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数字化图书馆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其将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管理模式等进行融合,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以此来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意义及价值进行论述,指出新媒体下数字化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并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数字化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字化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1: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探析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初中图书室职业技术人员一定要提升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提升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对于所有的档案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将所有的档案数据分类上传到数据库中,加强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的共享程度。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探讨实现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方案管理

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对于初中图书室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每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1.初中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如今,我们国家许多图书馆都已经看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也利用了一些技术手段来提升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初中图书馆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图书馆内可以接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图书馆的藏书有很多,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想要的那本書,必须要借助计算机,运用计算机来搜索和管理图书,图书馆工作人员操作起来更加便捷。还有通过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实现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共享,比如一些初中生想看一些外文书籍,而图书馆内没有相应的藏书,在这个时候,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在图书馆专属APP中搜索相关的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图书服务。

2.实现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2.1提升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的实现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一定要不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计算机素养、服务意识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初中学校应该定期安排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去参加各类培训,在培训结束后,还要对参与图书馆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还有初中学校应该提升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聘用标准,不再单纯要求学历,而且还应该有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相关的知识理论背景和工作经验,在正式聘用之前,也要进行考核,如果考核不合格,将不予聘用。还有初中学校还可以邀请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专家来开讲座,通过与专家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2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为了实现初中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一定要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从学生和老师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怎样才能够将图书馆服务工作做得更好,使得学生和老师在图书馆能够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快速搜索到自己想要的图书。还有初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将本校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根据学生和教师平时所借的书,给他们推荐各自喜欢的书籍。比如有一位同学借了一本《复活》,就可以给他推荐一些其他的经典外国文学著作,比如《老人与海》《安娜卡列尼娜》《莫斯科绅士》等。在数字化背景下,初中图书馆档案管理一定要朝着信息化方向的发展,重视学生和老师的图书需要,加强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对于图书馆各类档案资源进行分类,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3利用好云计算技术

初中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定要利用好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是新兴的数字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将其应用到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能够其他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云计算技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加优质的图书服务。比如初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来搭建图书馆数字档案云服务平台,储存更多的图书馆资源,对于各类图书馆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的平台,其他学校的图书馆通过登录这一平台,就能够获得相应的图书资源。

2.4建立完善的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初中图书馆应该建立完善的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要求图书馆作人员严格按照管理最多去开展工作,使得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制度可循,当遇到一些意外情况的时候,可以去查阅相关的管理制度,快速找到解决的方案。还有这里的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根据图书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管理制度,避免出现更多的档案管理问题。还有一定要总结图书馆档案管理问题处理的经验,制定相关的紧急预案,下次出现同类问题的时候,能够快速得到处理。还有图书馆应该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使得图书馆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自动按照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自己的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图书馆应该不断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利用好云计算技术、建立完善的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图书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奕.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探析[J].写真地理,2020,(35):295.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5.277.

[2]曹艳华.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探析[J].档案管理,2019,(4):95-96.

作者:朱华丽

数字化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2:

新媒体背景下的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研究

摘要:数字化图书馆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其将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管理模式等进行融合,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以此来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意义及价值进行论述,指出新媒体下数字化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并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化;图书馆

引言

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平台,馆内书籍涉猎到的专业领域较广、所含信息价值加大。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讲,其大部分以实体书籍为主,用户在实际阅读过程中需对书籍进行大批量翻阅,以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但在书籍寻找过程中将耗费大量的时间,部分不具备耐心的读者将失去阅读兴趣,进而降低图书馆的运营效率。数字化图书馆则是将书籍进行电子文档存储,用户只需通过计算机终端设备便可实现书籍的阅读,同时计算机系统可为用户推送相关联的知识内容,极大缩减用户的查询时间,进而提升图书馆的运营效率。为保证数字化图书馆的稳态发展,应从数据库资源、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并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来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指引方向[1]。

