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控制系统论文(共8篇)
摘要:机电传动控制系统是由相互制约的五大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不但要求每个要素具有高性能和高功能,更强调它们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以便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功能。
特别是在机电一体化传动系统设计中,存在着机电有机结合如何实现,机、电、液传动如何匹配,机电一体化系统如何进行整体优化等问题,以达到系统整体最佳的目标。
关键词:机电;传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在机电传动与控制中,将与控制设备的运动、动作等参数有关的部分组成的具有控制功能的整体称为系统。
用控制信号(输入量)通过系统诸环节来控制被控变量(输出量),使其按规定的方式和要求变化,这样的系统称为控制系统。
1、控制系统的分类
控制系统的分类方式很多,但机械设备的控制系统常按系统的组成原理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半闭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输出量只受输入量控制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在任何开环控制系统中,系统的输出量都不与参考输人量进行比较。
对应于每个参考输人量,都有一个相应的固定工作状态与之相对应,系统中没有反馈回路(反馈是把一个系统的输出量不断直接或间接变换后,全部或部分地返回到输入量,再将输入量输入到系统中去的过程)。
用步进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的经济简易型数控机床,其控制系统就是一个开环系统。
这种机床的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根据机床的坐标进给控制信号推动工作台运动到指定位置,该位置的坐标信号不再反馈;当控制系统出现扰动时,输出量便会出现偏差。
因此,开环控制系统缺乏精确性和适应性。
但它是最简单、最经济的一类控制系统,一般使用在对精度要求不高的机械设备中。
在有些控制系统中,输出量同时受输人量和输出量的控制,即输出量通过反馈回路再对系统产生控制作用。
这种存在反馈回路的系统称为闭纾控制系统。
全功能型CNC机器人属闭环控制系统。
在CNC机床的坐标驱动系统中,以坐标位置量为直接输出量,并在工作台上安装长光栅等位移测量元件作为反馈元件的系统才称为闭环系统。
那些以交、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角位移作为输出量,用圆光栅作为反馈元件的系统则称为半闭环系统。
目前的CNC机床大多为半闭环控制系统。
采用半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点在于没有将伺服电动机与工作台之间的传动机构和工作台本身包括在控制系统内,系统易调整、稳定性好且整体造价低。
2、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2.1模块化设计法
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由相互制约的五大要素的功能部件组成,也可以设计成由若干功能子系统组成,而每个功能部件或功能子系统又包含若干组成要素。
这些功能部件或功能子系统经过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就成为功能模块。
每一个功能模块可视为一个独立体, 在设计时只需了解其性能、规格,按其功能来选用,而无需了解其结构细节。
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或设备要素的电动机、传感器和微型计算机等,都是功能模块的实例。
再如,交流伺服驱动模块(ANOR)就是一种以交流电动机(AM)或交流伺服电动机(ASM)为核心的执行模块。
它以交流电源为其主工作电源,使交流电动机的机械输出(转矩、转速)按照控制指令的要求而变化。
在新产品设计时,可以把各种功能模块组合起来,形成所需的产品。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缩短设计与研制周期,节约工装设备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也便于生产管理、使用和维护。
2.2柔性化设计法
将机电一体化产品或系统中完成某一功能的检测传感元件、执行元件和控制器做成机电一体化的功能模块,如果控制器具有可编程的特点,则该模块就成为柔性模块。
例如,采用继电器可以实现位置控制,但这种控制是刚性的,一旦运动改变时难以调节。
若采用伺服电动机驱动,则可以使机械装置简化,且利用电子控制装置可以进行复杂的运动控制,以满足不同的运动和定位要求。
采用计算机编程还可进一步提高该驱动模块的柔性。
2.3取代设计法
取代设计又称为机电互补设计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利用通用或专用电子器件取代传统机械产品中的复杂机械部件,以便简化结构,获得更好的功能和特性。
用电力电子器件或部件与电子计算机及其软件取代机械式变速机构。
如用变频调速器或直流调速装置代替减速器、变速箱。
用PLC取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柜,可以大大减小控制模块的质量和体积,并具有柔性化,且可编程控制器便于嵌入机械结构内部。
用电子计算机及其控制程序取代凸轮机构、插销板、拨码盘、步进开关、时间继电器等,以弥补机械技术的不足。
用数字式、集成式或智能式传感器取代传统的传感器,以提高检测精度和可靠性。
智能传感器是把敏感元件、信号处理电路与微处理器集成在一起的传感器。
集成式传感器有集成式磁传感器、集成式光传感器、集成式压力传感器和集成式温度传感器等。
取代设计法既适合于旧产品的改造,也适合于新产品的开发。
例如,可用单片机应用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和驱动器取代机械式变换机构、凸轮机构、离合器,代替插销板、拨码盘、步进开关、时间继电器等。
又如采用多机驱动的传动机构代替单纯的机械传动机构,可省去许多机械传动件,如齿轮、皮带轮、轴等。
其优点是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实现动力传动,大幅度提高设计自由度,增加柔性,有利于提高传动精度和性能。
这就需要开发相应的同步控制、定速比控制、定函数关系控制及其他协调控制软件。
2.4融合设计法
融合设计法是把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某些功能部件或子系统设计成该产品所专用的。
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该产品各要素和参数之间的匹配问题考虑得更充分、更合理、更经济,更能体现机电一体化的优越性。
融合法还可以简化接口,使彼此融为一体。
例如,在激光打印机中,就把激光扫描镜的转轴与电动机轴制作成一体,使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在金属切削机床中,把电动机轴与主轴部件作成一体,是驱动器与执行机构相结合的又一实例。
特别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不断普及的今天,完全能够设计出传感器、控制器、驱动器、执行机构与机械本体融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融合法主要用于机电一体化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2.5系统整体设计法
系统整体设计法是以优化的工艺为主线,以控制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应用为手段, 以系统整体最佳为目标的一种综合设计方法。
系统整体设计法涉及多种技术和理论。
