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排队》教学反思(通用16篇)
2、能清楚表达排列的顺序。在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已经有了给三个大小不同的相同物体排序的经验,因此,一开始,我就按三个步骤让幼儿观察我是怎么排的。
1)、我是按照从大到小排的,我把最大的排在前面,最小的排在后面,然后再排中间的。
2)、我是按照从小到大排的,先找出小一点的排在前面,然后再找出小的排在它的后面。
3)、我是按照从小到大排的,我先找出最小的排在前面,然后最大的排在后面,然后中一点的排在中间。有点小的排在第二个。然后请幼儿说一说,在听孩子讲述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孩子是知道可以按照从小到大排序,也可以按照从大到小排序,并且他们知道从小到大排序时,小的排在前面,大的排在后面。
一、联系生活随文识字
《小动物过冬》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 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 但由于本课生字较多, 我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 化整为零, 降低识字的难度。如课题中间的“物”字, 是个生字, 书写课题时, 我不动声色地写出“物”, 问:“谁能把课题读正确?”学生读对后, 我追问:“‘物’是生字, 老师不教你已经会读了, 真了不起, 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等孩子回答后, 还不忘问一句:“你是怎么学会的?”一位学生说:“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的, 我喜欢看《动物世界》, 经常看到这个字。”一时间孩子们纷纷举手, 有的说去动物园的时候见过, 有的说在广告牌上见过。学生情绪高涨, 在潜移默化中, 课堂与生活的界限消失了, 生字有了生活做基础, 学起来也就不那么枯燥了。可见, 随文识字不仅能让孩子认识生字, 更能培养孩子们在生活中巧学生字的好习惯。
二、灵活多样理解词语
低年级对词语的积累非常重要, 而积累不能局限在死记硬背上, “理解”是积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课堂上, 学生能理解新学的词语固然很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如何理解一个新词。因此, 教会学生理解的方法, 显得更加重要。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 本课中, 我结合课文词语的特点, 采取了以下理解方法的渗透———
1. 利用字形理解词语。
汉字与拼音系统的文字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能表音, 更能直接表意, “望文生义”是汉字的一大魅力, 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带领学生去领会其中的奥秘。如学习“商量”一词时, 将词条对折, 反复认读这两字, 重点指导“量”的两个读音, 以及在词语中的轻声。当孩子能正确地读出这个字时, 教师问:“书中有几个动物在商量呀?”孩子们回答三个后, 问:“一人能商量吗?”孩子们摇头。教师又提示:“你们看看, 商字里有几个口呀?”细心的孩子们马上说道:“八个口。”老师进一步说道:“对呀, 七嘴八舌才能商量。”这样, 就使孩子们深刻地记住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2. 巧妙拆字理解词语。
汉字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它强大的组词功能。很多新词都是由旧词组合而成, 理解这样的新词, 只要把旧词理解了, 再组合便成了。如结合小燕子说的话, 引出“春暖花开”这个词语, 我有意识地指导孩子们反复地读词语, 看看插图, 自己说一说, 然后小结, 体会到每个字的意思结合起来有时就是一个词语的意思。掌握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孩子们最大的收获。
三、寻找近义词理解词语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遇到一个新词, 不能确切地说出它的解释, 但是能凭感觉、经验说出它的近义词, 这其实已经能证明我们已经理解新词了。教学中, 寻找近义词理解词语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学到最后一段, 提及“明年”一词, 我没有直接问孩子们可以换成什么词, 而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 向孩子们提问:“你们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两个词, 换到这个句子里, 表达的意思不会变?”孩子们很快就在文中找到了“来年、第二年”。我又引导孩子们进行换词练读, 在读中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 这样话就显得很好听、不呆板, 这就是近义词的作用。
四、顺理成章练写生字
识字教学, 学生不仅要会认读, 而且还要会书写。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记忆, 又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在课后设计了一个“连线组字并写一写”的环节。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又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 要想追寻有效的语文教学, 就应做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文技能, 学习字词, 为更深入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也有几点需要商榷———
1.在读通全文后出示的练习填空, 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三个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教师自己匆匆说了一遍, 一闪而过, 还不够扎实, 没有把训练要求落到实处。感觉设计的意图很好, 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总结, 指导说说, 再总结评点, 那样效果会更好。
我是生活在非洲的肺鱼。每当旱季来临河水干涸之时,我就钻进淤泥里,用淤泥给自己做一个小屋,然后首尾相联地藏身在里面,将小屋留一个开口与外界相通,利用我那发育不太完全的肺进行极其微弱的呼吸。我一觉可以睡上6个月。当旱季过去,雨季到来,河里又有了水之后,我才醒来,从小泥屋里钻出来,在河水里畅游。
认识我吗?我是生活在非洲南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箭猪!我以蚯蚓为食,那是我的最爱!可是一到旱季,由于天气干旱炎热,蚯蚓几乎绝迹。我找不到吃的东西,没有办法,只好钻进山洞睡大觉。一直睡到下一个雨季的到来,有了食物时我才会苏醒过来。
我是生活在大海里的海参!我很怕热,当夏天水温升高到20摄氏度时我就受不了了。我就会游到海水较深、风浪较小的海底,躲进石缝里,将身体翻过来,用脚紧紧地抓住石壁,并将身子蜷起来,不吃也不喝地睡大觉,这一睡就要睡上100天左右。我夏眠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夏季里我找不到食物。因为海中的小生物,在夏季水温升高时,都浮到水面上来生活了。
听好喽,我是在大连附近蛇岛上生活的蝮蛇!我主要以迁徙途中在岛上歇脚的鸟雀为食物。从6月开始,岛上的鸟雀渐渐稀少,由于无食物可食,我只好蜷伏在草丛和石缝里一动不动,昏昏沉沉地睡着,要一直睡到8月下旬才苏醒过来。大家都知道,蛇类是要冬眠的,我可是又冬眠又夏眠的蛇哟,我们蛇岛蝮蛇够绝吧!
