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针对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配电网自动化基本概念和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并提出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分析结果表明,针对目前电力系统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可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值得电力企业高度重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1: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

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了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文章首先从配电网自动化的作用出发,全面阐述了新时期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的必要性;其次,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结构;最后,在该基础上结合韶关市配电网自动化建设状况,对其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挖掘,望为配电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内容;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配电网建设已经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其安全性、可靠性大幅改善。尤其是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大范围应用后,配电网真正实现了实时配电监督,保证了用户用电的时效性,减少了配电网故障对用户用电的影响,从根本上提升了人们的用电质量,已经成为新时期配电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需全面重视。

1 配电网自动化的作用

如何保障电网安全、高效、可靠运行,降低电网故障发生率是新时期配电网建设的关键。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能够借助实时监控系统和自动感应装置对配电网电力输送状况进行监督,在该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检修,做好配电网事故预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配电网故障。

这种检修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对提升配电网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能够借助智能控制装置对配电线路进行优化,在安全运行基础上调整网络结构,减少了传統输配电过程中的线路互备,从本质上降低了配电网运行成本;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还能够准确定位故障点,依照线路运行状况实施配电网负荷预测及调整,减少了不必要的检测投入,这对电网运行效益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内容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是在智能检测和控制基础上形成的配电网实时监视、实时协调、实时控制技术,已经成为配电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该技术能够将完整的配电网系统划分为互不干涉的供电分网,通过对分网设备的检测和控制减少设备故障对配电网的影响,从根本上提升了配电网的稳定性。

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电管理系统、用户自动化系统和馈线自动化系统等。其中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智能化检测装置基础上采集配电网电力负荷数据,通过计算机装置和数据处理软件获取电力信息,为配电管理提供参考;配电管理系统在SCADA、负荷管理和分析软件基础上实施相应配电网监督和电力调度,借助上述手段实现电力系统的协调和控制;用户自动化系统主要通过智能监测技术对用户用电行为进行监督,并在用户用电需求基础上实现配电网系统的调节和调度,保证用电需求和配电负荷供需平衡;馈线自动化系统能够在通信技术和检测技术基础上实现配电网的远程监督,实现远距离实时监测和就地控制,最大限度降低线路故障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与此同时,馈线自动化系统能够转移负荷,实现故障隔离,提升了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本次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以韶关市为例,对其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状况进行研究,在该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构建及运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应用原则

韶关市配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较为注重,在该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构建原则,其具体包括:

①实用性原则,即配电网自动化需符合韶关市电网状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智能化“保护”,如在韶关市配电网运行状况基础上实施电压时间型、电压电流型等;

②发展性原则,即配电网自动化需要具有一定的可拓展性,要依照不同阶段配电网状况实施针对性控制,如初级阶段以电压控制为主即可,后续需增加负荷调配、微机控制、自动化处理等装置,逐步完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③可靠性原则,即依照可靠性指标要求对配电网自动化结构进行设置,减少功能的交叉和冗余,做好二次安全防护等。

3.2 具体措施

韶关市电网建设过程中对配网自动化非常重视,在“十一五”期间不断对基础建设进行完善,提升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配网建设水平及管理水平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配网体系。为了进一步完善“建设一个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电网”的规划建设思路,应对智能化配网平台建设进行完善,其具体包括:

①主站系统构建的过程中要对各工作站进行把握,做好前置接入层、后台数据处理和管理服务层、用户人机对话层和外部服务层的构建。尤其是在SCADA建设中要对其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合理设置,并形成相应的安全保护系统。控制主站需要在主RTU和监控主站基础上进行设置,一般可在局域配电网设置区域性控制主站。而配置终端建设时需要对DTU和FTU方案进行合理选择和配置。DTU中需要注重硬件的扩展功能,保证其能够满足配电网主站一次设备扩容需求;FTU中要对测量和控制量配置方案进行明确,依照在线测温需求、架空线路故障指示要求等合理设置温度检测装置、故障寻址器等。

