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的中学生德育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观念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也带来了大量的不健康、垃圾信息,让日益庞大的青少年网络群体无所适从。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络信息的中学生德育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网络信息的中学生德育论文 篇1:

网络信息对中学生德育的冲击和应对策略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全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现状。网络信息逐渐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的渗透,对学校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网络信息的渗透一方面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思维创新模式,另一方面也对学校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对中学生的德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浅析了网络信息对中学生德育的冲击和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中学生的德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网络信息;中学生德育;冲击;应对策略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的渗透无孔不入,已逐渐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对学校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影响。网络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网络信息对学校的渗透,一方面为中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知识,另一方面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对中学生德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消极的思想道德影响。因此,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积极应对网络信息对中学生德育带来的巨大冲击,消除网络信息对中学生德育的不良影响,提高中学生德育水平。

一、网络信息对中学生德育带来的冲击

网络具有极强的信息传播能力,在海量驳杂的网络信息中,各种网络信息泥沙俱下,在某种程度上,充斥着大量的不健康内容。网络信息对中学生的渗透,给中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学生的德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信息对中学生德育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中学生道德认识的冲击

网络信息严重冲击着中学生的道德认识。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特点,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绚烂多彩的网络世界,网络极强的知识传播能力,为中学生带来了海量的驳杂信息。在这些海量驳杂的网络信息中,充斥着许多包含暴力、色情等极为不健康的内容。这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对中学生的道德认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模糊了中学生是非善恶的界线,影响了中学生对是非善恶的基本判断。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幼稚时期,思想和性格都还很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还未形成,且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还比较弱,无法准确分辨各种信息是否健康,也缺乏对不健康信息的免疫力。因此,中学生非常容易受到网络信息中不健康内容的影响。中学生会在网络信息不健康内容的影响下,产生错误的思想道德认识,形成错误的价值判断,悖离社会主流价值观。网络不良信息对中学生思想道德认识的巨大冲击,会导致中学生忽视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对思想道德产生轻视或者错误的认识,形成不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中学生思想道德沦丧。中学生在错误的思想道德认识指導下,会做出悖离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规范的行为,这对中学生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

2.对中学生道德意志的冲击

道德意志,是实现道德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于一个人道德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意志能培养一个人的顽强毅力和坚韧性格,对于人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中学生是人生的萌芽期和发展阶段,要加强对中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为中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素质打好基础。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意志,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网络信息对中学生道德意志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网络信息的便捷性严重冲击着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觉动脑的习惯;网络信息的碎片化则严重冲击着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爱好。受网络信息的影响,中学生大多不愿意自主思考,开动脑筋去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是喜欢走捷径,通过简单的操作,诸如“百度一下”去网上寻求现成的答案。网络信息的丰富多彩过多地吸引了中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缺失,使中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畏难心理和厌学情绪。另外,网络信息严重腐蚀着中学生的意志品格,使中学生沉溺于网络,导致中学生意志消沉,懒散堕落。另外,中学生沉溺于网络,不利于中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进而影响了中学生顽强拼搏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的培养。

3.对中学生道德情感产生的冲击

中学生的道德思想感情尚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网络信息对中学生的道德情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丰富多彩的网络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中,严重影响了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中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导致中学生的道德情感严重受制于网络信息。中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压力,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精神的慰藉,逐渐淡化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导致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显著退化。而且极大地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中学生形成孤僻封闭的性格和各种交流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中学生产生抑郁症倾向。

二、应对网络信息的有效策略

1.创新教育观念

网络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针对网络信息对中学生德育的冲击,要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发挥网络信息对中学生的有利影响,抓好中学生的德育,提高中学生的德育水平。首先,要创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中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接收新事物的能力,拥有广泛的兴趣,而且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要通过创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实现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势,发挥网络信息的有利影响,加强中学生的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改变以往对中学生德育中枯燥的政治说教,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制作以德育内容为主动漫、微电影,通过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对中学生的德育。还可以广泛收集中学生中的助人为乐、好人好事的相关事迹,制作数码作品在中学生之间大力宣传,使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规范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以平等的姿态和中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和掌握中学生的思想动態,对中学生子女进行有效地疏导,而不是一味地禁止中学生子女接触网络信息。家长可以对海量驳杂的网络信息和各种网络游戏进行甄别,将那些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和成长的信息分享给子女,将有利于开发中学生子女智力的游戏推荐给子女。同时,要加强对子女的引导,避免子女过分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