一、数字化图书馆概述

数字化图书馆是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图书馆的运营管理模式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新媒体等来实行智能化管理,以保证网络内的资源共享。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其在信息存储与分类方面进行优化,使用户依据网络信息的查找,可对图书馆资源进行精准定位,为用户提供指向性信息。同时,数字化图书馆利用智能化技术、信息反馈技术等,对运营模式进行更新,将纸質书籍转变成网络资源,提升图书馆的运营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此外,数字化图书馆的阅读形式基本以电子刊物为主,在内部网络离散分布模式下,可将图书馆的处理系统、用户对接系统、查询系统、数据库等进行集成,实现虚拟化运营。

二、新媒体在数字化图书馆中的价值体现

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对生活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从图书馆行业角度来讲,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则满足了人们的阅读需求,同时也与现代化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相契合。新媒体作为一种环境型媒体,与传统意义上的四大媒体具有本质区别,其是依托网络平台来发展的,将数字技术作为主体发展方向,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数字化图书馆则是与新媒体环境相融合,将数据信息以数字资源存储到管理系统中,为用户提供阅读保障。

就我国目前数字化图书馆发展模式来讲,其分为一体化数字管理与混合式管理两种模式。一体化数字管理是指图书馆所有的运作模式均以数字化为主,用户通过网络终端的操作,即可实现一体化服务模式,以保证数据资源在图书馆网络内的高效率传输;混合式管理则是将数字化运用到传统图书馆运营体系中,通过信息化技术、数字技术的应用提升管理效率,并可为一体化数字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2]。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兴起,外界认为其将对传统图书馆造成影响,不利于行业的均衡发展。此种说法缺乏本质认知,因为数字化图书馆建立的初衷便是对传统图书馆进行优化,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传统图书馆的运营效率,为用户提供高品质服务。为此,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将调动起用户阅读兴趣,并为用户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令用户以较少的时间来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而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真正的价值。

三、新媒体背景下数字化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1.版权问题

数字化图书馆作为数据资源的集成平台,在图书馆网络体系内可实现资源共享,以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但在数字化图书馆对书籍信息进行转变时,其中格式、完整度、复制方式等则成为主要工作重心。此外,对于购买的信息资源来讲,应对其进行文献标注,了解文献的使用次数,进而规范图书馆的运营行为。对于未在保护权限内的文献来讲,图书馆则应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执行具体操作。为此,数字化图书馆在对信息进行分类采集时,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为管理模式、使用规则等提供制度基准,以保障资源的合理分配。

2.实名问题

实名问题则是对用户来讲的,将用户的姓名与身份证进行核对,以保证数字化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可实现精准对接。在当前数据网络大环境下,用户实名制可对用户的各项操作行为进行约束,使用户可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具体操作,同时也便于数字化图书馆的统一化管理。

3.技术基准问题

数字化图书馆在建立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且内部网络结构环境较为复杂,为防止网络资源的重复建设,应依据各地域数字化图书馆来制定基准化体系,增强图书馆之间的关联特性,实现资源的统一整合,进而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网络资源的最优配置。

四、新媒体背景下的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研究

1.数据库资源

信息资源、数字技术作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标准,为保证图书馆的高效率运行,数字化图书馆应对自身的发展方向进行明确定位,并结合馆内现有资源来进行正确规划。对于传统书籍类图书馆来讲,其经费大部分花费在书籍购买方面;而对于数字化图书馆来讲,其发展重心则是以数字化资源为主。为此,网络数据库资源的补充与更新则是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化图书馆在发展规划时,应充分结合先进技术来对网络资源进行优化,并依据信息的预期发展方向进行多角度解读,进而扩大信息的应用范围。与此同时,数字化图书馆应引进国外图书馆发展模式,在图书馆提供一站式服务,并注重发展细节,多为图书馆补充多媒体资料,以满足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需求。

数字化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在更新过程中,应避免盲目地更新资源,防止重量不重质的现象发生,其发展方向应以用户的需求为主,并结合图书馆的实际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在地区内产生的价值。从数字化图书馆的具体应用来讲,其是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并作为素质化教育的拓展平台之一,其在学科领域建设过程中,应做到均衡发展,并对文献进行规划性保护。

图书馆数据库资源补充主要以联合购买、独立购买两种模式为主。联合购买是指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其中包括国内、国外数据库,以满足地区内图书馆的发展需求。独立购买则是特色数据库建立的一种基础保障,图书馆依据自身的发展模式来建构资料库,但由于信息资源独享,对于经济的投入基准要求较高[3]。为此,数字化图书馆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特性,选择合适的购买模式,将经费合理应用到图书馆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进而提升数字化图书馆的运营效率。

