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家禽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不断发展,然而疾病仍是困扰蛋鸡养殖业健康发展与产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蛋鸡养殖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拒绝和防御动物疫病的发生及传播,最大限度地规避疾病风险,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动物产品安全性,已经成为广大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论文 篇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 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9日下午就加强我国生物安全建设进行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分类管理、协同配合的原则,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同志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了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他的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国家安全战略,颁布施行生物安全法,出台国家生物安全政策和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健全国家生物安全工作组织领导体制机制,积极应对生物安全重大风险,加强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我国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不断增强,维护生物安全基础不断巩固,生物安全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强调,现在,传统生物安全问题和新型生物安全风险相互叠加,境外生物威胁和内部生物风险交织并存,生物安全风险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我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还存在短板弱项。必须科学分析我国生物安全形势,把握面临的风险挑战,明确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习近平指出,要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完善国家生物安全战略。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生物安全治理机制,强化各级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要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守法各环节全面发力,健全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加强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生物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生物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要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基础,打好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人民战争。

习近平强调,要强化系统治理和全链条防控,堅持系统思维,科学施策,统筹谋划,抓好全链条治理。要织牢织密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健全监测预警体系,重点加强基层监测站点建设,提升末端发现能力。要快速感知识别新发突发传染病、重大动植物疫情、微生物耐药性、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等风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要建立健全重大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完善快速应急响应机制。要加强应急物资和能力储备,既要储备实物,也要储备产能。要实行积极防御、主动治理,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从源头前端阻断人兽共患病的传播路径。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理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制机制,明确机构定位,提升专业能力,夯实基层基础。

习近平指出,要盯牢抓紧生物安全重点风险领域,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要强化生物资源安全监管,制定完善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目录。要加强入境检疫,强化潜在风险分析和违规违法行为处罚,坚决守牢国门关口。对已经传入并造成严重危害的,要摸清底数,“一种一策”精准治理,有效灭除。要加强对国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规范,严格管理实验样本、实验动物、实验活动废弃物。要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和残留的管理。

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推进生物安全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科技力量,健全生物安全科研攻关机制,严格生物技术研发应用监管,加强生物实验室管理,严格科研项目伦理审查和科学家道德教育。要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在尊重科学、严格监管、依法依规、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生物育种、生物制药等领域产业化应用。要把优秀传统理念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集成推广生物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和模式,协同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指出,要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同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安全挑战,加强生物安全政策制定、风险评估、应急响应、信息共享、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交流。要办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要倡导本着科学原则、按科学规则推动新冠病毒溯源工作。

习近平强调,加强生物安全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用力、扎实推进。各级党委(党组)和政府要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生物安全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要素保障,把生物安全建设重点任务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提高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牢牢掌握国家生物安全主动权。要持之以恒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懈心态,从严从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论文 篇2:

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摘 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家禽业向着规模化、集约化不断发展,然而疾病仍是困扰蛋鸡养殖业健康发展与产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蛋鸡养殖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拒绝和防御动物疫病的发生及传播,最大限度地规避疾病风险,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动物产品安全性,已经成为广大养殖户和兽医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峪口禽业总结三十多年的养殖经验,建立了疾病防控的新方法和新理论,这些方法和理论在模化鸡场养殖示范场(户)中进行了推广验证并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本文重点对如何建立生物安全体系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生物安全;4335

1 何为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体系是为了阻断病原、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入畜禽群体并进行增殖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通过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措施来达到预防和控制疫病的目的。生物安全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疫病的预防体系。整个生物安全体系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宗旨都是排除疫病威胁、阻断引起畜禽疾病及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进入畜禽群体中。

2 如何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我们从疾病流行的三要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着手,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均不会造成疫病的流行。在国内大环境下,面对养鸡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疫病日益复杂的局面,单纯的靠企业一己之力无法清除传染源;同时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快速发展,人们频繁交流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大,使鸡群销售遍布全国,疾病也随之遍布全国,企业如何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隔离外界病原?同时如何确保病原不在场区内扩散?峪口禽业4335生物安全体系,是建立在国内饲养环境条件下的行之有效防控体系。

