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
1.动物具有多样性.2.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3.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确定情感态度的目标:
1、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
2、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一堂课有了清晰的教学目标后,再实施起来就会思路明确了。这个班级的课堂纪律有些热闹,为了能够让他们把高涨的情绪变为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我首先问他们想不想看电影啊?在校园里整天都是学习,怎么可能有机会看电影呢?所以能有可以看电影的机会,当然是格外的珍惜了,再调皮的孩子也是孩子,抓住了他们的这一心理,当我的问题一抛出,以前拖拉的课前准备,东倒西歪的坐姿,找不到的科学书,作业本,喧闹的课堂,等等问题,全部都消失了,一个崭新的课堂让我和听课的老师(包括班主任)都很吃惊,完全不需要大声的呵斥或采取惩罚措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电影观赏前,我故意强调,要仔细看哦,等下老师是有问题要提问的,却并不说出要问的问题,这样就使得孩子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需要特别认真,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因为老师的问题是个悬念。(观看的电影是昆虫总动员)6分钟的观看结束后,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完全进入了课堂教学中来。但是,为了防止喧闹的场面再次出现,我又一次吊起他们的胃口。好看吗?喜欢看吗?如果这节课表现好的话,下次还是会奖励你们看的。听课的效果自然就出来了,问题就随之出来,在刚才的电影中,你观察到几种动物?由于看的特别认真,自然能够轻而易举的回答,即使有遗漏,很快就被补充完整了。
接下来对第一单元的内容稍做回顾,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第一单元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学习可以采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
有两个环节没有处理好:
1.让学生列举在秋天里看到过的动物(是看到过的,不是想当然的),提示,可以是天上飞的,可以是地上跑的,可以是水里游的,也可以是土里藏的。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动物的体型大小来分成大动物和小动物,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要观察的是小动物,同时为后面其他的分类方法做铺垫,结果学生说出的都是小动物,浪费了9分钟时间,其实可以补充一句话:老师发现同学们说出的动物都很小,有没有同学看到一些大的动物呢?就不至于叫那么多同学来举例了。教学的机智还不够。
2、出示校园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环境,再次让学生去猜测,可能会观察到什么动物,有重复,又浪费了时间。这两个环节的时间稍多,导致后面的观察活动时间很紧张。回到教室来不及汇报和整理。
本节课的整体思路是:
1、电影的观看,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利用学生爱看电影的心里来管理课堂纪律。
2、对比第一单元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知识,强化和渗透学习方法。
3、通过熟悉的校园环境来观察学习,增强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爱护意识。同时渗透教学目标,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动物的生存和植物一样,都需要一定的环境。
4、指导学生观察注意事项。①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②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③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明确观察调查的方法:
①作一个简单的调查记录,注明发现地点,观察到的动物。
②不知名的动物如何记录?可以画,可以描述它的身体特征。
③如果动物较小,看不清楚,可以借助放大镜。
④观察时动作要轻,可采用分步观察的方法,以免惊扰了小动物。
5、整队分组,观察。在观察活动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起始课, 要认识生命和生物, 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类。在这节课中, 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草地上寻找物体, 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讨论交流、分类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认识生命和生物, 并且意识到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动物具有多样性, 动物依赖于环境生存, 不同的动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
过程与方法: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亲近并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形成爱护小动物, 珍爱生命, 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在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 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的小动物。
四、教学难点
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对一种小动物过分关注。
五、教学过程
1. 观察, 猜想, 导入
(1) 观看视频 (学校草地) , 最后出示一张学校草地图片, 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以下问题: (1) 你见到哪些物体?跟同学们说说。 (2) 猜一猜, 草地上还有哪些物体?
(2) 各小组交流。
(3) 集体汇报。
(4) 在这些物体中, 你最喜欢哪种物体?为什么?
(5)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你们就一起到草地上去寻找一下喜欢的物体, 看看有什么发现。 (板书课题:寻访小动物)
环节设计:观看播放学校草地, 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猜想草地上还有哪些物体, 为后面怎样寻找物体、选择工具做好准备, 降低了学生探究小动物的难度。
2. 拟订活动计划
(1) 我们到草地 (科学实验室东山有一块草地) 上去寻找小动物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同学们说说。
(2) 小组讨论, 拟定小组活动计划 (口头) 。
(3) 集体交流。
(4) 在草地观察时, 一定要明白活动的内容、要求、范围、时间, 注意小组内同学的分工和选择什么工具及注意的问题。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寻访小动物”探究卡。 (出示“寻访小动物”探究卡)
“寻访小动物”探究卡
发现地点观察的小动物发现地点观察的小动物
(5) 各小组调整活动计划。
(6) 教师选择一个组汇报修改方案。
环节设计:“寻访小动物”探究卡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消除学生的盲目性, 提高探究效率, 但教师要帮助学生修改方案。
3. 观察, 记录, 整理信息
(1) 学生进行室外观察, 并记录观察信息。
(2) 学生回到科学实验室整理观察信息。
环节设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式记录, 提高了信息收集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有利于交流。
4. 讨论交流, 初识“生命”的特征
(1) 各小组交流:你在草地上发现了哪些物体, 你是怎么发现的?
(2) 分一分哪些物体是有生命的。 (教师按分类板书)
(3) 集体汇报, 学生补充。
(4) 找一找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物体的不同点。
(5) 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是有生命的?
