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评估

2022-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集中评估

南京市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研究

摘要: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南京市地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监测数据基础上,从水源地基本情况、水质现状分析、环境监管情况、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估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饮用水源地 环境状况 评估研究

南京是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到2014年底,常住人口已超过800万。南京市本地水资源不够丰富,而长江过境水资源量则十分丰富,占全市过境水量的99%以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给长江南京段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带来很大压力,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开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等相关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 水源地基本情况

1.1水源地基础信息

南京市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夹江水源地、燕子矶水源地和八卦洲(左汊)上坝水源地,水源地类型均为河流型,属于长江南京段。

夹江水源地位于南京市建邺区和鼓楼区,水源地服务南京市主城区大部分地区,水质类别为Ⅲ类,水源地保护区总面积为7.03平方公里,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1.43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5.6平方公里。2013年夹江水源地保护区实际供水量约为40732万吨/年,供水人口约280万人。水源地内有北河口和城南两个水厂的取水口,服务年限分别为81年和31年。

图1-1 夹江水源地基本信息图

燕子矶水源地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水源地服务栖霞区和原下关区,水质类别为Ⅲ类,水源地保护区总面积为2.1平方公里,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0.7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1.4平方公里。2013年燕子矶水源地保护区实际供水量约为13781万吨/年,供水人口约65万人。该水源地内有一个取水口,供城北和上元门两个水厂取水,服务年限分别为14年和34年。

图1-2燕子矶水源地基本信息图

八卦洲(左汊)上坝水源地位于南京市六合区,水源地服务六合区,水质类别为Ⅲ类,水源地保护区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0.6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1.2平方公里。2013年八卦洲(左汊)上坝水源地保护区实际供水量约为9000万吨/年,供水服务人口约为35万。水源地内有远古水厂取水口,服务年限为15年。

图1-3八卦洲(左汊)上坝水源地信息图

表1-1 饮用水源地水厂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类别 水源地名称 水厂名称 设计供水量

(吨/天) 实际供水量

(吨/天) 类型 监测频次

1 地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夹江水源地 城南水厂 300000 220000 河流型 旬测

月测

2 北河口水厂 1200000 700000

3 江宁区水厂 450000 300000

4 燕子矶水源地 城北水厂 500000 220000

5 上元门水厂 400000 150000

6 八卦洲(左汊)上坝水源地 远古水厂 450000 250000

1.2水源保护区环境监管概况

南京市环保局对三个饮用水源每月监测一次,监测项目62项,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表1-24项、表2-5项、表3的33项;三个饮用水源每年六月进行一次全指标监测,监测项目109项。夹江水源地保护区和燕子矶水源地保护区标牌建设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 433-2008)于2009年设立,八卦洲(左汊)上坝水源地于2010年树立标牌。

为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日常管理工作机制,南京市环保局于2011年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建立南京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巡查制度的通知》,确定在全市7个区县的夹江等10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实行饮用水水源地巡查制度,同时配套饮用水水源地巡查负责人制度、巡查报告制度、台账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并正逐步实施水源地巡查巡更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1.3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情况

目前,南京市已建立了较全面的应急保障机制。在夹江饮用水源地的上游建立了水质自动站,实现了饮用水源地水质远程自动监控。市、区县环保部门和供水企业还分别建立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现场巡查和信息通报制度,强化对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监控。2010年编制的《南京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宁政办发[2010] 86号),建立了沿江化工行业危险污染源档案库,沿江化工等重点企业全部编制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市环保局2012还印发了《南京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环保应急响应程序》,进一步规范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的操作流程及部门职责。

2 饮用水源水质现状分析

2.1饮用水源水质达标情况

饮用水源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Ⅲ类标准、表2和表3标准值。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法。

(1)全指标水质类别评价结果

2013年南京市三个饮用水源水质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Ⅲ类标准、表2和表3标准值,水质达标率100%。达标饮用水源三个,达标饮用水源比例100%。三个饮用水源年供水量63513万吨,水量达标率为100%。

(2)28项指标水质类别评价结果

2013年1—12月,南京市三个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Ⅲ类标准、表2标准值,水质达标率100%(COD、河流型总氮不纳入评价)。达标饮用水源三个,达标饮用水源比例100%。三个饮用水源年供水量63513万吨,水量达标率为100%。

(3)33项指标水质类别评价结果

2013年1—12月,南京三个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3特定项目33项的标准值,水质达标率100%。达标饮用水源三个,达标饮用水源比例100%。三个饮用水源年供水量63513万吨,水量达标率为100%。

3 主要环境问题及隐患

(1)南京市产业结构偏重,沿江石油化工类企业多而杂,使用、生产、运输、装卸的危化品种类多、数量大。长江南京段共有危险品码头主要集中在八卦洲左汊江段和南京长江四桥南岸附近,主要危险源为油类和化学品。

(2)由于南京市大多数地区排水方式是雨污合流,沿江存在着不少市政及农用泵站,尤其在暴雨期间,大量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水极易通过沿江泵站排入长江。一方面极大的增加了污水处理厂处理难度,短期内也对长江水质造成很大影响。

(3)南京市目前暂无与长江相独立的、与主城区居民用水需求相匹配的备用饮用水水源地。一旦长江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主城区及部分郊区县将面临无水可喝的境地。

4 对策和建议

(1)继续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和泵站改造工程,对市区河道实施截污、生态引水等工程,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进一步加强大型污水处理厂水处理工艺,推动采用深度处理技术,确保出水达标排放。

(2)做好水源关联的固定污染源与流动源调查工作,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内陆地、水上风险源调查,建立档案与应对措施。加大投入,设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完善各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硬件和软件建设。

(3)长江供水人口占全市供水人口的80%以上,必须完善主要饮用水源地预警监测、水质预警机制。根据不同水源地所存在的风险源情况,建立相适应的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同时,大力推进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工作,加快备用饮用水水源地研究方案论证与工程实施。

(4)建立长江水源省际联席会商机制。为保障南京市饮水安全,防患于未然,应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系统工程建设,一是要加强和提升本市各部门应急联动水平;二是与上游安徽、江西等省市之间建立联席会商制度。

参考文献:

[1]周克梅,陈卫,单国平,等 南京长江水源突发性污染应急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J].给水排水,2007,33(9):13-16

[2]陆燕宁. 加强南京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思考[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9,33(1):43-45

[3]丁仲平,景卫华,陈辉. 长江南京段水功能区管理的若干思考[J].水电能源科学,2009,27(2):136-138

[4]刘继莉.吉林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评估与管理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0

[5]殷振华,夏健伟,夏豪刚.长江苏州段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风险及防控对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3:56-58

一定保留:

作者简介:陈元刚(1973- ),男,高级工程师,环境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环境工程设计和环评方向工作。

作者:陈元刚 金哲 毕爱民 吴恺

第2篇: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探索

摘要:财政改革的大思路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当前有几个重点: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二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三是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还有就是实行部门收支两条线管理及税费改革。按照目前的现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要充分考虑的现实是,我国许多省市已试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如何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平稳过渡,应该是我们要充分考虑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财政改革;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融合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及作用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帐户全程的监控制度。其基本含义是: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设立一个统一的银行帐户,各单位的预算资金统一在该帐户下设立分类帐户进行集中管理;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保存;各单位可根据自己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购买何种商品和劳务,但支付款项要由财政部门来进行:除特殊用途外,资金都要通过国库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实行集中支付,虽然不改变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权限,但其作用在于建立起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财政部门掌握资金支付权,可以根据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的规定而决定是否给予支付;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而不通过任何中间环节,可以掌握每笔资金的最终去向,为从根本上杜绝在预算执行中的克扣、截留、挪用资金的现象奠定基础。如果这项改革实实在在的推进,不仅具有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意义,更具有倡廉、堵乱的作用,意义非同一般。

二、基本原则

集中支付过渡的指导思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帐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管理制度为基础目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各地具体情况,积极稳妥地使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逐步实现规范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和现代会计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作用,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全面提高,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1.整体性原则

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的过渡,要与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工资统发改革、政府采购改革等有机结合,特别是要与规范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科学对接和有机融合,从整体上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创新,完善政府资金运行机制。

2.系统性原则

会计集中核算不仅要顺利地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而且要有利于政府部门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有利于会计管理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有利于会计法律法规的全面实施,有利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

