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宠物寄养

2022-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家庭式宠物寄养

家庭寄养模式下孤残儿童的身心需求及干预对策

摘 要: 研究证明,儿童福利机构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集中照料儿童时,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儿童成长中的身心需求,家庭寄养模式则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家庭寄养模式下的孤残儿童有着生理康复、心理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需求,需要社会和家庭共同提供机会满足这些需求。

关键词: 家庭寄养模式 孤残儿童 身心需求 干预对策

孤残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中亟须政府与社会给予支持与庇护的一个群体,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将每年的11月20日为“国际儿童日”,目的是为促进儿童保护、福利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儿童福利机构承担了多数孤残儿童的养育工作,现有的国际理论研究和社会工作实践证明,儿童福利机构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群体化、集中统一抚养与管理的模式,难以满足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需求,难以给这些孤残儿童提供针对性的养育与心理辅导,长期生活在福利机构中的孤残儿童往往会出现性格孤僻、心理封闭、缺乏自制力与上进心、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1],致使他们成年后难以顺利回归社会,而家庭寄养模式则可以较好地弥补儿童福利机构在这方面的不足,在关注孤残儿童身心发展、情感要求等方面具有更多优势,是儿童福利事业社会化发展的一种值得探索的方式。

一、家庭寄养模式对孤残儿童身心发展的积极意义

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由政府出资,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选择合适的家庭,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该模式已成为积极推进儿童福利事业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研究表明[2],与在儿童福利机构时的状况相比,孤残儿童实行家庭寄养后,心理行为变化较大,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运动功能改善、身体强壮。开展家庭寄养,可以使孤残儿童对养父母产生较好的认知感,对家庭产生较强的归属感,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使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

1.有利于孤残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

研究证明婴幼儿的依恋发展是奠定今后人际关系、群际关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也是婴幼儿身心全面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福利院收容的孤残儿童,因其特殊经历,遭父母遗弃,缺乏与抚养者之间的亲密关系,造成安全感和信任机制无法建立,依恋发展障碍或缺失导致他们早期的人格发展产生障碍。健全的人格与正常积极的社会交往是孤残儿童将来回归社会的必备基础,一定意义上甚至超过了残疾和疾病对他们本身的影响。在家庭寄养模式下成长的孤残儿童,因为具备父母、家庭、兄弟姐妹、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亲密抚养关系,有利于他们与寄养家庭父母、寄养家庭兄弟姐妹们间依恋关系的发展。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与寄养家庭父母进行身心交流,获得更细致的情感与身体呵护。相较于儿童福利机构,家庭寄养环境能够在个体安全机制下建立、智力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给予较大的提高。寄养家庭及所在社区环境,可以为这些孤残儿童提供更温馨和常态化的社会互动环境,有助于他们成长和社会回归。南京市儿童福利院社教科科长谷正花认为[3],家庭寄养最明显的优点,就是让孤残儿童了解社会生活,不与社会产生太深的裂痕,这对孩子们人格的完善和健全,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利于孤残儿童身体康复。

寄养家庭条件的设置使得被寄养的孤残儿童能够在家庭中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在饮食起居等方面,寄养在家庭内的儿童往往比在儿童福利院能得到更细致的养育。寄养家庭家长在儿童福利院专门人员的指导下,对寄养儿童实行康复训练,其一对一的照料,使得寄养儿童的康复照料更具针对性。部分寄养家庭,在家庭养育模式下,寓教于乐,采用更加丰富,灵活多样的游戏方式,如挑火柴棒,垒麻将牌,拉皮筋等简单易行的游戏方式,变枯燥、艰难的康复方法为乐趣游戏,既增加了寄养儿童的康复训练量,又在这样轻松的训练环境下增加了寄养父母与寄养儿童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得残障儿童的身心得到了同步抚慰与康复。

3.有助于孤残儿童接受常规学校教育。

只有对孤残儿童实施尽其所学的教育,才能缩小他们与正常人之间的差距,促进他们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让他们享受作为人的快乐和尊严,体会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4]。经过福利院和寄养家庭养父母的共同努力,部分具备学习能力的孤残儿童可以进入寄养家庭所在地的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就读的学校和老师也能逐步接纳这些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孤残儿童能逐步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和老师、同学慢慢地融合,感受到校园生活带来的快乐。

二、家庭寄养环境下孤残儿童身心发展需求

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是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社会化的必然趋势,家庭寄养对孤残儿童心理行为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当前关于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家庭寄养孤残儿童的身心特点与需求,才能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提供更为积极的康复训练指导和养育。

1.寄养家庭的专业性不足难以满足孤残儿童生理康复需求。

普通寄养家庭在孤残儿童的日常生活照料方面能够做到有爱心,有耐心,但由于相当一部分孤残儿童,尤其是中度、重度残障儿童在生理、智力上的缺陷,其康复训练需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而目前中国医学康复专业人员培养远无法满足当前社会需求,普通家庭作为残障儿童的寄养单位,要求寄养家庭父母具备专业和系统的康复训练知识及技能更加困难。同时,当前基层社区的专业康复指导人才与设施基本匮乏,也使得寄养家庭在残障儿童康复训练的专业求助上求助无门。仅仅依靠托养机构的定期巡视,无法及时、准确地给予寄养家庭父母的专业指导,对于被寄养的孤残儿童的身心康复也不利。

2.寄养家庭和孤残儿童需要专业心理指导。

寄养家庭,在正式迎来新家庭成员前,需要经过严格审核,尽管寄养家庭父母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精心准备,但在实际的寄养过程中,寄养家庭和孤残儿童双方都要承受来自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作为家庭新成员,孤残儿童需要适应家庭环境,对于这些曾遭亲生父母遗弃的孩子来说,重新建立人际信任,融入家庭,接受和发展与寄养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并非易事,另一方面,寄养家庭由于新成员的到来,原有家庭系统间平衡被打破,尽管寄养家庭成员事先已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当孤残儿童确实加入家庭之时,随之而来的生活事件,对寄养家庭也是一个挑战。除了从物质上给予孤残儿童精心照料之外,更需要家庭成员付出耐心和爱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寄养家庭的原有成员可能面对付出情感却难有回报的状况,寄养家庭成员与被寄养孤残儿童间的双向磨合对双方,尤其是对寄养家庭而言,需要巨大的耐心、爱心和意志力的考验。也有相当比例的个案,由于多种原因被迫中断或变更寄养,对于寄养双方均是一次创伤。同时,寄养家庭还可能面临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由于家庭寄养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甚至有人会对寄养家庭抱有“收养孤残儿童以赚取经费补贴”的误解。

