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前景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影市场前景(精选8篇)

电影市场前景 篇1

1、在此之前你浏览过微电影吗?(单选题)

A有

B 没有

2、您观看微电影的方式是通过什么? A、网络 B、影院 C、电视

3、您的年龄在哪个范围?

A、15~30 B、30~45 C、45以上

4、你知道或者看过以下哪几部微电影?(多选题)

A《一触即发》(第一部)

B《外面的世界》(毕业)

C《青春期》(大学生的生活、友情、爱情和理想)

D《来信》(亲情)

E《看球记》(父爱)

F《闺蜜》(友情)

G《眼睛渴了》(青春励志)

H《老男孩》

I 其它

5、您喜欢观看哪一类的微电影? A、校园类

B、非校园类

6、了解微电影与传统电影和电视的区别吗?(单选题)

A 完全了解

B 稍微了解

C 完全不了解

7、认为微电影的现状是?

A 很火爆,被普遍关注

B 起步阶段,被少数人接受

C 不是很清楚

8、您对微电影的态度是?(单选题)

A 感兴趣,经常看

B 中立,偶尔看

C 没兴趣,不关注

9、你有没有意愿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微电影?(单选题)

A 有意愿

B 没有意愿 C 有意愿,但拍摄受到各种限制

10、限制你拍摄微电影的因素有:(多选题)

A 没有资金

B 不敢上镜

C 担心拍摄效果

D 没有机会 E 其它 11.11、如果条件允许,你希望拍摄什么内容的微电影?(多选题)A 校园趣事,毕业故事,与朋友的快乐回忆

B 自身浪漫的爱情故事

C 自身奋斗的心路历程

D 经典故事翻拍

E 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事,如穿越等

F 其它

调查100份问卷中65示听说过微电影 占65%

调查65听说过微电影的问卷中有43看过微电影 占66%

在观看过微电影的43份问卷中,年龄层在15~25有24份约占56%

26~35有11份约占26% 36~45有8份约占18%

年龄在15~25的问卷中,看过励志感人为题材的微电影有29人

看过校园学生为题材的微电影有35人

看过生活时光为题材的微电影有13人

看过卡通动画为题材的微电影有15人

看过搞笑娱乐为题材的微电影有19人

看过广告明星为题材的微电影有21人

看过爱情情感为题材的微电影有28人

年龄在26~35的问卷中,看过励志感人为题材的微电影有21人

看过校园学生为题材的微电影有17人

看过生活时光为题材的微电影有20人

看过卡通动画为题材的微电影有5人

看过搞笑娱乐为题材的微电影有19人

看过广告明星为题材的微电影有11人

看过爱情情感为题材的微电影有39人

年龄在36~45的问卷中,看过励志感人为题材的微电影有12人

看过校园学生为题材的微电影有3人

看过生活时光为题材的微电影有40人

看过卡通动画为题材的微电影有0人

看过搞笑娱乐为题材的微电影有11人

看过广告明星为题材的微电影有9人

看过爱情情感为题材的微电影有33人

在观看过的微电影43份问卷中,40份问卷表示观看微电影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网络 占93%; 3份问卷表示观看微电影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电视

占7%

在43份观看过微电影的问卷中有15份表示如果有能力愿意自己尝试拍摄一部微电影 约占35%;

有27份表示拍摄微电影很麻烦不愿意尝试 约占63% 有1份表示已尝试过拍摄微电影

电影市场前景 篇2

一、植入广告形成的原因:市场需求的驱动

广告植入在中国影视界由来已久, 例如冯小刚的《大腕》、宁浩的《疯狂的赛车》。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认为, 植入式广告是世界媒体和广告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在电视收视率不断下降, 数字视频录像机忽略广告技术逐渐兴起, 广告干扰愈加泛滥之际, 除了创新广告形式以外, 在保障观众继续看节目的同时, 完成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宣传, 使电视台赢取收益, 可谓一举多得。

其实, 在欧美地区植入性广告已经进入非常成熟的时期。早在1951年由凯瑟琳-赫本和亨来福-鲍嘉主演的《非洲皇后号》, 影片中明显地出现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1982年, 美国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外星人》中, 小主人公用“里斯”的巧克力豆吸引外星人的画面已成为植入式广告的里程碑。有数据显示, 电影《ET外星人》使“里斯”巧克力豆的销售量跃升了65个百分点。

二、观众反对电影植入广告的原因

电影广告植入为广告主提供了一个新的产品和品牌推广的途径。受众观看电影, 可以暂时的远离现实, 全身心地感受电影带来的悲喜离合。而粗暴的植入式广告的出现打破了电影创造的梦幻世界, 无情地把观众拉回现实中。现代心理学家认为, 影视艺术有一种代偿与宣泄的作用, 即观众在银幕或荧屏的作用下获得愿望的代偿性满足, 同时使观众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一旦观众意识到自己付费观看的是一个个广告时, 他们的抵触情绪和反感心理就会迅速蔓延。

1、植入广告喧宾夺主

如果植入式广告有损叙事本体的核心价值, 那么, 植入式广告的营销效果将大打折扣。植入广告不能要求自己的产品凌驾于影片之上, 应避免与情景、道具、场景无关的广告生硬地植入, 它必须服务于情节, 服务于人物, 不露痕迹又不被忽视, 巧妙地将广告融入影片中, 让观众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接受产品信息。在影片《命运呼叫转移》中, 不断地植入移动设备、移动运营商及其服务广告, 大量广告的频繁暴露和直接吆喝破坏了观影的愉悦感和连贯性。

2、植入形象与产品固有形象不一致而引发的逆反

产品的固有形象指的是产品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相对固定的形象和认知。广告主经过长期的经营和宣传所建立起来的品牌固有形象, 对于消费者形成品牌忠诚非常重要。而要想维持这种固有形象, 就要求广告宣传服从品牌形象的需要。但是, 在电影植入式广告中, 有时候单纯为了使产品露脸或者跟明星搭上关系, 可能出现一些与产品固有形象不一致的情形, 而这种差异有可能导致消费者对产品、品牌产生逆反心理。

2007年上映的《棒子老虎鸡》, 大款曾志伟送给“二奶”一辆绿色的奇瑞QQ, 并以十分夸张的方式介绍该车的各种性能, 而“二奶”却对该低档车极其不满, 对剧情来说是反映了大款的一毛不拔。而在该片的广告植入中, “二奶车”成了最深刻的印象, 这一形象与奇瑞QQ一直倡导的自由、时尚的形象相去甚远, 严重损害了该产品的形象, 也使得消费者对该产品产生反感情绪, 同时也对奇瑞QQ的品牌形象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改变电影植入广告策略, 一举多得