(6) 小结: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初识“生物”。
环节设计:通过说一说物体有生命的特征, 展现学生的思维, 形成“生物”概念。
5. 情感体验, 珍爱生命
(1) 我们知道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 它们都是有生命的, 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生物丰富多彩, 充满活力。
(2) 观赏《多姿多彩的生物》。 (3)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环节设计:观赏《多姿多彩的生物》, 将学生兴趣和思维引向更广阔的天地, 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热情, 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珍爱生命, 保护生物。
6. 课堂小结
自然界丰富多彩是因为有多姿多彩的生物, 我们要珍爱生命, 保护生物。
早在19世纪,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在黑暗的深渊世界里生活着许多会发光的动物,但是受潜水工具的限制,那时人类对这些深海动物的了解只能停留在非常肤浅的水平上。而现在,小型深水潜艇已经能够潜入世界大部分的深海区域,人类与深海世界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已经不存在了。
深海动物为什么会发光?为了揭开这个秘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伊蒂丝·魏德准备到深海世界里去探个究竟。
2001年8月的一个清晨,魏德来到海边。白云在天空中飘过,显得天空格外洁净,海鸥在天上盘旋,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叫声。魏德看了一下手表:6时30分。她最后一次检查了随身携带的工具,然后跨上了泊在海边的单人潜艇。潜艇有2米多长,浅黄色,艇身呈流线型,看上去就像是一只粗胖的大海豚,潜艇安装了特别浮力系统和高科技传动装置,可以静悄悄地接近水下任何物体。
潜艇开始缓缓地下潜。魏德的目的地是不远处的蒙特瑞海沟。半个小时后,潜艇进入半深水区域,海水的颜色已由浅绿色渐渐变为墨绿色,最后变为墨黑色。当下潜到水下200多米的时候,她关掉了潜艇上的探照灯。顿时万籁俱寂,除了潜艇电机发出的微弱嗡嗡声之外,周围没有一点声响。她的眼前一片黑暗,一种恐惧感悄悄袭上心头。等她的眼睛慢慢适应了周围的黑暗后,眼前突然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光亮。几乎所有的亮点都是蓝色的,宛如仙境中的彩虹,有的呈长条形,有的像被一根无形的绳索串连起来的光圈,一个紧挨着一个。光点或光圈都在不停地闪烁着,如同陆地上萤火虫发出的闪烁光一样。“仿佛置身在催眠后的梦幻世界里,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到处都是幽灵般的亮光。”魏德事后回忆说。
潜艇又向下潜行了100多米,魏德打开了潜艇上的探照灯,借助探照灯发出的强大光束她能看清前面的所有物体。这时一个巨大的白乎乎的东西游进了光区,随着这个东西越游越近,魏德终于看清了它的面目。这个动物看上去就像是一片巨大的树叶紧连着一个类似于大象的长鼻的东西。“它长得有些不合逻辑。”她自语到。这个怪物名叫“异足蛛”,实际上是一种蜗牛。尽管与陆地蜗牛有近亲关系,但它的壳已严重退化了,仅剩下一个残存的白棍,这是因为生活在半深水区域的动物需要一定的浮力,因此它的外壳只得退化掉,它惟一的一只脚已进化成强劲有力的游动鳍。两只大眼睛长在从象鼻状的头部两边伸出来的丝状体上。这时魏德按动按钮,通过潜艇上的吸口将它吸入了采集瓶内。
她继续下潜,这时一条长相奇特的鱼摆动着尾巴朝潜艇游来。这条鱼约有20厘米长,在它的前额上伸出一根细长的肉棍来,肉棍的顶端长了一个肉瘤。这条长相奇特的鱼的名字叫“琵琶鱼”,肉棍上的那个肉瘤是个发光体,能发出黄光,专门用来引诱猎物,犹如钓钩上的诱饵。
此时魏德已下潜到水下600米的半深水区域。潜艇四周游荡着各种各样的发光生物:微小的椭圆形水母拖着长长的触须,就像天上拖着长尾巴的风筝一样;长得像毛毛虫的多毛类海虫浑身闪烁着蓝紫色的光;一只水母长得如同天使头上的光圈,另一只水母全身透明,以至于能看清它肠道内刚吞下的一只鳞虾……
她看见一只管水母朝潜艇的左舷窗游来,它浑身透明,发出淡蓝色的光,其形状就像是一根被泡涨了的粗绳子,在这根“粗绳子”上还系着一根细细的绳子,这是它的胃,以及许许多多的触须。浑身透明的鹦鹉鱿鱼就像水中发射的火箭一样向上窜着,而银色的狗鳕好奇地游向潜水艇的探照灯。
魏德又下潜了大约200米,来到深水区域。她发现这里的生物数量比半深水区域要稀少得多,但个头却大得多。就在这时,潜艇发出了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叽叽嘎嘎声,魏德知道她必须止步了,不能再往下潜了,否则潜艇就有被巨大的压力压碎的危险。她按了一下按钮,潜艇开始缓缓上升,完成了她的这次深海之旅。
科学家对深海的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已经使人类开始揭开深海生物发光的秘密。
发光的方式和发光的器官:发光的深海动物因种类繁多而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种类不同,其发光的方式和发光的器官不尽相同。某些生物能持续不断地发光,另一些则间歇发光。发光鱼用一个类似眼睑的鳃盖将长在眼睛附近的发光器官覆盖住,它通过打开和关闭这个鳃盖间歇地发出蓝绿色闪光。有些鱼通过自身的银白色气囊将光再反射回去,照亮它的躯干。
发光的深海动物都长有发光器。有些发光器结构简单,只是一个管腺;有的发光器则较为复杂,比如大口鱼的发光器是一个埋在皮肤里的囊状体,而相尝鱼全身有700多个发光细胞,这些发光细胞与复杂的感觉器官相接,形成一个整体。有些鱼的发光器散布在皮肤内,数量众多,能发出强烈的绿光来,有些鱼的发光器官长在身体的两侧,从头到尾平行排列,还有些鱼则根本就没有发光器官,而是通过皮肤分泌出一种发光液体来发光。
发光的原理:发光器官主要靠两种物质产生光,一种叫荧光素,另一种叫荧光酶。当荧光素被一定波长的光激发时就会产生光,而荧光酶则是一种催化剂,它能帮助荧光素与氧结合产生氧化反应,同时产生光。深海动物发出的光是一种不发热的“冷光”,由于发光动物含有的荧光素和荧光酶不同,因此发出的光的颜色也不同,主要有橙、红、黄、绿、蓝、紫、白等颜色,但以蓝绿色光居多。
大多数发光生物是通过自己身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酶产生光,而少数发光生物则是依靠寄生在其发光器内的发光性细菌发光,例如有一种闪光鱼,在其发光器内寄生着上百亿个发光细菌。有些水母只能通过吃掉其他发光动物才能发光。