由于现有家庭寄养政策的规定,被寄养的孤残儿童到了规定年龄必须离开寄养家庭,返回福利院。寄养家庭与儿童之间再次面临分离,许多个案会产生被再次遗弃的心理创伤。长期而稳定的家庭支持是正常依恋情感建立与维持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表明[5]:寄养的变更对儿童心理可能产生明显的负性影响,儿童失去原来熟悉的家庭生活,均会不同程度出现异常沉默、过分乖巧及焦虑、抑郁、恐惧、冷漠、敏感等情绪,这时期对儿童的生长不利。

3.现有社会条件难以满足孤残儿童教育的需求。

孤残儿童由于先天生理缺陷,日常生活自理有困难,在学习方面较之普通儿童有更多困难。中国现有教育设置难以满足孤残儿童的教育需求。第一,目前中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数量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往往一个城市仅有一两所特殊教育学校,距寄养家庭距离太远,导致孤残儿童入学困难。第二,普通学校因为综合管理及其他家族抵触,拒绝接纳残障儿童入学。第三,愿意接纳孤残儿童的普通学校不具备特殊教育能力,缺乏具备特殊教育教学的专业老师,不能按照残障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教育,即使接受了孤残儿童就读,也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要求。

三、完善家庭寄养模式的建议

针对当前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实践中的不足和局限性,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家庭寄养孤残儿童模式、改善我国家庭寄养孤残儿童环境提供参考价值:

1.完善寄养家庭评估体系,建立个案跟踪档案。

民政部《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参与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的家庭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在确定寄养家庭前,对承担寄养工作的家庭有着严格的审核与甄选,确定后双方以书面协议方式,明确规定了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但该暂行办法中相关规定在具体操作性指标上还需要完善。作为孤残儿童救助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家庭寄养需要建立更加完备的评估系统,托养机构在寄养前、寄养中和寄养结束后每个阶段均有详细的档案和完整的评估。同时对被寄养孤残儿童应建立和完善其个人档案。其中,除了必备的基本人口统计学数据外,对其发育史、致孤和致残原因、就诊和养育经历等应有详细记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由医师、心理学专业人员、康复训练师、福利院工作人员、照料者对个案进行寄养跟踪康复及协同评估。由于孤残儿童成长经历的特殊性,寄养家庭成员自身条件限制,相当比例的孤残儿童存在寄养关系中途变更或中止的情况,因此,对其寄养经历的记录和每个阶段的身心评估建档,将有助于个案寄养转介的顺利良好过渡。

2.加强对寄养家庭专业心理知识指导。

孤残儿童由于特殊的成长经历,早期依恋关系建立缺失,造成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管理、人际信任和个性心理障碍,并依个体的年龄和个人经历在行为及个性方面呈现不同程度的发展障碍,如情感冷漠、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情感表达障碍、人际互动困难等。一方面,寄养家庭成员缺乏专业心理知识,在寄养工作开展的初期,相当一部分个案双向磨合中存在很多困难,甚至出现矛盾。此时,具有专业心理学、教育学背景的个案跟踪员及时跟进个案,给予专业指导,将有助于缓解双方的焦虑情绪和互动,促进双方更快更好地包容和融入家庭。

同时,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是一个动态过程,专业指导人员根据个案情况,应及时跟进个案,给予寄养家庭专业指导建议,将专业心理辅导与家庭环境因素相结合,根据个案情况制订孤残儿童家庭寄养辅导方案,这将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被寄养孤残儿童的身心发展,健全人格,使家庭寄养方式在孤残儿童回归社会方面事半功倍,也将有助于减轻寄养家庭成员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有助于对寄养家庭的主要抚养者认识和了解,孤残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基本的情绪疏导,儿童沟通等知识,能够将家庭寄养工作做得更加细致。要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寄养关系的变更和中止,减少和避免了因此而给寄养家庭及孤残儿童带来的二次创伤。

3.建立和完善孤残儿童康复与特殊教育机制。

孤残儿童应享有与健全儿童同样平等的教育权利,各地民政部门、儿童福利机构、寄养家庭所在基层政府部门、社区、辖内学校应共同协商,做好接纳适龄被寄养孤残儿童入学工作。将家庭寄养与社区福利工作有效结合,针对辖区内寄养家庭较为集中的情况,社区可增加相关孤残儿童的康复训练设施和具有专业医学康复知识的社工,为孤残儿童提供矫治、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和弱智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为寄养家庭的成员开展康复训练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孤残儿童的家庭康复能力,使孤残儿童受益[6]。在孤残儿童就读达到一定比例的普通学校,配备具备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给予就读的孤残儿童更加细致专业的身心照顾。

4.家庭寄养模式与社区福利工作结合,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关爱残障人士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关爱孤残儿童更是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应积极推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到孤残儿童福利事业中。各级政府应大力探索新模式,积极推动家庭寄养,将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与社区福利工作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更多家庭认识、了解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从政策上对寄养家庭给予应有的保障,适度提高寄养家庭经费补贴,更加细化家庭寄养实施办法,更加人性化地设置并实施家庭寄养相关规定,科学处理寄养和收养关系,让更多孤残儿童有机会重回家庭怀抱,在家庭氛围中健全人格,身心同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积极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全面推进儿童福利事业的社会化进程.在全国家庭寄养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10.29.

[2]范篆玲,陈瑛.养育模式与孤残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国民康医学,2008,6.

[3]言科.166个孩子寻找回来的世界.现代快报.星期七新闻周刊,2009.11.22.

[4]庞文,尹海洁.论残疾人教育的公正.中国特殊教育,2009(9).

[5]周菊平,陈刚.寄养家庭变更对孤残儿童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康复,2008(6).

[6]曾凡林.寄养孤残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社会福利,2008(2).

作者:王娟

第2篇:一种基于移动物联网的家庭宠物自动喂养系统和方法研究

【摘要】 本文在基于对现有宠物喂养方法的分析基础上,结合移动物联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家庭宠物自动喂养系统和方法,并且对该系统和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喂养屋、网络传输层、喂养管理系统等逐一进行阐述,为用户提供了一套端到端应用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物联卡 通信模组 M2M

一、引言

现代都市人生活圈子小,朋友少,往往都希望能养只宠物作伴,调节心情。但是主人平时工作又很繁忙,晚上往往还要留在單位加班,节假日可能还得回老家探亲或外出旅游,因此,家里没人的时候,宠物谁来喂养,成了很多人养宠物的一大难题。

现有技术中的远程自动喂养宠物的系统,是基于电话线通信的宠物喂养系统,将宠物喂养屋连接家中的固话线端口,主人通过拨通家中固定电话,按下数字键和#、*键来传达喂养指令,宠物喂养屋接收指令后,发放饲料。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各种应用物联网技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产品也逐渐增多,并终将替代过去旧式的通信方式成为中国新兴的通信方式。因此,将物联网技术替代现有的固话通信技术实现宠物远程自动喂养非常有必要。

