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导演和电视编导

2022-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电影导演和电视编导

《邓稼先》:一部电影和一个导演的十年

十年过去,我反而把邓稼先拍得比焦裕禄更朴实,

去掉了很多“大煽”的段落。

峨眉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国家一级导演王冀邢在拍完电影《焦裕禄》以后,获得许多荣誉。后来,他策划了另外一部电影《邓稼先》。由于种种原因,电影《邓稼先》没有投拍。自1998年拍完电影《国旗》以后,王冀邢再也没有拍电影。十年之中,王冀邢先后拍了十部电视剧:《黑冰》《战斗的青春》《智慧风暴》《天骄》……一直到前一阵在央视热播的《叶挺将军》。2008年春节前后,江苏常州市省委宣传部再一次挖掘了“邓稼先”这个题材。十年过去,王冀邢发现《邓稼先》非但没有变得陈旧,相反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更具现实意义。在电影的后期制作期间,王冀邢白天在机房里盯着剪片子,晚上则去医院守护病危的母亲。在老人睡着的间隙,王冀邢在医院的走廊里接受了本刊记者关于电影《邓稼先》的访问。

《邓稼先》比《焦裕禄》更朴实

王冀邢概括《邓稼先》在十年的过程中,实际上走完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邓稼先》这个题材的难度很高。相比同样表现航天事业的电影《横空出世》,邓稼先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室里搞数学计算,没有太多动作性的场面可以依赖。他每天的生活非常单调,宿舍、研究室和试验场构成三点一线。整部电影的场景也比较单一。渐渐的,王冀邢发现,邓稼先这个题材本身不适合煽情。在《邓稼先》的剧本中,曾经引用了大量闻一多的诗歌。后来,这些诗歌的段落拍了,却最终没有用到电影中去。王冀邢说:“邓稼先的事迹本身已经足够感人,十年过去,我反而把邓稼先拍得比焦裕禄更朴实,去掉了很多‘大煽’的段落。”

选对了演员

在罗布泊试验场拍摄的那段日子,剧组每天顶着八九级的大风拍摄。全剧最为关键的原子弹爆破的镜头,用的正是上世纪6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原子弹、氢弹爆破的珍贵纪录片镜头。后期工作人员把爆破镜头做了数码修复,把布满划痕的老胶片整旧如新,跟影片的风格达成一体,最终达到了“真实”的效果。

不过,整部影片最令导演王冀邢难忘的,恰恰不是那些让剧组吃尽苦头的沙漠戏,而是邓稼先病危时,一场在医院与妻子的对手戏。那场戏的剧情是,邓稼先半夜醒来,看到床头的一束鲜花,知道白天杨振宁来看过他。邓稼先知道自己生命即将走向尽头,他想起来翻身,却触发了剧痛,疼得全身发抖,于是哀求妻子让护士给他打止疼针。这场戏两个演员的表演非常精彩,他庆幸自己选对了演员。在电影的筹备阶段,在扮演邓稼先的人选上,导演王冀邢曾考虑过年龄和外貌上更为接近的濮存昕、孙淳,甚至考虑过陈道明。投资方更倾向于濮存昕,但当时濮存昕在拍《闯关东2》,没能腾出档期。后来,王冀邢把目光投向了巫刚。巫刚刚从一个电视剧剧组回到北京,两人在西客站附近的酒店见了一面。王冀邢对巫刚的第一印象就是朴实,这恰恰与《邓稼先》的精神气质极为契合。

打造精品主旋律

当被问及建国60周年,会有许多主旋律影片“扎堆儿”的场面出现时,导演王冀邢镇定地表示:电影《邓稼先》在题材上是有优势,现在国内反映国防建设的作品非常少,至于反映特殊战线上的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幕后英雄人物的作品就更少。随着剪辑日渐进入尾声,他越来越有信心为广大观众奉上一部精品。王冀邢也并不怕任何“大制作主旋律”的挑战,因为他相信真挚朴实的作品永远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在大多数时候,王冀邢相信只有高手之间的对决,才能真正给自己拍出精品的压力和动力。

作者:高 桥

第2篇:电视节目编导与电影导演的区别

第一节 编导的含义

电视编导是电视特有的一项工作和一个职业。它一般是就电视专题节目、纪录片等纪实类电视作品而言的。

一、电视节目编导的产生

在我国,就像最初没有电视专题片一样,电视编导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电视编导可以说是随着电视专题片的产生而产生的。

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专题类节目逐渐与新闻类节目分野,具有了自己的独特而固定的形态。

电视编导在这些变化中,名称越来越固定,分工越来越清晰,职责越来越明确,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二、电视节目编导与电影导演的区别

导演:戏剧、电影等艺术创造工作中的一种职务。职责是根据剧本进行艺术构思,拟订艺术处理方案和导演计划,组织和指导排练或拍摄,经过演员和有关人员的创作实践,把剧本的内容体现为具体的舞台、银幕形象,达到预定的演出目的。

电视节目编导则是指电视纪实作品的最主要的创作核心工作。具体是指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策划、采访、制定拍摄提纲、组织拍摄、编辑制作,最后对作品进行把关检查的系统性创作活动。也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电视编导与电影导演的区别:

1、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讲:

导演:非作品原创,是把剧本的内容电影化、视听化;

电视编导:创作则具有双重性——既是作品的原创,又是对所选内容(题材)的表达,即将其电视化。这决定了电视编导的创作活动必须是贯穿了作品创作前后期的全过程的。

2、工作情景角度讲:

电影导演强调艺术创造,充分体现艺术个性;

电视编导要为社会现实、为政治形势等时事服务,有些为“遵命”之作,少有艺术个性。

3、从组织形式上讲

①相同之处:电影导演与电视编导都处于艺术创作组织指挥者、统领者和命令发布者的地位,都决定着创作的方向和形式,并引领着创作集体,共同完成创作任务;

②不同的是:电视编导还必须是作品内容的创作者,要决定作品的主题、主导思想和内涵、深度。他的统领更为全面、彻底。

4、从工作状况上讲:

①工作范围:导演比编导显得更为单纯——一般只需潜心于艺术创作,只负责解决艺术创作范畴内的问题,其他有关事项有制片等专人分管,各司其职;而电视编导多兼任制片等多项工作,除了艺术创作之外,还要与社会打交道,事无巨细都要亲自管。

②可控程度:从创作(尤其是拍摄)的角度讲,

电影导演具有很强的控制性,因而工作紧张程度相对不高;

