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企业社会保险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是铁路企业为了保障铁路系统职工及其供养直系亲属的医疗保险待遇,依据国家及铁路有关文件规定建立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完整性和可比性,该文认为应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对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进行会计核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铁路企业社会保险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铁路企业社会保险论文 篇1:

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研究

【摘 要】劳动用工风险防控机制的完善,有助于铁路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性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论文主要对劳动用工风险的表现形式,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风险防控原则及风险防控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风险防控

1引言

企业劳动用工风险主要指的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及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此类风险以法律层面的风险为主[1]。现阶段,我国已经在劳动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化的劳动用工风险防控体系,已经成为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机制进行探究,有助于铁路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优化。

2 劳动用工风险的表现形式

2.1 人员风险

铁路企业的人才招聘机制以当年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铁路大专生为主体,无其他招聘渠道。企业自然减员问题是制约铁路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铁路企业工作环境相对艰苦,部分新入职的职工难以适应铁路企业工作环境,这就使得铁路企业职工的流动性有所增加。在企业新职工数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下,铁路企业自然减员严重,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除此以外,职工队伍学历过低的问题,也使得铁路企业表现出难以适应高铁时代的弊端。

2.2 合同風险

劳动合同具有约束企业与劳动者的行为的作用。一些用人单位出于降低自身资金投入的需要,往往并不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甚至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失误以后随意辞退员工。一些企业在员工试用期并不会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国家劳动法的规定,用工时间在一年以上,可视为企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包含于劳动合同期限以内。就铁路企业而言,企业部分非主营运输业务实行业务外包,业务承包单位有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现象,给用工单位带来用工风险。

2.3 企业职工工资待遇风险

与企业职工工资待遇有关的风险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获得工资风险;二是病假、事假等风险;三是与企业加班制度有关的风险;四是社会保险方面的风险与工伤风险。社会保险方面的风险与工伤事故风险在企业职工工资待遇风险中占有较大比重。在铁路企业非主营运输业务实行业务外包的情况下,企业职工工资待遇风险多表现于业务承包单位之中。铁路企业业务承包单位拖延社会保险缴纳日期的行为不仅会让企业劳动用工风险有所上升,也会给用人单位自身利益带来不利影响[2]。

2.4 企业管理风险

考勤管理、违纪人员管理与员工辞退机制在劳动者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员工辞退风险在企业管理风险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根据铁路企业的实际情况,受停薪留职制度影响,铁路企业内部出现了一大批长时期不工作的职工。这些长期不上班的职工的存在,让企业的经营成本支出有所增加。现阶段,我国劳动合同法已经围绕员工辞退问题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在一厢情愿的情况下辞退职工。

3 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铁路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

我国铁路企业是铁路改革发展的产物。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基层铁路站段进行过多次大规模整合,如2005年3月,原铁道部构建了以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为核心的三级化管理体系。现阶段铁路企业在铁路运输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铁路运输体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员管理要求的差异性的影响,自铁道部撤销以来,一些单位在整合移交过程中出现了冗余人员过多及结构性缺员等问题,还有一些业务承包单位存在着忽视劳动用工管理,人员聘用的随意性过大的问题。

3.2 人力资源需求与用工总量的控制矛盾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不断发展,自铁路总公司成立以来,我国铁路企业的经营规模与经营业务得到了不断拓展。高铁路网建立以后,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在铁路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铁路企业暂时可以通过挖掘内部人才的方式化解这一矛盾,但是在新业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企业内部挖掘人才的难度有所增加,精简机构,裁撤冗员是铁路企业化解人力资源需求与用工总量的矛盾的可行措施。在机构精简、人员精简过程中,人员安置问题是铁路企业当前所不可忽视的问题。

3.3 定岗定编标准用工管理机制问题

随着铁路基层站段基础建设的开展,一些前沿化的管理流程与管理技术已经开始在铁路企业基层站段得到应用。在铁路企业传统业务操作模式不断改良的发展环境下,铁路企业原有的定岗定编标准已经难以满足铁路企业新的业务流程要求。随着铁路改革工作的实施,劳务派遣成为铁路企业满足自身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在劳务派遣实施过程中,用工单位以派遣替代标准用工的方式可能会让企业面临的劳动纠纷有所增加。