②通信系统构建的过程中需把握好主站与基站通信网络、基站与设备终端通信网络、内部以太网通信网络三部分内容,可结合具体状况合理选用光纤通讯或GPRS通讯。光纤通讯中光发射机接收被转化的电信号后通过光纤线路将其传输到光接收机,完成光信号的传输。这种传输方式线损率较低,通讯效果较好;GPRS通讯借助GPRS通讯网络将数据从DTU传输到主站,借助开关控制器和线路开关实现通讯的控制和调整。

③用户自动化系统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负荷管理和用电管理两部分内容。在负荷管理过程中可以借助智能检测和控制技术对配电网负荷进行调控,做好削峰、填谷、错峰等用电调整工作。必要时可以合理调整电价以控制用户用电行为;用电管理的过程中要完善自动检测装置的设置,实现自动抄表系统入户,从而形成科学的用电管理体系。

④配电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的过程中要依照其层次结构合理搭建系统平台,基础层主要在信息采集技术基础上获取区域地理信息、配电基础数据等,为数据库系统提供完整的地理信息内容;数据库对上述数据进行整理,总结数据中的信息,得出针对性结论;人机接口将上述结论转变为可视化图像,供配电网管理人员实施配电调控。

⑤馈线自动化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对一次设备、控制箱、通信系统等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其一次设备仍依照环网状况、供电结构等筛选配套开关和传感器,如使用电动操作负荷开关和电压—电流传感器;控制箱需使用UPS电源备用供电且具备安全闭锁控制电路,能够在遇到故障后通过手动或自动闭锁;通信系统可借助光端机、载波机、光纤和无线电台或扩频电台实现,可依照区域配电网建设状况合理筛选。

3.3 注意事项

配电网自动化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自动化建设内容进行强调,依照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要求形成针对性技术体系,在信息化平台基础上加强业务之间的配合,从而实现配电网输配电效益的全面提升。

3.3.1 注重业务融合,做好技术交叉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构建后要对“一遥”、“二遥”终端进行合理把握,结合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对智能调控工作进行完善,做好业务间的交叉,如通过配电网自动化平台完成日常巡检,为电网管控提供数据参考。而管控人员在该基础上与巡检人员协调,对平台反映出的配电网问题进行处理,从而形成高效联动维护体系。

3.3.2 提升设备质量,加大资金投入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依照自动化平台建设需求科学地筛选配电设备、检测设备、控制设备等。上述设备质量需经过严格审查,如设备合格证、生产厂家资质、生产质量等,这样才能够降低由设备问题引起的配电网故障。

3.3.3 做好技术创新,提升配电水平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构建的过程中要对技术创新进行强调,不断加强远程监测控制效果,完善配电仿真模拟内容,形成实时化、动态化檢测监督体系,从而为日常配电网监测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 语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区域配电网状况进行全面把握,在该基础上合理设置主战系统、通信系统、用户自动化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及馈线自动化系统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配电网实时监测效益,做好线路故障风险控制。与此同时,还要做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改造升级,不断提升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水平,形成与时俱进的配电体系,从根本上加速我国配电网建设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郭建成,钱静,陈光,等.智能配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方案[J]. 电力系 统自动化,2015,01:206-212.

[2] 沈兵兵,吴琳,王鹏.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8:27-32.

[3] 杨华,陈涛,郜士琪,等.天津城市核心区配电自动化技术实施与进展[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8:42-48+71.

[4] 郑毅,刘天琪,洪行旅,等.中心城市大型配电自动化设计方案与应用[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8:49-53.

作者:陈文文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2:

浅议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摘 要:文针对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配电网自动化基本概念和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并提出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分析结果表明,针对目前电力系统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可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值得电力企业高度重视。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分布式无功电压

引言: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供电质量、供电的稳定性、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电力系统建设和改造中,发展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已经为必然趋势。应当结合目前现有技术和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区域近期和远期的电力发展,设计出更加先进、通用、标准的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体系,促使温岭电力事业稳健发展。基于此,开展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1、配电网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范围

配电网自动化指的是综合利用现代化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以及发生故障后的监测、保护、控制、管理,是供电系统现代化、科技化的集中体现 。DTU广泛应用在开关站、配电室、环网柜、箱式变电站等场所,完成开关设备的就地检测、控制、及故障电流检测等。终端与配电自动化主站或子站系统配合,可实现多条线路的测量、控制、故障检测、故障定位、故障区域隔离,减少停电面积,提高生产效益。