电视编导因其创作的纪实性质所决定,在创作(拍摄)中不可控性很大——其一:纪实类作品表现(拍摄)的内容是正在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在创作(拍摄)中,随着事件的发展、对事物了解的全面、深入,创作方向、主题甚至题材都有可能改变,而且这些有时都需要即时定夺,因而电视编导往往处在高度紧张的创作状态之中。其二:纪实作品的拍摄对象等可控性比较差。

③对客观条件的依赖程度:电影导演在拍摄中对客观条件依赖性不强。电视编导在纪实作品的拍摄中对客观条件则有很大的依赖性。

5、时间要求:电影拍摄制作周期一般比较长,在完成时间上有一定的宽容度;电视作品大多数有固定播出的时间,制作周期较短,时间要求严格。

6、制作经费:电影导演有一定的经费保障,一般无须考虑资金问题;电视编导经费有定额,经常十分紧张。有时还要设法筹集资金。

通过比较可看出,电视编导的工作得做到既“广”又“专”,既“快”又“好”。

“广”指编导的电视节目,题材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裁又可能是新闻、纪录、专题甚至晚会或是电视剧;人事上不仅要领导好自己的摄制组,还得和社会各个方面打交道;经济上常常要自己理财,不仅会花钱,还得会筹集钱和回收钱。

“专”则指既要懂得电视摄制的每一环节,懂行调配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更要懂得所拍摄电视片的“题材”与“体裁”的艺术规律。

“快”是说摄制的电视节目,不仅要讲求内容的时效性,制作也要讲求速度与效益,绝不能给播出“开天窗”。

“好”则是主题上有开掘,形式上有新招,风格上有新意,不仅领导满意、观众满意,连自己也得满意。

由此可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电视编导是很难的,恐怕比成为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要难得多。 尽管难,也得知难而进。否则电视的水平永远也无法提高,永远只能蒙受着“大众文化快餐”的评价。

学习电影剧本写作

学习电影剧本写作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一、多观察和思考生活;

二、多做构思,勤写勤练;

三、多增加艺术修养(包括音乐、绘画、戏剧„„众多方面的);

四、多对影片进行剧作分析。

前边三项也许人们谈得很多,最后这一项初学的朋友却常常认识不足。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一方面的问题。

一、 剧作分析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俗话,说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诹”。我们根本就无法想象,一个人如果没读过几首诗却能够出口成章。对成功作品的借鉴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而对别人作品缺点的批判便是对自己鉴赏能力的提高。鉴赏能力是什么?正是创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缺乏鉴赏能力的人是不可能具备足够的创作能力的。“眼高”不一定会“手高”,有时也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

况,但“眼高手低”也并不一定是坏事情,因为有了“眼高手低”这个阶段才能走向“眼高手高”的境界,然而“眼低”却只能是“手低”了。上面那句大俗话同样也适用于电影剧本写作的学习。要想“入道”——“入”剧本写作之“道”,首先就要有褒贬电影作品的能力。如果看了一部上好的影片你却不知道它还在哪里,是什么原因使它这么好,或者看了一部挺糟糕的片子你却赞不绝口,你肯定就写不出一部好剧本来。所以,如果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首先需要有一定的看片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具有电影见识。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其实就是大量的影片“喂”出来的,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看片子、拉片子(带着某项研究目的在拉片机上逐段甚至逐镜头地研究一部影片)或在老师带领下看片。看片不能瞎看,谁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不能耗费在无聊的电影上。看片的技巧之一就是学会“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所谓“泛读”,就是走马观花,看过之后不作细致的分析,这样能保证你的看片量;所谓“精读”,就是在看过一部影片之后对它在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写出读片笔记来。在电影学院诸多专业的课程中,“影片分析”课是所有学生都必修的,而且是最最重要的课程。一位老师用诗一样的语言形容它的重要性:

要多看电影。

多看会使

陌生变得熟悉,

高远变得亲近。

一部伟大的电影

它好象就是你拍的,

它成为了你的下意识。

(摘自苏牧《荣誉》封底)

北京电影学院有众多的专业,不同的专业在进行影片分析的时候角度很不相同。例如学习表演的学生常常从表演角度研究影片,而学习摄影的学生便常常研究一部影片的影调、画面构图和摄影机的运动等等,学习录音的学生当然更多地去研究声音的处理和音乐。但是我认为,无论哪一个专业,学会从剧作角度分析一部影片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电影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剧作展开的或者说是为了完成剧作而进行的。导、表、摄、录„„无一不是为了叙述故事、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抒发情感、结构冲突,而这些恰恰就是剧作的构成内容。所以我说,对一部影片的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等等方面的分析只能在对它的剧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二、抓住剧作特点

对一部影片的剧作分析包括了如下内容:

1、题材选择;

2、叙事风格;

3、剧作样式;

4、情节构思;

5、人物设置;

6、性格塑造;

7、主题内涵;

8、结构手法;

9、细节运用;

10、对话写作;

11、声画关系,等等。所谓剧作分析就是要对一部影片在上述内容的特点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不仅要对它作出褒贬,更要分析出它之所以成败的原因。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在对一部影片进行剧作分析的时候,并非要对上述内容作面面俱到的分析,我们所要分析的是这部影片呈现出特色的部分。这就象我们向别人介绍一个人的长相的时候,不会泛泛地说那些与其他人相同的共性特征一样,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一个脑袋两只耳朵,不,我们不会说这些。但我们会抓住他与众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描述,我们可能会说:这个人精瘦,长

着个水蛇腰什么的。在分析一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首先就要找到该作品那些值得一谈的特色。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秋菊打官司》

