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网络安全保障

2022-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电信网络安全保障

中国食品安全法律保障探究

摘 要:食品安全问题通常会跨越国界,并对人类健康产生扩散性影响,食品安全领域需要更紧密的国际合作及全球治理。从人权法和国际法视角看,食品安全权概念的提出及其法律保障、遵守广泛接受的国际标准、尊重国际食品安全规范确立的国际义务以及创设国际食品安全规范实施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而言,当务之急是如何在国内法中贯彻相关国际条约的理念,减轻不安全食品对食品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使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安全标准接轨或高于后者,并得到切实执行。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权;食源性疾病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科技、伦理道德等诸多领域,本文仅从法律角度展开探讨,以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国际法律及规范性文件为研究起点,通过文本分析,证明食品安全权是人权的应有之义,并以此为中心对食品安全的国际监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目前国际食品安全规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旨在促进食品安全国际规制的革新和发展,为保护人类食品安全提供法律智识参考。

一、食品安全权:食品安全国际规制的法理基础

1.食品安全权在国际人权公约中的体现

人类享有的食品安全利益能否上升为食品安全权,关系到食品安全的国际监管与治理是否具有正当性依据。从目前情形看,尽管国际社会日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但在国际法律文本中却罕见“食品安全权或获取安全食品权”之类的表述。这表明,在国际法律规范中,获取安全食品的权利还没有上升到人权层次。在国际人权法中,食品安全权应是内涵于已经得到国际法律认可的健康权与食物权之间的一种权利。

2.食品安全权在国际软法中的体现

有关国际组织制定的“无法律约束力但会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规则”的国际软法,是食品安全国际合作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组织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专业性国际组织,包括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二是区域性国际组织,如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三是国际非政府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消费者权益倡议组织等。

3.食品安全权的生长与证成

在起草人权文件时,食品安全的概念还不明朗,尚处于获取安全食物权与获取足够食物权和健康权之间的一项权利类型。不过,从此时开始,食品安全权就进入权利生成的路径,逐渐向一种独立的权利类型成长。

二、食品安全风险的国际卫生法规制

1.《国际卫生条例》的制度创新

以往制定的《国际卫生条例》存在一些不适当的原则。比如,在公共健康和卫生监管问题上,该条例提出贸易优先于健康利益;对成员国在某些传染病的公共健康應对措施方面设置限制,等等。为修正这些不当做法,面对新出现的各种流行病、人畜共生传染病及食源性危害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于2005年修订《国际卫生条例》,该条例于2007年6月15日起生效。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是世界卫生组织授权其会员大会履行准立法权的产物,它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法律文件,对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具有实质约束力。

2.《国际卫生条例》的实施与食品安全国际治理机制

除在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引入制度创新外,世界卫生组织还在其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中发起一些新倡议,旨在加强监督、早期预警以及构建该条例所搭建的应急体系。首先,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为了进一步开展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合作关系,与其共同建立了国际食品安全网络;其次,为了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与持续传播,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推出了《食源性疾病调查与控制指南》;再次,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注意到疾病的早期警戒以及对阻止扩散方面的早期反映;最后,世界卫生组织为填补食源性疾病统计数据空白,于2006年发起了《食源性疾病全球负担评估的倡议》。

3.《国际卫生条例》的软法困境及其突破

在前述倡议出台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在《国际卫生条例》这个框架之下创建了一个国际合作网络。尽管如此,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却没有包含针对不遵守该条例规则的成员国的强制实施机制,也不适用于私人机构。《国际卫生条例》的实施从根本上说是各国卫生部门及其他相關国家机构的责任,世界卫生组织所能做的就是根据各国国情指出其适合优先展开工作的领域及预期结果。为了充分、有效地实施该条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员国的立法应考虑2005年《国际卫生条例》的规则,并对各自的现行立法、规则及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持续评估。

三、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的国际路径:问题与对策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食品进出口贸易的大国。食品安全的国际规制与全球治理,离不开中国的参与。通过参与食品安全国际合作,应对国际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有利于中国的食品贸易、有利于保护中国消费者权益,也为中国国内食品安全的治理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国内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不失为一举多得的一种规制手段。

1.食品贸易中的“内忧外患”

近十年来,中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呈逐年上升之势。尽管在食品外贸领域成绩突出,但中国食品出口遭遇信任危机由来已久。存在安全隐患的进口食品大量涌入,已成我国消费者健康风险的一个来源。这个情况要求我们在关注国内食品安全“内忧”的同时,必须同等程度地关注进口食品的“外患”。

2.中国参与食品安全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

在食品安全国际标准的采纳和更新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等发达国家采用国际标准已达80%,日本国家标准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发达国家目前采用的国际标准更广,一些标准甚至明显高于现行的CAC标准。但是,自1984年正式加入CAC以来,中国的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中国的食品卫生标准,无论是框架体系还是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指标,都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3.国际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与国内法的改进

在国内食品产业中采用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际标准,尽管可能在生产成本上有所增加,但是从保障消费者健康或者食品安全权的角度考量,健康永远比金钱更重要,而且通过损害健康获取金钱永远是得不偿失的——这是一个基本的法理逻辑,更是一个基本的生活逻辑尽管我国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方面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但是从战略高度及长远角度看,应当创新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更多参与或主导食品安全国际标准的制定。

