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与时间护理研究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小循月换夜班法与传统性排班法两种排班模式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骨科、眼科3个病区2012年6~11月实施传统性排班模式为对照组,另选相同病区2013年6~11月改革实施小循月换夜班法为实验组,采取自身对照的方式。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生物钟与时间护理研究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钟与时间护理研究论文 篇1:

时间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时间护理组45例和常规护理组45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时间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时间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康复程度、护理满意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出院时时间护理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时间护理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7.8%,常规护理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86.7%。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时间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程度。

【关键词】时间护理;脑卒中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卒中重要危险因素的急剧增长,脑卒中患者日益增多脑卒中患者病情危重.一般预后较差.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也给医疗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护理上应用时间护理.合理安排护理时间,做到因时、因病施护.给患者留下十分良好的印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观察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时间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12月我院住院的90例初次发病、意识清醒的患者,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时间护理组45例和常规护理组45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结合CT检查确诊。其中已排除精种疾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患者。2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告知住院期间注意事项,时间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如下措施。

1.心理的时间护理。卒中病人对自身和家庭而言皆为突发事件,随之而来的经济负担及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之对疾病预后的恐惧易致病人心理障礙。此时鼓励病人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生活上和精神上给病人安慰和帮助,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并同时注意不同时间段的护理,常常会起到不错效果。人体每天9:00一ll:00、16:00-17:00、19:00-2I:00为精神活性提高的时间区.表现为精神欣快.喜欢与人接近.乐意回答和提出问题。护理时需要把握好患者每天中的这些间阶段.对患者实施耐心解释、开导和劝慰,鼓励和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日后康复治疗提供良好的心理保障。尤其是晚上19:00.-21:00,此时病房较为安静,是心理护理的最佳时间,如若此时开展心理护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病情观察的时间护理。一天中脑出血以0:00--12:00为高发时间段,脑血栓以0:00--6:00为高发段,其次为午后。脑出血后约6后出现脑水肿,约在48h达到高峰,维持3-5 天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3周或更长.一般再出血发生在发病6 h以内,脑梗死后24h出现脑水肿,在发病后2—5 d脑水肿最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多在发病后10 h或1—2 d内达到高峰[1]。因此,护理上需要尤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了解患者的血压、血糖等情况,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以及对身体影响较大的侵入性医疗操作,保证睡眠质量。

3.饮食的时间护理。人体夜间睡眠时,血压较低,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较高,容易发生脑卒中,因此该类患者建议在睡前或晨起时饮用l杯白开水以降低血液黏度,同时达到通便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建议普通饮食患者。每日按时3餐进食,软食患者每日4—5餐,半流质饮食患者每日5-6餐,流质饮食患者每天控制在“7餐为宜,尤其是晚餐一般在17:30左右开始,不宜过饱,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以及高糖摄入。

4.降压药物治疗的时间护理。人体动脉血压昼夜变化有较强的时辰节律,正常人血压在夜间2:00~3:00时处于最低谷。随后多表现为6:00-8:00时血压急剧上升,至8:00左右达最高峰,而白昼基本上处于相对较高的平坦水平略有波动。18:00时起血压呈缓慢下降趋势。人体血压变化的节律性是与体内激素密切相关的,受到人体生物钟的控制.脑卒中患者往往存在脑动脉粥样硬化,血压一般在凌晨时段达到高峰,是脑卒中高发时间,护理上根据疾病的这一特点,有效调整降压药物使用时间,一般6:00--8:00时服药效果教好,并配合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送至患者床前,指导并帮助服下,嘱5一10min后再缓慢起床、洗漱,并告知患者提早服药的重要性;降血脂药在晚上8时服用为佳。

5.康复锻炼的时间护理。卒中康复护理重视早期进行。有的在发病在24小时内内介入,如重症脑出血病人在维持病人生命体征的同时介入康复护理,保持良肢位。也有的提倡脑梗死后3天脑出血后3至5天介入。多数意见是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且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后再行康复介入治疗[2-4]。护理上需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如:肢体被动运动、肢体主动运动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锻炼等。根据昼夜变化的规律,避开血压高峰时间。一般选择6:00.--7:00、14:00--16:00、19:00--21:00进行。在血压高峰期应减少活动,增加休息,防止活动后交感神经兴奋血压进一步升高而复发卒中[5]。