技术方面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过程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及精密机械技术;理论方面包括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理论、信息论及运筹学等。
3、结语
1机电控制系统的涵义
在现有的科学技术里,所谓机电控制系统是指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之下,利用自动控制设备,让生产设备或者机器按照预先编辑好的程序进行动作,还可以利用通讯设备组成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实现特定的任务要求。其中机电控制系统里最主要的组成是控制方面。而从技术层面看,机电控制系统是单片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拖动技术、通信与信息技术等技术的结合体,而且这些技术并非是孤立的,而是这些技术互相结合、互相利用的综合性技术,并将这些技术整合而成,包括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与信息技术、伺服变频技术。随着各个领域的对于这一方面的认知在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进行研究,然后在运用到自己的行业当中,现阶段属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初阶段整体上呈现发展的很快,取得成果很多,但是问题也会很多,这一阶段应该更好的脚踏实地的从根源上进行研究,这样才能更好的排除问题,最终推广这项技术。
2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的定义是操作控制器,让被控对象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任务操作执行。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中按照被控参数可以分成这几类:位移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控制等。自动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它的工作主要是通过自身系统中的各个机械电子等部件的协调工作实现预先设定的程序任务,这是自动控制技术的主要内容。
自动控制系统分为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类,其中经典控制理论讲的是在分析控制系统中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来建立自动控制系统在复数域中的数学模型,然后进行系统的动态和静态分析,一般来说,主要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三大性能,而且一般这样的系统都是负反馈闭循环系统,采用比例、积分、微分等算法的调节器,所以,这种控制理论我们称为自动调节原理。另一种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研究的方式和前面所说的控制理论相比较,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利用数学工具中的线性代数和矩阵,把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个运行的状态采用状态空间法在时间域内用时域方程进行客观表述,可以利用这些方程和现在正在表现的状态把系统将要出现的下一种状态分析出来。
3一体化的设计理念
我国的经济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呈现了迅猛发展的态势,工业与机械业的发展也是非常的明显,但是,面临着人们的需求的不断地增长,我们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我国的工业发展的底子薄,发展的历史比较短,在初期采用的模式比较陈旧,大部分都是粗放式的模式,这样对于环境与资源问题变得越来越关注,直接的影响到我们未来的生活环境,对于原有的产业结构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经济才会持续的稳步向前发展。其中的一些行业,如电子信息产业、数控机床的电气制造等都需要进行机电一体化改造。在这一行业中,日本走在了前面,他们率先提出把机械系统中的动力部分等其他部分与电子控制技术相结合,把机械运动与电子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且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材料、新的技术。而机电一体化目前已成为一个专业、一个学科,要求设计者们对机电产品进行设计规划时,就把产品当做一个完整的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把机械、电子、自动控制加入进去以后完成的产品就是一个机电一体化的机电控制系统。
4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方法
4.1利用电子控制代替机械结构控制
如果采用单独的机械结构,则采用的控制方式一般是简单的机械控制结构,如果采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则可以使用电子电气控制对简单机械控制进行改进,这样可以改变机械运行过程,还可以实现预期目标。首先可以使用可编程控制器件(PLC)或者单片机控制器件,将电子控制与机械控制相结合,其次可以使用变速器件替代机械控制中的接触器等老式控制方式,这种设计理念,不但可以整体提高设计产品的性能,而且可以提高该产品的质量,实现机电一体化的设计理念。
4.2让电子控制部分与机械控制部分完美的结合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改变原先旧的产品设计理念,打造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而实现产品功能的原理性东西没有动,只是采用一个新的方法创造该产品,也就是让电子控制部分与机械控制部分完美结合,两者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经过一个过程的,在发展的过程就是对之前的想法与方案进行不断地修正以及否定,做出更加完美的方案,在发展的过程不能墨守成规,对于以前的发展规律如果一味地跟随,不进行改变,那么行业的发展很难有所突破。但是,也不是胡乱的改革,一定要本着科学的原理,跟着时代的步伐,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条款,只有这样的改革才是有意义的,才会被大家认可。
4.3功能模块的整合
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发现机械控制与电子控制的结合没有实现需要达到的功能,就需要采取别的方法,就是对产品中的各个功能性的模块进行功能性整合,让它们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的系统是一个由多种模块构成的大综合系统,从而实现客户或者设计者的预期目标。现在所使用的数控机床就是这种设计方法的一个很好例子,在设计时,购买好供机床装备的电子电器模块,包括伺服模块、电机模块、CNC模块等和各种机械模块装置,再对这些模块进行有机整合,使之成为一个可靠的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产品。这样的设计方式节约了设计时间和设计成本,而且方便维修和管理。
结束语
