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质量问题研究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低质量审计报告及其危害性低质量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明知或应知企业存在重大会计舞弊行为,即会计报表存在“瑕疵”甚至“毒瘤”,却不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去揭露而出具的虚假审计报告。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审计报告质量问题研究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审计报告质量问题研究论文 篇1:

审计合谋造假的经济学解读

一、引言

近几年来国内外接连不断地发生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合谋造假的财务欺诈事件,我国和其他世界各国会计、审计理论界从各个方面对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认为,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市场经济参与主体中的一个理性经济人,其所做出的一切行为(包括合谋造假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利益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本文拟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合谋造假行为的深层原因,以期为制定防范和治理这一行为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我国企业按其股票是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可分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鉴于上市公司是我国最主要的微观经济主体,其对我国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的影响最大,所以本文的研究范围限定为上市公司审计产品市场上的审计合谋行为。因此,下文所说的审计产品均指上市公司审计产品,会计师事务所均指具有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

二、审计产品(即审计报告)的特性

1.审计产品具有同质性。市场上的消费品和生产要素产品生产厂商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于其它厂商,往往会在产品外观、产品功能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增加投入和创新,从而造成各个厂商生产的产品之间具有差异性。然而,审计产品(审计报告)却不同,它们具有法定的标准格式,不论被审计企业的大小,也不论会计师事务所的著名与否,只要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产品(审计报告)属与同种审计意见类型,其都具有相同的格式和措辞,具有明显的同质性。

2.审计产品的质量具有内隐性。市场上的消费品和生产要素产品生产厂商在原材料、人工、研发等方面的高投入和创新,最终会以产品的高质量、优美外观、多功能和新颖等方面表现出来。然而,审计产品(审计报告)却不同,无论参与项目审计的成员的素质和水平有多高,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有多高,收集的审计证据有多充分、适当,作为审计产品的审计报告本身无法表现出会计师事务所的高投入和审计产品的高质量。

3.审计产品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市场上的商品大都是在消费者的需求下由厂商自发生产制造的。而对于审计产品而言则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在什么情形下、应该向谁提供审计报告,什么样的企业必须提供审计报告等一系列规定表明审计产品具有很强的法定性和强制性。

4.审计产品的购买者和预期使用者的不一致性。市场上的商品购买者基本上同时也是商品的拥有者和预期使用者,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求。然而,审计产品(审计报告)却不同,由于作为审计产品的审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很多并且具有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所以不可能由预期使用者来为审计业务支付审计费用(即购买审计产品),而只能由被审计企业(上市公司)支付审计费,这样就必然会造成审计产品的购买者(上市公司)与预期使用者(例如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潜在投资人、证券分析师、社会公众等)不一致。

5.审计产品是一种公共物品。市场上的商品大都是一种“私人物品”,这些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用性的特点,也就是,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够使用该商品,并且,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然而,审计产品(审计报告)却是一种公共物品,它不具有排他性和竞用性的特点,也就是,无法排除一些预期使用者“不支付便使用”,并且,增加一个预期使用者使用审计报告不会影响原有预期使用者对审计报告的使用。

6.审计产品质量的不易检验性。市场上销售的各种商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将会由于质量低劣原因而提前报废或者发生质量事故等,从而使消费者以后不再购买该企业生产的产品。而审计产品却不同,除非由于会计师事务所违法违规而被吊销经营审计业务许可证或者被终止,否则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将一直是符合法定要求的合格产品,在此之前并无法从审计产品(审计报告)本身提前发现该审计产品的质量问题。

三、审计产品供求关系对审计合谋造假的影响分析

(一)审计产品的供给方分析

审计产品的供给方是会计师事务所。经济学家指出:在长期,一个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终将被市场竞争所淘汰。所以,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市场经济参与主体的一员,与其他产品生产厂商一样,也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其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然而,会计师事务所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向其客户(指审计报告的购买者,而非预期使用者)提供满足其客户需求的优质服务。

