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系统论文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动检测系统论文(精选10篇)

自动检测系统论文 篇1

系统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

1、竣工验收申请报告、设计变更通知书、竣工图。

2、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3、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检验报告、合格证及相关材料。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验收前,建设和使用单位应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同时确定安装设备的位置、型号、数量,抽样时应选择有代表性、作用不同、位置不同的设备。

火灾报警系统检测必须严格执行以下三条

一、检测消防控制室向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传输、显示火灾报警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检测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接口、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火灾报警的响应及其火灾运行模式,应采用在现场模拟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的方式进行。

二、新型消防设施的设置情况及功能检测应包括:

1、早期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

2、大空间早期火灾智能检测系统、大空间红外图像矩阵火灾报警及灭火系统

3、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三、安全防范系统中相应的视频安防监控(录像、录音)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库)管理系统等对火灾自动报警的响应及火灾模式操作等功能的检测,应采用在现场模拟发出火灾报警信号的方式进行

检测内容

1、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应是独立的系统。

2、检测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汉化图形显示界面及中文屏幕菜单等功能,并进行操作试验。

3、消防用电设备电源的自动切换装置,应进行3次切换试验,每次试验均应正常。

4、火灾报警控制器(含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功能抽验:

(1)实际安装数量在5台以下者,全部抽验;

(2)实际安装数量在6~10台者,抽验5台;

(3)实际安装数量超过10台者,按实际安装数量30%~50%的比例、但不少于5台抽验。

(4)各装置的安装位置、型号、数量、类别及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5、火灾探测器(含可燃气体探测器)和手动报警按钮,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模拟火灾响应(可燃气体报警)和故障报警抽验:

(1)实际安装数量在100只以下者,抽验20只(每回路都应抽验);

(2)实际安装数量超过100只,每个回路按实际安装数量10%-20%的比例进行抽验,但抽验总数应不少于20只。被抽验探测器的试验均应正常。

(3)被检查的火灾探测器的类别、型号、适用场所、安装高度、保护半径、保护面积和探测器的间距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6、室内消火栓的功能验收应在出水压力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条件下进

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消火栓处操作启泵按钮,按5%-10%的比例抽验

(2)消防控制室内操作启、停泵1~3次;

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抽验,应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条件下,抽验下列控制功能:

(1)压力开关、电动阀、电磁阀等按实际安装数量全部进行检验。

(2)消防控制室内操作启、停泵1~3次;

(3)水流指示器、信号阀等按实际安装数量的30%-50%的比例进行末端放水试验。上述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8、气体、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系统的抽验,应在符合现行各有关系统设计规范的条件下按实际安装数量的20%~30%抽验下列控制功能:

(1)自动、手动启动和紧急切断试验1~3次;

(2)与固定灭火设备联动控制的其它设备(包括关闭防火门窗、停止空调风机、关闭防火阀、落下防火幕等)试验1~3次;

9、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的抽验,5樘以下的全部检验,超过5樘的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20%,但不小于5樘,抽验联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10、通风空调和防排烟设备(包括风机和阀门)的抽验,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10%~20%抽验联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1)报警联动启动、消防控制室直接启停、现场手动启动联动防烟排风机1-3次。(2)报警联动停、消防控制室远程停通风空调送风1-3次

(3)报警联动开启、消防控制室开启、现场手动开启防排烟阀门1-3次

11、消防电梯的检验应进行1~2次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功能检验,非消防电梯应进行1-2次联动返回首层功能检验、其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12、火灾事故广播设备的检验,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10~20%进行下列功能检验:

(1)对所有广播分区进行选区广播,对共用扬声器进行强行切换。(2)对扩音机和备用扩音机进行全负荷试验。(3)检查应急广播的逻辑工作和联动功能。

13、消防通讯设备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消防控制室与设备间所设的对讲电话进行1~3次通话试验;

(2)电话插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10%~20%进行通话试验;

(3)消防控制室的外线电话与另一部外线电话模拟报警电话进行1~3次通话试验。上述功能应正常,语音应清楚。

自动检测系统论文 篇2

自动售检票系统 (AFC系统) 广泛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中, 它直接服务于乘客, 设备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目前广州地铁已开通的八条线路有5 000多台AFC设备, 由于AFC设备的使用量大, 操作用户较广, 设备的故障数量也是较多的, 如卡纸币、卡硬币、卡车票等。全线网5 000多台设备月均故障件次达12 000左右。设备出现故障后, 主要是通过维修人员巡站发现处理或由车务人员发现后上报, 其中车务人员上报的占了60%以上。车务人员通过人工电话上报给AFC维修调度, 再由调度通知相关的人员进行处理。因此故障上报的及时性和故障信息的准确性会受一定人为原因的影响, 人员响应的效率也较低。AFC维修调度每天约接报300多台次的故障信息, 再电话通知维修人员处理, 这方面的工作量也是较大的。

如何能提高效率、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减少故障响应时间、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优化维修模式?

