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

2022-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 建设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全教会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完善并严格教师的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的退出机制,加强学校岗位的管理,创新聘用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办好师范教育,特别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各级政府都要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关心教育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会议特别提出要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多年扎实的工作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些年来,我省狠抓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建立了全员竞聘上岗的用人新机制,中小学编制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实施了岗位管理,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成了基本工资套改,规范提高教师津贴补贴,建立“教师工资专户”,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的相关政策,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二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实施“农村教师培养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村村大学生计划”、“农村教育硕士计划”,选派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缓解了农村师资紧缺的矛盾。三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全省97%以上的教师取得了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并做到持证上岗。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水平普遍提高,其中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9.1%;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64.6%;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95%和79.7%。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我省抓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把师德工作放在首位,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省委、省政府把师德工作摆上重要日程,2009年,省委常委会专门研究在全省学习韩国祥事迹工作,并以省委名义下发学习决定。省委主要领导对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作了长篇批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了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采取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不断改善师德建设的条件,为师德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省教育厅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黑龙江省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意见》和《中小学师德建设评估细则》。 建立师德检查评估制度,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组织了5年师德建设成果评选和师德报告团巡讲活动,举办了《优秀人民教师韩国祥事迹报告会》,各地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系列师德师风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下工夫,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全面推进我省的师德建设工作,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师德先进典范。孤岛女教师曲凤琴、“妈妈教师”宋维威、优秀人民教师韩国祥,都体现了我省广大教师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师德。

在充分肯定师德师风建设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有些教育行政部门重视不够,工作还流于形式,对国家和省有关师德建设工作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到位,缺乏具体的办法措施。特别是没有建立师德建设的导向性、惩治性等长效机制。

二是一些中小学校没有制定并实施师德建设与业务工作考核、绩效工资发放、评优评模等挂钩的检查评价制度和办法,没有摆正师德建设与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关系,往往只重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忽视师德素养的提升。

三是师德建设缺乏社会监督,特别是受教育者及其家长对师德的评价和反馈制度没有建立起来;更没有把教师失德失范现象置于舆论和法律之下予以规范。

基于以上原因,有偿家教屡禁不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时有发生,职业倦怠、教风学风不端、教师奉献精神欠佳等。这些教师失德失范的现象严重损坏了教育的良好形象,引起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强烈不满,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狠抓师德建设工作,开创我省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新局面。

切实把师德师风建设摆上首要位置,建设一支让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1.切实领会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最核心的建设。教师队伍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亿万青少年乃至整个民族的道德风貌,影响整个民族的主流价值和核心价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

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面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面对我省实现教育强省的新任务,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当前我省实施教育强省、人才强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开展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2.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师德工作水平,仅有领导重视、健全的制度是不够的,还要有富有新意、创新性强、吸引广大教师自愿参加的活动载体,有效的载体能调动大家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形成师德动力。鸡西市的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就是抓好师德工作的最有效、最生动的载体。各地要根据自身实际,创设一些有自身特点的活动载体,创造一种全系统、全社会关心师德氛围,让师德走进每一位教师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走进千家万户。

最近,中央部署了在全党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党员,省委也作了全面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这项活动。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应当走在争先创优活动的前列,争当先进党组织、创造新业绩,争先创优首先应当创师德的先进集体,争师德的先进个人,没有师德的先和优,就没有其他工作的先和优。因此,争先创优必须先在师德建设工作中开始,用师德的先和优带动其他工作的全面进步。

3. 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及时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引导他们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首先,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善于发现、积极培养、大力树立师德典型,大力开展师德表彰奖励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韩国祥等优秀人民教师和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等先进集体的模范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建立健全尤其要落实好相关制度,落实我省已有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教师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严格禁止有偿家教的行为,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的行为,以及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严厉惩处败坏教师声誉的失德行为。再次,探讨解决师德建设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相应的培养教育和实践锻炼活动,使其尽快成长起来。要制订相关政策,约束、激励他们焕发活力,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

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还要求在师德教育和培训工作中密切联系师德建设的实际问题,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地和各学校要加强师德教育的研讨和交流,通过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典型培养、学习反思等方式,联系教师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提高师德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4. 切实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关键在领导。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面对师德建设的新任务、新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学校的校长,必须积极思考和深入探讨现阶段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积极思考和深入探讨应该怎样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问题。■

编辑/牛小源

作者:张永洲

第2篇:认真贯彻全教会精神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这次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会议,是国家教,委今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总结交流几年来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动员和部署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