(二)审计产品的需求方分析

审计产品的需求方为审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责任方(即上市公司管理层)可能是审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之一,但责任方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预期使用者还包括股东、债权人、监管机构、潜在投资人、证券分析师、社会公众等。可见,审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很多,且不易识别。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预期使用者对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上市公司的债权人、监管机构、潜在投资人、证券分析师、社会公众等审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希望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报告和发表审计意见,即要求审计报告应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然而,责任方(即上市公司管理层)和上市公司的现有股东这两类审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可能会因企业的不同情况而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有不同的要求。当作为审计客户的上市公司是一个财务状况良好、经营业绩优良、成长性高的知名上市公司时,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向其委托人(上市公司的现有股东)和其他会计信息和审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表明其已履行了代理职责,并取得了良好经营和管理效果,这时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就希望所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规模大、知名度高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增加其财务报表的可信度。相类似地,该上市公司的现有股东为了增加上市公司的债权人、监管机构、潜在投资人、证券分析师、社会公众等会计信息和审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对公司已取得的真实良好经营业绩的可信度,从而增加潜在投资者对该公司股票的需求,最终增加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这些上市公司的现有股东也会希望聘请一个规模大、知名度高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提供审计鉴证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规模大、知名度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在这些上市公司客户群中就会很有竞争优势和市场。

现考虑与之相反的另一种情况,当作为审计客户的上市公司是一个财务状况不好、经营业绩差(甚至亏损)、成长性低的上市公司时,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向其委托人(上市公司的现有股东)和其他会计信息和审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掩盖其没有履行好代理职责和取得的差的经营和管理效果,这时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就会希望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规模和知名度都很一般的并且能够为其虚假财务报表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同理,这类上市公司的现有股东为了向债权人、监管机构、潜在投资人、证券分析师、社会公众等会计信息和审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掩盖公司很差的经营业绩,以增加潜在投资者对该公司股票的需求,并在适当时机将股票以高价卖出,以达到获利和转移风险的目的,这时这些上市公司的现有股东也会希望聘请一个规模和知名度都很一般的并且能够为其虚假财务报表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提供审计鉴证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规模和知名度都很一般并且愿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在这类上市公司客户群中就会有市场。

那么为什么像原“五大”之一的安达信这么大、知名度如此高的会计师事务所也会发生与安然、世通等世界知名大公司合谋造假行为呢?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现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笔者认为,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安然、世通等世界知名大公司是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产品(审计报告)的购买者,如上文所述,根据经济学的观点,会计师事务所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向其客户(审计报告的购买者,而非预期使用者)提供满足其客户需求的“优质”服务。这时,当客户(审计报告的购买者)基于自身利益的某种考虑,需要粉饰公司的财务状况、虚增公司的经营业绩时,它们就会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为其提供符合其需要的审计产品,即为其虚假财务报告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以“使客户满意为宗旨”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害怕失去客户这一上帝的担忧下,并在权衡各种利弊与得失后,就很可能会作出合谋造假的决定。这时,会计师事务所早已不顾审计报告的其他预期使用者(债权人、监管机构、潜在投资人、证券分析师、社会公众等)对审计报告的独立、客观、公正的要求。因为,潜在投资人、社会公众等这些审计报告的预期使用者不是审计产品(审计报告)的购买者,他们不能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和收入。

四、审计产品市场的竞争状况对审计合谋造假的影响分析

根据经济学中关于各种竞争市场类型的划分条件,审计产品市场具有以下特佂:1.在审计产品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产品(审计报告);2.各个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产品(审计报告)差别不大,都同样具有法律效力;3.单个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收费的控制程度很小;4.会计师事务所进入或退出审计产品市场比较容易。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的审计产品市场接近于垄断竞争市场。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之间既可以采取价格竞争,也可以采取非价格竞争。就价格竞争而言,它虽然能使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得到好处,但从长期来看,价格竞争会导致审计产品价格(审计收费)持续下降,最终使整个审计行业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利润消失。因此,非价格竞争便成为垄断竞争会计师事务所普遍采取的另一种竞争方式。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产品(审计报告)本身具有完全相同的格式和措辞,因此都是完全同质的。所以,垄断竞争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只能通过提供其他增值服务(例如,提供管理建议书和税收筹划等)或者满足审计客户的“特殊需求”(例如,合谋造假、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等手段,来扩大自己审计产品的市场份额,这就是非价格竞争。当然,垄断竞争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非价格竞争,仍然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当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上述非价格竞争所增加的总收益大于由此花费的总成本或者由此承担的合谋造假风险时,会计师事务所就会进行这种非价格竞争,由此就产生了审计合谋造假行为。

