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认识图形

2022-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何教孩子认识图形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叮当图,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

“小朋友们喜欢小叮当吗?小叮当有许多小宝贝,你们都认识吗?” (教师出示几样物体,学生辨认)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一分:可是这些小宝贝太乱了,小叮当想让能干的小朋友们帮帮忙,每个小组都有一篮子小宝贝,它们都混在一起了,有铁做的、塑料做的,大的小的,花的绿的等等。和小组小朋友讨论,你们认为哪些是相同的分成一堆,看看能分成几堆?一堆堆整理放好。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

“你们同意他们的分法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4、 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 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 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按形状都分好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

教师板题:认识图形

7、起名字:刚才小朋友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成了4堆,可是他们都还没有名字呢!小朋友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小叮当的小宝贝也想有个名字。谁能根据他们的形状,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呢?

(教师用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球

8、认一认: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小脑袋里记下这些图形和名字。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拿在手上,仔细看清它们的样子。

(拿了正方体的请举起来,是长方体的请举起来,你认为是圆柱的举起来,拿到球的小朋友举高点!)

9、操作感知各形状物体的特征:好啦!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这些物体的形状,现在请小朋友拿出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摸一摸它们的面、边,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和小组小朋友说一说 (指名汇报,如果有必要可伺机让学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兄弟长得太像了,老师都把他们两搞混了,哪个小朋友能干!有什么好办法能认出他们呀?”教师拿出模型让学生区分两者)

再拿出一个圆柱和球,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和小组小朋友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10、教师举物体,全班一起说是什么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把东西放回篮子里)

11、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瞎子摸鱼”,教师找个学生示范,请一个小朋友蒙上眼睛,教师拿出一个物体,学生摸摸后并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小组内玩这个游戏)

“小朋友们太聪明拉,一下子就猜对拉,现在我们换个玩法,这回是老师说物体形状的名字,请你摸出一个这个形状的物体来!”(小组内再一次玩“瞎子摸鱼”的游戏)

12、联系生活:游戏好玩吗?下课以后小朋友们再继续玩好吗? 找找看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立体图形。

三、巩固练习:

1、搭一搭:小朋友,你们当过设计师吗?那我们现在就来当当小小设计师,用桌子上的物体搭一搭,摆一摆你自己喜欢的东西。

2、指名汇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摆了什么?”

3、思考题:说说下图由几个正方体搭起来的?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

小朋友们真能干,认识了那么多种图形!回到家里把今天学到的告诉爸爸、妈妈。

第2篇:如何教孩子记账?

花旗基金会理财教育的公共事务处协理杨淑娟建议,父母可以透过教孩子记帐,让孩子规划自己的财务、审视金钱流向,建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理财教育」可以从家庭开始,从记帐做起。

Q孩子多大可以开始记帐?

A︰「记帐」这件事需要有几个前提:第一,孩子有零用钱或压岁钱等可自由支配的金钱;第二,孩子具备基本的加减算数能力。这大约要到国小三年级之后。

Q为什么要教小孩记帐呢?

A︰根据花旗银行基金会在今年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觉得父母给的零用钱是「不够的」。而身为父母,也常常叨念孩子「很浪费」、「都不知道存钱」。到底是父母给的不够,还是小孩花得太多?若可以记录每次的花费,当讨论零用钱到底够不够时,就不会是件「罗生门」了。

此外,对孩子的好处是,透过详细的纪录,他会知道钱花到哪里,会帮助他认识自己的消费模式,调整自己的消费方式。父母也可以知道孩子的金钱流向,甚至进而看见孩子在乎什么。例如,你在帐上本发现,孩子每天都要买一杯饮料。结果不是因为他喜欢喝饮料,而是因为好朋友们每天都要喝一杯,这时,我们就可以发现原来饮料是他的社交工具。

Q要如何记帐?用什么工具?要注意哪些原则?

A︰有些人会用电脑软体记帐,然而,记帐最重要的是方便,随手随时可记,一边记帐还可以一边思考自己用钱的方式。最好的记帐工具就是一般有横格的本子。

记帐时,应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 分门别类:孩子年纪小,只要简单列下日期、收入、支出、项目、结余即可。国小高年级之后,可将项目细分成食、交通、育、乐等,并加上「想要或需要」的选项。分类精细,有助于审视消费时,一目了然。

$ 每笔消费都要记:无论金额多小都要记。

$ 定期检讨帐本:记帐的目的就是检视花费,在发下一笔零用钱前可和孩子讨论一下花费。孩子通常很难做的好,不要过度责备,因为他正在学习。

Q要怎样让记帐成为生活习惯?