3 4335的含义

“4”即四级预警:充分了解市场疫情发生发展趋势,并根据严重程度及与公司距离的远近,将疫情分为“绿”、“黄”、“橙”、“红”四个级别。

“3”即三级防疫场:结合公司产业、代次、场区等的特点,根据对防疫要求的严格程度不同,将不同场区划分为三级防疫场。

“3”即三级防疫区:针对一个场(厂)区内部的不同区域,根据对防疫要求的严格程度不同,将场(厂)区不同的区域划分为三级防疫区。

“5”即五个传播途径:根据病原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将疾病传播途径按其感染几率从大到小的顺序,分为五种:分别是鸡与鸡之间的传播、人与鸡之间的传播、物品与鸡之间的传播、空气与鸡之间的传播及动物与鸡之间的传播。

4 如何运作4335

4.1 全进全出是前提 全进全出即一个场区内所有鸡群为相同或接近日龄,一般最多不要超过2周,所有鸡群同时转入并同时转出,鸡群转出后,进行严格的移、扫、冲、干、消五部空舍整理流程,做好空场管理,确保上批鸡遗留的病原全部消灭,避免上下批次的疾病传播。

为什么要做全进全出?全进全出是对本场病原有效清除的最好手段,为什么总是有人说养鸡年头越多鸡越不好养、疾病会越来越多?是设备有问题吗?是人员技术水平不行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没有做好全进全出,使得病原一直在场内循环,导致历史疾病成为今天新引进鸡群的疾病。全进全出是一个清零的过程,通过全进全出,进行彻底的控场管理,将历史遗留病原彻底清除干净,使老场变新场,才能摆脱老场养鸡病不断的窘境。

更形象一点说就是,非全进全出场区,历史疾病加外界流行疾病等于本批次鸡群的疾病。而全进全出的场区,消除了历史疾病,外界流行疾病约等于本批次流行疾病。防控外界流行疾病,就要靠4335生物安全体系。

4.2 四级预警机制是基础 在做好全进全出和空场管理的前提下,场区防控重点为外界流行疾病。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要防控外界疫情,必须了解外界疫情的动态,做好四级预警。

如何掌握疫情动态?需要利用本场的销售网络、高校研究机构、疫苗兽药厂家或者依附上游大型种鸡场等各种渠道建立疫情信息搜集网络,同时分析疫情发生发展情况,是点状、线状还是面状发生,判定疫情的发展速度和对鸡群的影响程度,从而迅速做好内部防控工作。

建立以场区为核心的疫情预警,疫区距离场区100公里以内时,则为红色预警级别;而疫区距离场区100~300公里以上时,则定级为橙色级别;疫区距离场区300~500公里以上,外界环境不稳定为黄色预警级别;疫区距离场区500公里以上,外界环境稳定,为绿色预警级别。在不同的预警级别下,要采取不同的防疫措施。

4.2.1 “红色警级” 疫情在场区周边100公里范围内发生。①所有养殖场实行封场管理,孵化厅实行半封闭式管理;②公司职能部、饲料厂人员进入场(厂)区时必须彻底消毒,严格限制场内人员往来;③除运送饲料、燃煤等的大型车辆外,其它车辆严禁进入场区,所有物品先在大门处严格消毒,由采购、使用单位安排车辆倒运;④消毒车12h连续不间断消毒。

4.2.2 “橙色警级” 疫情距离场区在100~300公里之间。①一级防疫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二级、三级防疫场实行半封闭式管理;②严禁外单位人员、车辆进入场区(特殊规定的除外),相关业务在大门处办理;包括市场、孵化场、饲料厂、食品公司的人员、车辆与物品;③原则上禁止公司内部各场区人员、物品、车辆的流动,部门间举办各种活动需向公司领导请示同意,并采取相应防疫措施;④ 密切关注外界疫情变化,受威胁疾病抗体水平低于“优”时,要及时补免。

4.2.3 “黄色警级” 疫情距离场区在300~500公里之间。①来自疫区的人员、车辆、物品禁止进入场区;②限制人员往来,必须进入场区的外单位人员需要由部门领导通知,进行彻底消毒并详细登记后方可入内;③禁止外单位车辆入内。必须进入场区的车辆、物品须经公司领导批准,彻底喷洒消毒0.5~1min以上方可进入;④生活区、隔离区每天消毒三次,生产区外环境每天消毒两次。