三、结果

时间护理组病死2例,常规护理组病死3例,且前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程度明显高于后者;时间护理组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患者43例,满意度97.8%,常规护理组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患者39例,满意度86.7%,2组间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时间护理使护士对人的生理节奏及人体在不同时间段对护理的需求理解得更深刻.这对护理人员熟知疾病的相关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患者出院时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时间护理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说明对于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时间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能促进患者康复。综 上 所述 ,时间因素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治疗护理的效果。我们结合机休的生理变化、生物节律巧妙安排最佳服药、排便、心理护理时间,可以使药物发挥更好的作用,有效的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参考文献:

[1] 马晓萍.时间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O.8(3):709.

[2] 刁利华.脑病变患者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77.

[3] 周宝玉,孙启良,桂德超,等.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预后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5):269

[4] 黄东锋,丁明辉,陈少贞等.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特点与早期康复干预的标准[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5):273

[5] 张新英.脑卒中患者的时间护理探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42-145.

作者:姚爱珍

生物钟与时间护理研究论文 篇2:

改革护理排班模式对护士身心健康影响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循月换夜班法与传统性排班法两种排班模式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肿瘤科、骨科、眼科3个病区2012年6~11月实施传统性排班模式为对照组,另选相同病区2013年6~11月改革实施小循月换夜班法为实验组,采取自身对照的方式。由我院心理咨询师自行设计量表,对3个病区67名护士在2012年6~11月和2013年6~11月从困倦、疲劳、情绪、精力等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种排班模式下的夜班护士分别抽血样进行皮质醇、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四种激素检测。 结果 小循月换夜班法下护士在一般健康、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等方面正常率明显高于传统性排班;两种排班方式下夜班护士皮质醇、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四种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但小循月换夜班法下的夜班护士四种激素水平波动小于传统性排班法。 结论 小循月换夜班法有利于护士“人体生物钟”的调节,改善了护士生活质量;较好地缓解了目前夜班护士不足的困难,合理分配了资源,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适应护理模式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 小循月换夜班法;排班方式;护士;身心健康

[

[Key words] Small cycle monthly night shift; Shift pattern; Nurses;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1],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的工作压力[2]也随之增加。护士是维护人类健康的使者,具有高风险、高强度、超负荷运转、频繁昼夜倒班[3]的特点。频繁的昼夜轮班工作扰乱了人体生物钟,可引起睡眠紊乱甚至慢性疲劳综合征[4]。夜班对护士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已成为护理队伍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1-7]。因此改革昼夜轮班制度、减少昼夜轮班频率将有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夜班排班方式已成为护理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我院肿瘤科、骨科、眼科于2013年6~11月开始试行新的护士排班模式-小循月换夜班法,与此前该3病区2012年6~11月采用传统性排班模式进行自身对照。结果显示小循月换夜班法改善了护士生活质量,较好地缓解了目前夜班护士不足的困难,合理分配了资源,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我院肿瘤科、骨科、眼科3个护理单元2013年6~11月实施小循月换夜班法设为实验组,2012年6~11月该三病区实施传统性排班法为对照组,两组各抽取67名护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两组各抽取相同的18名夜班护士进行皮质醇、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等激素测定[8],被调查者正常倒班、休息,不安排额外工作,且均无身心疾病。所有问卷及激素测定结果均有效。两组护士人数、年龄、职称等基本资料比较见表1、2。

1.2 方法

1.2.1 排班方法 实验组采用小循月换夜班法,即每月由自愿报名的3名护士参与承包全科夜班,承包夜班的护士按照“大晚班→小晚班→休息”这样的排班模式进行循环,余下护士上白班。全科护士分为3个小组,护士投票结合考核评选出责任组长,每组固定3~4人,按照层级管理的原则,对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每位夜班护士每月上20个夜班,不参加白班工作,除法定休息日外,额外补休4 d[5-7]。

对照组采用传统性排班,即由6名护士轮值全科夜班,其按照“责任班→责任班→大晚班→小晚班→休息→休息”这样的排班模式进行循环,科室余下护士上白班,包括电脑班、中班、主班。对患者实施功能制护理。每位护士按法定休息日数轮休[5-7]。