专业组的技术人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着手研究一种新的自动化调度模式, 设计开发一套AFC设备自动报故障系统, 实现自动向维修人员报送故障提醒信息的功能。维修人员和维修调度能及时了解设备故障情况, 在故障处理中占据主动, 对提高AFC系统故障处理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进一步提高设备服务水平, 也有效提高了AFC系统维修管理的水平。

需解决问题如下。

(1) 各线路中央计算机 (LCC) 采用的数据处理方式不一样, 标准不统一, 需对全线网设备的故障进行汇总和统一。

(2) 各供货商生产的设备数据存放的标准不一致, 设备状态数据有存在数据库中的, 也有LCC通信程序的实时数据等多种数据。设备的状态类型比较多, 且多个状态相近, 造成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比较困难, 难以确保故障上报的准确性。

(3) 所有基础数据均存在生产网络中, 生产网络与办公网络需要安全隔离, 需解决数据收集到办公网络中的问题。

(4) 故障自动上报的通知和发布方式需要独立开发和设计, 并且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关联性, 保证故障通知的精准, 只通知到当班的员工。

(5) 自动报故障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设备状态数据, 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要求很高。因此稳定性比较重要, 需要设计一些安全保护机制, 使程序具有必要的自我保护及恢复的能力。

(6) 地铁线网还在不断地扩充, 要保证新线的加入不影响本系统的运作, 系统能为新线所用, 顺利接入, 所以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线网的扩充因素, 尽量为新线开通预留处理空间。

2 技术解决方案

2.1 技术参数

AFC自动报故障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功能:参数配置维护功能;设备状态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自动分析功能;故障网页发布和短信通知功能。

2.2 技术创新性

将生产网络中的AFC系统设备状态数据与办公网络的办公系统整合起来应用于生产管理, 是一次有意义的实践, 是将AFC系统智能化和自动化应用于实际生产工作的尝试。

2.3 技术应用情况

本项目采用GSM MODEM进行短信通知, 采用串口传输技术将数据在生产网络和办公网络之间进行传输, 所用到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市场上也有很多相关技术的产品。

本项目立足于以外购硬件设备、自主开发程序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为公司节省软件开发成本, 另一方面使公司能掌握和整合核心技术, 为以后相关系统的开发和扩展提供技术积累。

2.4 设计方案

设计两个备选方案, 如表1所示。

2.5 方案选择及具体设计

比较两个方案, 从安全性和可靠性来看, 方案二不如方案一。在生产网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办公网只是接收分析出来的结果, 虽然可保证数据的传输, 但数据的可靠性却得不到保障, 办公网无法获知原始的状态数据, 不能进行深入分析, 并且难以与其他数据进行关联和整合。采用网口传输数据, 虽然传输速度快且稳定, 但是采用网口连接生产网和办公网增加了生产网的风险, 容易被病毒侵入。订制服务进行短信发送, 虽然短信的发送快速有效, 也降低系统设计的复杂度, 但系统对网络的依赖度很高, 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 并且成本较高。采用GSM Modem硬件进行短信发送, 不但成本低, 短信发送可不受网络影响。最后选择方案1,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 整体设计

AFC自动报障系统主要由生产网络端程序、办公网络端程序、办公网络数据库服务器、网页故障发布系统、故障短息自动发布系统组成。

生产网与办公网串口统一数据传输规范, 信息发布模块具有统一的故障信息发布接口, 可扩展发布其它信息。

(2) 自动报故障流程

生产网络端程序负责集各条线路的设备状态变化信息或是全状态信息, 数据通过串口传输至办公网络端程序处理入库, 数据库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故障数据, 并按统一的接口发送到信息发布模块以及网络发布模块。

(3) 设备状态信息采集

生产网络端程序负责对设备状态变化以及全状态信息进行采集。采集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连接线网LCC数据库服务器, 查询状态信息变化表获取, 另一种是通过发送请求报文至LCC服务器获取设备全状态的报文信息。

目前各线路应用的LCC的数据库服务器主要有Oracle和Sybase两种, 另外LCC服务器的应用程序不同线路也是有区别的。因此生产网络端的程序将会同时访问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 获取到不同数据结构的状态信息包。

根据获取的状态信息, 解析状态信息后, 规范报文传输标准, 将状态信息通过串口线发送至办公网络端程序。

(4) 设备状态信息分析

办公网络端程序接收来自串口传输的状态数据, 解析后直接存入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编写存储过程, 对新增的设备状态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 根据设备故障状态发生的时间间隔, 提取设备故障关键信息, 直接生成故障记录并入库。

(5) 故障信息发布

故障信息的发布, 一方面是通过网页系统直接发布故障信息, 另一方面通过短信通知。短信通知模块由一台信息发布服务器和一个GSM Modem组成, 通过独立的软件循环在数据库中查找设备的故障信息并根据关联关系, 将故障信息通知到指定工作人员。

3 自动报故障系统应用效果

系统实际应用效果如图2、图3所示。

工作效率与工作量对比如表2。

4 结束语

自动售检票系统自动报故障系统的软件由项目组技术人员自主开发完成, 实现了设备故障情况及时自动报送提醒信息给维修人员, 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式代替部分人工的日常生产工作, 达到了提高维修响应效率, 保障信息准确性、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优化维修模式的目的。有利于提升自动售票机设备的运营服务的水平, 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冯娟, 赵时旻, 杨虎猛, 等.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状态监控技术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6, (12) :61-64.

[2]江斌.浅谈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在稳定期的数据管理和应用[J].金卡工程, 2011, (Z1) :8-10.