看清了吗?我是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倭狐猴。我的体重在150克左右。在食物丰富的雨季里,我抓紧时间使劲地吃,这段时间我的体重会增加40%,肥胖的尾巴里也储存着大量的脂肪。在食物缺少的旱季,我就蜷缩在树洞里,一觉睡上7个月。我们是唯一有休眠习性的灵长类动物。
嗨!大家好,我是生活在新疆霍城山野中的陆龟。我的脚上没有蹼,只有四爪,故名叫四爪陆龟,又称草原龟。龟是两栖动物,但我却格外怕水。可我是攀登的好手,能够在垂直的陡峭的石壁上攀爬。我最爱睡觉,一年的睡眠时间加在一起,至少有10个月呢。和别的动物不一样的是,我既要夏眠也要冬眠。每年春季小草发芽后,我从冬眠中醒来,爬出洞外觅食、寻找伴侣。到了夏季温度升高时,我又进洞夏眠了。
我叫夏眠兔,生活在南非的西部,我是一种体态肥胖的野兔,由于我的体内的脂肪非常肥厚,因此一到干旱酷热的季节,我就热得受不住了。为了躲避酷暑,我只好寻找个背静而又安全的处所,在那里大睡,一直睡到天气转凉了,我才外出觅食。像我这种需要夏眠的野兔,全世界恐怕也就仅我一家啦!
让小朋友初步建立序数的概念,并且能够从不同的方位可以准确的说出小动物的位置。
教案材料:
小兔、小猫、小鸭、小狗、小鸡5个玩具,一块盖布。
教案过程:
1、老师用可爱的玩具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把小朋友带入情景环境中,引导小朋友说出这些动物玩具的名称,引出今天的主题—给小动物排队。
2、老师把小动物排成不同的方向,引导小朋友观察发现并且能够说出哪一个位置的小动物是不同的。幼儿园大班教案然后老师在换一个方向,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小朋友学会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小动物的位置。从而可以加深小朋友对方向的认识。
教案拓展:
一、说教材
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是用自然数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让幼儿回答“第几”的问题。认识序数要以认识基数为基础。本班幼儿已学习了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数序,为学习序数做好了准备。学习序数不必像学习基数那样逐个数地形成概念,因此可以分两段集中学习10以内的序数,先学6以内的序数,再学10以内的序数,本节课就将内容定为学习6以内的序数。
学习序数要求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由于本节课是第一次接触序数,老师就降低了要求,即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来排列物体的次序,这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在生活中,幼儿已习惯这两个方向来排列物体的次序。数数是从左到右数的,楼层是从下到上数,避免了逆排序造成的干扰。
二、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并能用叙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2、喜欢参加操作活动,能积极探索。
单纯从一个方向认识序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很容易掌握,因此,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为学习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将学习内容难度加大,使学习更具有挑战性。
三、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小动物图片(小鸡,小鸭,小狗,小猫,小兔,小鸟),一幢5层的房子,火车图片,1——5的数字卡片。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张
四、教学过程
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难度逐层递进,从给小动物排队,学习从左到右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在小动物坐火车游戏环节,再次巩固了幼儿对序数的认识。再到送小动物回家环节,又学习从下到上的方向来说出“第几层”,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让人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充分的操作中学习到了序数的概念。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状态良好,能够根据老师的指令按时按量完成任务。课堂的导入部分是利用实物导入,引出纸杯的另外用途,然后课件出示纸杯做出来的小动物,引入今天的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开始让学生研究做法,为下面突破难点打下基础,也能更好的更快速的制作小动物。课堂上给足了时间让学生动手制作小动物,在成果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呈现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课堂中还是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1.彩色卡纸忘记提前发放了,或者可以在学生讨论制作什么动物的时候进行彩纸的发放。
2.板书临时进行改动:由“头——躯干——四肢”改成“抓住特征”。因为自己做的范品没有做全四肢。3.没有给时间让学生自主交流做什么。
4.在学生制作之前应该该传授一些制作的小技巧,这样可以节约制作时间。
比如:太小的东西可以借助水彩笔来完成一样的东西可以把纸折叠剪
粘贴的时候应该进行折叠留余
5.前面制作时拖延了时间,后面的环节没法进行完成。6.应该根据新版的《课标》抓住三维目标进行组织教学。
7.课件的图片足够多,但是没有挑一到两个进行精细分析,为后面的引导做准备。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我们的动物朋友》中的主题二《可爱的小动物》。本单元以引导儿童注意通过实际的调查、访问、饲养等活动发展爱护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珍爱, 并由此树立动物是人类好朋友的观念, 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爱心和责任心。同时, 让儿童在活动中增长知识, 发展饲养小动物的能力和技能。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外来生, 生活住所的不安定, 使得大部分学生家里没有饲养过小动物, 而本地学生却也因为父母工作较忙没有时间喂养小动物而很少与小动物接触。于是我在一个月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小动物, 并获得了大多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生能饲养如小金鱼、小乌龟、蚕、小鸽子这样的动物。与此同时, 我要求学生在家长、教师的帮助下, 对自己饲养的动物进行观察, 写观察日记。并通过看电视、上网等进一步了解与收集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居住环境和生长条件等情况, 学生通过饲养和探索, 获得基本的饲养技能和知识, 激发学生喜欢小动物、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活动目标
1.增强儿童对小动物的情感, 热爱生命。
2.通过交流与观察, 使儿童学会一些饲养小动物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3.在多种活动中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
四、活动重难点
通过交流与观察, 使儿童学会一些饲养小动物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五、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宣传板、固体胶、小鱼、小乌龟、小兔子、鸽子、蚕……
六、活动过程
(一) 看一看, 与小动物“见面”
师:上阶段我们已经去饲养小动物了, 瞧 (播放课件:学生在家饲养动物时的照片) 。
播放课件, 生观看。
师:是什么让你们笑得这么开心呀?
生答。
师:小动物们让你们这么快乐, 快跟老师聊聊你养的小动物吧!
生介绍自己养的小动物。
师:这些小动物真是太可爱了, 这节课就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可爱的小动物吧!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时直接呈现学生和小动物的生活照, 然后让学生说说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 将自己喂养小动物的感受和同学一起分享, 真实情景的再现与课前获取的信息交流, 把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又促使学生了解了小动物的相关知识, 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有关动物的知识。】
(二) 玩一玩, 亲近小动物
师:小朋友们这么热情, 老师可高兴了!我今天还真为大家请到了几位神秘的小客人。它们是谁呢?大家先把眼睛闭上, 我数到3, 大家再睁开眼睛, 看看它是谁?
请出小动物:小鱼、小乌龟、小兔子、鸽子、蚕……
师:哇, 它们是谁呀?