3.效益性原则

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的过渡,必须坚持严格控制、高效管理、低机会成本的原则。严格控制,就是财政性收支都必须按照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内运作,预算单位应支未支的现金流量保留在国库内,为实现国库现金资本运作和全面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奠定基础;高效管理,就是在注重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要求财政资金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好的效益,并要求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对财政资金进行最有效的管理;低机会成本,就是要求千方百计降低转化成本,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员、设备、资源和制度基础及工作经验,提高转化效率,减轻财政负担,减低机会成本。

三、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的形式

关于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过渡的形式,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就目前而言,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支付功能相融合的融合型模式是较优模式,即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职能定位,赋予会计核算中心国库支付执行职责,增加其财政直接支付功能,强化财政、财务、会计监督功能。在机构设置方面,设立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会计集中核算成为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和良好条件。(1)二者主体都是财政部门;(2)二者出发点和目标都是强化预算资金的执行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3)二者都可解决预算单位多重、分散开设账户的问题,建立单一账户体系;(4)二者都在预算执行环节发挥作用;(5)二者都体现不改变单位资金使用权、审批权和财务自主权原则。

2.会计集中核算符合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向通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全方位、全过程掌握和监督各单位每笔资金的流向、流速、流量,从根本上杜绝在预算中的克扣、截留、挪用资金的现象,从而逐步建立起“统一收付、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和“单一帐户”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形式。

3.会计集中核算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补充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解决了预算资金支付环节的控制问题,可以从源头上控制资金的使用方向。但是如何保证对使用财政性资金数额较大的单位和项目,真实、准确地了解其资金需求,参与预算编制的全过程,以及对财政资金到位后的日常管理和监控问题,仅依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不能完全解决的。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一是可以使财政监管深入到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具体参与和了解预算编制及用款情况,从根本上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加强对预算单位日常的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财政管理体制,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支付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与银行在同一大厅办公的优势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现融合性模式建议

本着发展创新、提高、规范的原则实现高效运作的出发点,集中核算与集中支付实行转轨。在保留集中核算现有成果前提下,积极扩大核算资金范围,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1.成立机构。将现有会计集中核算机构和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合并,成立支付机构,下设审核、支付、核算等职能部门,审核部门负责按部门预算、财务制度对所有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审核监督,支付部门按照审核意见开具支付令、登记指标额度,与人民银行进行汇总清算核算部门除了承担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各账户的会计核算业务外,还承担暂不具备接收会计核算工作的会计核算业务。

2.整合业务。扩大会计监督的范围,对目前尚未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基层单位)按属地原则全部就近纳入省、市、县级支付中心(会计核算中心)进行会计监督。逐步对当前实行的工资统发、外事接待费结算、会议费结算和基本建设直通车等支付业务进行整合,与国库集中支付的固有职能相融洽,形成全面办理财政资金支付业务,监督部门预算执行,为财政资金管理提供综合支付信息的财政国库资金集中支付体系。该体系最大的改变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审核范围扩大了,不仅包括直接支付,而且包括授权支付;审核的内容也更广泛了,不但要进行预算审核,而且要进行财务审核。

3.建立单一账户体系。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建立包括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外资金专户、特设专户的单一账户体系集中管理所有财政性资金。

4.完善支付网络。通过实施金财工程,实现财政部门、国库、代理银行、预算单位的联网,保证支付信息和各项收支数据的及时传递和高效运行。同时完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在网上进行预算控制、会计核算、异地查询和统计分析。

5.规范运作程序。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机构的职能和承担的工作任务,对用款计划报送批复、直接支付、授权支付和报账审核业务设计科学、合理的业务流程,规范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作,实现操作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

作者:刘艳

第3篇:电力物资集中采购与集中供应之间的矛盾

摘要:“三集五大”背景下,我国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进一步发展,电力物资集中采购的规模逐渐扩大,但电力物资集中采购与集中供应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文章简要介绍了电力物资集中采购的三种模式,分析了电力物资集中采购与集中供应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解决二者之间矛盾的几点建议,以期改进电力物资采购及供应管理模式,从而促进电力物资的优化配置,确保电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

关键词:电力物资;集中采购;集中供应;矛盾

当前,电网建设项目与我们的生活用电服务息息相关,当前电网建设项目在物资采购和物资供应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对项目建设进度造成了一定影响,电力物资的集约化管理符合“三集五大”的发展策略,符合“两个转变”的改革措施,基于以上本文从电力物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的角度来阐述当前电力物资在采购和供应中的矛盾,并研究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促进电力物资的集约化管理,推进电网工程的建设。

一、电力物资集中采购模式

(一)批次集中采购

批次物资采购主要指的是批次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批次采购的电力物资要满足需求明确、有计划、单次采购要形成一定规模的要求,同时批次采购的目标电力物资应当是国家法律法规中有着明确规定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所需物资。一般来说,批次采购的目标物资要根据电力公司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二)协议库存采购

通过预测的方式来确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采购需求,通过招标或非招标等方式对物资采购数量、采购金额以及采购供应商等进行确定,之后实际物资需求以及现有库存的平衡要求供货单位以供货单的方式按照规定的时间分批次的提供相应的物资物品,最后根据供货单协议规定分批或分期付款。协议库存采购模式是当前比较大宗的电力物资集中采购模式。

(三)超市化采购

超市化采购一般适用于比较零星的电力物资采购,其主要根据采购策略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超市供应商,同时要对采购目标物资的信息进行明确,例如物资品种、规格型号、采购价格、相关配送及服务标准等等,在建立需求计划的时候,要力求简洁明了,同时要使整个采购过程快捷,电力物资配送服务要保证效率和质量。

二、电力物资集中采购与集中供应之间的矛盾分析

(一)物资需求申报不准确从而影响物资供应

电网建设项目规模一般较小,但是工程数量众多,项目纷繁复杂,因此,项目单位在进行电力物资需求申报的时候,申报的物资条目众多,这就导致了需求计划提报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从而引起对需求量把握的偏差。有着项目单位甚至对许多个建设工程项目和在一起进行申报,物资总量的把握都是靠经验进行估算的,这会影响到电力物资需求总量估算的准确性,物资需求数量往往与实际需求量相差较大,这会对电力物资的具体供应造成影响:一些电力物资的供应超过了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造成此类物资库存量过大,未能履行实际合同的数量;建设工程项目需要的物资无法领用,供应不足,造成了结构性缺货现象。

(二)采购周期设定不合理从而影响物资供应

就目前来看,许多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单位对物资采购工作和采购周期预设工作并不重视,对物资需求申报比较随意,认识不到采购周期的重要性,这会导致物资申报的滞后性,从而引起在前一批电力物资供应完毕、使用完毕后,后一批次的电力物资无法及时供应,进而对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三)电网建设项目的改变从而影响物资供应

当前电网工程建设项目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致使已经申报完成并且进入招标采购进程的物资采购项目延期或取消,这就导致已经到规定交货日期的电力物资不能够按照交货期发货,从而形成此类电力物资的库存积压,对后续其他电力物资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造成影响。一些紧急电力抢修项目所需要的电力物资属于物资计划外,因此不能够提前提报需求,从而导致这些紧急的电力项目无法及时领到相应物资。

(四)物资复杂影响物资通用性

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所需要的物资在型号、种类等方面的要求过于复杂,不同电力建设工程项目之间所需要的物资通用性和互换性较差,这就降低了电力物资的使用效率和库存利用率,从而给平衡力库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库存积压物资数量多是主要问题,而一旦出现库存积压补给会使电力物资长期占据库存,影响了其他电力物资的储存和供应,同时一些电力物资很可能因为长期的储存造成其使用性能的下降,甚至出现还没使用就遭到淘汰的风险。

(五)管理模式落后

电力物资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是物资集约化管理的具体体现,但当前许多电力工程项目单位并没有建立与集约化管理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电力物资的需求提报、物资采购、物资储存、物资供应等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上。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有着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因此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要求来建立多样化、针对性的采购模式,以此来解决电力物资集中采购与集中供应的矛盾,适应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