1、在营销美学原则指导下考虑广告的隐藏尺度

植入式广告必须坚持以电影为本的原则, 电影第一广告第二。电影首先要具有艺术价值, 然后才有商业价值。因此, 我们应该坚持营销美学原则下进行广告的植入。植入广告的最佳境界就是把最能影响消费者的广告做的不像广告或不是广告, 其植入的产品或品牌应该与电视剧情融为一体。

2、整合营销, 植入专业化

电影《80后》是一部以“80后”主人公沈星辰17年的成长经历为线索, 描写了发生在她身边的各种各样破碎的婚姻和情感。电影早在正式上映的6个月前, 农夫山泉公司率先在北京等地推出了2010年公司的主打新品tot苏打红茶, 与常规广告不同的是, 这个广告内容就是电影《80后》的片段剪辑, 不但广告的情节吸引人, 而且附加耐人寻味的广告语“遇见了就不再错过”, 在广告的结尾打出“《80后》即将全国公映”。在电影《80后》首映的时候, 我看到电影院里来看这部电影的情侣80%手中都拿着农夫山泉的tot苏打红茶, 此举可谓是一个产品广告和影片宣传相结合双赢的成功案例。

摘要: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 促使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 一种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日益火爆的营销方式悄然进入大众的视野:那就是植入式广告。电影中广告植入在西方市场已经日趋成熟, 而在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 存在很多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 电影中植入广告的巧妙程度, 直接决定广告以这种新的方式存在的社会影响力!本文将通过对植入广告的原因, 观众反对电影植入广告的原因和改变电影植入广告策略方面进行分析, 透视未来植入广告的市场。

关键词:电影,广告植入,市场,趋势

参考文献

[1]郭元媛.论植入式广告的创新与发展[J].太原大学学报, 2007, 6.

[2]史可扬.影视传播学[M].广州: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

[3]李胜利.电影批评迈向21世纪[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 12.

2016中国电影美好前景不是梦 篇3

2016年农历新年前6天,中国电影票房就突破了30亿元,同比增长67%,被称为“史上最强春节档”。在2016年2月14日“情人节”当天,单日票房高达5.98亿元。

“我们觉得是摸到天花板了!”不少影院经理如此感叹。业内人士分析,根据全国影院座位数和电影票平均价格计算,每日6亿元的票房收入已经是“天花板”。而2016年春节,平均每日票房都超过了5亿元,共有近1亿人次走进电影院,中国电影单日票房、单日最多破亿元影片数量、国产影片单片单日票房等一连串纪录被逐一打破。

这种“暴发”,让人不由对2016年中国电影抱有美好期待。有业内人士乐观地表示,中国超越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票房还在爬坡

刚刚过去的2015年,440多亿元的票房成绩被津津乐道。面对竞争压力增大和全球电影市场疲软的局面,中国电影逆风飞扬,风景独好。

奥妙何在?

“这得益于中国电影自2003年以来开始的产业化改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毛羽说。那一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才10亿元,不及2016年春节档的1/3。

“中国电影保持了连续13年高速增长态势,在全球市场独树一帜。”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指出,中国电影市场是全球影市最强劲的增长引擎和最大的增量空间。他同样将这份“成绩单”归因于产业化改革的成果。

业内专家认为,火爆的中国电影市场,也是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成果。“中国电影的改革路径选择得很恰当,它由消费带动供给,形成了消费、供给的双繁荣,产业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尹鸿说。

从供给侧看,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电影对消费者、投资者的吸引力还在增长。按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将达到1万亿元的庞大规模。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藩表示,中国电影的暴发式增长还在继续,而且会持续较长时间。

从消费侧看,高标准电影院的普及式发展功不可没。从北上广等大城市,到二三四线城市,再扩展至一般县城,基本的数字电影设施已初步布局完善,3.2万多块银幕覆盖中国城乡,装备IMAX的高端影院早不是大城市的专利。

随着影院建设布局下沉,电影市场消费群体半径大幅度扩展,从都市白领到小镇青年,已经成为重要的观影力量。如今,看电影不仅是一种新“年俗”,更是老百姓的日常选择,除传统的贺岁档外,暑期档、国庆档等多个高峰档期也接踵而至,更符合国际上电影消费规律。

北京大學教授张颐武认为,虽然中国经济面对复杂的转型过程,但文化消费放量才刚刚开始,潜力无穷。

“2016年内地电影票房有望冲击600亿元”。艺恩分析师张哲林表示。

拼颜值且要看气质

跟电影票房首次冲破400亿元大关相比,2015年最值得铭刻的还是60%以上的国产片占比。

回首过去的一年,国产片贡献了271.36亿元票房,同比增长68%,创造历年最好成绩。从跨年上映的《智取威虎山》到春节档的《狼图腾》,从淡季不淡的《战狼》到旺季更旺的《捉妖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破风》《滚蛋吧!肿瘤君》,从火爆国庆档的《解救吾先生》到引燃贺岁档的《寻龙诀》《老炮儿》……其中,既有发挥本土优势、走差异化路线的中小制作影片,也有彰显工业实力、强化技术攻关的“中国式大片”,都体现出更强的文化自信,提振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巩固了国产影片在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

“中国电影观众整体上对国产片的认可度和接受度相当高。在好莱坞电影产品倾销全球的背景下,在中国这个增速最快的市场上,产生了足够多的本土化精神产品来满足中国电影观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左衡说。

这一点,也得到中国电影资料馆与艺恩公司合作的《中国电影满意度调查》项目的佐证。随之而来的,是中国观众里出现了一群被称作“自来水”的人,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结成了中国国产影片的新型传播团队。

中国观众已经被点燃的期待,能否得到更大满足?

展望2016年,对于中国电影,观众最期待的还是质量,而不是一味的票房数字。

“艺术是有其自身规律的,这条铁律可以用时下网络热语来表达:你以为拼颜值(电影运作的各种手段)就够了,而最终主要看的是气质(电影作品的艺术水准和审美趣味)。”左衡说。

当下,中国电影发展已进入观众多、投资多、人才多的良性循环,国产电影能否持续良好表现,成为2016年电影市场的最大看点——

《美人鱼》《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三部国产影片引爆春节档,其中前者票房已突破20亿元,有望超越《捉妖记》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后两部也都超过8亿元,还有哪些奇迹将会出现?由张艺谋执导的全英文魔幻动作大片《长城》令中外瞩目,上映后能否不负众望?史诗巨制《我的战争》是否会延续《战狼》的传奇?《湄公河大案》继《解决吾先生》之后,还会为公安题材电影带来哪些突破?

