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会计理论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广东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尤其是电力现货交易规则公布及试运行,复杂的电量结构及电价形成机制将造成综合电价水平浮动多变。而综合电价水平是发电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影响到发电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经营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发电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就应以传统核算工作为基础,逐步向业务前端延伸,将管理会计理论应用于实践,参与发电企业的经营决策。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电力行业会计理论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力行业会计理论论文 篇1:

我国电力行业的监管会计特殊性分析

摘 要:我国的电力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电力产品也具有准公共产品特性,其定价采用成本加成法,这些都决定了电力监管部门需对电力行业的会计信息进行严格的监管。我国的电力监管会计理论还处于起步阶段,电力行业执行的统一会计准则缺乏电力成本评估的合理标准,难以有效反映电价核定应考虑的输配电成本与发电成本信息,因此,迫切要求构建我国的电力监管会计体系。该文从电力监管会计理论的框架、要素确认、信息披露等方面分析了电力监管会计的特殊性,为今后指导电力企业的会计监管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行业 监管会计 特殊性 准许成本

作为准公共产品,自然垄断商品具有显著的社会服务性和公益性,同时具有弱消费者选择性和强市场势力,这都决定了垄断商品的定价需要政府的监管。我国的电力行业目前执行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这不能准确反映发电与输配电成本的信息,且尚未形成标准来评估电力成本合理性。电力监管通过补偿成本法来确定电价,易诱发电力企业进行成本虚报,为了取得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电力监管会计应运而生。该文结合我国电力行业的具体特征,从电力监管会计的原则、目标、假设、会计要素、信息披露等方面分析电力监管会计与一般的财务管理相比的特殊性,为电力监管会计提供指导。

1 电力监管会计的相关理论

电力监管会计特殊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有规制经济学、监管会计理论与会计监管理论等。规制经济学为电力监管会计研究的必要性和监管方式都有一定参考价值。会计监管理论中的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电力监管会计有一些共性问题。而作为会计监管具体应用的监管会计理论,是电力监管会计的重要理论基础。

为实现监管目的,监管部门对电力、电信、铁路、石油天然气等自然垄断企业的成本分摊、资产确认、财务报告等制定的会计准则就是监管会计。监管会计理论主要探究以下几个问题:(1)监管会计的目标。监管机构通过监管会计的准则,获取有效的会计信息,实现对垄断企业的价格监管。(2)监管会计的要素。监管会计的要素主要包含负债、有效资产、所有者权益、准许收入、准许费用、准许收益。(3)监管会计的报告体系。监管会计的报告有监管报表、其他的监管会计报表、附注等。(4)受监管业务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监管会计的核心内容,监管机构通过经营许可证、法律法规、会计守则等方式确定成本的核算办法和分摊标准,并报送成本的审批程序。电力的监管会计是进行电力监管的重要手段,该文借鉴最新的监管会计研究,分析探究电力监管会计的特殊性。

2 电力监管会计的框架要素特殊性分析

电力监管会计的框架用来指导监管会计准则,包含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会计假设、会计要素等内容,下面对电力的监管会计框架的特殊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2.1 电力监管会计目标的特殊性

作为电力监管会计理论的向导,电力监管会计目标处于体系的最高层,应包含以下内容:明确电力监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明确会计信息的需求;确定监管会计可提供的信息。与一般财务会计不同,电力监管会计的信息使用者是电监会、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信息使用者的差异决定了对会计信息要求的不同。从信息需求来看,电力监管会计通过向监管机构提供成本、价格等信息,对财务行为、市场准入、成本、电费结算等进行监管,以做出电价调整的合理决策。从信息用途来看,电力监管会计提供的信息关乎国家宏观的经济决策,是与电力监管、电价决策相关的信息。

2.2 电力监管会计原则的特殊性

电力监管会计衍生于一般的会计监管理论,因此,与一般财务会计原则大体一致。电力监管会计遵循一般财务会计的成本效益原则、历史成本核算的原则、配比性的原则、收入确认性的原则、充分披露的原则等。

