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酸碱盐的相关内容历来学生化学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也是学习的分化区。酸碱盐的相关知识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教材安排的难点内容。从以往同学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实际来看, 有的同学由于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从而导致学习比较吃力, 效果也不理想, 导致化学成绩明显下降, 化学从此成了一块“心病”。在九年级化学中“酸碱盐”这两个单元中采用探究式教学, 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创设使学生发现和提出有效问题的情景

创设情景目的是促使学生在已有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产生激烈冲突, 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 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欲望, 产生问题意识,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 营造和谐气氛,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提出有效问题。在创设问题情景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勇于求异、主动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对敢于质疑的学生给予及时肯定和表扬, 努力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 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 让学生消除思想障碍, 敢于质疑。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 使学生在问题中求知, 在问题中发展, 不断提高发现和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

(2)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和提出有效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实验探究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并给学生的思维过程发展尽可能的提供时间, 避免担心教学进度而出现的“师演生看”、“师讲生听”的现象发生。

(3) 引导学生对所发现的问题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加以表述。学生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是逐步发展的, 学生发现问题后,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发现的问题表述出来, 正确的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不恰当的要及时纠正。学生经过多次的经验积累, 随着他们化学知识技能的提高, 就可以逐步发展他们发现和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没有提出问题并不表示没有问题, 而是没有受过产生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提问技能的训练, 这就要求教师去启发诱导, 做好提问示范, 逐步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以下的一些启发和引导。例如在学习Ca (OH) 2的化学性质时, 有同学把石灰水滴入少量的Cu SO4溶液或Fe Cl3溶液, 并没有出现沉淀, 这是为什么?要鼓励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时善于捕捉疑点, 并大胆提问。

2 培养猜想假设能力, 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

猜想与假设是构成科学探究能力的要素, 是科学研究问题的核心环节, 也是探究活动后续阶段中制定计划和进行实验的重要依据, 猜想与假设能为收集信息、分析和解释信息, 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 能为制定探究计划或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必要的基础, 如果猜想与假设一旦得到实践结果的支持, 它就可能发展成为科学结论, 因此猜想与假设促成了科学概念和科学定律的建立, 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形成式。

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 就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常出现两种尴尬的境地, 一是学生怎么也猜不到点子上;二是学生的猜想漫无边际, 最后由教师包办代替, 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猜想与假设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 影响了科学探究教学的效果。

学生在进行猜想与假设时由于缺乏方法上指导, 往往不知从何入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探究活动, 给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猜想与假设的方法, 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例如:食品中的干燥剂氧化钙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 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 块状固体的成分可能是什么?要求提出猜想与假设, 这类涉及到对化学反应中的物质成分进行猜想与假设时, 要分清极端量和中间量, 极端量碳酸钙, 中间量是指氢氧化钙, 提出的猜想与假设要包括极端量和中间量, 因此猜想有:Ca O、Ca (OH) 2;C a (O H) 2;C a (O H) 2、Ca CO3;Ca O、Ca (OH) 2、Ca CO3;Ca CO3。

3 实验设计中运用探究式教学

化学是一门科学, 科学就离不开实验。因此, 实验在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 实验也是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酸碱盐教学中, 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尤为重要, 实验设计本身就是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构思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 其中必然蕴含着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训练。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化学实验设计, 其实质都是根据所提出的问题, 运用已具备的的化学知识或实验技能, 有时甚至是根据己知的信息或提示, 构思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实验设计思路做一个简要分析:

题目:松花蛋加工的主要原料是:食盐、生石灰、纯碱、水等, 这些原料混合后, 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呢?猜想:原料充分混合所得溶液 (浸出液) 中可能含有的物质:一定含有Na Cl和Na OH, 可能含有Ca (OH) 2与Na2CO3中的一种。

设计实验:请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检验皮蛋浸出液中所含的Na Cl、Na OH和Na2CO3。

思路分析:此实验设计提出的问题非常明确, 就是要检验Na Cl、Na OH和Na2CO3三种物质的存在。

如何检验是思路分析的第二步一构思实验假设。检验上述三种物质主要就要检验Cl-、OH-和CO32-, Cl-的检验一般用Ag+和稀HNO3;OH-的检验用Cu2+、Fe3+、Mg2+或用无色的酚酞试液等;CO32-的检验可用H+或Ba2+、Ca2+等。只要能确定上述离子的存在, 就能进而确定上述三种物质的存在。

能否选择适当的物质, 及选择检验离子的顺序就要运用已具备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进行知识、技能组合。从实验技能来讲, 主要用过滤操作;用到的化学知识一是检验三种离子试剂的选择, 二是选用试剂的加入顺序。

经过分析确定, 先加入过量的Ba (NO3) 2溶液, 如产生白色沉淀, 则可证明浸出液中含Na2CO3;过滤, 往滤液中滴加过量的Cu (NO3) 2溶液或Fe (NO3) 3溶液如产生蓝色或红褐色沉淀, 则可证明浸出物中含Na OH;过滤, 往滤液中滴加Ag NO3和稀HNO3如产生白色沉淀, 则可证明浸出液中含有Na Cl。在上述基础上, 经过进一步的梳理, 即可形成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

实践证明, “探究式教学”受到学生的普遍喜爱和认可。它不仅可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且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由此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验探究”中学习, 完全符合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摘要:探究式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符合化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九年级化学中的“酸碱盐”内容是化学的重点与难点, 在该两个单元内容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化学,酸碱盐,探究式,策略

参考文献

[1] 吴星, 王祖浩.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 潘小明.新课标理念下自然科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J].北学教学, 2005 (1) .

[3] 汪明徽.化学探究活动中问题的有效性[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6 (6) .

上一篇: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下一篇: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