4.2.4 “绿色警级” 疫情距离场区在500公里以上。①来自疫区的人员、车辆、物品禁止进入场区;②公司大门口设置消毒垫与紫外线对入场人员消毒,保证消毒垫时时有效;③警卫对入场的外来人员及消毒情况进行详细记录;④外单位客车禁止进入公司大门,特殊情况下,只能进入生活区;⑤进入场区大门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⑥按照消毒程序对一级、二级、三级防疫区进行消毒。

4.3 三级防疫场是保障 规模化养禽场,尤其是种禽场,一般都包括育雏育成场、蛋鸡场、孵化场,部分场还有饲料厂等,不同场区的防疫要求不同,防疫的严格程度也不同,因此需要将场区根据防疫需求划分不同级别。峪口禽业根据多代次、多产业、多场区的特点,将纯系场及祖代种鸡场划分为一级防疫场;父母代种鸡场划分为二级防疫场;孵化场、饲料厂、食品公司划分为三级防疫场。在不同的预警级别下,不同级别的防疫场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全封闭式、半封闭式及开放式管理措施,包括不同的消毒、隔离等方法。

4.4 三级防疫区管理是关键 在同一防疫场内,根据与鸡、料等我们的核心目标距离的远近,其防疫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在一个养殖场内,可以根据与鸡距离的远近,将与鸡直接接触的鸡舍作为一级防疫区;与鸡间接接触,距离较近的生产区作为二级防疫区;而将与鸡间接接触,距离较远的生活区划分为三级防疫区。

不同防疫区采取针对性的防疫措施,结合五个传播途径,做好每个传播途径的控制。

4.5 五个传播途径是方法 控制疾病的关键是控制疾病发生的三要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国内养殖的大环境下,靠企业一己之力无法控制传染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有效免疫等途径使易感动物不易感,可以通过生物安全,切断五个传播途径即鸡与鸡、人与鸡、物品与鸡、空气与鸡及动物与鸡之间的传播,从而切断病原感染的途径。下面介绍在一个防疫区内如何控制五个传播途径。

4.5.1 三级防疫区管理 进入三级防疫区,即进入了养殖场的生活区,虽然距离鸡群还有一段距离,但是防控措施还是要有的,主要控制点是进出的人员、物品和车辆。

4.5.1.1 人员管理 本场员工进入生活区大门需先进入员工消毒通道,并在换鞋间换上三级防疫鞋,然后进入三级防疫区。

外来人员谢绝入内,如需要进入者,必须经过相关领导批准,并经紫外线消毒后戴一次性鞋套或在换鞋间换上公用防疫鞋方可进入场区。

4.5.1.2 物品管理 凡需带进三级防疫区内的所有工具及物品,都必须在入口处用高压喷枪冲洗消毒;不能冲洗消毒的工具和物品必须在薰蒸房或薰蒸箱内经过福尔马林薰蒸至少15min后,方可带进生产区。

4.5.1.3 车辆管理 允许进入三级防疫区的车,必须在大门口处对车身、轮胎进行全面彻底的喷洒消毒后方可进入,消毒时间为大车40s、小车30s。

4.5.2 二级防疫区管理 进入二级防疫区即生产区,与鸡群的距离更进一步,重点要把好入口关,要防住前门即生产入口,堵住后门即粪道入口,对进入的人员、物品、车辆、动物进行控制,同时要对空气进行消毒。