A︰记帐虽然好处多,但是过程繁琐,要能落实记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鼓励。要让记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妨试试以下三个方法。

$ 每天记帐:孩子不记帐,有时是因为时间久了,实在想不起来钱花到哪里去。年纪愈小,愈需要父母的陪伴,每天找时间和他回想今天的花费,记录下来。如果每天记帐很困难,一周至少要记两次。

$ 让孩子体验记帐的好处:如果孩子零用钱有盈余,帮他将钱存入银行,让

他看见金钱增加的真实感。必要时给予一些奖励,例如,每月帐面盈余多少,父母就拨多少钱入户头,让孩子有努力的目标。但给孩子零用钱不要和成绩及家务绑在一起,小时候父母用钱控制孩子的行为,孩子长大后也会用钱控制你的期待。哪天,当你要求孩子洗碗时,他会跟你算洗一个碗多少钱,或在外打工洗一小时碗可以赚多少钱。

$ 与财务规划挂勾:有时会碰到一些节日,花费较高,例如死党生日、父亲节、母亲节等,需要提前规划,以免透支。也可善用孩子的梦想,帮助他用计画满足梦想。例如他想买一台两千元的游戏机,父母就可以和他一起规划,每个月储蓄三百元,半年后就有一千八百元。另外,为了奖励他,父母赞助两百元,游戏机就可到手。

Q如果不认同孩子的花费,要如何和他沟通?例如,家长认为只要球鞋够好,什么球都能打;孩子则认为,每种运动都应有专属的球鞋。

A︰当孩子将钱花在你无法认同的地方,先别马上下判断,认为他浪费。过多的价值判断反而使得孩子不愿意让父母知道他的花费,抗拒记帐。

有时候青少年买一双又贵又炫的球鞋,或许是运动需要,但主因可能是寻求同侪的认同,在孩子看来这的确是「需要」;但父母可能认定这是「想要」,不同于「需要」。为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妈妈只愿意买「三双二十元」的袜子,而孩子非「一双二十元」的袜子不穿,那么,妈妈就直接提供她可以接受的金钱二十元,其他不足的,孩子必须撙节花费,从现有的零用钱支出。

有时候青少年买一双又贵又炫的球鞋,或许是运动需要,但主因可能是寻求同侪的认同,在孩子看来这的确是「需要」;但父母可能认定这是「想要」,不同于「需要」。为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妈妈只愿意买「三双一百元」的袜子,而孩子非「一双三百元」的袜子不穿,那么,妈妈就直接提供她可以接受的金钱一百元,其他不足的,孩子必须撙节花费,从现有的零用钱支出。

第3篇:如何教孩子剪纸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幼儿园 陈芝兰

兴趣导入 为了引入幼儿从未见过的剪纸活动,我们首先带领幼儿一同观看录像。片中民间剪纸大师剪出的栩栩如生的作品深深吸引了孩子们。我们问幼儿:“小朋友们愿意学剪纸吗?”他们高兴地说:“愿意!”于是我们将自己剪出来的作品向幼儿展示,并让他们拿在手里看。观察和对实物的直接接触,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

而师生一起动手操作,又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先剪了几种简单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让幼儿看。当他们开始跃跃欲试的时候,我们顺势向幼儿传授了如何折叠纸张剪贴窗花的技法。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幼儿发现折叠的层数越多,剪出来的效果越好。他们举一反三,越折越精,越剪越好,兴趣也越来越高。

在掌握了一系列剪纸的基本技法后,我们开始让幼儿练习构图能力,练习的过程仍然是从调动幼儿兴趣入手。

在小班,我们先在玻璃板上涂上颜色,画上好看的动植物图案,让幼儿用竹签沿线刻画,刻好后用投影仪投放影像,其效果与剪纸窗花相同。孩子们看了很开心,很快产生了构图创作的欲望。这时,我们鼓励幼儿离开教师给好的图案线条,自己随意在玻璃板上刻画,刻好后就给他们投影放映。幼儿争先恐后地抢着放映,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构图能力。中班的幼儿用竹签在涂有白广告色的玻璃片上任意刻画,强化巩固了对各种形象特征的印象。老师按照幼儿的能力,分别提供有图形、不完全图形和没有图形的三种形式。幼儿在玻璃上刻画,如果画得不满意可刷上广告色重新创作。此外,幼儿的画可以拿到投影仪上投放,使幼儿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作品,提高了兴趣,为幼儿创造性剪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我们注重为幼儿创设带有艺术意味的剪纸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属于隐性课程,它对幼儿的情绪、个性以及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培养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我们十分重视幼儿的参与,将幼儿和教师的剪纸作品布置装饰活动室,鼓励幼儿用各种形象组合粘贴成剪纸画,贴在活动区内,让幼儿充分欣赏剪纸的形式、造型,感知剪纸作品的语言。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努力创设一个符合农村特点、它有童趣、有剪纸特征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剪纸活动的愿望,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使师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发展。

一、循序渐进

小班,我们让幼儿从练习撕纸开始,培养幼儿对整体形象的感知能力。第一步,我们把一些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形象,打上孔让幼儿撕。幼儿边撕边讲述自己撕的是面条、饼干、皮球等。从撕直线、撕曲线到撕简单的图形,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能力。第二步,我们把这些形象画在纸上,不再打孔,让幼儿沿着轮廓线撕,幼儿对事物形象的整体感知更强了。在撕纸的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的意愿,肯定幼儿撕的形象,又不断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问幼儿撕出的形象还像什么,不断强化幼儿头脑中的印象。第三步,逐渐过渡到脱离画线直接撕纸,达到想撕什么就撕什么的程度。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剪刀的使用,同时建立使用剪刀的规则与要求。让幼儿从一接触剪刀,就知道“剪刀是工具,起立离桌时,剪刀要平放在桌上,剪刀不能对着人,剪完纸后,剪刀放回小筐,碎纸要随时放在容器里”的规则要求。随着幼儿使用剪刀越来越熟练,经历了滑轮廓剪到脱线剪的过程。小班幼儿能初步掌握对折剪,在剪纸过程中转纸不转剪刀的方法。