五、审计产品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对审计合谋的影响分析

在审计产品市场中,审计产品提供者(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上市公司的审计机构,其必然在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是否真实、财务报告是否虚假等信息占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而除管理层以外的审计产品(审计报告)其他预期使用者作为“外部人”却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又由于审计产品提供者(会计师事务所)和除管理层以外的审计产品(审计报告)其他预期使用者双方各自的利益和目标不同,审计产品的提供者(会计师事务所)不可能完全按照除管理层以外的审计产品(审计报告)其他预期使用者的意图和要求提供审计产品(审计报告),可见,二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审计合谋造假发生的直接动因。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审计产品提供者(会计师事务所)有机会进行危害除管理层以外的审计产品(审计报告)其他预期使用者的利益而增加自已利益的行为,即审计合谋造假行为。因此,审计产品提供者与除管理层以外的审计产品其他预期使用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劣质审计产品(虚假审计报告)驱逐优质审计产品,最终造成审计合谋造假行为的普遍存在。

六、结论

本文分别从审计产品(审计报告)的特性、审计产品供求关系、审计产品市场的竞争状况、审计产品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等几个经济学角度,论述了当前普遍存在审计合谋造假行为的原因。笔者认为,审计合谋造假行为普遍存在的最基本原因在于审计产品的购买者(即支付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或现有股东)和预期使用者的不一致性,并且这两者的利益又常常存在冲突。由于审计产品提供者(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理性经济人,其为了生存、发展就必然要为审计产品购买者提供满足其需要的审计产品(审计报告)。因此,当出现审计产品购买者的利益和目标与其他审计报告预期使用者的利益和目标相冲突时,会计师事务所必然会维护审计报告购买者的利益,而不顾其他审计报告预期使用者的合法利益。因此,当审计报告的购买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编制了虚假财务报告,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时,会计师事务所在权衡了利弊、得失以后,很可能就会满足审计产品(审计报告)购买者的合谋造假要求。

由于本文的篇幅有限,故没有针对审计合谋造假的经济学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这为笔者今后对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留下了空间。

作者:陈祥有

审计报告质量问题研究论文 篇2:

论审计报告质量及其改进

一、低质量审计报告及其危害性

低质量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明知或应知企业存在重大会计舞弊行为,即会计报表存在“瑕疵”甚至“毒瘤”,却不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去揭露而出具的虚假审计报告。在审计市场中,由于审计产品不同于普通产品,作为审计最终产品的审计报告的质量是难以衡量的,审计属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审计最终产品的报告是一种标准化格式的报告书,不管是优质还是劣质的报告书,其外在形式、格式及描述的语言几乎是相同的,而且审计本身具有很强专业技术性,即使专业人士也无法从报告本身判断出优劣,而作为审计报告使用者的社会公众更难以理解审计报告的质量,因此一些注册会计师在利益的驱使下,出具了低质量的审计报告,从而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一)影响审计行业的公信力 当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被低质量的审计报告驱逐出市场时,遵守《审计准则》独立性强的注册会计师将被丧失独立性的审计人员所代替,社会审计质量总体水平将逐渐下降,审计市场内部将不存在产生高质量审计水平的自发机制,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产生了怀疑,他们就不愿意支付高额的审计公费,审计公费进一步降低,注册会计师为了保持经济利益,也将通过偷工减料来节约成本,审计质量也将进一步下降,这种循环作用,将使审计市场上剩下低成本的劣质审计服务,最终将导致审计服务退出市场,因为社会公众不会花钱去购买劣质产品。注册会计师将面临信任危机,审计行业的公信力受到了影响。

