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2022-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方案简称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浓缩,是教研的源头,是一堂课的总纲领,只有纲领设计的好,课堂才能精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沪科版物理必修一教案》,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沪科版物理必修一教案

物理: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沪科版必修1)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任何推导出的,知道它的图像的物理意义,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典型例题】

例1.以12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求:

(1)刹车后1s内所发生的位移和1s末的速度; (2)刹车后6s内的位移。

2例2.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是s=4t-2t,s和t的单位分别是m和s,求:

(1)质点1s末的速度和2s末的速度; (2)质点2s内的位移与路程。 【巩固练习】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 (A)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B)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

(C)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相等的运动 (D)速度的变化总是相等的运动

2 5.以54km/h的速度行驶的火车,因故需要在中途停车.如果停留的时间是1分钟,刹车引起的加速度大小是30cm/s,起动产生的加速度大小是50cm/s.求火车因临时停车所延误的时间.

6.图中所示为直升飞机从地面起飞过程中的v-t图象,试计算飞机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及25s时飞机所在的高度.

22

7.汽车以18m/s的速度行驶,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m/s,求刹车后4s内汽车的位移.

8.滚珠沿光滑斜面向上作匀减速运动,第2s内滚上30cm,第4s末速度为零.求: (1)滚珠的初速度; (2)滚珠的加速度;

(3)滚珠滚到位移为72cm处的速度. 【课后探究】

1.飞机是靠空气的作用力而起飞的,因此飞机要想起飞,它必须相对于空气达到一定的速度.若遇到顺风天气,则飞机的起飞难度就比较大.因此在送客人上飞机时,一般不说“祝您一路顺风”。

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跑道长度是一定的,为了减少飞机在跑道上的起飞距离,保证飞机安全起飞,有一些航空母航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使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前获得初速度.

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有一战斗机要去执行一紧急飞行任务.而该舰的弹射系统出了故障,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已知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 5 m/s,起飞速度为 50 m/s,跑道长为 100 m .经过计算发现在这些条件下,飞机根本无法安全起飞(请你计算,作出判断).航空母舰不得不在海面上沿起飞方向运动,以便使飞机获得初速度,达到安全起飞的目的,那么航空母舰行驶的速度至少为多大? 思考:当航空母舰和飞机同时运动时,飞机运动的位移还是 l00m 吗? 2

22.中央电视台新闻播出题目为:“但愿比翼飞,互相不干扰”的新闻报道.报道称:人类是从鸟的飞行中受到启发而制造出飞机的.但现在由于飞机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经常和栖息在机场附近的飞鸟相撞而导致“机毁鸟亡”.单就美国来说,由于美国的军用机场大多数建在海边附近,近几十年来,因飞机和鸟类相撞而造成的“机毁鸟亡”的事故就有 300 多起.鸟类撞伤飞机的事件时有发生,撞死的海鸟不计其数.因此各机场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寻求各种尽可能的方法来驱赶机场附近的飞鸟.

假设某战斗机的起飞速度为 50 m/s ,在起飞时与一长度为 10㎝ 的鸟相撞,把鸟撞成薄饼状贴在飞机上,则在撞击过程中,飞鸟的加速度约为多大?

第2篇:物理:2.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学案(3)(沪科版必修1)

2.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学案(3)学习目标: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1. 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产生条件、特点。3. 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4.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学习重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学习难点主要内容: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只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

2.特点: ①初速V0=0②只受一个力,即重力作用。当空气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的下落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3.性质: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①速度公式:vtgt②位移公式:s12gt22③速度位移关系:vt2gs④平均速度公式:vvt2⑤△s=gT

2二、重力加速度:同一地点,任何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相同,跟物体的轻重无关。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大小跟高度和纬度有关。地面附近通常取22g=9.8m/s,粗略计算时,可取10 m/s。【例一】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 1秒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

)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例二】从离地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

①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②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③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

【例三】一个小球从塔顶自由下落,最后1s内落下的距离是塔高的16/25,求塔高。(取g=10m/s2)【例四】 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经过一高度为2m的窗户用时间0.4s,g取10 m/s。则物体开始下落时的位置距窗户上沿的高度是多少?