1.2.2 调查方法 对上诉两组不同排班模式下的护士发放量表:利用护士集中业务学习的时间由我院心理咨询师指导发放问卷,采用集中派发、规定时间内填写(填写时间为20~30 min)、当场收回的方式,后将全部有效数据由我院心理咨询师对量表进行分析总结,包括一般健康问卷(28题)、生活满意度质量表(5题)、社会支持测定量表(14题)、焦虑自评量表(20题)、抑郁自评量表(20题)、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24题);对67名护士发放804份量表,从护士困倦、疲劳、情绪、精力方面等进行评估[11]。一般健康问卷总分50分为临界位,>50分有基本健康问题,分数越高,问题越大;生活满意度评分5~25分之间正常,分数越高越满意;社会支持量表,社会支持的多少可预测个体身心健康,一般认为总分小于20分,为获得社会支持较少,分数越高社会支持越多;焦虑自评量表,正常上限参考为40分;抑郁自评量表,正常上限参考为41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对上述两组不同排班模式下的夜班护士抽血进行皮质醇、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四种内分泌激素进行测定观察。具体做法:将实验组的18名夜班护士和对照组中相同的18名夜班护士为观察对象;分组:将实验组的18名夜班护士在夜班前1个月、夜班后1、3个月各抽血测定皮质醇、促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在对照组中与此前相同的18名夜班护士在夜班前1个月、夜班后1、3个月各抽血测定皮质醇、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进行分组;方法:血标本采集在清晨7:00空腹、无剧烈活动时进行,抽取静脉血5 mL,采集后统一送检[8],由免疫室及同位素室固定技术人员测定[8]。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被试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两组被试者在一般健康、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焦虑、抑郁、睡眠质量方面共提交804份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2.2 两组护士在夜班后皮质醇、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水平比较

实验组在夜班后第1个月波动值皮质醇为(1.55±0.02)nmol/L,促甲状腺素为(0.56±0.02)mU/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为(0.36±0.02)nmol/L,甲状腺素为(0.36±0.02)uIU/mL;对照组夜班后第1个月波动值皮质醇为(1.58±0.04)nmol/L,促甲状腺素为(0.58±0.04)mU/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为(0.39±0.04)nmol/L,甲状腺素为(0.42±0.03)uI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夜班后第1个月四种激素波动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护士在夜班后第3个月皮质醇、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四种激素水平比较,夜班后第3个月实验组四种激素波动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护士认为传统性排班法频繁日夜颠倒;不利于“人体生物钟”调节[7];增加了夜班护士生理和心理的负担[10];作息不规律,存在困倦、疲劳、情绪、精力、睡眠等问题;而小循月换夜班法在这些方面要优于传统性排班法,在一般健康、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等方面正常率均高于传统性排班法。同时,传统性排班较之小循月换夜班法夜班护士在一定时间内皮质醇、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四种激素水平波动更大,不利于女性内分泌系统的调节[7],会加重困倦、疲劳、情绪、精力、睡眠等问题。

应护理模式的需要,实行小循月换夜班法后,仅3名护士就能全面承担夜班工作,使白天上班护士人数相对增多,保证了白天护理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由于夜班转换周期长,白班护士能较长时间固定管理一部分患者,有利于对患者的整体了解,对保证给予患者连续护理和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9]。

小循月换夜班排班法,由于循环短,适应护士生理和心理需要。这样休息充分,使精力和体力均得到充分恢复。夜班周期长,有利于实行全面责任护理,日间工作时间增多,增加了护士身体和心理上的适应性[9]。减少昼夜轮转的频率,有利于人体对夜班工作的适应性,有利于护士“人体生物钟”的调节,使夜班周期内有较恒定的睡眠-觉醒节律[7],从而减少夜班对护士身心的不利影响,保证了睡眠质量,提高了护士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护士身心健康[11]。换班规律符合护理工作的惯性运行,且分工明确,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较好地缓解了目前夜班护士不足的困难,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9]。

实施新的护士排班模式小循月换夜班法能对患者提供连续性高效的护理。护士对所管患者的病情掌握,执行治疗的及时性加强,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3]。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按照层级管理的原则,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对护士生物钟的调整更加有利,提高了护士的生活质量。能提高护理质量,主要体现在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患者评估、危重患者护理、护理安全等方面[3]。既能使优质护理服务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又能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使护士的身心保持健康,护士满意度认可度提高[9],护士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既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也提高了护理质量[3-10]。因此,小循月换夜班法值得在全市各级医院护理单元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谆. 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61-1663.