2.3 电力监管会计假设的特殊性

电力监管会计的假设不仅遵循持续经营、会计主体、货币计量、会计分期等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还在会计分期假设和会计主体假设上进行了拓展与延伸。从监管角度出发,电力行业经营的业务分为非监管业务和受监管业务两类,一般的财务会计并不区分这两类业务。电力监管会计的核算只包括受监管业务,其监管会计的主体只有受监管业务这一部分。

2.4 电力监管会计要素的特殊性

电力监管会计的要素确定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变化、会计对象特点、会计目标要求等因素。电力监管会计的目标是为电力监管机构提供关于电价调整的相关信息,监管会计的对象仅限电力企业中的受监管业务。根据电力行业的特征,电力监管会计的要素主要包含所有者权益、有效资产、准许收入、负债、准许收益、准许费用这六项。电力监管会计要素与一般的财务会计要素之间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

3 电力监管会计的要素确认特殊性分析

在一般的计量方法与财务会计要素确认的基础上,该文详细分析了准许资产、准许收入、准许费用和有效资产的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特殊性。

3.1 有效资产的特殊性

有效资产主要有无形资产、固定资产、递延资产。营运资金等。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计量主要是在公共设施资产中扣除部分生产过剩或闲置的资产,来确定企业最终的有效资产。递延资产和无形资产是在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递延资产、无形资产中扣除与发、售、输、配无关部分后的剩余部分。电力企业的营运资金是在财务报表中除去与售电、输配电无关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剩余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来确定运营资金。

3.2 准许收益的特殊性

准许收益是政府相关部门根据电力输配电企业的受监管业务来核定电价收益,与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相关。权益资本成本的核定方法有:监管机构设定的2%的净资产收益率;按电力企业的直接融资需要确定;通过现金流平衡模型,确定净资产收益率。电力企业的债务资本成本以固定资产折旧来偿还银行贷款。监管机构可按合理融资结构确定电力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或直接采用实际的资产负债率。

3.3 准许费用的特殊性

按照经济用途的不同,准许费用可分为期间费用和准许成本。电力企业的准许费用包括职工薪酬、折旧费、修理费和材料费、其他费用等。折旧费的确定主要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平均年限法。职工薪酬主要受人均年薪和员工人数两个因素影响。人均年薪与职工个人能力、地区消费水平相关;员工人数与电压级别、企业管理的资产相关。

3.4 准许收入的特殊性

准许收入是监管机构预先进行核定,计算出电力企业输配电价格的收入指标,由准许收益、准许成本、税金等因素构成。电力企业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主营业务收入、补贴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等。

4 电力监管会计的信息披露特殊性

我国的电力监管会计除了进行一般会计信息的披露外,还要披露以下内容:有效资产的净残值、使用寿命、折旧方法等;各经营业务的成本费用的相关信息;准许费用情况等。电力监管会计的信息披露除一般的信息披露方法外,还可采取补充报告的模式和独立报告的模式。电力监管会计报告披露与企业的发电、售电、输电、配电等相关的成本、费用、资源占用等会计信息。

5 结语

电力监管会计是我国电力行业监管的重要工具。该文基于监管会计的相关理论,从电力监管会计的目标、原则、假设、会计要素等方面对比分析了电力监管会计的框架体系相对于一般财务会计的特殊性,进而对电力监管会计中的准许费用、有效资产、准许收益、准许收入等会计要素的特殊性进行探讨,最后还分析了电力监管会计的信息披露特殊性。该文对电力行业的监管会计活动具有很好实践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俊豪.政府监管经济学导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259.

[2] 周慧,许长新.新规制经济学理论的发展[J].经济评论,2006(2):152.

[3] 胡淳.管制会计的目标、要素与报告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5):87-89.

