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学习计划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集中学习计划(精选8篇)

集中学习计划 篇1

党员集中学习计划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进程,县委《关于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 工作实际,制定我办2011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总要求,引导全办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使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实现招商引资新飞跃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工作目标

(一)用一年时间集中在全办深入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巩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成果。

(二)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办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设一支高素质学习型党员队伍。

三、学习重点

(一)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2011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学习书目。

(三)党的纪律和反腐败教育。

(四)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知识。

四、学习安排

(见附件)

五、学习要求

(一)结合党建工作,坚持学以致用

把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突出查找和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与深入研究解决党员干部在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起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牢固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二)加强督促检查,完善考核制度

集中学习计划 篇2

“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1]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1年9月5日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部署实施的, 其培训对象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 (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 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 设有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转岗教师”培训、置换脱产研修等三个项目。“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对每一个子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应该认真分析、及时改进, 以确保“国培计划”预期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仅针对黑龙江省首批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 以期为以后批次的培训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提高“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实效性。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 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以黑龙江农村幼儿园“国培计划”最早实施的两个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学员为抽样调查对象。学员基本情况见表1。

(二)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法、访谈法。问卷均在临近培训结束现场发放、现场回收, 共发放问卷75份, 回收有效问卷73份, 回收率为97.3%。访谈法主要采用开放式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 访谈对象为1名“国培计划”组织者和5名学员。同时, 本研究也对两个项目的培训方案, 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者、培训学时等信息进行了描述分析。

三、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 遴选培训学员把关不严

本研究从培训学员幼儿园所在地、幼儿园性质、职务、职称等自然分布情况中发现各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参培学员的遴选把关不严,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城乡幼儿园教师分布失衡

袁贵仁强调国培计划要“以农村教师队伍为重点”, “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 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要充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2]。农村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对象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3]。但调查显示, 来自地市县的幼儿园教师占培训学员总数的72.6%;来自乡镇的幼儿园教师仅占学员总数的27.4%;无来自村级幼儿园的教师, 乡村幼儿园教师比例大大低于地、市、县幼儿园教师比例。

2. 公办园、民办园教师分布失衡

教育部强调“农村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培训对象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 (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 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要重视新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4]。但在本次调查中发现, 在参加两项国培计划的幼儿园教师中, 公办幼儿园教师占98.6%, 民办幼儿园教师仅占1.4%, 比例严重失衡。

3. 培训学员混杂

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设置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园长培训、转岗教师培训等三项专项培训。这些专项培训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类别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研究对每项培训的学员类别进行分析发现, 两个培训项目中的学员职务较混杂, 如表2所示:在农村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中, 职务为园长的学员仅占50%;另外50%的学员为教师、教研员、转岗教师;在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 职务为教师的学员占86.5%, 有5人不在教学岗位。培训对象异质性过大导致难以达成一致的需求取向和关注重心, 从而导致培训目标不明、课程设置混乱, 削弱了培训效果, 造成培训资源浪费[5], 教师培训后的“骨干示范”作用也值得商榷。

(二) 培训前缺乏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

农村幼儿教师是“国培计划”的直接受众群体, 了解农村幼儿教师对培训学习的需求, 而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者的具体需求是“国培计划”制订的参考依据, 也是我们考量培训方案质量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对培训机构把握学员培训需求情况从客观条件、主观努力两个方面进行了访谈。

1. 客观层面

由于短期培训项目在申报期间对学员的具体层次尚不明确, 无法得知学员个体的学习需求, 也没有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资料支持, 对培训需求的分析主要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应然层面的理解。

2. 主观层面

在分析的过程中, 受组织者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农村学前教育实际等信息获取层次、数量和代表性的限定, 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聚焦在一些基本技能的显性需求, 例如, 如何开展有效的园本教研、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等, 而对教师、园所没有意识到, 但实际需要的隐性需求分析很少, 也未涉及对诸多培训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排序、对培训要解决的问题和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三) 培训内容丰富, 但实用性不足

在对两个培训项目的培训模块进行分析中发现, 两个项目的培训模块数量都非常丰富, 培训内容的重点也非常明确, 但与学员的需求、农村幼儿园实际还有一定偏差。

1. 培训内容与学员培训内容需求的偏差

“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共设置了8个模块的培训内容, 幼儿教育教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模块是培训的重点内容, 各占培训总学时的30%和25%, 其次是现代教育技术、幼儿园课改前沿、教育科研分别占总学时的10%, 教育理论、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环境创设模块各占5%。而与本次调查的学员最希望学习的幼儿园教育教学 (71.2%) 、园本教研 (46.6%) 、儿童发展与评价 (37%) 等三个模块对照, 后两个模块内容没有被重视, 甚至没有被纳入培训内容, 而不符合农村幼儿园教学实际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占了一定比例。