一、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贯彻全教会精神和实施《纲要》的重要任务。

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在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并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重点发展高等教育。会议强调,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把调整教育结构摆在突出的位置,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现在各地正在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纲要》的细则;对全教会提出的许多要求正在努力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和即将召开教育工作会议贯彻全教会精神。当前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努力工作,加快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纲要》的一些重要任务,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及妥善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管理体制的完善与改革,教育经费的筹措等,主要问题都是在县级和以下的农村。要解决这些困难,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因此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实施《纲要》,必须把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摆在重要的位置。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关系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反复强调,经济建设必须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根本上又依赖于教育的发展。对农村教育进行综合改革,不仅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因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我国整个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重要作用。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大头和难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农村对科技和各类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是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不适应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一些地方的领导对教育重视不够,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落实;在办教育的指导思想上,没有体现主要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教育结构不合理,主要是办普通中小学,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很薄弱。在普通中小学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也还不够,在一些地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相当突出,实际上也影响了基础教育的质量。进入城市各种专业学校的毕业生,由于多种社会原因又很难回到农村。这样就使不少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质量不高,专业人才匮乏。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尤其严重。不少地区的领导和群众强烈要求加快农村教育改革,使农村教育与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民利益密切结合,这样才能调动群众办教育和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股纳婴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改苇和发股农村教台。汇泽民同志指出:“百年树人,教育为本。对教育的任何忽视都是一种短视和危险行为。农村教育定安立足本地实际。调整学校结构,更多地培养出当地发展所急需的初中级人才。”李鹏同志指出:“我国农村文自这么乡,耍研究农村教育如何适应农村特点,使学生学了有用。要结合‘燎原'、丰收"、‘星火'计划的实施,很抓农村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索质。”李嵐清同志也指出:“多数农村初中应适当进行职业教育,这足一个很大的问题、农村义务敦育主要不是为了升学,而主要是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农业科普知识的现代化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职r,要把。农科教'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个指导思想不解决,农民家长、孩子、干部对义务教育不会们积极性:。”

总之,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全教会和《纲要,提出的项重要任务。认真抓好这项改革,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是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是促进农村教育发跟的需要,是有中国特色社公|义敦育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各级党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介改革工件,提高自觉性,增强紧迫感。

二、认真总结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成绩和经验。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老解放区,我们党就重视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新中国成立以米,党和政府又多次提出改革农村教育。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国家教委提出了对农村教育进行综合改革的设想,并决定选点实验,取得经验,逐步推广。1987年初,国家教委同河北省人民政府商定,在河北省的阳原、顺平、肾龙个贫困县进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1988年又在总结实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燎原计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在全国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燎原计划提出后,得到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教育工作者和关心农村工作的人们的热情支持。改革实验范围迅速扩大。现在国家教委确定的改革实验县116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实验县5,40个;燎原计划示范乡发展到7056个,分布在1553个县。为了扩大推广范围,国家教委在全国确定了29个地区(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联系点。目前面上推广的工,作正在稳步发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和整个教育改革中很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1992年6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支持在山东泰安召开的农村教育国际研讨会,对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给予了较高评价。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国大会又通过决议,在中国的河北省保定,市建立“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这对加强我国农村教育和国际的交流增加了新渠道。

经过几年的改革实验,我国的农村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进行改革的地区,农村教育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教育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基础教育的普及面和教育质量有较大提高,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了很大发展;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路子;涌现出。大批各种类型、各具特色的好典型;各地编写出版了几百种关于农村教改的专著、经验和上下种教材。

几年的实践也为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纳起来,主婴足:

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是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关键。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不仅涉及教育内部各类教育的改革,也和农村经济、科技等各方面有密切关系。要使改革开展起来并取得实效,必须紧密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现在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农",不少地力也提出了“科教兴省(市,县)”的方针。很多领导认识到,必须加强政府领导,促进各部门配合,积极推进农村敦育改革,普遍提高农民素质,才能真正落实这一方针,加快农村发展。党政领导重视,为农忖教改创造良好条件。实施过程中敦育部门必须做深入的发动和大量的组织工作。许多地方的实践表明,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在教介内部遇到的困难还较多。教育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有专人负责,有机构办事,深入调查,认真抓点,加强教分内邵各方面的协调,才能有效地克服各种困难,统一各方面认识,扎扎实实地推动农村教改深入发展。

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农村教育办学方向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重点。农村教改的任务,一方面要使各级政府重视教育,真正落实农村教育的战略地位:另,方面要使社公各方面明确如何办好农村教自。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一些旧的观念影响农村敦改的深入发展。因此转变教什观念明确农村教台办学方向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重点。国家教委在部署农村教育改革,开始就明确提出,农村教台必须出单纯的升学教育转到主要为当地建设服务同时兼顾升学的轨道上来。1987年国家教委和辽宁省政府述化鞍山联合召开了农村教育办学方向讨论会。根据几年的教改实践经验,要实现办学方向的转轨,必须确立些重要的教育观念:只有重视农村教育,才能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农村教育必须把实现“两个基本"放在重中之重,毖础文化教f不仅是各类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各项工作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只有一般的文化教育是不完全的。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必须要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教自,因此要调整农村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同时各地发展很不中衡,农村各类教育都必须具有各地农村的特点;普通中小学要因地制宜,在适当阶段开设一些生产劳动和职业技术课程: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实行三级分流,贫困地区的农村要早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农村学校要积极梦圳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各地要用多种形武反复宣传这些观点,观念有了变化,农村教收才能逐步深入发展。

實行三教统筹,是调整农村教育结构的基本内容。调整教育结构是我国整个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农村教育主要是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对这三类教育实行统筹是近年来我国农村教改实践中群众创造的重要经验。实行三教统筹,是调整农村教育结构的基本内容。三教统筹的主要内容是:三类教育农村都需要,都应当认真抓好;三类教育各有其特点和作用,要根据其特点和当地的社会发展水平,使三类教育结构合理、协调发展;三类教育要在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等方面因地制宜,互相沟通。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创造了许多实行三教统筹的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教育结构的调整,显著地提高了农村教育的综合效益。实践表明,许多地方实行三教统筹,使基础教育获得发展,教育质量也显著提高。国家教委在河北首先进行改革实验的三个贫困县,经过多次调查,基础教育质量在其所在地区都有明显提高。有些地方的领导在实践中看到,要加快实现“两基”目标,就必须抓好三教统筹。

