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左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精选8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
一、活动一: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左右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左右吗?哪是左,哪是右?
1.学生:左右手;左右眼;我写字的手是右手.……
2.引入课题:你们说的真好,说明你们对左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左右.
教师板书:左右
(二)在游戏中初步认识左右
教师: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1.游戏(师说生做)
(1)请举起你的左手,右手……
(2)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做?(指名做:举左手、右手、左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
(3)快请你们看一看挨着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教师提问:不知你们看出没有,这个同学怎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呢?
二、活动二:动手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左右)
(一)情境引入
今天,一些同学要去看电影,他们准备带上一些水果,我们快看看他们都带了哪些水果,并把水果摆整齐.(小组拿出水果图片)
(二)老师说,小组合作摆.
1.中间摆一个梨,梨的左边摆一个苹果,梨的右边摆一个草莓,在这三个水果的最右边摆一根香蕉.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1
2.桃子摆在从左数的第二个.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2
(2)观察这五个水果的左右的位置,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3.把糖摆在梨的左边(体验不同的摆法)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3
(2)出示图片:水果图片4
(3)出示图片:水果图片5
4.讨论:为什么这三种摆法都对?
(三)练习
1.教师:观察你座位的左边都有谁?右边都有谁?
2.自由活动
还有一块饼干,请你们把饼干摆个位置,摆好后说一说饼干的位置在哪.
三、活动三:在生活中进一步认识左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一)出示图片:找朋友
1.教师:我们帮同学们整理好水果,准备出发了,可是一检查还少小明没有来,于是
就派小刚去请,但小刚却忘记小明家是几号房间了,只知道是在一上楼的左边,我们快帮助小刚找一找吧!
2.集体反馈
3.拍一拍、想一想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左右,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2)拍手游戏
小组两人相对,用自己的右手拍对方同学的右手,用自己的左手拍对方同学的左手.
(3)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4.做一做,动动脑
(1)教师:认识左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出示图片:练习3
(3)小结:由于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
下楼时,都要向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按次序走.
(4)出示图片:练习4
四、课堂教学总结
1.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认识左右并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感知左右。
2.使学生经历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解决有关左右的生活实际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培养主动与同伴交流的意识, 获得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二) 重难点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正确确定左右的方向。
难点:体验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三)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在活动中学习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左右, 因此教学时不用把认识《左右》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而是将体验《左右》以及《左右》的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通过教学证明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年级儿童年龄比较小, 好奇, 好动。因此教学时笔者根据儿童的特点以游戏活动为主线, 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感受体验《左右》。通过活动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而不是无目的的活动。通过实践, 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 而且能发展思维,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 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 2009年11月13日那天你们加入了少先队, 成为了少先队队员, 你们向老师行个队礼好吗?
1. 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举起的这只手, 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这只手, 是你的——左手?
师:小朋友, 用你的右手 (或左手) 可以做那些事?
师:小朋友知道吗?左右手要多锻炼, 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开发我们的右脑, 使你们的小脑袋变得更聪明。
2. 体验自身的左和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 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看看我们的自身, 还有像这样“左右”一样好的朋友吗?
生: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腿、右腿……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3. (游戏) 老师说口令同学们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 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 拍拍你的右肩。
设计意图:前几天一年级学生刚刚加入少先队, 成为光荣的小队员。通过生活实例举右手行队礼, 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带入课堂。
4. 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有关左右的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左和右 (出示课题:左右) 。
(二) 组织活动, 探究新知
1. 摆一摆
同桌合作, 老师说口令, 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摆放文具。 (同桌合作。计算机演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五样文具。)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小刀。)
2. 数一数
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一数。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 排第几都不一样?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同样东西, 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 顺序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创设疑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说一说
师: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计算机演示印证:以尺子为标准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左边有铅笔和橡皮, 右边有文具盒和小刀。)
4.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星期天, 有位小朋友想去小明家玩, 他没到过小明家, 但他听说上楼左拐是小明家, 那么小明住在几号房呢?你们愿意帮助这位小朋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们讨论后得出结论:7号。)
生:小明住在7号房, 因为7号房在小明的左边。
师:可见, 学会了左右, 可以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 体验“相对”, 验证“相对”
1. 师:现在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同学们, (教师举起右手和大家面对面站着) , 你们说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生:右手。
生:左手。 (学生意见分歧。)
师:两边各选一名代表辩论, 分别说出各自的理由。 (学生间产生辩论。)
2. 师:谁能想个办法来证实一下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
生:老师转过身去。
师:现在我就按照同学们出的主意转过身去, 看一看老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呢? (验证结论:右手。)
师:为什么呢? (让学生说说原因。)
师:对, 因为我和同学们是面对面地站着, 也就是说我和你们的方向是相对的, 所以举的右手就会和你们刚好相反。 (教师再次举起右手。)
设计意图:先出现疑惑, 产生矛盾。通过学生辩论、表演验证, 解决矛盾, 从而得出结论, 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 生活中的“左右”
1. (游戏:
上下楼梯靠右行) 实践活动 (课本第61页第5题) 利用课件出示图, 指导学生认真看图。
师: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学生争执不下。)
师:下面, 我们来体会一下, (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 女同学从后往前是上楼梯, 男同学从前往后是下楼梯, 老师有个要求, 每个人举着右手走。 (女同学上楼后又顺势下楼, 男同学下楼后又顺势上楼) 体会一下你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 师小结:
方向不同, 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我们不仅在上下楼时, 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 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边走, 按次序走, 以免发生事故。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联,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左右。) 你知道了什么?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什么? (靠右走, 遵守交通规则, 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六、教学反思
词语教学:重视预习,授人以“渔”
师:《蒲公英》这篇课文中有一些生字新词(出示词语),通过课前的预习,你会读、能理解吗?同桌之间先互相读一读,再讲讲你读懂的词语。
出示:可爱 记住 降落伞 竞相开放
亲切 嘱咐 金灿灿 茁壮成长
学生朗读,交流各自课前对生字词的预习。
师:谁来读?