4 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原则

4.1 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

铁路企业的劳动用工风险防控需要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为主要目标,也就是说,风险防控措施需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并要在提升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上,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

4.2 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原则

统筹兼顾与整体推进原则要求企业在劳动用工风险防控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用工总量控制、生产力布局调整和劳动组织的完善,并要在提升队伍素质,优化岗位设置的基础上,促进岗位设置与资源配置的融合,进而规避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面对的用工风险。

4.3 用工总量与稳定骨干相统一的原则

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效果可以被看作是企业管理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就铁路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言,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的构建,是防控劳动用工风险的可行措施。在注重用人机制建设的基础上,切实开展减员增效工作,可以在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基础上,发挥出稳定生产技术和专业管理骨干的作用。在风险防控过程中遵循用工总量与稳定骨干相统一的原则,有助于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

4.4 公平、公开与公正原则

公平、公正与公开原则也是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体系构建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在风险防控措施构建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要在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以后,开展风险防控决策。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同时,铁路企业也需要对风险防控措施的透明度进行强化,以促进铁路企业减员增效工作的开展。

5 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措施

5.1 根据岗位特点确定用工形式

根据铁路企业的岗位特点,确定用工形式,是铁路企业新时期规避劳动用工风险的可行措施。现阶段铁路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多应用于铁路“三性”岗位,劳务派遣用工人数需控制在职工总数10%以内。在劳务派遣模式实施过程中,铁路企业需要与一些已经取得劳务派遣资格的企业开展合作,以避免铁路企业直接成为用人单位,直接承担用人业务的问题。

现阶段,基于劳务外包的用工形式也已经在铁路企业中得到应用。在劳务外包模式应用以后,企业需要遵循“对事不对人”的管理原则。若承包方为自然人,在劳务纠纷产生以后,自然人与发包方之间可以被认为存在劳动关系。企业技术保密等问题也是企业在劳务外包应用以后所关注的问题。外包企业的资质与其所提供的劳动者的条件是铁路企业需要严格审核的内容,上述内容需要以条款的方式,在合同中进行明确。

定岗定编问题也是铁路企业在用工风险防控过程中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对铁路企业的经营特点进行分析,定岗定编是铁路企业控制用工总量的主要依据。第一,在定岗定编工作实施过程中,铁路企业需要从基层站段的实际作业流程与经营特点入手,完成主要生產组的确认,进而根据主要生产组的劳动生产率,确定各个生产组的人员定员,进而根据生产人员的定员数量,确定非生产人员的定员数量。在定岗定编工作实施过程中,铁路企业需要对网络布局的优化与劳动组织的优化进行充分考虑,进而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完成新的定员标准的构建。第二,相关人员在定岗定编工作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对各类统计资料进行调查研究,进而对劳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明确,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三,铁路企业定岗定编工作不仅需要注重铁路企业的现实条件,也需要对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进行明确,进而在优化劳动组织的基础上,促进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便让企业更好地规避劳动用工风险。

5.2 加大铁路企业改革力度

针对铁路企业非主营运输业务承包单位在劳动合同制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需要在强化改革力度的基础上解决这一问题。铁路企业改革工作的开展,旨在去除企业行政职能,并要在分离非运输经济体系的基础上,减轻企业负担,提高运输生产率。对此铁路企业可以构建一些从事非主营运输业务的子公司,以便让此类企业纳入铁路企业管理体系之中,并要在优化合同制度、改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提升非运输生产企业市场竞争力。

5.3 优化铁路企业职工工资待遇管理制度

企业员工薪资福利待遇问题是企业职工管理领域的敏感问题,为了在保证员工工资、福利分配的合理性的基础上,规避劳动用工风险。针对铁路外包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需要对以下措施进行应用:第一,企业需要对员工工资管理方法进行明确。在劳动保护标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会利用加班的方式延长工时,因加班费而导致的劳动纠纷也在近几年表现出了不断增加的特点。铁路企业的业务领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铁路企业基层工作大多存在着工作强度大的特点,合理化的工资制度与工时制度的制定,是优化加班管理,规避企业劳动用工风险的措施。第二,在工资管理办法确定以后,企业需要按时足额向职工发放劳动报酬,并要为职工足额缴纳劳动保障费用。第三,铁路企业也需要为职工的福利待遇提供保障。职工福利待遇具有提升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从制度层面入手,对福利制度进行规范,可以让企业避免一些由福利待遇引发的劳动用工风险。