2、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

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曾是配电网改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建立了配电自动化系统。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如果逐步加大了农村配电网改造力度,也开始大力使用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自动化,在故障快速诊断、故障隔离、自动化恢复供电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从2010年开始至今,各省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自动化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比如: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供电企业为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和基础设施,自动化通信网络也开始应用在配电系统中,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自动化水平比较高。此后中东部地区后来居上,西部和东北部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自动化起步稍晚,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实现配电网自动化难度较大,需要具有相对完整的多路电源,作为配电网点,并且电源还要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发展的要求,可利用先进的技术、高性能的仪器设备,加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自动化运行,提升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3、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在電力系统中的应用

3.1分布式无功电压控制技术的应用

就温岭目前电力系统发展现状而言,10kV网线损率还比较大,具有很大的降损潜力。通过应用分布式无功电压控制技术,可有效降低配电网中的电压损耗,改善电能质量。目前在配电网中,可选择的无功补偿方式比较多,如:就地补偿、分散补偿、集中补充等都可以解决电压损耗大的问题。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最优化的控制方式,来降低电压损耗,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2】。

为达到这一目的,可在配电网变压器低压侧,就地增设电容器,以补偿电压损耗,提升配电网运行的功率因数。并在一些分段节点上补偿负荷无功,以达到提升配电网供电质量的目的。通过一系列计算优化,在电力系统配电网低压侧和高压侧,以并联的方法布置补充电容器,是最经济实用的方法。但配电网在运行中,负荷是动态变化的,为了既能降低网损,也能提升电压质量,还要对电容器组进行优化切投。

3.2分布式电能质量监控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工业生产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布式电能质量监测技术,是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既能实时监测配电网电能质量,也能通过电能质量补偿装置,对配电网中的电能质量进行实时补偿,提升配电网中稳态电压质量。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比较多,除电压波动指标之外,还包括电压闪变、谐波、电压不对称等指标。提升电能质量,也是电力系统中应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目标之一。

配电自动化终端DTU通过调试软件对三遥采样信息进行灵活组态配置,实现对高压侧环网柜或低压侧配变的数据计算处理与监测功能,可实现故障遥测复位,比如:当DTU检测到瞬时性故障后,可在“自动选择复归方式判别时间(单位:0.01s)”内故障消除(故障电流到无流)经上级重合到有流(有流持续时间>“自动选择复归方式判别时间(单位:0.01s)”),判定为瞬时性故障,在经过自动复归时间后复归故障遥信,瞬时性故障同时清零【3】。

3.3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接线方案选择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结构组成复杂,需要多种方案协调配合,才能实现配电网自动化运行,不同的配单模式,需要选择不同的供电方案,有可满足配电网自动化持续、稳定运行的需求。终端电缆走线示意图如图2所示:

具体的配线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扎电缆支架,横向走向电缆捆扎在排上方的扎电缆支架上。

第二步,扎电缆立柱,将电力理顺之后,捆扎到电缆立柱之上。

第三步,电缆出线孔,终端箱体左右两侧各布置三个电缆出线孔,将所配线的电缆剥去铠甲,电缆从电缆出线孔中穿出。

第四步,接线端子排,按照接线图纸,将电缆连接到端子排上,端子下侧进线孔为厂内接线,上侧进线孔为现场施工接线。

看门狗分界负荷开关由开关本体及内置组合CT、控制器及外置PT 三部分组成。运行中自动隔离用户侧相间短路故障、自动切除用户侧接地故障,并可用于操作拉合负荷电流。分界负荷开关带有一套内置电压互感器、一套内置电流互感器;有CPU 内部处理器和GSM 远距离无线通讯模块;故障跳闸时带有电压判断和故障记忆;具备跳闸闭锁功能。集保护与控制于一体,可通过GSM 远程通讯实现抄表读数据、设置参数、查看运行状况的功能,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运行安全可靠的特点。该设备安装于10kV 架空配电线的支线、分支线或用户责任分界点处,能可靠判断检测界内与界外的毫安级零序电流及相间短路故障电流,测控准确,动作灵敏。