作者:汤玲

电力行业会计理论论文 篇2:

广东电改背景下管理会计在发电企业的实践应用

【摘 要】随着广东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尤其是电力现货交易规则公布及试运行,复杂的电量结构及电价形成机制将造成综合电价水平浮动多变。而综合电价水平是发电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影响到发电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经营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发电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就应以传统核算工作为基础,逐步向业务前端延伸,将管理会计理论应用于实践,参与发电企业的经营决策。

【关键词】管理会计;电力体制改革;实践

截至2018年,广东省作为全国最活跃的省级电力市场,已建成较为成熟的双边协商、集中竞价、挂牌交易和发电权转让等一二级市场衔接、场内外互补的中长期交易品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结算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目前,主要交易品种及价格形成机制见表1。

截至2018年底,广东统调装机容量1.165亿kW·h,其中煤电、气电、核电、新能源占比分别为51%、17%、11%、6%。省内快速调节资源十分紧张,燃气燃煤机组、水电机组、蓄能机组仅占31%。随着新能源电源不断增加,低谷时期负荷增长滞后于电源增长,未来系统调峰更加困难,需要经常采取火电停备、深度调峰、核电减载等综合措施。同时,广东省政府按照战略需要,大幅度消纳省外清洁能源,进一步挤压省内发电机组份额,未来省内发电行业形势复杂多变。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发电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应以传统核算工作为基础,逐步向发电业务前端延伸,参与生产与营销工作,不断将管理会计理论应用于实践,优化电力生产、营销工作安排,参与电力企业的经营决策,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 传统发电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局限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发电行业蓬勃发展。发电行业投资规模大、回报期长,而传统发电行业中的财务会计基本履行核算的职能,为发电企业的决策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报表,真实反映成本变动趋势,履行事后统计、监督、分析等基础职能。

传统的发电行业财务会计工作主要聚焦于成本管理而忽略电价管理,这是由于电力体制改革前电力行业竞争环境较简单,电量、电价政策较单一,电价在政府部门核定后,无需开展后续工作,因此营销策略保持“度电必争”即可,即专注于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来获取利润,运用管理会计理论的空间较小。

2 电力体制改革促使财务会计向管理职能转变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发电行业逐步进入市场化改革的深水区,尤其是以广东为代表的电力体制改革,电量分配方面基数电量计划逐年减少,市场化电量逐步增加,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逐年降低;长协电量、竞价电量、偏差电量、辅助调频服务等新概念及背后的定价机制造成了综合电价水平的复杂多变,而综合电价水平是发电行业的生命线,直接影响到发电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经营情况;同时偏差电量及其定价机制使发电企业无法通过争取更大市场份额的电量来提高盈利水平,并出现电量越多亏损越大的经营局面。

3 管理会计在发电行业中的实践

在竞争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发电行业竞争策略发生颠覆性改变,由传统的“度电必争”逐步调整为“一厂一策”,按照市场情况灵活调整。发电企业地理位置及电源类型不同,应适用不同的竞争策略。因此,管理会计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程度,将对发电企业经营情况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

管理会计应从参与选择、制定合适的竞争战略及方案,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并严控成本费用开支、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及人员配置、提高信息处理水平、加强经营分析等方面逐步应用于发电企业,尤其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及深化经营分析工作,使管理会计理念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

3.1 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及方案

发电企业的地理位置和类型决定发电量及燃料供应的经济性、便利性,管理会计应根据企业自身条件,结合行业、地区、竞争对手等多种竞争环境,参与选择、制定合适的竞争战略及方案,并提交给决策层。

如处在电源支撑点、实际电量有保障的电厂,应注重电量指标营销管理,利用规模效益获取利润;实际电量获取困难的电厂,应注重热负荷的开发及两个细则、辅助调频服务市场的开发,平衡电量、热耗的经济关系;对天然气价格议价能力较强的电厂,应对天然气单价进行严格管理;而对天然气价格议价能力较弱的电厂,应充分利用发电权转让交易,这将比自主发电获得更多的利润。

