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必修一期末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通用技术必修一期末(推荐6篇)

通用技术必修一期末 篇1

1、技术的定义

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技术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为了满足人类需要才产生的2、技术的价值和作用

⑴对人: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

⑵对社会:

①技术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

②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

③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起到重要作用

⑶对自然

①依靠技术,人类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②把握合理尺度,注重对自然的保护,尤其是能源技术的发展,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3、技术的性质

⑴目的性:技术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一定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类某方面的需求

⑵创新性:技术发展的核心

★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⑶综合性:技术的内在特性

⑷两面性

⑸专利性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

e.g.专利申请的步骤:提出申请→受理→初审→发布→实质审查→授权

4、技术活动和科学活动

⑴科学活动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⑵技术活动侧重利用和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e.g.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典型的科学活动,而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典型的技术活动

5、对技术的未来的追思和憧憬,既不需要技术迷惘中的旷世悲怆,也不需要技术崇拜中的盲目乐观

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1、设计的定义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的活动

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⑴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⑵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

技术的进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先进的技术使人们的设计得以实现

3、技术世界中的设计,主要是技术设计

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指的是综合设计

★在很多情况下,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从本质上说,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

4、人机关系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的时候,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

5、人机关系实现的目标

高效、舒适、安全、健康

6、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⑵动态人群与静态人群

⑶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如茶座、咖啡屋的设计应以暖色调为主,办公空间的设计应以冷色调为主

⑷处理好信息的交互

液晶显示屏电话可以提供给人们视、听觉双重信息传递途径

e.g.发生车祸概率最高的是棕色车子,最低的是银灰色车子

7、技术试验和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的目的在于甄别真伪,技术试验的目的在于选择和优化

8、技术试验的分类(根据目的)

⑴优化实验:农业中不同品种的对比试验

⑵预测实验:通过老化试验预测零件老化后的结果、安全帽的超载实验

⑶信息实验

⑷性能试验:拉断力测试、硬度测试、破坏测试等

9、技术试验方法

⑴优选实验法: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

⑵模拟实验法:汽车的碰撞试验、大坝水利实验

⑶强化实验法:检测产品的抗压性能

⑷虚拟实验法:用计算机模拟“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表面的场景效果

⑸移植实验法: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

10、技术试验的实施步骤

制定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1、技术报告的写作项目

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

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1、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

⑴发现与明确问题

⑵制定设计方案

⑶制作模型或原型

⑷测试、评估和优化

⑸产品的适用于维护

2、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

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

3、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一项具体设计中,有些阶段或步骤可能会发生变化,有些步骤之间可能出现一定的重复

4、设计的一般原则

⑴创新

★创新是技术的核心

⑵经济:指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效果

最低的费用指各方面的成本的总量最小,包括时间和金钱等

⑶实用

★实用原则是设计的最基本原则

⑷美观

产品中的美观原则是多元的,它受到消费者、功能、技术、文化传统的多方面影响

⑸道德

⑹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既有强制性的标准,也有推荐使用的技术规范

⑺可持续发展

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5、设计的评价

⑴从评价对象来看

①对设计过程的评价:按照产品设计一般过程的五个步骤

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应寓于设计的全过程

②对设计对象的评价

一是参照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二是依据事先制定的标准进行

⑵从评价者来看,可以分设计者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6、产品设计的原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1、问题的种类

科学方面的、社会方面的、技术方面的问题

2、问题产生的原因

⑴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⑵由别人给出的问题,设计者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⑶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它

3、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⑴观察日常生活:如新式纺纱机的诞生

⑵收集和分析信息

⑶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如伽利略发明体温表

4、明确问题

⑴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

⑵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和具体的设计任务

5、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有价值

科学性、普遍性、可能性、先进性、能效型、主要性

6、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

⑴设计对象的特点和问题解决的标准

⑵设计者的设计能力和条件

第五章 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1、设计分析的三要素:“物”“人”“环境”