生答。
师: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师:这些小宝贝真是太可爱了, 让我们和它们一起玩一玩怎么样?不过, 小宝贝这么小, 玩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回答, 师总结。
师总结:小朋友们真细心, 老师想的跟你们一样, 请看老师送给大家的温馨小提示 (出示课件) :
(1) 我不伤害小宝贝, 我的动作很轻, 声音很温柔。
(2) 小宝贝不懂事, 我要注意不被它抓伤。
(3) 小宝贝很可爱, 我要睁亮眼睛, 看看它是怎么吃东西的, 怎么活动的, 过一会儿把这个发现告诉老师。
师:好, 记住这三点了吗?那就让我们和这些小可爱们玩吧!生活动。
汇报发现。
师:大家这么细心地照顾小宝贝, 让我们的教室都充满浓浓的爱意了。我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你们和小宝贝玩时看到了什么, 谁来告诉老师呀?
生汇报。
【设计意图:将小动物请进了课堂, 学生与真实动物亲密接触, 从活动中通过了解动物的可爱特性, 培养了他们亲近动物、热爱动物、与动物分享快乐的情感, 初步体验了人与动物建立和谐关系的价值。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体验、感知、感悟, 提升了自我, 从而为他们构建了一个真实互动的生活化课堂, 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 更贴近学生生活。】
(三) 说一说, 交流饲养知识
1.交流饲养知识
师:同学们真厉害, 能够在玩中用明亮的眼睛观察小动物, 获得知识。感谢小宝贝们给我们带来快乐和知识。嗯, 小宝贝也累了, 得让它们休息休息了。 (将小动物放回后台) 老师看出来了, 小朋友们很喜欢小动物!而小动物也喜欢你们, 需要你们的照顾。不过饲养小动物也是门学问呢。小朋友们在饲养小动物的时候收集了很多饲养动物的资料, 拿出来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吧!
生小组活动, 说饲养知识。
全班反馈, 并完成饲养宣传栏。
师: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 我也悄悄地听了一下, 发现你们收集的知识有趣极了。可惜我只听了一点点, 不过瘾, 谁快来告诉老师饲养小动物的知识呢?
师:饲养小动物也有这么多学问呢, 让我们把这些知识贴到宣传栏里面, 让更多的同学和我们一起分享饲养动物的快乐好不好?学生回答完后, 在老师的指点下将收集的资料贴到宣传板中。
2.认识“动物周期表”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 (课件) , 就像他所说的, 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出来的, 慢慢地它又长成大的鸡, 然后母鸡又下蛋, 蛋再孵小鸡。像鸡这样的生长过程, 我们把它称为鸡的生命周期。 (跟老师读一下:生命周期) 你知道你养的小动物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吗?
学生回答。
师:小朋友们都很关心自己饲养的小动物, 知道它的生命周期, 课本上也画了鸡和鱼的生命周期了, 我们去看看。打开课本15页, 大家请看, (展示台展示) 动物的生命周期和植物的生长周期是一样的。正是因为这样, 自然界才能不断地繁衍下去。而在动物界里面, 有的动物是生小宝宝的, 有的动物生下来的却是蛋。
3.哺乳动物和卵生动物
师直接引出:像小兔子这种生小宝宝而不生蛋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板书:哺乳动物) 反过来, 像鸡这种生蛋而不生小宝宝的动物是卵生动物。 (板书:卵生动物)
生跟读两遍。
师:你知道你养的小宝贝是什么动物吗?
全班反馈。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哺乳动物, 哪些动物是卵生动物呢?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学生将课前饲养的和搜集的小动物的有关资料与小伙伴相互交流, 不仅分享了饲养动物的劳动成果, 增进了彼此关于动物的饲养知识, 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的真挚情感。】
(四) 分一分, 与动物交朋友
师:可爱的小动物看到大家这么喜欢他们, 都跑过来要跟我们做朋友呢!咦, 它们在哪呢? (学生好奇地猜测) 就在小组长的书桌内!请小组长把书桌内的动物卡片拿出来, 小组内分一分, 谁是哺乳动物, 谁是卵生动物。分好后, 把它们送到黑板上各自的家中。 (在黑板上贴上两座大房子)
学生为动物分类。
师生一起订正。
【设计意图:给动物分类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让学生自由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将知识与游戏结合在一起,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 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爱学乐学之情由此产生。】
(五) 总结提升
师:今天和可爱的小动物们一起学习, 高兴吗?是啊, 老师也很高兴, 我们不仅从小动物身上获得了快乐, 还收获了知识。瞧大家笑得多开心呀!那我们如何让小动物们也像我们一样开心、快乐呢?
生答。
师总结:是啊, 动物和我们人类都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 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蓝蓝的天, 绿绿的草, 就是我们生活的大自然, 就让我们一起去保护这些可爱的动物, 和它们一同成长吧!
摘 要: 网络辅助教学有助于整合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本文结合高职《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网络辅助教学的实践,对高职院校专业课创新教学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网络辅助教学 《小动物影像技术》 创新教学
教育部2012年将教育信息化列为(2011-2020年)十年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强调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可见国家已经非常重视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手段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部分,有利于教师打破陈规,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将更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在新的形势下,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是各种内部和外部环境要求的必然,因此要积极地探索和实践。自2015年起,笔者所任教的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不断进行着信息化建设和网络辅助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本课程实施网络辅助教学的意义
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可以将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不断地积累和及时地更新,使资源能及时被使用、被共享,为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能有效感知岗位真实需求和岗位真实案例,和实践环节脱离较多,不利于学生真实技能取得,削弱教师的教学效果,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网络课程学习平台,以及微信、QQ等交流平台,把各种多媒体素材和案例呈现给学生,这些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网络手段的使用,将教学资源立体化,有利于学生学习抽象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强化教学效果。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教师可以便捷地实现与学生的课前、课后的交流和互动,教师能够将案例资源及时推送给学生,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等。通过采用创新教学,将多种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应用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进入课程的真实环节中感知学习,从而获得真实的实践技能,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就业能力,将课堂和真实的岗位需求紧密结合。
二、创新教学的实施方法与手段
1.实施方法
根据本门课程性质的特点,在创新教学中主要实施的方法有现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与分组讨论实践等方法。
(1)现场教学法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泰爱牧宠物医院开展现场教学。小动物影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将学生带到真实的宠物医院影像诊断环境,并让学生参与影像诊断的各个环节,教师结合案例现场教学,理实结合,使抽象理论直观化,有助于学生获取更为真实直观的认识,提高其实践能力,增强其动手操作的能力。
(2)案例分析法
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解决真实的临床案例,因此案例教学在本课程中将占到很大比重。案例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教师一起参与对案例或问题的讨论。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每个学生经过交流与辩论,形成思维共振,将认知不断引向深入,使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及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能力,都得到提高。小动物影像技术主讲教师长期从事实践,从事宠物疾病影像诊疗,收集有大量的真实典型的临床案例,同时经常参加影像技术学习交流,认识众多影像技术同行,了解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实现产教的有效衔接。通过案例分析启发学生思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讨论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分组讨论,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般可将全班学生以三四人一组,划分成许多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该主题由教师在课前提出,各组学生根据问题,查阅并搜集相关资料,在课上,每组将讨论情况总结出来进行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情况进行相应解疑和评估。或者教师在课上临时设置问题,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教师在各小组之间走动,进行调节或监控。