3.4通信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自动化要想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分析、传输、共享等,需要通过先进的通信技术来实现主站对子站、对现场终端,以及子站对现场终端、子站之间的通信。通信技术也是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重难点,配电网范围广、结构复杂、路径长,不同区域,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可选择的通信方式也不尽相同【5】。在配电网自动化运行中,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光纤通信、电缆通信、载波通信、微波通信、扩频通信等。目前配电网自动化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各项技术还不够先进,为保证通信效果,可采取多种通信方式联合使用的原则。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分析了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主要组成内容,其运行效果,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对居民生活、生产用电质量也有影响。将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可大幅度提升电力系统运行质量,降低电能损耗,提升供电质量,满足用户对电能使用的要求,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刀,兰宁,李俊.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析[J].电力系统装备,2019,000(024):8-9.

[2]李好文.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解析[J].科技风,2019,371(03):68.

[3]李风光,孔庆杜,唐冠宏.重合闸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的应用探索[J].输配电工程与技术,2019,008(002):P.62-68.

[4]王苗,王猛,王凯. 无线专网技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上),2019,000(012):179.

[5]王合勇.浅谈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科技风,2019,000(018):101.

(国网浙江温岭市供电有限公司,浙江 温岭 317500)

作者:金赛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论文 篇3:

关于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摘 要】文章重点阐述了配电网自动化模式方案,分析了配电网的应用现状以及配电网自动化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介绍了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与配电网自动化的要求。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模式;方案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城市电力负荷增加,对电力的依赖越来越强,城市和农网改造已基本完成,一次网架的强壮必然要求提高配电网自动化运行水平,并实现配电管理现代化。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经济的发展对配电网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网自动化也是供电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技术在发展,需求也在提高,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扩大供电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优化电力服务。

1.配电网自动化模式方案

1.1馈线自动化模式

就地控制模式,即利用重合器加分段器的方式实现。计算机集中监控模式,即设立控制中心,馈线上各个自动终端采集的信息通过一定的通信通道远传回主站。在有故障的情况下,由主站根据采集的故障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切除故障段并实施恢复供电的方案。就地与远方监控混合模式,采用断路器,智能型负荷开关,并且各自动化开关具有远方通信能力。这种方案可以及时、准确地切除故障,恢复非故障段供电,同时还可以接受远方监控,配电网高度可以积极参与网络优化调整和非正常方式下的集中控制。

1.2通信方案

配网自动化的通信包括主站对子站、主站对现场终端、子站对现场终端、子站之间、现场终端之间的通信等广义的范围。通信是实施配网自动化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区域不同、条件不同,通信方案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光纤、电力载波、音频电缆、无线等,但就目前配网自动化技术不够成熟的情况下,采用混合通信方案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原则。

1.3变电站主断路器与馈线开关配合方案

由变电站出线间隔断路器和馈线开关相配合,并由两个电源形成环网供电方案。也就是说优化配网结构,推行配电网“手拉手”,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具有重合功能,重合命令由微机控制,线路开关具有自动操作和遥控操作功能,远动装置,事故信息、监控系统由微机一次完成。设备与线路故障由主站系统判断,确认故障范围后,发令使故障段开关断开。

1.4自动重合器方案

此方案是将两电源连接的环网分成有限段数,每段线路由相邻的两侧重合器作保护。故障时,由上一级重合器开断故障,尽可能避免由变电站断路器进行分合。当任一段故障时,应使故障段两端重合器分断,对故障进行隔离,线路分支线故障由重合器与分断器动作次数相配合来切除。

1.5自动重合分段器方案

每段事故由自动重合分段器根据关合故障时间来判断。此方案在时间设置上,应保证变电站内断路器跳开后,线路断路器再延时断开。然后站内断路器进行重合,保证从电源侧向负荷侧送电,当再次合上故障点时,站内断路器再次跳开,同时故障点两侧线路断路器将故障段锁定断开,确保再次送电成功。