二、现有实现方法的缺点

基于电话线通信的宠物喂养系统要求将宠物喂养屋连接固话线RJ11端口,而目前大多数家庭已撤销了固定电话,即使还保存固定电话,也要以牺牲一个用于通话的电话端口为代价,并且,宠物喂养屋连接固话线端口也不方便,宠物喂养屋的摆放局限于电话线的长短,固话线接口的传输速率也限制了视频功能的实施。另外,实施远程喂养时,需要通过另一端按下不同电话键进行操作,容易产生误操作。

三、本系统和方法的介绍

本系统参照移动物联网实现原理,由喂养屋,网络传输层,喂养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3.1 喂养屋

喂养屋放置于家庭中,采用双层结构,下层放置饲料盘、水盘,供宠物直接进食,并且内置宠物眼(摄像头)和传音喇叭,供实时监控宠物进食状态和远程宠物呼叫;上层与下层隔开,上层包括饲料箱、水箱以及饲料传送装置和水传送装置。饲料箱和水箱分别储放供宠物喂养用的饲料、水。饲料传送装置和水传送装置采用双漏斗设计,饲料传送装置包括连接饲料箱的饲料口挡板和对准饲料盘的输送管,水传送装置包括连接水箱的出水口挡板和对准水盘的输水管,饲料口挡板和出水口挡板可进行关闭和打开,用于控制喂养量。饲料口挡板开启后装盛于饲料箱的饲料滑入输送管,落入饲料盘中。出水口挡板开启后水通过输水管流入水盘,喂养屋外围配备有物联网通信模组,喂养屋电源模块设置在下层,给物联网通信模组、传音喇叭和宠物眼提供电源。

物联网通信模组内置贴片式物联卡,避免了因卡座和物联卡引起的机械电气等故障的可能性,更稳定更可靠。支持标准的AT指令及扩展的AT指令,提供语音、SMS/GPRS/ USSD等数据业务功能,同时集成了物联网M2M应用所常用的几种硬件功能接口,物联网通信模组内部采用微控制集成电路进行控制,根据指令控制饲料口挡板和出水口挡板的开关,同时提供USB接口与摄像头连接、提供PCM数字音频接口与传音喇叭连接,实现了语言和视频数据的传输。

物联卡采用工业级设计,具备了现有手机通信或WIFI处理模块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可抗震、耐高温,在20HZ~2000HZ震动频率下使用正常, 在85°C环境下,90%~95%的湿度,物联卡操作存储正常, 并且擦写次数可达50万次,可放置于户外(如露天庭院等),即使经宠物频繁碰撞、喂养屋移动也不影响通信功能。物联卡号码采用工信部批准的106开头的13位号码,物联卡内部写有IMSI、KI/ K、OPC、SMSP等卡数据,用于通过网络鉴权并进行连接,接收喂养指令。嵌入物联卡后的物联网通信模组,仅需通过2G/3G/4G网络即可完成通信,无需有线宽带或WIFI信号连接,网络准入门槛低。

3.2 网络传输层

网络传输层由接入网和核心网组成,接入网共用现有的2G /3G/4G接入网络,核心网采用新建的物联网SMSC、HLR、GGSN设备,其他核心网设备共用现网核心网设备。其中,物联网HLR提供了物联网终端用户的签约数据信息、基础通信业务的开通,物联网GGSN提供GPRS通信的连接与路由功能,产生GPRS原始话单,并支持物联网终端用户在线状态信息、IP地址信息的采集,物联网SMSC提供短信通信的连接与路由功能,支持多优先级的短信服务功能。喂养屋通过物联网通信模组与网络传输层连接,可同时支持语音、SMS/GPRS/USSD等数据业务功能。

3.3 喂养管理系统

喂养管理系统底层采用Linux操作系统,部署了Web服务器软件和应用服务器软件,通过应用服务器软件连接ORACLE数据库。Linux是喂养管理系统的底层设施,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软件共同提供了喂养管理系统的访问和操作功能,ORACLE则支撑了系统数据的读写。喂养管理系统可划分为提供给管理员的后台管理子系统和提供给普通用户的前台管理子系统,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子系统,可以管理普通用户信息、给用户关联喂养屋、进行系统数据查询等功能,普通用户通过前台管理子系统进行操作,触发指令并通过网络传输层传送给喂养屋,实现宠物的自动喂养等功能。后台管理子系统和前台管理子系统均可以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进行访问。

3.3.1 后台管理子系统

喂养管理系统提供给管理员的后台管理子系统主要模块包括:1)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可添加、修改、删除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并提供用户初始登陆密码设置功能;2)喂养屋管理模块:建立喂养屋信息,喂养宠物资料填写,并且与用户关联;3)查询统计模块:对所用用户和喂养屋的登记信息进行统计查询,对宠物的喂养情况进行分析,并可根据分析结果提供用户合理化建议。

3.3.2 前台管理子系统

喂养管理系统提供给普通用户的前台管理子系统主要模块包括:

1)自動喂养模块:支持自动喂养的设置,包括喂养时间的设定,如周一至周五,每天12:00、18:00投放饲料,每天12:10、18:10投放水;喂养时长的设定,如饲料喂养时长设定为5秒,饲料口挡板开放5秒后会自动关闭;支持设定的保存和激活生效;

2)手动喂养模块:支持手动打开或关闭饲料口挡板和出水口挡板,供人工操作喂养;

3)宠物眼模块:通过宠物眼功能,可打开安装于喂养屋的摄像头,实时观察宠物的进食状态和身体状况;

4)宠物呼叫模块:通过宠物呼叫功能,实现语音远程呼叫宠物,利用喂养屋的传音喇叭播放声音,同时,也支持语音的录制和保存,定时播放,以呼唤宠物进食等功能。

四、本系统和方法的优势

1)配备了物联网通信模组,内置贴片式物联卡,避免了因卡座和物联卡引起的机械电气等故障的可能性,更稳定更可靠。物联网通信模组集成了多种硬件接口,具有较强的功能扩展性。2)物联卡采用工业级设计,可抗震、耐高温,可放置于户外(如露天庭院等),即使经宠物频繁碰撞、喂养屋移动也不影响通信功能,嵌入物联卡后的物联网通信模组,仅需通过2G/3G/4G网络即可完成通信,无需进行额外布线,不依赖于有线宽带及WIFI网络,网络准入门槛低。3)物联卡采用工信部批准的106开头的13位物联网专用号码,利用新建SMSC、HLR、GGSN等物联网专网设备进行业务承载,保障了系统处理的稳定性。4)搭建专属物联网专网宠物喂养系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端到端应用的解决方案,具备新兴物联网应用推广价值。5)用户操作简单,可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宠物喂养。6)宠物眼和宠物呼叫功能,可同时作为家居安防的辅助手段。

五、结束语

本系统和方法应用了最新的物联网通信技术,通过物联网将喂养屋和后台喂养管理系统连接,更方便用户外出期间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PC登录后台喂养管理系统,远程喂养宠物。主要技术要点在于,在喂养屋中配备了物联网通信模组,内置贴片式物联卡,利用移动物联网专网专号进行通信,并且建立了一套后台喂养管理系统,提供了一套端到端应用的解决方案。