2.特色数据库

特色数据库作为实现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的主要平台,通过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深化数据库产生的实际效果,逐步完善图书馆的运营体系。在特色数据库发展过程中,一般以随书光盘、论文数据库的发展建设为主。对于随书光盘来讲,其是由出版书籍附带而来的,在图书馆采购书籍的过程中,光盘的数量也将随之增加,其中计算机类图书携带光盘的比例高达92%,其他工科类、文史类、音乐类书籍光盘的携带量也较高。为此,可将其作为图书馆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光盘刻录的信息可有效实现资源的同步更新,推动图书馆服务职能的转变。对于论文数据库来讲,学术论文资源具有特殊意义,由于专业性、价值性较高,大部分资源转变需以作者的主观意识为引导,一般内部文献属于隐性传输的一种。为此数字化图书馆在对信息资源进行采集时,可将镜像工作作为切入点,并引入元数据工具,提供作者、文章题目等多种搜寻手段,以此来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3.导航系统

数字化图书馆导航系统的发展主要是对单一类学科进行信息采集,并采用定向的技术手段来进行搜查,同时网络资源数据库可进行离散式整合,将数据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以此来对资源的搜寻进行正确定位。

第一,图书馆学科类导航可对数据库资源进行精准分类,但其以数量为基准,在数据类型方面具有多形式化的特点,但具体内容深度不足,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将网络信息资源与专业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为用户提供较为广泛的信息资源,以形成信息的关联性搜查。第二,导航系统与搜索引擎相符,但在进行精准性范围搜查时,其内容质量要明显高于搜索引擎。为此,可将导航系统看成是学科搜索工具,并将其界定于资源精准定位上,与数据库、搜索引擎区分开来,进而提升数字化图书馆的运营效率。

4.专题虚拟系统

数字化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应以初期建设目标为基准,结合图书馆建造模式与发展路径来进行正确规划,进而体现出数字化图书馆的特色。例如,图书馆可依据自身的发展模式,建立一系列的专题阅读体系,正确划分工科类、文史类、教学类、管理类、应用类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同时依据馆藏资源来对相关知识进行关联。用户在利用终端系统查询文章时,图书馆内的自检系统可依据用户搜索的关键词以及文章等在数据库内搜寻与之相对应的电子书籍,以此来达到专题延伸的服务效果。与此同时,图书馆作为知识储备场所之一,其应肩负起主体教育的责任,将专业化内容进行深度融合,并依据联合采办模式将国外专业知识进行融合,以此来发挥图书馆的最大效用,令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相融合,进而提升图书馆的运营效率。

5.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技术基准统一的平台上,使各地区数字化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进行共享,以此来实现共融共通的发展效果。资源共享可实现优势互补,并令各个图书馆深刻认知到自身发展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在数字化技术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下,可将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并将单体化发展模式转变为整体化发展模式,由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转变为开放式管理模式,进而实现协调化发展,以此来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此外,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可减轻数字化图书馆的运营负担,通过将目标进行整合,统一规划发展方向,使各个图书馆完成一项单体任务,进而提升文献资源的采集力度,以此来加快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进程。

6.终端服务系统

数字化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可采用多方技术、离散分析技术、数据库模型技术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以此来调动用户的阅读兴趣[4]。第一阶段,多方技术是将智能化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新媒体资源平台来实现资源共享服务。第二阶段,离散分析技术是以大数据为载体,对用户的阅读爱好、阅读习惯进行分析,以此来提升数据信息的利用价值,并为图书馆的主体发展方向进行指引。第三阶段,数据库模型技术是提升用户的体验度,通过阅读模型的建立为用户提供虚拟服务,再将模型资源进行整合,以此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体系。

