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必修二默写练习答案(通用8篇)
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
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
5、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6、怅寥廓,问苍茫大地,7、此地有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湍,……
8、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9、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10、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
1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1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1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6、舳舻千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7、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
18、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9、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0、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2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25、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26、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2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
2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9、乘彼垝垣,泣涕涟涟。
30、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3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3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4、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5、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6、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8、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39、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4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4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 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明不会彼此隔绝,而是不断地以和平或非和平的方式互相碰撞。在这种碰撞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6世纪西方文明和新世界的碰撞。”这种碰撞开始时所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 冲击了东西方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
B. 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起资本的原始积累
C. 西欧国家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
D. 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2. 当代史学家刘宗绪认为,殖民掠夺和殖民统治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罪行令人发指,必须揭露和谴责。然而,对它的另一面的作用也要给予客观的评价。下列现象不属于殖民统治的“另一面的作用”的是( )
A. 将印度的棉花运往英国加工成棉布再返销印度
B. 英国在印度修建水利灌溉工程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逐步在印度建立宪政体制
D. 英国在印度建立近代教育制度
3. 下列对新航路开辟的表述与史学范式对应正确的是( )
A. 西方列强殖民掠夺之路——现代化史观
B.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整体史观
C. 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文明史观
D. 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之路——唯物史观
4. 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殖民扩张 B. 资本输出
C. 文化传播 D. 工业革命
5. 史学家认为:英国的“圈地运动”与美国的“西进运动”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其依据是( )
A. 给当地居民带来深重灾难
B.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雇佣劳动力
C. 为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市场
D. 导致了农村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化
6. 下图是1854年~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从图表中可以得出的深层历史信息是( )
A. 英国此时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B. 英国需进口大量原料和食品
C. 三角贸易使英国得以出口大量工业品
D. 英国依赖海外市场
7. 下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国家\&百分比\&国家\&百分比\&英国\&0\&俄罗斯\&38\&德国\&13\&意大利\&18\&法国\&20\&美国(1913)\&30\&]
A. 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 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 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8.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 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 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9. 183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首次强调了需要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国家和社会对公民实施社会救助是其应尽的义务,下列对1834年《济贫法》做出这些规定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近代工人的斗争
B. 工业革命的使国家财富增加
C.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D. 通过立法实施社会救助的传统
10. 下列四个选项中,有—个隐含着对历史的某种价值判断。请问这个选项是( )
A.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B.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C.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D. 19世纪以来的美术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地理上,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从而对商品的分配和战争的进行都颇具影响。所以,一旦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势力,就在中国内地有了优势,并且能自由、稳定地通过长江沟通海洋;而在长江地区的商业优势又会加强其他方面的有力地位。这些合在一起,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而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也会被更广泛地、均衡地扩散到全国。在长江流域丢下一颗种子,它会结出一百倍的果实,在其它地区也有三十倍的收获。
——摘编自[美]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以15-19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论证这一观点。(3例)
(2)根据材料二分析,马汉对“外部海上国家”的建议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
(3)如何看待“外部海上国家……施加影响”给中国带来的“益处”?
(4)结合材料,分析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练习八
一.
1.D 2.C 3.D 4.C 5.D6.A 7.D 8.A 9.B 10.B 11.C 12.D 13.C 14.A 15.B 16.B 17.A 18.C 19.C 20.C 21.A 22.C 23.D 24.A 25.B 二.
1.(1)红果;2或3
(2)Aa×aa;AA×aa;Aa×Aa 2.(1)2;1;2;2(2)4;1;4;2(3)4;4;9;4(4)4;4;12;8 3.(1)①③④⑤
(2)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F1的测交(3)隐性纯合子;YyRr∶Yyrr∶yyRr∶yyrr=1∶1∶1∶1 4.(1)白色、不抗虫
(2)Aabb ; AAbb
(3)紫色抗虫、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白色不抗虫=1:3:1:3;
1/8
练习九
一.
1.B 2.B 3.B 4.A 5.D 6.D 7.D 8.A 9.C 10.D 11.A 12.D 13.D 14.B 15.C 16.D 17.C 18.A 19.C 20.C 21.B 22.D 二.
1.(1)一 2(2)2和4 4(3)1 3 2 4 2.(1)B;1:2(2)A;二;4 3.(1)减数分裂 ; 有丝分裂 ; 有丝分裂(2)受精作用; 保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生物的进化等都有重要作用(3)生殖和发育;生长、发育和繁殖 4.(1)雌,性染色体为XX(有两个X染色体)
(2)4;Ⅱ、Ⅱ、Ⅲ、Ⅲ、Ⅳ、Ⅳ;X、X(3)1/4 5.(1)隐;X(2)XHXh(3)XHXH或XHXh;1/2(4)1/8
练习十
一.
1.A 2.D 3.A 4.B 5.D 6.C 7.D 8.D 9.B 10.D 11.A 12.B 13.A 14.C 15.A 16.B 17.C 18.D 19.C 20.D 21.D 22.B 二.