2.创建专家型网络德育人才队伍

应对网络信息对中学生德育的冲击,提高中学生德育水平,关键要创建一支专家型网络德育人才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既要有专业的网络知识,有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创建专家型网络德育人才队伍,具体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网络德育工作者要树立“专家”意识,立志成为中学生网络德育工作的专家人才。网络德育工作者要从宏观大局上对网络技术发展做出准确的把握,努力学习网络相关知识,增强网络德育的技能,提高网络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提高浏览网页查询信息的能力等。(2)組织管理者要加强对网络德育人才的政治素质教育和网络专业技能培训。要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实现对网络德育工作者能力的提高。对网络德育工作者开展深度的政治素质教育,提高网络德育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加强对网络德育工作者的网络技能培训,开拓网络德育工作者的技术视野,增强网络德育工作者的网络专业技能。

3.利用互联网积极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互联网是一个具有强大技术优势的平台。学校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学校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强大的技术优势,激发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中学生成为自我心理教育的主体。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虚拟环境的优势,加强心理辅导老师和中学生的网上交流,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通过师生之间网上交流的互动,实现心理辅导教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

4.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中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因此,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通过对中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实现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加强。强化对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结合时代精神,将公民意识、心理健康、生态文明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注重对社会时事问题和焦点问题的关注,并加强对中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建设的有益营养,积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通过课程教学等方式实现对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化。在此基础上,组织中学生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

5.强化中学生网络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培养

海量驳杂的网络信息并不完全是洪水猛兽,只有不健康的网络信息才会对中学生德育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要强化中学生网络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中学生德育水平。要从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的层面上,加强中学生的网络道德判断。同时,强化中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

三、结语

网络信息对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创新教育观念,创建专家型网络德育人才队伍,利用互联网积极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中学生网络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培养,实现中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智勇. 浅析网络信息对中学生德育的冲击和应对[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51):47-48.

[2]葛剑鸣. 网络时代中学生德育工作对策[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2(6):140-141.

[3]陈晓宁. 网络时代中学德育的问题及其应对[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4]王凤秋, 何葵. 网络对学校德育的冲击[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1(1):8-10.

[5]翁宗琮. 网络环境下提高中学生德育实效的对策[J]. 教育信息技术, 2013(6):39-41.

[6]周建军. 互联网对城市中学德育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D]. 广西师范大学, 2003.

[7]谢昌辉. 当前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德育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胡蓉. 网络文化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響及对策[D]. 重庆师范大学, 2012.

作者:梁镜伟

网络信息的中学生德育论文 篇2: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网络德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观念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也带来了大量的不健康、垃圾信息,让日益庞大的青少年网络群体无所适从。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网络道德的关键,教师有责任且有义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这个有效信息和不良诱惑并存的网络虚拟世界中,遵守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网络;德育

“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正如林崇德先生说的一样,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教书育人,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没有德育的教学,是干涩的、空洞的;没有教学的德育,是无用的、失败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也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笔者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对于加强中学生网络德育,提高学生信息素质修养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抛砖引玉。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网络德育问题的研究

1.提高中学生的网络学习意识

绝大多数的学生上网都是为了消遣和娱乐,很少是去学习、获取信息,甚至于网络新闻也很少关注。这就使得网络只是中学生眼中的娱乐工具,传播知识的功能并未被充分地利用。其实,网络上有很多有用的信息是在课堂学习中接触不到的,可供学生学习,得到信息和知识的补充。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倡导学生建立网络学习的意识,用探索的目光在网络上寻找属于自己的,并且是可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有益信息。

2.树立学生正确的交往道德观

中学阶段的学生已逐渐地步入了青春期,对于异性交往的需求也逐渐地加强,而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给中学生提供了一个主动交流的机会和场所。网络交友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一些学生的认识偏差,迷恋、沉溺网络无法自拔,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學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网络,树立正确的交往道德观,真诚交往,把网络看作是一条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的途径。

3.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网络内容

网络世界包罗万象,纷繁复杂,形形色色,鱼龙混杂,而中学生涉世未深,鉴别能力差,很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诱惑,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摆正学生的价值取向,对于网络中信息做出正确的取舍。此外,网络中还包含了各种不易发现的隐藏陷阱,避免学生掉入陷阱最好的办法,就是教给学生识别陷阱的方法。

4.严格规范中学生的网络行为

正是因为网络的隐蔽性,使得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不足以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网络窃取他人信息、破坏他人网站、散播反面言论、进行网络欺诈、散播病毒等行为不绝于耳,网络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导他们不散播不良信息、不故意破坏网络设施、不散播病毒、不制造“垃圾”、不上网行骗等等。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网络德育问题的实践

1.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好的教员,才能教育出好的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既能学到文化知识,又能受到思想教育,对于教师的自身素质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再加上信息技术课本身的学科更新快的特点,也就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此外,教师还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加强师生的沟通。试想,如果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老师不喜欢,学生想知道的事情,老师不懂,那么教师的工作又怎么能做到位。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上网能力和网络素质,适应信息化的教育。

2.学校要完善学校网站

学校应该设置学校论坛或网站,给学生建立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和乐园。在这里,有经典题目,有问卷调查,有我想说的心里话等等。通过网站,不仅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动态,调整教学方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而且还能在网站上进行一些网络德育,在帮助学生充实课外生活的同时,还能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此外,还应设置咨询帮助环节,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扰,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

3.学校要加强网络管理

学校应利用技术手段对学校的网络进行必要的管理,关闭和拦截一些不健康的网站,通过各种途径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健康的网络浏览空间和学习天地。

参考文献:

[1]鲍燕.中学教师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02).