作者简介:

周鲁军(1984~),男,汉族,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就职于兴业银行青岛分行。

作者:周鲁军

第2篇:加强电信企业用户信息安全保障

【摘要】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作为掌握大量用户信息的电信运营商更应担负起用户信息保护的责任。本文从电信企业用户信息的范围、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途径,以及从强化内部制度管理,加强系统防控能力两个方面阐述了电信企业如何提升用户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同时呼吁加快个人信息安全法的制定,从法律、企业、个人共同维护诚信的通信环境。

【关键词】电信企业、用户信息、安全

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用户信息一旦遭到泄露,将面临信息曝光、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电信欺诈甚至资金被盗等一系列风险。在此环境下,2012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即为“消费与安全”,新闻媒体也多次曝光了个别银行、通信、快递、医院等行业不法人员泄露和出售客户信息,给公众造成巨大安全隐患的问题。由此可见,用户信息安全已成为社会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国家也逐步加大了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力度。一方面从立法上逐步加大了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在民事责任方面认定用户个人信息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并在2009年通过的《侵权责任法》中明确将隐私权写入了法律;在刑事责任方面,2009年颁布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七》也新增了“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另一方面,公安部也在北京、河北等20个省市区开展严厉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的专项行动,抓获嫌疑人1000余名,挖出信息源頭44个。

电信行业一直是客户信息安全保障的重点行业。作为电信运营商,掌握着海量的用户信息资源,尤其是2010年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推广以来,运营商掌握的用户信息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客户信息真实、完善为电信企业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供了条件,也为通信安全提供了保障,但另一方面对电信运营企业保障用户的信息、通信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总结多年的电信企业客户信息管理经验,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方法,从明确电信用户信鼠的范围、电信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途径、解决电信用户信息安全的措施三个层面来探讨如何保障电信用户信息安全。

一、电信企业用户信息包含的内容

根据电信企业获取客户信息和提供通信服务的特点,电信用户信息应是指个人与单位用户的姓名或名称、有效证件类型及证件号码、住址(地址)、用户号码、联系方式、缴费账户、通话清单、终端信息以及单位用户的组织架构等基本信息、信息网络建设等非通信的信息内容。

二、电信企业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途径

造成电信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主要是人员风险和系统风险。人员风险是指电信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可以接触到用户信息的众多人员泄露用户信息的风险。企业内部人员如营业人员、销售人员、维护人员、客户信息管理人员等;外部人员包括与电信企业合作的业务代理商、内容提供商以及第三方维护人员等。

从系统风险上来讲,由于电信企业IT系统业务网络存在区域分散、数据分散、系统繁多、环境复杂等特点,建设了包括BSS、客服、CRM等多个业务支撑系统和OA办公系统,各个系统上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信息和生产数据、运营信息等,每个系统的人员根据“使用”和“维护”又分为不同的角色,这些系统的终端覆盖了内网和外网、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等多种形态的终端设备。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电信企业客户信息数据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网络的多重风险。

三、电信企业用户信息安全保护的措施

保护电信客户的信息安全,让客户享有安全、放心的通信服务是电信企业的责任和义务。笔者从通信行业服务角度来看,电信企业信息安全保障的关键需要从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系统防范能力两个方面得到提升。

(一)强化内部管理,提升全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首先作为电信企业要有大局意识,应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基础电信企业信息安全责任管理办法(试行)》。将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纳入企业的保密体系,建立完善的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从业务受理、客户服务、运行维护、信息计费、外部合作等涉及客户信息的各个关键环节的业务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构建全面有效的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机制。比如要求营业和营销人员不允许私自留存客户信息;要求维护人员不允许私自下载和修改客户信息;各系统账号权限严格实施分级管理,不允许转让和越级使用;规范各类用户信息的存储介质、存储时限和销毁方式,完善用户资料销毁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手段;针对外部代理商、合作单位要明确对用户信息保密的业务和技术要求以及泄密后的相关处罚;定期开展用户信息安全检查,做到提前防范,最大限度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等。

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尊重和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环境,提高全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尤其是针对能够接触到用户信息的员工、外包人员、代理商及合作单位的从业人员要与企业签订保密责任书,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案例教育、警示教育、相关法规和业务规范的考核等,提高从业人员的觉悟和防范意识。

(二)提高技术防控手段,提升系统防范能力

完善电信企业IT系统业务网络的安全建设,构建用户信息数据保密体系,精确定位用户信息泄露风险,从外部和内部防范两方面提升系统的防范能力。

首先是做好外部防范,由于电信企业IT系统业务平台繁杂,接入终端种类多,要保证各类终端和网络安全地接入到业务系统中,就要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护系统、认证系统等性能,对可访问系统的计算机及移动终端等必须实施安全认证和安全策略防护,实现对用户信息的“区域外保护”,严格防范黑客和外部不法人员窃取用户信息。其次,由于大部分用户信息泄露案件都是内部人员制造,加强内部网络的风险防范更加重要。一方面要加强系统的认证安全能力和网络账号权限分级管控体系,加强对登陆人员的身份和权限核实,对于无论从业务平台或后台数据库查阅和下载用户的信息情况系统都要有完整的日志记录;另一方面,如果用户信息未经加密安全处理,一旦下载存储到计算机上系统将失去监控权,有可能会造成信息恣意传播而无法找到源头,因此系统应自动实现数据落地加密及权限控制,同时对下载终端加强安全策略认证,提高下载用户信息的安全度。