1.(1)侵染后出现病株,并能从病株中提取到完整的病毒;
RNA是遗传物质
(2)侵染后不出现病株;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3)为其它两个实验作对照
2.(1)蛋白质 ; 碱基; 脱氧核糖(2)1:1 ; 1:2(3)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E;A;线粒体;叶绿体(5)脱氧核苷酸
3.(1)胸腺嘧啶;脱氧核糖;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碱基对;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2)碱基对;氢键(3)1/m;1 4.(1)14N ; 15N(2)1/4 ; 100%(3)半保留复制
练习十一 一.
1.D 2.D 3.B 4.D 5.B 6.C 7.B 8.B 9.C 10.C 11.D 12.D 13.D 14.D 15.D 16.D 17.B 18.B 19.C 20.C 二.
1.(1)翻译;细胞质(核糖体);核糖体;RNA;蛋白质
(2)UCU;肽键(3)信使RNA;U(4)转运RNA;识别并运载氨基酸
2.(1)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2)c(3)间(4)细胞核(5)tRNA(转运RNA);氨基酸 3.(1)DNA;转录;翻译;密码子;氨基酸;tRNA(2)5种 4.(1)RNA(2)逆转录;逆转录(3)核孔(4)转录;翻译(5)尿嘧啶(6)逆转录酶
练习十二
一.
1.D 2.D 3.B 4.B 5.C 6.A 7.C 8.B 9.B 10.D 11.D 12.B 13.A 14.B 15.C 16.C 17.C 18.D 19.D 20.C 21.D 22.C 23.B 24.C 二.
1.(1)基因突变;细胞核;细胞分裂间期(2)GUA;密码子;CUU(3)常染色体上隐性; 1/8(4)基因突变;突变率很低;突变往往是有害的
2.(1)D ;二(2)A; A所代表的植物是三倍体(3)B、C(4)单倍体; 四倍体
3.⑴基因重组 ⑵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幼苗 ⑶ 多
(四)4.(1)aa;Aa(2)AA或Aa;0(3)隐性;增大
练习十三 一.
1.A 2.A 3.A 4.B 5.D 6.B 7.C 8.A 9.C 10.C 11.D 12.D 13.C 14.C 15.A 16.C 17.A 二.
1.(1)I;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变异;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2)DT;ddTT(3)减I后期;花药离体培养;弱小且高度不育;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4)F1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1/3;自交;1/2(5)DDtt :Ddtt :ddtt = 1 :2 :1(6)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7)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率低,是不定向的 2.(1)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2)表达; ;基因突变;植物组织培养;
一、选择题
1.古雅典历史记载: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
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C.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
2.“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列,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居民的平等 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3.面对巨大的帝国版图(见下图),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此,统治者
A.对被征服地区进行血腥镇压 B.致力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C.建立城邦制度实行民主政治 D.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体系 4.希罗多德在《雅典政治》中提出:“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他按地区划分它的国民。„„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反映材料所说的变化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里克利前期的改革
D.伯里克利后期的改革
5.罗马法《学说汇纂》中记录这样一个案例: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原告说:“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直接体现了罗马法的什么原则()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公平、公正
C.谨慎履行契约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前,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条款体现的目的是
A.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
B.打击非法交易行为 C.确认等价交换的原则
D.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
答案第1页,总10页
7.某位中国学者对雅典民主政治做出了如下评述:“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这位学者主要强调雅典民主政治 A.容易造成集体暴政 B.是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C.是一种颇为原始的间接民主 D.捍卫了真理,伸张了正义 8.《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依‘现金借贷’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由此可见,上述规定
A.保留了一些习惯法的残余 B.充分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的利益 D.对贵族滥用权力有所限制 9.著名学者陈国刚在《民主的审判》一文中说:“有人说,苏格拉底死于民主的暴政。„„但在解读苏格拉底之死这一事件时,我却宁愿断言,苏格拉底之死不是民主之过,至少不是民主一己之过,苏格拉底死于雅典的司法,死于披着民主外衣的雅典司法。”作者认为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
A.直接民主政治制度 B.公民多数人的暴政 C.决策失误的公民大会 D.不公正的司法制度
10.罗马法在程序法律方面确立了很多基本原则,如:审判员不得审理与己有关的案件;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单一证据不能证明,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可以证明;判决应当与请求相对应等。确立这些原则的直接目的是为了()A.更好地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防止法官以权谋私 D.确保被告不受冤屈 11.雅典民主政治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政治的发展进程,为此某中学开展了“民主政治的起源与社会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哪些事实不可以证明他们的观点()A.布维斯带着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雅典国家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与公民大会类似于我国人大常委会与人大 C.纳尔比当选为雅典首席执政官但不能对外宣战抵抗入侵 D.陶片放逐法规定必须放逐那些不称职的雅典国家公职人员
12.生活在雅典城邦民主制下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此材料反映了
A.雅典民主特点是人民主权 B.所有雅典人都享有政治权力 C.雅典民主是雅典成年男子的民主 D.雅典城邦内等级森严 13.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土人情。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导致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A、君主制的盛行
B、小国寡民
C、公民政治的盛行
D、缺乏稳定的文明基础 14.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
答案第2页,总10页
15.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的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16在体育场的中央出现了一个蓝色的人工海洋,大会组织者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A.希腊人民喜欢蓝色海洋 B.蓝色象征着和平与祥和 C.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 D.希腊是一个临海的国家 17.《十二铜表法》,是原先各项习惯法的汇编,因其刻在12块铜表上而得名,是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它主要是为了解决
A.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 B.奴隶与自由民的矛盾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D.外邦人与罗马人的矛盾 18.与以下图片相关的制度出现在
A.雅典城邦的初步形成时期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时期 C.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时期 D.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 19.《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这主要反映出早期罗马法
A.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保留某些习惯法的残余 D.注重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20.古罗马帝国时期的《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这说明它()
