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抄写员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因其实效显著,而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然而在现实中,多数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仅成为教师在公开课上展示和表演的工具。只有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创建,才能实现更有效的小组合作和小组学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抄写员教学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抄写员教学管理论文 篇1:

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改革与实践

[摘 要]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对实验的操作和步骤充分熟悉,清楚地知道实验的难点和重点,即做到心中有数,增加了他们做实验的信心。通过导生制让组长带动小组成员实验,增强了这部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让学生独立查阅资料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直至完成实验和写出实验报告,综合训练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专业视野,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各个小组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评比,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 改革与实践 工程材料

工程材料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任务是从工程材料应用角度出发,阐明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介绍常用工程材料及应用等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具备根据机械零件的服役条件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材、正确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及工艺规范的初步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但是对于只进行过金工实习的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因此如何改进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一直是讲授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1] [2] [3] 本文针对该门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一、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校的工程材料实验课都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出“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和“碳钢热处理及力学性能的测定”两个实验。实验总学时为4学时,均为验证性实验。通常做法是:学生实验之前不预习,也不进实验室对实验设备有所了解,实验前教师提前将实验仪器、实验试样准备好,然后学生再按照实验指导书规定的内容、操作方法、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实验完成之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即可。由于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都一样,导致部分学生不做实验或者抄写实验报告。再加上学生人数多学时少,实验设备老旧,台套数少,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均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把实验课当成理论课的附属。这种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做法,给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机会和空间很少,没有激发起学生创新的欲望,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设计好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不能适应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无法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进行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实验前开放实验室。以往实验时,学生拿到实验指导书到实验室来,听老师介绍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再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进行实验,用什么设备和怎么操作设备完全由老师讲解,导致学生有依赖心理,实验前不预习,预习了也只是照实验指导书学习,甚至操作完了很快就忘了,没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本次改革在实验之前提前开放实验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到实验室预习实验内容,了解与掌握实验设备的原理及构造,初步掌握设备的操作步骤,查阅资料,制订出实验方案并写出预习报告,由实验教师签字通过后方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二)导生制。工程材料实验相对集中,平常实验设备闲置,到用时往往又不够用。由于学生人数多,集中实验时教师指导不过来,导致学生动手机会少,或者对实验目的和设备的操作掌握不够。再加上实验前开放实验室,需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预习,使得教师的工作量极大地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导生制,解决指导教师少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在班级中,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中选一个思想进步、乐于奉献的同学作为组长,实验之前教师先把教学的内容传授给这部分学生,包括实验的准备、实验的步骤和设备的操作,再由各组组长带领该小组成员进入实验室预习,制订合理可行的实验步骤完成预习报告。到做实验时各个小组分别进行实验,组长与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做实验,使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实验平台的建设。目前实验室建设有金相实验室(30台金相显微镜)、热处理实验室(10台热处理炉)、金相试样制备实验室(抛光机10台)和硬度测试实验室(数显显微硬度计2台、洛氏硬度计2台、布氏硬度机2台)。为了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扩充学生的专业视野,建立实验室网站,通过网络课件展示工程材料的发展,典型材料的制备、组织及热处理工艺,材料分析和测试仪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等。除此之外,精心布置实验室的陈列展品,比如增加一些实际检测过硬度的齿轮、工具,不同热处理工艺的轴承,典型材料的金相组织挂图,各种失效形式的工程实物等。建立多种形式教学的实验平台,增强学生对材料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针对在显微镜上进行金相组织观察时只能一个人观察,不便于演示、讲解与分析的难题,实验室建成了数字网络显微互动实验室。教师机(配有带摄像头的显微镜)控制着教室内的20台电脑(均配备显微镜和摄像头),教师可以在教师端操作显微镜,将所观察到的组织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可在学生端直接演示,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实验内容,这就避免了原始的教学方法上的不利之处。通过教师机还可以监控整个教室中学生的电脑操作,或者直接操作某一个学生机。另外,教师端还具备作业分发、监控转播、学生演示、教学录音等重要功能。在学生端,学生可以将观察到的金相组织进行拍照,并保存在电脑中,还可与存放在电脑里的标准金相图片进行对比分析。在电脑上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金相照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实验内容的改革。通常,实验安排是按照理论讲课进度逐个进行的,实验内容是对这部分理论知识的验证,学生只能对局部内容有所理解,并没有对整门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工程材料强调材料—工艺—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单个实验时把组织、工艺和性能分开,学生在做实验时很茫然,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实验报告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和扩充,把原来的单个实验串起来形成一个综合实验,具体做法是:教师先设计一系列不同的任务,如将退火态的45钢或T12钢分别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并要求获得某一类型的组织,要求学生自己选材,进行热处理工艺、硬度检验及金相试样的制备及观察。6-8个学生为一组,拿到任务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实验室预习,熟悉实验流程、实验设备,并查阅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完成预习报告交教师检查是否合理,若方案合理则准许这个组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热处理操作,硬度检测,金相试样的制备(包括磨制、抛光、浸蚀),金相组织观察与拍照均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最后的金相结果还需与标准组织照片对比,并对组织缺陷进行分析,最后完成实验报告。接下来要求每个组把自己拍摄最好的一张金相组织照片在全班展示出来,并配以相应的图片说明,让全班同学投票进行评比,选出最佳组织照片,这类似于一场小型的金相大赛,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让他们熟悉了材料在其他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进一步加深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关系的印象。通过在少部分班级中的实施发现:学生对这个实验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热情,比平常多花几倍的时间来准备实验,实验过程中也非常认真、严谨。为了获得最佳组织照片奖,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团结一致。他们的实验报告几乎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都采用了电子版本,精心进行了书写、排版和图片处理。