参 考 文 献

[1] 物联中国 http://www.50cnnet.com/

[2] 中国移动物联网http://iot.10086.cn/

[3] 郎为民《大话物联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新技术百问丛书.智能管道集》,《TD-LTE百问丛书.协议集》

作者:杨奇荣

第3篇:中国宠物数量达1亿“宠物+科技”带来新洗牌

猫和狗也能上保险了?是的,今年7月,支付宝保险平台宣布开放宠物鼻纹识别技术,并联合大地保险、众安保险将这一技术首次应用于宠物保险。

事实上,十多年前中国市场上就已经有了宠物保险,但由于宠物身份识别难等问题,这一险种并没有被普及。这次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一险种迅速走入大众视野。有网友调侃说,给“主子”也买上保险,才算全家人都有了保障。

虽然宠物市场看起来偏小众,但却是创业极其活跃的领域,因为市场空间巨大,且发展速度极快。

据《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的数据,2019年中国人养宠物数量已接近1亿只,较2018年增长18.5%。而艾媒《2018-2019中国宠物食品产业研究与商业投资决策分析报告》则显示了中国宠物市场的高速成长:中国宠物行业在2018年达到170 8亿元的市场规模,增长率接近30%,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3000亿级别。其中,宠物食品行业在2018年达到934亿元的市场规模,增长率达86.8%!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中。

相比于新基建等更多是国企或大型民企参与的领域,宠物行业是创业者的天堂。尤其在“宠物产业+科技”的碰撞地带,更是商业机遇频出。此次支付宝利用鼻纹识别技术开辟的宠物保险产业,也只是冰山一角。

那么,“宠物产业+科技”的碰撞地带未来还会诞生哪些新的商业机会?中小企业如何抓住这些机会开拓未来?对此,本期《中外管理》专访了南开大学商学院金牌教授、资深管理专家、南开大学现代管理研究所所长李亚。

这四大科技创新,孕育着宠物产业的大量新商机

在李亚看来,未来这四大技术创新与宠物产业结合,能够诞生新的商业机会。

第一:“人工智能+ 宠物产业”。李亚表示:AI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其中之一就是解决宠物丢失问题。宠物丢失后如何寻找一直是很大的难题,如果用AI技术帮助寻找宠物,大部分宠物丢失后都很容易找回。比如:在每一个宠物身上安装一个电子芯片,宠物主人就可以随时掌握宠物的位置了。但是想让每个宠物“实名制”入网,短期内难以实现,但正因为此,这其中孕育着巨大的商业机会,毕竟宠物丢失是养宠物家庭的痛点问题。

当然,AI技術的创新应用远不止此,近期,深圳一家公司针对大量白领工作繁忙,无法陪伴宠物,还开发了一种宠物陪伴机器人,它能通过声音、光线、运动等方式与宠物互动。

第二,“区块链+宠物产业”。区块链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这些特点在宠物产业也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以产业上游的宠物交易环节为例,现在买卖宠物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很难确定宠物血统是否纯正,这中间容易出现以次充好现象。但如今的技术发展,已经可以把宠物和区块链技术结合起来,让宠物每一代都“上链”,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宠物家族溯源。信息从源头到用户手上全流程可追溯,其不可篡改性,也保障了信息的准确性。那种以次充好现象可能就会大幅度减少,甚至消失,即使再作假,显然成本也提高很多。

第三,“大数据+宠物产业”。大数据技术在很多产业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典型的应用领域就是宠物医院。现在宠物医院非常多,有连锁的也有个体的,但客观来说,宠物医院的治疗水平参差不齐,但如果能用大数据技术把宠物患病的各种情况汇聚到一起,宠物医生再结合大数据进行分析诊断,误诊率就会大幅度的降低。当然,任何一项技术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大数据下的医疗场景也需要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从而快速定制出最适合患宠的综合健康指导方案。此外,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专家远程实现对宠物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第四,“生物技术+ 宠物产业”。生物技术和宠物产业关系密切,如在稀有宠物的生殖培育问题,未来有可能让宠物像人类一样走向人工助孕的方向,从而解决纯种宠物存在的生育难题。这个技术如果发展起来,广泛应用的话,相信对不少宠物主来说都是利好消息。当然,生物技术创新在宠物产业应用也不止如此,如为了不再让宠物主人承受失去爱宠的痛苦,韩国Sooam生物技术研究基金会早在2006年就推出了宠物克隆服务。

持续高速增长的宠物经济,如何分一杯羹?

该如何抓住这些科技创新赋能宠物产业的新机会,为自己的企业开拓未来呢?对此,李亚表示:宠物经济因何而走俏,简单来说,就是缓解了如今社会上的孤独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去养宠物,而这其中最大的商机就是建立大型连锁宠物医院。

因为,当前,我国大量宠物医院还是个体的或者小型连锁,许多品牌小而杂,类似于三甲医院的还没有,缺少旗舰型、成品牌的宠物连锁企业。作为宠物的主人,宠物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出了问题,肯定是想找一个信得过的宠物医院,但是如果不知道哪家宠物医院值得信赖,这对他们来说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因此,最大的商机在这里,还不全是在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上。当然,宠物医院也需要结合那些新科技,快速数字化,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此外,李亚特别提醒创业者:目前来看,虽然宠物产业足以称得上是蓝海,不过从创业的角度出发,一个产业很有前途,不代表你在这个产业做什么都能成功。以餐饮业为例,产业很大,作为创业者,在哪一点上最容易突破,就盯着那个点单点突破就行。同样道理,如果你已经成了中国最大、最知名的宠物连锁医院,其他的创新领域你再横向整合或链接进来,那就易如反掌,甚至它们会主动向你靠拢,寻求合作。

李亚进一步建议:当前宠物产业现在已经进入了资本整合时代,“小钱”就不要进来了,没有意义。如果创业者资金充足,则可以资本的方式进来做整合,如果创业者只是有小钱,觉得宠物行业发展很快,也想做一点小业务,这个时机现在已经过去。

以最大的商机品牌连锁宠物医院来说,现在是要由小变大,形成品牌、规模,提高整体品质的时候,大家是在往这个方向去转型,而不是谁想进来就能分一杯羹的时代。未来,头部企业无疑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资金及各类资源集中,原本宠物行业小而散的局面有望得到彻底改变。

宠物产业将很快迎来洗牌和升级

李亚表示:不过即便创业者有资金布局品牌连锁宠物医院,也要注意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才是在宠物企业能否赢得未来的关键。当前,大部分的宠物医院的服务水平都跟不上,医院宠物医生水平也参差不齐,药品收费标准也不统一,整体缺乏行业管理标准和规范。殊不知,宠物的主人把宠物看成是自己孩子一样,非常在意医院服务水平和质量。