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 D.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 2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22.丘汉平在《罗马法》中指出:“良以世界现存法系,其未受罗马法之熏染者,殆不一见。中日固勿论,彼素称独立之英美法系,亦难逃外„„以是欧美诸国之法律学校,罗马法列为要科。苟从法学之价值观之,罗马法为治法者之基本学问。”材料表明()A.罗马法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 C.罗马法具有极高的法律价值 D.罗马法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二、非选择题
23.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更是影响深远。回答:
(1)“„„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答案第3页,总10页
这些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2分)
(2)“„„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此段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2分)(3)雅典民主制创造出了一系列民主的运作方式,请列举两项。(4分)(4)在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雅典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个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六千。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十年。概括该材料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并指出它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4分)
24.(10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材料四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材料五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什么制度?有人说这说明中国在唐朝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3分)
(2)材料二中的制度的影响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2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希腊的地理特点。(2分)与古代中国相比,这种地理特点对希腊的政治体制造成的影响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根据材料中“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可排除A项;综合题干“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可知,古代雅典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故选B。雅典民主是公民的民主,妇女等没有民主权利,C错误;D项无法体现。2.D 【解析】
A不对,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标志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与题干时间不符;B不对,奴隶仍然受剥削、奴役;C不对,“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说明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是追求公平公正,因此选D.3.D
答案第4页,总10页
【解析】
屋大维是古罗马帝国皇帝,A与史实不符,B符合古希腊梭伦改革,C符合古希腊民主政治,D符合题意,为巩固统治,罗马帝国的皇帝重视法律的制定,法学家也积极立法。3世纪初,公民法逐渐演变成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4.B 【解析】
根据“第一点就是他按地区划分它的国民。”这一信息,联系雅典民主制的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 5.C 【解析】
根据题干,法官判定洗衣人要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是因为洗衣人未能“按照约定”来办事,这反映了罗马法注重谨慎履行契约的原则,故此题应选C项 6.D 【解析】
“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前,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这保护了物品的所有者的利益,表明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故此题应选D项 7.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说明了古希腊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容易造成多数对少数的集体暴政,答案选A,B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主旨相反。8.C 【解析】
。从材料意思看,既要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同时债务人在拘禁期间无力自备伙食时,由债权人供给,这体现了《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的利益,C符合题意。ABD材料中没有体现。9.D 【解析】
”苏格拉底之死不是民主之过,至少不是民主一己之过,苏格拉底死于雅典的司法,死于披着民主外衣的雅典司法。”可知作者认为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不公正的司法制度,ABC都无从体现,因此选D。10.B 【解析】
注意限制词“直接目的”,题干中的避嫌、注重证据等,应是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A是罗马法的根本目的,CD表述片面,因此选B。11.A 【解析】
A表述错误,雅典民主政治中享有民主权利的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排斥在外,因此布维斯不可能带着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雅典国家公民大会,答案选A 12.C 【解析】
答案第5页,总10页
注意题干信息“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说明成年男性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妇女、外邦人、奴隶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因此选C 13.B 【解析】
首先联系教材所学,古希腊的地理特点是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连绵不绝的山岭将陆地隔成小块,这种特点使它很难形成统一的大帝国,更适合它的国家政治形势应该是B——小国寡民。答案为B。14.A
【解析】民国四年即1915年(日本提出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这本历史书的作者呼吁一个维护发展民主政治、抵抗外来侵略的“伯里克利式”的杰出领袖人物;这在当时(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图谋分裂中国东北、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背景下,有更深远的意义;A项“好战”是贬义词,对雅典公民也不适合(为城邦而战,为集体利益和荣誉而战)。15.A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本题适合采用排除法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是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体现,因此不会遭到流放,排除B;资助贫穷公民是正义事情,不会遭到流放;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不会威胁到民主政治,排除D;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就扰乱了民主政治,显然A选项符合题意。16.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奥运会发源于古希腊时期,它的出现代表了当时古希腊文明已进入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由于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所以现代人利用人工海洋试图展现希腊文明的特征,答案选C,A B D三项表述正确但无法凸显希腊文明的特征。17.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约束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维护平民自身的利益,平民通过斗争将原先的习惯法转变为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答案选C,A B D三项说法不符合上述史实。18.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是古希腊民主政治中实行的陶片放逐法,它最早出现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即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时期,答案选C,A发生在梭伦改革之前,B发生梭伦改革时期,D项发生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19.C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原始社会习惯法时期同态复仇的落后的传统。主要精神是氏族、部落成员或集体在遭到外来伤害时,受害方给对方以同等的报复,以命偿命,以伤抵伤,加害者氏族或部落则交出惹祸人,以求得整个氏族或者部落的集体安全。故选C。ABD项材料均无法体现。20.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奴隶的权利被排除在法律保护之外,这反映了《万民法》维护奴隶制度的本质,故选C。A、B、D均不符合题意。21.A 【解析】