到了中大班,幼儿的剪纸技巧越来越娴熟,特别是大班幼儿,他们需要的不是教师每天教授一两种剪样,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提示,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采用了“创意十二诀”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策略,注重培养幼儿自由自在地进行剪纸创作。

1、加一加、连一连

幼儿剪出一个图形时,教师鼓励幼儿随心所欲地在形象上添剪点什么,和什么地方连接起来图形会有什么变化, 产生什么结果等。大班幼儿剪刀下的图形既逼真又形象,他们已经能熟练地运用民间剪纸技法,动物的触角(须),人物的发丝,植物的生长动态,越是细微之处幼儿越是剪得惟妙惟肖。如,在剪出的花上再剪出眼睛,花就有了神情,太阳剪出嘴巴就会表达感情,昆虫触角加上女孩的小辫子,就变成“美人虫”。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2、变一变 在幼儿学会剪各种动植物基本形状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幼儿剪得要有变化。如,鱼的嘴巴有大小或张开闭合的变化,鱼身有长短胖瘦的变化,鱼鳍有尖圆的变化,鱼尾有尖圆直曲或张开闭合的变化,鱼鳞可以变成半圆、尖形、锯齿形、曲线等。

经过这样具体而生动的引导,幼儿的想像力就会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中得到发展。他们剪出的鱼就不再仅仅是老师所教的鱼,而是带有幼儿独特的情感、反映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想法、有个性的多种多样的鱼,如“大嘴鱼”、“青蛙鱼”、“机器鱼”、“美人鱼”等上百种。

美工教育所追求的较高境界是自由创作。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我们带着他们走出幼儿园,上山岗,走进田野„„让他们观察公路上往来的车辆,池里游水的鱼儿,果园中果树花、叶、果的形态变化,农舍中鸡、鸭、牛、羊的动态姿势„„我们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剪纸的形象与内容。

由于有了系统扎实的基本功,又有了丰富的观察体验,幼儿个个兴趣浓厚、信心十足,创作灵感如泉涌,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如“美丽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多彩的秋天”、“神奇的海底世界”、“和睦的虫鸟家族”、“农家小院”等。一名幼儿在剪贴“海底世界”时,给小鱼剪了个扎着小辫子的娃娃头,还一本正经地说:“这是条美人鱼。”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剪纸创作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促进发展

我们在指导时,已避免了偏剪纸而忽视幼儿其他方面发展的问题。开始,幼儿只是闷头剪,剪了的作品都说不出所以然。我们及时提出要求,确定目标:小班幼儿在剪出作品的基础上,会用一句话讲述作品;中班幼儿能够用一段连贯的语言讲述作品;大班幼儿能够根据作品发挥想像,完整地讲述作品。现在孩子们不仅能剪出形态各异的作品,而且讲述也绝不雷同。

幼儿通过剪纸活动,其有意注意的时间长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为剪纸不像绘画,可随机丰富画面,它要求幼儿能统筹设计整个作品,这就锻炼了幼儿的统筹安排能力。该园幼儿在这一点上表现尤为突出:在成人看似不成材料的废纸上,幼儿会巧妙安排,合理利用。另外,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也在剪纸活动中得到了培养,他们会协商剪纸内容,会合作完成作品。剪纸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及动作的协调性,还可以促进他们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不用笔勾线,全凭自己的想像发挥,极大地发展了自身的创造性。总之,剪纸活动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2009.

第4篇:如何教孩子学会接纳

主持人语:

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孩子会感受到家人们对他的完全接纳。这种感觉能帮助孩子接纳自己,并在这种自我接纳的基础上学会接纳他人,融入集体生活。

养孩子就像放风筝,需要给他一片接纳与包容的天空,但又不能松开手中那根“牵引与归正的丝线”。因为接纳不代表纵容溺爱,更不代表对孩子的错误采取消极放任的态度。如何张弛有度,平衡爱与管教?如何在责备孩子时仍带着深深的接纳?如何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先天特质或不足之处?如何教孩子接纳他人,接纳生活中的不如意事?接纳,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功课。

跟孩子“非暴力沟通”

(周先生,40岁,企业管理人员)

我所在的公司从去年起转型改组,其间我们进行了“非暴力沟通”的培训,培训教材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撰写的《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一书。

随后,我把“非暴力沟通”的技巧用到了对儿子周一的教育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让儿子学会了如何接纳自己、接纳别人。这个过程中,我有三点体会。

首先,任何时候,无论孩子做了、说了什么,家长都要先与他的“感受和需要”建立“连接”,观察孩子内在鲜活的生命状态与强烈需求。

儿子4岁的时候,有段时间爱说脏话,屡禁不止。我认为,脏话是“表象”,孩子内在鲜活的生命状态与强烈需求是“根源”。于是我心平气和地问他:“你说脏话,是不是因为觉得很搞笑、很有能耐,能让妈妈气得跳起来?让我们关注你?”