除此之外,刘藩认为,2016年中国电影会出现更多像《捉妖记》《寻龙诀》式的、代表中国电影水准的重工业产品。“科幻片和合家欢式的动画片是我国进口好莱坞大片的主打类型,今年本土产品可能会有所突破。”

石川表示,今年有多部大片值得期待。依靠好的“供给侧”,提供更丰富的观影选择,进一步提升影片质量,将是2016年中国电影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突破口。

走向世界

2016年大年初一,《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不但在国内各地影院上映掀起观影热潮,还走出国门,同步登陆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等国家的主流院线。

全球观众与中国内地观众一起,第一时间感受了中国本土大片的魅力。

这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策划指导、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和华狮电影公司执行的“普天同映”中国电影海外推广计划启动的第一步。今后,每月将有至少1部国产影片在国外与国内同步上映,更多优秀的中国电影将走向世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说:“启动‘普天同映计划,是因为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业务已经到了转折点,中国电影的海外征程到了必须加大步伐的时候。”

一直以来,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2015年,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仅27.7亿元,尽管同比增长48.13%,却仅占内地国产电影票房的10%。

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支点是什么?中国作为全球新崛起的重要电影市场,突破口在哪里?

当务之急,是补齐海外发行这块短板。

华人文化控股集团董事长黎瑞刚表示,中国电影市场整体的繁荣,使海外发行渠道成为未来成熟市场的刚性需求。“我们采用完全市场化的做法,与海外院线和影院进行票房分账。将首先在海外华人聚居地同步上映国产影片,带动外国观众聚焦中国电影,逐步形成可控的發行网格和渠道,使中国电影的全球范围同步成为常态。”

中影股份董事长喇培康说:“多年从事中国电影走出去和对外交流工作,我发现虽然我们有很好的内容,但因为渠道问题制约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步伐。这个平台的搭建,对于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扩大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份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国第一个做国产影片海外发行的公司,华狮公司在海外坚持开拓5年,却连年亏损。如今,转折点已经到来。

据华狮总裁蒋燕鸣介绍,2015年,在《港囧》《夏洛特烦恼》等影片的带动下,华狮公司终于实现了年度赢利。2016年初,《寻龙诀》《老炮儿》等影片也在海外热映,创下近年来国产影片海外票房的最好成绩。

日前,万达收购了美国独立电影制作公司传奇影业,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一项文化并购。业内分析,中国电影企业的跨国化、国际化将成为趋势,中国电影跨国产业的布局会更大。

正在德国参加柏林电影节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秘书长傅文霞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除了国内的票房热度外,电影“走出去”无疑是整体崛起的重要指标。假以时日,可以预测中国电影文化的创造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力,都会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迸发。

“新的海外发行业务的启动,就像十几年前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之初一样,基础虽然薄弱,但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正在累积和具备这样的实力。”张宏森说。

潮州电影院业发展史及其前景分析 篇4

高二(10)薛泽彬苏秀銮林铭翰陈卓民曾婕蔓

指导老师:黄友彬卢意文(潮州市金山中学)

一、课题提出

潮州电影院业的发展有着较悠久的历史,早在解放前,潮州已建成了“白宫”等电影院,但当时设备简陋,广大农村地区根本没有电影设备,更谈不上普及。解放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先后重建并发展了潮州电影院、凤城影剧院、群众电影院和庵埠电影院,并且建立了很多农村电影放映队。四大电影院都是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极端贫乏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随着人们消费心态的演变和文化需求的变化,潮州电影业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忧患。

进入90年代,一度繁荣的电影院出现门可罗雀的景况,其业绩一落千丈。随着凤城影剧院、潮州电影院相继宣布为危房,潮州市内出现了没有一家正规电影院、影剧院的尴尬局面。电影院的缺失,成了潮州申报“文化旅游名城”的瓶颈——这一状况引起了潮州市人大代表的高度关注。2002年8、9月份,市人大代表在人大常委会的组织下,对市区文化设施严重滞后的问题进行视察,并责成有关部门,斥资200多万元,快速启动潮州影剧院(现改名为“潮州影剧院”)的修建工程,2003年4月工程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至此,潮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却没有一座像样电影院的尴尬局面终于有所改善,潮州电影院业——这一曾经沦落的市场尴尬者又再一次得以重放光彩!

面对机遇,潮州电影院业要如何发挥优势,开拓市场?

面对挑战,潮州电影院业应该如何坚守阵脚,克服不足?

面对考验,潮州电影院业应该何去何从,再创辉煌?

带着这一个个的问号,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几位同学组成了课题研究小组,针对潮州电影院业的发展史及其前景分析这一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

二、研究目的1、追溯潮州电影院业的历史源流,剖析潮州电影院业兴衰成败的原因,以及当前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文化需求的变化,潮州电影院业应当如何捉住机遇,面对挑战,接受考验——为潮州电影院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2、增长社会见识,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科学分析社会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社会调查实践,锻炼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增强协作精神。

三、研究方法

1、实地考察法。到潮州电影院、凤城影剧院进行考察、摄影。

2、问卷调查法。进行随机调查——访问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士。

3、访谈法。到新建成的潮州影剧院进行调查访问,采访业内人士。

4、文献法。借助各种条件,利用各种途径查找资料文献。

四、研究过程

(一)实地考察

时间:2003年1月1日

地点:凤城影剧院、潮州影剧院

考察者:卢意文老师、研究小组全体成员

考察记录:潮州市凤城影剧院位于市区义安路中

段,自两年前被宣布为危房后已不再营业了。早年繁华

热闹,人头攒动的场面早已不见踪影——现场残旧、衰

败的景况令人闻之辛酸。因久年失修,昔日辉煌一时的凤城影剧院如今尽是狼藉一片,影院门前堆放的是杂乱的待售货物,脏乱差现象严重不堪——远看之有如一废

墟,大门上方原来悬挂着“凤城影剧院”的霓虹灯招牌

已摇摇欲坠。长年居住于影剧院附近的刘老伯遥望着影

剧院这一寒酸冷落的场面,不时露出一脸的茫然与无奈。

与凤城影剧院相距不足500米的潮州市上西平路段——潮州电影院的修复工程正在进

行中!起重机的轰鸣声划破了明天还有电影院吗?