发光的作用:生活在深水和半深水区域的动物有90%都能发光,科学家曾一度对如此多的动物发光感到非常迷惑,然而发光肯定能为它们带来某些好处。以下就是一些例子:
掩护自己,躲避敌害。深海中的栖息环境不同于浅海,浅海中的动物可以利用海底的沙石和珊瑚礁作为自己的庇护所,而生活在深海中层水域的动物面对的则是空旷辽阔的生存环境,没有任何遮蔽物可以利用。为了不被其他食肉动物吃掉,它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进化出各种伪装手段及方法。比如有些海洋生物通过发光向对方发出警告:“我浑身是毒,最好离我远些!”
有位生物学家曾拍摄到竹形珊瑚利用发光发出警告的情景。只要你轻轻一碰竹形珊瑚,它就会像圣诞树一样点亮,同时喷射出一股股黏液,以起到吓阻对方的作用。魏德曾用海笔(一种深海动物)做过一次实验。当她用镊子夹住海笔的一端时,海笔身体的这一端就发出绿光,同时向海笔身体的另一端传递,在传到端头时绿光就变成了蓝光。当她用镊子夹住发蓝光的一端时,蓝光又改变了方向,返回了另一端。当她用镊子夹住海笔的中部时,绿光立刻朝两边散开。魏德认为,海笔发出的光类似于防盗警报,能把它周围更强大的掠食动物吸引过来,让这些动物袭击攻击自己的敌害。
深海中的一些小乌贼在遇到捕食者时,能向对方发射一种发光液体,在水中形成一道“光幕”以掩护自己逃跑。还有一种身长只有6厘米的微小的电棒鱼,它的两只眼睛下面各长有一个发光器,当其他食肉动物试图攻击它时,它就打开发光器慢慢地游,然后突然关闭发光器,掉转方向迅速消失在黑暗中。它的发光器每分钟能打开和关闭几十次,常常将追赶它的捕食者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诱捕猎物。琵琶鱼前额上长着一根细而长的肉棍,宛如一根钓竿,钓竿顶端挂着一个闪闪发光的肉饵,琵琶鱼用它作为诱饵引诱猎物上钩。切割鲨则能利用复杂的发光方法来诱捕猎物。切割鲨能发出一种蓝光,如果从下往上看,这种光在阳光照射下常常与海水的颜色混合在一起。无法分辨,起到一种隐形作用。而在它的嘴部附近长了一个不能隐形的黑圈,这个黑圈看上去就像一条小鱼,当其他掠食动物朝这条“小鱼”发起攻击时,正好撞进切割鲨的嘴里。
求偶的信号。雄性海萤火虫能通过喷射闪亮光点来求偶。海萤火虫喷射光点时,一边向上移动,一边喷射。喷射出的光点能悬浮在水中,这样每隔一段距离就会留下一个光点,最后喷射出的光点排列成一条闪亮的光线,看上去就像是一团团烟雾信号。它喷射出的求爱信号越多,就越有可能将雌虫引来。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状态良好,能够根据老师的指令按时按量完成任务。课堂的导入部分是利用实物导入,引出纸杯的另外用途,然后课件出示纸杯做出来的小动物,引入今天的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开始让学生研究做法,为下面突破难点打下基础,也能更好的更快速的制作小动物。课堂上给足了时间让学生动手制作小动物,在成果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呈现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课堂中还是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1.彩色卡纸忘记提前发放了,或者可以在学生讨论制作什么动物的时候进行彩纸的发放。
2.板书临时进行改动:由“头——躯干——四肢”改成“抓住特征”。因为自己做的范品没有做全四肢。3.没有给时间让学生自主交流做什么。
4.在学生制作之前应该该传授一些制作的小技巧,这样可以节约制作时间。
比如:太小的东西可以借助水彩笔来完成一样的东西可以把纸折叠剪
粘贴的时候应该进行折叠留余
5.前面制作时拖延了时间,后面的环节没法进行完成。6.应该根据新版的《课标》抓住三维目标进行组织教学。
7.课件的图片足够多,但是没有挑一到两个进行精细分析,为后面的引导做准备。
一、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
首先用“冬天到了,人们怎么过冬?那可爱的小动物又如何过冬呢?”这一儿童带有兴趣的话题导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课堂,非常生动地开动脑筋。当讲到“迁徙”和“冬眠”的时候,都能把课前准备好的资料展示出来,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对课堂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同时让学生在平时多观察,在实践中去验证知识,去了解更多的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反馈知识。这样使他们学得快乐,学得灵活。
二、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能动地、创造性地学语文。
在我们传统的语言课堂上,老师进行繁琐的分析,连珠炮式的问答。最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空洞的结论。这样的语文忽视了学生富有灵性的感悟、积累,埋没了学生的创造性。现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我在《小动物过冬》一课中,有了深深的感悟。例如,学生向我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呢?经过大家讨论,上网,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方式他们了解了更多的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有的学生在网上查到了“燕子到了冬天为什么要南飞”、“燕子南飞飞到哪里”、“青蛙冬眠时怎么呼吸”、“青蛙冬眠不是因为冬天到来了,而是因为气温下降了,夏天把青蛙放到冰箱里它照样冬眠”、“小蜜蜂冬天为什么不会被冻死”等等很多有趣的资料。让他们在信息技术帮助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尤其是在分角色朗读时,生动形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对话中许多内容都是课本上所没有的,还不就是新的教学资源吗?
