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法制观念教育探讨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为更好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教,高职院校要学习总结“五五”普法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工作方式方法。为此,本文从普及法律、宣传法律、运用法律和崇尚法律等方面就如何提升普法教育水平,培养具有现代法治观念与法律素质的合格学生进行了一番探析。关键词:高职;普法教育高职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普法法制观念教育探讨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普法法制观念教育探讨论文 篇1:

普法教育与法治观念的形成探讨

摘 要:法制观念是人们法律观念形成的基础,是人们实践法律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主观认识。法治观念需要通过普法教育形成,通过法治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法律认识,坚定人们的法律信仰,促进社会法治。本文主要对法制观念形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形成法制观念和普法教育进行对策分析。

关键词:法治观念;普法教育;形成对策

公民权利、利益与自由等是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教育目标在于提高社会公众法律意识与法律依赖,促进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发展。在法制观念和普法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难题,影响到法制建设进度。因此,必须对法制观念和普教教育问题进行应用探索,这对我国社会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法治觀念形成问题分析

学生是普法教育中的一部分,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必然会对社会公众法治观念形成造成影响,因此学生普法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其中不良社会环境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尤其是网络平台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环境逐渐透明化,学生行为思想可能会因为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而出现变化。在社会公众普法教育工作中,民众基础力量薄弱,法治观念开展难度较大。在长期封建统治过程中,人治思想根深蒂固,法律条文在公众心中地位偏低,这对法治社会建设工作开展必然会造成一定阻碍。虽然有关法治教育部门可以通过社会宣传工作进行普法教育,但相关法律出台时间较晚,其法律价值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人们价值追求目标,难以对社会公众法治观念形成产生有效作用。

二、法制观念和普法教育形成对策分析

1.网络普法对策

虽然在学生普法教育工作中网络平台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网络平台本身不会对学生法治观念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想要改变当前学生法律认识,就需要将网络平台作为普法教育阵地,通过网络平台普及法律知识。在网络通信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平台涉及到的社会领域越来越多,虚拟网络中的各种角色扮演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社会各领域中的广大群众。在网络普法教育工作中,网络媒介可以存储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将相关教育内容传输给青少年及社会公众,便于社会群体了解、强化法制教育内容。在普法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掌上电脑、计算机终端与智能手机等都可以作为信息传输媒介,通过法律案例、法律故事或者法律作业等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学习模式。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微信、QQ或者微博等社交软件互动,将普法教育融入到学习软件或者游戏软件中,提高学生接受普法教育的积极性。在学生法治观念建设方面,应注重普法读本内容的科学编制,通过教育平台将法律知识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将法律学习逐渐上升到社会安全维护认识层面,加快我国法治社会建设速度。

2.构建社会法治环境

法治社会环境建设有利于公民法治观念形成和普法教育工作开展,因此有必要加强社会法治环境建设工作。在社会法治环境建设工作中,必须做好公民平等思想培养工作。从法律层面来看,每位公民的人格都是独立的,尊重人格是公民平等思想培养的基础。当每位公民都能够尊重他人人格时,便会促进民主平等思想观念的发展,为法律意识与法治观念形成奠定基础。在法治社会环境建设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做好引导作用,通过政府诚信引导社会公民形成法治观念。政府诚信需要公民监督和约束,由社会群众组织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培养公民法治观念。政府部门在开展工作时必须根据法律条文规定施政,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重要基础。在社会法治环境建设工作中,必须坚定反腐道路,加大反腐力度,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违法乱纪与腐败现象予以严惩,达到弘扬法治精神与提升社会公众法律信仰的目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构建良好社会风气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美德传承发展。在社会法治环境构建方面,必须通过良好社会风气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公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3.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在普法教育工作开展中,应加大法律宣传力度,促进全民普法工作推进。在普法教育宣传方面,可以通过法律法规讲座、宪法日或者宪法知识竞赛等法治活动扩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法律知识学习活动中。在法律学习效果考核方面,可以将宪法考核作为党员干部与领导重要考核内容之一,以促进我国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在法律宣传教育工作进程中,必须加强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法律知识宣传工作,结合法律修订进行法律宣传教育知识更新工作,提高社会公众法律认知程度。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是我国公民法治观念形成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部门应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为全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发展平台与辅助政策。在法律宣传教育工作中,青少年与党员干部都属于重点普法教育对象,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具有重要影响。为促进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相关教育单位应加强法治教育队伍建设工作,积极开展青少年课外普法教育活动,为社会公众普法教育提供法律服务,使青少年能够在社会普法教育实践中深入了解法治观念。

