绿化由草坪来充数,这样其实并没有提高居住区的绿化率。这样的缺乏创新的景观设计就以较大的绿化百分数欺骗了消费者,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自己居住区的景观要求。按照以前的设计方式来装饰现代居住环境毕竟是满足不了现代的要求的。

2、盲目模仿景观设计

由于上述问题的突出,所以很多投资商也认识到了这部分的问题,因此就要求设计者设计不同于以前的设计方案。于是景观设计者就开始模仿国际上的景观设计,并从国外进口植被来装饰居住区,并以此来赚噱头。而这种盲目的模仿模式也是问题百出,由于设计者并没有考虑到住宅区的地理条件,因此很多植被在种植不久后便因不适应而枯萎。而且这种盲目的模仿也并不符合中式的赏美,并不能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生搬硬套的模仿只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3、破坏生态环境

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就是为住宅区设计出模拟的自然环境,但是对于设计者来说,如果在居住区原本就有自然的生态环境的话,就不应对其破坏。原本的生态环境是最适宜当地的植被,而破坏之后种植的植被并不是完全符合当地条件的。

五、解决方案

1、适当的创新

在设计者应当有自己的设计构思,要根据当地的特色而设计符合当地的园林景观,要不同于之前的全草坪设计,应当将山水树木结合起来。设计不紧要有自身的特色,还应当满足当地的地理要求。

2、符合当地的条件

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使之发挥地段优势,与外界环境充分融合,根据需要合理配套园林绿化等功能设施,以当地特色植物为主,符合本地人的口味,更加具有人性化。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增加植物种类和数量,可利用绿地抑菌,清新空气,释放保健物质等功能,营造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满足市民的身心需要,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3、满足消费者要求

设计者在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居住者的条件,根据设定的价格来对景观进行设计。设计的景观不仅仅只是满足人们视觉上的享受,也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看也设计可供人们休憩以及锻炼的绿化小区广场,也可以设计一些流水的建筑,可以满足小朋友的玩耍需求,通过多样化的设计来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4、保证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设计者来说,仅仅是设计一个符合当地要求的园林景观是不复杂的,但是要在当地已有的植被群上进行合理且不破坏的设计则是具有挑战性的。但是设计者还是应当遵循自然的趋势,尽量保存已有的生物植被,在满足人类要求的同时也不破坏生态环境。

六、结束语

园林景观随着经济的增长也不断走入人民的视野,尤其在居住区方面。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就日趋增加,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并不是在居住区几块绿化地的增加,而是根据住宅区的总体设计,并融合当地的社会以及传统来进行过设计。住宅区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居住者每天都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居住区景观的影响,因此景观设计就更注重细节的设计,要设计出真正符合人们需求以及实用的景观。

参考文献:

[1]孙玉华.浅谈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7):181—182

[2]张容芳.探讨园林景观设计在居住环境中的设计思路[J].科技创业家,2013,(08):161.

[3]杨祖平.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探讨[J].江西建材,2013,(05):239—240

[4]熊倩.谈园林景观设计与新城区建设的关系[J].艺术科技,2013,(05):380

[5]刘艳青.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0,(35).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篇4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对环境有着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剧,湿地遭到严重破坏,景观破碎化程度日益加快导致湿地景观格局连续度下降。本文通过引入景观连接度的基本原理,分析湿地景观设计中景观连接度的影响因子及应用,为修复湿地景观破碎化现状提出相应的设计途径。

引言

近年来,人们处于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模式下,对亲近自然的渴望不断升温,亲水而居成为人们对城市居住区环境的更高要求。将湿地的概念引入到城市居住区的建设中,成为当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湿地现状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借助景观连接度理论治理景观破碎化、景观格局连续度下降等状况,因此将景观连接度理论运用到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中对城市居住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景观连接度与城市居住区湿地的释义

1.景观连接度

景观连接度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1984年Merriam首次使用景观连接度概念用以描述景观结构特征与物种运动行为间的交互作用,景观连接度就是描述斑块、廊道和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指标,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度量。