7.个性化服务

传统图书馆的管理职能一般受到规章条例的约束,将降低读者的体验度,且在服务职能方面较为匮乏。数字化图书馆依托于信息化技术可实现新媒体平台下的智能化服务,为读者量身制作相应的服务体系,当读者在网络平台搜寻相应的书籍时,平台的智能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可为读者推送关联内容。与此同时,系统将会依据读者搜寻的内容,对阅读时间进行预期分析,并在读者即将完成阅读时,为读者推送相应的文章内容,以此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此外,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平台,还应建立相应的阅读点击量平台,将关注度较高的书籍、文章等显示到操控主界面,以保证读者可及时掌握到信息资源,以此提升读者阅读兴趣。

数字化图书馆应将传统的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针对部分人群提供传统的服务,例如初次接触图书馆网络平台的人们、年龄较大不会使用电子设备的人们等,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对这类群体进行指导,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8.加大馆内人员管理力度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其作为知识普及的主要场所,应确保整体服务质量,为读者建构舒适的阅读环境。为此,数字化图书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图书馆内部的人員管理,将传统的人工服务与智能化服务相结合,进而提升数字化图书馆的运营效率。对于人工服务而言,主要是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服务理念等方面的培训,令员工充分意识到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同时,应加强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提升员工的个人素质,完善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应将读者的建议、需求等进行记录,通过周期性的调研对馆内的各规章制度进行优化,进而提升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结束语

文章对数字化图书馆进行论述,指出新媒体在数字化图书馆中的重要价值,并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通过建立特色数据库、提供人性化服务、加大管理力度,提供共享服务、终端服务等,可建构完整的图书馆运营体系,并为读者提供多元化服务,以此来提升数字化图书馆的运营效率。期待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数字化图书馆可与智能化技术、信息化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进而加大知识的渗透力度,以与素质化教育的发展模式相契合。

参考文献:

[1]李平.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服务策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9):159—161.

[2]陆浩东,祝凤云,陈恒兰.困境与跨越:高校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优化策略[J].图书馆界,2018(2):10—15.

[3]朱晖.移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空间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39(10):43—46.

[4]吴强.基于评估标准下新媒体服务实践与研究——以仪征图书馆为例[J].农业网络信息,2017(12):89—91.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ibra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JIANG Guo-ping, ZHANG Xing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Key words:new media; digitization; library

(責任编辑:蒋琰)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12.049

收稿日期:2019-09-05

基金项目:贵州医科大学人文社科理论创新课题研究项目(YG2018-12)

作者简介:姜国平(1981—),女(苗族),贵州贵阳人,图书馆流通部主任,副研究馆员,从事读者服务、信息资源建设研究;通讯作者:张兴(1970—),男(土家族),贵州铜仁人,校长办公室副主任,研究馆员,从事图书馆自动化、信息建设研究。

作者:姜国平 张兴

数字化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3:

浅谈数字化时代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成熟,人们对信息的要求在真实、全面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快速、便捷的需求。而公共图书馆作为有着众多信息量的承载主体,其档案管理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信息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也势在必行。在对公共图书馆进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时,需要正确的看待数字化时代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坚守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管理情况,实现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背景下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数字化时代 档案管理 信息化

引言

在過去,图书馆作为最大的信息载体聚集地之一,许多重要的或专业的知识都要通过去图书馆进行查阅才能有所收获,对图书馆内的档案管理也需要十分严谨和细致,以保护馆内珍贵的图书资料,因此借阅图书的流程也相对更复杂和繁琐。但在电子文档和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轻而易举的在网络上检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相关专业人士乐于分享的精细也为网络提供了大量专业知识内容,使得人们对实体图书的需求进一步降低,对在图书馆繁琐的借阅流程更望而却步。因此,公共图书馆需要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跟随时代的脚步建设相应的电子图书馆,将实体书籍的内容上传并保存到线上,以实现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及时性和便捷性,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1数字化时代到来对公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影响

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每一本图书都是社会知识瑰宝,因此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必须要保证每一本图书的完整,避免出现遗失或损坏问题。不可避免的,当人们在解决书籍是需要经过相当繁复的流程,而且由于图书本身内容的复制难度,往往还没有完全了解书中内容就要进行归还。在一借一还的过程中,无形的浪费了人们的时间,这对于处于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因此也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并非全是坏事。在图书借阅方面,公共图书馆也可以通过线上图书馆的建设,降低人们借阅图书的难度,可以有效的提高图书的借阅流量;在档案管理方面,更少的实体书借出可以有效的减少图书的遗失和损坏问题,降低档案管理的难度,通过建设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等实现对档案更快更高效的管理,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在保障图书馆的信息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强化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性功效[1]。