答案第6页,总10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为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故选A。BC项是直接的影响;D项也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但不是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进行分析的。22.C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罗马法对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欧美各国的法律学校将罗马法列为重要科目;罗马法是研究法律的基本学问。体现了罗马法具有极高的法律价值,故选C。A、B、D均与材料内容不符。
二、非选择题 23.(1)特点:人民主权(1分)
(2)特点:轮番而治(1分)
(3)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和议会制等(任选其中两项即可)(4分)(4)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维护公民的利益。
借鉴: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执政为民;同时也应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6分)【解析】略 24.(1)三省六部制;不同意;唐朝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
(2)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古代中国:个人决策。古代雅典:集体决策
(3)海陆交错、平原被山地切割、海岸线长而弯曲、岛屿众多等;民主政治 【解析】略
机动题
1.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没有超过十万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古希腊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2.《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主要体现了罗马法中哪一项基本原则()A.同态复仇原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D.遵守契约原则 3.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成文法 4.《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这说明它
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
D.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
5.“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
答案第7页,总10页
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关注管理人才的培养 B.强调社会公共意志
C.主张各等级公民平等 D.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6.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建立10个地域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条款体现的目的是 A.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 B.保障了下层平民权益 C.确认等价交换的原则 D.保护了罗马公民财产 8.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指出:“至于雅典人的政制,他们选择的政体类型或者模式,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而不是良善者来说,我是不赞成的。”该材料 A.代表了贵族阶层的利益 B.指出了直接民主弊端 C.说明雅典民主范围狭窄 D.反映了雅典民主衰落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陂拉图是雅典郊区的一个农民,公元前459年30岁了。这一年是一个好收成的年份,家里的收成有300麦斗。有一天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虽然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陂拉图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到了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大会还没有正式开始,会场像往常一样热闹,会场围着篱笆,设有十道门。“大家注意,今天是公民大会,外邦人不许入内。”在门口执勤的监察员大声地喊着,“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作为首席将军的伯利克里大声训斥一些不愿意参加公民大会的男子。今天公民大会的议题有三项:第一项是对即将离任的执政官进行任期审核。第二项是投票选出民主妨碍者。第三项是对是否进一步扩大海军规模进行辩论和表决。五百人议事会在公民大会结束后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公民大会结束后,陂拉图有资格参与法庭审判员的抽签,他成为陪审法许6000名审判员中的一名,并加入了言论法庭,这个法庭共501人。今天讨论是历史申诉案“苏格拉底之死”,在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腐蚀青年、否定神并宣称自己是新神的罪名而被处死。经过激烈的辩论,法庭决定维持原判。请回答:
(1)陂拉图“很愿意去”参加公民大会的经济原因是什么?(2分)
(2)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雅典民主制度的看法。(8分)
(3)有人说,苏格拉底之死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据此,你认为苏格拉底案的最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
1.D 【解析】
材料的大体意思是“人口少了达不到自给,人口多了不易于国家的治理”。这说明城邦制符
答案第8页,总10页
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希腊境内纵横的山岭和交错的河流,把土地分成小块,这种地理环境下适合建立城邦国家。故选D。2.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理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法保护债权人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故选C。AB项材料未体现;D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的是契约的实行的问题,而是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3.C 【解析】
针对罗马帝国人口多难于管理的问题,罗马统治者发展了罗马法,使它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这就是万民法。故选C。习惯法是在《十二铜表法》制定以前,起主要作用的法律形式;公民法是在共和制时期公民内部实行的法律;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精神,为独立于政治上的实在法而存在的正义体系。因此ABD均错。4.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奴隶的权利被排除在法律保护之外,这反映了《万民法》维护奴隶制度的本质,故选D。A、B、C均不符合题意。5.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苏格拉底认为治理国家应该由懂得治国经验的人来统治和管理,而通过直接民主选举出来的管理者不一定具备治国管理经验,这会对国家构成极大的危害,这种危害要比雇佣一位没有经验的水手充当舵手还要严重,由此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反对直接民主制度,答案选D,A B C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6.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②③两项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的重要表现,而①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④是伯利克里改革的举措,①④两项不符合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史实,所以答案选B。7.D 【解析】
《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分析本题材料“即使卖方已将出卖物交付给买方,在价款付清之前,他仍保留该物品的所有权”反映了法律对私有财产进行严格的保护。ABC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的联系。8.B 【解析】
从材料“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而不是良善者来说,我是不赞成的”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制,认为直接民主制弊端很多,不能选到“良善者”。故选B。A项材料并未体现;C项说法本身正确,但是不符合材料的中心意思;D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
9.(1)参加公民大会有工资和津贴。(2分)
(2)积极意义:①代表了古代人类在民主政治制度探索中的最高峰; ②塑造了希腊人渴望知识、乐于探究和民族性格; ③推动工雅典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
局限性:①雅典公民形式上享有平等权利,但享有公民权的人只限成年男性公民。它的民主
答案第9页,总10页
政治实质上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②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8分)【解析】略
第二单元
第4课
习题练习三(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内心痛苦的样子
B.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斯:语气词,无实义
C.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即:就
D.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
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
①⑤B.