中的潮州

电影

古城的宁静,仿佛在向人们发出呼唤——全新的潮州影院在不久的未来将再次重焕光彩。

(二)问卷调查为了解当代大众对电影消

费心理的变迁、情感倾向以及广大电影爱好者对潮州电影业的看法和要求,我们设计了一张调查问卷,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各类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有部分路人,甚至于中学生的冷眼与不屑,令我们陷入了相当尴尬的境地,但更多的支持者更鼓舞着我们继续坚持下去。我们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虽然只收回148份,但这些答卷已颇有参考价值,它确实凝聚着我们艰辛的汗水,是我们不懈努力的结晶。有了这些较充分、真实的调查数据,为我们下一阶段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访问业内人士

闻悉潮州影剧院已动工修建,并重新投入营业,我们甚感欣慰。

5月6日,我们小组成员走访了潮州影剧院现任总经理陈汉明等业内人士。

据了解,现今装饰一新的潮州影剧院总投资270万元,建成后面积3362平方米,可容纳1000多名观众,配备了

消防自动喷淋系统、防雷

防震设施和演员化妆室休

息室,并更新了放映音响

设备,是目前市区唯一一

家设备比较先进,配套比

较齐全的影剧院,其今后

将本着影剧并举的经营方

针,从节目上下工夫,播

放中外名片以及举行优秀

歌舞演出,力图成为丰富潮州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主阵地。

5月15日,我们特意亲临潮州影剧院观看曾经风靡一时的影片——《英雄》,新装修的潮州影剧院,从场地环境到服务质量,从放映设备到放映效果,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配合名片《英雄》的声乐渲染,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电视所不能达到的强烈声光效果,似融进故事情节般的动感与真实。在影剧院特殊的声光环境气氛中,去领略剧情、体会剧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真有另一种韵味。

5月16日,我们再次对潮州影剧院郑经理进行访谈,主要针对影剧院的经营体制及其自身定位问题进行简访,同时收集了部分有关潮州电影院业发展史的资料文献。

五、研究成果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早在解放前,潮州已建成“白宫”电影院,但当时设备整饰一新的潮州影剧院

简陋,广大的农村地区根本没有电影设备,更谈不上普及。潮州电影院业的真正发展,还是在解放以后。

解放后,在政府支持下,先后重建和新建了潮州电影院、凤城影剧院、群众电影院和庵埠电影院,并且建立了很多农村电影放映队。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技术落后,传媒封闭——电影成为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取各种信息、享受文化娱乐、汲取文化营养的珍贵源泉。放映一场新电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值得津津乐道的大事。请看一场电影,成为朋友之间交往的一种最高层次的礼物。直到80年代初,人均每年观看电影的次数更一度达到48次。《潮州文化志》中记载着——1975年至1985年这10年中,电影院的收入从年平均3万元上升到30万元!短短的10年,竟增长了10倍!这在当时经济较为落后的潮州,可是一笔足以令人瞠目的收入。

然而,潮州市当时只是一座县级市,受制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电影院不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主体存在于社会之中,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政府的宣传站和派生机构,在行政上分属于潮州市文化局,作为政府的喉舌——潮州电影院肩负着“沉重”的政治使命。能与电影院沾上边的,甚至成为一件值得自豪的政治光荣。潮州电影院竟是在如此的文化背景中迅速发展起来,并且有过辉煌的历史!

我们也应看到潮州电影院业的发展是有其时代背景的,它是在8亿人民8个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海港》、《奇袭白虎团》、《杜鹃山》);2个列宁(《列宁在1918年》、《列宁在十月》);3大战(《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时期,人民群众文娱生活极端贫乏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潮州电影院业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忧患。

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电视机,录影机,VCD机,DVD机开始遍及各家各户,人们的消费心态和文化需求也相应地发生了演变,一度“繁荣”的潮州影院前门可罗雀,其业绩一落千丈。随着凤城影剧院,潮州电影院相继被宣布为危楼,更一度出现了潮州电影院业的空白。在经济日益发达,“家庭影院”日益普遍的今天——电影院业的“尴尬”莫非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性!?

对此,我们搜集有关资料,研究了90年代的美国电影市场。美国拥有2.7亿人口,1990年有23689块银幕;1998年为34186块;比1990年上升了44.3%;1990年观众达到11.89亿人次,票房金额50.22亿美元;1999年观众14.7亿人次,票房金额74.9亿美元,比1990年分别上升23.7%和49%!并且,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人均拥有电视机、DVD机的数量,是中国人所望莫及的!

可见“家庭影院”的出现并非导致电影院业衰落的主要原因,相反,随着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电影院业面临的是巨大的机遇。

同时,为了能针对性地了解潮州民众对观赏电影的消费心理的变迁、情感倾向以及广大电影爱好者对潮州电影业的看法和要求,我们设计了一张调查表,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人士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有80%的受访者表示仍旧喜欢看电影;56%的受访者希望看到潮州电影院业重创辉煌;70%的受访者把电影院的经营失败归咎于影片内容陈旧、电影院的设备落后,电影院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低劣,只有34%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影院的普及是电影院经营亏损的主要原因。一系列的真实数据充分表明,潮州电影院业的失败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是由于其自身的经营方式和体制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其设施配套无法满足新时代人们的要求。实质上,绝大部分的消费者对电影院还是心怀憧憬,渴望着一享电影院带来的巨大震撼,感受着平时看电视时所无法达到特殊的声光效果和环境氛围。

然而,作为一个重新得以重视的“市场尴尬者”,“整饰一新”的潮州影剧院并非一蹴而就,其本身仍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潮州电影院业的发展仍旧不甚乐观。经过不断的探讨研究,我们归纳出潮州影剧院现存的几点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在管理制度上,现在电影院自身定位不清。这很大程度限制了电影院业的经营发展。在对业内人士的访谈中得知:现在电影院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仍旧分属于市文化局。政府对影剧院进行投资维修,但同时又要求其自负盈亏。然而,影剧院既不是国营单位,又不是私营企业,其设备升级、设施完善等都没有融资渠道,当然也无法根据其定位性质制定规章。如果政府将其界定为“文化配套设施”,那么必须给予相应的政策性补贴,如认定为企业单位,则应该对其进行财政扶持。

电影片的引进渠道受限制。其影片来自于“中影”的集中调拨。虽然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租借,但往往落后于市场。如迟到了半年的《英雄》,待其“热”过之后再来热搏,难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入座。

地理位置不佳。随着市区中心的西移,老市区相对衰化、落后。然而,潮州影剧院仍然建于老市区,周边只有文星德路、昌黎路、岳伯亭、太平路几条街道——而且全都是双车道甚至单车道,无法容纳较多车流量,交通十分不方便。

周边秩序差,配套设施滞后。对潮州影剧院周围单车停放及小摊档的管理混杂,脏乱差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电影院外部形象。同时也缺乏大型的停车场,无法适应“有车族”需求,难以吸引这一类高消费层观众的青睐。

宣传力度不够。潮州影剧院开业至今仍有不少市民不知道这个消息,对于其设备的改善更不知情,大大影响影院的入场率。以后如果有新片上映,宣传工作做不好,照样门可罗雀。对此可在潮州日报周末版上开辟版面,介绍下周影片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规模过大。潮州电影院有千余个座位,而其开业首映也只有市直单位300多人入场观看,其入场率仅仅达到了30%,自首映式后入场率更是持续下滑,甚至出现一场电影只有4,5个观众的尴尬局面,使其规模成本过高,可将影剧院合成几个小厅,针对各消费群体,放映影片。