2. 培训内容脱离农村幼儿园实际, 缺乏实用性

培训内容缺少实用性的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理论性内容难以实践转化, 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科研、课改前沿等模块的内容虽然能拓宽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视野、构建专业发展愿景, 但学员的专业水平有限, 很难通过短期培训实现实践转化, 正如培训学员回到岗位上的慨叹———“新鲜后是一片茫然”;二是观摩研讨主题脱离农村幼儿园实际。两个培训项目为学员安排城市优质幼儿园、优秀教师的主题活动进行观摩。优越的园所条件和优质课观摩的幼儿园活动让学员耳目一新, 但由于许多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简陋、落后, 甚至没有电脑, 所以这些具有城市化倾向的培训内容对部分农村学员来说是中看不中用, 看着很新鲜, 回去根本用不上。也可能误导学员认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达到城市里的教育水平, 盲目地学习, 而缺乏独立思考和开展教学工作的能力。

(四) 培训方式实践性不足, 难以实现“实践解困”

两个项目打破了传统短期培训的专题讲座的单一培训形式, 培训形式呈现多样化、综合化的特点。但是, 受培训的主要内容和规模影响, 专题讲座仍是短期集中培训的主要方式, 培训内容多以理论讲授、方法技能的训练为主, 辅之以参观或观摩, 而学员喜欢的观摩研讨、实践指导、案例研讨所占比例并不高 (如表3所示) 。

这样的培训形式可能很难帮助学员运用新的教育理念、知识、技能解决实践工作的问题。关于“培训的最大收获”的调查显示, 有78.1%的学员选择了“理念更新”, 有58.9%的学员选择了“知识扩展”, 只有39.7%的学员选择了“实践解困”。虽然学员的“理念更新”和“知识扩展”的收获看起来较乐观, 但是如果这些收获不能有效地实践转化, 终将失去意义。

(五) 培训者团队资源失调

教师培训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优秀的培训者是有效培训的重要保障[6]。两个培训项目的教师团队主要由高校教师、教研员、优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组成, 但各类培训者资源的比例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调。一是培训教师中理论研究者颇多, 一线实践者较少。承担培训的高校教师是培训者团队的主体, 占培训者总数的62.2%;幼儿园一线教师和园长比例较小, 占培训者总数的37.8%, 且人均承担学时不足2学时, 明显低于高校教师的人均承担学时。二是来自幼儿园的培训教师城市化明显, 培训者团队中的一线教师、园长全部来自城市优质幼儿园, 在培训中的实践引导和理论阐释具有明显的城市化倾向。

(六) 培训绩效评价形式化

教师培训的绩效评价对政府、组织培训的机构、院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国培计划”的培训效果的评价调查主要从评价者、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三个方面展开。培训的组织管理效果主要由黑龙江省教育厅委派专家进行评价, 主要检查内容为培训学校在培训期间的工作简报、培训光盘、培训项目总结报告、培训学员问卷调查汇总表。从上述检查内容来看, 黑龙江省教育厅的项目评价侧重对承办培训单位的培训组织工作评价。学员学习效果的主要评价者为组织培训的高校, 评价内容主要是显性的知识技能, 评价方式主要是书面总结、汇报展览, 组织者在培训过程中既是教练员, 又是裁判员。有研究提出, 这种做法会使评价的作用失真, 表现为培训学校对教师、培训者对自己的培训均不负责[7]。

四、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实施建议

(一) 加强培训项目的资源共享, 促进培训项目的多元合作

“国培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 “国培计划”的实施不能靠项目承担机构孤军作战, 需要各级教育部门自上而下在培训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培训资源等方面共享协作, 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组织合力。

1. 加强“国培计划”项目宣传与资源共享

农村幼儿教师是培训学习的主体, “国培计划”必须要调动广大农村幼儿教师的主体性。本调查发现, 教师对参加“国培计划”的需求与对“国培计划”的了解显著相关 (r=0.279*, p=0.017<0.05) 。所以, “国培计划”项目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政策文件、专题宣传会议等加强“国培计划”资源的发布和项目宣传, 使农村幼儿园园长、教师能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了解“国培计划”的宗旨、要求, 既要避免不重视培训或盲目参加培训的状况出现, 又要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培训, 增强参加培训的任务意识。

2.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范国培学员遴选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规范国培学员遴选工作。一是要明确国培学员的选派要求, 制定出骨干教师、转岗教师、园长的评选标准、条件, 明确他们的责任与义务。二是要明确申报办法、筛选原则、培训的任务与要求, 适当增加乡镇、农村幼儿教师、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比例。确保学员选派的引领性、需求性、广泛性、均衡性。

3. 培训机构积极组织学员培训需求的合作调研

培训需求调研是培训方案的重要参考, 要借助资源共享平台, 以一线教师、园长、教研员、教育专家为调查对象, 全面分析培训学员的基本情况、问题与困惑、培训需求, 使培训项目既能有效回应农村幼儿园和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需求, 又能实现对学员培训需求的专业引领。