这部影片在剧作方面至少有这样一些方面是值得分析的:1、题材选择。中国有着广阔的农村,而农村里发生着很多的富有戏剧性的事件,可是这部影片的编导者却偏偏选定了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一为农村妇女不满村长打她的丈夫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告状,从乡里一直打官司到了省城。象这样的事情与今天农村里发生的地头蛇欺男霸女、坏村长仗势欺人、黑社会拐卖妇女儿童等等相比应该说是太普通了。然而影片的编导者却通过这一个小小的官司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今天中国农村在组织结构方面的问题、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典型的人际关系和人们情感的表达方式。2、风格特色。中国电影导演们一直在追求故事片的真实性方面作出努力。可是尽管第四代导演曾经创作过一大批具有纪实性风格的影片,但比《秋菊打官司》更具有纪实性更强的作品在当时还不多见。然而,影片的编导者并没有满足于与第四代导演进行纪实性的竞赛,而是独具特色地将喜剧性与纪实性完美地揉和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寓庄于谐、庄谐相映成趣的剧作风格。3、主题内涵。从表面上看,这部作品的主题体现出了中国“普通农民法制意识的觉醒”,很多的评论文章也是这样看的,然而其实那只是作品主题的表层。如果农民打一次官司就算作“法制意识的觉醒”,岂不是《杨三姐告状》的时代就已经早早地“觉醒”过了?其实作品真正令人深思的是秋菊和村长之间的冲突和关系。村长因为对方骂自己是“绝户”而动手打人在中国农村并非是多么稀罕的事情,再说那个村长无论就他的立场和道德等任何意义上看也不是一个坏人,相反在秋菊难产的为难之际他还能不计前嫌地抢救她,表现了是一个人正直仗义的道德原则。但他却不肯满足秋菊仅仅道上一个歉的简单要求。因为在他看来那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原则,就象父亲打了儿子是不能向儿子道歉的一样,一个领导当然也不能向村民道歉。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中依然存在着一种封建主义的残余和植根很深的观念。人们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村长连如此一件小小的错误说上一句“软话”尚且如此困难,如果遇到其他更大的问题又将如何?如果象这个村长这样并没有多坏的人对待村民尚如此专横,如果遇到更坏的村长又将如何?可见,小矛盾反应大主题应该是这部影片隐蔽较深的作者动机了。

《洗澡》

1、作品的选材。在今天的国产影片创作中,人们常常对表现现实的都市题材比较发怵,原因是那些场景观众早已司空见惯,而那些人物的生活又都是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搞得不好往往会使影片因为缺乏戏剧性而显得平淡。所以很多电影工作者要么就是躲着现实都市生活走,去搞一些古装功夫或历史题材,要么在都市生活中专一表现边缘人(小偷、黑社会老大、歌女等等)或制造一些异常时刻中耸人听闻的情节(例如《有话好好说》用菜刀剁人手等)。而这部影片却偏偏向这样一些媚俗的做法挑战,选择是一个即将拆掉的北京老式澡堂作为叙事的中心环境;不仅不依靠大美人来招揽观众,反而把一群老爷们儿当作了表现对象,这显然是要有一点勇气的。

2、影片风格和情感特色。这部影片没有人为地制造戏剧性,编造一个悬乎其神的故事情节,而是突出细节的作用,专一表现一个“情”字。可以说,以朴实的和富有创造性的细节来表现父

子兄弟之间、父子三人与洗澡的顾客之间甚至顾客与顾客之间的微妙而真挚的情感,是这部影片打动观众获得成功的秘诀。

3、环境选择。将叙事环境选定在一个老澡堂子里是相当有地域和时代特色的。我们知道,一种特定的人文习惯和人际关系必须建立在一种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之中。就好象,在过去的年代,在北京的四合院里存在着一种相当特殊的人际关系,在那里人们几乎没有什么更多的隐私,谁家发生了什么事情,甚至连晚饭吃什么左邻右舍都会知道,因而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就显出一种亲近。可是当我们搬进了塔楼,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就会被一种较为冷淡的关系所代替。在澡堂里显然也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充满了美好的人情味,在作者看来它甚至超越了金钱。这样一来,澡堂这个叙事环境就不再是个简简单单的自然环境,而成为一种人际关系的载体。用苏联电影理论家查希里杨的话来说就是“造型环境里存在着‘潜台词’”。

4、主题内含。这部影片的主题内含是独特的,作者关注了在社会日益市场化和商品化的今天新的价值观念对往日人际关系和情感所带来的冲击,提出了一个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里保持人情关系的问题。但是,我们切不要认为对一部影片进行分析就一定是在写一篇对该影片的表扬稿。影片分析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指出影片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源。显然,这部影片的作者依然犯有国产电影的通病:生怕观众不能理解自己设定的主题所述为何,在影片中一次次通过人物的嘴将主题思想直白地说给观众听,诸如“洗澡可以净化灵魂”之类,令人觉得颇有点作者跳出来说教的味道。主题虽然独特,但却缺乏含蓄性。

5、结构。整部影片的叙事是比较流畅的,尽管突出了细节的作用却没有松散的感觉。然而比较糟糕的是,影片的编导者为了主题说明而非常生硬地加入了一些很意念的时空内容:陕北嫁女的洗澡场面和西藏人前往圣湖洗澡的场面。这些内容与情节发展本身并无任何叙事上的联系,纯然是作者为了说明本来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主题思想而作出的图解。破坏了结构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也使作品本来已经建立起来的质朴风格收到了严重的损伤。

三、 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对一部影片进行剧作分析的时候,与其它影片进行比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孤立地看一部影片,难免会就事论事,很难对一部影片作出宏观上大把握和深入的分析。

所谓对比,便是从纵的和横的两个方向来考察一部影片所处的位置和它达到的水准。纵的方向是把这部影片放在电影发展史的河流中,尤其是将它放置在同一类型的作品中作出分析和观察。比如《湘女潇潇》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村妇女悲剧性人生命运的影片,而在中国电影史中便有着一系列这样的影片,如《祝福》、《白毛女》等等,尽管这些影片都在妇女的悲剧性命运,但角度和深度却不尽相同。《祝福》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归结为封建社会的万恶势力,夫权、神权、族权、政权对这个善良女性的迫害;《白毛女》则突出了阶级压迫的主题,是黄世仁这样的地主阶级制造了喜儿的人生悲剧。与这些影片相比较,《湘女潇潇》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将潇潇的悲剧命运归结为直接的阶级压迫。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一个迫害潇潇的罪恶势力的代表人物。潇潇是在一种封建的宗法观念中被剥夺了爱情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那种观念浸透在每一个人物身上:在族人身上有、婆婆身上有、与潇潇偷情的男人身上有甚至在潇潇自己的身上也有。它就象一种有毒的空气包围着所有的人。潇潇的婆婆是个受害者,同时也是个迫害潇潇的人。潇潇是个被迫害的人,但她早晚也会成为一个迫害下一代儿媳的人。由此可见,在这部影片中,对中国农村女性悲剧