从前文所述,支付宝鼻纹识别技术推动保险产业的创新来看,不只是宠物医院领域,未来上述四大技术的创新应用都将有利于推动宠物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过相对来说,这些商机更有利于与这四大技术关联比较大的产业,比如:人工智能应用到宠物产业,还是人工智能产业本身受益比较大。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宠物产业,还是对区块链产业本身驱动比较大。说得简单一点,这“是A+B”的创新,如“人工智能+宠物”“区块链+宠物”。

但不管是“人工智能+宠物”还是“区块链+宠物”,这些产业看着虽然不大,其实需要很大的资源投入,自然也会存在着巨大的商机。比如:想在每个宠物身上安装芯片,并不容易实现,而且要有统一的平台来识别,这就不是一个小投入、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好的事情。相信随着更多新技术应用到宠物产业,宠物产业将很快迎来洗牌和升级,对于想要进入宠物市场的企业来说,这些都是机遇。

总之,随着宠物地位愈发重要,宠物年均消费的增多,宠物主对宠物的产品与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个性化,未来宠物市场规模势必将进一步扩大。上述商机尽管都存在,但只有把握宠物市场消费趋势,用更好的服务和产品满足宠物和宠物主的需求,才有赢得未来的可能。

作者:王涛

第4篇:家庭式宠物狗寄养

家庭式宠物狗寄养 店主是一个爱宠人士,也是一个文明的狗主人,平时散步都会带上拾便器,清理狗狗的大便,保持卫生的环境,为狗狗带水,带玩具,让他们玩得开心,舒服。注重狗狗的训练,希望自己的行动让不了解、不喜欢狗狗的人也能了解和喜欢狗狗,这样狗狗的明天也会更好。

目前自己养一只金毛MM,并且在家中没有上班,本着对狗狗的喜欢,在此长期为爱宠人士提供宠物寄养服务,也能给自家金毛找些伙伴,顺便补贴下家用。本店完全以家庭寄养模式,保证前来寄养的狗狗完全按照自己的狗狗一样照顾,绝对的贴心。

1(需要提供材料和配方)

2、每天只要不下雨,早晚各一次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3、可以将狗狗生活情况微信直播。(进食、护理、户外、日常生活情况)

4、寄养期间,每一周提供一次免费洗澡等日常护理服务。

5、保证生活环境的卫生。(家庭式寄养,也是我的家)

因为本店刚刚起步,都是店主亲自照顾狗狗哦,可收纳的狗狗数量不多,3只左右。并且对狗狗有一定的要求:

1、前来寄养的狗狗必须注射疫苗,且疫苗在有效期。

2、狗狗没有攻击性行为。

3、狗狗没有严重的皮肤病、耳螨等。

满足以上条件的有需要的爱狗人士可以联系本人。

关于收费,每天20到60不等。主要根据狗狗大小,饮食情况。

1、举个例来说,我家的金毛都是吃的皇家的大成,加鸡骨架,磨牙牛脊椎骨,水果,核桃等坚果,一些美毛、补钙等营养品,一天下来20多,一个月生活费700左右。照顾过狗狗的人都清楚,加上水电、人工、房租等成本,一天50也是辛苦钱。本人承诺,绝对不克扣狗狗的口粮,进食、制作狗粮均可以微信直播。

2、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狗狗,本店尽量满足。

3、针对自带狗粮,可以根据狗狗情况优惠5到15元一天。

4、节假日,长期有效。

第5篇:宠物家庭寄养协议

甲方:(宠物寄养委托人)电话: 地址:

乙方:(宠物代养人)电话:

地址:

寄养宠物情况:

宠物名字:年龄:品种:性别:动物价值人民币。 性格&爱好:

生活习惯及忌讳:

身体是否健康(是否免疫):

是否发情期:

是否怀孕: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宠物临时寄养事宜达成以协议:

一、乙方为甲方提供有偿的临时宠物寄养服务,甲方将宠物交由乙方临时寄养,寄养时间为年月日至年月日,预计天。超过约定的时间甲方按天数向乙方补交费用,超过约定时间,如果甲方没有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告知乙方要求继续寄养,乙方有权将寄养宠物按无主宠物处理。

二、寄养服务费用:元*日=元

宠物寄养伙食费:日=

共合计:元

三、付款方式:寄养前一次付清。

四、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委托寄养的宠物应该在乙方得到合理的饮食、住所、日常养护和健康保障。

①食物----为寄养宠物提供均衡营养,辅以洁净的饮水。甲方最好能为宠物自带一些他喜欢口味的食物。 ②居住----为寄养宠物提供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居住环境,并保证有适当的活动空间及充足的运动量(至少一天两次,每次一小时的散步)。

③排泄----为寄养宠物提供洁净、卫生的室内如厕条件,并且每日清理和定期消毒。

④卫生清洁----为寄养宠物定期洗澡、皮毛梳理、修剪指甲、清理耳朵和眼睛等,保证体表卫生。 ⑤信息反馈----甲方可对寄养宠物进行不定期回访;乙方应向甲方提供寄养宠物信息。

2、甲方应为乙方在寄养宠物期间提供必要的咨询和协助。

3、如宠物在寄养前健康已出现了问题,甲方应承担寄养后宠物的医疗费用;如健康的宠物在寄养期间出现健康问题,费用则由乙方承担(在主人提供免疫证明的情况下,承担费用不超过寄养费用的2倍。如没有免疫证明,发生传染病、乙方不负任何责任);如寄养期间宠物出现丢失或意外(非疾病)死亡,责任由乙方赔付等同该动物价值的金额;如果在寄养期间因打架,碰撞等产生的一切需要到医院救治而产生的费用,由主人自行承担。如是因为宠物自身健康原因(如幼年宠物犬翻肠或癌症等病症)或者医疗事故死亡,双方均无责任;因不可抗力(如地震等)因素死亡,双方均无责任。如果宠物在寄养期间出现了传染性疾病如细小犬瘟,在7天内发生身体状况不适,患有潜伏性病菌的,由甲方承担被传染宠物的医疗费用。如遇结石,产科,泌尿科,心血管,神经,烈性感染病等重大疾病,乙方不承担医疗费用。

4、甲方必须保证如实提供宠物真实的身体状况,如有隐瞒或提供不实情况,一切后果由甲方自行承担,乙方不负有责任。

五、本协议自甲方将委托寄养宠物交至乙方寄养之日起生效。自生效之日起,任何一方有违约行为,另一方可单方面解除本合同(签订协议时甲方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

六、双方如有争议,应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双方均有权向所辖区法院提起诉讼。

七、本协议之未尽事宜,由双方自行约定。

八、本协议一式二份,具有同等效力,分别由甲乙双方保管。

九、补充条款: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第6篇:家庭寄养协议书

甲方:xxx社会福利院

乙方:

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爱幼护幼的优良传统,使不幸孤儿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塑造儿童健康心理和性格,维护被寄养儿童合法权益,促进被寄养儿童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孤儿家庭寄养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乙方的权利、义务及职责:

(一)应乙方申请并同意接收寄养甲方所属孤儿一名: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籍贯: 。

(二)乙方承诺完全符合以下寄养家庭必须具备的条件:

1.有本市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被寄养儿童入住后,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当地人均居住水平。

2.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水平在当地人均收入处于中等水平以上。 3.家庭成员未患有传染病或者精神疾病,以及其他不利于被寄养儿童成长的疾病。 4.家庭成员无犯罪记录,无不良生活嗜好,关系和睦,与邻里关系融洽。

5.乙方的年龄必须在三十岁至四十五岁之间,身体健康,具有照料儿童的能力经验,初中(或相当于)以上文化程度。

(三)乙方在寄养期间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1.保障被寄养儿童的人身安全,无偿抚养被寄养儿童,承担生活费、医疗费等费用。 2.对被寄养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帮助其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按照甲方的要求定时记录填写抚养记录,在合同期满后将抚养记录等资料交给甲方。

3.培育被寄养儿童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4.按国家规定安排被寄养儿童接受学龄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负责与学校沟通,配合学校做好寄养儿童的教育工作。

5.定期向甲方反映被寄养儿童的成长情况。 6.其他应当保障被寄养儿童权益的义务。

二、甲方的权利、义务与职责

1.甲方定期培训寄养家庭中的主要照料人,并指导寄养工作。 2.为寄养家庭养育被寄养儿童提供技术性服务。 3.定期探访被寄养儿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4.监督评估寄养家庭的养育工作。

5.建立健全被寄养儿童和寄养家庭的文档资料。

三、寄养协议的履行

1.双方签订寄养协议后,必须对寄养儿童安排试寄养,实施试寄养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日。

2.寄养协议中约定的主要照料人不得随时变更。确需变更的,经甲方同意后在家庭寄养协议主要照料人一栏中变更。

3.乙方因家庭经济条件发射变化,不能继续寄养被寄养儿童时,应与甲方解除寄养协议。寄养协议解除后,被寄养儿童由甲方另行安置。

4.乙方不履行本协议约定的义务,由甲方负责向乙方所在民政部门报告,责令其改正,必要时可以解除寄养协议;对被寄养儿童造成人身侵害的,应当赔偿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5.其他未尽之事,由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四、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 乙方(签字):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监证机关(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

乙方需提供下列证明:

1.乙方的县、市级医院健康证明。

2.当地派出所户籍证明和身份证的原件及复印件。 3.社区证明。 4.工作单位证明。 5.要求寄养申请书。

要求寄养申请书

宁国市社会福利院:

系夫妻,现居住在宁国市 乡(镇) 村 组 号。家庭条件符合有关寄养的条件,夫妻双方一致同意寄养一名弃婴(儿童),并自愿与贵院签订寄养协议。

我们保证严格履行寄养协议约定的义务,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

申请人:

年 月 日

第7篇:家庭寄养儿童协议书

思南县家庭寄养儿童

思南县民政局制

甲方:敬老院(儿童福利院)

乙方:(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爱幼护幼的优良传统,使不幸孤儿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塑造儿童健康心理和性格,维护被寄养儿童合法权益,促进被寄养儿童健康成长,根据国家民政部《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孤儿家庭寄养事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寄养孤儿:姓名:, 性别:,出生:年月日,籍贯:。

(二)乙方在寄养期间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1、保障被寄养儿童的人身安全,无偿抚养被寄养儿童。

2、对被寄养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帮助其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3、培育被寄养儿童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4、按国家规定安排被寄养儿童接受学龄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负责与学校沟通,配合学校做好寄养儿童的教育工作。

5、定期向甲方反映被寄养儿童的成长情况。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负责协调当地民政部门,保障孤儿应享受的待遇,同时将孤儿纳入低保范围,在因灾享受自然灾害救助时给予优先照顾。

2、甲方负责向慈善组织联系,为孤儿争取助学、助医等帮扶。孤儿年满18周岁即成为成年人,需自行解决生活、就业等相关问题。

3、甲方定期培训寄养家庭中的主要照料人,并指导寄养工作。

4、为寄养家庭养育被寄养儿童提供技术性服务。

5、定期探访被寄养儿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6、监督评估寄养家庭的养育工作。

7、建立健全被寄养儿童和寄养家庭的文档资料。

三、寄养协议的履行

1、寄养协议中约定的主要照料人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经甲方同意后在家庭寄养协议书主要照料人一栏中变更。

2、乙方因家庭经济条件发生变化,不能继续寄养被寄养儿童时,应与甲方解除寄养协议。寄养协议解除后,被寄养儿童由甲方另行安置。

3、乙方不履行本协议约定的义务,由甲方负责向乙方

所在民政部门报告,责令其改正,必要时可以解除寄养协议;对被寄养儿童造成人身侵害的,应当赔偿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4、其它未尽之事,由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5、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上报县民政局一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乙方(签字)

第8篇: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大全)

家庭寄养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

第 54 号

《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9月14日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部 长:李立国

2014年9月24日

家庭寄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家庭寄养工作,促进寄养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儿童委托在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

第三条 家庭寄养应当有利于寄养儿童的抚育、成长,保障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四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家庭寄养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家庭寄养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负责家庭寄养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家庭参与家庭寄养工作。

第二章 寄养条件

第七条 未满十八周岁、监护权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被寄养。

需要长期依靠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等专业技术照料的重度残疾儿童,不宜安排家庭寄养。

第八条 寄养家庭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儿童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寄养儿童入住后,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当地人均居住水平;

(二)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在当地处于中等水平以上;

(三)家庭成员未患有传染病或者精神疾病,以及其他不利于寄养儿童抚育、成长的疾病;

(四)家庭成员无犯罪记录,无不良生活嗜好,关系和睦,与邻里关系融洽;

(五)主要照料人的年龄在三十周岁以上六十五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具有照料儿童的能力、经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具有社会工作、医疗康复、心理健康、文化教育等专业知识的家庭和自愿无偿奉献爱心的家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第九条 每个寄养家庭寄养儿童的人数不得超过二人,且该家庭无未满六周岁的儿童。

第十条 寄养残疾儿童,应当优先在具备医疗、特殊教育、康复训练条件的社区中为其选择寄养家庭。

第十一条 寄养年满十周岁以上儿童的,应当征得寄养儿童的同意。

第三章 寄养关系的确立

第十二条 确立家庭寄养关系,应当经过以下程序:

(一)申请。拟开展寄养的家庭应当向儿童福利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家庭经济收入和住房情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以及一致同意申请等证明材料;

(二)评估。儿童福利机构应当组织专业人员或者委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提出申请的家庭进行实地调查,核实申请家庭是否具备寄养条件和抚育能力,了解其邻里关系、社会交往、有无犯罪记录、社区环境等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评估意见;