三、解决电力物资集中采购与集中供应之间矛盾的对策研究

(一)提升电力物资集中采购的计划性

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是实现电力物资集中管理,解决集中管理与集中供应,矛盾的基础,因此电力物资采购部门应当制定合理的物资定额计划和物资及集中管理计划,为了确保电力物资采购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当遵循以下三个计划原则:准确性和代表性,这需要依靠长期的物资集中采购经验和积累的物资定额资料以及相关统计报表等实现;可行性和预测性,建立的采购计划要积极稳妥,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同时对于一些突发的情况能够有一定的预测,并建立计划备案;物资定额编制的完备性,物资定额不仅包括单项物资定额,还包括与之相应的综合定额以及主要的电力物资材料、相关信息和辅助材料等。在物资定额的过程中,应当对以往的生产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同时要把计划周期内生产技术变化、市场需求因素等考虑在内,确定准确的电力物资需求定额。

(二)采购约束机制的建立

1. 权力约束方式

电力物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权力集中的现象,因此电力企业物资采购部门应当形成内部管理体制,通过民主决策的运行机制来落实采购人员的责任。对于一些重大的物资集中采购,要建立监督小组,实时接受人民和纪委的审查,采购中每一项任务要独立开来,避免权力集中,例如采购计划又物资需求部门编制,招标询价由采购管理部门掌握等。

2. 制度约束方式

电力企业可以建立奖惩责任制度,通过制度来明确物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中各个工作流程的责任,以此来提升采购工作人员以及供应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对于电力物资采购成本低、质量高的员工以及供应及时、库存管理好的员工给予一定奖励,对于有失职行为和腐败行为的员工给予相应处罚。

(三)提升电力物资的通用性

首先应当确定通用化标准,技术部门主导其他各个部门配合,对当前公司所需的电力物资进行梳理,通过以大代小、以高代低的原则对物资进行归拢合并,以此来减少电力物资的型号和规格,从而减少物资需求提报的误差,提高通用性;其次,对非通用物资的采购计划申报进行系统固化限制,对非通用物资做好标记,在采购计划提报过程中可以对于带有标记的非通用物资予以退回处理;第三,要建立规范化的非通用电力物资采购审批流程,电力建设项目工程单位由于特殊原因不得不使用非通用电力物资时应当提交具体的理由,并按照审批流程进行审批,审批合格后方可纳入采购计划。

(四)提升电力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立电力物资采购及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对物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中的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全覆盖,例如物资定额、合同管理、物资采购计划、库存管理、供应报表等。同时可以对物资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和相关检索,以此来提升电力物资管理的科学性。

综上所述,物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是物资管理集约化的必然趋势,但在集约化管理的过程中,物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物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之间的主要矛盾,并研究了具体的解决对策,旨在完善电力物资的集中采购和集中供应管理工作,确保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陈瑜.浙江电力运维物资集中供应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徐杰.面向电力物资多阶段迭代采购的供应商动态选择方法及系统[D].广东工业大学,2015.

[3]徐冶秋,汤笑.电力物资集中采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08).

(作者单位:王婷、郏燕琪,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阜阳供电公司;付慧梅,国网安徽阜阳市农电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王婷 付慧梅 郏燕琪

第4篇:卜集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

自查自评报告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盘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盘县教育局盘府教督

【2010】4号文件及《盘县初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方案(试行)》要求,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切实提高师生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我校严格按照《盘县初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方案指标体系》,充分准备,统一安排,细致分工,对我校近年来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自我评估,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评工作的组织、实施

1、成立自评领导小组: 组 长: 白 帆

副组长: 戴恩学 向花瑞

组 员: 彭红卫 陆浩 王欣 刘俊 付鹏

2、自评报告小组人员分工:

组长、副组长全面负责自查自评工作的组织安排,督促检查,召集有关会议,汇总自评有关情况;王欣、付鹏负责教务工作的自查自评;陆浩负责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自查自评工作;刘俊负责总务后勤工作的自查自评;彭红卫飞负责自评报告的草拟工作和各种档案资料的汇总归类整理。

3、自查自评工作安排及进程:

第一阶段:学习有关文件,进行宣传发动,统一全体师生思想认识,成立学校自评领导小组,并进行分工。

第二阶段:对照指标体系查资料,归类整理档案。 第三阶段:对照指标体系自评打分,草拟自评报告。

第四阶段:向全体教职工公布自评结果。反馈自查自评信息,研讨改革措施,审定自评报告。

二、自评分的确定 自评分:91.8分

三、学校基本情况:

卜集中学创办于1996年,学校占地32.26亩,教学楼4621平方米,价值751万元,男女生宿舍各一栋计1719平方米,价值69万元,食堂935平方米,价值46万元,教师宿舍422平方米,价值8万元,厕所128平方米,价值2万元。生均校舍面积达8平方米。我校现有13个教学班,教职工50人,学生749人。我校现有37名专任教师,代课教师1人,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15人,初级教师18人,特岗教师4人;年龄结构以青年教师居多,学历达标100℅。

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认真研究了学校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确立了“坚持三个‘面向’,办对人民负责的教育,办人民信赖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四、学校自查自评概况

(一)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办学,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让每一位学生充分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善待贫困生和问题生,保证进得来留得住,不流失。学校始终依据上级精神,不分快慢班、重点班,不办复读班,并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注重减轻学生负担,对学生作业实行量化管理,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节假日休息时间,不举办任何收费补习班,不购买国家及省审定以外的任何教学用书、学习辅导资料,对学生不进行题海战,考试不排队,不纯粹以考试成绩论学生优劣,不放弃任何一个教育对象,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

我校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办学。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阶段不收杂费、学费等费用的规定,我校没有发生任何违规收费案例,广大教师能自觉抵制经销商的利益诱惑,不为蝇头小利而加重学生的负担,侵害学生的权利;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广大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杜绝任何体罚和变相休罚学生的行为;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上足各类课程,保证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健全组织机构,严格学校管理

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根据学校规模,实行了校长主管下的分工负责制,成立了党支部、团总支、教务处、办公室、政教处、总务处、教研组、理化生管理员、远程教育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等。各机构管理人员既分工明确,又合作有致,做到人尽其职,职尽其能。校长及各级领导能不断加强自身业务修养,通过培训、自学,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

健全各种管理制度。近两年来,我校立足本校实际,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教学工作考核办法,规范了师生的思想行为。学校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力推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学校还通过领导轮流值班,教师配合管理,增强了教师参与管理学校的意识。

(三)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师资质量。

坚持“人才强校”的意识,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我校将教师道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每两周一次的政治学习,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讨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了本校的《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量化考核实施细则》、《教师上课制度》、《班主任工作职责》等,引导教职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鼓励教职工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尽心尽职做好本职工作。学校领导班子做到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言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教师,营造了一种求进取、谋发展、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人文环境。党员教师能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在教育教学工

作中,为普通教师树立了榜样。开展学生评教活动,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并及时反馈给教师,表扬先进人物,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率先积极参加教育理论学习、业务进修和学历提高,不断更新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法律法规、管理知识,提高学校及各部门的管理水平。全体教师积极参加高层次的学历进修和新课程的新一轮教师培训。学校在教师的学习费用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每学期为此支出的费用近万元。

(四)注重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把教学过程管理作为改进提高我校教学质量的重点来抓,切实地把管理措施落实到“教学五认真”的每个环节上,在“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上大做文章。

1、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严格集体备课要求,讲究备课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求集体备课每周一次,根据学科特征不得少于两周一次。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做到事前有备课准备,备课时有中心发言人,有详细的讨论、研究、发言记录,有评议的结果。每次集体备课后,都及时送教导处登记、盖章。

2、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凡是4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人都按照要求上一堂校级公开课。上课的教师课前精心备课,教研组同仁出谋划策,上课时,全体教研组成员认真听课,课后大家共同研讨、探究。领导班子成员听课都在规定节以上, 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任务。

3、坚持教育教学工作检查制度化。每学期,对教师的备课笔记、听课笔记、学生作业、集体备课记录等进行认真检查,每次检查都做好了详细的记载,并当面交换意见,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做认真的总结,表扬先进,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学期、年度考核。

4、重视教科研工作。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近年来,我校有10多人次分别获得省、市、县级学术活动和教研活动一二三等奖,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近年来教师共撰写论文40多篇且大多在各级论文竞赛评比活动中获奖。

(五)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对学生的管理。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认识到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求广大教师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1、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孝敬父母长辈、关爱同学、讲求诚信,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班会课、专题教育活动、黑板报、橱窗等教育阵地,形成了一股教育合力,增强了教育实效。