2.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现状

配电自动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性很高的系统性工程,包含电力企业中与配电系统有关的全部功能数据流和控制。从保证对用户的供电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减少运行费用的观点来看,配电自动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目前实现配电自动化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在10kV辐射线路或树状线路采用重合器、分段器方式。由于不需配置通道和主站系统,依靠重合器和分段器自身的功能进行线路故障时的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因而实施比较容易,投资较节省。在10kV环形电缆配电网络中采用重合器,配合环网柜实现配电自动化。在10kV环形电缆配电网络中采用环网柜加装FTU并设置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环网柜可以是户外的,亦可以是户内式。针对这种配电网络,目前采用的配电自动化方式是首先进行网络优化改造,形成多个环网,使每一用户有两个供电电源。

3.配网自动化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3.1配电终端设备中的电源,用于控制开关动作,正常情况下从线路中取得,线路失电后的后备电源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2在实施配网自动化后,降低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使运行人员对网络的运行状况掌握得更全面更快捷,为供电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配网自动化的实施,改变了配电网传统的运行管理方式,但对运行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3配网自动化的实施涉及的部门多,投资大,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配网自动化的规划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结合当地配电网的发展规划,制定详细的配网自动化的实施计划,整体考虑,分期分批实施,同时要和供电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相协调。

3.4配电线路设备的户外运行环境,对开关设备、配电终端设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考虑雷击过电压、低温和高温工作、雨淋和潮湿、腐蚀、风沙、振动、电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在开关的外绝缘材料、电子设备的设计、元器件的筛选等方面应综合考虑其性价比。

4.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原则

4.1逐步完善的原则

配电网自动化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作,最基本的条件是应具有较为完善的多路电源的配电网点,涉及到城市建设,配电网规划,设备选择等一系列繁杂工程,内容丰富,技术性强。对于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应实行分期、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初级阶段,即变电站出线断路器配置继电保护,线路上装多组自动配电开关,建立电压控制系统。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增设通信及控制设备,对各分支线自动配电开关实现控制,对负荷进行调配。第三阶段建设配网自动化系统和相应的通信系统,将各点信息传送到配网调度中心,实现微机控制及信息的自动处理,达到完善的配电自动化。

4.2采用电流控制式的原则

由于重合断路器经常有合分操作以及瞬时性故障时自动重合,使得配电开关频繁动作,导致设备可靠性降低,影响使用寿命。另外,自动配电开关有个合闸延时时间,故障时在并联组数较多的线路,最末级完成合闸的时间达几十分钟,合闸时间明显大于故障判断时间,影响供电的连续性。此外,自动化配电开关不具备计数功能,只靠一次合闸时间来判别。相比之下,电流控制式采用的设备没有这些缺陷,比电压控制模式更为简单。

4.3适应性原则

4.3.1适应城乡经济条件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条件以解决配电网的实际问题和符合供电可靠性及用户的要求为目的,将有限的资金有效地投入配网自动化中去。

4.3.2适应配电网发展的原则。发展的配电网,更需要实现自动化,并逐步向智能配电网过渡。

4.3.3适应定时限保护的原则。定时限保护方式采用电流阶梯和时间阶梯重合,可使上下级保护配合方便、协调。

5.配电网自动化的要求

配电网自动化是以实时方式就地或远方对配电网进行数据收集、控制、调节和事故处理的技术,其目的在于保证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发送电压质量降低电能损耗、快速处理、提高供电可靠性。它应当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5.1通过系统监测功能及时发现用户计量表故障

防止窃电,避免用电量损失。具备可的、高速率的通讯。具备完善的、能识别故障电流的、满足室外恶劣环境的故障控制器,以及实现断路器远方操作。

5.2能通过系统监测功能及时计算线路线损

使线路能在最佳的经济状态下运行。系统的电量控制和功率控制可促进电费回收。配电网自动化的主站系统应具有扩充性和开放性功能,主站软件功能完善,硬件上有足够的处理速度和裕度。

5.3通过实时监控系统

监测每条线路上的负荷运行情况,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消除事故隐患,使配电网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韩春成.鞍山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分析及其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07.

[2]曹亮.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探讨[J].电力建设,2001.

作者:裴汉华

上一篇:英语毕业演讲稿(精选2篇)下一篇:初中毕业演讲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