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非常的有力的。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是需要我们进行探索的,现阶段,我们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处处充满了市场的竞争,行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就适应时代的需求,增强综合的竞争实力,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够更好的向前发展。上面这篇文章介绍了机电系统的一些方面的内容,大家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当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未来的发展依靠的是专业性人才。我相信,只要我们沿着今天的发展趋势走下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地向前发展,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工业的发展而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机电控制系统以及机电一体化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的重要的方面,现阶段的研究方向在不断地细致化,产品设计是一个重点研究问题。现阶段这些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行业的向前发展,面对于行业的向前发展就要不断地解决当前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向前发展,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机电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电控制系统;煤矿产业探析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生产行业需要依赖机电控制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和控制生产过程,比如光纤行业、计算机行业、网络的硬件维护和智能型新产业等高新行业都与机电控制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机电控制系统已经广泛深入到工业领域并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机电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将技术与相关行业的设备产生关联,从而对其进行控制的一个智能化系统。通过机电控制系统的运用,生产企业可以减少诸多不必要的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的精确度和施工水平,达到节约能源使用和原材料使用的目的,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煤矿生产对机电控制系统的使用极为广泛,并且机电控制系统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常见的机电控制模式,更深入探析煤矿生产与机电控制系统的相互关系,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1.常见的机电控制模式
1.1数字化控制模式
数字化控制模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最常见的一种控制模式,它的最大关联部分就是计算机,通过采样、转化、分析和控制指令等层层递进的方式达到控制的目的。它的数字结构特点非常明显,甚至可以将控制信息通过数字显示出来,给予系统设计者最直接、最客观的理论依据,帮助设计者不断地调整控制方案以达到最精确的结果。数字化控制是所有控制模式里面最简单和直接的模式,它的精确度也高,但是它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运行,更多的容量空间来满足条件,比较适用于简单的机电控制。
1.2监督控制模式
监督控制模式相对数字控制模式较为高级一些,它充分发挥了人对控制系统的监督和控制作用,根据系统控制反馈的数值进行分析,不断地进行人为调整或者自我调整控制数值,使得生产控制过程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不断提高系统控制的精确性。但是监督控制模式还是属于比较单一的控制模式,还不能应对多个控制回路所带来的错综复杂问题,从而极易引发控制出错的风险,不能很好的实现机电控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种控制模式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1.3分布控制模式
顾名思义,分布控制模式就是以不同形状的分布点组成的控制系统,比如环形控制系统、总线形控制系统和多级式控制系统等。其中多级式的控制系统是最为典型和常见的,它分等级、分环节来实现递进式的系统控制,相对比较复杂。分布控制模式比数字控制模式要多测量、通信和人机交互等几项技术才能完成整个控制过程,但是它又比数字控制模式和监督控制模式更为灵活便捷,速度也有较大提高,它是机电控制学科研究领域中值得骄傲的成果。
1.4總线控制模式
这是一种与网络运用最为密切的机电控制模式,因为它是依靠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是现今较为成熟、运用较广泛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它的控制水平已经达到现场连接并且控制的高度,结合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优点,它与设备的相互作用更加明显,操作更加复杂,技术上越来越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了人对机电控制系统由操作转向管理的实质性大跨越。
2.煤矿产业对机电控制系统的利用
在煤矿产业中运用机电控制系统,是机电控制系统各方面优势的最大体现。首先机电控制系统的信息化优势大大提高了煤矿产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次机电控制系统的自动化优势则大大减少了煤矿工人入井的次数和人数,减少人工操作的成份;再次机电控制系统的智能化优势大幅度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最重要的是机电控制监测监控系统已经成为煤矿生产安全作业的重要保障,可以说煤矿产业的稳定和发展已经离不开机电控制监测监控系统。
事实上机电控制系统已经深入到煤矿产业的开采、挖掘、通风、排水、照明以及其他主要生产环节中。它的作用通过进行一系列的严格安装程序来实现,硬件检查和安装是整个系统安装的基础,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根基,在此基础上进行软件安装并且检验,最后才是硬件、软件结合的系统检验,确保无误后才投入生产过程中使用。使用过程中还要不断根据数据反馈进行各种调试和调整,只有经过这样严格、繁琐而又细致的安装检验过程,机电控制系统才能在煤矿作业出现异常时做出及时的反应,使煤矿企业准确、及时地采取应急防护措施,避免遭受巨大的损失,同时也最大程度保障了广大矿工的生命安全。
我国对煤矿产业的安全生产日趋重视,相关部门也专门制定有关规定来强制要求煤矿企业必须安装监测监控系统,机电控制系统在煤矿产业中的应用也会有更深入和更广泛的研究。纵观全世界机电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与潮流,我国紧跟国际的机电一体化研究进程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相信越来越多的机电控制系统研究成果一定会广泛应用到更多现代化领域中,为各领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传顺.加强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探讨[J].价值工程,2010(33).
[2]吕春发.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J].价值工程,2010(36).