(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是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证券市场对于资金流向,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审计的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纽带。低质量审计让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企业蒙混上市,资金流向了劣质企业,不会产生良好的使用效益。而优质企业却因资金缺乏无法进一步发展,从而阻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证券市场不能将稀缺资源以最快的速度配置到最需要资金、最能创造财富的企业中去,不能有效规范市场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二、低质量审计报告产生的行为学理论分析

行为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产生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即:动机、机会和道德,审计人员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同样也是受这三个因素影响,动机是低质量审计报告产生的内部动因,机会是外部条件给出具低量审计报告提供了可趁之机,道德不良的审计人员更容易为出具低质量报告寻找合理化借口。即动机、机会、道德三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促使低质量审计报告的产生。

(一)动机是低质量审计报告产生的内在动因 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作为经济人有会计舞弊的动机和倾向,一旦需要舞弊,便以变更注册会计师相威胁或通过购买审计意见来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其配合而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当管理当局的会计舞弊得不到注册会计师的支持时就会另行选择注册会计师,或以高于正常审计公费的审计支出来引诱注册会计师。变更注册会计师是对现有注册会计师利益上的一种威胁,在竞争激烈的审计市场上,争取一个客户是不容易的,由于审计产品供应的可持续性,失去一个客户远不只损失一年的审计公费收入,在客户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失去一个客户的损失相当于每年从该客户中获得的收益现值总和,而且开发一个新客户需要较大的启动成本。而且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服务品种少,服务对象集中,服务时间重合。“僧多粥少”容易引发不正当竞争的局面,这就造成了审计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审计主动权掌握在需求方手中。面对丰厚的审计费用,有的注册会计师想坚守一方净土,有的注册会计师会为之心动,即产生了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动机。

(二)机会给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可趁之机 由于一些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弱化、法律制度滞后,公司管理当局就有机会进行会计舞弊。同时,由于对注册会计师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给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提供了可趁之机。首先,目前我国对注册会计师存在多头监管:审计署、财政部、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部门,但由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没有问题的时候没有人过问,出了问题,这些部门一拥而上都把会计师事务所列入重点监管的对象。这样,对会计师事务所多头监管、多头检查,容易形成“大家都管其实都不管”的现象。给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提供了机会。同时,社会监督特别是舆论媒体监督不力,经常出现 “报喜不报忧”现象,对上市公司违规操作的现象不能及时地曝光,容易起误导作用。其次,监管措施不力,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是新兴的市场,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人员不足。对注册会计师监督检查一般采取抽查的方式,但抽查范围窄,涉及的审计项目和事务所不多。如果没有有效监管的话,在没有反证的情况下,使用者只能相信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是真实可靠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对注册会计师监管和监督不力,给他们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提供了机会。

(三)道德不良容易为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找到合理化借口道德是一个社会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力量,使人们具有是非、善恶、荣辱的观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阶段,市场竞争激烈,诚信教育不足,人们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置道德于不顾,社会上存在一些不诚信现象。注册会计师也是一般的社会人,不可避免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难“独善其身”。虽然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但由于《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只是从原则上强调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在宏观层面具有指导意义,但难以具体实施,因此,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难以有效落实,给注册会计师出具低质量的审计报告提供了合理化的借口。

三、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建议

上面所述低质量审计报告是由动机、机会、道德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促成的,根据行为学理论,也应该从这三个因素着手抑制低质量审计报告的产生,从而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一)营造良好的审计执业环境,消除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的动机 首先,创新审计委托模式,完善审计合约。由于审计委托权掌握在公司管理当局手中,这样容易使注册会计师听从管理当局而出具低质量的审计报告,因此要消除注册会计师因公正执业而被炒鱿鱼的疑虑,应该创新审计委托模式。笔者认为,在独立董事制度得到落实、审计委员会独立性得到保障情况下,应该由审计委员会以招标方式来聘任注册会计师。由于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财务会计专业特长,使得对注册会计师选择更趋合理,与注册会计师的沟通更加容易,也更容易发现异常现象;而且审计委员会通过聘用注册会计师,提高了审计委员会的权威性,可以更好地独立监督管理层,从而改变目前存在的大股东控制公司、公司治理的落后的现状,以及减轻内部人控制造成的会计舞弊现象,杜绝了低质量审计报告的源头。另外,审计委员会选好会计师事务所,签审计约定书时,可以考虑一次性签约多年的审计服务,这样,可以消除注册会计师的担心而大胆公正执业。