2、方案的构思

是人们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的过程

3、方案的构思方法

⑴草图法

⑵模仿法:摄像机的自动调焦的针孔摄像头就是研究鹰眼的成像原理后仿制的⑶奇特性构思法:夜视镜的发明

⑷联想法:万户的爆竹飞天梦

★联想法更多是原理相似,模仿法更多是外形相似

4、常用的创造技法

⑴头脑风暴法:必须坚持当场不对任何设想作出评价的原则

⑵列举法

⑶设问法

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1、技术语言

⑴定义: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

⑵特点:言简意赅、通俗直观

⑶类别:技术图样、口头语言、图表等

2、草图可分为构思草图和设计草图

3、正等轴测图:是一种可以表现物体三维结构特征的图形

绘图时,三个坐标轴之间的夹角读数为120°

4、三视图

⑴安置方式: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有房

⑵原则: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

5、尺寸标注的原则

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6、尺寸标注的要素

⑴尺寸线

不可以画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及其延长线上,必须单独画出

⑵尺寸界线

可以利用形体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为尺寸界线

⑶尺寸数字

7、正投影可以如实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机械制图时常被采用的基本方法

8、对于一个物体来说,角度不同,其三视图也就不同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1、模型的功能

⑴使设计对象具象化

⑵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研究产品的性能及人机关系

2、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⑴草模:用于产品造型设计的初期,与实际产品相差很大

⑵概念模型

⑶结构模型

⑷功能模型

⑸展示模型:采用真实材料、按照准确尺寸做成,用于展示和市场宣传

3、工艺

⑴定义: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其成为产品的方法

⑵常见的有: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铸造、表面处理工艺等

⑶作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4、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⑴划线 步骤:划出基准、划尺寸线、划轮廓线、冲眼

⑵锯割⑶切削⑷表面处理 包括表面刷光、喷涂油漆、镀层

⑸钻孔 步骤:划线定位、装加工件、装夹钻头、钻孔

5、制作模型的步骤

⑴选择合适的材料;⑵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 ⑶按设计图样划线; ⑷对材料进行锯割、切削等加工; ⑸装配; ⑹对模型进行表面处理; ⑺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色彩进行评价;⑻对产品的结构、功能进行检测和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⑼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展示模型

第八章 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

1、产品说明书的一般结构 标题、正文、产品标记

2、产品说明书的形式:条款直述式、自问自答式

3、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

⑴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需要:如该吃几片退烧药

⑵体现产品的设计特点:如儿童玩具的说明书

⑶不必平均用力,而应有所侧重:如微波炉说明书

⑷语言准确、通俗、简洁,内容条理清楚:如错误喷洒农药

4、技术产品的服务途径(用户可以借助以下渠道了解服务信息):

⑴查阅使用说明书获取厂家的服务电话、服务网点等信息

⑵打电话询问或上网查找

通用技术必修一期末 篇2

本标准规定了机床数控系统研发、设计、制造、验收及应用的基本要求, 内容包括: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定及包装储运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机床数控系统, 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床、木工机床及特种加工机床等的数控系统。其他用途的数控系统亦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略)

3 术语和定义

GB/T 8129—1997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数控系统

使用数值数据的控制系统, 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引入数值数据, 从而实现机床加工过程的自动控制。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数控装置和驱动装置两部分。其中驱动装置又包括完整驱动单元和电机两部分。

3.2 数控装置

数控装置为数控系统的控制部分, 一般由微处理器、存储器、位置控制器、输入/输出、显示器、键盘、操作开关等硬件电路和包括相关的控制软件所组成。

3.3 驱动装置

数控系统的驱动装置是由完整的驱动单元加上相应的电机而组成。

以上分类见图1数控系统的典型组成与端口/接口的示意图。

3.4 电柜、机箱与内置型机箱

电柜和机箱是用来安装数控系统的电路和部件, 用以防止外部影响及操作人员触电的壳体。通常机柜体积较大, 开有柜门, 机箱较小, 开有盖。内置型机箱是指安装在电柜或其他机箱内部的机箱。

