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理论下内部审计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2008)在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提出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这是一个新的观点,也是一个新的理论。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免疫系统理论下内部审计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免疫系统理论下内部审计论文 篇1:

浅议风险导向下内部审计“免疫系统”

[摘要] 本文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理论为基础,分析风险导向下内部审计免疫功能应答模式的构建并对其功能的发挥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免疫系统

在200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首次提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该理论认为,审计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这个理论深刻揭示了审计的本质,丰富了审计的内涵,影响十分深远。而风险导向审计作为当前审计发展的一种新方法,在内部审计中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在风险导向下分析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的发挥。

1 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提出及概念

2008年4月刘家义审计长曾指出:我国内部审计要适应形势、加快转型,首要的是切实转变审计理念。内部审计不仅是现实资产的守护者、财务账表的复核者、会计核算的勾稽者,更是强化管理的促进者、提高效能的推动者、价值增值的促导者。因此,内部审计从本质上讲是企业事业组织、部门单位的“免疫系统”,其建立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力”,保证其安全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这是我国理论上第一次把“免疫系统论”应用于内部审计(由于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涉及的主体较多,下面的论述主要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的)。

从生物学角度看,生物机体的免疫系统有3种基本功能,即免疫预防、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功能。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为整个免疫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体现为:(1)免疫预防功能。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是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经营审计评估分析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利用效果,提前发现企业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将风险消灭在源头。(2)免疫自稳功能。内部审计的免疫自稳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人员要保持和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实现自我稳定;二是体现在内部审计的修复功能上,通过合规性审计协助管理者证实、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提出改进建议,促使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防止风险的再次发生。(3)免疫监视功能。内部审计的免疫监视功能是指内部审计通过对财务审计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监督,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完整,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发现企业的各种隐患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确保经济的健康运行。

2 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免疫系统

2.1 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

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审计模式。从企业内部审计的角度看,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以企业风险的分析评估为导向,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并以风险为中心出具审计报告,协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师从企业的战略和具体经营环节分析入手,充分识别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内外风险,从而对经营管理活动、内部控制等程序进行客观的、系统的检查与评价,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成为降低企业审计风险和经营风险并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2.2 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免疫系统

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更能发挥其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1)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目的具有同一性。从内部审计的角度看,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就是审计的实施要以评估风险为切入点,将对审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贯穿整个内部审计过程,以达到及时发现风险、警示风险、化解风险的目的,这与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自稳、监视功能的理念是一致的。(2)风险导向审计是实现内部审计免疫功能的一种先进的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现代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运用系统理论、战略管理理论,通过对企业的风险分析与评估,判断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并通过控制机制,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施加影响,从而实现“未病先防、小病早治、大病防变”的免疫目的。

3 风险导向下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应答模式的构建

根据生物学的原理,免疫应答是机体针对抗原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生理反应,其目的是为了消灭抗原性异物。与此相似,企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也会对其造成危害,所以把这种风险看成企业的抗原,把内部审计看成应对免疫防御和消除的免疫应答过程。借鉴生物免疫应答模式,将企业内部审计的应答模式分为风险感知、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预警与应对和监控4个部分。

3.1 风险感知

“风险感知”是内部审计免疫应答的发动阶段。内部审计要持续关注危害企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内外不健康因素,尤其是一些异常的现象如高层人员的离职等所蕴含的高风险。风险感知是内部审计人员依据风险信号(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自身经验的一种风险感知。其中,大多数常规性问题如报表审计、合同审计风险及来自宏观环境的风险属于显性风险,容易被内部审计人员所察觉。而危害企业经济正常运行的风险大多来自非常规性的隐性问题,如徇私舞弊等,内部审计人员要对此类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进行重点关注。