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是促进教育为农村建设服务的基本途径。农科教结合是落实“科教兴农”,促进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这是整个农村改革进程中广“大干部群众创造的重要经验。国务院已召开专门会议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实行农科教结合。教育部门要在各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发挥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主动配合农业、科技等部门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各地已经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农科教结合形式。农村教改开展较好的地方,教育部门积极参与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实践证明,农科教结合,既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基本途径。只有在努力搞好农科教结合中,农村教育才能得到农村经济、科技等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应有的支持。

认真实施燎原计划,是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措施。燎原计划来自农村教改的实践,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的发展。它也是逐县、逐乡推广农村教改先进典型经验的一个计划。因此实施燎原计划既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农村教改的重要措施,通过建立大批燎原计划示范乡,使教改任务落实到基层,把“燎原”、“星火”、“丰收”计划结合起来,通过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加快了实用技术的推广,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燎原计划贷款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8-1991年共发放使用2,18亿元,培训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和农民5000万人次,推广各种实用技术11000多项,新增总产值13,78亿元,新创利税1,95亿元。通过燎原计划的实施,涌现了一大批依靠教育、科技,促进农村发展的典型。

广泛动员高校和教育科研院所参与,既提高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效益,也促进了高校和科研院所自身的改革,从国家教委在河北三个县进行农村教改实验开始,就组织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科所参加实验县工作。河北省还组织了十几所高校参与。高校帮助各县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帮助县里培训了各类师资。有的高校还帮助建立县级职业学校,提供专业建设和基地建设指导,进行五四学制试验。为使教育为经济开发扶贫服务,高校派出了科技副县长和教授,引进开发项目,帮助改造县办工业,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引进新品种,改造低产田。围绕开发项目,组织高校和当地职业、成人学校培训各种实;用人才。并在一些乡、村选择了见效快的技术改造项目,为中小学引进全国先进的教学方法,在短期内见到了成效。使这些县依靠科技,重视教育的观念明显变化,经济、教育都有较大发展。参与教改的单位也把实验县作为社会实践基地,动员学生也参与工作,对学校和科研单位自身的改革和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他各省(市、区)也都组织了高校参与农村教改,取得了明显成绩,师范院校还写出了一些农村教改的专著。没有高校科研单位的参与,农村教改很难深入发展,取得较好效益。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不懈抓点带面,逐步推进,保证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稳步健康发展。我国农村突出的特点是不平衡,各地差异大。在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中,一直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不一轰而上。强调抓好实验,注重调查研究,推广典型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统一认识。农村教改内容并不复杂,但在认识和实践上真正落实教改的任务,困难还不少。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推进这项工作。为此国家教委近些年来坚持每年召开现场会议,利用典型推动面上工作。几年来先后在六个大区不同经济水平的十多个县推广了先进典型,取得了较好效果,保证了这些年来农村教改稳步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虽然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从全国来看,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发展很不平衡。多数实验区和一些进行农村教改的地方领导重视,改革进展较快,效果明显。但也有不少地方,包括少数实验县,变化不大,甚至还没有动起来。即使在一些教改开展较好的地区,对经验还总结不够,许多做法还没有形成制度,已有的成果还不巩固。高校和教育科研单位参加农村教改的面还不广一些地方对实验工作的成效和经验缺乏及时总结,政府的统筹力度不够,致使试点地方的工作深化不够,推广工作进展不快。国家教委对这项改革的指导、督促、评估工作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三、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任务。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思路已基本明确。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继续坚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点上深化,面上推广"的上作方针,加大改革的力度在全国加快推)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要从各地实际出发,逐步把工作重点转到面上推广。点上深化的主要工作婴放在巩固已有成果,逐步建立制度,形成规范,深入教学过程,落实到教学计划、课程教材。使我国农村各类敦育的办学效益和教育顷骨都提高到新的水平。

按照地区特点,进一步完善“三教统筹”,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我国农村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平衡。《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分IK规划、分类指导。从我国农村的现实出发己有少数成片地区经济水平超过了小康水平,正朝着初步现代化的H标前进;有一些地区接近小康水平:人多數地区稳定解决温饱正努力向小康水平前进;还有少数贫困地区没有稳定解决温饱、上述各炎地区的农村教合改吊在总的方向和瞥遍经验t有共同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有不问的要求,

大多数农村人I地区处在第,:和第种情况这些地区,农业人口仍占大多数,乡镇企业有一定发展,第三产业还较薄弱。这些地区的首要任务是分力实现“两个基本",大力发限职业教育和成人敦育。初中还未完全普及,要重视小学后的分流教育:初中后升入高中阶段的人还不占多数或人名数,要加强初中的改革,要认真考虑初中毕业生回乡参加各种生产劳动的需求。要多种形式引进职业教自的内容,H前各地农村教改的经验,多数都能适用于这些地区。3+1、初,:分叉、渗透型、综台初中等进行初级职业教有的形式要内地制宜搞好试验,逐步在一个地区或县内要规范化、制度化。规范的职业初中是培养职业定向的劳动者,办好这种职业初中一:般比普通初中要花更多的钱,各地有实际能要也应积极试办。要充分依常和发挥乡(镇)、村农民文化投术学校进行多形式初级职业教育的作用。县级要首先办好一所综合性职前职斤结介的骨千职业学校与成人学校。一校多用,两个牌了婴把县级学校建成“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基地。安特别重视小好农林牧!业的职业教育。学制婴多样化,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结合。要有利于农民致富,才能有活力和吸引力:这些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任务很重,婴和有关部门配合,为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开办新的专业。