注:对于做成内置型机箱的数控系统的控制装置, 其操作面板部分通常为操作人员可以接触到, 而其余部分则安装在电柜或其他机箱内部。

3.5 端口

数控系统各装置和单元上, 能够提供和接受电磁能量或信号, 且这些电磁能量或信号能够被测量到的特定边界 (见图1) 。

注:端口一般是指数控系统对外部的边界, 而接口一般是指数控系统内部各装置或单元的边界。

3.6 机箱端口

数控系统的物理边界, 电磁场可以通过这个边界辐射或侵入。

3.7 电源端口

连接数控系统各装置和单元供电电源的端口。电源端口中通常包含保护接地端口。

注:驱动单元连接电机的电源输出端口为电机电源接口。

3.8 控制与测量信号接口

连接数控系统各装置和单元之间的控制与测量信号的接口。接口之间通过相应的信号线或信号电缆相连接从而完成指定的功能。

3.9 计算机信号端口

数控系统各装置与计算机之间的信号端口, 通常包括RS232/485、USB、键盘、网络等信号端口。

3.1 0 第一类环境

民用环境, 同时还包括那些不经过中间变压器而直接连接到向民用供电的低压供电电网的应用环境。

注:第一类环境的示例:居住房屋、公寓、商业区和居住区的办公楼。

3.1 1 第二环境

除了直接连接到向民供电的低压供电电网的应用环境之外的所有环境。

注:第二类环境的示例:工业区以及由专业电力变压器供电的用于技术服务区的建筑物。

3.1 2 电磁兼容性 (EMC)

数控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运行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3.13 (对骚扰的) 抗扰度

数控系统及其各装置或单元面临电磁骚扰不降低运行性能的能力。

3.1 4 静电放电

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相互靠近或直接接触引起的电荷转移。

3.1 5 脉冲群

一串数量有限的清晰脉冲或一个持续时间有限的振荡。

3.16 浪涌 (冲击)

沿线路或电路传播的瞬态电压波。其特征是电压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

3.17 电压暂降

电气系统某一点的电压突然下降, 经历几周到数秒的短暂持续期后又恢复正常。

3.18 辐射骚扰

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能量的电磁骚扰。

3.19 传导骚扰

通过一个或多个导体传递能量的电磁骚扰。

3.20 工频磁场骚扰

由工频磁场所引起的电磁骚扰。

3.21 可靠性

数控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 实现规定功能特性的能力。

3.22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

数控系统无故障工作时间的平均值。

4 技术要求

4.1 数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4.1.1 数控系统的功能分类

数控系统按其功能用途可以分为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床、成型加工机床、木工机床、特殊加工机床和专用机械等数控机床用的数控系统。各类数控系统的功能定义应符合GB/T 8129—1997的规定。

4.1.2 坐标轴与运动方向

数控系统的坐标轴和运动方向应符合GB/T 19660—2005的规定。

4.1.3 准备功能与辅助功能代码

数控系统使用的准备功能G和辅助功能M的代码应符合JB/T 3208—1999的规定。

4.1.4 数据格式

数控系统所采用的数据格式应符合GB/T 8870—1988的规定。

4.1.5 数控系统的控制功能

各类数控系统所具有的控制功能应能满足所控制的数控机床的使用要求。

数控系统一般应具有自动操作、手动操作、程序输入和编辑、自诊断、报警显示、机床回零点、手动数据输入 (MDI) 、手摇脉冲发生器或单步进给等基本功能。

对于性能较高的数控系统, 或特种数控系统, 还应具有和数控机床要求相适应的更多的功能。

对有特殊功能要求的数控系统, 可以由供需双方在技术协议合同中规定。

各个数控系统生产厂商的各个型号的数控系统的具体功能以及其有关技术指标, 应在其产品说明书或使用手册中详细说明。

4.2 数控系统的基本设计要求

4.2.1 结构与外观

数控系统的电柜、机箱及操作面板的结构与布局应合理、美观、协调并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 同时应具有使用及维护的方便性。

电柜、机箱以及零部件表面应平整匀称, 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或变形, 表面涂、镀层不应有气泡、龟裂、脱落或锈蚀等缺陷, 其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4.2.2 标志

数控系统的电柜、机箱、操作面板上的开关、按键、按钮、旋钮、指示灯、保险丝及控制单元 (如手摇脉冲发生器) 等都应有表示其功能的标志并可以采用形象化标志;电源端口、保护接地端口及信号连接端口/接口等应有表示其作用或相应端子定义的标志;表示数控系统的技术要求或性能也可以使用相应的标志。