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有发言、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同时要使学生学会听取他人意见并进行分析和判断,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实施手段
创新教学各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依托于实施的各种手段,本课程在几年的建设中,逐步将信息化的手段融入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网络辅助教学。专门建立了网络教学资源库、建立了精品课程网,同时适应新情况,将日常交流软件微信、QQ等工具运用到教学中。
(1)网络教学资源库和院级精品课程网
目前,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已建成网络教学资源库和院级精品课程网,资源库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并经常更新,是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资源库中,教师创建班级,班级成员加入后,能实现教师-学生的互动交流。同时,可布置网上作业,增强教学效果。此外,通过互动平台的使用,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学生遇到学习外的问题也可以与教师交流,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2)微信群或QQ群
在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互动交流软件被广发用于交友、工作及学习,使用最广泛的微信或QQ是学习交流的良好载体,可实践教师和学生课前与课后的实时交流,教师可将临床所遇临床案例或学习的知识点、教学视频及时传给学生,学生遇到任何问题也能及时向教师反馈。
(3)多媒体课件优化
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教师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对于影像技术这门课程,增加丰富的X光片和B超图及操作视频,配以教师讲解分析,让学生比较直观地学习影像知识。
(4)实用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情分析,应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可在校内实训室进行,也可以在校外实训基地或真实的宠物诊疗医院进行。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手段,多方位调动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3.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三、创新教学过程中重点解决问题
通过创新教学过程的实施可以提升教师素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合理地将多样化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环节,可以建立宠物医院现场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及讨论式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创建微信班级影像学习群,教师实时通过微信将临床遇到案例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分享给学生,供其探讨学习;创新教学,同时调动学生正确实用手机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手机在微信影像班级群或者登录小动物影像技术网络学习平台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学生考核机制,能更好地凸显自主学习在考核的比重,同时引进岗位考核机制,更真实地考核学生技术技能掌握情况。
通过创新教学的实践,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增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注重经验的积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
首先用“冬天到了,人们怎么过冬?那可爱的小动物又如何过冬呢?”这一儿童带有兴趣的话题导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课堂,非常生动地开动脑筋。当讲到“迁徙”和“冬眠”的时候,都能把课前准备好的资料展示出来,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对课堂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同时让学生在平时多观察,在实践中去验证知识,去了解更多的小动物过冬的知识,反馈知识。这样使他们学得快乐,学得灵活。
二、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能动地、创造性地学语文。
在我们传统的语言课堂上,老师进行繁琐的分析,连珠炮式的问答。最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空洞的结论。这样的语文忽视了学生富有灵性的感悟、积累,埋没了学生的创造性。现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我在《小动物过冬》一课中,有了深深的感悟。例如,学生向我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呢?经过大家讨论,上网,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方式他们了解了更多的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有的学生在网上查到了“燕子到了冬天为什么要南飞”、“燕子南飞飞到哪里”、“青蛙冬眠时怎么呼吸”、“青蛙冬眠不是因为冬天到来了,而是因为气温下降了,夏天把青蛙放到冰箱里它照样冬眠”、“小蜜蜂冬天为什么不会被冻死”等等很多有趣的资料。让他们在信息技术帮助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尤其是在分角色朗读时,生动形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对话中许多内容都是课本上所没有的,还不就是新的教学资源吗?
三、教学中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学好语文的基本规律是“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应以教材为中心开展“辐射式”语文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言、用语言,使“ target=”_blank">课件的阅读教学与课外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练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我在教学开始,首先认识三种可爱的小动物,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这无形中锻炼了口语,练习了表达;在让学习练习用“商量”、“暖和”造句时,扩展了对词的使用;在做“钻”的动作时,让孩子们体验了字的意思,引出了“刻苦钻研”这一成语,以上环节的设计,活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让他们感到学习成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学生个性化的愿望、想象巧妙结合。因此说,我们作为教师应注意在课内呈现出语文课内外有机整合的大语文环境。
因此我在这堂课中也采用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教学。
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童话的世界。在这堂美术课中我采用童话情景的形式,让学生处于有趣味的动态感知活动中,满足儿童活泼好动的愿望。随着趣味的增强和动态行为的激情触发,学生在童话情景的变化中主动探究,获得知识与快乐。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需要小朋友的共同参与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激发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使孩子们感到合作学习美术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然后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其进行自主学习,逐步树立合作探究意识。于是在本课堂中我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初步树立了合作探究的意识。但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还处于萌芽时期,所以我没有硬生生的灌输”集体力量大”的意识。而是采取小组扮演同一种小动物的形式,这样既有趣又能让其在潜意识里形成团队精神。
1 动物解剖学教学模式现存格局
目前, 中国各农业院校的动物解剖学教学主要存在两种模式:第一种也是较普遍的一种, 是将动物解剖学课程分为理论课与实验课,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时分配以理论课为中心安排实验内容, 基本模式是1堂理论课配1堂实验课的方式进行教学, 该种模式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统一安排及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根据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及学时安排, 直接在实验室等固定场所进行动物解剖学授课与实地解剖是动物解剖学第二种教学模式, 该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动物解剖学课程实物性较强、标本较多等优势, 增加了学生接触标本及实地解剖的时间。另外, 除上述两种教学模式之外, 将动物解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别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编制教学大纲、学时计划是目前动物解剖学存在的第三种教学模式。
2 动物解剖学现行教学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 动物解剖学现行教学模式的不足
2.1.1 理论课与实验课内容极易脱节
动物解剖学面对的是刚从高中时段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 传统的1堂理论课伴随1堂实验课符合新生的学习方式和依赖课堂制下的老师讲授为主的惯性, 也满足了大一新生的学习节奏, 但由于高中升大学的压力及大学象牙塔之梦观念的存在, 大一新生的放纵和享乐心态使大部分学生不能静下心来也没有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导致实验教学效果较差;另外, 理论与实验课配套进行时, 在大部分院校实行实验课双师制的条件下, 由于实验课与理论课教师不是同一个人, 教师个人对课程内容理解的差异及贯彻教学大纲时的个体误差导致理论教学内容易和实验内容脱节;其次, 实验经费的短缺, 导致在执行实验教学任务时出现因统一利用实验动物而将多个教学班调课到某一既定时间段按序进行实验教学, 导致理论教学内容还没有进行实验内容先行, 或理论教学内容先行实验内容过后1周或几周才进行的现象, 而调课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即反正认为是调课, 老师忙于讲解可能不注重纪律及课前没有预习或复习, 导致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课脱节, 没有真正达到通过实验课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验证和巩固的目的。