三、教学中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学好语文的基本规律是“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应以教材为中心开展“辐射式”语文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言、用语言,使“ target=”_blank">课件的阅读教学与课外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练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我在教学开始,首先认识三种可爱的小动物,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这无形中锻炼了口语,练习了表达;在让学习练习用“商量”、“暖和”造句时,扩展了对词的使用;在做“钻”的动作时,让孩子们体验了字的意思,引出了“刻苦钻研”这一成语,以上环节的设计,活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让他们感到学习成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学生个性化的愿望、想象巧妙结合。因此说,我们作为教师应注意在课内呈现出语文课内外有机整合的大语文环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第三册1~9乘法口诀复习课。它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同时对乘法表进行梳理,发现规律。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创设游览动物园的情境和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及初步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记录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反复研究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以及新课程标准而制订的。教学设计体现情境化,教学事例生活化,从而拓展教学内容,活化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课堂教学不仅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本课选择游野生动物园,通过同学们找野生动物园的位置,按序号上车,参加跳格子比赛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它们自主探索,发现规律,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从低年级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出发,我充分利用学生提供的信息资源使学生们在情趣中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样的设计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和小动物们的可爱,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了使学生的体验更丰富,我课前发给学生序号,每辆车乘5人,然后请学生根据序号找一找自己应乘坐几号车,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既复习乘除法的运算又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这既是对已有的知识的巩固,也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在学生充分探讨以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他们的潜能得到相应程度的发展,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游野生动物园”的一系列活动,巩固和综合运用乘法、除法、方向与位置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
2.在探索解决问题中,培养问题意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记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巩固和综合运用乘法、除法、方向与位置方面的知识解决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
生:有老虎。
生:狮子。
生:还有天鹅。
师: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贵的动物,如长寿之神——丹顶鹤,金毛青面的金丝猴,难得露面的白鳍豚等。(出示这3种动物的画面)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野生动物园游览。(出示课题。)
二、找野生动物园的位置
1.看一看
师:你们想去野生动物园游览吗?
生:想去。
师:想去就要先找到动物园的位置,这是去野生动物园的交通图,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咱们想要找到动物园的位置,得先破一段暗语:“从出发点向右走24厘米,再向下走36厘米就是野生动物园,你能找到吗?”(出示点子图。)
2.找一找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找到动物园的位置并涂上颜色。(找一名同学汇报。)
3.说一说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找到动物园的位置的?
生:我们组利用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知道向右走4个格子,数4个格子,六六三十六,向下数6个格子,就找到动物园的位置了。
师:其他组的同学找的位置和他们组的一样吗?(多媒体出示动物园的位置。)
【设计意图:把厘米的认识与口诀相结合设计出游戏项目,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乘车
1.算出全班需要几辆车
师:同学们根据方向和位置及乘法口诀找到了动物园的位置,现在我们就乘车出发。每辆车可以坐7人,咱们2年1班有54人,至少需要几辆车呢?
生:七七四十九,54减49剩5人也得乘坐一辆车,所以是8辆车。
生:七八五十六,能坐下54人,还剩两个座位给老师,所以我们班需要 8辆车。
师:同学们用的方法非常好,知道我们班需要8辆车。
2.自己应乘几号车
师:课前老师发给每个同学一个号码,如果按照老师刚才发给你们的序号上车,想一想你应该乘坐几号车呢?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一会儿我们还要按顺序上车呢!(学生讨论。 )
3.学生汇报
师:谁想说一说你乘坐的是几号车?说的时候要先告诉大家你的序号,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乘坐几号车的?