其次,加快改革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抑制注册会计师出具低质量报告的动机。由于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让注册会计师承担的责任不足以让他们舍弃丰厚的经济利益而放弃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的冲动。因此,应该尽快推广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相结合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制,具体作法是:让无过错的注册会计师承担有限合伙责任,以其出资的资产承担责任;而对有过错的注册会计师应该承担无限合伙责任,即以其个人财产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过错的合伙人赔掉的可能不仅仅是在会计师事务所的股份,还可能会倾家荡产。这样,迫使注册会计师树立正确的执业观,规范执业行为,建立自我约束机制,让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以自身的财产、名誉、专业资格对自身的责任负责,从而抑制注册会计师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的动机。

(二)完善审计监督体系,降低出具低质量审计报告机率 首先,为了实现行业自律的目标,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配备专职的监管人员,并在实践中建立包括与政府部门联手监管、重大业务事项报备、行业互查等监管制度。实现监管制度的创新,逐步推行事务所质量复核制度,组织专业人员对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复核,以提高行业自身素质,保障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建立行业自律检查和惩戒机制,充实监管力量,加强对重点审计领域的监督,进一步完善谈话提醒制度,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理顺运行机制,积极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加强业务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其次,基于目前审计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监管部门应该提高证券审计市场的集中度。一方面,应该提高证券审计市场的准入门槛,减少具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另一方面,应该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造就若干家规模巨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这样,有利于解决审计市场有效需求,形成公平竞争的审计市场;可以大大缩小上市公司的选择空间,使其难以采用威胁利诱的方式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也更有能力抵制客户的压力。

最后,社会监督的主体是社会公众和舆论媒体,对于揭露舞弊者应给予重奖。对于上市公司的舞弊,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应当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对于提供虚假信息的上市公司和事务所要予以曝光,使其信誉受损。一旦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的声誉在社会和行业竞争中将处于劣势,最终被淘汰出局。有关部门将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质量问题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失真问题的处理结果予以公布,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和上市公司中会引起很大的震动,这样就会达到监管的目的。

(三)注册会计师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也同样适用于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加强注册会计师法治建设的同时,应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注册会计师应当是受过良好职业教育、训练有素、具备足够专业胜任能力的专业人士,整个行业应当成为一个专家型的职业,一个为社会提供知识产品的职业,不能因为蝇头小利而忘记道德规范、忘记政府法令和专业准则。因此,注册会计师行业应当更多强调专业精神,保持职业谨慎和勤勉尽责。职业谨慎和勤勉尽责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天职,选择这个行业,实质上就同时选择了这份责任。

参考文献:

[1]常勋、黄京菁: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李若山、周勤业:《现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四大缺陷》,《审计研究》2003年第4期。

(编辑袁露芬)

作者:王梅华

审计报告质量问题研究论文 篇3:

内部审计如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摘 要:内部审计出具的审计报告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在财政收入方面的真实情况以及收入是否合理的书面文件,它是检查审计工具的主要依据,因此在,爱实际生活中,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可以直接通过审计报告的水平直接反应出来。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在审计工作中如何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做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我国的审计工作将会更加顺利的进行。

关键词:审计;质量;报告

1审计报告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审计报告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因审计项目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就是审计的内容过于具体化,在进行审计工作的的时候,如果审计的内容过于细致化,审计报告对审计过程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但是介绍的内容往往和审计本身没有过多的关系,这就导致在诸多信息中,可用的信息比较少,因此审计报告的主题不够明确。