2【例五】如图所示,一个吊在房顶长为1m的铁链,在距离悬点 O正下方21m处有一点A。今将悬点剪断,铁链作自由落体运动, 铁链(本身)完全通过A点需多长时间?(g=lOm/s)

2课堂训练: 1.以下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些? ( ) A.物体开始下落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B.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加,加速度保持不变 C.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增大 D.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是个恒量2.将自由落体运动分成位移相等的4段,最后一段位移所用时间是2s,那么下落的第l段位移所用时间是下面的哪个值? ( ) A.0.5s B.1.7s C.8s D.7.5s

3.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在第______s内下落的距离是它在第ls内下落距离的9倍。物体在从t=_____s到______s的ls内下落的距离是第ls内下落距离的20倍。课后作业: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开始的连续三个2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D.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开始的连续三个2s末的速度之比是1:2:3。 2.甲、乙两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甲的重力是乙的重力的2倍,甲距地面高度是乙距地面高度的1/2,则( ) A.甲的加速度是乙的2倍. B.甲落地的速度是乙的1/2 C.各落下ls时,甲、乙的速度相等.D.各落下lm时,甲、乙的速度相等 3.自由下落的物体,它下落一半高度所用的时间和全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A.1/2 B.2 C.2/2 D.2 4.在一根轻绳的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着绳上端的小球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两个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t,如果站在四层楼的阳台上,同样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将会(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由于层高不知,无法比较 5.从高为H的塔顶,自由落下一物体P,ls后从塔上另一较低的高度h处自由落下另一物体Q,若P从开始下落处算起下落了45m后赶上Q,并且再过ls落地,则Q从开始下落到着地所经历的时间为( ) A.3s B.约3.3s C.约3.7s D.约4.3s 6.一矿井深125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一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相邻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

2为________ s,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__________m.(g取10m/S)

7.跳伞运动员作低空跳伞表演。他们离开飞机后先作自由落体,离地面125m时

2打开降落伞。开伞后,由于受到很大的阻力,运动员以14.3m/S的平均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5m/S。求: ①运动员离飞机时的高度是多少?②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到达地面?(取g=10m/s)

2阅读材料:伽利略生平伽利略(1564~1642)生于意大利北部佛罗伦萨一个贵族的家庭。他在科学上的创造才能,在青年时代就显示出来了。当他还是比萨大学医科学生时,就发明了能测量脉搏速率的摆式计时装置。后来,他的兴趣转向了数学和物理学,26岁就担任了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由于他在科学上的独创精神,不久就跟拥护亚里士多德传统观点的人们发生了冲突,遭到对手们的排挤,不得不在1591年辞去比萨大学的职务,转而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在帕多瓦,伽利略开始研究天文学,成为哥白尼的日心说的热烈支持者。他制造了望远镜,观测到木星的四颗卫星,证明了地球并不是一切天体运动环绕的中心。用望远镜进行观测,他发现了月面的凹凸不平以及乳带似的银河原来是由许许多多独立的恒星组成的。他还制成了空气温度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温度计。这些光辉的成就,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声望。1610年,伽利略接受了图斯卡尼大公爵的邀请,回到他的故乡,担当了大公爵的宫廷数学家兼哲学家。伽利略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大公爵对他的科学研究给予资助.但是不久,他就受到了教会的迫害。由于他勇敢地宣传哥白尼的学说,1616年,被传唤到罗马的宗教裁判所.宗教裁判所谴责了哥白尼的学说,并责令伽利略保持沉默。1632年,伽利略发表《两种世界观的对话》一书,被教会认为违反了1616年的禁令.伽利略被召到罗马囚禁了几个月,受到缺席审判,遭到苦刑和恐吓,并被迫当众跪地表示“公开放弃、诅咒和痛恨地动说的错误和异端”,最后被判处终身监禁,他的书也被列为禁书。1632年以后,伽利略专心致志于力学的研究,并于1638年完成了《两种新科学的对话》。由于教会的禁令,这部书无法在意大利出版,只能在荷兰秘密刊行。这部著作是伽利略最伟大和最重要的著作。伽利略最先研究了惯性运动和落体运动的规律,为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研究铺平了道路。他坚持“自然科学书籍要用数学来写”的观点,倡导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用实验检验理论的推导。这种研究方法对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1642年,伽利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78岁。1983年,罗马教延正式承认,350年前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的审判是错误的。

第3篇:物理必修Ⅰ沪科版2.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学案4

第二章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2节.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要点导学] 1.物体只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我们所研究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实际运动的一种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忽略次要因素(空气阻力)、突出主要因素(重力)。生活中的很多落体问题,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因此,对生活中的落体运动进行理想化处理是有实际意义的。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物体仅受重力作用;初速度v0=____,加速度a=____,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