自动检测系统论文 篇3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84-01

0、引言

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变电站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我国的变电站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也越来越完善。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及监控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因为良好的系统设计是系统应用的基础。以下仅为笔者拙见,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1、设计原则

就目前我国的大型枢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有关设计规程来看,首先要符合初步的设计审定原则,然后要结合变电站以及运行部门的实际情况,采用计算机设备和信息技术将系统运行中所要应用的监控功能、数据采集和处理(SCADA)、远动功能等统一起来,实行综合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变电站的管理效率,这样一来,220kV以下的变电站就可以基本实现无人值班。

2、某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详情

2.1 系统组成

2.1.1 系统基本形式的选择及配置情况①在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的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如果选择局部的分散式产品的组合形式,将会使得其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功能独立行使,即监视、控制操作功能、RTU功能以及通信功能的独立运行。②在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双机系统的实行可以有效的扩展系统总线的运行经验,并且可以有效的保障系统的稳定性。③在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的设计的过程中,继电保护以及相关的安全性的自动化系统的设置应该同其他的系统结构相分离,以保证其能够在系统的运行异常下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处理措施。

2.2 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及设计标准

2.2.1 数据采集所谓数据采集,就是指在变电站的运行的过程中,对其运行过程中的工作数据和信息进行实时的搜集和储存,并对一些特殊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反应。下文中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数据采集的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详细的论述:①状态量:状态量的设计过程中,包括对断路器、隔离开关以及各种分开关的接头的设置,设计的标准是将其故障的信号量按照光电隔离的标准输入系统。②模拟量:模拟量的设置不仅包括不同的系统电压等级线路的有功功率设置,还包括无功功率的设置和电流以及母线电压等级的频率。模拟量的设置标准要根据交流采样的结果来确定。

2.2.2 电度计量在电度计量的过程中,采用RS485串行口可以实现持续一个月的电量累计,并且能够按照不同的峰、平、谷等不同的形式进行统计分类。

2.2.3 控制操作所谓控制操作,就是指对各种变电设备的跳、合操作的控制,以及对主变压器的各种调压操作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控制操作的设计,要注重对控制操作执行前的确认。控制操作的执行标准要注意的是:输出继电器线路直径不得大于0.09mm,并且容量应该控制在DC220V,5A的范围内。另外,要保证控制操作能够同220kV母联断路器相连,这样就可以保证隔离开关的,TN闭合,实现“五防”功能和双向通讯的功能的发挥。

2.4 隔离开关“五防”设备所谓隔离开关的“无防”设备,就是指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对工作人员强制执行安全防护程序,按照国家变电站的要求实现对五种特殊情况的预防:①首先,要防止对开关的误操作;②其次,要防止隔离开关在负荷状态下的拉合;③再次,要防止工作人员进入为断电的间隔区;④其四,要防止地线的拉闸时的带电;⑤最后,要地线合闸过程中的带电操作。

在隔离开关的“无防”设备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对各个刀闸的开合状态和位置、性能等进行严格的区分,但是要统一在系统操作中,以便能够通过一把电脑钥匙来完成多种操作项目的控制。

2.5 计算功能数据库中应有按现场要求的二次计算量:主变压器高压侧负荷率及日平均负荷、最高负荷(年、月、日、时)、最低负荷。220kV及110kV各线路所采集模拟量的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年、月、日)各母线电压最高、最低值(年、月、日、时、分),月波动率及特定日期的电压合格率。电度量累计,失电时有保护措施,不丢失累计。(年、月、日)母线电压不合格累积时间及由此计算的电压合格率。电容器投切次数及可调率,变电所功率因数的合格率。有载调压装置调节次数累计和日最高调节次数记录及停运时间记录。实时数据可在线进行上下限值测点投退的修改,二次计算量的参数可由用户增加和修改。

2.6 历史数据的记录与处理日志报表数据库存一年半历史。可方便的形成各种历史数据点,并可方便的实现历史数据的报表打印和显示修改功能。

2.7 安全监视通过CRT对全所主设备、辅助设备的运行进行监视,并对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显示。系统定周期对模拟量检测,越限报警,并可记录和查阅。系统定周期对开关量状态进行检测。事件顺序纪录(SOE)点有变化立即报警。有报警信息可在CRT上以汉字显示,并在打印机上以汉字打印。事故音响报警功能。事故和预告报警音响应有区别,并有语音报警。系统具有定时、随机打印的功能。事件记录(数据修改、操作设备)存盘及打印。

2.8 事件处理当发生事故、故障、状态变化、越限等事件时,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自动作一系列处理,如推出简报、登录一览表、发出音响、推出画面、自动事故追忆、画面变色闪烁、数据变色等,预告信号应按登记区别处理。

2.9 画面显示画面种类包括监控系统配置图、主接线图、棒状图、曲线图、操作显示、组态显示、报警及各种表格显示。①运行人员可方便的调出画面。②程序员可在CRT上修改和编辑画面。③趋势图可由用户在线定义所要显示模拟量、测点起始时间、采样周期。

2.10 自诊断功能系统本身具有对软硬件的自诊断功能。发生局部故障时CRT上以汉字显示及在打印机上以汉字

打印。自恢复功能。

2.11 运行人员操作记录系统记录运行人员所进行的操作项目和每次操作的精确时间。

2.12 操作票功能根据实时状态信息来编制操作票,满足各种操作要求,并可人工修改。

2.13 通信功能与省调及市调、县调的通讯要求如下:①与省中调调度自动化系统通讯采用制式、规约应统一。②与市调。县调调度自动化系统通讯采用部颁规约。③系统应能方便地开发出其它通信规约。④系统应具有将来实现数据网络通信(广域联网)的接口。⑤由市级调度应能实现远方遥控。

2.14 对时采用GPS卫星对时,能与变电站内所有微机装置实现软件对时。

2.15 电源监控系统应配备UPS不问断电源系统或者交直流切换器,站用电消失后保证供电时間不应小于1小时。

3、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3.1 软件配置系统软件应提供开放式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多窗口的人机界面,友好的支持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有丰富运行经验的应用软件。

4、硬件配置

硬件配置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够满足变电站的系统的基本的功能和技术要求,并且要留有一定的设备备用空间,以便满足日后的系统功能的拓展。