[2] 梅景燕. 浅谈护士工作的压力来源分析[J]. 健康必读杂志,2014,(9):248-340.

[3] 周夏. 如何应对护士职业性压力[J]. 中国医药指南,2011, 9(6):343-344.

[4] 曾智敏. 护士对夜班轮转的态度调查[J]. 护理研究,2013, 27(7):122-123.

[5] 李璐寰,李惠玲,马如娅. 采用不同排班方式对夜班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6):3849-3851.

[6] 李贤,张卫红,肖向莉,等. 新排班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92-94.

[7] 李晶,杨丽君,张静平. 专职夜班排班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2):1472-1473.

[8] 林玲慧. 浅谈夜班护理人员内分泌影响[J]. 健康必读杂志,2012,(6):446-447.

[9] 万佳,唐其柱,胡钢. 三班倒与连续性夜班排班方式的对比研究[J]. 护理研究,2012,26(10):2854-2855.

[10] 谭美娟. 影响夜班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J]. 吉林医学,2010,31(15):2339.

[11] 王倩倩,王建华. 夜班护理人员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1,29(5):353-357.

(收稿日期:2015-01-16)

作者:李艳等

生物钟与时间护理研究论文 篇3:

基于循证理念的整体护理对ICU谵妄的影响

[摘要] 目的 分析ICU谵妄患者应用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整体护理对其护理效果、住院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ICU谵妄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住院相关指标以及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观察组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ICU谵妄患者应用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整体护理,能有效缩短病程,减少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ICU;谵妄;循证理念;整体护理;生活质量

The effect of holistic nursing based on evidence-based concept on delirium in ICU

CHEN Lijun PAN Lifei YE Xianghong ZHANG Xiaoling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Unit, Jinhua Central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Jinhua 321000, China

[Key words] ICU; Delirium; Evidence-based concept; Overall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ICU谵妄也被称为ICU综合征,属于一种意识和注意的障碍,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并发症[1]。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改变、行为混乱、不安、兴奋,具有起病急、病情反复波动的特点[2]。谵妄严重影响ICU患者原发病的治疗进度,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延长、费用增加、存活后长期认知功能受损等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有关研究表明[3],加强谵妄患者的护理,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提高危重病患者生存率。循证护理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要求医护人员必须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综合分析以找出最佳护理措施,能够为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4]。本研究重点探讨ICU谵妄患者应用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整体护理对其生存率、住院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ICU谵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诊断标准:①注意力出现障碍;②出现急性起病,且其病程极易发生波动;③逻辑思维发生混乱,无法进行正常的逻辑推理;④出现嗜睡、警惕、昏迷等症状,自身意识水平发生变化。凡是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①、②且还具有③或者④中任意一种表现,则确诊为ICU谵妄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27~81岁,平均(42.67±5.29)岁;全麻术后复苏8例,颅脑外伤13例,重度感染18例;其中出现注意力障碍24例,逻辑思维混乱13例,有嗜睡临床症状15例,昏迷症状14例。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27~80岁,平均(42.74±5.13)岁;全麻术后复苏11例,颅脑外伤12例,重度感染16例;其中出现注意力障碍23例,逻辑思维混乱11例,有嗜睡临床症状12例,昏迷症状1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我院收治的ICU患者,并经检查证实患有谵妄症状;②能够运用语言、眼神或肢体交流;③无继发性或原发性痴呆疾病;④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者;②有视听、失语等躯体功能障碍者;③既往严重痴呆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不能积极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护理常规护理、环境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监测其生命体征,对存在疼痛的患者要及时进行镇痛处理,做好饮食护理,关心、鼓励患者,并进行用药指导。