一、检测器的选择
雷达测速器1个、减速带2条、LED显示屏1个、红绿灯1个、视频车辆检测器1个
二、检测器安装的位置
1、匝道检测器的安装
(1)在匝道入口处安装一个LED显示屏,用来通报匝道车辆进入快速路的畅通情况。
(2)在匝道与快速路交叉口的右侧位置安装视频车辆检测器,用来检测匝道车辆的排队长度。
(3)在距匝道出口12m、25m处分别安装车辆减速带,用来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配合红绿灯对车辆车速的控制。
(4)在匝道与快速路交叉口上方安装一个红绿灯,用来控制匝道车辆的驶入情况。
2、快速路检测器的安装
(1)在距快速路与匝道交叉口100m处安装一个雷达检测器,用来检测通过车辆的行驶速度。
三、信息采集
1、通过雷达测速器,每五分钟测得快速路上车速的平均值V,输入电脑终端。
2、通过视频车辆检测器测得匝道上车辆的排队长度S,输入电脑终端。
四、控制方案
1、当测得的平均车速V>60km/h时,此时快速路上的车流畅通。那么匝道处的红绿灯一直亮绿灯,允许匝道车辆进入快速路。匝道入口处的LED显示屏显示字幕:该匝道畅通。这样对快速路的交通影响不大,也可缓解匝道上的交通压力。
2、当测得的平均车速40km/h (2)测得的排队长度12 (3)测得的排队长度40 (4)测得的排队长度S>80m时,匝道处的红绿灯控制规律为 绿灯10s→红灯15s→绿灯10s→红灯15s,如此循环。 并且,匝道入口处的LED显示屏显示字幕:该匝道交通已瘫痪,请绕道通行。 3、当测得的平均车速V<40km/h时,此时快速路上的车流拥挤。 (1)测得的排队长度S≦12m时,匝道处的红绿灯一直亮绿灯;匝道入口处的LED显示屏显示字幕:快速路拥挤,请绕道通行。 (2)测得的排队长度12 绿灯7s→红灯10s→绿灯7s→红灯10s,如此循环。 矿山机电论文有关矿山机电的论文关于矿山机电的论文: 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发展 摘要:随着矿山机电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没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就无法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故不断加强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矿山机电设备 安全监控系统 现代化管理和安全管理是按照现代化生产技术规律和生产经营管理规律的客观要求,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成果,实现有效管理的手段和办法。目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矿山生产技术装备不断更新,安全管理客观上要求用现代化安全管理方法逐步取代旧的落后的管理方法。多年来,矿山安全管理虽然已形成一定的传统管理经验,但以凭借经验、权力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管理与调整发展的现代化技术装备越来越不适应,须进一步予以科学化、系统化并从现代化管理原理与理论上给予完善和提高。可见,矿山推行现代化管理势在必行。 一、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意义 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矿山工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进程,在不断提高矿山企业生产能力的同时,也对设备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性能要求更高,功能要求更强,精度要更准等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约几点设备的维修成本,减少安全事故的隐患,还能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并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生产效率。在我国的现代化矿山建设中值得推广。但是机电设备广泛运用的同时,矿山企业要做好后续的安全监控工作。如果 矿山机电论坛 矿山机电论坛 矿山机电论文 不做好配套安全工作,机电设备出现问题后造成的损失和伤亡可能会更加严重。因此,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应安排在日常的维修项目之中,以便在停机检修中处理,不至因事故造成更大的损失。 对于矿山企业,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往往容易被忽视。事实上,机电设备安全运行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因机电设备造成的安全事故和人身伤害案例时有发生,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所以,分析查找事故原因,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或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是矿山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方法 为了提高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效率,矿山企业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广泛地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并逐渐建立和完善以计算机为在地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现代化大规模的生产方式要求矿山企业重视对井下工作环境的实时监控,并且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井上井下安全信息的交流,以保证随时作出正确的决策进行安全管理。因此,必须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信息交流工作,采用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式和方法,大力推广计算机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将其作为安全信息管理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从大部分矿井安全信息中心站反映出来的情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信息中心站每天收集到反映安全状况的大量信息,靠人工方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全面的信息登记、分析和处理是比较困难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差错,这就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工具来 矿山机电论坛 矿山机电论坛 矿山机电论文 实现,而计算机就是最适合参与并完成这项工作的辅助设备。因此,开发出一套具有安全管理功能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是矿山机电设备实现安全管理手段现代化的一个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项目。现代化的安全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这其中涉及到矿山生产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矿山企业的人、机、料等诸多的环境因素。矿山企业要想真正做到现代化的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是举足轻重的一环。第一要建立健全包括全体员工、各个方位、全部过程的安全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并制定和健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程序,使安全工作检查经常化。其次要形成制度化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应该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督检查部门,主管安全教育培训,宁转原来安全培训多头管理的现象。政出多门的制度造成的结果结果是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造成指令抽工人培训,而且特殊工程考核、发证也把关不严。