2.1.2 无法动态展示动物机体各器官之间及各器官本身的结构与功能联系
不管是现行的每周1堂理论1堂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或是理论与实验合二为一的实地教学, 也或独立的动物解剖学实验课程, 都只能静态地给学生展示动物机体各器官的正常位置、形态、结构和色泽, 但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各器官的发育演变等内容只能通过老师抽象的语言描述和讲解让学生去领会和理解, 不能直观动态地给学生展示动物机体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及各器官间的功能联系, 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动物解剖学的整体与局部的联系、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各器官间的功能联系等观念和意识及学习效率。
2.1.3 易产生听觉和视觉疲劳, 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目前, 由于扩招的因素, 动物解剖学和其他大部分课程一样, 均实行合班教学。合班教学的大课堂效应及理论课带直观实物标本的有限性和局限性让理论教学只能依靠更多的死板文字和静态图片, 学生易出现精力不集中、打瞌睡等现象, 达不到理想的理论教学效果;另外, 理论课与实验课合二为一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配套进行均局限于固定的场所, 同样的场所及同一时期面对同一个老师易产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疲劳, 也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2 动物解剖学现行教学模式面临的矛盾和挑战
2.2.1 传统课堂授课制培养的人才与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间的矛盾
传统课堂授课制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组织安排教学时间, 但老师占主导的教学模式不管怎么改变教学方法, 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热情, 让学生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及课程要求的高度去发扬自我主动性, 包括动物解剖学课程在内的其他课程的雷同教学模式更容易培养学生在课程学习上的依赖性, 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及创新意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行业激烈竞争的加剧, 现代企事业要求当今的大学生不仅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也要求现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畜牧兽医作为专业性较强的行业, 更需要学生在理论与实践并重条件下注重培养生产实际的能力及沟通能力。
2.2.2 学生课程越来越多与动物解剖学教学学时数越来越少间的矛盾
动物解剖学属于实物性强、术语多的一门课程, 让学生直接接触动物及其器官等实物或直接接触制备的各类动物器官标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识别和掌握所学知识;由于现代大学的素质教育理念, 各专业不再局限以前的课程, 而是有更多课程让学生选择, 导致在学分及总学时既定的情况下, 各单个课程的学时数愈来愈少, 这就给课程所在教研室及动物解剖学授课的教师本身提出了挑战:即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 均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动物解剖学课程本身要求的基本知识点讲授给学生, 同时又让学生能牢固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
2.2.3 实物性较强与实验经费较少间的矛盾
由于历史的原因, 畜牧兽医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广大农村, 学习费用收费较低及中国大学现行教学经费的分配机制与中国大学推行的素质教育, 使动物解剖学和其他课程面临同样的现象:学生选择的课程越来越多, 实验经费分配到单个课程越来越少, 这极易导致动物解剖学实物性较强, 要求学生实地解剖的时间和机会更多的课程特点与实验经费较少间的矛盾愈发突出。
2.2.4 动物解剖学部分抽象内容与学生难以理解间的矛盾
动物解剖学属于实物性较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常见动物有机体的各种器官均能通过标本制作手段制成各类标本应用于教学过程, 或通过实地解剖正常、鲜活的实验动物即时、直观地巩固学生对动物有机体结构、位置关系等的认识。动物解剖学除了向学生讲述动物有机体各系统的器官组成及其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色泽外, 还向学生阐明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功能联系及部分器官的发育演变过程, 但是不管实地解剖还是标本讲授, 均只能静态展示动物有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及功能联系, 诸如动物全身的血液流行径路、动物消化系统与消化路径、神经传导径路、母禽卵子的形成与产出和母禽生殖系统的联系等内容,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由老师以文字或口述的方式向学生阐述, 由学生去想象和理解, 缺乏直观和动态的演示,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授课效果。
2.2.5 不同专业需求与选择性教授课程教学内容间的矛盾
动物解剖学属于传统的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专业的基础课, 但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交叉学科越来越多, 除作为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动物解剖学也作为动物药学、动物生物技术、宠物科学、食品科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尽管动物解剖学作为课程本身有其基本知识点, 但不同专业开设动物解剖学的课程任务和目的各异, 使其对动物解剖学课程内容的取舍不同。但由于各专业对动物解剖课程所设置的教学学时数各异, 课时费因素的影响, 授课教师个人的敬业精神、授课水平、对专业及课程本身的理解程度等原因, 导致各专业的动物解剖学教学内容雷同较多, 不能满足各专业对动物解剖学的个性需求, 出现专业角度对动物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定位与动物解剖学课程对教学内容定位间的矛盾。
2.3 动物解剖学现行教学模式面临的机遇
2.3.1 中国养殖模式的转变为动物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及教学内容的调整提供了机遇
中国正处于养殖业从散养模式大规模转向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时期, 正经历传统兽医人才需要向现代兽医人才需求的转变。现代畜牧兽医人才不再是单纯针对散养模式时期单个病例的诊治, 也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疫病防疫和检疫, 而是基于规模养殖场基础上更为复杂的动物疫病防控、诊治及规模养殖场的管理、监控等任务和角色。作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宠物科学、食品加工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新时期中国养殖模式的转变必将促使动物解剖学的教学基于课程本身所涉及的基本知识点条件下如何去调整和满足上述各专业的专业需求。
2.3.2 中国积极的教育教学改革政策为动物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及教学内容的调整提供了平台
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各农业院校的老师有机会出国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 了解发达国家养殖业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有助于教师结合养殖业的发展趋势调整、补充其教学内容, 为培养适应新时期的合格养殖人才奠定基础。另外, 为适应中国养殖业转型期及未来发展需要, 针对从高等院校到小学阶段的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针对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等为探索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的动物解剖学教学模式提供了平台和资金支持。
3 提升动物解剖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3.1 理论课与实验课合二为一
将传统的动物解剖学每周1堂理论课与实验课合二为一, 从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上重新组合和安排, 这不仅解决和规避了单纯理论教学时的空洞、抽象以及实物标本的局限, 也节约了授课老师主讲时间, 让学生扮演课堂的主体, 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动物各种器官标本及实物, 满足动物解剖学实物性和直观性较强的特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2 将数码技术应用于动物解剖学
动物解剖学的使命之一是给学生树立动物有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各系统及器官间的功能联系, 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尽管绝大部分器官的识别可以通过实地解剖及制备好的器官标本让学生快速熟悉和掌握相关解剖知识, 但由于实验经费有限及部分器官标本难于获得和制备使学生难以理解。在数码时代, 利用三维或二维数码技术制作仿真动物器官模型, 演示动物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及相互间的功能联系, 能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有助于让学生快速牢固掌握所学解剖学知识[4,5];另外, 通过数码手段将教师现场实地解剖与讲解的内容放大至投影屏幕, 将有助于解决器官标本较小、可视性较弱和学生人数多不能观察的缺点。
3.3 动态场所有助于消除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