[2]谢晓华.中学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03).

?誗编辑 马燕萍

作者:沈珍

网络信息的中学生德育论文 篇3:

浅析信息技术教育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摘要:本文在认真界定了信息素养的概念之后,提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的观点。信息技术教育毋庸置疑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难免存在着一些误区,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怎样克服这些误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能力;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

在21世纪,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会发生新的巨大变化,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将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一个学生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微电子和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把“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作为中小学课程的目标。在此后国家正式出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信息技术更加明确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着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以迎接时代的挑战。

一、信息能力与信息素养

1 对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界定

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

2 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个体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何时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综合能力,它既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新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以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将上述能力转化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信息能力,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

3 提高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中学时代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且要重视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与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与工作的诸多方面,使用计算机与网络的道德规范,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目前已经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要增强学生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规范。例如:拒绝浏览不健康的网页,拒绝使用盗版软件,拒绝进行信息的剽窃等等。要让学生明确那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我们不但要让学生遵守道德规范,还要培养学生与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是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防治的重要性,着重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并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基本技能,确保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二、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教育

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有关技术的总称。可以从广义、中义、狭义三个层面来解释:就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和技能的总和;就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的总和;就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对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2 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指为培养学生具有信息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信息能力是一个多元化、有层次的概念范畴,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各种软件的应用能力,信息资源的评价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发新的信息资源与软件的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文件,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指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即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为主体的各种活动的简称。

信息技术教育是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向教育领域扩展的一种体现。也是教育领域对信息时代做出的应答。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应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培养中小学生掌握信息的能力,另一层是加大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有两点:一个是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另一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3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信息技术课程性质的认识。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有关信息科学基本知识、技能以及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的学科教育,也是一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素质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应重视有关信息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然会大量使用各种信息机器,上机会占用大部分学习时间,但不能因就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信息机器的操作与软件使用的技能培养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的培养,如果这样将偏离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2)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各学科的课程教学中去,使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训练机会,使他们学会利用当前的信息环境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其他课程内容的学习,又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不仅如此,它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3)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应处理好与计算机技术学习的关系。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传递。计算机作为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传递的一种重要工具,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我们绝对不能以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来代替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只能将计算机作为我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工具。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应从信息技术的高度和角度进行学习,而不是脱离这个前提去学习。

(4)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机器软件操作技能的训练。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要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为

了解决问题,需要使用计算机,需要一定的软件,这些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不能以工具的操作代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评价与完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工具的合理使用与掌握更为重要。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中,与具体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相比较,应更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 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1)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其在遵守道德规范的条件下,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意识与能力。

(2)使学生了解、掌握各种硬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以使其了解各种硬件的工作原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消除他们对各种信息工具的神秘感。

(3)要求学生掌握几个常用软件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会各种软件的操作以及应用,将成为在信息社会人们的一种基本生活技能。

(4)要求学生掌握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和主要服务功能。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信息工具,熟悉因特网已经和熟悉计算机一样成为信息社会中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将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5)程序设计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人员,还是普通的计算机应用人员,具备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程序设计也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

三、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 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积极创造信息素养环境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课教师需要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实践中应注意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即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成就感。在教学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能将现代教育技术用于教学过程,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软硬件资源,自行设计开发各种教学课件并适当、灵活地应用于教学中;二是要求教师能够正确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2 采用主题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主题教学,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创造一个互动的学习交流环境,使学生初步树立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关于计算机病毒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环节:

(1)确定主题:确立本节课要完成的实际内容,展示实际完成的作品,让学生在整体上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创造欲望。在这里我们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下在过去曾经发生的一些病毒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2)提出问题:提出本节课学习的中心内容,优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学习关于计算机病毒知识的过程中,病毒的特征以及预防就是重点内容。

(3)分析问题: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有一个大致的理解。

(4)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后,让学生围绕“计算机病毒”这个问题去探讨、处理和解决问题。

(5)评价及反馈:可以由教师进行评价或总结,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

3 结合教学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

结合学习内容,积极创造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探索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获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让学生在学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并成为一种习惯。

4 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课程;二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应用、实践。在教育中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信息时代,全球性的数字化浪潮,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巨大变化,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一定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

作者:张立英

上一篇:林业局个人工作总结大全下一篇:年办公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