3.2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严控成本费用开支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指标与绩效考核分解至部门、责任人,激发部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了解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与对该项指标直接负责的业务部门联合,了解和熟悉企业的行业性质、经营模式与业务流程,构建主要财务指标因素分解模型,实现业务与财务一体化;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按照成本性态区分变动成本与可变成本,准确预计可变成本中的能耗指标,同时结合市场情况对价格指标进行预计,并积极参与到与上游燃料供应商价格谈判中,进而形成精准的可变成本预测;結合收入结构、成本结构,形成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数据模型,综合考虑电量销售策略及结构、辅助调频结算费用、成本结构、机组设备状态等因素,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发电策略,达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组合,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2.1 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

要积极参与前端业务环节,与前端业务部门形成跨部门的专业小组,专业小组成员应了解发电曲线及设备情况、营销管理、财务知识、成本结构等相关知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交流,提升业务、财务的融合度,促进业务、财务一体化。

3.2.2 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及人员配置

配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判断,同时加强对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逐步使专业小组人员成长为复合型人才。

3.2.3 提高信息处理水平

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并从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运用大数据思维整合各类信息,通过系统和数学工具进行更精准的实时负荷预测和电价报价预测、收集竞争对手信息等。例如,将政府机关的电量分配文件、电力交易中心公告、电网系统运行计划、电网生产月报等关键信息进行整合,用于企业的经营分析。

3.2.4 提高经营分析水平

定期、不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或专项会议,分析中要做到与战略、预算对接,反映战略实施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差距;关注偏差(差异)分析,重点关注显著不利偏差的形成原因,以便采取纠偏措施;应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宏观环境、市场环境与行业背景等)及内部环境(自身核心竞争力、优劣势等)的影响,充分运用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模型等工具,从财务结果的增减变化入手,延伸到业务层面寻找动因及驱动因素,具体量化影响金额,并给出相应的纠偏措施。

4 管理会计在中电投珠海横琴热电有限公司实践运用的效果

中电投珠海横琴热电有限公司为积极应对电力市场改革,通过建立跨部门的专项工作组模式,集中生产部门、营销部门、财务部门成员展开讨论,在月度的发电合同转让、集中竞价交易前,根据电力市场情况、燃料供需情况等,综合考虑电量销售策略及结构、辅助调频结算费用、成本结构、机组设备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利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数据模型,对比不同条件下的损益情况,形成各种策略、方案提供给领导层决策,并在事后通过反复演算、验证决策的正确性,从而推动业务部门改变传统的“度电必争”策略,从业务、财务一体化角度参与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及方案,向市场和管理要效益。这种模式得到了中电投珠海横琴热电有限公司及上级公司的认可,在实践操作中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5 结语

财务会计职能由基础的核算职能逐步转变为管理职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财务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经济形态不断更新。只有顺应经济环境变化,不断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将财务会计工作不断向业务前端延伸,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促进业务、财务一体化。这样既能逐步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拓宽职业通道,提升市场竞争力,也能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为企业实现持续、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广东电力市场2018年年度报告[EB/OL].https://pm.gd.csg.cn/views/page/xwzxCon-t-10447.html,2019-02-01.

[2]呂婷.电改背景下广东电网战略管控指标库优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3]中华会计网校.管理会计之——经营分析[EB/OL].http://jxjyxuexi.chinaacc.com/CourseWare/0/10651/36-05/,2018-01-05.

[责任编辑:高海明]

作者:李辉

电力行业会计理论论文 篇3:

《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随着ERP软件的广泛使用,会计信息的使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综合实验》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进行实务操作、锻炼动手能力的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具有灵活性、系统性、效率高等特点。但长期以来,由于实验设施、经费与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中的主要问题,改革课程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已成为该课程教学的主要工作。笔者以长沙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 探讨《会计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一、《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现状

(一)教学培养目标偏离 《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包含培养目标、教学教材、教学课时、师资力量、考核体系五部分,优质的教材是核心,充足的教学课时是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关键,健全的考核体系是保证,而正确的培养目标是教学体系其他四部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教学培养目标影响着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想要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首先要制定正确的培养目标。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培养目标是“立足交通、电力等行业发展,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我校会计学专业。在全国交通系统享有“南路桥、北财会”的美誉,在全国电力系统被誉为总会计师的“黄埔军校”,我校的办学特色与我院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会计综合实验》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为交通、电力行业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我校会计人员的培养目标却与之相偏离。很重要的一点是,《会计综合实验》教材使用的案例全都是制造业的案例,与交通、电力行业相脱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的是制造业的整个流程,对交通、电力业务却非常陌生。这样的培养方式,使得我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没有任何就业优势。