生:我的序号是20号,二七十四,我坐不上2号车,所以我乘坐的是3号车 。
师:你是利用乘法口诀算出的。
生:我是10号,先数7个,是第一辆车,接着数8、9、10,我就是乘坐的2号车了。
师:你是用数一数的方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很好。
生:我是46号,1号车是1~7,2号车是8~14……7号车是43~49,我在43~49之间,所以我乘坐的是7号车。
师:你是先确定每辆车乘坐的序号范围,然后看自己的序号在哪几个序号之间,就乘坐几号车,你想的办法真好,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师:刚才这几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找到自己乘坐的车号,其他同学找到了吗?现在你就和旁边的同学说一说你乘坐的是几号车,再互相看一看找得对不对。
师:同学们都找到自己乘坐的车号了吗?老师要考一考大家。乘坐1号车的同学请你起立,乘坐3号车的同学起立。(学生按要求起立。)
4.学生活动找车号
师:同学们都知道自己乘坐的是几号车了吗?一会我们按车号上车,在活动之前老师提出一个要求,你找到自己的车号后,还要看看其他乘坐这辆车的同学找的车号对不对。如果找错了请你帮他找到正确的车号,如果有困难也可以找老师,行吗?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1号车、2号车、3号车的位置上车吧。(学生活动按车号重新找到座位。)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合作精神】
四、野生动物园
1.出示画面,说出野生动物的种类
师:野生动物园到了,动物真多呀!都有哪些小动物呢,谁来说一说?
生:野生动物园有熊猫、大雁、青蛙、老虎、松鼠。
2.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并记录信息
师:根据画面上的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将提出问题的相关信息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在记录单上,并列式计算。比一比哪组同学的记录方法好,提出的问题多。(出示要求,小组活动。)
3.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说一说?
生:我们组用圆形代替大雁,有两行,每行5只,列式5+5=10,用三角形代替花,先画4个三角形,在旁边标出5,就是5组,列式是4 ×5=20……
生:我们组是直接用数字表示的,青蛙4只一组,我写青4,再写2组,列式4×2=8;袋鼠每4只一组,写袋4,再写 3组,列式4×3=12……
师:这个小组记录方法比较简单,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更多的问题。
师:老师非常高兴听到同学们提出这么多的问题,看到快捷有效的记录方法,真为同学们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不仅仅是简单的复习,将多种学习方法渗透教学之中。】
五、跳格子比赛
1.教师示范跳格子(出示挂图,有标有1~46号的格子图。)
师:看,那边真热闹,小动物正在干什么呢?跳格子比赛。你们想不想参加?老师先来做示范就跳4的倍数。
2.男女同学跳格子比赛
师:我们分别找一名男女同学,然后再请男女同学代表分别为对方出题。咱们比一比看谁跳得又对又快。(学生互相出题进行比赛。)
女生 :3的倍数,男生:7的倍数。
女生:2的倍数,男生:9的倍数。
3.发现规律
师:从刚才的比赛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女同学的数小,跳得慢,男同学的数大,跳得快。
生:女同学跳2的倍数非常多,跳的下数多,9的倍数少,跳得快。
师:也就是说,如果在一定数的范围之内,选择的数字越大跳的次数就越小,跳的次数就越多,赢得机率就越高。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梯度的练习,使学生各有所得。】
六、粘贴文化墙
1.填写卡片砖(出示乘法表画的文化墙。)
师:玩累了,我们就到长廊休息一下吧!这是什么?原来动物园正在修建文化墙,外墙砖还没有贴好,我们帮帮它们好不好?每个同学手里都有一些卡片砖,请你先把上面的算式填完整,然后想一想这块砖应该贴在文化墙的什么位置?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学生填写老师发给乘法算式卡片得数。)
2.学生贴砖
师:谁愿意第一个贴砖?说一说你为什么把它贴在这呢?
生:我的算式是5×6,根据表中竖着看1×6下面是2×6、3×6、4×6,所以这个算式砖贴在这里。
师:我们来检查他贴的对不对,第二块砖谁来贴?
生:我的卡片砖上写的是3×4,横着看3×1,3×6在一行,3在前面,所以数下去就是3×4。
师:我们可以根据前后的算式来贴,还可以根据横排竖排表示的是几的乘法口诀来贴算式砖。
师:第三块……请第一组同学来。(学生贴完整文化墙。)
师:文化墙已经贴好了,是什么呢?
生:是乘法表。
3.发现规律
师:乘法表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请你仔细观察这张乘法表,能发现什么呢?向小动物介绍介绍。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通过最上面的数字我们发现横排的数都在乘号的前面,竖排的数都在乘号的后面。
七、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游览了野生动物园,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你还想到哪儿去玩?把你的想法告诉我,老师还会带你们一起去玩的,好吗?