少数成片超小康水平的地区,乡镇企业发贬很快。资企业l比重大,外向型经济发达,农业产值相对比重较低,纯农业人口很少,城乡一体化程度高,高新技术产业迅迷增加,人均收入远高于农村平均水平,第三户业发展快,市场经济体制发育程度比较高。这些地区的衣村教介改吊和发展,要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有新的特点。要高标准扫除青北年文百,全面普及几年义务教育,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帝都应受到良好教育,并逐步实现普及12年教育。敦师的学历层次要提高。般应在初中盾分流,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也可办少量职北初中,以保证全面普及九年教育。高中教育要名样化,高中阶段职业教育要超过60%,除县,级办好儿所高水平中等骨干职业学校外,婴加强乡镇成人教分中心的建设,提高师资、设施水平。使其成为农村社区教台培训与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培训乡镇企业职工和农民的主要阵地,并承担部分就业前多形式的高中阶段职业培训任务、村一级学校应和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结合。这些地区需要发展商等职业教育和培养复介型人才。要在中心城市范围内城乡统一规划,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举办面向衣村需要的商等职业教育和高中后教育,高校一般应建在中心城市,以扩大服务面。要重视经营管理和商贸人才的培养某些培训标准要与国际一致。要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成人教育机构,办学形式也要多样。人口密集地区的职业、成人学校要提们部制,日校伎校并举。要重视发展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这此地区要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要重视培养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利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

贫困地区一般都在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人口稀散。這些地区重点要扎扎实实地普及小学教育,极困难地区先普及初小,努力开展打育。付贫困及人口稀散地以要认真研究小学复式教学,强化对复式教学的支持。课程要精简,适当合并,增加实用生活、生产知识。要努力提高女童入学率,贫闲地区很多人在小学后,甚至初小后就不能继续在正规学校学小,要遂步参加生心因此要发展成人教育使他们有机会参加非正规的学习。要采取更灵活的形式办好成人和职业教育,把重点放在背及最基本的实用生产技术和生活知识。要根据居民分布状况和经济水平,可以在一个地区些至更大的范围内办,所或几所中等职业学校,有的贫闲县人口多,也可在县内办好一所职业中学。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办好初中、高中,学校的们局从当地实际出发。要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教育水平。

在农村教育改革中还有一些需要重视的普遍问题。要加强农村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相信科学的思想,增强他们与农村封建迷信与落后习俗作斗争的能力,树立热爱农村,建设家乡,立志改变农,村而貌的信心。要重视农村学校教育与生产背动机结合的问题汇洋民问志在仓教会|:明确提出:”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物质生产劳动,应成为门必修课,不是可有可无,这点务必婴允分认识和高度币视。“现在很多地方,开设生产劳动课的要求没有落实,要在教改中认真解决,还要努力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各级地方政咐、教育行政部门均不应以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更不允许给学校压升学率指标。要提倡在农村积极开展五四学制试验和逐步推广。在河北儿个贫用县的实验中。五四学制受到各方面欢迎,有些县U全部实现五四制,说明只要努力克服困难,实施五四制是可行的,职业初中、综合初中、综合高中,各地都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试办。

农村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要按个教会的精神落实,为有利于农村教改,在教育内部需要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内,发眼初级职业教育,收办职业初中山基础教育管理部门负责决策和规划,经费列入义务教育项目;职教管理部门|应对办学业务进行指导。县、乡级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要提倡结合,即一校多用,职前职后结合。日前的现状是,县级职业学校占绝大多数,乡级压个上是成人学校。因此,县级学校以职教部门为主进行管理,成人教育部门对成人教育业务要进行指导;乡(村)级农民学校,由成人敦育部门为主进行管理,职教部门要对职前的教育进行业务指导。各地教育部门要做好内部协调。

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推动“农科教结合”。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科教结台的认识。农科教结合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机制和形式。实行农科教结合,一方面是农业、科技、教育等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协作,形成合力,使有限的人才、科技资源在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工作的统筹协调。这里讲的农,不仅是农业,也包括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各类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教育部门都应自觉主动地参与推进这项工作,都可以发挥作用。这里讲的教,也不能仅限于在农村的教育,也包括了在城市里的高等教育和其它各类专业教育,教育部门要把凡是能为农村发展服务的各种教育力量组织起来,多种形式为农村培养人才,开发项目,推广技术,传播精神文明。特别是农村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要更主动地和农业、科技部门配合,运用教育的优势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直接做一些贡献。农村的中小学也要教育青少年热爱农村,立志建设新农村。