2.城市居住区湿地

城市居住区湿地是指分布在城市居住区范围内的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与居住区水景有着本质区别,是拥有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同时能够自我维护及发展的生态系统。城市居住区湿地是为了满足居民生态、观赏、游憩及教育的要求而建立的场所,同时又能够保护和修复原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因而在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与人本观念的双重因素。

城市居住区湿地中景观连接度的影响因子

1.斑块

斑块是景观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在景观结构中景观斑块包括水体景观斑块、人文景观斑块、植物景观斑块、动物景观斑块等,这些斑块的结构(斑块的位置、组成和质量、大小和形状、数量和密度,同类斑块的间隔和隔离度)对景观连接度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景观是由众多高连接度的斑块组成,那景观连接度就较高,反之景观连接度就较低。

2.廊道

廊道是指两个生境斑块间狭长的线性区域,其存在为斑块间物种的迁移、种群的基因流动提供了保障,因此保护和建立廊道是提高景观连接度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同的生物体对廊道的要求不同,故在廊道与斑块的自然属性及生物对两者的反应良好的前提下,增加景观结构中廊道的数量是可以提高景观连接度的。在城市居住区湿地中由于形式不同廊道可分为两类:自然廊道和人工廊道,其中自然廊道包括带状树木、草地、河流等,人工廊道包括道路、桥、木栈道、景观廊架等,合理的配置廊道的空间分布、数量是提高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连接度的有效手段。

3.基质

基质在景观设计中指的是场所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社会特征,其异样性、多样性和连续性的性质影响着景观连接度的高低,基质斑块内的空间构成是影响景观连接度的重要因素,如阻碍物种运动的斑块环绕在生境周围就会降低景观连接度,反之增加。

基于景观连接度的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

1.景观节点

人为干预、设计的斑块常常是以景观节点的形式呈现,斑块的属性体现出景点的性质,斑块的大小反映的是景点的尺度,斑块的外形反映的是景点的形态。在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中,考虑景点的数量、密度、大小、形状、间距等因素是保证景观高连接度的前提。

2.道路与铺地

道路与铺地作为景观廊道的一部分,是连接各个景观节点之间的重要构件,不仅为游客提供游览路线并能够优化居住区景观空间格局,提供交通、休憩、观赏等功能。

3.植物

随道路、水系分布的带状树木、草地作为软质廊道是动物迁移生存的地区,同时是游客观赏的一部分,故在植物配置上应满足生态功能、视觉功能并重的要求。

4.水体

湿地离不开水,湿地中流动的线性水域作为自然廊道为水中生物提供了迁移的路线和空间,同时为游客提供游览路线或起到引导作用;湿地中的非线性水域为亲水性种群提供适宜的生境,成为其觅食、休息或繁殖的栖息之地,因而在水体设计时,应将水体与外部的连通性、水系网络的生态功能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结语

居住区湿地的景观连接度指数可以反映其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及交流是否一个完善的循环过程,它直接影响了居住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而将景观连接度理论运用到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设计中有利于城市居住区湿地的保护、恢复与发展,湿地生物资源管理,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和人们生活环境的优化,在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下能够解决湿地景观破碎化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黄朝霞(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在读,研究方向:景观环境艺术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篇5

设计思想:

创造自然,享受自然

设计说明:

该小区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让环境成为当地文化的延续。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居民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小区内的植物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人”是景观的使用者。因此首先考虑使用者的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使居民有一个舒适,安全,阳光的生活环境。

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打造特色的植物景观带。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植物造景和环境设施小品为主,绿地中配置高大乔木,茂密的灌木,营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

3、“因地制宜”是植物造景的根本。小区景观设计中,“因地制宜”应是“适地适树”、“适景适树”最重要的立地条件。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要做到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崇尚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创造自然,享受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与建造中。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建筑小品、水体、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设计分析:

1、植物配置分析

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充分考虑与建筑风格的吻合,兼顾多样性和季节性,进行多层次、多品种搭配,分别组合成特色各异的群落。整体上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变化和空间组织上都取得良好的效果。植物搭配错落有致,灌乔木相互搭配,种植具有观赏性的各类乔木和绚丽夺目的花灌木配植一些红枫、棕榈、小叶女贞,以增加植物层次上的变化,为小区增色不少。

2、道路系统分析

在充分研究了小区现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分布后,贯彻人性化的设计思想,从交通、消防等多个方面精心考虑,主要道路系统与建筑密切配合,明晰了然,将各大分区通达顺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流主要交汇处均设有较大面积的活动空间,体现了良好的疏通性和引导性。次要道路系统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化,并沿其设置别有情趣的坐凳、雕塑和小品,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环境。

3、特色景观节点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篇6

作者:袁野时间:2011年12月29日

]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开始追求居住环境的舒适。居住区作为人们基本的居住空间,规划和景观设计成为房地产行业竞争的主要体现。因此,在居住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除了解决人们的居住问题以外,更多的是要赋予人性化的理论文联盟念,以此来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

关键词:国家园林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概况

1991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先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中国现代城市建设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指引了方向,也为园林城市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等事业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加之各级政府和各界群众的有力推动,城市园林绿化活动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以“绿化达标”、“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政策为基础,建设部制定了《园林城市评选标准(试行)》,借以嘉奖在园林绿化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城市,从而推动全国各城市的环境治理和建设。自从1992年建设部开展国家园林城市评比以来,截止到2011年9月为止,一共进行了12批次的国家园林城市评选,评选出国家园林城市184个(表2.1),其中包含4个国家园林城区,分别为上海市浦东区(1999年)、天津市塘沽区(2007年)、重庆市南岸区(2007年)、重庆市渝北区(2007年)。国家园林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现状

2.1 “为绿化而绿化”

主要表现在一些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规划只考虑是否符合规范,而忽视情趣、意趣。有的甚至拒人于园外,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被栅栏包围,这样的园林景观的绿化虽然绝对化覆盖面积达标,但其实用功能却远远发挥不了作用。

2.2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缺乏个性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楼盘的广告,其中不乏有洋楼、庄园、小镇等名词出现,仔细品味似乎都是外国的名称。走进住宅区参观一下,可以看见具有强烈西方园林特色的要素在里面,大型的罗马柱、喷泉水池的组合、几何的布置形式、修剪整齐的花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先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的造园思想,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运用到现在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扬我国的优秀园林艺术和设计思想。改变现在许多小区一样的植被,一样的空间布局形式,以适应居民的心理需求。

2.3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缺乏文化气息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居住区的一部分,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空间艺术,要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但很多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不是充斥着强烈的人工气息,就是做工粗糙,更谈不上会有诗意了。园林艺术是一种动态艺术,这种艺术不是简单的栽植一些奇花异草或是建造一些亭台楼阁便可以体现出来的;建设者应拓展视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营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2.4 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严重失衡

花卉植物是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的造景要素,它们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特有的层次感,改善了生态环境,装点着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美化环境的意识,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但能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益,而且还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园林景观设计者(或决策者)的植物造景意识不强,在有限的可绿化空间里不以植物造景为

主,却硬加上亭台楼阁、假山叠石等景观要素,不顾具体环境,单纯为做景观而做景观,使本已严重失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失衡。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结果,必然使人们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小区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2.5 各园林景观要素与居住楼体风格、人文环境难以和谐统一

当前一些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忽略了与居住楼风格、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有的盲目遵循“什么时尚造什么,什么好看建什么”的原则,东凑西拼的各种园林绿化要素风格不一致,使环境显得杂乱无章、不成体系,反而对居民的身心会造成伤害。提高国家园林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质量的具体建议

3.1 统一规划,协调布局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在统一考虑小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科学协调布置园林景观,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系统,并与城市整个自然绿化要求保持统一。设计尽量做到“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建设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居住小区绿化景观。