指名朗读,对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指导并加强练习。
师:通过自己的自学,你重点弄懂了哪些词语呢?
生:我读懂了“竞相开放”,它的意思是很多花儿都争着开放。
师:你是怎么读懂的?
生:我是根据课文内容理解的。
师:是的,联系上下文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那你能描述一下很多花“竞相开放”的景象吗?
生:就是一朵一朵的花儿有黄的,有红的,有蓝的,都绽开了笑脸,非常好看。
师:讲得很好!还有谁读懂了别的词?
生:我理解了“嘱咐”,我通过查字典理解了“嘱咐”就是叮嘱、吩咐的意思。
师:看来你养成了很好的预习习惯。那么生活中谁“嘱咐”过你什么吗?
生:我们组的组长嘱咐我要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师:你们觉得这里的“嘱咐”用得恰当吗?
生:我觉得不恰当。“嘱咐”应该是家长、老师对我们说的,比如老师经常嘱咐我们要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师:你们看,联系生活实际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除了这些词语,课文中还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出示第二组词语),自己再练习练习。
出示:湖泊 富翁 黑黝黝 波光粼粼
指名朗读,教师补充:“泊”是个多音字;“黝”读第三声;“翁”是后鼻音;“粼”是前鼻音。
齐读两组词语。
生字学习中,音、形、义分步教学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或许受此影响,不少教师在词语教学中也会把读音和意思分开教学。其实,与古汉语以字为表达单位不同,在现代汉语中,词语成为基本的表达单位。虽然不少词语可以在阅读课文时加深理解,但绝大部分词语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时就是以完整、独立的意思出现的。所以,学习词语不仅要正确认读词语,还要读懂词语的意思,这也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如果一味地把理解词意放在理解课文时教学,既不符合现代汉语的特点,又加重了第二课时的负担。在学习本课词语时,我并没有从头开始,而是以交流的形式,先让学生把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学习收获在同桌间进行交流,再进行集体展示、汇报,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其中,我充分利用学生自学资源开展教学,通过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梳理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查找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等。掌握了这些方法,对于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有效的指导。
朗读训练:重在“正确、流利”
学生充分自由朗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了课文,有的还读了两遍、三遍。课文中还有一些特别难读的句子,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读的时候不要添字、漏字,注意句子的停顿。
出示文中几个长句,学生练习朗读。
(1)一阵大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随风飘荡。
(2)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3)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师:谁给我们读一读这些句子,其他同学做小评委,看他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分别指名朗读,组织学生对字音、停顿等进行评价,教师对停顿易错的地方作标志。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几句话再读一遍。
集体齐读。
我们经常看到,不少教师在教学第一课时,连学生最起码的读书时间都不给足,要么虚晃一枪走个过场,要么干脆以课前预习代替课堂朗读,好省出一点时间讲些“有用”的内容。其结果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在第二课时学习中,不少学生读得结结巴巴,错字不断。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能力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朗读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语文能力,是品味语言、提高语感的主要途径,《课标》指出“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正因如此,通常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也会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首要目标,而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正确、流利”地朗读则是教学的重点。要落实这样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充分的朗读练习和教师精当的指导两者必不可少。我在教学中,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保证每个学生通读全文两到三遍,这就保证了学生基本的朗读训练。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朗读就能达到“正确、流利”的目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发生的错误,如易读错的字、经常出现的停顿错误等进行充分预设,课堂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在本课中出现的一些长句就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我把这些句子集中出示,让学生重点练习、展示、评价,不仅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还提高了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内容理解:从段落主要内容着手
师:刚才我们读了第三自然段,谁能告诉我们这一段讲了什么?