5.4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企业内部劳动调节工作过程管理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遵守法律规定,是规避劳动用工风险的先决条件。为避免用工风险的出现,铁路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对用工风险给企业经营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深入了解,并要在工作中警惕用工风险的产生。针对铁路运输系统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风险较高的环节,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行动预案,并要主动应对用工风险。现阶段,我国铁路运输领域已经构建起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优势互补的客运运输体系,如改变运输方式,加强高技术人员培养等措施是铁路企业提升劳动用工风险防范意识的措施。

员工日常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也可以发挥出规避劳动用工风险的作用。通过对我国铁路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过程管理方法是适用于铁路企业的一种理想化劳动用工风险规避办法。针对外包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需要关注内部劳调工作的过程管理,如在劳动纠纷产生以后,企业需要在做好内部沟通的基础上,对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作用进行有效发挥,并要对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沟通平台进行完善。第三方机制在劳资纠纷处理过程中的应用,也可以為铁路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在基于过程管理的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对劳动法律法规宣讲工作与企业规章制度宣讲工作进行强化,并要在对劳资关系协商机制与争议预防预警机制进行完善,以便在化解矛盾的基础上,规避劳动用工风险。

5.5 积极推进减员增效

随着铁路改革工作的开展,铁路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用工制度改革工作与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已经得到了铁路企业的关注。人员精简是人事制度改革、用工制度改革与分配制度改革中的核心内容。现阶段,一些铁路运输企业已经对企业的一些基层岗位进行了压缩与合并,如某铁路企业对调车组、货运工作站级助理值班员岗位进行了优化,在岗位编制数量下调、压缩以后,企业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实现精简三分之一的目标,如在车站值班员配置方面,铁路企业原有的人员配置方案为1名车站值班员配属两名助理值班员的方案,在减员增效改革工作实施以后,助理值班员的数量可以达到0至1人。在调车组人员配置方面,原有的调车组包含有2名司机(正副司机)和4名调车作业人员,在人员精简以后,调车组司机数量为1人,调车长在调车过程中发挥副司机的作用。调车人员的数量由4人调整为3人。在铁路系统冗员过多的情况下,铁路企业也可以通过人员退休及降低新员工招募数量等方式降低职工数量。在减员增效工作实施过程中,铁路企业也需要对合理确定备班人员,以便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6 结语

铁路企业劳动用工风险与铁路运输系统历史遗留问题及用工总量控制问题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铁路企业的用工风险防控机制需要与自身的弹性用工需求相吻合。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与实际经营情况确定适合本企业的用工方式,根据企业阶段性目标与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是规避劳动用工风险的可行措施。在积极推进减员增效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用工方式,有助于企业劳务专业分工的深化,也可以为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蒋东明.基于劳动合同法视角的劳动用工风险研究[J].法制博览,2018(12):210.

【2】曾光.企业用工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09):207+196.

作者:马树德

铁路企业社会保险论文 篇2:

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探讨

[摘要]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是铁路企业为了保障铁路系统职工及其供养直系亲属的医疗保险待遇,依据国家及铁路有关文件规定建立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完整性和可比性,该文认为应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对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进行会计核算。

[关键词]补充医疗保险 基金 会计核算 探讨

驻闽铁路运输系统以原福州铁路分局为牵头单位,成立福建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铁路分中心(以下简称“铁路分中心”),在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及南昌铁路局领导下,具体负责驻闽铁路运输系统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执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补充,是企业自筹资金,应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驻闽铁路运输系统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的实践,就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所应采取的会计核算基础谈几点看法。

1 比照《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的优点与局限性

驻闽铁路运输系统医疗保险启动时,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比照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执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据此,铁路分中心对所管理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

1.1 优点

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到或实际支出的款项为确认标准,其优点是能如实反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实际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防止基金虚收、虚支现象的发生。从实际运作情况看,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的会计核算,基本上能满足管理的需要。