四、加快推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

用户信息安全不仅需要靠行业自律、运营商加强内部管控和公安机关的打击,更亟需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建议借鉴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经验,呼吁加快推进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规范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明确公民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权力和义务,以及在未经个人同意的前提下,将个人信息泄露给第三方所触犯的民事和刑事责任,以一部完整法规的形式提升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地位,协调各部门共同打击个人信息泄露违法行为。在全国性的法规实施前,有条件的省、市地方政府可以先行制定当地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如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河北省信息化条例》中就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侵犯个人信息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实现国家、企业、个人以及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维护诚信的环境,全面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

作者:陈丽丽

第3篇: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摘 要:中国水资源安全面临着两个突出的矛盾:一是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水环境保护力度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发展所导致的水资源需求的迅猛扩张与水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在技术水平和制度条件给定的前提下,水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会日益严峻;在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持续进行的前提下,可能缓解水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要从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需求保障体系和贸易保障体系三个方面人手。其目标是通过市场创新、政府创新和社会创新,构筑起“市场-政府-社会”三足鼎立的制度结构。

关键词:水资源;水资源安全;水资源需求;水资源供给

文献标识码:A

作者:沈满洪

第4篇:中国电信增值业务信息安全保障责任书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增值业务运营中心:

为确保所提供增值业务服务及其内容的合法健康,本单位郑重承诺遵守本责任书的全部条款,如有违反本责任书任一条款的行为,本单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一、 本单位保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相关规

范性文件,以及中国电信关于信息安全管理的规定。

二、 本单位保证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措

施,建立完善的内容管理审核制度,定期组织自查自纠,及时处理各种隐患。本单位保证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从事信息管理人员的教育检查工作,并接受中国电信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三、 本单位保证不利用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互联网或相关业

务平台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等违法犯罪活动,不利用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互联网或相关业务平台制作、查阅、复制、发布、传播下列任一信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 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内容。

一旦发现上述违法活动或有害信息的,本单位保证立即采取一切合法的必要措施予以制止,并及时向中国电信及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四、 本单位保证所提供的增值业务服务及其内容符合国家有关

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五、 在联网测试、试运行期间以及业务正式开通后,本单位保

证所提供增值业务服务及其内容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不对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中国电信互联网或相关业务平台造成危害。

六、 本单位保证不利用在中国电信接入的增值业务为任何其他

业务和服务代收费。

七、 本单位保证不利用未经中国电信许可及审查的IP地址私自

开展业务。

八、 本单位承诺在增值业务推广过程中严格遵守中国电信相关

管理规定,包括但不限于:

1、保证业务推广渠道中无任何违法、违规、色情或低俗信息内容。

2、保证不利用广告联盟、网盟等第三方进行业务推广。

3、保证不利用中国电信互联星空以外的其他WAP网站推广或引导用户订购WAP业务。

九、 若违反本责任书有关条款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本单位

承诺直接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造成财产损失的,由本单位直接赔偿。同时,贵单位有权暂停提供相关服务

直至解除双方已签署的业务协议。

十、 本责任书自本单位签署盖章之日起生效并遵行。

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日期:年月日

第5篇:中国移动集团客户信息安全保障责任书

集团客户接入中国移动的移动通信网、中国移动互联网或相关业务平台(包括但不限于行业网关、短/彩信网关、WAP网关、专线接入设备等)保证遵守以下各项规定:

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管理规章,严格执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二、不得利用中国移动的移动通信网、中国移动互联网或相关平台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机密等违法犯罪活动。

三、不得利用中国移动的移动通信网、中国移动互联网或相关平台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违反宪法和法律、妨碍社会治安破坏国家统

一、破坏民族团结、色情、暴力等的信息。

四、集团客户须对其发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集团客户责任单位的系统应保证可对违反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法令的敏感内容进行拦截、过滤;发布的内容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相关规定,不得发布和传播有害信息,不得散发传播违法、不健康、反动等信息,不得发布任何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信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机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2、“九不准”:即原信息产业部《关于依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信部电【2007】231号)定义的九不准信息标准:①政治性新闻信息;②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信息;③泄漏国家机密的信息;④与国家现行政策、法律和法规相抵触的信息;⑤涉及色情淫秽的信息;⑥涉及封建迷信的信息;⑦开办赌博的信息;⑧内容虚假或已失效的信息;⑨有损社会公德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

3、“五大类”:即公安部(公通字【2005】77号)文件规定严格禁止的五大类信息:①假冒银行或银联名义进行诈骗或者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信息;②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内容或者教唆犯罪、传授犯罪方法的信

息;③非法销售枪支、弹药、爆炸物、走私车、毒品、迷魂药、淫秽物品、假钞假发票或者明知是犯罪所得赃物的信息;④发布假中奖、假婚介、假招聘,或者引诱、介绍他人卖淫嫖娼的信息;⑤多次发送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以及含有其他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内容的信息。

