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精选11篇)

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 篇1

西方古典园林有哪些主要设计手法?

西方古典园林主要有8 类功能: 生产、装饰观赏、遮荫、游乐、赏玩、空间组织、建筑材料和环境生态,

从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来看, 经历了从装点居住环境, 将自然引入庭院, 使之具有生气, 追求植物的观赏功能; 为了追求凉爽、提高空气湿度, 达到遮荫的目的, 利用植物景观改善环境小气候的功能; 利用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生产水果、蔬菜和芳香产品, 实现经济功能; 随着修剪技术的成熟, 植物造型作为空间的装饰功能; 随后出现植物作为建筑材料, 利用植物景观代替建筑、墙体、砖石构筑室外空间; 利用植物围合空间和引导方向, 形成框景、透视变化以及当前各国设计师普遍认同的利用植物景观为人类共生的大自然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

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 篇2

1 发展茶园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 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茶园是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结合的产物, 迎合了当代人们追求休闲放松的活动, 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心理。在我国旅游业, 茶园已经成为一个“火热”的发展领域。发展茶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 发展茶园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茶园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一条纽带,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沟通和交流, 为农村创收, 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其次, 发展茶园可以给旅游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最后, 茶园还有一定的教育功能。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 导致他们五谷不分。通过茶园旅游, 可以让孩子们学到许多课堂外的知识, 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尤其是近几年, 人们对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的需求逐年上升, 茶园成为现代生活中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最欢迎的旅游场所, 茶园的旅游人数也逐年增长。这表明茶园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茶园设计者应不断完善茶园设计, 将茶园对社会、对经济、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充分挖掘出来。

2 目前我国茶园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茶园包括多种类型。按照茶园的主题风格, 可以将其划分为采摘类、生态类、科技示范类和多元综合类四大类型。每一种类型的茶园都有着各自的设计要素。以下内容从交通设计、水体设计、动植物配置、音乐设计、建筑设计等几项设计要素入手, 分析了各类茶园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 采摘茶园。采摘茶园有着浓厚的农家气息。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体验采摘活动, 采摘茶园中种植了多样化的茶树品种及各种乡土植物。这类茶园的游客大都是青年或儿童, 也有少部分的老年人。目前这类茶园设计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 茶园整体设计没有主题思想, 使游客对茶园的印象大打折扣。同时, 这类茶园的建筑设施“同质化”现象严重, 缺乏地域特色。 (2) 生态茶园。生态茶园主要依托大自然而建,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的生态茶园主要建于自然风景区内。游客以青年和老人为主, 也有少数儿童。这类茶园迎合了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心理, 很受现代人的欢迎。 (3) 科技示范类茶园。科技示范类茶园的主要功能是演示茶生产、制作的工艺流程, 让人们了解茶工艺、茶文化。目前, 这类茶园设计存在很多的问题, 导致茶园整体吸引力小。这主要是由于科技示范类茶园的设计一味突出科普教育功能, 忽略了对茶园风貌的展示, 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游客的旅游兴趣。同时, 在建筑设计方面, 这类茶园主要采用大面积几何型温室造型, 与自然景观十分冲突, 破坏了茶园整体的和谐感, 也是去了茶园本身的乡村气息。 (4) 多元综合类茶园。顾名思义, 这类茶园结合了以上几种类型茶园的功能, 是旅游、观光、科普、生产一体化的综合性茶园。这类茶园最受游客欢迎, 且不受年龄段限制。

综上所述, 我国的茶园设计整体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1) 茶园主题缺乏新意, 没有深入挖掘地域文化, 文化底蕴不足。 (2) 茶园内建筑设计, 包括材料的选取、构建物的大小等都没有考虑到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性。 (3) 在入口景观设计方面, 存在很大的误区。大多数茶园入口“千篇一律”, 丝毫没有创意。同时, 为了彰显茶园的“高大上”, 不少茶园盲目采用新型材料, 违背了乡村主题。更有甚者, 茶园入口杂乱无章, 车辆随意停放, 影响交通, 也破坏了茶园的整体形象。 (4) 在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方面, 对细节考虑不周。比如公园内的餐馆外观设计和内部装饰现代性太强, 与整个公园大自然的氛围格格不入;对厕所、垃圾桶、休息廊、路标等公共设施的建设片面注重其功能性, 而忽略了与其它景观的搭配。 (5) 茶园商业性质太过明显, 与茶园的文化传播主旨背道而驰。茶园是以大自然和茶文化为依托建立起来的生态公园。通过森林公园的自然美、生态美可以唤起游客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目前, 许多茶园在规划、设计与管理上均没有体现文化传播的功能。许多茶园经营者在开发茶园的过程中过多地植入商业因素, 致使茶园产生诸多质的变化。

3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对茶园设计的启示

3.1 营造静雅怡性的茶园氛围

茶园的选址十分重要。一般茶园应建在城郊或自然风景区。这些地方幽静自然, 四季植物丰富, 可以很好地满足游客亲近自然的审美和精神需求。总体上讲, 茶园的设计要突出“清和淡洁”四个方面。这样的茶园才能营造出超然世外、静雅怡性的氛围, 游客在茶园中才能体验到修身、养性、怡情的精神享受。从园林设计的角度讲, 静雅怡性的氛围能够使茶园产生更高的精神文化境界, 把它从一个物质空间转化为艺术空间, 赋予其无限的艺术魅力。要做到这一点, 在茶园设计上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茶园整体的空间构建要有灵性, 体现虚静恬淡之感。 (2) 材料选择和运用要以淡雅质朴为原则, 不要破坏茶园的整体氛围。

3.2 追求景观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在茶园设计中, 要把“和谐大自然”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个设计细节。 (1) 要遵循景观一致性原则。在旅游过程中, 游客不自觉地把建筑的性质“强加”到景观空间的性质上。茶园设计者要充分把握游客的心理, 根据茶园的整体风格与性质设计建筑空间, 确保茶园建筑的艺术风格与茶园氛围保持一致。否则, 不但会给游客造成一种突兀感, 还会影响整体景观质量和艺术效果。 (2) 要遵循景观完整性原则。简单来讲, 就是茶园设计的各区分割、过渡及服务设施建设方面, 不能独立的存在, 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茶园整体效果的完整性。这样游客在茶园中才能体验到自然之情、天然之趣。比如, 园内公共设施的外观、位置都要与整个公园的景观协调、一致。茶园内的指示牌设立, 避免用“标杆+木牌”的老土方式, 可以利用附近的树木或其他景物进行设计, 将指示牌的功能性与景观性融于一体。

3.3 因凭自然原型

茶园是茶文化的物质形式。通过茶园设计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茶文化发展历程中, 不断汲取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精华,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体系。儒释道三家文化本不同根, 必然存在很多的思想分歧。但就“天人合一”这一点上讲, 三家思想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佛家和儒家都提倡“天人合一”。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换个角度讲, “道法自然即合于自然”, 也表达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茶园的设计要以“天人合一”为指导思想, 尽量因凭自然原型, 不要破坏茶园的景观结构。具体来讲, 要采用自然式手法, 对园中的地势、山水、地形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 随地形、地势变化设计一些楼阁、花亭, 力求做到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茶园生态环境、维持茶园原有的地形地貌, 尽量减少“人工点缀”的痕迹。游客在茶园中才能享受到有若自然的感觉。