生:这一段讲了蒲公英的小种子们很听太阳公公的话,但有两个却不这样想,一个觉得沙漠金光闪闪,一定有很多宝贝,一个觉得湖面波光粼粼,能让他快乐,所以就去了沙漠和湖泊。
师:你讲得很全面,就是有的地方还比较罗嗦,谁能说得简洁一些?
生:这一段写了有两个蒲公英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话,一个去了金光闪闪的沙漠,一个去了波光粼粼的湖泊。
师:简洁了很多,想想还可以怎么说?
生:主要讲了有两个蒲公英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话,分别去了沙漠和湖泊。
师:这样说既简洁,又准确,说得真好!
当前,小学生的概括能力普遍较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小学毕业的孩子还不能比较准确、精练地归纳出课文或段落的主要内容,这与平时教学中训练不足、教学目标不能落实有着密切关系。其实,《课标》对各年段的概括能力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其中对中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蒲公英》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对于刚刚进入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概括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归纳自然段意思入手,从说完整、到说准确,再到说精炼、说清楚,在此基础上慢慢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长此训练,对于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将有显著作用。
写字教学:先写后“交”,提高效率
出示生字:
托 绒 降 嘱 咐 记 表 惑 富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生字,看看哪个容易写错?你有什么要提醒的?
分别指名说说容易写错的地方,教师相机补充。
师:打开《习字册》,把第一行的生字各写一个。
学生练习。
师:通过自己的书写,你觉得这几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应该注意左窄右宽。
生:这几个字中间不能分得太大,不然就会显得比较散。
生:我觉得左右两个部分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写出来的字比较好看。
师:再把第一行的字各写三个。
用类似方法再教学第二行生字。
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
《左右》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创设了学生喜爱的猜谜导入,再引出左右手;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自己喜爱的文具,正确判断物体的左右位置,并能用语言正确描述他们的位置;让全体学生起立做“我是机器人游戏”再次强化学生判断左右位置的能力,让学生理解跟自己的左手边在同一侧的就是左边,跟自己的右手边在同一侧的就是右边;通过平时上下楼梯靠右行,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解释”的过程,从而发现方向相反,左右相对。进而判断上下楼的同学都遵守行走规则。本堂课中,我认为最满意的地方是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不仅要求学生弄清自己的左和右,还要弄清跟自己面对面的那个人的左和右。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再让两组学生进行验证。一组学生演示上楼,跟他们相对的那一组学生演示下楼,让他们走之前齐举右手然后下楼。当他们在中间交汇时进行点评,这样有什么好处,不会发生危险。同时拓展生活中的数学,行驶中的汽车、行人等,明白了生活中靠右行的交通规则。让学生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讲文明的好学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中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等于、大于、小于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基数和序数。掌握各数的组成。
3.认识符号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知道用词语来描述数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数,和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能确定的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用自己语言表达。
3、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会确定左右位置关系,空间观念培养,位置相对性。
教学设计思路:感知自身的左和右,借助文具的摆放,使学生会确定物体左右的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物品
时划分:1时
教学内容
前导入:游戏:前后、上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
在生活中,你经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我用左手干……,我用右手干……”的句式练习表达。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二、自主探究
感知群体
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在全班小朋友中,你能找出第一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是谁?右边又是谁?快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同桌合作,感知群体中的左和右。
说一说,摆一摆:请你像书上的小朋友一样按顺序摆好学习用具。学生动手操作,边说边摆,进一步感悟物体的左和右。
三、进一步探究,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呢?