原因的探索步伐有了进展和新的深度和角度。如果我们不对这部影片作综向比较,就很难得出这样的认识了。横向比较指的是将这部影片与同时出现的同种类型的影片作比较,例如《玻璃是透明的》这部影片,是一部现代都市题材的喜剧片。在当前,我们能看到不少都市题材的喜剧影片,比如《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等。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在表现现实生活方面,很多都市题材的喜剧片常常会选择与普通人的生活有相当距离的题材,在表现这些题材的时候也往往采取十分夸张的情节构思。例如《有话好好说》,不仅人物与普通人有距离,而且选择是核心情节是生活中的异常事件——复仇。《不见不散》所涉及的生活也不是大多数的中国百姓所熟悉的。《没完没了》更是将一个十分荒诞的情节——绑架——作为自己情节的核心。与这些影片相比,《玻璃是透明的》就有很大的不同,它表现的内容更贴近大多数人熟知的现实:一个被叫作“小四川”的高中生在上海一家餐馆里打工的故事。影片所着力表现的是这个生性乐观与人为善的小伙子在打工期间与餐馆里的人之间的关系。就情节而言,也没有太多的夸张,无非就是他被动地纠葛在男老板、女老板和一个后来成为老板情人的打工妹之间的矛盾里。作品的喜剧性建立在“小四川”和其他人物的性格上。这个与世无争的小人物的善良和他所处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形成了冲突,观众在他所面对的困境中看到了他的尴尬处境,他们为这个小人物一次次地按照自己独特的性格逻辑来摆脱困境而发出了会心的笑声。所以说,这是一部更加贴近生活的、有着质朴风格的轻喜剧。大概也就是因为影片的情节过于追求生活化,编导者却没能从日常生活中开掘出更精彩的东西,所以影片与多少显得有些平淡了一些。

第3篇:导演/广播电视编导个人简历

XXX

女 | 汉 | 未婚 | 25岁 | 本科学历 | 应届毕业生

现居住于:河北省--石家庄市

户口所在地:河北省--石家庄市

身高:160cm

联系电话:13888888888

自我评价

来自农村的我从小就学会自立、勤奋努力,认真对待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只是,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了积累经验和丰富校园生活,课外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活动,有较好的组织的能力和策划能力,做事积极主动,能很好地与人交流沟通,有强烈的团体合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会待人接物的技巧和为人处事的道理,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受到他人的好评。

求职意向

期望工作地区:河北省--石家庄市

期望工作行业: 媒体/出版/文化传播

期望工作职业: 影视策划/影视制作,导演/编导,编辑/记者

期望工作性质:全职,实习

到岗时间:面谈

工作经验

2007.07 - 2007.08 中国移动河北分公司 —— 兼职

工作地点:石家庄

公司性质:私营.民营企业

公司行业:其他

工作描述: 讲解各种业务。

教育背景

2007.09-2009.09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导演,广播电视编导

学 历:本科

专业描述:

1、了解广播电视的本质特点和基础知识,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和制 作的一般流程。

2、了解电视导演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掌握电视导演的思维和艺术创作规律,熟悉导演的前期工作内容,案头工作,现场工作以及后期制作等环节对导演的要求。

3、掌握基本的广播节目制作的要求,有声语言的主要内容和各自的特点作用。

4、掌握基本的电视镜头语言特点,画面的构成元素,色彩的构成以及其特点和作用。了解场面调度和蒙太奇(MONTAGE)的内容和作用。

5、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的基本观念和所依据的理论,掌握策划的作用和意义,熟悉节目策划的步骤、程序以及策划文案的一般性结构和基本写法。

6、了解不同类型节目的特点,熟悉具代表性的作品及其创作者。

7、具备综合分析和评价广播电视作品的能力。

培训经历

2009.02 保险代理人

培训时长:10天

所获证书:保险代理资格证书

培训机构:太平人寿保险公司

培训描述: 学习销售知识,保险法的知识。

第4篇:电视导演跨界拍电影 中美“神同步”

[摘要] 在国内大量电视剧导演跨界的同时,记者发现,好莱坞也进入了一种“神同步”。相较于大牌导演,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公司在拍摄商业大片时,青睐电视剧出身的导演,据《多伦多星报》统计,在漫威旗下的商业大片中,电视剧出身的导演取得的票房成绩比纯电影导演取得的成绩高出了40%。

原标题:跨上大银幕 中美视同步

随着电影市场的火热,不光作家和演员,电视剧导演也纷纷涌入电影圈。

4月2日电视剧同名电影《咱们结婚吧》上映,因电视剧而被大家所熟知的导演刘江成功转型为电影导演。该片上映首日以三成排片居于榜首,在整个清明档,该片不容小觑。

而有意思的是,与国内演员、作家跨界大银幕,好莱坞排斥这类跨界不同,电视导演跨界大银幕,在电影工业的推动下,让中国与好莱坞有了跨界上的首次“神同步”。著名影评人克里斯托弗·罗森今晨接受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好莱坞的训练体制以及好莱坞电视导演自身的能力,使得绝大部分电视导演在获得转行电影机会之外,也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其实早在刘江之前,就有大批电视剧导演跨界电影。2011年,《蜗居》导演滕华涛带着自己的电影作品《失恋33天》成功转战电影圈,并创下了3.5亿的成绩,一时间成为以小博大的典范。此后,张一白、陈思成等纷纷将自己的电视剧成名作改成了电影,并在票房上尝到了甜头。 去年,两位电视圈大咖导演赵宝刚和高希希也怀揣电影梦,分别执导了电影《触不可及》和《露水红颜》,而曾执导过《生于80后》《非亲父子》《捍卫者》等电视剧的导演汪涛也带着《全城通缉》首次尝试电影导演。

在第3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上,小马奔腾也宣布了他们最新的项目,将把《甄嬛传》改编成电影,执导该片的仍然是电视剧《甄嬛传》的导演郑晓龙,如果项目成型,这将又是一个电视圈大咖转型电影的范例。

追根 工业热门槛低

催生国内跨界

对于如此多的电视剧导演成功跨界大银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电影市场火爆是重要原因。电影市场观察者蒋勇告诉记者,如今银幕数成倍增长,电影市场巨大,一部片子动辄几个亿的票房,这样的高回报的确让很多电视剧导演跃跃欲试。

此外,电影市场本身门槛低,也成就了不少跨界行为。蒋勇认为,现在跨界太多,所以一提起电影,感觉什么人都可以来拍。但实际上电影导演需要的专业知识储备很深,即使是电视剧导演,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当然,相较演员和作家,电视剧导演转行电影导演还是有其先天优势。中国在电影电视方面也没有那么鲜明的鸿沟,大学的教育也常常把影视放在一起。导演刘江就曾经说过,“电影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学的就是电影。”不过他还是坦言电影和电视剧差别蛮大,“我之前就做过比较。电视剧就像达喀尔拉力赛,容量非常大,而电影就是高精尖,像一级方程式赛车一样,非常精密。所以它对结构、调节度的要求特别高。” 知识产权开发