【设计意图:复习之后的归纳对学生同样重要,渗透融入游戏之中。】
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整理和复习,既要复习又要整理,这种类型的课上起来比较枯燥,所以我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创设游野生动物园的情境和设计一系列活动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当中,扎扎实实地对本单元各种形式的内容进行复习。同时每个活动的设计又都渗透不同的数学思想,最后进行知识的梳理,发现乘法表的规律。如找动物园位置时我设计了破解暗语的障碍,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一方面考查学生乘法与厘米认识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在乘车找车号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要找到自己的车号,每一个人都在思考,都在动,真正体现全员参与。汇报时,学生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找到车号的,我设想学生会用数一数、确定车号范围等方法,但学生还想出比谁大一些比谁小一些的方法,听到学生这么精彩的发言,我很激动,同时坚定一个信念,要相信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给学生发挥才能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想法。在根据动物园画面提问题的活动时,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提出许多不同的数学问题,而且展示各种不同的具有个性的记录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表扬同学们的各种记录方法,渗透选择快捷有效的记录方法。跳格子比赛一节更为精彩,学生不仅找出数字大,跳的次数就越少,赢的几率高的规律,而且还找出是几的倍数就数几个格子的好办法,学生发现的规律是我没预测到的,这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反思一,作为教师课前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反思二,当预设与生成过程发生矛盾时,教师的评价与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市兴华小学)
这是一节用橡皮泥粘贴动物的造型课,学生非常的喜欢,能使学生在玩的同时收获成功,展示自我。但是在课堂上我发现一个问题,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传授知识的效果不是特别好。在本节课上,为了让学生捏出生动的动物形象,让他们看了一些图片,本人还做了一些示范,但是学生的兴奋点都在彩泥上,手痒痒的早就想动了,根本没有专心看我的示范。有些学生早就开始捏了,另外有些学生又举手检举,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折扣。
后来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决定重新调整教学流程。学生天生就好动,尤其是这么好玩的橡皮泥,不动才忍不住呢。先让学生跟着我一起揉、压、搓、捏等各种方法玩橡皮泥。接着让学生欣赏图片后直接创作。捏了大概十分钟左右,我让学生提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然后让成功的学生来回答,最后再是有教师点评和示范。通过这样的一调整,发现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得到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从学生作业来看,还是出现了这样的的两大问题,一是学生粘的橡皮泥较粗糙,特别是细节的地方。二是学生做得动物就单一,创造性不够。整节课的教学时间比较紧凑,学生动手的时间不够,如果美术课能2节连着上多好啊,现在往往让学生展示作业的时间都没有。
《小动物过冬》是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
其实动物过冬这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识字5的时候也已经涉及到了,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完全了解这三种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了。
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并不满足课本中的这点知识,他们对这些科学知识还是很感兴趣的,于是我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去了解课文之外的更多关于各种动物是如何过冬的知识,学生特别感兴趣,语文学习的范围从原来的课文一下子打开了。可是如何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呢,我布置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然后,用第二天的早读课进行了一次《动物过冬信息交流会》,学生用心收集的信息虽然不是很多,也有小部分学生没有收集到,但大部分孩子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在交流会中,轮流介绍,交流碰撞,畅所欲言,甚至抢着说,孩子们的兴趣高涨,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口语交际课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却被忽视了。现在的口语交际课与过去的听话、说话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把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来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表达目标:结合“方方想养只小狗,但是妈妈一直反对”这个主题,学习“讨论”的方法。
倾听目标:参与讨论时能认真倾听,并能领会要点。
应对目标:能对他人的发言作出言语、态度上的回应。
教学重点我确定为:结合“方方想养只小狗,但是妈妈一直反对”这个主题,学习“讨论”的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在中年级段的要求,我在这节课上首先就是提炼出了本节课要学会的口语交际的训练点----讨论。因此我根据这个训练点,参照上海(谭珊珊老师)的口语交际课《推荐》的课堂模式,在教学设计中我还融合了我市的“例中学、实践悟、迁移用”三步走的基本课堂模式。课上注重采用实例来引导孩子们在案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讨论”的方法,并且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搭建好学习的“支架”。支架的设计很重要,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为学生搭建的支架有:把案例中三名学生的发言整理在了表格中,便于孩子们纵向比较出“讨论”的方法,第二个支架就在方法总结时,为孩子们提供总结“讨论”方法的关键词,如先( )在( )最后( )。这些支架的搭建能帮助孩子们很顺利的完成方法的学习。
在这节口语交际教学中,我创设了多种情境,第一个情境,三名学生在讨论“应不应该养小狗”,第二个情境是课件出示几种常见的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应不应该养小动物”,第三个情境是利用学校正在开展的“读书节”活动,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针对“应不应该买课外书”展开讨论。口语交际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没有交流的土壤,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所以,口语交际的精彩之处就体现在学生的练说过程。我在课上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练说的舞台。在本节课上,让学生先在小组里模拟讨论,大家互说互评,其他的`同学认真倾听,适时插话补充。人人参与,个个有感而发,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这种模拟角色的体验活动,不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使学生在有理有据的讨论中学会树立自己鲜明的观点,让自己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语言表达更加清晰、临时反应更加迅速,而且也让学生的综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我在课堂上把握各种机会让学生在众多的言语实践中学习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同时,我还关注到了与人交际时的基本交际礼仪,如与人说话时双眼注视对方,声音大小合适,距离不能过远或过近等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从而能更好地和别人进行沟通。