4. 为教师培训成果应用提供有利条件

“国培计划”要求参培学员返回工作岗位积极进行培训成果应用。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幼儿园应当积极为教师培训成果的运用提供各种有利环境和实施条件, 鼓励参培教师带动全园教师结合园所实际开展各种园本教研活动、进行改革实践。培训机构也要加强对培训学员的跟踪实践指导, 以便真正发挥参培骨干教师在推进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园所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 紧扣农村幼儿园实际, 提高培训方案的适宜性

培训方案是培训实施的参照, 提高培训方案的适宜性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方案的适宜性要以农村幼儿教师职业需求为依据, 以教育教学发展需求为指导;以适合幼儿教师学习特点为根本要求;以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 在培训的内容、方式、培训者等方面紧扣农村幼儿园实际, 大胆创新。

1. 课程内容结合农村幼儿园实际, 重点明确

从培训学员培训内容需求的“实践”趋向来看, 培训内容尤其要源于教学实践。各类指导性文件也都明确强调培训内容应“以问题为中心, 以案例为载体”。所以, 培训内容要注重从农村幼儿园的案例中提出核心问题, 由核心问题生成培训内容、聚合培训模块。最好以学员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问题的讨论为核心内容建构培训的内容模块。

同时, 在培训内容中严防“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而要重点突出和切实有效, 为此, 对于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而言, 应以提升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在以后的园本培训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等为宗旨, 引领他们把握适合农村实际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 以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能力的园本教研为培训重点。

2. 依托农村培训实践基地丰富培训形式, 讲求实效

幼儿园教师培训实践性、操作性、参与性特征要以优质的培训实践基地为条件保障。教育部重视培训实践基地建设, 提出“要遴选优质幼儿园、中小学, 建立‘国培计划’教师实践基地, 健全教师培训体系”[8]。但是城市幼儿园脱离农村幼儿园实际, 不能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有效的示范参照, 所以, 有必要在农村遴选一批有代表性的幼儿园, 通过前期的专业引导, 使之成为农村幼儿园改革的前行者, 并把这些幼儿园作为培训的实践基地。借助培训实践基地资源, 在培训方式上就可以打破纯粹的专题讲座形式, 加大实践研修和小班教学的比重, 开展探讨式学习、观摩式学习、案例式学习和实践式学习多种学习形式。这种基于农村幼儿园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效果等的实践性示范能更有效地实现专业引领作用。

3. 着力培养本土培训者, 加强示范引领

按照“建设高水平培训专家团队, 选拔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教学”和“一线优秀教师 (教研员) 不少于40%”[9]等相关要求, 可以重点培养一批坚守在农村教育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长期深入农村学校的各级教研员, 充实培训者团队。因为, 对农村教师来讲, 根植农村幼儿园实践的教育理念、成功经验最实用;他们也了解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困惑, 理解农村教师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能够准确地把握农村教师的心理。让他们在“国培”师资中唱主角, 更能贴近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 更好地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

(三) 加强“国培计划”项目绩效评价, 提高培训项目的有效性

1. 建立专项评估组进行过程评价指导, 促进培训过程改进

在“国培计划”项目的评估与绩效考评上, 既要避免培训机构身兼教练员和裁判员, 又要避免形式性终结评价, 否则难以推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绩效改进。如果在实施“国培计划”项目的各培训基地派驻培训评估专家小组进行现场监督和具体指导, 既能体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国培计划”项目的监管和专业指导力度, 帮助培训机构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又能有效剔除终结评价资料、汇报中的虚假信息, 增强评价的客观性。

2. 培训跟踪指导与延迟评价相结合, 促进培训成果转化

教师培训的效果具有延迟性, 在培训过程和结束时只做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仍是不够的。对于培训后的评估验收工作不仅应当采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 而且还应当对于参加培训学员返回工作岗位后的实际表现进行必要的跟踪指导和实地服务, 以便真正地体现出国家级培训所要求的促进培训学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的培训初衷[10]。在培训过程中, 应该特别加强对学员培训后的实践学习、示范引领的指导。在培训结束后, 要通过培训学员QQ群、公共邮箱、教师博客等形式建立网络互动平台, 对学员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后续分享交流、解疑释惑, 或者采用定期定园个别追踪指导, 持续帮助农村幼儿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实现专业发展, 实现“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发展的宗旨。

参考文献

[1][3][4]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简介[EB/OL].http://www.gpjh.cn/cms/yexmjj/1233.htm.

[2]刘华蓉, 王强.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暨“国培计划”全面启动实施[N].中国教育报, 2010-07-27 (1) .

[5]王建勤.创新“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R].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年会.

[6]于新.教师培训项目管理过程与任务研究——以“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C]//教师培训研究与评论:第二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42.

[7]常宝宁.教师培训的现实困境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 2011, (4) :98-101.