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

,通常用符号_____表示。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g的大小随地点的不同而略有变化,在地球表面上赤道处重力加速度最小,数值为________,南、北两极处重力加速度_______,数值为_______;g的大小还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高度越大,g值______。但这些差异并不是太大,在通常计算中,地面附近的g取9.8m/s,在粗略的计算中,g还可以取10m/s。

4.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在v0=0、a=g时的一个特例,因此其运动规律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规律来推导。

速度公式:vt=gt

位移公式:h=gt/2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t=2gh

在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题时,通常选取

方向为正方向。 5.重力加速度的测量

研究自由落体运动通常有两种方法: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和用频闪摄影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原理和过程与前面对小车运动的研究相同,在对纸带或照片进行数据处理,计算物体运动的加速时,可以有下面两种方法:

(1)图象法求重力加速度

以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对实验得到如图2-4-1所示的纸带进行研究。

22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推论:在一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有v1=(x1+x2)/2T, v2=(x2+x3)/2T„„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由加速度的定义:a=Δv/Δt计算出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或选好计时起点作v-t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逐差法求重力加速度

图2-4-1中x

1、x

2、x

3、„、xn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Δx表示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即Δx1= x2-x1, Δx2= x3-x2, „„T是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且T=0.02n(n为两相邻计数点间的间隔数)。

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计数点0时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由位移公式得: x1= v0T+aT2/2,x2= v1T+aT2/2,又因为v1=v0+aT,所以Δx= x2-x1= aT2。因为时间T是个恒量,物体的加速度a也是个恒量,因此,Δx必然是个恒量。这表明,只要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里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

根据x4-x1= (x4-x3)+ (x3-x2)+ (x2-x1)=3aT,可得:

a1=(x4-x1)/3T,同理可得:a2=(x5-x2)/3T ;a3=(x6-x3)/3T。

加速度的平均值为:

222

2a=(a1+a2+a3)/3=[(x4-x1)/3T2+(x5-x2)/3T2+(x6-x3)/3T2]/3 =[( x4+x5+x6)- ( x1+x2+x3)] /9T 这种计算加速度的方法叫做“逐差法”。

如果不用此法,而用相邻的各x值之差计算加速度再求平均值可得:

2a=[(x2-x1)/T2+(x3-x2)/T2+(x4-x3)/T2+(x5-x4)/T2+(x6-x5)/T2]/5=(x6-x1)/5T2

比较可知,逐差法将x1到x6各实验数据都利用了,而后一种方法只用上了x1和x6两个实验数据,所以失去了多个数据正负偶然误差互相抵消的作用,算出的a值误差较大,因此实验中要采用逐差法。

[范例精析]

例1:甲球的重力是乙球的5倍,甲、乙分别从高H、2H处同时自由落下(H足够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大 B.下落1m时,甲、乙的速度相同 C.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5倍 D.在自由下落的全过程,两球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解析:甲、乙两球同时作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直线运动,所以下落过程的任一时刻两者加速度相同、速度相同,但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等于末速度的一半,与下落高度有关。所以正确选项为B。

拓展: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其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g的大小与重力大小无关。当问题指明(或有明显暗示)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不计时,物体运动就不再是自由落体运动。

例2:水滴由屋檐自由下落,当它通过屋檐下高为1.4m的窗户时,用时0.2s,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求窗台下沿距屋檐的高度。

解析:雨滴自由下落,由题意画出雨滴下落运动的示意图如图2-4-2所示,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图中的几何关系求解。

如图2-4-2所示h1=gt/2„„①

22h2=gt2/2„„② t2=t1+0.2s„„③ h2=h1+L„„④

由①②③④解得:g(t1+0.2)/2=gt1/2+L代入数据得t1=0.6s 所以, h2=g(t1+0.2)=10×0.8/2=3.2m

拓展:由该问题的解题过程可以看出,利用平均速度来解题比较方便、简捷。请思考:本题有无其它解题方法,如有,请验证答案。

2

222

例3:升降机以速度v=4.9m/s匀速竖直上升,升降机内的天花板上有一个螺丝帽突然松脱,脱离天花板。已知升降机天花板到其地板的高度为h=14.7m。求螺丝帽落到升降机地板所需时间。

解析:解法一:以地面为参照物求解

(1)上升过程:螺丝帽脱离升降机后以v=4.9m/s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 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1=-v/(-g)=4.9/9.8=0.5s