3.4 把握景观的延伸性

茶园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环境空间是否清幽舒适、养性怡人, 还要注重对其他领域的延伸作用。比如文化传媒、科技示范、社会公益、经济效益等。要实现这一点, 必须设计完整、流畅的园内线路, 为景观的延伸性发展搭建平台。

总之, 在茶园设计中, 设计师要先确立茶园的主题思想, 围绕这个主题思想深入挖掘茶园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现茶园的个性风格。同时, 要站在游客的角度考虑, 游客在这一类茶园中, 期望得到何种心里收获或看到何种景观效果。然后通过精心的规划布局, 把主题思想赋予景观设计中, 通过整体的景观展现出来, 让游客感知、理解和接受。需要注意的是, 茶园的设计要融入当地的茶文化及民俗文化, 使茶园的主题思想更深刻, 内容内涵更丰富。

4 结语

茶园给人们提供了接近自然的公共活动空间, 使人们更加方便、舒适地进行交往、娱乐、休憩、观赏。目前, 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最欢迎的休闲交往场所。成功的茶园设计不仅要营造出天然的复合景观, 满足人们的旅游观光需求, 创造更多、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 还要尽力还原最“逼真”的生态环境, 引导人们通过自身体验产生对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的热爱之情, 进而促使人们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这就要求茶园设计者们应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促进茶园设计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 旅游市场迅速扩充, 旅游地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 游客可选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旅游业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与此同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形势下, 茶文化旅游应运而生。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园是茶文化的载体, 从茶园的景观设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以茶园设计为切入点, 在了解我国茶园设计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 另辟蹊径, 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 以期为茶园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设计出更有艺术价值的茶园。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茶园设计,茶园景观

参考文献

[1]仇立慧, 徐徐, 李楠.西安曲江遗址公园游客满意度调查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44-46, 55.

[2]董观志, 杨风影.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 2005 (1) :27-30.

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 篇3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2

现阶段,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小区建筑实践在数量及规模上趋于增多,在大力倡导绿色建筑及生态建筑的时代背景下,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借鉴及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和旨趣,能够使现代居住区达到建筑功能、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和谐并存,增强现代居住区的精神意蕴和价值内涵。

1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理论上及实践上都形成了较为丰满的框架和轮廓,其设计意蕴和趋向主要是通过对园林空间加以设计及布局,使园林与周边的山、水、绿植及建筑物达成一种和谐状态,并彰显出自然美及意蕴美。一般而言,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1 设计空间上的以小见大

中国古典园林较为讲求雅致、圆润和小巧,通过采用遮景、借景、象征等设计手法,达到古典园林景观布置先抑后扬的设计效果;同时,在古典园林空间上又凸显出以以小见大的特征,最终使古典园林呈现空间层次分明,曲径通幽的效果。

1.2 因地制宜,借势造园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运用,强调与园林地形的有机匹配,在因地制宜中对古典园林周边的山水等加以调用,使之成为造园元素[1]。而在“构园”及“造园”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又较为注重借景这一手法,通过远借、近借、应时而借、虚实而借等方式,将园林空间与园林景观的构成层次加以拓展。

1.3 讲求自然和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高度贴合自然,寻求一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之美,即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设计效果和园林意境,这就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者在进行造景及构园时,更多地倾向于在自然状态下对园林结构型式及景观布局加以提炼加工。而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影响上看,我国古代文人偏爱古典园林,主要是由于中国古典园林既具备了自然山水的基本风貌,又透射出较为浓厚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寄托,由此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带有较强的自然属性和情趣旨向。

2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暴露的问题及缺陷

首先,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过于讲求外观风格,没有与居住区的功能属性加以充分结合。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现代居住区投资成本较高,为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收益,开发商及物业部门更多地在居住区景观外表上进行重点设计,可以营造大面积的绿植及水体,一方面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设计风格,另一方面居住区景观与居住区自然地理环境之间不相匹配。

其次,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且欠缺意境。现代居住区人口密度较大,为充分满足人们的精神放松需求,在一些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如广场等,通常采用大尺度的设计手段,周边点缀绿植及花木,较少对公共空间的围合情况加以设计,在景观的布局上过于集中简单,缺乏对空间与景观的分割,使现代居住区公共场地、景观、隔离空间难以有效衔接,失却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追求。

3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要点探究

3.1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要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虚实、密疏相结合

在进行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应首先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价值追求及取向加以了解,秉持“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及原则,然后在景观设计中针对性地采用虚实设计及密疏设计的方法,拓宽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层次[2]。虚实设计主要是对现代居住区景观的实体及景观空间加以具体设计,通过实体与空间的结合及变化,构成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意境。为更好地获取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意境氛围,在对景观进行虚实设计时,可以将2种设计手段加以交叉运用,形成虚实相生的设计效果,增强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涵意蕴。例如,在现代居住景观区围合空间景观布局的设计上,围绕其中的水体景观,可以采用鱼塘及分支溪流的设计方法,构成虚实设计的照应。密疏设计主要是融合中国古典园林中移步换景、空间留白和遮景露景等设计手法,对现代居住区景观的空间密疏、景观密疏等进行丰富和变化,使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与现代居住区空间相映成趣。再如,针对现代居住区的植物景观,可以结合建筑物空间分布的密疏情况,确定绿植苗木等植被是进行孤植设计还是遍植设计;对假山等山石的布局,是采用点缀设计还是密集设计等。

3.2 对现代居住区景观格局及赏景路线进行精心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借景及换景设计手法,既需要现代居住区景观格局的优化布局,又需要对现代居住区景观的欣赏线路加以设计,从而体现出现代居住区景观层次的丰富性[3]。首先,在现代居住区景观格局设计上,不能简单地将景观格局进行划块笼统设计,而是要对景观格局进行点缀式设计,在景观区的边界部位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及换景的设计方式,将观赏者的视角由自然景观顺利过度到建筑景观中,使现代居住区景观格局摆脱单调乏味的审美约束,实现景观自然美与建筑人文美的融会贯通。其次,在现代居住区赏景路线的设计上,可以对景观周边区域的道路进行方形、多角形、圆形、椭圆形和扇形等样式的设计,既使小区居民在赏景路线中完整观赏到小区景观,又借助赏景路线的辐射式及串联式设计方式,提高景观空间的纵深感。

3.3 将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旨趣与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有机融合

在人们对居住环境及居住品质提出更高要求的现代社会,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愈加突显出其重要性,借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丰富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层次,一方面使现代居住区达到建筑功能与生态环境的有机协调,另一方面挖掘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旨趣,将之运用到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例如,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众多亭台上都带有匾额和题词,其中融入了古人对古典园林建筑的文化表达和情感诉求,而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通过典故的调用、石刻的增添、亭台的布局、匾额的运用等,可以大幅提升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文意蕴,使现代居住区景观既带有浓郁的自然风情,又氤氲出丰富多彩的人文魅力和文化价值,最终提升现代居住区景观空间的文化品位。

4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杰出典范,其中透射出的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旨向,对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带有极强的启发意义。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实践中,设计者应正视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着重从设计理念的明确、设计手法的丰富、景观格局及赏景线路的优化、景观文化品位的提升等方面加以完善,使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可以达到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边文娟.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生命力[J].现代园艺,2011(21):85.