3.2 风险识别与评估

在察觉企业存在重大风险后,要通过对风险的分析进行具体的识别和评估。具体来说,可以从企业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着手,评价企业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监管环境、所在行业环境等;评价企业的内部环境,考虑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财务业绩的衡量与评价、总体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等,以此为基础确定风险的种类、特点及影响。对于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要采用专门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分析和评估,分析其主要的内外影响因素,评估其出现的概率及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程度。风险评估的方法可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前者可采取专家评判打分等方式,后者则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模型等方法。

3.3 风险预警与应对

在此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制定一套风险预警与应对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警级的分类,风险应对人员的安排,风险应对的具体程序及具体应对措施等内容。对于不同警级程度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对于轻度警级的风险,主要以预防为主;对于中度警级的风险,要给予关注和控制,采取转移或阻断等有效方式进行抵御;而高度警级的风险是风险管理的核心,要全面分析其根源、传递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力求根除源头、切断传递路径,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恶化。

3.4 监控

监控是内部审计免疫应答模式的反馈阶段。一方面,通过将风险管理的经验与企业内部部门和人员交流,反馈其对风险免疫应答模式的再认识,利于企业内部人员获取风险消息并告知内部审计人员;另一方面,通过风险应对策略的实践检验其正确性和有效性,对其失效环节进行及时调整,使免疫应答模式能在外力的协助下实现自身的免疫功能。

这4个部分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并存性,体现了内部审计事前防御、事中控制和事后修复的三大免疫功能,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 发挥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几点建议

在实践中,由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论关注风险、提前预警、注重治标又治本等方面不谋而合,将二者结合,必然对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有极大的帮助。风险导向下实现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几点建议如下:

4.1 树立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理念

树立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理念,首先需要充分理解其理念的内涵,通过各种方式使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观念根植于审计人员的大脑。其次,要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要求企业将内部审计定位到风险管理的重要角色上。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延伸,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的确认者,是对风险管理的再管理。因此,内部审计的重点应该是发挥风险管理职能,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实现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管理的组成部分,与企业根本利益一致,管理控制职能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

4.2 以风险管理为切入点实现内部审计免疫功能

风险管理的实现途径主要有:(1)事前的风险评估与识别。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持续性地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具体来说,一般包括指企业的战略分析,即从企业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着手,识别评估企业风险,将审计重点锁定在重大风险领域,实现风险防控的目标。(2)协助管理层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和体制的建设与完善。内部审计针对所评估的重大风险领域和实质性审计结果查出的问题提出预警措施,完善企业现有机制、体制、制度建设,持续构筑“免疫系统”,这是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关键。(3)引导企业开展日常的自我检查。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根据前期风险评估和识别的结果,以及以前年度审计时对审计对象情况的了解,编制风险控制要点和自查清单,进行自我检查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上报内部审计部门,让内部审计部门对此给予指导和提出建议。

4.3 明确内部审计重点,提升内部审计水平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理念,深刻地阐释了现代审计的工作思路,应注意对企业财务性审计、合规性审计、经营性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4个方面进行内部审计。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只有不断适应企业发展战略和实际的需要,保障企业正常运行,才能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确保企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4.4 提升内审人员素质,增强风险识别能力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使其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将独立性和客观性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审计人员的心中,让内部审计人员真正成为一支既具现代知识素养又具有较高道德水准的高素质队伍。

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形成与提出是“免疫系统”理论的新发展,为当前内部审计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将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理论与风险导向审计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系统的、科学的分析评价程序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魏敏.内部审计如何践行“免疫系统”功能[J].中国内部审计,2012(1):58-59.

[2]向琴.“免疫系统”理论下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1(3):92-95.

[3]蔡林波.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研究[J].经济师,2012(1):189-190.

[4]张友棠.风险导向下政府绩效审计的免疫应答模式及实现路径[J].财政监督:综合版,2012(6):50-51.