三、成效与不足

这次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对实验的操作和步骤充分熟悉,清楚地知道实验的难点和重点,即做到心中有数,增加了他们做实验的信心。通过导生制让组长带动小组成员实验,增强了这部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让学生独立查阅资料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直至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综合训练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专业视野,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各个小组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评比,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学会了耐心的反复试验或者重新查阅资料来解决,与以往试验中遇到不会就找老师截然不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目前的实验教学改革仍存在较多的不足,比如学生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参差不齐,要完成整个实验有的小组需要教师更多指导;学生的预实验和分散综合实验,增加了实验室的管理难度,任课教师和实验室人员也需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可考虑增加研究生参与指导,或者增加教师工作量等激励措施来改善不足,以进一步提升我院的办学质量。

[ 注 释 ]

[1] 谢飞,潘建伟.“工程材料”课综合型实验教学探索[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2):79-81.

[2] 徐小明,张湘伟,丁政,等.开放型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与系统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8):81-82.

[3] 林峰.《工程材料》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2):80-82.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张先菊 杨眉 王斌

小抄写员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开展科学组建管理打造高效小组合作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因其实效显著,而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然而在现实中,多数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仅成为教师在公开课上展示和表演的工具。只有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创建,才能实现更有效的小组合作和小组学习。从组内小组长的推举、小组人数的确定、小组内部责任分工以及数字化管理多个方面,开展了长期的教学实践,并得出了一个结论:小组的科学建组是小组合作质量与效果的首要前提,数字化管理是小组合作质量与效果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合作;小组学习;积分制;数字化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1]。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法,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模式改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小组合作并没有真正发挥其效力,多数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成为教师在公开课上展示与表演的素材与工具。

造成小组合作形同虚设的原因有很多,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最根本的原因是小组在组建之初不够科学合理,而合作过程中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因此,要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力,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首先要科学组建小组,同时利用数字化管理方式对小组进行管理。

一、科学建组是保证小组合作质量与效果的首要前提

罗杰·约翰逊和大卫·约翰逊认为,简单地将学生安排在小组中并让他们一起学习,这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和产生较大的效力[2],也不能将之称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为主要技术的一种教学方略。所以,要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首先要科学建组,而这将决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1.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原则建组

简单地说,就是将性格不同、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分在同一个组,同时兼顾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因素。具体操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合适的小组长

小组长作为整个小组的核心人物,关系到小组今后的运行和发展。所以小组长要具备如下条件:第一,学习成绩至少中等以上,最重要的是具备较强的自律性和责任心;第二,经过民主评议产生,只有由民主选出的小组长才具备一定的信服力、体现一定的亲和力,小组成员才会愿意听从他的安排和管理。这样的小组长将来才有可能抓好小组管理。

(2)确定小组人数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认为,高年龄段的小组合作人数应该控制在3~4人,以4人为主;低年龄段小组合作人数应该以2人为主,即成对学习[3]。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了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所以小组人数最终确定为4人。