4、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五、不得利用中国移动的移动通信网、中国移动互联网或相关网关、平台开通非法VOIP电话。非法VOIP电话是指未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开展的VOIP电信业务,具体表现形式有:利用语音中继连接平台进行呼叫接入或长途话务疏散;利用互联网专线在平台间联络或作为语音网络的承载;利用业务接入号码接入业务平台;利用普通用户号码或利用400、800、9

5、96开头的呼叫中心码号等。

六、集团客户责任单位在使用中国移动的移动通信网、中国移动互联网或相关平台时,不得向他人发送恶意的、挑衅性的文件和商业广告,包括垃圾邮件、垃圾短信息等。

七、不得向任何网络发动任何形式的攻击。

八、集团客户有责任对自身系统的安全状况负责,并定期对其系统进行安全状况进行检查。

九、集团客户应承担如下责任:向所属员工宣传国家及电信主管部门有关使用因特网的法规和规定;建立健全使用者档案,加强对使用者管理、教育工作;有健全的网络安全保密管理办法。

十、对出现来源自用户的网络攻击,中国移动将通知用户限期进行处理,对未按照要求及时处理的,中国移动有权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安全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当出现紧急事件时,为保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中国移动有权在事先不通知用户的情况下采取相应措施。

十一、集团客户应积极配合国家主管部门和中国移动进行网络安全事件的跟踪,并提供相关的、合法的资料。

集团客户利用中国移动网络资源开通互联网网站,应严格遵守《非经营性互联网备案信息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如备案信息不真实,将关闭网站并注销备案。客户要确保提交的所有网站备案信息真实有效,当备案信息发生变化时,及时申请提交更新信息。如因未及时更新而导致备案信息不准确,中国移动

有权依法对接入网站进行关闭处理。

十二、集团客户提供的信息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定。

十三、集团客户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接受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十四、企业集团内部的短信发送只能限定在企业内部特定的用户,未经中国移动公司书面同意不能发送给除内部员工及其客户之外的其他用户。

十五、本责任书是集团客户服务协议的补充条款,本条款的约定日期从该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责任书签订起到集团客户服务协议期满为止。

十六、若违反上述规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有权采取措施,关闭相关集团客户接入通道,情节严重者中止合作业务,追究责任单位的法律责任。此责任书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辽宁有限公司负责保管。

责任单位:

责任人(法人代表签字):

(加盖公章):

日期:年月日

第6篇: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办理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时填写的关于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方面的内容。

一、网站安全保障措施

1、网络安全及系统安全

网络安全主要用于防范黑客攻击手段,利用市场存在的大量的产品解决网络安全,如利用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安全技术。系统安全重点解决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各个服务器,例如WEB服务器及WAP服务器等,系统级安全问题,以建立一个安全的系统运行平台,来有效抵抗黑客利用系统的安全缺陷对系统进行攻击,主要措施包括:

(1)、定期使用漏洞扫描全歼扫描系统漏洞,对服务器进行安全漏洞检测,关闭不必要的端口;

(2)、每天对服务器系统进行升级,安装服务器补丁,预防可能存在的网络系统安全漏洞;

(3)、安全人员在漏洞扫描检测完成后,应编写检测报告,详细记载漏洞检测结果记录及实施的补救措施与安全策略,并整理归档;

(4)、对系统进行更改的文件,上传至服务器前要进行完整的病毒扫描,确保没有发现病毒;

(5)、每天升级服务器杀毒软件的病毒库,确保病毒库始终处于最新状态,防止病毒入侵、感染及传播。

(6)不定期经常性更改管理员密码,密码使用期不超过一个月,密码选择较长、包含大小写字母和数字、符号混合的。

2、管理安全

提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的人事组织管理基于以下三个原则: (1)、多人负责制

每一项与安全相关的活动时必须至少有两人在场,并且这些人必须是系统安全主管领导指派的工作认真可靠,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要求,并应该填写工作情况记录。其主要负责的安全活动范围包括:

①、信息处理系统使用的媒介及访问控制权限的发放与回收; ②、处理保密信息; ③、软件及硬件的维护;

④、系统设计及重要程序和数据的备份、删除和销毁等。 (2)、任期时限制度

任何人最好不要长期担任与安全有关的职务,遵循任期有限原则,工作人员应不定期地循环任职,并规定对工作人员进行轮流培训,以使任期有限制度切实可行。

二、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1、信息监控制度:

(1)、网站信息必须在网页上标明来源;(即有关转载的信息全部标明转载的地址)

(2)、相关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网站内部的信息内容,实施有效的监控,做好安全监督工作;

(3)、严禁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以下一系列的信息,如违反规定有关部门将按规定对其进行处理; ①、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②、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③、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④、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⑤、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⑥、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⑦、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⑧、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⑨、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2、组织结构:

设置专职的网络管理员,并由其上级进行检查及监督,所有向联网站点提供或者发布信息,必须经过保密审查的批准。保密审批实行部门管理,有关单位应当根据国家保密法规,审核批准后发布、坚持做到来源不名的不发、未经过上级部门批准的不发、内容有问题的不发的三不发制度。对网站管理实行责任制对网站的管理人员,以及领导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管理网站的正常运行,严格抓管理 工作,实行谁管理谁负责。

三、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信息安全内部人员保密管理制度:

(1)、相关所有的内部人员严禁对外泄露需要保密的信息; (2)、相关所有的内部人员不得发布、传播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 (3)、信息发布之前应该经过相关人员审核;