2、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团总支牵头,学校组建了日常行为规范检查组,全部由各班的班干部和团干部组成,每天检查各班的清洁卫生、广播操、眼保健操等,打出分数,并每天在黑板上公布。

3、做好对后进学生的跟踪督促教育工作。教务处、政教处针对各班的情况,将一些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教育,从《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入手,规范、强化后进学生的行为。加强了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扼制了一些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要求每位党员负责联系两名后进生,每周与后进生进行谈心活动,时刻关注后进生的思想动向和日常行为。

(六)强化校园安全工作,切实保障了师生的安全。

牢固树立“学校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抓好以“师生安全法制教育、食堂卫生安全、消防安全、内部治安、校园周边治安、矛盾纠纷排查”等为重点的创建“和谐校园和平安校园”的工作。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校长室与所有班主任和各部门负责人签定安全责任书,建立了治安防控网络;完善了食堂卫生制度,加强了食品卫生管理;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和教育,有效控制了在校生违法犯罪、季节性传染病的流行和学生在校活动安全事故等事件的发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保障了师生的安全。

(七)严格财务制度,改善办学条件。

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校长一支笔审批制度,重大开支都经过校务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后执行,学校所有资金实行一本帐管理,做到日清月结。

总之,我校狠抓管理工作,近年来初显成效。学校学风、教风、校风有了很大改善,校园卫生状况有了显著变化,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提升。2013年中考,我校有7名学生被潢高录取、4名学生被一中录取,整体录取情况创下了历年来的新高,升学率近50%。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许多困难,教师结构不合理,学校经费短缺,教学设备十分滞后等。但我们的教师正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办对人民负责的教育,办人民信赖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师资问题

分析我们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师资问题。尽管近些年来,通过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加大了师资的培养力度,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师资问题,还是我校的一个主要问题。

1、骨干教师的流失,教师学科结构严重不合理,没有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专业教师。

2、解决问题的策略:继续加大教师培养力度,采取分级分学科培养学科缺失教师。

(二)校舍问题

学校食堂面积狭小,不能解决住校学生的就餐问题,严重影响学 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

解决问题的策略:正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修建学生食堂。

(三)办学条件

1、设备陈旧,生均图书册数不足等,不能满足师生及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2、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设网络教室和增设各班多媒体设备,增购图书。 盘县保基乡中学

二0一一年十月十六日

第5篇:工业集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罗龙工业集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罗龙工业集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目录

一、 总论

二、 政府资信评估

三、 项目概况分析

四、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评估

五、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评估

六、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评估

七、 项目计算期实施进度评估

八、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评估

九、 结论与建议

一、 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宜宾罗龙工业集中区 2.项目承办单位:南溪县政府 3.项目主管部门:有关部门

4.项目拟建地区和地点:南溪县罗龙镇

5.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承担单位:南溪中投公司

(二)评估报告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2版),国家计委、建设部,1993年4月发布。

2.《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建设项目评估暂行办法》。 3.《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建设项目评估指南》。 4.《工业贷款项目评估手册》,中国投资银行。 5.南溪县政府提供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6.基础数据来源由县政府提供。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二、政府资信评估

宜宾市政府、南溪县政府给予资金提供。

三、项目概况分析

(一) 项目发起过程(略)

(二) 项目投资建设必要性评估

发展工业化、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特色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南溪县作为西部内陆地区的资源小县、财政穷县,要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率先崛起,必须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在认真审视县情,科学谋划发展的基础上,南溪县委、县政府把规划建设罗龙产业园区作为积聚特色产业、拓展城市组团、促进城乡统筹、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最紧要、最突出的重大举措来抓,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广泛共识。尤其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通过以“立足南溪看南溪、跳出南溪看南溪、站在未来看南溪”的“三看南溪”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形成了南溪要发展必先发展工业、工业要发展必先建设园区的强烈共识,并确立了打造全省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沿江经济带桥头堡的战略目标,力争2009年进入全省工业区发展规划“1525”工程,加快建成百亿产业园区。

(三) 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估结论与建议

1. 本项目以建设南溪罗龙工业集中区来吸引投资,促进南溪县经济的发展。 2. 高效率推进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第一批3.6万平方米的安置小区,343户被征地户已入住,第二批7万多平方米的安置房正加紧建设。

3. 突破资金瓶颈。大手笔推进市场化运作,通过组建集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县财源公司经营城市国有资产,以及采用BT、BOT方式融资等手段,有效激活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为园区建设所用,创造了建设规模与速度的历史新记录。

4. 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在着力完善园区对外通道,加快推进宜南快速通道、宜泸高速公路建设和宜宾港罗龙作业区前期工作的同时,超前建设园区内部道路管网体系。建立园区科技服务中心和中小企业孵化园,在全市工业园区中率先推进标准厂房建设。

5. 紧扣省市沿江经济带的战略布局,确立了远景规划35平方公里、中期规划2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15.4平方公里的建园目标体系。在实质启动建设之前,即高标准地编制并报省市批复了《宜宾罗龙产业园区规划》、《园区用地规划》、《园区规划环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为园区超常建设提供了蓝本,为优势产业聚集提供了依托。目前,以蓝天纸业公司为代表的轻工产业、以五粮液制药公司为代表的医药产业、以红光TDA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初步形成。2009年,将实现26个项目竣工投产,完成投资15.26亿元,园区内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实现轻工、医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快速集群化、规模化崛起。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6. 项目综合评估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南溪县罗龙工业集中区,建设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有效的,并在促进我县就业、加快经济发展与脱贫致富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社会效果。因此,该项目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四、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评估

(一)拟建项目性能与用途

本项目建设一批第

二、三产业的基础设施,以此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南溪罗龙工业集中区可以用于第

二、三产业的发展。

(二)项目的好处

1、工业集中发展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当前,在新的宏观条件下,一方面国家管理资源日益规范,手段更加先进,监管力度更大。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与资源约束、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工业发展与用地的矛盾已成为一个重要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再走过去“户户点火、村村昌烟”,粗放经营、浪费资源的老路,必须集约经营、节约用地。土地是工业发展中最稀缺基本要素之一。走工业集中发展之路,可以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减少基础设施投入,降低土地使用的各种成本,同时使经济社会能得以可持续发展。引导共同指向的产业向特定优势区域集,促进产业相对集中,有利于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壮大产业实力,增强工业竞争力。

2、工业的集中发展有利于节约基础设施投入。现代工业的发展,需要较好水、电、气、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作为基础。集中发展可以促使道路、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和使用。

3、工业集中发展有利于产业聚集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形成。现代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生产作为基本生产方式,工业的集中发展,可以促进产业化分工。也可以聚集生产要素和人口,增加市场容量,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形成区内聚集和外部经济。

4、工业集中发展有利于增加县域和区域中心镇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依托县域和区域中心镇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依托县域和区域中心镇集中发展工业,可以通过工业的集中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的聚集,从而增加城镇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同时也有效地加快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业的转移,推进“三个集中”。

5、工业集中发展有利于减少污染,解决好环保问题。工业发展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污染。集中发展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降低治污成本,改善环保条件。

五、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评估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罗龙工业集中区位于长江边之罗龙镇,西跑宜宾市区20公里,东离南溪县城10公里,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近期开发2平方公里,适合发展

二、三类产业。集中区各项指标比较优势突出,是投资开发的理想之地;集中区地势平坦,地质--------------------------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条件好。区内设有互通式立交出口,宜南快速通道,宜泸调整公路从集中区穿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集中区拥有廉价的水、电力和劳动力资源,资源优势明显;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政策,鼓励工业集中区大力引进规模企业,并按实缴税比例奖励来推动工业集中区良性循环发展,政策优势明显,是承接周边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地区;集中区内有化工码头一座,有可建3000吨货运码头的深水岸线;通过长江航线,货物运输可达直重庆、武汉、南京、上海、水上运输条件优良;集中工区电力供应属国家电网,规划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设有天然气配气站;供水充足,有日供水量3万吨的自来水厂供企业生产、生活用水;也可通过长江取水,自备水源;所在的罗龙镇水库总蓄引提水能力408.6万立方米,可作集中区内企业生产生活用水的储备,水质均已达到农村二级饮用水标准。