在社会公众法治观念和普法教育工作开展中,社会环境、民众基础与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等都属于重要影响因素。由法治观念形成问题分析可知,当前社会法治观念和普法教育工作开展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稳定因素,影响到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工作进度。因此,必须加强法治观念和普法教育工作建设问题研究,在消除不利因素的同时注重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研究,以促进社会公众法治观念和普法教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曹婷.利用新媒体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6(11).

[2]张红霞,王超.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的农民法治意识培养[J].红旗文稿,2016(23).

作者简介

田为民(1963.06—),男,北京人,教授博士,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政治学法学。

作者:田为民

普法法制观念教育探讨论文 篇2:

开辟高职院校普法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摘要:为更好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治教,高职院校要学习总结“五五”普法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工作方式方法。为此,本文从普及法律、宣传法律、运用法律和崇尚法律等方面就如何提升普法教育水平,培养具有现代法治观念与法律素质的合格学生进行了一番探析。

关键词:高职;普法教育

高职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的普法教育,对培养具有现代法治观念与法律素质的合格公民,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有着积极的意义。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要以“学习法律,宣传法律,运用法律,崇尚法律”为宗旨,致力于法律知识在校园内的传播,让高职生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普法宣传是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观念、引导法治行为的社会责任。我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普法规划以来,随着一五至五五普法工作的全面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已初步实现了从启蒙教育到以提高领导干部法制观念为重点的全民法律素质的变化,从单一法律宣传向多方位推进依法治理实践的变化,从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依靠法律手段管理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变化。高职院校的普法教育也逐渐实现由虚变实,由弱变强,正向着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方向跨越。下面就从普及法律、宣传法律、运用法律和崇尚法律等四个方面出发,对如何有效开展高职院校普法教育工作进行一番探讨。

一、通过普及法律,构建普法长效工程,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的“法治维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普法教育方针。

我国一直把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来建设。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将“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学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制制度,是高职院校推进依法治校、是新历史时期面临的形势与工作任务。高职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健全普法工作机制,完善依法治理的检查监督和考核评价制度;要认真总结“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先进经验,探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发展规律,将普法教育与“创优评先”结合起来,将普法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2.树健康文明校风,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法治对于促进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能为加快民主法制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行了法治,重要标志就是公民法律意识的强弱。其实,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中的知法守法观念、法律情感、法律信仰及法治信念是可以通过教化而实现的,因此,学校要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持续开展“三让一树”活动,即让学生成才、让人民放心、让家长满意、树文明校风;广泛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活动,使遵守宪法、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办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构建长效工程,建设和谐校园。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很多,其中缺乏起码的法律知识是重要原因之一。高职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较强,判别是非能力差,当他们遇到侵害时,往往通过武力的方式来解决,而不是去求助法律,结果触犯了法律,有理变成了无理。所以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普法活动,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守法品质,让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占领校园文化阵地,禁止“黄、赌、毒”现象,崇尚科学、反对邪教,通过优化育人环境,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有些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阶段普法教育进行得有声有色,但继而松懈;有些高职院校法律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素质不高、讲课内容缺乏针对性、且讲课形式单一、简单枯燥;还有些高职院校防治意识淡薄,待出了问题再亡羊补牢。若学校在普法过程中不重视这种种薄弱环节,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严重制约高职院校普法教育的质量。因此,学校要从根本上纠正普法教育认识上的偏差,真正把普法当成长效工程来实施。

二、加大宣传法律的力度,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紧密围绕主题,广泛宣传法律知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高职院校要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要求,通过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和司法实践等途径认真抓好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工作。高职院校宣传法律,要发挥法制教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和师资“四落实”;逐步建立法制教育课程体系,组织力量编写内容丰富生动、易于学生接受的系列法制教育教材;邀请普法办专家、法律专家、普法讲师团举办普法讲座;还可联合税务局、工商局、教育厅、法规处、公安局、司法局、监狱等部门,共建普法教育基地。通过思想品德课、法制教育课、建立校园案例库、开展主题班会和举行讨论辩论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法律知识。