儿子得意地说:“嗯!我的嘴巴可有魔力了!”然后随口就说了一句脏话。

我推测周一进入了“语言敏感期”,说脏话是他探索话语力量的一种方式。故此,我们不再对他的脏话大惊小怪,而是正面引导――妻子教他朗读儿歌和唐诗,送他去少年宫参加“小小演说家”的比赛。我们收看《我是演说家》的电视节目,还每周举行一次家庭演讲比赛。在体会到“优雅的语言也可以充满魔力”之后,周一觉得说脏话没劲了。

其次,先说出你的感受,再用正向的、可操作性的语言向孩子提出行动上的具体请求。

家人们习惯于使用否定性的语言来教周一,结果却事与愿违。比如妻子说:“不要在沙发上吃掉渣的食物!”周一就拎着薯片到床上去吃。妻子再说:“把床单搞脏了,我会罚你面壁!”周一跳下床,故意用脏兮兮的手去摸墙纸。妻子被气得火冒三丈,吼他“好邋遢”“太懒了”……我劝妻子冷静,并问她:“你这会儿是不是感觉不太好?”她说:“我感觉这孩子做得不对。”我说:“不要评价对错,先告诉我你的感觉和需要。”妻子努力体会了一下,说:“就像看到土匪打劫过的情境一样,我焦虑、火大、无助……我需要家里有秩序、有美感,不要破坏我的劳动成果!”

我将妻子的需求和感受“翻译”成孩子的语言告诉周一。当他又想带脏兮兮的玩具上床时,我说:“你这样做的话,妈妈感觉很难受,好像细菌爬满了她的床,要咬她。”周一说:“没事儿,过会儿她就不难受了。”

我继续说:“你是不是需要一个放玩具的地方?妈妈则需要家里整洁干净。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你俩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

从我真诚的态度中,周一感受到我不是“帮助妈妈反对他”,而是“重视每位家人的需要”。他收起叛逆作对的态度,开始想办法。最后,他极有创意地想出一个双赢的办法――将玩具放在一个干净的盒子里,再把盒子放在枕头边。

在我的双向沟通以及示范帮助下,妻子与周一谈话的方式逐渐改变。她努力不在恶劣情绪中吼孩子,而是用理性让自己平静下来,并使用正向性、细节性、可操作性的语言。她不再说“把房间搞干净”,而是说“我需要你在3分钟之内,把脏衣服放进卫生间的洗衣篮,把果皮包装袋丢进垃圾桶,把盘子放回厨房”。

再次,训练孩子去观察,而非去论断,从而接纳他人,也为他人所接纳。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说:“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是不带评论的观察。”仔细想来,我们大脑中出现的绝大多数话语都是评论和判断,孩子们更是如此。

据周一说,他幼儿园里的孩子分为“好孩子”的大部队和“坏孩子”的散兵游勇。为训练他具有接纳性的心态和批判性的思维,当他说某某是坏孩子,被其他孩子孤立拒绝时,我常问:“他做了什么事?你观察到了什么?”周一回答不上来,只说:“大家都这么说。”

我就告诉他:“不要随便说某某是坏人,《圣经》上说,你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至于谁是好孩子,谁是坏孩子,你可以先观察再下结论!”

幼儿园大班时,老师将小朋友们分成几个组做手工,任命周一为组长。一个叫陈磊的小孩因为搞破坏被排挤,大家都让周一“开除”他。对于这种另类的孩子,周一已经知道先观察,再接纳(至少不去歧视)。

我建议他:“观察要仔细,要发现他搞破坏的原因:有人的眼神让他感觉不舒服?不想待在这个组?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还是想得到大家的重视?……每当我公司里的员工搞破坏时,我都会在仔细观察、倾听他的需要之后再作判断。因为人都是在感到被重视、被接纳的时候才会改变。”

周一试着跟陈磊沟通,虽然他讲话有点词不达意,但对方感受到了他的尊重与接纳。正如我所预料的,陈磊是因为觉得大家都要改变他,所以他偏不改变、偏要捣乱给人看。周一后来发现陈磊身上有很多优点,两人还成了好朋友。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再小的孩子也需要大人用管理学的技巧来进行沟通,将他们当作员工一样来尊重、理解、接纳,孩子就会寻找更有效、更双赢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接纳他人的需要。

不喜欢自己的小男孩

(文女士,33岁,绘本馆老师)

我儿子从小就脾气大,如果尿布湿了,或是奶嘴不对位,他都会歇斯底里地哭很久。上幼儿园后,他常跟小朋友发生冲突。渐渐地他表现出了一种无法接纳自己的纠结心理,连老师都看出来了,评价他:“占有欲、领导欲很强,就是脾气有点急,难免伤人。他事后会主动认错,也很愿意帮助人,但总会失去友谊。”

当小朋友离他而去,不愿跟他玩时,他伤心地问我:“我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我为什么不好呢?”

