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设计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本课程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小型项目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结构中的位置与作用,明晰设计原理课程的方法、深度、广度和要求。本文从教学的角度,阐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论文 篇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改革探索

设计素描一直是各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然而各高校素描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实践证明,只有将设计素描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制定科学合理地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让设计素描真正成为环艺专业的基础课程,才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所服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学习从设计基础开始,从素描学习开始,学生在参加美术高考之前就已经较为系统的学习了基础素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但对于透视原理、质感表现、空间把握、创意表达等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部分高等艺术院校的素描教学至今继续在延续传统的绘画素描教学,没有与学生所学的设计专业结合起来,学生锻炼到了较扎实的造型能力,却忽视了创意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进行了一些设计素描课程的改革和新的教学思路的尝试,希望能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素描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报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而报读纯绘画类的学生人数由于受就业困境的影响而不断萎缩,一些长期担任纯绘画专业教学的教师由于教学任务不饱和,不得不开始担任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工作,这一部分教师因为教学理念和方法没有能及时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继续按照传统绘画素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重视造型能力的提高,强调艺术审美、艺术表现和纯艺术的绘画语言,没有与学生所学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

设计素描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不够系统,高质量的设计素描教材和书籍也不多,甚至部分高校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设计素描教程而用基础素描教材来代替,使得课程体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素描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完善

1.准确的教学目标、系统的教学体系和完整的教学内容为指导

通过设计素描课程的训练,要让学生通过对透视原理、物体结构表现、光影表现、肌理质感表现的研究和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观察分析物体的形体空间和体量关系,从而达到熟练表现物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解构与重构、抽象与意向、反常规的创意表现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加强对透视原理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加强透视基础知识的训练, 由于透视原理对研究物体空间结构、室内外手绘效果图表现有着积极意义。作为环境艺术专业的素描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深入研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倾斜透视、空间透视的概念、特征及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3.提高学生对物体的结构表现能力

在结构表现训练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静物,从简单的石膏几何形体到复杂的建筑机械部件和室内外家具陈设品 ,通过结构素描表现方式对物体内部结构和外在形体进行全透明推敲表现。

4.加强学生对物体的明暗表现能力

设计素描的造型训练,除了把形体、结构画准外,明暗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只有完全掌握光影素描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大量的光影素描课题的练习,充分表现物象的固有色调、质量感、立体空间效果,才能在未来环境艺术设计中处理好光影明暗关系。

5.研究物体的肌理与质感表现技法

当今,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师在设计领域对画面和材料本身的肌理和质感给予了非常大的关注,并很好、很合理的应用到设计作品中。因此,通过运用素描手段来真实表现物体的肌理和质感就显得非常重要。

6.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创造性思维意识,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意识是培养设计师的关键,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侧重素描技法训练,重视物象的真实再现,缺少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造成思维程式化,没有个性,千篇一律没有创造性。环境艺术设计素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空间造型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环境艺术素描的表现语言与方法,提高设计思维能力。

素描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尝试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有其自身的内容和规律,它研究和服务对象是环境艺术设计。如何较好的把握设计素描造型训练的本质, 同时有效为专业打好基础,具体的教学方法尝试如下:

1.通过临摹迅速掌握设计素描表现方法

教师可以在每个课题训练前期组织学生临摹优秀的设计素描作品,迅速掌握设计素描表现方法,为后续的课题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

2.通过写生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先应从简单的几何形体和静物写生入手,训练学生观察和表现物体的内在、外在结构和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再到表现比较复杂的建筑构件、家具和机械零件,最后是组织学生室内和室外景观建筑的写生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现能力。

3.利用多媒体手段融入现代设计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利用多媒体手段融入现代设计意识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创意意识,通过创意形态造型的构想,培养提高学生的素描造型和设计意识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结束语

当前环境艺术素描教学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它不再是传统的绘画造型基础的研究,而是以设计素描训练提高表现物体的空间造型能力、空间想象和创意能力,是设计构思与方案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作者:于兴财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论文 篇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设计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本课程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小型项目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结构中的位置与作用,明晰设计原理课程的方法、深度、广度和要求。本文从教学的角度,阐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解决方法题材来源活学活用