5、结束语

自动消防设施检测报告 篇4

建设单位:廊坊市双力房地产开发公司

建筑物名称:新朝阳购物中心有限公司

检测内容:消防设施功能

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 篇5

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实现政府机关内部办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流动与共享、实现科学决策的信息系统。其总体目标是:以先进成熟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成一个满足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业务需要的办公信息系统,使政府机关内部各处室的公文和信息的交流畅通无阻,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提供政府机关内部各处室之间计算机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公文交流,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网络,为领导决策和机关办公提供服务,实现机关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

一、功能介绍

1.个人办公

个人办公主要用于个人事务的处理,包括电子日历、电子邮件、活动安排、待办文件、待办事宜、个

人资料、个人通讯录等应用。其中工作日历、电子邮件、活动安排为Notes 内置的功能,属于电子政务的

基本应用;名片夹和待办文件则是用户个人事务安排。

电子邮件:用于收发Notes 电子邮件,很重要一点就是处理自己邮件库中的待办文件。工作日历:计算机内置的电子台历可使您轻松地安排的各项事务活动。待办文件:集中处理来自各工作流应用模块中的批办件,如公文处理中的收、发文件等。待办事宜: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事件计划表来提醒用户将准备办理哪些事情。个人资料:录入个人信息,具有编辑、存储、管理功能。

2、公文处理

公文处理系统提供了收文登记、办理、查询和归档,发文起草、办理、登记和归档等功能,并具有透

明的文件运转流的特征,文件办理者可以及时、清楚地了解文件当前运转状态,真正实现了流程跟踪、监

控“智能化”的功能。收文处理:对网上各单位发送来的办文按类别、单位、密级等进行分类登记,如果是“办文”,则需

由文秘部门送交分管领导进行文件批示处理,“阅件”则需呈领导阅。发文处理:可以起草公文和办理公文(如核稿、审稿、会签、签发等)。提供手工办文与电子办公的

结合,还提供各种办理意见代填和流程切换的功能。督办管理:对领导交办或上级交办的任务和有办理期限的文件(通常来自收文系统中收文)进行登记、督办,提供文件办理进程的跟踪,提醒经办人注意时间的安排。

信访管理:为局举报投诉中心或办公室提供对信访件进行登记办理和处理。

3、档案管理 文件查询:文件查询库自动接受来公文管理系统中各类收文和发文文件文档,并提供给大家提供一个公文查询的场所和文件归档功能档案业务管理:档案管理系统保存了所有已归档的文件供查询(如查询案卷定义、文件组卷、拆卷、移卷、封卷和案卷借阅)和备案,是保存和管理档案的场所。“档案管理”不仅可以与公文处理系统结合

使用,处理已归档的收文、发文、签报等文件,也可以独立使用,用于登录非公文处理系统处理的其他文 件。其中包含的档案借阅,提供提供对系统内人员借阅档案的管理。

4、行政事务

提供诸如车辆管理、固定资产等具体业务处理功能,包括车辆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接待管理、会议

管理、人事管理等。

业务审批:审批人在这里进行统一的审批,不必再到各个数据库里进行审批。当然,审批人也可以选

择到他的邮件里审批。

车辆管理:由行政处对各部门使用车辆进行网上管理,包括车辆安排、车辆动态显示、派车单、车辆

档案、车辆驾驶员、油耗、车辆维修保养等相关内容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由行政处对全局固定资产进行申请购买、登记、报废等管理。后勤管理:由行政处对本局的清洁卫生资料、水电使用情况等管理。接待管理:由办公室、行政处对本局来访人员的接待进行安排管理。

呈批管理:对请假、资料搜集、会议室使用和计算机耗费品领用进行管理。

会议管理:主要以一个月一次的局务会议为主,进行会议的组织、会议室安排、人员通知与确认、议题准备与讨论、会议纪要等管理。

工作计划:配合会议管理,提供工作计划的登记、审批和归档查询。

人事档案管理:对人事档案进行登记、编辑、删除及进行调动、任免操作。

5、综合信息

提供质监信息、公告栏等一些信息查询数据库

质监信息:质监信息数据库是个多功能的模块,它集合了内部办公信息,以 简报形式存在,形成正

式刊物。它还可以完成信息的统计和归档,便于浏览和管理。部门信息:用于登记一些部门内的信息,用于在网上发布。

公告栏:用于发布各种会议公告、通知、消息等,发布后的信息所有网络用户都可以查阅。

网上讨论:网上用户就某一讨论主题、讨论热点发表意见和见解,进行思想交流。

6、综合资料

综合资料包括处室资料、通讯录等一些资料数据库。

政策法规:用于登记一些与本单位相关的国家重要法律条文及本系统有关规定。处室资料:提供一些重要领导讲话、互联网资料及一些报纸、杂志、图书资料。

通讯录:既公用通讯录,提供直属机构、分支机构、三级机构及一些其他重要单位的通讯信息,如地

址、邮编、电话等。

7、系统管理

管理员在这里进行机构设置、人员配置、ACL 控制和主题词维护等操作。

二、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问题分析

问题一: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是什么?