由于动物解剖学课程的特殊性, 可根据动物解剖学的教学内容适时适地地利用学校的实习牧场、校外的各类养殖场及校内的其他场所进行, 诸如动物体表划分、被毛类型、皮肤形态、乳房类型及结构等内容的教学, 如果条件成熟, 可以去当地屠宰场现场教学内脏器官的识别和解剖, 通过不同内容的实地验证性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不同场合、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教学模式, 深刻的印象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
3.4 开设分专业的学生职业规划的专题教学内容有助于满足不同专业及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
不管是传统的理论课与实验课, 还是理论与实验课的合二为一, 以及实验课作为动物解剖学独立的课程, 由于动物解剖学课程特点即实物性强的特点, 要求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和接触更多的实物标本或实地解剖。但是,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动物解剖学的学习目的要求各异, 这就要求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 对动物解剖学的整体教学学时、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其中, 针对不同专业开设动物解剖学专题实验将有助于解决不同专业与动物解剖学课程基本知识点与学时数少之间的矛盾。
3.5 加大实地解剖知识分值的比例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目前, 有关提高动物解剖学课程期末成绩的研究报道较多[6,7], 包括从动物解剖学课程角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报道, 但由于传统课堂授课制及学生依赖性的思想, 各农业院校的动物解剖学教学往往都有复习题, 学生知道期末成绩的重要性, 而期末成绩中以理论优先的思想导致动物解剖学理论成绩占了较大比例, 使大部分学生不重视平时的动物器官标本识别及实地解剖, 而是注重背复习题的短期效率式学习, 结果往往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即高分值的动物解剖学的课程期末成绩, 但不认识几个标本, 更不知道怎么进行解剖的现象。通过增加实地解剖及标本识别的分值, 从课程教学一开始给学生建立一个注重实地解剖能力培养及识别标本的理念。
3.6 编著针对不同专业的动物解剖学教材有助于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
作为不同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根据不同专业对动物解剖学课程角色及任务的需要编著针对不同专业的动物解剖学教材及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 将规避现行教学模式下因不同教师对不同专业的理解而导致的所有专业均使用同一本教材上课时的个体误差;适应不同专业的动物解剖学教材及实验内容也简洁明了地告诉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对自己所在专业的角色和任务, 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及优秀专业人才的培养。
动物解剖学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及新兴学科诸如宠物科学、食品科学、动物药学等的专业基础课, 其授课质量的高低、课程印象、授课教师的专业引导、学生掌握的牢固程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 也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对本课程的透彻理解、对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熟悉, 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场所等方面进行大胆增删和创新, 才能体现该课程作为畜牧兽医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的使命和角色, 才能为培养现代畜牧兽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喜春, 苏长青.家畜解剖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4 (2) :135-137.
[2]王剑, 吴建云, 谌剑波.家畜解剖学理论和实验同堂开设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 6 (4) :181-182.
[3]刘自逵, 屠迪, 王水莲, 等.推进家畜解剖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8) :95-97.
[4]孙俊峰, 游云华, 卢洁, 等.VRML在动物解剖学虚拟实验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6, 27 (11) :1976-1992.
[5]李方正, 刘春英, 姜忠玲, 等.3ds max在动物解剖学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 2007 (2) :26-28.
[6]屠迪, 邬静, 刘自逵, 等.动物解剖学实验考核办法改革的探索[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 27 (3) :196-197.
《小动物过冬》是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
其实动物过冬这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识字5的时候也已经涉及到了,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完全了解这三种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了。
在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并不满足课本中的这点知识,他们对这些科学知识还是很感兴趣的,于是我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去了解课文之外的更多关于各种动物是如何过冬的知识,学生特别感兴趣,语文学习的范围从原来的课文一下子打开了。可是如何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呢,我布置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关于小动物过冬的知识。然后,用第二天的早读课进行了一次《动物过冬信息交流会》,学生用心收集的信息虽然不是很多,也有小部分学生没有收集到,但大部分孩子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在交流会中,轮流介绍,交流碰撞,畅所欲言,甚至抢着说,孩子们的兴趣高涨,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口语交际课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却被忽视了。现在的口语交际课与过去的听话、说话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把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来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表达目标:结合“方方想养只小狗,但是妈妈一直反对”这个主题,学习“讨论”的方法。
倾听目标:参与讨论时能认真倾听,并能领会要点。
应对目标:能对他人的发言作出言语、态度上的回应。
教学重点我确定为:结合“方方想养只小狗,但是妈妈一直反对”这个主题,学习“讨论”的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在中年级段的要求,我在这节课上首先就是提炼出了本节课要学会的口语交际的训练点----讨论。因此我根据这个训练点,参照上海(谭珊珊老师)的口语交际课《推荐》的课堂模式,在教学设计中我还融合了我市的“例中学、实践悟、迁移用”三步走的基本课堂模式。课上注重采用实例来引导孩子们在案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讨论”的方法,并且在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搭建好学习的“支架”。支架的设计很重要,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为学生搭建的支架有:把案例中三名学生的发言整理在了表格中,便于孩子们纵向比较出“讨论”的方法,第二个支架就在方法总结时,为孩子们提供总结“讨论”方法的关键词,如先( )在( )最后( )。这些支架的搭建能帮助孩子们很顺利的完成方法的学习。
在这节口语交际教学中,我创设了多种情境,第一个情境,三名学生在讨论“应不应该养小狗”,第二个情境是课件出示几种常见的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应不应该养小动物”,第三个情境是利用学校正在开展的“读书节”活动,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针对“应不应该买课外书”展开讨论。口语交际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没有交流的土壤,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所以,口语交际的精彩之处就体现在学生的练说过程。我在课上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练说的舞台。在本节课上,让学生先在小组里模拟讨论,大家互说互评,其他的`同学认真倾听,适时插话补充。人人参与,个个有感而发,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这种模拟角色的体验活动,不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使学生在有理有据的讨论中学会树立自己鲜明的观点,让自己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语言表达更加清晰、临时反应更加迅速,而且也让学生的综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我在课堂上把握各种机会让学生在众多的言语实践中学习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同时,我还关注到了与人交际时的基本交际礼仪,如与人说话时双眼注视对方,声音大小合适,距离不能过远或过近等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从而能更好地和别人进行沟通。
这些教学目标的达成,主要靠教学设计这个载体来实现,所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来探究合适的口语交际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说想法
2、引出今天的交流话题“讨论”
(板书:讨论)
二、指导表达(例中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探索方法
播放课件:一群孩子在讨论今天的话题。
(二)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完成课上研讨单。
(三)学生总结方法
(四)温馨提示