1.2 局限性

由于经办机构和管理部门希望获得更全面、真实的财务信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也暴露出以下方面的局限性:

1.2.1 在收付实现制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和负债核算不完整、不真实,不利于防范基金风险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只能反映财务支出中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许多已经发生但需要在以后期间支付的现实义务并没有被确认为负债,如已发生未支付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暂扣考核款等,这部分债务只有在实际支付时才能体现支出,不利于防范基金风险。

1.2.2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务和报表不能全面记录和反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状况

当收益实现和收到款项的时间不在同一期间时,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收益便不能代表活动的真实结果;同样,当费用发生与支付不在同一期间时,收付实现制会计记录的费用也不能正确反映当期业务活动所支付的代价。应付费用在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账务和报表中得不到反映,应缴基金和欠缴基金也无法在会计报表中反映,以会计期间款项的收付为标准入账,各会计期间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可比性。

1.2.3 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情况,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进行收支分析,是提高基金运行效益的重要手段,但在收付实现制上进行的会计核算难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它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结余水平。这不仅不利于基金的有效使用,也不利于医保经办机构针对基金使用状况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可见,收付实现制已不能满足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进行收支核算的要求。

2 执行《铁路运输企业财务会计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优点与局限性

2004年5月,南昌铁路局和福州铁路分局并局,由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属于铁路企业自行筹集和管理,同属于铁路局财务核算体系,为统一福建、江西两省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核算,同时也为了弥补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更真实全面的反映基金财务状况,铁路分中心将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制度更改为《铁路运输企业财务会计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通过几年的实践,其优点和局限性表现在:

2.1 优点

2.1.1 能完整地反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结余情况,全面反映基金债权债务

全面完整地反映基金的收支结余和债权债务有利于做出合理的预算安排,提高其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也有助于医保经办机构对各缴费单位,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实施考核,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2.1.2 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基金财务状况和使用效益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基金财务状况和使用效益,满足各部门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财务信息的需求,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施,为铁路局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的客观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

2.2 局限性

随着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也显现出它的局限性:

2.2.1 基金结余不能反映真实的现金流量

铁路分中心损益表上显示基金结余很多,在资产负债表上却可能没有相应的资金。这是由于权责发生制把应计的收入和费用都反映在损益表上,而其在资产负债表上则部分反映为现金收支,部分反映为债权债务,权责发生制最终决定的是净结余而不是现金流量。

2.2.2 铁路局运营财务报表不能得到客观的反映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并入铁路局的运营决算时在应付福利费表和债权债务表中体现基金的收支结余,已发生未支付结算费用和应收未到账基金按权责发生制核算导致了债权债务的虚增,造成铁路局运营财务报表数据不够真实。

2.2.3 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和决策者造成概念混淆。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核算基础不同使得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结余定义不同,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和决策者容易造成概念混淆。

3 对铁路企业补充保险基金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的设想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综合分析分中心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实践当中的优缺点,笔者认为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应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

3.1 明确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所属的会计体系

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不同于商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它是铁路企业为了提高铁路系统参保职工的医疗待遇,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的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范畴。因此,笔者认为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应比照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执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但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又不同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它属于铁路企业自筹和管理,也应结合铁路局和经办机构管理的需要,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

3.2 具体办法

3.2.1 对负债、费用、收入、支出会计要素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

参保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的刷卡费用和转外就医报销费用,虽然医保中心当月尚未支付款项,但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责任已经发生,将于以后期间支付款项。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确认当月支出和负债,于实际支付款项时冲减负债,减少银行存款。铁路企业点多线长,100多家参保单位遍布福建全省,每月从各参保单位上报基金申报表到医报中心核对后下发缴费通知书,再到各单位核对数据,最后到参保单位财务付款,每个工作环节都需要时间,每个单位基金缴纳时间也不统一,基金筹集效率受到影响,但并不影响基金最终按实缴纳,因此对每月的应收未到账的基金,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和应收款,于实际收到款项时,增加银行存款,冲减应收款。对本期应分担的经济责任按权责发生制要求列入当期支出,对本期应收的基金应按权责发生制要求列入当期收入,有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结余和债权债务。