4.5.2.1 防住前门——生产入口的管理 ①人员管理:员工由三级防疫区进入二级防疫区,需在浴室的外更衣室脱掉自己的衣物鞋帽,放入指定柜子,然后进入淋浴室,用香皂、洗发液彻底洗澡淋浴,再到内更衣室,换上经过清洗消毒过的专用二级工作服和防疫鞋,方可进入二级防疫区;②物品方面:物品必须进行紫外线或薰蒸消毒,较小或不能熏蒸的物品如手机、办公用品等,必须放在专门的紫外线消毒箱内消毒15min,有些物品(如饲料、遮光罩、种蛋托、种蛋筐等),则需要清洗消毒后方可进入。同时每间鸡舍前门设置垃圾桶,切断可能的物品与鸡传播途径;③车辆方面:运送饲料、商品蛋、种蛋、淘汰鸡或其它物品车辆,进出生产区大门时必须对车身、车轮进行彻底消毒;并且在运输过程中,时刻保持车辆的清洁卫生(无鸡毛、无粪便);同时司机要更换衣服、鞋(或带鞋套)。运送鸡粪的车辆必须固定,不得到其它场区拉粪;车辆进出污道大门必须对车身、车轮进行彻底消毒,;车轮和车身外壁不能有粪便污染。进出生产区的消毒车必须经过消毒池,运送完死鸡后,对车辆自身进行全面彻底地消毒;④动物管理:鼠类、鸟类、蚊蝇及各种昆虫这些动物会传播疾病等,因此在鸡舍周围禁种高大绿植、杜绝鸟类栖息;对于老鼠和野猫要定期扑鼠灭猫;对于蚊蝇及各种昆虫,要搞好鸡舍内外环境卫生,控制杂草生长,定期喷洒杀虫剂;⑤外环境消毒管理:消毒可以极大地减少鸡场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降低疫病的发生率。因此为消除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首先要对防疫关键点进行全面消毒,确保消毒覆盖率的100%;在消毒过程中为避免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产生耐药性,还需要合理的选择消毒剂种类、剂量等,以保证消毒后消毒剂的消毒作用能100%发挥;另外,外环境的消毒次数不是越多越好,每天的次数要随着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4.5.2.2 堵住后门——粪道入口管理 粪道管理为场区管理的关键,因为粪便中含量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同时场区清粪人员与清粪车辆与外界频繁接触,会导致病原随着人员和车辆不断传播,因次,建议堵住后门,即场区后门封闭,严禁人员、车辆出入,场区内外清粪车辆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①人员管理:每个场区的清粪人员是固定的,不同场区的清粪人员不得到其它场区进行清粪工作;入场时只许从污道大门进入,在浴室洗澡更换专用工作服、工作鞋才能进入生产区,清粪人员专用工作服每天清洗一次。进入生产区后只能走污道,不得走净道,严禁到生产区内其它区域活动。非清粪人员从洗澡间进入生产区,进入生产区后必须走净道,不得走污道;饲养人员不能与清粪人员接触,不能到粪道去,特殊情况下需要更衣、换鞋;②粪便管理:粪便要做到要日清日洁;鸡舍内每天定时清粪,场区粪便必须每天清理干净,清粪车最好封闭,防止粪便遗漏,粪便清理后要将整个粪道进行彻底清扫,并铺洒白灰消毒。为解决内外拉粪车辆和人的接触,我们采用了清粪台装置,内部粪车在高台上将粪便导入外部粪车,避免了内外接触和交叉污染;③动物管理:病死鸡由栋舍内生产人员每天及时拣出舍外,并装入塑料袋中存于规定的地点或放于死鸡存放箱内,然后由专人专车运送到指定地点(每天至少1次),同时还要对死鸡存放区域进行消毒;最后将死鸡放入焚烧炉焚烧处理。

4.5.3 一级防疫区管理 进入一级防疫区即鸡舍内,与鸡群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如果病原被带入将对鸡群造成直接威胁,因此,对进入一级防疫区的鸡群、人员、物品、动物及鸡舍空气要进行更为严格地控制。

4.5.3.1 鸡的管理 鸡与鸡之间的病原传播是5项传播途径中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上面已经讲过要通过全进全出和空场管理控制上下批次质检的病原传播。而在鸡群饲养过程中,首先要控制鸡群流动,非本场、本栋鸡群严禁进入,避免场间、栋间病原的传播。如果必须要鸡群流动,要遵循由高代次向低代次,由日龄小向日龄大,由健康鸡群想非健康鸡群的流动原则。

同时对于本栋鸡群也要严格管理,每天巡视鸡群挑出癞鸡和死鸡,将癞鸡放置于栋后方的空笼中进行个体治疗或单独饲喂,而对没有保留价值的癞鸡则需及时淘汰;对于死鸡要装袋密封,并放入本栋专用的死鸡暂存桶内;病死鸡每天都要集中焚烧处理。