注意礼仪
(五)初试讨论
1、组内练习。
2、汇报展示(2—3名同学)
3、师生评价
三、根据学到的方法,自由表达(实践悟方法)
(一)组内根据学到的方法练习表达
(二)汇报展示
(三)根据评价,完善表达
(四)再次练习
(五)汇报展示。
(六)善意小提醒
四、拓展延伸(迁移用方法)
(一)迁移用方法
(课件出示讨论话题)
1、红红说:读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可以买课外书。
妈妈说:读课外书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还是别买课外书。
2、自由发言,集体评议。
五、盘点收获,评选优胜小组
1、自由评选优胜小组。
2、各组再推选“最佳讨论员”。
六、升华情感
以上是我在这节课上的简单的课型特点介绍、基本设计理念和教学流程,通过上这节课,我认为一节好的口语交际课,必须要具备的特点有:
(一)用心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点燃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
(二)精心创设交际情境,激起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三)结合学生生活,积极创造实践机会,拓展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
(四)关注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教会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
(五)选择灵活多样的交际形式,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技能
这节课可能还有许多值得大家思考的地方,比如: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够丰富。在学生有精彩发言的时候,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很好、不错、你真棒”等不明确的评价,这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远远不够。
(二)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参与率并不太高。在这节课上,虽然注意了关注大多数学生,但是还有部分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如何让所有孩子都参与课堂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潜心研究的问题。
参加了“镇江市‘好课堂’教学竞赛”,我对“一堂好课”有了新的认知。我认为,好的课堂应该是简约而流畅的,情境引人入胜,过渡简洁自然,问题层次分明,活动由浅入深,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没有任何多余的语言描述。也只有这样简约、流畅、无“赘肉”的课堂才能成为高效教学的主阵地。
一、引人入胜的情境是好的开始
电视剧《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画面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不需要任何多余的描述,仅仅是这种先声夺人的气势,人物性格就已经初步展现出来了。受此启发,我决定用同样的方法让可爱的小鸡出场。一段叽叽喳喳的叫声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播放小鸡出壳的视频展现这段叫声的来源,然后提出质疑:“一个普通的鸡蛋里为什么会钻出小鸡来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由此一气呵成,直接导入对鸡卵的发育过程的探究。
对于两栖类的发育部分,我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剪辑视频从听觉、视觉上直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设置一系列疑问,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蝌蚪和青蛙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再追问:“小蝌蚪和妈妈到底哪里不一样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
二、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生成问题和逐步认知的过程
鸡卵孵化时表面看没有任何变化,而课本上有关鸟类发育过程的内容比较少,仅仅通过几幅图片、几段文字,很难让学生理解鸟类的发育特点。因此,我主要采用探究实验、观察比较、分析交流等方法来揭开鸡蛋里的秘密。学生通过解剖4个发育到不同时期的鸡卵,观察比较、描述现象、猜想发育的天数、展示和交流探究成果等一系列活动,逐渐发现鸡卵的发育过程是在连续不断地变化着的。接着展示一组密集的鸡卵发育过程解剖图片,强调发育过程的连续性。再提问:“鸡卵发育过程中哪些物质减少了?”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比较,发现鸡卵发育过程中吸收了营养和水分。此时会生成问题:“平常在市场上买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来吗?”“鸡卵孵化时所需的营养和水分从哪里来呢?”教师补充第三个问题:“鸡卵发育过程中质量会减轻,这是为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了解鸡卵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孵化需要适当的外部条件,孵化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和水分来自于鸡卵内部,消耗的能量是分解有机物而获得的。然后用“鸡卵的发育过程示意图”来小结鸟类的发育过程。此时由鸡卵的发育拓展到鸟类的发育,又生成新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鸟类的雏鸟都和小鸡一样呢?”通过对两组雏鸟图片的观察和比较,认识雏鸟的两种类型。此时,学生对于鸟类的发育过程才形成整体的认知。
对于两栖类的发育过程,我采用了与上面类似的方法进行诠释。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青蛙的发育过程顺序标本”,从而分析蝌蚪和青蛙在外形、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不同之处,同时探究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接着展示交流,再用表格整理归纳,然后用“青蛙的发育过程图”小结青蛙的发育过程,从而对两栖类的发育过程形成整体的认知,也为形成“变态发育”的概念做好准备。此时顺理成章地构建出“变态发育”概念。但是,构建了概念不代表学生真正理解了概念,所以教学活动还要继续进行。教师根据学生听到“变态”两个字而大笑的反应,追问:“这里的‘变态发育’和你们认为的‘变态’有没有区别?”学生很容易理解成“变态发育”是指形态变化。这时教师再问:“仅仅是形态上的变化吗?”从而强调变态发育还包括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等多方面的变化。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才能发现和理解“变态发育”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
三、自然巧妙地过渡是知识衔接的关键
鸟类的发育和两栖类的发育是两块独立的内容,两者之间如果不能很好地过渡,就会导致学生的认知出现割裂和断层。因此我巧妙地运用雏鸟的分类图片提出质疑:“这些雏鸟都有妈妈细心地呵护,而一群小蝌蚪却找不到妈妈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接着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从而过渡到两栖类的发育部分,使得前后知识之间的衔接自然而流畅,避免了因过渡太生硬而出现前后知识割裂的现象。
四、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在解剖鸟卵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看到发育中的胚胎不能接受,甚至有身体不适、干呕的现象出现,有几个男生站起来,准备逃离“现场”。我赶忙走到他们身边,十分淡定地拿起一个培养皿,惋惜地看着里面的胚胎,告诉他们:“这个胚胎本来可以成为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鸡,可是它为了我们今天的科学探究而献身了,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地完成这次探究,它的死就‘轻于鸿毛’,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认真地完成探究,学有所获,它的死才能‘重于泰山’。”听完这番话,孩子们收起了厌恶的表情,带着一份凝重,重新回到了座位上。他们努力地克服着不适反应,非常认真、细致地观察起每一个胚胎。有一位男生,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多次干呕,但他一直坚持着完成了自己的展示。他们的表现让我十分感动,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科学探究精神吗?也许在很久以后,他们不一定记得在课堂上曾经看到过什么、听到过什么,但是他们一定会记得今天的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也一定会懂得敬重这些为科学献身的小生命。我相信,经历了这次探究,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会更加珍惜生命。
五、美中不足,仍有遗憾
这节课虽然获得了镇江市“好课堂”教学竞赛的一等奖,但课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发现教学设计还不够完美,仍然留有遗憾。其中有一个难点问题处理得略显不足,即“鸡卵发育过程中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因为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没有自己孵化鸡卵的经验,他们并不知道鸡卵孵化过程中质量会减轻,因此在课堂上我直接给出了“质量会减轻”的答案,仅仅让学生分析其中原因,导致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不能形成直观、具体的认知。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我想以后可以这样改进:在课前20天,组织部分学生用人工孵化器自己孵化鸡卵,并每天在同一个时间点对孵化中的鸡卵进行称重,用表格记录每天的数据。在正式上课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学生会发现鸡卵的质量在逐渐减轻,从而形成更加具体、直观的认知。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展开合理想象,并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
2、鼓励幼儿学习合作创编故事,体验合作的乐趣。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大图片(乌龟、袋鼠、大象、河马各一)
2、小图片若干分散在后面桌子上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动物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呢?