[8][9]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葛振江副司长在2012年“国培计划”项目管理高级研修班上的讲话[EB/OL].http://www.gpjh.cn/cms/ldjh/1321.htm.

集中学习计划 篇3

关键词 实效性 国培 新疆建设兵团 调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7.086

“国培计划”的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新疆建设兵团(文章下文中简称为兵团)为落实教育部、财政部的这一“国培”项目,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团场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坚定信念,发展潜力大、后劲足、师德高尚、创新能力强的初中地理骨干教师,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形成适应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每年都付出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在积极做这项工作,那到底效果如何,为了切实及时掌握和了解这样大规模培训的实效性,笔者对2015年的参培教师进行了“国培”短期集中培训效果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份,有效问卷为100%),希望通过调查分析找到亮点,发现不足,为来年我们的“国培”工作锦上添花。

12015年“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效果反馈分析

2015年我系承担的“国培”项目培训学员均来自兵团中学地理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时间为15天,培训课时为120学时。培训时间安排在2015年7月5日开班,7月19日结束,学员人数为40名,培训目标是培训主题确定为:有效开阔乡村初中地理教师视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增强乡村初中地理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上的应用能力。以此为前提确定的目标是能通过一定手段实施后达成的状态,具体如下:(1)更新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开拓教育视野,提高教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知能力;(2)通过正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理念、目标、方法等,掌握改进课堂教学的策略,增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及实施能力;(3)学会制作微课,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初中地理教育教学的能力。

目标是否达到,我们专门对本期兵团初中地理40名参培教师进行了以问卷调查、随机访谈、教师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的调研,结果显示如表1所示:

问题一:对本次研修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期望?研修后这些期望是否达到了?

(1)研修前期望本次研修能针对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课堂实效有所指导,研修后达到了期望。(2)期望学到对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难点有所突破,对乡土地理进一步认识,对地理学领域较前沿的信息和知识及教学实践经验性的知识有更深的掌握,学后基本达到了自己的期望。(3)期望了解别人是怎么上课的,想聆听专家对新理念的解读,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和困惑,学习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4)期望少一些理论的教导,多一些教学实践方面的指导,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期望。(5)期望涉及面广,授课形式多样。实用性强,理论结合实践,研修后觉得很好。(6)研修前能通过学习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理念和提升,研修过程中专家的精彩分析阐述使我们受益匪浅,虽不能立竿见影,但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大改变。(7)期望在本次培训中能有些关于初中地理难点课堂实例解惑。在本次研修中各位专家都能理论联系课例,讲得非常好。(8)研修前希望能够在专业知识方面:如地质、地貌、气候等方面有进一步的学习,同时能解决平时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是方法的交流,研修后基本达到了。

问题二:本次研修班您收获最大的方面是什么?

(1)获得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掌握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了解了各个地区教学信息。(2)学到了很多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拓宽了视野,知道了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3)学会了微课的制作、设计及现代化的地理信息技术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4)能近距离地聆听专家教授的讲座,能不出远门就能感受名师风采,能面对面的与一线名师进行教学困惑方面的交流,受益匪浅。(5)了解新课标、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职业幸福感。(6)地理教学的思想和策略,方法和技巧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理论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7)访名校交流,获得了课堂教学中一些细节的处理技巧,对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认识。(8)和来自不同师,不同学校的参培教师的教学交流,受益匪浅。(9)教学中的疑惑,在培训老师讲解教学案例时,得到很好的解惑。(10)获得了一些具体的理论认知,通过专家的现场授课以及案例分析,颇有感悟。(11)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使我们认识到新时代,我们教师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学生心理健康应该有新的认识。

问题三:本次研修班对您今后的教学工作帮助最大的方面?

(1)尊重学生,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这门课程,喜欢你的课。(2)注重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技巧,实用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3)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怎么上课,又怎么上好课。(4)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新教学模式。(5)怎样读懂教材,怎样读懂学生,在教学上认识了自己的不足,知道哪些要改进的方法。(6)吃透教材,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以教材为本,用好教材,用活教材。(7)了解新课标的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开拓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8)研修对于教师来说更新了知识,加强了自身学习,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素养,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更大的帮助。(9)开拓视野,针对不同学生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10)合理的设计教学,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某些案例有了更深更清晰的认识。(11)最大的收获是“工作心态”的转变,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思想的认识,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12)学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很多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案例,精神得到极大的鼓舞。

通过本次研修,懂得教学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艺术上有了一定认识的提高,以后会把学到的教学理念溶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使自己的课堂焕出生机。

问题四:您对今后的研修有什么建议?