作者:张金秀

免疫系统理论下内部审计论文 篇2:

对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几点思考

【摘要】 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2008)在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提出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这是一个新的观点,也是一个新的理论。本文对审计“免疫系统”中的几个新名词,如“疫”、“免疫”、“系统”等的含义加以探讨;同时,针对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对国家审计机关的地位问题、社会审计的收费问题、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等问题一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社会审计;内部审计

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2008)在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提出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这是一个新的观点,也是一个新的理论,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笔者就这一新理论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对审计“免疫系统”中“疫”的认识

免疫系统首先讲的是免疫。那么,免什么“疫”?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疫指的是疾病或病毒。那么,审计免疫系统中的“疫”是指什么呢?刘家义审计长(2008)指出:“审计不仅可以使某一具体的委托受托关系得以正常维系,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委托受托关系之间按既定规则有序运行,从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秩序,起到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 。根据这段话,笔者的理解是:审计“免疫系统”中的“疫”,指的就是“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任何一个国家在其经济社会运行中,都必然会出现各种“障碍、矛盾和风险”,这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就好比人生在世,必然会生病一样。既然各种“障碍、矛盾和风险”必然存在,那么,消除这些“障碍、矛盾和风险”也就成为必须要做的事。国家必须有一种制度安排,让这些“障碍、矛盾和风险”可以自动消除或实施一些手段后得以化解。

关于什么是审计免疫系统中的“疫”,也有人提出了新的观点。王立彦(2008)认为,“从制度角度看,当前最严重的‘疫’就是‘屡查屡犯’” 。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被审计机关查出了经济问题或财务问题,审计机关并没有根治的职能,因此,只能做到查“疫”,而不能做到“治疫”。 其实,这也是前面提到的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中的“障碍”和“矛盾”。

二、对审计“免疫系统”中“免疫”的认识

从人的角度看,所谓“免疫”就是免除疾病或病毒对人体的侵害。人的免疫能力,既有先天性的即人体固有的,也有获得性的即通过注射疫苗或治好某种疾病后而产生的“抗体”。所以,一个人免疫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父母的遗传以及以后个人有意识地获得一些免疫能力。一个国家在其诞生以及以后的运行中,与人一样,也会遭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这些“疾病”,简而言之,就是影响国家体制正常运行的各种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矛盾。国家必须通过调整国家管理机制,来获得一种合理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从而抵制这些“疾病”对国家体制的侵害。由此可见,国家体制本身也存在先天性的“免疫”能力(创立时就要考虑的)和获得性的“免疫”能力(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的)。经济发展是国家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经济涉及到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因此,在经济运行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或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有时甚至还会十分尖锐。国家不能等到矛盾和问题十分尖锐或不可调解时才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而需要有一种机制,可以在矛盾和问题出现之初或在出现之前就加以解决,而最理想的情况则是能够通过一种机制自动化解矛盾和问题。这种化解能力就是国家在经济运行方面需要的一种“免疫”能力。人体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获得一种免疫能力,而国家则可以通过设立一种机制来获得“免疫”能力。从目前我国国情来看,这种机制,就是审计。这里的审计是指广义的审计,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至于审计是否能够自动化解“矛盾和问题”,从而发挥免疫系统中最好的作用,则需要通过一些制度性建设来达到,这在后面加以讨论。

三、对免疫系统中“系统”的认识

所谓系统,是指相同或相类的事物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对于审计免疫系统中“系统”二字的含义,个人认为,可以从国家、审计、经济实体等三个方面去加以认识。

(一)国家是一个系统

国家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队、警察、监狱等。由此可见,国家是一个很大的系统。严格地讲,国家设立这些机构,既有本身各自的功能作用,同时也具有相互制衡的作用。这种相互制衡的作用,可以看作是一种内生性(或先天性)的“免疫系统”。