教师举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学生根据教师设疑,展开讨论。
全班交流。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师生共同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四、实践应用
巩固掌握: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幅图,请你看看小女孩是靠哪边走的,小男孩是靠哪边走的?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观察(第61页第3题)看图判断左右。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同学们各持已见,到底是在哪一边呢?我们亲自来试一度。(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上下楼活动)女同学上楼,男同学下楼,然后交换上下楼。
一、作为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观念,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 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要体现出有趣、有经验、有思考、有创新等特点. 比如, 学习“认识平面图形”, 这节课的活动设计, 首先要创设学生好奇的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上下功夫. 如导入新课时教师创设情境, 引领学生参观“图形王国”, 巧妙地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 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 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巩固拓展时, 创造有趣的游戏活动, 使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 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二、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本质特点, 是数学的本质特征. 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 自主思考.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 在思考中探索, 获取新知, 尤其是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 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 或是“探索创新”, 或是“巩固深化”, 或是“联系实际”, 都是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 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 因而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想说, 有话能说,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 激励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 比如, 在学习“认识平面图形”这节课内容时, 采取了以下策略:第一, 设计既富有童趣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创造欲望. 教师可以这样设问:“这些图形的家安在哪里? ”“你能利用桌上的学具想办法帮它们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 单独画在纸上吗? ”学生经过积极、主动、自主地思考, 创造了不少方法, 如“可以把这些盒子放在纸上, 用铅笔沿着盒子周围画一圈”“可以沾一些印泥, 再扣在纸上印出来”“可以把纸包在盒子周围用手使劲折, 就有一个图形的痕迹了”“可以把盒子放在纸下面, 用铅笔描”……真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也让教师真切感受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多么的巨大. 第二, 提供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再创造. 比如, 在“认识平面图形”这个教学活动之前, 教师为每个组学生准备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印章,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物体, 以及印泥、纸张、剪刀等学习材料. 课中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做数字”, 在做中“创新”, 在做中“再创造”. 第三, 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空间, 让学生尽量释放创造的潜能.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再创造, 实现真正的数学学习.
四、紧密联系实际, 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新《课标》中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通过数学学习,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就在身边. 比如, 学习“数一数”这节数学课, 从知识和技能要求方面看, 几乎无数学要求, 但教师必须注重这节课. 首先要把数数有意识地引向学生身边.如: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 “数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 家里的、路上看到的一些事物, 并把这些发现讲出来. 教学中, 学生从数画面上的事物到数自己生活周围的事物, 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 数学就在身边.由此, 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并在数数活动中使学生从数学学习活动走出书本, 走出课堂, 走进了生活, 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同时不断促使学生产生爱学校, 爱老师和同学, 爱家人, 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要关注学习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重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之, 一年级数学教学是学生学数学的开端, 是学数学的基础. 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实在太丰富, 我们要把这样丰富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 必须认真研究数学, 研究所任教的每一门学科, 不断更新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积极参与到新课程改革的行列中, 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世纪需要的合格公民.
摘要: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编排的内容有:认识数、数数, 到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 还有紧贴学习实际生活的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立体图形的认识, 以及钟的整时的认识.这些内容突出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和面向全体性.这些数学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创造性.
关键词:心理特点;数学教学;教学效果
一直以来,我担任小学三四年级的数学老师,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总觉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个学期,我成为事实上的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老师,一年的教学让我有所悟、有所思。
一、掌握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一)心理特点
1.一年级的学生受幼儿园教育的影响,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影响,表现出任性、随便的特点。如:在课堂上,其他学生在发言,他还举手喊老师要求发言,缺少认真聆听别人的耐心和习惯。
2.他们直观性较强,喜爱游戏,善于模仿。
3.他们有很强的新鲜感,但缺乏持久性,如:刚刚纠正的一个动作,过一会儿就忘记了。
4.他们充满着对一年级的乐观期待,如:背书包、写作业、考一个好成绩等,但对一年級会遇到的困难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认识和注意特点
1.因为他们还处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期,所以他们认识的特点依然以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为主。但我们需要培养他们的是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这也只是一个培养的长期目标,不能立竿见影。
2.一年级的学生在注意上,存在的特点有: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注意不稳定,易受干扰等。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我从失败中找问题,从问题中找方法,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逐步探索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好的效果。
(一)平稳过渡法
开始总把他们当小学生,用三四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给他们传授知识,结果很不理想,他们的眼神中出现了无奈。经过总结,我明白要让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幼儿园老师的方法平稳过渡。于时,上课时我会说:“一二三。”学生说:“坐好了。”当学生不顾别人说自己时,我会在提问前,集体问学生:“别人回答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办?”等。
(二)重复强化法
开始几节课我的讲课速度很慢,但学生还是意识不到。后来才发现,我所谓的慢,还是建立在三四年级学生的基础上。所以,我尽快调整。用耐心对待他们,在重复的过程中让他们形成学习的习惯、写字的习惯、动脑筋的习惯等。
(三)快乐学习法
一年级的学生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往往起不到效果,相反还会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产生厌学心理。在教学中我给每个学生十朵红花,学生答对问题,表现好,就奖一朵;相反扣一朵,这样的激励措施看起来简单,却达到了好的成效。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了,成绩也提高了,我也在快乐的氛围中体会到了一年级老师少有的“童真”。
参考文献:
【一年级数学左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总目标11-12
一年级数学《左右》说课稿10-24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时间与数学》06-12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案12-13
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07-04
一年级数学教学叙事10-16
一年级数学老师数学教学工作总结12-10
一年级数学探索乐园教学设计05-26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点滴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