六、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评估

(一)环境保护

项目建设是工业集中区,所以对环境的保护比起分散的工业基地好处多。而且是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所以环境成为其必须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 南溪自然资源禀赋较差,要推动宜宾罗龙产业园区实现超常发展,更多的需要靠借力发展,加强环境建设至关重要。全县上下深刻认识到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通过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着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宜宾罗龙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决定》,全县集中清理相相关政策,形成统一的集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按照便捷、透明、高效、规范和“办事不出区”的要求,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方式,管委会派员全程跟踪服务,实行“窗口式”办文、“一站式”审批、“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不断提升宜宾罗龙产业园区的软实力,聚集广泛的人气。

(二)劳动安全评估

此次有政府进行项目建设,劳动安全保障必定得到落实,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较好,每道工序中有严格的监督,不会发生不安全事故,一保证安全卫生的生产条件。

七、项目计算期实施进度评估

宜宾罗龙产业园区自2006年开始筹划建设,经过短短两年左右的努力,已基本实现由概念变为现实的里程碑式突破。截至2008年底,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超过4亿元,已初步形成配套的主干道路、水、电、气管网体系和高效的政务服务机制,累计入驻企业达17户,其中已投产7户、在建4户、即将开工6户,招商引资协议资金42.5亿元,已到位资金12.18亿元。2008年,区内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亿元,同比增长49%,被确定为宜宾市唯一市县共建共管重点园区和四川省招商引资重点推荐园区,列入全省拟新增12个省级园区第二位。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八、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评估

大手笔推进市场化运作,通过组建集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县财源公司经营城市国有资产,以及采用BT、BOT方式融资等手段,有效激活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为园区建设所用,创造了建设规模与速度的历史新记录。

九、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建设南溪罗龙工业集中区会带来一系列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能够有力的促进南溪县的经济发展,促进人们的收入增加,是可行的。

--------------------------精品

文档-------

第6篇:会计集中核算融入国库集中支付

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国库管理制度,是我国财政支出改革主要方向之一。鉴于浙江省及周边市、县已基本上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实际,如何将我市会计集中核算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市会计核算中心面临着的新课题。

龙泉市会计核算中心成立于2001年,是财政部门的重要窗口,是连接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纽带,目前纳入中心核算的预算单位有155个,建立核算帐套203个,年审核支出资金达80253万元,会计核算中心在账户体系设置、支付管理、核算方式等都能与国库集中支付的管理方式相衔接,所以在这项改革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本文就本市如何利用现有会计集中核算成果,实现集中支付与集中核算制度的有机结合,实行财政零余额和单位零余额支付,实现财政资金的实时清算,达到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两者如何平稳过渡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我市会计集中核算融入国库集中支付的实践

(一)设立机构,规范工作职能。将会计核算中心更名为国库支付中心,改进会计集中核算运行模式,逐步将代理记帐等业务性工作回归预算单位,使预算单位的会计主体与法律责任主体重新归位,使会计核算中心从具体会计核算等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承担起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职能,负责记录指标账、银行账等,办理财政性资金集中支付业务,集中精力抓好审核与监管,形成以动态监控、督查、整改为主体的财政预算执行机构。科学调整会计核算中心的内设岗位,原中心的核算会计、审核会计、资金会计等岗位职能作适当调整,设国库集中资金管理、审核支付和资金会计等岗位职能,工作重点放在集中支付上。将会计核算中心改造成一个集会计监督、资金支付与结算、数据分析与预算执行为一体的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使其向财政集中支付转化。

(二)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资金运行。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发展要求,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基础是单一账户体系,会计集中核算制向国库集中收付制过渡首先就要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利用现有会计核算中心的基本账户,增设加国库单一账户,保持账户体系的稳定性。

1、取消各类资金专户,设立国库单一账户。在国库支付中心的代理银行设立财政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外资金支付专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等,实行资金实拨制,与国库实时清算。

2、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分账户,办理预算单位财政拨款印鉴预留和变更手续,由核算中心按预算单位进行分户核算,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零星支出及财政授权支付,实行零余额管理,及时与财政零余额户或预算外资金支付户清算。

3、增设会计科目,加强会计核算。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预算单位仍按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国库支付中心根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核算管理的需要,资产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 财政应返还额度”总账科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用于核算反映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用款额度,按资金性质(预算内、外)支付方式(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 )设置明细科目。“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用以核算反映结转下年使用的用款额度,按支付方式(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设置明细科目。本科目借方,登记用款计划所确定的用款额度;本科目贷方,登记用款额度使用数;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尚未使用的用款额度。

(三)执行用款计划制度。依据预算单位分月用款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控制、调整预算单位用款额度。根据预算单位用款额度,办理财政直接支付业务,并按月向人民银行国库部门报送经国库科签章的《财政直接支付汇总清单额度通知单》,向代理银行发送经国库科签章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通知单》;定期与国库科总预算会计、代理银行、预算单位对帐;及时编报日、月报表。国库支付中心在处理完当月账务后,分别与国库科和预算单位核对账务。与国库科核对按预算单位分“类”、“款”、“项”的预算内支出数,对账单由国库支付中心提供,内容主要包括分“类”、“款”、“项”的预算内支出的当月发生数和当年累计发生数。与预算单位的对账内容为预算单位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分科目的支出数,包括用款额度的下达数、支用数和余额数。国库支付中心按照代理银行报送的财政支出日、月报表,生成财政支出日、月报表报送国库科。向国库科、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和预算单位及时提供财政资金支付信息。

(四)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步伐,确保资金结算渠道畅通。做好预算单位的基础数据和人员业务操作及权限的管理维护。抓紧建立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库管理操作系统,是实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先决条件,“瓶颈”不打通,财政国库集中收付难以运行。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众多的单位,复杂的手续,频繁的结算,加之还有许多需要传递共享的信息资源,将形成庞大的“信息流”,如果信息“管道”不畅,资金的缴入、划拨、清算诸环节将会严重受阻,无疑会制约会计集中核算向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因此,要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建设,通过建立覆盖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预算单位、征收机关和代理银行的财政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和现代化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实现所有的预算、控制、收缴、支付、结算、核算、查询、统计、分析和监控功能网络化,数据信息共享。并做好计算机软件的业务操作培训,完成基础数据录入工作。

(五)建立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内外监督和控制。及时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办法,规范运行程序。会计集中核算向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不仅涉及到财政内部各职能机构,而且涉及到所有预算单位和银行、税务等相关部门,所以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内外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内外部控制和监督。

明确由会计核算中心承担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职能,具体办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利用现有操作平台和信息网络,实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信息和会计核算信息的共享。根据管理需要,逐步制定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拨付办法、银行支付清算办法、工资统一发放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资金拨付办法、零星支出管理办法、支付中心会计核算办法、支付中心职责、集中支付基本流程、预算会计核算补充完善办法等,规范各方面运作程序,使改革总体推进顺利实施。

(六)大力实施预算编制改革,规范预算监管。改变由单一的对“资金总量控制”为“对资金总量控制和对预算指标控制”。实行预算指标控制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内核机制”,是与会计集中核算的根本差异。会计集中核算实行的对单位的资金的总量控制,只要单位的支出凭证符合规定,账上有钱,核算中心就理应办理资金的划拨业务,及时快捷的为单位报账。但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国库支付中心不仅担负着对单位资金总量的控制,而且更重要的是按照年初部门预算的计划对单位的各项预算指标实施控制和监督,并进行明细核算,防止挤占、挪用和无预算拨款等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实行资金总量控制与预算指标控制。预算单位应当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认真测算支出预算执行进度,逐步减少预算指标的调整,减少人为因素,杜绝年底要求追加预算指标的现象,增强部门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财政部门确定的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支出范围,分预算内、外资金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办理各项财政资金的支付,加强资金管理,。防止违纪行为的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批准的用款额度进行资金清算。

二、目前我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的问题。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已经近十年,部分预算单位不设立会计岗位,原有财务人员或转岗或身兼数职,不少单位的财务主办由非财务专业人员担任,个别单位甚至由没有任何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的驾驶员来兼任,单位现任财务人员素质的降低,增加了会计职能回归的难度。由于要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各部门、单位要重新培训会计人员,使其掌握会计知识,懂得电算化操作,要掌握这些会计专业知识而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财务人员素质的降低难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影响改革的推进。

(二)预算单位、财政部门、银行尚未联网,可供借鉴使用的省级财政支付软件不成熟。会计核算中心现有的软件是“新中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就不能与省厅的“金财工程”软件对接,更换软件工作量极大。