[2]李玲.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探讨[J].房地产导刊,2015(14):288.

[3]孟凡营,张占军.浅议中国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和趋势[J].现代园艺,2011(7):97.

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 篇4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现代居住景观设计;应用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的发展,居住区也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现代居住区景观,不只为遮风挡雨的地点,应该为提供人们观赏和休息的场所,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如何科学、合理的对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进行完善,并具有中华民族和古典园林设计的特色,为当前主要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古典园林的特征

1.1神似:古典园林一般多以自然山水为主,以植被当成装点,因为山水植被为自然风景的重点装点内容。然而,古典园林并不是通过模拟原态的方式将历史的构造重现,需要人们通过其原始的状态进行改造和适当的调整,并加工,形成一种神似的境界。

1.2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表现方式,并属于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其所要创造出来的意境,为古典园林基本的特征之一。园林的意境一般会以构思创作的形式,将园林景观达到形象化和典型化,而这也是自然环境所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涵韵。其和花草树木一样,能够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受。中国园林还可以叫做“文人园”,一般和很多的诗文、书画、楹联可以联系到一起,其给园林景观也增添了诗情画意的感觉。

1.3可与自然有机结合:秦汉时期,人们就已经把物质方面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相联系到一起。自然的山水人们就开始大规模的建造了离宫别馆,以及亭台楼阁等。通过上千、上百年的累积,人们建筑景观已经把自然的山水增添了名族的特色和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园林建筑的种类繁多,其具有多种形式和作用,均和山水、植被能够联系到一起,达到相互衬托的效果。一部分的建筑将园林景观作为主体,即为构图中的重点内容。

2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发

2.1古典园林为现代园林设计的主要灵感

古典园林设计的根本思想为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的主要内容,古典园林属于风景式的园林,人们会通过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内容可通过多种方式,把山、水、植被和建筑有机的联系到一起,将其达到美化自然环境的效果,形成人工和自然紧密联系到一起的美。

2.2以古典园林掌握本土地域文化

风景园林的设计人员应给予风景园林本土研究方面更多的关注,并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地域文化的探索中,以便可以设计更多的优质园林作品。园林艺术为直观体验的艺术类型,即为不通过专业的知识进行教育,即可感受到其园林的艺术。此外,这种直观的艺术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时代的变化、文化艺术的变革等。

3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

3.1风格问题

现阶段,很多居住区的景观的设计内容,从设计到构造首先会考虑的内容为其外观的美观,不能感受到其功能的重要性。很多开发商为达到美观性,一般情况下会以促销的方式,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加大了投资方面的成本,且提高了人们的房款和物业管理的资金。如,北方地区的居住区将南方的景观列入设计的内容,会以南方的树种为主进行大面积的种植,并建造面积非常大的水体。客观来讲,北方居住区的景观,在设计方面应体现北方景观自身的特征。居住区内的景观的设计,需要满足因地制宜的要求,特定区域的设计应该满足区域特征居住景观的要求进行设计。

3.2意境问题

由于现代居住区当前为居民聚集最多的地点,因此活动的空间非常多。如健身广场、儿童活动场地,这些基本的设计均为尺度比较大,多将铺装作为重点内容,对围合方面密闭空间没有合理的进行设计。古典园林主要将景观的内敛和曲径通幽的感觉进行表现,人们能够在私密的空间进行休息或洽谈。现代居住区景观一般会表现出“一览无余”的效果,娱乐设施、休闲娱乐场所等均为人们正常视线下可以观察到的。还有部分的景观设置在居民的住家下,对于居民来讲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3施工问题

随着社会和时代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多的新型建造技术涌现出来。施工人员通常情况下,更加依赖高科技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手段,对于传统的技术和工艺完全摒弃。很多居住区能够直接看到水泥仿制木材所构建的亭台和楼阁,毫无传统工艺的特色。

4古典园林设计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4.1古典园林的作用

现代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应该从观念上作以改变,应针对古典园林造园方面的理念设计方法进行学习。把园林景观设置到具有特殊的环境内,而不仅仅为对古典园林的方式形象材料和工艺方面进行调整,把理论和文化的背景、生活几方面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传承古典园林设计好的理念。

4.2贯彻天人合一的意识

自然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其具有用不完的能源。古典园林所要达到的思想,是为了达到任何自然相融合的效果。自然文化为中国园林的中心内容,而古典园林一般多以自然规律的方式建造园林,将自然的景物和艺术进行重现。和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现代居住区的设计应全面的考虑到场地的发展情况,尽可能合理的规划基地植被。

4.3以现代的方式完善古典园林的设计

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需要按照一定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的范围,将地平线设定成空间参照,以确保和地域景观相互融合,其和古典园林所需要达到的无限外延空间整体理念是相契合的。小中见大的古典园林,在比较局促的空间内应通过对比、突出、加强的方式,以环形游线的形式构成散点的视点和视线,防止出现“一览无余”的园林景点。同时,可通过山体、屋顶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天空,进而达到扩大空间感的效果。对于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以有限的空间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效果,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5总结

当前,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得到更多专业人士和人们的关注。新社会体制下,新功能的要求和技术的条件下,需要不断学习并传承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好的方法。而不仅对其外在的形式进行模仿,施工粗糙、形式过于简单均会都整体的设计和日后的建造造成直接的影响。现代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只有在古典园林设计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造和完善,并将其功能和外观持有同等的关注,才能更好的进行设计和建造。

参考文献:

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 篇5

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在绘景状物、表情达意时,总是精心挑选那些最富表现力的字眼,把意思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精巧。为此诗歌史上贾岛的“推敲”及诗圣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话广为流传。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而言,我们尤其应该注意那些富有表现力、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情感的字词。品味这类字词的意义和作用,也是近几年语文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笔者以为,把握炼字手法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明确炼字的大致范围

从常见的古诗词内容看,古人炼字手法往往体现在以下几类词中:

动词。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垂”字,“涌”字,有力的烘托了苍渺高阔的意境。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见”字见出诗人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至高境界,一个“闹”字展示出诗人心头所感到的蓬勃春意,一个“弄”字再现出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韵。这些动词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能化美为媚。

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以绘景摹状,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个形容词,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吴文英的“乡梦窄,水天宽”(《鹧鸪天·化度寺》),“窄”与“宽”形容与对照俱妙。

数量词。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高明的诗人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再有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中“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其中的“两枝”将诗人惜花、怜花的一片痴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数量词往往含虚数的意义,有很好的烘托作用,能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虚词。虚词用得好,往往具有疏通文气、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动的美学效能。如杜甫的《上兜率寺》中“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一句,仅“有”“自”两字,将空间与时间结合,远近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见于言外。如果说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减其色,那么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则因增加两“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使文义大为增光。