(三)审核。儿童福利机构应当根据评估意见对申请家庭进行审核,确定后报主管民政部门备案;

(四)培训。儿童福利机构应当对寄养家庭主要照料人进行培训;

(五)签约。儿童福利机构应当与寄养家庭主要照料人签订寄养协议,明确寄养期限、寄养双方的权利义务、寄养家庭的主要照料人、寄养融合期限、违约责任及处理等事项。家庭寄养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十三条 寄养家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保障寄养儿童人身安全,尊重寄养儿童人格尊严;

(二)为寄养儿童提供生活照料,满足日常营养需要,帮助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培养寄养儿童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四)按照国家规定安排寄养儿童接受学龄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负责与学校沟通,配合学校做好寄养儿童的学校教育;

(五)对患病的寄养儿童及时安排医治。寄养儿童发生急症、重症等情况时,应当及时进行医治,并向儿童福利机构报告;

(六)配合儿童福利机构为寄养的残疾儿童提供辅助矫治、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等方面的服务;

(七)配合儿童福利机构做好寄养儿童的送养工作;

(八)定期向儿童福利机构反映寄养儿童的成长状况,并接受其探访、培训、监督和指导;

(九)及时向儿童福利机构报告家庭住所变更情况;

(十)保障寄养儿童应予保障的其他权益。

第十四条 儿童福利机构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制定家庭寄养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寄养家庭的招募、调查、审核和签约;

(三)培训寄养家庭中的主要照料人,组织寄养工作经验交流活动;

(四)定期探访寄养儿童,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五)监督、评估寄养家庭的养育工作;

(六)建立家庭寄养服务档案并妥善保管;

(七)根据协议规定发放寄养儿童所需款物;

(八)向主管民政部门及时反映家庭寄养工作情况并提出建议。

第十五条 寄养协议约定的主要照料人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经儿童福利机构同意,经培训后在家庭寄养协议主要照料人一栏中变更。

第十六条 寄养融合期的时间不得少于六十日。

第十七条 寄养家庭有协议约定的事由在短期内不能照料寄养儿童的,儿童福利机构应当为寄养儿童提供短期养育服务。短期养育服务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十日。

第十八条 寄养儿童在寄养期间不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改变与民政部门的监护关系。

第四章 寄养关系的解除

第十九条 寄养家庭提出解除寄养关系的,应当提前一个月向儿童福利机构书面提出解除寄养关系的申请,儿童福利机构应当予以解除。但在融合期内提出解除寄养关系的除外。

第二十条 寄养家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儿童福利机构应当解除寄养关系:

(一)寄养家庭及其成员有歧视、虐待寄养儿童行为的;

(二)寄养家庭成员的健康、品行不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

(三)和

(四)项规定的;

(三)寄养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导致无法履行寄养义务的;

(四)寄养家庭变更住所后不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

(五)寄养家庭借机对外募款敛财的;

(六)寄养家庭不履行协议约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寄养儿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儿童福利机构应当解除寄养关系:

(一)寄养儿童与寄养家庭关系恶化,确实无法共同生活的;

(二)寄养儿童依法被收养、被亲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认领的;

(三)寄养儿童因就医、就学等特殊原因需要解除寄养关系的。

第二十二条 解除家庭寄养关系,儿童福利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寄养家庭,并报其主管民政部门备案。家庭寄养关系的解除以儿童福利机构批准时间为准。

第二十三条 儿童福利机构拟送养寄养儿童时,应当在报送被送养人材料的同时通知寄养家庭。

第二十四条 家庭寄养关系解除后,儿童福利机构应当妥善安置寄养儿童,并安排社会工作、医疗康复、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辅导、照料。

第二十五条 符合收养条件、有收养意愿的寄养家庭,可以依法优先收养被寄养儿童。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家庭寄养工作负有以下监督管理职责:

(一)制定本地区家庭寄养工作政策;

(二)指导、检查本地区家庭寄养工作;

(三)负责寄养协议的备案,监督寄养协议的履行;

(四)协调解决儿童福利机构与寄养家庭之间的争议;

(五)与有关部门协商,及时处理家庭寄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七条 开展跨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的家庭寄养,应当经过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同意。

不得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家庭寄养。

第二十八条 儿童福利机构应当聘用具有社会工作、医疗康复、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知识的专职工作人员。

第二十九条 家庭寄养经费,包括寄养儿童的养育费用补贴、寄养家庭的劳务补贴和寄养工作经费等。

寄养儿童养育费用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支。寄养家庭劳务补贴、寄养工作经费等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三十条 家庭寄养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儿童福利机构不得截留或者挪用。

第三十一条 儿童福利机构可以依法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通过接受社会捐赠获得资助。

与境外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同家庭寄养有关的合作项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寄养家庭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义务,或者未经同意变更主要照料人的,儿童福利机构可以督促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解除寄养协议。

寄养家庭成员侵害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儿童福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设立该机构的民政部门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承担职责的;

(二)在办理家庭寄养工作中牟取利益,损害寄养儿童权益的;

(三)玩忽职守导致寄养协议不能正常履行的;

(四)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家庭寄养,或者未经上级部门同意擅自开展跨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家庭寄养的;

(五)未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擅自与境外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家庭寄养合作项目的。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不履行家庭寄养工作职责,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章 附

第三十五条 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承担临时监护责任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开展家庭寄养,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六条 尚未设立儿童福利机构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家庭寄养的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2003年颁布的《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民发〔2003〕144号)同时废止。

第9篇:孤残儿童农村家庭寄养与农村社区

发展研究

摘要: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政策是我国在探索儿童福利社会化道路中的一项重要尝试 ,而在农村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是近几年来在多种家庭寄养模式中发展比较快的一种模式。本文主要通过考察农村家庭寄养模式,来分析和探讨农村家庭寄养模式对农村社区的影响以及农村家庭寄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望对当前农村家庭寄养工作的开展和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农村家庭寄养;农村社区;社区发展

近几年来,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成为失依儿童福利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各地福利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和形成了多种家庭寄养的模式。从地域角度看,中国的家庭寄养模式主要分为农村模式、城市模式和城乡交界型模式。在不同的家庭寄养模式中,在农村开展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是多种家庭寄养模式中发展较快且成效较大的一种模式。所谓农村家庭寄养是指将原来由福利院照料的孤残儿童送到经济条件比较好、交通便利的农村地区,由经过严格甄选的家庭负责养育的一种模式。