设计原理课程以小型项目设计为基础,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开课,需要运用设计概念的辅助,开展调研,讲授设计的规范、结构分析,将严谨的设计的规范运用到课题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从形式美到功能性,从感性设计到人体功效的全盘考虑,都要给予不同程度的讲授。

1 抓住学生的弱点,强调问题解决方法

设计原理这门课程是对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的流程,进行讲解,所以设计的每个过程都是重点,同时还要注意,每个设计阶段的连接性。

在设计前准备工作这个阶段,在每次学生做设计的时候,都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做,诸不知正确的方法,能提高工作的效率。课堂上,可以对不同成绩段的学生问题进行提问,成绩较好的放在后面回答,这样一来,不管学会掌握了多少,答案是逐个地完整,学生在下面听也是有收获了。再针对回答的问题作分析和总结,强调大家应该注意的地方,同时要求做好笔记。

2 学会找创作题材的来源

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学生们坐在课桌前,面对稿纸,无动于衷,或是不停的翻阅借来的资料而无从下手是经常的事情。在上课的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找创作题材的来源。

2.1 源于对生活的观察

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又是高于生活的,所以作为设计学院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要学会观察,设计作品要充满对生活得关注,对社会现象的反映,这样设计才会更充分的体现出价值。上课时应多举身边的例子,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比如这次自然灾害——汶川的地震,地震后很多房屋被摧毁,失去家园的人们无处安身,政府也以最快的速度,发放帐篷……到后来的安置房……对此环艺的同学们就应该对此有相关设计的想法,如帐篷如何设计给人以家的感觉?安置房如果能以最快的速度安装?流动的房子是不是更能为灾民提供方便?校园里的教学楼应如何留有最有效的紧急交通通道?……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设计时才会有价值的题材来源,做别人没有做过的设计,做出个性,体现价值,才是设计的本质所在,也对学生自己将来的毕业设计的选题做准备。

对于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观察生活是很重要的了,只有你在认真观察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如在平时里逛街,就应该对商店里面的展示形式、颜色、地面铺设甚至店前的广告形式、灯光的效果等仔细观察,有些设计的好的地方是值得学习的,而又有那些不足之处,需要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的。当然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求学生画出设计思想的来源,突出观察生活的重要性。

2.2 博览群书,做好笔记

有些学生对于专业的课外知识了解相当的少,知识面了解的匮乏,再加上基础不太好,等要结合以前知识综合运用时候,没有意识到知识灵活运用的重要性,从而导致自己面对练习的时候思维不能放开,缺少思考性,想到哪做到哪,没有一个整体的构思过程,在一个圈圈里面怎么都出不来。学生们平日里就应多看一些大师级别的书,学习优秀的案例的设计思想、方法、表现方法。学校和学院都提供了众多图书,方便同学们借阅。同时还要做好读书笔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一方面方便以后拿出来当作资料来查阅;另一方面也可以练习手绘。

2.3 发挥联想和想像

知识是无限的,但创作者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仅就建筑创作而言 , 设计者所掌握的专业与横向知识也是有限和窄小的。但客观存在的创作对象却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仅从一栋单体建筑设计来说,就涉及到城市、环境、技术等一系列问题。设计又要求创新、要求个性,这岂不难坏了设计师。所幸,人的大脑活动有联想,有想像。

在课堂上可以做一些相关的练习,如:说一个名词:苹果,请同学们说出,你能联想和想象出来什么,不仅要说,还要画出来。甚至在作业里,也必须画出设计元素的演变过程。但需要告诉学生的是,设计创作有别于其他艺术创作,而相关建筑的设计是消耗巨大物质与人力的社会产物,是供给他人使 用与观赏的,故在进行设计创作构思时绝不能天马行空,更不能胡思乱想,要防止不切实际的和可能带来其他方面缺陷或后遗症的异想天开。当然,也不宜以建筑创作的条条框框作为不可更改的“紧箍咒”, 因为这样又会禁锢想像力与创造力。对设计创作来说,这又需要学生们随机应变,辩证地思考与处理这个问题。