发掘意蕴的主要角度

一、修辞角度。“云破月来花弄影”因拟人而使满篇生辉。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更是吹笛人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同属拟人手法,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苦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二、声韵角度。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优美的诗词平平仄仄起来就是和谐的旋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冻”字比“饿”响亮,更具铿锵气势,更见冲天悲情。叠词最具声韵效果,它不仅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更有强化作用。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谓千古名句,是声韵的叠加,也是哀怨之情的叠加。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鸥”,用叠字之法,不独摹景有神,而且音调抑扬,气韵

用心

爱心

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 篇6

地勘是设计师所必须要进行的工作, 但如今多是以地形、土壤、气候等客观条件为主, 忘却了周边群众对此的人文需求。在勘察场地中, 应要求设计师满足几个基本要素:一是要让园林契合周边群众的需求, 经过一定的调查, 根据需求进行整体勾画。二是有效结合地理环境。无论是植被的种植, 还是建筑的安放, 以客观的不可逆条件为基准。三是尊重自然环境。园林并不是景观堆积的旅游景区, 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才能够实现园林对城市产生的价值。总体而言, 只有深入的考察, 实现因地制宜, 才能够为园林设计打好基础。

2生态环保自然

近年来, 我国大中城市污染严重, 城市园林也担负着改善环境的重任, 若在建设中, 以破坏生态的代价, 则有违初衷。纵观我国江南园林, 多是风景如画, 宛如天造, 现代园林也可借鉴这一方式, 除了维护自然生态外, 以模仿的方式为其添加山水, 尽可能还原自然风貌。在植被选择上, 也要采取自然已有的植物搭配, 不能根据设计师喜好进行选择, 否者无法建立平衡的自然环境, 园林的自然景观也将无法长久维持。

3融入当地文脉

中国园林讲求诗情画意。正所谓文章华美, 只因意于笔先, 再优秀的文笔, 缺乏“意”的引导, 也难成大器, 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 写意一直是精髓所在, 这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因此, 在园林设计中, 合理的立意, 在结合一定的主题形式, 使园林从整体到独个景观建筑, 都能够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气息。如景观或建筑的建设时, 尽可能采用仿古的设计, 并以匾额昭示其名, 如此便能够给人以中国园林的感觉。而实现上述方法, 并不依靠表面功夫, 这也要求在勘察时能够合深入的挖掘当地文脉, 以当地的文化特征建设景观, 并将其融入到园林之中, 如此才能够具有真正文化气息。

4巧于因借拓展

西方园林建筑, 习惯于采用“借”的方式, 这一点也值得我国设计师学习。虽然整体看上去, 园林作为一个封闭的公园, 但是并不妨碍将园林之外的景物借入到园林中。通过一定的设计, 使视觉能够收入到外围景观, 如此能够实现“借”。借景的方式有很多种, 可采用仰视、俯视等方式, 也能够选择远借、应时而借等, 如附近存有景观, 但园林无法扩展至此, 则可以选择合适的位置仰视借景, 或在道路的修建上能够让外围风景实时进入眼底。总体而言, 西方园林建筑的“借”, 讲求于将外围景观放入到园林中, 我国传统园林建筑也有着“借”的形式, 其名为借势, 实质上是指一种组合而来的美, 如在园林中以绿色烘托红色, 成包围之势, 众星拱月, 体现出红色区域的华美。在现代园林中, 可直接采用2种方式。西方的借景是指将园林融入到城市中, 将园林与城市合而为一, 以真正实现环境的交融, 而借势则是园林建设的艺术手法, 体现出宏伟、华美等气息所采用的手段。合理地运用2种方式, 必然能够将园林的审美价值和城市功能极大的提升。

5以小见大

在上述内容中提到,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与其它艺术形式相似, 都有着写意的特点, 而在园林中, 则具体转化为“小中见大”。园林的空间往往有着限制, 但是中国人总能够突破不可抗力的现实, 在人的精神层面上给以无限遐想。这一方法完全应归功于自然给人的启迪, 通过江南园林能够发现, 假山假水依然能给人以逼真之感, 这边是完全根据自然的形态, 辅以能工巧匠雕琢, 才使得能够在意境上以假乱真。事实上, 假山水无论在比例, 还是形态上都与真实的山水一模一样, 也由此可以说明, 我国传统园林的设计师是通过观察和感悟而创造的“小中见大”景物。对于现代园林设计而言, 便是空间意境越发狭小。事实上古人已经提供了解决方案, 如错落起伏、蜿蜒曲折, 在地形上设计出地势, 同样仿照自然环境中的比例, 但地势空间必须有效掌握, 否则会由错落起伏变成凹凸不平, 而曲折和蜿蜒所指的便是道路设计。曲折的道路虽然降低可达效率, 但是能够延长线路, 再结合地势设置, 使园林中的道路蜿蜒无尽, 如此便可极大体现“以小见大”。若是整体场地较小, 可采取大量面积的统一植被, 如草坪、疏林等, 已达成视觉上扩充场地的目的。

5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在于诗情画意, 而情和意便是艺术的核心, 现代建筑多强调功能性, 但是并不影响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 真正融入中国传统元素, 使园林更具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米敏, 黄小飞.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J].湖南林业科技, 2011 (10)

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 篇7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0 引言

我国古代园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千千万万造园人的经验、智慧与技艺,沉淀了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一个独特园林艺术体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向全世界人民展现着我国优秀的艺术水平和民族文化。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是在尊重自然山水的条件下,充分考察园林所在地以及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打造出一个和谐的生态体系。我国的文明和经济在不断进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对于极具指导意义的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精华部分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继承与应用,使得我国现代园林景观富有文化内涵、艺术和精湛的技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1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特点和指导意义

1.1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幅员辽阔,使得它包含了广袤的土地,也赋予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古代人们对于事物的设计往往是来自于生活经验和自然界,因此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就所构成的不同与特征就成了园林景观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结合“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理念,以及造园者对于园林所给予的思想情感和追求,注重园林的整体意境,这就使得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呈现出“天人合一”的效果特点。[1]在古代,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的较为恶劣的客观生活条件使得古典园林设计师普遍在园林设计中重视气候条件等方面的改善。古典园林从结构布局、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和假山池塘都是从分考虑多种自然因素,以塑造出一个适宜人们居住生活的舒适环境。而设计者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是考虑外界景观环境,使得园林景观能够充分融入大自然,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国的古典园林布局设计十分讲究,在不同的空间内施以不同的空间组织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2]也正因为如此,古典园林中的各个部分的形状、尺度和个性风格都存在着差异,参差不齐的视觉体验给人带来最大的审美体验。古代人利用有限的空间,利用现有环境,与自然景观结合利用不同的手法,创造出具有文学、建筑、美学等多种价值的园林。

1.2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指导意义

我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鉴赏价值和艺术价值都较高。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外来思想对于我国的文化和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国不少景观设计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盲目引入相关园林设计理论和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许多只注重功能和形式的,突出强调视觉感受和个性化,没有深刻的内涵这与我国的现代园林景观发展愿景是相背离的。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当充分理解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并使其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发挥指导意义,对其进行传承以及创新应用,创造出兼具功能性、形式、宜居和审美需求的景观环境。

2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应用于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原因