上升到最高点的位移:h1=(0-v)/(-2g)=(0-4.9)/(-2×9.8)=1.225m 螺丝帽的运动过程如图2-4-3所示,由图中位移约束关系得:

22h1+h=h2+v(t1+t2) 即v2/2g+h=gt22/2+v(t1+t2)

v2/2g+h=gt22/2+v(v/g+t2) 代入数据化简得:t22+t2-2.75=0 解得:t2=1.23 s 因此,螺丝帽落到升降机地板所需时间t=t1+t2 =1.73s 解法二:以升降机为参照物求解

我们以升降机为参考系,即在升降机内观察螺丝帽的运动,因为升降机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相对于升降机而言,螺丝帽的下落加速度仍然是重力加速度。显然,螺丝帽相对于升降机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相对位移大小即升降机天花板到其地板的高度。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得

h=gt2/2 t=1.73s 拓展:参考系选择不同,不仅物体的运动形式不同,求解时所用的物理规律也可能不同。选择适当的参考系,往往可以使问题的求解过程得到简化。

[能力训练] 1.某物体从某一较高处自由下落,第1s内的位移是_______m,第2s末的速度是______m/s,前3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g取10m/s)。5,20,15

22.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前ns内通过的位移与前(n+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_____________。n/(n+1)

3.一物体从高处A点自由下落,经B点到达C点,已知B点的速度是C点速度的3/4,BC间距离是7m,则AC间距离是__________m(g取10m/s)。16 4.一物体从高H处自由下落,当其下落x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由它下落的位移x=__________H/4 5.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在北极处

6.一个铁钉与一个小棉花团同时从同一高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C ) A.铁钉比棉花团重 B.铁钉比棉花团密度大

C.棉花团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得多 D.铁钉的重力加速度比棉花团的大

7.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3倍,它们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8.自由下落的物体,自起点开始依次下落相等高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D) A.1/2 B.1/3 C.1/4 D.(

+1):1

22

29.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象应是图2-4-4中的( B )

10.一个物体从20m高的地方下落,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落到地面用了多长时间? (取g=10m/s)20m/s,2s 11.气球以4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它上升到217m高处时,一重物由气球里掉落,则重物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 g=10m/s)。7.0s,66m/s 12.如图2-4-5所示,把一直杆AB自然下垂地悬挂在天花板上,放开后直杆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直杆通过A点下方3.2m处一点C历时0.5s,求直杆的长度是多少? (不计空气阻力, g=10m/s). 2.75m 2

22

13.某同学利用打点时器测量学校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得到如图2-4-6所示的一条纸带,测得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在纸带上已标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0.02s;请根据纸带记录的数据,计算该学校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为多少?

第4篇:高中物理 课后优化训练全解全析(2.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沪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课后优化训练全解全析(2.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沪科版

必修1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面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初速度为零的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就是加速度为g的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运动 D.自由落体运动就是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运动

解析:自由落体就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达到。而速度和时间成正比的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不一定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C 2.以下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自由下落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B.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加,加速度保持不变 C.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增大 D.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是个恒量

解析: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不变,速度增大,而速度的变化率为加速度,是恒量。 答案:BD 3.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运动的时间取决于( )

A.物体的重力 B.物体下落的高度

C.物体的速度 D.物体的加速度[解析:由位移时间关系式h=122hgt,得t=,所以自由落体时间由下落的高度决定。 2g答案:B 4.如图2-2-3中,下列图像可能表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

图2-2-3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恒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BC 5.关于上海、北京、哈尔滨三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g上海>g北京>g哈尔滨 B.g北京>g上海>g哈尔滨 C.g哈尔滨>g北京>g上海 D.g哈尔滨>g上海>g北京

解析:重力加速度的值与纬度有关,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哈尔滨的纬度比北京高,

- 1然后找出两者运动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解方程即可。若无特殊说明,取g=9.8 m/s。 设A比B早下落t s,则 hA=

21122g(t+2),hB=gt0,t0=2 s 22hA-hB=24.5 m,解得t=1 s。 答案:1

我综合 我发展

12.为了求某高层建筑物的高度,从其顶上自由落下一光滑的石子,除了知道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外,还需要知道下述哪个量( )