由安监部门统一安全培训管理就是要实现有针对性地培训职工,重点严格特殊工种的培训、考核、发证等工作,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建设现代化矿井是矿山发展的总趋势,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是矿山管理的总要求。矿山推行现代化安全管理要牢固树立起现代化的管理思想。 随着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矿山设备的研究和开发面临这巨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这一状况对于从事矿山几点设备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个考验的过程。技术人员应该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新的理念,在矿山机电设备的安全监控过程当中,广泛的运用新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保证矿山企业的矿山机电论坛 矿山机电论坛 矿山机电论文 正常运营,提高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 参考文献: [1]单国军、谢振华、金龙哲:《非煤矿山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05)。 2011级机电一体化袁磊 摘要:建立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原理解的接口特征模型,提出了基于接口特征匹配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原理求解典型进程、机电单元功能原理求解与接口匹配并行策略.开发了一个支持电脑刺绣机、多功能缝纫机等机电产品功能原理求解的计算机辅助系统,进行了实例验证. 关键词:接口匹配;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原理求解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机械、电子和信息等功能各异的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其构成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接口设计[1].概念设计是产品设计进程中最富创新性的阶段之一,原理方案设计则是概念设计的核心,对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有决定性的影响[2].近年来,国内外研制了一些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功能原理解的设计知识目录或知识库,探索了单一功能原理解的计算机表达及智能搜索策略,研制了能对单一功能求解的试验系统口。5].但对多学科领域集成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设计阶段的功能原理求解,尤其是基于接口特征匹配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原理求解的研究却很少见到报道.本文着重探讨了基于接口特征匹配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原理求解策略和实现方法.1功能原理解的接口特征模型 机电一体化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或元件构成,把能够实现单一功能(功能单元)的子系统或元件称为机电系统中的机电单元.各机电单元之间必须能够顺利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为此,各单元相接处必须具备一定的联系条件,即接口.,大部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总功能是通过多个相异和(或)相同分功能或子功能的协同作用来实现的,称之为系统功能.与各机电单元功能原理求解相比,机电系统功能原理求解除了需要研究每个机电接口特征单元原理解的独立的功能可行性之外,还需要研究各个单元原理解作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相联接时,接口的适配性.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原理解的接口特征模型.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具有综合性、先进性、应用性的特点,因此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结构应也具有相应的特点,以培养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学生,满足社会需要和机电专业的发展。现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有的院校偏重电类方面,有的院校偏重于机械方面,与当前该专业所处于的“机、电、计算机” 1 三大块内容融合的实际格局不适应。(2)由于追求每门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造成了课程内容的重复,理论性强,忽视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训设施落后于企业,实践训练水平不高,缺乏融合机与电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实验或综合性课程,影响了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2功能原理的求解策略 2.1功能原理求解典型进程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原理求解的核心问题是检验系统中各单元功能解与其相关联的其他单元功能解的接口的适配性.机电系统功能求解过程可以分为2个分过程: ①具体化、结构化分过程,解决机电单元功能解的可行性问题,即通过功能一效应一作用原理映射过程生成作用原理解(即实现给定功能的物理结构);②综合化、集成化和系统化分过程,解决机电单元功能解集成时的接口适配性问题. 2.2功能原理求解与接口匹配策略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原理求解的前提和基础是机电单元功能原理的独立求解,按相关性次序,分层次地进行相关部分单元功能解的接口适配性检验,及时淘汰在前一层次已经不适配的系统解,以减少下一层次的接口适配性检验工作.设计学分析表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总功能一般都由目的功能(通常为运动执行功能)、驱动功能、传动功能、传感检测功能、控制功能和辅助功能单元组成嘲,如图2所示.其中,目的功能的解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原理解的核心.因此,由初选的一个目的功能解出发,先配之以可行的驱动功能解,接着考察在运动执行功能解与驱动功能解之间选配传动功能解的必要性,并在通常必要的情况下寻找其输入接口与驱动功能解适配、输出接口与运动执行功能解适配的传动功能解.在此基础上,再依次选配合适的传感检测功能解、控制功能解和辅助功能解.这是一种效率较高,也比较可行的匹配策略. 2.3功能原理解接口特征匹配的实现方法机电单元功能求解过程是从功能至效应,最终至原理解的具体化和结构化过程.在系统级功能原理求解过程中,所谓单元功能解的接口特征实际上包含有功能接口特征、效应接口特征和原理接口特征(见图 1).这三者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和结构化,是前者的物化和实现,因而在内涵上存在着嵌套的关系.原理解接口特征在内涵上的分层嵌套性质体现了接口信息从粗略到详细的层层相扣的特点,提供了按功能接口、效应接口和原理解 接口分层先后进行适配性检验的可能.功能接口特征和效应接口特征所包含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不必再对其划分层次.但作用原理接口特征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有必要再对其细分层次.从图1可以看出,作用原理接口特征包括输入/输出物料接口、输入/输出能量接口、输入/输出信息接口、作用环境接口7个分特征,它们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作用对象层次和关联对象层次.作用对象是指直接参与功能实现,构成功能的输入和输出的对象.作用对象还可以细分为主要作用对象和非主要作用对象2个层次,主要作用对象就是通过运动执行功能实现转换的对象.