认真实施“燎原计划”,要进一步扩大范围,提高水平。“燎原计划”是通过逐乡、逐县推广农村教改的先进典型经验来推动农村教改的深入发展。要继续推广实施范围。“燎原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改革发展农村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当地经济开发的需要开展专业技术教育,增强农村吸收运用科技的能力,促进农村发展。因此,实施燎原计划的乡首先就必须有进行基础文化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的基地。要办好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同时也要参与当地经济的开发。参与当地经济开发,培养专业人个主要应由职业学校、成人学校来进行。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基础文化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和经济开发的需求虽然都有较大差别,但都可通过实施燎原计划在不同层次和水平来推进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的开发。所以各类地区都要重视扩大实施“燎原计划”。争取在2000年前把实施燎原计划的乡扩大到2万个。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要根据当地农业开发、经济开发的需要,建立一批标准较高的燎原计划示范乡。从各地经验看,紧密结合“两高一优”农业项目开发,农村现有的职业、成人学校都可以发挥较大作用。在高校的支持下,有的农村地区在发展乡镇企业方面,农村的各种专业学校也可以做出贡献。要提高实施“燎原计划”的水平,必须搞好“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各地要在政府领导下,主动地使“燎原计划”和“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绿色证书工程”紧密结合,统筹安排。要繼续用好“燎原计划”专项贷款,各地要通过多种渠道争取扩大“燎原计划”贷款,还要遵守国家的金融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贷款的使用和管理。

要更广泛地动员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部门参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动员和组织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部门参与,是促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入,提高效益的重要条件。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部门在农村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县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采取多种方式为当地培养、培训师资和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帮助推广实用技术,帮助建设职业学校、成人学校。指导普通中小学进行教学改革、编写教材、开展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等。高等院校以及教育科研部门要争取逐步都能参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师范院校更应积极参与农村教改。培养和培训一大批适合农村教改要求的师资队伍是师范教育的紧迫任务。参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会增强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感,促进师范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更多适应农村教育需要的合格师资,认真总结我国农村教育改革的经验,还将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

农、林、医、工科、商贸、管理等院校,也要继续发挥学校的优势,用多种形式参与农村教育改革。城市的各类成人高校也应积极了解农村的需求,帮助农村培养人才,指导农村有关学校的专业建设,培养师资。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大专院校、教育科研单位要与贫困县直接挂钩,通过科技承包、技术推广、选派科技副县长、副乡长等形式,推动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科技、教育的发展。各地教委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农村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主动争取高校等部门的支持。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四、加强领导,促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健康发展。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领导。各级教委的主要负责人,要按照《纲要》提出的要求,亲自抓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各地要充实和加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管理部门的力量,有办事机构,配备素质较高的专职人员,并要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各级都要加强干部培训工作。不仅要使各级教育管理干部了解农村教育改革的方针任务和措施,还要使农村学校的校长、教师,明确农村各类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为农村教改的深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进一步推动农村教改深入发展时,更应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都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一批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各地要在现有实验点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一批在实行“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实施“燎原计划”等方面经验丰富、措施规范、示范作用较强的典型。要努力把点上积累的经验规范化和制度化。要加大推广~先进典型的力度,使所取得的典型经验及时推广到面上,充分发挥效益。

要积极探索农村教育改革的理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必须重视加强农村教育理论的研究。要认真研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要提倡科研人员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参与改革实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注意加强对国际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经验的比较研究,吸收其有益经验。要认真做好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检查评估工作。对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宣传。

在新的形势下,深化我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引下,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开拓前进,坚持不懈,为开创我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本文是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同志在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作者:王明达

第3篇:落实全教会精神 抓好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的工作思路

师德的核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建设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互动、依存的实践体系。道德和职业道德与与师德,既有联系,又有不同。而师德,高于普通的道德和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具有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结果的深远性。包括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这在《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国家2008年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因而,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这是人民教师职业操守的具体体现。

因此,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握要义的基础上,我们的工作思路可以定位在一个“指导思想”、一个“工作目标”和遵循一个“原则”上。

第一,一个“指导思想”。

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全教会上的讲话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针对黑龙江省师德建设的特点和实际,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造就一支既有人格魅力又有学识魅力、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第二,一个“工作目标”。

一是对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而言。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落实、落靠“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师德建设,促进全省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政治方向,培养教师敬业奉献精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在我省建设一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是对于学校而言。就是要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手段、制度、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是对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而言。就是要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内化、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强调6种“修炼”:修炼爱国守法,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修炼爱岗敬业,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修炼关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修炼教书育人,这是教师的天职;修炼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修炼终身学习,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教师,要在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首先在师德建设上“创先争优”,作出表率,特别是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文明风尚和和谐社会氛围。

第三,遵循一个“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在师德建设中要树立“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的理念,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设、职业道德建设与教师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师德建设中要以引导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鼓励教师深入研究教育规律和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充分了解、理解学生的需求,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二是坚持实效性原则。要从我省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和不同类型教师的工作特点,提出具体的师德要求。要在符合学校工作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选择师德建设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更富有成效。

三是坚持知行统一原则。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在师德建设中不但要重视师德的宣传教育,更要注重引导教师主动参加各种活动,在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相互作用中提升道德素养。要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成为既有学识魅力,更有人格魅力的楷模。

四是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树立既要把人民教育事业利益放在首位又要充分尊重教师个人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把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与引导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结合起来。在引导教师自觉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各项义务的同时,为教师依法享有教书育人、指导学生发展的权利提供各方面的支持。

师德建设的创新落实

根据当前我省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工作实际,各地、市要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我省的实施意见,认真查找本地师德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新时期师德建设的热点问题,分析、研判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抓住症结,对症下药,下大力气,花真功夫,把师德建设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为此,今后一段时期,要做好以下4方面的工作,即“抓住一个中心”、“建立四项机制”、“依托五个载体”、“追求一个目标”。