2.1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包容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人们的物质越来越富足,思想观念愈加文明开放,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多元化和边缘化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这种特点也是它有别于古典园林的一种重要标志。这些个性化气息的当代景观设计作品,更多地开始关于人性化和生态化的设计,并成为未来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以满足人们活动、审美和展现个性的需求和保护环境为己任。从这个角度来讲,相比古典园林内容和形式的单一性,现代园林景观既要满足传统艺术审美情趣,又要满足社会所要求的功能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对于古典园林设计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而必然结果就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多元化。[3]

2.2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结合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必要性

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我国现代园林景观中已经不乏西方国家等多种风格的作品,形式纷杂不一,能够满足人们求异的心理需求,富有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我国古典园林却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总结起来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单纯的平面化设计,缺乏文化深度或者不向公众阐释;第二,不尊重历史,借鉴时断章取义,对社会公众造成误导;第三,缺乏主题和中心思想,将各种要素进行强制性的叠加;第四,拿来主义。[4]这些特点都直接阻碍着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和相关造园手法、技艺都鲜被用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我国园林设计史表明,师法自然与因地制宜的造园思想更能为人性化和生态问题做出贡献。将传统思想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对于优秀思想和技艺的传承,更是塑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3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全球化的席卷,外来文化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3.1 “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与应用

古代的人由于经济水平和科技等多方面的限制,对于自然界十分崇拜。因此在古典园林设计中,首要的是追求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和周边环境有机结合,使得园林景观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而达到“天人合一”、“天然去雕饰”的园林设计效果。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园林景观事业也跟随时代要求飞速发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忽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造成了一定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浪费。因此,“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关注的问题,塑造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园林景观。

3.2 “因地制宜”思想的传承与应用

工业经济的发展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就是环境污染、人口剧增等后果,而这直接缩减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建设面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每天往来于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之间,缺乏自然美的享受。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美的需求,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就需要充分吸收古典园林设计思想中的“因地制宜”的设计技巧。我国的古典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都能设计出多变而统一的风格,而这种富有层次感的设计就可以丰富园林,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合理的进行园林布局,以增强园林的立体感。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还可以利用古典园林中常用的山、水、植物等多种自然元素的融合,塑造更加立体、丰满的园林景观空间。而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还可以在景观设计中加入科技元素,使得园林景观在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更加人性化、便捷化。

3.3 意境创造思想的传承与应用

古代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无论是景观设计师还是造园者都希望“用有限的土地面积来营造出无限意境”。每一种意境都需要用一种独特的景观布局,使得欣赏者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有限的面积,要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意境(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就需要对景进行合理布局。利用借景方式创造意境的古代园林建筑数不胜数,就拿北京颐和园为例,在园林建造时充分借用玉泉山的美景,结合自身独特而巧妙的建筑,两种景致相得益彰,既烘托出了颐和园的整体美,又展现了玉泉山的风貌。[5]又如苏州网师园、扬州个园,二者都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二者面积都不大,但园林中的每一处景,都是园林设计师利用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造景艺术已经布景技艺,最终形成了当代我们看到的两处杰出园林作品。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利用现代发达的科技,结合意境创造的思想,更使人们能够获得精神文化层面的享受。

4 结语

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当代,现代园林景观紧跟时代潮流,其景观设计普遍只重视人们对于景观社会性和功能性方面的需求,而不重视现代人对于审美方面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需求,忽视了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而古代园林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除了满足人们关于功能方面的需求,还要利用古代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结合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创造具有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园林景观,促进城市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彻.禅宗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作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

[2]王婷婷.儒家德政思想与清代皇家园林景观布局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

[3]高慧.江南园林的营造方法在住宅区景观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4]刘萱.传统伦理美学思想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D].青岛理工大学,2015.

[5]邹伟周.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现代园艺,2011(11).

拟人化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拟人化手法;建筑设计;建筑功能;建筑外观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1-003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1.01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拟人化手法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形式,已经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在建筑设计的具体应用中,拟人化手法应依据建筑的具体情况,并综合考虑建筑工程中的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应用好拟人化手法,进而促进建筑功能以及建筑外观等整体质量的提升。

1 拟人化手法简述

拟人手法就是将事物人格化处理,把人的动作、感情等加诸于事物中,使事物具有与人相同的特性。在建筑设计中,拟人化手法主要经历了以下方面的发展

变化:

1.1 由具象至抽象

具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和自然对象较为相似的艺术。具象艺术中的艺术形象都有较好的可识别性,例如,在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中,支撑尹瑞克提翁神庙的柱子就被雕刻设计为希腊女神的形象;北京的故宫博物馆其房屋柱子雕刻就是龍的图腾,有着天子的象征意义。由此可见,这种具象的模拟手法就具有很强的识别性,设计师将自然界中的人物、花草、动物等形象运用到建筑物的设计中,并借助它们呈现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具象建筑物的施工相对而言较为复杂和困难,因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也由具象逐渐过渡为抽象。抽象艺术与实际的自然现象有着较大的偏离甚至是完全脱离,同时建筑的抽象设计可以通过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等得到传承和创新,且时代的发展促使建筑设计更加追求简洁和时尚,因而抽象主义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就与现代建筑观更为符合。

1.2 由拟物至拟人

拟物手法是建筑设计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方式,当前的很多建筑设计作品中都有其具体反映,而且由于建筑物与它的模拟对象太过相似,人们反而忘记了其真实名称。例如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鸟巢”以及被喻为“圆润双砾”的广州歌剧院等就是比较突出的代表。拟物建筑所具有的共同点就是其模拟的对象都是人们所熟知的自然界中或是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而拟人手法是拟物手法的一种特例,也即建筑物的模拟对象由自然界中的各种物体被局限固定为人体,形象表达方面则主要是通过建筑物各部分的比例来表现出男女的差别,而在表达方式方面则以男女的体格差异为主,表现态度则为严肃庄重、温馨和谐等,表现重点就更是多样,或表情、或体态、或动作等多种方面。

2 拟人化手法在建筑设计中遵循的原则

2.1 易于联想、适度抽象

设计师在运用拟人化手法进行建筑设计时,应以人体作为模拟的原型来进行建筑物的设计,且在采用拟人化手法时应适度地进行抽象概括,以使观赏者在欣赏建筑作品时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2.2 彰显个性、投入情感

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和体现人物情感的创作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倾入自身的感情色彩,同时,设计师还应注意要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建筑创作以生命价值。

2.3 设计应贴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

建筑设计不仅与工程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时代背景、社会发展等密切相关,还与建筑的材料属性、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等紧密相连。因此,在采用拟人化手法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施工材料、审美价值、建筑功能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之后再进行建筑物的

设计。

3 拟人化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 在建筑平面、立面、剖面中拟人化手法的应用

拟人化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三个

方面:

3.1.1 建筑平面。西方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平面一般都为拉丁十字架的形式,这在外形上与基督受难时的十字架相吻合,我国古代女皇帝武则天的墓地其总平面的设计采用的也是拟人化手法,陵墓地宫的梁山北峰相对较高,其前面的两峰与女乳形似,神道则和人体脊柱相似,远观整个陵墓的平面就如少妇平躺。