项目经营所致

另一个跨界火爆的原因,还跟时下流行的IP(知识产权)开发项目有关。

目前,电影工业本身在发生变化,一个电影剧本,不再仅仅是一部电影这么简单,他有可能开发成电视剧、游戏甚至歌曲。蒋勇认为,在IP时代,创作不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加入了更多粉丝互动与大数据的反向影响。

《咱们结婚吧》、《北京爱情故事》等片其实就是IP项目。蒋勇认为,现在不仅是电视剧,还有很多歌曲都能衍生出一部电影,比如说《同桌的你》,还有即将上映的《栀子花开2015》,小说衍生电影的就更多,《鬼吹灯》、《万物生长》、《左耳》都是这种路子。这些IP项目的开发促成了同一部电视剧的导演跨界进入电影圈,以后随着这种项目的增多,电视剧导演的跨界有可能还会更多。

海外 商业大片青睐 门槛设定严格

在国内大量电视剧导演跨界的同时,记者发现,好莱坞也进入了一种“神同步”。

相较于大牌导演,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公司在拍摄商业大片时,青睐电视剧出身的导演,比如《废材联盟》的兄弟导演安东尼·罗素、乔·罗素以及《权力的游戏》的导演艾伦·泰勒,就被迪士尼和漫威选中,作为《美国队长2》和《雷神2:黑暗世界》的导演。 《纽约邮报》将其视作是一种工业化操作的权衡。而他们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多伦多星报》统计,在漫威旗下的商业大片中,电视剧出身的导演取得的票房成绩比纯电影导演取得的成绩高出了40%。

记者今晨连线好莱坞著名影评人克里斯托弗·罗森,他表示,在好莱坞电视剧出身的导演跨界电影的门槛非常高,在产业热度带来机会的情况下,他们甚至比电影导演本身更忠于电影公司以及观众审美的安排,在电视剧导演拍摄的电影里看不到导演太多自己的风格,但是却有着非常过硬的制作水准和稳定的表现力。

记者:近几年,罗素兄弟这样的电视人,进入电影圈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克里斯托弗·罗森:这个其实很正常。因为好莱坞的电视剧全部都是按照电影的拍摄以及制作在进行的,只是时间更为短暂、分集更为详细一些的电影。而且这些电视导演在学习时,也不是按照电视模式进行学习,学习培养的内容,也是全电影化的,因此在这些方面,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这也是现在很多好莱坞商业大片,倾向于选择电视剧出身的导演创作的原因。很多时候,电视剧出身的导演有着很强的执行力,他们能将制片对于电影的要求完整地贯彻到电影里去,这样产生的作品比如《美国队长2》等,你看不到导演的痕迹,很受观众喜爱。

记者:但电视导演想要跨界电影,在好莱坞得到机会需要等待很久?

克里斯托弗·罗森:因为门槛太高。 一个电视导演想要获得去执掌一个电影的机会,他往往已经在这个行业里面耕耘了20年之久,而且他并不是以某一个大热的电视剧作品出名,而是因为他在导演电视剧时的掌控力和把握力吸引到了大的制片厂。

这也是为什么好莱坞的制片厂挑选电视导演跨界时,并不会以电视剧的收视率以及热门程度作为判断,他们需要的是导演的能力和强大执行力,而不是导演的创造力,很多时候创造力的事情有编剧和核心团队来负责,有着丰富经验以及强大执行能力的电视剧导演们更受青睐,也更容易成功。

记者:门槛高,机会难得,因此带来跨界的好成绩?

克里斯托弗·罗森:是的。能进入电影圈,他们会很珍惜。

好莱坞极少为热门电视剧拍摄电影版,因此电视剧对于这些导演,只是展现能力,获得万中选一拍摄电影的机会。他们的珍惜度远远高于电影拍摄出身的导演。

第5篇:《剪刀手爱德华》专业影评。视听语言专业分析。编导、导演必看。

《剪刀手爱德华》:彩色童话与黑白寓言

片名:《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 Hands) 导演:蒂姆·伯顿(Tim Burton) 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 1991年出品

故事简介:

一个科学发明家制造了模拟人爱德华,爱德华具备人类的一切肉体和精神功能,但发明家还没来得及为爱德华装上双手就去世了,只留下一双剪刀手作为代替。孤独的爱德华隐居在远离人群的神秘古堡之内,不敢面对正常的人类。雅芳小姐派格发现了这个少年,出于对爱德华处境的同情,把他带回了家。爱德华很快以灵巧异常的剪刀手博得了人们的好感。他用剪刀手修剪植物,并剪出奇妙的发型。派格的女儿金逐渐爱上了爱德华,但给爱德华带来的却是痛苦——他甚至不能拥抱自己所爱的人。影片结尾,爱德华在冰雪纷飞之中,将一樽表达爱情的冰雕献给深爱的女孩„„

一、影片主要色彩读解 1. 灰黑系列 (1) 环境:深灰古堡

影片由一个幽蓝底的深色古堡全景拉开序幕。古堡是电影里一个重要的环境,白天呈灰色,夜晚呈深蓝里的深灰,接近黑色。这些幽暗的非彩色给古堡平添了许多神秘气息。

“大凡含有古堡的故事,故事的背景大多被抽象化,而故事的内容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有关爱情,或许有关道德,或许有关人性。在这些故事里,古堡都是清一色的哥特造型,地理位置都在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地,虽远离居民区但也隐约可见。历经千年岁月的古建筑,随着一代又一代主人的更迭,拥有了庞杂厚重的深刻记忆。于是,逐渐流传出一些异乎寻常的故事,恐怖的、美好的、真实的、魔幻的,都在被时间侵蚀的建筑物中延伸开来。 ”

图1.15:古堡的灰色

雅芳小姐在童话世界里处处碰壁之后,来到远处山一样巨大的神秘古堡(图1.15),积满了灰尘的铁门竟然虚掩着。推开吱嘎作响的厚重大门,她小心试探着进入。高大、空旷、阴森、冰冷的空间里光线微弱,外面射进来几束蓝色的光,越发显得古堡的幽深、神秘。一楼有很多灰色、冰冷的机械装置,二楼的深咖啡色地板、暗绿色墙壁以及蜘蛛网的灰都标志了时间的久远。 在德国人爱娃·海勒的调查里,灰色包含了过去、年龄、年老与秘密等象征意义。 年老:灰色57%、褐色31%、黑色6%。