关联对象是指不直接参与功能实现,而是通过作用对象间接与原理解发生关系的对象,这里主要指作用环境.基于以上对作用原理接口特征的层次划分,作用原理接口特征层面上的逐层次匹配策略为:先进行主要作用对象接口特征匹配,再进行非主要作用对象接口特征匹配,最后进行关联对象接口特征匹配.由于关联对象接口特征所包含的接口信息比较简单,故只讨论作用对象接口特征匹配的有关问题.作用对象接口特征包括能量接口特征、物料接口特征、信息接口特征3类.能量接口特征可以被划分为3个层次:①效应层.描述与效应直接相关的接口特征;②作用原理层.对效应层物理量或者对象加以更加详细描述的其他接口特征;③物理实现层.描述该原理解的结构、形状、尺寸等物理层面的具体接口特征.同样,物料接口特征、信息接口特征也可以划分为效应层、作用原理层、物理实现层3个层次.基于以上对作用对象接口特征的层次划分,作用对象接口特征匹配策略为:效应层接口特征匹配一作用原理层接口特征匹配一物理实现层接口特征匹配. 基础理论知识传授以“必需、够用”为度。基本理论知识要发挥知识性和工具性两个功能,既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素质,又为专业课提供理论知识基础。在职业基础模块中,淡化理论的推导过程,精简设计和原理类课程,注重增强应用性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如:机械制图课程简化画法几何的教学,突出工程制图的画图和识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等课程将理论推导过程简化,突出相关理论应用的场合和使用方法。3)加强核心课程的教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面较宽,知识面涉及较广,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应加强形成职业能力必需的职业技术课和职业技能课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更快地适应今后不同的岗位需要。例如:加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及PLC、电机控制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学时,还增设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及PLC的课程职业技能综 合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应用实例基于以上思想,笔者开发了一个支持电脑刺绣机等机电产品功能求解的计算机辅助原理方案设计原型系统.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介绍电脑刺绣机绣框传动机构的功能原理求解过程. 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环节采用“三个层面”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模式,分别为: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这三个层面之问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支撑。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包括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制图测绘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项技能训练包括单片机课程设计、电气控制及PLC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包括机电一体化设计、创新设计和职业岗位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 课程设置包括课程教学实践和大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在内的实践教学,多达127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42.48%;理论授课学时数为172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57.52%。这些实践教学内容的开设,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充分体现了职业技能教育。 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相辅相成依据机电专业的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结构,我们设置了相应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包含机械、电气、计算机、专业综合类课程四条主线。机械类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技术;电气控制类课程:电工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和PLC;计算机类课程:程序设计,计算机绘图、EDA、数控机床自动编程、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综合类课程:机电一体化设计、数控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结合“双证书”职业技能教育,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以提高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水平,注重基本操作技能、专业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课程都开设有实践环节,使理论和实践课深度融合: 理论课程打基础——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技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3.4挖掘课程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针对应用性岗位,而且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多学科的集成,具有综合性。因而,在课程中增加了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1)在职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一些综合性课程,如:机电一体化设计、数控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2)尽量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设综合性实践环节,如: 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实训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开设了创新设计实践环节,由机械创新制作和机器人控制两方面组成。机械刨薪制作的具体过程如下:(1)小产品开发设计;(2)制作模型;(3)构形及工作能力设计 (4)加工制作。在此环节,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动手制作,很多学生开发出了新的小产品,搞出了小发明、小创造。目前,我校学生共开发制作了30多个有创意的新产品,如推土机、搭桥车、冲床、吊车、剪板机、机械手、汽车等,内容涉及曲柄、连杆、凸轮、滑块等机构。机器人控制环节使用慧鱼机器人,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机构,然后安装电机、传感器等元件,最后使用计算机和专用软件进行编程,完成对机构的控制。通过综合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1系统工艺原理刺绣工艺原理如下:绣针在织物之上时,绣框沿z、y两个方向移动到规定的位置,当绣针自上而下落到织物表面时,停止绣框移动,刺料机构便完成一针线迹的动作.线迹的长度和方向由绣框在z、y两个方向的移动距离决定,线迹的集合构成了绣品. 3.2运动执行单元功能原理求解从电脑刺绣机要实现的功能、系统输入输出接口、作用环境等信息出发,首先与知识库中的原理解进行功能接口和效应接口的匹配,以解决单元功能解的可行性问题.功能接口匹配主要是指功能动词的匹配.