针对潮州市流动人口较少,消费水平较低的实际。我们课题小组提出了一个“影吧”设想。具体是采用酒吧的形式经营,播放的影片,可针对各个年龄阶层进行分时专场放映。这样门票可以少收或者不收,而把利润转移在相应的服务上,如饮料、食品等。这样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可通过其他服务增加利润,同时“船小好调头”,较小规模能够提高经营的灵活性,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六、收获体会

展望航运市场前景 篇5

世界经济走出低谷,航运市场探底回升,但复苏之路却一波三折,依然充满坎坷由于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新兴经济体受海外贸易影响,增速也将减慢,下一阶段国际大宗商品实际需求将减弱。但由于部分国家货币当局已着手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将会进一步宽松,这将加大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同时可能会加大干散货市场的阶段性波动。再加上2011年全球干散货市场运力过剩程度进一步加深,2011年各船型市场将普遍低于2010年平均水平。当前FFA市场也基本反映了这一看法。不过随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愈发举足轻重,2011年新兴经济体在小宗干散货的需求可能会继续增大,由此可能为灵便型市场带来一丝机会,此外2011年动力煤的海运需求也可能成为另一个支撑国际干散货水运市场的中坚力量。

预计2011年,由于各国已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进入衰减阶段,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将有所减弱,同时考虑到单壳油轮的淘汰进程已逐步进入尾声,再加上油价走高,利用油船进行中短期储油的规模也将小于2010年。预计2011年的油轮市场运价水平将普遍将低于2010年。目前波交所的运价期货(FFA)报价也反映了这一趋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两年亚太地区炼厂新增产能将主要集中在印度与中国,这些扩建的炼厂将大量增加进口原油,从而给VLCC市场带来新增运量,也许能给成品油航线带来新的机会。2011年,船公司将面临可用运力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压力,市场运价下行压力将继续增大。因此有市场人士认为,各航线有效运力的配置将成为左右运价走势的关键因素。如船公司能保持有效运力的合理供给,则2011年市场运价将有望保持稳定。预计2011年欧美干线将面临较大的运价压力;而南北航线以及亚洲区内航线则可能面临较多市场机会

干散货运输:运力过剩加剧

一、船队运力连续两年增长。据德鲁里预测,在2010年末全球干散货运力增幅达到17.5%的基础上,2011年末全球干散货运力将继续上涨14.34%,船队规模达到6.14亿载重吨。继金融危机后,连续两年运力增幅超过10%,为未来全球干散货海运市场带来更大的压力。从船队运力增幅的分布情况看,好望角型船和超大型矿砂船合计运力规模为2.5亿载重吨,与2010年末的2.1亿载重吨相比,运力增幅高达19.05%;巴拿马型船队和超巴拿马型船队的运力规模将达到1.66亿载重吨,预计同比增长19.42%,尤其超巴拿马型船队的扩增,将使巴拿马型船市场运力过剩局势加剧;灵便型船队和大灵便型船队的运力规模分别为0.84亿载重吨、1.23亿载重吨,运力增幅分别为3.70%、13.89%。

二、大宗散货需求相对稳定,小宗散货运需上涨。从2010年全球钢铁的实际需求来看,未来全球钢铁需求量可能受到全球经济形势以及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影响,需求量波动较为明显。在铁矿石现货到岸价格上涨,国际钢价震荡下挫的双重打压下,全球最大的粗钢生产国,中国钢厂压力过大,同时在中国政府节能减排的号召下,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并将在2011年继续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节能减排的基本步调,导致2011年全球粗钢产量不会出现快速增长。

2010年11月中钢协宣布减少中国铁矿石进口依存程度,大力推进国内矿的使用为未来1年全球铁矿石的海运需求蒙上阴影。但目前,一些发展中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前景趋于明朗,全球钢铁需求开始回升,会带动全球铁矿石海运需求比2010年有一定幅度的增长。2010年中国正式转型为煤炭净进口国。2011年在亚洲能源需求进一步上涨的良好预期下,全球炼焦煤海运需求量与海运周转量均会出现小幅增长。2010年国际原油价格在80美元/桶左右高位运行,推高其替代品动力煤的海运需求。预计2011年动力煤作为火力发电和取暖供热的主要能源,其海运需求可能成为另一个支撑干散货运输市场的中坚力量。小宗散货的贸易量占全球干散货海运量1/3的比重。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愈发举足轻重,2011年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部分国家在化肥、水泥、钢材以及部分金属制品等方面的干散货需求会继续增大,由此推动全球小宗干散货海运需求量上涨。

上述主要货种海运需求方面的提高,将推动2011年全球干散货海运量出现小幅增长。由于贸易格局的变化,煤炭、铁矿石的海运运距将进一步拉长,2011年全球干散货海运周转量增幅将高于海运量增幅。据德鲁里预测2011年全球干散货海运需求量和海运周转量分别为33.67亿吨和19.5万亿吨,同比分别增长4.9%和6.0%。

三、运力过剩进一步加深。2010年,国际船舶投融资银行缩小对船舶投融资的规模,不少船东在资金紧缺压力下选择撤单或延迟交付,尤其好望角型船2010年延迟交付率达到30%〜40%。如果这些延迟交付的船舶在2011年集中释放,市场将会雪上加霜。尤其好望角型船,在全球各大矿商纷纷开发自主船队后,对传统航运产业的冲击更大。预计2011年国际干散货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将高于2010年,企业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弱化。除了受油价大幅上涨、市场炒作等因素影响,2011年BDI指数将会在3000点下方震荡,部分气候、政策等偶然因素以及季节性旺季可能将BDI推高至4000点上方。从FFA几条主要航线的远期交易行情来看,2011年合约新水平普遍低于2010年的平均水平,也反映了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集装箱运输:供需平衡将被再度打破

一、船队运力将上升10%。据克拉克森统计,截至 2010年12月1日,全球全集装箱船手持订单量达到388.02万TEU,约占现有船队规模的27.6%,其中交付期在2010年内的运力约有16.45万TEU。如果不考虑船舶拆解量与新造船的延迟交付,预计2010年全年集装箱船舶运力将达到1422.7万TEU,较上年增长10.2%,增速略有放缓。

2011年,据克拉克森统计的订单情况,新船交付量为169.78万TEU,如果不考虑船舶拆解量,截至2011年底,全球全集装箱船队运力将达到1585.5万TEU,同比增长11.5%。其中8000TEU及以上船舶订单量为104.95万TEU,占到新交付运力总量的64.5%,如果这些运力全部如期交付,该船型运力总计将大幅增长37.8%。鉴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基础仍不稳固,全球集装箱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可能趋缓,大量新船交付特别是超大型船舶的集中交付将会对2011年的集装箱运输市场产生较大压力,但考虑到2010年底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已经供大于求,船东可能通过拆解(特别是部分船龄较大的老旧船)、延迟交付等方式减缓运力增长速度,2011年全球集装箱船队净运力增长可能在10%左右。