②⑥C.
③⑧D.
④⑦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
何以知之
B.
何陋之有
C.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D.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下列句子中没有借代用法的一项是()
A.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B.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C.
披坚执锐,以挡来敌
D.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
《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二、语言表达
7.对下面一段话中的划线部分进行改写。
要求:(1)以“儒家学者”开头。(2)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被赋予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8.假如你班要举行《诗经》读书交流会,主题是“感受《诗经》经典名句”,请你为主持人写一个开场白。
要求:(1)紧扣主题;(2)表达得体,富有文采;(3)不写称呼语和问候语;(4)60字左右。
三、诗歌鉴赏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9.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10.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蒹葭
蒹葭①苍苍②,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③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④。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⑤;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⑥。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⑦;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①蒹葭:芦苇。②苍苍:茂盛的样子。“凄凄”“采采”与之同。③溯洄:逆流而上。④晞:晒干。⑤跻:上升,这里指地势渐高,需要攀登。⑥坻:水中高地。⑦右:迂回曲折。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2)在水之湄
(3)宛在水中沚
12.翻译“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一句。
13.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章诗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章诗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章诗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洲。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景物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热烈追求却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章诗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四、默写
15.课文名句默写。
(1)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
(2)__________________,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3)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⑦之。
[注]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6.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
17.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18.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六、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风从水上吹过,留下了粼粼波纹;
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温暖;
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了深深蹄印;
鸽子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鸽哨;
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了圈圈年轮……
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孔”意为“很”。
2.【答案】B
【解析】①“莫”通“暮”;③“泮”通“畔”;④“尔”通“
”;⑤“匪”通“非”;⑦“于”通“吁”;⑧“说”通“脱”。
3.【答案】B
【解析】A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古义:下雪,“雨”为动词。
4.【答案】C
【解析】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
5.【答案】B
【解析】A.“复关”代指从复关来的“氓”。C.“坚”“锐”代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D.“总角”代指少年时代。
6.【答案】D
【解析】《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7.【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
【解析】以“儒家学者”为开头,即以“儒家学者”为主语重新调整划线部分的语序,改写时务必注意语言表述的连贯。
8.【答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经典名句,脍炙人口,耐人寻味。让我们走进《诗经》,去欣赏其中无穷的璀璨与绚丽吧。
【解析】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表达要围绕“感受《诗经》经典名句”展开,且注意开场白的别具一格的要求。
9.【答案】重章叠句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章法结构。联系《诗经》的文学常识和教材中学过的《采薇》,很容易答出“重章叠句”。《诗经》中每段开头采用相同或相近的句式,只是更换个别的字,叫做重章叠句。
10.【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比喻:诗中用美艳的桃花来比喻即将出嫁的女子,用硕大繁多的果实来比喻女子出嫁后多子多孙,用桃叶茂密葱绿象征新娘嫁过来后家庭昌盛,表达了姑娘对婚姻生活的憧憬和人们对她的祝愿和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全诗。《桃夭》比兴手法的辨认不难,每一节前两句均为“比兴”;但此题缺乏背景交代,赏析难点在于对思想感情的把握,依据“归”的意义可知,《桃夭》写的是婚恋嫁娶。全诗以桃来比新娘,喻指新娘的美丽贤淑;第一节写桃花盛开,喻指夫妻婚姻和睦;第二节写桃树结果,喻指夫妻生儿育女,子孙繁衍;第三节写桃叶茂盛,喻指家族兴旺。题目要求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必须关注比兴手法的作用,如联想巧妙,形象鲜明等。
11.【答案】(1)并列连词,并且。(2)名词,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3)水中小沙洲。
【解析】词义推断要结合具体语境和语法结构
12.【答案】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折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解析】溯洄:逆着河流向上走。下文“溯游”指顺着河流往下走。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亦通。
13.【答案】B
【解析】两句都是写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14.【答案】D
【解析】主要突出寻找、追求恋人的艰辛。
15.【答案】(1)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2)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3)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16.【答案】赋