我也是一个爱跟自己较劲的人,常常讨厌自己的脾气。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儿子那种“控制不住自己,情不自禁就伤害到身边人”的事后懊恼。见他一本正经地“自责”与“忏悔”,我顿感无力。事实上,我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情绪化地发飙,经常在恼怒中乱骂老公和儿子,事后又道歉,不久之后却又在无意中伤害他们。儿子的问题如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需要改变与成长。

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跟他一起面对“自我接纳”的深刻问题?后来我从弗洛伦丝?塞沃斯著的《怎么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一书中得到启发。

这是一个关于小恐龙的故事,故事的开头是:“小恐龙为啥哭啊,因为他把所有的朋友都吃到肚子里去了!虽然他不想这样,可他每次都忍不住!”

儿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处于情感敏感期的他,认为小恐龙的孤独就是自己的痛苦――“忍不住!忍不住!就是忍不住去伤害自己在乎的人!甚至把人家吃下去!”

小老鼠莫罗来跟小恐龙做朋友,他说自己会念口诀,让自己的肉变味道从而不被吃掉。莫罗还打算烤蛋糕给小恐龙吃,让他改掉吃朋友的坏习惯……

可是,蛋糕烤得太慢了,小恐龙等不及,一口把莫罗吞了下去。还好,莫罗念了口诀,变得太难吃,又被小恐龙吐了出来。

莫罗没生气,反而好好地跟小恐龙沟通,他故意延长烤蛋糕的时间,训练小恐龙的忍耐力……最终,小恐龙被“无条件的接纳”所征服,学做蛋糕跟莫罗分享,从那以后再也不吃朋友了。

这个故事完全反映了儿子的内心!作者了解人性中“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由不得我”的弱点。他塑造的小老鼠充满同理心,从来不说教;他发现问题源于莫罗“肚子饿”和“耐性差”,就从源头着手来解决问题!“肚子饿”通过传授做蛋糕的技术来解决;“耐性差”需用理性克制、循序渐进的训练来解决。

回想当初儿子每每因为与小朋友争执而“发飙”时,我的反应都是用很凶的方式制止他、提醒他、责备他……他事后平静、自责痛苦的时候,我又不太懂得安慰,而是用说教的方式控告、揭发他,希望他汲取教训。我这种错误的方式,源于“怕丢脸、怕人家说我们没家教”的心理,却导致儿子越来越不接纳自己。

所以,我需要向故事中的小老鼠学习。作为家长,我必须控制好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再将亲人当出气筒。作为孩子的朋友,我要改变教育方式,避免说教。

当儿子再跟人起冲突时,我温柔而坚定地将他带回家,抱入一个房间,对他说:“妈妈知道你很想发脾气,但是你要像绘本中的小恐龙一样学习忍耐,安静30分钟之后,你才能回到小伙伴中去。”

儿子生气地哭闹时,我就像小老鼠莫罗那样,一边做自己该做的事一边安静地陪着他,即使他又打又撞、说狠话,我也保持克制,丝毫不妥协。

渐渐地,儿子就像绘本中的“小恐龙发现小老鼠不好吃”一样,发现无理取闹的味道一点都不好,任性发飙也越来越让他难受。他开始调整,反思一会儿之后,安静下来,独自玩会儿玩具……不到半小时,他就能恢复心态,高高兴兴地去赔礼道歉,再次融入小朋友之中。

形形色色的“缺乏自制和忍耐”的问题,我都如法炮制,如限制吃糖、不许懒床、按时睡觉等问题,我都像小老鼠莫罗对待恐龙一样态度坚定、口气柔和、界限清晰、步骤明确,哪怕被他冲撞,仍无条件地接纳他。幼儿园老师也用相同的办法对待他,效果很好。我还引导他看到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在歌唱、弹琴等方面的特长。

一段时间后,儿子比较能接纳自己了。他在忍不住又做错事、得到当事人和家长们原谅之后,会喃喃自语:“我认错了,爸爸妈妈仍然爱我。”他也渐渐学会了接纳身边的人。当小朋友被孤立时,他主动跟人家玩,还安慰人家:“你做小恐龙,我做小老鼠莫罗,我会帮助你受欢迎的!”

如今,儿子尽管依旧急脾气、爱发火,但伴随着我的改变与成长,他感受到了接纳,也表达出了接纳。我相信,他性格中的极端负面之处会渐渐改善。

重视幼儿“接纳”的功课

(周女士,幼儿园高级教师)

幼儿园的孩子们经常玩“比一比”的游戏:谁的玩具多、谁的头发长、谁的裙子漂亮、谁得的奖励多、谁的妈妈更年轻……有些孩子为获胜而吹牛,有些孩子因自卑而敏感,有些孩子对输赢无所谓,有些孩子不卑不亢,接纳每个人的特殊之处。

这些现象反映出孩子的天性,也反映出不同家庭的教育理念。孩子既需要“无条件的接纳与包容”,又需要管教、训练与引导。如何才能做到二者平衡呢?