高职院校宣传法律要多层次、全方位,要使学生了解、掌握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法治观念;让学生了解、掌握契约自由、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等市场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了解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自觉参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让学生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观念,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意识。

2.以法制宣传等纪念日为契机,通过各种媒介开展各项法制宣传活动。

高职院校要以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创新思路,加强策划,将法制宣传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学校可以以普法活动为载体,重点抓好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法律宣传日等活动,切实有效帮助学生解决维权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要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普法规划的要求,设立普法专项经费,用于普法宣传资料编印、法制宣传教育骨干培训以及调查研究等,保障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校报、橱窗等媒介,引导学生学法用法活动的健康开展,使法治制观念潜移默化,深入学生心中;积极开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举办法律影视片展映,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模拟法庭、校园法制园地等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有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参与性强的校内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如把课堂搬到监狱、廉洁展览会场,在文艺晚会上表演普法小品,邀请法律专家、奉公守法模范、优秀校友等作客普法讲坛;建立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以受教育者养成守法爱法品质为最终目的来进行普法宣传。

法治观念是守法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条件,是守法品质的核心。许多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轻法、厌法的心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自觉守法和护法的社会风气尚未形成,有法不依等现象仍然相当严重。为改变这种状况,高职院校要改掉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还要从思想上对普法守法教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要坚决把这项工作坚持不懈地做好,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创造良好的基础。

法律知识是守法的“物质基础”,是养成守法品质的前提。高职院校学生必须懂得:一个人法律知识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他的法律行为。一个人只有掌握了相应的法律知识,才可以有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才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才知道从事这些行为的意义和法律后果,才能依法作出相应的行为,从而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因此,高职院校要在确立高职生学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质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自觉性,形成崇尚法治的价值观。

三、以人为本,树立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观念

1.要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由于我国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社会的历史,缺乏民主和法制传统。解放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高度集权以及主要靠政策、行政命令、长官意志办事的方式根深蒂固,致使人们的法治观念十分淡薄。运用法律,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普法教育过程中,要适应我国依法治国的要求,转变权力至上观念,树立法律至上观念;转变人治观念,树立法治观念;转变重刑轻民观念,树立刑民并重观念;转变义务本位观念,树立以权利为本,实现权利义务统一的观念等。

2.应体现人的尊严,真正“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运要让学生知道:法律是为了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学习运用法律,才能清楚自己的合法权利有没有被侵犯。在“丰衣足食”之后,人们更渴望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正是由于法律没有普及到位,因此有人说,流动小贩在城管面前没有尊严,农民工在城市人面前没有尊严,蜗居者在房子面前没有尊严,普通人在权力面前没有尊严。学校在教育工作中,要运用法律,让高职生在现阶段和以后的时期充分享受法治的阳光,活得更有尊严。这“尊严”既包括物质层面的,比如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等;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比如有序参与政府重大决策,可以对政府和官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选举权”而不是“被代表”等。

3.要拓展普法教育阵地建设,坚持普法教育的传承和延伸。

高职院校要让学生树立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观念,就要拓展普法教育阵地建设。普法工作既要开拓创新发展,又要继承过去的优秀成果及其成功经验。高职院校普法的传承和延伸、普法目标的确立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政府的目标相衔接,要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法律体系。高职院校普法教育中要形成科学、系统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具有法治理念的校园秩序和文化氛围,使高职院校成为学生参与法治实践、培养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重要场所。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法制和“尊严”提升到足够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表明了中央政府对老百姓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深切关注,满含着党中央浓厚的政治关怀、人文关怀和亲情关怀,是对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全新诠释。

四、夯实高职院校的思想基础,重塑学生的法律信仰

1.面对违法与规避法律成为“潜规则”,要重塑高职生的法律信仰。

“惹上官司就是倒霉” “冤死不打官司”等传统观念的存在,反映了民众对法律的畏惧之情;在现实生活中还普遍存在着“法律无用”的论调,对于违法与规避法律成为“潜规则”已司空见惯,法律的规定与司法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使人们逐步丧失对法律的信仰和尊重。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很多,学校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注重进行法律基础理论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通过长期有效的法制教育,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对法律秩序所内含的伦理价值的信仰,使法律信仰成为守法的坚实思想基础,让法律制度和规则唤起学生的认同和信任。