我们团队在开发之前,从各种渠道收集过许多不同厂商OA系统的产品说明,经分析发现大部分广做宣传的OA系统功能都比较丰富,比如公文管理、会议管理、档案管理、车辆管理、人员管理等等很多功能,但这些OA系统真正让政府客户使用得效果如何呢?客户最关心那一块功能?这两个问题我发现很多OA厂商没有分析精确!这其实是政府OA系统开发中最关键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其它功能开发得再深入,再完善,也是无济于事。我们分析很多部门政府客户的需求,发现如下答案:

政府OA系统的核心是公文管理,公文管理中最核心的是流程管理与公文编辑器。有些客户最开始要求厂商开发OA系统时,出于功能的丰富性,提出很多功能模块的需求,比如车辆管理、会议管理以及其它辅助办公管理模块。但经过一段时期的系统运行后,会发现90%的政府工作人员,90%的时间都只应用公文管理模块,所以这个模块出得问题最多,客户的定制需求也最多。其它功能模块最终会成为一种摆设(除非领导有特殊要求,但即使领导有要求,因为最开始开发时,没有深入调研相关业务部门的需求,这些功能模块最终还是用不起来)。

所以笔者建议,客户方和OA开发厂商应该拿出80%的精力放在公文管理模块中来,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使用OA系统的需求。至于其它功能模块,比如车辆管理、会议管理,其实可以做为业务管理系统来定制开发,不归于OA系统,单独调研,单独开发。

笔者可能有些逆潮流而为之嫌,因为目前的OA概念是“协同OA”,要求OA系统解决全部的政府办公需求。但笔者认为“协同OA”是OA系统+各业务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管理+统一权限管理。所以核心OA系统的主要建设目的是解决公文流转问题、解决无纸化办公问题、解决电子公章问题。

问题二:公文流程问题,是应用工作流,还是让客户自行动态定义流程?

我发现IT真是个炒概念的领域,前两年炒得比较热的“工作流系统”,近期已经归于平静。本人就是不相信,或者不相信国内的IT公司近期能做出一个可以解决全部业务功能需求的“万能、通用系统”,如果能做出这种系统,肯定是Microsoft公司,如果连Microsoft公司都不做这种系统,您认为有必要做吗?

本人认为这个概念的出发点是好的,想抽象出系统的流程逻辑部分,减轻二次开发的工作量。但到了中国IT同事这里,好象就有些走调了,变成了万能地、通用地可以解决全部问题的系统。好了,不说了,本人其实不懂工作流,瞎说一通,内行人不要见怪。

言归正传,问个问题:“您说,政府客户的工作流程能事先定义好吗?”我感觉至少在中国是不能定义的,因为可变的情况太多。比如,一篇公文如果是普通工作人员拟稿,则需要部门领导审核把关;但如果是部门领导自己拟稿呢?这只是最简单的例子,其它的特殊例子太多了,尤其是在办事流程中,即使经手的政府工作人员可能有时也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如何办,所以才经常去请示领导。

因此,我认为政府客户不需要,也不可能用一个事先定义好流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而是需要一个可以每一步都让客户自己动态选择下一步操作和对象的动态流程办公自动化系统。

问题三:如何让OA系统维护、系统管理更加方便?

其实这又回到一个问题,是“以技术为中心”,还是“以客户为中心”,政府客户当然要求以“客户为中心”。所以很多招标文件中都要求“系统简单易用、便于维护”。这到也是,花了钱,谁还想买个负担。

但目前的主流OA系统,维护使用便捷性如何呢?我可以举个例子,目前很多政府OA系统都是基于Domino开发的,从前使用这种OA,必须要求客户首先培训Notes。现在出于方便性,都是基于Domino的B/S版本的OA系统,最终客户的方便性是提高了,但系统管理员还是没有脱离苦海,用户管理、系统配置没有经过专业的Notes培训,的确是用不起来。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研究综述 篇6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研究综述

本文通过国内、外背景的.叙述,提出了研究和建设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介绍了水情自动测报的一般组成,并综述了其发展历程,最后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 者:时京林 丁文学 付树卿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新疆,石河子,83刊 名:中国西部科技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年,卷(期):“”(4)分类号:P64关键词: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系统组成 发展历程 前景展望

自动检测系统论文 篇7

国际焦化公司焦炉加热控制基本上以人工操作为主, 实施的“焦炉自动测温、自动火落判断与加热系统”技术改造, 有利于推进焦化技术的进步, 从而提高焦炭的质量, 稳定炉温, 实现能耗的降低, 最终有利于提高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 焦炉煤气加热控制的弊端分析

采用焦炉煤气加热, 整个流程中, 操作人员需要每隔四个小时就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表测量第7以及第21火道的鼻梁砖温度, 接着还要按照火炉的温度进行不断的调整煤气的流量以及分烟道的吸力, 这些操作大多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实现的。相关的优化焦炉系统一般没有使用或者属于半停用状态,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影响焦炉加热的因素有很多, 其受到工艺参数、操作程度和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有一些控制系统没有对焦炉的工艺参数进行合理设置, 致使操作过程中难以操作, 相关的测量参数也比较多, 难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②存在着一些企业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和焦炉的生产特点来开发系统, 直接引进国外的先进系统, 又缺少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旦存在着控制系统无法满足煤质、结焦时间等变化, 将会严重的影响炼焦的正常生产。③也存在着部分系统建立过多的数学模型, 不过其预测的结果和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有很大的差别, 脱离了生产实际, 从而导致其产生的控制效果大大降低。④在仪器仪表检测特点和工艺等方面缺乏充分的考虑, 从而导致系统检测的偏差及不稳定性。

2 焦炉自动测温、火落判断以及加热的意义

一个良好的焦炉自动控制系统有利于提高焦炭的质量, 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在降低能耗的同时还可以延长炉体的使用寿命, 并且在保护社会环境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 焦炉自动加热、自动测温和自动火落判断在推进焦化技术进步, 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建设国内第一流的焦化企业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3 焦炉自动测温、自动火落判断、自动加热的方案

3.1 控制系统条件。

要实现焦炉优化加热控制, 大约需要增加120个热电偶信号和80个标准的4-20m ADC的信号, 2个交换机开关信号, 目前本厂使用的DCS控制柜内部没有多余的模块, 需要增加一个DCS控制柜, 这样就基本上满足了相关的硬件要求, 通过这种新的控制柜来和原有的DCS控制柜系统进行网络通讯。