17.【答案】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18.【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19.【答案】把笑容留下
有了微笑之泉的浇灌,最卑微的泥土上也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题记
燕子从水面掠过,留下了圈圈涟漪;露珠从叶尖滑过,留下了点点光芒;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也应留下甜美的笑容。
笑容如同穿越时空的清风,能吹散心中的阴霾;笑容如同满载哲思的梵曲,能唤醒尘封的心灵。留下笑容,能体现出旷达和坦然,能展示出气节和宽容,甚至能塑造出一个民族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乐观心态。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李太白的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刘禹锡的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的笑。因为笑,李白留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旷达;因为笑,刘禹锡留下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淡然;因为笑,谭嗣同留下了万古长存的气节。他们笑出了精神,笑出了品格,笑出了光芒万丈的人生。
作家歌德走在一条狭窄小道上,一位挑剔的评论家迎面而来。评论家趾高气扬地说他不会为傻瓜让路,歌德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着为评论家让路。同样,美国总统林肯面对政敌的百般刁难,不但没有愤怒反击,反而一笑泯恩仇,与他们握手言欢。这需要怎样宽广的胸怀啊!他们把笑容留给了对手,同时收获了友谊,也留下了千古佳话。
当今中国有这样一些人,虽被幸运之神抛弃,却依然与笑容为伴,奋力前行。“地坛的孩子”史铁生虽身患重病,却仍将笑容嵌入字里行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生命馨香。“中国达人”刘伟虽失去双臂,却仍将笑容注入黑白琴键,演奏出悦耳动听的生命赞歌。还有那些坚强的汶川人,灾难使他们失去了亲人和家园,但他们没有悲观失望,在全国人民的援助下,用坚毅重建汶川,笑着收获美好的生活。他们的笑,把中华民族不畏苦难的乐观心态展示给了世界。
留下笑容,留下的是美好;走不出阴影,留下的则是悲剧。从项羽的乌江自刎到海子的卧轨、三毛的离去,再到“富士康的十三跳”,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逝,一朵朵绚烂的生命之花在刹那间凋零,我们不能不为之流泪,不能不为之叹息,因为毕竟世上还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景,他们放弃得太早了。
留下笑容,就如同留下一台精彩的人生话剧,会带给他人幸福的启迪;不说再见就带着痛苦和忧伤匆匆退场,只会给人留下无尽的怀念与痛楚。
留下你的笑容吧,它比牡丹艳丽,比荷花清纯,比钻石璀璨。
留下你的笑容吧,让微笑之花开遍山野,让风儿夹着爽朗的笑声在时代的舞台上奏出最华美的乐章……
点评:作者用饱蘸感情之笔,奉劝人们留下笑容,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立意准确,主旨鲜明。事例新颖,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论证典型有力。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情怀。
【解析】材料的前五行运用了比兴手法,引出关键句: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了什么?进而引发思考:是留下欢乐还是痛苦?是留下光荣还是耻辱?是留下真诚还是虚伪?是留下福祉还是灾祸?是留下友爱还是仇恨?是留下公德还是私欲?是留下美名还是骂名?……材料的潜台词其实意在启发人们抓住机遇,珍惜时间,铸就辉煌,提高生命的质量,引导我们从正面思考人生,珍爱生命。欣逢盛世,当代青年在时代的舞台上,应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给生命增光添彩,让自己无怨无悔。时光匆匆,我们不能在时代的舞台上彷徨。应该抓住机遇,创造辉煌。既要创造物质财富,又要守住精神家园。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哪怕你留下的只是一缕微笑,那也是自信的种子,希望的阳光。
可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①留下生命的馨香;②潇洒走过,留下斑斓色彩;③一身正气,要留清白在人间;④笑傲人生,留下幸福的记忆。
若写议论类文章,应正反对比,褒贬鲜明,论证有力。若是写记叙类文章,要写出具体的人所留下的美好的、有意义的、难忘的事件。要注意用“小切口”来表现“大主题”,用生活的细节体现真善美。写记叙文应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兼用抒情和议论,使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
1.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没有能够起到应有的指导运动的作用。它属于恩格斯所批评的那种仅是从头脑中产生的解决社会弊端的空想方案。下列各项条文中对太平天国统治区域内的农民最无号召力的是( )
A.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C. “凡当收成时……余则归国库”
D. “照旧交粮纳税”
2. 清末重臣张之洞评论某项不平等条约时说:“此次和约,其割地之害,如猛虎在门,动思吞噬;赔款之害,如人受重伤,气血大损;通商之害,如鸩酒止渴,毒在肺腑。及今力图补救,夜以继日,犹恐失之,若再因循游移,以后大局何堪设想?”材料中所说的“和约”应该是( )
A. 1842年《南京条约》
B. 1858年《天津条约》
C. 1895年《马关条约》
D. 1901年《辛丑条约》
3. 20世纪20年代中期,共产国际对当时中国革命有如下的评价:“孙中山及国民党‘希望在外国人眼里以一个与义和团运动毫无共同之处的、有声望的民主主义政党的姿态出现。’”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 )
A. 孙中山不反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思想
B. 旧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C. 辛亥革命由于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而失败
D. 孙中山希望通过实行政党政治来改造中国
4.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民盟的报告指出,“这种国际环境,这种世界潮流,同时亦就确定了中国的前途。明白些说,今后的中国,非成立一个民主国家不可。因为非民主的国家,在今日的世界上,已没有存在的机会。”这份报告的主要意图是( )
A. 宣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主张
B. 宣布与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
C. 响应中共召开新政协的号召
D. 谴责国民党发动内战的行径
5.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他(指孙中山——引者注)在长期仿效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模式时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创造只是同中之异的创造性的话;那么,他现在师法俄国革命模式时注重的却是异中之同的独特性,目的都是为了完成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对这段材料中两处“独特性”理解正确的是( )
A. 前者提出推翻君主专制,后者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 前者提出避免欧美贫富悬殊的民生主义,后者强调国民党的组织建设
C. 前者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后者强调走苏联城市暴动的道路
D. 前者提出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后者坚持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
6.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制定如下决议:“组织各色各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公开组织,或者参加一切已经存在的反帝组织而夺取他们的领导。经过这些组织正确实行反帝运动中的下层统一战线,和吸收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的阶层参加斗争。”中国共产党的这项决议最有可能制定于( )