1.3.2 观察组 采用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整体护理干预:(1)成立循证小组,针对ICU谵妄发生影响因素,提出循证问题,确定“如何护理ICU谵妄患者”这一护理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循证支持。(2)寻找证据:对ICU谵妄造成危害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诊断,查阅有关文献资料,选出有关结论文献进行分析。(3)将获得的护理依据予以分析处理,形成最佳证据,将证据内容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总结出ICU谵妄患者整体护理方案:①成立护理小组,对全体小组成员进行ICU谵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士对ICU谵妄的认知度,重视起ICU谵妄患者的护理工作,提高责任心。②环境护理,调节ICU温度和湿度,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对患者进行反复的地点、人物以及时间再定向适应,介绍环境,尽量能让患者看到外面的景色,加强患者对环境的感知;降低噪音、声光等不良刺激,开壁灯以减少灯光直射,尽量减少夜间护理操作,病床之间使用隔帘,护士说话及脚步声要放轻,最大限度降低各种医疗仪器报警声,降低人为或仪器产生的噪声,提供安静的治疗环境。③加强沟通,针对患者对ICU环境恐惧等情况,认真制定与患者交流的相关内容及方式,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并进行心理护理,了解其需求,尽量满足患者对治疗、护理要求,减少应激源,寻求支持配合,提升患者治疗信心;对思维混乱患者,耐心反复给予讲解其进入ICU的必要性,讲解各项仪器的作用,促进他们认知功能恢复;对产生幻觉的患者,进行情感互动,鼓励他们及时讲出来,用亲切的语言耐心解释、否定他们的幻听、幻视,并反复讲解目前的真实情况,转移患者注意力,阻止幻觉的延伸;每次交流时间在40 min左右,3次/d,注意保护患者隐私。④做好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血气指标变化,加强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痰,保持气道通畅,每天评估撤机拔管指征,病情允许时尽早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正确掌握插管和拔管指征,合理留置管道;保持患者口腔、皮肤及会阴清洁,晨晚间进行清洗护理,保证患者清洁舒适;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患者疼痛刺激,可通过看电视、听收音机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必要时可适当使用镇静剂,服药后密切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合理用药;对精神状态异常患者尽量避免身体约束,酌情使用药物治疗,病情允许时尽早拆除约束带;根据患者的病情鼓勵患者主动活动。⑤保证睡眠,对患者日间治疗时间进行集中安排,晚间控制灯光、噪音,调暗室内光线,减少操作,并降低各种监护仪的报警音,维持昼夜节律;及时记录患者睡眠时间段及持续时间,对于嗜睡患者,早晨7点适当增加病房内光照,对患者睡眠进行限制,在中午时护士主动同患者聊天,并指导其读报、看电视等,严格控制患者的午睡时间,并指导患者养成定时听广播、读报纸等习惯,促使患者睡眠-觉醒周期正常化;⑥允许家属适当探视,对患者家属的探视时间及探视次数给予弹性控制,推行预约探视,提高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关心与爱护、理解与支持,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在实施ICU谵妄患者整体护理过程中,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每周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对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制定整改措施,做到“调查-培训-试行-修订-执行”,提高护理效果。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住院相关指标以及生活质量。住院相关指标包括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