(3)均衡配置小组成员

根据学生的学业表现,每10名为一个等级,把学生分为A、B、C、D四个等级,而后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等具体因素,并充分考虑学生各自的个性特长,确保组内成员能够在性格和能力上实现优势互补。

(4)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建组

将以上信息整理打印给学生人手一份,由组长根据以上信息,同时结合“双向选择”的原则来建设自己的小组。

2.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约翰逊强调合作学习的两个关键要素,即“个人责任”和“积极互助”。当小组成员缺乏明确的责任与互助时,所开展的活动只是一种“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工作”,合作学习很快就会退化为无序的讨论[4]。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必然要进行明确的个人责任分配。这样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各自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承担起各自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进行。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也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小组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所以必须要将自己的努力同其他组员的努力协调起来以完成共同的任务。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懂得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要为小组其他成员负责,自己本身的努力直接关系到小伙伴们的学习状况[5],从而真正建立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际关系。具体可进行如下操作。

每组的4名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兴趣分别担任语文、数学、外语和其他学科小组长,各自的主要任务是收取和检查作业,记录所负责学科的课堂表现等情况,并根据不同活动内容的需要以及小组成员的性格特征和特长,适当设立、分配不同的小组职责。比如,建立合理的帮扶对子,由成绩相对较好的成员担任成绩较差成员的小老师,担负起辅导的重任。

例如:在一堂英语口语课中,1号成员负责分配小组成员在口语中扮演的角色,也可以经过民主商议后确定角色,或以帮扶结队组合为主,即口语较好的学生要与口语水平较低的学生组成搭档,联合进行角色扮演;而2号成员则负责记录小组成员口语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值得表扬的地方;3号成员负责第二次检查小组成员朗读和表演课文的情况;4号成员负责总结小组在合作过程中出現的问题,并组织其他成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位成员都应树立一种观点,即自己在小组内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自己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一旦失职就有可能影响整个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自由民主、公平公正的小组创建过程,保障了组内成员间的凝聚力,为今后小组学习奠定了和谐的合作氛围。同时各小组间实力相对均衡,在为今后的“组间竞争”打下基础的同时,也为数字化管理的可行性奠定了根基。

二、数字化管理是小组合作质量与效果的

重要保障

数字具有简单、客观、公正等特性。西方管理学界有句名言:无法量化,就无法管理。当一项模糊性的教学工作被分解成若干可以量化的数字指标后,管理起来就会变得一目了然。一些仅凭个人直觉和经验而无法察觉的问题也可以在客观事实的数字下清晰地显现出来,从而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可移植性和可操作性。

所谓小组合作的数字化管理,是指在小组中实施积分制,将小组和小组成员的行为按既定的规则进行量化,一个周期内的数据信息,从而帮助教师及时、准确、有效、全面地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而做出恰当的反应,引导班集体健康发展。而将小组的各项管理事项数字化,还可以使评价脱离表面性、模糊性与随意性,而具备及时、连续、明确、客观的特性,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有效的指导,发挥评价的最大价值。

1.建立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数字化管理的积分制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将班级学习相关和琐碎事务一一列出,共同研究制定小组积分量化的具体制度,并为每一项班规制定合理的分值。

比如,根据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的效果给予小组-2~+2分;根据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小组-3~+3分;根据纪律卫生情况相应地给予小组-2~+2分。而后,根据每周的汇总,为积分最高的小组授予“优胜小组”称号,为小组的每位成员颁发奖状,并将其合影公示于板报栏予以表扬。在学期末的“评优树先”活动中,小组积分也将成为重要的参照数据。数字的精确反馈,使得形成性评价具体而微,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和说服力,从而保障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健康发展与活力。

2.积分制的具体实施过程可视为对手小组间的相互监督

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管理的质量。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对手小组间可以相互监督,并按照小组积分管理制度,随时为对手小组的学习和综合表现进行“行善”(加分)和“执法”(扣分),从而相互监督竞争,相互促学进步。具体来说,对手小组互相掌握对方的积分表,可以记录对手小组成员在课堂教学、课下纪律、作业完成质量、卫生等方面的表现。对手小组间既是合作关系也是竞争关系,每个学生既是被监督的对象也是监督记分员,从而保障了积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创造性地运用小组积分——将积分兑换成“积分券”