二、需求增幅8%左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10年10月1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2%,比2010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全球贸易量的增长率为7%,比2010年减少4.4个百分点。

根据世界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集装箱海运量增长2%左右的经验,预计2011年全球集装箱海运需求的增幅将超过8%。但考虑到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主要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驱动,而作为需求终端的先进经济体消费者信心不振、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汇率争端逐步升级以及国际原油及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诸多不利因素尚未消除,不排除2011年全球集装箱海运需求增幅低于这个数字的可能。

三、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影响2011年班轮运输市场行情走势的根本仍是供求关系。在经历了2010年海运需求大幅攀升的恢复期后,2011年的海运量有望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势头,但船队规模的扩张也不遑多让。尽管2010年以来,为了消化日趋膨胀的过剩运力,班轮公司采取了大规模的加船减速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供需失衡带来的影响,但随着大量闲置运力的释放,供需平衡再度被打破。考虑到市场上运力供给仍然过剩,2011年市场仍可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因此,各航线有效运力的配置将成为左右运价走势的关键因素。从船型来看,2011年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舶交付量巨大,而其适航的东西向主干航线运量增长有限,供需不平衡可能再次扩大。另一方面,尽管新兴市场的崛起促进了其他次干航线和南北航线的运量增长,但如果船公司为了减缓主干航线运力过剩的压力,继续更撤部分运力投入其他航线,将可能会抵消其运量上升所带来的利好,从而导致全球范围的运力过剩进一步加剧。2011年班轮运输市场行情究竟是继续回暖还是二次探底,仍将取决于班轮公司的运力调控政策。

原油运输:运价难以乐观

一、石油需求量增速减缓。全球经济开始企稳复苏,但世界经济还缺乏足够的复苏动力,全球经济要全面进入复苏阶段还需由从政府支出推动转变为市场推动的可持续增长。据德鲁里2010年第三季季报数据预计2011年全球石油需求为8814万桶/日,比2010年上涨1.38%。2011年石油需求量增速减慢,其中,石油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丁美洲,中国和印度等国。

二、全球石油海运量小幅增加。在国际原油需求量增速减缓的影响下,2011年世界原油海运量增幅也将有所收窄,但受中国等亚洲国家进口原油的来源地发生转变,海运运距拉长,2011年的国际原油海运周转量增幅与上年比略有下降。据德鲁里海运咨询公司预计,2010年全球石油海运量为31.5亿吨,同比上升3.1%;其中,原油海运量为22.76亿吨,同比上升3%;预计2011年全球石油海运量为32.05亿吨,同比增长1.7%;其中,原油海运量为23.1亿吨,同比上升1.5%;增幅分别减少1.4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2010年石油海运周转量较去年增长4.7%,预计2011年周转量增长幅度在3.8%〜4.2%之间,海运周转量的增长速度较2010年稍有减缓。

三、油轮交付量巨大。据克拉克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1日,新船订单总计1.255亿载重吨,2010年还将交付890万载重吨,占总运力的1.97%,其中VLCC交付310万载重吨;2011年全球将交付5870万载重吨运力,交付量较上一年增长,其中VLCC将交付2640万载重吨,届时VLCC市场运力骤升,将对该船型运价造成巨大的冲击。

从船壳结构看,在全球4.51亿载重吨的全球现役油轮船队中,单壳油轮为500艘,3010万载重吨,占全部运力的比重有所下降,从2009年的10.9%下降至目前的6.67%。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1日,单壳VLCC有45艘,约1244万载重吨,仅占VLCC现有运力的7.52%,单壳SUEZMAX有16艘仍在运营,约238万载重吨,占该船型现有运力的3.79%。按照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规定,单壳油轮的最终使用年限为2010年,部分可放宽至25年船龄,2010年成员国将陆续淘汰单壳油轮,但在2015年前暂缓执行。美、欧早已禁止单壳油轮进入,大量单壳油轮在亚洲区域运营,新加坡和中国于2010年禁止单壳油轮进入,韩国也宣布从2011年起全面禁止单壳油轮进入该国水域,并将在2010年内积极降低单壳油轮进境比例。部分国家可能允许单壳油轮在国内进行沿海运输或者用于储油。据估计,淘汰单壳油轮因素对2011年运力市场影响不大。

订单延迟交付现象凸显。部分船东感受到明年油轮市场将再次面临严重的供求压力,正考虑延迟交付船舶。若船东和船厂能够根据需求合理的安排交付时间,或许会对明年严峻的市场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四、运价不容乐观。2011年底,万吨级以上油轮船队运力约达5.2亿载重吨(不考虑拆船量),增速在13%左右,其中VLCC达1.95亿载重吨,增速在15%左右。苏伊士型油轮运力约7367万载重吨,增速在15%左右。除小型油轮外,2011年所有船型的运力较上一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运力增长幅度大于需求的增长幅度将会加剧市场的竞争情况,运价下行的压力较大。

市场前景分析 篇6

当前智能窗户的功能还不是很完善,虽然市场上有下雨时能自动关窗的装置,但在雨过天晴后并不能适时自动开窗。这就会让主人在下班回家后觉得屋内空气不流通、不清新等。

窗户之所以能自动开闭,关键是长条形装置内的一些元件、温湿度传感器组成了一套智能控制系统,发挥着自动控制功能。“人们早晨出门上班时还是晴空万里,所以没有关窗,下午突然下雨了,窗户会自动关闭,不用担心家中淋雨。”除了自动开闭窗户外,还可以通过遥控器来控制智能窗户的开闭大小,不用走到窗前去关窗。

智能窗户的应用越来越受广大人民的欢迎,在许多大城市中,很多小区都实现智能化管理,其中智能窗户的应用相当的重要一部分。 风险预测

市面上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种类的智能窗户,竞争很大。 营销策略

一、锁定目标客户

二、集中在目标受众身上打广告,减少费用,避免浪费。

三、减少价格竞争

将广告投放在特定的消费群身上,制造差异化。

养殖“沙虫”,市场前景大 篇7

需求大, 供给少, 价格飙升

据广西海洋研究所从事沙虫生物学研究的兰国宝教授介绍, 由于沙虫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2010年国内市场至少需要上万吨, 比2009年需求量增加了30%, 而目前市场供给量只有不足五千吨, 大量的缺口需要从海外进口来弥补。