所有这些标志应牢固、清晰、美观、经久耐用及易于观察, 并且不会因为系统安装或连线时被破坏或永久遮盖。

所使用的各种标志应符合GB 18209.1—2000、GB18209.2—2000、GB/T 17161—1997、GB/T 4205—2003、GB/T3167及GB/T 3168等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包装上的标志应符合本标准第7章的规定。

4.2.3 颜色

4.2.3. 1 连接导线

当用颜色代码作连接导线的标记时可采用黑、棕、红、橙、黄、绿、蓝 (包括浅蓝) 、紫、灰、白、粉红、青绿等颜色。保护导线的颜色为黄/绿双色线且是绝对专用的。

建议使用下列导线颜色代码:

——黑色:交流和直流动力电路;

——红色:交流控制电路;

——蓝色:直流控制电路;

——橙色:由外部电源供电的连锁控制电路。

详细要求参见GB 5226.1—2002中14.2。

4.2.3. 2 操作控制元件

操作控制元件 (按键与按钮) 的颜色应符合表1的规定, 详细要求应符合GB 5226.1—2002中10.2和GB 18209.1—2000中5.2的规定。

4.2.3. 3 指示元件

指示元件 (指示灯、光标按钮、闪烁灯) 的颜色应符合表2的规定, 详细要求应符合GB 5226.1—2002中10.3、10.4和GB18209.1—2000中5.2的规定。

4.2.4 导线与连接

连接导线和电缆的选择应符合GB 5226.1—2002中第13章的规定, 连接与布线应符合GB 5226.1—2002中第14章的规定。插头与插座组合的形式应使得无论何时, 即使在连接器插入或拔出时, 能够防止人与带电部分意外接触 (保安特低电压电路除外) , 从而避免危险隐患。

4.2.5 防护

4.2.5. 1 防护等级要求

数控系统电柜和机箱的防护等级要求如下:

——电柜和机箱:IP54。

——内置型机箱:IP54~IP00。

注1:对控制装置的内置型机箱, 其操作面板部分防护等级要求为IP54, 其他部分可以降低:防止人员触电的最低要求为IP20, PELV电路即保安特低电压电路防护等级可以为IP00。

注2:IP防护等级的定义如下:

—IP54:防尘, 不能完全防止尘埃进入, 但进入的灰尘量不得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不得影响安全;防溅水, 向外壳各方向溅水无有害影响。

——IP20:防止人用手指接近危险部件;防止直径不小于12.5mm的固体异物进入外壳内;无防水。

——IP00:无防护。

有关防护等级IP代码的组成和含义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见GB4208—2008中第4章、第5章、第6章。

4.2.5. 2 防护等级的设计

为保护电柜和机箱达到IP54等级要求, 其设计原则是保证它的密封性能, 这样做不仅防尘并且防潮, 对在恶劣条件下运行的数控系统尤为重要。具体方法包括将电柜或机箱的门边框采用密封条或密封圈, 其材料应能经受侵蚀性液体、油、雾或气体的化学影响;机箱的所有通孔应密封住, 电缆线进口在现场应容易打开等;详细要求应符合GB 5226.1—2002中12.4的规定。

电柜和机箱内部散热的解决方法:

——推荐采用小型工业用空调或热交换器。

——不推荐采用普通散热结构的设计。

——推荐采用专门散热结构的设计。

注1:普通散热结构的设计是指使用风扇散热的一种传统的简单结构设计, 由于它会造成电柜或机箱内部与外部之间空气快速交流, 容易引起灰尘、冷却液和油雾等在数控系统的电子电路内部快速沉积从而造成可靠性下降。它虽然看起来符合IP54的要求, 但由于工业应用现场各种环境污染复杂, 即便安装了风扇过滤网, 但常因疏于清洗和更换, 在使用过程中或者堵塞风道或者过滤网破损从而增加了数控系统故障率。

注2:专门散热结构的设计是指将功率型发热元器件集中在散热器上, 对散热器及大功率电阻等发热部件采用独立风道进行强迫风冷 (如果需要风冷的话) , 其他电路及元器件采用无风扇的自然空气冷却的一种结构设计。它可以有效提高数控系统的可靠性。

注3:以上推荐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数控机床厂商设计制造的用以安装内置型数控装置的电柜和机箱。也同样适用于机床数控化改造的电柜和机箱。