A. 1926年 B. 1932年
C. 1937年 D. 1946年
7.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曾发出如下指示:“我们反对封建剥削,只能没收地主的财产,保护工商业利益。如地主兼商人,就只能没收封建剥削部分,商业部分,连一个红枣也不能动。”毛泽东这一指示的根本目的是( )
A. 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巩固工农联盟的群众基础
C. 反对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
D. 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力量
8. 1938年5月,美国驻华使馆武官处在一份向美国军方发回的报告中评论说:“现在的中国人似乎在所有的战线上都成功地抑制住了日本人,这不仅是中国人已经极大地改进了他们的战术,更因为日本人的扩展已经到了这一点上——他们不能发起一个足以摧毁抵抗的沉重打击,而中国以他们巨大的人力优势能经受得住日本的进攻。”美国方面的这段评论说明( )
A. 美国对中国抵抗能力的认识发生转变
B. 中日战争已转入势均力敌的相持态势
C. 徐州会战开始唤醒国际的同情和尊敬
D. 美国逐渐认识到中国抗日的战略意义
9. 近代某报刊上有人撰文评论当前时局:“土地斗争与军事斗争,成为中共当前政治斗争的两个主要源泉”,二者是“相辅相行的,前者保障后者的成果,后者扩大前者的范围,而真正决定最后胜负的还在于前者不在于后者。”这篇文章最有可能发表于( )
A. 1925年 B. 1935年
C. 1942年 D. 1948年
10. 某中国近代史著作中写道:“当国家前途处于重新选择,占有主要权力资源的政治集团在实力上又难分伯仲之际,在社会底层就会形成自发性的政治参与浪潮。被战争动员起来的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在战后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政见,干预国事。”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是( )
A.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的群情激奋
B. 国民革命掀起了人民革命的高潮
C. 抗日战争爆发后各阶层团结御侮
D. 国共内战前争取和平民主的浪潮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一、选择题
1、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若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试
剂是
()
A. Cl2
B. KMnO4
C. FeCl3
D. HCl
2、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2Al+2NaOH+2H2O=2NaAlO2+3H2↑相比较,水的作用相同的是
()
A.2Na2O2+2H2O=4NaOH+O2↑
B.4Fe(OH)2+O2+2H2O=4Fe(OH)3
C.2Na+2H2O=2NaOH+H2↑
D.2F2+2H2O=4HF+O2
3、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11.2L Cl2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C.难失电子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NaOH + HCl == NaCl + H2O
B、H2 + CuO Cu + H2O
C、Fe2O3 +3CO2CO2
5、下列反应中,水只作氧化剂的是 A.
2F
2+
2H2O===4HF
+Fe + 3CO2
D、2CO + O2 O2
B.2Na+2H2O===2NaOH+H2↑ C.2H2O2H2↑+O2↑
D.Na2O+H2O===2NaOH
6、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得氧气:(1)2KClO32KCl+3O2↑
(2)2Na2O2+2H2O===4NaOH+O2↑(3)2HgO(4)2KMnO42Hg+O2↑
K2MnO4+MnO2+O2↑
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之比为
A.3∶2∶1∶4
B.1∶1∶1∶1 C.2∶1∶2∶2
D.1∶2∶1∶1
7、在下列转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S→H2S
B.CuSO4→Cu C.KClO3→O2
D.C→CO2
8、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SO3+I2+H2O===2HI+H2SO4 2FeCl3+2HI===2FeCl2+2HCl+I2 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A.H2SO3>I->Fe2+>NO
B.I->Fe2+>H2SO3>NO C.Fe2+>I->H2SO3>NO
D.NO>Fe2+>H2SO3>I-
9、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离子反应的是 A.钠在氯气中燃烧
B.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D.锌粒放入稀硫酸中
10、已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 mol KH A.失去1 mol电子
B.得到1 mol电子 C.失去2 mol 电子
D.没有电子得失
11、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甲烷与氧气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X变为X2-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B.凡有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含氧酸能发生氧化反应,无氧酸则不能
D.反应中某元素的原子变为阳离子,则该元素的单质在反应中一定是还原剂
二、填空题
三、13、四、五、六、(1)饮用水中的NO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的浓度,可以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还原为N2,其化学方程式为: 10Al+2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反应中,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的原子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用“单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
14、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运用:
(1)人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氧化体内的葡萄糖(C6H12O6)提供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能量,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
(2)罐头厂在装食物罐头时,通常要添加一些对人体无害的抗氧化剂,此类食物抗氧化剂,防止食物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此类食物添加剂应具有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铁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铁在人体中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的,而 Fe2+更容易被吸收。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 Fe3+转化为Fe2+。在这个过程中维生素C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氧化作用”或“还原作用”)。
15、近年来,我国储氢碳管研究获得重大进展,电弧法合成碳纳米管,长伴有大量物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___K2Cr2O7+__H2SO4(稀)→ ___CO2+__K2SO4+ Cr2(SO4)3+ __ ___(1)完成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此反应的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3)硫酸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_______(填选项编号)
A.酸性
B.氧化性
C
.