年龄:灰色32%、黑色22%、褐色20%、银色7%、紫色5%。

秘密:灰色29%、黑色19%、紫色14%、褐色8%、黄色8%、白色7%。

无情:灰色26%、黑色18%、蓝色11%、黄色11%、褐色7%、银色6%、紫色6%、白色6%。 灰色首先是年老和年龄的象征,其根据是人的头发,无论金发、黑发、红发,上了年纪以后都会变成灰发。灰色还是秘密的象征,法律意义上,灰色地带指介于许可与不许可之间不明确的区域。灰色收入也指秘密或者非法的收入。灰色还是恐怖可怕的象征色彩,德语里,灰色就与恐惧、残暴等单词同源。

在这样的意义下,导演赋予古堡灰色的外表是恰当的。灰色给人以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感,代表遥远的过去,代表人们并不向往的、不确定的远方,代表距离与人为的遗忘。正如色彩专家绿什所说:“灰色既不是彩色的,也不是明亮的,或者灰暗的。它完全是没有刺激性的,没有任何心理学上的倾向。灰色作为一种中立,并非是两者中的一个——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既不是内在的也不是外在的;既不是紧张的也不是和解的。它不是一个热闹的区域,而完全是一条界线,无人区的界限。灰色是所有作为抽象概念的理论。” 灰色一直存在,却宛如无人区。古堡虽然处于人们视线之内,却似乎从未有人进入,充满神秘、恐怖的气氛。

(2) 人物:爱德华

在这久远的灰色里,在这神秘的气氛里,黑色的爱德华出场(图1.16)。机器人爱德华拥有苍白的脸色、凌乱的长发、黑色的皮装,以及张牙舞爪的银色剪刀手,再加上肢体僵硬的机械步态,都显现机器的质感与光泽。银色剪刀手的机械本质使爱德华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被排除于人类社会必需的身体交流之外,因为他会伤害任何碰到的东西,并且,奇异的剪刀手令他在面对人类的复杂生活时会显得拘谨、困窘;另一方面,这双手又使他具有常人不具备的亲近事物的方式和技巧,比如修剪草木、理发、冰雕、切菜和开锁。爱德华本是与世无争的机器人,却要通过用剪刀手进行创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并博得人类的喜爱。 ”

图1.16爱德华的外表

人物色彩:黑+银——冰冷的机器的颜色。作为金属的颜色,银色首先有凉和距离的意思,而在黑色与银色众多的意义中,距离、沉重、坚硬和迅速是相通和共同的。

坚硬:黑色43%、蓝色15%、银色12%、灰色9%、红色6%。 有棱角:黑色18%、灰色18%、银色15%、白色12%„„ 迅速:银色35%、红色18%„„黑色8%„„ ”

在很多人眼里,银色是代表速度最快的颜色,能让人联想到飞机、火箭等。银色在电影里是剪刀手的颜色,稍后我们能见到它速度飞快的神奇修剪。

导演将灰黑系列赋予城堡和它的主人爱德华,“一方面,深灰(年代久远的象征)古堡的神秘感增添了故事的幻想色彩,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古堡与我们钢筋水泥的世界保持着忽远忽近的距离,正是这样一个未遭世俗污染的乐土,才能给爱德华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而古堡和人类社会的格格不入,暗示着童话最后的结局。实际上,在电影中,古堡的作用不是拒绝、屏障,而是敞开、迎入,古堡的主人也并不自闭、满足,而是更多地处在等待、孤独的状态。这一切都说明古堡的主人比普通人更加渴望交流,更加没有威胁。换句话说,古堡的负面形象倒更加适合普通人,而爱德华才配得上一双真正的手和一栋温暖的房子。”

除此以外,灰色还有其他的用意。在汉语里,灰代表物质燃烧以后的残留物。现在常见的灰色的意义之一——“灰心”,见于《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灰色偏向冷调,让人感觉没有活力,“寒灰寂寞凭谁暖,落叶飘扬何处归”(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古诗中常出现的“寒灰”一词,将色彩与冷暖完美结合。在电影里,一开始爱德华兴冲冲地冲出古堡寻求童话世界,而受挫之后只得“灰心”缩回自己的城堡,这里是他的安全地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在这个看似灰色其实是自己安全归宿的地盘,爱德华是否会有李商隐一般的相思和无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燃烧的火焰如花,如青春,如激情,如人生的盛宴。而之后,是零落,是白头,是寒冷的灰烬。这一片天地灰茫茫,怎不令人——爱德华、讲故事者金以及观影者我们——无限惆怅和伤感。

2. 粉色系列

祖母的故事一开始,就是空镜中阳光明媚的小镇全景。

全景中,画面明亮、饱和、五彩缤纷,童话色彩明显(图1.17)。蓝色天空,黄色和粉红色的房屋,绿色草地,伴随着小声的狗吠鸟叫,怎一个世外桃源了得。

图1.17童话般色彩的小镇

图1.18雅芳小姐粉紫色

简单、整洁的社区,外墙色彩一律为粉色系列。主要人物雅芳小姐出场,也是一身粉色(图1.18):粉紫色套裙、粉紫色帽子,手拎粉蓝色的箱子。她来到一个绿色房屋面前,按门铃。粉色的第三次出现是在镜头直接切入房间内部时,雅芳小姐在粉红色房间里给一个粉红色女孩耐心讲解桃红色。多么美丽的社区,连房屋内的色彩也饱满、鲜艳异常,每天各种纯色汽车载着丈夫们按时上班下班,女人们友好地一起party,一起BBQ„„童话般的粉色小镇,犹如儿童积木搭建的房子一样纯粹、明亮和简单。

粉红、粉紫、粉绿,都是在纯色里加入白色形成的,典型的女性色彩,是弱化的红色、紫色、绿色,又是美化的白色。它们的意义包含了温柔、礼貌、浪漫,还代表着柔软、顺从、娇嫩,是婴儿的代表色,也是儿童喜欢的颜色,童话意义明显。

3. 绿色树雕的美丽与和谐

亮黄色小车载着黑色爱德华进入社区,社区充满童话色彩,人们穿着各种彩色的衣服。雅芳小姐家屋外是粉蓝色墙壁,屋内也是粉色。爱德华就像一个闯入粉色世界的黑色音符,格格不入,四处碰壁(汽车玻璃)。之后,身着白衬衣的爱德华,脸总是被剪刀划伤。

在这个童话社区,爱德华的剪刀剪出了第一个绿色动物:恐龙——画面里,蓝色的天空占据一半,绿色虽然在面积上没有蓝色大,但是由于恐龙高,绿色成为了视觉中心,画面色彩饱满、简洁。他修剪出的第二个作品是一组绿色的四口之家。这之后,黑色爱德华开始了与粉色小镇的短暂和谐相处,画面表现为绿色。