3.2.2 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会计科目和报表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格式上,结合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业务内容,设计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会计报表不再纳入铁路局的运营报表,但必须向铁路局财务处上报审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同时对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分别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核算的不同结果,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分析其差异影响,使财务信息使用者对基金的收支状况和医疗保险中心的工作绩效有更为全面、真实的了解。

总的来说,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基础是可行的,它可解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各自存在的局限,真实反映基金运行状况,为财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客观完整的财务信息,满足铁路局对补充企业医疗保险基金实行宏观管理的需要,为铁路局规避基金风险、制定长期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林义.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 刘玉廷.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 会计研究, 2004,(10).

作者:孙 艳

铁路企业社会保险论文 篇3:

当前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运行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铁路企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保险形式。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铁路企业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文章通过对S局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基金管理不到位、数据共享不通畅、异地业务办理时效不高、政策宣传力度不足等,并提出通过优化资金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发专属App和加强队伍建设等措施来完善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以加大铁路企业医疗保险的保障力度。

关键词: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对策分析

为提高企业职工医疗保障水平,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规范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的指导意见》(铁总劳卫〔2014〕98号),S铁路局自2016年起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办法进行修订。按照“普惠覆盖、规范管理、服务职工、持续发展”的原则,S铁路局两年来结合省内实际,在完成企业基本医疗保险属地移交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待遇支付方式,积极优化业务经办流程,切实加强医疗费用稽核监管,努力提升医疗保险管理水平,全力做好职工的医疗保障工作。新修订的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本文以S铁路企业为例,针对目前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在资金管理、数据共享、异地医疗报销办理效率和政策宣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S铁路局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运行情况

1. 覆盖人数显著增长

随着降起付、增门诊等优惠政策的实施,补充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职工满意度与获得感稳步提升。2018年,S铁路局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补助人员占参保人数的41%,同比增幅6%以上。

2. 补助水平稳步提高

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加大补充医疗保险对重病、慢病的补助力度,有效减轻个人医疗负担。2018年全年,企业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15692.18万元,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11780.77万元。定点机构普通门诊就诊31.32万人次,发生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统筹补助3511.56万元;零星報销普通门诊0.17万人次,发生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统筹补助238.83万元;住院、门诊慢性病就医发生的应由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补助19362人,需支付补助4244.62万元。

3. 支付方式多样化

2018年度省内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待遇支付分三类,一是通过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与定点医疗机构联网,实现职工普通门诊就医刷卡实时结算;二是对职工门诊转诊、异地安置门诊及职工家属住院自付费用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待遇,实行零星报销结算;三是对职工在属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住院、门诊慢性病就医发生的应由个人自负医疗费用,按照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待遇,实行年终一次性补助。

4. 定点机构全覆盖

2018年末,省内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实行协议定点结算机构36家,其中定点医疗机构29家,定点药店7家,分布于管内京九、沪昆、浙赣、鹰厦线沿线,极大地方便了职工看病就医。同时,由于点多线长,在很多偏远的地区,沿线小站都会有企业的职工,为了解决职工就医问题,S铁路局采取就近就医,医疗保险报销的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S铁路局企业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资金管理制度尚存不足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主要有二个渠道,即:提取职工缴纳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和利息收益。资金的管理主要按照《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办法》、《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普通门诊就医管理规定》等制度执行,在运行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当前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中对离休的人群、特别的条款项目,在医药费用的起点、报销比例及医疗报销的封顶线的设计等方面,存在科学性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这部分补充医疗保险资金使用时的监管难度较大,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使得少量特定人群看病难、看病贵。

2. 数据共享不够通畅

目前,职工住院及门诊慢性病就医的属地医疗保险待遇数据,需要通过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与省本级信息系统之间建立“中间库”实现共享,由于省本级信息系统升级、网络不稳定等原因,使得数据共享出现中断或延迟等问题,导致职工待遇补助滞后,需要改为人工审核,给补充医疗保险管理增加了不少难度,导致有的政策条款难以落地,给报销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项工作涉及S铁路局近10万职工家属,工作量巨大且耗时长,信息化建设升级迫在眉睫。