这些教学目标的达成,主要靠教学设计这个载体来实现,所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来探究合适的口语交际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说想法
2、引出今天的交流话题“讨论”
(板书:讨论)
二、指导表达(例中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探索方法
播放课件:一群孩子在讨论今天的话题。
(二)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完成课上研讨单。
(三)学生总结方法
(四)温馨提示
注意礼仪
(五)初试讨论
1、组内练习。
2、汇报展示(2—3名同学)
3、师生评价
三、根据学到的方法,自由表达(实践悟方法)
(一)组内根据学到的方法练习表达
(二)汇报展示
(三)根据评价,完善表达
(四)再次练习
(五)汇报展示。
(六)善意小提醒
四、拓展延伸(迁移用方法)
(一)迁移用方法
(课件出示讨论话题)
1、红红说:读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可以买课外书。
妈妈说:读课外书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还是别买课外书。
2、自由发言,集体评议。
五、盘点收获,评选优胜小组
1、自由评选优胜小组。
2、各组再推选“最佳讨论员”。
六、升华情感
以上是我在这节课上的简单的课型特点介绍、基本设计理念和教学流程,通过上这节课,我认为一节好的口语交际课,必须要具备的特点有:
(一)用心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点燃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
(二)精心创设交际情境,激起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三)结合学生生活,积极创造实践机会,拓展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
(四)关注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教会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
(五)选择灵活多样的交际形式,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技能
这节课可能还有许多值得大家思考的地方,比如: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够丰富。在学生有精彩发言的时候,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很好、不错、你真棒”等不明确的评价,这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远远不够。
(二)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参与率并不太高。在这节课上,虽然注意了关注大多数学生,但是还有部分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如何让所有孩子都参与课堂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潜心研究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展开合理想象,并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
2、鼓励幼儿学习合作创编故事,体验合作的乐趣。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大图片(乌龟、袋鼠、大象、河马各一)
2、小图片若干分散在后面桌子上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动物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呢?
逐一出示四个动物,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这些小动物遇到了一个难题,它们都想在森林里开一家小店,可是不知道开什么店好,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最会动脑筋,最喜欢帮助别人,所以想请你们帮帮忙,给它们想个好办法,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幼儿自由讲述。
现在就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它们开什么店好?并且要说出你的理由。
在幼儿回答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完善前一个孩子的回答,把话说得更好。
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帮小动物想了这么多好办法,小动物们真高兴。
3、老师讲故事《开店》。
刚才,老师也帮它们想了几个好办法,还把这些办法连起来编成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听老师的主意?
老师完整讲述故事。
4、迁移讲述经验,为别的小动物想办法。
这四个小动物高高兴兴地在森林里开了店。别的小动物着急了,它们也想开店呢,瞧!它们都来了,快请小朋友到后面桌子上去找一个动物朋友,然后回到椅子上,四个小朋友一起讨论讨论,也帮它们想个好办法。
幼儿每人拿一个小动物图片,小组讨论,教师观察指导。
请小朋友上来讲述自己的想法。
5、合作创编。
请四个小朋友上来把他们想的办法连起来,编成一个新的故事。
教师讲述开头和结尾,创编一次。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讲的故事好听吗?下次我们再来学,好不好?现在请你和朋友交换一下手中的图片,去讲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是建立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的。平时孩子们很喜欢小动物,每天都喜欢捧着动物王国的书看。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请他们为动物们出主意、想办法。活动开始,让他们猜猜森林里会开哪些店,其实这个问题,是让幼儿了解自己生活周围的环境。当孩子们猜出时,就出示相应图片。活动开始就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结合指偶表演,图片和文字进行阅读,让幼儿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及其过桥的样子。
2、尝试仿编短句“谁过桥怎样”,发展表达和仿编的能力。
3、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的指偶人手一个
2、幼儿对一些小动物的叫声及走路的样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3、磁带、挂图4张小熊木偶1个四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小熊”,“今天小熊可高兴了,因为等会儿有许多的小动物要来给它庆祝生日,可是,到小熊家必须经过一座小桥,小熊想:它们能过桥吗?瞧!别担心,谁已经来到桥边了?”
(反思:以故事的形式直接揭示主题,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了。整个开始部分简单;过渡很自然)。
(二)基本部分
1、结合图片,示范仿编儿歌。
(1)老师出示小青蛙、蝴蝶的图片。提问:谁来过桥了?怎么过桥呢了?