(二)审计行业是一个系统

国家机构开展活动,都需要资金。同时,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本身就掌管着资金分配与使用的权力。这些资金的分配与使用是否合法合理,是否安全保险,关系到国家利益。因此,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加以监督和保障。这个机构就是国家审计机关。国家这个系统有多大,国家审计机关就要有相应的配置。从这个角度讲,国家审计机关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大的系统。但国家的经济运行包括了国家机关和各个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各个经济实体是国家系统的组成细胞,其经济活动是否合法,也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加以监督或鉴证,这就促成了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诞生。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审计系统。

(三)每个经济实体是一个系统

实体是指社会上独立的组织,有的实体直接从事经济活动(如企业),有的实体虽不直接从事经济活动,但要发生资金的收支(如机关、社团组织等)。无论如何,每个实体都与经济密切相关,因此,通常将实体称为经济实体。所有经济实体的共性都是要开展经济活动,开展经济活动的实体,无论大小,都必须实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从这个角度上讲,每个经济实体都可以称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这个系统在经济活动中运行得如何,是否合法、合理、安全,也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加以监督和鉴证,这些专门的机构就是组成审计的三大部分: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内部审计机构。

结论:国家、审计、经济实体三大系统,各自有独立的功能,各自成为一个体系在运转,但同时,它们相互之间又有密切联系:国家由所有的经济实体构成;国家对所有的经济实体要实施控制,控制的方式之一就是审计。因此,国家、审计、经济实体三个独立的系统,又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要正常进行,要能够不出现“疾病”和不受“病毒”侵害,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计的监控功能发挥好,整个大的系统就能够正常运行,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这样,审计的“免疫”功能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了。

四、对审计“免疫”功能发挥的几点思考

在我国,广义的审计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审计的“免疫”功能,严格地讲,应当包括这三种审计的“免疫”功能,或者说,这三种类型的审计,共同构成了整个审计“免疫系统”。三种审计从不同的角度发挥着“免疫”的功能,但这种免疫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或发挥作用的大小,又需要从各自的特点来加以探讨。

(一)国家审计机关的地位问题

在我国,国家审计又被称为政府审计,个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在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署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各级审计部门又是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所以,审计部门始终是在各级政府的管辖之下。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审计对政府组成部门的审计,是一种对平行级别部门的审计;国家审计对政府的审计,则是对“领导者”的审计。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国家审计都只具有审计监督的职能,而没有处治的职能。而一个部门的权威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经济权力和处治权力。在目前体制下,国家审计机关的处治权力具备不充分或发挥不够,这自然会影响到国家审计机关“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如果国家审计机关能够超越政府的管辖范围,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审计机关”,而不是“政府审计机关”,那么,国家审计作为国家这个大系统的“免疫系统”功能将会大大发挥。当然,这涉及到国家和政府体制的改造,工程比较浩大,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理论的提出,至少为这种改造提供了一点理论上的支撑。

(二)社会审计的收费问题与“免疫”功能的发挥

社会审计又称为独立审计或注册会计师审计。这种审计的关键点在于“独立”二字。社会审计主要是对经济实体进行独立的审计(当然也可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委托从事一些国家审计的工作,但这已不是独立审计了)。独立审计主要是对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等进行审计监督和鉴证,因此,理论上也应具有“免疫”功能,是审计“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不仅在我国,同时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审计的收费问题。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需要从委托方收取费用,委托方与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存在天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大量事实证明,只要在经济利益上存在关系,就没有绝对的“独立”性,尤其是在社会审计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经济利益关系就更能影响到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如果社会审计在独立性方面打了“折扣”,它本身所具有的“免疫”功能也就会大打折扣或荡然无存。所以,当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提出后,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一下社会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特别是由于审计收费所带来的对独立性的影响问题。