(4)、对相关管理人员设定网站管理权限,不得越权管理网站信息;

(5)、一旦发生网站信息安全事故,应立即报告相关方并及时进行协调处理; (6)、对有毒有害的信息进行过滤、用户信息进行保密。

2、登陆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1)、对登陆用户信息阅读与发布按需要设置权限; (2)、对会员进行会员专区形式的信息管理;

(3)、对用户在网站上的行为进行有效监控,保证内部信息安全; (4)、固定用户不得传播、发布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

3、用户隐私制度

(1)、尊重用户个人隐私是本网站的一项基本政策,本网站一定不会在未经合法用户授权时公开、编辑或者透露其注册资料及保存在本网站中的非公开内容,除非有法律许可要求或本网站在诚信的基础上认为透露这些信息在以下三种情况是必要的:

①、遵守有关法律规定,遵从本网站合法服务程序;

②、在紧急情况下竭力维护用户个人和社会大众的隐私安全; ③、符合其他相关的要求。 (2)、用户的账号、密码和安全性

①、用户一旦注册成功,成为本网站的合法用户,将得到一个密码和用户名; ②、用户将对用户名和密码安全负全部责任。另,每个用户都要对以其用户名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全责。用户可随时根据指示改变密码;

③、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用户账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告本网站。

(3)用户权利对于自己的个人资料享有以下权利: ①、随时查询以及请求阅览; ②、随时请求补充或者更正; ③、随时请求删除;

④、请求停止电脑处理以及利用。

(4)、任何人不得在网站上发布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信息: ①、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②、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③、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④、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⑤、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⑥、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⑦、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⑧、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⑨、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7篇:中国人权保障的发展

摘要:人权问题是当代国际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从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出发,根据长期实践的经验,对人权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本文通过介绍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让大家了解我国人权的发展历程及丰富成果。

人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国家通过法律确认的人所享有的权利的一般形式,特别是基本权利。人权不仅包括生存权、人身权和政治权利,也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权利;不仅包括个人人权,也包括集体人权。(李广民、欧斌主编:《国际法》清华大学出版社,第265页)

中国政府和人民从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长时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在积极参与国际人权领域中的活动和对外人权斗争中,将人权的普遍性与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观。这种人权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人权普遍性的原则必须同各国国情相结合

(二) 人权不仅包括公民政治权利, 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不仅包括个人人权,还包括集体权。

(三)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人权,没有生存权、发展权,其他一切人权均无从谈起。

(四) 人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人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我国人权观的基本原则之一。

(五) 稳定是实现人权的前提,发展是实现人权的关键,法治是实现人权的保障——人权的实现离不开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民主和法制的保障。

(六) 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七) 评价一国的人权状况不能割断历史,脱离国情。

(八) 对话与合作是促进国际人权发展的唯一途径——国际社会维护和促进人权的唯一正确的途径是对话和合作。我们主张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人权领域的对话和合作。

2008年,我们同舟共济,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促使我们更加冷静地反思经济发展的和谐性问题,要求我们更加全面地考虑如何通过和谐发展来实现人权保障目标。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是解决当代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安全和人权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贫困、愚昧无知、环境恶化的社会中生活,既没有安全,也不符合人的尊严。当然,有助于全面实现人权保障目标的发展应当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一种病态、失衡、充斥经济泡沫的虚假"经济繁荣"。一旦偏离和谐发展,人权保障的目标就很可能会落空。(罗豪才《人权保障“中国模式”》第二段)

一起公民死亡事件见证了中国人权保障走过的道路。

2003年3月17日,27岁的大学毕业生孙志刚在广州的街头被收容,60小时后他死在了广州市卫生局主管的收容人员救治站中。孙志刚之死影响深远,他死后三个月,18名涉案者被认定有罪,23名政府官员受到处分,施行20多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除。

孙志刚事件的第二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随后,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2006年3月,“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被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由“人权”入宪,进而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最后到专门的行动计划,中国人权保障路线图的背后,折射着人权观的改变。

现阶段,司法部建议增设20或30年长期刑逐渐减少死刑,人权专家称最高人民法院应收回死刑核准权,高法要求保障人权切实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等等一系列的事件说明了中国的人权保障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当然,虽然在维护和促进人权上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继续促进人权的发展,仍然是中国人民和政府的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参考资料:李广民、欧斌主编《国际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国务院《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

联合国大会第34/46号决议(1979),35/174号决议(1980),36/133号(1980)和41/128号决议(1986) 万鄂湘、郭克强著《国际人权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罗玉中、万其刚著《人权与法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8篇:中国监狱的人权保障

半个世纪前,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是一个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性文献。监狱的人权保障,往往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的文明与进步程度,是整个人权事业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通过50周年时,研究监狱人权保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研究监狱人权保障,首先要解决采取什么样的视角问题。就是说,不能只着眼于对罪犯合法权益的保护,而应当同时肯定,国家依法惩罚犯罪分子,是对广大公众人权的有力保障。人权,首要一条是多少人的人权?是少数人的人权,还是多数人的人权,全国人民的人权?我们不能只是站在罪犯的角度来谈监狱的人权保障,而应在强调保障罪犯权利的同时,更要站在人民群众特别是受害人的角度,明确认识到,依法惩罚罪犯,正是为了伸张正义,维护法纪。正如邓小平所说的:“要讲人道主义,我们保护最大多数人的安全,这就是最大的人道主义。”惩罚是正义的,合理合法的,当然,惩罚也绝不是为了报复,而是要在惩罚的前提下,依法保障罪犯的权利,切实实施有效的改造。