一、孤残儿童农村家庭寄养对农村社区的积极影响

虽然在农村开展家庭寄养的最初目的更多考虑的是孤残儿童的身心发展,但是研究发现孤残儿童农村家庭寄养模式客观上也对农村社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形成了一种集合的社会效应,促进了农村社区的进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孤残儿童农村家庭寄养的开展促进了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 一方面,为了支持农村家庭寄养工作,当地政府或民政部门会对已开展家庭寄养的农村社区提供一些政策支持,比如帮助他们修建道路、建公共浴室等,政府和民政部门的这些政策支持为农村社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另一方面,为了给寄养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社区本身也会关心本社区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主动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促进本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在外部政策支持和内部动力驱动下,农村寄养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调动了农村社区闲散劳动力资源、增加了农村社区居民收入。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农村社区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而农村家庭寄养模式的推行,则大大调动了农村社区的闲散剩余劳动力资源,尤其是女性劳动力资源,既为她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又满足了众多家长奉献社会、参与社会劳动的愿望。同时,这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达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双重效果。

(三)增加了社区居民的联系,增强了农村社区的凝聚力

为了解决各自在家庭寄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寄养家长会主动地向其他寄养家长就寄养儿童的康复和教育等问题进行交流和学习,这就打破了农村居民

“关起自家门,做自家事”的封闭隔绝状态,为了共同的目标---做好家庭寄养工作而凝聚和团结起来。同时,家庭寄养工作指导中心也会对寄养家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和培训,这就为平日整天为赚钱而忙碌奔波的村民们提供了见面、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增加了感情的联络,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同时也提高了村民自身的素养。

(二)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区文化,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孤残儿童进入农村寄养家庭不仅使我们中华民族抚慰救助、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得到了彰显,而且还形成了农村社区的新风尚,培养出了良好的农村社区新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庭寄养文化”,如济南唐王纸坊村的“爱心献给孩子,关心送给家长”的社区寄养文化。此外,为了更好地对寄养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和学习教育,寄养家长们会主动参加有关儿童康复及教育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增加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出现了“寄养儿童要教育,寄养家长要学习”的社区新貌,形成了其乐融融的社区氛围,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二、农村社区在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虽然在农村社区开展孤残家庭寄养不仅具有独特优势,而且也能促进农村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发展,但是与城市家庭寄养相比,农村社区在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社区资源相对较少,不利于孤残儿童的康复、教育与成长。 与城市社区相比,农村社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资源相对较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相关配套服务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寄养儿童的康复和教育。例如农村教育机构缺乏特殊儿童教育的能力,很难接受孤残儿童上学;很多农村社区没有取暖设施,冬日儿童的取暖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村的医疗设备不完备,医疗条件差,寄养儿童享受不到良好的医疗服务等。但是,由于受到当前中国国情的限制,农村社区资源少的问题又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这将无疑对农村家庭寄养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巨大障碍。

(二)农村社区居民整体文化水平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孤残儿童的康复和教育需求。

调查发现,农村寄养家长对寄养儿童受教育的期望值明显低于城市,导致家长对儿童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教育投入不足。此外,农村寄养家长往往知识水平有限,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并不能很好地掌握一些对孤残儿童有利的康复知识和技能。再次,由于农村社区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也不高,因而也就不能为寄养儿童的成长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总之,农村社区居民文化水平不高、对儿童受教育的期望值低、专业知识不足成为目前制约农村家庭寄养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三)农村社区收到的社会支持来源少、形式僵化、内容浅显。

目前农村社区收到的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家庭寄养指导中心等福利机构,而来源于企事业单位、慈善组织、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的社会支持很少,造成了整体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的困难局面。此外,社会支持的内容浅显、形式僵化,主要是物质支持和经济支持、而情感支持、政策支持等较少。再次社会支持缺乏系统性,主要是针对寄养儿童的支持,而对农村社区、对寄养家长的支持不足,而且

在时间上也不够及时,缺乏实用性。这些情况的存在制约着当前农村家庭寄养工作的发展。

三、一些建议和对策

针对以上农村社区在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中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提高农村社区自我增能的能力。

家庭寄养工作不仅仅是寄养家长的事情,而是整个社区的事情,需要全体社区居民的参与。社区居民参与是社区自我增能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家庭寄养工作取得成功的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来增强社区自我发展的能力,以此提高农村家庭寄养的服务水平。我们可以运用媒体、板报等方式让农村社区居民了解到家庭寄养的基本状况以及开展家庭家养的意义。通过宣传教育来增强居民对家庭寄养的认知和认同,让更多的非寄养家庭参与进来,这既是对家庭寄养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又是对寄养家庭的监督和约束,有利于农村家庭寄养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

(二)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充分挖掘潜在的社会资源。

农村环境相比闭塞,社会支持资源少,为了保证孤残儿童农村家庭寄养的开持续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多方面的参与支持,需要建立起系统的社会支持网络。随着家庭寄养专业化的发展,开发整合家庭、社区和社会中的专业资源,为寄养家庭提供各种专业性支持,满足寄养儿童和寄养家庭的各种需要,已成为构建和完善农村家庭寄养社会支持网络的重点。尤其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主要来源于政府、慈善组织、科研机构、各类社会团体和服务组织等方面的社会资源,增加农村家庭寄养的社会支持力度,例如积极宣传家庭寄养的社会意义,挖掘社会工作志愿者,组建一支多学科的专业性的志愿者队伍,让寄养家庭得到全面的、及时的帮助。再比如,取得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持,开展一系列主要针对家养家庭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缓解寄养家长的紧张,减轻他们的压力,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等。

(三)加大对农村寄养家长的培训力度,使农村家庭寄养工作逐步向专业化道路发展。

针对农村寄养家长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少以及寄养儿童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儿童福利机构和家庭寄养指导中心除了加强对寄养家庭的筛选和走访巡查外,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寄养家长的培训力度,建立寄养家长培训制度,定期给他们组织专门的儿童康复和儿童教育的培训。在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还可以组织家庭寄养小组的组长或负责人到其他地区或机构参观学习,全面提高家养家长的文化素养和家庭寄养服务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加对他们的工具性支持,以更好地满足寄养家长和寄养儿童的需要。

总之,农村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使家庭寄养与农村社区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取得了孤残儿童、福利机构和农村社区等多方共赢的效果。但是,农村社区在开展家庭寄养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因此还需要我们对农村家庭寄养模式与农村社区发展问题进行更多的探索和研究,这无论是对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还是对农村社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鲁平.家庭寄养:动机与绩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吴鲁平.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效果的实证研究[J].青年研究,2005(6).

[3]王彦斌.家庭寄养模式研究[J].社会福利,2004(4).

[4]王晨光.农村家庭寄养模式探究[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9(11).

[5]乔先华等.孤残儿童农村家庭寄养模式研究-以青岛胶州市东张应村养护基地为例[J].中国民政,2003(7) .

[6]赵锦云.构建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寄养新模式[J].社会福利,2006(5)

[7]陈源茂.我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几种模式[J].社会工作,2005(8)

[8]周焕龙.北京市孤残儿童家庭寄养的路径选择[J].社会福利,2003(9).

作者简介:张洪霞,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06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党风廉政精神教育讲话下一篇:文明之星评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