吸
水性
D.脱水性
(4)上述反应若产生11克气体物质,则转移电子的数目___________
16、某同学欲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可供使用的试剂有:Na2O2、蒸馏水、KMnO4酸性溶液、MnO2。该同学取4 g Na2O2样品与过量水反应,待完全反应后,得100 mL溶液X和448 mL O2(已折算为标准状况)。该同学推测反应中可能生成了H2O2,并进行实验探究。
⑴试设计实验证明溶液X中含过氧化氢_________________。
⑵通过上述实验证明溶液中确实存在H2O2。取少量X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⑶取少量X于试管中,滴加FeCl2溶液,立即生成红褐色沉淀,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⑷已知溶液X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同时放出氧气,完成并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MnO4-+ __________H2O2 + __________H+ —
__________Mn2+ + __________O2↑ + __________。
取100 mL 溶液X,使其与过量酸性KMnO4溶液反应,最终生成224 mL O2(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则此样品中Na2O2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17、过氧化氢H2O2(氧的化合价为-1价),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对于下列A~D涉及H2O2的反应,填写空白: A.Na2O2 +2HCl= 2NaCl+H2O2
B.Ag2O+ H2O2=2Ag+O2+ H2O C.
H2O2=2 H2O+O2
D.3 H2O2+Cr2(SO4)3+10KOH=2K2CrO4+3K2SO4+8H2O(1)H2O2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2)H2O2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填代号)。
18、氧化亚铜(Cu2O)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能溶于酸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铜和Cu2+。测定一种含氧化亚铜的矿石中氧化亚铜含量的方法是:将矿石溶于足量的硫酸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然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反应后锰元素以+2价形式存在。(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u2O与Fe2(SO4)
3、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____________。
②滴加高锰酸钾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2O与上述两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若在某次测定中称取5.0g矿样,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时,消耗0.1mol・L-1KMnO4溶液的体积为100mL,则矿样中氧化亚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19、加热0.04molKMnO4固体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mol单质气体,此时KMnO4的分解率为x,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过量的浓HCl并加热,充分反应后(例如:4HCl+MnO2MnCl2+Cl2↑+2H2O,设Mn元素全部以Mn2+的形成存在于反应后的溶液中),又收集到bmol单质气体。(1)a+b=___________(用x表示)。
(2)当x=_________时,(a+b)取最小值,且最小值为_________。
(3)当a+b=0.09时,0.04molKMnO4加热后所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_____g。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B
5、B
6、C
7、D
8、A
9、D
10、A
11、A
12、D
二、填空题
13、.①Al 失去 ②
14、(1)C6H12O6(2)还原性(3)还原作用
15、(1)3C+2K2Cr2O7+8H2SO4(稀)=3CO2+2K2SO4+ 2Cr2(SO4)3+8 H2O
(2)氧化剂K2Cr2O7, 还原剂C
(3)A
(4)转移电子的数目NA 或6.02×1023
16、⑴取少量溶液X加入少量MnO2(或少量酸性KMnO4溶液),若有无色气体放出,(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X中含过氧化氢(2分,取样和结论1分,操作和现象1分)
⑵溶液先变红后褪色(2分)
⑶2Fe2+ + 4OH-+ H2O2=2Fe(OH)3↓(2分)
⑷2,5,6,2,5,8H2O(2分,系数1分,H2O1分)97.5 %(2分)
17、(1)D
(2)C
18、(1)①Cu2O+Fe2(SO4)3+H2SO4=2CuSO4+2FeSO4+H2O ②10FeSO4+2KMnO4+8H2SO4=5Fe2(SO4)3+2MnSO4+K2SO4+8H2O(2)KMnO4>Fe2(SO4)3>Cu2O(3)72%
2、《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 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纵使死一万次也不后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5、屈原在《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8、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当做常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表现作者只要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别人了解不了解也不在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屈原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 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6、《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19、《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21、《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22、《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23、《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 波逐流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必修一必修二默写练习答案】推荐阅读:
高一语文必修二名句默写06-28
必修一数学综合练习题07-03
必修二语文作业本答案07-24
必修二第一专题12-05
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题09-19
必修一数学试题及答案07-14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05-25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作文07-16
语文高中必修一第二单元二知识点06-16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单词(默写用)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