4.2.5. 3 防护的其他要求

如果工作、存放和运输环境有超量污染物 (如灰尘、酸类物、腐蚀性气体或盐类物) 和辐射时, 供方与需方可能有必要达成专门协议。

4.2.6 操作与维修性

应充分考虑电柜、机箱的操作和维修性, 并符合GB5226.1—2002中12.2的规定。

4.2.7 铭牌

数控产品应有包括型号、名称、制造厂名、制造日期、额定电压、相数、额定电流或功率等内容在内的铭牌, 其文字要清晰、美观、耐久。铭牌的固定或张贴要牢固, 易于观察。

4.3 数控系统的接口信号要求

4.3.1 模拟接口信号

数控系统的各个装置或单元之间的控制信号可以使用模拟接口信号, 其要求如下:

——输入信号为:±10V或0~10V, 输入阻抗≥10kΩ;

——输出信号为:±10V或0~10V, 负载阻抗≥1kΩ。

注:模拟输出应能承受直至短路时的任何过载。

其他模拟输入输出接口信号也应符合IEC 61131-2:2007中5.3的规定。

4.3.2 数字脉冲接口信号

数字脉冲接口信号在数控系统的各个装置或单元之间可以有多种类型:控制用电平接口信号、进给用脉冲接口信号、测量用脉冲反馈接口信号、通讯用接口信号 (如RS232/485、USB、键盘接口) 等。数控系统的生产厂商应在其产品说明书或使用手册上具体说明。对于脉冲和电平接口信号, 还应说明脉冲信号的种类、电平、速率、信号电流等。

4.3.3 现场控制总线接口

高性能的数控系统往往采用现场控制总线来作为数控系统的装置或单元之间的接口。现场总线种类很多, 各个数控系统生产厂商应根据自己使用的技术, 在产品说明书或使用手册上说明。

4.3.4 其他控制信号

数控系统的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之间应具备基本交换信号:

——准备就绪 (驱动装置输出) ;

——允许/封锁工作 (驱动装置输入) ;

——故障报警 (驱动装置输出) 。

其他控制信号也应在使用说明书或使用手册中说明。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 篇3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C B A C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A A D B C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A A B D A A B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D A C B D B B B D

二、非选择题(20分)

1.内忧外患(2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4分)

2.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2分)

3.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

创立近代教育制度(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8分)

4.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

通用技术必修一期末 篇4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 早的是:

A.5月1 日

B.7月1 日

C.8月1日

D.10月1 日 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A.春分日至秋分日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

D.冬至日至夏至日 4.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

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

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

5.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 6.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旋造成 D.暖锋造成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0—11题。10.图中P、K处分别是: A.冷锋、冷锋

B.暖锋、暖 锋 C.暖锋、冷锋 D.冷锋、暖锋

11.该天气系统在1—7处的剖面图正 确的是:

C

D A

B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B.乙 C.丙 D.丁

右上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21.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图15)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沉积岩 B.②是岩浆岩 C.③是变质岩 D.④是岩浆

读图A-06和A-0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2~23题。

图A-06

图A-07 22. 图A-06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23.图A-0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24.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读右图回答18~19题。25.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26.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 ..A.庐山

B.喜马拉雅山

C.华山

D.泰山 读下图,完成27~28题。

27.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M

28.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分布

C.人类活动

D.岩石性质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29~30题。29.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合理开发水能

D.积极植树造林 30.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写出自然带名称:A

,B

,C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

,影响该分 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3)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因此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循

的原则。

32.读右图,回答问题。(6分)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 的是

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

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

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

环节,④表示

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 表示

作用。

33.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1)判断A、C、D三地的纬度:

A

C

D

(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但

地区例外,这里全年昼夜。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3)从A到D的四幅图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规律是。

34.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图中甲、乙两处,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

,图中乙处中 ....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

(填“上升” 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

。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

(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

(填“前”或“后”)。

(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

;此时长春刮

风。

35.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18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臵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2分)。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带。(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和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期末测试

1— 5 BBCAA

6—10 DCDBD

11—15 CBABB 16—20 CCDBD 21—25 DCBCC 26—30 BAABC 31.(6分)

(1)温带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水分(3)因地制宜 32.(6分)(1)乙(2)南