(1)希望今后的地理研修能走出教室,到附近湿地、植被、沙漠等实地进行自然地理要素的考察。(2)专家的讲座要基于培训学员的水平,理论修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尽可能的贴近教学,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惑。(3)希望课堂上能够多些互动,少开些理论性强的课程,多开些符合中学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方法这样实践性的课程。(4)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加强地理教师的实践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建议下次研修增加自然地理野外观测、考察课程。(5)希望以后研修更人性化,合理安排食宿,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6)希望在培训过程中不仅上课,建议课余生活再丰富些就更好了。(7)希望能请到更多、更好的专家,尤其是内地比较出名的专家。(8)培训中间能休息一天,让学员们调节一下,后期的学习会更投入,精力更加集中。(9)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建立一个专家与教师交流的平台。(10)希望在今后的研修课程多结合基层教师能力特点,结合实际,加强示范课的展示。

2进一步提高“国培计划”项目质量的反思

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计划心得总结 篇4

一、深刻把握教育学习的主题和内容,积极参加教育学习活动

今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主题是:“讲政治、强党性、严纪律、守规矩”,主要内容是深入开展党性宗旨教育、党规党纪教育、警示示范教育、道德文化教育、保密法纪教育。通过深入学习,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铭记党员身份,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守住纪律和规矩底线,为全面践行“两山论”,当好绿色发展排头兵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一是积极参加厅系统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动员大会、党组书记姚奕生同志作纪律教育专题辅导报告和“遵守党章党规,增强党性修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报告会;观看警示教育片、电视专题片,观看勤廉典型宣传片和保密电教片,从中接受教育警醒和激励;到省档案馆参观《信仰的力量》展览,从中经受教育熏陶。二是认真研读《正风反腐教育读本(__)》、《身边腐败警示录——党员干部和群众身边80个典型案例剖析》、《中国家规》等书籍,进行自我教育;三是重点加强党章党规党纪基本知识学习,进一步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等。

二、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省纪委把今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主题确定为“讲政治、强党性、严纪律、守规矩”,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政治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是党各方面纪律的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政治纪律严明,全党才能在政治上高度统一、行动上步调一致,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集中学习计划 篇5

第一次集中学习:

时间:2014年3月18日

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全体人员

学习内容:《厉行节俭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

第二次集中学习:

时间:2014年3月26日

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全体人员

学习内容:观看《生命线》、《“四风”之害》、《在回归中前行——甘南现象解读》和《廉政准则》情景短剧

第三次集中学习:

时间:2014年3月29日

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全体人员

集中学习计划 篇6

XXX XXX

2015年春节收假以来,镇党委审时度势,将近期中央及省市县印发的重要文件和召开的重大会议内容及精神,充分利用上班前一小时进行集中学习,认真学习了中央一号文件、团中央召开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专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县有关政策调整和工作部署会议的有关内容及精神,深刻领会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指引了工作方向和工作重心,切实增强了干事创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学习心得体会

1、学习中央一号文件

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央发布的连续第12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持续而高度的重视。

今年的一号文件,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题,延续2014年改革元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并进一步加强,指明了新常态下农村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对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农村板块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坚实一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是否真正实现小康社会,不能仅仅看经济发展指标,更要看老乡的感受。正如总书记所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因地制宜做好农

策,农业法律、法规、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结合科技进村入户工作,深入到农户中去,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大力宣传购机补贴政策,指导农民理性购机,切实把各项惠民措施落到实处。不遗余力地去做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在农村形成一种学科技、用科技,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局面,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农业生产技术含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的收入,才能使农民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4、学习新的政策文件和有关会议部署精神

社会改革的新常态要求我们必须找准不足,明确方向,努力使自己成为服务“三农”工作的排头兵。

集中学习计划 篇7

《尚志家训·气节可风》讲述了民族英雄赵尚志组织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的事迹。赵尚志家训以“爱国、、气节、团结、奋斗、奉献”为核心内容,激励引导赵氏家族忠贞爱国、不畏强敌、英勇战斗,创造了许多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辉煌战绩。观看后,大家倍受鼓舞,一致认为赵尚志家训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仍具有传承、弘扬的意义,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家”、“国”概念,至今闪耀着光辉,激励着后人。

《蜕变的人生》根据原深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的违法违纪事实,揭露了他在任职期间,从心存侥幸到无视法纪、举家贪腐的犯罪过程,深刻剖析了蒋尊玉官商勾结、大肆敛财的思想根源。蒋尊玉案发人深醒,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观看后大家一致认为,每名党员干部都应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任何时候都要坚守正确的人生观、家庭观、权力观,一旦丢掉理想信念,放松自身修养,必然会受到腐朽思想的侵蚀,最终走向违纪违法的歧途。

集中学习计划 篇8

[关键词]学习和训练;丹阳集训;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6-0008-04

1949年,解放战争的胜利以令人难以预料的速度来临了。此时,各种新课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面前,其中之一就是接管城市。这对于长期在农村地区从事革命运动,缺乏城市工作经验的中国共产党而言,自然是一个巨大挑战。如何承担起这一艰巨的执政使命?通过集训快速获取管理城市的经验和能力无疑是必然的选择。