3. 异地医疗报销办理效率不高

虽说目前在省内各市、县都有补充医疗保险的定点医院,但很多医院却不能直接进行刷卡支付,而是先垫付再报销,这些门诊费用只能通过手工报账,手续繁琐,职工跑腿次数多,报销时效不高。

4. 政策宣传不力

由于经办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少数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强的员工很难在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传达正确的信息以确保工作质量。加之政策传达方式存在局限性,仅靠印发政策文件和办事指南不足以让职工实时掌握社保政策规定,导致职工医疗救助意识薄弱。

三、完善铁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1. 优化资金管理

要充分利用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资金,需进一步完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补助的政策条款,努力提高职工医疗保障水平。比如:在补助范围中增加参保人员住院多次产生费用,累计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符合属地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内的个人自付费用的补助;提高重大疾病职工住院医疗费用的补助比例,如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等重大疾病,帮助职工顺利度过难关,切实解决大病重病职工因病致困的问题。企业要充分的调研,认真分析,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合理确定补助范围和标准,落实“健康铁路”建设的相关要求,不断减轻职工医疗费用负担。努力实现精准助医,提高职工医疗保障水平,让职工看得起病,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的合力。例如:根据年底资金的结余水平,按照累进式阶梯补助的方法设置补助比例,让综合负担越重的职工补助比例越高,即可大幅缓解困难职工因病至贫的情况。

2.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加快推进社保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保信息化系统,实现集团公司社保与站段之间、与属地社保的网络无缝连接,信息数据共享,提供政策咨询和个人账户查询等服务,最终达到“流程统一、软件统一、数据统一、运行安全高效”,推进业务经办、管理和服务高度信息化,进一步提高经办效率。要确保各类补充医疗相关信息的更新,保证各项审批渠道通畅无阻,并方便项目能够准确、高效地查询。同时对各定点医院进行有效监管,严格执行“三大目录”,使医疗服务与收费相符,保证相关记录完整无缺,通过如实准确录入患者医疗费用各项明细及金额,对无指征检查和重复过量检查及无指征用药和过量开药实施监管。

3. 开发App线上业务办理平台

传统的定点医院手工办理所需资料繁琐,复印病历材料、等待递交资料耗时,职工无法掌握报销进度,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结果反馈,如果使用线上服务平台就能实时办理相关业务和得到反馈。通过建设、开发专属App,涵盖缴费、查询、认证和申报四个快速通道,不仅可以及时更新相关补充医疗保險政策,简化经办流程,拓宽服务渠道,还可以简化转诊、报销手续,优化补助发放的方式,减少职工跑腿,缩短职工报销的周期,再加上智能App能够实现24小时网上服务,审批程序由“人工审批”变成了“智能审批”,与属地建立数据共享,可使审批效率能得到极大提升,一方面让职工不排队,即报即批,另一方面提高了服务水平,真正解决了业务办理效率不高的问题。

4. 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服务职能

制度化、常态化开展内部业务交流和知识技能培训,提高社保部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水平。抓好站段社保经办人员培训,制订培训计划,严格按计划完成站段社保经办人员的全面培训工作,提高社保经办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并继续抓好干部安全履责考核评价和站段社保经办人业务考核工作。深化“走访促”活动,深入开展走访促“管理服务年”活动,完善走访机制,丰富活动内涵,加强政策宣传, 指导参保单位及时做好问题梳理、处置、反馈、回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走访促”活动的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真正实现管理融入服务,服务落到基层,着力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切实增强“走访促”活动的实效性、创新性,不断发展社保服务品牌,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做好政策、经办的宣传,注重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对属地医疗保险政策的补充方面,讲明铁路医疗保险卡与社会保障卡的使用范围等,及时印发宣传手册、办事指南,方便职工及时了解掌握社保政策规定。

参考文献:

[1]黄国豪.定点医疗机构医保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85).

[2]杨耀淞,梁超,崔立君,李洋,迟昕航.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探索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7).

[3]徐海涛,赵宇翔.浅谈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与发展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8(16).

(作者单位: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社保部)

作者:邹霞

上一篇:小学生普通话演讲稿(精选2篇)下一篇:作文学习计划(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