3.2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体现人性化

适地造林、借景寓情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所在。要最大限度利用原地形地貌,少动土方,适当保留原有树种。在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居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

3.3小区景观要与生活、文化相结合,讲求实用性

小区园林景观是区内居民游憩、锻炼身体、休闲、交流的场所,因此小区园林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如儿童活动区树种树型要丰富,色彩要明快,比例要恰当,一般采用生长健壮,少病虫害,树姿优美、无刺、无毒、无飞絮的树种。而老人活动区应选择高大乔木为老人休息处遮荫,为晨练、散步创造意境。

3.4 植物配置上注意层次性、协调性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应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木、地被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在进行这种层次的搭配时,应注意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1:3为宜,草皮面积不高于绿化面积的30%,另外要注意植物种类的丰富多彩。要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的搭配,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要巧用草本花论文联盟论文联盟编辑。卉以弥补木本之不足,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树冠、形状、高度等方面,做到互相协调。

3.5 突出主景,切忌主次不分

每个园林都有一个题思想,每一个园林也必须有一个视觉焦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园林主景。对于居住区绿化设计来说,必须考虑焦点景物的配置,可以是水景,可以是山石景,也可以是植物造景,只要能与环境协调就是好。现代园林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存在,我们尊重这种存在的同时,就必须理解园林中主基调的作用,定了基调才能创造出小区的园林氛围,才能表达出主题。

总之,国家园林城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在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不断创新,设计出真正人性化、生态化和自然化的园林景观。小区规划和景观设计的优劣对整体提高小区的品质和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起到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里德.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原著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 建设部.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建城[1997]150号.

园林景观设计及理论——(居住区景观篇) 篇7

一、居民居住区园林景观工程概述

一般来说, 居民居住区的园林工程包含前期的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的养护几个阶段, 其具有工序复杂以及工期较长等特点。其中, 居民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十分重要, 因为它是整个园林工程顺利完成的基础和保证。而且只有在进行合理设计的前提下, 园林工程施工才能顺利进行, 整个园林工程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园林景观才能达到其预期的效果, 才能起到美化城市居民居住区的作用。园林工程的施工作为设计的具体实现,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后期的养护可以维护园林景观, 起到很好的保养作用。实践表明, 只有将这三个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整个园林工程, 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出园林工程的社会价值、人文价值。

二、居民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 充分体现美观性

园林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一种, 其是美化城市环境的一种有效方法。而居民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作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一种方法, 其更应当体现出美化环境的作用。一份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会使得居民居住区在每个季节都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还会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小型生态系统, 使得居民区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美丽, 一年四季都生机盎然, 从而体现其社会价值。

(二) 充分体现出实用性

居民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者必须明白, 园林景观不但要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更要起到为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作用。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若是某校区的景观设计十分美观, 但提供给居民的活动空间不足, 导致小区居民“只能远观”, 这样的设计称得上优秀吗?因此, 居民区的景观设计必须要从居民的角度出发, 以人为本, 在具备较强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应具备足够的社会效益。比如, 多在园林中设置一些座椅来供人们休息, 提供足够空间来供人们进行集体活动, 如跳舞、合唱等, 以方便小区老年居民进行活动。在一些隐蔽安静的位置设置休息处, 供想独处的人休息。又如, 在进行草木的栽培时不应当只考虑其观赏性, 还应当考虑其是否是无毒无害植物, 以免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三、居民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与相应工程的注意事项分析

(一) 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工程

一般来说, 在建筑工程的主体施工完成之后才可进行园林景观设计,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园林景观设计是对建筑工程的美化和点缀, 其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完成情况来进行调整。比如, 若是园林工程的施工与建筑主体施工出现交叉等情况时, 应当对园林工程的施工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以免对建筑主体工程的施工造成影响。此外, 有时还需要将建筑工程与园林工程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 看其对居民居住区的美观是否有影响。比如, 在进行施工前, 要考虑建筑工程中的一些出口和入口设计的是否合理, 其堆坡高度对居民区的采光是否有影响, 是否能将其与周围的环境自然地融入到一起等等。在进行园林工程的施工时还应注意居民区的地下车库的出入口隐秘性是否足够, 垃圾存放地选择是否合理, 居民区周围的噪声如何控制等一系列问题。