A.第一秒末的速度 B.第一秒内位移 C.最后一秒内位移 D.最后一秒的初速度

解析:要求建筑物的高度,若只知第1 s末的速度,则只能求第1 s内的位移,所以选项A错。若只知第1 s内的位移,则只能求第1 s末的速度,所以选项B错。若知道最后1 s内的位移,根据公式:1212gt-g(t-1)=h,可求得小球下落的时间,可以求出建筑物的高度,22所以选项C正确。若知道最后1 s的初速度,也可求出小球下落的时间,同样满足题意,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CD13.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第1 s内通过的位移为_____________;前2 s内的位移是___________;第2 s内的位移是_____________;第n s内的位移比第(n-1) s内的位移多_____________;若该物体是从离地高度为45 m处开始释放的,试画出其做自由落体运动

2的v-t图像。(g取10 m/s)[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所以在连

2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定值即Δs=gt,当t取1 s时,有Δs为10 m。由速度时间关系vt=gt,可以作出速度时间图像。

答案:5 m 20 m 15 m 10 m 图像如下图所示

14.从某电视塔顶附近的平台处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和风的作用,小球自由下落。若小球在落地前最后2 s内的位移是80 m,则该平台离地面的高度是_____________,该小球落地

2时的瞬时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m/s(取g=10 m/s)。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h=解得t=5 s。 所以H=

121

2gt-g(t-2)=80 m, 2212gt=125 m,v=gt=50 m/s。 2答案:80 m 50 15.(经典回放)屋檐每隔一定时间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一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1 m的窗子的上、下沿,如图2-2-4所示,问:

图2-2-4 (1)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2)此屋檐离地面多高? 解析:(1)设屋檐离地面高为x,滴水间隔为T。

那么由h=122gt得: 第2滴水得位移x122=2g(3T),①

第3滴水得位移x=12g(2T)23,②

又因为x2-x3=1 m③

所以联立①②③三式,解得T=0.2 s。 (2)该屋檐高 x=12g(4T)2=122×10×(4×0.2) m=3.2 m。 答案:(1)0.2 s (2) 3.2 m

第5篇:八年级物理 2.3 快与慢精品教案 沪科版

亿库教育网

http://

§2-3 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重点重点〗利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授课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李白诗《朝发白帝城》中,告诉我们的是小般的运动,用小船由早到晚经过了“万重山”这么远的路程,这里,描述的是小船的速度很快,而有时,如,早上我们到学校上课,有时候,起得早,我们走路就可以慢一点,有时候,起得迟,我们就得快一点,那么,我们是怎样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

1、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过几天,就是校运会了,在运动会上,我们是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除了这种办法可以比较运动的快慢之外,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呢? 总结归纳:

①可以通过要相同的路程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用的时间越少,说明越快。 ②可以在相等的时间之内比较所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多,则运动得越快。 除了这两种办法之外,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呢,有时候,如果两个人运动的时间或路程不相同,例如,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他们运动的时间不同,运动的路程也不同,那我们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呢?一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如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我们可以比较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在单位间之内所通过的路程。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多,就谁跑得快。

⑴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速度,它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⑵公式:vs t注意各符号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⑶单位:m/s km/h P28信息窗

速度等于路程除了时间,因此,速度的单位也应等于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 ①单位的读法:米每秒,千米每小时 ②单位的物理意义: ③单位的换算:

2、关于速度的计算

例1:声音在空气听速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你1km处产生的雷声? 已知:v=340m/s,s=1km=1000m 求:t 解:由vs 可得: ts1000t2.94s

v340答:需要大约2.94秒才能听到相距1km处产生的雷声。

关于速度的计算是我们本章,也是我们本学期的重点,我们今天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其简单的计算形式,在今后,我们还将给大家介绍关于速度计算的不同形式。

3、速度的测量方法 ①测量的原理: ②测量的器材: ③测量的过程 ④测量的结果。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的物体运动的速度基本保持不变,有的物体运动的速度时快时慢,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就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其测量方法与上面相同。 小结

作业:P28

1、

2、

3、4 荣德基 教学反馈

亿库教育网

http://

第6篇:九年级物理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沪科版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1【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实验器材】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

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

〖新课教学〗

1.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并演示实验:P28图12-16实验 。

(一)实验探究:

福州家教(版权所有) 1

(1)、提出问题:

水和煤油,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

(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

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4.查比热表:

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

(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5.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水的比热是4.2×103 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是4.2×103 焦。

(2)查铜、铅、铝等物质的比热,并与水的比热作比较。得出水的比热最大。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3)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小结〗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作业〗

【板书设计】

福州家教(版权所有) 2

福州家教(版权所有)3

上一篇:法务部工作流程下一篇:聊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