(2)是审计评价不够准确。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有些内审部门出于规避审计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搞好关系等因素,评价往往或“过”或“不及”。所谓“过”,我就是超出了审计部门的本职工作进行评价;所谓“不及”,整个评价结果没有设计到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是针对结果进行评价,因此,对整个评价过程的参考性不够大。

(3)是问题表述简单堆砌。首先是审计部门对审计过程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整理,这样可能导致在一份报告中,出现若干个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内容复杂条例不清楚,整理起来又比较困难,其次,在问题的描述方面,不够精炼、准确。影响整体的质量。最后,对于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概述不够全面、深入。存在以偏概全现象,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发现和揭示了一些问题,但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因此,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应该提前在底稿中反应所有的情况,并且对问题的描述应该简练、准确。

(4)是经济责任审计中对离任者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界定不清晰、评价不客观。

在审计工作中,也应该关注重大事情的决策以及责任落实制度,尤其是面对问题发生的时间跨度超出离任者任职期间的,应该明确在任职之间的问题金额以及之前的问题金额。同时,审计人员应该对于审计工作中要敢于提出追溯,特别是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严重效益流失或者经济失控导致的较大损失情况时更应该注意。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要保持敏感度,将审计结果扩大化,将审计的职责落实到实处。

(5)是审计建议不够明确。审计建议应该具体、明确、有针对性。不应该出现诸如“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毫无内容的空话,也没有实际的应对措施,有些建议仅仅是为了凑字数,毫无实际意义,说一堆外行话,有“狗尾续貂”之嫌。

(6)是报告整体繁琐冗长。报告整体的语言不够简洁,前后重复。有的报告各部分详略不得当,甚至喧宾夺主,造成报告冗长,动辙十几页甚至几十页。或者报告在整体上结构成分复杂,看不出来主要内容。

2 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对策措施

要解决审计报告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对策措施:

2.1是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审计报告的内容和模式都要符合相应的要求,一般在我国,应该参照《内部审计准则》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按照规定对审计的内容进行严格的规定,严谨在审计过程随意性的操作。要针对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数据、每一条款项都进行详细的审核。杜绝在审计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对审计结果造成的影响。

2.2是保持獨立的审计地位

在进行审计报告的撰写的时候,应始终坚持以事实为原则,以法律为蓝本,要坚持审计过程不会被个人以及其他因素影响。在审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为考虑到审计单位可能不接受而篡改审计过程,夸大被审计单位的成绩,回避被审计单位的问题,这样的行为也是不允许的;同样在审计过程中更不得隐瞒、截留审计问题。

2.3是努力提高能力素质

一般,我们可以通过审计报告看出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能力,因此在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首先在审计之前审计人员梳理好整体思路。从宏观上把握审计报告的内容和重点,然后对审计过程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归纳,最后反映审计情况,检查审计报告的条理性;同时更应该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的分析能力,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审计人员应该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经常进行写作、语法、公文知识方面的练习。避免因语言表达失误而影响审计报告质量。

2.4是加大审核把关力度

应该加强审核力度,实行审计报告三级审理的模式,在审核的过程中要把好内容的质量关。

2.5是改进审计报告模式

我们通常是通过审计来揭露和反应问题,因此,审计过程不应该脱离主旨,同样,审计报告也应该围绕这一主旨来进行。应该在审计报告的结尾附上审计建议,一般审计建议是对审计过程的可行性建议。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使审计的结果更加直观、清楚。同时,上级审计部门应探索制作审计报告模板或编写审计报告范例,为下级审计部门提供参考,使审计报告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

总结: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要想提高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就应该在实际管理的基础上,监理健全的审计制度,加强有关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在政府部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柯金秀.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1-03-01.

[2]陈丽.内部审计报告质量问题初探[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S2):207-208.

[3]唐行锋. 内部审计如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11):213-213.

[4]臧慧萍. 浅谈如何提高内部审计报告质量[J]. 财会月刊, 2010(18):65-67.

[5]吴波. 浅析提升内部审计报告质量的途径[J]. 财会学习, 2016(13):134-135.

作者:王蓉

上一篇:医院汇报优选3篇下一篇:学生社会实践总结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