(三)指标管理压力增大,指标调整增多。由于预算编制还存在不够细化等现实问题,时常需要指标、用款计划调整。

三、我市从会计集中核算到国库集中支付平稳过渡的步骤和措施。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会计核算中心要按照上级分步实施的思路,结合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整体设计改革方案,合理规划,先试点,边试边改,后推广,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改革,运行平稳,逐步实现“十一五”期间建立和完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目标。建议我市改革的实施分三个阶段:改革试点阶段:按照“自愿优先、分批转换”的原则,选择财务基础好、业务能力强、业务量不太大的预算单位,财政信息中心安装统一财务软件,统一服务器,预算单位通过与财政信息中心联网进行自主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将原来由会计核算中心承担的会计核算业务退回各预算单位, 将单一账户体系的支撑点转移到国库,并通过零余额账户或预算外资金垫支的形式, 实现预算内资金库外存放为零。总结完善阶段: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试点单位和资金范围,总结经验,优化和完善改革方案及相应的配套制度办法。全面实施阶段:所有财政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完成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衔接过渡,国库集中收付的框架基本确立。

(二)会计核算中心十年来取得的成效、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丰富软硬件资源为国库集中支付提供了人力、物力与技术保证,规范的运行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其账户管理体系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依据,会计核算中心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机构运行已相当稳定,已具备承担起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的大部分功能。所以应在现有的会计集中核算的平台上,构建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融合为一体的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实现两种制度的有效融合,推进我市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发展。

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要切实做好对预算单位、代理银行及本系统进行业务培训,保证相关业务人员在改革实施前都能够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

财政信息中心要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建设,通过建立覆盖财政部门、人民银行、预算单位、征收机关和代理银行的财政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和现代化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实现所有的预算、控制、收缴、支付、结算、核算、查询、统计、分析和监控功能网络化,加强网络和数据库建设,提高数据信息共享率。目前可以将有条件的单位分配用户和口令,初步实现“联网远程报账,网络自主核算,中心集中支付”模式,通过市政府信息网和电信VPN网络技术,实现所有预算单位联网远程报账,完成与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连接。

财政部门严格按批准的用款额度进行资金清算,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完成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分月用款计划管理、支付管理、采购订单管理、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分析等。 国库支付中心要指导预算单位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认真测算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实现用款计划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并严格办理各项财政资金的支付,加强资金管理,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7篇: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的转轨

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都将是国家财政支出改革的重点。一段时期以来,不少地方特别是县级地区实施以“会计集中核算”为主要形式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监督和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要不要转型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本文将对此进行一番论述。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关系

(一)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相同点

1、均要成立中心机构,具体负责管理各种财政性资金,集中办理预算单位的支付和收入等具体申请业务。 通过形成单一账户,把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

2、均要取消预算单位银行账号。按照财政一本账、预算单位作为分账户的管理模式,取消预算单位银行账号、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3、出发点都是为了将单位各项资金直接置于财政监控之下,要求严格按照预算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使用,通过集中受理预算单位的支付申请,严格按照预算指标和用款计划进行审核后,支付给收款人,做到预算执行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督。

4、均以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收付为前提,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能够集中管理财政资金,将沉淀在预算单位的资金集中到财政部门,有利于资金的统一调度和运作,保障了预算单位人员和日常公用支出及其他资金管理,有利于政府集中财力办事,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二)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不同点

1、改革对象不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属于政府会计领域改革,改革的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属于政府预算领域的改革,改革的对象是预算执行方式。

2、执行制度不同。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为预算单位的收支业务进行统一记账处理,并依据集中核算单位性质的不同,分别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预算单位不再需要进行财务核算,财务核算交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处理,预算单位只需要保留1名或2名报账员即可,所有的核算业务和原始财务会计材料都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保存。国库集中收付制核算的主体是财政国库执行机构,这个机构行使部分财政职能,履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部分职责,执行的是《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在资金的支出控制和业务流程管理上,更加规范和严格。

3、管理范围不同。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包含了对预算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及其他资金的统一核算管理和集中收付。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现阶段只对预算单位预算内外资金进行集中管理。

4、管理机制不同。会计集中核算把单位会计、出纳都设在核算中心,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行使核算和监督职能。通过财政职能部门对预算的管理和执行的监督,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相分离,形成支出的决定与支出的执行分离,并相互形成监督和制约。国库集中收付是把会计设在单位,出纳设在收付中心, 通过财政内部职能部门统一管理财政资金,造成会计、出纳分离并相互监督和制约。

5、账户设置不同。会计核算中心在核算中心设立基本账户,用于办理所有核算单位收、支结算,财政资金从国库流出后,保存在会计核算中心,以核算中心为“蓄水池”进行再次控制。而国库集中收付实行单一账户体系管理, 预算内在未最终支付前,余额反映在国库,以国库为“闸口”进行最终控制。

二、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的历史必然性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

1、不利于会计建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大都采用各预算单位只设一个报账员的方式,报账

员要承担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部门预算编制和年终会计报表的编报等工作。但预算单位负责人对报账员去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不再支持,使报账员享受不到会计人员应有的待遇,其工作积极性自然不会得到充分发挥。

2、不利于充分调动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积极性。实行会计核算制,只是对预算单位的记账、算账、报账等部分工作进行了“集中”,其他的会计工作,如固定资产、经济统计、材料等业务和社会保障、经济统计、固定资产管理等, 还得由预算单位会计“分散”管理。这样会使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脱节”,造成财务管理弱化,加剧了固定资产流失。

3、不利于及时有效监督。按照“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机制,预算单位在用款前,要向“会计核算中心”开具付款通知。从理论上讲, “会计核算中心”在此就可以对其用途是否合理合法等进行监督,而事实上,“会计核算中心”根本不可能全面清楚地掌握每一个预算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和经费开支情况,因而监督往往是通过对单据的审查来完成的。这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滞后的事后监督,远不如原来各预算单位本身的会计监督来得及时、有效。

4、不利于落实会计责任主体。《会计法》明确规定预算单位负责人是本预算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会计集中核算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预算单位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改变了预算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

5、增加了财政部门压力。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工作承担一个地方几十家,甚至几百个预算单位的财务核算,包括出具会计报表、凭证整理、档案管理等工作,部分预算单位认为资金、财务等财务管理基本被财政收走了,很多事都要求财政部门解决,财政部门承担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和矛盾。

6、容易造成滥用职权。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财政把很多资金直接拨到“会计核算中心”的账户上,并经常保持一定余额,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会计核算中心”账户滞留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是财政资金,但脱离了国库部门的直接管理。如果现在的“会计核算中心”监管工作跟不上,腐败现象可能随之滋生。

(二)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

1、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内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贯穿于公共财政管理全过程,通过控制财政资金按规范流入和流出各个公共机构的过程来控制预算执行过程,是预算执行根本性制度。我国现行财政资金的收缴和拨付方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演变而来的,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当前财政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2、促进财政财务管理科学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财政收入的收缴方式和财政支出的去向及支付方式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要求合理界定征收机关、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中央银行国库及代理银行的职能范围,实行科学规范管理。从财政部门内部看,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开,是一场自我革命;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代理银行都持有可以相互核对的收支账册,使预算执行更加规范透明。 从预算单位看,要加强财务管理,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统一银行账户,按规定程序收缴和支付财政资金,使财务管理和单位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3、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益,降低财政筹资成本。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都集中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这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库款调度更加灵活,资金支付更加及时,更加方便预算单位用款,同时,由于预算单位暂时不用的资金都保存在国库,财政部门可以依法对国库资金进行管理运作,提高我国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效降低财政筹资成本。

4、加强监督控制,防治腐败。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能从机制上保证财政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改变过去把资金拨付到预算单位的账户上由预算单位自行支付的做法。同时,财政监督的方式,也由过去的事后检查改变为事前审核、事中实时监控、事后

进行绩效评价为特征的全面监督。

5、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的坚实基础。国库集中收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预算执行信息的细化程度、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都大大提高。这就为准确判断财政收支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现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必须逐步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变,真正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三、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面临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与资金管理、政府采购之间缺乏衔接。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虽然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与资金支出管理改革还不配套。一是各单位应当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法”编制预算。但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还大量地存在着“各类预算基数加增长”的情况,不能反映预算资金支出管理改革后的资金运动情况。二是各单位的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这一方法提供了资金收支流量方面的信息,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资金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由不同的部门进行,因此要求各部门预算还要提供资产存量方面的信息。三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预算的编制不规范、批复不及时、预算调整频繁等,对超预算或预算结余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客观上给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增加了难度。