4.5.3.2 人员管理 饲养员在栋舍门口更换舍内鞋,在操作间或缓冲间换一级防疫服;舍内鞋每周洗1~2次。不同栋舍的饲养人员不能串舍,以防疫病的传播或交叉感染。兽医人员检查鸡群情况时,必须脚踏消毒垫、更换鸡舍内的公用防疫服、换鞋。检查应该从健康鸡到病鸡,从小鸡到大鸡,而对于电工、修理工等非本栋人员进鸡舍,也必须脚踏消毒垫、更换鸡舍内的公用防疫服、换鞋后方可进入。

4.5.3.3 物品管理 个人物品禁止带入鸡舍,但手机和钥匙经紫外消毒后可带入休息室;对于鸡用的蛋托、兽药、疫苗等物品进入鸡舍前必须经过熏蒸或喷洒消毒,而废弃的疫苗瓶由免疫人员包装好后才能送出鸡舍进行无害化处理(焚烧),严禁将疫苗瓶丢弃在鸡舍内。对于鸡舍所使用的扫帚、消毒泵、消毒管等物品必须经过浸泡或喷洒消毒后方能带入鸡舍。

4.5.3.4 动物管理 为控制鼠类传播疾病,应由专业的灭鼠公司负责的灭鼠工作,每2~3月灭1 次,除此之外还要定期监视各场区的鼠密度,并依据鼠密度来确定灭鼠计划。而对于鸟类和野猫,则对栋舍所有出入风口、前后门、窗户等均要安装防护网或插上挡风板,防止直接进入鸡舍内。对蚊蝇及各种昆虫的控制,只需定期在鸡舍内喷洒灭蝇药和杀虫剂即可;夏季每周灭1~2次,可与二级防疫区的灭蚊蝇工作同时进行。

4.5.3.5 空气管理 为防止病原微生物随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鸡舍及鸟类在小窗上安家,需要在小窗上安装2层网孔大小不同的防护网和1层太空棉。同时为保持鸡舍空气新鲜,鸡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地面要每天清扫,饲槽、水槽要定期清洗除垢。而对于笼养的种蛋鸡,在带鸡消毒时可以顺便对鸡笼及鸡舍空间空气进行消毒。

5 小结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禽养殖逐渐向集团化、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形式转变,畜禽养殖所面临的疾病问题越来越多,严重地影响了畜禽养殖业的生产和发展,防控疾病必须通过综合的手段,包括科学的免疫、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有效的药物防治等,在众多防控手段中,生物安全体系是各项措施的基础,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能为鸡群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同时为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提供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和机体环境,使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获得最佳的效果。

上述内容是通过峪口禽业多年经验总结的行之有效的防控体系,是建立在规模化场区、标准化设施设备基础上的,在实际运用时,各养殖场应根据本场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总的原则是尽可能地为畜禽的生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减少不良的环境应激因素、减少病原体对畜禽的侵袭机会。

作者:黄秀英 贾立财 刘长清

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论文 篇3:

筑牢“防火墙”,推进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建设

生物安全是人民健康、社会安定、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当前,生物安全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安全问题和重要挑战。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再次强调:“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全国各地的密切关注。生物安全工作成为了各地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道重要“防火墙”。

在国家生物安全总体管理机制下,杭州市做好生物安全治理体系顶层设计,聚焦公共卫生领域的生物安全问题,补齐短板,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推进全市生物安全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明确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有效落实生物安全管理

加强对生物安全的领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全市生物安全联合管理办公室,由职能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具体负责全市的生物安全协调管理工作。坚持全市一盘棋,依据生物安全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健全部门联合、监管有力、协同高效的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生物安全应急处置组织架构。有效预防、快速应对和及时控制公共卫生领域的生物安全意外事故和生物恐怖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生物安全事故對环境和公众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

落实各单位生物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各实验室设立单位应健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生物技术的应用,避免实验室内感染和生物恐怖事件;出入境机构应建立防外来物种入侵的管理体系,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高校和相关企业应建立保护生物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体系。

完善生物安全监测网络提升生物安全重大风险预警能力

建立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生物安全涉及卫健、教育、科技、市场监管、经信等多个行政主管部门。亟需搭建数据共享的监管工作平台,摸清监管对象底数,有条不紊地推进各机构管理全覆盖和各环节监管的深覆盖。