3.1.1 粗煤气温度测量条件。

不同的国家在粗煤气温度测量上基本相同, 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是在桥管地方插入热电偶, 但安装在桥管位置环境条件比较好。第二种是在上升管的地方插入热电偶。但本厂的桥管位置没有相应的安装孔, 而且桥管为铸铁件, 在高温下开孔、巩丝都非常困难, 只能在上升管根部开安装孔。

3.1.2 自动化控制系统相对完善。

所在企业的焦炉煤气流量和分烟道吸力基本上实现了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这为后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需要不断的加强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化和完善, 从而更好的为企业生产服务。

3.1.3 完整的工艺数据。

生产大账表对焦炉过程中的整个三班数据进行了完整的记录, 在建立统计数学模型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数据, 这些基本数据主要有火道温度、不同时间的煤气流量、废气含氧、分烟道吸力和废气温度等。

3.2 火道温度的全自动在线连续测量系统实施方案。全自动在线连续测量系统有光纤、光学镜头、光电转换 (仪表) 等三个部分。

3.3 粗煤气温度测量。

粗煤气为高温可燃气体, 通常温度在500℃-700℃左右, 不过在异常情况下, 也会超过1300℃, 可选择K型热电偶。

3.4 控制方案的实施。采用前-反馈相结合的方式。

按照火落时间、焦饼中心温度、煤质和配煤情况明确合适的火道温度;按照火道温度———对加热煤气流量进行自动调整;按照加热煤气流量———对分烟道吸力进行自动调整。

3.5 建立火道温度模型。

通过对三班测温数据和全自动测温做相应的对比、统计分析和检验, 排除人为的误差, 建立相应的测温代表火道温度和全炉平均温度的关系模型。

3.6 建立分烟道吸力模型。

对煤气流量、烟气残氧量、分烟道吸力、空气参数等数据进行一个月的采集, 做相关的对比分析和检验, 找出影响吸力的主要参数, 建立分烟道吸力模型。

3.7 火落时间 (炼焦指数) 指导修正 (或自动修正) 标准火道温度。

根据对焦炭质量的分析, 确定在一定配煤条件下最佳的火落时间, 并以此为控制标准。若实际的全炉平均火落时间高于最佳的火落时间, 则提高标准温度;若实际的全炉平均火落时间低于最佳的火落时间, 则降低标准温度。

3.8 高温/低温炭化室、问题炭化室和边炉的监控。

通过将粗煤气的温度变化情况录入到数据库中, 这样有利于相关的操作人员实时的查询历史数据, 从而分析异常炉号的时候就更为方便, 按照不同炭化室所对应的炼焦指数和工艺参数来建立炼焦指数和异常炉号, 从而实现异常炉号的自动预测。

4 实施后预期达到的最终目标

4.1 实现焦炉立火道温度的直接测量。减少三班测温次数, 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4.2 实现焦炉加热过程的全自动控制。

通过数学模型的计算, 计算机控制系统可直接调整加热煤气流量和分烟道吸力, 温度的波动可大幅度减小。

4.3 自动生成火落时间 (炼焦指数) 模型。

通过安装在上升管根部的热电偶实时检测粗煤气温度的变化, 准确判断火落时间, 并自动生成炼焦指数, 并建立炼焦指数/火落时间与焦炭成熟度之间的关系模型。

4.4 建立标准火道温度模型、适度降低标准温度。

根据生产工艺状况的调整或变化, 指导或自动调整标准温度;根据配煤水分的变化及时调整标准温度;根据焦饼成熟度 (炼焦指数) 修正标准温度。

4.5 节约煤气2%-4%, 焦炉的吨焦能耗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4.6 实时监测全炉各炭化室的工作状态

在对炼焦指数检测的同时, 了解各个炭化室的加强情况, 对相关的温度进行判断并且声称操作指导界面, 从而有利于相关的工艺人员来调整炉号的供热量。

5 结束语

自动检测系统论文 篇8

【关键词】自动投入;自动恢复;自适应;三遥;带电显示装置

【中图分类号】U2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20-01

1、常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生产和生活领域中的应用,人们对于供电的水平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满足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有关单位必须对现有的备用电源装置进行完善。实践中我们发现,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可以有效的避免供电系统的突然断电,实现更加稳定的供电,因此在现代的供电系统中被普遍的采用。此外,国际上对该系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笔者发现无论是何种备用电源装置,在实践中都只能在系统断电后自动启动一次,也就是说无论是国内电磁式、整流式,还是晶体管、集成电路甚至微机形式的备用电源,其启动次数都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在系统的供电系统恢复正常后,作为备用电源必须要通过工作人员的手动来调整其运行模式,使其恢复原有的运行状态,这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就无法实现备用电源在应用过程中的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因此,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新型的运行方案,希望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2、本方案的构成

笔者在认真分析了原有的备用电源的运行方案后,保留了原有的备用电源系统的全部运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自动转入逆向运行,也就是使得用电源系统能够在恢复正常供电后自动转回原有的运行状态。而这一功能的实现就需要备用电源装置在投入运行后,能够根据系统的运行情况来自动的识别和判断目前的供电系统运行状态,并据此来调整自身的运行模式的切换:

正向方式一即按照原有的常规方式进行备用电源装置的启用;逆向方式——在启用状态下恢复到原有的运行状态;