第一,管教前要与孩子“共情”,听清孩子的话外音,探索孩子的内在需求。

要让孩子深深感到被接纳,家长只要认真听“他所说出的话语”和“他没说出的需求”就行了。只要做到这两点,无论你的管教、责备如何严厉,孩子都会知道你在乎他、理解他,是为他好。

案例中周先生的最大特点就是“愿听”和“会听”。这种最不花钱的方法简单易行,却最能让孩子感到被接纳、被珍视。我最欣赏他“训练孩子去观察,而非去论断”的做法。这既能培养孩子有个性、会思考、不人云亦云,又教给孩子为人处世的智慧――如何了解并接纳别人的需求,想出共赢的办法。

第二,管教要做到“对事不对人”,管教之后要重申“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不少家长管教孩子时会说:“再不听话,妈妈不爱你了!”“你照我说的做,妈妈才爱你!”……这些将接纳与孩子的表现挂钩的话语非常不妥。

更有杀伤力的是,父母在管教之后把孩子晾一边,冷言冷语,讽刺挖苦,故意装出不再爱他的样子。然而,幼儿没有“事情会过去”的概念,如果他觉得父母现在不爱自己,那就是永远就不可能再爱自己了。这种想法对大人来说是可笑的,但对孩子来说是锥心刺骨般真实的恐惧。

所以,家长一定要在管教后跟孩子讲清楚:“爸爸妈妈不喜欢你的某种坏行为(讲得越具体越好),但永远喜欢你。”“你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永远爱你。”

第三,教孩子直视自己的弱点、特点,发挥自己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不相同,从外表看,有的皮肤黑,有的个子矮,有的招风耳,有的大兔牙;从性格看,有的脾气暴躁,有的胆小内向,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多愁善感……这些外在和内在的特点,都需要家长智慧地引导孩子去面对,而非逃避。

案例中的文女士没有回避儿子“脾气大”的缺点。她用小恐龙的故事告诉孩子,生气是合情合理的事,但因生气而打人、伤害人、搅扰周围环境则是不对的。她用“改掉情绪化的发飙”的做法来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在被接纳中体会到任性、发飙的不良感受。她还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别人的优点,而不将自己的长处去比较他人的短处。

我觉得,能教孩子跟自己的“负面情绪、与众不同、弱点缺点”好好相处的家长,本身就是处理自己情绪的大师。他们培养的孩子能够接纳自己,拥有良好的自我形象,长大后能够接纳他人、热爱生命,把包容与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个人。

〔编辑:冯士军〕

第5篇:父母如何教孩子学礼仪.

父母如何教孩子学礼仪. 在公交车上,两个小孩跑来跑去,一下子撞到人,一下子抱着柱子跳“钢管舞”,妈妈怎么喊都没用。被撞到几次的乘客说:“怎么会有这么讨人厌的小孩?”

喜宴桌上,新郎新娘过来敬酒,5岁的小强竟脱口而出:“妈妈,新娘好丑。”当下,新娘的脸沉下来了,所有的人都很尴尬。

这种情形往往会造成家长的困扰,令家长感到难堪。那么,如何杜绝这类情况的发生,家长又能做些什么呢?

小孩见人不知问候

首先,在见面前,一定要先告诉小孩“待会儿会见到什么人”、“要如何称呼”,以及“该说什么”,让他有心理准备,甚至可先练习一下。见了面,要给小孩留时间,而不是大人忙着说话,突然间,发现小孩还没和对方打招呼,就急着催小孩,结果愈催愈糟。家长应该做的是鼓励他把先前练习过的说出来,如果真是害羞,一时怯场,让小孩点点头,笑一下也可以。

回家后,则要极力赞赏小孩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爷爷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实小孩都很精明,当他发现“嘴甜”可让大家都开心,又可得到奖赏时,他会很乐意去做这件事。

小孩在公共场所吵闹不休

要处理这个问题,事先预防是关键。外出前先告诉小孩,外出的目的是什么,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出门前,也要先跟小孩说好规则,确定他已经听明白,并问他是否能遵守。

到了外边,这些规则一定会被打破,但家长要耐心地提醒与纠正,直到小孩遵守。同时,家长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例如,小孩在超市奔跑吵闹,屡劝无效时,可问他:“你是要安静下来,还是要离开?”如果小孩不听劝说,就冷静地带他回家,千万不要舍不得选好的物品。让小孩清楚明白,除非在公共场所表现得宜,否则不能再出门。下次出门前,可再和小孩谈一次,是否了解这些规则,能不能遵守;如果不能,就把小孩托给其他朋友,大家按需要轮流外出购物,这样也能让小孩学会自我控制。

还有一些小技巧。例如,别在吃饭前或午睡时间带小孩出门,因为那会让他们更兴奋,难以控制,小孩吃饱睡足了,大人也比较轻松。

如何带小孩去餐厅

带小孩出去吃饭或聚餐,也得做“预防”工作。出去前,先跟小孩说明状况,像是到餐厅不能大声喧哗等。

就餐前,可先为小孩准备小点心,或带他们四处走走,缩短呆坐在高椅子上的时间,看看餐厅周围的摆设或环境,让小孩有点乐趣。用餐时,别一口气就把小孩喂饱,而是和大人进食的速度差不多,否则小孩一饱就精力充沛,很难再得住。

在这过程中,还可从小孩的“百宝袋”里掏出好玩的东西吸引他。像是拿出绘本童书,让小孩一页一页地翻。绘本比其他玩具更适合带到餐厅,因为它不容易掉落一地。也可拿出家里的相本,小孩喜欢看自己的照片,还可以问他:“这是在哪里拍的?”“那天做了什么事?”让小孩沉浸在愉快的回忆情绪中。