逐一出示四个动物,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这些小动物遇到了一个难题,它们都想在森林里开一家小店,可是不知道开什么店好,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最会动脑筋,最喜欢帮助别人,所以想请你们帮帮忙,给它们想个好办法,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幼儿自由讲述。
现在就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它们开什么店好?并且要说出你的理由。
在幼儿回答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完善前一个孩子的回答,把话说得更好。
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帮小动物想了这么多好办法,小动物们真高兴。
3、老师讲故事《开店》。
刚才,老师也帮它们想了几个好办法,还把这些办法连起来编成了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听老师的主意?
老师完整讲述故事。
4、迁移讲述经验,为别的小动物想办法。
这四个小动物高高兴兴地在森林里开了店。别的小动物着急了,它们也想开店呢,瞧!它们都来了,快请小朋友到后面桌子上去找一个动物朋友,然后回到椅子上,四个小朋友一起讨论讨论,也帮它们想个好办法。
幼儿每人拿一个小动物图片,小组讨论,教师观察指导。
请小朋友上来讲述自己的想法。
5、合作创编。
请四个小朋友上来把他们想的办法连起来,编成一个新的故事。
教师讲述开头和结尾,创编一次。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讲的故事好听吗?下次我们再来学,好不好?现在请你和朋友交换一下手中的图片,去讲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是建立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的。平时孩子们很喜欢小动物,每天都喜欢捧着动物王国的书看。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请他们为动物们出主意、想办法。活动开始,让他们猜猜森林里会开哪些店,其实这个问题,是让幼儿了解自己生活周围的环境。当孩子们猜出时,就出示相应图片。活动开始就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结合指偶表演,图片和文字进行阅读,让幼儿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及其过桥的样子。
2、尝试仿编短句“谁过桥怎样”,发展表达和仿编的能力。
3、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的指偶人手一个
2、幼儿对一些小动物的叫声及走路的样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3、磁带、挂图4张小熊木偶1个四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小熊”,“今天小熊可高兴了,因为等会儿有许多的小动物要来给它庆祝生日,可是,到小熊家必须经过一座小桥,小熊想:它们能过桥吗?瞧!别担心,谁已经来到桥边了?”
(反思:以故事的形式直接揭示主题,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了。整个开始部分简单;过渡很自然)。
(二)基本部分
1、结合图片,示范仿编儿歌。
(1)老师出示小青蛙、蝴蝶的图片。提问:谁来过桥了?怎么过桥呢了?
学习短句,小青蛙桥过桥呱呱呱(跳跳跳)学习短句:小蝴蝶过桥飞飞飞(反思:这两句的提问采用了递进式的方法,在第一句的学习基础上,幼儿很容易掌握“***过桥***”的结构句式。
在活动的组织上,灵活地采用集体教学与分组教学及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便于幼儿学会儿歌,为仿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幼儿选择指偶自由表演“过桥”,“可以选个你喜欢的动物,找上你喜欢的朋友,把小动物怎么过桥,一边讲一边表演出来”。
幼儿分组表演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反思:这一环节是幼儿学习的重难点,而幼儿具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运动看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我设计使用指偶把静态的形象转化为动态的形象,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自由选择指偶开始自由的说“***过桥***”,这里安排能力强的幼儿带头,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分组自由仿编,给每位幼儿提供了活动机会,让他们大胆创作;个别仿编能充分了解幼儿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3、结合图谱幼儿表演,幼儿手拿指偶和教师的图谱结合汇编成《小动物过桥》。
“小动物来到了小熊家,它们把过桥这件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名字就叫《小动物过桥》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请用完整一句话来告诉老师(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幼儿从表演指偶到结合图片和文字图谱进行阅读。不但让幼儿对作品有完整的认识,还进行了阅读活动于美工活动的整合。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阅读规则意识差,所以设计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图片,符合小班幼儿视觉和认知发展特点同时指导幼儿正确阅读图片。)4、”我们带上我班的这些小动物一起去小熊家为它过生日,好吗(唱生日歌结束)。
(反思:整个活动用故事形式串联下来,过渡自然,完整。在本次活动设计过程中,我始终以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性,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表演,阅读,来发展幼儿的仿编能力。让每个幼儿积极地参加阅读活动。)
附:作品 小动物过桥
小鸭子过桥呷呷呷,小鸡过桥叽叽叽。
小螃蟹过桥爬爬爬,小白兔过桥蹦蹦跳。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故事导入很感兴趣,可是在仿编短句和表演时“冷场”了孩子不太善于表述和表演,若是在故事导入时请幼儿集体出来表演。先活跃下气氛,可能效果会好很多。
【《小动物排队》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中班数学小动物排队教案反思05-28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动物排队11-29
小班数学:动物排队10-12
教学反思排队12-14
中班社会教案《排队接水》及教学反思11-29
《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06-26
瓶盖小动物教学活动反思06-21
中班数学教案《小动物做客来了》及教学反思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