一、严峻的考验

随着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党的中心任务也从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转变为执掌国家政权、建设新中国。这一历史的重大转变给中国共产党带来的考验可谓是全方位的。

党在赢得革命战争胜利后所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能否快速学会管理城市。接管城市是建立和巩固新政权的关键一步。然而,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党的中央机关和党的干部除了少数和短时间在城市开展秘密斗争外,大量的和长期的是在农村地区工作,许多共产党人对城市工作乃至城市生活的了解都十分有限,对如何正确地与城市中不同阶层的群体打交道更是知之甚少,在这种缺乏必要经验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工作将会困难重重。如何迅速弥补经验的不足和锻炼能力,显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在接管和开展城市工作的过程中,党面临的一个更为严峻的考验就是能否顺利开展经济工作,即在理顺混乱的经济秩序的前提下,恢复和发展经济,以实现社会稳定。经济工作搞不好,社会就不可能稳定,新政权也就得不到巩固。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前,党在经济方面需要运营的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根据地区域性经济体系,而革命胜利后,党所需要承担的经济建设任务则是在经过长期战争破坏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条件下,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工作。而进入城市后首先需要重建经济秩序,消除恶性通胀,拯救濒临崩溃的国家经济,恢复生产,保证民众的正常生活。显然,这对于缺乏领导经济建设经验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是更大的挑战。

另外,掌握政权之后,党的自身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党所处的环境和地位的变化,即在全国执政的条件下能否继续保持民主革命时期所形成的一系列优良传统,防止骄傲自满、官僚主义的滋生;如何以执政成就赢得群众的拥护等等,都是新的考验。另一方面,全国执政的使命也为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需要其通过与时俱进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形成从容应对各种执政风险的能力。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能赢得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土地改革的成功。而在广大新解放区,尤其是城市,民意情况非常复杂。由于国民党政府长期的反共宣传,大部分城市居民对共产党存有偏见,许多中小资产阶级更是对共产党进城后将会采取的政策心存疑虑,因此,进城后如何开展城市工作,取得城市大多数民众的支持,需要中国共产党拿出新的本事,展现新智慧。

面对种种严峻挑战和考验,中国共产党保持了相当清醒的头脑。早在1949年初,毛泽东就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为了应对更伟大、更艰苦的工作,在新中国诞生之前,中国共产党就已经行动起来,它以自己的经验和特有的方式来迎接新的伟大的历史任务。

二、以集中学习和训练的方式迅速获取接管城市的执政能力

在新中国成立之际,为顺利接管城市,全党上下做着各种积极的准备,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集中学习训练干部接管城市的能力。而上海解放前第三野战军和中共中央华东局在丹阳开展的集训当属这种方式的一个典型案例。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后,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长江防线”中的国民党守军并迅速解放了南京,兵锋直指当时的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然而在仅仅几天之后的4月24日,这支进军神速的部队却在距离上海200多公里的江苏省丹阳县停了下来。渡江战役总前委、第三野战军指挥部和中共中央华东局5月初进驻丹阳。在此前后,来到这个小县城的还有中央为接管上海所配备的从地方及军队抽调的5000多名干部,其中包括潘汉年、夏衍、许涤新等一些重要人物。一时间云集在丹阳的财经、工商、金融、政法、文教等各方面的干部达数千人之多。[2]他们陆续来到这里后分批次接受集训。前委领导邓小平、陈毅和华东局领导饶漱石直接负责此项重要工作。丹阳集训持续将近一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广大干部受到了关于开展上海城市工作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场集中学习训练,为党顺利接管上海创造了前提条件。

(一)丹阳集训使广大军政干部较全面地了解上海,学习了城市管理经验,做到了胸中有数。在丹阳集训过程中,根据进驻和接管上海可能遇到的不熟悉的情况,准备参加接管上海的干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学习,其内容主要有:一是学习其它大城市的接管经验。尽管三野和华东局城市接管经验不多,但在此之前共产党已经接管了若干政治经济重镇,如北平、天津、沈阳等,通过对这些城市接管经验的学习,接管干部对上海应当如何接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想法。二是研究上海市的各项情报。华东局社会部在上海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从1949年2月开始搜集上海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要情报,并将这些材料组织编写成《上海概况》等调查报告共30册,经过对这些材料的全面系统的学习,接管干部初步掌握了上海这座城市方方面面的情况,对上海市的政治统治体系、经济运行状况、社会治理概况,如上海市的党政机关构成、主要企业的基本状况、驻军布防情况、重要设备和物资的储存状况,甚至部分重要政府官员的姓名、住址、电话号码都了如指掌。[3]

由于参与集训的广大干部基本掌握了城市管理的经验,特别是对上海的情况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做到了胸中有数,从而才创造了“瓷器店里打老鼠”的奇迹和迅速而完整接收上海的壮举。