大人讲话,小孩插嘴

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要先心平气和地告诉小孩:“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但也要谨守原则,千万别在小孩插嘴时回应他的要求,否则他会不断重覆这可得逞的行为,尽管你已说了上百遍:“这是不礼貌的。”但在谈话告一段落后,要主动问小孩:“你想做什么,我现在可以来帮你。”让小孩明白,这时候才能听他说话,满足他的需要。 教小孩说礼貌用语

所有的幼儿教育专家都认为,要小孩养成这个好习惯,爸爸妈妈得以身做则。如果小孩常听到爸爸妈妈用“请”字与人沟通,自然而然会明白它该怎么使用。日本少儿生活研究所所长石井哲夫在《如何培育第一个小孩》一书中提醒爸爸妈妈,如果希望小孩有个良好的交流习惯,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说“请”、“谢谢”、“对不起”,因为这都是保持人际关系的良好基础。

如果小孩口出恶言

“你是猪,你白痴”,“叔叔,你的嘴巴好臭”,“妈妈,这个新娘好丑”。当这些话冷不防从小孩的嘴巴出现时,爸爸妈妈窘得想钻进地洞里。

其实,小孩所说的话通常不代表他想要故意侮辱或伤害别人。但要避免出丑,家长要做的是持续教导适当的行为。因为,当小孩再大一点时,需要学的不再只是“请”和“谢谢”,而是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和成人的关系。

比如说,小孩在婚宴上当着新娘面说她很丑,妈妈可在事后告诉小孩,不一定要当场、马上把所有的感觉讲出来,如果只想说给妈妈听,附在耳边说就好。

也要教小孩将心比心,体会别人的感受与反应,可问小孩:“如果别人也这么说你,你会不会很难过?如果会,就不要这么说。”也要提醒小孩,常常说这种话会得罪人,没有人喜欢跟他做朋友。和小孩讨论他的情绪感觉,建议他使用其他文雅有礼的语句,会比纯粹的斥责更有效。

学会赞美

网络上曾有个笑话,一个每天要骑脚踏车送小孩上课的妈妈,有一次为了小孩的一句话兴奋不已。原来,是小孩在上学途中,附在她耳边说:“妈妈,你内向贤淑。”过了好多天,她才搞清楚,原来是小孩发音不清楚,把“逆向行驶”说成“内向贤淑”,但已经让妈妈高兴好几天。

的确,小孩的赞美,常常会在最恰当的时刻发挥最好的效果。幼教专家建议,教小孩从小学会赞美,不只是赞美别人,更重要的是,培养他关怀、安慰人的能力。当然,家长的身教还是最重要的,如果爸爸妈妈常常赞美他人,小孩的嘴巴也比较甜;如果家长严苛批评,小孩也难说出好话。

除了身教,家长也应善用童书绘本。因为绘本里有许多故事比喻,还有许多人物角色,足以启发他们的同理心、同情、怜悯与爱心,比讲道理更容易培养小孩温柔关怀的能力。

第6篇:小宝如何教好孩子

如何教好幼儿

丰乐中心小学 李玉丹

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跟各位领导、老师交流如何带好幼儿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教龄不长,还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我的发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向大家学习,希望各位领导、老师能够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督促我不断地进步与成长。

2010年3月15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一天我正式的踏上了人民教师的工作岗位,成为丰乐中心小学幼儿中班的班主任。

幼儿教育对我是一个相当陌生的职业,但正因为这份陌生,让我对这份工作充满了向往与热情!时间过得很快,掐指一算从中班到大班,从大班到小班,经过三个半学期的学习和幼儿班班主任工作的亲身体验,对于如何教好幼儿,我从教师自身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指正:

一、立足岗位,求真务实

不管是教师,还是班主任,其工作性质是相通的。教育孩子,对于班级工作,首先要依据幼儿园及园领导制定的幼儿园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严格执行,踏踏实实地从小处、从细微处、从常规处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每位教师有每位教师的风格,每个班级有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在学期初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计划,学期末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班级的发展状况,开拓创新,推动班级工作不断进步!

二、做一个孩子喜欢且尊敬的好老师,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1、爱: 面对纯洁无私的孩子,并不需要什么天才的班主任,也不需要班主任具有什么特殊功能。如果我们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会明白孩子需要的只是我们的一颗真爱、宽容、无私的心。当然,这颗爱心里还要有我们的尊重,我们的关爱,我们的责任。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就像高尔基所说的:“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很难想像,一个不爱孩子,把工作仅仅看成是谋生手段的老师,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后果。只有我们的爱心付出了,我们才能观察出孩子的一举一动是否与昨天不一样。我们才不会因孩子太小,觉的她啥都不懂而掉以轻心,从而导致这种轻视心里体现在我们的管理行动中,而失去最好的教育机会。要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随时分析孩子的心理活动,这样你才会明白孩子为什么要这样或那样做,他们无数“不合理”的要求才会被我们理解并接受。