1.5 评价标准

(1)护理5 d后,采用谵妄评估量表(CAM-ICU)[5]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若患者意识水平恢复至清晰水平,注意力方面存在的障碍完全消失,逻辑思维推理正常,生物钟恢复到正常,则为治愈;若患者ICU谵妄临床表现部分存在,相对于护理前有明显改善,则为好转;若患者ICU谵妄临床表现相对于护理前无明显改善,部分症状甚至恶化,则为未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生活质量: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6]对生存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总体健康(GH)、躯体疼痛(BP)、生理功能(PF)、生理角色限制(RP)、心理健康(MH)、情感角色限制(RE)、活力(VT)以及社会功能(SF)等,指标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住院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谵妄是一组表现为急性、波动性认知和意识障碍综合征,是患者由于经历一系列的打击所致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功能障碍,也被称为急性脑综合征[7]。年龄、痴呆、高血压病史、创伤、APACHEⅡ评分、代谢性酸中毒、进行机械通气等多种因素均是诱发ICU谵妄的危险因素[8]。ICU谵妄发生后患者往往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状态及机体状态不稳定,从而增加疾病治疗的难度,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加大医护人员工作量,且明显提高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9]。谵妄对于ICU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具有消极影响,严重影响着患者预后。司联晶[10]等人研究中表明,对ICU谵妄患者实行集束化护理方案,有助于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院内死亡率。因此,实施合理的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整体护理是一种科学合理、有針对性的护理措施。通过成立循证小组,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实证,将护理依据与临床护理有机结合,设定合理的护理方案,用实证对ICU谵妄患者实施最佳护理,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11-12]。在循证理念指导下,ICU护士进行ICU谵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ICU谵妄认知度,重视起ICU谵妄患者的护理工作,切实做好相关监测,以改善患者存活后生活质量[13-14]。通过环境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整体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患者疼痛刺激,病情允许时尽早撤离呼吸机,拆除约束带,有助于减少应激源,满足护理要求,提升患者治疗信心;通过加强与患者交流,保证交谈时间,确保取得良好沟通效果,根据患者病情鼓励患者主动活动,改善其心理状态,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减轻恐惧感[15-16]。及时记录患者睡眠时间段及持续时间,对患者睡眠时间进行限制,促使患者睡眠-觉醒周期正常化,调整生物节律,有效稳定患者机体状态,改善患者身体素质及情绪状态。对患者家属的探视时间及探视次数给予弹性控制,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心与爱护,理解与支持,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ICU谵妄患者整体护理过程中,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并制定整改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17-18]。本研究应用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整体护理对ICU谵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夏丽敏[19]在老年ICU患者术后谵妄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发现其能有效提高护理有效率;白雪等[20]通过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发现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提高,与本研究结果类似,说明ICU谵妄患者应用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整体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能有效减少ICU谵妄患者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改善护理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以循证理念为基础的整体护理应用于ICU谵妄患者中,有助于缩短患者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 蔡英华,许正红,黄琴红,等. 镇痛镇静调控方案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ICU谵妄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28(9):652-655.

[2] Dotson B. Comparing dexmedetomidine with haloperidol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active delirium in nonintubated ICU patients[J].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6,44(12):e1259.

[3] 陈洁.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ICU患者ICU综合征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2):51-53.

[4] 乔田田,王吉平. ICU机械通气清醒病人谵妄预防的循证护理[J]. 护理研究,2015,29(3):283-285.

[5] Guenther U,Popp J,Koecher L,et al.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AM-ICU flowsheet to diagnose delirium in surgical ICU patients[J].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2010,25(1):144-151.

[6] McHorney CA,Ware JEJ,Lu JF,et al. 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Ⅲ. tests of data quality,scaling assumptions,and reliability across diverse patient groups[J]. Med Care,1994,32(1):40-66.

[7] 罗丹华,林莉珍,丁明云,等. 分型护理干预在ICU谵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8):143-145.

[8] Zaal IJ,Devlin JW,Peelen LM,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isk factors for delirium in the ICU[J].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5,43(1):40-47.

[9] 吴传芹,朱艳萍,李国宏. ICU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8,40(11):1038-1043.

[10] 司联晶,张跃斌,王艳莉,等. 集束化护理方案对ICU谵妄患者的干预效果[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39(11):1299-1302.

[11] Wong C,Odom SL,Hume KA,et al.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for children,youth,and young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 comprehensive review[J]. J Autism Dev Disord,2015,45(7):1951-1966.

[12] 温成成,范勇. ICU谵妄患者的原因分析及循证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5):9-15.

[13] Rivosecchi RM,Smithburger PL,Svec S,et al. Non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delirium:An evidence-based systematic review[J]. Critical Care Nurse,2015,35(1):39-49.

[14] 楊昆,王雁. 急诊危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493-1495.

[15] 张伟英,邱文娟,顾君君,等. 谵妄护理干预方案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917-921.

[16] Avendaocéspedes A,Garcíacantos N,Gonzálezteruel M M,et al. Pilot study of a preventive multicomponent nurse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delirium in hospitalized older adults:MID-Nurse-P[J]. Maturitas,2016,86:86-94.

[17] 郑盼盼,章敏,田小玲,等. 每日唤醒对机械通气镇痛镇静患者谵妄干预作用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 30(2):102-106.

[18] 梁园园,游恩丽,邵星,等. 集束化干预措施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效果[J]. 广东医学,2016,37(24):3789-3792.

[19] 夏丽敏. 循证护理在ICU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运用[J]. 哈尔滨医药,2017,37(1):98-99.

[20] 白雪,殷慧智,孟海艳,等. 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谵妄状态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17-18.

作者:陈丽君 潘利飞 叶向红 张晓玲

上一篇:中学语文中的现代文学论文下一篇:达州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