第一,“抓住一个中心”。

就是要真正强化“以师德建设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其核心是建设好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把师德建设工作从制度、方法、途径和评价等各方面纳入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摆上日程,列入规划,常抓不懈,抓出成效来。

第二,“建立四项机制”。

一是要建立典型宣教机制。各地在工作中要注重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用典型个例影响和教育广大教师,进而逐步形成典型群体。通过对典型及其群体的宣传,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在校内外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引导和感染整个教师队伍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是要建立导向牵引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列入教师资格认定、招聘新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模等教师考核工作中,提出明确要求和定性指标,以此规范和引导教师的平时工作行为。纳入到标准化学校、示范学校评估检查中来,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三是要建立承诺兑现机制。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结合学校和国家的要求,确定个人师德承诺内容,签立师德责任状,每学年做一次个人践行师德承诺总结。并将践行承诺的情况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公示,并与绩效工资等挂钩,勉励和激励教师,约束自身的德行。

四是要建立奖励惩罚机制。对那些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各地各学校制订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的教师,特别是屡教不改的教师,采取行为公示、学生及家长评论或合法的经济制裁手段予以惩罚;对职业操守规范良好的教师,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形成奖优罚劣的良好机制,促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三,“依托五个载体”。

师德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在不断地建设。为此,必须细致施工,调动教育内、外部各种力量,形成合力,深入、持久,常抓不懈。

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实施师德建设工作的主体。要认真负责师德建设工作的政策制定、宏观指导、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等各项管理性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针对本地区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师德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在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制定相应的师德教育、评价、宣传和奖惩等一系列操作层面的政策,并在具体执行工作中统筹安排,检查指导和跟踪问效。

二是各级各类学校是实施师德建设工作的践行者。学校一方面要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法规和总体部署抓好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要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法规和要求,将本校师德建设工作具体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有些工作要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和考评标准等,然后据此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开始实施。

三是学校科研部门是实施师德建设工作的先行者。教科研部门不仅自身要开展师德建设工作,还要在师德建设的理论指导上、规律探究上先行一步,为行政部门和学校当好参谋和助手。及时发现和总结本地区师德建设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善于移植或借鉴先进的外地经验用于指导本地工作。

四是社会各方面是实施师德建设工作的有效保障。师德建设工作的成败与否,师德现状的评价,社会各方面最有发言权。受教育者及其家长是师德好坏的评判员。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定期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学生及其家长意见的制度。可以通过召开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经常征询对每个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的反馈意见。据此评价师德建设工作和师德现状,修正和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五是教育教学是实施师德建设工作的经常性载体。学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充分利用好教育教学进行师德建设,是每个学校必须关注的工作。因为教育教学不仅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日常工作,而且教师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和教研活动等一切环节,都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特别是尽职尽责精神的检验和锤炼。因此,学校要建立一整套通过对每一位教师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师德评价和检验办法,用以约束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

第四,“追求一个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弘扬素质教育主旋律,不断创新师德建设的有效制度与机制,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编辑/牛小源

作者:牧 童

第4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短暂的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即将结束了,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作为一名基础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深受鼓舞,现将感受最深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深入践行《教育规划纲要》需要所有教育教学一线的校长,教师勇于创新、不断自我完善,自主发展。

《纲要》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温总理提出,让全国人民做有尊严的人。《纲要》特别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成功的保障。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广大师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师真正成长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教育的教师队伍才可能实现建设一流学校,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学生才可能实现。我想,这同时也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纲要》切实对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做出了要求

《纲要》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 我个人认为,减负势在必行。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几乎没有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更谈不上有自我利用的学习实践。很多中小学生疲于完成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导致了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匮乏。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对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源。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念,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我们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而不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考试的奴隶。真正做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纲要》的贯彻落实,任重道远,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迅速转变观念,不等不靠、开拓进取,齐心协力、付诸实践,更需要党和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提出已有20年,所有教育工作者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心知肚明,然而在这20年里,我们愣是明明白白的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把应试教育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也将近10年,然而,近10年的时间即将过去了,许多地方学校仍没有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仍在大张旗鼓的搞考试排队……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以上为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还请专家批评指正。总之,此次培训学习使我的头脑又得到了一次痛快的洗涤,让我清楚地看到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领会《纲要》精神,积极发挥《纲要》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立足本职岗位,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使我国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减轻中小学课程负担,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第5篇: 全教会精神学习心得

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需求有了明确的认识,更进一步体会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全教会精神有了更深入认识。

一、学生所有素质的培养中,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这是整个民族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新中国成立61年了,我国至今尚未培养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我国教育和科研的悲哀!虽然是否获得诺贝尔奖不是评价一个国家教育和科研水平的最重要标准,但这毕竟暴露了我国教育和科研的很多弊端!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大大改进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方面面。特别是教学方法,必须大力改进!抛弃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以及其他死板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启发式、互动式、愉快式教学,以真正打开学生思维;另外,多开展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在第二课堂中,设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小组、科技发明小组等,并在场地、设施、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形成一种制度,使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成为学校常规性工作。使学生在愉悦、轻松、和谐、健康的环境条件下成长为具有创造性灵活思维、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修养的人才。

二、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培养的学生除了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创造力外,还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素质的培养:

1.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知识、能力的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那他对社会大众就不可能有多大贡献,甚至起负作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我认为最重要的包括两方面,一是品德教育,二是公民意识教育,前者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是良好品德,什么是不好品德,应该如何做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后者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全体国民的一分子,自己的责任、义务,学习、工作、生活中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进而良好的公民。我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不可谓不重视,实际是特别特别重视,有时甚至重视程度超过专业教育!但实际效果令人大跌眼镜!人们普遍看到的是现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诚信度、道德水准的普遍严重下降!这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刻反省!我认为这里既有体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教育方式、教材等因素。比如体制因素,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要诚信,不能弄虚作假,但由于体制原因或其他人为的社会的因素,使学生和老师在某些时候不得不走形式、弄虚作假,以应付某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或者领导个人喜好等等,这些现象每时每刻都在教育领域普遍发生(当然其他领域也大同小异)。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的刻板、陈旧、说教味太浓的教条等因素影响,使我国目前的思想品德教育、比较失败!我们这种体制和教育形式自身使它成为了形式主义的过场!这与培养国家合格公民的要求相去甚远!更不用说培养大量良好的社会公民了!

2. 身体素质的培养。这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学校的体育教育形式十分严峻!据卫生部、教育部的学生体质检测显示,我国学生的体质已连续20多年下降,而且有加速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令人震惊而又可悲的结果!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就打上了东亚病夫的耻辱烙印,新中国成立以来,也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特别是花费重金训练专业运动员,但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及其他群众体育教育的成果是很不理想的!我们的学生同相邻的日、韩学生相比,差距甚大!如果我们再不改革我国学生体育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并加大力度,东亚病夫的称号也许很快就会再次降临我们头上!

3. 艺术素养教育,各领域的真正的大家,都不是死啃书本的人,他们大都具有文学、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各方面的良好修养,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艺术素养对于一个人才的全面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其作用无庸置疑!而我国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要么不够重视,要么教育的方式有待改进,总之实际效果很不理想!建议在学校加强艺术类教师的配备,另一方面,多开这方面选修课。

三、要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引导他们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当初进入师范学校时,学校大门上雕刻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就一直伴随我学习和工作的这十五年。这十五年间,我经历了多次有效地大型教育改革,在改革的机遇和大潮中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和日趋成熟,尤其是在滨州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的这两年,学校严谨的管理,教师的爱岗敬业,家长的支持配合,共同培养了一大批基础知识扎实,基本能力过硬,习惯良好的学生。

确实,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品行,对学生和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我们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全社会对我们的尊重。 全教会精神学习心得(2):

我参加了这次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在这次学习中,我系统地学习了培训课程,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网上互动交流,积极开展班级沙龙研讨,发帖,跟帖主动。通过培训,我既学习了相关教育法规知识,掌握了许多管理知识,特别是安全常识,增强了管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自己和管理学生的安全素质和能力,也提高了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这次培训学习,结合本人分管工作及本校实际,谈谈个人体会。 一.进一步明确了校园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安全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学校安全重于泰山。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因为校园安全事关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学校一切工作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没有安全保障还谈什么工作,学习和生活,更不用说管理,只要时时事事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把安全融入所有教育教学及管理之中,就会最大限度地防范与未然,更不可能有责任追究。学生的一切成长必须有安全来作保障,离开安全二字谈什么都无任何意义,提高学生自我安全防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自我安全防护内容有:防触电,防火灾,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气体中毒,防拐骗,防自然灾害(雷电、大风、暴雨等)、防交通事故、防偷窃盗抢、防其他意外伤害等。我觉得有必要开设安全教育课,让学生掌握安全防护知识,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也使学生终身受益。作为学校分管安全的领导,要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只有认真做好下一步学校安全工作,才能确保广大师生(主要是学生)的安全。

二.只有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才能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校园安全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正如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所说: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发生在校园的安全事故或扰乱学校秩序伤害师生的案件都有增长趋势。这些事故、事件的发生、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被打乱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会受到伤害、死伤学生的家庭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也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社会影响。这些事件、案件的酿成、固然有因,但与我们主观上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疏于管理,防范意识不强以及对社会不法分子斗争不力有很大关系,致使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甚至根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故、事件发生了这使我们非常痛心。

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及时消除隐患,在以后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开展班级每天一分钟,年级每周五分钟,学校每月半小时的安全教育活动,每学期一周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举行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赛、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及利用横幅标语、校园广播、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一个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浓厚氛围。通过这些丰富多采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师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极大提高,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才能杜绝或减少责任事故的发生。

这次的学习内容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校园安全不能忘,安全警钟需长鸣。校园的安全是实行教育教学的保障,没有安全的保障,就没有办法实行教育教学。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所能保障学生的安全。为确保全校师生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我们只有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并根据学校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制度,真正使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落实各人的安全责任,做到安全工作的指标、任务和要求;分工和职责明,。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带队、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将校园安全工作实绩与各班级和教职工学期末评先相挂钩,实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确保了各项安全工作落在实处。只有严明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安全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才能杜绝或减少责任事故的发生。

总之,学校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做到警钟长鸣,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的安全工作,我们必须时时讲,天天讲,做到警钟长鸣,时刻警惕,完善制度、加强预防,落实责任,做到有章可寻、有法可依,落到实处,才能建设出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第6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纲要[模版]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摘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深入学习领会全教会精神、实施教育规划纲要,首先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要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着重学习宣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理念,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

关键词:学习 全教会和纲要 精神 心得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干部远程教育,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又多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在近一个月的远程培训中,我较系统地了解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作为教育战线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和全教会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习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