(二)丹阳集训是城市工作的一个“预习”,它使干部初步掌握了接管城市的方式、方法。在了解了上海情况的前提下,丹阳集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组织参与集训的干部直接制定上海接管预案,将干部在集训中形成的接管上海的大体设想转变成了更为细致和可操作的“方案”,让接管干部在进入城市之前借助这些预案“预习”城市工作的方方面面。具体地说,一是把握接管工作的方针。在总结了沈阳、平津等大城市的接管经验后,华东局决定上海的接管工作将全面依靠工人阶级,采取“按照系统、整套接收,调查研究,逐渐改造”的方针,对不同性质的接管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接管。[4]二是建立领导机构。华东局进驻丹阳后,很快开始组织力量、配备干部,筹建接管上海的组织机构。依据研究讨论中形成的意见和中央的批示,华东局建立了接管委员会,将接管干部分别编入财经、政务、文教、军事四个系统,每个系统下又各自分为若干处室或部门,每个部门按照学习中了解到的情况各自制定了接管方案,最后各部门的方案又被汇总为《上海市军管会各接管委员会接收计划》,为解放军入城后有序的展开接管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5]三是为了维护上海解放后市场和社会的稳定,华东局的领导干部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一系列物资调配工作,尤其是关系上海市民生活和正常生产的重要物资,如粮食、煤炭、棉纱等。华东局一面组织物资调运,如从苏北、皖南等地调运粮食,从唐山、淮南等地调运煤炭;一面又积极联系上海各方力量,要求他们尽力保护工厂、仓库等重要生产和物资储存场所,确保上海市能在第一时间恢复生产,通过自己的努力应对可能到来的困难。[6]这也是训练接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是因为丹阳集训为接管上海做了充分的干部准备,才有上海解放的“军政全胜”,才有进城后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伟大胜利。

(三)丹阳集训使广大干部明确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强化了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把握了接管城市的一大法宝。上海是旧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城市,在上海市的经济结构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占重要的地位,如果共产党不能很好地争取到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那么,上海的城市工作将很难顺利展开。因此,能否正确开展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统战工作就成为接管上海的一个关键。早在1949年4月初,党中央在给华东局的电报中就指出:“接收及管理上海,如果没有自由资产阶级的帮助,可能发生很大的困难……请你们考虑,是否有必要在没有占领上海以前,即吸收他们参加某些工作。而在占领上海以后,则吸引更多的这类人物参加工作。”[7]

在中央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丹阳集训过程中对干部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在接管上海时既严格分清敌友界限,又不能把自己的朋友和所有可能争取到或可能保持中立的人推到敌人的营垒,要尽量多的团结知识分子,尽量多的争取能够和共产党合作的自由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或者至少应当使他们保持中立。例如在上海解放后担任军管会政务接管委员会主任的周林就指出:“只要他们反美蒋并拥护我们,即可向他们说明他是我们的朋友。要尽可能多的去团结他们,这是党的路线与政策,不能随便更改,并且要向他们说明,他们也应当把我们当作朋友。其次,要具体说明,解释我们党的政策,说明我们的政策是照顾到‘四面八方的……对私营企业也须照顾,不要限制太严而影响企业。”[8]通过如此的学习训练,广大干部对统战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

由于有了丹阳集训在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上海解放后华东局放开手脚,以多种方式卓有成效地开展统战工作,成功地团结了民主人士,尤其是工商界中上层人士。例如,华东局通过召开工商界人士座谈会解释党的政策;通过邀请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代表人士参与决策等方式赢得他们的支持。再如,陈毅等华东局领导同志应邀出席荣毅仁、刘靖基等民族资本家的家宴,向他们介绍共产党的政策、咨询情况,这一做法产生了非凡的影响。有些工商界上层人士表示想不到陈毅这位叱咤风云的将军竟如此有人情味,也有人说这是共产党团结工商界的一次感人的动作。[9]由此可见,广大干部对于开展统战工作政策的把握和能力的提升对顺利接管上海,特别是对于上海城市治理中恢复生产、生活及社会秩序,稳固新政权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丹阳集训是党自身建设的一次实践活动,它使党和军队以铁的纪律和优良作风赢得群众的信赖,为党顺利接管上海提供了可靠保证。具备良好的作风和严格的纪律是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保障。当时的华东局总书记陈毅就在一次会议上强调“入城纪律是入城政策的开始,是和市民的见面礼。纪律搞得好,政策就可以搞得好,搞不好就会影响政策的推行”[10]。因此在集训期间,华东局再三强调野战军在城市不能“野”,为了保证广大入城官兵作风优良、行为得体,华东局一方面在官兵中开展了普遍的城市常识教育,另一方面则一再强调入城纪律。在城市常识教育方面,三野政治部编写了《城市常识》读本并组织所有入城官兵进行学习,这一读本侧重于介绍上海市城市的一般特点,如生活在城市中的各个阶级和不同群体的基本面貌,市民生活的一般习惯,共产党在进入城市之后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和这些群体的成员打交道等等,通过对《城市常识》的学习,野战军战士们得到了基础的城市政策教育,这保证了他们在来到城市新环境之后不至于手足无措或得意忘形。在入城纪律方面,华东局根据中央相关城市政策制定了更为严格的入城纪律,例如早在1949年2月,陈毅就在入城纪律起草阶段再三嘱咐要写入“不入民宅”一条,要求战士在找到营房前一律睡马路,并坚决的表示这一条“天王老子也不能改”。[11]此外,全体南下干部还针对进城后可能出现的纪律问题进行了入城纪律演习,根据相关入城守则对可能出现的违纪现象进行了严格的排查,力争在入城之前最大程度的提高每一名官兵和干部的纪律意识,确保解放军在入城后能做到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正因如此,人民解放军才创造了“胜利之师睡马路”的壮举,给尚未从枪炮轰鸣的慌乱中恢复过来的上海市民带来了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不仅让上海市民震撼,也让世界为之震惊。美国《生活》杂志对此作了这样报道:“各项消息指出了一个历史性的事实,即国民党的时代已经结束。”[12]