(二)教材不合适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编制一本适合我校的《会计综合实验》教材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关键。我校目前经管院财务与会计系《会计综合实验》教材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我校《会计综合实验》的教材多半是复印的或是多年以前由本校教师编写的,教材内容没有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而改进,难以达到时代的要求。第二,我校《会计综合实验》教材的内容全部以制造业企业为案例,这与我院的培养目标相脱离,也与我院的办学特色不相符。因为学生的模拟演练没有与将来的就业相对接,目前本课程未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三,目前我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并内容存在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相分离、课时安排不足的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适应单位的财务软件系统。第四,教材内容重核算,轻管理。我校《会计综合实验》教材的内容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会计核算,但对于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等与管理相关的内容却非常少。

(三)课时安排不合理 《会计综合实验》是连接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纽带,它以企业的经济活动为脉络,内容涵盖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综合实践练习。在理论进入实践的过程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满着各种新奇,很容易发现理论知识的欠缺与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来帮助学生解决其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让其可以熟练操作与理解实验中的每一个流程。目前我校的《会计综合实验》课程安排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课时为6周。这个学期是学生找工作与研究生备考的高峰期,工作与考研的压力已经让学生应接不暇,学生投入到实验课程的精力必定会大打折扣。另外,实验包含了手工实验与财务软件实验,目前我校对《会计综合实验》的教学主要是手工实验,几乎没有时间跟学生讲解财务软件实验。手工实验虽然非常重要,但仅仅通过手工实验,学生对会计业务只是一个感性的认识,无法真实体验企业情景。对《会计综合实验》课时的安排既要满足手工实验的课时,同时还要考虑财务软件实验的课时,这样才能让《会计综合实验》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的指导老师对实验流程的设计、课程的安排、实验内容的组织、实验手段的运用起着主导作用。我校《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的指导老师为会计专业相关学科的老师,虽然指导老师对于理论知识非常熟练,但由于指导老师长期从事科研项目,无法与信息技术同步,因此不可能对目前实践中的每一个业务流程都非常熟悉。目前《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一般是把学生分为几组,每组有二三十人,每两个老师负责一组。因为每个组的人数比较多,指导老师无法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指导每一个学生,更没有时间将课堂内容进行实践业务的迁移。另外,由于每个老师的知识面不一样,同一个问题请教不同的老师得到的答案可能会有出入,这也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误解。

(五)实验评价与考核手段单一,要求偏低 对学生《会计综合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我校对《会计综合实验》课程的考评方式是“平时成绩+实验报告” 简单的百分制量化模式。由于每个学生上课做的实验相同,上课没有时间完成的实验可以在课后完成,这样很容易导致部分不自觉的学生相互抄袭。而由于老师对那些平时不爱提问题的学生不能及时监督和指导,单凭上交的实验报告无法客观判断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目前这种考核方式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有失公平性,而且考评结果带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这种不合理的考核方式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让老师在评定成绩时无据可依,最终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达不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改进