在幼儿园里,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就要很投入的做到那种角色。如:孩子病了,就像妈妈一样搂抱她,亲亲她。让孩子在病中享受一份慈母般的亲情。孩子高兴了,就像朋友一样同她开心大笑,让他感受分享的快乐。在游戏中扮孩子的伙伴,一同嬉戏游玩……只有做到这些,孩子才会爱我们,想我们,愿意靠近我们,使我们品尝到幼儿班主任工作的幸福与快乐。因此,班主任在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感情的投入,用真挚的爱感化每一个孩子,使幼儿在挚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2、耐心:既然是一名幼儿班主任,对琐碎的幼儿工作就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不怕累不怕烦的精神,凡事从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决不能急于求成,鲁莽了断。可以说,孩子的每一个举动都有她的理由。教师要细心观察,耐心询问,了解幼儿的动机,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教育孩子。尤其是对学习上反应慢的幼儿,更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循循善诱。再者做幼儿工作,不能简单处理,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行为,个体需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缺点,不采取粗暴、过激的态度,凭借自己的耐心与智慧来教育幼儿,就一定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3、尊重幼儿:提到尊重,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同样是和孩子交流,“蹲”与“站”“弯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4、公平: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定要公平公正对待班内每一个孩子,不论他是男孩还是女孩,是丑是美,是穷是富,我们一定要一视同仁,决不能偏宠,否则,我们就会失掉在孩子们中的威信!

三、做一名同事信任的班主任,构建和谐的师师关系。

一个班就是一个集体,作为班主任,就要跟其他代课老师做到真诚和谐,教师之间配合的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教师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充满爱的学习生活环境。

1、班主任要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事事走在前,做在前,不怕累,不怕脏,尽力把孩子教好、照顾好。

2、多沟通、交流。对于班级孩子的表现,如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孩子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现?对某某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激烈他、鼓励他?某某的性格如何?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应及时与班内代课老师沟通,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既加强了老师之间融洽的关系,又有利于幼儿的教育。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其他老师商量,针得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

3、教师之间要以诚相待,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最后一方面就是在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要保持一致性,当然教育方法每个老师都自有一套,但在要求上必须是一致的,特别是幼儿的常规,不能甲老师A 要求,乙老师B 要求,也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四、做一个家长认可满意的班主任,构建和谐的家园联系。

一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还要看家长工作做的是否到位。

1、作为班主任,要想好如何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幼儿园的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孩子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和进步,了解教师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从而在感情上接纳老师,在行动上真正与老师要求保持一致。让家长和教师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鼓励。

2、作为班主任,应该主动与家长交流沟通,对孩子教育内容上尽可能的达到一致看法。

3、作为班主任,要及时的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力求得到家长支持,要求一致相互协调配合教育孩子。在与家长谈话时,教师要让家长体验到老师对孩子的帮助是建立在爱孩子的基础上,教师的言谈举止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孩子的关爱,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把班上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样再指出孩子的缺点,家长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其次,让家长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如对家长说:“你觉得你的孩子在某某方面有什么困难吗?”或“你觉得在某某方面帮助你的孩子进步有什么困难”然后帮助家长一起找出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这样老师能够换位思考,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对孩子付出特殊的关心和照顾。

4、班主任要在每周五对幼儿一周的表现做出评价,发放小红花,激励幼儿积极向上,期末结合配班老师的意见,对幼儿一期的表现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认真填写好每个孩子的评语,主要以鼓励为主,对其缺点委婉的提出来。

五、重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建立良好的常规,形成良好的班风。

其实衡量你的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班级幼儿的表现十分重要。知识、经验的获得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对他们的行为培养必须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抓起,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时时都要对幼儿进行好习惯的培养。

第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以身作则非常重要。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来说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例如,要求幼儿做端正,老师自己就不能翘腿;要求幼儿专心听讲,老师在上课时就必须全力以赴,充分做好准备,决不能漫不经心,找东找西的。总之,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第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选择好的时机与方法。例如,从小小班起我们就要求对玩具进行分类,收拾玩具,在幼儿玩玩具之前,首先引导幼儿按类别、颜色分好类,认识每一种玩具,了解每一种玩具的玩法,这样即便于幼儿操作,又培养了幼儿的分类能力,一举两得;又比如,物归原处,我们教会了他们如何分类、收拾、整理后就要求他们必须做到,否则就一遍二遍的反复练习,当他们发现反复练习的结果是角色游戏的时间缩短了,立刻就觉得“不核算”了,从此每次活动后玩具就能整齐“回家”了。

第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是班级老师对孩子要求的一致性、持久性。如果这个老师这个要求,那个老师那个要求,或者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孩子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疲沓沓了,在花九牛二虎之力,也会无济于事。例如,我让孩子在起床后折叠被子并放在枕头上面,然后和搭班老师、保育员通一下气,不论是谁带班都这样老要求孩子;对吃饭慢的孩子班内教师要意见统一,避免孩子在幼儿园中乱串找老师;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班有许许多多,长久下来,孩子良好的习惯就养成了!

幼儿有了良好的常规,也就形成了良好的班风,这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让老师们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且工作起来如鱼得水,轻松自如。

六、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班主任,要能敏锐地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增强学习管理理论的意识,提高管理理论水平。利用空余时间多看专业方面的书籍,在互联网上获取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同行一起探讨幼儿教育,以此来了解当前幼儿教育的新动向、新理念和新观点。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拓宽视野,丰富内涵,开阔思路,从而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游刃有余。

上一篇:水果连锁店营销模式下一篇: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