2公共图书馆档案、文献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原则

2.1先后原则

在对图书馆实体书籍进行数字化转换的过程中,要遵循利用率高低和时间先后的原则。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馆藏的书籍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对于人们需求较多的书籍类型进行优先扫描和数字化,对新收录的图书,在进行保存时也要同步进行数字化。而相对的社会需求更低,年代更为久远图书则可以做延后处理。在进书籍扫描和数字化时,管理人员需要在线上同步建立相应书籍的简介信息,对书籍进行合理的分区分类,以保障人们在检索时能够对馆藏书目有所了解,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检索到相应的书籍。对还未进行数字化的书籍可以在相关分区进行预留和预告,避免数字化转换时的先后顺序让人误以为没有该书籍,从而对线上图书馆的服务有效性产生质疑。

2.2服务原则

线上档案管理需要坚持为民众服务的原则,通过建立大数据库来了解社会民众的需求。简化线上检索的步骤,将需求较多的图书内容放至网络图书馆的首页进行推送,并对相关内容分区的档案资料进行重点补充,以满足人们的借阅需求。在建设线上图书馆时,需要以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为目标,建立与群众的沟通渠道,认真听从民众建议,不断的完善相关信息化建设[2]。线上图书馆的建立是群众能更快的借阅相关书籍,因此需要对线上图书的专业性内容进行及时更新,避免出现新理论对旧理论颠覆时,仍向群众提供了错误的信息,以致对借阅者产生了负面影响,不符合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初衷。

2.3安全原则

在建设信息化图书馆档案文献时,对数据库内的基础运行逻辑进行保护,提高数据安全性,避免线上图书馆的内容数据受到意外或人为的破坏。对于储存数字数据的服务器,公共图书馆需要建设专用的服务器库房,并定期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数据维护,以保持线上网站和线下服务器的稳定运行。对于部分涉及重要内容的数据进行加密,通过设置相关的权限和申请通道来进行开放。此外,在实体书籍数据化时,也要保证实体图书的安全性,避免使其受到严重损坏,导致网络数据失去了现实依据,以此保障在后期出现数据丢时,可以利用实体图书进行补充。

3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方法

3.1充分肯定纸质化档案的重要性

数字化背景下的信息数据虽然得到了快速传播和大量保存便捷性,但相关数据的安全性和真实性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相对的实体书籍档案的纸质性质,使其不受网络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具有极高的保真性和安全性,相对于网络上构成信息的代码,纸质档案具有高的权威性,这些都是数字化档案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在建设数字化档案时,对纸质档案也要进行有效的保存和管理。

3.2利用先进技术进行信息化档案管理

在对档案管理进行数字化和信息化时,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具有数量的数字化管理技术,对先进技术的使用也能有效的提高实体档案数字化进度。对于已经完成数字化的线上档案,相关管理人员需要熟练的使用网站后台相关技术,确保相关数据正确的上传和更新,对不同图书和档案资料需要进行有效的分类,采用树状分类的方法对不同档案的特点进行分区整理,并将相关介绍表明以保障群众的快速查阅[3]。

3.3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理念

公共图书馆的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具有正确的管理理念,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上不断改进,根据数字化时代的社会生活需求,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相关技术培养,使其正确的了解到线上网络图书馆和管理模式信息化的重要性,以确保相关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结束语

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档案管理模式也应当跟随时代的脚步进行自我完善。因此,要正确的看待数字化信息技术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结合其中的有利因素,坚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先后原则、安全原则和服务原则,在充分肯定纸质图书档案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进行操作,在形成档案管理信息化理念的前提下开展相关工作,促进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原强.浅谈数字化时代公共图书馆管理信息化[J].兰台内外,2020(01):61-62.

[2]曹艳华.数字化时代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探析[J].档案管理,2019(04):95-96.

[3]陈丽春.刍议数字化时代公共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J].办公室业务,2018(15):45.

作者:张振宇

上一篇:公司营销战略方案下一篇:酒店五一促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