(三)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是增强审计“免疫”功能的基础工作

内部审计是审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认为,内部审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内部审计是指对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审计;广义的内部审计则已经摆脱了财务领域的局限,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如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物资采购审计、产品推销(包括广告促销效果)审计、研究与开发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后勤服务系统效率审计、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审计等领域。由此可见,从空间来看,内部审计已经从单一的财务审计扩展到企业或单位的各个领域;从时间来看,已经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从工作手段来看,已经从单一的审计手段发展成全方位的内部控制手段。以上都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一些特点和变化。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内部制衡,也就是一个单位内部各部门在职能上相互牵制或制衡,这种相互牵制或制衡,实际上就是一种天然的“免疫系统”。由此可见,在企业或单位中,强化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强化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企业或单位是国民经济的组成细胞,各个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了,自然整个国家的免疫功能也就增强了。所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是增强审计“免疫”功能的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

[2] 刘战平.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加速审计工作转型[J].中国审计,2009(3).

[3] 钱啸森,汪璐.有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几点思考[J].中国审计,2009(4).

[4] 王立彦.审计“免疫系统”与“屡查屡犯”——听刘家义审计长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有感[J].中国审计,2009(5).

[5] 廖洪.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理论思考[J].中国审计,2009(9).

潘学模教授简介

潘学模,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现代审计研究所所长,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中国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从1988年起,先后在会计师事务所及资产评估公司担任领导职务并从事审计及资产评估实务10多年。曾去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和学术交流。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著有《新会计制度实用手册》、《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西方通用会计实务》、《管理会计学》、《资产评估学》等著作。

担任的研究生课程有:《资产评估研究》、《企业集团财务与会计》、《成本管理会计研究》、《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和《公司价值评估》。

担任的本科生课程有:《资产评估学》、《管理会计学》。

作者:潘学模

免疫系统理论下内部审计论文 篇3:

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强化内控审计

【摘要】审计的本质是经济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是科学发展观在审计领域的正确诠释和运用。只有深刻理解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内涵,准确把握审计的内在规律,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才能切实担当起历史赋予审计的伟大使命,实现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审计中,审计监督是手段,服务发展是目的,企业内部审计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和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不同层面的免疫系统功能,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健全风险机制,夯实基础管理,在巩固中提高,以确保企业经济活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免疫系统;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一、免疫系统概述

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本质上是经济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这告诉人们,审计监督的本质不仅是对财产的守卫,更重要的是要能尽早地感受到风险,更早地揭示危害,更快地抵御、查处,及时建议,运用资源消灭问题,从而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健全制度,确保经济安全运行。

二、内控审计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创建健全情况和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完整、有效提出评价意见,并就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出审计建议,以预警和预防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相关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内部控制环境,即评价以公司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在内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

第二,风险评估,即分析企业风险控制目的设置的合理性,评价开展风险评估范畴的全面性、风险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风险应对策略的科学性。

第三,控制活动,即评价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置的内部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和控制效果的有效性。

第四,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即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的科学性,分析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中所发挥作用的情况,判断企业在反舞弊工作重点领域相关工作机制的有效性。

第五,内部监督制度,即分析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情况,判断企业实施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目的要求的科学性,评价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有效性。

三、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对强化内控审计的意义

在我国,广义的审计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这三种类型的审计,共同构成了整个广义概念上的审计免疫系统。三种审计从不同角度发挥着免疫的功能。维护国民经济的运行安全,就必须维护好国有资产的运行安全,预警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运行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及时了解和分析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状况,关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这是维护国有企业经济安全运行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和基础。

(一)加强内控审计是必然选择

由于内部控制审计具有以下优势,必将成为加强监管的最佳选择。

1.基本规范及相关规范的出台为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制度标准,使内部控制审计有规可循、有法可依。

2.内部控制审计是目前较低成本的有效监管手段。财务报告审计本身就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因而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审计可同时进行,对国企来说审计成本最经济。

3.内部控制审计强调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使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有机结合,利于将内部控制细化至管理流程之中。根据基本规范及相关规范,内部控制审计是建立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础上的审计,是对管理层作出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报告进行鉴证。