退出方式——即在系统的运行状态不属于以上两种情况时,能够自动退出运行。

该方案中所列举的上文中的三种运行方式,在自动切换的过程中,最大的应用优势和特点就是可以由系统自动完成,而不需要工作人员的手动干预,这也就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备用电源装置的各种模式切换的自动化。备用电源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的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的判断,来实现对各种状态的切换,即在供电系统断电时,自动启动备用电源装置,而在供电恢复后,则启动逆向运行方式,恢复到原先的备用运行状态。而在系统运行不符合以上两种状态时,系统也能够根据自动识别所获取的信息,做出退出反应,由此可见,在整个的备用电源的运行过程中,无需工作人员的干涉,就可以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3、本方案考虑的几个问题

上文中笔者对方案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下文中笔者将在将系统的运行更加细致和可靠的基础上,对本方案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1)首先,在该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要注重对各种备用方式的应用时的适应性和通用性的考虑,也就是要根据变电站的基本情况来设计一个通行的改进方案;

(2)其次,要注重保留原有的备用电源装置系统的功能,并再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不能破坏备用电源的基本功能;

(3)再次,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减少备用电源运行和切换过程中的PT,并对由此可能引发的问题做好预案;

(4)最后,要保证现有的装置的升级和扩充功能,也就是说随着变电站的不断的发展,供电系统的不断完善,备用电源装置也应该随之改革和发展。

4、本方案的运行方式分析

4.1 备自投的基本方式和动作判据

通常情况下有2种最基本而常用的备自投方式:一种方式是2个工作电源互为备用,称为暗备用,也叫母联备自投;另一种方式是正常情况下备用电源不工作,称为明备用,也叫线路备自投。为简单起见,我们仅就这2种备用方式,并且以暗备用方式为重点进行讨论。

备自投通常采用失压或失压加欠流判据。本方案构成的系列装置除具备常规备自投功能外,还具有系统自动恢复功能。仍采用失压或失压加欠流判据。为了能够实现系统自动恢复,本方案构成的系列装置在有无电压判断上除有传统的PT采集电压外,还引入了带电显示器接点模式。通过带电显示器接点的状态可判断出相关设备(进线或母线等)的带电状况。装置中如不用电流,电流端可以悬空。

4.2 备用电源自投自复装置工作原理

(1)正向运行,即传统的备自投运行条件:

①UB1>U1Y,UB2>U2Y,即2段母线电压正常;

②IL1<11G,IL2<12G,即2段母线及出线上均无故障;

③母线断路器QFB处于断开位置,即2段母线独立运行;

④两进线断路器Qvl和QF2均处于合闸位置,即2条进线分别独立地向2段母线供电。

(2)正向动作,即传统的备自投动作条件:

①装置处于正向运行状态;

②UB1

③IL1<11W或IL2<12W,即失电母线进线侧欠流;

④UB2>U2Y或UBl>U1Y,即另一段母线电压正常;

⑤无手动(或遥控)跳闸和外部闭锁。

(3)逆向运行,即原工作电源自动恢复,系统恢复到原有运行方式的条件:

①UB1>U1Y,UB2>U2Y,即2段母线电压正常;

②分段断路器QFS处于合闸位置;

③进线断路器Qvl(或QF2)处于断开位置,而QF2或(QFl)处于合闸位置。

(4)逆向动作,即原工作电源自动恢复,系统恢复到原有运行方式

①装置处于逆向运行状态;

②失电进线电压恢复正常;

③IL1

综上所述,装置在上电或复位后的运行全程内,对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判断,若系统满足自投(正向)运行条件,经15s延时,装置自动进入正向运行方式。这种情况下,如工作电源消失,装置将按传统的备用自投工作模式,跳开失电母线进线断路器,并在确认进线断路器断开后,合上分段断路器,自动投入备用电源,继续向失电母线供电。这一工作模式对互为备用的电源是雙向的。若系统满足自复(逆向)运行条件,经15s延时,装置自动进入逆向运行方式。这种情况下,如失电的工作电源恢复,装置将以传统备自投工作方式的逆向方式动作,先跳开分段断路器,并在确认分段断路器断开后,投上原失电进线断路器,自动恢复工作电源,使系统恢复到原始运行方式。这一工作模式对互为备用的电源也是双向的。若系统既不满足自投(正向)运行条件又不满足自复(逆向)运行条件,经2s延时,装置将自动退出运行状态。装置的运行方式(退出、正向运行或逆向运行)及动作状况等均在就地(装置本身)显示并可通过通讯网上传。

5、结论

综上所述,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电源自动投入和系统自动恢复装置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文中笔者从几个方面谈了自己对现有的备用电源装置的改进,并对该方案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供电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昌学,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应用实例及防误动拒动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26)

电力系统自动化作业 篇9

1、电力自动化SCADA 的功能是什么?

2、什么是电力系统RTU 的四遥功能?如何实现?

3、同步发电机以自动准同期方式并列时,说明产生冲击电流的原因。又为何要检查并列合闸时的滑差?

4、用什么方法来测量ZZQ-5 型装置中的导前时间?并分析准确度。

5、ZZQ-5型装置中,若频差要求控制在0.2Hz,试说明整定的方法、步骤。

6、ZZQ-5型装置中,若接入ug 时极性反接或者将ug 和us 两者接错,试分析装置的行为?此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

7、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8、对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9、简述交、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的基本构成、特点及使用范围。

10、何谓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静态工作特性?何谓发电机端电压调差率?

11、何谓滑差、滑差周期?与ug 和us 的相角差δ有什么关系?

12、某电力系统总有功负荷为6000 MW(包括电网的有功损耗),系统的频率为50 Hz,若KL ∗ =1.8,求负荷频率调节效应系数KL的值。

13、某电力系统中,有40%的机组容量已被充分利用,其余40%为火电机组,有10%的备用容量,单位调节功率为20;20%为水电机组,有15%的备用容量,单位调节功率为30;系统的有功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为1.5。试求:

(1)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

(2)当负荷功率增加5%时系统的稳态频率;

(3)当系统频率降低到48 Hz 时,系统承担的负荷增量是多少?