中国政府历来把犯罪的人当作人,对他有希望,对他有帮助,当然也要有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罪犯虽因犯罪被判处刑罚,但他仍然是“人”,是中国公民,这正是中国监狱人权保障的出发点。罪犯是人,监狱就应保障他作为一个人所必须享有的权利;罪犯还是公民,监狱就应保障他作为一个公民理应享有的由宪法规定而又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公民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根据我国一贯注重人道主义的行刑思想,结合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时代要求,对罪犯的权利作出广泛而具体的规定。《监狱法》共78条,直接或间接涉及罪犯权利的就有33条,并且把罪犯处于监禁状态下需要予以特别保护的权利写进了法的总则。法律规定的罪犯权利计有:人格不受侮辱权,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权,合法财产享有权,申诉权,辩护权,控告权,检举权;入监时有携带生活必需品的权利,入监后有获知监狱是否通知其家属的权利;释放后获得当地政府帮助安置权,依照条件获得救济权,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通信权,会见权,依照规定接受物品和钱款的权利,获得包括衣、食、住、医疗等必要的生活保障的权利;获得行政或物质奖励的权利,依法获得减刑权,假释权,离监探亲权,受教育权,参加体育文娱活动权;劳动权,休息权,参加劳动的罪犯依照规定获得劳动报酬权,获得劳动保护、劳动保险权;享有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包括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享有选举权。此外,对女犯、未成年犯和少数民族罪犯,还规定一些特殊的权利。有些权利,虽然《监狱法》

1 未作规定,但实际是予以保障的,如宗教信仰自由、财产继承、专利申请以及婚姻、家庭方面的权利等。这些权利,既有法律、诉讼方面的,又有社会、文化方面的;既有政治方面的,又有经济方面的;既有基础性的物质生活,又有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既有服刑期间的权利,又有刑满释放回归社会后的权利。可见,中国监狱对罪犯权利的保障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法律在规定罪犯享有广泛权利的同时,还规定了他们必须严格履行的义务。中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罪犯作为被判处刑罚的公民,更应严格履行特定的义务。《监狱法》不仅保障罪犯个人的权利,也要保障罪犯这一特殊群体的权利,强调罪犯个人对集体、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因此在法的总则中也规定了罪犯的主要义务,即“罪犯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在其他条款中,还规定了罪犯的相应义务。众所周知,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享有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基础,履行义务是实观权利的保障。罪犯只有严格履行义务,才能保证个人权利的充分实现;如果不认真履行义务,而是胡作非为,甚至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权利,那么自己的权利也就很难得到保证,甚至可能会受到部分的限制或剥夺。

中国法律不仅规定罪犯享有的权利,还规定了实现这些权利的条件和手段,并且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监督机制。为了保障罪犯的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等权利,《监狱法》明确规定监狱人民警察不得有“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罪犯”、“侮辱罪犯的人格”、“殴打或者纵容他人殴打罪犯”等九种禁止性行为,并且规定,监狱人民警察如有所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予以行政处分”。中国的《刑法》也专门规定了“刑讯逼供罪”、“虐待被监管人罪”、“徇私枉法罪”、“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等,并且规定了相应的刑罚。为了保障罪犯的申诉、控告等权利,《监狱法》规定:“罪犯对生效的判决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诉。对于罪犯的申诉,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处理。”“罪犯的申诉、控告、检举材料,监狱应当及时转递,不得扣压。”“监狱在执行刑罚过程中,根据罪犯的申诉,认为判决可能有错误的,应当提请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监狱提请处理意见书之日起六 个月内将处理结果通知监狱。”为了保障罪犯的生活,《监狱法》规定,罪犯生活费“列入国家预算”,“罪犯生活费标准按实物量计算,由国家规定”,“罪犯的被服由国家统一配 发”,“罪犯的医疗保健列入监狱所在地区的卫生、防疫计划”。为了保障罪犯依法获得减刑、假释权,《监狱法》列举罪犯有“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等六项重大立功表观的,作出“应当减刑”的法律规定,并且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减刑(或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

2 月”。为了健全监督机制,《监狱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监狱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依法实行监督。”中国所有的监狱,都有人民检察院的派出机构。在实际工作中,还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视察、监督制度,以及监狱内部的监督体系。事实表明,将罪犯的权利以及对侵犯权利者的追究,以法律形式昭告于天下,不仅世人知道,而且罪犯及其亲属也清楚,充分体观了中国对罪犯权利保障的真实性,也反映了中国政府光明磊落的态度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这正是有力量的表观。