3.1.2 建筑剖面。鼓楼是我国传统的地方性建筑,鼓楼主要用于集会议事以及举行活动,处于侗寨的核心地位,鼓楼的剖面以及立面就是以人形为模拟对象进行设计的。贵州黎平县岩洞鼓楼的剖面就形似一

老翁。

3.1.3 建筑立面。塔作为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高层建筑,也有一些以人体作为模拟对象的代表。例如,河南登封嵩岳寺的密檐塔,远望过去,就与一位身着僧衣的老僧相像。

3.2 建筑立体表达的拟人化手法的应用

建筑立体表达的拟人化手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局部构件柱式的人体隐喻、建筑物群体的动态组合、建筑个体的拟人化表达以及建筑物对人体面部表情的刻画。如,早期的希腊文化中除了有具象的希腊女神柱之外,还有大量的抽象简化的人像柱构件,即用柱式来隐喻人体,帕提弄神庙的柱式就是其具体表现。而我国建筑中的柱式也有人像柱的存在,汉代画像上的人像柱就是一个代表。建筑设计在采用拟人化手法时,建筑本身就具有了人类的感情色彩以及生命力。由于建筑物的体型较大,这就使得建筑物在进行人的面部表情刻画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建筑设计中要求有表情的刻画时,可选择采用建筑物的局部构件如窗户、装饰物、大门等的组合来表达人物的表情。我国东莞东华医院其建筑造型就形似一男性,而其建筑顶部的机房与当街立面的文字装饰相组合则刻画出男子憨态可掬的生动神态。

3.3 同一建筑中拟人化手法表达不同的联想

由于人们的欣赏角度以及鉴赏水平的不同,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建筑物产生的联想往往也是不同的。我国苏州的古典园林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苏州园林的建造所采用的艺术手法能够产生移步换景的效果,随着游人的行走,从不同角度所欣赏到的景致各不相同,景致所引起的心理感受也是各有不同。我国古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也很好的例证了从不同的空间角度所欣赏到的景观效果是不同的,而当前的建筑作品中,采用拟人化手法而让欣赏者产生不同联想的建筑物也有很多。例如,东莞城区的中国工商银行的东城支行建筑物,远处观望,就是一栋简洁有序的现代建筑物,没有引人入胜之处,然而以东城东路的方位看过去,就变成了与美国高举右手的自由女神像神似的建筑物,其在建筑设计中采用的就是拟人化手法,从不同角度对建筑物进行不同的拟人化处理,从而使人在不同角度观看时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感受。

4 结语

建筑设计中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具有较早的历史并显示出极为旺盛的生命力,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现代还是古代,运用拟人化手法进行创作的建筑作品,其观赏效果都让人忍不住拍手称奇。而对于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拟人化手法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普遍。建筑局部或是整体对拟人化手法的采用,将人体不同的部位和神态集中的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很好的欣赏效果。但是,建筑设计人员在采用拟人化手法时还应根据不同的模拟对象,各异的地域审美,科学合理地将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并充分发挥其在建筑的平面、立面以及剖面中的艺术效果,从立体以及引发不同联想的角度出发,妥善处理好建筑单体与建筑群体、建筑局部以及建筑整体、建筑设计以及建筑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设计出具有极大观赏价值的建筑物,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欧阳晓宁.探析拟人化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5).

[2] 哈柍.建筑设计中拟人化手法的应用[J].华中建筑,2014,(7).

[3] 李虹.拟人化手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解析[J].江西建材,2015,(5).

作者简介:卓利明(1980-),女,浙江中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 篇9

1基于哲学思想的差异

中国园林高超的艺术水准与独特的民族风格,因而中国素来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而中国园林思想深受儒家、道家、佛教的影响。西方园林则提倡“人文主义”,这是西方哲学的本源,多位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在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和深化了这种人文思想。

1.1 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

孟子谈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指人的心、性与天这一自然规律本为一体相通的,反映在自然观中,则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协调,保持两者之间的亲和。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等观点,极力推崇大自然的壮美,将自然山水之美提到精神自由、心灵解放、物我超越的境界。而佛教传入我国后,融入了诸多文化思想精髓所形成的佛教宗派,禅宗重悟,提倡人们在感性中通过“悟”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

中国古代哲学“儒、道、释”尊崇自然、天人合一和追求无为思想的融合,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风趣,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情操,由于诗人、画家直接参与园林的建造和经营,形成了中国园林极具诗情画意的风貌,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仿自然的设计。

1.2 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家的“唯理主义”主导了西方哲学体系,伽利略认为“大自然这本书是用数学的语言来书写的”,而笛卡尔相信“唯有透过理性才能获得确实的知识”,认为“理性的世界才是完美的”。因而,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非经人工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界”。

哲学观念影响了西方的自然观和审美观,也影响了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其典型代表是于17世纪下半叶形成的法国式的古典园林,强调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追求符合几何规则、几何图案的美,园林各种要素的设计不是完全依照人的需要建造,而是重视气势和形式,把人和自然分开看待,体现了“天人相分”的哲学思想。西方这种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2基于造园手法的差异

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中西方古典园林在园林要素处理上有着迥异的风格,这里,就硬质景观处理的艺术手法作一归纳,分述如下。

2.1地形改造方式比较

要想在一块土地上创造多种景观效果,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地形改造。中国古典园林要求地形在空间布局要符合自然,才能体现自然山水之趣,体现在以下两点:1)因地制宜,随势生机。中国古典园林依低挖湖,就高筑山,并对土地进行适当处理,使园林地形富于变化,并利用地形组织空间和控制视线,通过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合,形成一个自然丰富、优美的空间景域。2)因景得宜。明计成《园冶·兴造论》中:“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柱,互相借姿;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经,顿置婉转……”,即因不同的地点和环境条件灵活地组景,有山则傍山,有水则依水,充分攫取自然的美景为我所用。

西方古典园林地形上追求几何构图,气势恢弘。凡尔赛宫园址原为半平原半沼泽地带,为强调气势,路易十四将其改造成平坦开阔的空间,因此急湍、瀑布、涌泉等动水很少,只有平静的河湖和水池。凡尔赛宫全址占地面积约6.7 km2,是当时巴黎市区面积的1/4。由于面积大,为了使整个园林的构图统一紧凑,法国园林的布局大都为大轴线,各类景观依次安置在轴线的周围。它成为法国历史上体现政治权力的最宏大的园林,成为全欧洲模仿的榜样,对欧洲园林风格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2道路设计理念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道路的设计遵循“顺势辟路”的原则,即道路设计应与地形、地势巧妙结合。“顺势”要做到“因势利导”“起伏顺势”,因此要分析园景序列空间构图的游览形式。园路的设计应顺地形的变化而“敷设”,顺地形而起伏,顺地形而转折,山势平缓则路径舒展,山势变化急剧则“顿置婉转”;尤其是在山体变化较大的地段,如山脊和山谷,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所以山路讲究“路宜偏径”,做到“构园得体”。