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

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相信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大业一定会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现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内容与同仁做一个分享。

一、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

《纲要》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温总理提出,让全国人民做有尊严的人。所以,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教育家。那么,要创建一流的教育模式,就一定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师真正成长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教育的教师队伍才可能实现建设一流学校,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学生才可能实现。我想,这同时也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

《纲要》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我个人认为,减负势在必行。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几乎没有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更谈不上有自我利用的学习实践。很多中小学生疲于完成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着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导致了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匮乏。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对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源。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念,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我们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而不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考试的奴隶。真正做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注重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虽然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但各地区间的差异却很巨大。所以,教育的均衡发展势在必行。我个人认为,教育均衡除了在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外,还应该重点加强教育师资队伍和教学硬件均衡。大家都知道,师资建设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好学校的教师相对素质较高,这就导致了家长想尽办法也要送孩子去较好的学校就读,家长非常清楚,只有一流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这就导致了部分学在社会的声誉较好而人满为患,而有的学校则因教育教学质量差而鲜人问津,这是造成不均衡的根本源头。而教学硬件的投入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良好的硬件设备,势必阻碍教育的与时俱进。很多教师想要把许多教育教学资源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但苦于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现状而无法实现。对于学生来说就没有很好的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开阔眼界,触动灵感,创新也可能只有闭门造车,无法获得更为先进的知识和理念。

这一个月的学习,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国家的意志,表达了百姓的愿望,更是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声。但我同时感受到:《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7篇: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

肥城市陶阳矿学校

高博

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推进素质教 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 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规范 和从严控制各种教辅材料和课后班、补习班,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选择性地读课外书,去了解社会,去接触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 康、全面发展。要改革课程内容,使之具有时代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要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 对变化、把握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 考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 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应该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如果说教师 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光辉之处就在于教师可以照亮一代又一代新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 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必须更加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学为人 师,行为世范”。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 教育的质量。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艺术,具有出色的教学效果 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

通过学习全教会精神,使我倍受鼓舞,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争做师德模范和教学能手。

第8篇:学习全教会精神心得体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都注重整体谋划教育战略,进行超前部署,指明前进方向。在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学校传达的全教会精神,有了深刻的体会。

一、全教会精神是教育发展的指路石。

1、学习全教会精神意义重大。

全教会和《纲要》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对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做出总体战略部署,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总体任务、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学习全教会精神和《纲要》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培训学习中深刻认识到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纲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要深刻体会领导的讲话精神

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和王玉玺书记、赵晓明县长、琚华良主任、李伟副县长和张思良局长在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是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禄丰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握规律,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全教会精神提出了对老师的高要求。

新世纪的第一次全教会和会前印发的教育规划纲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描绘了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开启了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深入学习全教会精神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自身的压力。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师作为教育者,身上肩负着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1、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要培养现代化的创新型人才,就要求老师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教学方式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更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艺术,具有出色的教学效果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因此,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2、加强师德修养,争做师德模范。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用心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关注学生的成长。 同时,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要加强自己的职业理想,树立高度的责 任感和使命感,争做师德模范。

通过学习全教会精神,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深深的鼓舞,我以后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道德品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做师德模范。

第9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校长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

心得体会

摘要:

通过远程培训,我了解到《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重点是:提出了“到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终身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和“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规定未来十年要完成的发展任务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基本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形成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重视支持民族教育事业”,积极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面落实各级政府教育优先发展的责任。

参加了一个月的远程培训,观看培训视频有记录的时长是30小时,实际的观看时间还要更多一些,很多专家的讲座都重复听了第二遍,有的都听了第三遍。这次远程培训开放的各个讲座都很精彩,各位专家不仅有理论高度,还都能通过生动的语言、鲜活的实例、入情入理的讲解深深地吸引着我,这是本人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这么集中地分享到了如此大容量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一个月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也有不少的体会,在此,只把最深的三点体会作以汇报。

一、《教育规划纲要》把握住了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的脉搏。

《纲要》的每一条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的,脉络很清晰,尤其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更是体现出国家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知识社会,信息时代,人们对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育人理念的关键因素.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公平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教师来说就是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资源建设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

二、远程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重点、战略难点及重要突破。

通过远程培训,我了解到《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重点是:提出了“到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终身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和“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规定未来十年要完成的发展任务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基本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形成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重视支持民族教育事业”,积极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面落实各级政府教育优先发展的责任。

通过远程培训,我也了解到《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难点在于:农村教育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考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通过远程培训,我还了解到《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突破有:第一次提出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第一次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第一次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第一次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强国思想;第一次提出终身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次提出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第一次要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列入国家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造就一批教育家;第一次提出建设公共教育服务平台;第一次明确提出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第一次提出2012年达到4%;第一次提出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第一次为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列专章,还提出了要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

正是通过这次远程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重要突破的几项内容都是社会各界关心的焦点问题体现,战略难点是需要通过更大范围内的体制改革和更大的工作力度来统筹解决,战略重点则在于要积极采取促进落实的措施和行动。

三、“让思想成为行动”、“用激情创造卓越”是我从那些名校长身上学到的一种工作态度。(详细内容待补充)

在这个平台即将关闭的时刻,我要发自肺腑地说一句:这种培训方式更经济、更实用、更高效、更受我们的欢迎!

上一篇:人资部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观感动中国有感优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