(二) 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与综合管线工程

一般来说, 在进行施工时要先设计管线的施工, 再进行道路基层的施工, 最后才能开始硬质景观的施工。当然视具体的情况不同, 也可对施工顺序进行适当调整, 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率。

1、施工组织时的注意事项

在综合管线工程验收合格时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流程, 验收时要注意对管道井和管道位置的核对和检查, 以免出现偏差, 从而对后续的景观施工产生影响。在进行复核时, 应当对管道井的位置和井口的高度进行格外关注, 最大程度地降低由井位变化而发生井口被掩埋、景观被破坏等事故的可能性。此外, 在进行综合管线工程施工时, 还需要标识和保护已经施工完成的管道井和管线以及沟体, 以免管线穿破保水层引起水体漏水。

2、景观设计的注意事项

从实际情况来看, 在进行水系等景观处理时, 要对居民区的管线、标高等有足够了解, 以免对其产生影响, 要避免在车库的出入口、景观点灯地方设置管道井, 还应当观察燃气调压站、独立开闭所、箱式变压器等箱体的位置, 看其是否具备足够的隐蔽性、位置设计是否合理等。在处理居民居住区的地形时, 应当结合管线的埋深、放坡等因素进行考虑, 以免对日后的管道井维护产生不良影响。与此同时, 在进行管线的走向设计时, 也要综合考量水系、绿化区等因素, 以免破坏小区的景观设计。总之, 应当将园林景观设计与综合管线设计有机结合起来, 保证设计的合理性, 从而保证整个园林工程的顺利完成。

结束语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 城市居民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 因为其可以有效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需要注意的是, 城市居民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美观性, 而且还应当具备足够的实用性。在进行居民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时, 要将其与建筑工程、管线工程以及市政道路工程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 以此来避免相互之间产生不良影响, 从而最大程度地体现出园林景观的社会价值。本文从居民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出发, 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园林景观作为改善居住环境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在居民区建设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因此十分有必要注意到居民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本文从园林景观设计与市政工程、综合管线工程以及建筑工程的相互关系开始, 对居民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及施工与相应工程管理相应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对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 篇8

景观是由实体和空间两部分组成的,空间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所有景物都属于某个彼此紧密相连的空间体系,并以此把景观空间与实体区分开来。空间的特性来自该空间与其他空间的相互关系。在一个空间内部,继续以该空间的边界为参照的话,还存在着一些亚空间,又与其亚边界相联系。因此,风景园林设计不能轻易地破坏各种景观边界在空间中存在的形态。因此,设计时不仅要关注空间本身,更要关注该空间与周边空间之间的联系方式,即一个空间以何种方式转换到邻里空间,然后再以何种方式转换到下一个邻里空间。如此由近至远,从而形成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整体性景观。在把握传统园林的精髓的基础上,由曲线和非对称线条构成,体现在绿植、铺装、水系、园林建筑的平面布置,更体现在园建小品立面、栏杆、窗棂等装饰上。线条有的柔美雅致,有的道劲而富于节奏感,整个立体形式都与有条不紊的、有节奏的曲线融为一体。

2 潮流元素在造园中的应用

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造园手法,小品单体的构造形式等我们都可以模仿学习,加以提炼,让它们能符合我们整个园区的风格,这是最基本的层次。