西方古典园林强调其艺术中心,从而注重中轴线对全园的控制。凡尔赛宫以宫殿为基准建构中轴线,其轴线路径均为直线延伸,极少出现阻挡,主干道布局遵循严格对称,在视线设计上力求表达通畅明晰,行列式的树丛将道路两侧的景物隐蔽起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向中轴线纵深方向延展。强调“中轴线”这一规划观念之后发展成为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设计遵循的基本思路。

2.3建筑主从地位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中自然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并不是为了统率整体布局,而是为了达到点缀风景、烘托主题、供游客驻足小憩的用途。植物配合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然而,建筑在西方古典园林中则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建筑总体布局体现了王权的统治。宫殿或官邸往往处于整个地段的最高处,府邸的建筑轴线贯穿着整个花园和林园,主要景观沿主轴线布局,次轴线则位于两侧,建筑与建筑之间则由直干道或支路相连,组成一个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的建筑轴线网络。

2.4水体驳岸设计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完全尊崇于“效法自然”法则。通过人工的理水手法,处理成自然的各类形态,包括涧、溪、瀑布、水池等形式,驳岸线为自然曲线,避免直线。园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水体的概括与浓缩,再小的水面也会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点缀岸矶,以示意源流脉脉,疏水若为无尽。稍大的水面则必筑岛堤,架设桥梁。在有限的空间再现自然水景,形成“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无限想象空间,苏州拙政园水面不大,但“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从而营造出明朗开阔的空间感。

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水体遵从理性法则,大多数为水渠、壕沟、运河、喷泉等类型。各种水体都呈圆形、方形、八角形等各种规则的几何形状。水体以静居多,面积大,以气魄与宁静取胜,形成典雅、从容的风格,其透视和投影的关系均被仔细推敲,以保障主体建筑在视觉范围内全部倒映于水中。喷泉置于轴线上或园路的交点上,通常与雕塑结合,多取材于古代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具有特定的寓意。运河是西方古典园林最典型的代表特征,它强调花园中的轴线,还是重要的水上游乐场所。

3结语

尽管中西方传统园林艺术设计手法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它们都具有不同的精髓,折射出两大文化思想的智慧和光芒,无论是“唯理之上”还是“宛自天开”的设计手法,这对于当今园林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园林工作者应当深入思考,开拓视野,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继承和构建符合当代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摘要:溯源于中西方哲学思辨,从道路设计理念、建筑主从地位、水体驳岸设计、地形改造方式等硬质景观要素入手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中西方古典园林硬质景观差异,以期促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关键词:古典园林,硬质景观,园林设计

参考文献

[1]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陈植.园冶注释[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李海清.略论中西园林的美学思想[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6):35-36.

[4]陈展川.诗意与理性——中西古典园林风格比较[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13):50-54.

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 篇10

1 传统园林的设计思想

自古以来, 中国造园师们就在不断探索园林设计与自然的统一, 并逐渐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建造多半是依山傍水, 鸟语花香, 这也恰恰证明了中国古代造园师们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视以及对于自然的崇尚。比如传统园林中的植物配置, 从乔木到灌木再到花草都进行了精心的布置, 以达到植物配比合理。园林中的建筑与植被, 水系与道路比例恰当, 形成优美的人造自然景观, 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设计思想, 营造出“虽由人做, 宛若天开”的独特景观。

2 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本于自然, 高于自然”的艺术形式, “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 精巧的构景以及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 为世人所皆知、赞叹。

2.1 崇尚自然

中式园林以追求建筑与自然相互交融为目的, 将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 体现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 达到“天人合一”的景观特色。古典园林注重合理分配建筑与自然景观的主次关系和比重。在妥善地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相互融合的同时又体现出古典园林内各部分自然衔接, 整体上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 达到古典园林既融于自然又表现自然的艺术造诣, 构成“春山艳冶, 夏山苍翠, 秋山明净, 冬山惨淡”的独特园林艺术个性。

2.2 移步异景

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 在很大程度上, 就是处理空间的艺术。江南传统私家园林虽然面积有限, 但通过各种组景手法, 让面积不大的园林显得秩序井然, 视野开阔。通过曲折的道路和各种景观的组合运用让游览者体会到园林景观的优美。如苏州“拙政园”借“北寺塔”之景已成为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经典。从“远香堂”到“倚玉轩再到凌波曲桥, 偌大的北寺塔时隐时现, 变得意趣盎然。除了借景,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还包括仰景、夹景、添景、对景、框景和漏景等, 通过这些造园手法的相互组合使园林美不盛收, 妙趣横生。

2.3 筑山理池

“山贵有脉, 水贵有源, 脉源贯通, 全园生动”造园师们从自然山石中提炼出其形态和神韵并运用于园林山石中, 使山石自成一景。除了山石水体也是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自然元素, 正所谓“无水不成园”便是这个道理。传统园林中水与山石、建筑、植物相互组景, 创造出极富诗情画意园林艺术效果。如苏州园林的网师园, 山水相依, 有的利用自然山石理水, 有的山石依水而置, 平静的水面, 变化的山石, 曲径通幽, 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2.4 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总是取法自然, 因地制宜, 赋予花草以人性以及其独特的内涵, 体现园林植物诗情画意之精巧。中国园林的植物配置一讲资美, 二讲色美, 三讲香美, 自然优美的形态, 自然的色泽, 淡雅的花香无不映衬出园林的自然与清幽。而植物同样也丰富了园林建筑的艺术构造, 为建筑增添几分生机。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建筑与琵琶、残荷遥相呼应借风雨拍打琵琶、残荷的声音而给人以自然、恬静、充满生机的艺术感受。

3 中国传统园林在当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科学技术不断提升的前提下, 人们对于园林的使用要求和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 以及人们审美标准的改变, 都决定了中式传统园林的建造方法以及布局方式等往往并不能直接指导当代园林设计实践。但传统园林的主要构成元素, 如水体、山石、植物等构成要素的使用以及框景、对景、借景等设计手法的使用仍然广泛地影响着当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并被广泛运用于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

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是上层社会, 着重强调装饰性与观赏性, 这与现代园林力求简明, 合乎目的, 注重功能性与使用性有所不同, 因此传统的造园思想和设计手法必须与合理的视线, 明确的空间划分, 方便的使用功能以及考虑周到的细部设计相结合, 反映出传统园林的时代延续性。正由于此, 中国现代园林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中式”风格。“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在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同时与现代时尚元素的邂逅, 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 融入现代设计语言, 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传统与现代、功能与美学的一次完美融合。传统江南风格的建筑颜色, 统一的“白墙黑瓦”使建筑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中庭的粉墙和假山背景同曲折蜿蜒的廊桥和周围建筑, 虚实相结, 片刻间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建筑内部运用了多边形的漏窗设计, 将室外优美的景色引入室内, 淡化了建筑的空间界限。新馆不论从建筑形态还是色彩搭配上都体现了设计师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 运用新材料, 新思维全释了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 用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完成了拙政园与新馆的过渡。