“积分券”可以将抽象的积分具体化,从而发挥强大的管理功能。除每周汇总小组积分外,鼓励小组用月积分兑换“积分券”,每10积分兑换一张。“积分券”可以免除一些简单的抄写类作业,还可以作为一种“特殊货币”在班内流通,如通过“积分券跳蚤市场”兑换旧书等。积分券可以在小组内平均分配,也可以由各小组独立商定分配办法。这一方法增强了学生对积分的重视程度,优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

三、结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科学建组可以有效地促进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增强组员为了捍卫团体荣誉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同时,小组的数字化管理可以促进小组管理过程的细化与量化,让管理变得有据可依,实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进一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2]羅杰·约翰逊,大卫·约翰逊,秦志宁.学习中的合作[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6(2):30-31.

[3]佐藤学(Manabu Sato).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湄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4][5]R·T·约翰逊,D·W·约翰逊,高艳,等. 学习中的合作:一个被人们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问题[J].教育改革,1994(5):47-49.

(责任编辑 姚力宁)

作者:吴其光

小抄写员教学管理论文 篇3:

小学教学管理的优化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作用下,人们对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逐渐提升,教育工作者也逐渐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学习中,需要为学生打造坚实的知识基础,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品质。但是,部分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依然保留着传统教育和管理理念,所使用的模式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存在的問题也会降低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需要优化和改进。下面,本文就对小学教学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优化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果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变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提出了新型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也要改进教学方式,转化教学思想。但是,新教育思想和传统教育理念之间的冲突会影响学校教学管理的有效开展。因此,优化教学管理工作方式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

1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

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教师注重教学过程,做好教学准备,以此来应对突发的教学问题。在课前准备阶段中,教师要依据本节课所讲内容,为学生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且设计的教学目标要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做到所有学生都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强化课堂纪律管理。对于出现小动作、悄悄话的学生来说,需要及时提醒并纠正相应的错误,进而实现课堂秩序的稳定。这样也能为其他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程结束之后,需要教师合理运用评价和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的重难点,进而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只有重视课堂教学过程,才能为学生打造良好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能快速掌握教学重难点,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2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

如何更好的实现教学有效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只有拥有了制度和规则,才能正确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管理者为学校建立科学、合理、具有民主性质的管理制度。而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也要符合学生必须遵守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理念。这样才能让教学管理顺利开展和实施,还能有效约束管理者和被管理人员的态度和行为,实现教学的有效管理。当然,在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管理者听取学校各部门、各方面人员的意见。在听取建议的过程中,要汲取优秀、正确的建议,而有着弊端和不良的建议就不要采取了。只有汇总多方面的考虑之后,才能制定科学、合理、适合本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能实现教学管理的有效开展。

例如,奖励和惩罚制度是管理策略中常用的方式之一,适度的奖惩措施能够实现教学管理的有效开展,如果过量使用奖惩制度,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会出现低效的管理。因此,在小学教学管理制度中,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来运用奖惩措施。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小动作、悄悄话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惩罚措施,让学生抄写教学重难点。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有效掌握教学重难点,还不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或者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良好的时候,需要教师及时鼓励、奖励学生,让学生明白认真听课的重要性,以此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只有合理运用教学管理制度,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实现教学管理制度的科学运用。

3组建专业的教学管理团队

在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之后,需要有相关人员的操作来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这就需要组建专业的教学管理团队。下面就来说说组建专业教学团队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在组建专业的教学管理团队之前,学校可以从高等学校中搜集一些具有教学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选择适合的人才来保障教学管理的正常运行。但是,对于教学管理工作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这项工作。相比较学校其他管理岗位的工作来说,教学管理是管理学生,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且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心理认知不完善等原因,会出现不听教师的话等不良行为。这就需要那些具备耐心、细心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只有这些人才适合进行教学管理。其次,要定期为教学管理人员或者学校教学开展教育管理的相应培训和学习,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有效管理学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管理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方式,才能快速解决未来某一天出现的教学管理问题。

综上所述,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学校管理者重视教学管理对学校教育整体运行的重要性。在小学教学管理中,需要管理工作者不断改进管理理念,深层次解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组建专业的教学管理团队等方式,及时解决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实现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开展。

作者:黄丽娟

上一篇:二手房租赁合同下一篇:管理部年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