(二)缺乏资金支付风险防范制度安排。我国预算单位由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组成,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许多事业单位为其业务的发展而进行融资,行政单位也经常为本部门、本行业或某一项目进行担保,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后,一旦融资或担保项目失败,就需要以国库资金偿还,风险最终转移到国家,情况严重的还会影响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三)集中核算的网络平台尚不成熟。国库集中支付的实现完全依赖于高效成熟的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这一信息保障体系要求所有预算单位和预算责任人、财会人员全员参与,能够满足预算资金的全过程控制、财务审查、往来结账、报表汇总、多个单位的账目并行及资命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目前我国以财政部门为中心的预算资金管理还未建成达到上述要求的信息平台,大部分刚开始实行集中会计核算,而真正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控并与政府采购相结合的信息平台尚有相当差距。

(四)经费紧张。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必然在一定范围内受到相关的许多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现状的制约。目前,大多县市经济发展缓慢,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加上商业银行效益普遍不景气,因此,财政拿不出钱,银行不愿意再拿钱来支持这项改革。

(五)思想观念落后、贯彻落实乏力。从地方政府方面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求稳怕乱的心理。担心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一刀切”下去会伤害本地目前来之不易的较好社会稳定大局。从而容易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上应付,草草收场,终无成效的结果。从部门和单位方面来说,国库集中支付严格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和规范的科学管理原则,将是它们所要面对的严峻考验。从财政自身方面说,国库集中支付作为一项改革制度,目前,中央只是处在试点阶段,地方财政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加上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核算转轨工作量大,难度很高,极有可能出现落实乏力的问题。

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的思路 各地财政部门应当提高思想认识,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职能要求,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主线,加快建立我国现代财政国库制度步伐。

(一)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配套改革措施

1、加快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行政单位,在财政部门的核算中心设立“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实现对预算资金的价值管理的同时,本部门还要构建相关资产明细账户,实现对预算资金的实物管理。鉴于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除财

政资金外还有其他收入来源,甚至相当一部分的非营利组织可以以收抵支,对这些单位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

2、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在实行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内容,详细说明预算金额和支出标准,建议先将预算单位或部门支出按性质、用途如设备购置、会务、房屋修缮、车辆购置等项目分门别类地在总预算中单独编制,不再搞条块分割。其次根据有关的支出标准,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各项支出的具体内容,对经常性经费实行定员定额,对专项经费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分轻重缓急予以安排。

3、强化预算执行。按照国际惯例,部门预算的各项收支要严格按照标准编制,并经过财政部门审批。预算一经权力机关(如人代会)审议通过,即具有法律效力,预算单位要严格执行,财政部门的核算中心要从预算编制、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4、建立新的国库资金管理体制。大宗物资尽可能纳入政府采购体系,对于所形成的财政性结余资金,不再返回预算单位或结转下一使用,而是回拨国库,以提高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因地制宜,采取形式多样的国库集中收付模式

目前财政集中支付模式大体归纳为三种:一是既代管单位资金,又代理单位账务的“集中核算型”。二是只代管单位资金,不代理单位账务,账务仍由单位会计处理的“集中支付型”,就是财政取消纳入集中支付范围的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单位资金存储在财政国库,单位的各项支出通过直接或授权的形式由“财政支付中心”支付,会计账务仍由单位处理。三是只对工资、大型公用采购等资金进行集中支付的“专项支付型”。

第一种模式(集中核算型)弊端较多,不宜推广。可先采用 “专项支付型”,待条件成熟时,再向集中支付型过渡。县级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选择基本符合当地情况的模式。

(三)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维护财政资金安全完整

严格划分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界限, 防止预算内资金向预算外转移,取缔非法收费项目以及巧立名目的各种摊派;建立在人民银行开立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的专户制度,其资金使用和用款计划必须送财政部门统一审核,经国库部门办理核算,并监督使用; 对那些有特殊用途、管理上又比较严格的资金, 如社会保障金、养老统筹基金等,也必须经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门允许后,在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专户进行管理。随着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支付清算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再逐步取消财政部门为执收单位开设的财政汇缴专户, 资金直接缴入财政专户。规范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程序,使用统

一、规范的执收票据,实行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建立健全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监管机制和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机制,保证预算资金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

(四)以财政部门为中心建立配套的网络信息平台 为了实现垂直化财务管理以及对预算资金管理实现“六统一”,应构建新型的财务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是以财政部门为核心建立财务信息处理中心,通过一个高效、安全、快捷的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将各预算执行单位与财政部门的国库支付中心、政府采购部门、商业银行联系起来,满足资金预算、控制、异地实时查询、统计、分析和监督管理等要求。真正实现政府一盘棋、财政一盘账、财务信息实时在线、财务控制由事后控制转为事前控制的具备真正远程化数据管理能力的先进、稳定、安全的财政管理系统。

(五)进一步做好国库会计基础工作,加快国库系统电子化和网络建设

财政国库会计工作是预算执行工作的核心, 也是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础。要结合机构改革,把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强的人员选配到国库会计工作岗位上来。通过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管好资金记好账,搞好各项服务,不断提高财政国库部门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金 财工程”的推行,对国库集中收付信息系统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从某种角度说,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代理银行专线网络基础上的自动化处理程序,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是

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技术基础。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立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问题。因此,必须拓宽思路,转变观念,积极按照中央的国库改革方案,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强化管理,切实抓好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科学、规范地做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工作,努力开创财政管理工作新局面。

第8篇:会计集中核算如何向国库集中收付转轨

根据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我市从2001年5月开始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实行了财政统管,实行集中核算制。具体做法是在财政局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对各单位集中办理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并实施会计监督。这种管理办法相对于以前实行的把财政资金拨付到各单位的银行账户,实行分散支付、分别核算的办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方面,财政资金从国库拨出到支付给供应商或用款人,整个过程都在财政部门的监督之下完成,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保证了财政对各单位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把握,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管理办法相对于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国库集中收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与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比较

国库集中收付制是指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上,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办法。国库集中收付的实质就是以资金集中管理为核心,即所有财政收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所有的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收款人账户。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从西方财政管理经验中借鉴而来的一种财政资金科学管理模式,是我国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我们现在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为了加强会计核算,强化财政管理与监督,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会计委派制中深化而来的一种会计管理模式。其具体做法是财政部门成立核算中心,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通过会计委托代理记账,对单位集中办理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并实行会计监督,是融资金支付、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制改革形式。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实质在于以会计集中为核心,以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为最初目的,从而引起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一系列改革。

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属于两种不同的改革模式,两者之间既有一定的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一)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两项制度改革的管理主体相同,都是财政部门;

2、两项制度改革的目的基本一致或接近,即都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的过程监督;

3、两项制度改革的形式也基本相同,都要求取消单位账户,建立集中管理的单一账户体系,并且其改革环节体现在预处算执行过程中;

4、两项制度改革的前提基本一致,两者都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并在此前提下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与监督;

5、两项改革的作用相同,即两项改革在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等方面具有许多的共性作用。

(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区别

财政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两项不同的改革,它们之间虽然有许多联系,但同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核算主体不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核算主体是以财政资金为核心的财政部门,表现为以政府会计为主体。尽管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把过去许多由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改为财政会计核算,但主体没变,只是范围扩大,也没有代替单位会计。会计集中核算的主体是行政事业单位,尽管单位没有会计,其核算由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由于单位的预算没有改变,资金的“三权”没有改变,所以核算的主体依然是单位,只是财政部门代理记账。

2、账户设置不同。国库集中收付是通过设立零余额账户实现财政资金从国库直接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不经过中间环节,不在任何账户上停留;会计集中核算是通过在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设立过渡性账户的方式,财政资金先拨付到过渡性账户上,待预算单位用款时,再从过渡性账户上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中间环节。

3、财政资停留的位置不同。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情况下,预算单位未用款时,财政资金始终停留在国库单一账户,也就是国库,增强了财政调度资金的能力;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情况下,预算单位未用款时,财政资金停留在会计核算中心的过渡性账户上,在一定程度上肢解了财政资金。