3 灵活多变,活学活用

活学活用对于现代的大学生来说,好像很难做到这一点,这需要学生能活学活用,灵活多变的对待学习。

一直以来二年级的学生,对建筑空间的把握掌握情况不是太理想,所以在我的这次课堂上,仍就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因为在设计概念这门课里,有讲过空间设置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了回顾。与此同时,在作业中出题为:对5m€?m€?m的正立方体进行建筑室内外设计,10m€?0m为基地作为居住空间的环境,设计主题以“居——我的生活空间”,并以居定义“园”的概念环境。要求:熟悉人体基本尺度与活动空间之间关系,分析活动方式的构成,创造个性空间形式,研究室内外空间的特征与联系,可根据情况适当进行型变,把握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确定空间的平面、剖面尺寸。在检查方案的时候,班级出现部分同学对空间的把握运用得不太好,比如:在一个2 m€?m的面积内,安排有沙发、茶几、电视柜,诸不知在这样的空间范围内只勉强放在这些东西,哪还有距离当过道。人机工程学的尺寸记的不够牢固,导致无法对空间很好的把握,同时作图的规范性还不够强。在此次课之前,建筑制图课和人机工程学课都已经上过,但能活学活用的同学太少。上课时要教会学生融会贯通,建筑制图课上遗留下的制图规范性、建筑方案设计的构思与表达、人机工程学尺度的把握等方面在这次课堂上结合实际的案例应进一步的加强训练,为后续课程完成专业设计课题的完整性、专业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次课程除了授课内容外,重点还有学生完成作业的阶段,对学习的知识加固,避免以前所犯的错误,每个学生的在完成草图后都要和教师都要一对一的沟通,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先开始对于环境的整体性绝大多数的学生考虑得是不够全面的,如在总平面中,除了建筑要利用本身的地形外,还要考虑建筑的交通问题,如人行道、车行道、停车场等,很多学生仅考虑了人行道、而忽略车行道,再或者道路的规划属于逆行的设计,这都是欠缺整体考虑的方面,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逐一解决。

4 设计效果的表现方式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课程安排里面还没有涉及到手绘表现课和软件的制作,对于手绘的表现,同学们在此之前都有所了解,并且从一年级到现在,学生几乎用手绘完成各项作业。软件的制作,有自学的学生,作业的表现可以不限表达的方式如何,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推动自学软件同学的积极性,也可以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

原本打算要求学生做完的作业装订成册上交,但考虑到的排版重要性,作业上交形式可以改成所有的图纸在900mm€?200mm大小的展板上进行排版后上交电子档,可以先让同学们体会一下,排版的难度和重要性,减轻以后的工作难度。

练习中不仅要完成所有的图纸的绘制,还需要学生按照设计的尺寸,按1比25的比例尺,做模型。从平面的方案到立体的模型,需要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与此同时可以让同学们更明确空间大小,准确的把握尺寸;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从图纸到方案的过程,设计的图纸是要变成实物的,不是随便乱拼方案那么容易。许多同学在做模型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方案的不合理性,结合自己的方案再来作修改,模型的制作也给方案在空间上以更直接的帮助,这对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同学的是明显的。

整个课程教学下来,学生在完成设计方案的能力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作业中的体现是很明显的,这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林家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论文 篇3: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教育发展思路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教育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教育效果、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等问题,提出发展策略:基于学生实际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打造专业特色;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能;开展竞技比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各个阶段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实现创新发展;构建立体完善的教育体系,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信息化教学方式,更形象地表达理论知识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景观設计教育 发展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同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确保学生在增强专业技能、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更有效地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成长为高质量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为环境保护工作贡献自身的力量。

一、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影响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大多数为艺术类学生,其文化基础、理解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相对比较薄弱,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均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开展景观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对很多内容往往不能充分理解,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相关技能,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能力不足,严重影响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总体而言,高职院校在景观设计课程的设置方面相对来说比较混乱,没有全面系统的设计目标和设置思路,核心课程设计缺乏可行性和针对性,这导致课程实施过程中往往比较混乱无序,教学效率低下。例如,风景园林设计、园林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等相关课程内容并没有一致认可的专业课程名称,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不能实现有效融合、优势互补、逐步递进,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在教学内容方面往往更加关注园林施工和建设等相关内容,并没有充分融合审美性、艺术性特征,在独特性、个性化特征方面也没有充分的体现,这导致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受到很大限制,部分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无法适应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以及审美化、艺术化的表达需要。