(一)修正《会计综合实验》教学培养目标 《会计综合实验》的培养目标应该以我院的培养目标为依托,为交通、电力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企业需要的员工是可以为自己直接所用、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员工。目前我校绝大部分的本科会计毕业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第一,对交通、电力行业及其业务不熟悉。第二,很多毕业生熟悉手工做账,但对软件做账却了解甚少,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要。第三,会计本科毕业生虽然有较强的会计核算能力,但缺乏会计分析的能力。考虑到以上原因,为了培养交通、电力行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我校《会计综合实验》的目标应该考虑以下几点:第一,结合交通、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培养熟悉交通、电力行业业务的会计人才;第二,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结合,培养动手能力强的会计人才;第三,培养并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个人素养。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将学校与企业的目标相结合,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毕业生才能满足交通、电力行业的真正需求,学生的职业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二)改进《会计综合实验》教材 《会计综合实验》教材内容以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为前提。结合《会计综合实验》的培养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第一,组织本校教师编写适合本校会计专业的内容,删除原教材中过时的内容,保留原教材中的重要部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第二,教材内容增加交通和电力企业的常见经济业务,并做到难易程度分明、重点突出,以增强学生将来的适应性。这样改编的教材既继承了传统又突出了特色,使得我校培养的学生成为能适应多种行业的多面手,增强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第三,增加职业道德、个人修养与职业判断的内容,增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个人的职业判断能力。第四,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相结合。为了能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应购买相应的财务软件,使学生既熟悉手工会计,同时能熟练操作电算化会计。

(三)合理安排《会计综合实验》课程课时 充足的课时是达到《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目标的保证,在考虑课时安排时既要考虑课时的充足性同时也要考虑课程安排的时间。考虑到学生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准备找工作、考研等事情,建议将《会计综合实验》课程安排在大三的第二个学期,这个学期各门学科都已经结束,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还比较熟悉,这样做实验会比较熟练。会计综合实验应分为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手工实验速度慢,可以帮助学生慢慢消化各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对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后,再进行电算化实验将会节省时间。可将手工实验的课时安排6周,电算化实验安排2周。由于每个学生做实验的速度不一样,这样安排课时,对部分实验进度慢的学生而言时间可能仍不够,对此可利用网络来补充其中的不足。学校的相关财务软件随时对学生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上网练习,这样既可以补充课时安排不足的缺点,也增加了学生做实验的灵活性。

(四)充实师资力量 要保证《会计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有一批高素质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应具备以下三个重要的专业素养。首先,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融合并灵活应用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将理论、方法和实践结合起来并融会贯通。其次,具备丰富的实验经验,能迅速发现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具备严谨治学的作风和严格要求的工作态度。对此,可从以下三方面培养高素质的师资力量:第一,加强任课老师理论知识的培训。这里的理论知识既包含会计学的相关知识,还包括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与数据库应用知识等。第二,校企合作,让学校老师有机会到企业学习,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既精通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第三,聘请校外专家,充实实践教学队伍,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业务紧密相连。校外专家每月定期对《会计综合实验》的指导老师进行培训,让指导老师与信息社会同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开放式的《会计综合实验》课程考核方式 《会计综合实验》课程的考试评定结果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还能为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方案提供必要的参照。针对《会计综合实验》考核方式的不足,需要从考核内容和考核模式两方面对其进行改进与补充,使考评方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发挥指导老师的引导推动作用。可将考评方案设计为“出勤率成绩(10%)+实验报告成绩(50%)+课堂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成绩得分(10%)+分组实验成绩(30%)”。

出勤率的考察可以通过老师每节课随机点名检查试验结果,未到者为旷课,扣出勤成绩分,并且被点名3次未到者成绩不及格。实验报告成绩考评根据实验报告上交的次数及完成的正确度进行考评。课堂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成绩考评老师根据学生提出与实验内容相关的问题的次数与回答实验问题的次数及正确率相应加分。最后一项,所谓分组实验是在《会计综合实验》课的最后两周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负责一个实验,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整个实验,然后由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讲解本组的实验。分组实验可以让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每个成员理解实验的整个流程。由于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所以会把这次实验当作自己的事情认真主动地完成,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每个组的实验不相同,避免了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对分组实验成绩的考评可通过“分组实验总成绩=自评分+互评分+老师评分”模式记分。每一个单项的成绩按百分比进行分配,并且每一项的成绩由老师、自己、第三方给出。如表1所示:

该种考核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既可以考核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知识构建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与知识表达能力等,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定泉:《会计实验教学范式及其创新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上)2010年第11期。(编辑 熊年春)

作者:廖小菲 李华月

上一篇:廉洁演讲稿(精选2篇)下一篇:农村养老保险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