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监狱重视罪犯的物质生活保障。监舍力求坚固透光,通风保暖,整洁有序;监区环境力求绿化、美化、净化。据1997年统计,全国罪犯每人每月平均伙食费为102元,实际消耗粮食21.96公斤,食油0.72公斤,蔬菜25.09公斤,肉食1.9公斤,鱼、畜、蛋、豆类1.42公斤,每人每日从食品中摄取的热量为3343千卡。近几年来,由于农副产品价格放开,为了保证罪犯生活水平不下降,许多监狱为罪犯食堂划出菜地,建立禽圈,发展“自种、自养、自加工”,产品扣除种籽(幼畜)、化肥、饲料等必要的成本后,全部提供罪犯食用。为了维护罪犯的身体健康,中国监狱系统形成了由省监狱局中心医院、监狱医院和基层医务室组成的三级医疗、防疫网络。1997年,罪犯每千人拥有医师数为3.7人,每千人拥有医院病床数为12.76张,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一个还有5000万人口没有脱贫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罪犯物质生活能保障到这样的程度,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不仅如此,中国监狱还规定了保外就医制度,对身患严重疾病、监狱医院难以治愈的罪犯,经监狱当局批准,予以保外就医。1995年至1997年三年中,全国有3500余名保外就医罪犯经社会医院治疗得以痊愈或基本恢复健康。1997年底,全国尚有保外就医罪犯2.7万余名,约占在押犯总数的2%。

中国监狱不仅保障罪犯的生存权,而且更为重视罪犯的发展权。监狱实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方针,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和合格的劳动者,是监狱一切工作的归宿。为实现这一目的,中国监狱在依法实行严格、文明、科学管理的同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高度重视对罪犯的教育。中国监狱当局认为,监狱不应只是惩罚机关,更应当是教育改造犯罪分子的学校。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监狱系统开展了大规模的“办特殊学校”活动,对罪犯进行比较系统、正规的思想、文化、技术教育。受教育不仅是罪犯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思想教育以法制、道德、形势、政策、前途教育为主要内容,约95%以上的罪犯接受这类教育。文化教育以普及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为主,1997年全国监狱共开设各级文化班1.26万余个,53万余人入学。自办学以来,经考试,累计已有222.4万余人次获得教育部门颁发的从脱盲到大专的学业证书,其中获脱盲证书的达70.6万余人次。技术教育根据

3 监狱生产和罪犯释放后就业需要统筹安排,1997年全国监狱共开设各类技术培训班1.33万余个,75.2余万人入学,经考试、考核,累计有213.2余万人次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各类、各级技术等级证书。全国监狱共配备各类教师6.4万余人,其中包括一部分具备教学资格的罪犯担任文化、技术教师。监狱系统的办学活动,被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称誉为“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一条特殊渠道”。

中国监狱还十分重规罪犯的精神生活,各监狱普遍建立图书馆、阅览室,举办墙报、黑板报,组织歌咏队、文艺演出队,开展各类体育比赛,大力加强监区文化建设,让罪犯生活在一个健康活跃、积极向上的氛围中。

第二,实行劳动改造制度。法律规定,凡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组织罪犯劳动,不是为了折磨他们,也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引导他们养成劳动习惯,树立劳动观念,矫正犯罪恶习,强化组织纪律性,学会生产技能,掌握谋生手段。监狱根据罪犯体力和技能状况,合理安排劳动,实行与社会职工同样的劳动保护和劳动保险制度,执行国家规定的劳动工时制度,保证罪犯享有法定节日和休息日的休息权利。许多罪犯正是通过劳动实践和技术培训,成为熟练的劳动者,有的还成为技术专家和业务能手。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罪犯获国家专利129项,获地、市以上政府组织的科技评比奖859项,(其中国家级113项),完成发明创造项目488项,完成技术革新8904项。监狱给6896名罪犯评定内部技术职称,并发给相应的技术津贴。许多罪犯正是由于在监狱内学会了技术专长,释放后被社会企业聘为技术员、工程师,有的还当上了厂长、经理,被推选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从而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自立于社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实行感化政策,让罪犯在希望中改造。考虑到罪犯中35岁以下的占80%左右,中国监狱要求监狱人民警察象父母对待子女、老师对待学生、医生对待病人那样,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耐心细致地教育他们。罪犯有病,工作人员亲自照料;逢年过节,工作人员与他们共度节日;罪犯思想有波动,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谈心;改造表现好的,允许他们回家探亲,或与配偶同居,等等。使他们看到希望,感到有出路,有前途。近几年,罪犯受到表扬、记功、物质奖励的,每年都占在押犯总数的一半以上。1995年-1997年,罪犯获减刑、假释奖励的,分别占在押犯总数的23.64%,23.59%和24.65%。

第四,动员社会力量,搞好对罪犯的帮助教育。改造罪犯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靠监狱部门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支持。社会参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协助监狱搞好对服刑罪犯的教育改造,从国家领导人、各级党政机关负责人、社会知名人士到罪犯亲属和在社会上作出显著成绩的刑满释放人员,都经常给罪犯做报告,讲形势,送温暖,提希望,使他们感到

4 社会的关怀,家庭的期待,从而进一步稳定情绪,树立信心,提高责任感。二是做好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监狱法》规定:“对刑满释放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帮助其安置生活。刑满释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和基本生活来源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救济。”目前,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由党政领导人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帮教工作协调小组,积极帮助刑满释放人员解决生活、就业、婚姻、学习等实际问题,并在思想上继续给予关心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免疫力”,防止走回头路。