2.面对部分法律人信誉缺失的危机,要积极倡导社会司法公正。

学校在学生普法教育工作中,应把尊重法律的“尊严”作为长期的、耐心细致的普法目标,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法律的信心。法律条文必须要依赖于法律机构的运作者来准确表达,法律信仰的有效性应建立在严格、公正的司法上。如果司法机关对某一案件的处理是公正的,合理合法的,那么,它产生的效果就是积极的,公民就会因此对法律产生肯定的评价和情感,并使原本消极的法律心理状态向积极的法律心理状态转化。反之,则容易让人对法律产生否定的评价,使积极心理向消极心理转化,甚至可能会对整个法律体系丧失信心,进而对法律持一种蔑视的态度。因此,学校在普法工作中,对外要积极倡导社会司法公正,对内要引导学生养成公正、公开、公平的思想,创造环境让学生感受法律的精神实质,进而形成对于法律的信仰。

3.面对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要正确引导学生信仰法律。

价值多元化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现阶段的高职生正处于价值观念深刻变革的时代。在社会转型期,高职生的价值观念也趋于多元化,加之高职院校具有学术的包容性、思想的活跃性和文化的多样性等特点,容易造成学生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和社会选择的不确定性。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告诉我们,“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对法律的信仰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信念,这种内在的心理信念对法律权威的确立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做出自己的信仰选择,自觉形成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从而促使身心协调发展、健康成长成才。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小丽.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8).

[2]徐洁,代云.对改进高校普法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0,(8).

[3]郑秀明.关于加强高职学生普法教育的几点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

责任编辑何丽华

作者:黄鹏

普法法制观念教育探讨论文 篇3:

浅议新形势下基层烟草如何创新“七五”普法工作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前,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人民群众对于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诉求愈发强烈,对自身合法权利维护及法律专业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明显,烟草行业基于本身行业的特殊性,其普法工作自国际国内一系列重要变化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适应当前新的变化形式,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烟草普法宣传效果,该文将深入开展探讨。

关键词:“七五”普法 烟草商业企业 普法机制

1 基层烟草行业“七五”普法主要任务概述

(1)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宣传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使广大干部职工全面深刻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让干部职工充分认识以“三个依法”为主要内容的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基本法律的深入学习,牢固树立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坚持党的领导等重要理念,推动法治烟草建设不断深入人心。

(3)深入学习宣传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继续做好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及“两高”司法解释的学习宣传工作,通過学习宣传,引导全员进一步提高对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理解和认识,为实现烟草行业“五稳五进”任务目标提供法律氛围支持。

(4)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把反腐倡廉制度纳入各级党组中心组学习,增强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意识、规范意识。

(5)持续推进烟草法治文化建设。将基层烟草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法治文化氛围,丰富广大干部职工日常法律活动载体和形式。

(6)继续开展社会普法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经营者、消费者懂法遵法守法,增强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依法承担责任的意识。

2 当前普法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2.1 普法环境更为复杂

何增科在《试析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新华文摘,2010)中曾经提到当今社会面临的十大变化和挑战,分别是工业化社会、城市化社会、法理社会、能动社会、原子化社会、多样化社会、丰裕社会、公民社会、信息社会和风险社会,其中与普法环境息息相关的就是城市化社会、法理社会、公民社会、信息社会,这几样要求普法工作不能完全照搬过去的工作思路,随着信息的极大丰富、社会的更加民主开放、国际控烟舆论对中国关注度不断提高,基层行业的普法活动势必要向数字化、网络化进军,普法不仅要求平台的求新求变,对普法内容的创新和法律风险的审核,也将成为普法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2.2 普法对象呈现多元化趋势

社会转型过程中,大量流动人口涌向城市,“单位人”释放为独立个体的“社会人”,人员组成呈现出复杂多元的格局。城市化进程及社会深刻变革对普法工作带来了许多新要求,诸如农民工、老年人、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的合法权益愈发需要得到关注,作为特殊行业,烟草行业的普法任务剧增。