4.内部控制审计要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合理保证,较高程度的保证意见加重了内部审计者的责任,重压之下,必然扩大审计范围,严格审计程序,既避免审计流于形式,又促进内部控制的完善。

(二)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审计与生俱来的重要职责

审计的首要职责是监督,是查错纠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人们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位,一直站在制度基础审计的角度,集中于会计控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审计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要求。要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将内部控制的监督、评审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单独立项、专门评审,利用内部控制评审,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整个过程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如何发挥强化内控审计功能

内审人员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加以系统的检查和评审,公正、实事求是的分析,向企业管理领导层提交审计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管理部门有效履行职责。显而易见,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部审计的特殊方式。

(一)大中型国企将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审计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

1.加强内控培训,强化内控观念。内部控制的建设,治理层和管理层是关键,国企的大脑就是国企治理层、管理层等高级管理人员,因此首先需要对这些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培训。

2.建立以国企负责人为领导的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为国企内部控制建设提供组织保障,领导小组应包括各关键部门的负责人,其中内审部门负责人应在领导小组中发挥重要作用。

3.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要制定内部控制建设的可行性计划,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确定性的目标。

4.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保证内控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建立内控建设的考核与奖惩机制、问题协商与解决机制等等。

5.借助“外脑”,为国企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每个企业情况不同,要求不一样,统一标准只是一些原则性规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将其转化成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个转化的过程有时要借助于外力,如聘请一些有实力的中介咨询机构帮助设计内部控制。

6.以预防促效益,积极开展重大项目跟踪审计。开展跟踪审计也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预防功能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对一些建设期长、投资金额大的投资项目,跟踪审计能克服事后监督的局限,有助于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从源头上遏制投资领域的腐败行为。

(二)科学运用内部控制审计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

围绕公司中心、服务企业发展,是企业内部审计始终坚持的工作宗旨,也是提升审计影响力要坚持的重要原则。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内审人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有所作为。科学运用内部控制审计可从以下方面开展。

1.从业务源头关注公司收入确认的真实准确。从营销管理、营业受理等关键控制环节,重点关注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从收入生成的源头开始牢固把握现金流向,避免现金流在某些环节的呆滞和沉淀,确保现金流归集顺畅、安全、完整。

2.关注成本费用支出效益及付现业务流程管控。围绕主要付现成本费用开支的流程管控,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准确确认成本费用等控制环节,提高各成本费用的支出和使用效率。

3.关注资金资产安全完整及资源有效整合。关注营业款等重要资金的及时全额上缴,资金收支两条线的严格执行,以及执行中潜在的资金监控风险;关注重要资产管理的规范及资产的价值;关注各类资源资产的有效整合,加强网络资源利用率管理,摸清资源分布利用现状,以有效实施资源协同和资产盘活。

4.关注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及支撑能力。关注从综合营账、计费出账到财务报告各环节工作流程端到端的完整性,系统安全运行和管控能力,规避需手工调节带来的舞弊风险;同时关注系统对业务经营及财务报告的支撑能力,确保各项业务经营数据准确,真实反映经营状况及财务成果。

5.关注资本性投资的效益和效率。要强化资本性投资的全过程管控,认真落实投资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责任,确保企业有限的投资能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确保资本性投资的效益和效率。

6.关注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要善于找到风险与效率的平衡点,对不同级别的风险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和控制,避免因控制过度而牺牲管理效率、贻误发展时机。

7.关注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和内控文化。要重点检查授权批准制度的建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重要岗位及人员相互制约情况;定期进行经营及财务分析,对生产经营、预算执行存在的异常变动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员工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情况,严格保守企业秘密,维护企业利益等。

(三)提高审前调查质量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功能的关键

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追求的永恒目标,审计质量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要把大局意识和宏观意识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做好审前调查质量的提高,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全面掌握审计对象内部控制环节及所起的作用。审前调查中,一方面要参考以前年度的审计资料,了解以往问题,注意内部控制薄弱点,确定审计重点;另一方面向审计对象索取正在执行的各种内部控制制度,认真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从而确定审计实施重点。