由此可见,通过集中学习训练提供的纪律和作风上的保证,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展现了其他任何政党和军队都无法比拟的精神面貌和先进性。这使中国共产党迅速赢得了上海人民的拥护和信赖,从而树立了执政威望,为上海的成功接管和日后的治理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三、历史的经验

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到一个月的丹阳集训只是一个瞬间。然而,这一瞬间却使共产党获得了无法用时间来计算的巨大能量,也正是这个能量的作用使大上海完完整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当然,这一历史瞬间也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第一,执政党对于可能遇到的执政风险应始终保持积极防范的意识,而不应被动应对。本来缺乏城市工作经验的华东局和第三野战军在进入上海后能够顺利完成接管及治理任务,关键在于其具备了积极防范风险的意识,从而做了充分准备,形成了应对预案,这突出表现在:一是把接管上海的困难想足,做到了知彼知己。1949年渡江战役打响后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人民军队势如破竹,4月下旬解放军占领南京,上海解放指日可待,而就在这大好形势下,华东局非但没有丝毫的懈怠,相反却充分估计了解放上海将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及时发现因进军过于迅速部队发生的纪律问题给城市接收乃至治理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4月下旬华东局就主动向中央发报,希望能够推迟半个月到一个月进入上海,拿出时间进行入城教育和其它的准备工作。于是才有了丹阳集训。二是对于即将遇到的各种新问题采取积极对策,在认真研究思考的前提下制定出解决的预案。丹阳集训实质是接管上海的预演。根据事先掌握的情况和对困难的估计,华东局制定了接管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包括干部配备、机构设置、物资调配等。总之,不仅集训本身体现了主动防范的意识,集训的内容更体现了积极应对执政考验的意识和能力。正是因为采取了积极对策,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足够的技能,才保证了上海市接管工作的顺利进行。显然,如果没有预先做出的应对措施,其结果可能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

第二,干部的能力及素质是决定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正如毛泽东所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3]丹阳集训为解放后上海市的干部队伍建设开了一个好头。正是由于大批干部接受了必要的训练,才使他们在接管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干部队伍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成功接管上海及解放后成功治理上海的前提。

第三,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习训练是快速提升执政能力的有效方式。丹阳集训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成效,其重要因素在于集训的目标十分明确,训练内容符合接管上海的实际要求,即有针对性。它使广大官兵和接收干部对接管目标的具体情况、接管政策、方式方法等,都有了明确认识,避免了在接管过程中因对城市工作的“陌生”而引起的麻烦,保证了接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四,干部学习训练符合中国共产党生存和发展规律。由于中国共产党先天的理论不足,加之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及革命和执政使命的艰巨性,中国共产党只能在不断的学习中生存、发展。或者说,建设学习型的政党符合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规律。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学习和训练就是其进行自身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正是因为党在整个革命和建设过程保持了不断学习的特质,才能得以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净化,才能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找到正确的道路,保持正确的方向。上海解放前夕的丹阳集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学习型政党的特质,符合中国共产党自身生存发展规律,因此,也必然发挥其独特作用。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依然需要保持自身的这一特质和传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增强执政智慧。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2]庞松.略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对上海的接管[J].近代史研究,1997(2).

[3][4][5]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接管上海下专题与回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8.11.13

[6][7][8][10]上海市档案馆.上海解放中[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182.181.200.195.

[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部.上海市文史资料选辑统战工作史料专辑10[M].上海: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统战工作史料征集组,1991.4.

[11]范征夫.1949年丹阳集训几个问题的探讨[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8).

[12]江执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政治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警备大上海[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76.

[13]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123.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应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战略与路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12&ZD077]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一篇: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初探.doc下一篇:学校禁毒教育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