光波长度为570~500nm的绿色,本来就是和谐的颜色,比如可以象征和平——在战争中,军人的服装常常是橄榄绿,因此我们常常用橄榄绿作为和平的代名词。色彩理论家认为绿色是蓝色与黄色的中和,而心理学家却认为,绿色是一种基本颜色,其表现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纯正的绿色是一种中性色,具有独立的品格。我们在绿色里找到生命、希望、平静、和平、信任等多种意义。歌德认为:“我们的眼睛在绿色里找到了一种真正的心满意足。”

爱德华带着好奇、欣喜和善意为社区修剪着各式绿色的园艺造型,传达着安全、纯真、信任的意念,以及初生的爱情。绿色是处于萌芽阶段的爱情的颜色,古罗马人认为绿色是维纳斯的颜色——她是管爱情、花园和蔬菜的女神。

在爱德华的剪刀下,平凡的绿色变成神奇的艺术,对爱德华来说,这绿色是对雅芳小姐善意的报答,也是对金爱恋的最好表达。而对社区无聊的女人而言,这修建出来的绿色免费且实用。在街上站满了各式各样的动物树雕之后,爱德华更展露了剪狗发、剪人发的惊人才华,全镇人把他当成了明星。在爱德华有用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祥和。

小镇与古堡,女人们与爱德华,对立的两面在绿色里达到和谐与统一——那是短暂的和谐与统一。

4. 白色冰雕与雪花

爱德华爱上了雅芳小姐的女儿——美丽的金。这不是一个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也不是美女与野兽的故事,因为即使美女金亲吻“野兽”爱德华,他也变不成王子。 那年的圣诞节,雅芳小姐家一如既往地装点着圣诞树,穿着白色礼服的金开门走出来,似乎是下雪了。她惊呆了,一个美丽的冰雕诞生了,雪花原来是爱德华手中飞溅的冰屑,小镇上开始飘起了第一场白雪。爱德华站在院中高高的架子上,为金做出了天使一样的冰雕。美少女金一袭白裙,一头金发,在冰霄飞扬的雪花中旋转,翩翩起舞,展示她幸福的、天使般的笑脸,并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拥抱心中的幸福。这个白色的段落非常美,无疑是全片的高潮段落。

白色是七彩光全部反射的结果,主要象征纯洁无邪、没有瑕疵。它是完美的,添加任何其他色彩都会减少其完美性。

这一曲白色的绝美的冬日恋歌,很快让红色给破坏了,金伸出去拥抱幸福的手无意中让剪刀手划伤了,鲜血流了出来„„

这场戏中,爱德华呈黑色,金呈白色。黑色与白色组合的强烈明暗对比使人产生一种紧张感,这种强制的紧张感将我们的视觉捕获——白底黑字就是公认的例子。

让我们再牵强一点地理解这场色彩之戏吧。在婚礼中,新娘穿白色,表明她的纯洁之身,也表明从现在起放弃之前的纯洁无邪,无条件地遵守指定的角色定位。新郎穿黑色,表示他的理智和坚定,以及婚姻的严肃,新郎(黑色)做出的决定是坚定不移、不可更改的(直到死亡把他们分开)。这时,金手掌(白色)中被爱德华剪刀(黑色)刺破的红色,使得这场“雪中舞”更具有色彩象征层面的婚礼意义。

是的,这个童话没有俗世的幸福结局,但是已经有过高潮戏了。在老年金的回忆里,这场舞一直持续着。当孙女问:“你怎么知道他还活着?”金回答:“我不知道,我相信。在他没有来之前,这里从来不下雪,之后,这里开始下雪。我永远记得雪中的舞蹈。”

白色代表着黑色爱德华纯洁的内心和纯洁的爱情,只要白色的碎屑还从小镇的上空飘下来,就证明爱德华以及他的爱情还存在,多么好。

二、色彩双重对比

《剪刀手爱德华》主要用深灰与黑、白、粉色、绿色等颜色来构筑全片,其色彩特点是对比。影片中人物与人物,环境与环境,人物外表与内心,环境外表与实质,均形成了双重对比。

1. 环境色彩的对比 (1) 故事讲述与故事发生

影片由一个幽蓝底的深色古堡全景拉开序幕。色彩特点:暗而冷。

镜头拉近,从窗子看出去原来是一个古堡,外面白色雪花纷飞,暖色老妇人(深红衣服,黑色背心)(图1.19)从窗口转过头来(显然,前面的全景是她所注视的图像),呈现给我们一个橘黄、暖调、稍暗的冬天室内环境(图1.20)。这稍暗的温暖调子是由橘黄的台灯和壁炉里的炉火一起营造的。

祖母说:“外面下雪了。”小孙女追问雪的来历,引出了剪刀手的故事。“好吧,先从剪刀说起,从前有个男人的手是剪刀。”当老人说到“很久以前,有个发明家住在古堡里„„”时,镜头开始向窗口移动,穿越出去(图1.21),继续向外,变成蓝调,穿越蓝色夜景中的道路和房屋,以及一片森林。当小姑娘的画外音问:“他有名字吗?”祖母答:“当然,他的名字叫爱德华。”这时,镜头停留在古堡的画面(图1.22)。暗蓝色的窗子前似乎站着一个男人——他就是爱德华。

图图1.20

图1.21

图1.22 镜头的两次穿越,使得背景与讲故事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冷暖对比。

1.19

接着镜头一转,是阳光明媚的小镇全景空镜。画面明亮、饱和、五彩缤纷,童话色彩明显。与之前老人讲述故事的环境又形成了明暗对比,视觉效果极为强烈。

(2)灰色古堡与童话社区

除了序幕里深色的古堡全景,古堡的第一次出现也很有意思。在社区处处碰壁的雅芳小姐准备回家,打开自己亮黄色的车门,沮丧地坐下,说着今天真不走运。突然,她停了下来,似乎看见了什么(图1.23)。果然,镜头反打,倒车镜里映出古堡的深色图像,镜子里的古堡仿佛一个不速之客闯进这个童话般艳丽的社区,形成明暗度与面积大小的双重对比(图1.24)。这个故事的开场非常好,引出了环境的对比与心灵的对比。

之后,雅芳小姐掉转车头,往古堡驶去(图1.25)。这是引子,引出了古堡。

图1.23

图1.24

图1.25 (3)古堡、社区自身:内外对比

走进深灰色的城堡,里面却是世外桃源,有各种形状的树雕、各种美丽的花草。外部看似毫无生气的城堡与内部充满生机的绿(图1.26)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我们知道,在这灰色的城堡里,有爱德华那么多关于温暖和生命的记忆。这里,才是安全的。这里,才是世外桃源!