14、某电力系统有两台额定功率为200 MW的发电机,每台发电机的调速器的调差系数为0.04,额定频率为50 Hz,系统总负荷为320 MW,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KL=20 MW/Hz,在额定频率运行时,若系统增加负荷60 MW,试计算下列两种情况下系统频率的变化值。

(1)两台机组原来平均承担负荷;

自动检测系统论文 篇10

关键词:空管自动化 雷达航迹 飞行计划

0 引言

飞行数据处理是当前空管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航报警系统相连接,对AFTN电报进行处理,满足飞行计划管理以及重复性飞行计划管理的指标,能够准确的分析流量管理以及静态数据字典管理的内容。此次研究,针对航空领域的发展提出雷达航迹与飞行计划存在的集中状况,进而提出提高相关率的对策措施。

1 空管自动化系统雷达航迹与飞行计划相关基本原理

1.1 建立雷达计划航迹 针对未能够与雷达航迹配对的系统飞行计划,空管自动化管理系统则能够依据信息当中的不同航班,对其起飞机场、降落机场、起飞时间与降落时间进行具体的分析,将静态信息实现计划动态轨迹的轨迹与划分,进而估算出航空器自动计划生成的航班,通过此种方法实现对于飞行计划与雷达航迹的匹配,实现雷达航迹与飞行计划的自动相关。

1.2 匹配准则及关联分析 在空管自动化系统中,飞行数据处理内容能够满足对于雷达系统方面的航迹数据,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航空器的动态飞行轨迹,其中主要包括航空飞行器的位置、速度等动态信息。在管理方面,具有多个雷达航迹点,但每一个航迹点都处于不同的领域当中。想要实现雷达航迹与飞行计划相关目标,则需要通过关联匹配度准则作为衡量标准,实现SSR代码层面的结合。

2 空管自动化系统雷达航迹与飞行计划几种状况

雷达航迹与飞行计划之间的关系,通常存在不相关与相关性较差的状况,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飞行计划问题 在飞行计划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进行电报派发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报文格式不正确的状况,内容、格式存在不规范,造成系统无法准确处理报文。第二,发报时间无法确定。一旦出现发报时间掌握不准确的状况,将造成飞行数据处理无法准确掌握变动飞行计划的状态。第三,报文传输链路单一,造成传输质量低下,容易出现报文内容错误现象,航线与计划无法相关。

2.2 SSR代码问题 关于SSR代码问题,具体包括:一是无法获取SSR代码信息。传输链路延迟,在航班进入管制区域后无法及时的接受DEP报,飞行计划缺乏SSR代码指令处理,造成信息无法相关。二是传输SSR代码与DEP代码不一致。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受到不明因素的影响,有可能造成SSR代码发生变更,导致代码的编发错误,无法满足雷达航迹与飞行计划相协调的要求。三是SSR代码重复。

2.3 飞行数据处理系统问题 关于飞行数据处理系统问题是雷达航迹与飞行计划无法实现相关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系统对飞行计划处理本身问题,无法正确处理相关性因素。二是航线资料并不健全。一旦飞行计划当中增加航班或者航线,则将造成飞行数据处理量增加,无法准确解析路线。三是可变参数设置无法满足系统运用标准与要求,出现重复飞行计划。

3 提高空管自动化系统雷达航迹与飞行计划相关率措施

针对空管自动化系统当中的雷法航迹与飞行计划的相关措施分析,需要不同的层面制定具体对策,以便于满足航空领域的發展以及要求。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法,基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相关对策制定。

3.1 飞行计划维护 首先,针对飞行计划的电报派发,需要明确电报的处理格式以及明确电报的规范,进而完善飞行数据处理系统的正确飞行计划目标,制定正确的飞行状态;其次,确定具体发报时间,避免由于数据传递不到位的状况引发飞行计划与雷达航迹相关性;第三,改善传输的链路质量,避免传输的延迟。

3.2 加强人工干预 在进行雷达航迹与飞行计划相关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专业计划的维护人员,对于临时的航班计划进行及时的补充。对未能够实现相关的航迹而言,需要对其数据的动态变化状况进行监测,增强对于内容方面的修改。由于SSR代码作为重要的信息传递内容,需要极力避免由于代码重复以及代码不一致的状况,确保代码传递的准确性,为雷达航迹与飞行计划相关率提升提供保障[3]。

3.3 设置系统中可变参数 针对飞行数据处理系统的问题,首先需要完善系统自身运行的稳定性,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测与更新,满足计划标准与相关要求。其次,补充线路航行的资料。由于航线的增加以及飞行计划的不确定性,则飞行计划以及航线增加的同时,需要及时对系统内的各项数据进行变更与处理,在实现飞行计划评估的同时,激活时间提前,确保尽早相关。最后,对于系统当中的可变参数分析,对于飞行数据处理系统而言,需要将飞行的生命周期进行缩短,避免由于受到飞行计划生命周期的影响导致相关性出现问题。因此,针对这一因素需要明确可变因素,在实现反复调试的同时,确保参数准确性的提升。

4 结论

在航空领域发展中,空管自动化系统的运用能够提供管理效率。雷达航迹与飞行计划的相关基本原理以及具体对策的制定,能够提升系统维护人员日常工作中处理航迹不相关的状况,实现不同因子的具体分析,为管制部门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邓婕.空管自动化系统雷达航迹与飞行计划自动相关浅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0,10(04):67-70.

上一篇:谷雨有什么讲究下一篇:中国梦主题优秀文章