中国监狱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一批又一批目无法纪,道德低下、精神空虚、愚昧无知、游手好闲的罪犯,改造成为守法纪、讲道德、有文化、会劳动、懂技术的人,成为无害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从而真正实现做人的尊严,自身的权利也最终得到全部恢复。西方有些人往往对中国改造罪犯工作不以为然,指责中国监狱强迫“洗脑”,强制劳动,是“侵犯人权”。我们不否认改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强制性,我们同时强调引导罪犯由被强制到半自觉直到自觉地改造自己。这就如同医生治疗病人一样,医生的根本职责是确保病人恢复健康,但在治疗过程中,有时也必须采取诸如隔离、绝对卧床、禁食或忌食直至施行手术等强制措施,当然谁也不会因此而指责医生。同样的道理,中国监狱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最终目的正是为了使罪犯以一个守法公民的身份回归社会,这对于他们个人及其家庭,以至对社会、对国家,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怎么能说这是“侵犯人权”呢?倒是在有些发达国家的监狱里,罪犯长年无所事事,可以不学习,也可以不劳动,逍遥自在,甚至是随心所欲,看起来似乎享有了充分的“权利”,但回归社会后不久又重蹈覆辙,不得不再一次回到监狱,形成囚禁——释放——再囚禁的恶性循环,让可贵的生命白白地消耗在狱内,既给公众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又给自身的权利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由此,我们想起了周恩来总理说过的话:“把罪犯改造成为新人,这就是人道主义精神。”应当说,这才是对“人道主义”最精辟的阐述,最准确的界定。

中国监狱对罪犯权利的保障,从总体上讲,符合《世界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也符合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的基本要求。但勿庸讳言,由于中国是一个基础比较薄弱 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一部分监狱人民警察法律意识、人权意识不强,政策、业务水平不高,在罪犯权利保障方面,确实还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诸如:有些监狱罪犯生活较差,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有些罪犯的申诉、控告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少数监狱劳动条件较差,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个别监狱警察违法乱纪,打骂罪犯,甚至致死、致残。对此,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又要客观地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由于监管工作人员与罪犯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监管工作人员侵犯罪犯权利的现象,世界各国几乎普遍存在,中国也在所难免。如何评价这个问题,关键看三条:一是国家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二是发生案件的数量和严重程度;三是一旦发生这类案件,国家是如何处理的。

5 按照这三条来评估中国监狱的人权保障,如果不抱偏见,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中国法律明确规定罪犯享有广泛的权利,明令禁止一切侵犯罪犯权利的行为,并在法律上作出准确无误的规定;在中国,侵犯罪犯权利,虐待罪犯的案件年年都有发生,但数量不多,而一旦发生,中国政府都一一严肃查处。我们从不掩饰存在的问题,但西方某些人士所描绘的中国监狱酷刑充斥,黑暗一片,绝对是无中生有的蓄意歪曲。

监狱管理历来是国家的内政,体现着国家的主权。监狱人权保障理所当然也应属于国家的主权,罪犯的权利由国家依法作出规定,实践中发生的问题也由国家作出处理,毋需别人指手画脚,妄加评论。我们在实践中还体会到,罪犯权利保障不能脱离国情,不能割断历史,而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尽管现阶段中国监狱人权保障还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但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行刑思想,坚持正确的方针政策,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中国对罪犯权利的保障,也必将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转载自《中国人权网》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

第9篇:中国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现状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享受对象可以分为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一、现行城镇医疗保障制度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包括地、市、州、盟)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在新的医疗保险的制度下,实行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

参保者的医疗费用首先从个人账户中扣除,个人账户扣除后的剩余部分归属于个人。

从供给角度分析,因为付费方问题的解决,供给方(医院,医疗诊所)的问题也能解决。首先解除了价格管制,价格由医疗市场决定,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这种价格至少能够保证医院的正常利润。医院如果能够实现正常的利润,那么其提高医疗费用的动机就会消失。医院必须考虑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因而有动力维护自己的声誉,也会加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约束。同时,由于在大病计划中保险公司将支付医疗费用的大头,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动力来监督医生的诱导需求行为。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不足

1.宣传力度不够。 大家对医保的实施细则不甚了解,有的根本不知这回事。导致广大群众对医疗体制改革存在很多误解,认为这是国家在变相为自己减轻负担而将其转嫁于普通老百姓身上。

2.手续繁琐。 现阶段医保体制尚不完善,各项就诊及报销手续繁杂要求甚多,患者报销一次药费可能要跑上好几趟,而一点疏忽就可能不能报销。所以,很多群众认为社保单位在故意刁难,从而对医保产生抵触情绪.

3. 个人负担比例过高。在调查中我们的对象提出这样的意见:作为政府公务人员和国企人员 已经付出的劳动和收入不成比例 国家欠个人太多 按现行医保改革试行 个人支付比例还是很高 应对机关事业和国企工人分别对待 加大国家负担部分。

4. 基本医疗的疾病划分也不合理。一般划分为风险性疾病,日常性疾病,现在设立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让个人账户来负担日常性疾病,不允许随意跨入统筹基金。那么日常性疾病的具体划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有些慢性病很难确定归属。

二、农村新兴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社会满意度低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

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保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程序过于繁琐

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 其次农村合作

医疗的报销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第一组:董晓丹 申婷 刘元程 马超冯建 李豪

上一篇:浅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下一篇:便签管理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