图1.26:古堡内外

与之相反,社区虽然被明亮、温柔的粉色系列包裹,镜头展示的内在却是窥探、流言、虚荣、私欲甚至挑逗与犯罪,那样的不堪。

如果说,社区的柔软和纯洁(粉红)包裹的是坚硬、冰冷和残酷,那么古堡则是用坚硬、拒绝(灰色)包裹着柔软和纯洁,色彩与内容形成了那么鲜明的双重错位对比。

2. 人物色彩比较:服装与内心 (1) 爱德华

爱德华出场时脸色苍白、清瘦,身着黑色的衣服,外加银色的剪刀。前面我们分析了,这是拒绝的外表,但是我们知道爱德华有纯洁的内心。让我们从他的回忆里看关于他的三次创造。爱德华在雅芳小姐家开启罐头时,第一次回忆起以前的日子:深灰色。机械的运动、齿轮、传输带、搅拌器、打蛋器、深蓝色衣服的老人——“父亲”形象——给予自己一颗心——善良的心,黄色的、饼干般甜美的心。

后来女人们纷纷喂爱德华食物,其实是想利用他为自己做事,爱德华躺在床上开始了第二次回忆。那是“父亲”在教他礼仪,灰色的城堡,移动镜头,老人为爱德华念书。从此,爱德华会笑了。

最后一次关于“父亲”和城堡的回忆在圣诞节来临之前,深蓝色“父亲”送给爱德华两只手。灰色的环境里,两只淡黄色、鲜活的手那么突出,栩栩如生。爱德华不知道怎么接过它们,“手足无措”,他的剪刀手与人手接触、拥抱,嘴唇碰到它们,父亲突然倒下,剪刀手划过他的脸,全是血迹,“双手”跌碎满地。

灰色的古堡里,曾经有关于爱德华的三次创造:第一次是心,第二次是微笑,第三次是手。 是的,爱德华是机器人,除了没有所谓正常的“手”,他有血有肉有心有笑容。他的坚硬的外表与他柔软的内心——镜头已经展示了他蛋糕一般香甜、柔软的心——是有对比的。

(2) 小镇人

与爱德华的黑灰相比,小镇人的服饰都是明亮的、纯净的粉色系列,是温柔、娇美的颜色。除了雅芳小姐一家,其余的小镇人都有怎样的内心呢?

拿那个准备跟爱德华开理发店的马太太来说吧,在四周都是绿色墙壁的环境里,粉绿色的马太太开始脱掉外套,里面是粉绿色紧身衣,再脱,里面是黑色内衣,爱德华落荒而逃。粉色的外表与黑色的、复杂的、充满欲望的内在,这就是大多数小镇人的色彩。 (3) 爱德华与小镇人

概括地说,爱德华是非彩色,小镇人是彩色。导演用彩色与非彩色的外表区分了他们,他们从来都不是一类人,即使爱德华与金,也不是一类人。

在演播室,主持人问热门人物爱德华:“你有女朋友吗?”两个推镜头,将电视里蓝色冷调的爱德华和看电视的黄色暖调的金形成对比,都是大特写,爱德华的眼神茫然,金的眼神逃避,最后还是剪刀手触动了电线,造成短路——这个短路,也预示着爱德华与金的碰撞会造成短路。

另一次,爱德华因为金的缘故,答应为吉姆去开锁偷钱。虽然大家都穿深色衣服,依然不是一类人。夜色里,隐藏的警报系统响了,吉姆等人仓皇逃跑,所有的人都离开,只有爱德华留了下来。这时的剪刀既是凶器,又差点要了他的性命。当警察要他举起双手,爱德华顺从地听命,人们却以为他举起了武器。

警察在红色警灯的笼罩下不停地喊话,爱德华从绿色的光影中走出,惊恐地举手,色彩为绿色+黑色(影子是黑的)。

这是红与绿的对比与对峙。

就像那个关于捡钱的测试:如果捡到钱你会怎样做?A:收下这些钱;B:买礼物送给朋友;C:送给穷人;D:交给警察。爱德华选择了“B:送给朋友”,金觉得这样很可爱。想来,这也是导演的态度吧,因为在后来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主人公查理就是用捡到的钱买来巧克力结果中奖的。

总之,无论是测试里的答案对比,还是之前演播室蓝色与黄色的对比,或者偷盗场面红色与绿色的对比,爱德华与小镇人的立场都是对立和对抗的。他从不曾属于这个世界,从他闯入的第一天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非彩色与彩色,善与恶,这就是爱德华与小镇人的距离,永远也无法越过。

三、童话性质:忧伤而温情

《剪刀手爱德华》是一个童话,几乎每一个人都会这样评价。是的,有王子,有公主,有夸张的人物,有鲜艳的色彩,有恶人,有巫婆,却没有幸福、快乐的结局。

记得在《美女与野兽》里,最后,美女贝儿跑到野兽身边轻声说“我爱你”,野兽身上的魔咒立即被破除,受伤的野兽恢复了健康,变成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城堡里所有的器具也都恢复了人形。美女和王子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而在《剪刀手爱德华》的城堡里,深灰色(黑色)的爱德华和白色的金却没有这样的结局,金说:“我好怕,我怕你死了。”之前剪刀手的还击造成了吉姆之死,金的白色衣服上沾满了血迹,红色再次冲击白色。爱德华轻声说:“再见。”金轻声说:“我爱你。”

美女说完“我爱你”之后,是离开。野兽未能变身为王子,美女与野兽最后没能在一起。

是的,这是一个有着童话色彩的忧伤故事,看似灿烂却很黑色。爱德华只得躲进灰色的城堡,挥舞剪刀手,日夜修剪他的植物、冰雪和爱情。 但是,跟海的女儿化成水面上的泡沫不同,跟快乐王子被丢进铸造厂的火炉焚化不同,《剪刀手爱德华》这个童话虽然忧伤却不悲伤,因为它还有温情,因为爱德华不需牺牲自己的生命,因为当冰屑如雪花般飞舞在自己公主的眼前和心头时,公主总会感受到这纯白而深沉的爱!

“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就像《童话》歌里所唱的那样,很忧伤,但是请别忘了后面几句歌词是这样的:“也许你不会懂,从你说爱我以后/我的天空,星星都亮了/我要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

这样,再回到讲故事的环境的时候,听见红衣老妇在温暖的炉火边说着:“我只愿他记得我年轻的样子。”就会有伤感的感动,或者感动的伤感。

而窗外,又下雪了„„

上一篇:党的基本知识下下一篇:教育教学交流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