(3)(地表和地下)径流

水气输送(4)变质作用 33.(6分)

(1)0°

66.5°

90°(2)赤道

平分(相等)(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34.(9分)

(1)甲

反气旋

上升(2)甲

(3)①

前(4)长春

偏南风(南风、西南风)35.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

(1)整体

(2)西风带

(西南风,风向略2分)

(3)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4)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

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通用技术必修一期末 篇5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源头可追溯到( )

A.世袭制度 B.等级制度 C.宗法制度 D.分封制度

2.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存在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当时政权的纽带

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

A.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 B.秦始皇实行了分封制

C.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 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

4.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列强侵华签约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与重庆被辟为通商口岸密切相关的是( )

5.有学者说太平天国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颁布实行《天朝田亩制度》 B.建立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权

C.提出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 D.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6.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 )

A.推动了中国政治、思想进步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的出路 ④五四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右图是江苏画家刘元1938年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画表达的宗旨是( )

A.反映了敌强我弱的抗战形势

B.反映了国共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C.反映了中共抗日的游击战术

D.反映了日寇陷入中国全民抗战的-大海中

9.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

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土地革命

10.1984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在浙江丽水地区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它建立的主要依据(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协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D.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12.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③《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13.关于古希腊民主政治,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是“有权利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尼西阿斯说:“男人就是城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享有公民资格的多是雅典城邦的成年男子

B.男性公民,可以参与公民大会,拥有城邦权力

C.排斥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的民主权利

D.公民的出现表明政治上血缘关系开始取代地域成分

14.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罗马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15.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根本要求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6.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

A.法国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它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

17.朱自清在《论标语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有现实性的必要的。”与标语“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 )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18.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19.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 )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多极化格局开始形成

C.冷战局面开始出现 D.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20.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发展中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 19世纪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构示意图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8分)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两种政治制度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在本质上有何不同?(4分)

(3)据材料三,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英两国国家元首最大的不同点。(6分)

22.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诗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诗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诗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

诗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8分)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4分)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

材料二 第二条……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并对友好和平的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

第四条: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

材料四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毕竟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我们必须领导革命……建立一个按照美国价值标准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原国务卿克里斯托夫说:“‘冷战’的结束正在使美国的领导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据材料二指出苏联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3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是怎样的?(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很多权力中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4)材料三、四中,反映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答案

1.C [“拜高堂”,体现了“敬祖”,故是宗法制。]

2.D

3.B [秦朝废除了分封制。]

4.C

5.D [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这正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

6.A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7.C 8.D

9.A [从材料中“行程两万”可判断是在长征途中的事,从“挽国邦”进而可判断是遵义会议。]

10.D 11.D 12.D 13.D

14.C [《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的范畴。]

15.A 16.C 17.B 18.A 19.D 20.D

21.(1)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互为补充;皇权独尊。

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影响深远。

(2)共性:中央(政府)机构间的权力互相制约与监督。

不同:唐三省六部制体现封建专制统治;美国三权分立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异同点:①同: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

②异: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

国家元首: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实权;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

22.(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

原因: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者“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3)原因:“左”倾错误的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结果:三支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

(4)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23.(1)1949年。

措施:1955年,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

(2)两极格局。

(3)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西欧、日本崛起;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发挥重要作用。

(4)趋势: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通用技术必修一期末 篇6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 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与RNA的区别:

2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

2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④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2、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24、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结合水(4.5%):组成细胞的成分之一

2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2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30、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

3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染色质两种状态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3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离子、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3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8、酶的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等。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全称:三磷酸腺苷

39、ATP与ADP相互转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40、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4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

不同点比较:

相同点比较:

42、细胞呼吸应用: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43、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4、叶绿素a和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乙醇提取的叶绿素只要结构没有被破坏,仍是可以吸收光能的。

4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46、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47、(1)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场所:类囊体薄膜,产物:[H]、O2和能量

过程:①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②ADP+Pi+光能ATP(2)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

①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②C3的还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5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48、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

49、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50、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5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

52、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

分裂期: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分裂期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变化

5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54、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55、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56、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57、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功能不同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58、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

生长发育所需的遗传信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59、细胞衰老特征:

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60、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61、癌细胞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上一篇:关于友情受伤的句子下一篇:机械加工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