2.3 普法需求更为多样化

普法需求的增长水平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的,当前,我国人员总体文化水平是快速提升的,出于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或是当前政策形式的需求如反腐工作要求等,作为政企合一的烟草行业来说,必须要经得起普法考验。

3 新形势下基层烟草行业“七五”普法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转变思维观念,着重加强普法机制建设

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明确的工作目标、可行的普法方案,具体操作中需要有效的领导机制、组织机制、沟通机制、协调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等,这一系统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完善齐抓共管的“大普法”格局。烟草专卖法是烟草行业执行烟草专卖制度的法律依据,是全行业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因此,普法宣传是全行业各级各部门和全体干部职工共同的责任,必须要全员发动,全员参与,形成“领导高度重视,专职部门负责,专卖具体实施,两烟积极参与,社会监督配合”的普法工作格局。要把普法宣传作为专卖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并结合辖区市场对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熟知情况,制定五年普法规划、年度普法目标和月度普法计划,明确各部门在每个工作周期内的普法任务和目标,以便于及时沟通配合,形成普法合力。只有形成“大普法”格局,发动一切力量开展普法工作,才能切实提高普法宣传质量。

(2)建立普法宣传工作长效机制。分步骤普法,加大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实际情况、普法需求、现有资源等要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方案,建立“调研—规划—实施—反馈—改进—总结”的循环提升机制,并加大理论及法律风险防控方面的研究力度,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了解学习国内外相关先进做法,同时规范普法宣传工作流程,进一步细化各岗位、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积极开展社会法律帮助服务,为群众守法、用法提供法制保障。

3.2 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实现普法主体的多元化

基层烟草传统的普法主体往往仅限于专卖执法工作者及部分一线营销人员,主体单一、内容局限、时间有限,应积极采取集民智、汇民力,形成广泛合理的有力措施,从管理层到社会民众积极参与到普法工作中来。

第一,要继续发挥体制内人员及组织的普法教育功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体制内人员是烟草普法工作的最主要成员,通过部门绩效考核、内部评先评优及普法工作培训,确保人员素质和普法水准,形成稳定的普法人员队伍。

第二,要充分发挥营业网点力量。以烟草零售点为突破口进行有效宣传,由客户经理带头,充分利用网点有益资源,形成一批守法遵法的零售先进示范网点,进一步宣传烟草专卖法律制度,引导客户更为懂法、知法、守法。

第三,要充分发动社会团体、群众自发性组织。继续充分发挥“636”志愿服务活动作用,引导形成、团结社会其他具备影响力的社会团体,通过志愿者宣传更好地实现普及者与受众沟通的良性局面。

3.3 创新普法手段,大力提升普法工作效率

充分利用通讯工具、互联网等新兴工具,创新普法培训活动形式,缩短时空和心理距离,潜移默化地促使广大干部群众变革思维和行为方式,最终实现普法目的。

(1)充分利用互联网普法。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互动群等形式,及时发布相关行业普法内容,采取游戏冲关、升级奖励等方式将普法活动趣味化,让广大网民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2)提供有效的法律查询服务。建立并完善诸如烟草专卖法查询、人工服务、法律知识导航等常用功能,让社会群众及零售户能够简单轻松地查询到相关法律问题的条文规定,通过培养法律咨询队伍,逐步壮大烟草专业能力,扩大烟草法律咨询的影响力。

(3)创新日常培训形式。针对当前零售客户文化层次、年龄结构不同,对法律法规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不同的现实,应对零售客户开展深入调查,为零售客户量身定制法律培训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如,将典型案例配以法律条文解读或以动漫的形式展示给零售客户,将法律法规与真假烟鉴别、营销知识等相结合。这样不仅能丰富培训内容,更能达到做实培训的目的。

“七五”普法第一个年头已经过半,积极部署执行普法工作规划为行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法制层面的支持,基层烟草要与时俱进,创新形式,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不断提升依法行政、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才能保证普法工作取得实效,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鹏.浅谈烟草专卖普法宣传工作的开展[J].法制与社会,2014(20):144-145.

[2] 王静.浅谈烟草商业企业如何开展“六五”普法工作[J].中国科技博览,2014(4):93.

作者:赵跃文

上一篇:有关公务员工作报告下一篇:党员工作报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