2.1绿化植物

在绿化方面,可在某一区域大量种植同一品种植物,强化该植物的效果,形成一个“区”或“园”,通过这些富有特色的园林场景,成为该区的象征。如在规则对称的园路所围合的绿地种植玫瑰,中间的方形草地安置西式喷水雕塑,做成西式玫瑰园的感觉,营造浪漫、温馨的场景。如在小区入口斜坡大面积种植毛杜鹃,以后每年23月份花开的季节,整个山坡春意盎然,呈现山花烂漫的景色。此外,很多小区都有种植大树、名木的习惯,在适当位置种植大树、名木,既可为园区景观“画龙点睛”,也可快速让业主提前享受成熟的园林环境。

所以设计师有必要在设计前对当地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熟悉本地的园林状况、人们对园林的要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2道路

居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其中宅问路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赋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较普通的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问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板、卵石、烧结砖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

2.3铺地广场

在设计中,通过广场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装饰混凝土广场中嵌入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颇具写意韵味,是一种较新的铺装手法。

2.4 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小品主要包括雕塑小品、园艺小品、设施小品,其中园艺小品更趋多样化。一堵景墙、一座小亭、一片旱池、一处花架、一堆块石、一个花盆、一张充满现代韵味的座椅,都可成为现代园艺中绝妙的配景,其中有的是供观赏的装饰品,有的则是供休闲使用的“小区家具”。

2.5 色彩设计

现代风格的色彩设计受现代绘画流派思潮影响很大。通过强调原色之间的对比协调来追求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艺术主题。色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活劳动中会显示出各种各样的效果。黑

色、灰色能展现出现代风格的明快,最能表现现代简约风格的简单,但过多采取灰黑,则会令人产生颓废、忧郁、压抑的情绪,进而影响到在小区居住的心情。

园区的色彩应尽量考虑照顾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喜好特點,如小孩一般会喜欢些明快、鲜艳的色彩;青年人喜欢活泼、热烈的色彩;中老年人则热衷于沉稳、深厚的色调。色调方面,年轻人喜欢暖色;中年人爱中性色;而老年人则偏爱冷色等。如果能均衡考虑以上在园林中加入适宜的色彩,与周围建筑协调,将会使景观变得更“光鲜”、“醒目”、变得更有“生气”。

3 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

(1)在选材上不应局限于石材、木材、面砖等天然材料,而是将选择范围扩大到金属、涂料、玻璃、塑料以及合成材料,并且夸张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将管道、结构构件都暴露出来,力求表现出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风格的高度技术的空间气氛。

(2)在材料之间的关系交接上,现代设计需要通过特殊的处理手法以及精细的施工工艺来达到要求,避免铺装形式过于简单,缺乏拼花造型;边角收口的处理过于粗糙,省略了细部的处理,因此造成元素缺乏内涵,降低了耐观赏性。

(3)绿化材料方面,在运用乡土品种的基础上,多选用可观叶赏花的、有香味的,甚至会结果的新优品种。如多花红千层、黄花风铃木、澳大利亚黄花树、丹尼相思等。

4 现代简约设计存在的误区

(1)简约风格不等于减少。不是通过减少园林构筑物,园林小品来“净化”空间。达到简约的目的。因为正是这些东西构成小区内“景”、“点”,水系、铺装、园路、绿化是联系各“景点”的纽带,是对各景点效果的强化与融通。

(2)简约不等于简单。简约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经过创新得出的设计和思路的延展,不是简单的“堆砌”和平淡的“摆放”,但而是凝结着设计师的独具匠心。简约就是一切从实用角度出发,废弃多余的附加装饰,点到为止。例如建一座亭子,却不能遮阳挡雨,观赏性有余。实用性却不足,也就谈不上简约了。

5 结束语

现代简约风格,不主张追求高档豪华,而着力表现区别于其他的东西。“拿来主义”是基础,更高层次的是在遵从基本造园法则的前提下,对各元素,具体在处理手法、形状线条、细部处理、材料运用等方面加以提炼,同时以简洁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对空间环境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创造出超出常规。使人意想不到,而又让人赞叹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亮点”。

上一篇:鉴赏杜甫诗《前出塞》下一篇:医疗废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