效应接口的匹配包括效应推理和效应特征匹配2个步骤:①效应推理是对输入输出对象的几何、物理、化学等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以查找出有可能被用于实现该产品功能的效应特征.此例中,可以推理到的效应特征是空间相对运动效应.②效应特征匹配是指把效应推理得到的效应特征与知识库中原理解的效应接口特征进行匹配,以确定该解是否满足功能可行性.然后检验原理解的作用原理接口特征与产品功能特征之间的适配性.本例中,刺绣工艺的动作正是通过绣框在z、y两个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与绣针在z方向的连续上下往复直线运动的配合,在刺料机构的作用下形成线迹。 3.3驱动单元功能原理求解在最终确定驱动功能原理解前,必须首先根据产品设计的实际要求对可行的运动执行功能原理解的输入能量接口特征加以修改和充实.本例中,刺料工艺所需的机构运动执行功能解(绣框在z、y两个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与绣针在z方向的连续上下往复直线运动相配合,在刺料机构的作用下形成线迹)与其驱动功能解(主轴电机、z及y向移框步进电机)不完全匹配,因此,有必要进行 传动功能求解. 3.4传动单元功能原理求解针对电脑刺绣机运动执行功能解与其驱动功能解不完全匹配的情况,求得传动功能原理解为:移框机构采用同步齿形带实现步进电机轴转动到绣框z/y方向独立往复直线运动的转换.z、y方向的绣框传动方式完全相同且相互独立.在已知刺绣机系统各单元功能原理解的基础上,可明确整个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控制计算机启动主轴运转,由刺料机构带动针杆及旋梭运动,计算机从刺绣数据文件中顺序读取每一针的z、y相对位移坐标,根据坐标数据驱动绣框移动,计算机通过读取针杆位置传感器的信号使绣框移动与刺料机构的运动相配合.4 结语 实践证明,笔者提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原理解的接口特征模型及接口特征分层面、逐层次匹? 配策略,能较好地解决由单元级功能求解向系统级功能求解转变中所面临的解的可行性判断和接口相容性判断问题,有助于设计师在原理方案设计阶段快速搜索到多解,为机电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建民,唐水源,冯淑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张建明,魏小鹏,张德珍.产品概念设计的研究现状及 [3]钟波,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 1.1系统控制分为三部分:锅炉运行、保护控制和公共设备控制 (包括:出渣机、补水泵控制、软水控制) 。 1.2锅炉控制系统能实现自动控制和手动操作两种控制方式。自动与手动控制为独立双线制, 可互相切换。锅炉的自动控制按照预先编制的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并可在锅炉房集中控制室通过鼠标、键盘进行控制。手动控制由设在开关柜和集中控制室操作台上的按钮进行操作。 1.3系统自动控制部分采用集中控制方式, 锅炉鼓风、引风、水泵、炉排采用智能控制, 各自相互独立, 运行协调。 2控制系统的具体技术要求 2.1给水系统。2.1.1锅炉的给水为一台水泵对应一台锅炉的供水方式, 水位根据设定要求自动调节, 实现恒液位供水。2.1.2锅炉水位实时监测、监控。 2.2锅炉炉排给煤。炉排根据压力、流量、炉膛温度的变化以及风煤比的设定, 实现给煤量和鼓风量的自动控制。 2.3鼓、引风系统。2.3.1安装微压差变送器检测炉膛负压, 并以此控制引风量, 保证炉膛负压相对稳定。2.3.2鼓、引风系统与给水实现联锁控制。 2.4排渣控制。排渣控制与锅炉运行状态连锁, 可实现自动 (手动) 开停。 2.5锅炉安全联锁保护。锅炉安全联锁保护主要考虑三个因素:2.5.1汽包水位的安全保护:锅炉汽包水位过低, 应停鼓风机、引风机、炉排, 并声、光报警。锅炉汽包水位过高发出声、光报警。2.5.2超压:应停鼓风机、引风机、给煤机, 并声、光报警。2.5.3鼓风机、引风机、炉排电动机的联锁保护:鼓风机、引风机、炉排电动机出现任何电气故障, 均应联锁停止工作。 3单台锅炉参数检测点设置 3.1压力:共设计3个压力检测点, 分别是: (1) 压力; (2) 炉膛负压; (3) 给水压力。 3.2液位:汽包水位连续测量 (电极信号和电感信号两种参数) 。 3.3电流:显示共3点: (1) 引风机电流; (2) 鼓风机电流; (3) 水泵电流。 3.4温度: (1) 炉膛温度; (2) 排烟温度; (3) 省煤器出口水温; (4) 省煤器出口烟温。 3.5流量:对每台锅炉的流量检测。 4公共部分参数检测点设置 4.1软水池液位检测、炉膛负压、压力、给水压力、汽包液位 (两种显示) 、炉排转速、流量、炉膛温度、排烟温度、鼓风机电流、引风机电流、水泵电流等信号在仪表盘上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来。 4.2炉膛负压、压力、给水压力、汽包液位、蒸汽流量、炉膛温度、排烟温度、省煤器出口水温、省煤器出口烟温、引风频率、鼓风频率、炉排转速、水泵频率、软水池液位, 也在计算机显示屏显示出测量数据。 5具体控制方案 5.1锅炉机电一体化燃烧控制系统。锅炉机电一体化燃烧控制系统首先需要进行引风, 调节其风量以及炉排对煤的需求量, 一般都是借助调节变频技术、自动调节仪表和PID的运算公式来进行, 以使锅炉的气压值保持在标准的值区间也就是-20~-40Pa之间。此外, 可还需要借助压力的作用, 调节锅炉的燃烧系统, 尽可能的降低鼓风量, 进而实现刁姐锅炉燃烧状态的目标。但是因为控制系统的制作基于自动化理念, 因此锅炉燃烧和煤量的控制都是借助压力和锅炉膛的负压值来调控的, 这并不需人的干预, 工人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查看煤的质量, 并作出判断制定炉排转动的速度以及炉膛的压力值, 这样锅炉就会自动的进入锅炉燃烧的最好的状态, 已达到锅炉燃烧控制系统创建的目的。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见 (图1) 5.2汽包水位控制。采用最新PID模糊控制理论, 并借助自动基于恒频控制系统技术开发新产品它接受锅炉电平信号, 并将该信号被转换为一个标准的PID运算和延迟补偿器, 产生一个新的信号, 以控制泵的运转频率, 实时调节泵的转速。当鼓电平低于一定的水平时, PID调节器将自动调节迅速增长的水泵, 相反当级别高于一定水平的高度时, PID控制器将自动降低速度泵, 以减少水量, 达到水的恒定水平。当变频器发生故障时, 系统使用两个频率控制模式, 这样可以立即切换到原来的操作模式频率, 以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 5.3水池液位控制。检测池水的具体水位, 制定集水池的水位低于水的最低水平, 或者高于最高水平时, 发出警报, 并保持软水池水位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 6上位控制系统 6.1锅炉机电一体化上位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接口, 包括总体状况的显示, 分组的显示, 参数的显示, 电动屏幕, 屏幕故障报警, 报告显示, 参数设定画面。 6.2收集并实时监测的实际参数锅炉运行的系统, 该系统将出现的相关页面上。 6.3按照预定的程序监控数据, 并在设定好的系统的基础上, 调节锅炉设备的操作。 6.4锅炉机电一体化上位控制系统提供了相应的处理算法, 基于测得的运行参数, 可以自动生成和打印报告。 6.5使用TCP/IP协议的远程监控计算机通信, 集成访问控制端口的信息平台, 可以与控制室联网, 锅炉房操作将被实时传送到控制中心。 6.6设置权限系统注册表, 实施严格区分操作员的职责。尤其是运用固定的口令区分系统的操作人员和工程师。接线员:只能用刚刚设置好的屏幕, 功能和外观, 无权更改设置并退出, 这样可以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的权利。工程师:可以对被配置, 参数设置, 退出系统设置。由于RTC的工程师们改变了一些控制结构, 更改会立即生效, 并且可以存储在控制器联机。 7锅炉机电一体化节能控制系统的优点 7.1具有友好的界面, 保护功能。由于使用电脑控制, 通过电脑屏幕操作者可以及时了解锅炉燃烧工况, 鼓风量, 炉压, 水位, 实时的风速以及其它参数, 水在极高或极低水平的超压声光时报警, 也可以运行联锁鼓。 7.2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 还可以稳定压力。 7.3电动机的起动电流, 起动转矩大, 具有良好的柔软启动性能, 从0到额定100实现无级转速范围。 7.4由于水供给的恒定电平的结果, 提高了锅炉操作的效率和可靠性以及使用频率。 7.5系统设计和变频调速两种方式, 采用DCS频率控制方式, 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立即切换工作模式。 7.6节能效果非常棒。经过专门的测试系统, 锅炉机电一体化节能控制系统最大能节电20%, 节煤约5%, 效果非常好。 参考文献 [1]王辉, 晋民杰.