(三)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缺乏创新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等开展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精神。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让学生背诵、记忆和练习等,使学生无法深入领会相关知识,更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应用。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也缺乏创新性,没有和相关专业进行紧密的融合和渗透,在经济学、社会学、人文科学和先进技术等相关领域缺乏应有的融合和渗透力度,导致教学效率受到极大影响,学生难以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基于学生实际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打造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教育要基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进课程改革,课程设置要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文化基础,重新定位景观设计课程,体现出该学科的侧重点和专业特色。

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融入小空间的项目和小体量的案例,例如庭院设计、屋顶花园设计、街旁绿地设计等,引导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和掌握小空间的形态表达和尺度,同时在课程设计方面也要联合公共空间设计、民宿设计等相关内容,与相关课程进行有效融合和渗透,进一步体现出景观设计方向的互动性和融合性。另外,也可以设计出围绕“社区营造”“城市微更新”等结合城市发展趋势的课程和相关课题,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升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以有效满足未来人才市场的客观需求和行业需要。

(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能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改进和创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教育,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打造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整体的教学体系更为系统完善,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素质,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例如,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一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胜任能力。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全方位、多角度的实际应用场景中,让学生融入其中,在各个阶段都体现出自我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和相关企业管理者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以确保学生能够严格按照具体项目的工作步骤,有效掌握景观设计的整体过程和实施方法等,并进一步锻炼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能,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要求,这样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究精神,使其更充分地掌握实际工作技能,提升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潜能。

(三)开展竞技比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教育改革,要想适应高职学生的培养要求,就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开展竞技比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比赛,实现“赛教融合、以赛促教”,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之上,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企业行业主办的各类竞赛或者比赛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高效学习能力,使其充分掌握实践能力。通过这种园林景观竞技大赛活动,景观设计教学内容可以更充分地融入实际的应用场景中,为学生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针对各个阶段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实现创新发展

在不同的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景观设计教育需要体现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现创新发展。在基础设计学习阶段,教师要通过相对应的练习作业,使学生有效地掌握造型、视觉表达等内容,提高环境空间敏锐度,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具體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化技术,利用信息模型的构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空间造型感知能力。学生还要学习设计形式工程要素和深度空间美感等相关内容,以进一步夯实景观设计知识基础。在专业设计学习阶段,要明确这个阶段的学习重点,强化基础学习,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供必要的条件。在这个阶段,要充分进入实际的环境设计案例之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在环境规划设计领域有针对性地融合理论和实践,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进一步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从而增强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五)构建立体完善的教育体系,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环境艺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融合性特别强的专业和学科,具有多维化、动态化的特点。它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系统完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协调发展的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环境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敏锐的艺术感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系统完善的景观设计教育体系,制订立体化的标准,有效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的意识。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尽可能强调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实践能力。

同时,在分析各类因素的基础之上,教师应确保景观设计教育体系的内容具备足够的实用性,且切实融合教育教学目标,并以相应的目标为基准,逐步拓展各类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职业性、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为中心,确保学生在掌握足够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进一步进行实践应用,提高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信息化教学方式,更形象地表达理论知识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要提高景观设计教育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教学质量,需要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信息化教学方式,形象生动地表达理论知识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设计要点。对某些难以用文字进行表达的知识内容,教师可采用图表、图画、视频等展现形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例如,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环境艺术项目,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呈现项目的效果图,有效利用BIM技术等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和结构,用信息化方式进一步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教育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要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显著提升设计水平,从而提高岗位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伍丹.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教育,2016(9).

[2]葛璇.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特点研究: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个案[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李丹.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艺术教师,2020(2).

[4]王家.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J].艺术教育,2020(16).

【作者简介】黄 恒(1986— ),女,广西钦州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责编 黎 原)

作者:黄恒

上一篇:基于渔业管理案例教学论文下一篇:教育风行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