2.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审计对象所处行业相关资料,收集该行业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被审计单位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找审计线索和突破口,提出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审计方法。

3.强化审前调查阶段收集的会计和业务数据,索取会计报表、电子数据、银行账户情况表、业务报表和报告等,认真整理、汇总和分析,明确审计的资金量、延伸的范围及覆盖面,掌握被审计单位总体情况,初步评价管理体制和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寻找有价值的审计线索。

(四)强化审计免疫系统自身免疫素质建设

自身免疫素质是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发挥的关键,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在经济运行中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实践,不断增强审计队伍现代化免疫系统功能素质,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审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重要意义,增强充分发挥审计在经济运行中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要不断创新审计管理理念,更好地践行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免疫系统功能的效用;要不断创新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模式、手段、技术、方法等等,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运行中对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要求。

3.要强化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质量,建立和完善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质量监控体制、机制,加大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信息化建设。

4.要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制意识、依法审计能力和廉政建设素质,以更好地发挥审计在经济安全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五、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发挥强化内控审计功能的注意事项

内部控制审计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内控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要特别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建设

内部控制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国企的健康成长,而不能从应付外部审计或检查出发来建设内部控制。

(二)合理把握内部控制建设的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是手段,不是目的,任何内部控制都有成本,包括建设和实施成本,应努力在内部控制目标和内部控制成本之间寻找较为有效的平衡点。

(三)积极发挥职工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

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群策群力,共同搞好企业内部控制。

(四)注意保证内部控制审计的可鉴证性

完整的内部控制审计记录既是内部评价的基础,也是外部审计的主要依据。

(五)审计免疫系统理论要求内部审计侧重于防御

要充分发挥内审机构的作用,不仅要使被审单位做到审计之后“知错能改”,而且还要力争做到“无病预防”。对已发现并查处过的问题,要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应内控制度,固化审计成果,防止“屡审屡犯”,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主动识别,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使内审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防患于未然。

六、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发挥强化内控审计功能的两点展望

(一)实现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审计手段的现代化是提高审计免疫系统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审计遇到的新问题,表现在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和范围、行业内部控制、审计线索、审计方法和审计项目管理模式发生了大的变化,迫切需要审计部门改变传统的管理和作业手段,建设审计信息化系统,更有效地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可靠性、控制性和安全性,推进被审计单位的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可利用审计软件,对经营、管理的全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将内部控制的监测嵌入到业务执行的实际过程中,将风险监控从事后转向事中、事前,使经营、管理过程可观、可测、可控,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为提高审计免疫系统能力提供先进可靠的基础技术保证。

(二)免疫系统中风险导向审计技术的运用

审计免疫系统论是我国关于审计本质理论的创新,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是关于审计技术的创新,与审计免疫系统在关注风险、提前预警、注重治标又治本有相关之处,将二者结合,必然对发挥好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有极大的帮助。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并用于审计实践,提高了审计效率,使审计充分关注经济运行中的宏观、微观风险,进而提出预警措施,不断修复体制、机制、制度中的问题,使审计工作能够以全新的视角、更高的层次,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从如下三方面做起。

1.确定审计的具体目标。

2.评估重大风险领域,这是审计的重点和难点。从外部环境因素与微观因素入手,只要各相关因素中有可能引起审计评价目标出现风险,就应该将这个风险信号确定为审计重点。

3.针对所评估的重大风险和审计出的问题,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建设,从而构筑免疫系统,是体现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 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EB/OL].2008.

[2] 刘战平.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加速审计工作转型[J].中国审计,2009.

[3] 钱啸森,汪璐.有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几点思考[J].中国审计,2009.

[4] 廖洪.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理论思考[J].中国审计,2009.

作者:关 峰

上一篇:畜牧兽医站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上半年度妇女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