万科第五园在采用现代的景观元素的同时, 巧妙运用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 通过简洁的漏窗将动态水景和静态建筑摄入其中, 营造出富于变化的景观空间, 在有限的面积中, 创造无限的空间。在色彩表达上, 第五园宛如一副水墨画, 整体建筑包括所有细节全部运用“黑、白、灰”这3种无色系列进行渗透, 清幽、淡雅的风格, 使第五园表现出浓郁的江南风情。在植物上, 第五园运用竹为主要植物, 布置在道路两侧, 如此一来即使是窄巷、高墙也变得曲径通幽, 别有意境。

传统园林的各种设计手法在当代的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肯定, 不断建造出赋予意境且充满时代感与进步性的现代园林, 例如湖州的白鱼潭公园、潜庄公园、余家漾公园以及湖州师范学院的校园景观设计都运用了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为园林增添了别样的意境。

4 总结

传统与现代的相互交织, 不论从设计思想还是设计手法上都赋予了景观设计合而不同的新体验, 赋予中国园林景观发展的现代生命, 满足了现代人对于园林景观使用功能与欣赏价值的共同需要。

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在造园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值得后人加以学习、借鉴、改进、创新、发展。当下, 在发展现代园林景观的同时要对传统园林予以尊重和继承, 使中国优秀文化在时代的脚步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在富有创新精神和美感, 具备功能性和实用性的现代园林设计中透露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典雅与别致, 创造新时代下的中国式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1]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2]林兰英, 王仁娟.古典园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3]龙金花.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J].园林, 2009 (1)

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论文 篇11

这种组合名词成句的手法,被称为“列锦”,它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所谓“列锦”,就是全句不用动词性谓语或连接性词语,而只用名词或名词短语组合成句,以此来摹景叙事、抒情述怀。这种被吕叔湘先生称为“词组代句”的修辞手法,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句。作者的偏爱,读者的钟情,与“列锦”这一修辞手法所独有的审美意蕴是分不开的。

一、蕴藉美

列锦手法,全用名词组合成句,但全句的内涵又绝非几个名词的简单叠加。言简意赅,词约意丰,是其显著特点。且看唐代张若虚的那首《春江花月夜》,标题由“春”“江”“花”“月”“夜”五个单音节的名词构成,而正是这五种寻常事物集中在一起,却绘就了人间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意蕴深远、美丽绝伦的艺术境界。可以说,这首诗得以“孤篇照全唐”,其光照千古的艺术魅力与它的标题所蕴藏的无尽美感是分不开的。

以最简省的词句包蕴最丰富的内容,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而列锦手法的运用,则充分体现了诗歌含蓄凝练的艺术美感。再看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传诵千古的那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十个字,全用名词,梅尧臣评价它“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简简单单十个名词组合成六个意象,却状写出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游子早行图:雄鸡清声,茅店静立,残月斜照;板桥横卧,清霜冽冽,人迹依稀。十个名词,绘“早行”之景,更见游子思归之切;六个意象,书羁愁野况,境界全出。

即便在古代小说中也不乏妙用“列锦”的例子,大家熟悉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便是列锦手法“言简而意丰”的典型。读者在读完小说的相关情节后,便会真切地感受到“风雪”二字的精妙之处,领略这一标题的含蓄蕴藉之美。

可见,列锦手法通过提取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并加以诗意的巧妙组合,使看似平常的词句、看似寻常的景物,包蕴了不尽的诗情画意,使读者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达到了“尺幅千里”的艺术境界。

二、意境美

诗歌的意境是诗人笔下的客观之景与诗人主观之情的和谐统一,景中含情,情融于景。列锦手法,只用名词形式列出景物的构成要素,却能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使读者充分享受到诗歌的意境之美。

宋代词人柳永《雨霖铃》中的那句写离情的千古绝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便是极好的证明。词人写离愁别绪,并未直陈愁苦相思,亦未比拟夸张,而是用列锦手法,排出“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带有强烈的离别特征的元素。“杨柳岸”,令人睹“柳”而思“留”;“晓风”,色调清新凄冷,切合离人心绪;“残月”,形象凄惋,以“月缺”之象暗示“人亦缺”之苦。而三个寻常的景物一经组合,便勾画出一幅摄人心魄的离人苦别图,折射出作者浓烈的别后凄苦之情。读到这一句,读者可以毫不费力地再现出“彼景彼情”,自然而然地领略到词句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可见,从意境创造的角度看,列锦手法的运用,将名词的直观性、形象性与画面感的优势充分显示出来,以鲜明的视觉形象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有效地消融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审美隔阂,以纯美之“境”和醇厚之“意”,把诗歌的意境美展现到极致。

运用列锦手法展现诗歌意境美的例子很多,再看宋代黄庭坚《寄黄几复》中的名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读罢此句,怎不令人心驰而情动?你看那灼灼桃李,浓艳骄人;融融春风,少年得意;美酒一杯,饮不尽的朋友之谊与壮志豪情。可如今“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想别后江湖漂泊,凄风苦雨,孤灯独对,道不完的长夜思念和人生感慨。六个简约的名词,两个对比强烈的意境,“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给读者强烈的画面感,而“境”中之“意”不言自明;“一杯酒”和“十年灯”不仅与两句的背景和谐统一,更是两个意境的无限延伸,多少深情厚谊与人生感怀溶化在这两个意象之中。更为巧妙的是,作者采用类似现代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将六个名词构成的两组画面巧妙剪接,时空交错,乐哀互衬,情景相生,开阔而深远的意境之美,让读者回味无穷。

列锦手法创造意境,精选富有纯净之美的名词,直现画面,且形断而意连,达到了视觉美、情感美与简约美的最高境界。

三、形式美

列锦手法之所以能引人入胜,与它的形式美也是分不开的。这是由其独特的组词成句的方式所决定的。其形式之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朴素自然。列锦手法全由名词组合成句,且作者多以寻常事物入诗,使诗句自有一种朴实淡雅之气;列锦句的名词之间多为并列结构,无语法上的牵连,切分自然,干净利落,能尽显名词的自然纯净之长。元人虞集的《风入松》词的末句:“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杏花春雨江南”,短短六字,写尽江南春色,单就形式而言,就具有一种先天的自然纯净之美,可以说正是其形式上的简朴之美成就了其内涵的丰富之美。

2.自由灵活。由于列锦手法突破了语法上的束缚,所以在运用中充分体现其自由灵活的特点。从字数上看,可五言,可七言,还有四言、六言的;从句式上看,或整或散;从句数上看,可一句,也可多句。自由灵活的形式,使列锦手法尽得其妙,为宋代词人贺铸赢得“贺梅子”之誉的那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便是列锦手法灵活运用的经典之作。

3.节奏感强。列锦手法组词成句,每句大多排列三个意象,而这三个意象自然地体现出诗句的节奏。“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这两句以强烈的节奏感,写出了雪夜渡江、秋日破敌的激烈的战争场面;同时又疏密有致,体现出金戈铁马、气势如山的自豪感。节奏上的跳跃性,又与诗句中时空的跳跃转换相得益彰,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古典诗词中“列锦”手法的运用,就像一条名句“生产线”,使多少文人一句成名,使多少名句千古传诵。这一切都离不开古代诗人对诗歌美的开掘,离不开“列锦”手法独特的审美意蕴。

上一篇:国际贸易业务员考证《英语函电》试题库试卷下一篇:摄影人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