4、财政监督的范围和侧重点不同。会计集中核算制仅对财政资金支出的规范性进行集中核算、反映和监督,监督的侧重点实际上是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事后监督;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则是对整个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控制,监督的侧重点是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的监督。

5、机构设置不同。会计集中核算制是通过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来统一组织核算和监督;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则是通过在财政部门设立财政国库执行机构,即国库收付中心来担负财政国库资金收付和监督的重要职责。

二、积极探索会计集中核算制向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转轨的途径和办法

财政部2003年发布的《关于深化地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提出,为了保证财政预算执行制度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在积极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妥善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转轨工作。2004年11月全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财政部提出县级会计集中核算向财政国库集中收付转轨的三点意见:一是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转轨或衔接工作无论采取什么形式,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不能变,不能再采取将资金实拨到核算中心账户沉淀,形成“第二国库”的做法。二是转轨或衔接的具体方式不能搞“一刀切”。条件比较好或者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过渡措施,可以尝试搞“前店后厂”,即既做支付又做核算的方式。三是转轨衔接工作中有一点需要坚持,就是要将会计核算中心的实有资金账户必为零余额账户,将国库集中支付做起来。

根据财政部的决定和意见,探索一条适合我市具体情况路子,顺利实现从会计集中核算到国库集中支付的转轨和衔接,是我们应该抓紧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解决财政资金使用中诸多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但是改革涉及面广,配套改革多,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市目前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可以说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做好许多准备工作。

我市从2001年就开始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通过几年的运行和不断的改革,我们的工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国库支付制度的一些做法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实现了单一账户管理。虽然不是国库集中收付制意义上的单一账户,但是同以前各单位的分散账户管理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它的好处是财政资金从国库拨出后,财政资金不是沉淀在各单位,而是沉淀在财政部门,一方面保证了所有预算单位的资金都在财政部门的监督掌握之下,同时也为单一账户的管理积累了实践经验。

2、实现了预算资金的财政管理。记入各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在未经财政部门审批之前,不能自行支配资金,能够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效率。

我们目前的做法虽然具备了一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主要特点,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财政资金实际支出之前,它不是存在国库中,而是存在会计核算中心的过渡性账户上;二是各预算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心开设的账户还不是零余额账户。

(二)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转轨衔接的构想

根据我市会计核算中心近几年来的工作体会,同时借鉴一些市县的经验和做法,我认为国库收付中心与会计核算中心的衔接融合,通过国库收付中心的内设机构可以达到统一。具体的说,就是将现在的会计核算中心改造或重新成立财政国库收付中心,原来的会计核算中心成为它的一个内设机构,也可以说将原来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作为国库收付中心若干职能中的一个存在。

依据预算执行的需要和内部部门核算的需要,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在现阶段一般大致划分这样几个部门:工资核算管理部、政府采购核算管理部、预算外资金核算管理部、单位会计核算部、资金会计部、总会计部和代理银行部,各部门划分不同的职责。如单位会计部主要是承担原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成为整个政府会计核算的一个子系统;资金会计则是整个政府会计的总出纳,它不仅核算管理人民银行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专户,还要管理核算财政在代理银行开设的单一零余额存款账户。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内部核算部门的划分,关键在于资金会计部,它是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总会计、单位会计出纳有本质的区别,也与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资金会计有根本的区别,这个资金会计是真正意义上的财政总出纳,核算的是整个财政资金,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上的可以使用的财政资金。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探讨,可以说基本上整理出了一个从会计集中核算转轨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思路,这些想法主要是基于对一些理论文章的研究和一些地方的实践做法总结而形成的。但由于受本人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的局限,不一定完全符合我市的情况,如果真正实施会计核算中心向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转轨,还须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多方面的准备工作。

第9篇: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探析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国库改革的目标,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关系?本文在分析了两种制度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财政国库改革模式,并阐述了两者融合的途径。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国库改革

我国财政资金的缴库和拨付方式,多年来一直是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的。这种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运作方式,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安全、足额下达,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为此财政国库制度改革刻不容缓,作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有益尝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自2001年开始逐步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对规范财政支出管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保证重点支出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行政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2003年财政部在充分肯定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指出在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过程中,应当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转轨工作。对此,本文在分析了两种制度利弊的基础上,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工程论文核心期刊投稿http:///gczz/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财政国库改革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会计集中核算的比较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经过我国多年探索,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实施的一项改革措施。我国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目标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符合法律要求且其责任主体明确

新修定的《会计法》第三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就从法律上规定了各单位必须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记录本单位的经济业务。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取消了各预算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账簿放在核算中心,单位财务的核算职能和责任全部集中到核算中心,造成了会计主体与会计人员的分离、资金使用与资金核算的分离。单位只设报账员,向核算中心报账,由核算中心代理记账。实际上,核算中心已经承担了部分会计责任,而集中核算原则规定各单位仍是会计主体,要承担会计法律责任。这样一来,一旦出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该由谁来负责,是核算中心还是预算单位,亦或是两者共同分担,又如何分担?还有审计机关对预算单位在核算中心的财务进行审计后,其审计报告是向谁下达呢?这不是能够简单地下结论的,难免会引起两者相互推诿责任的问题,实际工作中这种现象已经发生。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仍由预算单位自己进行会计核算,预算单位会计主体地位明确,会计责任也明确。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加强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

实行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移至核算中心,但是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在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弱化,财产物资的变动一旦不涉及货币资金,例如接受固定资产捐赠,核算单位如未及时报告会计核算中心作

相应的账务处理,会计核算中心便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情况,容易造成账实不符,形成账外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恢复单位的会计核算功能,预算单位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为一体,能有效阻止上述情况发生。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实行财政监督和财政宏观调控

从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看,会计核算中心几十个人的却要对好几百家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日常核算,这样核算中心往往整天忙碌在报账、记账的具体事务中,无法对已有的会计信息作财务分析,得出对核算单位有用的财务信息,监督管理也只是更多地体现在已得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上,经济业务本身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会计核算中心通过远程监督是难以保证的,因此势必影响到集中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和资金使用的效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部门内部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开,预算单位、政府采购机构、财政部门这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首先从机制上防止了营私舞弊;其次,财政资金的拨付为按项目分笔直达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增强了使用透明度,实现了对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第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提高了预算执行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准确判断财政收支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奠定了基础。

(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支付运作程序更科学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支付程序是财政国库管理部门根据单位预算和用款计划将国库资金拨付到核算机构的单位账户上,核算机构审核单位的支出申请后,将款项拨付到收款单位,预算单位账户上是实实在在的存款,而不是零余额存款户,这些存款是预算单位的资金,财政不能随意调用,这样闲置的财政资金分散在预算单位账户中造成了财政资金沉淀的现象。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支付程序,以财政直接支付为例,是财政部门对支付机构下达预算指标及用款计划,支付机构收到单位支付申请后向代理银行下达支付令,并从财政零余额账户支付给收款人及用款单位,财政零余额账户上实际是没有存款的,有的只是国库账户的额度,国库集中支付存款在最终支付前留在了国库,是财政资金,财政可随时调用。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支付方式对于缓解财政资金困难,集中财力办大事、办难事,减少财政举债的规模具有重大意义。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融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现实根据

目前各地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着相当数量自收自支的财政资金,这部分资金尚未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监督管理的范围,如此必然会造成财政资金管理上的一个巨大漏洞,为腐败现象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在这一方面,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具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不具有的优势,它监督管理的资金范围囊括了所有的财政资金,即将在传统方式下一直未能纳入预算管理的那部分财政资金也纳入了它的核算范围,具有对所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财政收支全过程的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功能,因此正如本文开头所说,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能够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不仅如此,会计集中核算为国库集中支付创造了有利条件。

首先,会计集中核算对纳入其管理范围的预算单位采取的“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原则,各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一律撤销,统一在指定的商业银行重新开户,解决了

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多头、重复的混乱问题,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其次,会计集中核算采取了“一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的运作方式,引进了银行结算办法,设置了资金柜,由资金柜代替银行的出纳职能,这样大大缩短了银行清算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具备了实施的条件。

再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运行两年多以来,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此项改革从当初的抵触、难以接受到现在的理解和支持,可以说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了广泛的思想基础。

上一篇:教育信息化十三五下一篇: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