学习短句,小青蛙桥过桥呱呱呱(跳跳跳)学习短句:小蝴蝶过桥飞飞飞(反思:这两句的提问采用了递进式的方法,在第一句的学习基础上,幼儿很容易掌握“***过桥***”的结构句式。
在活动的组织上,灵活地采用集体教学与分组教学及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便于幼儿学会儿歌,为仿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幼儿选择指偶自由表演“过桥”,“可以选个你喜欢的动物,找上你喜欢的朋友,把小动物怎么过桥,一边讲一边表演出来”。
幼儿分组表演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反思:这一环节是幼儿学习的重难点,而幼儿具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运动看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我设计使用指偶把静态的形象转化为动态的形象,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自由选择指偶开始自由的说“***过桥***”,这里安排能力强的幼儿带头,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分组自由仿编,给每位幼儿提供了活动机会,让他们大胆创作;个别仿编能充分了解幼儿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3、结合图谱幼儿表演,幼儿手拿指偶和教师的图谱结合汇编成《小动物过桥》。
“小动物来到了小熊家,它们把过桥这件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名字就叫《小动物过桥》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请用完整一句话来告诉老师(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幼儿从表演指偶到结合图片和文字图谱进行阅读。不但让幼儿对作品有完整的认识,还进行了阅读活动于美工活动的整合。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阅读规则意识差,所以设计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图片,符合小班幼儿视觉和认知发展特点同时指导幼儿正确阅读图片。)4、”我们带上我班的这些小动物一起去小熊家为它过生日,好吗(唱生日歌结束)。
(反思:整个活动用故事形式串联下来,过渡自然,完整。在本次活动设计过程中,我始终以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性,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表演,阅读,来发展幼儿的仿编能力。让每个幼儿积极地参加阅读活动。)
附:作品 小动物过桥
小鸭子过桥呷呷呷,小鸡过桥叽叽叽。
小螃蟹过桥爬爬爬,小白兔过桥蹦蹦跳。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故事导入很感兴趣,可是在仿编短句和表演时“冷场”了孩子不太善于表述和表演,若是在故事导入时请幼儿集体出来表演。先活跃下气氛,可能效果会好很多。
活动名称:小动物躲雨
活动目标:
·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
·用不同的形式(独自、合作)来表现小动物躲雨的各种地方,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带
·相关PPT
活动过程:
·复习《小松鼠找松果》
“(哈希声),肚子真饿呀。我要到森林里去找些松果。小松鼠们,你们想不想跟着我一起去找松果呀?那来吧!”
(歌表演《小松鼠找松果》)
·小动物们在玩耍
——小动物在做什么
“谢谢你们帮助松鼠姐姐找到了那么多又大又香的松果。除了小松鼠,刚才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也来到了森林里、来到了草地上。(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听听音乐,请你们从音乐中猜一猜有哪些小动物来了,他可能在做什么事呢?”(欣赏A段)
“在这段音乐里,你觉得什么小动物来了,它在做什么?”(幼儿泛谈,适当的表演)
小结:在这段轻快、优美的音乐中,小动物们做了许多开心的事情。(PPT,并适当总结幼儿的话语)
——小动物们在玩耍
“那就让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在音乐中玩耍吧。”(A段音乐律动,加入幼儿的猜测)
·小动物们在躲雨
——发生了什么事
“小动物们在草地上看看风景,闻闻花香,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可舒服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我们继续欣赏音乐。”(B段欣赏)
“你们猜猜看可能发生什么事了?”(幼儿猜想)
“和前面一段音乐相比,这段音乐给人的感觉比较紧张,好像急急忙忙要干什么事情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PPT)小结:太阳躲进了云层,天空下起了一场大雨。(ppt)
——找个地方躲雨
“小动物们还在草地上玩耍,突然下起了雨,这可怎么办呀?”(ppt;幼儿回答,寻找答案,请幼儿扮演躲雨处)
“你们真聪明,帮助小动物找到了这么多躲雨的地方。我们也一起去找躲雨的地方吧。”(B段音乐快跑,在音乐中,教师说躲雨,孩子们摆一个躲雨处的造型)
“刚才,我们都是一个人来表现躲雨的地方,这些地方都适合个子、身材小小的动物们。大狗熊说:孩子们,你们扮演躲雨的地方不适合我,太小了!请你们想想办法,让我们这些胖胖的、大个子的动物能躲雨。”(幼儿泛谈并示范,突出合作)
“好,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办法。现在我们就要去帮帮这些大的、小的动物了。”(B段音乐连续播放,玩法和前面相同。)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动物们都找到了躲雨的好地方。”
·小动物们在游戏
——音乐游戏
“小动物们想和你们一起玩个游戏,看看谁的耳朵灵,能够通过听音乐知道是晴天还是下雨,如果是晴天就可以在草地上和朋友玩耍,如果下雨了就要马上找个地方躲雨。先看看小动物们的耳朵灵不灵。”(完整乐曲并配合PPT)
“小动物们的耳朵真灵,相信我们的耳朵也十分有本领。听,音乐响起来了。”(完整音乐)
“和小动物们玩的真高兴,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和它们说再见吧。”
·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语言活动“躲雨”是从孩子们近期的兴趣点延伸出来的,为了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的兴趣,我创设了情境,如小动物的家、音乐等,并以他们熟悉的动物引出活动,孩子们很喜欢,也十分的投入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有意识的用语言激发孩子说的欲望,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照顾到一些平时不爱开口的孩子,让他们也有说的机会,整个活动在热闹的氛围中结束。
当然,活动中也有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提问环节,还可以清晰些,让孩子知道要求后再进行游戏;除了活动中了解的走走朋友和跳跳朋友外,还可以丰富一下孩子的知识面。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留给自己很多的启示,需要不断地积累、尝试后,获得更多!
中班主题教案《小动物躲雨》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595字。
相关文章
《中班综合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中班综合教案《南瓜爷爷找邻居》适用于中班的综合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综合《南瓜爷爷找邻居》教案吧。
【《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小动物排队》教学反思06-17
瓶盖小动物教学活动反思06-21
中班数学教案《小动物做客来了》及教学反思11-23
幼儿园中班幼儿科学教案《小动物们如何过冬》及教学反思06-05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小动物的食物》及教学反思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