兰教授表示, 供给量少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野生资源枯竭。1985年我国野生沙虫总产量约4027吨, 但因不合理的乱捕滥采, 还有环境污染, 致使沙虫量锐减, 种群结构畸变, 可捕资源量大幅下降。2000年前后, 工人每天挖一两个小时, 就可挖到五六公斤的沙虫, 如今挖上三四个钟头, 最多也就半公斤, 而且沙虫体形小, 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二是传统人工养殖发展滞后。传统人工养殖采取的半天然方式, 即租赁沙滩, 然后散养沙虫, 可是由于现在大量的天然沙滩都被发展成旅游景点, 沙滩租赁成本过高, 导致很多人不愿意人工养殖沙虫。这两个原因也导致沙虫价格居高不下, 截至2011年4月底, 每斤普通沙虫的售价约80元, 若是精品, 每斤售价可在百元以上。其价格比2009年同期上涨了33%。而干品价格更是高达500—800元/斤, 精品干品每斤售价可达上千元。

新技术, 投资少, 利润高

兰教授表示, 由于市场供需缺口巨大, 野生沙虫量少, 人工养殖沙虫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而且2010年出现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养殖方法——池塘养殖法。这种养殖方法好处是解决了困扰人工养殖业多年的难题——优质沙滩数量少, 导致饲养沙虫面积小。

另据广东湛江市遂溪县的养殖户陈先生介绍,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 一般租赁10亩养殖鱼塘即可, 每亩投放沙虫苗50公斤, 规格为400多条/公斤, 四个月后, 亩产量可达到200公斤, 规格为80多条/公斤, 基本上可以上市销售。总体投资大约12万元, 其中采购沙虫苗约2万元 (售价约20元/斤) , 人工成本约3万元, 其他费用 (如鱼塘租赁费等) 约4万元, 剩余为流动资金约3万元。

目前市场中一斤活体沙虫收购价35元/斤, 10亩收入约42万元 (一年可以养三茬沙虫) , 当年投资者即可收回前期投入, 并获毛利30万元。

虫苗来源或许是最大风险

兰教授表示, 尽管人工饲养沙虫技术门槛较低, 但是该生意依然存在一个较大的风险——虫苗的来源。

目前国内养殖户购进的沙虫苗主要来源有两个:

一是, 野生沙虫苗。国内野生沙虫不仅产量小, 且种苗质量不稳定, 投资者若是赶上一批质量不佳的种苗, 投资收益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若种苗质量不佳, 沙虫的生长周期就会延长, 最长可延至1年。这样会比饲养优质沙虫少赚三分之二。另外, 其要求投资者对沙虫苗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二是, 人工饲养沙虫苗。由于饲养技术问题, 种苗质量相差较多, 导致市场比较混乱。建议中小投资者选择从北海、大连等地一些人工沙虫养殖场购买种苗, 因为这些种苗的“前辈”来自国外, 如泰国、越南的优质野生沙虫, 成活率较高, 一般是90%—95%。

另外, 销售渠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 目前沙虫主要消费地在沿海地区, 如广东、广西、海南、浙江、江苏等地, 在这些地方沙虫消费量极大, 市场现状是供不应求。而在内陆地区, 人们对沙虫的了解甚少, 所以对于内陆养殖户而言如何打开市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从业者解决的方法, 一是, 与从事海鲜业务的酒楼、饭店合作;二是将沙虫直接晒干, 变成干品, 然后向广东、广西等地销售, 因为干品售价高, 养殖户利润空间较高。

注:

1.本文介绍的市场价格均为2011年4月底市场统计数据。投资者投资前请重新调查相关市场数据。

2.池塘的水深约为80—120厘米, 底质最好为泥沙, 含沙量需70%以上, 且要求松、粗。

电影市场前景 篇8

导演:郑大圣(以下简称:郑) ;主演:尚长荣(以下简称:尚) ;主持:石川(以下简称:石)

石:戏曲电影是中国电影中一个特有的类型,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持续到80年代后期,之后还陆续有少量戏曲电影出现。我做过一个统计,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大概一共出了400部戏曲电影。在1949年以前,刚好出了40部,占十分之一;在90年代以后也出了40部。而其余的80%的戏曲电影都出现在50年代到80年代这三十年中。上影厂上世纪最后一部戏曲片是1992年的《丫鬟传奇》,之后就再也没有戏曲片出品了,而在1993年,整个中国的戏曲片出品为零。这个片种,一方面是承载了中国传统的电影和戏曲的集大成者,但另一方面,这个片种又离我们越来越远。今天我们邀请了两位著名的艺术家分别从戏曲和电影的角度谈戏曲电影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是如何传承京剧、传承戏曲这些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

尚:今天很开心有机会在电影博物馆和各位嘉宾共同再欣赏一次八年前我们上海京剧院和上影通力协作拍摄的《廉吏于成龙》。我自己是个电影迷,小时候就开始看电影,有时候一天要赶上两三场。今天,我是以一个观众来看这个片子的。虽然参与了排演,也看过了很多次,今天再看,情感上还是很冲动的,一边看一边掉眼泪。

石:尚老师和“于成龙”这个角色是紧紧绑在一起的。这个戏是一个新创戏。从2002年排了这部戏后,这个题材还拍了电影、电视剧。这一系列作品都是这个原创剧目带来的一连串影响力和效应。现在我们也请郑大圣导演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这部影片的拍摄经历。

郑:很难得有这样一个机会,在上海电影博物馆放映这部片子。这个片子放映的次数很少,首映在大光明。之后也没有放映过几次。而且这次还是为了支持我们,做的一次胶片放映,非常难得。另一个难得的原因是:这个片子其实是在这个院子拍的。电影博物馆右边的上海银行,原来是上影的5号、6号摄影棚。《廉吏于成龙》是上影在这两个摄影棚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也是最后一部胶片电影。我们停机以后,第二天这两个摄影棚就被取消了。为了纪念这两个伟大的摄影棚,在博物馆右手边建造了一个放映厅——5号棚。

石:请问尚老师,在舞台上表演于成龙和在摄影棚里表演于成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尚:在摄影机前,我们没有淡化戏曲表演,没有追求自然主义、生活化,而是要把舞台表演的细腻强烈地展现出来,这是一个探索。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电影,这是戏曲片,所以这种舞台表演仍然很有冲击力。我们用的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都是为了这个故事和人物添砖加瓦。戏曲表演到了水银灯下、摄影机前,要求演员更要深入、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石:尚老师谈到电影和戏曲的结合需要处理虚实的关系,但《廉吏于成龙》还是有一点和其他戏曲电影不一样,就是让琴师直接出现在画面里,这也就是把舞台的形式放在电影里呈现。请大圣导演来说一说这些镜头语言和构图的想法。