完善现有传染病和微生物耐药监测网络。依托现有传染病监测和耐药监测网络,延伸监测点,扩大覆盖范围,从医院走向实验室,及时掌握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和耐药信息。

设立生物安全风险研判机制。根据传染病监测和耐药监测系统以及各级各类生物安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生物安全风险,由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组织生物安全相关专家开展风险研判,提出生物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加强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安全

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生物技术审查。对涉及生物安全的科研项目进行生物安全审查,要求项目组所在单位提供生物安全审查报告。对于复制型重组病毒的制作事先要进行危险性评估,并得到所在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的批准。对于高致病性病原体重组体或有可能制造出高致病性病原体的操作应经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论证。

建立生物技术研究风险评估体系。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单位,需对使用的生物安全技术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识别在研发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风险,特别是涉及重组病原体研究和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开发诊断试剂、疫苗研发和治疗药物的研究。

规范生物技术的应用。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实验活动,严禁两个不同病原体之间进行完整基因组的重组。使用病毒作为表达载体,其防护水平应根据其母本病毒的危害等级及防护要求进行操作,将高致病性病毒的基因重组入具有复制能力的同科低致病性病毒载体时,原则上应根据高致病性病原体的危害等级和防护条件进行操作,在证明重组体无危害后,可视情降低防护等级。

做好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从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开始抓起。对实验活动风险较高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做到事前审批,通过专业人员的评估、审查确保生物安全实验室满足其活动开展的硬件需要,避免因建筑不规范引起的生物安全事故。

规范人员管理。建立从业人员上岗监督体系,通过培训加强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提升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技能。规范人员感染性样本的采集,防范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

完善实验活动管理。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开发、应用等相关活动应在相应级别的实验室进行,一、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应该在三级及以上实验室开展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凡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实验室设立单位应建立本单位的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并做好废弃物处置。

设置实验室污染评估指标,做好污染控制。建立合适的实验室污染评估指标,通过污染程度评估指标,提示实验室建立合理的清洁和消毒程序,消除潜在的污染源,避免发生实验室感染。

规范人类遗传资源管理防止境外组织利用

建立全市范围内微生物和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制度。在杭的医疗机构和相关企业采集我国重要遗传家系特定地区或国务院科技部门规定种类的人类遗传资源;保藏我国人类遗传资源;利用我国人类遗传资源开展国际科学研究合作;将我国人类遗传资源材料运送、邮寄、携带出境的。均需向国务院科学技术部门申报。

做好人类遗传资源采集管理。外国组织、个人及其设立或者实际控制的机构不得在杭州市境内采集、保藏我国人类遗传资源,不得向境外提供我国人类遗传资源。在杭我国企业从医疗卫生机构获取的人类各类型样本,需进行去向登记和管理,不得将人类遗传资源相关样本转卖于外国组织和个人。

做好人类遗传资源国际科学研究合作管理。在杭单位有利用我国人类遗传资源开展国际科学研究合作的,必须有中方单位及其研究人员全过程、实质性地参与研究。

全过程管理病原微生物样本资源避免生物恐怖事件

做好菌(毒)种和阳性样本管理。依托“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系统”、省级菌(毒)种保藏中心和海关部门的进口菌(毒)种或阳性样本清单等途径,做好全市菌(毒)种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商品化菌株实施信息登记,使用后存量更新。对分离到并保存的菌(毒)种和阳性样本的保存单位实行信息登记管理、每年定期存量更新。保存单位外借菌(毒)种和阳性样本用于试剂开发、科学研究用途的,需对样本进行去向登记。

阳性样本和菌(毒)种运输管理。在现行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的准运证制度的基础上,对独立承运的第三方开展准运能力评估和资格认证许可;从技术上扫清盲点,利用物联网技术或健康码等的应用,实现对样本转运的实时追踪和监管。

菌(毒)种和阳性样本安全保存。菌(毒)种和阳性样本保存单位,须对菌(毒)种和阳性样本统一保存,落实防盗、监控等安保措施。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保存房间应设立监控并与110进行联动。依据全市现有保存情况,结合被国家生物安全有关单位公布可被用于生物恐怖袭击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对保存单位加强监管,防止其被用于生物恐怖事件。

上一篇:林业度工作总结下一篇:社区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