锅炉司炉工[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5. [2]于任燕, 王经安.锅炉工操作要领图解[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2008重印) . 【关键词】智能化自动系统; 水喷雾灭火系统; 材料的控制 一、建筑工程消防技术的重点、难点 本工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际操作面比较大、很长的工程施工线路、且对工期的要求也非常的紧迫等特点。然而影响本项工程施工的因素也很多,对本工程各参与方之间的协调工作也相当的难。因此做好工程质量的控制工作就显得很大的难度。以下为本项建筑机电工消防系统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感温光纤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分项工程的质量监控 2、水喷雾灭火系统工程 3、综合机电工程系统:(1)对机电工程中消防系统的管线综合布置的质量监控,(2)建筑机电工程消防系统的调试以及系统综合调试的质量控制 二、针对本工程的机电消防系统制定的相应措施 2.1建筑机电工程中的智能化自控系统工程 建筑工程机电工程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一些几种:通信网路智能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以及建筑设备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建筑机电工程智能化自控工程,综合管沟控制心设置在相对中心的管沟位置上,并和工程的总变电所进行合建。在智能控制中心设有对消防控制系统监控的计算机、视频监控器、火灾报警控制计算机、电话交换设备、网络交换机以及打印机等消防设备,同时还在控制中心设置一个背投式的大型显示屏,地消防工程中的各系统的相关信息和报警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显示。 2.2感温光纤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火灾探侧系统就是指在建筑机电工程的综合管沟内利用线型光纤温度检测系统,感温光纤都是由系统的处理器引出。将其敷设在各管沟管道仓的顶部;而在电力仓的侧向统筹都是采用接触式的蛇行布置在各层电力电缆桥架上。感温光纤处理机将温度分布信息以及报带接点分布迅速的送至火灾报警控侧器上以及其上位机上,通常将感温火灾探侧器安装在变电所、消防泵房等场所,其整个系统是由声光报警器、手动报警按钮以及总线接口等模块组成。管沟现场雨淋闷、防火阀等灭火设备则是采用总线接口棋块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2.3电气消防系统 由于如果采用综合管沟内的布线,其布线数量不但庞大而且非常复杂,为解决管沟内不同的管线之间的交错碰撞现象,我们需要制订综合布线图,在制定布线图时应遵循一下原则:小管让大管、压力流管让重力流管,将电气、排水、吸通和弱电管线的标高和位置安排好。当管线在一些地方密集交錯时,需要绘制纵向布线图。所以项目经理应根据建筑机电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消防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相应措施,保证机电消防工程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1、对建筑工程中的机电安装工程的设计、安装等相关的标准以及规范进行熟悉并掌握,①熟悉建筑工程的施工合同;②认真阅读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项目经理应及时的对建筑工程进行工程组织设计、施工等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图纸的会审;③项目经理应对建筑工程中的机电消防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④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和工程开工申请报告的审查;⑤项目经理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设备、材料的采购与检验。 2、项目经理对机电工程的事中控制要点:①对机电工程中的线路敷设工程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其中,项目经理应委派专业管理人员对工程电缆工程的敷设、配管及管内穿线工程、槽板及槽配线工程以及专用灯具安装工程等一些分项工程进行重点的管控,严把工程消防质量关。②对工程成套设备的安装工程技术管理:由于工程需要安装接地装置、建筑物防雷的设施、避雷引下线以及配电室接地干线敷设工程、接闪器安装工程、建筑物等电位联结等工程都是由土建单位项目经理进行全面负责的,所以,工程项目经理应对上述工程防护消防设施做好中间的验收。在机电工程中对项目经理对质量工作的重点是:成套的配电柜、控制柜和动力工程、照明配电箱的安装工程、低压电动机和电动执行机构检查接线工程以及不间断电源安装工程。 2.4水喷雾灭火消防系统工程的安装 项目经理应先分别对消防系统的报警控制器、探侧器、火灾报警装置以及水喷雾消防控制设备等进行逐个的单机通电试运转是对建筑工程中的水喷雾灭火消防系统工程的质量监控的重点,当以上设备都能正常的运转后方可进行消防系统的调试。 ①对水喷雾灭火消防系统进行调试前的准备工作:a)首先将调试方案确定下来.由业主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消防部门等人员共同组成对消防系统调试的小组。b)在消防水池中储备工程消防设计的水量要求,且处于正常的供电状态。c)气压给水设备的气压、水位都符合工程的设计要求。d)将水从满水喷雾系统管网。且保证阀门均没有泄漏的现象。②对水源进行实验:对消防水池的容积进行核查看是否符合工程的设计要求,且消防用水有没有被其他设施占有的技术措施。③对消防泵进行调试:a)以自动或手动的方式启动水喷雾灭火消防水泵,正常情况下水泵应在5min内投入正常运行。b)当有备用的电源进行切换时,正常情况下消防水泵应在1.5min内投入正常的运行中。④对消防系统的稳压泵进行调试:调试前对设计启动的条件进行模拟,稳压泵应立即启动。当稳压泵内产生的压力达到系统设计的压力时,稳压泵应立即自动停止运行。⑤对消防系统的报警阀进行调试:在其装置处放入一定量的水,观察消防报警阀是否能够立即工作,水力警报警信号、水流指示器输出信号以及压力开关应和报警阀接通,并是消防泵能够保持自动启动的工程状态。⑥对排水装置进行调试:a)将排水装置的主排水阀开启,应按消防系统最大的设计灭火水量做消防排水实验,直到压力处于稳定的状态。b)应消防系统所有排水通过室内的排水系统将其排出。⑦联动试验的要求:采用专用的侧试仪表,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中探测器输人模拟火灾信号,火灾自动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自动喷水灭火。均启动一只喷头从末端试水装置放水,看水力警铃、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和消防泵能否即时动作并发出信号。 三、结束语 在当代的建筑中,能够保证人生以及设备安全的关键所在就是消防工程。消防工程所涉及到的专业种类多、且工程系统也比较的复杂。建筑工程项目经理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建筑工程中的智能化工程、电气工程以及给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进行详细的了解。是工程消防系统能够在建筑工程中起到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脸收规范》CB50303-2002 [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CB/T50312-2000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 [5]《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GB6280-2005 【机电控制系统论文】推荐阅读: 机电质量控制论文11-05 机电系统方案设计11-19 机电一体化系统作业11-28 机电一体化论文论文07-26 中职机电专业论文07-09 电大机电专业毕业论文09-20 机电专业毕业设计论文12-10 机电工程一体化论文09-09 机电一体化学术论文10-08 机电一体化本科毕业论文11-0260m时,匝道处的红绿灯控制规律为机电控制系统论文 篇5
机电一体化系统功能原理 篇6
锅炉机电一体化节能控制系统 篇7
机电控制系统论文 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