郑:坦白说,拍戏曲片是非常难的。最初我想了整整十天,不敢拍。在电影史上从来都是大师拍大家,而且都是大摄像师、大录音师、大剪辑师、大美术师来拍京剧的大家。因为它确实太难了。从2008年逆时针往回看到四十九年前,电影大家们把戏曲电影的路径都尝试过了,我觉得我无路可走。最后我还是咬牙接了,但是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戏曲和电影的关系。戏曲和电影差别很大,戏曲和电影的虚实之间相差的不是说“远”,而是截然相反的。

我也是一个爱看戏的人,接了片子后,我带着我的主创看了好些现场演出,回来研究演出录像,还包括去京剧院看排练。我发现有一个角度是以前没有被考虑的。我看尚先生的表演,并没有觉得和惯常的电影表演相左,你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夸张、虚拟的外壳。而我在观众席中,距离远时是不容易发现的;当我站在侧幕的时候,距离近并且有别样的角度时,发现这些表演是情真意切的,并不觉得这台戏那么的“虚”。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一个新编京剧,不勾脸,它先天上是有空间的。

之前诸位大师尝试过的诸多路径,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设定电影是实的,戏曲表演是“虚”的。但是在我看来,起码在这部戏,虚实没有本质上的抵触。我想可以尝试不去管虚实这个问题,于是我得到一个自我的自由。

在侧幕我看到琴师。琴师的表现是非常精彩的,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演奏者。在京剧创作中,琴师会参与唱腔的设计,从梅兰芳、尚小云那一辈开始,他们艺术风格的建立和琴师的合作有很大的关系,人物的潜台词、内心的宣泄和表达,除了用唱词外,还往往把感情延宕到了琴里。我认为,琴师的表现其实也是于成龙内心潜在人格的一个外化、显现。尤其是尤继舜老师是一位很有激情的演奏家。梨园传统,一出戏会有几个段落给琴师表现的。不光是炫技,这也是帮助塑造人物的。我们就想试试就做一个外化的显现。

石:看片子时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琴师对人物情绪有提升作用。琴师的出场能够带着观众情绪和主人公的情绪往前走。所以这是大圣一个很独特的地方。

郑:琴师、摄影棚、剪影、电光等等在画面里穿帮,这不是电影的做法,而是舞台演出的场景;声轨上除了伴奏,还会有风声、鸟鸣、水流,这又是来自电影语言的,对此我们的录音指导做了很多设计。

在剪接上,要有故事片的意识,也要严格遵从京剧的锣鼓经。锣鼓经本身就是语言,我们的剪辑陈晓红做了很多功课,研究下来发现:京剧的锣鼓经就是现场的剪辑点,它在我们观剧的时候直接打出了什么时候是全景、近景、大特。非常厉害。尚先生对传统艺术、对京剧的规矩是非常讲究的。他一再和我们说,锣鼓经是京剧的精气神,不能随便处理。一开始我们非常诚惶诚恐。后来,我们把每个场景做出模型来,给尚老师讲解了一遍。尚老师听我说了两个多小时,然后说了“妙用虚实,出入古今”。我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赞许,而是一个很大的期许,是太理想的一个目标,我们只能尽量地朝着这个目标去做。我和我的团队每每感叹,尚先生来自于最深远最精粹的艺术传统,又恰恰永远走在时代前面,是最开明最勇敢的艺术家。

nlc202309081253

石:尚老师和关栋天老师斗酒的那一场戏的拍法是很独特的,一般我们假定观众的角度是在台下,但是斗酒戏是从人物背后的上方俯拍的。这场戏的角度、道具、人物的演法都很奇特,向尚老师求证一下:这是专门为电影设计的还是从舞台上搬下来的?

尚:斗酒戏是一个高潮,在舞台上演出时也非常火爆。在电影里,我们又在声音和镜头上提高了一步。扔酒杯时,舞台上是往上扔。在拍摄时,是往后扔,往镜头盖上扔。我特别想提的是,戏曲片,在换本的时候,镜头和音乐之间是很容易穿帮的。像3D《霸王别姬》,桑弧导演的电视艺术片《曹操与杨修》等都有一些音乐上的穿帮。《廉吏于成龙》中,经过和导演和音乐设计讨论后,我们决定要做得细腻,这部影片最后没有穿帮,衔接十分严谨。我们以后做戏曲片还是要严谨。

石:这个戏还有一个虚实的处理:在最后出现了实景,于成龙回归田园。我们请导演谈一下这里的处理。

郑:片尾那个实景,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影片开始,大家看到的也是实景,我们是从剧场进入,穿过南浦大桥底下那个三山会馆的古戏台进剧场,这三个是实的层次。三山会馆以前是福建会馆,那个舞台是清末的,片头这三个场景是一个实景层次。然后进入摄影棚,才是一个摄影棚的层次。就像尚老师说的,于成龙是清史稿里的名在列传的真实人物,既然片头是从剧场进入摄影棚,片尾我们想表达一个让他穿行回历史去的场景,所以在片尾也需要一个实景。

石:半个多世纪以来,戏曲电影一直在找一个结合,把实景和虚景结合在一起。所以刚才大圣说的,他是有这么一个穿越空间(时代)的探索,这背后是有匠心的。他把前辈用过的手法再沿用,同时也尝试了过去前辈没有用过的。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把戏曲片的创作手法一步一步向前推,我是非常渴望看到每拍一部新的戏曲片出来,它都有一个新的拍摄手法。

观众:刚刚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包括剪影、二胡都非常令人激动,京剧与电影的创新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但是内容题材稍有局限性,您觉得戏曲电影的发展是要保留传统还是在题材上创新?您觉得有没有可能用戏曲反映现实、突破限制?

郑:忠奸戏是有戏曲以来民间文化的寄托所在,对清官的敬仰和贤君的期待,在现在这个时代,比你长一辈或者两辈的观众还是会非常感动于这样的故事,但是可能对你这代你不满足,当然这是好的,你不能把社会前景寄托在贪和清的简单分别上。那么在我们的片子中,我们既支持这种传统,但是也要用一些方式,让我们的影像保持在不至于沉迷的程度,让我们知道我们在看戏,不完全等同于颂歌,我们支持传统,但也要有祛魅。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戏曲电影还有无尽的可能,你刚刚提到的《霸王别姬》是戏曲片历史上第一部3D,广义来言,我们这个片子某种程度来说是中国版歌剧电影。戏曲电影今天的发展是每一代人一步步努力来的。而戏曲本身就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所以不应该简单说它会是怎么样,而是它可能会怎么样。这是一个开放的前景和未来。

(本文据该场对谈实录整理,有删改,整理/龙海燕、石雪)

上一篇:值周班长总结下一篇:(2017-2018)学年(下)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